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篇1

关键词: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01-02

公益广告是由政府、社团、媒体、企业及广告公司共同实施的,面向社会广大公众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影响舆论,匡正过失,维护道德,规范行为,旨在促进公共利益,推动社会更加和谐的非营利性广告。

1.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1 个体功能。公益广告的个体功能表现在关注个体生存状态和促进个体发展两个方面。

1.1.1 公益广告关注个体的生存现状。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个有生命个体的存在。近些年来,公益广告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营销手段向社会教育力量转变,对人自身生命健康的关注更为强烈。这其中既有对特殊人群生存状态的关注,也有对整个人类社会命运的关注。除了对个体的生命关怀之外,还有对个体的生存环境予以特别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共生共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紧迫的问题。

1.1.2 公益广告促进个体发展。公益广告传播健康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公益广告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约束规范行为。公益广告通过建立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帮助受众理解并认同社会,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社会存在的巨大变化带来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在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动摇、新的道德观念和规范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公益广告在这过程中就像一盏明灯给受众指引方向。

第二,激发精神动力。公益广告运用多种手段激励受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这些手段和方法中最明显的是榜样激励和情感激励。公益广告通常借助名人效应加强受众对某一道德规范的认知和践行。由于名人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较高,受到社会大众的仰慕和喜爱,因而,名人广告比较容易引起广告受众的注意。

第三,塑造个体人格。公益广告关注人的社会关系,致力于个体人格的塑造。公益广告建构新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它关注的是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关系。个体人格的塑造也是在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是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勇敢面对各种挫折与困难的。

1.2 社会功能。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范围很广,它包括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生的作用。

1.2.1 公益广告的经济功能。公益广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公益广告蕴藏着无限的商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制作、公益广告之中。第二,间接效益。受众通过收看公益广告或教育者利用公益广告作用于教育对象,促使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调动积极性,体现为一种精神动力,从而间接带来经济效益。

1.2.2 公益广告的文化功能。公益广告负载着政策法规、社会公德、价值观念等文化信息,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并通过具体生动的感性形式作用于人的感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公益广告通过艺术的表达形式传导与公众社会心理以及风俗习惯等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公众产生共鸣自觉接受,进而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价值观念,规范人的行为。

1.2.3 公益广告的政治功能。公益广告对政治的作用包括传播政治意识形态、引导政治行为、营造和谐的政治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要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必须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的精神生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益广告应着力宣传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朝着社会主义国家设计的理想社会目标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传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有助于培养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维护政治的稳定。

2.公益广告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广告主体对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不足。在我国,政府是公益广告的主导部门,我国的公益广告以政策宣传为主要内容,是一种强行灌输的表现形式,长久以往,人们便失去了观看公益广告的兴趣。 而且公益广告大多是以城市居民生活为主题的,而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则少之又少,并且农村居民接触公益广告的形式单一,内容简单,这并不利于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广告主体除政府以外,还包括企业,媒体和社会团体,但这些群体大多更看重的是公益广告的经济利益,普遍认为社会公共事业与其没有关系,大部分商家认为参与公益广告对其本身来说没有任何利益,对它的功能认知不足。

2.2 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广告作品,比如《母亲的"谎言"》、《奥运宣传片――婴儿篇》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公益广告事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并没有跟上我国现实需求的脚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广告形式缺乏创新,广告主要是以口号、标语、说教等直接陈述或者警告的方式呈现,容易激起受众的逆反心理,引起反感。其次,主题设置较为单一。从公益广告主题的确定来看,一般来说由政府议定主题,相关部门执行操作,最后由大众参与界定。主题主要是对政府政策的宣传,贴近人民大众生活的则很少。最后,公益广告的数目及播放数量远低于商业广告。1997年,政府部门发出《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媒介公益广告的时间和版面应不少于全年商业广告时间或版面的3%,电视媒介在19点至21点的时间段每套节目公益广告时间应不少于该时段商业广告时间的3%。"发达国家的公益广告占到企业广告的40%,远远高出我国。即使3%的比率,在具体的落实中仍然有些媒体大打折扣。

