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

篇1

一、什么是?笛?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又称为数学逻辑,是指正确、符合思索的能力。即对事物从事察看、对比、剖析、归纳、抽象、归纳、判断、推理的能力,选用科学的逻辑措施,精确而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这是百度百科对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明。通俗地说,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是一种能有逻辑性地体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关键的能力。因此,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是十分适合的。

假如一个人有很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话,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中都能游刃有余。因此,培养一个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迫在眉睫的。

二、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从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历史来看,小学时期正是我们从形象、详细的思维拓展向抽象概念思维拓展的阶段。假如抓住这个关键地阶段,着重对小学生从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即可事半功倍地推动小学生形成彻底地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独自思索能力,对日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和谐融洽发展具有十分主动的促进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对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十分高的统一要求,也能起到十分主动的促进作用。早年的数学被分为几何和代数两门课程,在二下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两者才被合称为“数学”,因此,数学这门学科,对人的形象、详细思维能力和抽象、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高的统一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造就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效、迫在眉睫的。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思维主动踊跃性

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刚融入小学中可能不太适应小学的教学对策,不懂学习,一心只想玩耍。所以需要求老师抓住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从事带动,以诱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上课时聚拢注意力,一门心思地听老师讲课。

譬如,准备小礼物,在课堂开始时,上课时体现最好的、解答问题最主动的、解答问题正确率最高的统统有奖赏,但是体现不好就没有奖赏哦。辅导学生形成对学习和课堂的欲望,以便使他们踊跃主动地融入到课程中来。

(二)提高思维训练,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活络性

培养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把控类型题的处置措施是一样的:都需要从事大批量的练习。在数学中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优异手段就是从事解题。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准备好丰富大批量的磨炼数学逻辑思维的类型回答题以供学生们练习。当然,对于学习程度各自的学生也要从事不同等级的解题训练。譬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重点完成课本上的习题,之后再从事老师准备的核心因素类型回答题。而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就需要多完成增强类型的回答题了。譬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般来说,课本上的类型练习题基本上是有缺陷的,需要老师从事增补。

但解题并不是随便解哪一道题都可以,而是需要从事大批量的有目标明确的类型题练习。以便为祖国造就具有优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索能力、判断能力的?W生。

(三)带动并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述能力

人的数学逻辑思维并不只是存在就可以了,而是需要被表述出来,旁人方能吃透这个人的思维和观点,以便从事交流与良性互动。因此,在造就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心理学家也在研究中表达,人和人之间的语言沟通也算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双方的思维拓展。

老师也能够在上课时点名抽取学生来轮流讲述自己的解题思维讲和题过程,以便实现的思维拓展并磨炼其的语言表述能力。但假如课堂时间不太够,可以应用小组讨论,轮换派代表发言的形式来替换点名抽取学生发言。

篇2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策略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地理应用能力,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一、什么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维方法的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需要运用地理逻辑思维,是学好地理学科所必需的能力。

二、加强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1.高考考试要求。

从高考来看,地理学科除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外,着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考测试能力要求有四大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地理高考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逻辑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要求“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方面,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认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高三学生的一项必备的能力要求。

2.学生答题实际,缺乏逻辑思维性。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从高考文综卷第37题的阅卷情况来看,如2012年文综卷,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失分主要是: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答题角度或者是纯粹罗列知识点,逻辑性差;二是学生的空间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颠倒,没有清晰的地理区位空间。一些学生字迹潦草、易写错别字,如“丘陵”写成“丘林”,“热岛效应”写成“热导效应”;一些学生不能用简练的专业术语表达,答题语言不简洁。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考生思维不活跃、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3.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但从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看,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等不注重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用教材教,而且是完全按教材的顺序指导教学,对逻辑性缺少考虑。

4.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一生受益。

逻辑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放眼如今的就业市场,高教新闻有一则报道:用人单位称,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来在工作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够具有独到的看法,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不少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关系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发展,这不仅已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动现实所证明,而且是国内外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事业成功人士的共识。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广大逻辑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将逻辑知识融入中学教育实践中。

