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灼伤的处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灼伤的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灼伤的处理方法

篇1

    火灾的处理

    衣服着火,不要慌乱奔跑,小火可脱掉衣服,或用石棉网盖在失火处;较严重,可以直接在地上打滚直接使火熄灭或用自来水直接熄灭。有机物着火,要根据有机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不能用水直接扑灭。其他火灾参照学校安全部门制定的规定操作。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爆炸事故的预防1.实验室要保持室内通畅,通风,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明火。2.实验药品要根据药品性质分类归放,例如有机药品不能与氧化剂一起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避免接近火源。对易爆物品不要重压或者敲击。在实验过程中,禁止任意混合试剂,以免发生意外。3.在常压下操作时,禁止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加热,并注意检查实验装置是否畅通。4.减压蒸馏时,要使用耐受压力大的容器,如圆底烧瓶、抽滤瓶做接收容器。蒸馏完毕后,放气要缓慢,以免压力太大,使压力计损坏爆炸。二、爆炸事故的处理:爆炸事故发生时,要沉着冷静,针对爆炸药物的性质进行处理,因爆炸发生火灾事故的,参照火灾处理方法。第三、化学试剂灼伤的预防与处理一、化学试剂灼伤的预防1.对于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在操作时应使用适当的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2.对实验中要使用到的试剂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常用的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苯酚、金属钾、钠等会灼伤皮肤的,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尽量佩戴橡皮手套、穿上实验服,操作后立即洗手。对于有挥发性的药品,避免鼻子直接去嗅。对于一些强腐蚀性的药剂,在使用时,更应该慎重,同时注意保护眼睛。如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在不断搅拌下缓缓把硫酸加入水中,以免迸溅,灼伤皮肤。

    化学试剂灼伤的处理

    对于不慎被酸灼伤的部位,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稀释,再用3%-5%的Na2CO3冲洗。对于被白磷灼伤的,应避免用水冲洗。被碱灼伤的部位,也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稀释,再用BH3O3或1%CH3COOH溶液洗涤。对于有些试剂灼伤,如氰化物、BaCl2、HF等在冲洗时要适当解毒急救处理。如果大面积的灼伤,应及时上报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并及时送往医院,积极防治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进一步处理。第四、割伤的预防与处理一、割伤的预防在自行烧锻玻璃容器或安装玻璃仪器的时候,要小心操作,力度适当,尤其是一些容易破碎的玻璃仪器,更要谨慎,条件允许可以佩戴手套,以防割伤。在将玻璃管插入胶塞时,要用棉布裹住,缓缓旋入,避免折断而割伤。对于已经破碎的玻璃容器,应及时移除,并清理台面,防止二次割伤。

    割伤的处理

篇2

【关键词】现状;职业学校;实验安全;必要性;措施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探索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不同于理论课,它是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科学实验,因此为了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化学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作为职业学校,我们是为化工企业输送后备人才,在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时常存在,一旦操作和管理失控,极易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社会危害,所以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和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已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一、当前化工职业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1.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上安排的较少。现行化工类专业课程设置上,安全教育和安全法规课时十分少,部分学校几乎没有安排,基本都是学生实习前安排一些安全知识的宣讲,没有系统地安排实验前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学生进入企业生产过程中难免对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不知所措。2.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足。一直以来,职业学校都把教学、管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来抓,对学生实验实训安全教育工作没有足够重视。想着学校实验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像生产企业那样明显和突出,所以职业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往往被学校忽视,导致职业学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师生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缺乏,形式单一,没有能够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3.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大部分学校都安排处室代课老师兼职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兼职管理所以工作重心也就没放在重点上,且缺少训练,职业素养普遍不高。

二、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前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安全教育是实验室过程中保证安全的基本条件,是安全工作的基本内容。实验前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各类事故发生的最重要保证。2.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中所用危害性药品的安全操作方法。3.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安全与防护常识,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中毒、防止化学药品灼伤、防止玻璃割伤、防止电伤害、防止环境污染。4.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识别试剂标签和仪器技术说明书,了解使用的化学品的危害性,和仪器操作的规范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会学生必要的应急处理办法

1.可以实地模拟火灾的情形,现场给学生讲解和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然后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使学生能有更深刻的感官认识和亲身体验。2.让学生模拟练习最基本的包扎涂药技术,例如:不小心被玻璃割伤,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首先要小心地取出伤口中的玻璃碎片,用消毒棉棍,或者用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然后用红药水涂抹伤口,伤口如果比较脏,可以用2%的双氧水清洗,消毒后再进行包扎,如果伤口严重出血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处理治疗。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药品灼伤后的应急处理办法,例如:不小心被酸类灼伤:首先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弱碱稀溶液(2%的碳酸钠溶液)冲洗.如果是浓硫酸,记住千万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因为浓硫酸遇水会发放出大量的热,稀释后反而会造成更大面积的灼伤,应先用纱布擦拭干净后再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用2%的碳酸钠溶液冲洗;如果是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弱酸溶液(如2%的硼酸溶液)冲洗,可先用干纱布擦拭干净,再用清水冲洗;溴液灼伤,用石油醚洗后,再用2%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最后用大量水冲洗,严重者须送医院诊治。4.实验室内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后的应急处理办法:例如:吸入氯气后,会出现一阵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胸部紧束感,气短、胸闷或胸痛,轻度发绀现象,这时应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空气清新处,保持通风良好,然后再进行应急处理,眼睛部位可以用3%苏打水冲洗,呼吸道可以吸入3%苏打水热蒸汽缓解,然后尽快送入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四、安全教育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考试通过防火、防玻璃割伤、防易燃易爆、防有毒有害、防强腐蚀性化学药品等多个专题安全教育演练后,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实验。五、建立长效的安全检查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实验过程中老师的安全巡查和监督时刻也不能放松,要不定期、不定次的安全抽查,不要等安全事故发生后后悔莫及,不要让安全意识停留于形式教育,要深刻地贯通到学生的行为操作中。