2.3 教育者很少利用公益广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公益广告想要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使它自身与人民大众之间存在互动。尽管这些年随着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公众对其反响较高,但是直接参与公益广告的人很少。公益广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型载体,承载着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但是却没有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3.发挥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3.1 科学认识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益广告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公益广告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公益广告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得加深社会各界对其的理解与认识。在现实社会中,思想道德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促进我国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所以公益广告也理应受到重视。首先,由一向多转变。公益广告所关心的内容在逐渐地变化,由政策向民生转变。公益广告服务于大众,通过关注人民大众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产生共鸣,实现行为的一致。其次,广告主体发生改变。政府在开展公益广告活动时更注重的是政策的宣传,而且政府部门的严格把关也限制了公益广告的发展,使得公益广告枯燥无味、没有趣味,呈现了一种"病态"。 想要使公益广告健康起来,充实起来,必须转变公益广告的主体,将政府为主体转变为政府、企业、媒体和社会团体共同发挥作用。

3.2 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为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公益广告就必须与时俱进,提高创作水平。 第一,创意独特。公益广告创意的好坏对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运用幽默或者夸张的手法可以加深观众对公益广告的印象,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第二,主题要以受众需要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公益广告的产生应符合大众的文化需要着眼于现实,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找寻与社会公众的共同点,从而达到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三,精心编排播放时间,保证播出数量。公益广告的播出数量,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除此之外,媒体还要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精心的编排,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找到播放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3.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首先,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公益广告的意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形成利用公益广告开展教育的意识。他们接触的公益广告数量有限,而且很少有将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直接结合。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借助公益广告这种新型载体来达到矿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意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正确看待和充分挖掘公益广告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次,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读和利用公益广告的能力。教育工作者除了是公益广告的观众,还应该是公益广告的参与者、制作者和者,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活动或者竞赛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视,培养其利用公益广告的能力。最后,积极构建公益广告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平台,增强公益广告教育效果。要发挥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资料:

[1] 秦慕星.论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技创业,2013(06)

篇2

【关键词】军事活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61-02

军事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它体现了实践的本质特征。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目的、发展动力和检验的标准。丰富的实践为理论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异常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动力。实践论告诉我们,理论不是先验和预成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确证和提升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一条必然性根据,即分析、研究各种思想意识、思想过程的产生、发展变化,只能在社会存在中去寻找根源;提高思想认识,推进思维活动也必须以“人们思维着的存在”,即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为基础。研究官兵的各种思想认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从官兵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官兵参与的军事实践活动出发。官兵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动因,归根结底来自于军事实践活动和军队发展的需要。官兵的思想,虽然是一种主观形态的东西,但它产生的基础和根源,发展变化的动力,只能是实践活动。

军事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对官兵的思想政治认识产生深刻影响。它不但对官兵起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而且促使官兵产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它具有对人的思想的改造功能,为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供直接来源和检验标准。本文军事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军事活动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军事活动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时,内在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性以及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当前,对围绕军事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研究集中在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执行任务中政治工作和战时政治工作。但鲜有学者关注到军事活动本身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军事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促进作用。军事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个客观存在而又未自觉开发的新领域,对它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空范围的扩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方式和整体特征的转换。开发军事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然带来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上的创新,空间上的突破,领域上的拓展,形式上的丰富,特别是找到了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新的重要的结合点。军事活动是一个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宝库,军事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篇3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其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其在整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与外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和有利影响。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维度考察,它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维度:思想教育、政治引导和道德教化功能

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概念的表述方式看,它涵盖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它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从这个角度讲,它具有三个基本的功能,即思想教育功能、政治导向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

1.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有时被理解为意识、理念、观念、理论、以及精神成果等。它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愚昧、先进与落后之分。在政治生活中,统治者常常重视做人的思想工作,用一定的政治理论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对社会不同的思想观点加以整合和引导,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动力。思想工作所解决的核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总阀门”。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伴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而自发地产生,也可以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而获得。思想教育的使命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人民群众,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人们更加积极、更有成效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可以说,思想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根本的功能。

2.政治引导功能

政治引导,就是在充分了解社会成员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政治观点,反对和批评错误的政治观点,并注意把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的阶级、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标,围绕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会对社会成员开展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使社会成员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方针等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情感,形成政治认同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进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政治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对崇高理想追求的坚定信仰,并以此凝聚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

3.道德教化功能

与专门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内在地要求人们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教育”[2]。道德教育是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的道德教育并非伦理学意义上的比较宽泛的道德教育,而是研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与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思想品德的培育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要求。

思想教育功能、政治引导功能以及道德教化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项重要功能,其中思想教育是根本,政治引导是核心,道德教化是基础。这三项功能具有不同的价值侧重,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维度: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

长期以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命题,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意识形态性”这一观点最具代表性。当然,这并不否认思想政治教育也包含部分非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因此,从本质的维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功能。

