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

篇1

关键词:系统;系统论;工业设计;应用

所谓系统,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个有序元素的集合。系统论是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已被广泛地用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工业设计也不例外,系统论为设计师提供了全面考察和分析解决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

1系统论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系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即部分构成整体。早在古代,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过程中,已经萌发了各种各样的对世界进行整体性认识的系统观点和思想,这些观点、思想经过总结、整理和加工上升到了理论化、系统化的层面。

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先提出的。他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一般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环境等等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贝塔朗菲的思想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多样化学科性质,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整合之力的深刻洞察的思想,启发着后人用整体的理念来看待世界及解决问题。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功能、结构及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系统论是一种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解决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并作为探寻设计方法的指导方向。

2

系统论在工业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科特勒和拉思是这样评价设计的:“设计师通过对主要设计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来寻求消费者满意度和公司盈利最大化的过程。”商业模式的变化往往要求设计也要有及时的响应。工业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设计,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演化和扩充,下文就是系统论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的研究总结。

2.1产品系统设计

系统论早期在工业设计的应用就是如何使产品系列化、模块化,既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又能批量化生产。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乌尔姆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尝试将系统设计分为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以一个主件为基础,依据用户自身的需求配置部件;第二种是系统单元的组合,单元本身已具有独立的功能,但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单元将系统扩展为更有效的系统。这种模块化、系统化的产品系统设计思想成为设计史上非常重要的理论创新。乌尔姆利用系统设计思想开始与布劳恩公司合作,设计的收音机、电视机、音响组合系统,都是用标准的模块单元进行不同的自由组合,它们的部件不仅具有互换性,而且方便安装、拆卸、存放,对后来的产品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产品系统设计是将结构模块化方法融于系统化设计方法之中,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而且可以优化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

2.2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设计

二战后,人机工程学引入了工业设计领域,设计对象由产品扩大到了人机环境系统。设计师不再是针对孤立的设计对象,而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并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化的框架。例如,组合柜要考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组合关系,还要考虑到系统环境与人的实际使用需求。例如,从厨房系统角度来设计它的子系统,考虑到用户自身的人机条件,日常主要操作行为等,以此类推来设计卧室系统、办公室系统、通讯设备系统等。

系统论使杂乱的环境变得关联和系统化,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设计产品,还要考虑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产品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3绿色工业系统设计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开发,面临着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威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逐渐被各界人士重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新能源等糅合了环境因素的现代制造技术被人们所提倡,于是发展了绿色工业设计系统的新模式。

现代绿色工业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思想。它是一个人一机一环境一社会的协调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大系统,它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分为多个子系统,如设计管理系统、设计综合评价系统、设计程序系统等。所以,设计师必须从系统论观点出发,综合考量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重点放在真正的能源和环境保护上。在技术层面上,绿色系统设计采用3R技术(减少、回收、重用),尽量较少物质和能源的损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尽量实现产品极其零部件的回收和再利用,尽量使产品形式更加简洁,创造一个人一自然-社会的良好系统。

3现代工业设计系统论的新思想

3.1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可以理解为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创新策略转变的结果,即从单纯的设计、销售“物质化产品”转向综合的“产品与服务系统”,通过无形的、非物质的手段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基于服务的产品系统,是从系统观的角度导入服务的理念,用系统的观点放大产品的含义,通过物品、使用环境、人、社会环境、结构五个要素,来构建产品内部系统,接着从服务的角度研究服务的相关因素,将服务与产品系统相融合,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3.2用户体验设计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但是脱离了用户的产品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期待产品在完成其有用性价值的同时,又可以带来独特的精神体验,于是工业设计也在不断地演化与发展,将产品赋予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以满足用户的心理诉求,让产品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于是有了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用户体验设计”是基于“甩户体验”诸多结果汇总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研究,用户体验可以说是一种新的造物活动方式。

从本质上来说,用户体验设计同样脱离不开系统论的思想,用户体验设计的本质就是人与产品的交互系统,分析人、产品、场景三者的关系,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人”对“物”的交互方式(结合场景),来挖掘问题的本质,进而分析、归纳、判断用户的真实诉求,提出系统解决问题及组织管理机制的方案,为用户带来顺畅的使用体验。

篇2

关键字: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从历史可以看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二.绿色设计的内容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1).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

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产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综合考虑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

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除此之外,还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等。

三.绿色设计的方法

1).模块化设计

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

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2).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forRecovering&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组合设计,可拆卸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等等,其基本的内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

