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篇1

同时我们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创新”的学习环境,将数学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创新”的过程,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创新”氛围中。

1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二年级的教材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盲目的接受,死记硬背,难以理解,不会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创设一个“虚拟超市”的情境,利用网路,让学生进行“网上购物”。学生兴奋不已,都迫不及待地想做网上“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自己可以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盘称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经额。也可以是顾客,任意地购物,但要注意节约,有计划地花钱,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接触了生活实际,还学会了网上浏览和网上购物的知识,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可以通过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2创设情境环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六年级数学《圆》一课在探讨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安装在圆心位置这一问题时,教师借助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下载了一个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片绿色的草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安装着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始前进。只见小猴子被车颠簸的一上一下的,学生们哄堂大笑,教师则借助信息技术接着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什么小猴子会感到颠簸呢?是不是车轮没有棱角坐在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呢?境中有趣,趣由境生,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紧接着教师又出示了这样的画面:小猴子坐在安装着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随着音乐驱车前进,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又一次出现使学生在开心、恢谐的情境中兴致盎然,由“趣”到“思”,学生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不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的时候,因为车轴安装的位置就是圆心,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稳,所以车轮要制成圆的。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看屏幕:一只小猴坐在安装了圆形车轮的车上,唱着歌平稳的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了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直观的解释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

又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运用课件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对称的实物、图形,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直观的感受,弥补了生活中见识的不足,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围绕教学内容,整理有关的直观图片运用信息技术几种展示在学生面前,弥补学生生活中见识的不足。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了思维的活跃,也就燃起了创造性思维的的火花。

3直观形象展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想象,之后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真实的内容验证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再通过口语表达展示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使思维更具深刻性,广阔性,独特性。

如:在数学《角的认识》一课,从实物中认识角的环节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先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独立找角,看谁找的准,找的全,然后同桌交流,在集体汇报时,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脱去实物中角的外衣,看看角的真面目,从而抽象出角。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角,这样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物为切入点,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找角,感知角,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抽象表达,使思维更具深刻性与逻辑性。

又如:在数学《分数的认识》一课认识四分之一时的过程。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在校园中有一块正方形的空地,其中四分之一要交给咱们班同学来绿化,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这块正方形空地的四分之一表示出来吗?

接着用课件出示了方法:(1)折一折,用你手中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2)涂一涂,折好后,用彩笔画斜线涂出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3)涂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的。看谁的动作轻快,方法新颖。之后教师借助实物投影展示课学生的不同分法。教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接着用课件补充了学生没有想到的不同分法。这时老师又抛出了问题:“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中,得到的一份的形状不同,大小相同吗?”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验证。最后让学生自己准确规范的语言说出结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大小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同一图形的四分之一形状可能不同,但大小相同。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课件的展示验证和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4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正方体后,教师课件出示两三个展开图,让学生想能否拼成正方体,再通过剪、折、粘,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验证。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想象,试画展开图,看一看你能画出多少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让学生汇报交流,在汇报每一种方法时教师都用课件演示学生汇报过程,这样学生表达与课件的动态演示相结合,给其他学生以视觉听觉相融合的感受,这样理解的更透,而且在学生汇报演示的同时又一次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学生又想出了新的办法。

课件出示10种正方体展开图: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 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217-01

小学阶段作为一个人求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及思维方式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懵懂阶段,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应该从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气氛以及创新环境出发,并且还应该创新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及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这样才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营造创新的氛围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应该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只有在一个适合创新的氛围之下,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创新的氛围之中受到感染,逐渐萌生创新意识。因为在一个具有创新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容易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和意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就应该从改变教学环境,创造教学情景等教学方法来营造一种创新的思维。不要过分的限制学生的思想自由,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限制要有一定度。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创造更多的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一般会这么做:提前做好教学活动设计,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一种比较自由活跃的环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从而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例如,在教学生绘画的时候,我会放下老师的架子,自己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绘画模型,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与设计。接着我还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绘画的意图以及观点。这样在这么一种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去大胆的想象,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想象是创新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是相当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去大胆的想象。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去想象。经过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小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他们特别喜欢异想天开。就抓住他们这一成长的特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想象,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学习《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时候,这一课会涉及到很多的意向以及美术的素材。我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会这样去鼓励学生想象。先让学生讨论如何变现这些山或者是水还有声音。之后会根据作者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启发、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想象出这样的一幅美景。顺势对学生进行美术素材选择方面的启发,这样学生就会在我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有利的。

3 采用竞赛的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竞赛的方式是相当有利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实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我在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中一般会这么做:在选取学生优秀的美术作业的时候,我会选择比较有创新的作业,并且给予这些同学鼓励,而且还发一些小的奖品来鼓励他们再接再励,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此外,我还会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一组阐述他们的观点,具有新意的小组会得到奖励,并且哪个组的观点新颖且想象丰富就会给予更多的奖励。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结语

小学作为一个人求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学生思维的形成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老师应该不断地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和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创新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并且还应该从各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出学生的潜力,从而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来适应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姿.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09.20.