1.意识形态功能

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3]。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具有为统治阶级辩护、帮助人们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培养社会成员的思想素质以及凝聚社会力量等功能。但它并不会自发地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尤其是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当然,灌输并不是将社会主义理论硬塞进人们的头脑,而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深刻解读,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宣传,创造合适的环境进行教育,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

2.非意识形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性,这是其非意识形态功能的体现,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关注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整体的发展。它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注意的是,非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不仅没有消减其意识形态功能,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其政治功能。这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维度:个体和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既作用于人,又作用于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又可以分为个体和社会。

1.个体

所谓个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规范和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它包括塑造人格、引导行为、激发精神动力以及开发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促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品格和素质。引导行为功能,就是把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上来。它不仅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且用社会需要的道德准则、法律法规等规范人们的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们更主动地、更有成效地参与社会实践。开发功能,即深度挖掘人的个性优势,释放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并不是单个的、相互孤立的,而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是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和教育目的,在表现方式上各有侧重。

2.社会

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有社会调控功能、社会整合功能以及保证功能等。当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它可以运用说服教育、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消除矛盾,调控和规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社会成员树立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忠诚度,将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的目标,并将个人的行为整合为集体的合力,凝聚社会的力量,从而发挥出“1+1>2”的社会整合效果。保证功能,即保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把握社会心理,及时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和社会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发展和验证。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作用于单个的人,其功能的发挥首先表现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程度,没有个体性的功能,社会也无从谈起,社会只有通过个体的提升和外化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是检验和衡量个体的重要尺度。只有当它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说明它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方面是成功的。当然,个体的发挥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本身是之前社会发挥的结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个体和社会相互渗透,其区分也是相对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维度: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5]从环境角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1.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经济建设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方向的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使人们更积极地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更强大的动力和更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到社会的建设;它着重培养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输送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助推器。

2.政治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扮演“沟通者”的角色,它及时向社会成员解读、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政党的认识和认同;它还利用各种途径及时反馈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党决策提供依据。在当前,需要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注重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有效地抵制西方各种不良思潮,维护并促进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为现代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氛围。

3.文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它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和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传播与渗透功能、文化选择与过滤功能、文化传承与创造功能等。它所传播的是主流文化,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文化传播的过程是维护社会主流文化的过程,也是进行文化渗透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将社会的主流文化渗透到各种非主流文化中,引导其健康发展,增强主流文化对社会其他文化的引领作用。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什么样的文化需要弘扬,什么样的文化需要舍弃,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与过滤功能。文化传承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所传承的必然是我国民族文化当中最宝贵的部分,是最能显示中国特色的文化因子。当然,文化传承离不开文化的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在文化传承和创新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这是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生态功能,它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肯定,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结构的细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我国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其内容体系,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西化”、“分化”思潮此起彼伏,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要加紧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重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加强意识形态功能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功能。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冷静的反思,对其本质、环境、价值、目标、方式方法以及功能等进行深刻的省察,并采取有效的途径加以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这也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说到:“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种文化形态,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由此足以见得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怎样的一笔文化财富,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传承,取其精华,深入挖掘,植根实际,有效的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之中。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

节日是相对于常日而言的特定的日子。它是农耕社会的伴生物,是古代人民通过对天时,物候等的周期性变化的观察把握而逐步约定俗成的。从历史长河中看,先秦时期便有节庆产生,至隋唐时期是古代节日文化发展、定型的时期。最终形成一系列适应自然环境,反映天人合一,和谐人际关系的祭祀,庆祝,娱乐等的节日活动,它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规律。

以清明节为例,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主要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在中国,寒食后重生新火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则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的季节,新的生命的开始。寒食禁火冷食祭墓,而清明则取火踏青。宋朝后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由此清明时节扫墓踏青,祭奠先祖,传承孝道,顺应天时,亲近自然。

二、传统节日的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有它特有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博大精深的文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自然观。不论从儒家,道家还是后来传入的佛家,中国哲学思想一直围绕着“天人合一”而不断发展。节日文化也不例外。节日来源于农耕社会节气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来源自然必反映自然。万象更新的春节,春回大地的清明,百虫滋生的端午,寄托相思的中秋无不体现着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心境。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浓浓人情。不论是春节磕头敬老孝道文化的体现,清明节祭祀先祖的感恩心境,还是游子归来,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无不体现人伦亲情。节日文化亲情的挖掘对于现代社会钢筋水泥混凝土层层包裹下的淡漠的人际关系是很好的提醒。

(三)所有的中国节日无不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节日期间,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盼合家团圆,健康长寿,表达了人们希望未来和谐美好的热切希望,寓意美好,鼓舞人心。

