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与买卖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与买卖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理财与买卖的区别

篇1

招行:推出“快易理财

招商银行近日在内地首家推出一项快速理财服务方式―“快易理财”。“快易理财”服务是招商银行推出的一种电话银行人工交易服务,招行的“金葵花”、“一卡通”金卡客户申请该项服务后,将交易指令通过电话口述给招商银行的电话银行服务人员,就可以获得转账汇款、基金买卖、贷款交易、国债买卖、自助缴费等服务。招商银行电话银行24小时全天候开通,“快易理财”可为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3A式的服务。

中行:再推三款人民币理财产品

本次新推的人民币理财期限分别为一个月、三个月和一年,三款产品的年收益率分别为1.5%、1.8%和2.45%。 其中三个月期限的产品,投资人还可以选择在可续约期(2005年9月8日至15日)内再续约3个月,新续约的3个月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为2%。

Insurance保险

金盛保险推出银保理财新产品

据悉,金盛此次推出的福多多保险计划,包含了保本增值和收入补贴的双重功能。考虑到银行客户对收益稳定性的需求,该计划在5年满期时将全额返还客户所交的保险费,并且保证提供相当于保费12.5%的增值利益,从根本上消除了客户对不确定收益的顾虑。同时该产品回归了保险的保障本源,突出了保险的收入保障功能,最高达保险费18%的收入补贴,将补偿因意外伤害住院引起的收入缺口。由于该利益是以补贴形式给付,因此不会影响客户在医保和其他保险上的费用报销。

首只团体万能保险面市

平安财富人生团体万能保险的稳健在于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涵盖养老、身故和全残责任的多重保障,同时还具有为客户提供中长期稳定投资收益的功能。账户运作与管理透明是平安财富人生团体万能保险的另一大亮点。与分红保险产品一年公布一次账户信息相比,平安财富人生团体万能保险的信息披露更及时,账户运作和管理更透明。平安财富人生团体万能保险的灵活性还充分体现在保费缴纳和养老金领取上,其自由的缴费方式和多样化的年金转换模式是传统寿险无法比拟的。

Fund基金

融通巨潮100指数基金近日上市

融通巨潮100指数基金一方面可以像所有其他开放式基金一样申购、赎回,另一方面可以在交易所做类似股票买卖的交易,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易场所。同时区别于其他LOF的是,巨潮100指数在交易所系统公开,投资者可以根据当天巨潮100指数的表现对基金净值进行预判。

巨潮100指数还是首只由交易所的“跨市场指数”,由深圳证券信息公司编制并维护,包含了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共100只成份股。作为国内第一个采用LOF交易方式的指数基金,融通巨潮100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不失为一个省时、省力、省心的良好投资品种。

Trust信托

中诚信托:新品发行预计年收益率6 %

据悉,中诚信托今日起推出信托理财产品――道乐蒙恩商务街贷款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该信托为2年期,预计年收益率为6%。集合资金以贷款方式发放给北京润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用于北京道乐蒙恩商务街的开发建设经营。润佳房地产公司以目前价值1.7亿元的“道乐蒙恩商务街”房产及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担保。

篇2

非法原始股买卖“圈钱四部曲”

在为期半个月的采访过程中,业内人士陈登明向笔者披露了非法原始股买卖的“圈钱四部曲”:

第一步,发起成立一家合法的股份公司。《公司法》要求股份公司成立时最少需要有5位发起人股东,目前这类股份公司一般都是5到10位发起人,公司的注册资金通常在3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如果这家公司从开始成立之时,就打算向社会发行原始股,他们会在设计股东时,很注意地在股东中设计适当的自然人或者皮包公司参与发起。待公司从工商部门完成注册之后,原始股的销售就随之展开,有的甚至在股份公司筹建期间就开始对外销售股票。

第二步,通过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公司地下销售股票。这时候销售的多是发起人中的自然人股或皮包公司持有的法人股,其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事迹败露好推脱责任,因为到这时,公司往往会以“买卖公司股票是公司股东行为,与公司无关”为由把问题推得一干二净。

第三步,公司配合中介进行上市宣传。为了便于销售,股份公司通常会花钱在媒体上公告称,“公司与美国(或其他国家)某某证券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此外,他们往往还会刊登广告,广告内容多为对企业情况的美好描述,甚至会召开股东报告会或上市推介会,其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乔装打扮,以期逐步取得投资者信任,诱使投资者抢购所谓“马上海外上市就可以投资翻倍”的原始股。实际上,这些股票可能一文不名。

第四步,寻找股权托管中心进行股票托管。为了进一步增加公司股票的可信度,这类股份公司通常会寻找一家股权托管中心进行股票托管。托管之后也减少了购买者手中的证据,因为最终手中持有的仅仅是一张托管卡,上面也仅写着姓名和股数,故意避过了说明这部分股票的来源。

股权托管不能保证客户资金高枕无忧

为了增进投资者对公司股权转让的可信度,发行股权的非上市公司往往会在当地找一家股权托管中心办理股权托管,而各地投资咨询公司也会借机炒作:“XX股权已在某某股权托管中心办理了股权托管,这个股权托管企业出具的证明是合法有效的……”

事实上,未上市公司办理了股权托管,并不意味着就能保障客户投资资金的安全。

早在2005年9月1日,华尔产权交易所就在《中国产权交易所网》就“未上市公司股权买卖”的投诉公告时就曾指出:迄今为止,各地方设立的“某某产权交易所/中心/市场、股权托管中心、报价系统上市或挂牌企业,没有设立严格的“股份公司”准入条件与监管条款,更不具备定价功能,股份公司只要申请就可以挂牌、托管或报价。因此,此类的挂牌、托管或报价之说对提升未上市公司公信度或股权价值没有实质意义。

此外,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股权转让是否有效要以股权登记机关的登记为准,并且要通过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股权变更,进入股东名册,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享受公司股东的权利。仅凭公司股权证来来确认股东身份,实质上相当于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股份,属于法律所禁止的私募行为,而这些“股东”的权益也是得不到保证的。

6月9日,记者就福州投资咨询公司常拿来做盾牌的西安中信股权托管中心的权威性采访陕西省证监局时,得到的看法也与华尔产权交易所不谋而合,陕西省证监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笔者:“对该中心我们不太了解,好像是有这么个机构,但股权托管中心并不在我们的监管之列,我们只是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投资者在投资股权时,自己要考虑好投资的风险问题,不能仅听信非上市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的一面之词!”

陕西省证监局的“风险提示”绝非杞人忧天

近期,上海、深圳、广州、南京、宁波、苏州、武汉、合肥等地不断爆出原始股骗局,一些曾经发行、推荐“保证上市”原始股的中介机构在一夜间人去楼空后,骗局暴露,令原始股购买者们惊慌失措,大呼上当。

据悉,上海一家投资中介机构过去3年时间里在全国发展了20多家分公司,与数万名原始股客户发生过交易,资金流水数亿元。但是前不久,公司高层突然人间蒸发,原始股谎言破灭,原始股投资者血本无归。

2005年12月,以销售“原始股”为主业的南京利百资顾问有限公司高层人士突然全体失踪。事后的调查显示,利百代销售股票时,与公司约定的价格在1元多甚至几毛钱,而卖给客户的价格则一般在3元至4元,利百代从中赚取了大量利润。南京利百代的人间蒸发,令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大约有上万名投资者上当受骗。

国内类似上述这样的机构有上千家,而销售原始股的股份公司也数量众多,仅西安就有几百家股份公司在私下发行原始股,每家股份公司至少圈钱几千万,而且都是在一级半市场广泛流通,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至理名言对想投资股权的投资者来说同样适用。对投资者来说,要使自己的资金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首先必须考虑选择在哪个交易场所进行股权交易。

购股权一夜暴富不过是个乌邦托

“目前公司到境外上市已进入关键期,再过几个月就可顺利上市。现在每股投资三四元,等股票上市后价格将翻几倍几十倍”,这是每位“投资顾问”向投资者推销股权时的一句“经典名言”。

虽然有不少投资者也或多或少知道股权后面蕴藏的风险,但他们宁愿赌一把也不愿放弃这个“一夜暴富”的机会。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冒险呢?

这主要是国内合法投资渠道有限,收益比较低。像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国债、人民币理财虽安全但收益低,股票、期货收益高但风险也大。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市民钱包越来越鼓,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增值成了一道难题。市民寻找新投资机会的欲望愈发强烈,而那些投资项目正是迎合市民的这种理财需求,哪怕其中潜藏很大风险,自动上钩者还是很多。

当然,股权买卖骗局之所以能够屡屡成功,也还跟早些年中国股市曾经出现过原始股、认股权证等进入流通领域高溢价发行的情形不无关系。当时,社会确实流传过很多原始股暴利的传奇故事,乃至到了现在,几年过去了,国内的很多投资者还是怀着一夜暴富的幻想,这个幻想也就成了骗子公司和不法中介敛钱的“鱼饵”。

其实,对于原始股骗局,普通的投资者只要稍稍拥有一些基本常识就可以识破。首先,国家对金融行业的管理非常严格,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审批有着严格的程序。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企业公开面向个人进行集资都是违法的。这些集资活动的动机无论是否诈骗,都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其未获国家批准,不受国家监管,没有资产担保,一旦发生问题,受损失的只能是个人投资者。同时,一级半市场中的原始股私下转让并未受到法律保护,目前股份能够合法流通的只能是二级市场,即股市。

到目前为止,我国依据《证券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只有上证所和深交所两个,但这两个交易场所并不开展未上市公司的股份转让/股票交易业务。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有关政策规定,允许产权交易市场开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权托管、股权质押、增资扩股、转让过户、分红派息等服务。就当前的法律环境分析,在经依法批准有权开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可以被视为合法;除此之外,在其他场所进行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均是非法的。

股权买卖市场尚存监管真空

自2000年以来日趋猖獗,尤其近两年几乎接近疯狂,有些永远也无法上市的原始股却在一级半市场叫卖到七八元,甚至几十元,市场整体规模和销售网络已经非常庞大。这种现象之所以未能引起社会的警觉,主要是因为股权市场交易非常隐蔽。

福州数以百家的投资咨询公司大都藏匿在各个高楼大厦之间,这些公司多的三四十人,少的不到十人,租的办公场地多的也就两百来平方米,少的则不过是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居家小套房。在5月底6月初,福建省证监局在对从事股权买卖的投资咨询公司进行查处时,很多公司要么关门歇业,要么关起门来偷偷摸摸地暗中营业,要是没有线人举报,证监局根本就难以发现其踪影。记者曾以应聘“投资顾问”者的身份先后潜入福州多家投资咨询公司卧底采访时,发现许多公司将办公场地分隔成里外两部分,外面一部分是类似酒店前台接待的地方,里面一部分才是公司“投资顾问”进行电话营销的地方。前台接待人员只有在确认来访者身份直至其认为其不会对公司造成“威胁”后,才会被引入里间。

