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 电子 技术 试验 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08-01
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结合当今电子工程面临的教育形势明确提出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中,要切实转变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走出旧式传统教育的误区,由严格的纯专业式教育向全面素质提升转变,同时,要正确区分普遍式的教育和个性式教育的不同对象,更要注重由传统式理论知识教育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转变;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中要切实贯彻国家教委的文件精神,落实电子技术试验课程各项改革措施,从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做起,为后续的学习工作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纲要,合理制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试验教学课程内容,结合需求和实际对旧有的技术试验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强化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试验科目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中职院校要与时代接轨,努力完善与现代化技术试验课程相配套的硬件条件,实现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目标。
1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电子技术试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现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试验是电子技术工程专业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等职业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延展,同时,也是一门研究电子工程技术操作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科目,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受过去旧式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过去技术试验课程制定的内容往往都是单纯地与理论式教育相贴合,根本就无法满足技术试验所应达到的预期目的;试验方法陈旧,按书本的死套路走过场,纯粹只是为了敷衍课程大纲对技术试验的课程要求而设立的学习项目。此外,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试验室设备陈旧,甚至根本就无法满足电子技术试验对设备所需的要求。这类过时的电子技术试验方式和现状已经困扰了中职院校师生很多年,严重制约着各中职院校对电子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多年来,呼吁技术试验改革的声音一直很高,但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实际学校试验教学中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改革迹象。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试验管理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在管理者思想上对试验课程重视不够,导致成为冷门科目,因此,在这上面的经费投入相对很少,教师人员配备紧缺,老旧的试验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新换代,技术试验资源稀缺,技术试验科目的开展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从实际的试验课程教学环节来看,学生在试验课程中往往都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者,老师讲解试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具体的实施,这种指令式的试验方法根本就达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解决试验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目的。
2 中等职业学校在技术试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和注意点
(1)改革陈旧的试验教学制度,努力营造适合学生试验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壤。要解决目前中职院校试验教学课程面临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要在制度改革上下功夫,打开束缚中职学校学生技术试验的枷锁,为技术试验顺利开展提供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部分学校的有识老师看到了我国中职院校试验课程的非正常发展,运用自身的力量试图改变本学校这一混乱的局面,但是往往由于得不到教学制度的支持,他们做出的各种有益尝试会被抹杀。因此,我们的教育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认清我国中职学校技术试验教学课程处于的困境,切实制定切实有效的试验课程大纲和要求,从宏观制度上保障电子技术试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这样才为后续的试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可能。
(2)改变中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制度,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以往的实验室教学主要是采用与课程相对照的实验方式,教材处于主导地位,而开展技术实验的内容也大多只是对课本知识的验证,各个实验课题单一没有联系,学生很少自己动脑,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开展实验,更多的是按照书本的要求和老师的指示去完成,以设定的思维和套路去得到早已知道的既定结果,学生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很“正常”的,如果发生偏离,就出现一定是操作发生错误的论调,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实验模式产生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忽视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挥,阻断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改变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将实验课题与教材紧密结合,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科目,在符合规则和保证实验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放手去做,使学生养成擅思、勤想的良好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在自主思维的实验中寻找自己的发现点和创新灵感。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实验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课题,要让他们自己手中做的是有意义、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学生们才不会有抵触思想,才会积极主动运用大脑发挥主观能动思维去思考,进而创新能力才会逐步积累和迸发。另外,实验室要始终向学生敞开大门,欢迎学生运用实验室做他们日常中发现的感兴趣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灵感更有可能出现,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得到提升。例如学校开展的实验课题活动,实验室管理者要贴近学生,为活动参与者顺利地到实验室做实验提供便利的条件。
