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消费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理论;SPSS;因素分析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断成熟,竞争也日益加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房地产营销问题变得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房地产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战略是大势所趋。绿色营销理论较多,但如何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房地产业,并结合消费者理论形成具有特色的房地产绿色营销理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消费者行为
关于消费者行为(consumerbehavior),许多学者曾由不同的角度加以界定。Demby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为:人们评估、取得及使用具有经济性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程序与行动。Schifmam&Kanuk则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了满足需求,所表现出的对产品、服务、构想需求、购买、使用、评价与处置等行为。Engel、Miniard&Blackwell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为:消费者在取得、消费与处置产品与服务时,所涉及的各项活动,并且包括在这些活动之前与之后所发生的决策过程。Hawkins更进一步指出:消费者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产品而发生的,若是购买不同的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对相同的产品.其消费行为也会因购买情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因此,探讨消费者行为就是对消费者在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时,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的消费活动以及决策过程加以了解.此即消费者行为学的意义与目的。
(二)EKB消费者行为模式
EKB模式是由Engel,Kona4Blackwell三人于1968年提出,历经7次修订而成的理论。此模式对消费者行为的决策程序以及影响决策程序的因素来源均有详细的探讨。在目前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模式之中,EKB模式是发展完整、立论清晰的一个,同时也是最常被引用的,尤其是在购房行为方面的研究。EKB模式是以消费者决策过程为基础骨干,包括4大部分: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决策过程和影响决策过程的变量,其中又以决策过程中的5个阶段为EKB模式的核心。
1.信息输入
是指通过营销活动所得的信息被消费者知道.而进入信息处理阶段的部分。这些信息在进入消费者的记忆之后,将影响决策过程的需求认知。若这些信息仍不足,消费者会通过外部情报寻求,进一步搜集相关的信息。
2信息处理
消费者接触到信息后,经由消费者注意、理解、接受的过程,最后决定消费者是否保留这些信息.形成长期记忆,进而使用这些信息。
3.决策过程
EKB模式认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一种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的过程,同时也是EKB模式的核心,依序可分为5部分:需求认知、信息搜集、方案评估、购买决策与购买结果
4.影响决策过程的变量
Kotler认为。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即是一个了解消费者黑箱的过程。消费者从外在的刺激来源——营销活动与环境两项因素接受刺激,经由黑箱的而处理产生购买决策。因此,欲了解消费者的黑箱作业。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与消费者的背景特征两部分。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如图1所示
二、问卷设计和数据整理
(一)自变量和因变量
1.自变量
(1)房地产的绿色营销因子
即EKB模式中“信息输入”下的“外界刺激:营销策略”所输入的信息。可通过案例分析法,归纳出实际上切实可行的房地产绿色营销因子。陈列于调查问卷之中。在本文的调查问卷中.通过对20个房地产营销广告案例的分析,总结出23个绿色营销因子(分为基地项目、住宅空间和设备项目以及对房地产商的评价项目),具体见表1。
(2)消费者特征因子
即EKB模式中的“营销决策过程的变量”。依据市场调查所需的人口统计变量,加上消费者购屋倾向的变量,在调查问卷中设计相应的问项。以取得相关的调查数据。具体见表2。
2.因变量
消费者对房地产绿色营销因子的重视程度。具体分为以下3项:①由调查问卷被访者按个人认定的重要程度为这些因子勾选权重。在本研究中“消费者对购房的绿色营销因子的重视程度”也就是“权重”.由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共分为5级.以李克特量表五点尺度衡量,即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普通为3分,不重要为2分.非常不重要为1分。“重视程度”是指EKB模式中消费者准则项目间的分数加权权重。通过对203个有效样本资料的收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重视程度。②消费者对应用绿色营销的房地产商形象的看法。
在该部分中.“看法”是图1中EKB模式中的“个人因素”。③消费者对比较自然健康的住宅的偏好态度,如图1中EKB模式中的“个人因素”。“偏好态度”在EKB模式中代表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与否,可以反映于愿付价格上。上述3项因变量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是由于对购买意愿的衡量必须考虑消费时全部的情况,否则预测购买的能力就相当薄弱,因此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之内。
(二)统计整理
1.分析方法
(1)叙述性统计
本研究使用SPSS中的叙述性统计过程.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进行统计,得出消费者所选的每个因素的频数,进行加工整理可得到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变量结构分析结果、消费者对房地产绿色营销因子的重视程度分析结果,以及消费者对应用绿色营销的房地产商的评价分析结果。
(2)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法
因素分析是用来缩减变量维度的技术。而主成分分析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的方法,即如何把多个变量(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综合指标).而这几个综合变量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本研究从23项绿色营销因子中,归结出6项因素构面,借此构面得到主要的、可能的营销上的诉求。
2.具体操作
(1)共同性检定与绿色营销因子选取
在因素分析中,共同性(communality)为一项重要指标.可以从其大小判断问卷中量表项目与共同因素间的关系程度。只要共同性达到0.5以上,在量表的建构效度上即达到高效度。因此.本研究首先针对23项绿色营销因子进行共同性检定,检定结果见表3。通过问卷可看出,本问卷在“消费者对各绿色营销因子的重视程度”上解释能力颇高,所以本研究选取了共同性在0.55以上的项目.剔除了两个项目,它们分别是:建立小区公园和赞助或提供小区巴士。这样,所剩下的21个绿色营销因子进入后续的分析。
(2)因素分析检定与因素构面数决定
进行因素分析前.应先经由KMO(Kaiser-Meyer-Olkin)取样适切性检定,KMO值最大不超过1,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Kaiser的观点,如果KMO值小于0-5.则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KMO检定结果值为0.831.再经由Bartlett球形检定,结果为:卡方值1925.761,P值0.000,达显著水平。表示本研究的绿色营销因子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因素构面数的确定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考虑基础,共提取出6个因素构面,累积解释变异量达66.925%(参见表4)。
(3)因素分析结果与绿色营销因素构面命名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irncipalcomponentanal—ysis),并以最大变异法(Varimax)进行转轴.以得到转轴后的因素成分矩阵,转轴后在因素成分矩阵的显示表中(见表5),所有的因素符合量均高于0.5。
通过表5,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因素构面1:节能环保生活。因素构面1包含的绿色营销因子,多与居家节能环保生活有关。②因素构面2:舒适的物理环境。因素构面2包含的绿色营销因子,最多考虑的是能给人体带来舒适感觉的自然因素。③因素构面3:开放空间高绿覆率。所包含的3个因子,是消费者密切关注的购房因素,拥有一处高绿覆率、低密度开发和超宽栋距的房产,是每个消费者的心愿。④因素构面4:永续经营管理。从包含的4个因素进行分析,这都是和永续经营理念相关。维护环境,风格简朴,在指定地点放传单,主要是为了节约资源,可以永续发展。⑤因素构面5:保持生态平衡。保留原有的水系和原有的绿地.能够减少在建房的过程中对大自然造成的直接破坏。⑥因素构面6:网络电缆E化美化。在当今社会中,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道路拥挤带来的麻烦,减少了交通废弃物排放。
(4)因素构面的得分隋况
通过SPsS软件中的数据转换功能.对所得到的6个因素构面的权重求平均值,再对203个样本进行汇总后.可得到6个因素构面的得分排名情况(见表6):第一是舒适的物理环境,第二是网络电缆E化美化,第三是开放空间高绿覆率,第四是节能环保生活,第五是永续经营管理,最后是保持生态平衡。
篇2
李圣华
启东市汇龙中学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绿色消费
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把整个经济活动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它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绿色消费所包含的适度、公平、全面等原则使生产和消费得以协调发展。绿色消费主导思想是,对自然资源、生活资料和公共产品的消费。它反作用于生产,要求生产同样也是可持续生产,即对每一种产品的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市场利用、废物产出和售后服务以及处置等,亦要系统贯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两者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并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1.1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发展绿色消费,必然要发展绿色产业。新的绿色产业的出现,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经济的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1.2绿色消费排除环境污染,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经济最优化
首先,绿色消费,一定程度上可以制止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滥砍、滥伐树木及恣意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使不可再生资源和自然物种得以保存;随着科技的进步,促使生产者放弃高能耗、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努力节约资源,推动清清生产,采取措施对资源及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开发价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绿色消费模式下,人们消费的对象以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绿色产品为主,这就提高了消费的安全性、健康性,相应也减少了消费者因事故所受的经济损失和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
最后,绿色消费模式下,消费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不但数量减少,而且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回收利用,从而使废弃物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伦理学视角下的绿色消费
消费模式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受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物质文明程度的制约,也与一定的伦理要求紧密相连。绿色消费坚持生态伦理学的观点,认为:生物界的各种生命同人类都是平等的,具有合法存在的权利。
2.1绿色消费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绿色消费的最初被提出是源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和谐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绿色消费模式的基本原则。
工业社会,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使人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绿色消费是一种生态型消费,是以地球超载能力为限的消费。绿色消费要求人类改变“人类中心论”,革新不颐资源和环境思想意识,以对其他物种和地球产生最小影响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安排生活。
绿色消费下人类的消费活动被限制在环境和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内,不突破生态平衡所要求的质是限量。首先,不破坏地球上的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生物及其遗传因素的多样性,从而保证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维护基本生态过程。保持生态圈稳定机制,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其次,消费的增长速度以不超出生态潜力的增长为限。在使用资源的同时,不断对资源的消耗予以补偿,维持资源使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防止生态潜力的根本丧失。
