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船员们实在很有“创意”,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有创新精神:在此之前,有谁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水雷呢?
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创新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创新的灵感似乎是极其偶然的,如同彩票中奖一般。而我以为不然。倘若你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关注周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灵感几乎无处不在。
早期的笔与墨水是分开的,人们要写字时,便把笔伸到墨水中蘸一下。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但谁也没有在意。直到后来,制笔业中的一个机灵鬼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产生了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想法。于是自来水笔诞生了。在此之前,用过笔的人何止千万,却都与这个发明无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与审视,也就是细心观察。细心观察是搜集创新素材时必不可少的品质,拥有这一品质的人将比别人拥有多得多的创新机会。而对身边事物的熟视无睹,恰是一般人的通病,因而创新之神也就与之擦身而过了。
摆脱思维定势是创新精神的又一特点。思维定势有时是有用的,它让我们在解决某些常见问题时显得更加熟练,但它对创新是有害的。一位母亲问老师:“怎样才以使我的孩子早餐吃鸡蛋呢?”老师反问道:“你为何要让孩子吃鸡蛋呢?”“为了补充蛋白质”。母亲回答。“那你为何不换一种方法呢?”老师说。于是,次是清晨,母亲便心满意足地看着她的孩子吃起了他最爱吃的牛肉饼干。在这里,这位母亲的头脑中有一个思维定势,即想起蛋白质就必须吃鸡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的思路变得狭窄,甚至让我们无法发现一些简单的东西。
篇2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政治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科学地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很有利的。
1 利用政治课练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进发展的过程。
(1)通过趣味性强的课堂练习及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求知欲。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否动脑思考,是否乐于动脑思考是思维能力能否得到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2)在课堂练习及作业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被视为智力的重要因素,它同样是良好思维的重要品质。它包括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一环。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在练习中,可要求学生从仔细观察入手,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可以有步骤,多侧面、分层次地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联想,理性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现存在问题。笔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提倡多疑多问,要指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设计练习及作业,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系统化、具体化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创新思维是基于一般的思维方法,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提出扩散性问题,让学生积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不寻求唯一正确答案。
(4)提出一些可辩性强的讨论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与语言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重要。组织学生辩论是一种交流思想,锻炼思维,增进智慧,探求真理有效形式。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自思考、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教师一般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选定辩题,设计和布置准确、鲜明,有代表性的正反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撰写小论文,达到创新精神的具体化。 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可以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质和量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决不能只*教师的讲授,还必须强化对学生的训练,但是练习要讲究实效。不能醉心于“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也不能迷信“多多益善”的题海战术。练习要有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练在点子上。
(2)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关系。教师要选用新颖有趣的材料,或采用多样化的题型,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但同时一定要注意练习的科学性。既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既要考虑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又要考虑习题的解答的基础和方法。
(3)多样性和典型性的关系。 多样性是指练习的方法和题型多种多样。多样化的练习既可以弥补某一练习方法和某一题型的不足。又可避免学生单调和枯燥的感觉。典型性是指选编的习题在同类习题或某种方法中具有代表性,学生解答之后,解此题及类,以点带面,掌握此类习题的解答规律。
(4)普遍性和层次性的关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所以在练习中培养创新精神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又要求我们在布置练习时要注意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使他们人人能“跳一跳,够得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能“吃得好”,后进生能“吃得了”。
篇3
一、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深刻改革。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教师不具备素质教育意识,不具有创新精神,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最基本的条件,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首先,要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质量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人才,普通的建设者也是人才。一个人只要能够尽心尽责,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就是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并非培养几个拔尖人才。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和人文本质,尊重其人格。优不优看创新应该是新的教学质量观,而绝不能用分数高低来衡量教学质量。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欲望。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即使是幼稚的,也要把它看成是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和萌芽,加以保护和引导,使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其次,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真正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摒弃“为师是从”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方式方法,课堂上要使学生敢于讲话,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要善于启发鼓励,精于点播引导,指导学生欢乐活泼、快乐的学习和轻松的主动探索。那种口干舌燥的讲解,苦口婆心的灌输,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从根本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与现代教育理论格格不入的。教师要尊重、关心、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的教育下健康成长,相信他们人人都能学好,都能成才。这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不再是学生的监督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生活的启发者,进步的帮助者。
二、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有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即形成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在教师要消除权威心理,冷静地处理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努力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教师要以百分之百的爱心去感化千分之一的差生。我们不能歧视差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风,要有民主意识,掌握教学民主的方法和策略,积极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言行,克服师生交往中的消极心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是有其深刻道理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积极鼓励促进、引导生生互动,还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生生通过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反馈,其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果能如此,课堂上的老师不再是一个,而是几十个,教学的反馈渠道不再仅局限于师生,而是会形成师生、生生纵横交错的反馈网络。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不仅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形成与发展,而且对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与他人友好相处等优良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群体应该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群体的创新精神、教科研学术风气、校风,都是学校教育中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肥沃土壤,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三、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外也有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两句话给我们同一个启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特别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必须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独立生存、学习、发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一定要变老师单向传授为学生的主题积累和主体发展,变教学生学习为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让学生自己寻求、体验各种事物,凭借他们自己的感知能力,进行选择和区分。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使其个性特长能得以充分发展。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一节时,关于的形成过程,首先以读书指导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是在哪里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观看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课堂上老师要少讲解多引导,少分析多启发,让学生的童心童趣尽情地展示、发挥。