(3)积极更新实验室教学设备,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我国中职院校实验室的设备普遍比较陈旧,无法满足一些要求较高的实验科目的开展,造成与现代实验教学课题相脱节的现象。高科技的现代化的实验设备能够更好的满足实验要求,减少了老式设备带来的繁琐和复杂,学生在实验中会更好的体验到现代化设备带来的便利性,省去多余的操作步骤,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和关键点以及新的实验灵感,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在促进技术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花资金积极引进新设备,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新设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倩,孟繁英,霍俊德.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2(6):51-52.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1、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增强语感
当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时,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语法也不是词汇,而是一种对待语言的感觉,一种敏感性,也就是语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出来,读出自己的声音,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于语感而言,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积累,有了脱口而出的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在做成语填空时,可能对这个词的印象不深,但是只要反复朗读几遍,就会把这个空填上,这就是语感所发挥的作用。
1.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在语文课上的阅读锻炼,可以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会在阅读课上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1.3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对于很多学生都是感到很头疼的问题。并且,写作在语文成绩中占有很大比重,只有将写作成绩提上去,语文成绩才会得到相应提升,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但是学生写作成绩与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因为对于语言类学科的学习而言,最难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只有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积累量,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从课外阅读过程中获得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在完成自己词汇积累的同时,也会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语感,从而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法
2.1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学会如何自主阅读
阅读其实是一种习惯,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阅读,怎样阅读,才能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才是课堂阅读教学的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加以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阅读重要性的同时,真正爱上阅读。
2.2选择恰当的书籍,以书为本
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书籍的选择很重要。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选择适合他们身心与成长需求的书籍。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是一个拥有很强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群体,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推荐一些科考类与探索类的书籍,如《人间词话》、《围城》、《读者》等。并且初中生需要一些可以学会如何表达情感陶冶情操的书籍,老师要仔细筛选甄别,以防不健康的书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老师应该以课本为依据,不能抛开课本,防止弄巧成拙。
2.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实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兴趣,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那他就不会在这件事上完全投入,也很难取得相应的成就。阅读教学是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并引导其主动思考。同时,教师也可在课堂中巧妙引入一些疑问,并加以适时引导,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抽象思维。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朗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起一种虚拟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觉到“桃花源”中的生活与人文气息,能以学生的虚拟情感体验来提升阅读兴趣。
2.4拓宽阅读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不出门而知天下事”,阅读是巩固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可以增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与灵活性。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与境界得到洗涤与净化,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增强语感
当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时,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语法也不是词汇,而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一种敏感性,也就是语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出来,读出声音,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如何运用语言。对于语感而言,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积累,有了脱口而出的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在做成语填空时,可能对这个词的印象不深,但是只要反复朗读几遍,就会把这个空填上,这就是语感所发挥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在语文课上的阅读锻炼,可以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会在阅读课上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3.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只有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积累量,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从课外阅读过程中获得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在完成自己词汇积累的同时,也会逐渐培养起语感,从而促使写作能力的提升。
4.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养成
中学生正处在构建自己情感框架,学习处理种种关系与感情的关键时期,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枯燥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忽略自身情感元素的发展。然而在枯燥的学习中强化阅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打破这种不与外界接触的现状,从而更多地接触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并促使自己以清晰的思路进行分析与思考,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感情观与世界观。
二、怎样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学会如何自主阅读
阅读其实是一种习惯,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阅读,怎样阅读,才能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意识到阅读重要性的同时,真正爱上阅读。