(四)中国传统节日处处体现着民族精神,爱国大义。不论是纪念屈原的端午,祭奠先祖的清明,还是登高思亲的重阳,都深深的体现着民族的胸怀与爱国大义。

三、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论述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时,我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尽量做到全面,细致,创新。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就以上内容来看,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无不渗透。通过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可以看到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有利于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教育,同时有利于和谐理念的灌输。节日文化能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起到引导,调节,以及潜在的行为约束能力。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看

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具有传递性、承载性、可操作性的一种工具性事物。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众多,而传统节日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人们通过了解节日内涵,参加节日活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因此,从教育载体方面来看,传统节日文化有效的发挥了作为载体所具备的凝聚功能,渗透功能以及导向功能。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看

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传统节日所散发出的浓浓亲情,自然气息等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环境。而传统节日所熏染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因此,从环境建设看,传统节日文化推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引人走向真善美;传统节日文化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感染力量,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同时传统节日文化形成的良好环境对于控制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约束力。

(四)从隐性教育方法看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来说的,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潜藏的教育性因素间接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个性渗透塑造性影响活动的手段方式。传统节日可以说是进行隐性教育的最好方式,通过节日文化的熏陶感染,人们不自觉的就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从隐性教育的角度,节日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适时引导的功效。

节日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现,我们应深入挖掘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篇5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维稳功能在教育对象方面的发挥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确定是学科形成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对其研究对象――教育对象,即人的研究。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从法国大革命到中国运动的历史事实都证实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也曾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确实,人民群众都是一定历史时空中的客观存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直接对历史进程造成影响,起着推动或阻碍历史发展的作用。决定社会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社会向前发展就需要人民群众在历史时空中扮演积极的行动者。

那么,人民群众的行动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思想。关于思想和行动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做过形象而深刻的论述:“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很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的形象论述向我们阐明了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关系,即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做任何事都是现有思想后有行动,通俗地讲就是想到了才会去做,想总位于做之前。思想的性质决定着行动的性质和结果,积极的思想引领积极的行动,消极的思想则导致消极的行动。可见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对行动的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积极正确的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证明,教育在思想形成中起着积极巨大的作用。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而教育的本质特征即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所以不管是教育内容还是本质都有力地表明了教育在思想形成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整体系统。任何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其中受教育者就是这里将要论述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思想领域的教育形态,通过有意识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进行影响来促进其身心发展。

教育对象即人,作为一种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双属性存在有自己的特性。人的自然属性是生而有之的,无需后天的学习和教育。社会属性是伴随着人的个体社会化逐步获得的,而教育在教育对象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样发挥思想维稳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教育对象形成以为指导的正确三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育对象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但又不被规律束缚和禁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而奋斗,从中体验快乐,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的意义最终以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转变这一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一转变正是教育对象思想稳定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实现了在教育对象方面维稳功能的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维稳功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发挥

篇6

【关键词】军队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0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更好的认识和分析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现状,可以进一步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利用和发挥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一、 国外研究现状

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外国还没有对于此类课题的相关研究,但对于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是有一定的研究。

公元三世纪,雅典学者朗吉弩斯在他的名著《论崇高》中就曾指出:"音乐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够表达强烈的情感"。古希腊学者则认为音乐可以让人勇敢、积极而谦和,令人轻松和愉快。很多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者都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家胡迪?梅纽因则提倡用来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指出:"只要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艺术教育,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就会减少"。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对于外军来说,关于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暂时还没有涉及,但对于军队文化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查阅到相关的一些资料,在此简单做以介绍,以达到借鉴思考之目的。

美军主要通过牧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他们的文化娱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本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宣传军人的道德行为、部队的历史传统与,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比赛,其主要活动方式是:电影、电视、演出、舞会、音乐会、电台、广播、报刊、图书、展览等。"[1]日军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了提高精神教育的效果,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媒介,将教育内容通过电影、电视、报刊或编成文艺节目进行宣传教育,以吸引广大官兵的兴趣。有的部队还通过举办歌曲会、音乐会、歌谣大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寓精神教育于娱乐之中。"[2]苏军则主要是在基层部队和军队院校设立俱乐部,俱乐部负责成员的主要职责为:"对部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宣传教育,培养军人的美学情趣,宣传优秀的现代和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发展各种形式的军人业余创作,组织合唱队、乐队、戏剧队、舞蹈队、造型艺术小组、摄影组、文学组、体育组等。"[3]

