生物知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知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知识要点

篇1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要点(一)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激素调节

1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内分泌腺之首)、甲状腺(最大的,呈蝴蝶形)、

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

激素名称 分泌不足症状 分泌过多症状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 甲亢

胰岛素 糖尿病 低血糖

生长激素(垂体分泌) 侏儒症 巨人症

3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胰岛素的作用:加速血糖的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神经调节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和 脊神经)

1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和 脊髓) 细胞体

2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3 大脑 大脑皮层上的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

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

脑干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管理着人的心跳、血液循环和呼吸等什么活动。

4 条件反射(后天性)和非条件反射(先天性)

5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要点(二)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血液和血型

1 血液分层现象

新鲜血液+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 静置一段时间

2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血液 红细胞

(结缔组织)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大小 形态 数量 颜色 有无细胞核 功能

红细胞 较大 两面凹的圆饼状 最多 红色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运输氧气

白细胞 最大 圆球形 最少 白色 有细胞核 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

血小板 最小 无规则 较少 粉红 无细胞核 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3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血小板计数 偏少 异常出血

红细胞计数 偏少 营养不良性贫血

血红蛋白含量 偏少 缺铁性贫血

白细胞计数 偏多 有炎症

4 血型是遗传的,终身不变。

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 其中O型血是万能的供血者,AB型血是万能的受血者。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血管 分布 管壁特点 管壁大小 血流速度 功能

动脉 较深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

静脉 有深有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 分布广,数量多 非常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 极细 最慢 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循环

2 心脏的结构 (左心室的心壁最厚)

(1)四管四腔二瓣膜(房室瓣,动脉瓣)

(2)上房下室,左右相反,上下相通,左右相隔

(3)房静室动

(4)上下肺静,肺常主动。或者(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上下)

3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平均每分钟75次)

脉搏: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在颈部 和腕部能按摸到。

4 动脉血:血液含氧较多,鲜红色。

静脉血:血液含氧较少,暗红色。

5 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6 血压: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的结构特点:

(1)数量多(3亿)

(2)面积大(形似葡萄)

(3)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缠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2 呼吸运动:

吸气过程 呼气过程

肋间外肌 收缩 舒张

肋骨 向上向外运动 向下向内运动

膈肌 收缩 舒张

胸廓 扩张 缩小

肺 扩张 缩小

3 人体能量一部分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

4 人体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 腋窝36.8℃,口腔37.2℃,直肠37.5℃

5 发热对人体既有利也有害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影响体内酶的活性,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

6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要点(三)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

男性生殖系统:、输精管、前列腺、等。

(是主要生殖器官,因其可以产生、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卵巢是主要生殖器官,因其可以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2 性激素的作用

雄性激素:刺激男性相关器官发育;维持男性特征。

雌性激素:刺激女性相关器官发育;维持女性特征和性周期。(卵巢活动具有周期性)

3 受精作用 在输卵管中,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4 胚胎发育 (“十月怀胎” 280d 40周)(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受精作用 受精卵 开始细胞分裂 胚泡 细胞分裂,分化

卵巢 卵子 输卵管 输卵管 子宫

胚胎 胚胎发育 胎儿 分娩 婴儿

子宫 阴道

看了“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要点”的人还看了:

1.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2.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篇2

关键词:秸秆技术;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要点;探索与研究

一、保护地生产面临的问题

1.温室温度低:受地理环境影响,本地区温室冬季棚温低一直影响着保护地农业的发展,冬季温室低温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受阻及生理性病害严重发生。

2.二氧化氮浓度低:冬季温室上午随着棚内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低,午后,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已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导致作物有机物积累速度降低,进而降低产量。

3.病虫害严重:冬季温室普遍湿度较大,这就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进而增加农药投入成本,同时也会降低农产品品质。

4.土壤板结、盐渍化:由于连作及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保护地土壤板结,盐渍化,土传病害发生较重。

二、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作用

1.释放CO2:根据测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温室,CO2的浓度比普通温室提高4~6倍。CO2浓度提高了,在同样光照强度的情况下,光合效率就会提高,也就必然会使大棚瓜果菜的产量提高。这也就解决了大棚瓜果菜因缺CO2不能继续提高产量的问题。