依照规定,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应按一对一的原则,通过议价来确定转让价格。而目前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对象大多为不特定多数,即一对多;转让价格的确定存在着竞价因素,几乎等同于变相流通。但由于没有合法的交易场所、监管法规滞后、主管部门缺位,非上市股权交易已成为我国证券监管中的半真空地带,这是股权买卖市场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福建证监局还是陕西省证监局均告诉记者,其管辖范围仅仅限于上市公司、证券和期货机构。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中的中介公司,并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因此无法对违规、违法的企业进行处罚。

提起股权买卖市场的泛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等各级工商局部门也有他们的苦衷,“我们只能对那些没有产权经纪资格的机构进行查处,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些投资咨询公司往往都挂靠有资质资格的产权经纪公司下,或者干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皮包公司,工商部门调查取证面临的难度颇大。”

同样,对于公安部门来说,投资咨询公司涉嫌诈骗、进行买空卖空、涉嫌经济犯罪可以查处。但是,地下股权交易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民间交易行为,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很难定性为经济犯罪。即使明知可能有欺诈的行为,这些中介机构“风险防范措施”都非常到位,例如在《股权转让协议书》上就已表明,投资者已经知晓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公安机关对此没有办法。

篇3

古玩收藏是一个高风险行当,如果没有足够的眼力,那么很快就可能血本无归,我想告诫那些刚刚入行的新人们,做古玩收藏,要做好心理准备。学习瓷器鉴定是一门十分枯燥的专业,首先要具备相当的悟性;其次要耐得住寂寞,用心去体会;第三要有十分好的心态,要在无数次的失败中进行总结归纳,来提高自己的眼力。

这个市场不像别的行当,如果打眼买了假货,你将付出十分惨痛的代价。所以对古玩收藏耍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误解,需摆正心态。为什么古玩收藏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除了古玩收藏给人们带来文化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看重它的投资赚钱的功能。在收藏界盛传着不少通过捡漏而一本万利的佳话美谈。不幸的是人们只看到这些表面赚钱的热闹现象,而没有去深入探究为什么他们能成功赚钱。正是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功赚钱案例,不仅引起了人们来参与古玩买卖的兴趣,并且使人们对古玩收藏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片面认识,错误地以为买卖古玩可以使人一夜暴富,从而盲目地,在没有了解掌握必备知识的情况下草率购买。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许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因为轻率购买而上当受骗、血本无归。古玩收藏是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活动。这些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它没有捷径可走。真正有心从事收藏活动的人士,只有潜心研究鉴赏知识,了解市场动态、行情,才能懂得对繁杂的古旧物品有所甄别取弃,才能侥幸少花冤枉的学费。所以搞收藏切忌盲目。应该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为主要目的,个人投资理财仅为其次,这样心态平和心理健康地从事古玩收藏。

捡漏心态不可取

我们一般购买瓷器的地方通常是拍卖公司、古玩店、地摊。首先说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是一个团队,从征集到宣传到拍卖,分工十分细致,里面的从业人员也许对瓷器的鉴定不一定非常精通,但对于艺术品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靠着强大的智力资源和市场运作经验,通过有计划的招商宣传,可以吸引大批的古玩爱好者前来竞拍。但由于拍卖公司对瓷器的真伪不作担保,再加上种种原因,拍卖公司的拍品中有大量的假货,很多新入行的人在拍卖行里都买到了赝品;第二是古玩商铺,集中在各地的古玩城、古玩市场里,因为古玩商的水平参差不齐和经营理念的不同,有的店里老东西多一些,有的古玩店老东西少一些,也有的古玩店里一件老东西都没有,古玩商非常精明,很会做生意,很会把握收藏者的弱点,刚入行的朋友由于刚开始学的不是宋代五大名窑,就是明清官窑,偶尔在古玩店里看见一个类似的,一问价格发现是个大漏,结果就买了假货;第三类是文物贩,他们就是我们常说摆地摊的,他们既然能够生存下来,自有他们生存的道理,时间证明,这些文物贩是能够挣钱的人。他们的生存经验是无法比拟的,虽然他们卖的东西几乎都是假的,但是还有一波又一波的新手到他们那里去买假货。

古玩收藏爱好者是整个古玩市场的主体,更是赔钱人群的主体,而我所接触过的大部分入行新手,他们大都是各界的精英,因为他们有资本,有阅历,有思想,不服输,一般人很少听说有贸然进入古玩市场的。进入古玩市场后,误打误撞,1年以内能买到一件开门老的瓷器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关于学习的误区,做古玩大概没有科班出身的人,也没有这样的培训机构,很多市场新手想通过读几本书,短时间之内就能去古玩市场买东西,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行不通。古玩行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科学发达的今天,仍然没有一个科学的办法鉴定出瓷器的真伪――这是一门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科学,如不经历实物和标本的长期观摩学习及市场长期的考验,根本不能学会。前几天有位友人的儿子,想要我推荐几本好书,告诉他鉴定的方法,我说我完全可以,但你看完听完未必就能学会,鉴定知识只是一个工具,很抽象,就像武林高手手中的刀剑,新手拿着它,未必能够防身,而高手即使手中没有刀剑,仍能杀敌于无形,因此拿到工具和功夫上身这是两码事,没有两三年的刻苦磨练,想在瓷器市场立足,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100次博物馆观摩

这个历程应该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学习的历程,其次锻炼的历程,这两者缺一不可;在学习的历程中,大约需要1―2年的过程,可能有些人会更长,但只要你能坚持,一般能够通过。首先是要看上三五本关于瓷器鉴定的书籍,要选择博物馆编写的书籍,比如《中国陶瓷》冯先铭、《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明代民窑青花》穆青,好书至少要读上两遍或更多,慢慢来,不怕慢,不要怕不懂,但要学习。以学习明清景德镇窑口瓷器为例,首先要记住明清两代的各朝年号,认识明清两朝常见的瓷器品种:其次要总结各朝常见的器形纹饰是什么,各时期青花用料有什么不同,然后想办法找到一些标本,对照书上进行学习体会,掌握其时代特征,坚持去100次省级以上博物馆观摩实物,这样就基本上可以入门了,但这一阶段仍会有80%的人掉队,也许你能坚持下来,这时我要问你一个问题,那些器形纹饰你还记住几个?如果你回答,基本忘光了,只有看到东西,自然会反应出来,那么恭喜你了,你可以继续了!也许你会觉得我说得很悬,那么我问你,你分辨自己签名的肘候,还会刻意的去想你每一笔的写法吗?

也许你上来鄙视所谓的从器形、纹饰、工艺来看瓷器,这没什么,但殊途同归,最后你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经过试验证明能够看瓷器新老的方法,鉴定瓷器的方法每个人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区别很大,但重要的是合适于你的,绝不能仅限于书本上的鉴定方法,因为书上的鉴定方法造假者也知道,在体制时候会注意模仿。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后,你可以去买些普通的瓷器,开始不要花太多的钱!这时你买到的瓷器应该会有真有假,真的也是些普品。你通过在市场上交易。会听到各方面的意见,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鉴定方式,使其日臻完善,同时也不断调整收藏瓷器的品昧。在这一时期你已经尝到了买对东西能够安然入睡的感觉了,我再次恭喜你,你的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一阶段你毕业了,对于一般的瓷器你看后会有感觉了!

三段艰难的历程

篇4

不过,真正的私人银行并非这么简单。这项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为超级富翁家族服务的金融业务在中国真正开始半年,当铺天盖地的宣传终于落为平淡时,每一位面向本土的私人银行家都知道,中国的顶端客户需要更实在、更贴身的服务――这完全与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欧洲不同,也与五年之前发展起来的大众理财服务不同。

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老钱和新钱

西欧仍旧是最成熟的理财市场之一。与美国不同,欧洲拥有全球最大一部分“老钱”――与主要遗产继承和其他更传统的资产增长相联系,而不是企业创造的财富。在欧洲,很大比例的产业公司仍然是私有的,特别是在德国和意大利。

在美国和加拿大,财富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是众所周知的,多数美国富裕家庭或个人都是自力更生型,美国私人银行的目标就是这些“新钱”,它们分别来自私人商业经营、公司职业以及专业工作。

更新的钱积聚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它们最大的特征是高速增长。

亚洲大蛋糕

毋庸置疑,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理财市场,中国家庭金融财富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实际上,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湾市场)目前囊括了亚洲财富总量的45%左右。

离岸业务的天堂

对“老钱”提供服务的私人银行而言,很大一部分是离岸业务,这反映了多数欧洲国家税收很高、一些国家的政治不稳定,以及缺乏国内投资机会。

哪里有最多的百万富翁?

2006年持有超过100万美元管理资产额的家庭大约有960万。

世界上几乎一半的百万资产家庭都集中在北美地区,欧洲家庭在其中占据四分之一的比例,亚太约占五分之一。拉美、中东和非洲加起来仅占6.9%。

你离超级富豪有多远

美林(Merrill Lynch)和凯捷集团(Capgemini)在其最近的《全球财富报告》(World Wealth Report)中指出,全球10万位超级富豪(可投资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资产去年增长16.8%,而人数也增加了逾10%。该研究表明,超级富豪与普通富裕阶层的差距正日益扩大。

哪里最赚钱?

虽然2006年对大多数财富管理机构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但利润率的多寡也是相差巨大。在波士顿咨询对全球各地的财富管理机构的调查中,亚太和拉美的利润率位居榜首,拉美平均利润率为55.1%、亚太地区为45.5%,而北美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利润率仅为29.4%。

蛋糕还是陷阱?

