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的问题

篇1

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现代的科技竞争是立足全方位的竞争,包括市场、资源、人才、信息、政策等诸多因素,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

创新概念最早由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的过程。创新最初并不是科学或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的概念。因此科技创新不是仅仅以科学上的新发现或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作为标准,而需要以实现市场价值为其判断标准,如果发明的成果没有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没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它就不能属于科技创新,而只能称之为科技进步。

当今社会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大幅缩短,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世界各国纷纷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

在中国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缺乏核心技术已成为中国的“软肋”,在信息、材料、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国基本上受制于人;在航空设备、医疗设备、精密仪器等重大装备制造业中国主要都是依赖进口;甚至在某些国家安全领域,一批重大武器装备和关键元器件也依赖他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缺乏关键技术、核心知识产权不仅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还使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展受到威胁,所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率均不高,导致这种结果最重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发资金不足是抑制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例如2011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仅为1.84%,这与美国的 2.90%、韩国的 3.74%、日本的 3.26%有较大差距。与创新型的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较低,科技型企业普遍出现的融资难问题就是很好的证明。

由于受到计划思维的影响,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转变明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科研项目评审方面仍然存在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等现象,“立项评价组织程度高,结题评价组织程度低”,“争取项目有组织,实施项目无组织”等问题较为常见。

我们科技创新中还存在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科技企业创新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对利润的追逐。国企容易得到国家政策资金上的优惠从而获取较大利润,这种非市场因素导致的超额利润使得企业不再积极关注市场需求,虽有创新的实力但是缺乏创新的原始动力。民营企业虽然存在创新的压力,但行业准人、融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尽快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转变,从依靠国外技术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

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解决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加强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科技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政府的应尽的职责。

二、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搭建科技创新的投融资平台

政府应该把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长效机制。科技管理部门要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结构,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突出创新活动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应该鼓励大型国企加快研发机构的建设,针对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攻关和创新,引领科技创新活动;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支持其成长壮大;要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政府需要大力发展现有的金融机构的机制以及产品创新,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不断扩宽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渠道以实现金融社会化。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树立国际信用的需要,更是激发科技创新的需要,因此要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为宗旨,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侵权判断标准,强化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等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来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12期

[2]许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北方经济,2008

篇2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问题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100-0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突破资源制约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产品质量差,农业市场风险较大。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资源 ,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提高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科技物化,促进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高科技创新的生产工艺,使农业生产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手段更加现代化。

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农业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战略高新技术不断超越生物固有的生产潜能,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精确性的特点。农业科研综合实力不强,农业科研的调整还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常规技术研究多,技术引进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少的问题.过去的农业高新技术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新技术竞争要求。必须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力度,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整合能力,扩大发展规模。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资金不足,政府对农业技术成果的的支出不断减少,而且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经费不断下降,现代信息手段缺乏,缺乏高新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科技成果有多个,但转化率不高,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滞后。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3.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

创新体制主导模式自上而下,无法满足农民的真正需求。科研的一个通病还没有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些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对科研投入经费有限,一些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还没有在科技创新进一步节约成本上节省资金,目前的各农业科研机构研究效率低、浪费大、推广之间不协调、创新过程不畅,农业新技术的供给与需求脱节严重,农业技术推广手段落后,绝大部分依靠政府农业科研院所,工作性质不明确,导致农技推广人员人心不稳。

4.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投入产出不合理,农产品劳动生产效率低,很多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实现机械化作业,农业耕作手段落后,在农村农业必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利用市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较少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不断促进影响农业科技创新实力的提高。

二、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

1.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建设农业综合区划内优势。必须进一步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加快农业把农业科学研究创新体系逐步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农业研究中心。通过建设新型机构,建立起以基础性研究为主要任务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

2.推进农业产业化

科技创新体系从实际出发,以产品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为中心,加速其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从而农业科技运行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改变农业科技模式和内容。发挥每个农业科技岗位的作用。把推动农技推广为重点,逐步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器”,拓宽和推动农业高新技术发展。

3.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主体,推进科研单位与地方合作,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主渠道作用,保证农业知识的顺利推广。重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要真正营造起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环境氛围,改进适合农业科技创新特点的新活力。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具有长期性、区域性的基本特点。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研队伍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其余技术推广体系转制为企业;建立咨询与中介机构,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机构的职能。

4.强化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农产品由国内市场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型时期,应及时改革农业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发展的运营机制,将科技成果作为资本或股份投入,应以市场规律作为运行的准绳,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才能为农民创造价值。探索以任务分工为基础,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翟虎渠.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求是,2005(6).

篇3

关键词 农业科技;科技创新;对策;陕西凤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71-02

Study on Some Issu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Fengxian County

HUANG Fei 1 WANG Bao-juan 1 PENG Qiang 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of Fengxian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Fengxian Shaanxi 721700; 2 Agriculture Bureau of Fengxian Coun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were summarize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ork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ere introduced,which included th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the cultiv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the introduction,the d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Fengxian Shaanxi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变革[2]。凤县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着力点,积极引进和探索总结现代农业科技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共引进、总结、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沼肥综合利用等现代农业技术50余项,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5项、县政府科技成果奖20项,有5个单位获省、市农技推广先进单位,22人获省、市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其中有1项科技成果在全省获得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农业科技创新成效

1.1 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1.1.1 开展玉米高产创建工作。从2010年开始,凤县以推广玉米新优品种为依托,配套一整套技术含量高的实用技术,重点突出测土配方施肥和适度密植,对地膜玉米高产创建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全县粮食平均比上年增加0.2万t,增产率6.8%,在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主要粮食的持续增产。同时,引进了榆单9号、郑单958号良种,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

1.1.2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按照“科学规划、积极引导、点面结合、农民受益”的方针,在全县5个镇7个行政村新建温室大棚20 hm2,此温室是从杨凌引进的最新阴阳双面温室结构生产技术,阳面可以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阴面主要发展食用菌产业。阳面作物产生的氧气可以供给阴面使用,而阴面作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是阳面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实现了气体的互动交流;另外,在大棚墙体内灌注了一定量的十水硫酸钠,在温室温度较高时由液体变成固体吸收热量,温室温度下降,而温室内温度较低时又变成液体释放热量,提升温室温度,此项技术既节能又环保,并且与常规温室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了95%。