小结: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安全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实验安全工作需要学校发挥每一个实验者的作用,切实加强实验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才是保障实验安全及人身安全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斯.化验室常用分析测试操作技术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2:44-45.

篇3

贴士:急救电话怎么打?

当遭遇意外,不少人出于紧张在打电话叫救护车时常常语无伦次,让对方不能了解这里发生的病情。所以,把事故和病人的情况正确而又清楚地告诉医师,这也是在急救工作中应当记住的重要事情。

牢记下述报告要领:

* 报告需救护的事故、伤病情况。

* 患者姓名、住址、住址标记(以便寻找)。

* 什么事故?几人受伤或者什么病?什么症状?

* 电话号码。

* 如有时间,还可报告已在进行什么样的紧急处理。若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也不妨用电话请教处理方法。

* 可以叫救护车送往指定医院。

最后,一同乘车送病人的人要注意不要花很多时间找毛毯、睡衣之类的日用品。最主要的是尽快地去医院看病,尽可能向医师详细报告病情,如:病人病倒时的状况、已做过什么应急处理,以及现在患的什么病、过去患过什么病等。医师根据报告才好找病因,才能尽早进行对症治疗。

软组织擦伤、挫伤或刺伤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软组织擦伤、挫伤或刺伤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处理方法因伤情而异。

擦伤、挫伤或刺伤

急救方法

第一步

首先要检查受伤的部位、伤情程度、肿痛范围、伤口大小及深浅,有无异物残留、刺伤物刺入伤口的深度等,对伤情进行初步判断。

仅为皮肤浅表损伤时

可对创面清洗消毒后包扎。

如有伤口并伴有异物残留时

不宜自己处理,应及时就医。

有活动性出血时

可盖上消毒纱布压迫止血,立即送医院处理。

四肢挫伤时

需注意挫伤范围,软组织肿胀程度,是否伴有骨关节损伤或其他组织的损伤,肿痛较重的,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贴心提醒:

给孩子选择玩具时,除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外,还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不要给孩子玩体积小、锐利、带有毒性物质的玩具及物品,如珠子、扣子、别针、图钉、小刀、剪刀等。

灼伤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灼伤是指高温物质(如开水、热汤、蒸汽等)、火焰、腐蚀性化学物质或放射线所引起的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婴幼儿以烫伤、烧伤为多见。由于孩子皮肤嫩而薄,所以,同等热度在孩子身上造成的损伤远较成人严重。

急救方法

灼伤

急救方法

第一步

清除造成灼伤的源头,如火焰灼伤者,应迅速将其抱离火场,扑灭火焰;热液烫伤者,应立即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淋,并脱去被热液浸透的衣物,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住的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让其留在皮肤上,留至医院处理。

第二步

用清洁被单或敷料包裹、保护创面,以免创面再被污染。创面不得使用龙胆紫等有色外用药,除轻度灼伤外均应及时送医院处理。

伤面极小又不在面颈及手部的灼伤

条件许可也可在家中处理,先用清水将灼伤部位冲洗干净并擦干。

手足部位的灼伤

可将患部浸入冷开水中30~45分钟以止痛,伤面切勿随便涂不洁的油膏或酱油,以免引起感染。创面一般无需包扎,但需避免再次感染的可能,1周后可自行痊愈。

身体易摩擦和触碰部位的灼伤

可在创面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后加纱布并包扎。

灼伤后局部出现的小水疱时

应加以保护,不应将其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对较大的水疱

可在消毒条件下于水疱的底部挑破,让其中的渗出液流出,仍保留水疱的表皮,这对局部仍有保护作用,经1周后,水疱会结痂、干燥而自行愈合。

提醒:应让孩子远离热源,爸爸妈妈手提开水壶等热、烫物时,要提防孩子从旁边突然冲过来;给孩子洗脸、洗脚、洗澡时,都要先加冷水后加热水,以防烫伤。

脱位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孩子好动,活动多。但孩子仍处在发育阶段,骨关节发育尚不成熟,韧带松弛、关节囊柔韧且富有弹性,关节活动的范围比较大,所以,在牵拉负重后容易引起关节脱位,多见于肩关节、肘关节脱位和桡骨头脱位,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习惯性脱位等。

急救方法

脱位

急救方法

第一步

确定脱位后,需要立即将脱位肢体用三角巾适当固定后,将孩子送往医院,争取尽早复位。因脱位在一般情况下需要麻醉后复位,所以在孩子受伤后,爸爸妈妈应给孩子暂时禁食,以免麻醉时引起呕吐。