篇3

关键词: 绿色化学理念 渗透式教学 渗透

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将是研究和创建绿色化原理与技术的科学,就化学的外延而言,与生命、材料、环境等领域的交叉也将受到高度关注。毫无疑问,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等概念的提出会更大地促进绿色化学在中国的发展。绿色化学这一“预防化学污染的新观点”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化学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化学教育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式教学就是把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原理、工艺和技术等知识分散并渗透到现有的课程中。

1.结合课本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自发产生防止环境污染的行为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切断污染的根源,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化学。化学教师绿色意识的树立是绿色化学走向课堂的前提,教师的观念会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因此,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就显得极其重要。

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可以对比过氧化氢和臭氧。在造纸工业中对于纸浆的漂白,过氧化氢、臭氧等绿色氧化剂将逐渐取代氯气。因为使用过氧化氢和臭氧做漂白剂,不会产生二英和其他有机氯化物等有毒致癌物。再如讲到CO温室效应及其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肋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温室效应呢?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亲身去经历,去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会激发学习兴趣,他们会发现解决温室效应实际就是减少CO的排放或将CO消除,将CO注入深海中消除CO的危害是当今世界最新的方法[1]。

又如在学生观看钢铁的冶炼等工业生产录像时,可以介绍最近美国匹兹堡大学新开发出一种无铅环保型“绿色钢材”。这种钢材是用锡代替铅,减少了含铅钢材制造过程中的环保监测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与含铅钢材同样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接触法制硫酸,黄铁矿的粉碎和鼓入过量空气,以及SO等原料气的“二次转化二次吸收”,等等,是从提高原料利用率出发设计工艺;而无氰电镀等则是从采用无毒原料出发来设计工艺,均体现了“绿色化学”特点的设计思想。通过教学,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包含绿色化学在内的绿色科技,将使人类与自然在高层次上和谐共处。

再如固氮工程:(1)人工化学固氮(氨的工业制法);(2)豆科植物和苜蓿根部根瘤菌的生物固氮;(3)雷雨时的闪电固氮。人工化学固氮能耗高且工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三废”而严重污染环境。故研究如何像植物根瘤菌一样不消耗能源,不需大量厂房和机械设备并对环境无污染的生物固氮,是化学家们不懈追求的“绿色化学”目标。

2.结合绿色化工原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是指,在化学品合成过程中,合成方法和工艺能把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所有原材料尽可能多地转化到最终产物中。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概念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M.Trost教授提出[2]。原子利用率不同于产率,原子利用率=期望产品的摩尔质量÷反应中按计量所得物质的摩尔质量×100%。

评价绿色化工的另一重要依据是“环境因子”,它是近几年受到关注的评价指标,它比原子利用率更便于评价某种工艺指标。环境因子可定义为: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所生成废物质量占目标产物质量的比值。相对于每一种化工产品而言,目标产物以外的任何物质都是废物;对于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环境因子为零。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工意识,引导学生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反思其原理的可行性与绿色性[3,4],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例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引导学生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设计出制备Al(OH)的三种途径[5]:①2Al+3HSO=Al(SO)+3H,Al(SO)+6NaOH=3NaSO+2Al(OH);②2Al+2NaOH+2HO=2NaAlO+3H,2NaAlO+HSO+2HO=2Al(OH)+NaSO;③2Al+3HSO=Al(SO)+3H,2Al+2NaOH+2HO=2NaAlO+3H,Al(SO)3+6NaAlO+12HO=8Al(OH)+3NaSO。

分析、计算以上反应方程式中各个量列表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理论上制备相同量的目标产物Al(OH),方案①所用原料(HSO和NaOH)最多,产生的副产物(NaSO)最多,环境因子最大,方案最差。而方案③所用原料最少,产生的副产物最少,所以环境因子最小,因此,③是其中的最佳方案。

3.利用绿色化学习题,强化绿色化学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选择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潜移默化,逐步建立绿色意识。例题如下:

(1)据了解,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将提供水力发电功率相当于224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因此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有助于控制(?摇)。

A.温室效应?摇B.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

C.白色污染?摇D.长江上游的洪涝灾害

(2)已知1克炭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2.8kJ(与1克原煤相当)。试写出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摇。

(3)若以火力发电,要达到2240万千瓦的功率,每年至少需耗原煤多少万吨?(每年按365天计,1千瓦小时=3.6×10焦)

本题既有选择,又有填空,还有计算,题型多样;既有化学知识,又有物理知识,综合性强。用水发电来节约煤炭资源,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围绕三峡工程提出问题,内容新颖,有时代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开创新能源的思考。

4.结语

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涉及到化学教育的许多方面,需要化学工作者不断付出艰辛的劳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使绿色化学教育逐渐成为现实。化学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在积极整治污染的同时,大力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当新一代人的绿色化学意识提高时,绿色化学的理念将充分地渗透,绿色化学的理论和成果将获得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长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探索[J].南平师专学报,2001,(2):78-83.

