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疗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
【Abstract】indoor environment of modern medical building design is user-friendly high-tech development in the situation arose, their resear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value. In this paper,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 on human health significance of design,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problem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and medical build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its user-friendly design of the study, whose aim is to house the medical building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 design environ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play a certain ro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ture of medical buildings and 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design.
【Key Words】Medical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 Study of Design; humanization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现代化医疗建筑建设需求的与日俱增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使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出现了医疗建筑改扩建或新建工程的。另外,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外资的大量涌入,从而促使国内民营和外资医疗建筑及其内外环境空间建设也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并且随着人民医疗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医疗建筑在人们生活中的份量是越来越重,为此,寻求合乎人性化、合理而舒适的医疗环境设计,己成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水平,实行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疗建筑及其内外环境未来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迫切需要。
一.医疗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的意义
医疗建筑是指各类医院及疗养建筑等组成的公共建筑。其中医院的功能主要是治疗、护理病人之用,通常分为科目较齐全的综合医院和专门治疗某类疾病的专科医院两类。另外在中国,还有专门应用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病人疾病的中医院。而疗养建筑的功能主要是供慢性病患者、康复期病人及健康人员治疗与休养的医疗预防机构。若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慢性疾病疗养院、专科性慢性疾病疗养院、康复疗养院、健康疗养院与老年人疗养院等,按其接待范围可分为大众性质疗养院与专业系统疗养院等。由此可见,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是一个复杂、综合性的空间设计项目,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不但设计的难度与深度较大,所牵涉的领域亦相当广泛,诸如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医疗政策、保险制度、医疗科技、施工技术与设备,以及地域、人文、民族等因素均包含其中。而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还需要满足人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种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设计要求。并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显然它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其人性化设计研究渗透到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方方面面。而有关设计的人性化,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设计领域逐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设计课题。所谓设计的人性化是指设计中“人性”与“物化”的高度统一。我们知道:人类的设计活动从古至今总是体现出人们一定时期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而人类在一个时期的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常常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因此,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创造就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两者相辅相成。设计人性化是人类设计本应具备的特质,设计师所做的便是使这种“人化”和“物化”过程更通畅,更和谐,以达到人与设计,设计与人的融合状态。此外,设计人性剂,它反映出其“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并由此形成人类追求理想化、艺术化生活方式永不停息的设计境界。成为设计师们永恒追求的目标。为此,对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研究,其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二.医疗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空间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其中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成为人与设计和谐亲近的纽带。而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体现在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意境塑造、空间布局、界面处理与细部设计等多个方面,它们具体为:
(一)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意境塑造
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意境塑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不能简单模仿宾馆的豪华和高档风格,反而忽略了医疗建筑本身的基本格调,使其失去了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特点,让患者感觉到似乎走错了地方或者收费会很昂贵,并在意境塑造方面产生误导作用。这点我们从国外一些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资料可知,许多医疗建筑虽然很现代化,室内装修也各有品味,但一看就知道是医疗建筑,总有一种的医疗建筑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对室内环境意境塑造准确把握而营造出来的。 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充分体现其时代风格与设计特色,并逐渐实现与国际接轨,造就真正的现代化医疗建筑环境空间。当然,这首先需要设计师对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意境塑造在理念上能有一个“转型定位”的思考,使医疗建筑室内设计逐渐完善其特有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成为真正独立的一项专业。其次在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以简洁的造型语言来表达丰富的设计内涵。简洁不等于简单。简洁就是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更多更深的含义,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复杂。此外,意境塑造方面的简洁设计不是侧重造型元素的复杂,而是用合乎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使用功能的最简洁的流线来形成、组织空间,用最简洁的材质组合来实现视觉的丰富,营造出让人精神振奋或给人情绪安慰的室内空间环境。
(二)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是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主要任务,在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空间布局中,除了延续建筑设计的空间安排外,还应充分结合医疗建筑室内环境具体的功能要求,以及患者进入医院共享大厅,再依次进入候诊厅、诊室、病房等空间不同的心理需求来进行不同医疗建筑室内空间的分项设计。从医疗建筑室内环境来看,欧美国家人口比例相对较小,每个人具有独立的个性。在医疗建筑室内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上追求温馨、亲切的设计效果,并将医疗建筑室内空间营造成一种家的气氛,从而避免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而在医疗建筑室内空间布局中,应考虑医院与疗养建筑在室内空间构成上的不同,并结合不同医疗建筑的等级与特点做好其空间布局的安排。而在空间气氛营造方面,一般门诊及住院等部分的入口大厅设计,多采用大空间的设计手法,用材上较为高档、简洁、耐用,以突出医疗建筑的权威感。而在候诊厅、休息厅、高级病房、专家诊室、贵宾室等中小空间上,则宜用小尺度、亲和的设计手法,在材料色彩上较为温和,以体现温馨感。使病人有“家”的感觉,能心理平和地接受诊断和治疗。
(三)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界面处理