BCG大中华区合伙人兼执行董事邓俊豪发现,尽管亚太地区的管理资产额增长较快,毛利率和净利率在过去四年中却是下降的。全球排行第一的UBS的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进展似乎并不顺利,这只是外资私人银行的代表之一。而本土私人银行也在致力于跟自身制度作斗争――银行上层还在以商业银行的模式管理私人银行。

整个市场里获益最多的也许是私人银行家们,因为亚太地区的人才供应偏少,2004-2006年客户经理薪酬增长了近一倍。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统计,亚太平均薪酬占每个客户经理营收的比例从2004年的17%增加到2006年的23%;然而在北美,这个数字从20.7%增加到了21.3%。一位前中资银行的客户经理说他跳槽到了外资银行后,年薪马上翻番。他的那些业务能力不错的同事也经常接到猎头的挖角电话。

大家都意识到服务一个真正的顶端客户对私人银行家的依赖程度。通常而言,客户经理加入一家财富管理机构会带过去他们25%到60%的客户――这个比例取决于资产的“黏度”以及客户到底有多有钱。许多最富有的客户是长期客户,因为他们更可能跟随他们的客户经理。

这仅仅是具有行业背景的人员争夺,对那些具备销售复杂金融产品潜质的行业外人才,财富管理机构一般需要花大力气培训。一般来说,财富管理机构在18-24个月内就会知道一名新的客户经理能否胜任,但是通常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把一名客户经理请出公司。

利润为王

在笔者的追踪采访中,本土私人银行也会犯美国私人银行业曾经犯过的错误:尽管美国市场富有诱惑,但许多机构很难实现并保持营利性增长,部分原因是他们无法使自己产生足够的差异性。而业务模式与客户群的不匹配导致财富管理机构用为更有钱的客户设计的高成本模式来为不那么富有的客户提供服务,这影响了利润率。

在零售市场抽离出来的本土私人银行部门甚至还习惯于以前的经营模式:为大众市场的零售市场提供服务而且经济效益大多相差无几。那么,有才华、有经验的客户经理要求更高的薪酬回报;银行要实现优先服务和高质量的服务,需要全球的流程和额外的管理费用;运做更为复杂的产品需要更成熟的能力和更多的投资等等。

一些私人银行的部门老总也意识到这一点,以不恰当的业务模式为某一群体的客户提供服务肯定不能成功,并往往无利可图。例如,一家理财机构利用一个高净值模式为小客户提供服务,结果是该银行30%的客户需要银行倒贴成本,而另外24%的客户无法为银行带来任何利润。

“难搞”的客户

客户也是一个大问题。在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北京)总经理王磊看来,中国的顶端客户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私人银行。“这也就是我这么卖力宣传的原因!”,他打趣说:“这是一个窄众的层面,很多富裕人士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能提供这样的服务。这么贴身的帮他打理财富、跟踪每一个动态。但另一个方面,我们又无时无刻不在和客户较劲。”根据波士顿咨询出版的《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站在客户的视角》中的调查,中国许多高净值客户都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企业家,习惯于掌控全局和做决策。私人银行家不得不平衡他们的主动性和科学理念之间的矛盾。

“很现实的例子,今年的股票市场火爆,一方面要引导客户去参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又要去灌输长期投资的观念”,王磊解释说:“比如,在五年前、或者十年前,那些有八百万的人现在还有这么多资产吗?可能有些人的资产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但只是少数!对于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第一代,我们会在他们想拿出一笔钱来博一下的时候,提醒资产永续增长的重要性。”

不过即使是最具投资者教育理念的私人银行家都知道,收益才是客户最看重的,那些超级富豪也不例外。

你能帮我赚

更多的钱吗?

在七年前全球市场陷入低谷时,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发表了他对私人银行家的忠告:如果你还以拥有豪华的门把手和山羊皮脚凳的会谈室为荣的话,还是趁早离开这个行业吧。他说的没错,对于客户而言,服务质量是区分私人银行的因素之一,但还有更重要的。

当IBM商业咨询服务(IBM Business Consulting Services)询问私人客户选择私人银行的原因时,投资业绩排在服务质量、保密性和安全性、投资建议质量、形象和名誉,以及现有客户的推荐之后。但当一家私人银行在投资业绩上表现糟糕时,客户的看法就不同了。IBM进行的《2005年欧洲财富和私人银行业调查》(European Wealth and Private Banking Industry Survey 2005)发现,客户更换私人银行的前三大原因包括不佳的投资业绩和投资建议。

事实上,中国的富豪们也期望通过私人银行找到更高收益的捷径,但如果能确保本金的安全,那就更完美了。

业绩的实现路径

富人们追寻业绩的行为可能会被私人银行业务改变一下方向。私人银行可能不止帮你赚更多的钱――如果一位客户无须缴税,那么投资业绩可能会更出色。而家庭信托、遗产规划、税务建议和慈善活动等等都能提高“业绩”。

笔者还了解到另一位中行的私人银行顾问文博士的故事:在美国次级抵押债券的危机席卷全球时,一位从事大宗电缆买卖的客户正要购买一批几千万的铜线电缆。当文博士得知消息之后马上给客户打了一通电话。他建议:铜价可能受美国抵押债危机而大幅下跌,应当推迟购买!而在商品市场企稳后才通知客户购买。这笔买卖让客户节省了一百多万。

同理的业绩实现路径还包括:上市、房产置业等等。

私人银行

能提供更多?

如果“更多”是指某家银行白金卡的高尔夫活动,也许没有哪位富豪会感兴趣。了解他们的私人银行家带来了更新鲜的增值服务。王磊阐述了他的视角:“我认为私人银行是体验式的服务。好比去一家格调不错的咖啡馆,你感觉很好,除了咖啡和甜点的滋味不错,还有环境、音乐、服务员的态度等等因素来润物细无声。到最后,这杯咖啡的味道可能不那么重要了。”

王磊这么思考是有道理的。让普通人遥不可及的这些富裕人群肯定拥有更大的能量,他们可能会对花钱买不到的东西、精神层面的增值服务更为重视。

按照这个思路,私人飞机试驾活动也赫然写在王磊的计划里。

一个好开始

写在他工作日志里的还有新产品计划。在与总行产品设计部多次交涉之后,他们终于走出了私人银行产品创新的第一步,灵感来自私募基金。如果能为客户提供一个即富有弹性又定位清晰的投资产品,这不同于市面上的公募基金、大众化(好像适合于所有人)的银行理财产品,而是真正站在客户角度考虑的产物。这些顶端客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他们的资金额度更高。

对此,王磊表示,这是一个好开始,这意味着不是总行从上到下的单向产品销售,而是有双向的沟通,我们能随时反馈客户的需求。

当然,这类似于私人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双赢。在海外经验中,财富管理机构一直在提高对高利润率产品的关注,比如贷款、对冲基金、结构性产品、不动产基金以及私募基金。

在国外的私人银行里,富人们走得更远。这些本来满足于由股票或债券构成投资组合的顶端客户开始寻求不同的投资组合方式,并对另类投资市场表现出兴趣。

尽可能让产品

贴近你的客户

私人客户投资经理与经纪商协会(Association of Private Client Investment Managers and Stockbrokers)副首席执行官约翰・巴拉斯(John Barrass)表示:“高净值个人明白市场上有什么,对新投资产品、高回报率和市场波动性都有认识。”该协会是为私人客户理财的英国交易机构。

今年Tru-Est集团旗下PAM的财富管理奖项则表明,为高净值个人理财的最优秀管理人目前采取一种更加透明的投资流程,以及一种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流程。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的重点主要放在流动净资产在2500万至5000万美元之间的超高净值客户身上。2001年股市低迷之后,该行从产品驱动型的投资方式,转而采取流程主导的方式,后一种方式由更广泛或更开放的结构构成,物色公司内外最好的财富管理人、基金和产品。不过,尽职调查在公司内部完成。

他们开始向客户提供一支由投资者、财富顾问、信贷及信托专家组成的多专业团队,并由一位资深私人银行家负责协调。客户寻求超过基准的回报,而客户需求促使从仅以股票和债券为重点的相对回报,转向包括对冲基金、商业地产和一些私人股本在内更为灵活的投资组合,以寻求绝对回报。

篇5

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你回到100多年前(即1900年),拥有1万英镑,并且你可以一直活到2000年,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投资,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不妨给你一些小小的提示。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中,1900年可谓平淡无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着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美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2%。欧洲沉浸在繁华和希望之中,日本、德国兵强马壮,如日初升。那一年,希姆莱、霍梅尼出生,尼采死了。那一年,美国GNP为187亿美元,人口7609万人,其中纽约州726万人,内华达州只有42335人。那一年,中国正在戊戌后的严冬,慈禧太后图谋废光绪立“大阿哥”,利用闹事,当作和洋人谈判的筹码,结果招来八国联军。那一年稍具成就的科技事件是傻瓜相机的问世和巴黎世界博览会。显然,站在一百年的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预测100年内的世事沧桑。今天我们在2007年的开端,同样无法预知未来100年。那么,有没有一种投资策略,可以在无法预测未来的情况下,仍然长期有效呢?

每当遇到难题,中国人的智慧就是去看历史。从过去的100年来看,确实存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它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只需要理性、谦虚和坚持。

千万别借钱给政府和银行

投资的头号天敌是通货膨胀,政府利用它的刀剑枪炮作后盾,用廉价的纸张油墨印刷货币,把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真货实物弄走。如果你把钞票埋在后院的树下,那肯定是20世纪最大输家之一,因为那样根本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简单地算笔账,假如你有1万元,假如通货膨胀率是5%,20年以后,其购买力只剩下35.84元;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那太不幸了,20年以后,你的1万元血汗钱,购买力只剩12.16元了。

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收利息,相当于把钱借给银行,这比埋在后院树下略强一点,不过,银行利率常常比长期国债的利率低,那么,不妨直接看一下投资国债(借钱给政府)在20世纪的收益率。

先以20世纪国运还算不错的英国为例。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ABN AMRO/LBS)长期债券指数,这个指数基本可代表英国长期国债。如果你在1900年初,以1万英镑投资于这个指数,到了2000年,它将变成188万英镑,按年折算,就是5.4%的年均增长率。听起来还不错,是吗?可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在20世纪的100年里,英国的零售物价年均增长率是4.1%,用这个物价涨幅去减国债收益,就令人颇为失望。这100年里的英国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仅仅是每年1.3%。

长期国债赚得太少,短期国债就更不用讲了。如果你在1900年拿1万英镑投资,买入英国短期国债,100年后将会变成140万英镑,相当于每年5.1%的增长率,扣掉4.1%的通货膨胀率,仅仅为1%的年收益率。

20世纪英国的国债投资者,看来收益不佳。其他国家呢?有一项调查研究了12个国家,它们在今天看来,都算是20世纪残酷的国家间竞争的赢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如果投资这12个国家的长期国债,年收益率的前三名都是欧洲小国:丹麦2.7%、瑞典2.3%、瑞士2.1%。小国的百姓有时是幸运的,20世纪没经历过那些大国的动荡劫难,没有一统天下千秋万代的雄图壮志,也就逃过了德国、日本狂发货币盘剥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这12个国家里,长期国债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德国-2.3%;意大利-2.3%;日本-1.5%,全都是负数。更可怕的是,德国的统计数据中,还剔除了1922年和1923年那灾难性的两年。1923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后,需要用6300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这种通货膨胀让所有的国内债务都一笔勾销,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国债都一文不值,几乎造成长期国债投资者100%的损失。这三个国家有个共同点,在20世纪都出过很多雄才大略的枭雄,可惜,枭雄辈出的国度,百姓往往不幸。

不过,话说回来,这学费也没白交。因为20世纪上半场吃的亏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至今仍未放松警惕。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上半场的通胀是最凶的,结果下半场却是这12个国家中最低的。物极必反的理论再次起了作用,20世纪下半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中,德国、日本均占前几名。

我们从20世纪的历史中,学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借钱给政府,尤其是别借钱给雄心勃勃枭雄辈出的政府,当然更不用借给利息更低的银行。不过,如果由于爱国感情借钱甚至捐赠给政府,不在我所讲的范围之内。既然是由于爱国,不是为了获利,当然不算是投资,他们将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享受股票的长期复利