篇4
一、走进文学作品,作身临其境的感受
任何作品,要从内容到形式把握适当,首先就要将语言还原为作者所建构起来的意象,然后让自己置身其中。如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就应该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眼前浮现这十个字所构成的画面:雨后,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唯有这样身临其境,我们才能理解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以语言抒发性灵之妙趣。而要做到身临其境,有两种办法:
1、有感情地诵读。通过朗读,文字符号又变成了富有感染力形象化的声音符号。眼与心谋,耳与口谋。可以有效、快捷地领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意图,领悟作者的构思匠心和语言运用技巧。当“书读百遍”读流畅了,读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处理得恰当好处了,其义也就自现了。文学作品就要活化成鲜活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就不知不觉就身临其境了。当然,朗读训练要得法。教师的范读与指导要准确到位。如能采用录音或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如分角朗读、情景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
2、绘声绘色地转述。转述其实是激发学生调动一切可用信息使文本文字尽可能准确地意境化的方法。转述将我们的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作品描写的情境用语言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转述可以逐步完善,也可以多人互为补充。随着转述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想象中的情境也就会愈加鲜明与形象。
二、转换作品角色,换位思考
言为心声,作家写诗作文的愿望,都是真诚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通过一定的文字传达给读者,以唤起读者相类似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读者的道德情操。所以,身临其境之后,读者要准确细察、咀嚼、体味作者之心。即将心比心,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由于不同的作品之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换种说法试一试。比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一句,如把“执”改为“握、拉、牵、抚、捏”等动词,表现力有何不同?在比较中让学生准确把握词人内心情感。
2、抓住悬念想一想。比如《虞美人》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面对良辰美景,词人为何盼望快些了结?抓住这个悬念想一想,轻而易举就能抓住到词人绵绵不绝的愁绪,进而感受到词那不可抑制的故国之恋。
3、紧扣文眼品一品。如《扬州慢》,只“空城”二字,思想感情全出。其余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便迎刃而解。真有势如破竹之妙。
4、知人论世揣一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结合当时被贬永州的背景,结合作者渴望昭雪重用的愿望,学生便不难发现:诗中的在恶劣环境中依照倔强地垂钓的老者,不就是对梦想苦苦追求的诗人的化身么?
5、找粒水珠映太阳。如《荷花淀》“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两处细节描写,就是可以映照太阳的水珠,学生可以借此领悟妇人心底的瞬间波澜:突出其来的惊讶,深情的依恋,别后的为难,种种情感一时迸发,又继以理智的自律,从而认识到一个进步妇女丰富的内心世界、深明大义的高尚情操。
三、理性分析作品,动情达理
篇5
一、营造氛围,是创新的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思品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努力地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此,设计好引入情境是思品课教学的关键。首先,在思品课教学中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引入思品课堂,生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遵循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创造教学手段设置课堂结构,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和交流的状态,让学生展开议论,标新立异,通过想象,发挥创新的潜能。
二、激疑问难,是创新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诠释见义勇为的时候,以讲述 “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的英雄事迹,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会说社会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坏人,可能也有学生说这件事的后果等等。这时,老师可介绍这件事的结果及社会影响,并可再次设疑“我们小学生碰到这种事应该要有什么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徐洪刚英雄形象,通过充分分析讨论,并结合身边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应该见义勇为、不畏。同时,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分析,不能承受的事不能要强。这样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又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发展自我教育能力。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源泉。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三、标新立异,促进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学生听起来只能是枯燥无味的。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在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比如《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我组织全班同学对“我们要进行3公里长跑比赛”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有的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有的说会太累,坚持不下来。这时,我会加入其中紧追着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先烈在进行的时候是怎样的?”接着,我开始通读《不怕远征难》的课文。最后大家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深意: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不怕困难和挫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我教导大家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勇敢的人……如果照本宣科,肯定没有几位同学愿意听,更不用讲什么教育实效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这种方法,就会达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
四、课堂延伸,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而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科学、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造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通过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认知去认识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品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我们在教授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同时配合我校的绿色学校的创建,我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发现许多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的内容时许多问题就引刃而解,让学生亲眼看到如果不保护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大家纷纷举手,提出建议。这既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从小讲究卫生、自由探索、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架桥铺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且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培养了独立思考、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
篇6
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本文仅就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数学教学与整个学校创新教育工作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商榷。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数学气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前苏联研究中小学生数学能力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的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总是处处注意现象的数学的侧面,注意空间的数量的关系、联结及各种函数的依存关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应是这种所谓数学气质的实质所在。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有这样一道辨析题,三十六口缸,九只船来装,只能装单,不能装双,问如何装。一个有数学气质的人(当然包括有一定数学经验),可立即领悟到这是把一个偶数表示成奇数个奇数之和的数学问题。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这样一个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敢于质疑问难,挑战未来的勇气。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
2、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都是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使用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可与珠峰试比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星期天以后的第22000天是星期几?也能引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兴趣,等等。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3、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