篇3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

1.教师把创新意识带进数学课堂的前提。

1.1 数学教师创新意识的含义以及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创新意识应该指: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依据自身素质,在变革教育的过程或实践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结构、理论和原理等有组织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伴随着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把创新教育寓于中学课堂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

1.2 数学教师所必备的自身教育素养。教师要能将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带进课堂,带给学生,需要自身不断的提高教育素质。①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包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统计等多门知识。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②教师要有好奇心,教师对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现象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探寻如何行之有效。对外国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模式是否能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加改变的运用等方面的好奇心也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反映。好奇心与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③质疑、洞察、领悟是我们一线教师该有的。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师对解决某类问题教学、问题设计模式是很有效的,但是否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效呢?比如:笔者曾经听的一节六年级关于倒数的一节课,教者在计算时搞了一个各组接力赛,课堂气氛极好,效果也比较好。那么这种方法是否能带进初三的函数学习呢?显然不行。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将创新意识真正带给学生,必须要有宽泛的知识面、深邃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能够在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

1.3 数学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民主观、大众观。课程标准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第一个内容要求是: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民主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们民主化,要用我们的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尤其是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灵活易变,才变得开放、活跃。课堂f:要允许他们“接下去”、“乱插嘴”、“瞎打岔”,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宽松的环境里滋生。创新力不仅仅是优等生才具有,实际上后进生一样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他的这种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与挖掘。作为教师就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教师如何将创新意识悄然带进课堂。

2.1 思维培养的摇篮: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倘若课堂教学中充满着控制命令、主观专断、批评训诫的气氛,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容易在压抑的气氛中枯萎。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创设宽容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错了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意见不一可以讨论,不明白可以当场提问。我在上“不等式”一课时从一开始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我们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最快最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1.5米以上的学生。学生们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向后数,有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

篇4

>> 论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谈谈小学自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谈小学自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因此,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小学自然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随着如今社会的科技发展与突飞猛进,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日新月异,在这个多变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再用过去的所学所闻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现在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的新世界,已经无法适应如今这个多变的社会,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求继承传统,但也必须得推陈出新。就学科特点而言,小学自然学科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对此,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本文通过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孔子在《论语》中进一步指出了“悟”的边缘状态是“愤”、“悱”。由此,孔子阐述了他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通前人未言之言,悟前人未悟之悟—这才是创新。

(一)设疑导析。即教师创设问题,启发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小电珠》一课时,开始简单介绍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说怎样做才会让小电珠发光,而是设疑:“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能让小电珠发光,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情景质疑。即教师创设问题和探索情景,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大胆让学生求异质疑与创新求异,如教学《不倒翁》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教师一上课向学生出示一个不倒翁玩具和另一个玩具,让他学生推倒自己课桌上的东西和不倒翁,学生左推右推,不倒翁总是不倒,而其他东西却倒。此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对于这一现象既有兴趣而又惊奇,纷纷提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为什么其他东西会倒,只有不倒翁怎样推也推不倒呢?里面有什么秘密才不倒?此时,学生想探索的兴趣并油然而生。

二、关注学生思索,启发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理论认为: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有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发挥,对某一事情如果又能亲手实践一下,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

如教学《空气占据空气》内容时,其中有这样一个实践题: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倒立放入水中,不从水中拿出杯子,怎样才能把杯子中的水“赶”出去,让空气又占据杯子的空间。准备的材料是一根玻璃管,一个烧杯,一段橡胶管,此时,可先让学生们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后,并在学生通过常规的几种方法解决后,教师这时可继续启发:“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学生们苦思冥想起来。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指着橡胶管说:老师,“可先在塑料杯底戳一个小洞,然后把橡胶管去,接口处不要漏气,再向橡胶管吹气,这样可能会使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这个学生边说边上实验台进行演示操作,结果他成功了。其实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