我们知道,患者在医疗建筑室内环境接受诊治和康复的过程中,其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表现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忽视了在这种特殊环境和条件下患者与家属的行为特殊性,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所以,医院的室内设计应当尽可能在色彩、灯光、装饰及音响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紧张的气氛,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使患者能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从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界面处理来看,不同的医疗建筑室内用房,在其空间界面的装修上,不管是色彩、表面材料的选择,还是细部设施的配置,均将人性化设计作为十分重要的一环来考虑。诸如门诊、急诊部室内空间界面的色彩即可以白色多伦斯涂料为基调的主色调,并衬托着浅粉红色的诊室门扇,明亮而又柔和的天花灯盘、灰白相间的科室指示牌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从而有助于减轻病人入院就诊时的不安心绪。而在病房走廊、观察室走廊等空间界面的相关部位都安装了靠墙的扶手,地面选用整体的塑胶地板。同时还可在非医护人员使用的卫生间内都设有残疾人专用厕位,对自动扶梯的水平段长度要作相应的要求,从而充分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而在一些检查科室的室内空间界面的装修处理方面,也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天花、墙面等部位进行专门设计,并配合检查科室的程序作一些空间界面上细致入微的设计处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医院在救死扶伤的目标指导下,对人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另在门诊大厅中庭空间的界面处理上,尽可能将阳光、绿化、色彩等生命要素引入医院建筑空间,以使医疗建筑室内环境充满了人情意味。此外,现代医疗活动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如虎添翼。而医疗建筑室内用房的各个部分都需要进行综合布线及布置计算机的终端和信息点,以提供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为此也给其室内空间界面的装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都是需要在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界面处理方面认真进行设计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四)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细部设计
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细部设计,是进行其空间环境艺术化处理,柔化医疗建筑室内高技术设计、渗入人性化设计的有效手段。诸如不少医院在门诊或候诊大厅等处布置富于个性特点的室内中庭环境,并配有色彩斑斓的鲜花与充满生机的绿化植物,以及休息座椅围合的候诊等,即能起到营造温馨平和的空间情调,缓解病人紧张心态的作用。而在CT、MPd、加速器治疗等全封闭空间,也可在其室内环境通过对细部陈设的处理来改善此类封闭空间阴森、冷漠的感受,并达到减弱患者对其空间的恐惧心理,使之焕发出生气。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空间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其内部设施及部门错综复杂,易使很多初来的病人与家属感到迷茫,从人性化设计的目的出发,在医院在门诊或候诊大厅可设置多处服务台,并给人们提供一种导向明确的指示标识系统,从而既让来者感受便利的导向,同时也使医院的功能更大的发挥出来,促进流通路线的畅通。除此之外,在医疗建筑室内空间的走廊和楼梯处墙面上设置900mm高的扶手,可给求诊病人一种心理和生理上依靠感,并方便病人可利用扶手自己活动。而在多处候诊与休息区布置座椅,对病人来说则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考虑。而在住院病房内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的细部处理,还有效地防止噪音的干扰,使住院病人能够获得一个安静的诊病疗养的休息空间。
三.医疗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一)应体现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功能特色
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应充分体现其现代化的风格与医疗建筑的功能特色,在现代生物医学、整体医学模式下人性化的整体医学环境所要求的使用功能,了解日益更新的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要求,使流线组织合理化,让各功能空间处于高效、有序的运作状态,是医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最为基本的原则。因此能以简洁的造型语言来表达其丰富的设计内涵;用合乎医疗建筑使用功能与最简洁的流线来形成、组织空间,用最简洁的材质组合来实现视觉的丰富,并逐渐实现与国际接轨,营造出让人感到安定、给人情绪安慰的现代化医疗建筑空间。
(二)应表现医疗建筑室内环境以“人”为本的特点
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人”为本的真正含义,不仅包括就诊的病人,还包括医护人员和医院的管理者。从病人的角度,他需要的是一个良好、宽松的就诊环境;从医护人员的角度,他需要的是一个方便的工作环境;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他考虑的是花费有限的投资能获得最大的回报以及对医院方便的管理。满足三方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矛盾,这就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本着对设计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协调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同时,在内部设施的配置上应将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在细微设计之上,诸如在门诊大厅中应该配置足够的休息座椅、显眼的问讯导医台、电脑查询机、ATM机、高低台面的公用电话、电子显示屏、宜人的绿化、精巧的商业空间等等。在一些细部艺术空间的处理上,也可以借鉴宾馆和写字楼常用的手法对简洁的医院设计予以点缀。
(三)应展现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系统设计的理念
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在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下,应遵循其系统设计的理念,即将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与相关方面的设计纳入一个整体来考虑。它们包括室内环境的空间系统设计、色彩系统设计、声光环境系统设计、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标准空间及部位系统设计、无障碍与安全系统设计、文化氛围系统设计等内容。只有使上述各个系统形成有机统一的关系,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和谐特征才可能营造出来。
四.医疗建筑中相关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现代医疗技术随着各种人工智能系统和医用机器人的开发利用,将极大地提高医疗效果和人类的健康水平。但在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这些高效精密的技术装备后面,也隐藏着在空间情感方面的冷漠和空虚,也存在使医疗失去人性的忧虑。为此,对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进行的人性化设计,创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就成了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热门话题。诸如温馨的家庭化私密病室,具有家庭温馨气氛的生育中心,母乳喂养、母婴同室的爱婴医院等等都散发出一种浓郁的亲情,反映出人性复归在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而具体到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其人性化设计主要表现在医疗建筑的门诊部、急救中心、手术室与住院部等相关室内环境中,它们分别为:
(一)门诊部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
医疗建筑门诊部室内环境主要包括门诊大厅、共享空间、候诊空间、诊室与检查室的布置,其具体设计为:
1.门诊大厅:是为病人挂号、收费、取药等功能的活动空间,包括入口大厅与服务大厅等空间。其布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门诊入口大厅的设计应具有空间导向性,以指引病人按程序就诊,并能将病人引入交通区域进入就诊区,或到化验、透视区候诊,或离开门诊楼,力求避免人流的交叉。入口大厅外侧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篷,坡道坡度≤1/10,并从门厅开始设导向图标。门诊服务大厅可设有银行、邮局、快餐等服务单元,为患者及过往的市民提供商业服务,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此外,门诊大厅室内环境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大大提高了大厅空间环境质量,为病人创造舒适宜人且富有自然气息的环境。
2.共享空间:现代医疗建筑门诊部为了达到设计人性化、家庭化、舒适化的目的,将共享空间向其室内环境移植,以期创造出动静分区,舒适宜人的空间来淡化严肃冷淡的传统医疗建筑形象。
3.候诊空间;现代医疗建筑门诊出于对病人隐私权的尊重,多采用单人诊室的布局方式。为此候诊空间应合理进行空间安排,并尽可能保证候诊环境的秩序,以免对医患双方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在一次候诊区再进行科室划分,使病人清晰明了,减少患者寻找就诊区的盲目性,也减少科室间人流的交叉干扰。而二次候诊空间可采用宽敞明亮、舒适宜人的厅廊布置形式,并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条件,既可节约能源,还可将室外美景引入室内。而在比较封闭的候诊空间,还可利用座椅的45度或90度布置方式,以及绿色植物等陈设手段形成活跃的候诊空间环境氛围。
4.诊室与检查室: 出于对病人隐私权的尊重,现代医疗建筑门诊诊室宜采用单人诊室,其平面布置应有功能分区和医疗流程的概念。而良好的诊室平面设计还能提高医生诊断的工作效率,体现出对病人的关怀。门诊诊室应创造尽量多的尽端空间,以便于诊室室内环境的布置。另在诊室区内以内廊作为医护人员进入各个诊室、检查室的内部通道,不与外面就诊的病人穿插,同时方便少量病人在就诊过程中进入到内部检查室做基础检查。而在眼耳鼻喉科诊室中,有许多专业化的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对安置环境、使用环境有特殊的要求,诸如测听室、自有声场等房间对建筑室内环境与构造设计都会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
(二)急救中心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
现代医疗建筑根据其规模配备,一般较大医院都设有急诊部,并在其中设有各科急诊室、观察室和抢救室。其具体设计为:
1.位置明显易找:通常急诊部的出入口位置应明显易找,应有便利的对外交通及通讯联系条件。急救中心入口应为急救专用,防止其他流线的干扰。入口及其附近应有明显的导向设施,并能满足夜间使用的要求。同时可在医疗建筑门诊入口大厅室内环境设有专用的挂号、取药室以及供担架推车和护送人员使用的候诊空间。
2.自成独立系统:由于急诊部为昼夜工作,其设计应考虑在夜间门诊关闭后,应能自成独立系统为急诊患者服务。而多数急诊病人需作手术,所以急诊部应靠近住院部和手术室。应与中央手术部有便捷联系。同时应专设急救手术室,位置与抢救室相邻,便于病人及时手术。
3.空间分区明确:现代医疗建筑急救中心的急救区与急诊区应有所区别,以保证急救流线的迅速、便利。而急救中心门厅急救流线与其他流线不宜交叉。
4.急救设施完善:急救中心应设集中供氧、吸引装置,分布在病人涉及的各个部门。并应自备发电系统,以保证突然停电状态下急救、监护、手术等部门的正常工作。另急救中心门厅所有门、墙、柱应设防护板,以防止担架、推车等碰撞。
(三)手术室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
现代医疗建筑手术部用房主要由手术用房与辅助用房所构成,其中医疗建筑手术部的核心为手术室,手术室分无菌手术室、普通手术室和污染手术室。无菌手术室要求有净化空气的设施,以控制最低细菌量,污染手术室用做有菌病的手术。手术部室内环境的具体设计:
