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电子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光热发电技术简介
光热发电技术的研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基本原理是利用大规模镜面汇聚太阳光能产生高温、对导热工质进行加热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其区别于光伏发电的突出特征是通过物理过程而非光伏效应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化。目前光热发电的主流技术包括塔式、槽式和碟式三种,其中塔式、槽式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已有商业化运营案例。
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的主要技术特点对比如表1所示。
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的理论效率更高、规模效应更显著,其最大优势一是通过热介质储能将具备调峰能力,有望实现全天24小时连续运行,克服光伏发电出力不稳定、周期波动大的缺陷;二是能够实现热电综合利用,通过将热能分别用于电、水、暖等多种用途,系统整体效率可能达到50%以上。目前光热技术尚处于商业化初期,单位造价显著高于光伏技术,未来具有较大的降本增效空间。
二、国内光热发电行业发展情况
(一)相关政策情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均对光热发电行业发展做出了部署,要求加大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力度,并在具备较好资源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2015年装机目标为100万千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也已将光热发电系统制造列入鼓励类范畴。但与光伏发电相比,当前国内缺乏针对光热发电行业的专项政策,其中最为关键的电价政策尚未出台。
(二)项目建设情况
当前国内光热发电行业正处于由实验性向商业性过渡的阶段。自2004年起,由中科院等单位研发的千瓦级光热发电系统(塔式、槽式)陆续在北京、南京等地投运,积累了我国首批光热发电运行数据;2011年,我国首个兆瓦级光热发电项目(塔式)在北京延庆投入运营;2013年,中控太阳能在青海德令哈建成我国首个10兆瓦级光热发电项目(塔式),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示范项目,已获5000万元财政专项补助,核准电价为1.2元/千瓦时。其他已启动前期工作的部分项目情况如表2所示。
三、光热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目前塔式技术是最为成熟的光热发电技术,以该技术为例,若项目位于青海等光照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单位千瓦造价控制在20000―30000元,上网电价确定为1.2元/千瓦时,则项目能够依托自身现金流实现商业化运营,取得正常水平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收期为10年左右。典型的10兆瓦塔式项目模拟测算指标如表3所示。
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变量包括发电利用小时数、上网电价等。发电利用小时数每下降100小时,内部收益率降低约0.8%;为保证7%的公允收益率,利用小时数至少需达到2300小时。偿债覆盖率用于衡量项目贷款偿还期内自由现金流对贷款本息的保障能力,按全周期平均偿债覆盖率不低于110%进行控制,则利用小时数至少需达到2000小时。见图2。
上网电价对项目收益和偿债能力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电价每降低0.05元/千瓦时,项目内部收益率降低约1%。为保证7%的公允收益率,电价至少需达到1.1元/千瓦时。为保证平均偿债覆盖率高于110%,上网电价至少需达到1元/千瓦时。见图3。
基于上述分析,由于光热发电项目的初始投资高于常规光伏项目,因此其对运营期发电量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弱、对于电价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与之相比,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的标杆电价已调低至0.9―1元/千瓦时,且仍具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因此在系统成本未出现显著下降之前,光热发电尚不具备与光伏发电平价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光热发电对于光照资源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设备的年利用小时数需要达到2200―2500小时才能保证基本的收益水平,因此该技术更适合在青海、宁夏等我国西部的光照资源富集区运用,与光伏发电相比其适用范围相对较小。
四、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上游产业链尚未建立,投资成本仍然较高
光热发电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项目装机规模较小、数量有限,对设备和组件的有效需求不足。受限于市场容量,上游设备制造企业未形成规模化产能,聚光镜、集热管、追踪器等关键组件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槽式、塔式光热的单位造价达到晶硅光伏的3―5倍,就成本效益而言其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商业化项目数量较少,运行效率需要进一步检验
当前国内投入运营的兆瓦级以上光热发电项目屈指可数,运行时间普遍短于3年,尚未形成具备参考价值的长期运行记录,在不同地区差异性气候和光照条件下的运行数据则更为欠缺。在运行效率得到充分的实践检验之前,行业投资规模难以扩大。
(三)专项扶持政策未出台,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
光热发电的各条技术路线差异程度较大,增加了统一划定标杆电价的难度。目前“一项目一议”的定价方式效率较低,也使投资者难以对项目的收益和回报做出准确的先期判断。此外,涉及补贴、并网等关键问题的专项扶持政策还未出台,投资者对于政府未来支持力度的顾虑难以消除。
(四)技术还需继续完善,储能有待突破瓶颈
光热发电技术目前还存在运行效率不稳定、部分组件故障率高等问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予以改进,亦有赖于持续投入的研发资金支持。其中油质、熔盐等储能技术是提升光热发电系统效率、实现与光伏技术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受限于成本等因素,实际发展未达到预期水平。
五、银行融资支持建议
光热发电当前处于商业化的起步阶段,未来有望与光伏发电形成优势互补的差异化竞争,并成长为推动我国太阳能行业新一轮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在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双反”持续打压遏制我国光伏产业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发挥银行的融资引导作用、支持光热产业健康成长,对于开辟多元化发展路径、巩固我国新能源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国内银行对光热发电项目的融资支持相对有限,既是出于对新技术的审慎态度,也是由于对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存有顾虑。从培育融资市场、推动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从图4所示开展工作。
(一)把握政策导向,引导融资支持
电价补贴标准是决定光热发电项目盈利和偿债能力的关键参数,有待国家政策予以明确。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标杆电价、专项资金、并网保障等行业相关政策出台情况,在政策导向明晰、外部条件趋于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光热发电项目开发评审工作。
(二)加强客户筛选,择优开展合作
光热发电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现阶段应选择实力相对雄厚且自身具有一定技术积累的企业作为优先合作对象,一是五大电力、中广核等电力行业央企,二是中控集团等掌握设备核心技术的上下游一体化企业。对于主营业务不突出、缺乏太阳能相关行业投资运营经验的企业,应严格限制授信。
(三)扶持重点项目,树立示范效应
业务起步阶段的项目“贵精不贵多”,应着力于提高成功率、树立示范效应。应结合国家有关部委确定的示范项目清单,选取光照资源条件较好(如青海、宁夏、甘肃等)、技术相对成熟(塔式、槽式)、建设规模适中(10―50兆瓦)、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较高(如提供额外电价补贴)的项目予以支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并完善融资模式。
(四)做实信用结构,严格防控风险
考虑到行业起步期的高风险性,信用结构应在传统光伏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一是提高资本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对于央企可适当放宽);二是除项目自身收费权质押、资产抵押外,要求股东等关联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或补充土地使用权、存单等其他抵质押物;三是引入偿债准备金等风险缓释措施。
(五)建立评价机制,落实贷后监管
篇2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产业效益水平、产业市场占有率、产业发展环境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将其集群发展特点与日本光电子产业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促进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光电子信息产业 武汉光谷 产业集群 发展现状
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武汉市的四大产业之一,也是湖北省的重要产业支柱。自2001年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批准在武汉建设第一个国家光电子产业化基地以来,“武汉・中国光谷”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据东湖高新区管委会通报,2010年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收入1144.88亿元,成为该区首个突破千亿元的产业,这也是继汽车之后武汉第二个千亿产业。
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首个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唯一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东湖高新区已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一定话语权。2010年,其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已达到全球第一。通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13年,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规模将超过五千亿元人民币,将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先进产业的集聚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深刻改变国家的社会经济面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模与产业效益水平
2009年,东湖高新区继续保持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收入835.6亿元,同比增长27.3%,占总收入的37.72%,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增长的速度最快。与此同时,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长(见表1)。产业效益水平。东湖高新区2009年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超过了八百亿元,净利润超过了五百亿元,具体经济指标如表2所示。
(二)市场占有率
全球光电子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获得了高速增长。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十分激烈,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果断积极地参与全球光电子上游产业链的分工,不断扩大自己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如今,“武汉・中国光谷”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实力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和中国最大的IC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武汉光电子产业中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的行列。
2007年,“武汉・中国光谷”全年生产光纤1200万公里、光缆300万芯公里,占有50%的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12%, 在光电器件方面国内市场排名第一。 2009年,其光纤光缆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5%,光电器件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6%,并成功封装出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的人工光源。2010年,其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光电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激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
(三)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武汉・中国光谷”是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已建成约90平方公里。区内集聚了各类高等院校42所、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700 多个技术开发机构、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70多万在校大学生、51名两院院士。光电子信息技术是以尖端科技知识为基础的,而大学和科研机构正好能够为光电子信息产业提供高水平知识型人才和高水平管理型人才。“武汉・中国光谷”依靠大学及科研机构为其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