2.2绿色消费和谐人际关系
生态的恶化、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是被扭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导致的。
人际伦理视角下绿色消费是指,通过消费既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消费需求能力的满足。
当代人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要尽可能给后代人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体现代际公平。绿色消费也要求不同区域间的成员(同代人)拥有均等的机会,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生存环境,体现代内公平。
绿色消费模式所追求的目标是公平利用自然资源、公平分配物质财富、公平承担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以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和进步。
三、人学视角下的绿色消费
人学是从哲学层次对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马克思认为,人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消费的主体,人仅在生产领域得到发展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人应该的劳动者和占有者、提供者和享受者的统一,人应该既会创造又会享受,既会生产又会消费,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为此,只有把人放在人学视角中,才能为消费问题找到深远的源头和深刻的基础。
在人学的视角中,绿色消费通过消费实现人的本质,促进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绿色消费模式扬弃了工业消费模式的片面性,把物质消费和精神生活、劳动与休闲、社会评价与自我体验有机统一起来。绿色消费是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其真实目的是人的发展,其全部内容是把人作为发展主体,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理论依据,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实现条件,以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挥为最终目的。发展绿色消费,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在消费绿色消费品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会大大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心理学视角下的绿色消费
需要是人类为了获得延续和发展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一种要求和欲望。当人们维持和发展生命的必要条件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费需要。消费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类的行为模式中,需要处于基础性地位,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对人类的消费行为而言,消费需求决定消费动机。
在消费心理学角度下,绿色消费注重精神需求,推动生活方式由物质型向物质、精神相统一,以精神需求为主的方式过渡。
绿色消费彻底扬弃现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崇尚精神价值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五、政治学视角下的绿色消费
5.1绿色消费体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割。
在传统的消费观影响下,人们只追求个人的生活消费权利,而不承担对自然、对社会、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和义务。绿色消费在承认人类生活消费权利的同时,明确人类生活消费的责任和义务,使生活消费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形成人类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道德和规范。
5.2绿色消费体现社会公正
公正是人类社会的主题,绿色消费要体现消费公正,要求富裕国家之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应该公平地分享资源和承担生态成本。鉴于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给全球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其应更多地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高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在经济、环境、消费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世界范围的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两个极端并存的不合理现实。同时,国家内部,政府通过就业和分配体制建设、收入调节机制建设,建立合理的财富分配秩序,提高贫苦阶级的消费能力,控制富有阶层的过度消费,实现消费公正。
篇3
关键词:绿色营销;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绿色营销及其特征
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进行的前提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具备了可能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忽视环境保护,使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营销涉及到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第二,从企业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绿色产品由于相对而言成本高,从而价格高。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不能做到自觉抵制和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同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 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建议
篇4
论文摘要:重点介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营梢战略。
环境问题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题,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技术壁垒已悄然取代日益削弱的关税壁垒,成为限制中国产品顺利出口的巨大障碍。分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并为突破绿色壁垒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战略。
1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大多数企业没有树立环保观念,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追求近期的经济效益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得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另外不少企业认为绿色营销必然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营销能更好迎合绿色消费心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企业则赢得更大的利润。因此,企业必须更新成本观念,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模式,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绿色营销观念,实现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1.2企业的生产方式滞后,不能满足绿色产品生产要求
我国企业仍然沿续投人高、产出低的落后生产方式,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1.3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绿色营销对我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挑战。首先绿色产品必将取代非绿色产品逐步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而我们的企业却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其次,产品的包装至今仍是一味追求坚固、精美、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再次,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人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再其次,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最后,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意。
2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2.1注重绿色教育,大力进行绿色宣传,努力营造绿色时尚
我国目前人们的绿色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其次,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绿色消费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时尚。这样才能培育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2.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发绿色产品,强化绿色质量管理
所谓清洁生产是指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生产。绿色产品是清洁生产的产物,要生产绿色产品就必须采用清洁生产方式。这不仅需要观念的突破,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改造,并且切实付诸实施。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但企业必须注意增加绿色科技投人,尽量采用易于回收的低污染材料,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改进工艺与设备,努力减少生产中的各种危险及以废弃物;尽可能节约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加强对产品的废物处理,减少排污量。
2.3推广环境认证,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事业
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企业能否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利润。我们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环境标志的相互认证,并通过推动IS014000系列标准的执行,发展环境保护事业,保护环境,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下,通过税收等措施加以调整,并加大对环境成本外在化行为的制裁和处罚,强化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主动性。
2.4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2.4.1抓好绿色产品的开发
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面对大量的商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及时开发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要使用无公害、易分解的新能源、新资源;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节能降耗;要力求资源的回收再生,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后的废弃物无环境污染。
2.4.2采用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绿色营销的引擎,要把以促销为主的包装观念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绿色包装应该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节料包装物,应选用纸质等易分解、无毒无味材料,应增加对消费者使用和处理包装物的宣传及处理方法说明。
2.4.3合理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人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商品的定价要以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商品的绿色形象度为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的比价要力求保持基本平衡。可灵活采用目标价格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2.4.4选好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虔心推销。
2.4.5开展绿色促销
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有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篇5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创新 绿色生态消费