肩关节脱位以及肘关节脱位在复位后

应在屈肘位用三角巾悬吊或者石膏固定3周后,再开始进行肩部及肘屈活动。

桡骨头半脱位复位后无需固定

因为此部位脱位容易复发,所以爸爸妈妈要避免对孩子做手牵拉的动作。通常在8~9岁后就很少发生。

提醒:爸爸妈妈平时护理孩子时,不能用提物的方式,如突然提起孩子的手臂或者用粗暴的动作给孩子脱衣服等,以免引起关节脱位。

喉部异物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孩子年幼,咀嚼和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或尚未熟练,因此,易发生喉部异物嵌顿。而较小、尖锐的异物嵌顿于喉头,常引起孩子呛咳、喘鸣、声音嘶哑或失声,有呼吸困难及紫绀等症状;若异物过大,声门梗塞会立即发生窒息死亡。

急救方法

喉部异物

急救方法

液体或者油类

爸爸妈妈需要迅速将孩子抱起,头低位拍背,引起咳嗽反射,有时可有助于将异物咳出。如不能咳出,应立即送医院,用吸引器吸出。

固体异物

必须立即送医院手术取出,切不能有侥幸心理,因为异物嵌顿的时间越久,引起病理损害亦越严重。

提醒: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应用双臂从患儿身后将其抱住,一手握拳,用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后、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插图)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重复操作一次。

5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成年人出血量超过800~1000毫升就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止血是抢救出血伤员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1. 一般止血法: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

2. 指压止血法: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压迫肱动脉。

手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挠动脉。

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股动脉。

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颈后动脉。

3. 屈肢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内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篇4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工作,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预案》,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危险目标和危险种类的确定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对本学校目前使用的化学品、实验耗材、仪器和防护设备进行了辨识并综合分析其危害程度,确定了下列危险目标和危险种类。

     1、危险目标:学校综合楼一楼右侧实验仪器室。

     2、危险种类:化学药品泄漏,化学药品火灾,危险化学品中毒。

    二、灾情报告、报警程序

1、医疗急救电话:120。

2、本校安全事故应急小组

组  长:刘有伦         

副组长:黄瑞、李福东、陈红玉       

成员:各班科学教师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首先进行个人防护,然后按照事故不同类别分别采取相应的现场处置措施,并立即报告本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判断事故等级和趋势后采取相应的内部外部联络。

    三、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处置程序

    1、易燃、有毒气体泄漏:现场人员首先从室外总闸切断电源(避免断电时电弧引起火灾),然后迅速开门窗通风,并按照危险程度通知临近实验室或整座建筑人员撤离至上风区,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之后对泄漏源进行控制处理:用毛巾或抹布擦拭洒出的液体,并将液体拧到大的容器中,然后再倒入带塞的玻璃瓶中。

    2、易燃、腐蚀、有毒液体泄漏:现场人员首先从室外总闸切断电源(避免断电时电弧引起火灾),避免中毒和受到灼伤,然后使用相应物资擦拭和吸收。大量泄漏时在实验室门口设置堵截围堰后撤离,等待应急救援人员处置。

    3、化学废液及废旧试剂:学校化学废液种类主要为各种有机溶剂。教师应严格控制化学试剂签发数量,督促实验人员进行有机溶剂回收利用。确实无法回收利用的,按类别收集于专用容器中。废液及废旧试剂由学校责任部门定期统一处置。当化学废液及废旧试剂外泄时,知情者应立即通知本单位安全应急小组组长,立即采取措施追回外泄废液。外泄废液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害及环境破坏者,由相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置。知情不报者按失职论处。

    4、化学品包装物:剧毒化学品包装物,必须交学校责任部门统一处置。普通化学试剂瓶子,集中装于纸箱中,定期交给学校责任部门处理。

    5、本单位所有实验操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节能环保意识,实验设计及实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绿色化学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实验工作中,要树立高度的节能节水意识,全体教师都有杜绝一切浪费的责任。

    四、实验室化学品火灾处置程序

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应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常用方法如下:

   1、可燃液体着火: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设施,防止扩大燃烧。若着火面积较小,可用抹布、湿布、铁片或沙土覆盖,隔绝空气使之熄灭。覆盖时动作要轻,避免碰坏或打翻盛装可燃溶剂的玻璃器皿,导致更多的溶剂流出而扩大着火面。

   2、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可用水灭火。

   3、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应用石棉布或砂土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

   4、金属钠着火:用砂土覆盖灭火。

   5、导线和电器外壳着火: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覆盖法灭火。

易燃、液化气体类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开门窗通风,起火初期首先控制气体泄漏,然后使用灭火毯遮盖扑灭,如无法控制气体泄漏,当容器内容物储存量低于爆炸极限时,使用干粉灭火器扑救,火焰消失后使用灭火器对周边环境降温至室温以免气体重新燃烧或爆炸,否则必须保持稳定燃烧,避免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

    五、实验室化学品爆炸处置程序

    混合性爆炸发生后,现场和周边实验室人员应开门窗通风,切断电源,熄灭所有点火源,避免发生二次爆炸,尽快通知学校消防及单位安全应急小组进行扑救,必要时电话119报警。

    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按“火灾控制与人员疏散应急预案”中的疏散、撤离程序执行。

    七、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按下列方法紧急处理:

  1、置神志不清的伤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2、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3、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4、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5、误服化学试剂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必要时进行洗胃。

                           