数学教学即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数学活动。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前,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按数学思维(数学活动)的规律进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对数学符号组合的分析、图形的证明、计算的变化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对称欣赏、表象创造、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为此,应该鼓励学生摆脱那种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鼓励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例如:化简[1+cos(α π/3)]/cos(π/6 α),按照化简的通常方法,需要运用cos(αβ)的公式,可想见展开后的繁杂程度。有学生指出,它很接近“正切半角公式”的模式(直觉思维),能否将上式中的两个余弦中的一个换成正弦,就可将化简程序简单化(思维的变通性)。由此分析出,由于cos(απ/3)=cos(π/3 α),且cos(π/6 α)=sin(π/3 α),因此,立得
原式=ctg1/2(π/3 α)=ctg(π/6 α/2)。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摈弃原有解题套路,对所化简的式子凭着正常思维的结果,加以联想,用简捷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以及潜在的创造性。
4、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中学生而言,数学能力就是学习数学(再造性)的能力。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主要表现为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三大方面。克鲁切茨基认为,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创造性数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对数学的彻底的、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数学活动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对那些包含新的和社会意义内容的问题,独立地列出公式并加以解答的先决条件。”在这里,克鲁切茨基通过数学活动中解决具有社会意义的实际问题,把学习数学的能力与“创造性”的数学能力(指在数学科学活动中的能力,它能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或新成就)联系起来,展示了两种能力的可转化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向“创造性”数学能力转化,就必须注重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中形成和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力争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具有社会意义内容的实际问题,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1、具有创造性地教和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数学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摈弃传统的“三中心”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如尝试发现型,自学--探究型,引导--探索型等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如尝试指导法、效果回授法、引导发现法、启研法、尝试教学法、纲要信号法、自学辅导法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数学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数学竞赛、数学兴趣小组、数学专题讲座、周末数学晚会、数学知识宣传、数学问题研讨、社会问题调查等。
3、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为此,都是要做到:①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在“心理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和想象。②发扬教学民主,促进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在“心理自由”的条件下培养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心情舒畅,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
三、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纳入整个学校的创新教育体系之中。
数学是构成学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纳入整个学校的创新增长率体系之中,才能构成创新教育的巨大合力,达到提高学生方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数学教学要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结合。学科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根据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品德,即在创新过程中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谐的团队协作精神。
篇7
一、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放飞思维
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勇敢表达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例如,在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绪飞起来,通过想象力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美好的画面就会浮动在学生的头脑当中,例如,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人们走在石拱桥上,会看到桥的雄伟,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晒阳光”,这是为什么呢?有怎样的意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当中,想象力被进一步激发,联系到农村生活中对于桥的认识,由此得到答案。农村学生对自然现象认识了解有比较多的优势,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教师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的创新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情绪,因此教师的思维更加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在初中生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农村语文教师的技能和知识素养未得到明显的提升,处于停滞状态下,更加受到传统问题的束缚,这样对初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不利,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和基本素养。初中语文教学要突破传统思维障碍,建立起自己的有特点的教学风格,定制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争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也对学生进行鼓励,争取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等等提升自我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创新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享受到教学改革的成果。
例如,学校组织不同乡镇的教师每周或者每个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了解学生的需要和现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探索教学思路,拓展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式的教学,由此也能够促进教师自我教学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另外,农村学校也可以吸收年轻骨干教师,让年轻教师作为新鲜血液注入教师队伍中,给语文教学带去更多的新鲜感,提升教学创新性,还可以新老教师强强联合改变传统课堂模式,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争取为农村语文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出更多作用。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运用
首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重点部分的句子进行理解和分析,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理解的真实感悟,学生也可以在相互切磋的过程展开激烈的讨论。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我的母亲》过程中,就可以对文章中“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让学生进行合作探求文章中这句话的真实情感和含义,作者的表达是怎样的思维碰触,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到学习内容的扩展,丰富学生的语文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更加广泛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一、创新教育活动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包新需要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需要有挑战权威、质疑前人定论的勇气。青少年天性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这一特点正符合创新的要求。对此,教师绝对不能压抑,而应该正确引导和积极地鼓励。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盲从,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和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和创造型的人才。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第一,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
通过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第二,鼓励学生培养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思维能力。信息社会给予人们更多的自主性,当代中学生接受知识途径的增多必然会引发思维的活跃及多层次。在教学过程 中,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要有敢于怀疑和质疑前人的勇气。“无中生有”、“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不唯书,不唯师,不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简而言之,旁征博引,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立性;画龙点睛,培养创新思维的敏捷性;由浅入深,培养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二、创新教育活动要通过多环节、采用多形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决在于兴趣。 ”教师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各环节中应注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并以此去吸引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造,进而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意识。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时常注意把教材内容的讲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一次,我在讲授《经济常识》第一课“怎样对待货币”这一问题时,在指出“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这一观点之后,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去获取自己的财富,增加社会的财富?学生思考并回答到:必须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经过这样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不仅懂得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使他们在思考和议论中,使自己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得以激发,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