政策环境。在“武汉・中国光谷”建立之初,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就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湖北省政府及武汉市政府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许多方面都制定了激励性的政策。由于政府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使得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大大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如今,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专业门类基本齐全、技术力量相对雄厚、产业特色较突出的产业体系,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武汉与日本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特点比较
(一)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特点
积极与国外优秀企业合作,整合国际资源。与其它产业集群相比,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非常重视国际化的发展,力争站在国际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整合国际资源,在为自己拓宽了融资渠道的同时,还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武汉・中国光谷”在集群形成中,努力吸引一大批国内外高科技企业、跨国公司、国际化人才的入驻。武汉光电子企业还非常重视国际化战略,烽火通信、华工科技、楚天激光等大步走向国际市场,在国外设立研发和市场机构,以便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到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考察了解和项目合作,在科技研发和资金筹措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光电子产业核心竞争力。武汉光电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与国外的企业合作外,坚持实施自主创新的策略也是一大特点。自主创新构建了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区内产生了很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聚集了一些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2009年,整个东湖高新区申请专利4121项,其中发明专利1751多项,当年拥有发明专利1787项。
(二)日本光电子产业的发展特点
政府重视基础建设。光电子产业在全球刚刚兴起时,日本就非常重视其基础建设。日本企业抓住了光电子产业前期产品量小、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还专门制定了科技领先战略。日本政府不但为加强基础研究而投入了大量资金,还在企业税收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光电子产业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支持。正是由于日本政府在早期对光电子基础建设的大力支持,让其抓住了光电子产业前期产品批量小、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才使得其光电子产业迅猛发展,并且给光电子产业的启动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
采用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近几年来,日本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其光电子产业的经济增长也越来越依赖于新技术的自主开发与研究。由于日本在技术领域加强了应用基础的研究,很轻松地就将引进模仿提升到了自主创新的高度。日本光电子产业以模仿创新为主,再借助其后发优势与其他发达国家展开竞争,使其在国际上一直保持着光电子产业技术的领先地位,并且日本严格控制技术出口,进一步确保了其垄断地位。
促进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研究
首先,政府要制订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源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集中力量,从光电产业某些重点领域突破带动更多领域的突破,实施战略布局。例如在光通信领域中,由于武汉是中国光纤通信顶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的代表,但在光电子的信息化应用领域,不仅用光电子产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通信,还要用光电子产品解决人和机器的通信、机器和机器的通信,即与国家“十二五”重大项目目标一致;要组织力量研究,突破制约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要完善国家光电实验室的运行机制,规范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有效保障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努力把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光电研究机构,力争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成果,为光电子技术的持续创新、重大原始创新打下基础。
其次,开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研究的关键在人才。政府可以在激励制度建设上大胆创新,吸引国内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提高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研究水平。
(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
在制定自主创新机制中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制度尤为关键。对人力资本最有效的激励就是让他们分享企业的成功,而分享企业成功的方式包括给予人力资本经济性激励和非经济性激励。
经济性激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薪、津贴和福利等相对固定收入,这些通常是与技术研发人员个人的工作绩效相关的,成为研发人员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另一部分则是股权等非固定的风险收入,这些经济性激励则是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关,是由企业成功所提供的一种激励。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在股权等非固定的风险收入部分,这是拉大技术研发人员之间报酬差距的最主要的因素,成为最有效的经济性激励手段。此外,建议政府要制定有力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对企业R&D投入除采取一般的财政、税收支持外,还可以给予具体的研发项目支持,鼓励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费用,掌握高新技术的核心技术。
(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
知识产权是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中国和国外的差距较大。很多企业对于在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帮助企业发展方面,认识比较模糊,执行中缺乏系统、清晰地规划,对知识产权保护大多停留在企业商标、专利技术的层面,对于研发过程中的产权保护、产权利用方面的工作则尚待完善。因此,在企业创新活动中,要高度重视自己知识产权和专利工作,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随着进一步的开放,今后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多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必须抓紧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重视专利工作,建立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进行分类管理。要教育员工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全面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四)建立融资服务平台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着企业融资成本高,并且融资渠道少的问题。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同时探讨吸引民营资本进入产业基金的运作方式。首先,通过产业基金可以推进光电子信息技术核心领域和前瞻性技术领域的发展、扶植行业骨干企业成长,并通过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引导光电子领域风险投资的发展。其次,还要制定一系列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的政策法规,鼓励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政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担保机构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行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等。只有形成了通畅的投入渠道,才能促进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郝斌.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D].2006
2.孙文彬.武汉光谷产业集群学习机制研究[D].2006
3.王斌,陶也青,王龙.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对策浅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4.王希军.中日美光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11)
5.张平.基于资源配置的武汉光谷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2004
篇3
关键词:工程技术型人才;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课程改革实践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21世纪在全球迅猛发展的光电信息产业带动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运用性、技术性学科。国内的光电产业自2000年以来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也促进了与产业紧密相连的光电学科的发展、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170多所高校(其中接近100所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设置了光电及其相关专业,并将《光电子器件》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巩固、衔接学生所学的光电子技术、光电显示、视频接口与驱动、光电传感器、数模电路、单片机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内容,而且对拓展专业工程实践运用,培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区域光电产业输送工程技术型光电人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早先的《光电子器件》课程日常的理论教学中,从教学大纲、教案到课件参照了重点大学光电专业的教学模式,将每节课都用来讲解光电器件的理论知识、器件背景知识、制造器件的材料、半导体制造工艺、器件的热、光、电学性质、性质的理论公式推导以及一些理论模型的建立分析,课堂的教学内容多、杂、难。课程的实践实验教学也是按照实验室购买的实验仪器开设一些常规类的实验实践教学项目,按部就班进行。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连接实验线路,测试实验数据,在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类型的光电器件、实验要做什么、测量什么数据、有什么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效率越来越低,专业的工程技术能力没有被培养起来反而变得很薄弱。在国家建设职业型、应用型大学培养模式的大环境下,以三明学院运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1],对《光电子器件》课程进行有别于老本科院校学术型、研究型高级光电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工程技术型光电人才培养新模式,迎合包括三明在内的海西光电产业集群对光电人才的需求。