[2]朱清时.绿色化学[J].化学进展,2000,(4):410-414.

[3]曾小华,王方,徐方野等.反思型教师的自我培养[J].药学教育,2009,25,(5):17-18.

[4]曾小华,王红梅.浅议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教学规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9-10.

[5]谢志刚,宋仲容,王家平.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化学教育,2006,(8):25-27.

篇4

表1列出了增量指标和总量指标在项目评价时的所有相对可能及根据其数据做出的判断结果。从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序号1,2,5,6所做出的决策,与总量评价法的结果一致.情况4表示虽然采用绿色建筑附加成本构成的前后的总量指标均大于零,但增量指标小于零,说明采用前的经济效益较好,所以应该放弃绿色建筑方案.序号3表示无论是否采用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总量指标均小于零,但增量指标大于零,说明绿色建筑的附加成本构成对经济效益带来了提高和改善,但是,可能由于企业的基础经济原因造成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无法对企业经济带来彻底的改变,而总体的效益仍然是得到了提高,在不考虑倒闭或解体的情况下,都比较适合选择采用绿色建筑附加成本.通过对表1中各种情况的分析发现,在进行绿色建筑项目经济评价时,一般地,在不考虑企业倒闭或解体的情况下只依靠增量效果评价就能够满足投资决策的要求[2].

2价值工程在绿色建筑项目决策中的应用

2.1价值工程基本原理价值工程,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等三个基本要素.价值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3].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作为一种评价事物有效程度的尺度提出来的,可写成如下的表达式: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建筑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低点Cmin对应的功能F0为最适宜功能水平,Cmin和F0是一种理想状态.开展价值工程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设计、改进生产,使现状成本和现状功能无限接近Cmin和F0.

2.2绿色建筑决策管理的VE流程

2.2.1绿色建筑决策方案的功能评价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市场需求,设定n个绿色建筑方案,选取绿色建筑的特有功能为对象,分析绿色建筑特有功能的各层次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利用模糊识别确定各方案的功能评价系数,并对其进行定量化处理[2].本文主要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运营管理五方面对绿色建筑方案进行功能评价,如图1所示.

2.2.2绿色建筑决策方案的附加成本估算估算绿色建筑特有功能的附加成本是对项目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有利参考,而该阶段的成本会影响后期的项目实施以及运营阶段的成本.本文从整体的角度,权衡绿色建筑特有功能的各层因素,对比类似绿色建筑与拟建工程的隶属度,通过模糊识别确定各方案的贴近度,以最终确定各方案的附加成本.

2.2.3绿色建筑的决策方案比选(1)确定各方案的功能系数FIi.根据公式(7)计算各方案的功能系数,其中fi为各绿色建筑方案的功能评价值,即3.3中各方案的最终得分,n为方案数;(2)确定各方案的附加成本系数CIi.根据公式(8)计算各方案的附加成本系数,其中ci为公式(3)中所得各方案的绿色建筑特有功能附加成本费用,n为方案数;(3)确定各方案的价值系数VIi.根据公式(1)计算出各方案的价值系数,其中,凡为公式(2)中的绿色建筑功能评价系数,依据公式(4)中绿色建筑的附加成本系数.比较各方案实施后项目的价值系数,价值系数较大的方案为优选方案,选出方案后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完善,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预计目标.

3结语

篇5

关键词:知识;内容;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65-01

一、中学阶段绿色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而贯穿这些知识和内容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绿色教育。绿色化学、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等无不渗透到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之中。绿色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等知识更理性的认识,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发展。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具有启蒙性、基础性,而可持续发展观的预见性和全民参与性也要求:绿色意识要从小培养起,培养要向全人类。所以在中学阶段加强绿色化学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使学生毕业后无论奔赴何种工作岗位,都能具备节能降耗、防止污染等绿色意识,象绿色的种子一样播撒在全国各地,为改善中国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基础。

