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34-01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但因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因而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 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推理法与归纳法
推理与归纳是培养、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最基本方法,许多学科知识一般规律的得出都需要运用推理法与归纳法来实现。尤其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其包含许多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等,这些内容和结论一般都是采用推理的方法来生成,利用归纳法来总结和概括出一般规律。
2.分类法与比较法
一般情况下,学科知识的加工与整理都需要运用分类法来辅助,同时还需要运用比较法来研究同类或不同类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以此推理和得出新的结论。分类法与比较法是人们展开想象、思维的基础,其融合并贯穿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整个过程。
3.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被研究对象本质的思维方法,其中综合法是指将研究对象的所有关联内容都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而分析法则与综合法不同,是指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分解,有针对性地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综合法与分析法一个从整体出发,一个从细致出发,两种方法以互补的方式促进着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
4.概括法与抽象法
概括法是指对同类事物的同一本质属性进行概括,以获得统一适用的规律,而抽象法是指将客观事物中的本质与共性提出来并转化为简单具体的模型。概括法与抽象法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对概括法与抽象法的掌握。
二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的教学,积极采用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慢慢进入到逻辑思维的培养当中,并从中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探究乐趣和成功喜悦。
2.重视问题的引出,正确指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掌握思维及能力。从本质上说,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正确指导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引出,借助问题来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指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逻辑思维的常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3.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道数学题的解决方法可能有许多种,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思维特点与知识的掌握水平来寻找解题的方法,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积极寻求解题的多样化。如此,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就是在思考问题、寻求多样化解题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局限于对一种解题方法的讲解以及固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形式,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严密逻辑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想象、思考,鼓励学生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及能力的不断发展。
4.提高练习题的难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还需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加以巩固,当然要想通过数学练习题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就需要加大数学练习题的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练习题的难度,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思考来完成作业,从而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训练和提高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攻克这些难度适当的数学练习题,不仅训练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 结束语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而,小学数学教师更需要从小抓起,充分认识培养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语文 思维学 教学实践
语文思维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改变“中国式思维”。中国式思维并非与逻辑思维绝缘,著名学者李约瑟在提出“李约瑟难题”的同时,认为中国人一方面缺乏对于形式逻辑思维,另一方面擅长辩证逻辑思维。中国式“曲线型思维”也有汉语本身的特点。基于此,在发展语文思维学过程中,要针对中国式思维的特点,巩固中国思维内涵的优良辩证思维传统,贯穿于语文学科各方面发展过程中。要在树立大逻辑观,全面吸纳逻辑思维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原则下,特别注重对于形式逻辑的引入,这样才能有效为中国式思维补缺,从而消除思维短板,实现全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在新课改语境下,应如何发展语文思维学呢?
首先,要合理利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作用。追溯我国的高考制度,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如今的高考除了担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至于高考所牵涉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就更赋予其严谨、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高考的命题趋向不仅是一线教学的“指挥棒”,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代的人才观,价值观。
高考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逐渐重视,无论在考纲变化还是在命题实绩上都卓有成效。但这一努力还没有形成一股改革创新的潮流,仍然是少数而且不稳定的一些题目上的变化。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学界一直在提倡但很少付诸实际教学的的原因之一。只有从高考命题上逐渐加大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才能使语文思维学不仅止步于理论上的探讨,而是真正为教师一线教学所需要,为学生实际学习所需要,从而形成语文思维学进步的不竭动力。
其次,思维教学要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语文思维学不是一种独立的新学科,而是一门针对语文学科的辅逻辑学习板块,是普及逻辑学这一社会任务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近几年,在上海一些中学开展了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旨的SDP(Cambridge Skills Development Program)课程,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多由外教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SDP课程的一些经验是可以为语文思维学借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授语文思维学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有限,采用选修课的形式,由受过相关培训的教师进行授课,也许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