国内学者对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对商贸流通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商贸流通业促进社会分工、商贸流通业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商贸流通业促进社会就业、商贸流通业拉动内需等领域的研究都是层出不穷。但是,目前我国也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生态建设无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在消费领域,如何推进绿色生态消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商贸流通业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也值得研究。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系统地研究商贸流通业创新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
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作用机理
(一)直接作用机理分析
商贸流通的基本功能在于将产品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渠道传给需求者,从而实现流通的目的。在当前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创新的目标在于寻求绿色生态型流通方式和渠道,引导生产和消费不断绿色生态化。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直接作用有:
首先,在技术方面,商贸流通业能通过技术创新,使自身向流通生态化发展,为低碳商品提供绿色生态流通渠道,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生态型商品;也可以通过广告、促销、展会等销售方式创新,加强绿色生态产品的品牌宣传,快速地向消费群体传导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和发展模式,诱发消费者绿色生态消费的动机,进而促进社会消费向绿色生态发展。其次,在效率方面,商贸流通业能通过创新,为市场带来更新的商业模式和更广阔的购物空间,促进商品在多层次的空间广泛流通,这便促使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商的跨区域销售成本和宣传成本不断减少。广阔的购物空间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商贸流通企业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销售平台,加速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对接,节省大量资源,从而达到绿色生态消费的目的。再次,在经营观念上,商贸流通业通过经营创新,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经营观念来引导绿色生态消费,比如批发零售企业和住宿餐饮企业都可以通过将绿色生态经营作为自身的经营目标,来诱导消费者不断进行绿色生态消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绿色生态化配送经营作为经营理念,引导消费者的绿色生态消费。最后,商贸流通方式的创新可以改善社会消费环境,并通过信息传递,诱导生产企业通过绿色生态技术和绿色生态原料进行生态生产,从而提升产品的生态性。如,商贸流通方式的创新可以诱导产品不断向可循环利用发展。
(二)间接作用机理分析
渠道资源整合效应。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不断现代化,流通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于是商贸流通业务各个功能在不断深化的同时,商贸流通渠道的信息承载量也将不断增加。此时,商贸流通业的运作就是整合渠道内的各个环节,以提供包含生产、技术、商业性质的综合。而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的前提是适应高层次消费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其任务之一就是从战略上优化消费形式,引导高质量消费,虚拟性参与商品生产。商贸流通创新发展中的绿色生态理念也将通过综合对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能通过不断整合渠道资源,间接地对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产生影响。
节约社会成本功能。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节约社会成本、提高就业水平等方面对经济产生外部性,推动我国社会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方面,商贸流通领域的绿色生态经营可以引导社会绿色生产和消费,通过创新来实现生产、消费各环节的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减弱流通环节的滞后性,降低库存,平衡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国内总福利得到实质性提高和消费模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发展创新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不断吸纳劳动力。由于我国商贸流通业是产业关联面较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吸纳空间较大,而且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对关联产业存在较强的中间需求,于是可以推动关联产业扩大规模,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创新乘数效应。而这种创新乘数效应必然促进社会生产高效化,进一步推动绿色生产,从而也起到促进绿色生态消费的功能。
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我国绿色生态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与基本数据选取
根据目前学术界对商贸流通领域较为公认的范围界定,本文选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三个部门的指标总和来反映商贸流通业对应指标。采用的样本范围为1991-2012年,其中1991-2004年商贸流通业采用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通信业表示。
参考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采用商贸流通业的创新指数来反映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程度。具体选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商贸流通业的流通结构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三个指标,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综合计算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程度。其中,商贸流通业的规模采用三大部门的增加值之和表示,流通结构采用商贸流通中主要业务的营业收入与流通总量的比值表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采用单位劳动力的产量规模表示,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CSMAR数据库。
根据目前我国绿色生态消费的相关要求和绿色生态消费指标的可获得性,部分参考李杰兰等人(2009)的研究方法,选取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消费可持续性指标,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综合衡量我国绿色生态消费水平。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首先,绘制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指数和绿色生态消费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程度基本上处于不断提升的趋势,尤其是1999-2000年和2010-2012年这两段时期的商贸流通业创新程度进步相对较快。而我国绿色生态消费指数呈现了平缓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转折点为2007年。
以绿色生态消费指数为因变量,记为GEC;以商贸流通业创新指数为自变量,记为CCI。为体现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流通规模增加,引入商贸流通业规模变量,同时取对数,记为lnSCA,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GECt=α0+α1lnSCAt+ α2CCIt+εt (1)
其中,下标t表示序列, αi(i = 0,1,2)为待定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另外,根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理论,即使商贸流通业创新可能促进绿色生态消费,但也可能符合“倒U型”规律。为此,在式(1)基础上引入商贸流通业创新指数的平方项,扩充为如下计量模型:
GECt=α0+α1lnSCAt+α2CCIt+
α2CCIt2+ξt (2)
对式(1)和式(2)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中(一)可知,CCI的系数为0.3035,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前面的理论分析可知,商贸流通业可以从技术和非技术两个层面对绿色生态消费产生推动作用,显然,本文的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的数据验证了这种推动作用的存在。另外,lnSCA的系数为0.0115,且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增长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程度远不及商贸流通业创新带来的推动作用。这显然是符合我国的实际的,单纯的数量式的扩张虽然在短期内能促进生态消费,但随着规模不断上升,边际生产率递减,资源利用率不断降低,随之出现对生态资源的浪费,因此不利于绿色生态消费。
由表1中(二)可知,CCIt2的系数为 -0.7892,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影响符合“倒U型”曲线规律,即支持了绿色生态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观点。根据这个结论,本文给出以下解释: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流通渠道,节约流通资源,促进生产和流通消费,从而对绿色生态消费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科创技术的不断提升,根据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当技术水平到达某一水平后,每一份科技产出带来的绿色生态消费增量逐步减少,甚至由于过度的技术增加而产生资源浪费或技术冗余,出现不利于生态环境消费的状况。这个结论带给我们以下启示:即使技术条件允许,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应该充分重视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绿色生态消费的平衡。
此外,计算可得到“倒U型”曲线的拐点为CCI = 0.9685,而由图1可知,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程度尚未达到该水平,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把握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方向,积极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绿色生态消费协调发展。
结论
本文在分析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影响符合“倒U型”规律,即在一定的创新程度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商贸流通业创新程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创新程度的增加只可能带来绿色生态消费水平的降低。
综合本文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我国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商贸流通业对绿色生态消费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适当通过技术升级,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进一步促进绿色生态消费;第二,应充分认识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对绿色生态消费推动作用的有条件性,积极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绿色生态消费协调发展;第三,应充分挖掘我国其他绿色生产、服务等领域的生态积极性,以此推动绿色生态消费进一步发展,与商贸流通业一起构成支持我国绿色生态消费的绿色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霞.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我国流通经济与消费协调性评价[J].商业时代,2013(36)
2.刘鹏.流通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22)
3.Robert M. 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
4.肖军,文启湘,王贵森.陕西省生态消费模式发展状况评价与对策研究[J].消费经济,2012(6)
篇6
关键词:广告诉求;绿色诉求;利益诉求;环境态度;绿色广告;广告心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7)01-0065-07
一、引言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两款环保涂料的广告:A款的广告V求强调此涂料“环保健康,能让资源循环利用,创造更洁净的世界”;B款的广告诉求强调此涂料“能释放负离子,净化甲醛,防霉抗菌”。作为营销人员,你认为正选购环保涂料的消费者对哪种产品更感兴趣呢?你会首先向他推荐哪种产品?假如面对的消费者持有不同的环境态度,你所作出的选择是否有所不同呢?
