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路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公路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公路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绿色公路;节能环保;绿色公路建设;运营管理

1 绿色公路的定义

绿色是修饰公路的,绿色公路并不是公路的绿化或“绿色化”,也不是公路的色彩为绿色。笔者认为,绿色公路的主体是公路本身,包括公路建筑群中的公路线形、公路路基、公路路面、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房屋建筑和其他公路设施,其中的绿色是一类的代号,即“绿色型”。

关于绿色公路的概念有多种说法和理解。有人认为绿色公路即环保公路,或生态路;有人认为绿色公路代表公路向节能或节约型发展方向;也有人套用国外城市公路或城际高速公路建设理念,将绿色的林荫大道、包含自行车道的或环保的或资源节约的公路(城市道路)认为“绿色公路”。笔者认为,绿色道路的定义应为:在满足基本功能前提下,环境优美的一类公路的统称。

2 绿色公路的内涵

2.1 绿色公路是基于功能适应的公路

绿色公路功能是在公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以绿色高速公路的目标为导向,以建立一个通达有序、安全舒适、环保节能的高速公路系统为目标,并将时代功能“和谐”渗透进其中,改善社会交通需求的公平性,降低交通建设维护成本,提高公路运输服务的安全性、舒适性与流畅性。

2.2 绿色公路是基于资源及能源节约型的公路

建设绿色公路要以节约能源、资源为基础,而绿色公路工程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及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遵循规划为主、治理为辅的建设经营原则,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融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绿色理念。

2.3 绿色公路是低碳环保的一类公路

所谓绿色公路,即是以低碳理念为基础实现碳平衡,在建设、施工及营运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做好环境保护,在公路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融入环保理念、绿色理念,从而实现工程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目标。由此可见,绿色公路工程并非简单的从根本上改善了环境的舒适度,更是节约了项目成本,最大程度上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4 绿色公路是景观优美的公路

公路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而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绿色理念”不仅是指道路内部的各类景观元素,还要将其周边环境包含在内。要保证公路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绿色化,就要基于宏观整体的角度对其内部景观、道路整体景观、周边环境等各个元素进行全面考虑,实现公路线形、公路内部景观、公路视觉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以保证公路建设过程中线性设计及沿线构造对原有和谐景观空间的破坏。

2.5 绿色公路是基于生态文明的公路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公路是要求公路建设中以生态学为基础,在遵守生态法则的基础上实现公路建设与周围地质、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协调一致。要求在公路设计中不仅要做好设计方案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也要求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消耗,以此达到公路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绿色公路的建设要点

3.1 基于低碳化路网规划的绿色公路交通体系

3.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公路路网规划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进行,高瞻远瞩,考虑人类发展长远的持续性。力求清洁生产,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等。传统的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中往往只是注重交通效果和经济效益而忽略对生态保护的要求。而绿色公路的理论要求交通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3.1.2 基于节能环保型的公路交通体系

绿色公路交通体系坚持公路交通建设和节能环保并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和谐发展、环境友好”的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将公路交通节能环保的各项要求自觉融入公路交通各项工作中,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和绿化为手段,建立起完备的公路生态保障体系,使节能环保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努力实现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减量化,以最低的环境代价,实现公路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3.2 基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公路建设体系

3.2.1 基于低碳节能环保的公路可行性论证

绿色公路建设,就是在节能环保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绿色技术与环保措施,在公路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里都能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谐可持续发展。绿色公路不仅是对环境舒适度的改善,而且将降低能源成本,实现环境保护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

3.2.2 基于绿色公路指标体系的公路设计体系

从某种程度而言,公路项目设计阶段的科学性会对整个公路项目影响环境的程度产生决定性作用,而在绿色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就要坚持环保选线的原则,调查线路走廊的详细情况,对公路占地情况、相关环境敏感点分布等进行全面了解,设计出多个方案以供选择。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尽可能不占用农田、居民区、学校等噪声敏感点,还要采取措施避开环境保护区及生态敏感区等;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借土、弃土用地,尽量保持土石方挖填平衡,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将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中向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2.3 基于环保节能的工法及建设模式

在整个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阶段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最为严重,因此施工组织阶段也是建设绿色公路的重要控制环节。施工过程中要遵循“最大程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恢复”的原则,能不占用就避开、能不破坏就保持。此外,还要提高公路项目的施工质量,通过提高其性能来延长使用寿命,这才是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浪费。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利用先进技术减少水土流失,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防止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等对公路沿线地表水及地下水等水体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施工扬尘、机械噪声等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注意相关环保工程的施工要同步进行,包括绿化景观工程、噪声防治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工程等,保证公路项目的环境效益。

3.3 基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公路运营管理办法

3.3.1 基于节能环保的运营管理体系

绿色公路要求公路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安全高效、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公路的运输能力和使用质量。开展公路运营过程中环境质量监测、环保工程使用效果检查、生态恢复情况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小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和居民的不利影响,使公路逐渐融入沿线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3.2 基于安全及应急的公路服务体系

杜绝重大责任事故、减少一般责任事故,维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车辆和随车货物的安全。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决策预以防范,消除导致公路损坏的因素,增强设施的耐久性,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保持高速公路快速、安全和行车舒适。

3.3.3 科学的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

绿色公路运营管理是利用已建成的公路为其公路使用者提供优质、公平的服务,以满足公路使用者各种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优质、公平的服务是指为每一位绿色公路使用者提供高速、安全的通行条件、完善的信息服务,以及休息、餐饮等其他服务。

4 结束语

绿色公路, 是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体系, 为绿色公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并通过技术集成的方式, 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绿色能源,突出绿色公路的特色,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整合和优化公路沿线资源,强化公路的绿色功能和服务品质, 带动公路区位优势的提升,成为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畅通、高效、安全、绿色” 理念的形象载体。

参考文献

[1]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谢振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J].环境保护,2005(10).