最后,要加强师资教材的配备。要促进语文思维学形成常态化学习,相关的配套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逻辑学与语文教材曾有过短暂的“缘分”,改革开放初期高中语文课本中曾专门开设《逻辑知识短文》的栏目,是当时“语修逻”三位一体语文传统的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这其中有高考指挥棒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语文思维学要“应情应景”地走进日常教学,就不能只寻求与教材的直接结合。笔者认为开辟独立的自成系统、自设层次、有针对性的配套教材。
同时此外,有学者指出《逻辑知识短文》“短命”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师资,当时的一线老师普遍缺乏教授逻辑知识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能力。因此发展语文思维学还需要加大投入,从教材和师资两方面去奠定其基础。
篇3
关键词:数学家;教师;课程改革;热点;分析
热点1:数学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评价。
2005年第四期《数学通报》上记录了数学家在会议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回顾与讨论的谈话内容。数学家们基本上都对平面几何部分的改革提出质疑,反对删掉一些内容。数学家们都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在将来,在任何方面,无论你学法律也好,物理也好,或者学别的科学也好,都是很重要的。几何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重大的作用,而标准中将一部分内容删掉,消减了平面几何的一些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家们还认为联系实际,讲背景,将应用,将历史,就是数学讲得不够。
分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几何课程删去了大量抽象思维水平较高的知识。虽然增加了现实几何的内容来充实几何课程,但以降低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为手段,来适应大众数学的潮流,这是否意味着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值得思考的。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并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懂了知识,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功,也就会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则导致志向水平的提高;经常感受失败的体验,则导致志向水平的降低,如果学生经常失败,最终会导致回避退缩的反映,丧失学习的信念。现在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大众教育,就是针对这一点,把数学难度降低,尤其是几何的难度,削弱了几何种推理论证的内容,增加直观几何的内容,借助直观让学生学会推理,逐步形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如果过多地削弱几何中逻辑论证与推理的内容,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会有一定的影响。正如数学家所说,逻辑思维能力对人从事各个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是学生由直觉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期,特更说明了此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应该从教学方式上改进,如借助直观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内容需要学生学习。标准中增加了概率统计部分,它的作用在生活中很大,如果要把这些内容加进来,别的内容不减少,肯定大部分学生接受不了,这又是几何削弱的原因之一。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力求适度的光和恰当的深,但是否应把几何削弱到现在这种程度,它是否符合课改的理念也值得思考。
是否应该削弱几何也是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之争。在数学发展史上,许多数学家都十分重视直觉思维的作用。例如,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和牛顿发明微积分都受益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著名数学家庞加莱的这一名言对于数学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的作用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但这些数学家都是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可能有一定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单凭传统的逻辑思维而想有所发现是困难的甚或是不可能的;但是,假如认为不必借助于逻辑思维而想有所发现,这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实际上,只有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巧妙地结合,才可能对创造力培养其作用。
数学家说讲背景,讲应用,讲过程,讲历史,数学知识讲得就过少了,为什么强调讲历史,讲应用,讲过程,讲背景?主要是以前教师太不注意这些内容了,教师的知识面很窄,只能就数学讲数学,一点点地扩充都不行,导致学生不知道学了数学能干什么,所以才把联系实际,联系历史等提到标准中。但过多地注重这些内容,课堂上表面很热闹,教学目标确缺失了。当然背景,应用,过程和历史如何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是很困难的,其实讲背景,讲应用等是为讲数学知识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知识。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争。数学家认为国家应注重精英教育,这当然是对的。项武义先生提到美国有一些特殊学校,其教材是完全开放式的因材施教,我们国家应赶上去。标准强调“大众教育”,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学校长期以来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甚至丢弃了这些学生,但并不否定“精英教育”。课程设置中提到了校本课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开设一些校本课程的选修课,比如开设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选修课或成立数学活动小组等,给学生更多地选择空间。
热点2:倾听来自一线老师的声音。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咸阳地区的部分教师做了调查。调查的问题是:(1)新课程下您的教学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新课程下数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3)面对新课程您有哪些困难?江老师的回答做了汇总,把有代表性的回答——列举如下:
由原来的“一言堂”逐步向“互动式”“讨论式”教学过渡,但过渡的过程较慢。
新教材相对就教材而言,缺少了很多基础训练,使得部分学生思维虽然开阔了,但运算能力差了很多,在课堂上还需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
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有时学生讨论的结果与所问的问题相差很远,教师在肯定学生讨论的同时,还不要忘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备课上,与原来相比详细多了,以前只要能把本节课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而现在需要针对具体内容,要认真思考看怎么备课,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学生轻松,自主地掌握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并使他们乐于学习。
从习题训练上,主张学生“一入多出”,从不同方面得到不同训练,从而得到不同收获。
以前的时间可根本就不上,现在每节实践课都和学生在一起讨论。
教材的处理不同,原来是照本宣科,现在必须多层次,多方面了解渗透。
分析:总的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确实有了变化,逐步由关注教师向关注学生转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从中可以看到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教师变得比以前更累了,认为运算能了削弱了,需要在课堂上补充,而且学生讨论问题离题太远,教师说既要给与肯定又要兼顾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思考:运算能力削弱是好是坏呢?教师如何控制课堂局面呢?