1以理论知识实用、够用为课程教学原则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光电子器件》是光电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全面地介绍了光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聚集了数量繁多且工程技术上常用、实用的光电器件、罗列推导了繁杂难懂的器件及相关性质的方程公式,且课程内容缺少所涉及的光电器件在现代光电工程中的运用实例。这样的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懂、难学、难用。以学院特色的“335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课程改革动力,配合“教学型、运用型、服务型”的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型光电人才及高效服务行业社会为课程教学价值目标,优化《光电子器件》教材,改革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光电子器件》现有的教材对光电器件进行介绍时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器件原理公式推导证明,对应的测量电路。一方面对于本科层次的教材,大部分的教材在器件原理及测量电路这两方面就占了很大的篇幅,且大部分为复杂的材料原理及电路原理公式推导,而对于大部分从事光电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只具备本科学历的光电毕业生并不是其产品研发的主力军,而是作为工程技术型人才使用。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为能够掌握光电器件的基本原理、能运用特定的光电器件来实现光电信号的传输、转化、控制以及对现代光电工程进行铺设、检测、维修,这也正是作为一个地方性的本科高校培养人才的精准定位。这就要求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围绕器件在光电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应用实例为主线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摒弃了以复杂公式的详细推导为重点的授课方式。另一方面目前教材涉及的光电子器件类型很多,从远红外到紫外光甚至还介绍X射线探测与成像器件,有些光电子器件学生无论是在实践、设计课程,还是今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都很少会涉及到,因此本着课程内容够用的原则,删除了这方面的知识,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分配到常用的光电器件上[2]。同时由于目前半导体材料技术的进步发展,光电器件的类型不断更新,许多新型光电器件不断研制、运用例如:灵敏度可变的光探测器(VSPD),有源像素图像传感器(APS)等,这些学科专业最新的发展动向正是高素质运用型人才所必须的专业软实力,因此需要将光电器件的前沿增加到光电子器件的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全面开放专业实验仪器资源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服务
目前通过学院多年的累积经费投入建设,三明学院的光电专业拥有数量较多和类型较齐全的专业实验仪器设备,这些实验仪器设备通常只为单一专业课程服务,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训设备为例,设备只在专业学生第七个学期开设相关课程的时候用到,其他的时间、其他专业年级的学生都很少接触到这批实验设备,一方面在《光电子器件》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针对各类型的专业工程技术型实践项目训练,和太阳能光伏有关的工程技术实践项目比较常用且运用广泛,另一方面对于光电专业的学生而言太阳能光伏知识的运用是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尽早接触这批实验设备,并对太阳能光伏相关的知识运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后期学生实践实训项目顺利推进,所以必须对光电专业的传感器系统实验装置、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训设备、单彩、全彩LED点阵显示实验仪器设备、光电技术创新实训平台扩展实验仪器、光电技术创新实训平台、液晶模块应用实验系统、彩色面阵CCD综合实验仪、多功能CPU单片机实验系统等实验仪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把《光电器件》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涉及的实验仪器全部开放运行使用,充分利用资源,为后期的实践训练项目提供硬件条件支持。
3以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和提升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素质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在专业工程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建立长久工程问题反应机制的能力,需要从专业课堂、专业实践、工程实践中长期积累。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期望值往往较高,而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的毕业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方面普遍较差,因此往往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这两者之间的失衡归根结底是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缺失。因此在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成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为地方企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关键。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光电子器件》课程教学为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在相应的光电工程实践能力并提升其工程素质:
(1)有机整合现有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剔除偏理论、无应用的实验项目,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大力改革创新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虽然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是验证理论,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的阶段,但是这些实验项目存在实验内容单一滞后、实验手段单一等问题,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例如:光电子器件基础实验中前五个实验: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pin光电二极管、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及其变换电路。这几个实验除了所用的器件类型不一样外,其他的实验测试电路和内容几乎类似,因此可以整合成一个课程大实验,而把剩下的时间用来开发、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譬如:利用红外光电三极管可以设计一个红外无线耳机,利用硅光电池可以设计一个光照度测量仪,利用光电烟雾传感器设计动车车厢的烟雾报警器等,在提升了专业实验的设计性同时,极大激发了学生制作设计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2)探索一套以培养学生从“模仿”—“独立创新设计”的实践能力提升训练模式。目前很多专业大部分课程的实践、课程设计的原课题都是已有的,因此在实践教学或者是课程设计的时候,经常性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去模仿现有的、别人的东西,模仿也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必经过程,只是在全盘接受模仿之后,教师和学生应当进行设计反思,将课题中所用的方法,器件、电路排布进行相应的改进、替换、优化,去粗取精,转变创新。而恰恰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忽略了这点,因此需要建立由“模仿”—“独立创新设计”的实践能力提升训练模式。例如在“太阳能光电智能车”设计的过程中,循迹这部分功能的实现就有很多种解决的方案,学生可以用摄像头、光电红外对管、激光、特殊传感器四种方案来实现,循迹可以是四方形,8字形及其他更为复杂的路线,循迹的背景可以是最简单的白底黑线、稍难白底绿线、更难的绿地红线等。教师在布置设计方案的时候可以先从最简单的白底黑线、椭圆形轨迹开始,在学生成功实现该设计要求之后,再逐渐增加设计的难度,譬如更换循迹光电传感器,但是不同的光电器件在对光信号进行电信号转化的方式、信号的放大处理方式、误差的处理方式都不相同,一旦更换器件,就要求后面的数模转化,电路设计、以及单片机程序都需要重新设计,因此“独立创新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桥梁作用,只有将这一步做好,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运用自己的方法、自己拟定的器件去独立设计行业产品,不断训练,不断进行专业知识运用经验的日积月累,厚积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
(3)以“贴近生产、贴近运用”为专业实践实训课程宗旨,建立起一套分级、分阶段课程实践实训题库并定期更新。题库中的训练项目全部来源于已经解决的光电工程运用实践案例,题库分基础型《光电子器件》课程实验实践项目和拔高型《光电子器件》课程实验实践项目,基础型训练项目要求每位学生一人一题独立完成一个实践训练项目,对专业的每一位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能力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通过课程都能得到锻炼。拔高型训练项目以三个人为一组,项目的题目主要以历年全省、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光电竞赛、单片机、工程竞赛题目为主,拔高型训练项目相较于基础型训练项目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更宽,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每个组员通力支持、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4]。无论是基础型还是拔高型专业训练项目,都能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以解决专业的工程技术运用问题为点,带动学生专业运用创新能力的激发为面,以点带面,增强光电专业实践课程工程与具体光电工程案例之间的亲和力,激发专业学生无穷创造力,驱动学生的工程素质得到飞跃发展。
(4)探索光电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融合到学校、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开放实验室、各类型专业竞赛,专业教师的校内、课内横纵向、产学研课题项目中,并将专业学生与项目无缝对接,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反馈和提高,形成专业实践教学训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巨大推力,做到培养体系改革和学生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5]。积极走访光电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校企合作项目,以企业对光电专业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为重中之重,聘请企业专业工程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形式和具体内容的制定,以此来调整和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实践环节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协同促进机制,大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4改革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任何一门课都需要相应的考核制度,理论知识闭卷考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衡量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但《光电子器件》课程知识的应用性较强,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虽然理论课程成绩一般,但是其在实践、产品设计方面有着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这正是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典型代表,所以《光电子器件》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环节就是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制度,打破以期末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专业素质的唯一指标,《光电子器件》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试卷考核方式外,增加个性化考核方式和过程考核方式。对于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考核期末课程总成绩的时候,应当将这部分学生的理论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降低,比如闭卷分数占40%,理论验证性实验占10%,光电专业课程设计占50%[6],对于理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课程的过程考核,考核方式为:(1)《光电子器件》课程按知识点分布安排至少考试3次。(2)课堂随机考察方式,建立课程专业的问题库,记录学生的等分记录,每生每学期不少于10次。按照这两种考核方式的学生期末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可降低为40%。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化,激发他们的专业积极性的同时反过来促进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都得到充分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工程技术型光电人才奠定基础。
5结语
围绕专业理论知识实用、够用,实践技能下得去、上得来的递进式提升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个性化定量以及为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型光电人才的目的,对《光电子器件》课程从教学内容、专业实验室资源整合、实践环节及考核制度这几个环节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在课程实践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提高了,学习态度向着更好方向发展,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参加各类型的专业竞赛也获得了较好成绩,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健.致力转型发展提升办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2014-10-27(08).
