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篇1

【关键词】产房;医务人员;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措施

产房是新生命诞生的“摇篮”,担负着母子生命安全的重任。我院自成立产科病房20多年来,,每年有近两千名新生儿诞生,其中产房担负了重任,但从未在产房发生过医院感染事件。现将笔者在产房管理中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点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职责明确的三级管理体系。一级管理:产房主任和护士长;二级管理:医院感染科的主任为负责人,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三级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分管院长担任,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行政领导工作。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与医院产房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陪伴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3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3.1 产房的环境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同室相邻近,便于管理;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刷手间应临近分娩室,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助产人员按外科刷手法刷手。3.2 产房的清洁 日常清洁工作,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每日3次,每次30 min,产房内产床及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1次,清水拖地,且必须用产房专用抹布、拖把,每次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治疗活动后的清洁工作,每次治疗活动后产房地面受到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用含有效氯1000 mg/L消毒液消毒30 min后再清扫,拖地后的拖把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3.3 消毒、灭菌

3.3.1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器械的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凡是与分娩有关的器械、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助产用器械与处理脐带的器械分开使用,严禁用侧切剪刀处理脐带,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一切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冲洗会阴用便器一用一消毒。

3.3.2产房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天定时照射1 h;每次治疗活动后照射1 h,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1次;采用循环风紫外线动态空气消毒法。

3.4 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医务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产房医护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感染或交叉感染。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接生前必须采用外科洗手法。为控制产房医院感染,产房医护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要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3.5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

3.5.1严格无菌观念,保持慎独精神 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专用衣裤、戴口罩、帽子、换鞋,必须严格无菌观念,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如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3.5.2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应放置在无菌储物间,并有明显标志;无菌包外需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 d,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容器(浸泡碘酊、酒精、碘伏)每周消毒、更换2次。

3.5.3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必须规范 如无菌持物钳的应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取无菌溶液法等。

3.6 隔离技术隔离技术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如HBV、HCV阳性者),应在隔离室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常用的隔离技术有:戴口罩、帽子;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和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等。

3.7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产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房空气消毒效果监测;②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③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④ 医疗物品灭菌效果监测;⑤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⑥ 消毒液的监测。

3.8 产房污物的处理产房污物的处理将感染性废物装入黄色塑料袋,针尖等锐利性废物放入锐器盒中密闭运送,集中交给专业的处置公司处理。使用的污物袋坚韧耐用,不漏水。

4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明确产房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篇2

【关键词】医院体检;感染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01-02

在经济发展驱动下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生活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相关统计证实近年来参加体检的人数呈递增趋势,这就给医院体检中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为了让医院体检中心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加强感染预防及控制。我院对2012年至2013年参与体检工作人员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期间对医院体检中心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强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我院体检中心2012年3月间进行体检的工作人员52人作为对照组以及2012年4月间进行体检的工作人员49例作为观察组(加强感染预防控制之后),对比两组人员的感染情况。

1.2方法

对两组人员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并做好记录,然后进行综合性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3 讨论

3.1医院体检中心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3.1.1缺乏感染预防控制观念

部分医院体检中心人员在感染预防控制观念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防护意识较为薄弱,在操作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无菌观念进行,这就易造成潜在感染隐患[2]。

3.1.2针刺伤感染情况较多

在体检过程中由于针刺伤造成的感染例数较多,部分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后会直接造成血液暴露在外,很多病毒如HBV、HCV甚至是高危病毒HIV都是经过血液传播,这将让医护人员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针刺伤不仅会让医护人员受到身体上的折磨同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在体检高峰期时由于体检人数过多就有可能造成针刺伤概率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针刺动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3]。

3.1.3灭菌操作缺乏规范

一般进行血液采集是都要求相关人员做到“一人一带一巾”并且进行消毒之前要对消毒液进行核查。容器浸泡消毒液时间不宜过久且需要及时清理;消毒液需要定期进行规律性更换;消毒液应该做好日期标识等等都需要加强,采取规范化操作才能保证灭菌彻底并降低医院感染概率[4]。

3.1.4医疗垃圾处理不够规范

在体检完成后会出现大量的医疗垃圾,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感染源,对于这些医疗垃圾处理不够到位时很容易造成感染,这对于体检人员的健康将带来严重的威胁。