篇5

 急性——甲胺中毒国内尚属首次,抢救方法世界医学史上尚无报导。我院1991年9月3日收治因一甲胺泄漏所致急性中毒的大批病例,现将资料完整的74例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急性一甲胺中毒74例,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7岁,74例病人在泄漏现场吸入一甲胺而致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咽痛、声嘶、呛咳、气促、胸闷、视物模糊、双眼灼痛、流泪,其中36例表现为口吐粉红色泡沫状痰,10例神志不清伴抽搐。 

体检:本组病人入院时(吸入一甲胺8小时)均有不同程度发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对光反射消失,74例均有结膜充血水肿,半数病例有睫状充血,口唇均有糜烂,颊部、软腭、咽部可见大面积浅红色溃疡及大量假膜,一例男性外生殖器广泛糜烂,表面有血性分泌物,全身暴露皮肤可见散在灼伤样溃疡。43例病人肺部可闻及不同程度的干湿性罗音。其中36例病人两肺满布大水泡音及干性罗音。

实验室检查:

  

 检查病例数 

 异常病例数 

 % 

 

白红胞计数>10×109/L 

 74 

 48 

 64.5 

 

尿常规异常 

 74 

 50 

 67.5 

 

血BUV>7.1mmol/L 

 74 

 24 

 32.4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74 

 38 

 51.4 

 

肝功能SGPT>40 

 74 

 8 

 10.8 

 

痰培养(肺炎杆菌) 

 74 

 40 

 54 

 

大便潜血阳性 

 74 

 3 

 4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0例,窦性心过缓10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房早1例,T波改变7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

  X线示:二肺纹理增粗50例,二肺纺理粗下肺可见斑片状阴影48例。

  二、  治疗方法

  1、 输氧: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输氧,本组均采用导管输氧法4—5升/分。发生肺水肿的病人加用酒精抗泡沫及间歇使用消泡剂二甲基硅油。

  2、抗生素:(1)人院病例常规预防感染,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氨苄青霉素5g静注。(2)根据药敏:必要时改用先锋霉素、丁胺卡那、灭滴灵、氧哌嗪、庆大霉素等。

  3、激素:1—3天加用小剂量激素(20mg静注)。

  4、肺水肿处理:本组35例肺水肿,其中30例按常规肺水肿抢救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重型0.9mg/次,静注15分钟一次,总剂量5.48mg,极重型0.9mg,静注5分钟一次,总剂量不超过24mg,其中一例极重型病人在肺水肿控制后4小时再度发生肺水肿,又追加东莨菪碱6.3mg,肺水种得到控制。另一例重型病人在肺水肿控制后第5日,因冠心病急性发作而死亡。对照组5例在入院后按常规肺水肿抢救措施未加用东莨菪碱治疗入院后2小时先后死亡。

  5、其他:(1)皮肤伤口处理:灼伤创口用654—2加灭滴灵混合液涂擦。(2)眼科处理:2—3%硼酸液冲洗,地塞米松、利福平眼药水点眼,球结膜下自血注射疗法。(3)口腔护理: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mg、涂擦糜烂创面,草珊瑚片含服。(4)呼吸道超声雾化吸人: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mg、氨茶碱0.25、糜蛋白酶5mg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每3小时雾化一次,一周后改为每日3次。

篇6

口腔门诊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众多未知的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前来就诊,口腔专科治疗时医护患近距离接触,唾液和血液的飞溅使医护人员可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导致口腔医务人员成为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另外,口腔的诊疗操作以侵入性操作为多,增加了被污染的器械刺伤的概率,加大了职业暴露的危险。口腔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除了病原微生物还经常接触到一些有毒化学物质,如汞、戊二醛等,使机体受到慢性危害。保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及共同探讨的重要话题。

1 常见职业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口腔治疗操作时,如果患者有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高速运转的牙科手机能使患者的血液、唾液四处飞溅并气雾化,喷溅到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医护人员身上;口腔医护人员经常与车针等锐器物接触,因此容易发生针刺伤或锐器物损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随着锐器进入受伤者体内,会引起伤者感染某些疾病。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或锐器伤传播,其中最常见为HBV、HCV和HIV。通过口腔治疗而引起的传播是经体液、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1]。

1.2 物理和化学性危害:(1)空气消毒多采用紫外线灯或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医用紫外线灯能使空气中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起到杀菌作用。臭氧是强氧化剂,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眼、皮肤会引起灼伤、红斑、眼角膜炎、皮肤过敏。(2)口腔科长期使用戊二醛,戊二醛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长期吸入混有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睛灼伤、皮肤过敏、胸闷、气喘或荨麻疹等。(3)调制和使用银汞合金时,汞蒸气在室温下挥发,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后引起体内汞积累,可致慢性汞中毒。

2 预防措施

2.1 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每个前来就诊的患者都看成潜在的感染源,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均采取防护措施,戴帽子、口罩、手套及防护眼镜,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2.2 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2.3 严格洗手制度。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均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擦手巾必须清洁干燥,或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擦手纸巾。

2.4 开窗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细菌和化学试剂的含量,降低感染危险和化学性物质的刺激。

2.5 预防锐器伤。锐器伤是导致职业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锐器伤的预防尤为重要,手持锐器用后应立即放入特定的容器中,然后再做进一步处理;手持锐器时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以防刺伤他人;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在他人协助下进行;用过注射器尽快将针头弃入锐器盒,禁止双手将针帽戴回,以防刺伤自己;严禁徒手处理破碎的污染物品。在新医护人员上岗时,更应严格带教,规范每位医务人员的基本操作,尽量了解每位患者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并重点做好感染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