1.空间布局:医疗建筑手术部中手术室室内环境的空问布局,可根据不同手术的类型与要求,选择不同的空间布局形式,它们主要包括中央清洁型、中央供应型、外周供应型、单向通过型与污物回收型等形式。而手术室在医疗建筑中的最佳位置应与中心供应室、外科病房、集中治疗室、急诊、临床检验室、病理科、放射科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2.界面设计: 医疗建筑手术部中手术室室内环境的界面设计。其手术室室内顶面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相关设备器械管线越来越多,为此顶面不仅要布置照明设施,空调送风装置,摄像探头,电视监视屏幕支架等设施外,还要考虑各类新型医疗手术器械的悬挂,而无影灯以及悬挂式系统供氧和系统吸引的吊装设施必须牢固安全:手术室室内墙面的基本要求是易清洗、耐腐蚀、抗撞击。一般洁净度不是太高的手术室多用瓷砖,最好用大块面的磨光地面瓷砖,并确保密实平整;手术室室内地面的基本要求是坚固平整,无缝耐腐,易于清洁。由于现代外科手术中电气装置种类繁多,消毒物中易燃易爆者亦多,因此室内地面采用导电地板也是一种必要的做法;手术室室内的门窗应为悬吊式脚控电动推拉门或手动推拉门,并能具有气密性。手术部洁净区的外窗应为双层密闭窗,1 000级以上的洁净手术室不得白接开设窗户。1 000级以下的洁净手术室开向外廊的窗户应为单层固定窗,并一与内墙取平,便于擦拭清洗。
3.色彩和照明设计: 医疗建筑手术部中手术室室内环境的色彩应以灰绿色的墙壁、灰色的地板和明黄色的顶棚板为宜。地板的色调宜于灰暗的中性色彩,以看起来更加安全稳定,另手术室的色彩还需考虑麻醉师对病人面部色彩的正确判断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手术室的照明是确保手术精确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其照明设计要求严格。除了心导管、骨科手术需在x光辅助暗室操作外,其他手术均需在手术聚光灯下进行,并配有环境照明的辅助灯光。另手术灯的光线强度应是可调节的,室内普通照明强度也应随之变化,手术精细度愈高,照明强度也应相应调高。而x光手术室要间接照明,隐蔽光源,以免病人仰卧时看见光源,同时也为了把顶棚空出来安装x光设备及轨道。
4.温度和湿度: 医疗建筑手术部中手术室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现代洁净手术室不仅把室温视为舒适的需要,同时还需考虑到有利于切口愈合、控制细菌繁殖等因素。我国学者推荐的手术室室内空调设计计算温度为冬季23~26~C,夏季24~26~C;由于麻醉剂环丙烷自身及其与蒸汽、氧气和一氧化氮的混合气,有爆炸可能。因此在相对湿度标准为50%的地方,有助于防止静电集聚,从而避免产生火花。我国学者推荐的手术室相对湿度为55%~65%,略高的相对湿度还有利于防止手术中暴露组织的脱水现象发生。
5.辅助用房室内环境的设计:医疗建筑手术部中辅助用房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为:其一洗手室的设计要点是宜分散设置,宜贴邻相关手术室。洁净手术室和无菌手术室不能与一般手术室合用洗手池;应使洗手后的医生不再接触到任何东西,手术室的门应采用开启式的;
其二换鞋、更衣室设计要点是应设在手术部入口处,使其成为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分界线。进入手术部者在此脱去外来“污鞋”,换穿内用“洁鞋”,换鞋时不能同踩一处,做到洁污互不交叉,一切设施必须杜绝外部的污垢带入手术部内;其三观察台设计要点是可设在手术室一侧,中间用玻璃隔断。可与闭路电视相辅而用,故对低班医科学生和一般参观者很为适宜。要求观察者的视线不受无影灯或手术医生身躯所阻;其四消毒室设计要点是手术器械和敷料打好包后在此消毒。设有高压消毒柜及煮沸消毒锅。应设排气孔道,要求机械通风;其五其他辅房设计要点是石膏室应有调石膏水池,有冷热水龙头,墙上装把手,顶棚上装铁钩,便于病人骨骼整位;推床存放运转处,以及其他易被撞坏的地方,可用金属板或塑料橡皮护包。
(四)住院部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
医疗建筑住院部室内环境设计的重点为各种护理单元的病房,这是因为医院的病房具有生活、治疗、康复多重功能,是病人停留时间最长的医疗空间。据资料统计,外科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为6~7天,内科为10天,如果采用传统中医疗法,平均可达31天。病人长时间住在病房里,很容易产生焦躁的心理和不安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如何考虑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造舒适宜人的病房空间,是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住院部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为:
1.住院部不同病区护理单元的病房一般为3床病房和6床病房混合排列,个别可为4床和8床混合排列,也可采取其他排列形式。设计中为了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可在多床间病房用围帘进行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以为患者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
2.病房空间设计还需注重公共交往空间的设置,这是由于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公共交往空间的设置就为患者减轻病痛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提供了空间场所。
3.病房室内设计应注重保持与室外空间的联系,以让病人在病床上治疗,能通过对户外大自然的变化或观察公共环境的观察来排除因患病所带来的烦躁,消遣时间的重要手段;另外病人亦希望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能被他人发现。因此,保持与室外和公共部分的联系,进行良好的视线设计,是评价病房方便舒适的一个重要标准。
4.病房室内设计中的窗地比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另病房室内色彩应消除病人对单一的“白色”所产生不良心理印象,病房宜采用明度较高、色彩纯度较低的柔和色调为主,给病人轻快、洁净的感觉。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病房陈设的不同色彩搭配,应注意“色彩疗法”对患者所起的镇静作用。此外病房室内还需有效地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如采用柔性地面,隔墙、窗门采用隔声材料与构造手法,以降低各种扰人响声。
5.病房室内设计除合理限定私密空间、公共空间外,还应很好地满足护理、治疗等其他功能要求。病房入口处可设置护士工作站以便于护理或治疗工作的展开。起居空间侧面设置灵活的储藏空间,既可以用作医务人员储藏物品或辅助器具,又可用作工作空间。再就是病房设计应考虑病床等家具的灵活摆放,以适应病人的不同要求。
结 语
建筑室内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空间,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建筑室内环境的形成和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提供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是环境的主体,随着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人性的回归,使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不仅将环境中的实体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而且逐渐认识到环境的使用者――人。为此对人的关怀更是成为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重点,并促使其在以人为主体的当代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审美热情更多地倾注于从环境艺术中获得心理上的“幸福感”,更看重环境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情感深度等等,从中获得更慰人心的精神享受。 而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已不仅仅是在设备、技术、建筑的现代化,更是在以人为本方面的设计现代化。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的立足点是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实惠的服务,并体现在设计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关爱。设计在满足了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将建设的重点应落实在“人”这个基点上,从而赋予其空间以人的情感和对人的关怀。由此可见,人类设计只有以人为中心,为了人类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为了健全和造就高洁完美人格精神而倾心服务,设计才会永远具有人类生命的活力。通过对现代医疗建筑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设计的人性化将在医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领域从表面走向深入,并将产生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设计人性化也将成为常念常新的研究课题,也是设计师们在具体工程设计实践永恒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2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设计;教学模式
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创造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应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思路,全面分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而逐步解决问题,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逐步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满足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
一、环境设计专业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在新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使建筑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行业联系紧密,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建筑行业的影响,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环境设计工作。因此,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该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培养方向调整等促使课程设置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保证所培养的环境设计人才能够真正为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促使我国环境设计行业和建筑行业在新时期取得更为优异的发展成果。