2.放出大量的热量:秸秆生物反应堆除了能释放CO2外,还能释放出大量热量。据测定:20厘米地温能提高4~6℃、棚温提高2~4℃;这也就解决了前面所讲的冬天地温提不上来的难题。

3.生物防治病虫害: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抑制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60%以上,可有效解决病虫害越来越重、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

4.有机改良土壤:秸秆分解后会剩下一些残渣,大体上是秸秆总量的13%,这些残渣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在大棚的土壤中,会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松软,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除此之外,残渣里面还含有大量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这样很好地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

三、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操作方法

1.物料准备:以一亩地为例,需要农作物秸秆2000~3000kg,麦麸80~100kg,菌种8~10kg,腐熟农家肥3000~4000kg

2.菌种扩繁:使用前1~2天,将菌种与麦麸按照1:10的比例加水混合,干湿程度以手握成团,扔出即散为宜,然后避光透气发酵24小时。

3.田间操作

(1)挖沟:作物定植前10~15天,将底肥撒于地表后,沿种植行挖沟。沟宽60~80cm,沟深20~25cm,沟长与行长相等,起土分放两边。

(2)铺秸秆:沟内铺填秸秆,厚度10~25cm,均匀踩实。需要注意的是:粗硬秸秆铺填在下方,细软秸秆铺填在上方;沟两端露出秸秆5~8cm,方便浇水通气。

(3)撒菌种:将发酵好的菌种均匀撒到铺好的秸秆上并用铁锹拍震秸秆,以便菌种渗透到秸秆缝隙内。

(4)起土回填、浇水、定植

把起土回填到往秸秆上后浇水,要求浇匀、浇透。2~3天后找平起垄,最后盖膜,定植秧苗。

(5)打孔

定植后及时打孔,在定植株间用14#钢筋由外向内斜向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孔间距20~25cm。(以后每滴灌浇水2~3次需重新打孔一次)

四、注意事项及管理要点

1.注意事项

一是开沟不宜过深(不超25cm);挖沟要规范;

二是菌种、秸秆量不宜过少(每亩菌种8~10千克,秸秆2000~3000千克);

三是覆土不宜过厚(15~20cm,最多不要超过20cm,否则会增加CO2冒出的阻力;

四是打孔不宜过晚,否则菌种会因缺氧反应速度减慢,不能产生充足的CO2。

五是栽植不宜过密,适宜稀植。

2.管理要点

(1)要减少浇水次数,一般常规栽培浇2~3次水的时间,用这项技术只浇1次水即可,切记浇水不能过多。该不该浇水可用土法判断:在表层土下,抓一把土,用手一攥,如果能攥成团就不要浇水,不能攥成团应马上浇水。

(2)前两个月,浇水时不能冲施化肥、农药,尤其要禁冲杀菌剂,以避免降低反应堆菌种的活性。但叶面喷药不受限制。后期可适当追施少量有机肥或复合肥,每次每亩冲施有机肥15千克左右,或复合肥10千克左右。

五、探索与研究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量大的缺点,成为部分农户不愿意运用该项技术的原因之一,以秸秆粉碎旋耕入地代替人工挖沟铺填秸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力,但作用效果与内置式秸秆技术相比稍显不足,其操作步骤如下:

1.秸秆粉碎:每亩地2000~3000kg玉米秸秆,用铡草机进行粉碎,铡成1~2寸大小。

2.反应堆搅拌:将铡好的玉米秸秆拌入农家肥,同时拌入菌种。农家肥用量为3000~4000kg/亩,菌种用量为8~lOkg/亩。

3.反应堆发酵:将拌好的反应堆用塑料膜盖好,在覆膜温室内沤制15~20天左右。

篇3

文/李拥军

我在门诊中接触到多位因长期服用去痛片而导致成瘾的患者。

例如一位50岁的女患者,20年前因头部跌伤,术后伤口疼痛服用去痛片。伤口一周后愈合拆线,但她仍感头痛,继续服用去痛片,逐渐成瘾。

一年后,去痛片的剂量加大。后来,断药一天,她就会头晕、胸闷、心悸、恶心、乏力、烦躁不安、全身不适、不思饮食。恢复用药后,症状就会很快消失,并有舒适欣,去痛片的剂量也越用越大。