从以上资料显示,从本质上看,外军都将军队文化工作(其中也包括音乐文化),作为对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具体详实的对于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论述、著作和成果还比较缺乏,没有一个比较完善和系统的体系。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已初具规模。2007年,由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发掘和利用文化中的教育因素,能够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建设中去,通过文化建设过程感染人、教育人。"[4]

但是关于"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目前还不多,专门研究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且已经出版的书籍尚且没有。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为"音乐+文化"的相关文章有998篇,但搜索关键词为"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文章仅有6篇。

再细化到"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在目前来说更是凤毛麟角,严格意义上专门研究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书籍尚且没有,涉及到"军队文化"和"军队音乐文化"的书目前仅有一本,即由何静、秦宗仓、张军等主编的蓝天出版社出版的《军队文化导论》,其中第三章为"军队音乐文化"。目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为"军队+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文章为0篇。

总的来看,关于文化、音乐文化、各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很多,这些研究成果既为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纵深推进奠定了一定基础、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空间。但是涉及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专著还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也基本没有,只有研究方向相近的几篇硕士论文,比如我校2009级毕业研究生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军旅文艺作品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的陈肖东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四川大学的孙小川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军营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延边大学的李洋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军营文化及其德育功能》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陈惠斌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渗透》,因此,在这一领域,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应用问题亟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空间较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创新性。

三、发展趋势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军队音乐文化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文化既构成了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又以其核心价值意识内化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层,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军营环境中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目前军队理论界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比较全面,但系统地研究军队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著作还不多见,真正深入研究该问题的学术成果更少。因此,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探索军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疑具有重大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阔深远的研究前景。除此之外,当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深入的、专门研究作为先进军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军队音乐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专业性、开创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刚,翟吉华,花永庆.外军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187

[2]国防大学训练部.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指南[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73-74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3

参考文献

[1]刘刚,翟吉华,花永庆.外军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187

[2]国防大学训练部.军队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指南[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73-74

篇7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社区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就目前来说,没有现成的学生社区思想教育管理经验。所以切实推进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任务,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是青年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需要。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是适应高校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高校完全学分制的逐步完善和广泛推广,学生对学习科目的选择、学习课程的安排、学业进度的安排,自主性大大增强,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的流动趋于分散化和自由化,班级的概念与作用逐渐淡化。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学生由原来纯粹由学校管理的“学校人”向“社区人”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然要求。一些社会思潮和矛盾往往首先在高校和大学生中敏感地爆发出来。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有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居住在一个学生公寓,加之公寓的思想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由于学生对公寓管理、生活服务等的不满,容易引发出学生的集群行为,这种集群行为通常容易引起失控,影响高校、社会的稳定。

二、构建科学管理体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工作

目前, 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努力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总体上,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还刚刚起步, 在管理体制, 工作机制, 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亟待大力加强。面对高校学生社区的新形势、新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条件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学校要切实承担对社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的主要责任。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后勤管理社会化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社会效益,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势必对学生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对学生社区的管理,遵循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分开的原则,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学生社区的物业管理由后勤投资企业承担[ 1 ]。要加强对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学校成立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工作的整体部署,对全校学生社区进行统一管理,制定有关制度、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后勤投资企业、学院在学生社区管理方面的关系。学生社区管理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门、后勤投资企业、保卫部门的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组成。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有效工作机制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高校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有效工作机制[2]。

辅导员进学生社区。学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选派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辅导员进驻社区。学生社区每幢楼都要设立辅导员工作室,入驻的辅导员负责该社区所属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同时,学校要制定《社区辅导员工作条例》、《社区辅导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建立例会、考核、巡视、值班等制度,确保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社区。推进学生自律组织进社区,旨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校园文化进社区。社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区为主要空间,以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推进校园文化进社区,融思想教育与校园精神文化之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改变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文化侵蚀。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

建立社区党团组织。学校在推进党团组织进社区工作中,要注重扩大党团组织的辐射面、渗透力、影响力,强化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凝聚作用。高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将学生党团工作的着力点向学生社区延伸,可以一幢或几幢社区为依托,建立学生临时党团支部,由入驻社区辅导员兼任学生党支部、团总支书记(副书记),从组织上保证学生党团组织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应配之以有效的教育活动,如建立“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党团员义务奉献日”等活动,公开党员身份,强化监督机制,发挥模范作用。建立社区学生档案。建立社区咨询服务机构。要根据青年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为重点,消除学生中易诱发矛盾与问题的隐患,使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健康成长。建立社区表现测评机制。

四、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管理员队伍。注重加强管理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制定学生社区管理人员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使全体社区工作人员树立“学生工作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有益”的意识。注重管理队伍的作风建设。热情接待学生来访,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求从学生的思想深处解决问题[4]。注重提高社区管理员队伍的管理水平。通过参观、考察和培训,不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同时,不断创新社区管理员选聘办法,采用竞争上岗方式选聘优秀社区管理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说服务和亲和力。

总之,我们要积极面对大学生社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掌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工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发[2002]6 号.