[3]夏爱民.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J].世界环境,2005(6).

[4]王成玉.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8.

[5]樊鸿章,刘宏,等.勉县至宁强县高速公路生态恢复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4):144-147.

[6]胥晓刚.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

[7]袁卫宁,任征.高等级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

[8]杨斌,蒋红梅,等.公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艺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8,162-164.

[9]郑志国.加拿大的环境友好理念与实践[J].岭南学刊,2006(2).

[10]赵康.公路工程水污染对湿地的影响与保护对策[J].森林工程,2007,23(6):50-53,60.

[11]吴晓青.大力发展环境友好技术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J].中国科技产业,2006(6).

[12]周建昆,甄晓云,等.水源保护区公路建设的水环境风险分析与防控技术初探[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5),216-218.

[13]王金南.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环境保护,2006(5).

[14]赵剑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水环境问题的探讨[J].交通环保,2004,25(2):1-4.

[15]周京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大关键环节[J].经纪人学报,2006(2).

[16]马中南,高建刚.绿色公路的研究体系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

篇2

记者8日从交通部获悉,为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交通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制定落实措施,确定了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抓好的“八件实事”。上述“通路”承诺就是其中的一件。

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老百姓来说,还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措施值得期待。交通部说,“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实施农村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工程。通过渡口、渡船改造和以桥代渡、以路代航等措施,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水网地区、江河两岸和海上岛屿居民过渡难和渡运安全问题,让农民群众过安全渡、乘放心船。

要积极推进县乡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对已有县乡公路的急弯、陡坡、险要路段及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逐步进行整治,提高县乡公路的行车安全性。

要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做到路通车通,路、站、运同步发展,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合理安排线路,推广安全、经济、适用车型。同时,统筹城乡交通发展,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让农民群众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要不断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提高全国“五纵两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运行效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确保鲜活农产品高效、低成本流通,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要有效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保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完善养护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篇3

【关键词】绿色道路;公路施工;环境保护

前言: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事,大力推动了我国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从而使得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得到了规模化的高速进步。但是,在公路建设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诸如环境、能源、经济等各方面的负面效应,对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健康、持续、高速发展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在公路施工过程阶段造成的影响也最为明显。绿色施工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直接体现,包括了施工中的资源、能源、环境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利用等特别值得关注的诸多问题。

1、绿色道路施工对资源、能源的保护要求

1.1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1)综合利用土地,减少工程取土

这点要求在施工中对土方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对土石方的工程量进行控制,合理利用其它工程土方,尽量不占用农田,减少废方,最大限度的节约耕地面积。

(2)最大程度降低路基高度

在绿色道路工程施工中要秉承低路基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的做到填挖平衡,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占地面积。 公路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

(3)优化施工方法

优化施工方法,施工期间对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只注重工期的长短,而对施工活动过程挖方填土、借土弃方、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常常忽视。在施工组织设计之初就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降低环境负载。采用新型的绿色施工方法。

(4)减少施工临时用地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线性的本身特点,使得施工流动性大、施工作业面窄、临时工程多等弊端,如果按照传统施工用地的方式就会造成大量的土地被占用,破坏了环境。绿色施工要求在施工中使用节地型临时工程的原则,采用节省地面用地面积的设计,紧凑的布置施工设备用房,立体化布置仓库等。

1.2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求做到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时进行大量动土以及工程开挖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器材要设置结构合理的排水设施以及沉淀池,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绿化还耕;最后是要采用节水型设备,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

1.3能源的节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可以采取施工机具共享、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工序、施工建筑材料缩短运距,减少能源消耗。做到能源的节约要求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节约型设备,研究节约型施工方案;其次是选择环保型能源很关键,环保型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综合成本较低,实用程度也比较不错。

2、绿色道路工程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施工阶段会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带来影响,绿色工程的关键就是要在工程施工的阶段做好施工污染的防治,施工污染的防治包括了对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防治。

(1)噪声污染的防治

施工机械作业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选用环保型的施工机械,能够使噪声污染尽量减小到最低,因为环保型机械在噪声释放、机械振动、废弃排放以及机械的发动机上有一定的标准。此外也要参照国外先进的环保型机械技术以便为我所用;其次要做好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使机械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样不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降低机械噪音。

(2)水污染的防治

在施工场地的选择上施工营地、拌合场以及混凝土构件预制场要远离河流和水源地,要设置生活污水以及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其次要防止污水流入水体,沥青,化学用品以及油料等不宜堆放在水源地附近,严禁泥浆直排进入水体。

(3)大气污染的防治

合理选择拌合站以及堆料场的位置,要选择空旷地区,采取远离学校和居民区的对风处;防止沥青烟污染,改进加热工艺,对沥青加热封闭式加热;抑制物料扬尘飘洒,施工便道及时洒水,对物料进行篷布遮盖、表明潮湿以及定期洒水的处理。

(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对使用过后的固体废弃物等要分类处理,能够回收再利用的要及时进行收集,不但能够保护环境,也能提高使用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混合拌料的回收利用不仅限于沥青路面,对于混凝土路面也具有操作价值;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废弃土方以及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妥善的处理,不能轻易选择倒入河流或者是居民垃圾回收点。

3、总结

总的来看,绿色工程对施工的要求就是做到两点,首先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主导,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施工方案,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率、低耗能、环保型的施工。绿色工程的开展和实施,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值得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各个领域开展和普及。

参考文献 :

[1]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01).

