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备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必备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诚然,一个勤奋的教师是值得肯定的,这是责任感的体现,但在“低头干活”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抬头看路”,这条路应该怎么走,走什么样的“路”,即到底是做一个勤奋的“教书匠”,还是做一个智慧的生物“教师”。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等无一不是热爱读书的人。现在教师的备课往往会陷入教学参考书的“牢笼”,对文本的解读、上课的设计理念会被教参所束缚,生怕遗漏了上面所说的知识点,上课非要面面俱到灌输给学生,结果学生不喜欢听,教师也上得无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那么生物教师该读哪些书呢?第一是专业性杂志是阅读首选。《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应该成为生物学教师必订的杂志,每期必须仔细研读,这样你就能迅速占领生物教学的前沿,把握生物教育改革的脉搏,全面了解生物教育形势,极大开阔教育视野,迅速吸收教育经验,提升教科研水平。第二是生物学教育专家的专著。朱正威先生在生物学界德高望重,作为一代宗师,他不仅课上得好,不是一般的好,生动,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文如其人,《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是他集近半个世纪中学生物学教学经验和对21世纪科学教育的思考而写成,读上去酣畅淋漓,生动形象,书不厚,仅172页,但字字珠玑,每句话都值得咀嚼回味,值得每位生物学教师认真一读。朱先生还和赵学先生合作写过一本《中学生物教学》,该书虽然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仍对现在的生物教学有指导意义,我们仍然可以学习、参考和继承。第三是特级教师课堂实录。一般特级教师出书不易,尤其是生物特级教师。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祁乃成先生的《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隆重推出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收录了顾巧英、郑春和等12位全国著名生物特级教师的文章以及他们的课堂实录。此后我们看到特级教师的书就比较多了,我们生物教师可以像鲁迅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去拿。第四是教育理论书籍。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作为新课改的领军人物,著作等身,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在教育界可谓耳熟能详,从这里可以找到新课改的理论支撑。华东师大已故施良方教授的《学习论》《课程原理》《教学理论》奠定了他在教学界的地位,许多师范大学都选用这三本书作为研究生教材,哲人已去,文采长存。
另外还有国外生物学教育著作、生物学发展史、生物科普类、课外活动类、教育技术类、其他学科教育名师的著作等,都是生物教师必看的书籍。现在很多年轻教师把时间精力都花在娱乐休闲上,出了大学门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看过,那他的知识面一定是狭窄的,而知识面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何等的重要。所以请把空闲时间拿出来,多读书,你必将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受人欢迎的教师。
二、生物教师要有流利的口才
现在的时代是个性张扬时代,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是现代人文明素养的重要表现。老师经常会抱怨课堂上学生回答要么声音太小,要么吞吞吐吐,不知所云。但假如这个老师本身也是口才平平,不善言辞,那结果将会怎样呢?生物老师不仅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应该有充满热情、理性和智慧的语言。但现在有些老师把自己的伶牙俐齿本领都放在如何“不显山露水”地辱骂学生上面,甚至有人还以此为傲,那就大错特错了。智慧的语言一定源于老师的大爱之心,而这种大爱之心往往表现为尊重和宽容的语言。对待学生的错误能够把话说得巧妙得体,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让他能意识到自己错误所在,这才是真正的口才。
生物教师如何锻炼自己的口才呢?当然要多参加各种说课、评优课比赛,不仅练口才,胆量,更重要的是对于参赛者和听众来说,都是精神的盛宴,一种心灵的演绎和沟通。以现身说法的直观形式,以生动形象的叙说,拨动学生“真、善、美”的心弦。语言要风趣、幽默,充满激情。“幽默是课堂教学的最佳佐料”。特别是生物课,学生容易对理论化的高中课本产生乏味感,这时就需要老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而且老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大胆解读。不要总是把这任务抛给多媒体或是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解读课文是生物老师始终要加强练习的基本功,当你在讲堂上幽默风趣地解读课本时,底下的学生将会对你佩服之至,那下面的教学任务将会非常顺利和有效了。
三、生物教师要积极写作
有老师说,现在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写文章。我想功夫在平时,只要有心,还是有时间挤出来的,哪怕每天只写一点。大凡卓越的教育家,都能坚持写日记随笔。无需空洞地说教议论,只是写出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观察和思考。所以我建议生物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写作。第一,写教育叙事。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把师生、家校、同事、友朋交往中有意思的事情或片段及时写出来。篇幅短小,以记叙描写为主。贵在真诚,坦率。第二,学生个案的写作。犹如医生给病人写病历报告,教师给学生写个案报告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一种写作方式。选择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对象,涉及他的心理和个性、家庭和父母、学校和成长背景、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等内容,并作长期跟踪和思考。第三,进行学术写作。学术写作即教学科研。“教而不研则浅。”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掌握教育规律,搞好教育工作,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化的目标。
篇2
“引领”轻型印刷纸生产
在造纸行业,山东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简称“金蔡伦纸业”)是国内知名的轻型印刷纸专业生产企业,拥有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9条生产线,年产能15万吨、年产值9亿元。
据金蔡伦纸业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高玉朴先生介绍,2000年前后国内淘汰了大批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于是从那时候开始金蔡伦纸业就开始做轻型纸了。当时公司知名度还不高,仅有3台设备,而且恰逢非典时期,因此企业经营也比较困难。
“经过这10多年的摸爬滚打,我们终于把销路打开了,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在轻型纸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高经理非常自豪地说,“金蔡伦纸业率先在全国成功开发出可替代进口‘蒙肯’纸的轻型纸,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由于轻型纸具有纸质松厚、颜色自然、表面细腻光滑、耐折度高、保护视力、环保无污染等特点,加上金蔡伦纸业不断在国内各地举办推介会,终于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地区,应用到400多个出版社、图书公司和印刷厂,并且被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南等10多个地区指定为教材印刷专用纸张。
“被逼”走上印刷的道路
尽管金蔡伦纸业一直在中国出版材料工作委员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纸张及其印刷适性检测评比中名列前茅,并且是我国轻型印刷纸行业标准制定单位之一,但仍会因一些印刷企业所谓的“印刷适性问题”而遭遇换纸或赔偿。
“以前我们把纸送到印刷厂,在印刷过程中一旦印刷厂觉得不好印或造成浪费,工人就说全部是纸张的问题,稍微有点儿毛病就归咎到我们身上。当时自己不懂,结果只能换纸、赔纸。”对此高经理十分无奈,“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自己做印刷,培养懂印刷的人才,以后出现问题就不会总是我们单方面的买单。”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落地途径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启发