[2] 侯靖方. 思想政治工作要进大学生公寓[J]. 求是,2002(18).

篇8

摘要:从认知、导向、激励和开发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完善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健全大学生生涯辅导保障体系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该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知识经济和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如何定位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越来越关心,对于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也越来越关注。如何引导学生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学生生涯辅导是针对大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的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基础的全方位辅导。它是指通过辅导人员的帮助,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的辅导计划,其内容主要包含大学生学业辅导、大学生生活辅导、大学生心理辅导、大学生职业辅导以及大学生创业辅导。

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认识功能

选择合适的职业或者做出合理生涯规划,首要的就是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充分地熟悉职业环境。生涯认知包含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自我认识是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分析,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评价自己的智慧和情绪,找出优势和不足。职业认识是帮助学生了解当社会有哪些职业,这些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其工作性质和特点是什么,薪酬绩效怎样,对从业者有些什么样的要求等。通过深入、科学的分析,制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实施计划,做出适当的选择,有效驾驭自己的生涯。

(二)导向功能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趋向多元化。大学生生涯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生涯辅导过程中具有导向性。首先,通过有针对性的主体教育活动进行理想信念导向,引导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中进行正确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通过生涯辅导进行奋斗目标导向。生涯辅导促使大学生树立自我规划的观念,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个性特点和外部环境分析,确立大学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计划。将个人的生涯目标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上来。再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行行为规范导向。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敏感的热点、难点及疑点问题进行教育,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

(三)激励功能

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生涯辅导对学生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1)目标激励。帮助学生建立起个人分阶段的目标规划,当近期目标实现后,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自我激励作用。对于学生群体来说,通过设立集体目标,产生群体激励作用,有利于在群体中形成一种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氛围。(2)榜样激励。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示范,使学生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寻找自身差距,提升自身道德水平,规范自身行为,从而达到激励效果。(3)奖惩激励。利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认同、赞扬并扶持激励对象的积极行为,否定、抑制乃至根除激励对象的消极行为。

(四)开发功能

生涯辅导的开发功能是指在生涯辅导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自觉能动性并挖掘其内在精神潜能,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主要体现在:(1)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重点。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本质特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关键是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来自后天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吸引与激励,来自于对事业成功的执著追求。所有这些,都是生涯辅导的内容。(3)提高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最高层次。要积极去发现、发掘个人的心理潜能,给予每一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并帮助其适应社会,制定和实施生涯发展计划,实现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完善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

进行全程式生涯辅导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生涯辅导对象大都集中在毕业年级,许多学生到毕业择业时才发现自己专业知识贫乏、综合能力欠缺。为此,应该树立全程化的生涯辅导观念,将大学生生涯辅导贯穿于高等教育整个过程,根据各年级大学生的不同任务和特点进行系统的、合理的辅导。一年级为生涯适应期,应使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确立生涯培养方案。二年级为生涯探索期,应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要求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三年级为生涯定向期,应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补充,进行创业教育辅导。四年级为冲刺期,应进行就业与创业心理辅导和相关政策介绍以及面试技巧辅导等。通过全程式生涯辅导让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准备,满足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进行全方位生涯辅导全方位生涯辅导,包括大学生生涯学业辅导、生活辅导、心理辅导、职业辅导与创业辅导等内容。目前,我国大学生生涯辅导基本上停留在就业安置,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政策法规的解释等方面,这种突击性的外部指导很难对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产生影响,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在整个生涯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盲目性和非理性化。因此,要尽快转变视生涯辅导为单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的观念,树立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展生涯发展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那么,就必须从短期的职业指导向长期的生涯辅导转变,把指导的目标转向促进个体生涯发展的方向上来,将生涯辅导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以此来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好对接。

进行全员化生涯辅导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日常学生工作的主体。但大学生生涯辅导工作不应该仅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应树立学校各个方面重视和参与的“全员协调”观念。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各层次的人员全体参与、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在各自的教学和工作岗位上充分利用生涯辅导这个强有力的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引导。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生涯辅导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其效率和水平,并形成健全有效的实施体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二)健全大学生生涯辅导保障体系