2.6 减少和避免心理生理疲劳,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工作中,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既要保证工作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医护人员学会恰当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能和能量,不断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7 加强对卫生勤杂人员的管理:对卫生勤杂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知识、医疗垃圾正确处理方法、消毒隔离观念、消毒液配制使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法等,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做好保洁工作,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使就医环境整洁,地面无垃圾,墙壁、门窗、玻璃无灰尘,医疗垃圾处理得当。口腔职业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预防是减少危害发生的关键,口腔医务人员正确的认识职业暴露的风险,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可确保其职业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便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4.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取。操作方法: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

5.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6.定量取用液体: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7.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滴管:胶头在上,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沾污滴管。

(2)物质的加热

1.热源――加热工具:最常用酒精灯,有时需要喷灯进行高温加热。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需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其容积的2/3;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出来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4.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加热。给固体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3)仪器的装配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仪器装配一般包括玻璃导管插入像皮塞、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和塞子管进容口(玻璃导管要插入的一端用水湿润)等。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可用手掌心握容器外壁,也可用酒精灯微热。若导管口吸气泡冒出,松开手掌或移走酒精灯,水进入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4)玻璃仪器的洗涤

1.水洗法: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用试管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洗涤干净的标志是:附着在玻璃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药剂洗涤法: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清洗,必要时可稍加热;附有油脂,可选用热碱液清洗。

(5)实验室安全常识

1.使用任何电器要谨防触电,不用湿手接触电器,实验结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

2.被酸性药品烧伤时,可用清水或2 %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冲洗;被碱性药品烧伤时,可用2 %的醋酸溶液或2 %的硼酸溶液冲洗,冲洗后涂上油膏,并伤伤口包扎好。重者送医院诊治。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0年本院病理科的工作人员共14人,其中诊断医生5人,技术员4人,轮转医生5人;男10人,女4人;年龄25~62岁,平均41岁;本科学历8人,大专6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主要内容包括:病理科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标准预防的有关知识,发生职业危害后的处理。

1.2.2 平时检查 每周1次,主要包括工作时的防护,戴口罩,眼罩,双层手套;洗手后手指细菌培养,污染区≤10 cfu/cm2,清洁区≤5 cfu/cm2为合格。

1.2.3 职业危害登记 职业损伤后如实登记。

1.3 干预措施

每月1次全科人员业务学习职业危害防护知识,每周1次讨论如何处理职业危害的高风险物品。内容主要包括:① 病理科职业危害的种类,标准预防的有关知识,常见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凡进入取材区的必须穿专用隔离衣,戴眼罩,戴双层手套。② 了解固定剂甲醛的吸入对人体的危害,操作时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③ 切实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工作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七步洗手法,洗手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护措施。④ 熟练掌握职业危害的处理。切片时不 慎碰到切片刀,取材医生在取材时的切割伤,载玻片或盖玻片划伤的处理方法:立即尽量挤出血液,洗净手后的伤口涂上2%的碘酊,用创口贴包扎。配试剂操作不慎、容器破裂等导致腐蚀性试剂外泄或直接人体接触,造成人员灼伤的处理:先用流水冲洗,再进一步对症处理。

2 结果

干预前后除手割伤外,未发生其他职业损伤。干预前6个月共发生手割伤18次,干预后6个月发生手割伤5次。

干预后各项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的合格率均有提高(表1)。

3 讨论

病理科每天要接受痰、胸腹水、尿等标本,部分标本含有各种致病微生物,取材时碰到张力性较高的囊肿其囊肿液可能溅到面部或眼睛。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化学试剂,有些化学试剂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等危险。其中甲醛和二甲苯的使用量最多,其挥发性强,危害性最大。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可导致接触者嗅觉敏感降低[1-3],肺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通气功能有下降趋势,且对女性影响更为明显,对眼睛的刺激表现为疼痛、流泪。二甲苯可引起人体慢性中毒[3-4],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引起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紊乱、皮肤黏膜刺激症状以及白细胞数量的减少。技术人员在切片时不小心碰到切片刀,配试剂操作不慎、容器破裂等导致腐蚀性试剂外泄或直接人体接触,会造成灼伤。取材医生在取材时的切割伤,载玻片或盖玻片的划伤,这些均为病理科工作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干预前发现个人安全意识较淡薄,年龄较轻的男医生,嫌麻烦不戴口罩、眼罩,手套戴一层。通过干预后,在戴口罩、眼罩、手套方面有了明显改善,手割伤次数也明显下降。洗手后手指细菌培养合格率也上升。工作人员处理职业危害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同时,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改善了设施建设,包括扩大使用面积、合理的布局和先进的设备,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每个房间安装通风设施,根据生物防护级别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对于病理科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干预,使其充分认识到现存与潜在的危险,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和对策,安全规范操作,可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范卫,周元陵,金复生,等.医院病理科医师接触甲醛的健康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6):466-468.

[2] 王克杰,林竞,林秋兰,等.医院病理科生物安全隐患与防护[J].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6):644-645.

[3] 黄爱民,陈春达.病理科工作环境的空气污染及其控制对策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18(6):71-73.