三、在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

学习自然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比传统的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一节课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不符合学生的知识规律,不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那么这样的课就是失效的。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一定要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如教学《水是怎样的物体》内容时,学生通过 “闻一闻”、 “看一看”、“尝一尝”,知道了水是没有气味、颜色、味道、透明的液体。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酒、盐水、白糖水、牛奶、醋、酱油等液体,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出鉴别水的实验方案,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研究讨论的结果,认为看——闻——尝,才是最合适的程序。通过这样,学生不但对水是什么样的液体认识得很清楚,并且掌握了鉴别水的方法。

篇5

关键词::学生;创新意识;研究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进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整个初中教学领域当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学生们就要好好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程。如果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那么就必须要对以往非常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在新课改的条件之下,然后对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进行培养。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特点来看,需要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加强。由于在道德与法治课课本当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我们如果把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相互进行作比较的话,从中就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包含了个人感彩与主观色彩。因此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课课本当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的影响也是深入的,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流沟通,这是由于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是具有相同点的,但是,多数情况下,其实是表现为差异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知识程度、生活经验以及体验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上,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所进行交流的问题的深度不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当中,道德与法治课交流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与交流深度不够是非常常见的问题。比如,教师在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的这一过程当中,其中许多教师在过程当中还是起着主导位置,并没有把学生们当成是交流互动环节的主角,这样学生们就不会有自己的思维,而会随时随刻跟随教师的思维,在活动中没有自己的想法,就会使得学生们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方面的知识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而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学生的实际不是非常符合。当前,大多数道德与法治课老师一味的求新求异,以便可以跟上时展的步伐,从而保住自己的地位,可是却往往忽视了对于所教授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举个例子来说,有一部分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当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却不能够很快去适应这种教学手段的变换,这样就造成一些学生在上道德与法治课课的时候总是走神,长期这样下去就会使得学生出现厌学现象,更不用说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了,这样不仅达不到改革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化。大多数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传统形式制度的影响之下,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从而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虽然有些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了互动,可是互动的过程确实非常的简单。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需要做到的应当给学生们进行传输道德与法治课知识以外,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可是在当前阶段下,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但是他们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总是选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并没有给其他学生发言的机会,即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机会回答。而他们的交流也仅仅局限于这种学生被动回答的形式,而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交流互动,从而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学情境意识。曾经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对于东西产生了极高的兴趣,那么将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任何人在生活中或者是学习中,如果想把事情做好或者是把一件事情学习好,那么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事情产生兴趣,在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才有足够的把握把事情做到最满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果想要使得学生们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那么教师就应当尽最大努力给学生打造充满宽容和理解以及爱的心理环境,使得学生心理的自由与安全有了保障之后,学生才会对知识大胆的进行学习。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随时随刻的鼓励学生们,让他们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长期下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把网络技术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一般书面上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化的,学生在进行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然后再加上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上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网络技术能够把书面上的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进行非常具体化与形象化动态展示,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概念的直观印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法律常识”这个内容的时候,身为老师的我会提前在网上搜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法律节目,当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再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对法律节目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要应用网络技术和网友之间共同讨论与法律相关的问题等等,这样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说过一句话:“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就需要鼓励学生们大胆提问题,并且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法律常识”这一章节中,学习法律的益处的时候,教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张红与吴梦是同班同学,下课由于打篮球产生了矛盾,于是吴梦就特别恨张红,一直想找个机会教训张红,于是写了一封恐吓信报复张红,当张红看到信后每天不管做啥事都提心吊胆,过了几天以后,吴梦路过张红家,看见张红正在写作业,就把一块石头从窗户扔进去,于是张红的妈妈马上就报了警。警察经过调查之后不仅让吴梦家长对张红家的玻璃进行了赔偿,而且还对吴梦拘留了三天。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故事情节中吴梦处理矛盾的时候存在哪些问题或者是以后如何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然后学生们会处于思考探索的氛围当中,相互进行讨论,这样会让整个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充满创新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去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教师只需要去加以引导,那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如此,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去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提升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素养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王志华: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2014年16期.