上帝制造了通货膨胀这个恶魔,也创造了股票投资这个天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尝试了各种社会制度的试验,造成数以亿计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体验了炫目的繁荣和恐怖的萧条。在这100年里经历了最好的和最坏的时代,风暴过去之后,我们发现,最“安全”的国债,其实是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高风险”的股票,居然是最好的避难所。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仍然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准),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强调一下,这里的股票是指“整体市场”的股票,而不是后文将提到的构成指数的成份股(它们的收益远远超过整体市场)。

要提醒一点,在刚才讲的股票投资里,你必须用每次分红得到的钱,再投资回股票中。拿红利进行再投资,是这种策略成功的秘密。假如你同样在1900年初,拿1万英镑投资英国股市,但是你把每次分红都消费掉,用来改善生活,那么,100年后,它仅仅增长为161万英镑,还不到1.6946亿英镑的1%,实在是天壤之别。你把钱投到上市公司里,牺牲你目前的消费,让它为社会多创造点价值,上帝会奖励自制而利他的你。

巴菲特曾经说,他的投资原则只有两条,“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牢牢记住第一条。”事实上,巴菲特所说的,并不是百发百中的股票神箭,而是说,只要保住本金,去享受复利,哪怕是缓慢的复利,都会是最终的赢家。

即使是从1万到1.6946亿的惊人增长,也只是10.2%的年收益率。20世纪英国整体股票投资的名义收益率,是10.2%;英国长期债券、短期国债分别只有5.4%和5.1%的名义收益率。这项调查中12个国家的股票收益率排名中,前四名是瑞典8.2%、澳大利亚7.6%、美国6.9%、加拿大6.4%。殿后的四个国家,虽然在20世纪曾大起大落饱受摧残,但其股票收益率仍然超过其他工具,德国达到4.4%、日本4.2%、法国4%、意大利2.7%。这些数字看起来很平常,但是,把它们变得不平常的,是100年的长期复利。

当年欧洲金融的统治者罗思柴尔德曾说过,“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奇迹是复利。”如果你今年才25岁,一分钱也没有,但是,在看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一般来说,只要稍微省点儿,每年存个1.8万元,也就是每月存个1500元,应该不算太难,第一年存1.8万,第二年再存1.8万,第三年再存1.8万……如此坚持不懈,存下来的钱全都用于投资。如果年收益率是10%,你25年后(50岁时)将拥有187万元,35年后(60岁时)将拥有492万元;如果年收益率是20%,50岁将拥有878万元,60岁将拥有5482万元。你退休时就不用担心养老金的不足了。

曾经有人算了笔账,1万元钱,30年算一代人,每年6%的回报,十代人之后(300年后)变成3900亿元。假如明朝末年的时候,你有一位曾曾祖爷爷存了1两银子,按照每年5%的回报率计算,现值是390亿。

可是,你也许会问,通货膨胀呢?如果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岂不是这些10%、20%的收益率变得微不足道?不用怕,即使发生这种情况,股票仍然是唯一的避风港。比如,德国1923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但德国股票市场也上涨了300亿倍。上帝庇佑了那些在灾难中持有股票的人们。

房地产呢?房地产是否比股票更牢靠呢?错了,房地产比股票更不“安全”。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买房买楼总是不会亏的,但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经历实在太短,而且,这一二十年,既赶上了国内的特殊地产牛市,又正好碰上全球房地产的牛市,短期(一二十年仍然属于短期)的数据,如果拿来作样本得出所谓规律,是会害死人的。美国的房地产,曾经在100年的时间里原地踏步,而那段时间美国经济同样是在迅速发展。退一步讲,即使在房地产的牛市中,地产公司股票的增长,仍然可以分享房地产的繁荣。

忘记时机,忘记选股

知道要投资股票只是第一步,如何投资才能成为100年的赢家,又是另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简单得多。

一般人通常错误地认为,股票投资无非两种策略,一种是聪明地选择时机,另一种是聪明地选择股票。其实,这两条都是歧路,都不能确保你成为100年后的赢家。非常遗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几乎所有投资书籍,都在教大家怎么选择时机、怎么选择股票。要想练真功,就得先废掉原来的武功,把这些邪门歪道的内力散去,你应该把这些书籍卖给废纸回收站,也算对循环经济作点小贡献。

妄想发现股票波动的规律、从而判断买卖时机,这是不可能的。认为自己能够预测涨跌的人,如果给予他100年的时间,去做这种实验,唯一的结局就是失败。在这个混沌的市场,哪怕是绝顶的天才,他们寻求涨跌确定性规律的努力,都以惨败而告终。对这种时机选择的努力,马克・吐温在《傻瓜尔逊》中写道,“十月,是投机股市最危险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险月份依次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1720年3月至6月,英国南海公司股价从每股330英镑涨到1000英镑以上,但3个月之后,便暴跌至每股175英镑。在南海泡沫中亏损严重的牛顿哀叹:“我能够计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想象人类的疯狂。”统计数据表明,你只有大约10%的机会,猜中市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而一次成功的买卖,就需要连续两次猜中,成功的概率是10%×10%=1%。如果靠这个进行投资,则需要至少十次的成功买卖(在一生中只进行十次买卖,对于很多国内投资者来说已经极少),十次买卖的时机选择正确率,已经在亿分之一以下。我在此张榜通告,如果你真的发现有人能预测股价涨跌,请马上告诉我,我叫我家娘子一同出来看上帝。

我的张榜想必无人理睬,大师们哪有时间理这种“无聊事情”,都忙着贩卖他们的膏药呢。现在倒是有很多人真诚地相信,虽然股价涨跌不可预测,但产业和公司的兴衰周期,总是可以把握的。其实这也未必。

1900年,英国的100强股票里,铁路业是绝对的老大,占49%的市值。100年以后,铁路业股票只占0.34%的比重;纺织业当时占5%,百年后变成0%;当时电报电话业只占2.5%,百年后占18.4%。而在2000年的100强股票里,市值占12.3%的石油天然气业,1900年仅占可怜的0.2%。2000年占市值11%的制药业、占5%的信息技术业,在1900年更是为零。100年的时间,改变了多少王国、英雄,更何况产业、公司,就算比猜测股价涨跌的胜算略高,但仍远远不足以支撑必胜的交易系统,更何况我们谈的是“跨越100年的投资策略”。还是那句话,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追求确定性的预测,仍然超出了人类理智的极限。任何天才只要作判断的次数足够多,一定会向平均数回归。哪怕是巴菲特,他已经一再地突破这个“回归平均数”的定律。他现在仅仅做了五十年,如果再给他五十年,我相信也难免要向平均数回归。如果头脑继续保持清醒不出昏招,他的长期业绩表现,我觉得会日益接近于指数基金。彼得・林奇的例子更典型,这个七八十年代的偶像级基金经理,在90年代大牛市的开端离开了市场,并且据他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所讲,在2000年左右的大顶峰,开始看好并买入网络股……

神奇的指数基金

我们得承认,在保持谦虚的前提下,人类的理智仍然是伟大的。虽然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我们有了次优的选择:指数基金。你应该忘记时机、忘记选股,埋头持有指数基金(对指数进行跟踪的基金),然后根本不理会市场如何波动、不理会行业、公司如何变化。

很多人喜欢把一些概念混淆起来:道琼斯指数与美国整体股市、恒生指数和香港整体股市、国企指数和H股整体、日经指数和日本股市、金融时报指数和英国股市。弄不清这些指数和市场的本质区别,也是他们找不到正途的原因之一。

这些指数和各自所在市场的区别,就在于指数有所谓的“适者偏差”和“胜者偏差”。先讲“适者偏差”。用通俗的话来讲,区别就出在指数的编制方法上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指数,从道琼斯到恒生指数,从金融时报到日经指数,其中的成份股,全都是多年残酷血拼的幸存者,那些被踢出局的公司,早就已经被剔除出指数。也就是说,指数永远给你展示市场较为美好的一面。

“胜者偏差”加重了“适者偏差”的影响,进一步造成指数的“强者恒强”效应。经营管理越好、运势景气越好的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就越大。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指责现在的指数,认为大公司股票所占的权重太大,导致指数的作用“失真”,这种指责并不对。以英国的金融时报指数为例,1900年最大的5家公司所占比重,高达30%左右,最大的10家公司所占比重超过50%。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公司所占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直到90年代才开始反弹,不过,仍然赶不上1900年所占的比重。无论大公司的权重下降还是上升,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由于“胜者偏差”和“适者偏差”,指数总是强于整个市场。比如,前文曾讲过,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的),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但如果你投资的不是整体股票,而是持续投资于金融时报100之类的指数,收益将比这个数字大很多很多。

所以说,现在很多人所抱怨的“赚了指数不赚钱”、“跑不赢指数”,根本就是一个必然现象。指数不等于市场,从长远来看,指数一定会强于市场整体。随着基金在市场中的比重增加,当它们本身成为市场时,就会被自己所击败。假如有1000家基金构成市场主体,其中一定只有少数基金能够超越平均数,理解这点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而指数基金则不同,由于指数从长期来看必定超越市场,所以,大多数进行“选择时机、选择股票”的积极型基金,在长达100年的竞争里,必定会败于“无为而治”的指数基金。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那些投资书籍、投资学教授、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理财专家,都没这样说呢?老兄,巴菲特不是早就说过了吗?“永远不要问你的理发师需不需要理发”,人家要是告诉你这一套,岂不是把自己的饭碗全都砸掉了?