1.1.3 建设现代智能连栋温室。通过招商引资,我们与台湾今日景艺集团就凤州现代农业观光园签订了园区建设合同。在园区内建设了占地8 000 m2的现代智能温室和农产品展销中心,温室内水、气、温度等环境要素通过电脑设备进行自动监测,一旦低于设定值,相应的循环系统、加湿加热系统自行启动,当达到设定值时自动关闭,全面实现智能化全自动管理,成为凤县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目前,繁育有名贵蝴蝶兰38个品种8万多盆,通过自动控制,可实现周年有花。

1.1.4 研究探索“百平米生猪养殖模式”。近年来,凤县按照“龙头引领、大户带动、整村推进”的思路,强力推动百万生猪大县建设。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摸索,我们结合生猪养殖特点和地域实际,总结出了“百平方米生猪养殖模式”:单个猪舍面积需达到200 m2以上,分为母猪舍及育肥舍各100 m2,全部采用封闭双列式。母猪舍设计为8个圈,一面为产仔舍3个,保育舍1个;另一面为妊娠母猪舍3个,后备母猪舍1个。同时,配备自动饮水、自动投料设施,生猪年累计出栏可达到200头以上。该模式有效地将良种、良法、良料、良舍组装配套,在猪品种引进、圈舍的科学规划建造、标准化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及沼气使用等方面均有本质的改变,彻底扭转了传统养猪效益低下的局面,实现了养猪效益的最大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1.2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发展

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承载平台,也是拓展农业功能、显著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凤县在立足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了黄牛铺现代循环农业园区、三岔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平木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凤州现代休闲观光园区等十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建设类型多样、主导产业明确,比较典型的如集生猪示范养殖、繁育、销售为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黄牛铺现代循环农业园区,该园区依托杨凌本香现代生态养猪模式,建设大跨度猪舍、实现全自动饲喂、采用负压式通风、完全漏粪式地板、科学专家式管理,存栏PIC配套系种猪5 000头,仔猪年繁育能力达到28.7头,年可出栏仔猪10万头以上,创造了单产存栏量、单产仔猪成活率、人均饲养量、现代饲养水平4个“全国第一”和单胎母猪年产子率世界第一(单胎母猪成活率达到28.73头)的一流水平。园区内均采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创建省级农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园区6个、县级农业园区10个、镇级农业园区9个,初步形成了省级园区是核心、市级园区是重点、县级园区是基础、镇级园区是补充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1.3 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化规程,提高农业产业科技水平

1.3.1 制定颁布“凤县农业生产十大主推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凤县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园区标准化、有机农业标准化、循环立体农业标准化、椒果园养鸡标准化、畜―沼―果(菜)标准化、架豆生产标准化、设施农业标准化、玉米―菠菜套种标准化、特种玉米―小麦套种标准化、小麦―菜花套种标准化等10项标准化生产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凤县标准化生产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凤县农业科技工作上水平。

1.3.2 编制印发《陕西省凤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目前,凤县蔬菜种植面积以达到6 667 hm2,建成黄牛铺和平镇2个蔬菜大镇,成为继花椒和苹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为了提高蔬菜的标准化栽培,我们在实地调研、示范的基础上总结编印了《陕西省凤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该规程开篇即详细地说明了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沼气在蔬菜上的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等内容,紧接着重点阐述了无公害辣椒、白菜、架豆等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志着凤县蔬菜生产从实践摸索到理论总结再到指导实践的辩证路线,使广大菜农有“法”可循、有“标”可依。

1.4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村一品”建设取得辉煌成绩

1.4.1 强壮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凤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共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秦海鹿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梅花鹿及与梅花鹿养殖产业相关的生产户1 200余户;雨润椒业与全县12个乡镇的1 940户农户签订了花椒芽菜的种植供货协议书,花椒芽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41.6 hm2,并在留凤关镇建立起花椒芽菜生产示范园4.67 hm2。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带动就业人数达3 200余人。

1.4.2 紧抓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凤县已注册了“凤椒大红袍”“凤唐苹果”“红凤”土鸡蛋、“凤果红”等商标,平木的白菜、架豆等蔬菜和唐藏镇庞家河的苹果均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使凤县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1.5 构建新型农业职业培训体系,不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凤县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已现雏形,以县为中心的县、乡、村3级联动培训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凤县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单位主要涉农部门各技术培训单位、镇农民学校9所、信息示范村100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远端站点100个、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开通了“农信通”“农技120” 服务热线和“电子农务”手机短信服务以及建立了农技“12396”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凤县的农民教育从实用技术培训到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村组干部培训,农民学历教育、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仅2011年凤县共开展各类培训100多期,培训农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相关人员、农技干部共3.6万人。随着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受训人员的不断扩大、培训手段的不断多样化,为凤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2.1 群众思想观念问题

部分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存在疑虑,害怕承担相关风险。

2.2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高精尖专业人才欠缺,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都忙于处理行政事务,真正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不多。

2.3 科技奖惩机制问题

人才政策不到位,激励机制不灵活[3],没有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科技创新装备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设施设备落后,关键性技术无力攻克。

2.5 科技知识更新问题

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更新速度慢,跟不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势。

3 对策

3.1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

一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巩固和加强公共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健全县、镇农技推广网络,充实农技推广人员,并确保在其岗、谋其职、做其事。二是要支持鼓励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引导企业把发展的内在动力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快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标准。

3.2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培养和引进

一是大力提高农民素质。要通过举办“农民夜校”“农业广播学校”、电视专题讲座、科普讲座和“三问三解”活动等多种形式,直接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民手中。二是大力引进农技人才。对到农业企业、大型农业基地的大学毕业生,给予大力鼓励支持,在事业单位和村干部公开招考中,享受优先录取的待遇。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奖励的力度。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对引进农业技术有贡献的引进人、引进农业项目的介绍人,要给予相应奖励[4]。

3.3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入

一是要采取政府加大投入、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招商引进境外和民间资本投入、向上争取科技项目投入、农技机构与市场对接自筹资本投入等多元化方式,努力使农业科技创新经费得到有力保障,改善办公条件。二是农业、科技、科协、农发等部门要积极向上联系,努力争取部、省、市农业项目扶持。要设立县农业成果转化基金,出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管理办法,从科技资金和农业资金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成果转化基金。

3.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逐步实现推广机制转变。农业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应用、新知识普及要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依靠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并逐步推行市场机制。二是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局。切实加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主管部门、企业合作共建,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升级,要举办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项目招商、农业科技引进活动,对农业科技项目在土地使用上、资金担保上实行倾斜。三是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农业是个受自然资源影响最大的产业,开展农业保险是稳定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办法。

4 参考文献

[1] 彭宇文,吴林海.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55-60.