二、绿色教育的内容

应以绿色化学为树干,以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建材等绿色意识为枝叶。

首先,要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及其作用: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指从污染预防的基本思想出发,在化学品生产的始端就采用预防的科学手段。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绿色化学的目标是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生产废物,不处理废物。它和“末端治理”不同,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防止污染总比治理污染更显主动,所以实施绿色化学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可见,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更友善的化学,是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完美的一种高级表现。其次,要理解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建材等绿色概念的含义,以充实和丰富绿色教育的内容。

当然绿色教育远不能局限于以上内容,只要是对环境友好,无公害,能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都属于绿色教育范畴,包括其做法和思维等。

三、实施绿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在教材中渗透绿色意识,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中本身就包涵着许多绿色化学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挖掘并结合教材、生产、生活实际地讲解,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如在讲化学反应中指出化合反应(A+BAB)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在讲生命必须元素时引入绿色食品,在讲能源时引入绿色能源,讲材料时引入绿色建材等等。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授课时可以采用作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网上查询、课外活动、参观调查、亲身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如开展《化肥、农药污染与人体健康》讲座,讨论“生活污染点滴及其危害有哪些?”,收集绿色奥运相关资料,调查当地的污染状况和取得的成果,入住绿色生态园等。实践证明,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更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要注意,中学阶段绿色教育在知识上不能过高追求深度,主要是灌输绿色思想、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绿色意识。

(三)以绿色化学实验促使学生绿色意识具体化发展

篇6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园林设计应用

一直以来,园林设计大师对于如何将现代设计理念、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来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的园林,是当代设计从业者一直在探讨的重点。现代园林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在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了解的基础上,因此,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应该对现代设计的应用更应如此。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设计相融合的过程就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过程。我们只有了解现代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我们自己的设计中来,同时思考和指导我国园林设计的发展。

1现代园林设计的相关概述

1.1现代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生态的协调

园林设计者要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设计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1.2扩大功能需求

现代园林景观还应该要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园林景观设计最终是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境界。景观的社会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设计师总是把对舒适和适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设计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例如南京市山西路广场就塑造了功能与形式结合的很好的园林空间,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各得其所、怡然自恰。

1.3丰富景观要素

现代主义园林相对传统园林,在设计形式与要素上都更为新颖和丰富,因此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园林设计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因而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师采用新颖的建筑或装饰材料来进行现代环境的营造,使设计达到特殊的质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等特征。如玻璃、不锈钢等材料对光线具有反射、折射等特性的表现,在使用中能体现出传统园林素材不曾有的精美效果。

1.4重视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在设计整个园林布局的时候,更多考虑到的是人的感受和情绪。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这句话本来体现了中国文人在绘画中对“理想自然山水”的追求,后来被挪植到园林营造中,成为中国园林修建的基本思想。和西方相比,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不止于给人们创造一个生活的空间,更重视给人提供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可能性。

1.5注重历史文脉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2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以某校园的园林设计为例,校园绿化同时有别于公园、居住区以及广场绿化。它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即是文化内涵。学校的文化主题应该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因此在做设计时绿化主题定为绿色摇篮。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表明这里的园林将以植物造景为主,绿色象征这青春和活力;摇篮是新生命成长的地方,寓意同学们在学校里能安心读书,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1设计构思

在设计时将校园的生态环境与功能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予以考虑,在满足这 2 点的基础上追求现代园林的简洁设计,时代性和形式美。为了使各功能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设计时采用基调树种,使色彩上统一;从造园立意上,使个功能区景点都反映一个主题;通过道路、透景线将各个景点和功能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在各个功能区设计是,从分析人的需要出发,满足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需求为落脚点,将生态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功能学和园林专业的知识结合起来,科学建园。

2.2景点设置

1)信息广场。在横穿的人行道上设置一条绿廊,在空间上将中心广场做一个空间上的分隔,同时也是空间的渗透,加强了广场的景深。广场以大草坪为主,至夏炎热,绿廊正起到遮荫的作用,下面的座椅也是人们休憩的好地方。纵贯的轴线上布置着校徽模纹、绿廊、喷泉和国旗台构成了景观序列,丰富了广场的内容。2)静谧书廊。亭廊花架以简洁流畅的线条构成,体现了现代园林的特征,运用现代材料同样为这里增添不少时代感。这里的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出树木树人的意境。3)金叶碧水。在道路布局上就不能以直线和折线布置了,宜以曲线设置道路,即为自然式布置。我国传统园林中理水造园的手法非常丰富,我们就在此处将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进来,结合现代的手法设计此处景点。在大的部分设置一湖心岛,湖心岛上有一个荷花亭,岛以小桥与路面相通,并以网状栈桥伸向水面使得同学们有机会体验涉水的乐趣,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4)田园小居。植物配置以花卉和小乔木为主,其东侧、游泳池南和运动区以西种植高大棕榈,与学生生活区相分隔。色彩上以绿色为主,在儿童游乐区多设欢快的,亮的色调。如铺地以红黄搭配,植物多选无刺的和芳香的花卉。河堤从此处经过,因此设计中将园内水体和河堤水体相联系,构成一个水系,水体曲折,使人想起曲水流觞的典故。水体中设置礁石、汀步,使人可亲水,流水与石头撞击溅起的水花也是美的。由于场地的限制,水体不宽过 5m,保障交通顺畅。