已有研究表明,广告诉求与消费者特征匹配可以提高广告效果[1]。在绿色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认为环境态度是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2]。环境态度是个体对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或问题所持有的信念、情感、行为意图的集合(Schultz et al.,2004)[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Kim et al.(2005)[4]、王国猛 等(2010)认为环境态度是消费者实施绿色购买行为的必要思想和心理条件[5]。这引发了新的研究问题:环境态度是否影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广告的态度和购买意愿?绿色产品广告诉求与环境态度是否也存在匹配效应?上文提到的两种不同的广告诉求――绿色诉求和利益诉求方式是否会因环境态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对此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现有关于绿色广告的文献从产品、消费者特征、购买情境等角度研究了广告诉求的匹配效应(黎建新 等,2014[6];Schuhwerk et al.,1995[7];熊小明 等,2015[8])。这些研究大多忽略了绿色产品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因此鲜有学者研究环境态度与广告诉求的匹配效应。
其次,对于绿色广告诉求的文献大多从理性/感性诉求[6]、利己/利他诉求[9-10]、抽象/具体诉求[11]、损失/获得诉求[12]等角度研究,少有从绿色诉求和利益诉求的视角展开讨论。绿色诉求指在广告中着重描述产品的环境友好属性;利益诉求也称为非绿色诉求,指在广告中着重描述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的健康、节能等利益(Banerjee et al.,1993)[13]。在涉及绿色诉求与利益诉求的少数研究中,Schuhwerk et al.(1995)研究发现绿色诉求仅对低环境卷入度低的消费者比利益诉求具有更高的说服力[7]。Ku et al.(2012)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广告诉求内容与产品本身是否相关,绿色诉求比非绿色诉求对防御导向型自我调节焦点的人都更具说服力[14]。这些研究结论并不足以说明绿色诉求和利益诉求的影响,对此两种诉求方式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最后,现有的关于环境态度的文献主要研究了环境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联系(Hines et al.,1987[15];Sivek et al.,1990[16];Tanner et al.,2003[17];Bamberg et al.,2007[18];王国猛 等,2010[5];宗计川 等,2014[19];赵群 等,2015[20]),鲜有研究关注环境态度是否会影响广告诉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探讨广告诉求与环境态度的匹配效应将对环境态度相关研究作出重要补充。
为此,本文将探讨对于不同消费者而言,绿色诉求和利益诉求对绿色产品广告心理效果影响的差异。具体而言,我们引入环境态度这一概念,并根据Stern et al.(1994)的价值观基础理论[21]以及Schultz(2000)的包含理论[22],将环境态度分为利己环境态度、利他环境态度和生态环境态度[23]。本研究根据Homer et al.(1992)的综合层次模型[24],选取了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这两个指标测量广告心理效果,从认知一致性的角度对广告诉求和环境态度对于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机制进行解释。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利己环境态度与广告诉求
利己环境态度与利己主义价值观有密切联系,是指人们从自身以及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人员的利益出发考虑环境问题。Stern et al.(1994)曾提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是基于他们对自己、对其他人或者对动植物所持有的价值观[21]。持利己取向价值观的人将自己的价值凌驾于其他所有生物之上,在对待环境问题时更关心个人利益得失。基于包含理论(Schultz,2000),持有利己环境态度的人认为自己与他人、自然环境之间是相对独立的。这为持利己环境态度的人关心环境问题的动机提供了解释――他们为了自己得到回报或避免对自己有害的结果,会更关注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或生物圈整体的利益[22]。值得注意的是,利己价值观并非如表面上那样与环保动机相冲突[25]。利己主义者对保护环境行为持积极态度的动机是维护和提高个人利益[26],当环境破坏会威胁到自己时,利己价值观的人就会关心环境保护问题和做出相应的行为。总的来说,持有利己环境态度的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而不是他人、社会或生态圈的利益。
认知一致性理论认为“为避免不一致引起的不安与紧张,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与自身信念和态度一致的信息”[27],因而,态度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影响着人们的注意。据此,本研究认为环境态度影响消费者对不同诉求广告的注意。当绿色产品广告采用利益诉求时,充分且直白地展示了产品可以给消费者自身带来的现实利益,传递了与利己环境态度更一致的信息。持有利己环境态度的消费者更关注自身的利益,因而他们更关注利益诉求广告,更易产生积极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针对持有利己环境态度的消费者,相较于采用绿色诉求方式,绿色产品采用利益诉求方式会产生更积极的广告态度(H1a)和更高的购买意愿(H1b)。
(二)利他环境态度与广告诉求
利他环境态度与利他主义价值观密切相关,是指人们从他人或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环境问题。人们可以基于不同的理由对同一环境问题表现出同样程度的关心,比如为何大家都关心空气污染,有的人是因为空气污染危害自己的健康,有的人是因为空气污染危害儿童的健康,而有的人是因为空气污染危害大自然(Stern et al.,1994)[21]。利他主义价值观就体现在以上第二种情况中。基于Batson(1994)的观点,人们保护环境的这种亲社会行为背后的各种原因实际上反应了人们采取行为来实现最终目的的动机,利他主义者的动机就是维护他人或社会整体的利益,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大多数人的利益[26]。因而,持有利他环境态度的人愿意为保护环境牺牲自身的利益和承担一定的成本。另外,根据包含理论,持有利他环境态度的人认为自己与他人是相互关联的,他们对于环境的关心是基于获得对人(包括特定的人和整体人类)的回报或避免对其他人造成不良后果[22]。总体而言,持有利他环境态度的消费者,更关注他人和社会整体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
根据认知一致性理论,绿色诉求突出了产品对他人和整个社会有利的环保属性,相比于利益诉求,绿色诉求传递了与利他环境态度更一致的信息。持有利他环境态度的消费者更在意环境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更期望看到强调有利于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广告信息。绿色诉求广告更符合这类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因而,持有利他环境态度的消费者更关注与认同绿色诉求广告,从而产生更积极的广告态度和更强的购买意愿。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针对持有利他环境态度的消费者,相较于采用利益诉求方式,绿色产品采用绿色诉求方式,会产生更积极的广告态度(H2a)和更高的购买意愿(H2b)。
(三)生态环境态度与广告诉求
生态环境态度与生态主义价值观密切相关,是指人们从整个生态圈利益的角度考虑环境问题。根据包含理论,人们感知到某对象与自我之间存在着联系,从而能够对某个对象形成某种价值观。“与环境关心有直接联系的价值观对象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自己、他人和其他生物,相对应地环境关心可以划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生态型”[22]。生态型环境关心体现了“人与整个生态圈都存在着联系”这种生态主义价值观,因而持有生态型环境态度的人更关心整体生态环境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持有生态环境态度的人更关心环境问题,而利己态度的人对环境漠不关心,只是每一种环境态度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基础或动机[22]。生态价值观为持生态环境态度的人的行为提供了更广范的动机,不论是对于更抽象的全球环境问题还是对于更具体的、直接影响自身的环境问题,为了获得对所有生物的回报或避免对生态圈造成不良后果,生态主义者都会给予关注[22]。总之,持有生态环境态度的消费者,关心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动植物乃至整个生态圈的利益。
根据认知一致性理论,强调绿色产品环境友好属性的绿色诉求广告,相比于利益诉求广告,传递了与生态环境态度更一致的信息。持有生态环境态度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动机是维护整个生态圈的利益,更期望广告中的有利于整个生态圈的信息。采用绿色诉求的绿色产品广告更符合持有生态环境态度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因而,持有生态环境态度消费者更加关注和肯定绿色诉求广告,从而产生积极的广告态度和更高的购买意愿。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3:针对持有生态环境态度的消费者,相较于采用利益诉求方式,绿色产品采用绿色诉求方式,会产生更积极的广告态度(H3a)和更高的购买意愿(H3b)。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诉求方式:绿色诉求/利益诉求)×3(环境态度:利己/利他/生态)的被试间实验研究方法。共358名大学生参与实验,获得有效样本314份,其中男性占41.1%。本实验通过广告语操纵诉求方式,实验材料为无磷洗衣粉。绿色诉求广告语为“当你洗衣时,你能顺便拯救地球。它不含任何让水体富营养化的磷酸盐,一样让你的衣服洁净如新”。利益诉求广告语为“当你洗衣时,你能轻松节省金钱。每次使用即可立省20%的用量,一样让你的衣服洁净如新”。为检验广告诉求方式操纵的有效性,在预实验中,请20名被试对两条广告语进行判断:“该广告主要展现了产品的环境友好性还是成本节约性?”结果显示100%的被试认为第一条广告语主要展现了产品的环境友好性,第二条广告语主要展现了产品的成本节约特性,说明本实验对诉求方式的操纵有效。