[2] 谢元.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10-13.

篇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整体上较为活跃,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些许问题亟待解决。

一、研究个案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提出了“有场所、有队伍、有经费、有项目、有成果”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学术研讨室”,搭建了“大学生力学知识竞赛”、“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平台,该院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训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多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奖励。

文章以“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为研究模本,通过长期对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跟踪调查,并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问题、意见、建议等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年级、分对象对该院4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详细分析了该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总结凝练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有效经验,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的对策,管中窥豹,以期对推进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二、基于个案研究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歪曲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不是兴趣使然,而是希冀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增加其获得某些利益的筹码,把科技创新功利化、工具化。调查显示,高达20%的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初衷是为了赢得奖助学金,出于自身兴趣爱好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仅占25%;在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有50.5%的学生认为其所在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偶尔有挂名无作为者,有28%的学生认为经常有挂名无作为者。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爱好而投身一项工作,这在很大程度注定了其研究的深入性和发展的有限性。

(二)大学生不断增长的科技创新需求与有限的科技创新资源之间的矛盾

据调查,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欢迎度较高,82.5%的学生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其中55%的学生更愿意参加专业类的科技创新活动,28%的学生倾向于参加创业类的科技创新活动。面对学生高涨的科技创新需求,科技创新资源略显匮乏,比如37.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上的力度一般,或者仅有一小部分教师能认真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有些高校对此重视不足,没有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实际配备相关资源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要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所体现的意志品质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复杂工作,要求参与人员不仅有“四心”即恒心、耐心、细心、信心,还要具备“三种意识”即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这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有所为的基本意志品质。但在实际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却暴露出大学生意志力不足、缺乏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等问题,导致虽然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高涨,但最后真正坚持下来的却不多。

(四)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科学有效管理

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不够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宣传动员机制、激励机制等不够健全,限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健康有序发展。比如活动宣传动员情况如何对提高活动的知晓度、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调查中仍有31%的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动员不够深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留存、保管不完善,导致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流失等等。

三、基于个案研究的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功效,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鉴于此,应深入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管理、资助,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基地建设,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序发展。

(一)加强创新教育,树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重在教育学生摒弃“奖助学金”、“综合测评加分”等错误认识,树立“兴趣至上”、“发展至上”的正面价值导向。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要实施不同内容的教育,初期,教育引导学生在兴趣爱好或提升素质能力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期,教育学生学会坚持,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有责任和毅力;后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科技创新成绩,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自身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兴趣的培养、素质能力的提升等内涵式收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导向。

(二)加强创新管理,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规范有序发展

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组织、总结等过程的管理,不仅要确保活动的知晓度、覆盖面和参与率,更要从各个环节做好服务保障,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人、财、物的管理,做到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人尽其才,杜绝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等,树立学生诚信科创意识,规范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做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财”尽其用,杜绝科技创新过程中铺张浪费等;做好科技创新过程中使用物品的管理,尤其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存档管理,避免科技创新资源流失。

(三)加强创新资助,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力动力

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标准等措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据调查,52%的学生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能在后期考研中能给予优惠政策,49%的学生希望可以获得额外学分,42.5%的学生建议把科技创新作为课程学习的必修环节等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助力度,通过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等,激励教师深入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创攻关,在智力资源上给予资助;有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耗钱,比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汽车设计、制作所需的发动机、零部件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对大学生而言难堪重负,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经费资助。

(四)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大学生科技创新更多层面上是一项团队协作活动,需要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思路设计、创新制作等过程,比如大学生工程实训大赛,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力学、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等多课程知识,仅凭一人之力难有所为,必须组建团队,依靠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实现效能优化。因此,必须广泛动员,从横向上,鼓励学生围绕某一项目积极组建团队,合理安排团队间的分工,融合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进展;从纵向上,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梯队建设,注重不同年级之间的互帮互助,以老带新,发挥优秀成员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项目建设,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运作

要广泛搜集目前国内外适合学生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同时,要贴近专业实际,积极搭建参与性强、覆盖面广、实效显著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库。比如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上,贴近专业实际提出了“一专业一赛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思路,该院下设四个专业各打造一品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车辆工程系主推大学生方程式汽车项目、大学生工程实训项目,交通运输系主推大学生智能车项目,交通工程系主推大学生交通科技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推大学生汽车节能减排大赛等等,形成了丰富的科技创新平台。

篇5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专利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20-02

0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区之间人力、财力、物力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知识产权成为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纷纷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美国早在2001年就了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对专利技术进行大力保护;日本在2002年也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口号,其它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依靠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发达国家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得到了很多政治利益。我国在2008年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大幅度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实施、管理和保护水平,提高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能力。时至今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加,知识产权转化效果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承担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任,为整个国家及社会贡献了大量的知识技术。根据统计,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有70%产生在高校,我国也出现了诸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诸多知名企业。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无形资产大量流失,知识产权法律纠纷日益增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高校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与高校本身的地位不相称。因此,如何对高校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和管理,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1 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

1.1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为了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宣传工作的滞后,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混淆。根据规定,职务发明成果的所有权属于高校,但很多高校科研人员将职务中的发明创造,以私人的名义申请专利,然后私自专卖,造成高校知识产权的流失。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职务发明的比例远远低于非职务发明,全国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专利申请仅占40%左右,而在国外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达到94%左右。二是高校科技人员借调动和离职之便,将高校技术成果占为己有,造成高校知识产权流失。例如宁波大学某教师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将学校几项专利带走,自己成立公司,利用学校专利牟利,其以个人名义申请的专利多达十多项。三是某些高校科研人员,素质不高,经不起诱惑,将课题研究成果私下出卖给企业,造成高校知识产权流失;四是技术泄密情况经常发生。高校课题负责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课题完成后,没有及时将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原始手稿等技术资料收集好,造成泄密。研究生、博士生在校期间,会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研究,当其毕业后往往带走在校期间参与的技术成果,造成技术泄密。