3.2加强医院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策分析

3.2.1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通过对医院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来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5]等为基础来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规范制度。加强宣传工作让相关人员加深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对于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消毒隔离操作等进行重点培养让相关工作人员将这些理论技巧融入实践当中,在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强化意识。

3.2.2对针刺伤管理给予充分重视

在进行针刺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针刺管理给予重视,对于一次性针头使用完后要立即回收,一旦出现针刺伤口就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感染扩大。为了让针刺伤管理取得成效可加大利器盒应用范围并让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充分掌握。出现针刺伤后先将血液挤出并用清水冲洗,用碘伏消毒,对刺伤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并定期随访。

3.2.3规范灭菌操作

在进行灭菌操作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在无菌物品存放的过程中应该按要求进行操作并对消毒液标注时间,当出现渗血污染桌面时用无菌纸巾进行擦拭来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对于一次性医疗器材应现开现用从而提升感染的控制度。

3.2.4采取正确途径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

对于所有体检遗留下的器材进行统一回收并进行分类归放。将所有医疗垃圾收集后封口,送至医院医疗垃圾回收站,由武汉市集中回收处理。

另外还要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给予重视让相关工作人员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并将手卫生的依从性作为考核指标从而促进体检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意识。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并进行定期通风。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人员强化了感染预防控制,从研究结果上看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7.31%,观察组的感染率为6.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帅,王桂玲,李晓华.关于加强医院体检中心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11(05):2137-2138.

[2] 韩金华.护理程序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5(15):3213-3215.

[3] 尹美英,孙智玲.健康体检中心护理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7(09):4121-4123.

篇3

【关键词】 人流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做人流手术时,受术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和抵抗力非常差,再加上宫颈口扩张,宫腔和外界相连,很容易受外界病菌侵入而引起感染。因此,其工作质量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为了有效控制人流室感染,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收到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 建立、完善人流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医院管理年的评审要求,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以对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2 学习、培训、考核每月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知识培训,加强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及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对科内的保洁人员进行相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3 人流室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人流室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及处理流程、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制度等。根据医院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考核标准,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要求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细节具体落实到各班。

3.2 人流室的布局要合理化 人流室的布局应便于工作,安全且符合隔离与无菌操作为原则。人流室分普通人流室及隔离人流室,并有明显的标志。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人物流向合理。

3.3 消毒隔离的管理 (1)空气: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对人流室的空气进行消毒,每周对消毒机和空调机的过滤网进行清洗。(2)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的物体表面用清水擦拭,有污染或血迹时立即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各室的拖把、抹布分开使用,抹布实行一桌一巾一消毒,使用后的拖把消毒后清洗定点放置,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3)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每周清理消毒,标识清楚,专柜存放,严防过期使用,为了减少接触无菌包次数,要求供应室将消毒包标识粘贴在规定区域内,让科室放在无菌柜里不用挪动包就可看到有效日期。(4)消毒药件、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1]。(5)常用物品中:人流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一切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冲洗外阴用利尔康抗菌洗液(原液0.5 g/L)冲洗。

3.4 环境卫生的监测 兼职护士每月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医护人员的手和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

3.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凡进入人流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人流室专用鞋,人流时应进行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严格无菌操作,配合护士应监督无菌操作,发现污染及时更换。

3.6 传染病患者的管理 凡患者有或可疑有传染性疾病,均应安置在隔离人流室进行手术,并按隔离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所有用后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房间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3.7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弃物等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2]。人流室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

3.8 加强职业防护 由于人流室接触的血液、体液等有感染的可能,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标准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管理方法,使工作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自身防护意识增强,是预防和控制人流室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作者单位:012000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管理科

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一项,因此,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成为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其中由于护理人员在临床一线工作,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因此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军[1]。严格的护理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1 制定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和控制标准,使医院感染管理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层层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工作, 在其直接领导下建立护理部、护士长和各科监控护士的三级管理, 充分调动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护理部在整个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使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得以具体实施和顺利执行。