篇6

关键词:技术分析 股票市场 收益率 止损

一、引言

我国的股票市场建立至今的21年里,它的规模逐渐壮大并成熟。截止2010年12月31日,沪市深两市上市股票数为2149,合计总市值为265422.5943亿元。(数据来源: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2010年12月市场统计月报)

加入止损的技术分析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效果分析的研究不仅关系到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而且关系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试图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通过设定加入止损的技术分析策略来计算收益率,从而为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

二、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常规指标及止损策略介绍

技术分析通过分析股票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对价格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市场行为包括三个方面:价格的变化及价格的高低;发生这些变化所伴随的成交量;完成这些变化所经过的时间。简单的说,就是价、量、时。

(一)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三大假设

假设1:市场行为包括一切信息。这是分析的基础。影响股票价格的全部因素都反映在市场行为中,没有必要对影响股票价格因素的具体内容过分关心。

假设2:价格沿趋势波动,并保持趋势,其运动有保持惯性的特点。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

假设3:历史会重复。这是从统计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考虑的:价格的波动可能存在某种规律,而这一点可通过统计结果得到;市场中进行具体买卖的是人,由人决定最终的操作行为,而人则会受到心理的制约。

(二)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常规指标

1、移动平均线MA

移动平均线(MA)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

2、随机指标KDJ

随机指标KDJ一般是用于股票分析的统计体系,通过一个特定的周期(常为9日、9周等)内出现过的最高价、最低价及最后一个计算周期的收盘价及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最后一个计算周期的未成熟随机值RSV,然后根据平滑移动平均线的方法来计算K值、D值与J值,并绘成曲线图来研判股票走势。

3、平滑异同平均线MACD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是从双移动平均线发展而来的,由快的移动平均线减去慢的移动平均线。当MACD从负数转向正数,是买的信号。当MACD从正数转向负数,是卖的信号。

MACD由正负差(DIF)和异同平均数(DEA)两部分组成,DIF是核心,DEA是辅助。DIF是快速指数平滑线与慢速指数平滑线之差。在实际运用MACD时,常以12日EMA为快速移动平均线,26日EMA为慢速移动平均线,计算出两条移动平均线数值间的离差值(DIF)作为研判行情的基础,然后再求DIF的9日平滑移动平均线,即MACD线,作为买卖实际的判断依据。

MACD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12日EMA=2/(12+1)×当日收盘指数 + 11/(12+1)×昨日的12日EMA

26日EMA=2/(26+1)×当日收盘指数 + 25/(26+1)×昨日的26日EMA

EMA,指数平均数指标。它也是一种趋向类指标,指数平均数指标是以指数式递减加权的移动平均。各数值的加权是随时间而指数式递减,越近期的数据加权越重,但较旧的数据也给予一定的加权。

差离值(DIF)=12日EMA-26日EMA

9日DIF平滑移动平均值(DEA)=最近9日的DIF之和/9

MACD:BAR=2×(DIF-DEA)

MACD的应用原则:

(1)当DIF和DEA处于0轴以上时,属于多头市场,DIF线自下而上穿越DEA线时是买入信号。DIF线自上而下穿越DEA线时,如果两线值还处于0轴以上运行,仅仅只能视为一次短暂的回落,而不能确定趋势转折,此时是否卖出还需要借助其他指标来综合判断。

(2)相反,当DIF和DEA处于0轴以下时,属于空头市场。DIF线自上而下穿越DEA线时是卖出信号。

(3)柱状线收缩和放大。一般的说,柱状线的持续收缩表明趋势运行的强度正在逐渐减弱,当柱状线颜色发生改变时,趋势确定转折。

(4)形态和背离情况。MACD指标也强调形态和背离现象。当形态上MACD指标的DIF线与MACD线形成高位看跌形态,如头肩顶、双头等,应当保持警惕;而当形态上MACD指标DIF线与MACD线形成低位看涨形态时,应考虑进行买入。在判断形态时以DIF线为主,MACD线为辅。当价格持续升高,而MACD指标走出一波比一波低的走势时,意味着顶背离出现,预示着价格将可能在不久之后出现转头下行,反之,底背离现象的出现,预示着价格将很快结束下跌,转头上涨。

(5)牛皮市道中指标将失真。当价格并不是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运行,而是保持水平方向的移动时,我们称之为牛皮市道,此时虚假信号将在MACD指标中产生,指标DIF线与MACD线的交叉将会十分频繁,同时柱状线的收放也将频频出现,此时MACD 指标处于失真状态,使用价值降低。

本文效果分析中所运用的MACD指标以12日EMA为快速移动平均线、26日EMA为慢速移动平均线,计算9日平滑移动平均线,即MACD线。

(三)止损策略

1、止损概念

止损是指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斩仓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其目的就在于投资失误时把损失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股票投资与赌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可通过止损策略把损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成功的报酬。

2、常用的止损方法:

(1)重要支持或阻力位止损:重要的阻力或支持位主要有:价格较长时间停留的密集成交区;较长时间范围内的价格高点或低点;趋势线、黄金分割、或均线系统等提供的位置。

(2)定比例止损法:指将亏损额设置为一个固定的比例,一旦亏损大于该比例就及时平仓。这一比例因投资者心态、经济承受能力等不同而不同,同时也与投资者的盈利预期有关。一旦止损比例设定,投资者可以避免被无谓的随机波动震出局。它一般适用于刚入市的投资者和风险较大市场中的投资者。

(3)定额止损法:设立进场部位的资金最大亏损额度,也可以是所占用资金的绝对数额。一旦达到亏损额度,无论是何价位立即止损离场。必须注意:一是不同的品种或者不同的操作时间段要采用不同的止损额度。二是设立的止损额度必须在市场中得到概率的验证。

(4)无条件止损法:不计成本,夺路而逃的止损称为无条件止损。当市场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时,投资者应摒弃任何幻想,不计成本地杀出,以求保存实力,择机再战。

三、加入止损策略的技术分析在我国沪深300指数上的效果分析

沪深300指数是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的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其编制目标是反映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它的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60%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

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华创证券通达信分析软件,通过“数据导出”功能得到。本文采用沪深300指数的日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区间从沪深300指数建立开始到2010年12月31日结束。本文将MACD指标作为技术分析的代表,研究均采取定比例止损法。

(一)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1、加入止损的技术分析策略的收益率计算方法

买入时点:选择MACD指标中MACD值由负值或零转变为正值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为买入时点,其收盘价为买入价。

卖出时点:卖出时点有两种情况可能出现。第一种,选择MACD值由正值或零转为负值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为卖出时点,以其收盘价为卖出价。第二种,根据定比例止损法,我们事先设定好三种止损位(分别为5%、10%、15%),一旦达到止损位就立刻卖出,止损价格为卖出价。上述两种卖出情况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哪一种情况先达到,就按照那一种情况进行卖出操作了结。

按照上述的买卖时点,以每一个“买入—卖出”区间作为一个操作波段。设买入价为Pb(b=1,2,……,n),卖出价为Ps(s=1,2,……,n),波段收益率为La(a=1,2,……,n),则La=(Ps-Pb)/Pb

假设运用加入止损的技术分析策略所获得的收益率为LZ,则

Lz=(L1+1)×(L2+1)×……×(Ln+1)-1

(2)“买入-持有”策略的收益率计算方法

“买入—持有”策略的操作思想是,在第一个交易日买入,买入价为当日收盘价。在持有期最后一个交易日卖出,卖出价为当日收盘价。设买入价为P1,卖出价为P2,收益率为L。则,L=(P2-P1)/P1

2、加入5%止损策略的技术分析在沪深300指数上的效果分析

根据3.2.1所介绍的数据收集方法,在沪深300指数上共得到48个“买入—卖出”波段。根据公式(LZ=(L1+1)×(L2+1)×……×(Ln+1)-1)的计算,得出加入5%止损策略的技术分析在沪深300指数上的收益率L5%为422%。

(二)加入10%止损策略的技术分析在沪深300指数上的效果分析

根据数据收集方法,在沪深300指数上共得到48个“买入—卖出”波段。根据公式(LZ=(L1+1)×(L2+1)×……×(Ln+1)-1)的计算,得出加入10%止损策略的技术分析在沪深300指数上的收益率L10%为302%。

(三)加入15%止损策略的技术分析在沪深300指数上的效果分析

根据数据收集方法,在沪深300指数上共得到48个“买入-卖出”波段。根据公式(LZ=(L1+1)×(L2+1)×……×(Ln+1)-1)的计算,得出加入15%止损策略的技术分析在沪深300指数上的收益率L15%为279%。

(四)运用“买入-持有”策略所获取的收益率

在本文所研究的区间内,“买入—持有”策略的情况如表3.2所示:

根据公式(L=(P2-P1)/P1),可以计算出L=212%

四、结论和建议

如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运用加入止损的技术分析策略所获得的收益率高于“买入—持有”策略所获得的收益率。

第二,在三种不同的止损位下(分别是5%、10%、15%的止损位),加入5%止损策略的MACD指标法在沪深300指数上的收益率最高,其次是加入10%的止损策略的MACD指标法,最后是加入15%的止损策略的MACD指标法。

针对上述结论,可以向投资者提出以下建议作为参考:

首先,在A股市场上,可以采用加入止损的技术分析策略来进行股票操作,以获取稳定合理的超额收益。

其次,采用加入5%止损的技术分析策略可以获得较满意的超额收益,效果比加入10%和15%的止损位要好。建议投资者采用5%的止损位进行股票操作。

再次,止损是人类在交易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是投资者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反应,市场的不确定性造就了止损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功的投资者可能有各自不同的交易方式,但止损却是保障他们获取成功的共同特征。世界投资大师索罗斯说过,投资本身没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任何时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建立合理的止损原则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余诗棋.中长期高效投资决策的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4).

[3]凤翔.股市刹车器——止损的理念、计划与操作[J].安徽省情省力,2006,(2).

[4]李成.有效止损四法门[J].大众理财,2009,(9):58.

[5]解保华.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100~103.

[6]李训,曹国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6,29(10):143~147.

[7]李晓莉.趋势变化与2009年股票投资策略[J].财经月刊,2009,(80:72~73.

[8]何朝林.股票投资策略的选择理论和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12):146~148.

篇7

内容摘要:文章认为企业在理财时应树立“知识资源第一”的观念,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知识资源,优化企业的财务资源结构,以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企业知识资源 投资和培育 分配管理

企业的知识资源

(一)企业知识资源的界定

经合组织把知识分成四种: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本文所说的企业知识区别于笼统的社会知识。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因此企业的知识具有区别于一般社会知识的特殊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入手指出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揭示了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方式来增大资本总额的资本积累规律。按照马克思对资本的描述,可以认为只有当知识能够增值、带来财富的时候,知识资源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知识也才可能成为资本。第一个提出知识资本概念的人是加尔布雷思,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而不是固定的资本。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财富》杂志的编辑,托马斯•斯图尔特大力倡导知识资本理论,他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组织和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资产,员工的技能和知识、顾客的信任以及公司的组织文化、制度和运作中所包含的集体知识,都体现着知识资本。它是每一个员工所掌握的能在市场上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之和,即企业可以用来创造财富的集体智能。因此,被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那些知识,才是知识资源,而资本化的知识资源,才能形成知识资本。

(二)企业知识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区别

从形态上划分,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作为一种非物质资源,知识资源与土地、人力、资本等物质资源有着诸多本质上的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增值方式上:第一,物质资源是有形的;而知识资源是无形的,且其无形性无法具体衡量。第二,物质资源的回报和增值主要依靠市场机遇的把握,这要求所有者精于分析,善于把握;而知识资源的回报和增值主要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要求所有者精于思考,善于创新。第三,物质资源在运作时是循序渐进的,发展速度受物质资源的限制;而知识资源的运作是跳跃式的,具有无限的增值性。第四,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被损耗,不可重复使用,运作不善可能会使回报减少,甚至使资本贬值;而知识资源在使用中不会被耗损,可重复使用,并在使用中前进和创新。第五,物质资源具有排他性,一般情况下难以归至不同的主体所有;而知识资源具有共享性,可供多人享有。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知识资源与一般的生产资料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知识资源增值的无限扩张性与共享性,改变了物质资源条件下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使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三)企业知识资源的重要战略意义