1.2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堪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和批准量是衡量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科研事业的支持力度,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自2000年至今,我国每年向国际提交的专利数量以30%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我国专利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六位。到2012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再攀新高,发明专利授权21.7万件,平均每万人拥有专利数量达到3.23件,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4.02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科研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同时也说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意识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专利数量依然处于偏低的位置,而且在申请的专利当中,真正能够体现先进技术和市场价值的发明专利并不多,体现基础性、原创性的发明专利更是数量偏低,很多专利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他人已经研究的项目或者已经申请的专利进行重复研究,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这样的专利研究成果投入市场后,很容易引发侵权行为。这些问题在高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目前,我国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高校专利申请积极性不高、专利数量偏低,甚至有很多高校多年来没有申请任何专利,高校论文数量与专利数量严重失衡,这也与当前的职称评审制度有关,为了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高校教师会第一时间将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出来,而不是申请专利。结果很多专利技术由于缺乏新颖性不能收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已经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1.3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没有针对学生的知识产权课程。据统计,仅有不到10%的高校设立知识产权机构,仅有13%的高校开设有知识产权课程。其他高校既没有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又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有些高校尽管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在科技保密制度、人才流动的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合同管理、校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很多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往往只关注有形资产和技术使用权,对校名等无形资产关注度不够,结果校名被抢注和冒用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也是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高校也仅仅是在法学专业开设此项教学,真正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教师屈指可数。因此,很多大学生和教师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高校很多科技成果通过的形式成为公开信息,丧失申请专利的机会,也不受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例如在70年代,我国研究人员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开发出化学药物―青篙素,引起全世界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没有及时申请专利,而是通过论文形式发表成为公开信息,国外企业稍作变动就申请了专利,结果造成我国每年将近5亿美元的损失,其原因就是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引

起的。

1.4高校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不到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成果转化率,高校也是如此。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项至8000项之间,在高校申请的专利中有超过60%是发明专利,这充分显示了高校的科研平和原创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非常低,普遍低于10%,平均寿命也仅仅为3年左右。转化率低的原因是大量的科技成果属于基础研究项目,不需要转化为生产力。例如我国“985”、“211”等重点高校承接了国家“863”、“973”诸多科研项目,大部分项目都集中在基础研究的学科前沿,研究成果主要以课题形式展示,市场转化的可操作性不高。还有一些研究成果属于重复研究,没有转化的价值,例如我国科研部门曾准备投入巨资研究32纳米技术,但该项技术已由英特尔公司推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继续研究价值不大,相关生产工艺也难以配套,很难将成果进行转化。另外,,目前我国高校将专利技术投向市场,会经过多环节审批,不仅增加了校方负担,也会延长技术转移周期,使转移风险增加甚至减损专利价值。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高校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低的难题。

2 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无论学校领导、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或者普通师生都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为此,高校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知识产权宣传作为学校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知识产权法律讲座,针对具体的知识产权案例进行专题报告,强化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利用校内广播、学校网站、橱窗报栏等多种形式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对于学校领导,更是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熟悉《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新入职的教师,其工作与科研紧密相连,要着重加强对其的知识产权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知识产权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于不慎,出现技术泄密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尤其是博士生和硕士生,他们经常帮导师做课题研究,会接触到大量的科研信息,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对科研信息的泄露,对其以后的发展也非常有益。

2.2加快高校专利的成果转化

首先,加大对专利转化的资金投入。高校专利要转化为生产力,就要与具体产业进行承接,这一过程不仅周期长,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当前的高校专利研发中,专利申请成功后,主管部门就会收回大部分的剩余资金,导致高校在专利管理、维护和成果转化过程缺乏有效资金。纵观国外高校,有大量的基金来帮助高校将专利成果进行转化,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国高校基金主要用于学校建设、设备购买等方面,在专利研发和转化方面的投入较少。为此,高校需要建立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除了政府投入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校友捐助、质押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为高校专利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为了提高高校专利技术与企业对接的有效性,高校在科研项目立项时,要多征求企业的意见,某种专利技术应不应该研发、研发成功能否与市场对接,能带来多大的市场价值,企业往往比高校科研人员更多发言权,因此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征求企业的建议,减少由于“学术思维”主导带来的立项误区。

2.3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保障,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目前,部分高校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有的学校还是将科研处作为管理知识产权的部门。从实施效果看,成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可以承接高校科研处、产业办等部门的一些职能,将其进行重组结合,通过转让、技术许可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使高校利用相关收入创造出价值含量更高。成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以将知识产权与高校科研部门进行分离,有些知识产权,例如校名,并不属于科研成果,将其分类管理可以各行其职,避免互相混淆。另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人员的素质建设,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性和职业素养,还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一定的技术背景和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高校要选择高素质和能力的人员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加强对其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2.4完善教师(科研人员)考核工作评价标准

高校应该根据实际,调整考核和评价科研人员业绩的体系和指标,在课题申报项目和成果评价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分量,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可将授权专利计入高校教师工作的考核范围,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工作中对知识产权创造及转化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实行倾斜。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评定时应把是否获得知识产权作为衡量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标准,同时不能仅看其专利证书或者论文成果,应该结合社会中介机构对该成果的评价以及成果是否实施以及实施的程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高校的在校学生可以成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发明创造和申请专利,如果在校生获得相关知识产权,对于贡献较大的指导老师应该授予教学成果奖。

总之,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日益强烈的今天,高校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转化效率,为国家科研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敏,谢再根.试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6(4).

[2]谢焕忠.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3]李培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6(6).