2.选择恰当的书籍,以书为本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是一个拥有很强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群体,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推荐一些科考类与探索类的书籍,如《人间词话》、《围城》、《读者》等。并且初中生需要一些可以学会如何表达情感陶冶情操的书籍,教师要仔细筛选甄别,以防不健康的书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教师应该以课本为依据,不能抛开课本,防止弄巧成拙。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并引导其主动思考。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朗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起一种虚拟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桃花源”中的生活与人文气息,以学生的虚拟情感体验来提升阅读兴趣。
4.拓宽阅读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不出门而知天下事”,阅读是巩固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可以增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与灵活性。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与境界得到洗涤与净化,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5.师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赏析重点难点
篇4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现自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由郭思乐教授创新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重新规划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分工,构建了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在十堰地区一些学校逐步被实践开来,并以良好的效果和成绩通过了常态教学检验,学生和教师双重得到解放与进步。以下是自己对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些理解,以及生本理念在我校小学英语课堂中初步的探究与实践。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更好的发挥、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以求共勉。
1、使用导学练案组织教学
我县所编制的《导学练案》是为落实‘三维互动,五步导学’教学法打造高效生本课堂而设计的,以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班级展示、教师点拨、当堂检测为基本教学模式,寓教案、学案、练案为一体,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潜能,激扬学生生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老师根据《导学练案》每一课时的五大模块侧重点,来研究教学,组织教学。依托《导学练案》,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心中有数,有自己的二次生成内容,有创新。并且写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生本理念的体现
(1)小老师的培养
选出至少两名英语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大胆的学生来担任小老师。小老师要组织好课前三分钟,带领全班学生读单词、背单词背句子,练句型等等;能组织好《导学练案》中前置学习中学生的交流与汇报,会用简单的手势和语言评价小组的表现。
(2)小组长的培养
我们属于大班教学,所以安排四人一小组,小组长要学会如何组织本组的《导学练案》前置学习交流活动、如何代表本组在全班发言、如何评价小组内成员的表现和其他组的表现、会批改小组内成员的练习并且会下评价、学会激励本组成员,有困难互相帮助有问题互相解决,每人都要为小组争光、小组内采取一对一,强帮弱的措施等等。
(3)培养学生如何展现自我
教会学生如何和别人交流自己的学习果实、如何在小组内表现自己,在班上展现自我、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评价别人、如何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何请求其他组的帮助等等。例如“我代表xx组为大家展示,我展示的内容是・・・・・・”,“xx组读的很好,但我们xx组读的会声音更大,更流利,我们来给大家读”,“我认为我们这组比他们写的好,我们要求在全班展示”,“我们组的疑问是・・・・,谁能帮助我们?”,要求学生展示、提问、点评时都要做到大胆、大方、大声,富有激情。
(4)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小组。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每做一件事甚至是一举一动都能想到自己的小组,小组中实施自我管理,教师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管教结合,使班级上一新台阶。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能胜任的任务,提升他们的责任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总结整节课知识点的能力
一节课上完,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堂课中自己的收获。“我会读四个单词”,“我能大声的读出这段话”,“我学会了・・・”,“我知道了・・・”,“我懂得了・・・”等等,培养学生学会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会归纳总结知识。
(6)培养课代表做好全班的整体评价
每节课有小组长给小组内成员做出有效的评价,再有四个大组长做出正确的评价,最后由课代表作出全班的整体评价,尽量做到每节一小评,每周一大评,每月一总评;最后在学期末评出优胜组,优秀个人给予奖励,在全校进行公开表彰。
三、生本教育课堂带来的变化
1、学生变得自信、大胆了
我们发现,学生比以前更积极了,他们都主动地争取在班上进行汇报展示,或者争取机会点评别人的展示,提出自己的建议,连一些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都主动的向老师提出要求,争取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组织能力得到了提升,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强了不少。
2、学生会展示自我,会组织课堂了
以前小组汇报都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来进行的,现在我们把这个权利交还给学生了。
3、学生主导课堂,老师轻松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愉快,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老师也得到了解放,这比过去单纯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好多了。
四、利用生本理念教学中的困惑
现在我就如何保证全班90%的学生能自主学习、如何能自觉的完成《导学练案》的前置学习中的练习、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体现、如何把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我将继续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也期待更多的同仁探讨。
总而言之,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引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的人格与完善的道德素养。新的时代给教育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唯有深入学习并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唐晓杰 《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3]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教学;知育;智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一个双边的活动,用“教学相长”还是比较恰当的。就是在“教”的过程中,有着“学”在其中融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结合在一起的,同时教师自身还是在“学”,不断地完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学”这么简单吗?