实验流程:将被试随机分为A、B两组。首先让两组被试阅读一段描述购物情境的文字:“你打算去超市购买一袋洗衣粉,看到下面一则关于无磷洗衣粉的广告,请您仔细浏览广告并回答相关问题”。然后向被试展示无磷洗衣粉广告,A组被试浏览绿色诉求广告,B组浏览利益诉求广告。看完广告后,请被试对广告心理效果作出评价。广告心理效果量表借鉴王沛(2008)的《广告心理后测问卷》,修正后包括7个广告态度问项(α=0.876)和3个购买意愿问项(α=0.791),采用7级Likert量表(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测量。然后让被试完成环境态度量表,环境态度的测量借鉴学者Schultz(2001)开发的《环境态度量表》。根据本研究情境,参与实验的被试均为大学生,因此删除题项“我很关心环境破坏对我子女的影响”。最终环境态度量表(α=0.889)包括4项利己、3项利他和4项生态环境态度问项,采用7级Likert量表(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最后让被试完成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问项。实验结束后剔除掉答题时间过短和不完整的无效样本44份。
(二)实验结果
1. 对广告态度的影响。根据2×3方差分析,即广告诉求方式(绿色诉求/利益诉求)×环境态度(利己态度/利他态度/生态态度),结果如表1所示。广告诉求方式对广告态度有显著影响(F(1,308)=21.560,P=0.0000.05),诉求方式与环境态度对广告态度有显著的交互效应(F(2,308)=47.409,P=0.000
2. 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同上,根据2×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诉求方式对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F(1,308)=14.371,P=0.0000.05),诉求方式与环境态度对购买意愿的交互效应显著(F(2,308)=33.583,P=0.000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探讨了广告诉求和环境态度对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一个2×3的组间实验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支持了假设H1、H2和H3,显示广告诉求与环境态度对绿色产品广告心理效果有显著的交互效应,说明绿色产品广告采用不同的诉求方式对于持不同环境态度的消费者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来讲,对于持利己环境态度的消费者,相比于绿色诉求方式,采用利益诉求方式时绿色产品广告心理效果更好,消费者产生了更积极的广告态度和更高的购买意愿。对于持利他环境态度和生态环境态度的消费者,相比于利益诉求,采用绿色诉求方式时绿色产品广告心理效果更好,消费者的广告态度更积极,购买意愿更高。本研究从认知一致性的角度为广告诉求与环境态度的匹配提供了解释,即环境态度影响消费者对广告诉求内容的注意与理解,持利己环境态度的人更注重自身利益,因而利益诉求方式比绿色诉求方式对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更显著;而持利他环境态度和生态环境态度的人更关心他人、社会或生态圈整体的利益,因而绿色诉求方式比利益诉求方式对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更显著。
(二)理论贡献及启示
1. 理论贡献。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第一,以往文献较少探讨绿色诉求和利益诉求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绿色诉求与利益诉求对绿色产品广告心理效果影响,丰富了绿色广告研究领域中有关广告诉求的研究主题。第二,过去的一些研究将绿色广告信息简单地划分为利己和利他,而本研究基于消费者的角度划分出产品的利己和利他信号,并且进一步将“利他”划分为对人类社会的利他和对整个生态圈的利他,为研究广告诉求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以往关于绿色广告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消费者环境态度的关注较少,而本文将环境态度引入绿色广告的研究中,检验了广告诉求和环境态度的匹配效应,说明了在绿色产品广告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消费者环境态度的重要性,丰富了有关绿色广告诉求和环境态度的研究内容。第四,以往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环境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环境态度对绿色购买行为有很强的解释力(Kim et al.,2005[4];王国猛 等,2010[5]),有的学者认为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大(Hines et al.,1987[15];Bamberg et al.,2007[18])。本文通过实验证明消费者的环境态度对绿色广告态度和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说明了环境态度可能是影响绿色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 实践启示。绿色广告在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中为树立环保形象、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28]。本研究为企业制定绿色产品广告策略提供了管理启示。根据本文的研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受到广告诉求方式和环境态度的共同影响。企业需要采用与消费者的环境态度相匹配的广告诉求方式进行绿色营销。具体而言,对于持利己环境态度的顾客,广告中应采用利益诉求方式,重点强调节能、节约等有利于顾客自身利益的产品属性;而对于持利他、生态环境态度的顾客,广告中应采用绿色诉求方式,重点强调环保无污染等有利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产品属性。结合本研究以及大多数消费者由于价格因素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不高的现实情况,企业应采用利己诉求广告打动消费者,直观地向他们传递绿色产品的健康、节能、安全等利己信息。另外,绿色诉求广告能够帮助企业塑造环保健康的品牌形象,企业需要付出一定的资源集中在绿色诉求广告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细分出持有利他环境态度和生态环境态度的目标消费群体,利用他们的口碑传播打造品牌的绿色形象。
本研究还为促进我国居民进行绿色消费提供了启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需要鼓励和提倡更多愿意付出成本且不以自身利益为首要前提的利他主义者和生态主义者进行绿色消费。而本研究结果显示,55.7%的被试持有利己环境态度,这说明为促进绿色消费行为,人们的环境态度还有待转变。研究表明,环境态度与消费者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问题认知等有关[29]。这为转变人们的环境态度和消费行为提供了启示:政府应加强对人们生态知识、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从而转变公众的环境态度,促进公众消费绿色产品。
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有以下几点:第一,样本的局限。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教育背景、经济状况对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环境态度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意识越高;且居民的教育、经济水平等都会影响绿色消费行为[29]。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样本选择有关,本研究对象为大学生,对研究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抽样范围,对比不同教育背景、年龄层次、经济状况的消费者,使研究更深入。第二,本研究以洗衣粉这种低卷入度的产品为实验材料,并未考虑其他类型的产品,对研究的拓展存在不足。未来可以将奢侈品、汽车等高卷入度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第三,本研究中τ诠愀嫘Ч的测量主要采用量表评价的主观测评方法,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为客观的测评方法(如眼动仪),获取消费者最真实的反应数据,对绿色产品广告的诉求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首选,许多绿色广告中既有绿色诉求又有利益诉求,本研究将两者分开对比研究,没有比较单一诉求与两种诉求的广告效果。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其次,以往关于广告诉求的研究中对消费者的环境态度关注较少,未来研究可以探讨其他诉求方式如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与环境态度的匹配。再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常受社会群体的影响,未来研究中可以探讨在面对与自己持有不同环境态度的群体时,个体消费者对不同诉求绿色广告的反应。最后,本文对环境态度的分类采用了Stern et al.(1994)[21]等学者的方式,未来研究可以基于其他学者如Grob(1995)[30]、Kaiser et al.(1999)[31]、孙岩 等(2006)[32]、祁秋寅 等(2009)[33]等学者们对环境态度维度的划分,讨论环境态度对不同诉求的广告效果的影响。另外,本研究的实验以静态形式的广告(语言文字描述和图片)操控广告诉求方式,而现在企业的广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将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结合在一起使用,未来研究中可以对多种形式的广告进行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庞隽,郭贤达,彭泗清.广告策略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一项基于消费者品牌喜爱度的研究[J].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工商管理研究,2007,3(4):599-620.