[2]叶莉华,崔一平,胡国华.光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2):10-12.
[3]苏俊宏.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狄红卫,张永林.光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物理教育,2003(6):36-38.
[5]蒋行国,王彩燕,雷芝峥.光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59-361.
篇4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治理行动是旨在建立和维护集群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集群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集体行动。影响集群集体行动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型企业、社会资本、公共服务机构和集群机构、地方政府行为、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本文通过对湖北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调研,挖掘影响该集群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集群治理 集体行动 影响因素
引言
为了维系集群竞争优势,必须展开针对集群发展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治理行动。Victor Gilsing(2000)曾经将集群治理定义为:旨在推动集群升级,建立和维护集群竞争优势的有目的的集体行动。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一是集群治理行动的目的在于维护集群竞争优势,推动集群升级;二是集群治理行动是集群治理主体发起的集体行动。进而,我们把产业集群治理行动定义为:旨在建立和维护集群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集群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集体行动。从广义角度看,所有的有利于增加集群剩余,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的集体行动都可以看作是集群治理行动。包括创新、培训和教育、国际化、区域营销、基础设施建设、集体诉讼等都属于集群集体行动的主题。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基于文献评论(见 Peter W.De Langen等),包括领导型企业、社会资本、公共服务机构和集群机构、地方政府行为、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
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
(一)领导型企业
集群剩余作为公共物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在于生产者的成本-收益比较。对每一个集群成员而言,为每一项集体行动付费,只有在集体产生的边际收益大于个人的边际成本时才是经济的。由于每个集群成员只是集体的一部分,进一步细化的标准是:集体利益的净增加比例要不小于单个成员在集体中所占份额的倒数。这样,成员数量越多,集体规模越大,单个成员的份额就越小,极难为集体利益贡献(李炜,1999)。由此导致的结论是:规模大的集群由于成员数量过多,难以对搭便车或者不守规则现象进行有效监督,集体行动较规模小的集群更难以开展。
当集群成员数量相同,成员的异质性就成为影响集体行动的主要因素。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个体份额平均的集体不利于集体行动的开展。而个体份额差异大的集体中,大份额的成员更有可能接近效益独占状态,因而会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集体行动。笔者认为:奥尔森的结论应该结合集体规模进行区分,因为也有可能占据大份额的成员不愿意推动集体行动——他们无法避免其他成员的“搭便车”。考虑集体规模后的结论是:小集体成员同质有利于集体行动的开展,大集体成员异质有利于集体行动的开展。对于大多数产业集群而言,可以将其纳入大集体范畴。当给定集群规模和集群成员异质性分布时,真正影响集体行动质量和效率的便是集群成员中的领导型企业,这类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能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集群网络权力,有改善其它制度、处理环境改善的资源和鼓励措施。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将有利于提高集群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二)社会资本
就集群治理机制与治理行动的关系而言,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集体行动的数量和质量,随着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作为非正式治理机制的社会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目标导向的集体行动也会更加有效。例如,在一些产业集群或者说产业集群形成的初期,企业来自不同的背景,它们之间缺乏长期交易而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信任、声誉机制尚不健全,宏观文化尚未形成,使得集体行动较少;而在另一些产业集群,或者说在产业集群的成长和成熟期,企业经过长期的高频率的交易,形成共有的宏观文化,相互之间的信任、承诺促成具有针对性的集体行动,包括成立研发联盟、协会、商会,各种俱乐部等。其中,信任和声誉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本是影响集体行动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集群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
中介组织是集群集体行动的重要支持性力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等在内的集群机构能够形成合作,并提供集体行动所需要的组织资源。这类组织一旦形成并发展成熟,就能够为集体行动的制度化提供有效的组织基础设施,提高集体行动的效率;二是以研究开发和服务机构、实验室和大学,人力资源与培训机构、金融机构等公共服务机构,经常对集体行动提供技术性、金融性以及其它形式的支持。
(四)地方政府行为
虽然在有些学者看来,集群集体行动应该是集群企业为一定目标而开展的行动,但正如我们建立的集群治理行动体系,地方政府是集群治理的主体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的行为对集群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政府作为与不作为、作为的程度与效果直接影响集群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及最终效果。
(五)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
De.Langen和Visser(2005)的研究表明,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也是影响集体行动的重要因素。集群团体的强大意愿是发展走向更好的联合的有效制度,公开的、集体的讨论空间有利于集群成员之间的协商和信息共享。个体企业的声音在增加协会、公共服务组织的压力方面是有效的,这个压力加强了公共服务机构和集群机构的表现。
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为案例,一是研究该集群集体行动的主要内容,二是研究上述集体行动影响因素对该集群集体行动的重要程度,三是各集群治理主体参与集体行动的程度。
(一)调研背景及实施技术路线
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是我国最大的激光电子产业基地,集体行动对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光电子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创新、培训,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的合作效果等都直接影响集群的竞争力。通过前期的专家访谈,初步设定该集群发展中涉及3个重要的集体行动问题:创新、培训与教育、营销,这3个集体行动的质量对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十分重要,但由于机会主义、搭便车以及其他市场失灵,一些集体行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以下本文将比较3个集体行动的相对重要性,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每个集体行动的关联程度和重要性,以及各治理主体在各种集体行动的参与度。
研究以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为主,专家访谈以面对面和网络的形式进行,这样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被比较清楚的解释,访谈对象也能进一步解释他们的答案。所选择的专家涉及以下三个领域:行业主管部门的政府官员、公司管理者、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家。问卷的设计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的内容:集体行动的内容、影响因素、影响程度。
调研工作得到了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于2012年12月20日开始,至2013年3月10日结束,通过面谈或网络访谈了15位管理者和专家,发放有效问卷15份。
(二)集体行动的现状及重要性比较
首先,从总体上讨论三个项目与集体行动的相关性以及在提升集群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
表1显示,所有的被调查者一致认为创新、培训和教育与集体行动直接相关,其中,创新对提升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尤为重要,所有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5分”;培训和教育对提升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性比创新因素弱,但总体得分也比较高,均值达到了4.53分。营销是最具有争议的一项,从相关性看,选择“是”和“否”的被调查者几乎各占一半,即使认为营销与集体行动有关的被调查者对该项重要性的打分也相对较低,均值为3.93分。
其次,对每一个集体行动项目的现状进行大致分析,进一步阐明集群发展的背景和集体行动的现状,如表2所示。
1.创新。在创新效果这一项目中,集群得分均值为4.07分,是三个项目中得分最高的。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已在光传输系统、光纤光缆、光器件、IP技术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掌握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已提交并被批准4项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国际标准、4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008年,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获得专利244件,占湖北省52家重点产业集群全部专利数的45%。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强集群内产学研的合作,提高技术转化率。
2培训与教育。在培训与教育效果这一项目中,集群得分均值为3分,这与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反差极大——作为国内典型的智力密集区,集群周边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本应是服务企业培训,为企业培养技术管理人才的重要支撑,但是,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集群内的培训除了企业的内部培训以外,政府为企业组织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上市辅导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次数不多,培训效果也一般,而激光行业协会尚无足够力量组织开展有效培训;另一方面,近几年,集群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特别是高级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集群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3.营销。在营销效果这一项目中,集群得分均值为3.13分。从宏观层面看,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营销离不开两大重要因素,一是“武汉·光谷”的区域品牌,以及“长飞光纤光缆”、“烽火科技”、“光谷激光”等企业品牌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二是由政府推动,企业广泛参与的“光博会”、“华创会”等平台。通过集群内企业的努力以及政府的推动,集群企业在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也获得认可。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产业链尚不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销售联盟并没有形成,区域整体营销的推动主要依靠政府行为和个别企业的单独力量,调研中,我们也没有听到有关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的案例。
(三)各因素对集体行动的影响程度
首先,分析各种因素对集体行动的重要性及贡献度。表3和表4反映了被调查者对领导型企业、信任水平、公共服务机构等因素对集体行动重要性和贡献度的看法和认识。
1.领导型企业。在询问领导型企业是否是对集体行动重要时,强调领导型企业的区分不是看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只是考虑企业能否在推动集群变革上发挥积极有效的带动作用。专家一致认为集群内的领导型企业对集体行动的推进十分重要(在回答哪些企业是领导型企业时,普遍回答的是那些集群内规模靠前的企业),比如,有专家表示,“技术创新是大企业最大的优势,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为了跟上他们的发展步伐,必定会主动对接,这样就能带动整个集群的创新”。但是,就贡献度而言,则出现一些分歧(均值为3.93分,标准差为0.59),有专家表示,“一些大企业虽然整体实力很强,但是并没有真正融入到集群中,可能是我们规模比较小,也没有跟他们开展过实质性的合作,也从没有从他们那获得过什么关于销售和产业配套的信息”。