问题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新课改理念的培训,使教师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只有教师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自己,可改实施的第一步才算完成。
新教材教法培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许多教师遇到新教材感到“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穿新鞋走老路”为普遍现状。
信息技术培训,许多学校资源闲置,只要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很好把握有关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听有经验的教师对新课程讲一些示范课。
个别知识的更新,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许多新的知识,新提法的出现,对一些教师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应对新课程中出现的某些知识,来源过程加以培训,辅导,以便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分析:关于教师培训问题确实需要培训部门的反思。我们认为:培训不能停留于表平面,不应该在家里做文章,应多于一线教师接触,看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问题三:面对新课程您有哪些困难?
新课程的采用固然活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了见识,但并不能对达到全面地发展,和谐的发展的目标,许多人认为,既然内容活跃了,丰富了,那为何“分数”却降低了?
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一直很迷茫,由于是大班教学,农村学生从小一直习惯接受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时,多数学生无合作意识,无责任感,无所事事,或者不是互相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讨论其它的事情,有时由于时间紧张,不能放开让学生交流。
教材内容设置与习题配套相脱节: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有些地方相脱节,这是教师茫然的地方。
发展性评价跟不上,考试与新教材要求不一致,过程评价把握不好。
面对新课程,只觉知识缺乏,方向把握不好:自身的知识不够用,同一个知识点旁征博引的少,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是思路不开阔。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落后,资源匮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有些领导认识不够深刻(多媒体=新课程),广大家长也不理解,不支持。
面对新课程的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是零散的,学生的差异会逐渐加大。
分析:很多教师认为新课程固然好,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大不如从前好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首先教师长期束缚在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观念下,教师必然对学生分数的降低感到不习惯,因此产生了疑惑——这样的课程算是好课程吗?其实,学生的分数降低间接的也反映了新课程的明智,以前学生的分数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大都在死记硬背,大量演练同一个类型题,学生每天除了做题之外,就没有其它的活动,这种情况下的“教育”分数能不高吗?相反,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必然对一些问题的死记硬背减少了,大量重复性练习找不到了,必然“导致”学生的分数降低。这样留给学生的空间就多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不应该完全否定“分数”。分数是实力体现之一。这里面就要提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的核心是怎样在考试中得高分,并以此作为其它的先决条件。素质教育并不排斥高分。如果说素质全面的,健康发展的,分数就一定低,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相反,素质全面地,健康发展的,分数也一定高。当然是不是应当高到应试教育那种程度,倒不一定。应试教育的关键误区是把“如何应付考试”当成了教育的核心,把考试成绩当作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指挥棒的驱使下,人们无法重视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得孩子的许多素质被扭曲了。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别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学生一个人不能独立解决的,并能做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具体操作中至少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试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都有不同的学生承担,是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的一分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中的主人。第二,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会倾听,尊重卸任的意见,从而使足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第三,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想多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拔,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很多教师的知识匮乏,停留于原来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中,在与一线教师的交谈中,有些老师这样讲,他们没时间充电,新课程的理念很好,但在实施中确不像想象中这么容易,由于考试评价与新课程要求不一致,教师既要讲新教材,又要讲老教材,弄得教师不知所措,比以前更累了。照样给学生留大量作业,教师每天都在批改作业中度过。因此教师没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提一线教师呼吁:新课程的评价一定要跟得上,否则新课程就是空谈。
农村学校资源短缺,尤其是互联网。使得农村与城市的教学质量距离拉大,教育不公平。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实施信息技术资源带动策略,通过网络共享优质资源,让城市中优质的学校富裕的资源转给农村学校,缓解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缩小城乡差距。二是由政府解决,政府已经在对贫困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我们相信:政府也会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农村与城市教育投入的公平。当然网络带来的弊端也不小,因为很多学生还没有抵制诱惑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教师要加以引导来突现网络的作用。很多学生接触了网络,就很少看书,而书是获取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读好书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新课程主张多媒体教学。我们认为,多媒体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选不选用多媒体要看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些直观的内容用多媒体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内容诸如让学生思考体会的问题不是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而且现在对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每次空开课或者竞赛课的时候,总是让教师做课件等,认为多媒体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方式,对新课程的理解却是有些偏差。
篇4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学生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实验教学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操作的时间
2013年3月——2013年4月。
二、调查对象
睢宁县凌城中学高二年级理科班443位学生。
三、调查的内容
第一,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第二,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条件现状;第三,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现状;第四,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现状的看法。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法。
五、调查的数据及数据统计结果展示
1.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表一 学生对中学物理实验学习的体会
表二 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来源
从学生的实验体会可以看出,学生本身对物理实验学习很有兴趣,并且能通过物理实验有效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大多数教师对学校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不满意,对实验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说明了教师还是在努力尝试去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能看出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物理实验教学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总体来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发展比较缓慢。