[2]梁立杰,杨彩霞.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

[3]薛生高,徐增友,顾仲飞.榆靖高速公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A].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论文集[C]. 2005

篇4

【关键词】公路;建设;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建设对水土保持造成的影响

1.1毁坏地表

在建设公路过程中会给地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振动,实施河道架桥、山体开挖、修隧道以及削坡等工程建筑时,大多数要进行大面积的施工改造,例如河道改道、高处挖方和低地填高等,也就是说公路建设所经过的地段,其地层表面均会受到一定的扰动,形成各不相同的毁坏,有的甚至会牵涉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到国家生产经营活动。

1.2施工线路和周期长

在建设公路时,由于施工路线和周期较长,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弃土和弃石。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会运用到大量的土石方,按照建筑的有关规定应尽可能采取填挖平衡措施,但因受到地理环境、地貌形态和运输等条件的约束,使得一部分施工地段的弃石、弃土、弃渣无法顺利运送至回填处,直接进行就地排弃,因此必须要有效的制定出缩短工期方案,及时处理好固体废弃物问题[1]。

1.3水土流失惨重

因为施工线路和施工周期较长,所以在施工现场临时搭建了房屋和便道,使得可利用空间不断缩小,曝露了大量土地。由此可知,公路在建设中的挖、填以及其他占地行为,会对植被造成严重性破坏,不断降低地表土层的抗蚀能力,导致土地沙化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在设计和建设公路时经常会忽略拦挡防护等工程措施,只有在完全排放掉废弃物后才选择实行防护工程的建设,大部分没有实行拦挡工作的弃土、弃石、弃渣,通过不断的变化发展,会对地表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地质逐渐疏松,孔隙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水土流失。

1.4缺乏综合性防护意识

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对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要求其必须具备较高的安全标准[2]。在设计主体工程项目时均充分考虑了公路护坡、防洪和排水等多方面问题,但却忽略了公路修建中排放废弃物、泄洪、采料场以及排水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均会使周围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也会对公路两侧特定范围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不是征地区域,所以没有考虑到总体的水土保持。

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策略

针对公路建设对水土保持造成的影响,合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废弃土石渣以及水土保持系统被毁坏极有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损害,以确保能够有效控制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产生,并依据此前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策略。

2.1制定环保型策略,掌握水土流失源头

在建设公路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土石方的挖掘。为此,从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的角度出发,项目决策者与设计者应严格执行环保选线和地质选线的基本观点,在分散设置平面线形时,应与顺势、自然地形和曲化线形相结合,仔细对比多个设计方案,尽量降低路段大填大挖情况,做到因地制宜,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和地形地貌,实现公路线形和地势地形的协调统一,以最大限度去保护公路建设周围的自然环境,积极引进现代化施工理念,增强水土保持意识,努力做好环保规划和科学设计,选择最佳建设线路,以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在破坏根源就能及时控制水土流失情况[3]。

2.2规定公路建设标准,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建设公路属于一项线性工程,线路和施工周期长,线路路径经过地段的地形多样,建造过程非常复杂,地层表面的原生态环境常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必须要规定公路建设标准,确保不会发生水土流失情况。规定公路建设标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审批、申报和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管理。②遵守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建设制度,公路建设项目的开发与水土保持设施必须要相一致,严格执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以及同时投产使用这三项要求。③进一步强化监督执法与监测水土保持工作[4]。④提高各级水利水保部门的水土保持意识,竭力支持公路建设工程开发的水土保持工作。

2.3统一计划点线面,确立综合防护系统

由于公路建设是在同一条线路上施工,因此在全面规划整个防治设施时,应将全线治理与局部治理相连接,综合治理方法与单项治理方法相结合,统一计划好点、线、面,实施系统化防治方案。合理修建拦渣坝来防治工程施工中的弃渣,弃渣表面做覆土造林工作。及时建设护坡、挡土墙和挡渣墙来防治公路建设的挖方、填方、削坡等作业,公路两旁做绿篱植物,起到很好的隔离和装饰美化的作用。施工过程中运用完取土场和采料场后,必须对土地实行全面性整治,做好覆土绿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水土流失的减少。

2.4防治措施分区分期,推行综合治理

按照公路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以及防治目标,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时应依据工程结构、地貌形态、施工特征、实际地表扰动情况以及不同防治分区等方面,同时满足道路沿线一定要绿化和美化的独特性要求,做到因地制宜,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治理,确保公路施工和运行安全,实现绿色生态公路[5]。

2.4.1主要部分防治区

路基、排水边沟、护坡道、路堑边坡以及公路两侧绿化带均属于工程项目的重点防治区,对于这些重点防治区应按照实际的挖方情况和填方情况,实施全面性防护,即路基边坡防护、绿化工程防护、路基排水系统防护以及路基压实防护,进一步保证了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达到公路稳定可靠运行的目的。

2.4.2弃土场防治区

对于弃土场防护区的治理,可采取综合性排水工程、挡土墙、土地整治和护坡工程来实现水土保持工作。首先应建设挡渣墙和渣场排水系统,堆渣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回填表土工作,地基施工要做到夯实,地面要保持平整,坡面则运用与当地土质相适应的植被做绿化工作,恢复该地区整个覆盖层的植物,预防弃渣发生下泄情况,有效改善该区域的土地生产力。

2.4.3取土场防治区

按照取土场的周围环境和地形地貌实施整体治理。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取土工作毁坏了原地面的自然坡度,导致地表坡面,针对该现象实行相应的治理改造,采取削坡方式防护地表的面,建设截水沟防护开挖的坡面和坡顶,避免水土流失,恢复建设区域覆盖层的植物,将土地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公路时的水土保持,一定要做好施工线路原有生态环境的全面性防护,制定出切实可行治理方案和环保规划,采取合理科学的建筑方法,有效解决好全面治理与局部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综合治理方法与单项治理方法之间的关系,做好相互之间的协调工作,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确保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以及实际运营的安全可靠,使公路沿线施工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能够相互协调统一,实现共同发展进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付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65-66.