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因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学围绕的中心就是学生,教师的“教”和“学”无非都是达到学生“学”的过程而已。那么学生的“学”,是怎么一个过程呢?这可以简单地说是从“知育”到“智育”的过程。
“知育”,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进行知识的传授,而“育”是一个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知识传授以及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那知识是什么?简单地说是教学的介质,就是课本,但教师的“教”并非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将教师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结合学生整体的理解能力的现状对课本的再开发,将书本知识在课堂上转化成“声”“色”“情”“景”的立体展示,让学生对于知识有一个接受过程,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喜好。
“智育”,简单地理解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提升,激发学生对外在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内化为自身内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育”是一个过程,是借助于“知育”的过程,来将“知育”所获得到的知识内化为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地分为这个阶段和那个阶段,这两者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知育”是达到“智育”的必须阶段,反过来“智育”的成果又会为“知育”提供学习的方法,提升“知育”的成效。就是教师的教学中“知育”中就可以让学生来发挥“智育”的成果,让“知育”为“智育”提供能力提升的必要阶段。
教学通常采取特定的组织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传递,在教学系统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是按照预定的统一目标及程序进行的。这里的目的和目标,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与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那么,从“知育”到“智育”,虽然说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但是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知”到“智”,又让“智”为“知”做出帮助?那就要看如何“育”。
首先,这“知育”到“智育”,是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及课下的辅导,都是以知识作为媒介物的,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预定的统一目标及程序进行的,这里的目的和目标,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与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如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生字词的学习。教学目标可以用“识记生字词,并了解字词的解释,达到理解其运用的程度。”那锻炼学生的对自身词汇量的不断完善,同时逐步提升自己语言运用的能力。就是要学生了解字词,会用字词,提升自己理解和运用字词的能力。
而这样的课堂字词学习,既有对字词学习的“知育”,又有对字词理解运用的“智育”,同时又学会了今后该如何对待字词,就是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以达到运用的“智育”目的。
其次,教师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书本知识,是单调的文字,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对于书本文字的深入理解,所以,需要教师将书本知识融入自己的理解,并借助课上的多样化的语言来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如在对诗的理解上,提出对诗文体的认识,引导学生注意到诗用精炼语言反映生活,抒怀,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仅仅让学生自己理解,忽视对字词的深入领会,难以达到“知育”,就更别说“智育”了。
第三,注重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知育”的过程中,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过程。
如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要在对文章字词、语句、段章的认识基础上,来理解全文,在这样的过程中,如何理解文章中关键字词、语句,以及重点段落。那结合字词典来理解文章的过程,如何仅凭教师个人的讲解,而学生没有参与,那学生的“知育”是被动的,“智育”就更是没有可能的了。
第四,发挥学生“智育”的成果,让“知育”得心应手。
学生在从“知育”到“智育”的过程中,获得到了如何面对课堂学习过程,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的介质进行深入理解,做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知识,提升自身学习的能力。
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字词的学习,借助此前学习的方式以及积累的知识,让字词的积累,在主动预习过程中,就能准确地把握词义,同时借助此前积累的字词,融会贯通,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逐渐壮大自身的知识建筑。
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既能深入地引领学生走入到文章中,同时又能给予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发自内心来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学习,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服务礼仪” 课程 关键能力 实践性 教学探究
所谓关键能力,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它指的是除了技能及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职业能力,比如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方面的能力等等,这些总和称为关键能力。可见,中职学生仅仅有技能及知识方面的能力还远远不够,需要中职学生及中职学校双方共同的努力,以提升关键能力。
1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及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关于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问题。中职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只是单纯注重了知识技能的提升,但是自身其他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比如有些学生不善于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性格内向,这在服务型行业中是很不可取的,拿地铁行业来说,中职培养的人才是要为地铁行业服务的,这就需要相关的服务人员,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在待人接物方面,才能落落大方,让人觉得服务周到,舒适。[1]而不善与人沟通,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服务效果,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此外,还有其他能力的缺乏,比如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较低,公关能力及应变能力不强或者是团队的协作能力低等等,这些都阻碍了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此外,关于实践性教学的问题。在实际的“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没有针对性。比如该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地铁行业的服务型人才,教师在具体授课时,只是讲解了服务行业的普遍性知识,而对地铁行业需要的特殊性需求几乎没有涉及。这导致了在教学中没有针对性。
2对如何提升中职学生“服务礼仪”课程关键能力的实践性教学探究
首先,在实际的实践性教学中,要根据目标岗位的具体能力需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针对地铁行业而培养的专门服务型人才,教师应该在“服务礼仪”课程上和学生讲解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的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地铁行业,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面对地铁行业出现的投诉,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教师要交给学生们如何提高抗压能力等等。比如对于农村进城务工的打工者,地铁他们是第一次坐,这时,服务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要把地铁行业这种类似的特殊情况考虑到。采取情景剧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其次,要根据目标岗位的具体需求来设置“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地铁行业中,关于交通礼仪方面的内容是中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2]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邀请一些专门从事该类行业的模范人物来校讲解相关行业“服务礼仪”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加直观可靠的礼仪性知识。在考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比赛,以地铁行业所需要的礼仪知识为中心来展开,让学生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最后,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根据目标岗位的具体需求来设置来安排“服务礼仪”课程的训练场所。实践教学在该课程中是避免不了的,比如将来要从事地铁行业服务的中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式教学法,要注意模拟地铁的场景,模拟在地铁行业服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充分的认识到地铁服务行业的真谛。此外,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在现实的地铁站中,让学生充当服务人员,在真实的环境中试着放手让学生与乘客打交道,自己处理在服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能够真正锻炼他们。