学校对实验教学的意义认识清楚,从根本上重视实验教学,但由于资金短缺和实验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建立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机制,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总体上看实验条件达不到要求。另外,升学考试对实验能力考核方式单一,使得教师在黑板上开展实验教学甚至是背诵实验就能应付,这也是实验教学弱化的原因之一;由此教师对实验教学也失去积极性,对实验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少数学生对实验没有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六、调查结论与应对策略
1.调查结论
第一,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物理教师和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主要领导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虽然不断提高,但仍受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制约,从而使物理实验教学发展迟缓。
第三,实验条件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第四,缺乏对教师实验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致使教师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意识相对薄弱。
第五,课程评价体系虽然在不断完善,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不能有效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2.应对策略
第一,加强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和科学发展观。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教师先于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实验的魅力。
第二,建立并逐渐完善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教师专业化理论指出: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应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这也正是当前物理教师继续教育中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
第三,鼓励教师加强实验教学研究,经常性地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具制作活动和数字化物理实验设计活动,这既能填补实验设备的不足,又可以有效强化师生的实验意识。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33-01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小学时期数学学习是一个人形成数理思维的启蒙时期,对逻辑思维能力、理性思考能力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小学生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关键工作。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课堂内外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所提升,这方面可以通过考试进行考查;二是学生能将这些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这方面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课外引导和观察。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教师都身兼多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任务繁重,经常要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导致身心疲累。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获得丰富的信息,便无法有针对性地去对学生进行辅导。另外,农村小学数学老师的培训机会有限,很多老师都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在教学中体现新时代的特点以及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学生个性,学校教育中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实践。
(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数学教学大部分还是由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这种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容易控制内容、时间分配,简单且易操作,但是这种方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走神,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吸收,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最终会阻碍学生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家长配合度较低
课堂上的学习内容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运用,小学生的自主性较低,很多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除了教师的督促,还需要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农村学生的家长知识层次较低、教育理念亟待加强,还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学校以外的生活缺少引导。
三、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要以新课改背景下“三维目标”为导向,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可以根据经费情况安排积极性较高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习结束后作为培训专员指导本校教师,学校可以设计一些指标考察教师是否达到了培训的要求,对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不合格的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从而既达到了外出培训学习的效果又节省了费用的双重目的。同时,面对时代的迅速发展,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心理特征、知识吸收的有效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学校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投入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式除了课堂讲授还有设计游戏、实验、情景模拟等,这些教学方式给学生与众不同的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教学效果显著。但这些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教学设施的配备还需要教师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准备,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学校应该根据教师的工作强度适度安排所带班级的数量,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邀请家长参与教学
家长的配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首先要解决家长的教育理念问题,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之后学习就应由教师负责,这种理念导致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遇到问题就去找老师,这是目前农村家长的普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不断强调家长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列举不同家庭的参与度给学生的影响让家长直观地感受到对孩子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对于留守儿童家长可以委托有能力进行指导的亲朋好友帮忙照顾。其次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教师要将需要引导的逻辑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常识建立联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和思维习惯。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意义深远,农村小学的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使小学数学的学习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篇6
1.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下降
电子商务专业中,低年级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关于商务贸易类的科目,这些科目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报考电子商务专业时就直接认为自己是文科生,而理科成绩强的学生选择相对逻辑思维性强的计算机专业,由此看来,电子商务专业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是稍加欠缺的。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而言,一名学生,无论今后会从事什么专业,都是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领导和教师应该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授课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育体系等,使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电子商务专业不再只属于文科的类别,学生可以与时代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利于学校长远的发展。