二、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适当的优化调整,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强化不足,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环境设计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对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更为科学、更为专业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改善当前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现状,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1.教学课时不足高职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并且基础课程和实习课程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教师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内容,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师资力量短缺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不少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往往缺乏环境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也无法结合社会需求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引导,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但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职院校长期的不懈努力。所以,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教学还存在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3.教学方式相对单一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单一、僵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创新意识也无法得到相应的培养,实践学习热情不足,限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实效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基于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真正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促使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兴盛创造条件。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基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就应该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优化调整,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带动专业教学的发展,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只有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真正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工学结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才能够切实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明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属性,其主要是通过承接各种项目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基于此,为了保障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两个方面的原则:“刚性标准,柔性管理”和“两个弹性”。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2.积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参照地方环境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推进,所以具体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学生应该获得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按照不同的岗位、课程教学层次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需求确立课程教学模块,并将环境设计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目标,切实借助单项和多项、专项项目训练对学生实施专业化指导,促使学生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力、设计效果表现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强化,切实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规范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这样,学生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下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良好培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将岗位工作作为核心设计相关课程环境设计教学一般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并将相关教学项目作为载体,因此课程教学往往能够表现出明显的项目教学特色。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结合相关项目情况,在企业和教师的联合指导下组建学习团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培养。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的社会工作相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具体操作方面,高职院校要想切实以岗位工作为核心设置课程,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还应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灵活设置相关教学方法。灵活设置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想显著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就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在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灵活教学方法的辅助下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其二,重点关注课程评价改革工作。在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中,课程评价改革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借助科学的教学评价改革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4.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保证师资队伍质量,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对学生实施专业化的教育和引导。因此,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并注意对教师实施阶段性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应该注意加强校企联合,将企业成功人士引入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语
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先进教学理念的影响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的变化,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要想保证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满足环境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就应该探索相应的教学措施,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改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赵飞 单位:武昌首义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篇3
人是社会性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外界人际环境独自存活,每个人都有与外界他人交流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 Schachter)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先后聘请了5位志愿者进入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小屋,屋里除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外,没有任何社会信息进入,没有任何人可以交流,以观察人在与世隔绝时的反应。结果,其中1个人在屋里只待了2小时就出来了,3个人待了2天,最长一个人待了8天。这位待了8天的人出来后说:“如果让我再在里面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也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交往剥夺”的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在百米深的洞穴中,单独生活了156天以后,精神面临崩溃状态,神情呆滞、冷漠无情、举止失常。实验证明,没有人能够与人隔绝,人们都害怕孤独,可见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个体是十分重要的。
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身心健康发展的标志,这种能力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入而逐渐培养的,而新旧环境交替时,则是人际能力的体现和培养的最佳时机。搬入新的社区、换到新的学校、升到新的年级、融入新的班级,每一点变化都会随之出现。身边交往人员的变化,怎样跟新同学迅速地建立友谊,如何能在最短时间适应新老师的讲课风格,怎样化解与同宿舍新舍友之间的矛盾,面对宿管阿姨的刁难怎样处理……这些都是需要大智慧的。
刘浏,男,高二转入地处偏僻、以升学率高著称的严校
从城市到这个鸟不落地的农村就已经够倒霉的了,还要住什么破宿舍,更可怕的是同寝室的是一群“充满乡土气息的野蛮人”,简直不是一个星球上的人。普通话这个“标准(zun)”啊,跟他们说话得连比划带猜,嘲笑我9月份用热水洗澡不说,还经常趁我不在摆弄我的电脑、相机,从来不知道尊重人,去见网友非得穿我洗干净还没来得及收的新衣服,更别提牙膏、洗面奶这些,一周下去一大截。我好好说不管用,只得大吵一架,现在我算是被孤立了,我讨厌他们。
张晴,女,今年从本部初中升到高中