2.信任水平。谈到信任水平,访谈对象对“信任”缺乏普遍统一的认识。一些专家直接指出,“武汉这个地方与沿海地区不一样,集群发展中企业之间的信任,或者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信任并不是建立在血缘或者亲缘基础上,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信任,所谓的信任,也都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合同基础上”。也有专家指出,“信任对光谷发展十分重要,特别是企业和周围地区的科研机构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基本能够达成共识,这种普遍的共识是他们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专家之间的分歧直接反映在该因素关于重要性的标准差上(为0.49)。在贡献度方面,该因素的得分均值也不高,为“3.33分”。
3.公共服务机构。文章在访谈时,指出公共服务机构包含了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与信任相比,接受调查的专家普遍认为,这些公共服务机构对集群发展十分重要(均值为4.33分),特别是集群周边的大学、科研院所为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例如,集群中的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来自武汉邮电科学院,光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主要依赖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力量等。但是在访谈中,专家认为,与技术机构相比,金融类服务机构的发展仍显滞后,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和贷款困难,发展资金短缺,尚未形成有效支持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机制,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尚未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一些优秀项目融资困难,难以突破资金瓶颈制约。
4.行业协会。提到行业协会,部分专家表示,并不了解目前武汉光电子集群成立了行业协会,这直接反映了目前行业协会在集群集体行动开展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于贡献度的得分中,行业协会仅仅得到2.07分)。当我们告诉专家,集群内已经成立了武汉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他们认为,“相信成立行业协会对光谷产业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不过,要看这个协会只是个摆设,或是真的能摆脱政府的依赖,独立地处理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5.政府行为。专家一致认为集群内的政府行为对集体行动的推进十分重要,大多数专家指出,“没有政府的介入和推动,很多事情特别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开展”。就贡献度而言,专家也普遍给政府行为一个高分,均值达到“4.7分”。
6.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就“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而言,也存在一些分歧(关于重要性的标准差均为0.63),例如,有专家指出,“光谷企业数量比较少,产业链还不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会像浙江、广东那样的集群,谈不上什么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也有专家认为,“现在政府管理已经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需要,如果这个算做个体声音,那我觉得这个渠道基本是畅通的”。但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对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不重要,对集体行动的贡献度也很低,几乎没有贡献。
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领导型企业和政府行为对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的集体行动非常重要,对各项集体行动的贡献很大。公共服务机构在部分领域显示出一定的重要性,对部分集体行动的开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信任水平、行业协会、团体讨论和个体声音是制约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集体行动效果的主要瓶颈。因此,进一步发挥领导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完善行业协会职能,建立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平台促进企业之间沟通,提高集群的开放度,将是提高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竞争力,提高集群集体行动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Victor Gilsing.Cluster Governance:How Cluster Can Adapt and Renew Over Time[R].Paper Prepared for the DRUID PhD-Conference. Copenhagen,2000
2.Langen P.d. Governance in Seaport Clusters [J].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2004,6(2)
3.李炜.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J].青年研究,1999(1)
4.Andreoni.J.Privately Provided Public Goods in a Large Economy:The Limits of Altruism[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es,1988,35
5.Fehr.,Ernst,Klaus M Schmidt.A Theory of Fairness,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14
作者简介:
篇5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在光通信、光电检测、光电照明、光学元件与系统、光伏产业、激光技术、光学设计、光学材料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社会的发展和贡献不可估量。作为高校,除了科研、教学,还要服务于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些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和教师兼职方面,也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同光学、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知识息息相关,但也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十分有必要结合当地企业的发展,调整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计划,为地方经济服务,加强科学研究,引领社会的发展。三峡大学地处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经济活跃,交通方便。现在高铁开通后,宜昌到武汉的时间已经减少到2小时左右。随着国内光电照明、太阳能、光电显示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宜昌太阳能、光电照明等光电企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如中国南玻集团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已累计投资20多亿元,专门从事高纯多晶硅材料、太阳能硅片及电池片生产的大型制造企业)等等一大批光电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光伏产业、节能照明、LED、光学冷加工等方面。这些光电企业有着旺盛的人员需求,对本专业产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出台的《宜昌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至2015年)》明确提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发展方向要围绕光电子产业核心技术开发,抢占背景光源行业技术创新制高点,加快液晶照明灯、LED背光源及照明产业化。围绕太阳能技术开发,加快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系列开发及产业化。[8]由此可见,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光电子相关产业会得到快速发展,这些都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结合本地进行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根据三峡大学理学院发展的需要,结合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人才培养措施如下:
改革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巩固专业思想教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生在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在光电子技术、光通信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成为在电光源、光学设计、光学材料、光纤通信等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的人才。毕业生能在光信息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集成及开发、制造、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加强几何光学中的光学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光电检测技术、机械原理和设计等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密切了解光电信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掌握一些主流软件的应用。另外,为了使培养方案切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广泛征求本地企业的意见,积极邀请了相关企业参与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加大力度开展实验教学,开足基本实验,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开展创新实践要加强实践的教学,更新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加强电路设计和光学设计方面的实践教学,充实实验室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完成相关实验。另外,创新实验室的设立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虽然这个方面的工作才刚开始,但是已经受到学生的积极评价。
拓展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提升专业技能在目前联系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增强与当地光电企业联系,经常参观了解企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同时能争取进入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培养专业能力。我们已经同宜昌劲森光电(主要从事液晶背景光源、CCFL液晶民用照明及LED民用照明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船重工388厂(光学冷加工、光电系统)、匡通照明(LED封装)等相关的光电企业建立了实质的合作关系。陆续有学生进入上述企业实习,一些优秀的学生也相继进入这些企业工作。教师参与了劲森照明新型节能灯具的开发。与匡通照明组建了联合的工程试验中心,投入1000万元左右,很快试验设备就将到位。这些不仅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反过来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为本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实习基地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生产企业进行有效地沟通,制订实习项目,并且跟踪学生对实习的反馈,建立有效的实习效果的评估体制,保证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得到实质的训练。学生实习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一直是迫切的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实习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了解产业界对本专业的要求,反过来会激励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欲望。