尽管面向初中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是其他学段所公布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对初中生物教学仍然有着极大的启发。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一般认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组成。结合这四个要素,我们去思考初中生物教学,发现可以带来更多的启发:首先,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一切生物问题的解释,可以变得更加精确与明确。举一个例子,女人的怀孕时间过去通常都说是40周,而现在的说法都是38周。为什么会少了两周的时间呢?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确定怀孕开始的准确说法是“从‘形成受精卵’开始”,这实际上是减少了传统判断时间中孕妇末次月经结束到形成受精卵的15天左右的时间,相比较而言,38周的说法也就显得更加科学。实际教学中,可能从知识记忆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时间变化,而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这一时间变化显然更能代表一个生命的形成周期,因而也就更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其次,在“理性思维”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应当坚持从科学的视角去判断事实,因而“科学探究”也就应当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生物学科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初二的会考,知识多以记忆和重复训练为主,但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理性思维的驱动之下,进行科学探究,仍然应当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选项。再次,“社会责任”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话题,但是从当前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却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初中教学中万不可忽视这一因素,而应当抓住教学契机,不断给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实际教学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要让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关键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角度,去思考在实际的生物知识教学中,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以在学生建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核心素养要素的熏陶。关于这一认识,有同行通过自己的总结可以实现呼应:根据初中生的认识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在课堂中设计并开展多样的活动,尝试从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生的生活中,总会看到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脸型很像这一实际情形。利用这一情形创设基因知识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上一代的脸型以及其他的特征,会传给下一代呢?根据经验,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传,但是遗传只是一个概念,并不能从原理上解释为什么,因此实际上,学生仍然是有探究欲望的,这个探究欲望为打开科学探究的教学大门,奠定了基础。而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也能够让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探究遗传的原理。而一旦学生有了探究欲望,在介绍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在向学生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效加工这些信息,从而最终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间传递的原理。这个过程中,如果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染色体以及DNA分子片段的图片,那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形成基因知识的表象,从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还介绍历史上的第一只克隆羊,与社会上曾经出现的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DNA编辑事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知道在生物技术与道德伦理之间必须做好选择。
篇4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医学、生物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意识,是这些专业学生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要求和职业素养需求。《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多,知识相互的联系紧密,可是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教学的学时在减少,但是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最终要让学生完成未来职业生涯中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要改变原来的“五步教学法”将CBE教学模式应用于《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作用,较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对知识点的认知,课堂只是对应用性知识进行演练和加强,更突出知识的职业应用性。只有如此,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BE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医学应用模块的教学设想
(一)重新构建《有机化学》教学内容
拟将《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医学应用模块”、“化工应用模块”、“实验模块”,医学应用模块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模块”后,根据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需要进行构建,主要教学内容有:“杂环化合物”、“生物碱”、“脂类”、“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这些内容都是医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常用的有机化学知识,既体现专业需要,又不至于使学生掌握不必要的纯化学知识,体现了“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职业教育思想。
(二)医学应用模块的教学设想
1、发放学习任务:课前将学习任务制成学习包,主要包括医学应用模块的学习内容(包括诸多子模块),授课计划,每一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求(包括知识目标、过程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自主学习内容、完成学习测试习题、学习时的困惑,提前2周发放给学生。
2、提供必备学习资料和信息:给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参考书、相应的学习网址以及专业书籍等,例如给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书,给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提供《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等书。
3、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学习资源,完成测试习题,记录学习的困惑。
4、课堂教师用少量的时间,复述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针对学生学习时的疑惑进行解答,接下来根据专业应用的要求对专业中对该知识的应用进行讲解,最后当堂测试。
5、考核方法:CBE教学模式从表面看,学习的过程似乎很自由,但是对学生的考核要求却比我们的传统考核要求严格。每一子模块的学习学生都要自主完成,而且在上课之前要完成学习测试习题,教师上课时会收回学生的测试,作为学生考核的一项内容占有一定考核权重,课堂学生要针对老师的提问回答,提问也是一项考核内容,随堂的测试又是一项考核内容,如果学生的某一个子模块学习不合格,要进行重修,这样一来会改变我们现在的高职学习经常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三)实施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1、教师不能摆脱原有教学习惯千百年来,我们的教学都是“填鸭式”、“灌输式”,一旦将课堂转变为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可能还需要不断适应。
2、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教学的改变《有机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有机化学的知识本身,我们的教师是熟练的,但是现在的CBE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了解有机化学的知识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子模块的教学时才能更突出专业的针对性,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要求我们的一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教学的改变。