三、增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做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从只重视照本宣科的教学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只重视“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讨论式”的教学,只重视单纯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只重视教师告知式的解释为让学生“感悟”,充分理解学以致用,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多讲,应少讲多学,把尽可能多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点拨思路的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逻辑性。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教材的一些内容是以概括的知识点、阅读材料、案例、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教材逻辑性不强。在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体系和内容,在组织教学时不完全按照教材原有的形式教学,充分考虑逻辑关系,竭力揭示个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调整教材内容顺序,增强逻辑性,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课时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教材侧重说明山地由于地形崎岖,修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密度、分布和线路的走向的主要因素。需要对教材进行逻辑处理:(1)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密度的影响;(2)用图片展示平原及山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断降低。通过这样处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所增强。

3.教学呈现方式要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地理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呈现地理概念、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因为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其次,中学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在组织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推理更多直接体现在各种图像上,教学时充分发挥图像作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既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归纳能力,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如下图示:

4.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地理成因等。地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思维,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进行思维,三是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思维。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在地理教学中,应多采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加强启发诱导。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对于“鲁尔区工业区”的地理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鲁尔区的位置在哪儿?(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心脏”?(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哪儿?(4)利用鲁尔区的优势可发展哪些传统的工业部门?(5)鲁尔区传统工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吗?(6)鲁尔区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在地理教学的各方面加以重视,只要地理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会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褚亚平,等著.地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篇3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抽象逻辑思维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每个人都需要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而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篇4

一、充分重视平几的教学作用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大纲还特别指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

所谓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所有基本能力的核心.教学中,尽管可以通过数学各科和其它学科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平几对此所起的作用是独到的.因为几何知识必须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即应用前面学过的图形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有关的新图形及性质.这种逻辑关系的本身就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教材.只有认清并高度重视平几的这种独特作用,搞清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才能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落实在几何教学中.

二、精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是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积极力量.古今中外的学者之所以能走向科学的殿堂,正是由于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罗素曾说过,他对科学的兴趣来自数学,而对数学的兴趣又来自欧几里德几何.这说明欧氏几何中蕴含着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极有利因素.但不当的教学方法又往往使初学几何的学生望而生畏,一开始就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平几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度重视平几导言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并以极大的热情讲好导言课,使学生产生一种要学好平几的良好愿望.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奠基作用.

第二,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实质,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配合教学内容介绍中外数学家在几何方面的成就,使他们把几何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兴趣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三、认真抓好平几入门教学

平几入门教学,就内容而言,一般指平几的基本概念、相交线与平行线和三角形这三章.现行中学平几教材的这三章内容已涉及概念、命题、推理论证、作图等平几教学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既是入门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形成中学平几入门难的主要原因是:

1.学科内容从代数到几何发生了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2.平几入门概念多,而学生开始又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几何语言;

3.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差.

篇5

关键词:数学能力;逻辑思维;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的优化制控与调节,是大幅度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入门、证题,同时还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一、克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记忆结论,解题时硬套模式,这样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这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思维定势,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切忌把数学学习降低为对类型、套解法的过程,切忌用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取代对定理例题的理解。例如绝对值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实数和数轴的定性来建立起“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的概念。又要通过非负数来定量地认识“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接着再用算术平方根定量的认识绝对值的代数表示,即:

这样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提示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又如,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对分解因式解方程很熟练,但往往都是仿照教师讲的一种程序式解法,没有意识到这种解法本身的意义是降次,即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这一实质性的规律,因为抓住降次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更重要的要为以后学习高次方程的解法打下伏笔。从上面解法的过程中可知,教师要启发学生变被动地记忆结论为去主动地揭示方法的思考过程,这有利于掌握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开阔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人皆有之,它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比较片面,思路狭窄、呆板等方面。在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的思维定势较为严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总是打不开思维的闸门,这阻碍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问善问,因为问题是逻辑思维的出发点,无论是学生的设问还是教师的提问都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特别在解题训练中进行一题多问,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索性、求异性,这对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讨论所表示的曲线,指出曲线的特征,并画出略图。就参数k的不同取值进行讨论,这本身就含有多个问题,事实上,字母讨论题是训练思维机智的好题材。