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首先,把大学生生涯辅导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使其有组织保障。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将大学生生涯辅导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建立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全校学生的生涯辅导工作,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服务。应将日常的就业管理部门纳入到大学生生涯辅导管理机构当中,负责毕业班就业工作中的事务性工作,负责与上级就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再次,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涯辅导组织,增设校级辅导中心、院级辅导中心和生涯发展社团三级组织。校级辅导中心负责对生涯辅导做全面规划,统一协调;院级辅导中心负责具体落实与配合工作,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独立的生涯辅导;生涯发展社团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为校院两级生涯辅导提供实践平台,推行学校整体工作。

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首先,要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生涯辅导队伍。大学生生涯辅导队伍以专职的生涯辅导人员和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为主;同时还有适量的兼职人员。他们需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知识。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进行大学生生涯辅导。其次,要分阶段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各阶段生涯辅导课程要有充分结合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职业素质训练操作方案、实践内容和环节等。

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首先,加强硬件支持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为开展生涯辅导而建立的服务设施和设备、校园硬件环境。如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需要的咨询室,对咨询人员进行培训需要的培训室,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需要的工作室,开展辅导活动需要的活动室,以及各种办公设备、测量软件、生涯辅导书籍资料等。其次,加强软件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指为生涯辅导提供参考依据、事实材料的活动机制。软件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根据生涯辅导的需要进行不断建设和更新。如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反馈系统;建立学生信息库;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机制、学生生涯发展评价机制、职业发展趋势预测机制、就业困难群体特殊服务机制等。

总之,生涯辅导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晁艳.新时期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篇9

关键词: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用

一、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价值一致。无论是学校管理预警机制,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价值都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均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校管理预警机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实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校管理预警机制来说,则是一种实效的切实保障。尽管学校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很大区别,甚至不属于同一个范畴,然而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的,现当代教育的要求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以人为中心,以人最初以及最终的出发点,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基础,体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原则,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充分挖掘青年学生的劳动热情、创造性以及主动性,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中所发挥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管理预警目标的实现,为高效率的学生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管理预警制度提供思想指导。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学生管理预警机制起着防范和警示的作用,所以往往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让学生觉得主体性受到影响,然而如果在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教育以及激励等工作方法,让学生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认同和接受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并且还可以为学生管理预警机制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促进相关管理者管理观念的转变,改变以制度强制性以及权威性来管理学生的方式,采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不对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产生抵触情绪,而是支持配合相关工作,保障预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 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预警中的作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种文化思潮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的发展下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实的需要,然而在学生管理预警的大前提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辅相成,也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管理提供便利。

(2)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制度化管理归根结底是一种较为严格的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一般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特点,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则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刚性太强、弹性不足以及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并且制度化管理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线性管理,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管理形式,其目标只是维持稳定,只是保障学生不出问题或者是少出问题,通常采取“事后处理”的思维方式,以说教的方式为主,其效果显然是不高的,忽视学生的个性、选择性以及多样性,未能看到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学生管理预警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这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培植到大学生的思想之中,培育大学生的认同感,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行动指导,弥补制度化管理所带来的不足,提升大学生的认知度以及觉悟水平。

总之,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当今各高校的基础课程,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范畴,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在学生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及完善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保障学生的各方面安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配合管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环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86-0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提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认可度及其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相应的提高。内在认可度如何,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程度如何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特定时空环境内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其实效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个复杂而又事关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问题。从实体的、静态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要素构成。面对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组成要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教育环体的自然巨变和教育介体的相应顺势改变,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客体地位的重新界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迎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为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角度出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便显得极为关键。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的主导性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基础和根本所在

主体性就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运用自身本质力量,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特性,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体现。主导性是相对于非主导性而言的,指的是在诸种事物或现象的关系中,其中有一种事物或现象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事物或现象起着指导、引导、领导、统领的作用,规定着其他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也就规定着所有事物或现象构成的整体系统的性质和走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组织一定的活动对受教育者施行教育影响。教育者是这一特殊社会实践活动的发起者、承担者和调节者,掌控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实现教育目标起着指引和导向作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主体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内在本质属性,是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标属。没有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主导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既定目标的实现就将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主导性呢?笔者认为教育者自身综合素质状况尤为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按照社会要求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状况与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主导性发挥程度之间呈现的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主体主导性的充分发挥也势必得有相应综合素质的优化和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其综合素质应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综合素质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风貌,在教育活动中生动地展现,尤其是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表现得就更为明显和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逐渐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如公平、民主、平等、竞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等等。如何应对和解答这些新思想新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干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都在考验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相应的知识素养储备。知识素养包括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三部分。前者较后两者而言是更具宏观性,是根本所在。因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者理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效果。面对诸多亟待解释和回答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做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回答和解释说明。为此,我们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推进理论升华,注重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方法,又不能囿于传统的理论框架;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善于在指导下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敢于提出新概念、新假说、新思想。