1.2网站建设开课时间早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是要随着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进度来逐步开设的,学生起码要懂得编程语言等课程。但是,由于现代教师多数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快速的学习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课程,并没有意识到,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并不是想什么时候开设就什么时候开设的。教师在授课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是一味的为学生灌输知识,有的学生对知识的悟性差,短时间内无法理解教师所授予的知识,教师授课知识的速度过快的话,学生无法跟进教师授课的速度,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提高,电子商务课程就难以很好的进行,教师的授课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学生就会对电子商务网站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和授课制度,设计出合理的授课体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网站建设知识。
1.3考核方法不合理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是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学习的,但是现今学校中,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考察形式都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理论性知识比较重视,操作性知识就被学生忽视,使学生对网站建设课程认识面小,只是学习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有关的理论性知识,最重要的实际操作知识学习很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失去意义,使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的效率下降,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会下降,学校开展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课程也会随之失去意义,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也就缺乏了人才,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培养全面性人才不利,更不利于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发展。
1.4计算机类课程开课晚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实践课程是在计算机上操作的,只有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熟练了,电子商务网站课程的学习才能更有效率。但是,现今中小学对计算机课程不够重视,而高校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中,与网站建设相关联的课程很少,学生对计算机等课程不够熟练,基础知识学习的不够牢固,所以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学习的难度增大,学习起来费时费力。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学习效率参差不齐,教师授课的难度增加,无法观察出学生大致的学习进度,教师在授课时关注的学生增多,授课时间也会相对增加。所以,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改革要有针对性的、大幅度的改革。
1.5教学方法不当
近年来,教学课程改革掀起了,教师授课的内容也是一项目教学为主体,教学方法有所提升。但是,目前还有一些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使有些教师运用了新改革的课程来授课,教学方法也还是停留在阶段性教育,授予学生的知识都是教师想起来教哪里就教哪里,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零散、没有连贯性。这对学生有非常不好的影响,没有办法全面地了解他们主要学习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知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不知道如何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很容易就不知道该怎么操作,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极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提高,教师培养人才的方法不能很好的对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学生进入社会就业率低,对学校的影响也会很大。所以,教师的授课方法应该得到大力度的改革,使教师所授予学生的课程能够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学生可以更好的就业做努力。
1.6教师资历不够
电子商务网站所授予的知识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应该很好地授予学生这两方面的知识。但是现在多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是从学校的学习进入学校授课的,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对教法的创新,没有机会与企业进行合作,就算会有激活与企业进行合作也是形势上的,教师根本没有实际的进行操作。虽然每年都会有教师被国家安排到企业进行培训,但是能够国家级青年的教师少、名额也是有限的,而且学校安排去培训的教师很少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得不到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缺少社会实践知识,就不能更好的授予学生实际操作的知识,把重点都放在理论知识上,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全面,使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专业停留在理论知识强大的时代,这样,学生的就业率就不会得到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知识要到实习公司重新学习,导致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国家和学校应该对教师的实际操作知识重视起来,改变对教师培训的体制,使教师能够更好的授予学生全面的知识。
2根据市场需求改革教学
2.1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现今学校对学生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课程的考核,多是以笔试的方法进行的,不仅会使教师无法重视实际操作的课程,学生也不会对实际操作课程感兴趣。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课程考核的方法进行改革,考核方法可以多样化,如:教师将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分四次上交学校,第一次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出席率进行的统计,学生的出席情况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是否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出席率的考核,多方面调查学生不出席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课程;第二次成绩是教师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时的成绩,虽然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重视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只有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实际操作知识;第三次成绩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审批的成绩,学生对学生的考核都是按照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所理解的含义来审批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审批的结果来分析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分析出学生成绩考核应该有的标准,从而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考核标准进行一些改革;第四次成绩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实际操作考核结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重点是实际操作知识,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拥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学习。所以,对学生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可以使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掌握了教育学生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学生也会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更加感兴趣,使得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更近一步。