篇9

1资料和设备

1.1临床资料:祛纹身对象均否认有慢性病史的门诊患者共120例。其中美容性纹身41例,文纹眉29例,纹眼线12例,均为女性。业余性纹身68例,(男42例,女26例)。外伤性纹身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纹身时间0.5~20年,年龄14~48岁,平均28.5岁。

1.2器械设备:双波长多脉冲调QNd:YAG激光治疗机,激光输出最大能量1064nm≥800mJ,532nm≥250mJ。脉宽≤10ns,波长1064nm,532nm,重复频率1、2、3、4、5Hz,光斑尺寸3、4、5、6、7mm可调。

2操作配合

使患者取适当,常规清洁、消毒皮肤,戴防护眼睛。Q开关Nd:YAG激光器治疗一般不需要麻醉,仅引起轻微的疼痛,个别患者痛阈低,纹身面积大或纹身在皮肤敏感部位,在治疗前1~1.5h外用5%EMLA霜加盖塑料薄膜。遵医嘱将激光输出能量调至治疗量。医护人员均佩戴好激光防护镜后,将激光手柄传递至医师手中,协助医师将激光手柄垂直于治疗部位,完全照射整个治疗区域,光斑重叠10%左右。治疗完毕,取下患者防护眼镜,局部皮肤用消毒冰袋冷敷30min,以减轻患者治疗后的水肿和不适感。嘱患者外涂抗生素软膏每日1~2次,创面愈合期间不接触水,结痂脱落后,尽量避光。

3护理

3.1心理护理:治疗前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有的患者因纹刺失败,有的因年轻不谙世事,在身上纹刺各种图案或文字,影响他们升学、参军和择偶,还有些因外伤,导致异物或粉尘进入皮肤。这些患者祛除纹身的愿望非常急迫,心情焦躁、忧虑,情绪不稳定,我们耐心向患者讲解激光的治疗原理和疗效,指导患者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保持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起坚持治疗的信心,同时消除患者可能存在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帮助患者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治疗。

3.2治疗前准备

3.2.1仪器准备:治疗前10min打开仪器预热。检查外电源符合要求并接通,将钥匙开关闭合,检查电源指示灯、预置能量显示表、水温指示灯,确定输出功能均处于完好状态,用碘伏消毒,然后用酒精擦拭关节臂末端的治疗头,治疗头干燥后与关节臂连接。遵医嘱选择治疗参数,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3.2.2患者准备:常规清洁消毒治疗区皮肤,为患者配戴好激光防护眼镜,准备接受治疗。

3.3治疗中的护理

3.3.1疼痛:患者接受治疗时,疼痛是一个非常不愉快的感受,护士通过温和的语言,轻柔的操作,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支持,舒缓患者紧张情绪。大面积治疗时,可让患者用耳塞听音乐,让患者放松,以减轻患者对治疗时所发声音的恐惧,并可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2]。

3.3.2红班、肿胀、渗血:红班、肿胀、渗血是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治疗完毕,局部皮肤立即用消毒冰袋冷敷30min,以压迫止血,减轻肿胀反应。外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每日1~2次,创面2~3天后干燥,一周左右结痂脱落。

3.3.3皮肤灼伤、水疱:激光治疗时皮肤灼伤可能与能量偏高,光斑重叠,及个体皮肤敏感有关[3]。灼伤后的创面处理至关重要,稍有感染就可能导致创面加深,愈后留有瘢痕。意外的灼伤常伴有明显的水泡,护士在安抚患者的同时,遵医嘱用3%硼酸溶液冷敷,并外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嘱患者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结痂使其自行脱落,勿用手搔抓,恢复期避光。

3.3.4晕厥:精神紧张、疼痛、疲劳、饥饿、不当等原因,均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4]。治疗前,告知患者治疗时会有一定的疼痛不适感,但能忍受,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取合适的,减轻患者的疲劳与不适,即使患者发生昏厥,也不会因意识一时丧失而摔倒受伤,如果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等前驱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置患者于平卧位,深呼吸,待其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一旦出现晕厥,立即将患者取头足抬高15°,吸氧,加盖棉被保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待患者清醒,感觉舒适后方可离开。

3.4康复指导

3.4.1预防感染:创面愈合期间,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不接触水,2~3天创面分泌物减少,逐渐干燥,开始结痂,痂皮一般于7~10天自行脱落。勿用手抓,以防继发感染,导致创面加深,愈后留有瘢痕。

3.4.2防晒:激光照射后,皮肤对日光的敏感度增加。结痂脱落后,外出时避免阳光暴晒。可采用遮挡,涂防晒霜等方法,来保护皮肤,以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

3.4.3饮食及休息:合理的饮食、充分的休息,是保证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一般应注意多食含维生素C、维生素A、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注意休息,减少户外活动。

纹身是指外来不容性的色素机械地引入真皮而使皮肤产生的一种永久性色素斑[2]。外源性色素的祛除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包括治疗后即刻的光热、光化学及光声学效应和随后的炎性吞噬以及修复脱落。选择性光热作用激光治疗是外源性色素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4]。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激光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Jones H.Nurse-administered laser in dermatology [J].Nurs Clin North Am,2007,42(3):393-406.

[2]任 杰.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文身86例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07,28(6):121.

[3]何敏琴,等.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换药时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36.