篇7

【关键词】集成化 绿色设计 可持续性发展

如果说19世纪末的设计师是以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扬弃和对新世纪的渴望与激情,用充满感性的新艺术风格来迎接20世纪,那么20世纪末的设计师们则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思辩来反省一个世纪以来艺术设计的历史进程,展望新世纪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巴巴纳克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在书中他提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和追求产品的造型。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自然界的生存环境。这种理论在当时是不被大众认可的。但是,自从“能源危机”爆发后,他的环保节约能源的观念得到重视。随着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认识到设计师在创造了先进的产品的同时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可利用的资源日趋枯竭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的严重制约,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许多设计师开始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发展,这标志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革命。“绿色设计”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成了至今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绿色设计”其基本思想就是在设计初期就将环境保护这一概念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去,遵循室内设计的“5R”原则。即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再思考,再更新创改,再利用,减少不良影响,循环使用。“5R”原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吸取历史经验并改革创新,注重现有的一切材料的再利用,使资源和材料得到循环的使用。

然而“绿色设计”只是一种设计理念和原则,它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呢。这必须和一定的设计方法结合。集成化设计就是实现绿色设计的具体方法之一。集成化的设计将绿色设计思想与集成化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可以缩短室内装饰构件研发与生产的时间,这样室内装饰构件产品进行系列化,一方面提高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装饰产品满足可拆卸、可回收、可重用,所以还能还顺应当代人的审美周期在不浪费人力物力的前提条件下对设计进行变化。

集成化设计就是从儿童的积木中得到的灵感,一定数量的各种颜色,形状规格的积木块,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多变的玩具造型,这些积木块就是集成材料,用积木块组成多种造型的方法是最简单的集成化方法。集成化系统随处可见,小到组成万物的原子、分子,或者人类的语言文字,大到城市的建设都存在着集成化的特征。

现在国外像这种集成化的设计方式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例如在美国洛杉矶的“IT House”就是典型的集成化的设计的建造实例,他们将住宅单元预先在工厂就加工和组装好然后在现场再进行拼装。这样大约100平方米的房子使用集成化的设计和建造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谈到室内设计就必须提到日本的“户型平面菜单”。何为“户型平面菜单”?就是售房方预先准备了一份包含平面布置、室内装修、设备机器等的菜单,住户综合自己的喜好品味和生活方式的各种需求在菜单中进行选择,然后再按照每个住户的菜单进行设计和施工。这种方式称为“户型平面菜单”。就好像拼积木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通过组合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

在我国集成化的设计属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有一些“集成化设计概念”但是还是属于“初级”,因为它还是是依葫芦画瓢仅仅停留在对设计风格的菜单化和集成化,而没有成熟到与室内装饰构件的生产加工以及售后服务联系起来。但是一些发展相对快速的大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就学到了精髓,相继出现了“套餐式装修”“菜单式装修”,不仅能让户主选择多种户型与风格,还提供了众多知名品牌的家装产品供用户选择。

综上所述集成化设计的建筑室内产品,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有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

因为集成化产品是由集成材料组成的,使得设计师不用过多的关注装饰构件的设计规范且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不用进行大量的重复非创造性的工作,并且在大空间的建筑室内设计时可以将复杂的设计系统划分为各自相对应的集成化单元,然后设计师们各负其责分头行动,最后再将各个集成单位的设计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大大的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2)减弱施工环节,缩短施工周期。

由于装饰构件已经在出产前进行预装配,到了施工现场就可以依照设计师的设计在施工现场好像搭积木一样的组装,规范化施工,减少繁复的现场操作减弱施工这一环节。在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提升施工质量。

3)生产方能够保质保量

以集成化为目的将室内装饰构件标准化和通用化,不仅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更加能够提高并保证产品的质量。