3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通过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分析,可以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里提到的虽然只是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但是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中职学生其他方面也有影响,比如在生活中,也会让他们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产生的困难与压力,真正促进中职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性教学的改进,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3]在现今的社会,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日益匮乏,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往往缺乏道德准绳的约束,社会的整体道德能力在直线下降,而通过实践性教学的改进,来提升中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恢复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如何提升中职学生“服务礼仪”课程关键能力,进行了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从三方面展开论述,即中职学生关键能力及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何提升“服务礼仪”课程关键能力的实践性教学探究及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及作用。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论述,让相关专家学者或中职学生对该问题引起重视,期望献以微薄之力来提高中职学生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红芳.提升中职学生“服务礼仪”课程关键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55.
[2]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重庆:西南大学,2013.
篇7
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迅速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规划能力以及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虽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相较传统教育方式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不太重视对小学生的信息素质进行培养,一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不是特别高。本文给出了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
1.引言
信息素质一般指的是个人意识到什么时候运用所掌握的信息,能够搜索、评估以及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素质是由运用信息的意识、运用信息的方法以及运用信息的道德伦理三部分构成。一个人的信息素质决定了其运用信息的能力水平,它在二十一世纪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素质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众多的专家学者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对事物的设计表达能力的研究领域里。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使中国大部分小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课堂教育,加快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为了进一步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对事物的设计表达能力,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喜欢做一件事的根源。小学生一旦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种事物感兴趣时往往就会对这件事或者这种事物产生极大的热情,投入相对较多的精力来关注它。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学习。小学生一旦对学习新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小学课堂的教授方式以及教授的内容,老师通过优美的音频以及绚丽的视频将课本里的知识内容直观的呈现到学生眼前,使小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重难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小学生容易对新奇事物感兴趣,老师适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教授一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技巧方法,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更加充分的带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设计规划能力以及课堂表达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3.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实践的训练
(1)优化教学形式。老师应该根据上课内容来选择上课方式,避免老师一直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只能在下面听的落后的上课方式,适当增加多媒体上课的比例,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互动性的环节。同时老师应该教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课堂理解能力以及课堂互动能力,能够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自主的获取相关知识,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比如,老师在教学生如何制作以及使用PPT时应该通过一些生动的影像来实现新知识与之前学的知识的对比,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练习以及创新来主动获得新知识,老师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教学生如何在PPT中插入自己想要的图片时,不要直接按部就班的照着课本上的步骤教,首先要学生打开Word,通过回顾以前学习的如何在Word中插入自己想要的图片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探究如何在PPT中插入自己想要的图片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对能够正确完成目标的学生给予鼓励,最后对学生探索出来的如何在Word中插入自己想要的图片得方法进行总结。
(2)突显网络优势。老师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一些课程相互结合,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扩展学生的眼界,进而为小学生提供了提高综合创新设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良好的氛围环境。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对课程内容进行教授。比如在教授小学学生如何在PPT中插入特定的网络链接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其中的工作原理与教程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在PPT中插入特定的网络链接还学会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更好的使用网络链接,增强了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以及追求极限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实际教学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一些课程相互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上课效率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迅速提升学生的设计规划能力以及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