20年来,她吃掉的去痛片不计其数。把胃也吃坏了,经常胃痛、茶饭不思、体质消瘦,并多次出现胃出血,住院治疗。突然有一天,她感到浑身无力,即使服用10片去痛片也无济于事,眼睛和双腿都肿起来,排尿也少了,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尿毒症。

去痛片,又名镇痛片或索密痛,是一种复方制剂。本复方所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均有明显不良反应。可有呕吐、皮疹、发热等,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服用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因此,一般情况下,连续服用去痛片别超过半个月,以免成瘾。

酒后服安定类药物会致命

文/李坚韧

美国流行音乐界天后人物惠特尼・休斯顿尸检报告表明,其死因系服用阿普唑仑等药物与酒精混合而导致中毒。

为什么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能置人于死地呢?这是因为酒精本身具有麻痹神经的作用,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如果酒后再服用镇静催眠剂,犹如雪上加霜,可产生协同作用,加重该类药物的毒性,会发生致死性中毒。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中毒很难抢救,同理,服用各类镇静催眠药后亦应忌饮酒。

服用安眠药应注意:短期间断使用、单一用药、更换品种、注意药物反应。

除了镇静药,酒后还应注意勿服以下药物:

降压药 饮酒可使血管扩张,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引起突发性低血压。

降糖药 饮酒会令血糖下降,同时,酒精增强了微粒体酶活性而使口服降糖药在血中半衰期缩短,影响疗效。可引起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还有引起酸中毒的危险。

服抗生素、治癫痫药、抗抑郁药、治溃疡药、抗凝血药时也应禁酒。

服抗生素少喝果汁

文/蒋宇利

用清甜的果汁送服苦涩的抗生素药片,这看上去是个不错的对策,实际上却埋下隐患。

果汁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至少包括800多种化合物。加拿大曾有一项研究发现,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例如,柚子汁、橙汁和苹果汁会抑制部分抗生素,以及抗过敏药、心脏病药的功效。

另外,成品装的果汁通常都含增稠剂,可能吸附药物。为了避免影响药效,最好用温水送服药物,之后约1小时再喝果汁和饮料。

老忘事,吃点天王补心丸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教授 熊丽娟

健忘的人,如果伴有心慌、手足心热、大便干燥等表现,很可能是阴虚血少、虚火扰心所致。治疗这种病症的经典药方当属“天王补心丸”。

天王补心丸由丹参、当归、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等中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另外要注意,该药药性偏寒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痰多湿重者不可久服。而且由于该药含有朱砂,用药时一定要咨询中医师。

服黄连素后别喝茶

文/赵彩芸

篇4

故事永远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这不仅因为故事引人入胜,更是因为故事中充满趣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将相应的教学要点融入有趣的故事中,相信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设计故事前,教师应当首先对教学内容十分熟知,只有充分了解教学要义才能够抓住教学重点,找到其与故事的结合,从而将知识融入故事中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避免了传统的课堂导入的枯燥乏味,更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讲“软体动物”时,如何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与认识呢?我想到了故事导入法。我将教学要点充分融入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典故中来,利用提前做好的幻灯片向学生们播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们不仅看得非常投入,看的过程中还不时传来愉快的笑声。

看完后我因势利导,向学生们提出几个思考问题:

①蚌一直都生活在自己的壳里,它是如何呼吸的呢?

②为什么蚌壳能够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呢?

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看出软体动物的某些特征吗?这几个问题和教学要点的联系都很紧密,将这个故事引入后,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对于这些问题也充满了兴趣,在我顺势展开了课堂教学。

二、联系实际,引发兴趣

生物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某种程度上它解答了学生们脑海中一直留存的某些疑问,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更是能够让学生增长不少知识。对于很多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和生活进行联系,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直都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个知识点很好的解释了他们脑海中一直留存的“我到底从哪儿来”的问题,于是,在对于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我充分将其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与比较。在给学生介绍了大体的知识框架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我让他们思考一下“双胞胎”是怎么来的,“双胞胎”又有哪些可能。

这个问题充分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于刚刚接触这部分教学要点,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牢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不可能很透彻,但仍然有同学得出的答案和真实的情况很接近,于是,我综合了学生们得出的各种答案,对明显不正确的答案,我会一点点和学生们分析,直到这个答案被,比较接近的答案我会顺着这个答案进一步和学生们展开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投入,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终于弄懂了双胞胎的生物学来历,学生们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展开了细致的剖析,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十分高。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解题;策略;实践与思考