篇10

【关键词】苯加氢生产过程;危险性;安全措施

0 引言

焦化生产过程中的附加产品粗苯中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及部分不饱和烃、含硫杂质等,为提取化工生产中的基本有机原料苯、甲苯和二甲苯,可利用粗苯加氢方式去除不饱和烃、含硫杂质等。现在苯加氢装置是低温苯加氢生产装置,年生产能力在400万吨以上。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介质大多是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影响到企业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对苯加氢生产过程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辨识危险因素,提出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年粗苯加氢精制项目是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2年初投产运行。苯加氢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料是粗苯、氢气。其中粗苯是宝丰能源集团公司焦化厂生产的附加产品之一,氢气则是以集团甲醇厂的甲醇驰放气和焦化厂的焦炉煤气为原料,通过变压吸附的方式制得纯度为99.9%的氢气。粗苯经过两级加氢反应,并经过一系列萃取精馏的方法生产出高附加值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本文以宝丰集团的苯加氢生产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1 苯加氢生产流程简述

焦化粗苯由粗苯原料储罐送至主装置区粗苯过滤器后与阻聚剂进入换热器加热,大约加热到114℃进入减压塔使轻苯和重苯分离。反应物与循环氢充分混合进入换热器和主反应物进一步换热至216℃,反应物从预反应器底部进入向上流动经催化剂床层,烯烃在催化剂Ni-Mo作用下被加氢饱和,气体混合物从预反应器顶部离去。少量高沸点物质(约为原料量的3~6%),作为残液从多段蒸发器底部排出去减压塔。从预反应器顶部出来的气体混合物经换热器再经主反应器加热炉加热到主反应器所需的入口温度335℃,从主反应器顶部进入,经过Co-Mo催化剂床层向下流动,在此发生原料脱硫、脱氮,脱氧和烯烃饱和反应。

主反应器内发生的反应如下:

CnH2n+H2=CnH2n+2

单烯烃+氢气=链烷烃

C2H6S+H2=C2H6+H2S

硫醇+氢气=乙烷+硫化氢

C4H4S+4H2=C4H10+H2S

噻吩+氢气=丁烷+硫化氢

C6H6O+H2=C6H6+H2O

苯酚+氢气=苯+水

C8H6O+3H2=C8H10+H2O

古马隆+氢气=乙基苯+水

C5H5N+4H2=C5H12+NH3

吡啶+氢气=戊烷+氨气

C6H7N+5H2=C6H14+NH3

苯胺+氢气=己烷+氨气

芳烃的加氢反应:

C6H6+3H2=C6H12

苯+氢气=环已烷

C7H8+3H2=C7H14

甲苯+氢气=甲基环已烷

C8H10+3H2=C8H16

乙基苯+氢气=乙基环己烷

2 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

2.1 危险物质种类及特性

从苯加氢生产工艺可以看出,苯加氢生产系统中涉及的物料主要为易燃易爆性物料,如粗苯、氢气、苯、甲苯、二甲苯、非芳烃、重苯、溶剂油及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气体(硫化氢、氨)、烃类气体等,这些物料在工艺装置内运行,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毒物危害性及腐蚀危害性。其种类及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危险物质及特性

2.2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

按照事故致害原因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以及苯加氢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等条件,确定该生产过程各生产单元具有的危险危害因素如表2所示。

2.2.1 火灾爆炸危险性

苯加氢生产装置处于带压(或负压)、高温下运行,所涉及的物料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性的特点,物料的泄漏及装置漏入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火花将发生燃爆事故。罐区(原料罐区、成品罐区)物料的贮存量很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质绝大部份为芳烃类或烃类物质,由于其电阻率大,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及易产生静电危害;生产装置中大型的塔器、生产框架、罐区等建构筑物高大突显,在雷雨天气极易产生雷电危害。

在输送、过滤、换热、分离粗苯过程中,如若泄漏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引发燃爆事故。粗苯加氢时,因为反应是在氢气(爆炸极限为4%~75%)存在下进行,且在高温、加压条件下进行,操作失误或因设备缺陷有氢气泄漏,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点火源即会爆炸。同时加氢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与反应速度有关。如果反应温度控制失控,则会使反应温度激剧上升,反应器压力也随即上升,一旦失控则整个系统十分危险,会使催化剂床层和反应器受到损环,严重时酿成爆炸事故。加氢反应也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反应。从理论上讲,较高的操作压力有利于提高加成、脱硫、脱氮及脱氧反应的进行,但实际上在催化剂量作用下,反应速度很快,提高压力对反应速度影响不是很大,反而压力的增大对设备的要求更高。加氢反应器压力过高可造成设备破环、超压爆炸事故。实际生产时反应压力的平稳是系统控制的重要参数,若压力波动大,不仅加氢反应器波动大,同时也会造成稳定塔、预蒸馏塔等波动幅度增大,难以操作,极易引发事故。

表2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表

在蒸馏或精馏过程中,若回流量调节过大或加热蒸汽量调节供应过大,均可造成液泛即淹塔。若处理不及时严重的雾沫夹带有可能使可燃液体带至塔顶及冷凝器,造成产品质量(纯度)下降。而物料带出系统外将引发安全事故。萃取物中溶剂与芳烃的分离是通过减压蒸馏来实现的,系统的密闭性十分重要,否则一旦外界空气进入设备内部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会发生燃爆事故。