[2]杨翠林,邬鹏程,葛华.半干旱草原区公路建设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研究[J].内蒙古水利, 2009,(03):451-452.

[3]师利明,付红豆,师阳.公路路线方案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定量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 2010,(02):37-39.

[4]吴领会.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141-142.

篇5

摘要十二五期间,全国普通国道、省道优良路率分别达到89%和86%,比十一五提高十百分点,这是与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大力实施分不开的。要控制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需要从工程管理、规划设计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才能有效实现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控制问题应对策略

当前在公路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下,传统的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管理模式面临较大挑战,本文针对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控制问题

从整体来看,现阶段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控制主要在管理体制、规划设计、质量安全、养护技术、资金效率等五个方面存在问题。

―管理机制问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我国公路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在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管理主体分散多元,管理模式不统一。公路管理机构现有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难以体现现代市场化配置模式的效率主张,导致人员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本管理难度增加。

―规划设计问题。目前各地重视程度不同,有的在规划方面没有很好的征求各方面意见,有的受财力等制约因素影响,错过国家补助资金政策的机遇,增加了工程成本。在设计方面,受体制影响,设计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影响设计质量,加上近年公路大中修工程设计任务集中,没有做细前期工作和认真征求管养单位和公安、安监部门意见,对公路大中修工程的成本控制造成影响。

―质量安全问题。在质量管理方面,建设单位特别是基层管理单位受技术人员短缺等因素制约,不能保障充足的现场监管投入。质量检测设备、手段不完善,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在安全管理方面,有的地方重视不够,在通阻信息、安全设施投入和联合监管方面都存在短板问题,现代安全技术应用不够,发生责任事故既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又影响了工程进程,增加了工程成本。

―养护技术问题。十二五以来,我国公路养护技术取得飞速发展,但由于公路分布区域广,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也受到制约。需要根据区域地质、地理、水文等自然条件,制订相应的养护方案,才能因地制宜地采取最佳的养护技术方案,实现养护资金的合理使用。

―资金效率问题。虽然十二五较十一五期间全国养护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20%以上,但资金效率不高依然是大中修工程一个重要问题。在资金支持上,各地地方配套资金费用比例差异较大,配套资金到位率直接制约着工程进程。在招标方式上,虽然实行公开招标,但由于管理存在瑕疵,仍有个别低素质、低水平的施工队伍挤进建设市场,未能将资金效率最大化。

二、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控制问题的应对策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公路加快成网的关键时期,公路大中修工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作为惠民利民工程,必须要强化成本控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1.加快公路建设体制改革。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为理顺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本着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整合项目管理职责,减少管理层级,创新管理模式,推行专业化管理,在推进公路建设体制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2.优化规划和设计质量。各地要抓住机遇,搭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末班车,加快大中修工程改造步伐。要科学论证建设方案,充分征求属地政府和沿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虽然延长规划设计时间,但是做到了接地气,为后期实施减少很多麻烦。要加强对设计单位绩效考核,实行信用评价制度,最大程度的保障设计资金投入,提高设计质量。公路管理机构还应邀请公安、安监部门和属地政府提前介入图纸设计,优化工程设计,防止日后重复投入或改造。

3.强化质量和安全监管。在质量控制方面,要将优秀管理人才充实工程管理一线,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推广现代养护检测技术,完善施工单位信用评价制度,应用第三方检测等新举措,把牢质量关口。在安全控制方面,要强化政府主导,组织公路、公安、安监部门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联合监管、验收制度,保证安全投入的足额到位。要强化智慧公路建设,在安全技术应用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及时对施工隐患进行安全预警。

4.强化养护新技术应用。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推广力度,鼓励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例如冷再生、热再生等新工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公路建设的绿色发展。要在工程设计环节全面调查,充分论证和运用,这对于建筑材料短缺的地区不失为一种降低工程成本的好方式,对于管理和施工单位都是双赢之举。

5.强化工程资金管理。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争取同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支持,在材料预付款支付、计量款支付和配套资金拨付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上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加强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的考核,与来年其他工程项目争取挂钩,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养护工程资金需要。要加强招投标管理,完善招投标制度和准入制度,运用网上招投标和双信封等监管方式,保障信誉好的施工单位中标,确保工程资金的有效投入和使用。

三、结语

通过对公路大中修工程成本控制管理进行分析,可见工程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事关群众出行利益,应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科学组织,精准发力,以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管理服务更畅通、更安全、更智慧、更绿色的公路网络建设。

篇6

【关键词】公路施工;绿色工程;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使得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得以规模化的高速进步。但是,在公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社会、能源、经济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健康、高速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特别是施工阶段造成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明显。绿色施工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直接体现,包括了施工中的资源、能源环境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等值得关注的问题。

1、绿色道路施工对资源、能源的保护要求

1.1土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水平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3%,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护土地资源,控制用地规模。绿色道路施工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利用土地,减少工程取土

这点要求在施工中对土方进行合理调配,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对土石方的工程量进行控制,合理利用其它工程土方,尽量不占用农田,减少废方,最大限度的节约耕地面积。

(2)最大程度降低路基高度

在绿色道路工程施工中要秉承低路基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的做到填挖平衡,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占地面积。

(3)优化施工方法

优化施工方法,在施工组织设计之初就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降低环境负载。非开挖施工方案是一种典型的绿色施工方法,在现代施工中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取地开挖的施工方法。