谈起高中生物,很多学生对其观点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此足以看出高中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高中生物学习情况进行的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生物成绩之所以很好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学在进行高中生物学知识学习和解题时掌握了高中生物有效解题的策略,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整合,因此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效率和取得的成就更高。

一、避免思维定式,明察秋毫

高中生在进行高中生物解题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想当然的去解题,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错误,如果学生在进行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生物学课程讲述的时候,需要从微小细节处着手,帮助学生逐步摆脱“理所应当”的定势思维的束缚,使其在解题时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通过细致分析以达到高效解题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章节知识点内容时,学生可能在做题时会遇到类似如下的问题:为何野外存在的兔子,白色者稀少?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时,必然要用到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知识点,其核心观点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就对此理论理解的更加透彻。我们知道很多人工饲养的兔毛的颜色是白色的,那么你是否见过颜色为白色的野生兔子在田间悠然奔跑?答案是否定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野外条件下,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就要避免被自己的天敌发现、消灭。而白色皮毛的兔子不利于它们在山间田野隐蔽,因此在残酷的自然条件下被自己的天敌消灭,从而我们见到白色的野生兔子就更少一些。

因此我们在学完《遗传和进化》相关章节知识点内容时,需要对许多问题有更深刻的领悟和思考:基因突变无时无刻不再发生着,野外白兔子较少的原因并不是突变为白颜色的兔子少了,而是突变为白色的兔子被自然选择淘汰掉了。如此进行深层次理解,学生就能将空洞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打破传统观点的束缚,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着眼细节,明察秋毫的良好思维习惯。

二、启用对比思维,有序推导

对比思维作为生物知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高中生物知识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对比思维,正是帮助人们在原有认知水平上对新知识进行对比和鉴别式的学习,一来可以巩固原有知识内容,二来可以帮助学生推展知识体系,实现在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从而实现对知识内容有序推导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章节的内容时,初学时学生可能对减数分裂的知识要点理解的不够透彻、到位。此时,授课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通过在有丝分裂基础上的类比和有序推导,实现新旧内容的综合全面掌握。和我们学到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具有两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和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要经过连续进行两次的细胞,但染色体只有一次复制,其结果是分裂后形成的细胞的染色体为单倍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而我们学习有丝分裂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发现其内容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然而细胞分裂一次,因此分裂后所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较分裂前没有发生变化;第二个不同点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主要出现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之中。

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点讲述时更需要能应用对比的思维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精细化学习,通过对已知知识点和学习和演变,讲待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点进行对比和知识融合,更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章节的知识要点,更能对相关章节知识的异同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挖掘隐含条件,突破关键

隐含条件的有效挖掘对帮助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快速精确解答生物问题至关重要,是突破知识难点、实现精确化生物解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相关解题要领讲解的时候,需要在课程讲述的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挖掘生物题干隐含条件的重要作用,逐步使学生在学习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学习《遗传和进化》章节的相关内容知识要点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患有某种遗传性疾病的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子女中男性均患该病,女性均不患病,而第三代中所有孙子都患病,而孙女均不患该病,那么该疾病的遗传方式为( )A.Y染色体伴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染色体隐性遗传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题目的解答并不困难,通过对题干进行的细致化分析可知该题干中的患病者均为男性,且该病的发生只在男性之间,由父传子、由子传孙,因此在进行该问题解答时的一个隐含条件是学生需要知道男性染色体为46,XY。只有在知晓此基因基础上,学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解答。

找出隐藏条件能帮助学生在进行生物试题解答时,迅速排出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从而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环节,实现精确化解题的目的。

高中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通过:避免思维定式,明察秋毫;启用对比思维,有序推导;挖掘隐含条件,突破关键,最终帮助学生在高考征程中旗开得胜、拨云见日。

【参考文献】

篇6

生物相对于物理和化学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仍是很多学生头痛的学科。那你知道高三生物大题要怎样做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生物大题要怎样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三生物大题要怎样做简单类大题

1、高三生物文字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针对材料提出的问题认真推敲,要学会把握有效信息,找出真实的联系,揭示材料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答题时要紧扣题意,观点准确,全面。