4)顺应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有了上述的优势特点使得集成化设计的产品可拆卸、可回收、可重用。那么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机制的改变。如何保证设计产品的与时俱进呢。此时我们就可以把新的应用添加到相应的集成化系统中,或者删减或者替代,且不影响不浪费已存在的材料,形成多变且循环的集成化设计。

建筑室内设计的集成化是家居装饰行业的一场改革和创新,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设计,就是希望通过集成化的设计给住户,设计师,施工方,产品生产,这四方一个和谐的平台。他适应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对创造自然、健康、舒适的、可持续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志峰,刘光复.绿色设计 1999

[2] 贾延林主编.模块化设计 1993

[3] 芮延年主编.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2005

篇8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课程理念 学习潜能 基础内涵 新课标考试大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由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要求发生了改变,这必将导致考试要求发生改变,从而决定着新课标高考化学科考试要求的改变。下面结合《新课标考试大纲》《新课标考试说明》和新课标高考试题论述新课标高考化学科考试要求的特点与变化。

1、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

(1)从考试范围、内容来看,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超越课程标准。这样做不仅能够达到高考的要求,而且将很好的缓解教学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从考试目标看,《新课标考试大纲》《新课标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紧扣《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评价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三维课程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注重学习方式转变等,在考试评价上强调纸笔测试“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这些要求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强调全面检测学生化学科学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能的考查等;高考试题“十分注意以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强调化学实验、定量研究手段(化学计算)和化学符号系统的理解应用;注重化学概念原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几乎没有需要靠记忆掌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的试题。”

(3)落实《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一方面,《新课标考试大纲》将《化学1》和《化学2》两个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作为学科学习必备基础的必修模块作为必考要求,同时将促进、深化必修模块化学内容理解的《化学反应原理》这一选修模块也作为必考内容,这样的安排显然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相吻合;另一方面,《新课标考试大纲》首次将高考化学课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并规定考生只要从三个选考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试题作答”,较好的体现“允许不同志趣和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的“选择性”要求。

(4)对《课程标准》新增内容给予充分关注。为体现学科的时代性、发展性等特点,《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些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内容,如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盖斯定律及反应热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及其简单计算、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等。这些内容在《新课标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且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不会超纲。

(5)强调思想性内容(对待物质世界应有的观点和价值取向)。《新课标考试大纲》较好的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重要理念,强调“(化学科命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将“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化工生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等列为考试内容,同时关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高考试题也“较好地体现了STSE思想,进一步凸显了化学科学对于人类解决诸如能源、环境、工业、农业、国防、医药、卫生、交通、材料等重大问题的关键性作用……(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等。”

2、强调对学习潜能考查的要求

《新课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从学习潜能(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提出三个方面的能力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有“学习潜能”的标志是什么?其核心的两个方面是:第一,能够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从哪儿去寻求答案;第二,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创新。

新课标高考试题主要通过下列几个方面来考查:

(1)突出化学核心知识的考查。新课标高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非常关注三大反应原理、三大化学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实验重要技能的考查。

(2)以图表、流程、装置等形式呈现新信息,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3)关注思维品质的考查。新课标高考试题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要求,考查敏捷性、缜密性、统摄性和创造性等思维品质。

(4)注重化学学科方法的考查。高考试题主要通过下列程序来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方法――要求学生分析处理相关信息(考查学生资料和数据的处理方法:表格化或图表化等)、根据给出的有关事实得出规律性结论(考查学生科学抽象、模型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等方法)。

(5)强化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实验目的,认识实验装置的功能、操作的目的、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结论的得出等;或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做出猜想,并针对猜想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究等。

3、对基础内涵拓展的要求

《新课标考试大纲》也强调学科“双基”,也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四块内容列为考试范围(“化学计算”内容被分散到其它四个模块)。同时,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增列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块。该内容块包含化学学科特点与价值、科学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与规律、定量研究方法与物质的量计算、STSE与“绿色化学”思想等。这些内容不仅包含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包含化学基本思想与观念等内容。由此可见,《新课标考试大纲》拓展了基础的内涵,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和学科思想观点等纳入学科基础要求。“化学计算”内容虽未单列,但考试要求并没有降低且考查力度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比如对“学科基本研究方法和学科思想观点”等的考查形式有:

(1)结合实验考查科学探究与化学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推理方法和定量研究的方法等)。

(2)精选合适的素材、设置适当的问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引导学生体验化学学科知识的价值、形成化学基本思想观念(如微粒观、转化观、结构观、守恒观、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4、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要求