篇6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分析

从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培养是为了以后能够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普遍化、科学化。从人的思想发展上来讲,创新意识是其他一切意识养成的基础和推动力量,也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意识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体育教学,并创新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炼自己的体育潜能。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变革、思想变革的导火索,学生才能够点燃创新与变革的火箭。

二、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

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验证。高中体育教学属于户外教学活动,实践机会也更多,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条件,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

1.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教学核心

传统的高中教学理论主要针对体育发展史和体育技能进行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档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文化学习课程的压力,一切活动的开展也都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课程要求开展的,对体育教学还不够重视,教学核心的制定更是偏离了教学本质,因此,必须树立以创新意识体育教学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围绕创新意识培养而开展。高中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在体育课中放松身心是一方面,但是,更应该抓紧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推动作用。

2.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开展体育创新课堂的基础,也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起到了标榜作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意识,然后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课程安排进行培训和优化,以创新教学为主要参考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注意是规范,而与约束无关,积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标新立异,创新教学方法。

3.教学准备工作

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同样具备层次性、递进性。在向创新意识培养的体育教学课程过渡之前,要给予学生一个缓冲期、适应期,之前学生的体育课一直都比较自由涣散,如果突然将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一定要事先进行规划,例如,第一次的课程可以给学生预留2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第二次预留20分钟,第三次预留15分钟,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适应慢慢被统一管理的体育教学课。在学过程中,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兴趣,实施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更有创新的体育活动,注意增加竞争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对学生提问,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提问的类型要有创新性,例如:羽毛球还可以有哪些发球和对打方式,然后邀请回答者进行演示。

4.方式创新与实践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思想向创新的方向上引导,注意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某些问题的答案评价方面、学生练习方式上面不能过于刻板。在竞技技能学习与运用中,可以提出要求与规范,但是,并不限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标准效果即可。可以较多地利用现在的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演示、精彩赛事播放与讲解等,都是非常优秀先进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将举出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制订任务与角色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学者角色,也可以是教师角色,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讲解,以角色转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学者的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学生要如何躲避老师的监督,当他成为老师以后很清楚地知道学生会做些什么,也就能够意识到制止曾经自己有过的、不恰当的行为。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显得愈来愈重要。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关键又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这一观点本文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平常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发散性强的典型数学知识或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探究性数学活动”。如七下教材中“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活动,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认真观察分析、讨论设计,说说自己的制作想法,然后再开始动手制作。教者及时了解学生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制作出不同的长方体纸盒,在学数学和做数学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知识积累,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与学生学习主体和外部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通过掌握的数学信息进行联系和反馈达到统一,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不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积累数学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并使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系统化、条理化。如统计知识和概率的内容学习,教材安排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递进性,教者要灵活把握知识积累的过程。其次,要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吸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的程度,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例如:在学习“余角或补角的性质”时,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中体会到知识的积累必须要有大量的基础作保证,以便解决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智能化。

三、灵活运用两种推理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例如:要证明“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弄清条件与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书写证明过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每一步言之有理,落笔有据,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因为……根据……所以……”“因为……所以……理由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实现思维能力的再提高。

四、把握数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由于创新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性思维,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并且注意各种思维方式的辨证运用。通过具体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独立探索和钻研,领会创新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新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达到对知识和问题举一反三、概括迁移、融会贯通的效果。教者要不时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数学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把握总体思维策略,形成善于思维的良好习惯。

篇8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首先教师应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的位置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其次,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注意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师生的联系。在课下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给学生以关爱,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关键手段之一。

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发展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怕出丑,不允许学生提问题,更不允许学生提与教师的观点及教材结论相悖的意见,甚至教师有时出了错误学生也不敢提出来,这种无原则、无骨气的服从,不能不说是少数教师长期压制和“培养”的结果。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他们爱提很多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能力和独特见解,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创设情景,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不断激发思维的热情和情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除了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9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是重要渠道。那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一、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有心人,不失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一次,园里分给每个幼儿一块西瓜,吃完后有些幼儿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我留心地观察,看到有的幼儿把西瓜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于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 ”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不落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当儿童对某一个问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我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般地说,在班级中比较听话,能够顺从老师的意愿,遵循班级活动常规的孩子,也就是说循规蹈矩的孩子可能更多地被老师视作好孩子,这种做法很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久而久之,幼儿只会跟着教师的指令行事,而失去自己探索求新的意识。出于这种考虑,在评价上我更多地注重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只要幼儿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行为,不管它在成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甚至荒谬,都热情地加以肯定,以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师往往对幼儿活动过程的价值重视不够,对幼儿活动的结果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对幼儿活动过程控制程度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因此,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创造的兴趣和精神。如:在一次饮食店游戏中,玩具煤气灶不见了。我就发动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做煤气灶。为了做煤气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材料,有泡沫、有药盒、还有罐头等,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小小发明家。一位小朋友在纸上画了一个煤气灶,然后把纸粘贴在药瓶上,煤气灶站了起来。另一位小朋友用两块积木作了煤气架子,再用一块长方形的塑料板搭在架子上。两块图形作灶头,他的煤气灶搭好了。还有的小朋友则在一个平放的长方形药盒上画了两个圆,当作灶头,一只简易的煤气灶也做成了。孩子们都做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煤气灶,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欣赏着他们的煤气灶,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荡漾,从脸上可以看到他们成功的喜悦。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创新的热情大大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创新心理品质