2、高三生物曲线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图像,理解图像中所表达的内涵,将提取到的有效信息转化为可利用的信息,最终去回答问题。

3、高三生物图示信息迁移题:第一点要认真阅读,弄清楚图示的内涵和延伸;

第二点要善于挖掘图示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条件;第三点要善于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来获得准确的答案。

4、高三生物表格信息迁移题:首先要看表格的名称、数据和备注等主要内容,还要明确解题所需的知识点要点,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找到解决问题中的突破口。

图表资料类大题

1、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式。

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很多实验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实验步骤,也可以从众多不同的实验结果中得出同一个结论。

2、言简意赅,提高高三生物答题的准确性。

复习时要加强规范答题训练,提升解题技巧。在答题时尽量做到找出关键词,明确命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准确的选用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提高用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全盘考虑,答全要点,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实验探究类大题

1、学会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2、深刻领会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

想要做好高三生物探究性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的要求,弄清楚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们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和现象。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二.生物得高分技巧方法技巧一、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技巧二、深刻领会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技巧三、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式。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很多实验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也可从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同一个结论,要学会通过变式训练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技巧四、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重复性实验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保障,教材内容所隐含的实验常常注重原理和结论的提出,省略了实验材料和步骤。这些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科学严谨,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实验设计,通过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高效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篇7

生物就是要求学生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的学习技巧1、做作业时一定要提高效率,因为你不能把时间都用在一科作业上,考前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并且要把基础掌握好。

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高中生物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

2、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高中生物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

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

3、与老师尽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一个学生了解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成绩他肯定不会差。

他可以成为你们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能使你的高中生物学习事半功倍。

4、要避免上高中后弦松口气的做法:我们要从高一抓起。

高一是起点,是基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学习就不困难,就象登一座山,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着阶梯一步步上来,其实并不困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学习的最重要的习惯就是坚持。

如何让生物成绩更快提高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在背诵知识点时,可以发散思维,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和想象来促进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提高生物成绩的秘诀掌握生物学习的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篇8

关键词:模型构建;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要点分析

模型构建是特有的逻辑方法之一,其通过研究模型来诠释原型特征、形态及本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经常反映"生物课知识的学习不像其他科目那样系统,知识较为零散"。所以,如何系统地、全面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大课题。实际上,模型建构恰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模型构建的三大要点。

1. 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内涵

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内涵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模型构建教学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通常,生物教学模型可以划分为数学模型、抽象模型、实物模型及物理模型四类,其中数学模型法指的是以符号、公式等数学语言来表征生物学的知识、现象;抽象模型法指的是通过抽象得到生物原型方面的本质属性而使研究对象得以简化;实物模型是采用相关实验器材或者自制器材来形象展示教学相关内容的方法;物理模型指的是依照类似原理,将真实事物依照一定比例缩小或者放大成为模型,其状态变量与原事物保持一致,但是能够通过其模拟该事物的性质和功能,更加形象地来解释认识对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上述三种模型已经开始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此方式,需首先了解和把握各类模型的本质和演变方法。

2. 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模型构建的方法

2.1 新授课程

"形象大于思维"。对于新授课程,学生在概念和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利用模式图、实物标本、形象化图片等具象或者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以细胞教学内容为例,本文体会到:教材上描述的均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胞结构,对刚刚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而言,缺乏形象化认识。但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模拟制作"细胞立体结构模型"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相关理论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实物模型不仅能够诠释生物科学的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生物事物的原貌,对其记忆、理解、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基于实物模型组织教学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阐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把握知识重点,避免产生杂乱感、琐碎感,提升教学效果。

2.2 复习课程

生物教学中,复习课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 授课程。实际上,在复习课上,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抽象模型能够实现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授课程的目标。这样构建的抽象模型有助于学生把握生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生命运动的形式及规律,而生命运动属于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运行形式,只有将其纳入一个系统或者模型之内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各元素的联系。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思路将知识循着一条主线贯穿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基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点,同时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动物的激素调节,可以让学生分析人们对激素的认识过程,从而建构激素的概念;再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吃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让学生讨论吸收到体内的大量葡萄糖到哪里去了,为引出胰岛素的知识作铺垫;然后做模型建构的活动: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吃饭后和运动后体内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建构血糖调节模型。