人才培养与科研开发相结合人才培养能力与科研能力息息相关,科研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在横向科研项目上,尽可能让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参与进来,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及其有效的手段。比如学生的毕业论文有些涉及到大坝光纤传感、节能灯设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鼓励学生申请学校针对学生的创新基金项目,虽然经费不多,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随着相关科研能力的快速提高,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内,伴随着学生进入实验室,至少有一部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人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依托相关的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一方面要努力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本专业的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轮流、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或者兼职工作一段时间,力争在3~5年内实现所有专业教师都有在相关企业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要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本专业专兼职教师,到学校指导教学、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甚至可以参与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这种指导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合作形式的。只要是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教学,这种合作的形式是灵活的。
篇6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由于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已深入到社会上各个领域,人们吃穿住行都已无法与信息技术分离,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重要性,人们应在深入了解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同时,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使得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所谓“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是指以“信息化”为核心,使电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一种处理图像、文字、声音、数字以及各类信息的手段,并可根据所收集信息进行整合、储存、传播、加工以及获取的技术形式。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包含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由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涉及范围较广,使得我国许多行业中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例如计算机产业、设备制造业、微电子产业、元器件制造产业、专用信息应用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行业以及软件业等。
2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特点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而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也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进行创新与发展。我国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集约化特点,其中“智能化”是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运用虚拟程序展现人类感知与思维,并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集约化特点,对电子设备感知的内容进行科学处理分析;其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有网络化、数字化特点。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中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世界的沟通发展变得“无边界”,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发密切,适合经济全球化下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优势,使得人们在沟通交流中形成的信息资源,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传输到电子设备上,并同时运用数字化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编制、储存,使得人们无论何时想获取资料都可以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搜索、查找,有利于网络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人们无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所需材料进行搜索,极大程度方便了社会各界的生产与生活。
3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
3.1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简述
电子信息技术于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期十九世纪末开始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电子信息技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并以“应用范围广、发展速度快”为二十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主要特征。在世界贸易组织设立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态势已成国际经济与社会相融相通的必然形式,因此步入二十一世纪的电子信息技术为了适应世界发展,此时的电子信息技术已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以因特网与计算机的普及与完善标志信息型社会的确立,使得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已不局限于对计算机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上,在工业、科学、医学、通信、国防等方面都有应用与发展,更深入发展到人们身边,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3.2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概述
(1)技术若想得到长远发展,其根本在于自主研究,不能只依赖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因此未来我国信息技术将以实现“芯片设计自主化”为发展动向,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硬件设施奠定坚实基础。(2)通过研究现今电子信息系统级语言发展动向,使得电子信息语言应在SystemC和Suoerlog这两种先进验证语言体系中进行抉择,这涉及未来电子信息企业创新与投资方向。(3)继续加强“HDL”(一种硬件描述语言方式,用以制作数字电路)深入发展,并以提高HDL仿真性能与综合性能为发展动向,使得我国在引入世界上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最终可以实现自主生产知识产权相关公司的确立。(4)为了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保障,国家政府应在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不断给予政策、法律的支持,使得电子信息技术能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实现信息技术从创新研发到投入生产的立体化发展模式。此外,信息技术若想发展除了吸收外来先进技术手段之外,我国应积极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从而为实现电子信息自主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3未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动向技术代表
3.3.1云计算未来发展信息技术“智能化”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云计算”。云计算概念最早于2006年被谷歌率先提出,随后云安全、云存储、公共云等概念应运而生,并深入影响着人们生活。由于云计算发展时间较短,是一种运用分布式计算机进行资源整合、处理、计算、储存的新兴计算模型,促使云计算迄今为止仍没有明确、统一概念形成,而发展方向也有多种可能,因此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中必定有云计算的身影。3.3.2光电子技术未来发展通过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发现,相较于电子显示光电子逻辑在运行较为复杂程序时优势明显,光电子技术是最大型电子显示驱动下程序运行处理能力的1000倍左右。因此,在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向上,对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同微电子技术结合应用,将成为创造出运行更高速、容量更大、涉及范围更广新型光电集成系统的主要技术支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是时展的助推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是人们生活不断完善的技术保障。因此,我国应不断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完善信息技术领域管理机制以及给予资金支持,从而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洲.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89-90.
[2]丛日新.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消费电子,2014(10):88-88.
[3]陈力宁.现代化生活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浅谈[J].中国新通信,2016,18(24):80-80,81.
[4]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97-198.
篇7
一、关于零部件制造设备新技术应用
目前汽车厂设备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技术应用形式较多,包括塑料件漆膜粘结、负荷陶瓷制动盘、镁合金等等。就塑料件漆膜粘结新工艺技术来看,其技术应用原理并不是将尤其喷撒到零件表面上,而是运用化学形式通过注塑成型机进行漆膜粘贴,现阶段关于该技术工艺开发与研究较多,其中以克莱斯勒公司为典型代表。在设备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塑料件漆膜粘接能够大大控制零件制造的成本投入,例如在汽车厂设备配备中投入五台左右注塑成型机,汽车漆膜项目就能够顺利开展,而节省下的成本投入在数千万左右。另外,近几年关于镁合金在汽车厂设备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应用镁自身优势,能够通过热转换进行生产,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电解工艺技术进行生产。应该镁合金进行汽车零件生产其生产成本较高,且耐久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但将镁合金由于汽车制造中的传动系零部件及仪表板生产零部件,能够有效提升汽车零件质量及整体性能。就现阶段的应用及研况来看,镁合金更倾向于应用在镁制缸盖及变速器外壳上,这种技术应用目前以欧美国家为主,通过实践技术应用逐渐实现技术普及。尽管镁压铸件使用规模有限,但这种应用技术是目前较多汽车厂生产制造加大关注与研发的新技术形式。
二、汽车厂关于车身技术应用
1.计算机模拟技术
现阶段各国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将金属板料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作为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一个标准工具,通过这种数值模拟形式能够有效控制次品率、废品率,并提升冲压质量,这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讲能够大大降低汽车制造成本。目前在汽车厂设备应用中主要采用模块化冲压技术、特种成型技术等等。通过采用代用控制功能模块式冲压的压力机设备,以及带材矫正机进行系统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完成冲模横向位移,并进行带材进给定位功能操作。该系统应用可编程冲压,所以系统能够柔性的满足生产需要,在带材上完成不同汽车零件生产。通过设备串联式加工,能够对工件进行两面冲压加工,最大限度提升设备工艺水平及生产效率。另外,应充分明确应用这种设备技术能够将冲压加工系统柔性与生产效能统一。
2.亚毫米冲压技术
亚毫米冲压主要是指将车身冲压件精度控制在0-1.0mm范围。该冲压技术应用对精度要求较高,要保证冲压件尺寸能够精准的控制在亚毫米范围,并严格控制其敏捷度,要有效减少30%以上冲压时间,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时间、工装准备时间进行有效控制,缩短整体车型制造时间。
三、车身焊接设备及工艺技术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提升,车身制造工艺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从租出拼接技术到激光复合焊接工艺,经历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1、激光复合焊接功能以
其主要是一种通过借助激光焊接工艺,并同时利用两种焊接技术在焊接区的一种方法。这项技术具有几点优势特点:焊接过程中的电弧高稳定性以及大熔深;焊接焊缝具有较强韧性;无焊缝背面下垂情况;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实例分析
采取激光复合焊接工艺过程中,主要借助的是MIG复合焊接技术,同时因为此项技术需要与MIG钎焊之间相融合,最终有效克服技术缺陷,能够产生良好电弧稳定性。焊后焊缝熔宽将会可以充分达到设计需要,焊缝表面所具有的光滑程度以及良好可塑性,通常而言,并不需要PVC涂层,则能够利用裸表面完成应用。但是焊缝属于连续性密封焊缝,为此,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汽车车身的刚性以及密封性。
参考文献:
[1]陈益平,李方茂,余腊凤. 某汽车厂涂装面漆三台空调加湿改造技术方案[J]. 科技传播,2011,21:32-33.