篇5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本章是在学生初中阶段初步学习过细胞的知识,以及在前一章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中阶段的关于细胞的知识。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因此,高中阶段有必要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高度,进一步讲述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主要功能的知识,以及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本章包括三节教材: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细胞增殖》;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很丰富,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本小节内容以及章的引言和第一节的引言,共需用3课时教学;第二小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需用2课时教学;第三小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共需用2课时教学。第二节《细胞增殖》,需用1课时教学。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需用1课时教学。此外,本章有两个学生实验。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分成小节讲述之前,用了几小段文字和一些图表,先介绍了几点有关的内容:观察细胞内部的精细结构,必须应用电子显微镜或其他更为精密的仪器;细胞的种类繁多,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功能也不相同;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细胞虽然微小,但是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能力,这些是细胞能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复杂得多,因此,首先学习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第一节的第一小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明确提出细胞膜是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在细胞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的蛋白质分子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层;有的蛋白质分子部分嵌插或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这种特点对于细胞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再有,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第二方面,关于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而对细胞膜的其他多种功能不可能都加以介绍。由于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本着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精神,主要讲述了自由扩散方式和主动运输方式,略去了其他运输方式。教材强调指出,自由扩散是被动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是必须有载体蛋白质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接着,在讲了上述两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细胞膜的通透性特点: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第一节的第二小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内容有: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无机的和有机的化合物;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着多种细胞器。第二方面,关于细胞器的内容,占了本节的大部分篇幅,重点讲了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主要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在动植物体中存在的部位、在细胞内的分布、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这些知识是学习后面有关章节必备的基础知识。此外,还简要讲述了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这5种细胞器。本节教材最后强调指出,在活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是相互协调的,各种细胞器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一节的第三小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讲述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三点内容。第一点,关于细胞核的结构,简要介绍了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的知识。第二点,关于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强调了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因此它是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第三点,关于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很简要地介绍了原核细胞在大小、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这几个方面与真核细胞不同的特点,并且强调指出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第二节《细胞增殖》,在节的引言中指出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基本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以大部分的篇幅讲述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方式;另一方面,简要介绍真核细胞无丝分裂方式的特点。
关于有丝分裂的内容,主要有三点。在讲述这三点内容之前,先明确指出有丝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体细胞的数量,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接着,讲述第一点内容,即细胞周期,主要讲述了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所占时间的长短。第二点内容,讲述细胞分裂间期,强调指出这个时期是新细胞周期的开始,最大的特点是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紧接着的细胞分裂期准备了条件,因此,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第三点内容,讲述细胞分裂期,明确指出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细胞核明显地发生着染色体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为了研究的方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本节教材以较多的篇幅,着重讲述了分裂期各个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在讲述了有丝分裂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最后指出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此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关于无丝分裂方式,简要介绍了这种分裂方式的过程,以及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关于减数分裂方式,仅仅指出这种分裂方式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具体的分裂过程留待后面的有关章节讲述。
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主要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关于细胞的分化,主要内容有:首先,明确指出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发育的。接着,讲述了细胞分化的概念,并且说明细胞分化是在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的一种持久性变化,但是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的限度。再有,提出多细胞生物必须经过细胞分化,体内才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最后,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保持着细胞的全能性。