(3)趣化课余实践。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能应用所学生的技术服务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而学生在平时很难自发的去应用这些技能。于是,教师就要想法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实践我们的信息技术。比如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引导孩子制作一张电子贺卡,送给母亲。比如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做一张班级欢度儿童节的PPT。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让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学生的素养得到真正实践和提升,比如我们鼓励学生参加中小学机器人大赛,比如超级轨迹赛、能力风暴WER能力挑战赛—“撬动地球”竞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的兴趣倍增,更能让学生的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提升。
4.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价值优化,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所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深度和高度,于此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周婧 单位: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贤俊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3.05:90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提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段的原因,很多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都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有的学生对写作有着很强的抵触心理,对于教师安排的写作任务也经常是敷衍了事,学生的作文空洞呆板,长此以往,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对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看法。
一、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才能够在写作时词如泉涌,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但凡优秀的文章都是源自于生活,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根本。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也都是空洞呆板,长篇大论泛泛而谈,整篇的大道理,缺乏实际的东西。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知识积累学生很难写出品质兼美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观察发生在身边的趣闻趣事;观察各个季节的优美景色;在描写人物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写植物时则鼓励学生走进公园;平时多读书看报,对于其中的好词佳句进行摘抄背诵,通过这种素材的积累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爷爷奶奶的手粗糙得像砂纸一样,摸起来可舒服了”“道路两旁的小白杨笔直挺
拔,就像哨兵一样”这样的美文美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学生的文章中,使学生文章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
二、帮助学生灵活写作
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写作模版,学生在长时间的写作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教师给出写作方向,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熟悉的方向进行写作。如教师设置了以身边的人进行写作,那么学生的作文中肯定全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最敬爱的人进行写作,那么肯定大部分都会写教师,虽然学生的文章中也有很多的“老师的无私奉献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这样的好词好句,但是学生的这种写作方法,偏离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命题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成绩,会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模版的记忆,在写文章时直接套用模版,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写作成绩,但是也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的习惯,长此以往,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灵活的写作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一些名人、史实进行小练笔,如雷锋的助人为乐;司马迁的自强不息;李白的狂放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等,通过这些小练笔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不再拘泥于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写作。
三、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写作方法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辅导,小学生的年龄小,
对于很多错误不能够及时地予以改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写作方法。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该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做笔记,读经典。但是在通过几次的摸底考试后,该学生的写作成绩和教师的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后发现,导致该学生写作能力不高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想要将文章写的面面俱到,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在写作中会出现文章偏题,收不住尾等现象,导致文章的叙事结构出现很大的偏差,文章缺乏逻辑性。在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后,学生不再拘泥于模仿范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写作能力日渐提升。
总之,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是学生写作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小学作文教学,从激l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写作学习中来,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师 专业能力 专业精神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就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如何才能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呢?如何才能将学生吸引住, 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只有苦练教师的基本功,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才能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有的教师虽说教龄不长,但教学效果却不错,而有的教师虽然工作了多年,但课还是上不好,究其原因就是专业能力不过硬。那么,应该具备哪些过硬的数学教师专业能力才能更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呢?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升高职高专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的组成。
教师专业能力的组成:对数学课程内容准确驾驭的能力;良好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1.1对数学课程内容准确驾驭的能力。如果教师的数学能力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对相应数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欠缺,对为数不少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那么,数学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1.2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将理想课程、实施课程,通过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真正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课程,作为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将课程设计转化为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必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调整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等。