2.2对教师进行培训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专业中,教师对实际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最重要的,但是,现今多数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经验丰富,而实际操作的知识薄弱,主要是因为教师缺少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缺乏社会经验。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人才,国家和学校应该对教师的实际操作知识重视起来,国家应该安排教师与各大网站等关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进行合作,只有国家对教师的实践知识重视起来,企业才会给教师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的学习。学校也应该与企业对做合作,请求各大企业给教师学习更多电子商务实际操作的知识,只有学校和企业联谊了,企业才会重视教师所需要学习的课程,教师的社会实践经历丰富了,才能根据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培养学生。只有教师拥有了社会实践知识,教师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解实际操作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课程学习的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快地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学生的就业率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就会得以流传,所以,国家和学校应该对此问题重视起来,使社会可以得到迅速发展。
2.3为学生建立团队意识
现代电子商务企业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的,而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中,都是独立的进行学习,缺乏合作精神。所以,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课程做出改革,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如:在上课时,将学生分成三人为一组的团队,安排每个团队进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学习,经常对每个团队进行考核,学生之间为取得更好地成绩互相研讨、相互合作,在学习中提升了团队精神。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团队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相互合作、取长补短的习惯,学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为整个团队的利益考虑。这样,学生进入社会就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团队工作中,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的就业率也会随之提高。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改变独生子女自私的性格,与社会相融合。
3结语
篇7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计算机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21-0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增加,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尤其是在培养能力方面,本文提出通过职业核心能力来改变计算机教学,力求有所突破。
一、当前计算机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计算机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简述如下:
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实践的基础,也是今后进行提升的基石。授课形式主要是讲授,通常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必要时采用动画模拟等方式。除了课上传递知识,通常会留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电子设备等方式来拓展知识面,进行深入学习。当前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同家庭状况的个体差异,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差距较大,给计算机的理论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计算机教学特别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强调在做中教,做中学,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授课形式主要是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当前主要问题是:带领学生一起操作尚可,学生单独操作还存在问题,即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设疑,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前主要问题是:简单的问题还可以,稍微复杂的问题,学生在具体解决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还是不够,或者没有能力不能解决,或者有能力不能正确解决,极少一部分人有能力并且能够正确解决。
二、职业核心能力概述
1、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
2、职业核心能力的构成方式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构成方式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可将上述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具体如下:
职业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职业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
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2)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出的构成方式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办公室的研发专家在吸收了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最新职业教育和培训成果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职业能力认证培训项目(简称CVCC项目),将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如下三个部分:
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
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
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等。
(3)职业核心能力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育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意见稿)中指出教育应“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三、职业核心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计算机教学中,虽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能力千差万别,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特长,通过团队合作等形式来弥补其不足。
应用研究形式如下:将一个教学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个人,在每组中主要选择1个组长,1个监督员,1个记录员,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增加其他岗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所有事宜,培养其领导力、团队管理能力等;监督员负责监督工作,培养其执行力、沟通能力等;记录员主要是记录存在的问题,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案,培养其速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小组内所有成员都会注重培养其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职业核心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强化了原有能力的培养,拓展了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极大促进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其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姓 名: 张先生 性 别: 男
户 籍: 广东 年 龄: 28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60cm
现所在地: 广东
希望地区: 广东
希望岗位: 公司文职类-公司文职类
行政/人事类-行政/人事类
物流/采购类-物流/采购类
待遇要求: 面议
最快到岗: 随时到岗
教育/培训
2002-09 ~2005-07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文秘 大专
工作经验 至今0年0月工作经验,曾在2家公司工作
(2008-04 ~ 目前)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 贸易、商务、进出口
担任职位: 其它相关职位
工作描述: 对外主要负责客户订单处理,包括报价,订单跟踪,安排出货,货期跟进等相关工作。对内协调业务部,财务部和采购部的相关工作。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行业类别: 运输、物流、快递
担任职位: 客户服务专员/助理
工作描述: 接听客户来电,解答相关业务知识,产品售后查询及追踪。
技能/专长
语 言 能 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流利
英语口语: 一般
第一外语: 英语 一般
其 它: 客家话
计 算 机 能 力: 初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熟悉办公软件操作。
其 它 技 能: 5年工作经验,从事客服,跟单相关工作。
发展方向
当你翻开这一页时,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大门。希望我以下的阐述能让你感受到我真诚的工作意愿。
我参加工作已经6个年头了,我性格开朗,责任心强,待人真诚。工作主动,能承受工作压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公文写作功底扎实; 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面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优秀。