(1)在必考部分,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分别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两块内容来整合,突出无机物及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两个方面,同时还要求“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这一要求很好地落实到新课标高考试题命题之中。新课标高考试题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建立在人类对物质应用和物质与环境之间关系之上。

(2)对于“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考查,引导学生从“物质中心”转化为“元素中心”的元素化合物学习模式,强调用分类和转化的观点,整体性认识和运用有关的元素化合物。

(3)对于“有机化学”内容,《新课标考试大纲》根据课程的选择性要求,将其内容分解为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必考内容中提出了“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这一知识块,而选考内容中设置了《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这两个部分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层次性差异,必考属于基础性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而选考则属于提高性要求,供学生选择完成。

5、对化学计算的考查要求

(1)作为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化学计算,仍然是化学教学所必须强化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化学计算仍然保持着《考试大纲》规定的计算内容,仍然强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化学计算(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微粒数目和气体体积等相互关系的计算等)。

(2)渗透到相关模块而不独立设置专题,强调计算的实用性以及认识、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摒弃人为编制的繁琐的、虚拟的计算。

(3)增加相应内容,深化有关反应原理的认识。《新课标考试大纲》增加了“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计算”等内容。

6、对化学实验考查的要求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化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化学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1)对于化学实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了解仪器的用途与使用方法、掌握化学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与分离提纯、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等。

(2)新增“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示”、“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等内容。

(3)将科学探究置于重要的位置,首次在《新课标考试大纲》中提出“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365-01

1 绿色施工的概念

人口的急剧增加、能源的日渐枯竭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建筑活动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生产活动之一,同时,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大力发展建筑业,同时又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体现,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追求低耗、高效、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先进施工理念。绿色施工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2 绿色施工的现状

自上世纪60年代保罗・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理念以来,尤其是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产业要改变大量耗用自然资源的发展现状。节能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先导,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绿色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绿色施工管理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政府在绿色施工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2003年11月,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负责起草的《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有效地推动了绿色施工水平的提高。随着奥运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的完成,建设领域一股绿色施工的热潮已经掀起。

3 绿色施工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施工”意识

(1)完善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为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有效的发展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发展绿色施工技术的标准支撑体系,制定绿色建筑施工的评估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除政策扶持以外,同时应加强财政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通过税收调节来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和运用。对那些有力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新建或改建建筑物的公司,给予减税、奖励或使其得到更多的建设项目等优惠措施。(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针对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广泛形成对绿色施工的基本认识和主动意识,应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绿色施工意识,挖掘民众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并由此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绿色推动机制。尤其应对建筑工人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强化对承包商的宣传教育,开展绿色施工检查评比活动,推动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3.2 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实施科学管理。企业管理水平低是导致当前我国绿色施工推行进度缓慢、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首先,企业应该认识到,绿色施工决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为了社会公众利益、不仅仅在于为了环境保护,实际上它也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投资、质量、进度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密切关系到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不仅要从意识上入手,更要注重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企业应积极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认证。作为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0的基本思想是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影响最小化,15014001认证将增加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

3.3 减少环境污染,实施节能降耗

(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绿色施工强调绿色环保意识,不断采取改进设计、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成本、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废弃物,尽量减少混凝土、砂浆、砖、瓦、砂、石等固体建筑垃圾。尊重基地环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方文脉,采用现代化的隔离防护设备,实施封闭式施工,减少或者避免减少粉尘、噪声、光、污水等直接对环境或人员的污染,以减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可回收资源的利用。对已经形成的固体建筑垃圾,通过改善管理、分类,并加以回收循环利用和再加工综合利用等措施来实施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有效控制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考虑如在施工现场建立废物回收系统,既可降低企业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同时还可通过再回收或重复利用施工材料以减少其消耗量。

(3)节约资源。建设项目一般要耗用大量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绿色施工以确保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前提,以提高工程质量、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为目标,对节材、节水、节能、节地赋以实质性的措施。如利用施工废水或雨水等来减少施工期用水量;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建立专人负责的用电岗位责任制,安装节能灯具,采用节电型施工机械节约电能等。

3.4 使用绿色建材,保证绿色验收

(1)绿色建材。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绿色施工的基础,绿色建筑施工中要用到的“绿色建材”与传统意义上的材料的区别在于,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等是否满足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安全及设计的要求,还要求建筑物在完工使用期对使用者及对环境的安全。不仅要在设计阶段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更应当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采取各种监控措施,从采购、运输、进场检查验收到存储、加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验收。