我是个内向的人,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中学几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好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一开学那一天,虽然我是本部升上来的,但认识的同学很少,报道第一天坐在教室里,看到同学们认识的不认识的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开心地聊天真心羡慕,可我也不好意思参与进去,总希望门口走进来的是以前的同学朋友。终于一个女孩朝我的座位走过来坐下,还没等我高兴太久,女孩跟我说:“同学,能麻烦你坐到前面的座位上吗,我朋友来了想跟我坐在一起。”占了我的位置还把我赶走,我怒火中烧,但却微笑着换了座位。这个场合下我不知怎样处理,也不会就势跟她攀谈。开学这么久看着大家都慢慢熟悉起来,受了打击的我还是融入不了大家的圈子。
笑笑,女,不愿暴露身份的高中生
家长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早恋猛于虎”,我总是不屑一顾,我觉得自己眼光挺高的,那些毛头小子没一个能入得了我的眼。可是,这一切都被某人打破了,某人是这学期新转来的男孩,文笔好、运动棒,是少数能与我交流新诗歌的。我们一直当挚友交流着,一次篮球赛后,看着阳光下他满脑袋滴着汗珠的模样,我突然觉得心里一动,我不确定自己是爱上他了,还是只是对同学的欣赏,心理总觉得很别扭,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不再跟他交流新诗,他找我说话我都会故意躲开,他还纳闷我为什么不理他,其实我是不知道该怎样跟他相处才好。
以上几位同学的故事有没有恰好戳中你的心房呢,相信每一个人在面对新人际环境时多少都会有些胆怯和紧张,只是维持多久的问题。你可以观察一下那些自来熟的人际小霸王们,其实与陌生人的交流是有法可循的,不会就学嘛。
学会微笑
心理学实验表明,婴儿最喜欢的是正常的人脸,表情不佳、怪异错位则会引起恐惧,成人也是如此,真诚的微笑就像一个邀请的符号,来吧,欢迎你。面无表情、愁眉苦脸都是拒绝的代名词。因此想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拉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微笑是最有效的工具,注意真诚的微笑是“眯眯眼、翘翘嘴”。
要接招也要出招
每个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新环境下,在你忐忑不安不知该怎样搭腔的时候,你身边的人可能也不知道、也在害怕。因此,当有人鼓起勇气跟你说话时,请你千千万万要接招,不要一个字“嗯”就把人家憋回去,多准备几个话题,说不定哪个就是你俩共同的兴趣点。接招的同时也要主动出招,主动伸出你的橄榄枝,可以先找个角落里的他练练手,慢慢混入小圈子里,人际之星说不定自此产生。
树个榜样
如果你实在不知该怎样开口、如何动作,那不如找个你认为的人际高手学习一下,模仿是创意的开始,看榜样的笑容多少度角、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插话、常用什么问题引入话题、怎样的结尾能为下一次的交流打下基础……学习、模仿、练习、内化、添加自己的风格,这就是最高效的方法。
交往中的法则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摘要: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因此,在实践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以科学的发展观践行大自然的生存法则,达到所谓的“天人合一”,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给了景观设计以理论的指导。
关键词:人居环境学;景观设计;系统。“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指导方法,使得对环境的理解更为人性化和合理化。一、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依据吴良镛院士所着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得知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引用其书中观点,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任何一个聚居环境中,这五个系统都综合的存在着,五大系统也各有基础科学的内涵。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建筑师、规划师和一切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工作者都要自觉的选择若干系统进行交叉组合。另一个方面,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也可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等五大层次。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大概有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态的意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科技;重视发展整体利益;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等。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从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学科核心和学科体系,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来说,则可以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依据我国的情况,当前大规模建设实践需要将这三者融贯综合的进行规划设计与研究。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各自相邻学科的渗透和展扩,来创造性的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若能将此系统的设计原则贯彻在景观设计上,也同样将具有高瞻远瞩的发展潜力。二、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同样是一门兼具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建立在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框架之内,景观设计同样需要贯彻整体的系统思维,以面对21世纪下,对环境的综合发展要求。在第20届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院士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他所谓的地景,即景观设计,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必然趋势,而景观设计也就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根据奥斯卡?纽曼所作的人们行为活动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的研究,认为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有相应的领域,他提出了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设想。运用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中,就是要按照人们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活动内容,适当地进行区域的划分,以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群和不同文化层的人们开展社交和活动的需要,既要有综合的集中空间,又要有适合集体和个人的分散性活动空间,空间类型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2.景观设计的生态持续性原则人居环境学是以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构成,它是尺度不一、形式不一的综合构成。人们的生活与人工环境之密切不难理解,但与自然环境的密切性却往往受到忽视。从生态学的角度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强调生物的总体和环境的作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一起构成了一个实体,所有的需要都从这个人居环境取得,因此,不能只着眼于它的各个部分建设,还要达到整体的完满,既达到作为“生物的人”在这个生物圈内存在的条件的满足,又达到作为“社会的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需要的条件的满足。因此,人工建设必然以人居环境的和谐作为前提和目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同样不例外。新时代的园林景观设计, 赋予新的形式、材料、科技、革新的同时, 传统的民族文化及特征需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涵的自然文化理念、园林生态美学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 并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三、结语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天人合一”。因此,现代的景观设计应积极为居民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外公共空间及私密性空间,以及符合各年龄层居民行为特点的景观环境活动空间,加强居民与绿地的联系,调动居民参与景观环境设计与管理的积极性。在发挥景观环境、景观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进行社会性活动的需要,保持和发展其地域文化传统,共同营造人居环境的和谐美好。参考文献:[1]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研究.1996 (1) 1. [2]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城市规划.1996.1. [3]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曹林娣.静读园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篇5
一、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注意事项
1.注重设计的安全性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安全性是设计师必须注意的事项,需要严格的遵守。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时,要充分结合房间的整体结构,保证整个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对房子的结构进行随意的更改。比如在承重墙上随意的穿洞或拆除等,这些行为将会给整个房间结构设计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装修人性化设计时,要在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设计,避免为了过分追求人性化设计而忽视了基本的安全性原则。在具体的实践设计中,设计师要对整个结构平面设计图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这样就可以充分避免房子骨干结构被破坏,从而保证设计的安全性。
2.保证设计环境的舒适性