(4)减少施工临时用地

鉴于公路工程施工线性的特点,就带来了施工流动性较大、施工工作面狭窄、临时工程多等弊端,如果按照传统施工用地的方式就会造成大量的土地被占用,破坏了环境。绿色施工要求在施工中使用节地型临时工程的原则,采用节省地面用地面积的设计,紧凑的布置施工设备用房,立体化布置仓库等。

1.2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求做到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时进行大量动土以及工程开挖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器材要设置结构合理的排水设施以及沉淀池,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绿化还耕;最后是要采用节水型设备,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

1.3能源的节约

公路工程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在施工时做好对煤、液化气、天然气、电、以及汽油和柴油等能源的节约,能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复合绿色道路施工的原则。做到能源的节约要求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节约型设备,研究节约型施工方案;其次是选择环保型能源很关键,环保型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综合成本较低,实用程度也比较不错。

2、绿色道路工程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施工阶段会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带来影响,绿色工程的关键就是要在工程施工的阶段做好施工污染的防治,施工污染的防治包括了对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防治。

(1)噪声污染的防治

施工机械作业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选用环保型的施工机械,能够使噪声污染尽量减小到最低,因为环保型机械在噪声释放、机械振动、废弃排放以及机械的发动机上有一定的标准。此外也要参照国外先进的环保型机械技术以便为我所用;其次要做好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使机械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样不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降低机械噪音。

(2)水污染的防治

在施工场地的选择上施工营地、拌合场以及混凝土构件预制场要远离河流和水源地,要设置生活污水以及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其次要防止污水流入水体,沥青,化学用品以及油料等不宜堆放在水源地附近,严禁泥浆直排进入水体。

(3)大气污染的防治

合理选择拌合站以及堆料场的位置,要选择空旷地区,采取远离学校和居民区的对风处;防止沥青烟污染,改进加热工艺,对沥青加热封闭式加热;抑制物料扬尘飘洒,施工便道及时洒水,对物料进行篷布遮盖、表明潮湿以及定期洒水的处理。

(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对使用过后的固体废弃物等要分类处理,能够回收再利用的要及时进行收集,不但能够保护环境,也能提高使用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混合拌料的回收利用不仅限于沥青路面,对于混凝土路面也具有操作价值;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废弃土方以及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妥善的处理,不能轻易选择倒入河流或者是居民垃圾回收点。

3、总结

总的来看,绿色工程对施工的要求就是做到两点,首先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主导,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施工方案,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率、低耗能、环保型的施工。绿色工程的开展和实施,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值得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各个领域开展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朱敏,邹南昌.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的重点环节[A].第四届国际道路和机场路面技术大会论文集[C]. 2002

[2]陈雨人,张强.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低路堤方案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A].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论文集[C]. 2005

[3]薛生高,徐增友,顾仲飞.榆靖高速公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A].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论文集[C]. 2005

[4]曹兴松.公路建设与环境恢复、景观再造的研究探讨[A].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论文集[C]. 2005

篇7

生态兴,文明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对推进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市公路交通基础建设日新月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公路交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交通部在全行业中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通过科学的决策和实施有效的管理,在积极探索生态公路、绿色运输、科技创新、精细化设计等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少建设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的宝贵经验。通过加强环保理念教育,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建养并重,加大科研,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等有效手段,使公路交通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交通惠民的目的。要结合生态保护战略的实施。在公路规划设计、建设与养护工作中突出环保和生态文明。

二、公路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公路交通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影响

公路交通往往没有把公路建设当作大自然这个大系统整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加以处理,而在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公路本身的功能作用,而没有考虑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性。公路建设施工、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与植被破坏严重,公路修建除对沿线生物个体造成严重破坏外,还可能会造成区域生态环境不可估量的后果,比如一些公路的建设可能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交通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型社会的需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降低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坚持保护优先,有效保护公路所经过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有效解决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把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打造和谐公路交通的目标。

(三)交通生态文明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目标。当前随着大乌兰浩特规划的形成,城市框架在逐步拉大,城镇化推进速度的加快,我市公路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面对剧增的交通运输需求和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沿线土地,会对所经过区域的生态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交通,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交通,已成为公路交通行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环保,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建发展路、致富路,更应建环保路,这是惠及子孙的一件大事。公路交通建设是生产力,生态文明也是生产力;公路交通建设是发展,生态文明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

(四)交通生态文明与公路交通建设同等重要

公路交通建设,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地方经济、社会、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正确处理公路交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交通发展步伐,固然重要,但重视交通生态文明工作同样也很重要。如果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要花费的资金将更多,时间也将更长。不注重环保,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交通建设决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保护好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三、加强公路交通建设管理,有效控制生态影响

(一)生态文明是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公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目前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势在必行,进行公路建设就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使用原材料,影响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如何在继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过程中最小限度地占用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公路交通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认真处理好建设与环保的关系,用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公路建设目标,这一理念必须贯穿公路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养护等各个环节。

(二)加强前期工作中的环保工作

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在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中,都应当按照交通行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提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真正做到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要贯彻主动治理的环保工作思路,充分考虑沿线灾害和项目范围内的生态治理需要,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纳入预算,一并报批。

(三)创新设计理念,提高公路建设生态水平

设计工作要统筹考虑建设、运营、养护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维护的可行性、防火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凋性等问题。要合理选用线位资源和技术标准,将土地占用情况作为设计方案比选的重要指标,确定合理的公路路线走廊带、主要控制点和工程技术指标,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减少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废地,避免设计简单化、格式化和唯标准化。要尽力优化设计方案,减少高填深挖,注意填挖平衡,鼓励采取降低路堤填土高度、选择合理的防护工程。公路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量在有路基上加宽改造,安全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完善施工临时性用地的复垦制度,合理设置取、弃土场,把施工取土、弃土与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土地恢复和改造。要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减少对环境影响。