企业的知识资源具有物质资源所不具备的异质性,企业特定的知识资源对企业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企业知识资源的异质性来源于知识的活性,企业的隐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知识资源也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知识资源是赋予并表现企业个性的资源。任何企业都可以得到人、财、物等资源,但只有将这些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并适应市场、技术的需要,发挥其适当的技能和作用才能创造出价值。这种结合力与激发力的源泉,就在于知识资源。其次,知识资源是市场交换性较低的资源。知识资源经常是企业所独有的,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可能性比较小,如工厂设备、商标品牌等物质资源是可以进行市场交换的,闲置的资金、设备等都可以通过借贷给他人来收取利息或使用费,但企业的信誉、运营方式或习惯、士气等往往是难以用金钱来买卖的。最后,知识资源是可以在成长的同时不断再生产出来,并与原有的知识资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成长能力强的资源。在此,作为载体的人力资源在这里具有双重意义上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劳动力的提供源,或是一般的买主与卖主,更重要的是它是“知识的载体与知识处理的主体”。因此,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例如技术和经验需要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身上逐渐积蓄;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赖关系,最终也慢慢落实到直接相关的人员身上。

投资和培育知识资源

知识资源是具有近似无限性的资源,它在使用上不仅不会耗尽,反而会由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丰富。可以说,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才是企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顺应时展的要求,管理者必须一方面更新管理观念,将企业在知识资源上面的支出资本化;另一方面,应当逐步加大对知识资源的投资和培育,包括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创新设计、营销网络和科学管理等诸多方面。

(一)影响知识资源投资和培育的因素

首先,知识资源的投资和培育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直接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知识资源所获得的知识产品(人和物)在一定程度上又能生产知识、创新知识,当消费者(使用者)消费这些知识资源时,就能获取它所携带或传授的知识,或使用其所携带的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物质财富,这是投资和培育的间接目的。不同的目的将导致企业对知识资源的管理粗细不一。

其次,知识资源的长期性决定了投资和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和个人的知识的投入,尽管存在有效与无效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当时无效的投资也极有可能在未来转化为有效投资。知识资源具有很大的活性,具备自我繁殖、再生、迁移和衍生的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一直是一种有效投资;而对于企业来讲,虽然会计上假定企业会无限期经营下去,但事实上企业作为个体,都会经历发展、繁荣、衰退和萧条的各个阶段,那么,不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就决定了知识资源投资和培育的侧重点不同。

再次,知识资源的无形性决定了投入往往难以准确量化,只能对其成本模糊计量。知识资源以知识含量(知识信息量)为尺度,知识量的多少不可能用数量准确测定。一个或一项知识资源投资的资本量以知识量为尺度,同样也难以准确计量。物质和金融投资都以货币量为尺度,可以用货币准确计量,进行定量分析,而知识量却只能模糊衡量,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作模糊量化。例如一座厂房是可以准确估计其价格的,而一个发明,其所蕴含的知识量却难以准确用货币来描述。不过难以量化并不是说不能量化。此外,知识资源的投资培育决策是按投资者选择的目标所决定的,由于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风险的因素。

(二)投资和培育知识资源的举措

第一,要转变观念,接受知识资源。知识与资本等价并不是对知识的贬低和侵犯。正因为知识资源与传统的财务资本和物质资源有效地结合了,企业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才可能通过广义的资本(有形的实物与无形的知识)把企业与劳动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利润、分享利润。因此,有必要对已成为生产资料的知识资源进行精心的投资和培育。

第二,科学量化知识资源,要让知识通过资本化参与利润的创造与分享,就要对知识资源加以量化。为此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知识资源的成本,主要指投资和培育这些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二是知识资源的产出,主要指这些资源为企业增加的价值。这实际上既注重了对知识资源的投资,又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的交换原则。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则需要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知识资源的评价模型,量化知识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资源的量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数值的大小随知识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受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并随时间的延续、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构建企业自己的知识资源库,即对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源进行加工、保存、提炼,形成系统的不断发展的资产,以实行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共享。主要包括:企业外部资源,如社会公共知识、供应商和客户知识等;企业内部资源,如企业人力资源、专有技术、经验、秘诀、研究报告、战略规划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建立一个覆盖广泛的组织内部网络,通过有效地收集、处理、传播、共享信息和知识,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资源库。

一些成功的企业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办公设备生产商施乐公司。施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内部网络,名为“知识地平线”,主要包括六部分,如工作空间、知识管理新闻、事件、知识的搜集、产品、技术和服务、相关网点等。通过内部网络的建立,施乐公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知识资源库。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公司各种内部资料、重大事件和历史资料,以及客户、竞争对手的详细资料,都存储在资源库里,员工可以自由方便地阅读相关资料,使知识资源共享在企业整体范围内成为可能,这极大地增强了对知识资源的利用效果。

知识资源的分配管理

(一)知识资源分配的机制

知识资源的分配机制是指知识资源在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配中所涉及的各环节、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管理学的意义上讲,知识资源分配机制实质是一种激励机制。因为,知识资源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目的在于调动知识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知识资源分配机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分配的主体与客体,二是分配的额度。

第一,分配的主体。分配的主体是指由谁来分配,由谁来制定方案和确定分配的额度。知识资源作为资本,但并不代表知识资源就是资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运动还没有表现为知识的运动,仍然是资本的运动,也就是说,企业分配的主体仍然是资本。资本所有者、资本所有者群体(董事会、股东会)或是资本人即企业经理理所当然地行使着资本分配的权力。

第二,分配的客体。分配的客体有两层意思:一是分配什么,二是分配给谁。分配什么具体是指分配的内容,生产的结果表现为价值和剩余价值,价值是劳动所得,剩余价值是资本所得。知识作为资本参与分配,自然是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或者说是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也就是说分配给知识资源的所有者。

第三,分配的额度。分配的额度是指知识参与利润分配的数量界限。简单地说,是指知识资源在利润分配中所得到的占全部利润的应有比例。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确定这个“应有比例”。解决这一问题的总原则应该是:分配度应与知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贡献率相符合。

(二)知识资源分配的理念

第一,使公司员工享有劳动与知识资源的转化价值。按照公司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程度,以及付出劳动的多少,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并且随着员工知识水平和技术程度的提高,不断提升工资,工资的多寡主要取决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种工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知识资源“投入-产出”的原理,可以激励员工不断地进行知识投资,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

第二,使知识资源享有所创造剩余价值的分配权力。首先,使知识资源按照其价值取得相应的企业内部收益性股权。这种内部收益性股权没有所有权,只能用于索取企业一定的剩余收益,而不能上市流通和自由转让。内部收益性股权是知识资本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的制度。这种制度实施后,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报酬差别不仅体现在工资和奖金方面,更主要体现在按收益性股权所取得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上面。其次,使知识资源按照所取得的股份依照同股同权的原则参与分红,获得企业利润(剩余价值)的分配权,让知识资源得到补偿,充分体现其作为资本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伍中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3.李心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J].会计研究, 2000.10

4.李心合.财务理论范式革命与财务学的制度主义思考[J].会计研究,2002.7

5.韩经纶主编.增值知识资本[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篇8

11月8日下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岭南堂三楼陈荣捷演讲厅作了一个关于融资融券的演讲,好久没有登台作演讲,还是有些紧张,不过还好,毕竟是自己熟悉的话题,同样把真名隐去,就用博客统一的名字:谷雨!好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说来也是跟证券行业有关吧,最早是关于一个公司股改的时候,用的一个笔名——“因为股改的原因用的笔名”;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想起来一句话:“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还有一句话:“庄稼不得年年种”。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有了这个名字。不过可惜的是:博客这边的庄稼地自己经常让它荒芜了。把记者的笔录张贴在这里,算是一个纪念吧!听说网络上最近一个“北大一流女”批评广州没文化,呵呵,不作评论了,不过我还是以登上中大的讲台为荣!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现场的听众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金葵花南都理财论坛的现场,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融资融券启航—更暴跌?大反弹?我们认为两个很大的问号,代表我们现在专家学者或者是现场观众都会带着疑问的态度对待融资融券的问题,甚至我个人觉得大多数的投资者跟听众可能对于融资融券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会有一点迷茫,我们今天就会请到两位实战派专家委我们现场解答融资融券的问题,还有融资融券对我们市场走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们都会在现场跟大家做深入的探讨。

???从10月5号中国证监会公布即将试点融资融券的试点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但是我们市场并没有迎来大家期盼的大反弹,从2200点一路下滑跌1700点,最近一个星期在1700点上下做震荡,未来市场究竟是反弹还是会继续下滑,我相信广大投资者都悔恨关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两位专家就会结合融资融券的问题,为大家做深入的解答,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两位专家:

???广发证券融资融券部谷雨博士后

???招商证券(香港)董事缪英源先生???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张博士,他演讲的主题是:“融资融券-制度性创新”,我简单介绍一下谷雨博士后,经济学学士、产业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广发证券博士后工作站从事金融学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2006年8月,博士后出站后,先后进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和广发证券融资融券部,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发表多篇关于融资融券文章,2008年出版个人专著《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专著一部。

???谷雨:大家下午好!感谢主持人刚才的介绍,博士后不是一个学位,只是说明一段经历,当时正是因为融资融券这个课题才进入这个行业,虽然之前在校的时候有一些了解,但是也可能跟大家一样,对这个课题从一无所知慢慢到熟悉一些,刚才主持人也说,是实战派,国内还没有开,所以我还不是实战派,刚才和缪先生说过我这边还是纸上谈兵,他才是真正的实战派。

???今天的题目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项基本制度创新,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创新如果在我们学校里面来看,都是要求比较高的,特别是大家如果做论文的话,创新也是很难达到的要求,大家无论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都要绞尽脑汁想出几条创新来,但是这项制度如果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也算一项制度创新,从融资融券制度来讲不是创新,因为在成熟市场都已经有过很多经验,而且是一项基本的制度,所以从严格学术意义来讲不是创新,但是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本来制度创新就比较少,对于整个交易制度来讲的确会带来一个转变,正如大家听说的,流传比较多,以前证券市场只能做多,上涨的时候赚钱,如果制度推出来之后,下跌的时候也可以赚钱,大家最普遍流传的关于这个制度的解读,严格意义来讲这个制度还是有一些问题的,跟通常理解也不是很一样。

???这个题目列出来融资融券启航之后更暴跌?还是大反弹?这个大家都是关心的问题,可能最后的答案跟大家的想法有一些差距,从一项交易制度来讲,从管理层角度来讲都应该不是说会推出使市场更暴跌的制度,或者使市场保障的制度,还是从市场完善的角度来说的。