所谓的舒适性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身理、心理上的感受,具体的内容包括了视觉、行为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舒适感觉。设计师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要对室内上的色彩和颜色进行充分的运用,做到整个室内物体的相互协调,避免一些令人不舒服的色彩或者材料出现。在行为舒适性方面设计时,设计师要保证整体空间结构得到合理利用,充分满足人们的行走、活动的要求,不会让人产生拘束的感觉。最后一个方面,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要充分考虑整个房间的温度、适度和空气的流动性,保证整个房间的环境质量舒适性。
二、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1.人性化设计在装饰装修中的应用
人性化设计在装饰装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充分考虑房子空间范围的使用,可以让走廊和大厅进行一体化的设计,这样就可以有效扩大整个房子的室内空间,保证整体空间的舒适性。同时在餐厅和客厅的设计上面,设计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设计方法,去除原先用扶手隔开餐厅和客厅的设计方案。这样既可以增加室内空间的范围,同时让整个空间形成了一体性,使之看起来更具有品位性。此外,在室内顶棚设计时,要尽可能使用双层叠压曲线造型,这样不仅体现了室内顶棚设计简约风格,同时也使得房间结构看起来更具立体空间的感觉,充分扩展了人们视觉效果。
2.人性化设计在物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的物理环境是指那些通过人体感官对人生理发生作用和影响的物理因素,具体的包括了室内热环境、室内光环境、室内声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等。结合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设计师可以采用暖色调进行设计,利用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设计工艺,胡桃木工艺进行材料设计。同时,为了增加室内采光,设计师可以将室内顶棚、地面和墙体都采用统一的色调,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光环境的设计效果,使整个室内看起来更加的明亮。此外,为了让整个室内空间环境质量变得更加的舒适,设计师可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采取相应的材料。比如室内空间较小时,可以采用一些质地比较细密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空气流动性,保证室内的环境效果。
3.人性化设计在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充分满足室内设计的其他要求时,设计师要尽量保证空间的功能性。因为整个室内空间所摆设的物品较多,所以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得物品摆设更具有条理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物品的使用程度。设计师在考虑物品的摆设时,要充分考虑装饰品的实际作用,做到以人为本的准则。另一方面,在进行物品陈设设计时,设计师要充分考虑陈设物品的线条、色调关系,保证各物品陈设的协调性。此外也要充分保证物品主次分明,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体现人性化设计在物品陈设方面的应用。
三、结论
篇6
1、加强多媒体的应用,创设空间情境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空间意识培养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空间意识的培养,首先得创设空间情境,让学生通过闻、摸、尝、听、看等感官对空间进行感知、想象、理解,实现学生们对空间的体验。情境创设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计环境空间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好多种造型的建筑空间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准备多份介绍建筑空间的视频,在课堂教学前将这些建筑空间播放给学生看,在播放建筑空间的视频和课件的同时,教师在旁边对建筑空间造型和特征进行讲解。此时,学生们将对各种建筑环境空间设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在学生的脑海中便形成了一个空间情境。学生在空间情境中进入课堂的学习。空间情境的创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空间的感知、想象、理解而进行一种空间审美体验。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空间体验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环境空间其实并不抽象,它强调着人与物、人与空间、空间跟空间、物与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强调设计者对空间环境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空间环境体验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加强学生对各种环境空间实体的了解。让学生对一些空间造型和特征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概念。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开展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环境艺术空间的观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里的图书馆设计、教学楼设计等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进行参观。再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布置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作业,如某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或者某家居房的室内设计等等,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想象自行设计,在学生设计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去设计内容进行点评,并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空间意识。总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对空间的体验,促使其空间意识的形成。
3、加强眼手心的协调训练,增强对空间情感的把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通过人的眼、手、心协调而完成的,眼手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眼睛对于环境艺术创作的作用在于对空间整体、空间结构、空间形式的把握;手对于环境艺术创作的作用在于工艺技能的掌握,也即接触材料并进行体验式制作的技能;心对于环境艺术创作的作用在于个体创作精神、个体思想、个体主观意识在作品中的蕴含和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心通过手来表达,而手则通过眼睛来丰富,同时眼睛又通过心来升华。环境艺术设计就是眼手心彼此互相协调、互相联系的结果。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眼手心的协调训练,从而增强其对空间情感的把握。
二、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生态 环境 建设 认识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的认识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必然要人们保护意识不强、相关的保护措施力度不够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做了大量的尝试,但见效甚微,生态环境仍然呈现结构型、复合型以及压缩型的特点,这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从总体上看,全国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为:森林、草原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荒漠化等进一步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位下降,华北平原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水患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珍稀濒危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益虫益鸟益兽种群数量减少,自然生态系统日趋脆弱;农药、化肥、农膜使用不当,秸秆焚烧和养殖业污染严重,农村生态恶化呈加剧趋势;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珊瑚礁、红树林破坏和海岸侵蚀等海洋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近些年,扬沙、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给我国北方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与日俱增。
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监理进站后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2.1要加强对承包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质量始终贯穿于全过程,每一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下一道工序。因此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质量,应抓承包人的内部管理,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定期对其质保体系进行审核。现场生态环境建设监理还应不定期地对承包商的质保体系及工作情况进行审核,条件不满足的要求补充完善,以利监督。在开工前,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工程师还应要求所监理地区的旗(县)、苏木(乡)的施工单位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由各苏木(乡)的领导或是总技术负责人牵头负责,从苏木(乡)到施工队、作业班、组逐级明确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的质保体系要求对施工中的各道工序如落实地块整地栽植播种抚育管理后期管护等,要有具体实施的保证措施和内容。开工后要求施工单位、作业点按其制定的质保体系运转,督促各施工单位或作业点把好自身的质量关(工序关)。对每一施工队、作业点都要求派有相应的技术员,并担任专职质量自检人员。凡工序检查、交验等质量工作均要求先自检,合格后再抽查(必要时可共同检查)。但现场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工程师不可代替施工单位自检,以免让施工单位产生依赖性,这样就形成了一套由上到下的管理体制。
2.2抓主要工序、抓基础数据