[2]BARR S.Strategies for sustainability:citizens and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ur[J].Area,2003,35(3):227-240.
[3]SCHULTZ P W,SHRIVER C,TABANICO J J,et al.Implicit connections with natur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4,24(1):31-42.
[4]KIM Y,CHOI S M.Antecedents of green purchase behavior:an examination of collectivism,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PCE[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2005,32(1):592-599.
[5]王猛,黎建新,廖水香.个人价值观、环境态度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4):135-140.
[6]黎建新,刘洪深,宋明菁.绿色产品与广告诉求匹配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5(1):127-131.
[7]SCHUHWERK M E,LEFKOFF-HAGIUS R.Green or non-green? does type of appeal matter when advertising a green product?[J].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5,24(2):45-54.
[8]熊小明,黄静,郭昱琅.“利他”还是“利己”?绿色产品的诉求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6):103-107.
[9]LANGER A."I" lose,"others" gainCmessage framing and beneficial appeals in ads promoting green consumption[M].Springer Fachmedien Wiesbaden,2013.
[10]GREEN T,PELOZA J.Finding the right shade of green:the effect of advertising appeal type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nsumption[J].Journal of advertising,2014,43(2):128-141.
[11]YANG D,LU Y,ZHU W,et al.Going green:how different advertising appeals impact green consumption behavior[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68(12):2663-2675.
[12]江霞.绿色诉求方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4.
[13]BANERJEE B,IYER E.Anatomy of green advertising[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93,20(1):494-501.
[14]KU H,KUO C,WU C,et municating green marketing appeals effectively[J].Journal of advertising,2012,41(4):41-50.
[15]HINES J M,HUNGERFORD H R,TOMERA A N.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87,18(2):1-8.
[16]SIVEK D J,HUNGERFORD H.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members of three Wisconsi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90,21(2):35-40.
[17]TANNER C,KAST S W.Promo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determinants of green purchases by Swiss consumers[J].Psychology & marketing,2003,20(10):883-902.
[18]BAMBERG S,M?SER G.Twenty years after Hines,Hungerford,and Tomera:a new meta-analysis of psycho-social determinants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7,27(1):14-25.
[19]宗计川,吕源,唐方方.环境态度、支付意愿与产品环境溢价――实验室研究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2):153-160.
[20]赵群,曹丽丽,严强.城市居民的环境态度对其环保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5(8):159-162.
[21]STERN P C,DIETZ T.The valu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94,50(3):65-84.
[22]SCHULTZ P W.New environmental theories:empathizing with nature:the effects of perspective taking on concern for environmental issues[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0,56(3):391-406.
[23]SPASH C L.Non-economic motivation for contingent values:rights and attitudinal beliefs in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J]. Land economics,2006,82(4):602-622.
[24]HOMER P M,YOON S G.Message framing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ad-based feelings,affect,and cognition[J].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2,21(1):19-33.
[25]MARY E C.Changes in Euro-American values needed for sustainability[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95,51(4):63-82.
[26]BATSON C D.Why act for the public good? four answers[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4,20(5):603-610.
[27]符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8]GRILLO N,TOKARCZYK J,HANSEN E.Green advertising developments in the U. S. forest sector:a follow-up[J].Forest products society,2008:58(5):40-46.
[29]曹世雄,陈军,陈莉,等.关于我国国民环境的态度调查[J].生态学报,2008,28(2):735-741.
[30]GROB A.A structural model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u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995,15(3):209-220.
[31]KAISER F G,W?iLFING S,FUHRER U.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ecological behaviou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999,19(1):1-19.
篇7
关键词:高校德育 绿色消费 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尤其是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使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在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到达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小康不仅是经济上、政治上、科学文化上的繁荣,而且还是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其中,消费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和全面小康的重要体现。十六大报告还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要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面对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消费却是环境污染问题的核心。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消费模式还是粗放型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消费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大,绿色产品的营销落后,绿色消费品数量少,范围狭小,居民生态需要满足程度低,绿色消费还未成为一种潮流,一些企业和个人还在大量生产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产品。消费者还在有意和无意地消费对自己和环境有害的产品。有毒、有害的商品时有出现,如有毒的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农药含量超标的蔬菜、劣质的涂料、人造板材和放射性超标的石材等等,这些情况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而高校德育目标之一就是要使青年大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所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要生产生态产品,拒绝消费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并在社会生活中起带动和示范作用,这对于普及绿色消费知识、促进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紧迫的。
2、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它具体表现在吃和用方面,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现象惊人,盲目和别人攀比、过于追求高级享受,赶时髦、穿名牌及抽烟酗酒,尤其是缺乏绿色消费意识,如喜欢用一次性发泡沫塑料餐具,用过即扔的大量物品,如衣物等还可使用的时候就被闲置起来或是抛弃掉了,不仅衣物,还有其他各种耐用品的闲置和丢弃等,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造成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是一种欲求消费,属于一种不合理的消费。现代经济学把物质消费分为满足需要的消费和满足欲求的消费,欲求消费是由追求心理上各种满足而形成的一种需求,它本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是使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相背离,过度地去追求不必要的消费,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是不合理的消费。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树立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消费不良现象,大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因为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他的思想道德觉悟。有道德觉悟者,在消费时,总能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
绿色消费的的基本思想是: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坚持购买和消耗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笔者认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加强生态环境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护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人类的生产与发展、存在与灭绝,都与环境休戚相关。因此,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爱护环境。这就要求在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进行诸如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工业公害、垃圾公害等专题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保护好环境,做一个自觉保护环境的环保公民。
2、普及绿色产品知识教育。要向青年大学生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法规,明白非绿色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绿色产品的鉴别知识,绿色产品的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从而使消费者自觉地认同绿色产品,产生绿色消费需求,推动绿色市场的发展。
3、树立绿色消费方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或破坏的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对青年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适度消费的新消费方式。适度消费的界限应划定在满足生活需要范围之内,而不是过度的欲求。我们主张节约,决不是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不是反对人们追求更幸福的生活,而是为了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比如说要让现在的大学生懂得我国所有的大城市小汽车都已基本饱和了,大大超出了城市承载能力,更不要说由此产生的污染之严重了。鉴于此,人们除非工作确实需要,不宜再去赶潮流买汽车,从而增加城市的环境压力。作为政府应大力引导人们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并不断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提供更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限定在需要范围内的适度消费,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了使人们更幸福的生活。其次,使用生态产品。由于环境危机的严重性,被污染的产品泛滥,促进了生态产品的兴起。生态产品是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对环保有利,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产品。我们应大力促使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时尚,鼓励人们都去消费生态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时髦”产品。
开展绿色消费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德育途径和方式是德育内容的载体,同时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手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消费方式。
1、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实施绿色消费观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使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通过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让青年学生懂得绿色消费的意义,自觉履行消费方式的义务,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园环境的群体,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意,它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和外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它体现了无意教育和形象性教育的特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要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绿色消费行为监控。
3、成立生态环境研究协会,推介绿色产品的使用
在学生社团工作中成立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生态环境研究协会,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结合高校进行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向周围的人群推荐和介绍绿色产品的使用。
4、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特点,进行生态产品、绿色消费的教育
篇8
一、我国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迫切性、重要性
根据我国第六界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以后至2006年4月17日,我国共发生各类环境突发事件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有8起案情比较重大,其中包括2005年12月中旬发生的广东省北江镉污染事件,2006年1月5日发生的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露污染黄河事件等。中等程度的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直接污染与间接污染,它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并且为我国许多工商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绿色营销是我国工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在全球兴起。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制定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为了寻求一条有利于经济、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推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国家战略。