关于细胞的癌变,之所以放在本节教材的第二部分来讲,是因为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与细胞分化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细胞癌变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提出癌细胞有一些独具的特征,教材中只介绍了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等特征。其次,讲述了导致细胞癌变的三大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也提出了致癌基因。最后,简要讲述了从多方面来预防细胞发生癌变。
关于细胞的衰老,首先说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常见的生命现象。接着,进一步说明衰老的过程是细胞内生理和生化发生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因而具有细胞衰老的共同特征,教材中提出了5种衰老的特征。最后指出,至今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完全揭示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的科研工作表明,细胞衰老可能是多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本章与其他章的联系
1.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功能的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讲述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等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2.关于细胞器的知识,与讲述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有直接关系。例如,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与有氧呼吸关系密切。
3.关于有丝分裂的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中关于减数分裂的知识,是重要的基础。
篇6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已进入一个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1]。终身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必然要求,而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许多专家指出,“课程整合”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强调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
1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当前信息素养的具体涵义是指,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有能力从书本、报纸、电视、广播、社会调查、国际互联网等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库获取、储存、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信息素养是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他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就是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教材,要求他们通过互联网、书本、报纸等查阅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在上课时进行抽查,对积极查阅信息资料、获取信息知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让学生懂得绝大多数科学发明来源于科学家的灵感和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激励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能取得成功。例如,“青霉素的发现”,是弗莱明、弗罗利和钱恩等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过程,他们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打开了用微生物制造药物的“抗生素时代”的大门[2,3]。通过以上类似的例子,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利用信息资源思考、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2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教师应鼓励、支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互联网上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最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和各种学习信息,而且其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内容可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如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等内容较抽象,难教难学,学生通过查找这些内容的虚拟实验,使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在动画环境下变得生动有趣,这不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能激发他们获取信息的兴趣,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实生活素材丰富多彩,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捕捉信息的能力。例如,讲完“遗传病种类”后,为加强学生对遗传病的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参观儿童福利院,进行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关注,关爱儿童,并进行普及遗传学知识的宣传,倡导用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2.3培养学生信息整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的能力。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浏览、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从中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有些学生在查到资料后,不知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并加以利用。例如,在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遗传病的材料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类、综合,从中出遗传病的主要因素。
2.4培养学生信息表达能力信息表达能力是指把整理出的信息进行展示和表达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可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布置作业、目标检测和写调查报告等方法让学生把各自整理出的信息资料表达出来,达到利用信息、解决信息问题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了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通过咨询和诊断方式,对某些疾病提出预防和措施,促进优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2.5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信息交流在传播学上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等现象。在教学中体现为鼓励学生更多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与共同,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孤立学习与自我思考。信息交流的根本意义在于把个人主义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的教育观,转变为融合式的教育观。例如,在进行中学生高度近视社会调查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6~8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获取、加工、整理、表达信息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然后以报告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遗传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与学生一起探讨高度近视这一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和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这样既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来源,提高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信息传递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大胆接触社会,发挥其主体作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
1孟振庭.走近高.西安:出版社,2000,8.