要确保生态建设工程质量,要对国家负责,原始山头、地块的复测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当设计部门拿出设计后,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承包商(施工单位)尽快复测。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则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查,且将所检查验收的小班,现地勾绘到大于或等于1:25000的地形图上。当现地勾绘的小班与施工设计图或验收图位置、形状基本一致或是在允许误差内时则认可,否则以现地调绘求算的为准。当抽检的地块合格率未达到合格要求时,则应及时全部返工,且逐级上报,并要找出原因。要使生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现场生态环境建设监理必须要抓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选用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苗木生长发育状况及苗木分级等)。对造林种苗、苗木、种子要求“一签两证”(标签、检验证、检疫证)齐全,质量要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因此在承包商进场后,要求立即寻找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苗圃、种子基地。对于生态工程拟用的苗木、种子应对其来源进行认真的考察,且要求场家提供相应的合格证和出场证明。场家提供的样品与用于生态建设工程的苗木、种子要求一致。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要按照规范频率对各种苗木(草)、种子进行抽检试验,同时督促施工单位自检。通过自检、抽检加强对苗木(草)、种子的管理。对那些“无证、无签”的苗木(草)、种子及不合格的苗木(草)、种子坚决清除出场,以确保用于生态建设工程的所有苗木(草)、种子和完成的生态工程都是合格的。其目的就是凭数据说话,靠标准化控制工程质量。
三、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3.1加强领导
依法治档,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意识。各建设项目法人及相关单位都应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档案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将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纳入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纳入项目质量领导责任制中,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健全制度,统筹安排档案工作经费,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3.2坚持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
具体做到“三同步”:一是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就应及时建立档案工作。现阶段,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档案工作也应纳入合同管理,在签订建设工程有关合同、协议时,就对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在检查落实建设项目实施及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时,要同时检查落实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三是在进行项目成果鉴定和工程重要阶段验收与竣工验收时,要同时审查、验收项目档案的内容与质量,确保工程项目档案的系统、准确、完整。
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研究
4.1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效益评价的首要工作是建立一套能客观、准确、全面并定量化反映工程效果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两类:即效益指标体系和结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反映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效果的内涵和外延。效益指标体系反映工程在一定时期可达到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及三者的综合效益,它是在结构指标评价基础上,对生态工程的各种效益进行计算与评价。结构指标体系是生态结构、水土保持措施结构及经济技术结构。它反映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特征,揭示生态工程各种措施及土地利用形势、经济结构及其各层次技术是否协调,决定着生态工程总体的功效水平。
4.2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效益评价方法
定性与数值形式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加权综合指数法:对每个评价指标定出评价的等级,并用分值(0~10)表示。将评价指标所得分值采用加权法累计得工程效益总得分值,按总分大小排序,以决定对象的优劣。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计算,而且反映了指标间的重要性程度。但个别因子对效益的影响反映不敏感,这是因为在指标权重分配较均衡和指标较多时,加权和掩盖某些真实现象,漏掉了某些重要信息。(2)加乘综合指数法:首先计算各类指标子因素的评分值之和,然后将各类指标分值连乘得总评分值,并按分数多少排序,确定优劣。
五、关于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优化空气质量。绿色植物是自然的氧吧,只要有阳光就可以持续产生02,同时也可以持续消耗c02,所以园林绿化可以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比重,起到清洁空气,优化空气质量的作用。据研究显示,阔叶林、白桦林、刺槐林、夹竹桃、桂香柳和美洲械还可以消耗空气中的HF、N02、醛、酮等有害气体。(2)美化环境,修养身心。我国的园林绿化历史十分悠久,很多描写园林美景的美好诗篇流传于世。每当春季来临人们都有踏青的喜好,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在城市中进行园林绿化不仅点缀了城市风景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游玩观赏的好地方。种植的一些古树名木更可以增添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文明程度。
六、结语
生态环境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公德工程,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设。目前,国家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环境基础建设工程在我省实施了近3年,并将继续进行,各地都在认真总结过去单打一治理模式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经验。根据我们近3年来参加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实践,体会到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只有通过优化配置各项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生态环境建设有序开展,加快取得成果,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早日实现山川秀美。
参考文献:
[1]夏媛.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造价控制[J]. 东北水利水电,2014,05:57-58.
[2]李双.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4:181.
[3]刘军. 关于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几点思考[J]. 吉林农业,2013,02:235.
篇8
摘 要:光是建筑的灵魂,没有光,视觉无从谈起,建筑形式元素中的形态、色彩、质感依托光的能量, 使我们体验到建筑在四季中的变化及一天中早、午、晚的差异。光与影所渲染的建筑, 提升环境质量, 我们自然地融入光与建筑交织所凝结的意境之中。对光环境在塑造室内空间性格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及运用不同的光环境手段获得相应的空间性格的分析,揭示了光环境与建筑内涵的直接关系及创造空间性格的巨大潜能。
关键词:室内设计 光环境 感觉
人的活动是多面的,空间性格也应该丰富多彩,这样才能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空间定位需求。室内光环境与空间性格如此密切,我们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体验两者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分寸,全力运用光语言并发挥光元素的表现力,共同创造优美宜人的室内空间。空间的限定已由面体围合的封闭状态发展到半开放及开放的不同层次, 其中光在创造空间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光创造空间无需实体围合, 除利用自然光还利用各种人工光的形态及颜色塑造空间, 开辟了空间性质的新领域。在连续空间序列中,光同样显示出自己的潜力。由于空间概念加入了时间因素,使人们不再从静止的角度观赏空间, 建筑不再是凝固的音乐, 而是可以体验的流动空间序列。光由于可以限定空间, 改变空间的性质, 在创造空间序列时, 通过控制亮与暗、大与小、虚与实、强与弱获得抑扬顿挫的空间连接起伏效果, 构成复合的室内光空间序列。光在聚焦视觉重点, 突出核心形态方面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视觉焦点能打破空间均质化所造成的单一形式的视觉现象,防止产生视觉疲劳。其手段是运用视觉感受的差异性原则制造等级偏差以强烈地吸引视觉的注意力, 光集束于某一点,从而降低其他区域的亮度达到突显目的,使主次轻重一目了然,空间重点得以强化。光的运用最初是功能性的, 光一旦消失,人们丧失了解周围信息的能力, 黑暗使人陷入无所依托的失控状态, 对周围事物的不知和对将要发生事件的不测,导致人产生恐惧心理。人对光具有本能的依赖,黑暗中的一道亮光使人增加生存的希望,冬季的阳光给人带来暖意。室内光环境具备了丰富的语汇,在提供普通功能照明的同时向精神层面发展,用艺术的照明手段体现照明内涵,催生室内不同空间的个性特征,使室内空间环境贴切地烘托出鲜明的空间气氛。
篇9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