在1992年11月,我国学者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市场营销协会研讨会,充分接触到国际性的绿色营销理论。从我国国内市场看,我国一些工商企业已经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服装”等绿色产品逐渐受到顾客的欢迎。同时,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TC)曾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重庆、青岛、长沙、南宁等城市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专题调查显示,有53.8%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产品,有37.9%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在增强,绿色消费已逐渐深入人心。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型工商企业已感受到了绿色危机,非绿色商品的技术性关税壁垒在增加,食品商品、纺织品、电器商品等等都面临着绿色营销危机,因此,我国工商企业对于国内顾客的绿色消费需求、国外绿色商品进口要求的压力下,选择绿色营销是我国工商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三、绿色营销战略是我国工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促使企业采用清洁工艺和生态技术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销售。绿色消费就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购买和消费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商品,也就是说利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市场上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消费趋势,来指导企业生产和制造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产品,以达到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演进的目标。
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必须推行绿色营销战略。党的十四界五中全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强调了今后经济工作中一定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因此,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由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质量为特征的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绿色营销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效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以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和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由此可见,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能很好的作到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使过去粗放型的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的经营,建立起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措施
(一)建立实施绿色营销的法制化环境
工商企业的绿色营销需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来调控,特别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营销过程中的管理,建立一系列认证制度及检验机构,制定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工商企业作出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为我国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创造一个法制环境。
(二)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着世界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思维,这种营销观念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综合考虑消费者的近期需求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当今的企业要想顺应绿色消费大潮,在众多的竞争者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开展绿色营销,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工商企业作到持续生存和发展。
(三)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规划
我国工商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绿色营销战略目标,得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使自己向着绿色企业发展,为达到此目的,企业应在进行生产活动经营之前制定一个全盘的总绿色营销战略规划,该规划包括:清洁生产规划,绿色产品规划,绿色 教育及宣传规划等。
(四)导入企业绿色营销识别系统
导入工商企业的绿色CIS,制定产品、服务CI计划,统一绿色标志形象识别,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提高经营绿色商品企业自身保护功能,增强企业竞争意识,拓展市场,促进销售都十分重要。
(五)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资源
工商企业要实施绿色营销,必须生产绿色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因此,必须搜集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及产品开发信息等等,以获得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形式等问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我国工商企业应适应该战略的要求,在进行绿色营销时,必须重视绿色资源的开发,使用无公害新型能源,使用节省能源和资源的新途径及新工艺,采用新科技设备,提高能源及资源的利用率,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六)大力生产和开发绿色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绿色产品研制的策略,是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支撑点,开发绿色产品,要以产品绿色设计开始,包括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定过程的确定,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乃至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都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制定适应的绿色价格,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
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首先应把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从而成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其次,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满足自身环境保护以及健康要求,利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来提高经济效益。
(八)大力开展绿色产品的促销活动,选择绿色销售渠道,建立绿色营销网络,扩大绿色产品业绩。在绿色促销活动中,我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应用绿色广告战略,宣传绿色消费;2.通过绿色公共关系,开展绿色促销活动;3.进行绿色人员推销及销售推广。在绿色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工商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大中城市的绿色销售中心;2.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店;3.借助社会渠道,建立一批绿色产品专柜或专营店;4.直销。
五、绿色营销的“5C理论”及其应用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绿色产品风行全球。在我国,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加强,绿色观念已深入人心,而绿色营销对于我国人民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发展,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理论,并非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相脱节,而是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创新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新的发展。从市场营销“4P理论”到“4C理论”,再创新发展到“5C”理论。绿色营销“5C理论”是传统营销理论的创新,是一个整体营销战略体系。“5C理论”兼顾了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4C理论”,同时兼顾了社会利益及人民利益的要求,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业要求,以及西方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把环境保护因素及对人们的健康要求纳入到市场营销理论之中。“5C理论”构成的5个要素,其内容如下:
顾客(Customer):即“买方”市场。工商企业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安排其生产以及营销活动。由于当前我国及世界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发展中国家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也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尤其对于我国,随着人们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数量在逐年增大,中高收入阶层的比例在增大,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绿色观念的消费者,因此,绿色营销理论指导工商企业生产和经营绿色商品,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工商企业尽力作到绿色产品设计能够节约能源,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护环境,降低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购买过程中能使顾客满意,消费过程中,能起到污染少,不破坏环境或少破坏环境,售后服务令顾客满意,报废后能够回收,并且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等。新晨
环境(Circumstance):由于绿色产品的特殊性,环境保护对于工商企业的营销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出口产业,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以及政治,经济及非关税壁垒的因素,企业必须基于消费者,市场,成本以及便利等因素考虑,把环境保护因素纳入绿色产品开发以及生产,消费,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才能构成全面综合的绿色营销战略。
成本(Cost):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成本。绿色商品的成本不仅包括商品生产经营的成本,还包括商品的环境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商品定价时,正确了解消费者可以接纳的成本和价格,以利于绿色商品流通渠道畅通,利于绿色商品销售。
便利(Convenierce);即消费者的便利性,工商企业首先考虑消费者可以以比较容易的办法享受绿色产品的效用,同时消费者能够了解绿色产品如何能够便利地带来额外的效用。
篇9
【关键词】环境保护 绿色消费 宣传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然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耗竭,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所致。人类只有采取绿色消费方式,才能改善和保护地球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绿色消费的产生。绿色消费是在人们深刻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是人类深刻反思自身消费行为后进行的理性选择。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摄取、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掀起了现代人物质消费的。人们崇尚物质享受,追求高消费。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必然导致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物资需求,人们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大量的废弃物任意排放到环境中去。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载量也是有限的,自然的承受能力日益遭到挑战。当人类充分享受物质消费快乐时,不堪忍受的大自然对人类实施了报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的衰亡就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良好环境质量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日益渴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人们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逐渐意识到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与人类自身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密不可分。因此,要保护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消费模式。于是,绿色消费应运而生。
绿色消费就是保护环境。绿色,代表生命和健康,代表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绿色消费就是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的一种消费行为。绿色消费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崇尚自然、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绿色消费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推行的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与传统消费截然不同。
传统消费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崇尚高消费、多消费和超前消费。其消费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的标准。人们常常不是为满足生活的需要而消费,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消费,为了面子而消费。在这种消费观念下,人类疯狂地掠夺大自然,同时又把大量的废弃物置于大自然中,致使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绿色消费则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中心,崇尚自然、纯朴、节俭、适度。在绿色消费理念下,人类把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和植物看作自己的邻居和朋友,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加以约束和限制。对于可再生的资源,人类着重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促进更新;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则研究如何节约、保护,并开发和寻找新的替代品,尽可能将有限的资源留给后人使用。因此,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无污染、质量好、有利于健康的产品,更是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
倡导绿色消费方式,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以上,虽然土地辽阔,自然资源的种类多、总量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得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因此,必须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使每个公民充分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及绿色消费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树立绿色消费意识,从己做起,让绿色消费从观念走向实践。
提倡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指摒弃“消费和拥有更多物质财富就更幸福”的价值观,把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作为消费标准。提倡适度消费,不是反对随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是反对超过所需的过度消费。地球的资源及其环境承载量是有限的,过度消费会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剥夺同辈人、乃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是不公正的。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要厉行节约,适当消费,反对攀比、奢侈、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抵制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人们应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外出就餐时酌量点菜,穿着打扮不追求时髦,尽量不用或少用稀缺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等,养成适度消费的习惯。
选购环保产品。“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正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近年来,一些有远见的厂家纷纷投入巨资,研制、开发、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环保型产品,如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等等。消费者应以绿色消费为己任,选购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或者生态标志,贴有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从开发、生产、使用、回收利用到处置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所以,消费者购买有此标志的商品,支持企业的环保产品,就是积极参与环保的行为。