(四)加强工程过程管理,实行文明环保施工

有了环评报告、环保措施和环保制度,关键在抓落实。我们要将文明环保施工落实到每一层面、每一细节和过程。尽管重视环保工作会加大工程建设成本,但我们每一位建设者都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认识环保工作的深远意义。

(五)将环境监理工作落到实处

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应作为工程监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工程监理体系。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六)注重公路绿化工作

公路绿化要合理规划,科学实施。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重视景观和谐,精心维沿线生态林带。其次,坚持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优先选择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乡土树种,形成各具特色的公路绿化景观,同时降低公路绿化带生态廊道建设和管护

成本,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篇8

关键词:路基边坡;稳定分析;边坡设计

路基边坡包括填方路堤边坡和挖方路堑边坡,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路基边坡的综合防护技术一直是公路修筑中的一个常见但研究程度低的课题。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主要以低等级公路建设为主,深挖高填较少,公路建设投资不大,因而路基边坡稳定问题较少,坡面防护工程不作为道路建设的主体工程,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对边坡的防护常常被忽视。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大量修建高等级公路,遇到大量的高填深挖路基,边坡稳定问题日渐突出。90年代初期,边坡防护与加固仍主要沿用低等级公路的边坡工程技术或借鉴铁道部门的经验来实施局部处理,由于在边坡处治时缺乏综合考虑,为工程埋下隐患。例如早期建成通车的沈大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等。通车后路基边坡发生滑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90年代后期,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吸取前期公路建设的经验教训,高等级公路路基边坡的综合治理受到重视。各地结合当地工程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技术研究,路基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公路边坡现状及防治工程

1.公路边坡问题研究现状

研究分析阶段: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岩体结构对边坡稳定的控制作用。边坡稳定性的可视化建模和非线性理论评价阶段:大量基础资料的积累和边坡工程实例的增加,使得可视化 建模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中的应用将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光明的应用前景。

2.公路边坡工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2.1 边坡工程设计的特点

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边坡有不同的特点,同类边坡和灾害也会因形成条件、成因机制、稳定状态等的差异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边坡治理工程设计对每个边坡的治理部位和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也是互不相同的。所以,边坡治理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边坡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风险性设计:a.不稳定边坡都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b.治理工程承受来自边坡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c.边坡治理工程技术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边坡治理工程设计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

应急设计:边坡形成虽然都有一个较长的孕育过程,但其发生灾害却往往具有突发性。 为了防止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减轻其危害程度,在边坡灾害发生前后开展的防治工程设计,不少情况下具有应急设计的特点。此种情况下,通常是边勘察、边设计、边监测、边施工。

综合防治设计:单一的治理工程措施有时难以承受来自边坡体和外界的荷载,从而导致工程失效。因此,针对每个边坡的特点,在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是非常 重要的。即使工程投资不能一次到位,也应在治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解,采取分期、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2.2 边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防治工程仍能保证灾害体的整体稳定性,不致造成危及人员生命等重大的地质灾害。在正常荷载组合条件下,防治工程应保证灾害体无明显的破坏,不会造成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地质灾害。应注意与公路、当地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和开发相结合,并在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

2.3 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地形资料:地形图及平面、高程控制。气象水文资料:气温、降雨、冻结深度、暴雨;水文、流量、淹没、冲淤等。防治工程勘察资料:地质体的类型、年代、成因、产状、分布;岩土的工程性质及变异性;地质构造的性质、展布及对工程的影响;自然或人为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埋深、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地层渗透系数;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特殊岩土的测试与评价。

二、 路基边坡工程设计理论

公路是沿地表建设的线状构造物,延伸长度非常长,对环境影响大,跨越的地质地貌单元多,所遇到的工程地质条件好坏不一、复杂多样。判断一处边坡是否安全,取决于对边坡所处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质环境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够把握住保持边坡安全的基本条件。工程边坡设计是否合理要综合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现行的路基边坡设计在整个公路设计过程中受重视程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路线勘测设计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了解不够充分,设计缺乏针对性,往往导致施工时边坡失稳,频繁变更设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反过来说,如果片面要求公路全线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同样也会由于路线长、工程地质条件好坏不一,增大很多投资,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对地质资料的掌握仍然不容易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有必要调整边坡的设计思路。公路路基边坡加固与防护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并行性。并行设计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内容,在综合集成制造系统(CMIS)领域中广为应用。由于边坡工程条件非常复杂,因此严格按照岩土工程要求将滑坡治理过程明确划分为勘察、设计和施工几个阶段是不现实的。但是并行设计必须建立在非常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国内典型滑坡治理工程中,长江三峡链子岩危岩治理过程是成功的并行设计范例,公路高边坡治理中,应用并行性思路进行设计的报道还未见。

2.反馈性。反馈设计又可称为动态设计或信息设计,它建立于监测基础上。90年代以来,以潘家铮院士为代表的学者在设计和加固水利工程边坡时提出了该方法。其基于施工期逐步明朗的地质条件及监测结果,对岩体工程进行动态设计,达到优化设计结果。反馈设计的前提是要根据现场施工监测资料对原设计进行正确的反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反馈设计,目前在深基坑支护,高边坡工程得到初步应用。

3.智能性。如前所述,智能科学应用于边坡工程领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目前正处于开创性阶段。对复杂边坡工程系统,通过智能科学方法进行规划、决策和设计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