???正因为与这个课题结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之后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看一张图表,跟融资融券联系不大,但是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一张图片,因也是我最近找到一张图片,列举1825—2007年没有标普指数回报率,从整个股市180多年美国股市涨跌幅来看,真正暴跌40—50%的年份只有1931和今年2008年,涨幅比较大就是50—60%是25年,列出报表的意义如果把06、07年涨幅放在中国资本市场,大家都希望像美国华尔街之前走势一样,不是去年次贷危机以来的情况来看,对照这张报表从涨幅来看,就是06、07年涨幅在图表右侧还是要有一段距离的,当时一段涨幅只有50、60%,我们06、07年已经远远超过了,在断点还有很远的距离,08年跌幅70%是在左边,也是很远的距离。从这张报表来看,从过去两三年来看已经经历了美国市场最惨和涨幅最多的两个时期,经历过去这两年,剩下的时间也就是在填充中间的这些年份—收益率,从概率商来说再暴涨和暴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在美国市场180多年历史中最多的年份是在10%以内涨幅有45年,从概率来讲这个是比较正常的。所以看到这个报表把这个报表直接发送整个公司领导那里,说了最后一句,我们已经用两三天的时间经历了美国100多年的暴涨和暴跌的阶段,剩下100多年我们都可以宠辱不惊,基本上经历这两年,剩下的事情都是不会有这样大的涨幅和跌幅。我觉得这个表格是很有意思的,从长远来看对市场有信心的一个表格。

???接下来具体讲一下融资融券,列了几个问题,把这个制度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留出时间大家共同来交流。

???关于融资融券,借助于现在媒体的宣传和介绍,和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关心,大家都非常了解,最通俗的来讲,融资比较好理解,简单来讲就是借钱或者是你本来没有那么多资金借来更多的资金来购买股票,这样借钱首先是来源于对市场上涨预期的判断。融券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之前做这个课题的研究,但是都问我具体是做什么工作,我觉得如果用很专业的语言来讲也很难说明白,最通常的理解对市场有下跌的预期,而你手头的股票虽然只有一定额想获得更大的收益,可以从市场上如果有人愿意把本来要长期持有的证券借给你,你可以直接卖出,等下跌之后再用一个更低的价格买入,最后把证券再还给你借助的借助方。这样说比较难以理解,我跟朋友讲了一个通俗的书法,比如邻居家有一辆新的自行车,他最近不用,但是你觉得这个自行车价格会下降,你就可以把它借过来,在他允许的情况下又把它卖掉,价格下降之后又买一辆新的自行车还给他,也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这个是比较形象的理解,银行就是做资金的借入借出的证券,证券公司就是做股票买卖的中介,像我们将来融资融券部做的也就是一个资金和证券借入和返还的中介,和自行车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国《证券法》之前一直禁止这样融资融券的业务,大家都听说过包括在市场上的人都知道,尤其三方监管之前有一些地下融资活动,那样的融资严格意义来讲并不是通常我们理解的融资和融券,不是政策的制度安排。在05年新的《证券法》颁布之后142条规定:证券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整个推出背景:对以前没有这种制度的修正。第二05年我们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当时我个人认为也是作为保证股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的措施,但是因为后来股改进程的原因所有的创新也都停止了,刚才主持人也讲今年在国庆之后证监会说从紧也有媒体报道又暂停,专家又澄清没有暂停,但是从规则来看,当时在06年已经把这几项规则都制订清楚了,我列几个规则当中对这个业务有一些细致的介绍。总体来说06年所有的基本大的方向和整个准备工作已经万事俱备,但是这个业务一是一波三折包括广发证券一直在准备,当时十几个人,由各个部门组成融资融券小组对这个问题持续跟踪,从证券公司角度来讲,这个业务也是不断跟踪的,不是很仓促或者很突兀的一个业务。

???大家说的融资融券是说市场的比较多的,如果学术的文章经常用证券信用交易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等同的,在狭义上来讲,信用交易属于不加证券两个字大家理解,不涉及到直接交易,而加上证券信用交易可以具体划分为融资和融券,没有那么多本金或者手头没有那么多证券还可以做那样高恶毒的交易情况。如果具体划分来讲,有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也有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我们现在规则当中通常理解的是证券公司也就是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因为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将来可能是下一步的方向,包括如果向国外证券金融公司,券商再提供融资融券会使业务进一步放大,但是从现在来看整个的来源主要都是在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

???股市在上涨的时候也能够赚钱,下跌的时候也能够赚钱,这样的说法可能说对了一半,首先对的前提是看对了方向,如果走错了方向损失也是比较大的,如果上涨的时候赚钱说明你做了融资业务,也就是说用一笔很少的资金做了一个看多的业务,如果看错了方向,如果你所选的股票是下跌的方向,并不一定是大盘的方向,所以上涨的时候可能亏的更多。下跌的时候也能够赚钱,你做了一个融券业务,而市场的走势正如你的预期一样在下跌,这样的确是可以赚钱的,如果跟你的方向相反,可能要比现在买卖亏的要更多,下跌的时候即使市场下跌,你买的融券卖出的股票上涨的话也是会有损失的,这种损失由于杠杆作用放大。所以我只能说如果有人跟你介绍融资融券,包括将来我们可能推广的时候也会这样宣传,但是肯定会加上一个风险提示: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这个业务的确是上涨的时候能够赚钱,下跌的时候也能够赚钱,但是在上涨的时候也会亏,下跌的时候也会亏的更多的业务,里面会有一些丰富控制,这个是细节的东西,不能影响仅凭这两句对融资融券制度简单的下结论。

???(PPT放映)一个形象的说法,因为现在我们开的口子比较小,主要是从证券公司手中融资,证券公司自然有关资金和借贷资金,从管理层的要求来看,主要是自有资金,借贷资金是一个方向,也包括开展业务之后,管理层比较放心,对这个业务有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增加,现在主要是控制在自有资金的水平,客户从证券公司借来资金,购买股票,前提是你对某一只股票或者是你想要买的标的上涨的预期,从理想状态来说,股票上涨之后卖换来更多的钱,自己留下一部分,把证券公司借来的钱再还给证券公司,完成这样一个交易过程。

???融券主要控制在证券公司自营证券,还没有证券公司外借证券,从国外模式来讲这块的模式各个国家也不太一样,范围要比我们广泛的多,这一点也注定了用证券公司自有的资金的规模不是很大,如果通常理解主办方题目来讲,如果规模很大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市场暴跌或反弹,但也未必。按照现在中国这样一个逐步试点,从严从稳监管思路来看,我个人认为开展这个业务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从证券公司自营证券里面有一个额度,后面也会讲到哪些标的证券证券公司可以列出来借给你,预测这只股票会下跌,但是手头比如说有一部分或者根本没有这部分证券,付出一定的保证金比例,然后把这个股票卖掉,还没有的时候通过借来证券把它卖掉,换成现金,现金会放在专有帐户里面,如果你的标的证券价格真的如你所预料价格下跌之后再买回来,主要是赚中间差价,然后再把所借来的证券还给证券公司,因为你是先借掉后卖出的,一买一卖完成这样一次交易,你赚的还是中间的差价,所以融资和融券虽然都是连在一起来说,事实上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目的都是为了赚取中间的差价。

篇9

第一条为了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规范金融企业财务行为,促进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防范金融企业财务风险,保护金融企业及其相关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以下简称金融企业)适用本规则。

其他金融企业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三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则的规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置财务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方法,筹集资金,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资源,反映经营状况,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实现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依法指导、管理和监督本级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应当在规定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指导、管理和监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

金融企业在完成工商登记后30日内,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验资证明、章程等文件的复印件。

金融企业发生分立、合并、设立分支机构,以及主要工商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在依法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30日内,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有关的变更文件复印件。

第五条金融企业应当依法纳税。金融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

第二章职责、职权

第六条财政部门履行下列财务管理职责:

(一)监督金融企业执行本规则以及其他的财务管理规定,指导、督促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二)指导、督促金融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监测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及其营运状况,监督金融企业的财务行为;

(三)加强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实施金融企业财务评价;

(四)监督金融企业接受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

(五)制定并实施促进金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财政、财务政策,组织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六)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财务管理职责。

第七条金融企业的投资者(以下简称投资者)一般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治理机构行使下列财务管理职权:

(一)执行并督促经营者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

(二)决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权限;

(三)决定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置;

(四)决定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决定筹资、投资、处置重大资产、依法提供除主营担保业务范围以外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

(五)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决定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

(六)决定聘用或者解聘承办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七)按照章程的规定,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

投资者可以通过制度规范、章程约定等方式,将投资者财务管理职权全部或者部分授予经营者。

金融企业按规定可以向其控股的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

第八条金融企业的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按照规定行使下列财务管理职权:

(一)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

(二)拟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经投资者议定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组织财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草案,实施财务控制、分析和考核;

(四)组织实施筹资、投资、处置重大资产、担保、捐赠、重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方案;

(五)组织财务事项审批;

(六)组织缴纳税金、规费;

(七)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八)归集财务信息,依法组织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九)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负责人;

(十)配合有关机构依法实施的审计、评估和监督检查;

(十一)按照章程的规定,以及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要求,行使其他财务管理职权。

第三章财务风险

第九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则的规定,以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权限、程序、应急方案和具体措施,以及财务风险形成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第十条金融企业应当建立规范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保持业务规模与资本规模相适应,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等方面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从事保险业务的金融企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规定的数额;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净资本负债率应满足规定的数额要求。

第十一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保障相关各方利益、保证支付能力、实现持续经营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控制资产负债比例,足额提留用于清偿债务的资金。

从事银行业务的金融企业,应按规定交存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从事保险业务的金融企业,应按注册资本的20%提取资本保证金,存入指定银行,除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负债与净资产的比例应满足规定的数额要求。

第十二条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对各类资产进行评价,并逐步实现动态评价,按照规定进行风险分类,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金融企业对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应当落实监管责任。对能够收回或者继续使用的,应当收回或者使用;对已经损失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核销;对已经核销的,应当实行账销案存管理。

第十三条金融企业应当及时分析市场利率、汇率波动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减少利率、汇率风险损失。

第十四条金融企业发生关联交易,必须履行规定的程序,并按照规定控制总量和规模,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并及时结算资源、劳务或者义务的价款,不得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逃避税收。

第十五条金融企业委托其他机构理财或者从事其他业务,应当进行风险评估,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业务授权和具体操作程序,定期对账,制定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金融企业委托其他机构理财或者从事其他业务,投入的资金不得影响主营业务的开展,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账内核算。

第十六条金融企业依法受托发放贷款、经营衍生产品、进行证券期货交易、买卖黄金、管理资产以及开展其他业务,应当与自营业务分开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分配收益、承担责任,不得挪用客户资金,不得转嫁经营风险。

第十七条金融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被担保对象的资信及偿债能力,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设立备查账簿登记,及时跟踪监督。