当前,人们对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转变,若想达到理想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必须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在开展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将人性化的理念渗透其中,对室内装饰装修、物理环境设计等予以规范和完善,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融入其中,可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能大大提高居住者居住的幸福指数。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的主要内容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顾名思义,必须要实现室内设计的人性化与科学性,在设计中渗透建筑学、民俗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物理和材料等领域着手,是实现人性化处理的关键所在。1、安全性对于居住者而言,最为关注的当属住所的安全性,也是对住宅工程的基本要求[1]。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上,渗透人性化处理理念,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设计者保证设计的科学性,遵循科学设计原则,还要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符合质量标准,禁止在室内环境设计时出现违规装修的行为,不可对房柱、墙体等予以随意的拆除,是保证室内安全性的重要前提。若想满足安全设计要求,施工队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禁止出现私自更改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的行为[2]。2、舒适度在室内环境设计上,应强化人性化元素的应用,其中舒适性很是关键,是提高居住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关键。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舒适度高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分别从实际居住情况与精神方面考虑,以增强舒适性,能及时缓解人们的压力,调节城市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营造轻松、愉悦、放松的生活状态,若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室内温度、通风性、采光性与潮湿度等要素进行调节,在室内设计上渗透足够的自然气息与绿色理念,根据整个室内设计风格与主题来选择相应的家居搭配模式,进而增强居住的舒适性。3、主题性在室内主题设计上,居住者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要求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时与设计者、施工者进行沟通,进而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室内环境。在室内环境主题设计时,应充分尊重住户的意愿,强化对个性化、独特性元素的渗透,再加之专业的设计手段,利于提升整个建筑的主题性,使得建筑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能大大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的重要措施
1、注重生态设计当前,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人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较少,再加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使得人们会产生回归自然的心理与兴趣,以此来放松心情、纾解压力。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实际要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将诸多自然化的元素渗透到室内设计始终,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利于提高人们居住的满意度。例如,为了增添室内的自然特色,应多多摆设绿色植物,种植一定的花草、盆景,或者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人工树枝或藤条,这样,人们在下班后回到家中,会有种回归大自然之感,可及时缓解紧张的压力,愉悦身心。2、注重物理设计所谓的物理设计就是通过调整与设计室内的一些硬件来提升整个室内居住的舒适度与科学性,如温度、通风条件、光照、材料的材质与色彩等。在室内设计中融入足够的科学性手段,重在凸显室内设计的节能性与可持续性,还可达到节约居住成本的目的。为提升住户的居住效果,应注重室内环境艺术的物理性设计,通过调整一系列的物理性元素来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与温度调节设计,强化采暖的科学性处理,并融入一定的人性化原则,以提升设计效果。首先,应选择质感较高、优质的材料,通过使用此类材料,能大大增强艺术氛围的营造,材料的表现力更强,可给人以美的感受[4]。若材料的质地佳,能增强设计的精巧度,表面更为光滑,再加上光线的照射,会让人感到室内更为闪亮。其次,应强化色彩的科学性设计。色彩的表现力很强,设计师应充分借鉴其优势,科学进行色彩设计工作,以增强色彩的感染力与视觉感,会对人的情绪、心理与生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见,做好色彩基调的把握很是关键。通常来讲,色彩设计时,以低纯度为主,根据室内空间区域的性质来剂型纯度的变化,保证家具与装饰品间的协调性与对比性。3、注重装饰设计在开展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构造与特征,根据空间界面、装饰品、家具等的实际布局,来进行统一性的设计,禁止在设计中出现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会大大影响室内设计的美观性。在顶层设计时,应保证顶层设计的轻,保证整个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做好设计布局处理,充分考虑人的身体与精神需求,进而做好装饰装修的合理化设计。在地面设计时,应主要考虑地面的实用性,也要考虑地面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做到地面与空间布局间的合理化设计,强调风格与主题的一致性。在界面设计上,应与室内的其他设施相互统一,做到界面与室内空间、家具风格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好界面的衬托效果。4、注重艺术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艺术性设计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室内的细节性设计来增强艺术效果。合理设计照明系统,强调照明系统与自然光影的良好搭配,利于烘托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相对静谧的环境中,应将光线设计的暗淡点,以烘托一种若隐若现之感。若环境较为热闹,能保证室内光线的充足感、强烈感与明亮度,以营造更为浓郁的室内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处理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其是提高整个居住环境设计效果的关键所在。对此,为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设计师应具备高度的艺术素养,结合住宅楼的户型、朝向等进行科学性的设计,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美观、节约、绿色、生态等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强化对室内空间的高效利用,保证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能大大提升居住者居住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文静.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浅析[J].花卉,2015,15:118-119.
[2]王孝娟.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2014,09:88-90.
[3]杜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08:44.
篇10
(一)教学团队科研偏差严重
现如今,一些科研力量正在被一些以实践为主的职业院校所重视,可是因为缺乏对其科研特点的准确认识以及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科研方面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有些科研项目直接是以课题为主,缺乏与企业之间的实战合作,不管是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还是社会服务,能力都较为低下。其次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缺少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进而造成对实践教育专业特点的模糊认识,不能够以先进、多样的教学方式执行教学任务,也不利于各项职业教育的实践改革。最后是团队建设的合理性要求不足,在科研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种教师单一教学行为,各个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寥寥无几,这是不利于各种实践教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的。
(二)教学团队合作效应低下
大部分教师没有团队意识,单纯地将重点放在了自身的教学内容上,团队之间的合作沟通基本为零。所以虽然存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是不能切实地将专业教学的合理性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造成整个的专业教学零散杂乱。与此同时,教师对整个教学团队的认同感低下,各个教师之间缺乏信任,也会对团队的奉献性和忠诚度造成影响,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在工作中更加轻松,便安于现状,使得团队的集体绩效得不到彰显。
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
“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指的是理论和实践互补,愿意共同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目标而开展的分工合作,彼此愿意互相承担责任的个体专业队伍。单从教师的层面分析,指的主要是对教师的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等的要求,也就是专业教师不但需要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团队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覆盖面较广,在教学队伍建设上继续不同类型的双师素质教师的加入,比如建造师、建筑师、设计师等。
(一)强化思政建设
从人本角度出发,强化教师团队的思政建设,指引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教育观,自觉遵守教师法规中规定的各种义务和责任。
(二)强化团队领头人培养
专业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在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队伍中,属于核心和骨干力量,也是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在一定的教学范围中的学术成就和观察能力,能够切实把握住专业发展的方向,并且使用其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的教学技巧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带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容忽视。因此,最大程度地将负责人的作用发挥出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需要从制度上对其专业建设的领导职能做规范化处理,另外一方面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保证其能够加入各种学术建设活动之中,承担青年教师的教学重担,并且以此有效地提升学校整体师资的教学能力建设。
(三)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以实践为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课堂表达能力,而且需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建设最主要的就是实践节能,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活动,影响着人才质量培养,因此在团队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