4.绿色性。绿色设计已成为现代边坡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和公路环境建设的发展里程清楚地告诉我们:生物环境工程是公路环境治理工程的主体,必须在公路规划、设计的同时予以考虑,应用先进的绿化工程技术恢复与重建植被是公路生物环境工程的内涵。因此在路基边坡加固与防护设计时,应当结合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特征,正确设计边坡植被防护与加固工程。

三、结语

总之,搞好公路建设,确保路基边坡稳定、安全,搞好环境保护,要深入了解现场,针对不同的工程土质、水文、气候等特点设计灵活的防护形式,并加强施工管理,这样才能建设―条安全之路、生态之路、人文之路。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公路;建设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内需政策的带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除港、澳、台地区外,截至201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410万km,其中高速公路达到9.56万km。然而,公路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穿越了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众多环境敏感区,表现出了路域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剧烈、景观破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我国逐步研究和实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来控制或避免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1]。同时,以往我国的环境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环境问题的出现使用相应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来补救,使得保护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我国已逐步在公路建设项目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时期介入相应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包括公路网规划、环境保护设计、环境监理、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初步建立了一套公路环境管理体系。但从公路建设项目全程的特点和环境影响的全面性及复杂性来看,由于目前公路建设项目各个时期的环境管理体系还不完整,其技术方法还存在缺陷,现行的环境管理技术方法在解决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时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公路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一)规划体系复杂,协调、制约机制不完善

公路规划涉及国土、环保、林业、农业、水利、城市等多个方面,由于这些不同方面的规划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造成公路网规划与其他规划相互交叉重叠,且这些规划之间联系和协调工作不够,最终导致规划体系内部互相矛盾。因为规划的目标和等级直接决定规划环评的类别和内容,规划之间的不协调会导致规划环评结论相互冲突,进而降低规划环评有效性。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或交通建设管理单位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常看重公路建设带来的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影响,对规划环评给出的结论和建议缺少重视,但此时环保部门仅仅拥有对公路网规划环评的审查权而没有决策权,专家审查意见也仅作规划审批的参考依据,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制约机制,从而导致规划环评的效用降低。

(二)资金投入不足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预算至施工,在环保方面大都是一带而过,在工程概预算定额中没有专项定额,项目招投标中亦不像安全生产列有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等强制性条款,从制度建设、行业标准等大环境没有形成制度链、管理链、监督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套和设备配套不齐全,有心无力,形成恶性循环。没有建立公路工程建设环保教育的长效机制,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三)存在不均衡发展

公路建设根据路线所处地理位置、交通量大小等分为高速路、一级路等不同等级,对高速路、一级路或重要的旅游公路建设由于项目投资大、位置重要、社会影响大,关系到政府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所以从立项、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及营运阶段各部门对环保都极其重视,机构、人员、设备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经费投入相对较大,对三级以下公路施工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施工,对环保管理则大多是放任自由。随着国家战略调整,今后一段时期逐渐加大对通村公路建设,其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亦逐渐突出,公路建设的环保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二、公路环保施工的措施

(一)分析生态效应,结合生态旅游进行公路设计、施工建设

要与生态旅游联系起来,进行公路的设计、施工。使公路建设要强有力地支持地方生态旅游。公路改变了自然环境路况,让人们迅速抵达旅游景点,尽情欣赏和享受自然的风光和人文景观。施工后期常采用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地下水的影响、洪涝灾害的影响,在公路两侧选择适宜乔木、灌木,兴建绿化林带,在路基上做好给排水设施建设,设立自然沟渠,合理注入降雨,减轻对生态的侵害。绿化林带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吸收了车辆废气,稳固了路基,保护了斜体,降低了噪声,增加了绿色覆盖,提高了沿线景观的观赏价值。生态公路,注重使用浆砌片石护坡,优化山体切割方案,减少破坏生态环境,利用刷方减载减缓坡高,在斜坡上设置平台恢复植被,整平复垦弃土堆,并进行绿化。公路建成后,生态公路做到了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维护,加强管理水土保持设施,确保水土保持设施的安全有效,加强封育养护绿化植物,利用人工促进生态恢复,建设生态型道路、景观型道路、环保型道路和旅游型道路。

(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再生利用

公路工程建设,特别是改建项目产生废弃较多,广西桂林境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了大量水泥路面,到了本世纪初进入损坏高发期,须进行大规模修复,挖补水泥路面会产生大量废弃水泥破碎块造成污染。如桂柳高速公路永福段水泥路面修复均采用换板处理,产生大量废弃水泥破碎块需要占地堆放,破坏周遍环境景观,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综合方案、加强横向协调联系来解决,把产生的水泥破碎块集中堆放然后加工成碎石用于通村公路建设等低等级公路底基层材料、沙土路材料,或者直接用于通村公路一般部位砌筑工程,变废为宝,2013年平乐公路管理局在国道323线K845+000~K847+700段10000m2水泥砼路面换板中。通过与当地交通局勾通协调,把处理水泥路面的水泥破碎块加工成碎石用做当地通村公路建筑材料,取得良好效果,解决了废料对方的难题,同时实现了双赢。

从2006年起至今多锤头水泥路面碎石化新技术、新工艺在国道323线平乐段得到广泛应用,多锤头水泥路面碎石化工艺是用多锤头将损坏的水泥板重锤直接破碎作为路面修复的结构层,减少了大量废料产生,解决了废料堆放难题,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施工环保新技术、新工艺较多,目前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边坡防护挂网等能起到很好的环保施工。

(三)狠抓环保施工制度和实施落实

1、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环境保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奖惩制度、教育制度,建立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理念。