金融企业提供除主营担保业务范围以外的担保,应当由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为金融企业投资者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应当由股东(大)会决议。

第十八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资本规模控制表外业务总量。

金融企业应当按照风险程度对表外业务进行授权,并严格按照授权执行,禁止违规操作。

金融企业应当及时、完整记录所有表外业务,跟踪检查表外业务变动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披露。

第十九条金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分支机构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并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金融企业应当对分支机构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条件具备的,可以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业务单元制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金融企业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监管,关注资金异常变动,监督并跟踪分析分支机构财务指标的情况,督促境外分支机构遵守所在国家(地区)关于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

第四章资金筹集

第二十条金融企业筹集资本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本金管理的规定,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拟定筹资方案,履行规定的程序。

金融企业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接受货币出资,也可以接受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出资,或者采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

金融企业接受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当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约定的价值计价;采取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本金,按照股票面值计价。

金融企业筹集资本金,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办理工商登记后,应当向投资者出具出资证明书。

第二十一条金融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持续经营期间,投资者除依法进行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

金融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包括发行股票的溢价净收入),计入资本公积。

经投资者决议后,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金。

第二十二条金融企业以借款、吸收存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向人民银行再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明确筹资目的,考虑资金需求和债务风险,签订书面合同,不得擅自提高或者变相提高利率以及付费标准,并应适时合理调整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

第二十三条金融企业取得国家投资、财政补助等财政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属于国家直接投资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金或者资本公积;

(二)属于投资补助的,增加资本公积或者资本金。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

(三)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收益处理;

(四)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为收益处理;

(五)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作为负债管理。

第五章资产营运

第二十四条金融企业应当统一管理资金账户,明确资金调度的条件、权限和程序。调度资金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依据有效合同和合法凭证办理手续,不得私存私放资金。

向境外调度资金必须符合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二十五条金融企业管理库存现金、库存金银、存放中央银行与同业的款项,以及其他形式的现金资产,应当满足流动性要求,并控制现金资产总量。

第二十六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合同进行财务审核,跟踪履约情况,明确债权,制定收账政策,及时清收应收款项。

第二十七条金融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用货币对外投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但不得以国家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对外投资。

用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的,应当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按评估确认后的价值计价。

对外投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投资权益,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支付投资款项,所需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不得在成本费用或者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并及时监控和考核投资项目的效益,落实项目决策者和实施者的责任。

向境外投资的,应当符合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金融企业收取、保管和处置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办理。

收取抵债资产应当按照规定确定接收价格,核实产权。

保管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安全、完整、有效的原则,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定期检查、账实核对。

处置抵债资产应当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一般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置。采用其他方式的,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抵债资产买受人。

抵债资产不得转为自用。因客观条件需要转为自用的,应当履行规定的程序后,纳入相应的资产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定期清查核实各类固定资产,落实使用和管理责任。

购建重要固定资产、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落实决策和执行责任。

固定资产折旧可以依据产业发展态势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结合固定资产经济寿命及其使用状况,确定折旧年限,选用折旧方法,按季(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经选用,一般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后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披露变更理由的,应当及时披露。

已交付使用而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项目,应当比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之和占净资产的比重,从事银行业务的最高不得超过40%,从事保险及其他非银行业务的最高不得超过50%。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金融企业通过自创、购买、接受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及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应当依法明确权属,落实经营和管理责任。

变更无形资产权属时应当进行评估,并签订书面合同。

第三十一条金融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包括信贷资产损失、坏账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等,应当及时核实,查清责任,追偿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金融企业以出售、出租、抵押、置换、报废等方式处置资产,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程序。

处置主营业务所用资产,涉及业务调整或者资产重组的,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制订业务调整或者资产重组方案,履行规定的程序后执行。

金融企业对外捐赠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捐赠的范围和条件,落实执行责任,严格办理捐赠资产的交接手续。

第六章成本、费用

第三十二条金融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约束,实行成本费用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金融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纳入账内核算,不得违反规定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经营有关的支出,包括各项利息支出(含贴息)扣除允许资本化的部分、手续费支出、佣金支出、业务给付支出、业务赔款支出、保护(保障、保险)基金支出、应计入损益的各种准备金和其他有关支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四条金融企业的成本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金融企业的成本核算,应当以季(月)、年为计算期。同一计算期内,核算成本和营业收入的起止日期、计算范围和口径应当一致。

第三十五条金融企业应当注重费用支出与经济效益的配比,实行费用支出的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确定必要的费用支出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程序。

除国家规定的专用账户外,金融企业每一独立核算单位分币种只能设立一个费用存款专户,除税金及附加、折旧、资产摊销、准备金和坏账损失以外的各项费用,应当从费用专户中开支。

金融企业应当强化费用支出约束,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通讯费、维修费、出国经费、董事会经费、捐赠等实行重点监控。

金融企业的业务宣传费、委托代办手续费、防预费、业务招待费一律按规定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第三十六条金融企业技术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所需经费应当纳入财务预算,形成的资产应当纳入相应的资产进行管理。

第三十七条金融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核定和计发职工薪酬。

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对经营者、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人员实行与其他职工不同的薪酬办法。

金融企业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在工资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额,对研发核心技术、促进安全营运、开拓市场等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

第三十八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应当据实列入成本(费用)。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且按时足额缴费的金融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相关费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第三十九条金融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的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拨交工会使用。

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第四十条金融企业应当依法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使用或者占用国有资源的费用等。

金融企业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或者超过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范围和标准的收费。

第四十一条金融企业根据经营情况支付必要的佣金、手续费等支出,应当签订合同,明确支出标准和执行责任。除对个人人外,不得以现金支付。

第七章收益、分配

第四十二条金融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内的各项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登记、核算,不得存放其他单位,或者以任何理由坐支。

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单位职务所得收入,包括业务收入以及对方给予的佣金、手续费等,全部属于金融企业,应当纳入账内核算,不得隐匿、转移、私存私放、坐支或者擅自用于职工福利。

第四十三条金融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延续弥补期超过法定税前弥补期限的,可以用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

第四十四条金融企业本年实现净利润(减弥补亏损,下同),应当按照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顺序进行分配。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从事银行业务的,应当于每年年终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金,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从事其他业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本年实现净利润中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补偿风险损失。

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并入本年实现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优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四)转作资本(股本)。

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净资本负债率未达到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标准的,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经股东(大)会决议,金融企业可以用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或者转增资本。法定盈余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金融企业注册资本的25%。

第四十五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对经营者和核心技术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实行股权激励。

经营者及其他职工以劳动、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分配办法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经股东(大)会决议后,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取得股权的,与其他投资者一同分配利润;

(二)没有取得股权的,在相关业务实现的利润限额和分配标准内,从当期费用中列支。

第八章重组、清算

第四十六条金融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通过分立、合并等方式进行重组。

实施重组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履行规定程序,组织开展财产清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组织与债权人协商,制订债务处置或者承继、股权设置、资本重组的实施方案。

第四十七条金融企业分立,应当按照资产相关性或者业务相关性原则分割财产、承担债务,并明确分立后的产权关系。

对不能分割的财产,在评估的基础上,经各方协商,由拥有财产的一方给予其他方经济补偿。

第四十八条金融企业合并,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金融企业或者新设的金融企业承继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并明确合并后的产权关系。

金融企业合并净资产超出注册资本的部分,作为资本公积;少于注册资本的部分,应当变更注册资本或者由投资者补足出资。

对资不抵债金融企业以承担债务方式合并的,合并方应当采取重整措施,按照合并方案履行偿债义务。

第四十九条金融企业实行托管经营,应当签订托管经营合同,明确被托管企业的财务状况、托管经营目标、托管财产处置权限以及收益分配办法等,并落实财务监管责任。

受托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托管经营合同制定相关方案,重组托管金融企业的财产与债务、调整业务、安置职工。

托管经营合同没有约定且未经托管金融企业股东(大)会同意,受托金融企业不得擅自改组、改制、转让托管金融企业,不得非法转移托管金融企业的财产和业务,不得以托管金融企业名义或者以托管财产对外担保。

第五十条金融企业进行重组时,对已占用的国有划拨土地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履行相关手续后,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继续采取划拨方式的,可以不纳入资产管理,但应当明确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并按规定用途使用,设立备查账簿登记;

(二)采取作价入股方式的,将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转作国家资本,形成的国有股权由重组前的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或者财政部门确认的单位持有;

(三)采取出让方式的,由金融企业购买土地使用权,支付出让费用;

(四)采取租赁方式的,由金融企业租赁使用,租金水平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确定,并在租赁合同中约定。

金融企业进行重组时,对已占用的特许经营权等国有资源,依法可以转让的,比照前款处理。

第五十一条金融企业重组过程中,对拖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欠缴的基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等,应当以金融企业现有资产优先清偿。

第五十二条金融企业被责令关闭、依法破产或者经营期限届满终止经营或者解散的,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金融企业章程的规定实施清算。

金融企业自愿清算的,由金融企业股东(大)会决议后执行。

金融企业依法进行清算,应当对非货币财产进行资产评估。

第五十三条金融企业的清算财产支付清算费用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顺序清偿债务。

第五十四条金融企业清算完毕,应当编制清算报告,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将清算报告和审计报告报投资者决议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后,向相关部门、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通告。

第五十五条金融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除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列入当期费用以外,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重组中发生的,依次从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中支付;

(二)清算时发生的,以扣除清算费用后的清算财产优先清偿。

第九章财务信息

第五十六条金融企业应当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整合业务和信息流程,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逐步实现财务、业务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

第五十七条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财政部的统一要求编制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并通过内部审核,在规定期限内向财政部门以及其他与金融企业有关的使用者报送,不得拒绝、拖延财务信息的披露。

第五十八条金融企业报送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金融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信息。

金融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五十九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金融企业财务评价制度,对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状况、偿付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盈利状况和社会贡献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制定有关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和考核有关金融企业的依据。

金融企业应当按财务评价制度的要求,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

第六十条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谨慎、合法地保管、使用金融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得利用未公开的财务信息牟取利益或者损害金融企业利益。

第十章罚则

第六十一条金融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予以通报批评:

(一)不按规定提交设立、变更文件的;

(二)财务风险控制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三)筹集和运用资金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四)不按规定开设和管理资金账户的;

(五)资产管理不符合规定,形成账外资产的;

(六)不按规定列支经营成本、费用的;

(七)不按规定确认经营收益的;

(八)不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提留准备金、分配利润的;

(九)不按规定处理财政资金、国有资源的;

(十)不按规定顺序清偿债务、处理财产的;

(十一)不按规定处理职工社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的;

(十二)其他违反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

第六十二条金融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金融企业及其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

(一)不按照规定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

(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显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相抵触,且不按财政部门要求修改的;

(三)不按照规定提供财务信息的;

(四)拒绝、阻扰依法实施的财务监督的。

第六十三条金融企业违反本规则,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