2 加强护理人员院内感染预防与防护学习教育培训

2.1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水平 护理部配合院感办定期对全体护士举办各种类型的感染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并纳入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考核不及格通过再学习,再考核,使全体护士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人人都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概念,都能熟练运用医院感染管理技能。护理部定期与院感办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新技术、新知识,利用护士长会请院感管理者讲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针对职业暴露的环节进行回顾和分析,认为存在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技术培训不够,缺乏系统的知识这一薄弱环节,对此首先在全院护士长质量分析会上,将护理职业暴露情况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提出并制定改进措施。配合院感办有针对性地培训全院护士长,然后由护士长再培训护士。每年进行全院医院感染考核,结合每月护理质量检查,随机提问护士有关消毒隔离知识,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纳入到新分配、调入、进修、实习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中,学习培训后进行考核,成绩记录到个人技术档案。由此促进了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的自觉性。

2.2 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在医院感染中30%~50%主要来源于不正确的护理[2],护士在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3]。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行为的结果好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要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在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和紧急抢救时,能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护理部应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密切配合,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责,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使人人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有关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严格消毒,正确无菌操作 消毒、灭菌是切断院内感染的最重要途径。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医疗用品。对常用的浸泡消毒液、空气、物体表面、菌物品等建立行之有效的消毒、灭菌和监测制度,并进行定期监测,对不合格的要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在配置药物、各种注射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学习消毒、灭菌相关进展。

3.2 严格洗手制度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经,而洗手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简单却最有效的环节[3]。护士每项操作前后或接触患者前后都要认真洗手。护理人员应自觉养成洗手和手消毒的习惯,掌握并严格执行洗手方法,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3.3 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及流程的监测管理 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ICU、PICU、内镜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科室做好消毒隔离的监测。重点环节及流程包括认真落实标准操作规程,各项侵入性操作的无菌操作监控,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呼吸机及各种有创仪器、管道的清洗、消毒、定期更换的检测管理。

3.4 加强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 应该制定合理、科学、统一的考核标准,定期举行护理日常工作的考核和抽查,尽可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重点科室要增加考核频率,将考核常态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自觉的提高自身护理水平。

4 结论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医院工作效率息息相关[4]。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各项工作流程,实施动态追踪管理。日常工作中护理部通过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科,采取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护士行为等措施,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同时医院感染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日常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发挥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监控作用。护理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配合医院感染办,参与医院感染预防监控,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黄庆,府伟灵.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426-428.

[2] 任丽娟,宋媛,泰平.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1):1261-1263.

篇5

关键词:护理管理; 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01-01

近几年来,我院医院感染科与护理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护理管理,使医院感染得以有效预防与控制。现报告如下: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1.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我院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领导下,建立护理部、护士长和各科监控护士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责任,充分调动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得以具体实施和顺利执行。

1.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内窥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和我院的具体情况,我院制定了适合本院实际的各项消毒、隔离、无菌制度等一系列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如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保洁监控措施、医疗废物管理细则等,并且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不断完善。同时,制定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定期检查、监测、培训等制度。

2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试培训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培训制度和护士培训计划,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纳入护理人员“三基”培训中,对新调入护士、合同护士进行严格的岗前教育培训,并且每年对在职护士进行严格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复训。通过学习、考核,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护士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以保证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2加强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管理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我院把手术室、供应室列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产房、换药室、治疗室、ICU、新生儿病房、洗衣房等人员列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重点人员。在重点科室,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与区之间有实际屏障,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对重点人员,加强培训与检查频度与力度,保证整体预防措施的实施。

2.3加强对高危因素的干预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我院对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剂及器械建立审批登记制度,必须购入和使用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并经卫生防疫部门监测消毒效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产品;定期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进行监测,确保各类消毒灭菌设施完好有效。确保各类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外环境及医疗用品的消毒工作,一次性物品使用后,严格规范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由专人携出病房进行集中终末处理,并交有关部门统一回收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4开展监督监测工作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定期检查、监测制度,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各项措施实施情况,定期检查,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护士长和监控护士每月进行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科室感染质量控制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置,保证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有成效。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其中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院感染等内容,考试成绩与奖惩挂钩,增强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使护士能自觉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