二、积极调动作为接受主体的思想政治受教育者客体的主动性,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通过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前后的对比状况体现出来。在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流程中,受教育者是作为客体而存在的,首先要接收到来自教育者的教育内容,这是整个教育流程的起步环节。对外在教育内容的感知认同和内化并外化体现则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无法替代的,直接关涉到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相对于此,受教育者的接受主体性就体现在对教育影响具有主观选择性和接受程度决定性。作为接受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大小,是实效性状况的关键因素所在。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受教育者是通过教育者来接受相应教育内容的,所以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内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流程中的关系状况。基于此我们应该如何积极调动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首先,应确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二者是完全平等的。不仅体现在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上,而且其获取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在平等的基础上,二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二者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二者能否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这种双向互动也体现和确保了二者之间关系的平等性。

其次,应确立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中,二者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育者具有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主导和支配着二者之间的关系;受教育者具有客体性,但又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主动作用。教育者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配合,受教育者的主动作用离不开教育者的制约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主导性与受教

育者的客体主动性相结合,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和放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主导作用,也不能否定受教育者的主动作用。

再次,应确立教育者的主体客体化和受教育者的客体主体化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性与客体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学习、吸收其精神智慧和营养时,教育者作为主体就具有了客体性,并转化为客体;当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进行启发、教育或进行自我教育时,受教育者作为客体就具有了主体性,并转化为主体。善于把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创造条件促进受教育者向教育者的转化。“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不仅要增强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更要增强其主体性,把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新内涵和新渠道。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指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中介因素。其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时的思想信息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没有有效的教育介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将无法发生具有质变的交集。新形势内在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作出相应变化并有所侧重,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新内涵和新渠道,将是其实效性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环节所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性。紧扣社会现实,丰富原有内容体系,尤其是在面对西方思潮和全球文化交融冲突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与应对策略应增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之间在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但在教育过程中,二者地位则是不对等的。也可以这么说,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用来消解或弱化二者的不对等状况的,是增进受教育者的情感认同,内化教育信息并按相应要求外化教育信息的。而这直接与教育目标相联系,结果体现的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状况。

最后,要有意识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介体并开发运用现代介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将会出现由直接介体向间接介体转变的倾向趋势。而这种间接介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接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方式)主要是通过一定的隐性教育内容与方式而实现的。隐性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合理利用将会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现代介体是相对于传统介体而言的,传统介体需要赋予时代内涵,现代介体需要厚植历史底蕴。在传统介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介体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在现代最主要的就是对互联网、多媒体电脑等的现代介体的开发利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致于失去新时空新环境下的领域与阵地。不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而且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善于因势利导思想政治教育环体。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条件所在

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就不可能开展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条件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根本特点,集中地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具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历史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程度,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对主体的教育决策和实施、介体的选择和客体的思想行为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发挥着“教育的条件”和“条件的教育”双重作用。在新时期新背景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因势利导有助于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了相应条件。

首先,要积极创建大环境指导下的和谐小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总是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和谐小环境的塑造不仅能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能为大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资源,有助于实现大环境和小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互动,共同推进环境的优化晋级。

其次,要主动占领虚拟环境为我所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网络虚拟空间或虚拟社区。虚拟环境中的思想、情感的交流与现实生活中思想情感的交流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那么,虚拟环境将会对人们思想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是什么,就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网络虚拟空间的虚拟性、互动性、多样性、共享性、时效性、综合性、全球性等特点,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氛围就显得极为关键。

再次,要重视隐性环境的建立。西方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上取得建树,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通过“无意识”来有意识地渗透教育目的。隐性环境熏陶和培养着这种“无意识”。这是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借鉴的。

最后,要主动建设积极环境,治理消极环境。积极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需求的,但是,事物总是相对应地存在着。消极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也在销蚀着人们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行为,阻碍着人们思想行为的发展进步。比如,各种不良社会风气、非主流价值观盛行带来的人们认知的困惑,等等。这些亟需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环境营造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制消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更好条件。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静态的系统要素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主导作用,也要看到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教育介体的关键联结和环体的客观条件制约。只有全面考虑系统要素的功能,才有可能高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取得好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