我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俗称“十环”。其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此可见,设立环境标志的目的是引导消费者在做出采购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获得标志的产品,从而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促使制造商生产出更多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是一种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很好方式。
抵制一次性用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性用品风靡一时,数不胜数的一次性用品如筷子、包装袋、牙刷餐具等被广泛使用。一次性用品虽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高昂的代价,造成大量资源被浪费,环境被污染。因此,应当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者选择使用耐用品,尽可能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和一次性用品。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可以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
垃圾分类处理。地球上每天都要产生很多垃圾,包括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堆积如山的垃圾不仅侵占土地,还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有人曾经把垃圾比喻成“放错地方的资源”,需要合理处置。目前,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玻璃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这样,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经济资源。可谓“垃圾混装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自然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该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和设施,并使垃圾分类回收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垃圾混合式收集,把不同性质、不同成分的垃圾混装在一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在某些城市试点垃圾分类收集,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垃圾的分类还比较初级,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还在探索和发展中。
保护野生动植物。人类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与其他物种的差异只是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工差异。在地球上,各种生物互相依存,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虽然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但实质上也不过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把自己凌驾于其他生物物种之上,无视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权利,滥砍滥伐树木、任意捕杀野生动物,这不仅是在摧残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还是对人类未来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严重侵犯。因此,作为消费者,应克制不合理的消费欲望,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拒绝穿戴野生动物制品,保护动植物。实际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篇10
【关键词】绿色营销 绿色产品 产品策略
一、“绿色营销”的概念界定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开发清洁无公害产品基础上,发现、创造和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和生态要求选择和确定营销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市场、绿色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绿色品牌和绿色营销管理的基础上的,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运营方式;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机,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绿色营销不是诱导顾客消费的营销手段,而是企业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过程。绿色营销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营销模式,它有三层含义:第一层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企业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态营销;第二层主要是指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还要充分注意对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影响,倡导文明、进步、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风气,也就是社会营销;第三层主要是充分利用前述两个方向营造的经营环境,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营销资源,促进营销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可持续营销。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创造和发掘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的焦点是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这就要求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的策划与实施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实践已经表明,绿色营销顺应了人们的绿色需求,保护了地球的生态资源,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绿色营销是21世纪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人类生存空间理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人类永续发展理念,社会发展时空维度上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球道德”中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理念的四个方面。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也就是说, 绿色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对人、财、物、信息、形象等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要求企业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使这三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绿色效益。
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广州市最早开始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试验并建立了专门的生产基地。1989年,农业部组织专家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食品概念。1992年11月,我国代表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市场营销研讨会,充分接触到国际性的绿色营销理念。同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1994年,农业部又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绿色食品标志。从此,绿色食品标志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绿色食品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最畅销食品。现在全国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达28个,有近300家企业进行着630余种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
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已开始成批生产;1995年,科龙电器公司的全无氟节能冰箱技术是通过国家科委鉴定;1995年8月,上海建立了以无污染的液化气代替汽油的绿色车队;1996年8月,海尔集团通过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成为我国第一家全部产品整体通过绿色产品论证的企业;现在可回收再生的卫生纸、对人体无害的真丝产品等也已获得国家环境认证。
以绿色产品开发为中心,我国企业也全面展开了绿色营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数十家绿色商店相继建立,并且不同程度承担着绿色产品的批发、零售、储存、运输等功能,有的还负责绿色产品生产的物资供应、技术培训等项目。1997年,我国第一部《绿色营销》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绿色营销理论的形成。
三、我国企业绿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产品供需不足。市场营销的核心在于发掘并满足消费者需求,绿色营销也不例外。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然而,目前制约这种愿望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绿色需求的因素却很多。首先是绿色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结构单一、产地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整体影响,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其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1%,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绿色产品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12%。其次是居民的绿色有效需求有限,改革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尽管发展较快,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但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相比还比较低。
(2)绿色技术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以重速度,轻效率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追求产量增长,环境保护成为次要因素,甚至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视为相对立和不可兼得的目标。在许多企业决策中普遍存在着环保意识差,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现象。他们只关注直接的近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社会利益,其短期行为比较严重。由于绿色技术开发的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利润低、市场需求预测难度大,产品开发方向不明,运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市场预测方法,产品推销手段,对绿色技术产品营销可能不那么灵了。采用绿色技术生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近年来在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不景气的情况下,要求它们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环保技术设备的改造,和购置新的机器设备也是难以实现的。再加上绿色技术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使用者特别需要生产经营厂家的技术服务,以降低疑虑,而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建立起营销服务网络,这就造成用户使用不便,严重制约着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扩散的动力。所以,尽管我国环保治理工艺研究与国际同步,但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相差很大"我国环保产品总体水平相当于国际年代的水平,主要产品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只占5%,80年代水平的10%,70年代占35%,60年代占35%,50年代水平占15%,现在3000多种环保产品约2/5的产品需要改进。
(3)多数企业绿色营销观念淡薄。有调查显示,有54.7的被调查企业目前“还没有生产绿色产品”,而“己经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只有45.3%,这表明,尽管已有部分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的绿色化,但是,生产绿色产品还没有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多数企业绿色营销观念淡薄。绿色产品的品种少、规模小、缺少发展的资金保证。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绿色产品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从食品、家用电器到生产资料,遍布所有行业,但在产品数量上规模都比较小,难以形成绿色营销的大气候,制约了绿色营销的发展。由于绿色产品数量少。在与传统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对于想购买绿色产品的消费者。因为不能得到相应的供应保证不得不购买其他产品,也阻碍了绿色营销的发展。发展绿色营销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从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生产方式、绿色包装,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内外宣传和教育等一系列工作做起。这在不同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投入和成本,而一些企业又缺少资金的保证,也必然影响绿色营销的开展。
(4)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不当。大多数产品的包装至今仍是追求坚固、精美、豪华,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沿用传统的方式,没有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无法避免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促销方式陈旧,企业热衷于名人效应,对环保公益事业不感兴趣。
(5)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我国政府虽然加入了很多有关环保的国际公约,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但在环保问题具体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我国现行的环保体系,强调的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末端污染进行治理,而缺少全过程的控制。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处罚极轻,难以有效刺激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消除污染、降低消耗,使实施绿色营销者有利可图,使有污染企业难以生存,自觉走绿色营销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6)市场机制不健全,诚信观念缺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由于绿色产品具有很大商机,因此假冒伪劣产品很多。虽然有些产品包装上也印有绿色产品的字样,但只是一些商家的骗人招数。据权威部门的报导,一些市场上销售的贴有绿色标签的蔬菜、食品,有些竟是假冒伪劣产品。由于对违法者打击不力,直接影响了绿色产品的声誉,极大地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政府缺乏足够的支持力度。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对于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支持,虽然政府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政策,以及促进绿色营销开展的措施。但还要加大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例如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引导,开展环境认证工作的教育,绿色标志产品的种类和范围的界定,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培育和扶持等都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力度。
四、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选择
(一)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1)深化绿色营销理念。营销观念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是要求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更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对环境的影响。在企业形象上,应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活动,提高本企业的环保标准和产品的环保水平,以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2)完善绿色营销策略。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制订企业的绿色计划,并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各个环节上严格贯彻绿色原则,推行绿色管理,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开发绿色产品,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造过程的确定,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都要考虑环保因素。建立与绿色产品分销相配套的绿色通道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既关系到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又关系到绿色营销的成本。而绿色促销的核心就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二)绿色产品和绿色品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