篇7
1.1自主学习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提倡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是由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只有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够真正热爱生物课、习惯生物课,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入学习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相互交流,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1.2举一反三的原则
教学并不是仅仅教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质。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该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教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并且能够将学习的理论和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会学以致用,灵活地掌握知识,能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1.3情感互动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友好往来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所以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坚持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2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2.1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
新时期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式教学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的热爱。首先,生物教学中有很多专有名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生动形象的把枯燥的定义转换成容易记忆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2.2开设生物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学习生物而不开设实验课程,那么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复杂的生命活动和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增加学生的印象。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到实验室操作实验,感受实验过程才能够真正了解实验课,真正学会生物知识,实验课的开设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置对照组观察酶的活性,清晰明了的掌握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的实验能力和学习兴趣。
2.3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教学的技巧,更新课堂形式,这样不仅仅能够将枯燥的生物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将名词生动化形象化,此外,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生动形象展示生物学的知识、定义和名词。
2.4层层递进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时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高中生物的必备技能。尤其是作为一个理科性较强的学科,生物可谓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一步一步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生物学的理论和特性分解教学,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来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学习高中生物。
2.5规范化教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生物学的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科学要求求真求实,学习高中生物也必须坚持求实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认真对待生物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严谨的科学作风,规范化教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传授生物知识,坚持准备无误,精准的教授学生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区分生物名词的大小写和名词的含义,解题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态度,从学习的开始就养成科学研究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对于生物学的理解。
3结语
篇8
关键词:生物;学习;兴趣;
如果对一门功课没有一点兴趣,强迫式的学习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断下降。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兴趣,创新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随着现代化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人们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经在多数学校普及实施。多媒体能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枯燥单一的听读模式,是激发和培养学习生物的好方法。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多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生物课堂上能看到比较真实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使得大脑思维变得灵活。因此,利用好多媒体能够直观掌握很多知识,激发思维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多媒体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学习方式的创新,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并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生物课程主要体现在生理、形态和结构组成部分等的形成过程和反应效果的体现。如果这些内容单靠语言来描述是体现不出生物这门自然学科的真正微妙之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给了良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生物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之一。
二、参加生动有趣的生物教学游戏
游戏是认识世间万物的有效途径,也是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良好方式,通过参加游戏学习生物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家也比较乐于将生物学知识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探讨和分析,这是我们主动能力的体现,为提升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在生物学习中要注意,怎样在玩中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和解决遇到的有关问题,我们要正确地请教老师在生物教学游戏中的玩的方法,并与老师积极沟通,不能一味地玩,这是在生物游戏方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对自然界诸多问题的思考,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创新学习方式,寻找成功机会
创新学习方式主要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学习阶段的问题解决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学习兴趣的创新大同小异,主要是对其他事物的浓厚兴趣逐渐转换为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要关注哪些课程比较感兴趣,要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并能够合理有效地将这些兴趣通过生物研究活动转移过来,对生物学科也产生同样的兴趣和热情。新课改下的创新方式,是要慢慢在学习中去感悟去体会。
每个人的信心能量都建立在某件事的成功基础之上,是人们展现自我的表现。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如何创造成功的机会,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在取得阶段成功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心理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家要善于观察生物知识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层次掌握的知识探究也要相应地难易合理。