解析:根据二次项系数可进行如下分类讨论

(1)当时,原方程变为

(1)

此方程表示中心在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当,它所表示圆心在(-1,0)半径为1的圆。

(2)当时,类似可得中心在实轴为x轴的双曲线。

(3)当,原方程变形为:,此方程表示定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轴,开口向左的抛物线。

(4)当,原方程变为:它表示y轴所在直线。

(5)当时,,

此时方程(1)表示中心在,焦点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椭圆,当时方程(1)表示圆心为(-1,0),半径为1的圆。

一题多问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思维,促使他们克服了思维定势,向多向思维发展,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对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克服学生消极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尽管我们承认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但问题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偏好弃差的导向,就会从小抑制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可否认,学困生也有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佼佼者。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充满信心,使其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与必胜的信念在数学领域中进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克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心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因而在中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就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只要积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探索,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明,王之涣.初等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篇6

[关键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认知冲突 促进思维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能力是指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后无论是升学、就业,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我们更需要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学科,对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学生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中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如何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就尤为重要。

其次,从生理学角度看学生在15岁前后已完成大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为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转化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事实证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从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是思维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学生,其主要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的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生对学习的难易度为依据,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同时,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立刻直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放在通过知识运用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此可确定个体思维能力的差异性。而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从而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思维能力培养可分阶段完成。

1、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

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课堂上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这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在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基础上确立每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动机是实现一定目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而创设情境是激活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物理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

①导入新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动机,如:在讲《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录像放映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投弹的全过程,然后设疑激趣,提出问题:炸弹的运动形式是什么样的?这种运动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在思考后会得到:曲线运动,而且它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呢?然后教师反问置疑:“你若是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执行军事任务,发现有一固定军事目标,在距它多远处投弹才能击中目标呢?”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更加强烈,也为后面的飞机投弹问题,做了一个铺垫。最后在学生用实验探究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后,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用枪水平射击一个玩具,设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瞬间,玩具同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子弹能否射中玩具?为什么?

②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高一学习《机械能》时,我利用课件创设了“荡秋千”游戏情景,随后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秋千摆动的幅度为什么越来越小,很快就停下来?2)如果你在荡秋千时不依靠其他外界力量能不能越荡越高呢?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

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人新课和课堂小节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认知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实际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用直接经验丰富教学内容越容易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2)设置认知冲突,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诱导出学生的错误概念和想法(当然要注意方式以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创设新概念与学生头脑中的旧概念发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景,以其无力解决“冲突”动摇其顽固的想异构想,让学生感到必须修正原来的错误观念或模糊认识。以此为契机和动力,指导学生形成与科学观念一致的新概念。

例如,在“超重和失重”的规律课教学中,我取一个旧饮料瓶,在靠近底部处开一个孔,先用手按住小孔,往瓶内注水,然后放开手指后,可看到水从小孔射出。如果放开小手指后,让瓶子自由下落,让学生思考小孔的水流情况,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效果好得多。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为此教师提出物体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概念和规律。为了解释上述的现象,我让学生用手掌托着两本较重的书,先让手缓缓上下移动,体会一下书对手掌的压力,跟静止时是否相同?然后手突然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再体会手掌受到的压力,接着让两本书叠放在一起让它们一同下落,让学生讨论上本书对下本书的压力如何?在学生明了后,我很快地把水从孔射出的现象变换成以上两本书的模型,即设想将水从小孔射出处切成上下两部分,这样学生很快弄明白了水不射出的原因,同时我又提出如果将瓶子竖直向上抛出、水平抛出、斜抛出问题等让学生思考,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散。

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比如在分析动态电路时,可以先问电路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变化,是外部电路还是电源电路;接着再问,由于电路的变化,电路的物理量有什么变化特征,哪些物理量的变化比较易于分析,哪些物理量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怎样分析?最后再问怎样分析动态电路这一类问题?设计问题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充分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起来,或者受初中所学内容干扰,就产生了认知冲突,产生疑惑,从而产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启迪创造意识,促进思维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变换题目类型和形式,改变条件或结论,对问题进行推广或限制,对错题,病题的识别和诊断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复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二种方式。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探本溯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4)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篇7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化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篇8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9