(2)绿色验收。绿色施工各环节的控制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验收工作来鉴定。建筑工程验收涉及到建筑材料、工艺过程、整体验收等,通过成立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至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绿色施工的工程验收重点在六大绿要素,包括光、水、空气、建筑物对周围环境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结束语: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王为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建筑施工――全面绿色施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胡勤.绿色施工: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J].建筑经济,2006,(2).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1、节省原则

节省原则的意义在于对材料和能源的节约以及利用。当然节省原则并不只是针对空调个别部件的节省,同样也要在最初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节省以及降低材料的运行成本,而其中更是关系到暖通空调中的制冷系统、水泵、风机等诸多通风系统的各个环节。

2、回用原则

正如字面的意思,再次回用暖通空调完好或可修复的整体或局部部件。独立的各个部件实现了暖通空调的可拆卸性。如果暖通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非运转系统的单独部件故障,则可以通过自行拆卸,并对其进行清洗和修理,便于再次回用。

3、广回收原则

广泛的对暖通空调的整体或零部件和材料进行回收,但要区别于回用原则,广泛的回收不是用于再利用,而且,虽然是广泛的回收,但并非是笼统的大规模堆放回收,而是分门别类,有条理系统的对暖通空调的零件和材料予以回收。

4、循环原则

循环原则是在广回收之后再进行加工后循环再生。对报废的材料进行循环再利用,逐渐形成良性的原材料到废料再加工成新原材料循环。但其中也有一些成本过高或者没有再回收价值的材料,例如玻璃钢、岩棉等诸多材料,这时在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的设计一定要合理的控制其用量,避免不可循环材料的浪费。

二、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

1、合理制定设计方案,确保其可行性

暖通空调设计应该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设计方案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考虑周边的配套设施,比如供电、供气和供水等方面是否能满足设计方案要求,并考虑这些配套设施变化后是否还能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暖通空调可适应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对于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情况,应对非标准设备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且要求必须合理、可行。

2、合理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在暖通设计中,注重使用绿色材料,多选用可回收利用和可以重复使用的保温材料以及管材。尽量做到在满足建筑需要的同时,减少材料对居住者的不良影响,避免使用不节能的环保材料,严格把关材料的选择,杜绝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禁止使用Halons以及HCFCs,需要制冷时尽量少去使用CFCS制冷剂。综合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也是绿色建筑技术缺之不可的。而考虑到降低成本,建议本地取材,取近舍远,也能够大大降低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还减少了业主的负担【2】。

3、再生能源的应用

常规的能源通常价格较可再生能源要高,且不环保。作为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之一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是绿色建筑消耗的首选,以降低对常规能源的损耗。因此,运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暖通系统的高能耗是现在暖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考虑到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进行暖通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权衡可再生资源分担暖通系统的部分作用并维持暖通系统的正常运行。暖通在空气调节、通风以及采暖这三个方面。采暖相对来说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供暖的能耗,做到良好的辅助供暖设备呢?在中国泰州的民俗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化中心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作为冬季的热源,很好的发掘了当地的地热资源优势。土壤源热泵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进行能量转换,采暖空调热量可以达到24000kwh/年,且可以承担百分之百的负荷。而在夏天则是从土壤提取冷量转到建筑内进行供冷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热能储备供冬季使用,反之亦然。在暖通设计之中高效率的应用可再生资源,既环保节能也节约成本。

4、以保护环境为建筑核心

绿色建筑意在把绿色生命赋予建筑,使建筑富有生机富有活力,使建筑和环境生态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品质即室内生态环境是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目的的主要内涵。因此暖通空调专业人员在建筑的绿色化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其中,是现代社会在暖通设计上的趋势。绿色建筑技术追求建筑的环境友好性,暖通设计追求建筑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舒适性,要将两者协调的统筹在一起就需要将绿色建筑技术手段科学的、合理的置于暖通设计中,进行考虑和分析,以寻求最佳方案,从而同时达到两者的目标。

5、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自然能源利用已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关注,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已开始在工程中应用。近年来,相关最低消耗标准又在原基础上提出再节能的要求,这个要求中所指的能源就包括了空调、热水、照明以及暖通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之一,也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常规能源一方面价格较高,另一方面存在着环保上的不足。因此绿色建筑关注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消耗之用以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使用,太阳辐射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使日光、热、空气仅在有益时进人建筑,其目的是控制阳光和空气于恰当的时间进入建筑,以及储存和分配热空气和冷空气以备需要。另外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太阳能制冷也是不可忽视的绿色措施但是这些系统并非适合于每个工程,必须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加以权衡、比较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方可采用。

三、加强绿色建筑暖通设计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