在课堂学习上要抓住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由于实践性比较强,就要求学生不断地优化生物学习方式,合理地参加实验活动,才能提高学习兴趣,也是学习质量的体现。因此,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才能更好地将生物学科知识掌握,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这就要求学生们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多掌握新的比较有趣的学习方式,调动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马本善。生物实验中如何提搞学习兴趣[J]。
篇9
一、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作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所以,若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设疑、引入竞争 、趣化知识等方法去实施。但学生由兴趣引致的观察行为可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未必能达到教学目的。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还是有限的,他们对问题的考虑认知大多在局部范围内。因而无论是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今天倡导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活动中都应该给学生明确的观察目的。
二、掌握观察方法,了解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
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被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验证观察法。立足课本,通过观察,对课本关于生物现象、本质特征的理论进行观察验证。运用验证观察法,使课本理论具体化、真实化,而且在验证过程中既巩固了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
三、提倡自由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
在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目的进行重点观察的同时,还可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由观察、自由研究观察对象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观察能力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观察对象的更多信息,提高观察能力的全面性,并有利于营造适于新课程的教学环境。
四、拓展学生观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篇10
关键词:临床药学;课程体系;药学教育;临床药学服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62-03
随着近几年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医院的逐步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认可。国内各大医院陆续开展了不同特色、不同水平的临床药学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逐步迈入以技术为主体的新时期。与此同时,临床药学服务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培养合格的、符合临床药学发展需求的临床药学人才,已成为药学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1],也成为我国临床药学能够持续、迅速发展的前提保证。其中,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设置合理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是高等教育部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合格的医药兼容的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
一、我国临床药学高等教育和课程设置现状
面对临床药学人才的社会需求,我国药学高等教育改革也积极开展。2000年后,许多高校相继设置了临床药学专业或方向。2001年,北京大学药学院开设了六年制临床药学专业。2003年,山东大学药学院开设了七制临床药学专业[2]。2004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开始了临床药学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2006年,经教育部备案,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了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至2012年底为止,已有包括沈阳药科大学在内的24所院校被批准开设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3]。通过从维普、CNKI及互联网搜索,初步统计,全国共有三十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或专业方向,学制分别为四年、五年、六年、七年不等。其中,由教育部备案的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正在成为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学制的主流。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药学服务理念等因素影响,加上我国临床药学办学起步较晚,至今为止我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尚无统一的规范,各高校主要根据自身的学制、办学理念、办学基础及师资力量等,制定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尽管如此,十年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使国内各高校间在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如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被认为是构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三大主干课程;通过缩减药学课程内容,增加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课程的比重,加固学生的医学基础;实践课程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与药学或医学专业不同的是,临床药学的实践通常包括临床实践和科研实践两部分;在课程安排上,多数高校采取的是首先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行实践课程,且强调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等。上述共识对促进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在具体课程设置的实践上,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一)医学模块和药学模块的比重安排
目前各医药院校在此方面的安排不尽相同。有些院校的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制中,一味地强调医学类课程模块,而在化学类课程模块上进行大量的削减;有些院校的临床药学培养模式则尚未脱离化学模式的轨道,在药学专业的基础上简单地加入了一些临床医学的课程,缺乏基础医学课程。即使加入了一些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安排也缺乏程序性、整体性,结果学生学习得很吃力,医学知识的积累很难达到要求,缺乏临床治疗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循证思维能力[4,5]。
(二)学时少和课程多的矛盾
临床药学应该医药并重,这在临床药学高等教育领域已然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时,有时很难兼得。较短的学制,大量的医学与药学课程,致使压缩学时成为不可避免的策略。学生们虽然学习了大量的医学和药学课程,但每门课程都是蜻蜓点水,一概而过,学生无法系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医学基础和药学特色均无法有效体现,构建的知识体系也不能真正适应临床药学实践的需求。
(三)临床实践训练的有效实施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教学医院或临床基地的临床药学发展也参差不齐,致使临床药学实践训练缺乏有效的指导。目前多数高校主要由临床医生指导临床药学实践,这是基于现状不得而为之的办法,对丰富学生的临床实战经验很有帮助,但学生得不到真正的药学训练,也无益于临床药学循证思维的建立。尤其是四年制的临床药学专业或方向,基于更紧迫的学习时间,实践训练一般不超过6个月,实习地点也大多在医院的药学部门,很难真正受到临床实战的训练。
综上,我国临床药学高等教育及课程设置上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亦是如此。作为主流学制,积极探讨五年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真正为临床药学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工作需求,对规范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我校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实践
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我校于2008年开设五年制临床药学试办专业。基于我校雄厚的药学办学底蕴,通过与临床药学专家和临床药师的交流,在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性实践。
(一)医学、药学课程模块的合理搭建
作为一个药学院校,我校具有坚实的药学办学基础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因此如何跨出传统的“化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是我校进行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时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