篇6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a)-011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in Branch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Zibo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our hospital” for short) were analyzed,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hospital infection,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nursing management related to medical staff,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1 in burn wards, and neonatal, operation room of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indoor air related department staff, sterilization articles were sampled and detected changes in 2010 and 2011 two years, assessment of qualified rate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were carried on. Results In 2011, the indoor air, hands of medical staff, the surface sterilization items such as monitoring indicators qualified rate respectively were 96.69%, 94.52% and 97.72%, and they were 92.24%, 83.33%, 91.35% in 2010, they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χ2=3.92, 6.53, 7.81, P < 0.05); the infection rate in 2010 was 5.80% (8/138), the infection rate in 2011 was 4.10% (6/146), i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4.06, P < 0.05); there was non infection diseases outbreaksin medical staff satisfaction; staff satisfaction was 89.86%(124/138) in 2010, and was 95.21% (139/146) in 201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72, P < 0.05). Conclusion Through the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ization, the medical staff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ith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has been improved.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Nursing management;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Effect

医院感染是目前我国各地各级医院所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结果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医院工作质量的好坏。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在医院感染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工作与环节中。相关调查表明,医院感染中的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不恰当有关[1-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分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11年开始对其护理管理进行了规范化,取得较好效果,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本文对加强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烧伤、新生儿病房及手术室等感染管理相关科室的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物品进行采样与检测,评价其合格率的变化。检测和采样方法及结果的判定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

1.2 方法

1.2.1 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对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促进了护理质量提高。我院护理部建立了在2010年年初建立了一套护理感染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护理部,护士长和各个科室兼职监控护士组成。一级管理为自我监测,由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和1名兼职监控护士组成,负责每月监测重点科室的空气、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无菌物品等,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各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和不合格项目进行现状分析,同时对其提出改进措施。二级管理为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控制小组,由1名专职护士长和3名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该组每月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按照消毒隔离质量考核标准对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评价和评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要求限期整改。三级管理为护理部,该组主要的作用为随时监督科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和随时抽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3]。

1.2.2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规章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各临床科室的特点,分别制订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和病房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质量考评细则等,护理部每月定期进行考核,量化评分,随机抽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对质量不达标、无菌物品过期的科室及护士个人违反消毒隔离制度者,按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最终使医院感染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1.2.3 加强护士思想教育,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士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终身的,应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护士日常工作行为的好坏与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有无责任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加强护士素质管理,使护士在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杜绝医院感染。

1.2.4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

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等规章制度,学习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一次性物品使用及处理知识,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到护理继续教育的目标责任制,开展新上岗护士,进修护士及实习护士的规范化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5]。同时医院每年还要选派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供应室管理培训班,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先进理论知识和最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同时回来后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及讨论,相互交流沟通以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1.2.5 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1.2.5.1 严格落实洗手制度。临床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常携带细菌,甚至是耐药菌,已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的传播媒介,有文献报道,由于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率高达30%[6]。而手卫生也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措施,严格洗手制度可避免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然而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依从性较低,没有掌握或未按照六步洗手的方法洗手,因此应建立规范的手卫生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洗手法操作考核和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样检测,发现不合格者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将以上结果与目标管理挂钩。

1.2.5.2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护理部把手术室、烧伤及新生儿病房等科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根据各科消毒管理要求规范管理,提高各科室对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做好洁污分流和消毒隔离,提高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洗和灭菌管理,必须确保100%的合格率[7]。同时要求病房保持干净,床单被褥要及时更换,及时消毒。在病房内不准清点污染物品,同时加强对医院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和监督工作,保持病区环境干净整洁,病区拖把分室使用,标记清楚。

1.2.5.3 严格消毒,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护理部应制订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理部对医院内感染、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要进行重点抽样检查和评价,护士长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监督检查;对常用的浸泡消毒液、空气、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检测,对不合格的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对于发现违规者,按相关制度处罚。

1.2.5.4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若过多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可造成二重感染,出现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及其他一些毒副作用[8],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及时采样做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向患者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2.5.5 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的应用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应合理构建量化考核体系,拟定量化考核的宏观框架,根据各科室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完整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

1.2.6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某些介入性操作,如导尿、吸痰、切口护理等均可增加微生物进入体内的机会,因此,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昏迷患者定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一般每2~4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促进排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新的感染灶发生[9]。

1.2.7 认真做好检测工作

医院感染的监测科准确查明和及早预防感染的发生。我院采取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与病区监测管理相结合,每月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微生物检测,病区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的空气监测有科室自查,院感染办抽查。同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手、咽喉部、物体表面、无菌包、一次性用品以及消毒液等进行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查。监测结果与季度,月质量检查结合评分。未达标科室,必须了解细菌超标原因并及时做出整改,重新消毒进行灭菌检测。