三、创新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基础知识的厚实程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是学生观察世界、分析现象、揭示本质、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也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此外,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问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促使学生思维多向化,较快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益处。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在创新教育中,不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开拓精神,而且还要掌握创造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探索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这样创新教育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四、面对信息激增、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传统的粉笔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课堂的科技比重和信息含量,增强时代特色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当务之急。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60-01
我们所说的创新就是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使事物的原有形态改变,形成新的理念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应该注重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而要求,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发展。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热情,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才能够使学生具有创新的基础,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有所提升。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有趣的游戏导入,引入更多有趣的故事,会使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学生能够获得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心境,学生也就有更大的兴趣和精力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购物的游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来体验认识人民币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学生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学生会由于买东西的好奇心,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更加感兴趣,学生也就会更愿意去认识和了解人民币。通过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数学游戏,能够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情景中进行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适合学生创新的氛围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长我更多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活泼生动的教学秩序中,积极进行创新。教师应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突破原来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尝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全新的氛围中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克和千克》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单位是什么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和理解什么事克,什么是千克,教师让学生通过对于物体的测量,提高学生对于这两个单位的理解,让学生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学生获得了更多创新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拥有好动的特点,对外界的好奇心比较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热情和欲望,让学生有进行学习的冲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这样长时间会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欲望。例如,教师在讲解《24时计时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于钟表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研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于想要知道和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拥有更强的欲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学习的欲望,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知识,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提高热情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创新欲望,同时既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解决了问题,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中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对于学生创新信心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不能够很快理解的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有可能会对于学习失去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到学生的创新点,让学生有信心去做、去说,让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调动,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用一句表扬的话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有学习的动力,同时有信心去进行创新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中去开展创新的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激发,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够使数学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有利于我国数学教学水平的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军芳.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 大众文艺,2010,15:263.
[2]胡重光.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01,09:53-54.
篇10
一、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在短短的两个月教学中,我积极探索艺术教育,不断优化课堂的
教学模式,在艺术学科中尝试实施“情景――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激发――体验――创造模式”,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创造了充足的材料。例如我在上《秋色的秋天》时,就采用了情景教学模式,我在教室的墙上挂了玉米、麦穗等象征秋天的道具让学生去参观,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学生乐于接受,它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本领。
二、 开拓课外天地,提供创新条件。
学校的艺术教育,离不开课外活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那课外活动无疑更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一个重要窗口。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我校在进行课外活动时,比较注重内容的丰富、新颖,讲究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在开展课外活动时,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去发现探索,大胆求异,积极提出新思想、新制作、新方法,让学生努力挖掘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比如了解本地的秦腔艺术,我们还通过举办学生才艺展示、办报办广播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艺术类活动,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增强创新活力。
科学的评价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的评价。因此,在评价形式上我们采取了师生互评、学生互评、个体评估、群体评估等,真正建立一套全新的以凸现创新素质为主的评价标准,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出正确的导向功能。
四、 采用激励教学法,激励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激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动机、兴趣、态度,多采取激励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强的品质,引导他们去追求真、善、美,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五、 讨论交流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讨论交流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群
体协作、相互取长补短的能力。讨论交流教学法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运用较多,一个艺术品的形成,往往需要群策群力,集体献智慧。我在给学生上《秋天的节日》时,让学生自己搜集各样树叶做粘贴画来装扮秋天。学生们兴趣极高,然后我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在经过激烈且快乐的交流后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表达自己爱秋赞秋心声的图案,有粘贴“娃娃头”的,有粘贴“中秋圆月”的等等。总之,花样繁多,这让我感到无比喜悦,毕竟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交流后所得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同学间互相交流起到了催化作用。
六、 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创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