发展求异思维,形成思维的变通性: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一般性、常态性的思路开展,且难以跳出思维的框框。因此,首先,我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帮助幼儿摆脱思维定势,拓宽思路。例如在解答玻璃有什么不同的用法这一问题时,幼儿大多只是围绕玻璃的一般用途(如做杯子、做镜子、做玻璃窗等)寻找答案。难以转化思路,从非常态的方面去思考:玻璃能割东西(如割绳子、布头);玻璃还能在火种烧,会变成各种形态的玩具、装饰品等。

发展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能使幼儿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思维,及时地改变原定的方案。因为客观世界时时处处在发展变化,所以它要求幼儿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解决问题,“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同心圆,让小朋友说出这个同心圆是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是“靶子”,有人说是“游泳圈”,还有人说是“戒指”。我顺手拿过一个小朋友的太阳帽,启发道:“如果我从上面往下看呢?”小朋友们茅塞顿开,又说出了“双层蛋糕”等几样东西。我再一次问道:“如果我把它看成两样东西呢?”小朋友们又说:“煎锅里煎了一个鸡蛋”、“月亮的影子沉在井里”等多种答案。

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教育是人的教育。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按照“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我们要改变那种过分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观念,努力探索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成为艺术。教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实践,教师们把自己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像设计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去设计,思想是统一的,具有统一性,而作品却是千姿百态的,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教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深深地体会到:创新教育需要由创新型教师来进行,幼儿教师只有潜心钻研创新理论,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才能,才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去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篇10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人格 创新思维 创新技能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将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我根据创新教育的内容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认为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用激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用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恰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保护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机理、唤醒和鼓舞。”因此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多一些表扬、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否定和责怪。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语言富有激励性和鞭笞性呢?首先,要乐于接受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即使学生的回答有些偏颇,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你能自己思考并勇于回答问题,值得大家学习。”切莫批评否定、讽刺挖苦,以防伤害学生自尊,摧残学生自信。其次,要善于换位思考。教师要学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再者,要用激励性语言,如“你的答案很有个性、很独特!”“你发现了科学家没有发现的问题!”“你的答案有创意,连我都没想到!”“你确实有很大进步!”等等。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开放,心智开启,智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清代教育家颜昊说国:“教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我们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做到什么,倒不如多用一点心思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以此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从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教学气氛的民主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心理学家表明,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性人格为特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格的生成,创新人格有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和人格的尊严,即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善意的期待,就能成为学生慈爱的导师、知心的朋友;教师的言语如果注入了真诚的情感,可创造出和谐、愉快、热烈、坦诚的民主教学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民主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高中化学知识去感知和理解新的高中化学知识,引导他们解决一系列新问题,调动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显露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之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有利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愉快的心理,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为将来胜任社会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三、通过探索性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在那种境界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他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他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

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要加强实验探索。加强实验探索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对常规实验进行一场革命――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就是教师先讲解理论再来演示实验或者学生通过理论之后再来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主要用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心中有数,知识为了加深理解,寻找“眼见为实“的心理感受。中学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在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对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高中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局限性,形成思维顶势。而探索实验与此恰恰相反,它强调学生自觉且能动地参与、大胆想象和积极探索。实验前,学生并不知道实验现象及结果,必须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实验后认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既从实验中探索理论。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前不久苏州中学的一位老师在进行铝的性质教学时学生发现在同温同压下Al 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反应时,两者反应速率相差很大,于是老师就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学生进行了下列假设和实验设计。

假设:1、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2、SO42-对反应有阻碍作用。设计方案:取两片形状、质量相同且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过的铝片,分别加入到H+浓度、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和硫酸中。A、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可溶的硫酸盐固体,若反应速率减小,则2 成立。B、把可溶氯化物固体加入稀硫酸中若反应加快,则1 成立。结论:Cl-对铝与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布置想象型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