篇6

一、县级科技管理面临的困境

按照《县(市)科技工作导则》,上级科技部门考核标准,以及编制部门的职能划分,县级科技部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可谓“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但实际上,什么都做,什么都没做好;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了;只能疲于应付,夸夸其谈,无所作为。

1、缺乏调控手段。县级科技部门的工作职能没有审批权,执法权,甚至某些工作的中间环节转报权也没有;尽管能为基层提供服务,由于“能耐”有限,效果甚微;名义上每年有数目可观的“科技三项经费”,由于到位率很低,加上没有收费项目,实际除去机关必要的开支,基本上拿不出更多的钱办大事。从而与其他部门相比,位文秘站网-置不高,功能不强,“名声”不大。

2、工作不能彰显作为。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上自身努力不够,工作不能融入地方工作主旋律,难以介入地方经济发展。有时尽管也搞些“科技活动”、“下乡活动”,但受各种因素掣肘,结果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成为应付科技考评的“花架子”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难显示。

3、文字材料繁琐冗长。我来科技部门三年,感触最深的就是文字材料太多。一是考评多,材料厚。现在每年几乎要搞三个考评:科技进步考评,党政目标责任制考评,年终工作考评,还有一些突击性的考评。每个考评都是一大本“含金量”并不高的材料,很像“懒婆娘的裹腿”。另外,这些考评取得的效果如何?这些上报的材料谁都看了?是不是值得推敲。二是统计多。我的感觉,有些统计不是重复的就是没有价值。譬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年终统计报表。什么是民营科技企业?你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做了什么?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大家都心照不宣。三是申报材料繁琐。现在搞项目申报、成果鉴定、科技评奖等,都要报很厚的文字材料,有些表格栏目前后重复;企业对此颇有微词,认为科技系统的项目材料多,成功率低,项目经费少,“过程”复杂。

4、队伍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县级科技部门单位小,办公条件差,人数少,平均年龄偏大,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渠道不多,积极性也不高,难以胜任工作开展。在这支队伍中,由于待遇低,“精英”流失,还要花很多精力应付各种文字材料,也就没有更多精力去做“正事”了。

二、创新县级科技管理工作的策略

做好县级科技工作,切实发挥县级科技部门的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坚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努力外,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做到:“争取领导重视,寻求部门配合,创新工作思路,彰显效益作为”。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要正视现实,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地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1、科技工作要争取领导重视与部门支持,努力强化功能

领导重视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科技与科技部门是两个概念,领导重视科技进步并不代表重视科技部门。现在领导事务很多,工作繁忙,不可能对部门工作都“高度重视”,需要我们主动争取。一是省市要加大对县级党政科技目标责任制的考评力度。这种考评力度不是体现在汇报材料上,而是在考核形式上要有较高级别的领导带队;在考核内容上,尽量简化,只考核实质性指标和工作,如科技与发展事业经费实际到位百分比,科技激励政策的执行情况,主要领导在重视科技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实事等;在考核手段上,要把科技工作的考评结果纳入地方领导政绩考评范围,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县级科技进步的“加油站”。二是省市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县级科技工作的扶持力度,包括适当帮助县级科技部门改善办公条件。三是县级科技部门要经常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工作,邀请领导参加重要科技活动,请求领导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

部门配合能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科技部门人手少,职能有限,经费缺乏,信息不畅,对一些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不能唱“独角戏”,须与其他部门寻求配合与互相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现在上级对科技目标、科技进步考核,也是相关部门的工作集成,科技部门也能借此机会,分解科技工作内容,充分发挥科技领导小组组成部门的作用。

2、科技工作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做到有的放矢

“满天星斗不如一轮明月”。县级科技部门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抓手,展示亮点。首先,要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和科技发展目标,继续搞好工农业科技项目申报;二是抓好科技考核奖励工作。目前科技部门数目不多的事业经费如果支持项目只能是杯水车薪,不如将这笔钱用于奖励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宣传普及、科技目标考评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三是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服务。除帮助策划、包装、申报项目外,还应力所能及地在成果鉴定、技术合作、融资担保方面做好服务。四是与农业系统合作,抓好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并着力建设一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在提高农民种养及经营技术、优质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推广方面起到培训、示范、辐射作用。

3、科技工作要紧扣地方工作主题,坚持有为有位

县级科技部门在按照上级考评要求开展工作以外,还应该有“自选动作”,并优质、高效完成党委、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要把握时代“脉搏”,领会上级意图,围绕党委政府

的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让领导读懂“政绩”。目前,招商引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县级科技部门要利用申报项目、引进成果、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和机会,大力宣传,主动出击,争取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做出优异成绩。

4、科技工作要注重社会效益,应当责无旁贷

科技宣传和科学普及是县级科技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样值得重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席陈佳铒院士一针见血地说过: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科学普及的意义,决不亚于“两弹一星”。针对存在社会上的各种迷信思想,传统落后观念,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科技部门要通过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与科协组织合作,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生活的普及,提高公众的素质和修养。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工作和科技人才,报道典型科技成就,使全社会了解科技部门,支持科技工作,尊重科技人才。

5、科技工作要抓好队伍培训,不断提升素质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技术瞬变、知识更新、学科交叉的时代,新思维、新事物、新领域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做好县级科技工作,仅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更需要知识、能力和理性。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探索与实践,才能增加才干,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素质,担负起工作重任。

篇7

1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1 诱发性原则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能保证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思考。所以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最好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带学生进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1.2 合作性原则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在欣赏自己的时候,学会欣赏别人。在信息技术课堂里,是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来学习,让每个小组积极认真快乐地交流、协作,一起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1.3 冲突、和谐统一原则

在我们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踊跃发言提出问题,让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还要追求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让师生互相启发、引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1.4 层次性原则

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时候,要明白认识事物的过程是有简到难得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也必须要遵循这个规律,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和梯度地让学生渐入佳境,激起学习的热情。

2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注意点

2.1 问题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各维度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创设

问题情境是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必须掌握好相应课程的三维目标。创设的情境必须与主题相关,达到教学内容与问题情境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教学图片的处理一课时,我用投影的方式把学生春游时候的照片展示给大家,学生看到自己的身影都激动不已,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老师,这个照片拍斜了。”“这张照片太暗了。”“这张照片很好,就是把陌生人也给拍进去了!”等等,学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乘机就问:“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修改这些图片,变得美观些呢?”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子调动起来,说到了ACDSee、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来处理。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学生踊跃参与,上课听的津津有味,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合作,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审美能力,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达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2.2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使用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素材

在教学上,创设问题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处于接受新知识的最佳状态,为接受新的知识铺路搭桥,但是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使我们的问题情境能到这样的效果呢?这就是要求我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状况,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要想把学生领到我们要他去的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他现在在哪里。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教师应该通过家访、与学生多交流,以及平时多观察学生来积累各种有用的素材和信息。