2.3 习题课程

在习题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模型的思想解答题目或者指导学生基于题干条件自主构建模型解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多生物现象限于客观条件,不能通过直接实验的方式来认识问题。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习题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各种解题思想和方法,不断拓展学生思维,避免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而产生厌烦、无助的情绪。我在必修二的多堂习题课上曾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来解答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将解答内容转化为图示或者公式形式,以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来描述解题思路。例如,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中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以及概率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的乘积。

3. 正确认识模型构建的地位

模型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模型构建和理解模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有效工具。高中学生构建模型均以清晰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构建模型的过程是思维与行为的统一,在构建活动中实现主体的体验、思考和创造,实现对知识架构的理解和把握。简言之,模型教学不仅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内在的逻辑关系或者抽象概念转化为图像、公式、实物,而且有助于拓展模型构建主体的思维,提升其搜集、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可见,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意识到此点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方法。

综上,在生物教学中融入模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学生思维。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模型构建融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运用假设、归纳和演绎、实验等方法构建模型,发挥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成权.浅析美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的几个模型构建[j].中学生物学,2008(03): 13-15.

篇9

一、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径,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又包含背景呈现法和要点提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背景呈现法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理论(如分离定律)的分析和概念的理解(如免疫)常常只需向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而不必详细讲解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称为背景呈现法。如必修模块1《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老师只须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来源,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应用等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学习和探究!必修模块2中,孟德尔8年种植豌豆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和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经历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学习和掌握遗传学中的相关的理论、概念;必修3中的《稳态的调节》等内容更少不了背景呈现法,如人口渴了为什么要喝水又要到处找水喝,感冒、发烧后食欲不振等日常生活现象更吸引着同学们自发去查资料、去学习探究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知识。背景呈现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的背景呈现可使他们迅速准确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探究指明了方向。

2、要点提示法

要点提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一个或几个要点来引出新课以及复习和回顾某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学习基因的结构时,可以提问细胞里除了细胞核外还有哪些结构里有DNA,它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如何?学生就会联想到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等等;在必修模块2和必修模块3会用到一些细胞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可采用要点提示法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选修模块2和模块3中多处都涉及到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细胞工程等问题,上课时也可以通过要点提示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和比较,这样既避免了重复讲解又达到了巩固和复习的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

生物学家运用探究方法研究生命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解释各种生命现象。高中生物课程提倡将探究法作为生物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世界、理解科学本质的和领悟生物学基本规律。

1、讨论探究法

讨论探究法主要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辩解,来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热点话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如选修模块中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还有生物技术产品与国际贸易争端、国际视野中的“克隆人”研究、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简单地用“是”和“非”来回答。上课时老师可以把当前人们的观点全列出来,让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分析,再结合老师的指导和相关的资料,当每个学生对上述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学目的就已达到、教学过程也就告一段落。这种教学方法由于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讨论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但也可能会出现上课纪律难以控制甚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尴尬。

2、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去探究实验手段和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选修模块1中当学生品尝了自己亲手酿制的葡萄酒和制作的腐乳之后,虽然觉得口感和味道不太正宗,但基本上不再需要老师去讲解发酵、灭菌以及微生物培养等知识了,课后还会有不少学生去探究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当学生用胡萝卜的韧皮部培养出小胡萝卜苗时,其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回家后也还会探究用其他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至于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叶绿素和DNA提取等问题也都能直接在实验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当然,实验探究法只能对一些适宜开展实验的内容才能采用,而且需要一定的经费、设备和场地作保证。对一些农村中学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比如DNA扩增、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等实验,由于PCR仪和电镜价格昂贵,很多中学只能望而兴叹。

三、自主式教学法

自主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分析和思考,从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是以老师的指导作为前提,包括提出自学目标、自学方法和途径、课后检测等。自主式教学法有很多种方式,比较常用的有媒体教学法、查阅资料法等。

1、媒体教学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比较复杂的知识都可以直接借助于VCD、DVD甚至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动画进行直观教学;二战电影《黑太阳731》全方位地再现了日本关东军对亚洲人(含中国人)进行的毫无人道的生物武器的试验,对《禁止生物武器》一节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电视片《袁隆平》对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杂交育种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再如必修1中的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难点,课本的图片和文字很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若改用Flas去演示就能使学生非常形象、生动地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适用的图片和资料会越来越丰富,媒体教学法也将在新课程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查阅资料法