关键词:指导学习;培养品质;知识结构

对于高中生而言,毕业后有两个去向,一是升入大学继续学习,二是不再学习,毕业后进入社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理念得到更进一步重视,其实,学习之余,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很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高中物理具有严密的特点,是一门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物理学习中,相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再有,从学生心理特点来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从八年级(初中二年级)的经验型向高中生理论型水平不断转化,到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基本完成转化过程,此时,他们的思维逐渐向成熟发展,可塑性变小,逐步定型定性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高度重视高中一、二年级这个黄金时期,教师要随时将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作为教学的重点,以确保到高中二年级时能实现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从思维的发展来看,思维得以充分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与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内因。而我们平时提得最多的、最响的环境和教育只是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一名高中生,他们平时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学习。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把握行为规范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权利,同时还是一种义务,由于这一点,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带有一定强制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对于思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断变化的学习内容,不断发展的学习动机以及不断增进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推动其不断发展。其实,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看不到量的增加和质的改变,只能感受这两个过程。把领会的知识积累起来,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这个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通过学习,在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思维能力,确保其稳定的发展的过程就是“质变”的过程。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生,把学习的难度作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适当练习,并将学习内化为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的内部矛盾,创设情境,创造条件实现思维发展从“量变”到“质变”。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广大教师乃至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一些心理学家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最佳的突破点和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这个理论观点,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就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智力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其思维的个性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理论上讲的个体思维品质。要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目标,明确学习的目的、方向,让学生明白学习、思维的过程、形式和方法,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循思维规律进行思维。要不断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弊病,并加以改革,使其更适合新的教育理念,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从学科特点出发,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哪一门学科,其组成无外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物理学科也不例外。概念、理论、规律和方法四者相互联系,即使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规律和不同的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确保概念、理论、规律和方法没有彼此孤立,而成为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理论的增加,更多技能的掌握,这种结构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也会不断发展。要发挥这门学科的功能,就需要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结构,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物理知识结构。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各个年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建立一套学生自己能理解,易记忆的,整体性强的高中物理知识和逻辑的结构和系统,在这个总的结构和系统中,按教材分类,建立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和光学分子物理学等子结构和子系统,并继续细化,建立物理教材中各章、节的结构。高中物理的课程改革,要遵循学科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教材,运用新教法,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全新的处理,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学生能力检测和评价系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强.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23).

篇10

一、微课的含义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方式,能够优化教学流程以及课堂中师生互动方式,借助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基础的教学结构,是一种更加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概念起源于国外,Dacid Penrose认为若是将微课与相关的作业和讨论结合实施教学,便可以更好地达到与课堂授课时一样的效果。而随着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以及进行的相关实践,其含义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着,笔者看来,微课实质上是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者是某个具体知识点来进行的教学设计,以微视频为教学核心,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微课设计原则

1.主体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需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是因为,只有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的情况下,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教师通过数学微课进行教学时,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创新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参与,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质疑,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2.时间性

微课设计一般一个课程只会关注一个知识点,而同时由于小学生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进行微课设计时,需要有时间观念,每个课程内容的设计都应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从而避免时间过长、学生注意力分散以及内容过泛的现象。

3.完整性、针对性

即便是微课设计,也应当是完整而具体,且有针对性。课程需要分为课程导入、学习、小结以及课后练习四个部分,或者是适当进行课外学习等。同时需要进行目的性较强的逻辑思维训练,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从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说提供或者组织各种探索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合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提高逻辑思维的层次。

三、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微课设计

1.微课功能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微课设计时,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统一的方向,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课程框架,在学习中慢慢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系统。而微课资源一般都是基于Flash的微课件、学习任务单、知识地图以及相应的逻辑思维练习组成。其中基于Flash的微课件是微课中的重点内容,一般包含了课程辅助以及课程学习两个模块的内容。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在基于Flash的微课件的微课资源中,更为突出教学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处于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方法与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微课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