比如,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到现在的中学生都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这是一个实际现象,我们应该利用它的积极方面,利用游戏开展教学,很轻易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我在讲软件的下载、保存以及安装的时候,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老师要给大家玩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挖金矿”,你们会玩吗?学生兴趣很高,然后我对学生说:“不要以为很简单哦,玩这个游戏是要建立在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才能玩的,老师相信大家都能把这个游戏玩起来。”我边讲解边实践操作示范了下载和安装,学生听得很认真,兴趣大增。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下载和安装,很快地,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都出现了挖金矿游戏的界面,一些接受能力慢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玩上了游戏,不甘示弱,在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也玩上了游戏。就在这个玩游戏的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软件的下载与安装的方法。

2.3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宜

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觉得无聊枯燥,过于难的问题,学生听的一头雾水。作为老师,我们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最大程度地调动已有的知识来积极研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

比如我刚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其中有一次讲的是数据的统计,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你们知道奥运会吗?知道上届的奥运会在哪举办的?学生无精打采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接下来,我说:“请同学们把各国获得的金牌数求和,并且算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这个时候我隐约听到很多学生说:“老师,你直接布置任务就可以了,干嘛这么兜着圈子啊。”过后,我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创设的问题情境过于简单了,学生没兴趣,我忘记了他们已经是中学生了。

还有一次,我在讲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产品,说到了iPhone4,原本以为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觉iPhone4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产品,学生也肯定感兴趣也了解,可是当我提到iPhone4时候,学生很茫然的感觉,课后我自己想想,也对啊,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根本没时间接触新鲜事物,怎么会了解iPhone4呢?这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了啊。由此看来,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4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充分做好出现问题的预案

教师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案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估计上,但是只有真正地通过教学活动,老师才可以对学生的经验做准确的判断。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设计的情境的反馈活动与老师所设计的料想的结果不一样,那么我们应该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使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现有的经验进行归纳和发引申。所以说,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必须充分做好出现问题的预案。

比如在讲走进图片世界,笔者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展示了图片和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回答图片和文字哪个更能表达信息?大多数学生都回答是图片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但是还是会有一部分同学会说是文字简洁扼要。这时候如果我们充分做好出现问题的预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它能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它对学生需具备的与信息技术课中的新知识有关的预备性、基础性、相关性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测评,调整学生,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为学生构建新的只是铺路搭桥。

3 结语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创设;对策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践范围广的特点,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发展的重要阶段,动手操作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出现的问题都有哪些呢?本文分析了情境创设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中的问题

(1)创设的情境与实际脱节。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来给小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这些情境事实上都没有结合小学生年龄、兴趣、个人喜好等特点,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当情境与实际脱节,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会导致学生产生惧怕和厌学心理。

(2)创设的情境缺乏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离不开操作的,如果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动手操作无关,那么这个情境的创设就是失败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总是缺失了操作的部分,这直接影响小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的技能学习。

(3)创设的情境单调无新意。这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为小学生教授信息技术的时候,创造的情境单一而刻板,毫无美感,更不用说创意了。呆板而乏味的情境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授课质量。

二、创设情境过程中的策略

分析完创设情境过程中产生的普遍问题,我们不妨来讨论关于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下阐述一些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笔者发现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1.创设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向他们强调信息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来源于生活,而且要实际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生活氛围和兴趣爱好等,创设与小学生真实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情境。

2.创设探究性强、操作性强的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些带有探究性的情境,让小学生去认真发现问题,运用电脑操作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教师在讲授“Word操作插入图片”这一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试探性地去寻找插入图片的方法,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找到工具栏中的“插入”按钮,之后再点击“图片”,就可以将所需要的图片插入到Word中。

3.创设竞技状态的情境

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竞争和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中偶尔加入一些竞技因素,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竞技心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创设竞技状态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例如,在学习“键盘打字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打字小能手”的比赛,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比赛看谁打字打得最多最快,通过竞争,锻炼学生的打字操作能力,让学生熟悉键盘的构造,加强指法的练习。

4.创设具有艺术感的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可能在许多人眼里枯燥无味,但是教师只要认真寻找这一学科的特点,还是会发现这门学科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只要教师用心就一定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富有艺术感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地学好知识,还能从中体味到艺术的唯美。例如,在讲授“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要过圣诞节了,做一个以圣诞节为主题的幻灯片的情境,学生就会找到圣诞老人、圣诞卡片、糖果、圣诞树等各种各样的精美图片,通过这一主题的操作,学生会立刻投入到制作精美PPT的过程中。

5.创设带有个性特色的创新型情境

教师除了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创造情境,还应当自己创新,给学生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情境开展教学。这样的创新情境具有巨大潜力和开放的色彩,任何教师都可以创设,但是只有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意义的情境才是值得借鉴和传扬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做导演,让学生扮演演员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剧,通过学生自己扮演多媒体工作人员、PPT讲解员、微软员工等角色,让学生将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展示给观众。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培养新型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的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抓起。希望本文的探究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创设 问题情境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最容易误解和忽视的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感受、分享合作、体验研究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在发现很多教师课堂随意提问这个问题后,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总结分析,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学设计,对每个提问反复斟酌、提炼,力图以优秀的课堂提问促进三维学习目标的实现。

下面我以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处理》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达成教与学目标。

《表格数据处理》设计思路:

我把《表格信息加工》这一节的4课时教学内容以一个主题活动为主线,通过与此活动有关的相应数据加工处理来学习相关知识。当学到这一课题时,2008奥运会已经在北京顺利闭幕。可是奥运会成绩的世界排名在各国说法不同,这些说法从何而来?如何通过表格数据体现?……在主题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从数据信息表格化开始,通过对奥运会奖牌榜的分析、讨论,利用相关表格数据的计算方法来实践,以体现数据间的隐含关系,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一、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创设合理问题情境。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我利用这一生活事件作为学习数据处理的切入点,因为学生比较熟悉情况。

提问:北京奥运会是哪个国家排世界第一?