[2]鲍中美. 汽车生产中工艺设备的选型技术研究[A].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湖北汽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2.
[3]马哈中国培训中心——成就最全面的汽车检测设备及技术培训[J].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6,08:81.
[4]葛世名,李工一. 高红外技术在第一汽车厂的应用[A]. 中国光学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红外专业分会、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学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云南省光学学会.第八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中国光学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红外专业分会、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学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云南省光学学会:,2001:2.
[5]邓平尧. 分析汽车维修现状与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控制[J]. 山东工业技术,2015,21:267.
篇8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电子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一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2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
宏观定义上来说,信息是对物质运动的一种状态描述,通过文字、信息和数据形式来处理和传递一些状态,采用电子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实物状态的表征。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功能也在变强,这一技术改变了传统通信数据量传输较小的缺点,能够进行大数据量的传输分析,并且对这些数据信息的保密程度有所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
3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3.1智能化与自动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基本的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通讯设备为例,智能手机的出现,在满足人们基本通讯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了娱乐功能,电脑现在普遍具备了“云技术”。
3.2集成化和微型化
和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相比,新的电子产品更多地使用集成电路,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在满足传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升级了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外型上也在变小,方便携带,更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3.3数字化与网络化
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电视,大部分都是数字化的存储,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巨大的数字网络系统,然后通过光纤技术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总的来说这一技术要更具可靠性,存储性能也更加稳定。
3.4快捷化与高效化
随着电子信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一技术也不断地在变化,我们都知道,这一技术凭借其特有的便利性,与传统信息传递媒介不同,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方便,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向快捷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求,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
4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
4.1加强技术交融,科学寻求突破
面对国际化竞争的逐步强化,我认为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根本工作。首先,要加强技术的引进,电子产品,以手机为例,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品牌逐渐发生转型,而把握好发展的风向虽然能顺应时代,可国内的手机品牌受系统的限制、软件等问题,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效益,中国企业作为亚洲最大的代工厂,虽说有一些生产工作,但收益相比之下还是很少,因此加强技术升级十分重要。而做好引进和学习工作也是一种突破竞争重围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引进交融,加以创新突破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4.2重视氛围培养,加强管理重视
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环境不容乐观,“山寨”日渐盛行,由于他们能够节省研发环节,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效益。另外,整个大环境较恶劣,产权保护困难,不少国内代表性的制造商研发过程花费成本多,但是得不到市场和环境的保障,使其不得不妥协,所以加强环境的整顿工作越来越重要。在管理中,要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对侵权的企业要严肃处理,保障正规厂家的合法利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法律漏洞,让投机取巧者无机可乘,运用多种手段,鼓励技术的研发,整合整体环境。
5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5.1集成化和微型化发展趋势
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起到制约作用的关键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其中包含电脑、手机及相机等各种芯片,集成电路的集成化和微型化直接关系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储量、处理能力强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所以说,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侧重于微电子技术,提高它们的集成化程度,制造芯片面积大、特征尺寸小的芯片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5.2个性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个性化的要求提高,这一技术正朝向个性化、宽带化及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其传递要实现渠道扩展,既要包含卫星、光线传输,也要使用移动通信、数字和无线技术综合传递。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己经实现了通信卫星传递,光线传输速度也在不断变快,个性化的通信技术成为人们技术个性的出发点。
5.3智能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提供了支撑,现在的计算机的处理性能越来越强大,关键技术的处理芯片已经是64位处理,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发展为以网络设备为核心的技术,因为网络数据大,所以设备的存储容量也要随之变大,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将通信和家电融为一体。语音识别和手势识别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生活中,使电脑朝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5.4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是从电子学到光学的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会直接进入光子学的阶段,这里我们能够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光电子技术会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一选择,光子是良好的信息和能量传输载体,能够形成信息光子学和能量光子学,这两种学科交叉发展,推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光电子交叉学科和光电子信息产业,光电子技术将在未来的科学技术中起到领头作用。
6结束语
综合上面所说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它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所以说,我们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特点和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人类生活。
作者:王佳 王石东 单位:重庆市中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
参考文献:
[1]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1).
[2]方静.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信息与电脑,2012(10).
[3]冯亚娜.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0).
[4]陈涛.如今社会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4(03).