1.3课程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各项基本能力,如组织教学的能力、板书的能力、反馈调控的能力等,还包括教学监控能力,而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确保自己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和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4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依据“异位”的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教学反思还有很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譬如填写每堂课的教后反思、撰写教学日记、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教师间的交流讨论等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二.如何提升数学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的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具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和机遇,而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基本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就在于知识能力结构的合理与否,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形成与否,以及专业指导渠道和信息渠道的多少,同行之间切磋、交流的频度和机会的多少。为此,下面我们来分析如何提升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2.1 及时调整和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使其不断趋于合理化,尤其是要从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数学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主动寻找和提炼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不断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心态和能力。
2.2 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及时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其中的很多技巧和奥妙往往是隔行如隔山,及时与专家和同行切磋交流,可以从中吸收不少成功经验和教训,在通过自己主动地感悟之后,往往可以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借助于各种途径向专家学习,每一次我们聆听许多专家的报告或者外出学习会获得他们的联系方式,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联系。积极参加高等数学远程培训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在线交流,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论坛,给我一个非常好的研修的平台,我们将困惑的问题发到网上就会有许多老师进行交流,最终可以获得一些解决办法,还可以广交朋友。
2.3 发展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先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来观察所发生的行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再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为实践而反思”来分析所发生的教学活动,从而改善教学行动,不断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2.4 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而不是立足于高深莫测的,华而不实的理论。作为教师要立足本职工作,实现科学研究与实际教学的“零距离”,通过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不断积累教学体验、专业经验、专业案例和专业知识,进而升华为教学能力和专业智慧。只有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经过优选的教育理论,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对实践结果做出总结与反思,及时地提纯和升华,才能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2.5 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渠道。校本研究的核心工作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管理。“校本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在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和能力的提高
具备专业知识和特殊才能对数学教师来说还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从事专业工作中除了必须具备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以外,还必须要有责任感、专业精神。
3.1提高数学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转变数学教育观念,对待学生培养兴趣,体验成功,引导探索,鼓励创新,尊重个体,发挥个性。数学教师不仅要通晓数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能力,而且还应掌握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关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
3.2加强实践,提高信心。
3.3加强团队精神,构建和谐环境。教师的专业精神,只有在和谐自由、积极合作的环境中,才能自然产生,并继续提升的。因而同事间的和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同事之间能相互关心、协助,自然会造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工作环境,才能形成专业的团队精神。
3.4积极进修,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总之,当今的科学知识在走向综合化,我们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来解决一个科学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表现为数学、物理、化学的综合, 同时还要利用一些边缘知识。可以想到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的老师时时会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过硬的专业能力, 强化终身学习习惯, 密切跟踪当代科学技术及文化领域的最新成果, 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保持很好的适应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数学能力,加强团队精神,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杰远.现代数学教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45—0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变成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实现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反思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创造以便从中探索教学规律,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因此,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反思自我
“反思”这个概念源于西方哲学家的论述,通常指人对自我精神的内省活动。它是思想反过来对于自身的认识,或者说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对既往教育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活动的回顾反省。自我反思能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合理性,提升教师自我评价的能力。“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在教师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作为评价主体对评价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实践的把握必须是准确的、合乎教育实际的,是真实的。保证教育教学实践这个客体的真,就能够平衡好教学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合理性,才能提升教师自我评价的水平。
二、反思教材
以化学教材为例,化学作为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编排以实验为主体,而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讲解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比,最后进行概括总结。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也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能只重结果,也不能只进行单纯的智力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
面对一节新课,教师必须要有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这节课该如何导入,怎样导入才能打破知识要点上的瓶颈,如何降低知识的难度,怎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点上;在新知识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如果你是年轻老师,可以回顾你的老师当时是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如何化解这些难点的。当初你自己学习时,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作为有经验的教师,则要考虑以前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主要的问题在哪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尽力避免这些问题。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