1.3 评价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合格标准:采用平板暴露采样法,于室内、中、外后三个区的东、南、西、北、中同时置皿,离地100 cm,距墙100 cm揭盖30 min后将培养皿盖好送检。标准依据:GB9666-1996,检测依据:GB/T18204.1-2000,检测项目:空气细菌总数,单位:cfu/皿,标准规定值≤40。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合格标准:Ⅰ、Ⅱ类场所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5 cfu/cm2,Ⅲ类场所≤10 cfu/cm2,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合格。对消毒灭菌物品表面、医护人员手于诊疗间期进行采样,采用浸有复方中和剂的无菌棉拭子涂抹采样。根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GB15982-1995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入院后出现感染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率为评价满意度标准,评分标准为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0年与2011年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比较

结果显示,2011年医院各项感染检测合格率相对于2010年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3 讨论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广,每个细小环节做不到位就有可能酿成不良后果。关于医院环境卫生学(空气、物体表面、手)合格率的提高能否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看法[10]。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往往是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医疗操作前采样,一般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医院环境的污染程度,不能作为判断医院感染风险的指标。但从相关研究看来,在医院环境卫生学合格率提高的同时,医院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11],笔者认为加强护理管理、提高环境卫生学合格率可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全过程。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较高的防范医院感染的意识。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要解决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以往旧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水平,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标准[12-16]。通过规范护理制度和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培训,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感染率和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我院自2011年起,通过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健全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规范行为严格培训,加强医护人员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同时将各项护理措施严格落实,结果显示,2011年医院各项感染检测合格率较2010年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5.80%(8/138),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4.10%(6/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0年医护人员满意度为89.86%(124/138),2011年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以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全过程。如病区管理,无菌操作以及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漏洞,均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7-18]。加强护理管理不但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保障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19-20]。

综上所述,要较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一方面医院要有完整的医院监控队伍及措施,另一方面所有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院内感染意识,通过以上措施,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使每个医护人员都能执行清洁、隔离、消毒灭菌的操作规程,认真完成监控任务,防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即可能造成感染的发生,危及医护人员和患者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于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盛芝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3,13(3):262-263.

[2] 郭学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

[3] 盖秀花.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137-138.

[4] 毛晓清,杨超群,唐春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6.

[5] 向萍,谭小琴.浅谈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J].当代护士,2011,(3):176-177.

[6] 牛香城,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感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0):88-89.

[7] 徐风琴,叶枫,张灿常,等.898例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3):224-225.

[8] 邹咏娥.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监控[J].医学信息,2011,24(10):389-390.

[9] 张红梅.护理人员洗手现状及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1):956.

[10] 陈君.浅谈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监控和预防作用[J].中外医疗,2011,30(32):122.

[11] 张红.肿瘤内科医院感染监控与护理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23-24.

[12] 薛福英.医院感染科在预防传染病监控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77-78.

[13] 李红英,许浩,肖艳梅.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12A):3167-3168.

[14] 王宗升,刘金淑,韩金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50-51.

[15] 王磊.健康教育对医院感染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6):58-60.

[16] 程麦莉,周毓萍,石丽丽,等.西北地区某三甲中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3):69-71.

[17] 权金林,党建中,程麦莉,等.做好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J].西部中医药 ,2013,26(12):49-50.

[18] 朱叶朵,彭莉,付小利,等.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39-40,43.

[19] 占新菊,傅国胜.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85-87.

篇7

作者单位:477150河南郸城县汲水乡卫生院

预防医院感染是医疗护理安全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卫生部医院管理活动检查的重要内容。产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既要保证产房和新生儿的安全,又要防止各种明确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的伤害。作为基层医院,加强产房的感染控制尤为重要。

1 加强科室人员感染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职责及要求,加强职业防护,手卫生规范等,并做到随时抽查定期考核。

2 完善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并签定目标责任书,小组人员明确职责,做好各项协调工作,保证每一个环节正常运转。

3 制定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措施

3.1 产房布局与设备 建筑布局要合理,人物、洁污流向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严格划分非控制区、半控制区、控制区,并有明显的标志。患有或疑有传染病和急诊的产妇安排在隔离待产室或分娩室,根据预防的原则和疾病的传播途径做好预防性的防护措施。