首先,充分论证临床药学人才的素质需求,增加医学课程体系的比重。目前,医院药学正在从“提供药品、合理规范用药”的观念转向“药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新理念;从间接为患者服务转向直接为患者服务。在这种服务理念引导下,临床药师必须走向临床,走向患者身边,成为“懂医”之人。可以说,懂医已经成为临床药师实践药学服务必备的基础素质[6]。为此,我们在原有的四年制临床药学方向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适当调整,进一步增加了医学模块的比重,如增加原有临床医学和生物学课程的学时;增加新的生物医学课程,如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检验学、循证医学等;增加社会心理科学课程,如临床沟通与交流技巧、医学心理学等。
其次,从临床药学本身的特点和工作性质出发,思考医学与药学的关系。临床药师是服务于临床患者的复合型人才,必备的医学知识是临床药学人才服务于临床的基础条件。但临床药师不是医师,学习医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比医生更懂临床,而是为药物的合理应用奠定必备的基础。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以“懂医精药”为目标,既要奠定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又要掌握系统的药学知识体系,决不能矫枉过正,只强调医学而失去了药学特色,失去了临床药师的立足点。为此,我们完整保留了四大化学和药学的专业课程,以保证药学体系的完整性,强化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特色。
最后,通过与临床药师积极沟通与交流,针对各门课程内容与临床药师未来工作和发展的相关性,逐一对每一门课程进行专业性的调整。如适当缩减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应用较少的基础课程学时,精简课程内容,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将与临床药学相关,但不必需的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如天然药物化学、药物毒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在专业课设置上,除上述主干课程外,增设生物药剂学、体内药物分析和临床药物评价等课程;根据我国现阶段临床药学的发展需求,增设了一些必要的专业相关的选修课,如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循证医学等。
总之,以临床药学人才的素质需求为导向,合理构建医学和药学课程模块,充分论证临床药学的专业特色,力求使课程体系不是简单拼凑,而是紧密围绕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本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必备的知识储备和拓展空间。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时少和课程多的矛盾,同样成为我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反复分析专业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衔接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首先,充分考虑我校的师资构成和教学特点,将同一教研室承担的、内容上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整合为一门课程,这样既节省学时又使学生的知识衔接更加顺畅。其次,针对内容上彼此衔接、知识点上有部分重复的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减少相同知识的重复授课,从而整体缩减教学学时,如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均为临床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三者在课程设置时彼此衔接,在内容上则有部分章节重复,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临床药物动力学亦是如此。我们将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召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课程的合理设置和重复内容的协调安排,既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课程的前后衔接符合教学规律,又避免授课内容上的过多重复,使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更加紧凑、环环相扣。最后,根据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专业特色调整。如在药事法规课程中加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以适应学生未来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需求;在临床沟通与交流技巧课程中强化医生、护士与临床药师的沟通技巧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在保证课程内容覆盖面足够的基础上,力争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打下坚实的药学实践基础。
(三)实践训练环节的有效安排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包括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两个环节。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训练又分为临床实习和医院药局实习两部分。前者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十八周,学生在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共同指导下,深入临床科室,参与临床查房、药例分析及讨论等具体工作,使学生真正受到临床实战的训练,参与到临床药学服务中去[7]。后者在第期进行,为期四周,学生进入医院药局,在参与医院药局的日常工作过程中,认识医院药局的功能、药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临床药师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等。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八周的临床实习时间仍然不是充足的。为了弥补时间上的不足,我们更强调实践的效率和有效性。首先,与其他院校一般把临床实践放在最后一年不同的是,我校的临床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刚刚完成临床药学核心理论课程的学习,直接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同时也避免了大学最后阶段学生的个人未来规划与临床实践的冲突,使学生能安心实习,充分利用临床实践时间,最大程度地汲取知识。其次,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通过研发网络模拟教学软件,推动情景教学、模拟训练、PBL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尽力改善目前临床药学理论授课脱离实践、学校教学与实践基地的训练衔接不当等问题,提早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引入实践,使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后能更快地适应实践训练的特点,更早地进入临床药师角色,从而提高实践的效率。
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在临床药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其中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校保留了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实习,并将此科研实习安排在临床药学实践教育基地中,要求完成与临床药学研究相关的毕业论文,以促进学生对临床药学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和理解。
综上所述,我校在临床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力求既保留原有的药学特色,又增加必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内容;力求不是简单的课程的叠加,而是根据临床药师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融汇,以达到培养兼具扎实的医学基础和药学优势的高级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目标。当然,我们的思考和尝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希望能在借鉴国内外临床药学专业建设的大量经验基础上,和国内各相关高校一起探讨,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的临床药学教育之路,为我国未来临床药学发展搭建出坚实的合格的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汤静,刘皋林.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中课程的优化整合[J].药学教育,2007,23(6):19-21.
[2]纪建波,张庆柱,王韦玮.七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实验室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6,22(4):14-16.
[3]谢晓慧,邵宏,等.中国临床药学学院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展望[J].药品评价,2010,07(22):1-6.
[4]王玉琨,王萌,卢宝华,等.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6-7.
[5]沈良斌,冒小瑕.关于临床药学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3):13-15.
[6]吴春福.关于药学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4,20(2):1-2.
- 上一篇:环艺室内设计开题报告
- 下一篇:七年级的生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