学生的反映一致,认为是中国。

我并没反对学生的答案,只展示了如下内容:

英国《卫报》8月20日发表文章说: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奖牌榜是按金牌总数排列的,中国名列第一;

美国则是根据奖牌总数排列的,美国列在第一;

澳大利亚统计委员会是按人均奖牌数量排列的,牙买加排在世界第一。

学生情绪立即高涨,讨论声音不绝于耳。

二、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创设问题情境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提问学生:对于三种世界第一的说法,你认为合理吗?有科学性吗?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首先,英国《卫报》是权威报纸,文章可信度高,其次,排名顺序都明确说出了依据,具有科学性。

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出了要学习的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评价同一信息。

三、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创设问题情境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给定一个有一定格式的各国奖牌数据文本文件――“奥运奖牌.txt”,让学生查看英国奖牌情况。学生怨言四起:眼睛累,难以查到需要的数据。

提问:以这种方式表达这样的数据信息合适吗?

如果让你统计这份数据你会以什么形式体现?

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学过电子表格,因此,自然想到Excel软件。

深入提问:如何让文本等数据表格化呢?即:如何把数值整齐地放进电子表格里呢?

对于信息的表格化,教材中并未提及。操作方法为:确定起始单元格―数据―导入外部数据―导入文本文件―选择“奥运奖牌.txt”。

在课堂上把这个过程添加进去,不仅要学生了解信息有不同的呈现方式,而且要学生明确信息表格化的过程。

四、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过程是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才能实现。在教授学生操作方法的时候摈弃了原先按部就班直接演示的教学方式,注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下面是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才能完成任务。同时,解决下一个问题需要依附于前一问题的结果,这种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课堂主体的身份来自主学习知识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仅体现了教师“教地过程与方法”,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学地过程与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给定的奥运奖牌数据只有各国的金牌、银牌、铜牌数目与各国人口数。

1.提问:中国排名第一在表格中如何呈现?

大部分学生初中学习过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因此,知道经过排序就可以呈现。

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

(1)中国排名第一的依据金牌数。

(2)表格中有金牌数按金牌排序。

请学生讨论分析出结果后,实践操作。

2.提问:美国排名第一,如何在表格数据中体现?

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

(1)美国排名第一的依据是什么?是奖牌总数排序应按奖牌总数为关键字。

(2)表格中有“奖牌总数”字段吗?没有添加相应字段。

(3)奖牌总数数值没有金、银、铜牌数目已经给定求和得出奖牌总数。

(4)奖牌总数数值有了排序就可以实现美国排名第一。

请学生讨论分析出结果后,实践操作。

这个过程中,教师仅需提示学生求和操作方法就可以了。同时,提及函数的使用方法,常见函数的名称及含义。

3.提问:牙买加排名第一,如何在表格数据中体现?

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

(1)牙买加排名第一的依据是什么?是人均奖牌数。

(2)表格中有“人均奖牌数”字段吗?没有添加相应字段。

(3)人均奖牌数数值有吗?没有人均奖牌数=奖牌总数/人口数。

(4)奖牌总数及人口数都有,得出人均奖牌数对其排序就可以呈现牙买加排名第一。

请学生讨论分析出结果后,实践操作。

这一问题中,涉及了公式,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强调在表格中书写公式的方法和格式。

五、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教学环节中的信息反馈与评价过程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找出优缺点,以便提升自己的水平。经过本课时信息表格化、选择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等的亲身感受,请学生归纳出表格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明确任务需求―建立表格(添、删字段)―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比较复杂表格数据处理中的函数、公式知识点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细化、分层,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领悟如何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隐含关系,让数据信息更好地为我们的任务需求服务,真正实现“信息的加工”的学习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技术创新已被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技术创新的真正内涵仍没有被企业真正理解,技术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与社会概念,其包括科学发现、发明到成果面试并商业化推广扩散的整个过程,是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的产物。现代企业竞争以市场为导向,而市场争夺即是以顾客为根本,企业的技术进步只有在以顾客需求被满足为导向的应用创新指导下才是最有效的。因此,企业技术研发需要以应用为核心,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培育产品的设计能力和研发能力,然后逐步向产业的上游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的更新换代,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目前的企业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在注意技术进步,给予面向顾客的应用创新较少的关注,因此这种技术创新机制下的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低下、适用性差。技术发展与顾客需求对接上出了问题,造成了信息资源的白白浪费,也使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脱节。要实现真正的技术创新,就要建立基于顾客资产提升的企业创新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对顾客资产进行细分管理

1.顾客资产细分

现实十分清晰地告诉我们,不同的顾客带给企业不同的价值。可以看出,顾客资产不是均质的,不同顾客结构的顾客资产所带给企业的价值必然是有着显著差异的,因此分析顾客的构成,进行顾客细分,是企业经营管理顾客资产的必经之路。

顾客细分必须建立在以下五个基本内容之上(haley,1984;kotler,1999):(1)首先要确定细分的顾客群体,这是细分的基础;(2)确定利益的基本构架,这点不仅关系到细分的依据也会影响到细分的技术实施;(3)在确定了利益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细分依据以及细分方法进行细分操作;(4)在细分结果出来以后,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并作出适当定位;(5)定位之后,根据行业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笔者根据Rust等(2000)在《驾驭顾客资产》中依据顾客盈利水平高低提出的顾客层级模型,再结合80/20法则进行顾客细分得出的顾客金字塔模型:金字塔顶端层为铂金层,顾客数量最少但给企业带来利润最多,向下依次为黄金层、钢铁层和重铅层,顾客数量依次增多、给企业带来利润则依次递减。

顾客金字塔模型是一种最常用的对顾客进行四层级划分的模型,构建顾客金字塔的关键是确定影响顾客价值的指标,可以全面反映顾客价值的综合性指标是顾客终身价值。顾客终身价值是每一个顾客在其生命周期内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全部价值,是指顾客对企业经营效益、业务发展和社会形象等方面的综合贡献,它强调顾客对企业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贡献。我们把顾客按终身价值从高到底分为铂金层、黄金层、钢铁层、重铅层四个等级。(见表1)

2.顾客资产管理

构建客户金字塔,对于企业实现有效的客户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引导业主正确地配置营销资源。根据“80/20/30”的“二八效应”推论,应用金字塔模型这种直观的顾客价值展现,就可以帮助业主识别那些创造了80% 利润的20%的优质顾客,投入最多的资源,同时减少那30%可能抵消利润的顾客的资源投入,最终将有限的营销资源集中在最有价值或最有发展潜力的顾客上。