3.2 人员管理 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拖鞋、戴口罩、帽子,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严格控制参观人数,严格无菌操作,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凡健康带菌者及皮肤化脓感染者,应调离产科工作。

3.3 环境及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持产房清洁,通风,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湿式清扫,擦拭,污染时及时清洁与消毒;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在40%~60%,每周定期卫生日,墙面、地面用消毒液刷洗一次。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感染性医疗废物装入黄色包装袋内,利器装入防渗漏利器盒内,3/4满封口,专人收集;感染者产生的废物装入双层黄色包装袋内,专人收集焚烧。

3.4 无菌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检查1次/d,按灭菌日期先后排列,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无菌,启用的无菌药品每24 h更换,并注册开启时间和日期,一次性医疗无菌物品,若出现破损、潮湿、过期等,应禁止使用。

3.5 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较高,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标准防护,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强化标准防护”是预防经血液体液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工作繁忙或抢救患者时,要注意忙而不乱,相互配合,不粗心,不违反操作规程,能大大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4 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产科属于Ⅱ类环境,每季度要进行外科手消毒,采样监测,室内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2次/年,有条件的或安装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每周定期清洗过滤网。

篇8

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

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

④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

(2)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

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④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②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③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④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每班诊疗患者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生,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⑤可能将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离开病房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等置黄色垃圾袋中,洗手。

⑥对于血压计、听诊器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仪器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

⑦如患者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相关诊疗单位,以便做好隔离准备,防止感染扩散。患者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交班应采取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⑧病室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一次,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加强清洁和消毒次数。抹布、拖把专用,并有隔离标志,使用过的抹布、拖把必须消毒处理。

⑨限制探视人群,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⑩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减轻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严格控制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2)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成员进行会诊,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每季公布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药敏结果,对耐药率>75%的药物予以暂停使用。

5.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置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锐器置锐器盒,贴上特殊感染标识,由专职人员集中收集后密闭送医疗废物存放处。

6、教育与培训:

(1)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2)工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

(3)患者与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明,并告知洗手等消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篇9

供应室主要负责医院的所有物品的灭菌、消毒、供应等工作,在整个环节中医疗器械的回收、分类、消毒、发放等都会对其在应用过程中是否产生细菌感染起着重要作用,供应室是院内感染的主因所在,所以做好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固体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消毒质量,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不断加强培训,提升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一直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医学科技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所以仪器和设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趋于机械化,所以就要求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机械物理知识和医疗知识,同时对于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等专业的知识需要熟练的掌握。

2设计合理的布局和作业流程

供应室布局的合理性是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供应室的环境必须满徐卫生学的高要求,即没有任何的污染源、确保清洁干净、保证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污水排放系统、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等,尽可能的形成一个联通且又独立的区域。供应室内部的格局应该分成三个区域,一是污染区、二是清洁区、三是无菌区,各个区域之间都必须进行隔离,所有的作业流程都要按照消毒技术的设计规范,区域间的物品交接必须从窗口进行传递,从污染物到消毒处理之后的物品进行强制性过度,避免出现逆行的情况,同时在供应室内还应该设置污染物、清洁物、无菌物发放处,保证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负责人。

3提升再生物品质量管理

3.1加强再生物品的清洗质量。

对于再生物品而言,在回收之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分类、清洗、装配、再消毒、保管直至最后的发放使用等6个环节,所以在各个工序中一方面需要注重保护操作人员的自身健康,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所以在再生物品的操作时遵循先消毒再清洗的基本原则,消毒液的配制需要根据物品的污染程度而确定:比如穿刺类物品需要使用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将管腔内的细菌彻底杀死。在所有的供应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导致的院内感染患者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清洗不干净导致,因此在消毒完成后的清洗环节中必须严格遵守去污原则;对于金属器械而言需要确保其光亮度、无污、电镀完整,确保其轴节的灵活、卡口必须确保其紧密型,对于玻璃类的物品需要确保其透明度和光亮度,禁止出现挂水珠的情况,所有洗涤的环节都必须进行专门的负责人员,在洗涤之后所有的物品如果不能符合要求就必须进行重新消毒清洗处理。