我在此冒昧自荐希望贵司能给我共事的机会,我一会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新精神努力将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我相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诚挚渴望能贵司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 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逐渐普及、应用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都发生很大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充分理解信息技术教育概念的同时,认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深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其能力;二是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与扩展,教育也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认清信息化为社会文化、科技带来的改变以及对人们学习、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达到将信息技术课程作用最大程度发挥的目的;三是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科技革命,社会各个行业也意识到了创新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生命力,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所以高校必须重视满足社会对信息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教学要以引导为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散思维的锻炼至关重要。发散思维作为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教学手段从单方面的传授与接受知识向以引导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转变。在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中,主要通过对问题深入分析,从各个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得到独创性结论。学生得到的结论具有独创性正是创新能力提高的表现,这是传统“填鸭式”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因为传统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引导,缺少重视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教学课程内容设置问题,并通过适当提示使学生得到结论,也可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讨并各抒己见,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对知识进行探索的乐趣以及获得正确结论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锻炼学生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创新能力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联想思维的锻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素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需要展开联想的事物或问题正确把握。通过联想思维的锻炼,学生能够将知识与面对的问题快速建立关系并找到正确结论。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备的优势之一。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的特点,具有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在锻炼学生联想思维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多媒体网络的使用。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需要留给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空间。如在FLASH和视频的制作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未完成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发挥的完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个制作视频的元素或主题,让学生通过自身能力独立完成或者在课堂中阐述对所选主题的认识与看法,达到锻炼联想思维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其局限性。首先,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构成及思考快速发现问题,同时对联想与设想结果进行筛选与排除,也能在得到结论后对结论进行正确评价与纠正。但是逻辑思维也可能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一些思维定式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缺少创新意识,导致错误结论的出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认识到思维定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通过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来指导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避免逻辑思维的局限。
(四)提高创新意识以及教学硬件与教师素质的完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应当努力营造重视创新的校风与氛围,鼓励学生创新,举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活动以及宣传,使学生感受到创新对自我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增强创新意识。其次,教学硬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高校要以扩展学生知识量、深化学生知识层次为目的不断对信息技术硬件与网络进行完善,为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创新精神建立设施保障。再次,应注重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主导和表率作用,所以不仅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反省与评测。
参考文献:
[1]夏德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8
篇10
(一)人事管理活动中缺乏活跃性
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人事管理活动时,根本没有明确开展人事管理活动的目标,而是将人事管理活动置之于形式工作,没有对活动进行筹划和思考,导致整个活动失去活力,员工参与机会少,没有充分尊重员工的需求和心理想法,没有形成一种互动交流和发展模式。这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重视基层工作人员思维的开发,不懂得利用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导致企业人事管理活动质量低。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
企业人事管理活动中缺乏逻辑思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领导不够重视人事管理活动,导致下面管理人员也不够重视活动的开展工作。管理人员没有将时间精力花费在活动策划工作上,而是更加关注领导的动向和决策,这必然导致整个人事管理活动效率低下,且很多管理人员收到传统思维的限定,活动开展的内容多半比较枯燥乏味,根本不能吸引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基于逻辑思维角度高效开展人事管理活动
所谓人事管理就是指针对部门用人以治事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为主要分析对象,依据法律对人员录用、培训、激励和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企业进行人事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内部公正和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而基于逻辑思维角度进行人事管理活动,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为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献计献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的逻辑思维管理方针,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管理思维是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员工更好地为位企业发展效力,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也保障自身价值的实现,还能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管理人员要开发工作人员的各种能力,就必须要观察和贴近基层工作人员,深入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各自具备的优点。然后定期开展基层互动交流活动,激励有才能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点,并且培养优秀员工的先锋带头模范作用,实现企业内部“先发展带动后发展”的人员发展模式。
(二)科学管理思维方式,提高人事管理活动的质量
科学管理思维方式通过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发展对效率的追求,打破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人力管理者要充分运用抽象和分析方法,对人事管理活动的预期效果进行预测,并且对影响人事管理活动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影响要素,然后针对每一个环节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提高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规范中开展活动,使活动具有新意且不失大体。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