3、明确环境保护质量目标和职责,做到全员参与,。

4、加大环境保护经费,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5、实行日常检查制度,确保制度实施和落实。

6、应急预案。

7、对存在的持续不断改进。

树立环保施工无小事的观念,既重视大项目的环保投入、管理、监控,同时应兼顾小项目的环保管理不放松,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施工环保重在落实,2006年7月平乐公路管理局在养护工程建设中,在二塘七堆岭料场地表挖坑修建一20吨乳化沥青池,由于施工质量差地基加固未达到要求,同时未进行防渗处理,也没进行试用检验,施工完成后直接装入乳化沥青,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乳化沥青渗漏,发生事故后由于没有应急预案及时把乳化沥青抽换到其它铁罐,污染了附近村民两口饮水井,直接经济损失12万多,从上示例可知施工环保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四)完善现有技术和规范,实行标准化作业

我国现有的公路环境管理技术和规范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应逐步完善规划环评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制定公路网专项规划技术导则及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中生态影响定量分析的薄弱环节,建立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完善各环境管理环节现有技术规范的不足之处,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在公路建设中,提高公路相关从业人员的环境知识、环保思想和文化意识,是提高公路建设环保工作水平的基本保障,做到业主重视环保、施工人员积极配合、沿线居民共同监督,环境管理工作将事半功倍。对于业主,可利用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宣传公路环境与环保新形势、新任务,开展环保讲座,深入剖析环境保护对于公路运行的重要意义,消除业主对环境保护的错误认识,增加其重视程度。对于施工单位,可在工程开工前,聘请有关专家分别组织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各施工单位根据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规定编印《施工期管理人员环保手册》、《施工期施工人员环保手册》等资料,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参建人员环保意识,明确环保工作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在沿线树立环保宣传内容直观、生动、形象的标语牌,既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又寓含警示意义。对于沿线居民,可通过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保事业,配合环境执法,调动全民参与保护环境的热情,维护自身权益,形成全社会监督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力。

结束语

公路建设环保涉及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施工固体废弃物等多方面内容在此不在一一赘述,公路建设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现实。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坚持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结合,理清环保思路,搞好高速公路的科学管理,完善规划和设计,确保其满通运输需求,又兼顾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需求,实现公路工程的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融。

参考文献:

[1]马洪.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8:180-181.

篇10

论文关键词:公路建设环保技术

论文摘要:如何协调好道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自然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公路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环保现状,就公路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高等级公路不断增加,公路不仅要绿化美化,还要承担防止水土流失,满足视线引导、缓冲、强调目标、标志等作用,它需要一整套技术,这是一种以植被恢复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技术。公路建设工程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方面。公路工程的路堤、路堑边坡及其它开挖面等,将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胁。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

1生态公路的主要意义

生态公路是在公路的设计、建设中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公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里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实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大生态化。近年来,公路大规模发展导致生态负效应,如气候热岛、环境污染、能量耗散、景观割裂、生物多样性减少、廊道效应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主要因为公路建设中,大量的挖填,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施工的影响导致了环境污染;失控的取弃土,造成了人为的地质病害;对地形的过多切割和阻碍,改变了水文的平衡状态;最严重的是,由于植被和地表土的损失,自然植被的恢复十分困难。公路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的重视不够,对公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估计不足。因此,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使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索取与征服。在公路建设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是向社会作出承诺,更重要的是对后代子孙的高度负责。如何协调好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保护自然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2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

公路的外在形式是公路的网络结构、线形等技术指标,而其内涵是公路环境总体对人类运输活动的服务和支持,把环境与公路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全面的。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道路在规划和确定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电力电讯、村镇居民点、厂矿企业等设施的拆迁,从而减少对现有社会环境的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工程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并针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地形、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排水与防护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道路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水土流失,保护植被。注重道路美化、绿化在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营造防噪性卫生防护林,搞绿化美化工程,既能美化路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减噪、吸收汽车尾气及粉尘,净化空气,减轻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沿线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结构林带,防噪减污效果更佳。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公路规划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应以费用最小、社会代价最小为目的,采取“最佳可能性方案、中级可能性方案,初级可能性方案”多层次的设计,力求在宏观目标上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符合,在环境标准上与居民生活要求相一致,在财政的保证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施的序列上与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相联系。科学的路、桥设计,精良的施工,快捷、通畅的路网,可以缓解交通压力,降低污染程度。

3公路生态工程技术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结合主体工程,综合考虑生态工程的交通安全、工程防护、景观、视线诱导、线性预告、防眩、缓冲、遮蔽和标志等目的,使主体工程与绿化美化恢复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受景观、生态、交通安全及施工管理等因素限制,公路生态工程设计既不同于传统园林的景观设计又不同于都市中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它首先应将防止水土流失,确保交通安全等放在首位,在植被恢复的设计方面应以景观优美、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养护管理粗放为宗旨,这是一种取代传统设计的新途径,其目的就是要创造更自然的景观,提倡用种群多样、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发挥其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生态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一般公路路线较长,地形、地貌等环境条件变化较大,设计前应明确各环境单元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做到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艺术性兼顾,体现地方风格,创造公路景观个性。公路生态工程技术是把公路征地范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看作一个整体,是整个公路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安全和舒适性以及美化、减噪、净化空气、生态恢复和优化等为目的,最大范围地采用生物材料,减少公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所实施的植被恢复工程技术。它与以往的单纯绿化不同,作为公路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工验收,并针对修筑的公路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材料,实施植被恢复计划。公路生态工程的范围,包括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用地,有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上下边坡、排水沟、隔离栅、桥梁等构造物,以及立交区、服务区、管理所等,还有取、弃土场地等需要恢复植被的土地。

4道路的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