其次,动态管理顾客资产。按顾客终身价值构建起的客户金字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里对顾客资产进行动态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注意审视顾客的发展情况,根据变化了的信息修正对顾客终身价值的评估值和所处的金字塔层级,以推进顾客向高的层级迈步。二是针对金字塔不同层级顾客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高层级顾客下滑或者流失,并将底层级顾客升级。

二、企业对不同层级的顾客参与技术创新的管理

在顾客资产管理到技术创新传导的方面,首先要注意满足和挖掘顾客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应用创新层面做好对应的服务和相关工作,然后通过健全的机制完整的传递到技术进步层面的研发部门,系统的分析不同层级顾客的需求的同质性和异质性,进行分门归类后,有计划有条件地一步一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

技术创新要求有良好的服务作为依托,据此针对不同层次的顾客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顾客参与协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见表2)

所有顾客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贡献主要在于顾客信息和市场信息的传达,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是主体,要有主动性去有规划有区别地收集、了解和整理顾客传达的信息,进而有效地指导企业进行诸如服务改革、产品改革、技术革新等技术创新活动。

三、打造学习型组织

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有着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能力,能够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扎实的基础。

第一,企业技术创新对组织的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依托学习型组织能够不断的培训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学习型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由诸多灵活、创新的团体构成的,这些团体是相比组织更加灵活的非正式组织,可以以某个创新的点子展开创新活动。在组织成员共享知识后,经过有意识的发散性思维,再进行知识的碰撞,通过头脑风暴互相刺激,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产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全新创意。

第二,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成员均具有理性客观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企业通过应用创新最终到技术进步,而成功的技术进步再次传导回应用创新这个不断的循环过程的任何一部分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活动,任何一个环节的出错都可能导致技术创新的失败。建立学习型组织,它将超越陈旧的组织边界,在不断的组织学习和训练中培养个人系统思考的能力,是组织成员和组织更能处理这种复杂的系统的问题。

第三,学习型组织是扁平式结构。学习型组织不像传统组织有用金字塔式的权利结构,而是尽可能的权力下放,组织成员拥有充足的自主性,能够相互理解和学习,并且形成组织的整体互动和协作,这样就能产生持久的创新能力。

第四,学习型组织能够满足组织成员自我实现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开始了新的追求,很多人已经不再为了生计而工作,而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型组 织可以使学习、工作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达到完美的结合,能够很好的适应组织成员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变的价值取向,而满意的组织成员才能创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出满意的顾客。

第五,学习型组织的结构设计以顾客资产为中心。当今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现在企业必须把顾客放在首位,以顾客资产为中心,这就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能够快速的上传下达。并且顾客价值为中心这个理念要深入组织成员的心中,组织成员要能深刻理解顾客资产对于企业的意义。这样组织成员就会自发的协调企业内外资源,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资产价值最大化上面来。

四、建立基于顾客资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组织全体成员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改变组织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的混乱状态,可以将组织所有成员的个人价值实现与组织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所有人一起努力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组织目标的达成而奋斗。

1.将员工视为内部顾客

企业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最终是依靠基层的员工完成的,员工的满意度与顾客感知的满足程度是有强烈正相关关系的。将员工视为企业内部的顾客,传递一种顾客价值最大化的观念,让员工率先享受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精神和物质的满足,在亲身经历的同时,也将顾客价值最大化的观念植入了所有组织成员的心中,激励其进行创新活动。

2.塑造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理念

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在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就是顾客资产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当组织成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怎样为顾客创造价值时,那么必然是以顾客为中心的,则在应用创新方面能够很好做到顾客意见和创意的收集,同时也必然能够提供很好的创新服务让顾客满意。对待收集的资料也能完美地传达到企业的研发部门,整个企业全部的组织成员努力贡献,企业的新产品也能在投放市场后得到顾客良好的反映,从而顾客资产价值提升,企业也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3.从上到下贯彻基于顾客资产的企业文化

基于顾客资产的企业文化就是为实现顾客最大化的目标而努力的企业理念。组织中企业文化从上到下的传递时最有效率的,企业高层以身作则,推动企业文化在组织中扩散。同时,企业文化的内涵还应该不违背组织全体成员的意志,达到全企业的共识和认同,并最终融合为全企业人的行为准则。

五、建立人人参与技术创新的制度

技术创新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成为所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环节之一。如今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能否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并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

建立人人参与技术创新制度的关键在于,让企业所处的整条价值链上所有组织均从顾客资产经营和顾客价值的角度出发,考虑技术创新活动管理。

1.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整条价值链的组织信息平台

企业成功实现有市场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是先决条件。所有来自价值链上游、下游、顾客、竞争对手以及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都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打造整条价值链的组织信息平台,提高了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共享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需要一个能够整合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系统分类和分析,从而为企业做出任何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企业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因为信息还是知识的原始形态,是离散的、不连续的。而知识是具有高度内涵特性的。信息共享能力,信息作为原始的知识形态,其自身价值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相反经常性的使用会使其价值增加。

企业成功打造整条价值链的组织信息平台,能够将整条价值链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更好地收集了解全方位的信息,为顾客价值最大化服务。

2.通过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技术创新人人参与的氛围

新时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性让技术创新不再仅仅是企业高层和研发部门单独考虑和关心的事情,而是企业全员参与,甚至价值链上全体组织参与的工作。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是要以顾客资产经营管理为出发点,全员参与到应用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活动中来。处于企业不同部门和层级的组织成员能够得到不同的信息,同时由于工作的性质其专长能力也有区分,每个组织成员都能获取不同的信息并提炼出不一样的知识,如果能将这些信息和知识共享,并通过专门的分门别类和系统的整理总结,将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和知识传达到研发部门,并且在研发的过程中,再通过所有的组织成员不断的对外发散信息,接收反馈信息,这些信息整理后再传达到研发过程中的相关组织成员,对研发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进,这样最终的技术创新产品一定是深受顾客和市场欢迎、能够满足顾客需求和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要达到这个层次,单靠奖惩制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企业文化,让人人参与技术创新的理念潜移默化到组织成员的日常工作乃至日常生活当中去,所有人才会自发主动地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贡献。

当整个组织都已经达到人人参与的目标后,剩下就是将企业技术创新参与者向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通过竞合思想建立战略同盟,让价值链上游和下游的组织也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来。最终达成整条价值链上的所有组织如同一个大企业一样,能够为价值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组织技术创新主动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3.完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