篇9
微型化和智能化始终代表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微电子、微机械、微光学等一连串“微工程”的兴起和发展,将科学技术带进了一个全新世界。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由光学与微电子、微机械、纳米技术互相融合、渗透、交叉而形成的前沿学科―微纳光学,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微纳光学在基础研究和设计制造技术方面的进步,变革了传统光学与技术的发展路线,促进了光学系统微型化、集成化的发展,在生命科学、生化、通信、数据存储、新能源利用等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永启,多年从事微纳光学研究,在微细加工、纳米加工、衍射光学、微光学、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及近场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始终参与和推动着“微世界”中的无限精彩。
立足前沿,引领尖端研究
“微纳光学”顾名思义分为微米光学(简称微光学)和纳米光学两部分,即微米和纳米尺度上的光学研究。”付永启在接受采访时,首先谈到了微纳光学的研究情况。
据付永启介绍,微光学是基于微细加工技术、研究微米尺度的微光学元器件设计、制作以及应用的学科。而纳米光学主要研究光的空间传播范围在纳米尺度时的倏逝波特性,并通过基于近场光学结构的纳米探针来描述和控制的过程及应用。
“在纳米光学研究中,作用于近场的光学系统突破了传统的衍射极限限制,能够对纳米光学结构进行空间分辨率在纳米量级的分析;同样,通过基于亚波长光学结构或器件,能够实现高密度的数据存储,不但可以实现微米范围的成像,也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的相位合成、单分子探测以及局部区域光谱分析。”
正是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微纳光学自产生之日起,便始终处于研究者关注的中心,并愈发活跃。
虽然我国在微纳光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国际相比,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转化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总的来看原创性技术太少,能够转化为产业、推动光电子产业发展的更少。
付永启认为,要使微纳科学与技术为人类造福,必须从基础研究做起,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紧密结合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重点攻关,进而带动全面发展。
而付永启的研究成长过程,也恰巧暗合了微纳光学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以点带面的发展路线。
世界微纳光学蓬勃发展的1990年代,付永启走进了这一领域。
1994年,付永启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读博士,“当时是跟导师一起做国家航天‘921’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动态目标发生器’的研究,我主要负责曲面光刻的研究。”那是他接触到微光学并逐渐对微光学元器件的设计制作产生兴趣的开始。
在博士后研究阶段,付永启又接着在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制作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随后为了开阔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付永启于1998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中心作研究员,借助当地优越的软硬件条件继续深入开展微光学以及后期纳米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新加坡,通过与科研院所及工业界的合作,付永启开展了多个横向和纵向项目研究,接触到了微电子、微机电系统(MEMS)、微纳加工、纳米计量、及生化分析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先后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2001年,付永启将目光专注到了一种新的微纳光学元件一步加工制作方法―聚焦离子束制作技术上,经过两年的反复研究、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并使技术逐渐成熟。
付永启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实现了微光学元件与光电子元/器件的集成一体化,即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直接一步将微光学元器件甚至纳米光子元器件与光电子器件集成于一体,从而达到直接控制光束的目的。这一技术摆脱了传统的采用离散光学元件对激光束进行准直或聚焦的方法,不但减少了系统元件数,而且节省了空间,更容易实现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对微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他还发现了两种材料,它们在聚焦离子束轰击下具有材料自组织成型特性,该特性可直接用于微光学元件的结构成型。以该技术为基础,能够制作出几种特定的微光学元件,包括微正弦光栅、微闪耀光栅等。
此外,付永启还利用聚焦离子束直接写入法和辅助沉积法成功实现了微光学元件与光电子元/器件的集成一体化,为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微型化、平面化提供了制作技术保障。该集成一体化元/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生化、通信、数据存储等领域,至今仍在应用,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离子束技术在微电子行业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微电子工业上材料、工艺、器件分析及修补的精度和速度,目前已经成为微电子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由于它集材料刻蚀、沉积、注入、改性于一身,有望成为高真空环境下实现器件制造全过程的主要加工手段。
毅然回国,助力产业发展
2007年,付永启放弃国外优越的待遇和生活,带着累累硕果和先进理念回国,受聘于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9年的国外工作和生活经历,使付永启真正体会到“国家”二字的含义,而回国发展也正是其心之所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转变,目前国内微纳光学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特异性材料的微波天线、隐形技术、纳米光刻等几部分,研究趋势也朝着更加实用性发展,包括军用和民用。而在产业方面,付永启认为应重点结合能源和生命科学等热门领域的需求,积极探索,主动推进,研发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如高效率光伏电池、光热疗法治疗癌症、多通道微型生化传感器等。
在学校和所在团队的支持下,付永启在纳光子结构、元器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目前主要在纳光子结构的精细聚焦及成像研究,包括基于纳光子结构的超分辨聚焦成像、负折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近场表征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推进其尽快走向应用。
多年从事理工科学研究的付永启,处处透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他看重学生的做事态度胜过考试成绩,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学科的人员交流,在学科交叉中探寻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新的研究切入点。
他认为创新更加需要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和多维度的思维模式,有源之水才能长久,有本之木才会繁茂。
他喜欢历史、地理、天文、摄影等偏重人文的内容,注重精神层面的丰富与充实,并认为这才是人做事的动力和源泉。
篇10
关键词:武汉・中国光谷;产业聚集效应;规模经济;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O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39-01
产业聚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所体现出来的聚集经济效应。自2000年湖北省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以来,其发展道路就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但总体上,对光谷产业聚集的研究还没有上升到实证研究的高度,本文以武汉光谷产业聚集作为实例,运用区位商等相关指标对产业聚集的效应进行论证。
一、产业聚集效应的评价指标
区位商能够测度该地区的生产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借此可以评价一个地区产业的集聚程度。区位商大于1说明产业可能存在聚集现象。本文对光谷产业的衡量,区位商的表示式为:
LQ=(/ X )/(/ Y )
―武汉a产业产值;X―武汉产业产值;―湖北省a产业产值; Y―湖北省产值。
二、武汉光谷产业聚集效应的实证分析
1.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以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为两个研究对象,建立关于产值与区位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如下:
Y= C1 + C2 * LQ2 + C3 * LQ3 + u
LQ2、LQ3分别表示医药和通信的区位商,Y表示武汉各产业产值占湖北各产业总产值的比重。
依据可得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1998-2007年《武汉统计年鉴》和《湖北统计年鉴》中两大产业各年的产值,根据数据计算出各年其区位商,并通过Eviews3.1软件的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Y医药 = 0.0014 + 0.3312x2 + 0.0039x3(1)
(0.0697) (63.374)(0.4979)
Y通信 = 0.0703 + (-0.0160)x2 + 0.3193x3(2)
(1.1474) (-1.0351)(13.797)
从(1)式可以看出,武汉医药制造业产值/湖北医药产值同武汉医药制造业的区位商呈正相关关系,其系数为0.3312,通过t值检验,说明医药制造业的聚集对于武汉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而通信制造业的集聚对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从系数看,贡献不大;从t值看,值太小,说明通信业的集聚对于武汉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效果不明显。
从(2)式可以看出,武汉通信产值/湖北通信产值同武汉通信的区位商呈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其系数为0.3193,并通过t值检验,说明,通信的聚集可以大幅度的促进其产业的发展。而医药制造业的区位商对通信产值的比值呈负相关关系,但其影响不大,系数为-0.016,其t值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有一定的解释意义,说明其聚集对通信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交易成本降低实证分析
基于光谷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所具有的交易成本降低的效应,关于生产要素的共享的部分还是主要技术的传输所节约的时间及成本所带来的,这里主要就探讨技术、信息的影响。
考虑到基于距离带来的技术传输的效应,我们将各产业的技术来源进行分类,主要是:武汉地区研究所、国内其他省市研究中心及国外等研究处。就调查来看,在光谷的几大产业中,按照产业的技术来源的距离进行分类,第一类是光电子信息产业;第二类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第三类是环保产业;第四类是其他产业。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依据2004-2007年《武汉统计年鉴》十大行业的数据。
图中显示,光电子信息产业在2004-2007年中基本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只在07年出现了小幅度下滑,生物医药在05年快速上升后近年来稳步发展,而环保产业自04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按照产业技术来源的距离进行的分类中,第一类产业在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高;第二类产业也处于增长之中,其速度比第一类慢,而快于其他产业,其产业产值的总比重还比较低;第三类产业的增长出现了下降,但所占比重相对略高,其总体处于下降的地位。
三、总结分析
(1)从对医药和通信产业的实证分析来看,各产业的聚集对该产业的发展确实有积极的作用,但其他产业的聚集对该产业的发展影响甚小,甚至出现负效应。原因在于产业聚集本身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各产业之间的共享还没有形成体系,相关性不强,并有可能导致各产业间因为资源而产生竞争,阻碍其发展。总结来说,产业聚集的效应还没有充分凸显。
(2)从交易费用产生的效应来看,依据产业技术来源的距离进行的分类,第一、二、三类产业在总产值中增长的趋势与其大体一致,说明距离对技术、信息的传播确有很重大的影响,从其结果来看,也确实是存在着离距离、信息的来源地越近,产业的产值比重越高,增长速度更快,因此,在武汉光谷的发展中产业的聚集发挥着交易成本降低的效应。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课程资源的内涵
- 下一篇:师德专题教育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