生产作业区排出的废水若含有泄漏的苯类物质,因其微溶于水且比水密度低,飘浮于水面遇火源将造成燃烧,火势将随水面无限制的蔓延。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各冷凝/冷却系统若冷却不足,系统中的气相物料不能冷凝造成系统压力升高易造成物料泄漏,同时也会因压力增大造成泄漏物料瞬间气化喷出,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2.2 毒性危险性

苯加氢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苯、硫化氢、氨、乙醇胺等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人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而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恶臭气体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生产区域周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将十分明显。

2.2.3 腐蚀危险性

生产过程中氢氧化钠、乙醇胺具有腐蚀性,所用的粗苯原料含有的各种硫化物、氮化物在加氢脱硫、脱氮过程中生成的硫化氢和氨,对加氢精制生产装置设备的腐蚀十分明显。其腐蚀主要表现在气相腐蚀。硫化氢与设备接触,生成金属硫化物,常见为硫化铁,常温下硫化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发生氧化放热反应,发生自燃事故。

2.2.4 其他危险性

(1)窒息危害

苯加氢生产中有许多大的贮槽和气柜等,在进行检修时要进行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检修。如果冒进,可能发生因置换不完全导致容器内含氧量不足发生窒息死亡事故。

(2)灼伤危害

苯加氢生产过程中需要加热,因此要配置高温蒸汽、输送高温物料等。在输送高温介质时,高温的设备和管道表面容易导致人员灼伤,一旦设备内高温物料或蒸汽泄漏喷出时,很容易导致人员烫伤。

(3)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主要包括设备或线路本身故障产生的伤害,如设备老化耐压等级降低等。还有违章作业产生的伤害。主要有:电击危险、违章作业触电事故、雷电危险。

(4)机械伤害

各类泵、压缩机等机械在运转时,如果运动部分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失效,或者违章操作等,将可能对人身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5)厂内车辆运输危险性

厂内机动车辆的危险性体现在:道路的布置不合理;道路没有设置警示灯、警示牌等;驾驶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厂内机动车辆没有由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定期强制性检验、没有进行登记注册、无证人员驾驶;机动车辆有缺陷;厂内道路没有足够的安全视距等。

3 安全措施

为了扼制或削弱苯加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腐蚀和化学性灼伤、火灾、爆炸危险性,应在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采取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烫伤、灼伤、防机械、车辆伤害措施,做好事故抢救及应急救援措施的基础上,采用DCS等自动化控制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3.1 自控系统

针对粗苯加氢装置工艺过程复杂,操作温度高、压力高的特点,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采用DCS系统进行生产操作和安全控制,以保证关键和重要设备特别是反应部分的高温和加氢设备的安全、可靠、连续长周期的运行,保证装置、人员及设备的安全。采用DCS控制系统具有精确度高、可靠性好和维护工作量少等特点,可为实现先进控制和优化控制建立良好的应用平台。

DCS的控制器,根据装置的实际需要进行冗余配置,并保证CPU的负荷不超过60%,独立装置按40个回路/每站考虑,联合装置按50个回路/每站考虑,并设置必要的网络接口与上位的全厂计算机管理网络相连接,以适应计算机管理的总体规划需要。在生产过程中,DCS控制系统将所有的工艺变量进行数据处理,用于过程的实时控制、报警;生成各种控制、显示和报警画面;打印各种生产、管理报表、报警报表。并可利用DCS丰富的计算机功能进行复杂的工艺计算及设备计算。

根据粗苯加氢精制装置工艺操作条件复杂、危险性较大的特点,中心控制(操作)室除了考虑与工艺装置的安全距离外,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600mm以上,同时设置必要的烟雾和火灾报警系统。DCS的显示操作站及ESD的操作界面,以相对独立的分组形式布置,以方便正常的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以及非正常情况下的事故紧急处理。DCS控制系统采用三个冗余的控制器;显示操作站及工程师站共5个;网关机(PC)一台;2台宽行打印机,用来打印事件报表和生产报表。

为了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用于控制的I/0卡配备冗余,有自诊断功能,故障时自动切换。并予以报警。

系统电源除设置一般电源(GPS)外,还设置不间断供电系统(UPS),不间断供电持续时间为30分钟,由正常供电转换到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5ms。

3.2 工艺装置自动控制及连锁保护设置

生产装置基本控制回路以PID为主,设置必要的复杂控制回路,主要控制:

(1)控制反应器进料加热炉燃料量来控制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反应器各床层入、出口设置水平均布的测温元件,以检测床层内各点温度;

(2)反应系统压力的控制,是以高压分离器顶压力为操作点,通过调节放空量来实现;

(3)对紧急放空系统、循环氢压缩机自动保护联锁系统、高压进料泵自动保护联锁系统、反应进料加热炉自动保护联锁系统等重要机组和设备设置安全联锁系统及事故报警和预报警系统;

(4)采用故障安全型紧急停车系统(ESD),控制装置联锁和停车。

4 结论

苯加氢生产过程虽然存在火灾、爆炸、有毒、腐蚀等危险性,反应温度高、压力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保证苯加氢生产过程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其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及生产过程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分析,在采取防火防爆、防腐蚀的基础上,采用DCS自动控制系统和工艺装置自动控制和连锁保护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苯加氢生产装置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评价实用指南[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3.

[2]张雪刚.有机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J].广东化工,2013(9):76-77.

[3]王平.苯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J].当代化工,2009,4.

[4]薛璋.低温苯加氢装置要点探讨[J].燃料与化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