3.2严格装配包装质量。

包装班的人员在对各种物品进行包装时应该进行认真的检查,金属器械首先进行清洗、然后是上油防锈等保养操作,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的器械进行检查,对于出现轴节失灵、生锈、变形等情况应该立即进行修复和处理;对于成组的器械应该必须进行型号相配,对于碗盘重叠包装时中间吸水布需要进行隔离处理;对于由筛孔的医疗容器需要进行将筛孔清洁处理,每个物品的打包过程中都必须进行三查两对,确保其能够安全、准确、无误的包装到位。

3.3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

要求消毒员严格按照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规程进行灭菌工作,消毒锅内的所有医疗物品必须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去进行放置,金属,玻璃类物品放下层,敷料包放上层、小包、治疗包必须采用金属竖放,包装与包装之间必须留置一些空隙,在消毒锅内的所有物品应该不能超过其容量的九成以上,这样能够帮助更好额排除和穿透蒸汽,需要根据物品的灭菌程序熟练且规范的掌握基本的灭菌程序,确保所有的物品其灭菌的合格率达到100%。

3.4重视无菌物品的储存管理。

在供应室的无菌室内必须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质量控制,在进入无菌室之前应该进行更换衣物鞋子、洗手等操作,无菌室的处理包括湿式清扫和紫外线空气消毒处理等,其室内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8-20℃之间,室内的空气湿度应该为35-45%之间,物品柜等的摆放距离地面、天花板和墙面的距离分别为20cm、50cm和5cm,所有无菌物品的保存期限为一周,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其消毒处理的先后顺序进行,对于湿包、过期包等进行严格的处理。

3.5严格落实检测制度。

每天对浸泡液进行氯含量的测定,市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必须每6个月对各医院的消毒剂进行抽样检测,对于平常医院使用的消毒剂需要进行化学指示卡检测和消毒清洗工艺检测等;每月对消毒灭菌后的器械进行细菌培养和检测。所有的检测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其规定执行,最后将每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建档处理,避免出现医疗事故。

4结论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 医院感染 控制和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71

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建立而产生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成为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课题,由于新生儿生理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国内新生儿医院感染爆发流行事件时有报道,反应目前我国医院内新生儿感染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现对2010年1~12月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发生医院感染患儿1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对2010年1~12月部分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据病史诊断结果,结合临床医师报告的医院感染进行综合汇总。

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定。

结 果

医院感染率:2010年收治新生儿620例,早产儿102例,发生医院感染率16例次,感染率2.6%,其中早产儿4例次,占医院感染总数的0.25%,占早产儿总数的3.9%。

医院感染部位: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10例(62%),呼吸道4例(25%),皮肤感染及口腔各1例。

讨 论

新生儿是一类特殊人群,免疫功能低下,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易发生医院内感染[2]。2010年新生儿感染率2.6%,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因素较多,除患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与抗菌素的应用及护理因素密切相关:①抗菌素应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广谱抗菌素应用广泛,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如机械通气、引流管、吸痰等由于护理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吸痰管道、氧气湿化瓶不及时更换,不能达到彻底消毒,导致细菌的感染率极高,而且医生对细菌的特性及药物特性不太了解,也是导致抗菌素滥用,所以临床医生要严格掌握抗菌素的耐药分析,合理应用抗菌素。②护理方面: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护士,应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有一定的儿科护理经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消毒灭菌观念,重视医院感染。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应该相对固定,医护人数与病床患儿人数比例应适度,人员不足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③空气污染:由于资金不足,医疗设备简陋,如病室少,床间距过窄,不同病种患儿不能分室居住,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虽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但没有可视系统等设备,家属担心患儿病情,需要探视,造成外来人员流动,医生查房与治疗护理集中在上午进行,也造成内部人员的集中流动,以上因素使空气质量下降,容易造成医院感染。④手及物品:每位进入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用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每检查、护理完一个患儿都要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再检查、护理下一个患儿,护理人员的双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与患儿接触频繁,而且涉及喂奶、注射、沐浴以及大小便护理和各项污染操作,如果不规范洗手,也会造成病原传播,医护人员洗手合格率与新生儿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手部的清洁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⑤静脉注射或抽血:新生儿头皮嫩薄,穿刺时间长,头皮针、注射针头暴漏,长时间黏贴胶布,反复去脂,都可以引起患儿局部皮肤过敏或皮肤感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