篇10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显微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十一放假返校,校园里师生热议2014年诺贝尔奖,课余时间到办公室向教师咨询的学生也不少,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时机。其中的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与高一生物显微镜内容最贴近, 如何因势引导借力诺贝尔化学奖给学生一次适时的教育,笔者决定以此为契机,草船借箭,以刚学的显微镜内容为载体,升华知识为能力,在高一掀起一次学习生物的小。

在诺贝尔化学奖刚公布时笔者就在生物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任务:网上搜集2014年诺贝尔奖的内容,找出与我们高一生物所学知识最密切的奖项,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该奖项,并写出该奖项给自己带来的体会,小组或班内交流, 奠定了知识升华的基础。最后同学一致认为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与高一生物内容最贴近,并概括如下:斯特凡・黑尔(Stefan W. Hell)、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和威廉・莫尔纳尔(William E. Moerner)共同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理由是研发了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

一、以观察工具每一次改进催生新的理论成果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增添学习动力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与显微镜内容相关,这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从肉眼看不到到放大300倍左右的简易显微镜到放大1500倍左右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再到放大一百万倍左右的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工具的改进, 拓宽了人类的视野,也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果, 从发现并命名细胞到提出细胞学说再到现代分子生物学,人类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说明对细胞本质的认识是随着显微技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科学等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是每位同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必须志存高远,热爱科学,学有所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来设置疑问,培养规范严谨的习惯

在显微镜的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针对与显微镜相关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串:如何判断细胞死活,如何区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在腌制白菜的过程中,白菜形态在宏观上有什么变化?制作装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白菜细胞在微观上液泡大小、颜色有什么变化?能否辨识原生质层,是否与细胞壁脱离?导致此现象发生的内部因素是什么?白菜腌制前和腌制后的细胞结构图有什么变化?制作临时装片对比观察并绘图。通过多角度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动手又动脑,逐步养成实验操作中规范严谨的良好习惯。

三、以荧光显微技术为背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对比辨析能力

结合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发明的荧光显微技术问学生:荧光显微镜属于电子显微镜还是光学显微镜?这时可适时的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查阅,学生发现荧光显微镜属于光学显微镜的一种,由于二者激发的波长不同,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也不同。这时再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区别,通过差异点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用显微镜观察比较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异同时,学生尝试从分布、形状、材料选取、是否染色等多方面对比辨析,从宏观上学生有了深刻认识,再引导学生从二者的亚显微结构上比较差异,再对比辨析二者的功能的不同,进而得出结构决定功能的结论。

在学习渗透作用内容时,让学生将动物细胞与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的渗透作用作对比,比较二者发生渗透作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后有学生发现植物细胞失水或吸水后体积没有明显的变化,对比辨析生成了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二者细胞结构特点,得出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小的缘故。

四、以简化实验步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能力

显微镜是高中生物常用仪器,必须熟练使用,要将实验步骤要点化,易懂易记易操作,多次训练后学生动手操作才会规范。学生在操作高倍镜观察标本时常常动作迟缓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文字叙述内容多,学生抓不住要点,只有善于化繁为简才能抓住要点。比如高倍镜操作步骤简化为:找物像,移中央,换高倍,调清晰。观察制作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操作步骤简化为:擦干净,滴中央,撕表皮,展平,盖缓放,染标本。实验步骤简化为操作要点后,简单扼要,易于理解记忆,规范了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都得益于化繁为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五、以生物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图,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显微镜是高中生物重要的观察工具,课本上的许多图形都来自光学或电子显微镜。结合显微镜来锻炼学生识图绘图能力,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观察各种细胞形态大小、观察植物细胞液泡和叶绿体的流动,让学生绘出细胞的示意图;绘制各种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的简图,加深学生对不同细胞器结构不同功能不同的理解。通过绘图,微观的图形变得直观生动,生物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学生叙述时也变得轻松生动得心应手。在学习细胞增殖内容时,结合各时期特点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绘出各时期细胞的示意图,通过图文结合,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呼之欲出,知识水到渠成。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是众多科学家长期合作、不懈研究的科研成果,生物学习中需要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会带来更高的学习效率;还要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