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篇1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建设应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渗透班级、校园文化的教育化功能,美化、净化校园环境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提升文化品位,争创文明班级。

二、建设目标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建立强有力的班集体领导核心,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3、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积累知识,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努力打造书香文化班级。

三、形式内容:

班 名:鲲鹏之志

班 训: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

班级口号:一飞冲天,傲视苍穹。

班级目标:在快乐中成长,在耕耘中收获。

班歌:《我相信》

班徽:不比起点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

班规:课前准备不能少,铃声响后静息好。

专心听讲勤动脑,作业工整按时交。

室内室外不追跑,小声交谈不乱吵。

穿戴整洁勤洗澡,教室卫生勤打扫。

刻苦锻炼身体好,保护视力不能少。

同学之间要宽容,对人真诚有礼貌。

班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努力学习,顽强拼搏。

四、工作措施 :

1、精心布置教室,让物质为精神服务。

教室里的布置合理,大方,雅静,富有书香班级氛围,富有班级特色,教室里的布置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视觉感观,也同时通过感性认知而影响着学生的理性认知。除此之外,在教室布置上,还力求做到简洁、实用,又不失生动活泼。如卫生角怎样布置,图书角的管理,板报的设计等。

2、坚持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班级”。

充分利用书籍,为学生打开通往智慧和精神殿堂的大门。在读书中迅速增加学生们现在的知识存储量,使学生精神境界提高新的层面,在书的世界里,他们将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悠久文化底蕴的教育,他们会重新认识中国这个古老而又以文明著称的大国,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读书能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孩子们就像一块干海绵掉进了大海,像一颗种子投入了肥沃的土地,像一颗小苗沐浴着阵阵春雨。在书的滋润中他们伸腰展臂茁壮成长。“随风飘来阵阵书香,书本中扬起张张笑脸,笑脸上写满了满足的幸福、成长的喜悦、振奋的精神。”

3、开展班级责任认领活动。

在班级开展责任认领活动,让每个同学都能为班级的管理分担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负责摆桌子、负责检查等,让全班同学根据各人能力不同分别认领不同的责任。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动一点心思这些活都能干得很好,这样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4、设立评比机制,形成正确舆论。

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在班级里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

首先,利用晨会时间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教育谈话,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

其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最关键的是开展评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每周一次评论活动,大家对每名同学进行评价,好的加分,不好的不加,并指出应该怎样改进。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关心班级的每一件事,以便有据可说,也有利于形成班级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班风。

5、借助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① 抓阅读教学,用阅读指导和阅读启迪把学生从不良课外书籍和网络中引出来;

② 抓个人考核,利用班干部的力量,做好考核,定期和家长交流,促进学生上课主动思考、积极学习,促使课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篇2

“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引导着班级班风、学风。

二、主题

树班风学风,建文化氛围,展班级风采。

三、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领导小组

 组  长:各班班长

 副组长:班委会成员

 组  员: 班主任  班级成员

五、工作安排及实施

第一阶段:制度建设阶段,11月12-16日

德育处调研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推广引导阶段,11月19-20日

将我校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优缺点分析与指导,全面推广《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引导各班建设“一班一特色”,动员班委设计本班特色方案。

第三阶段:班级建设阶段,11月21日-12月5日

各班级填写《班级文化建设申报表》,由德育处统一规划,及时批复。

第四阶段:检查评估阶段,12月5-7日

组建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会干部、班委、学生代表组成的检查评估团队,进行打分评估,合格者给予授牌。

第五阶段:授牌认定阶段,12月10日

将评估达标的班级给予授牌,利用大型集会进行授牌仪式,授牌后,各班徐巩固成果、持续创建,如有后期松懈、不能凸显特色的班级,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取缔资格。

六、奖励机制

班级文化建设列入班级量化考核,定为学期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指标,另将给予专项班费奖励:1.凡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2.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3.未达标的班级不予以奖励,并在扣除班主任量化考核中一星级奖励。

七、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八、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一)班级环境文化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室内外展示牌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老师”。

1、“阳光班级”文化展示:

各班级提供素材: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级照片、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口号,有学校统一制作规格、尺寸统一的展示牌。

要求:特色主题名称与本班创建特色相一致,照片需高清,如需专业摄影,可联系郝鹏铭老师。

2、班级环境布置:

学校统一制作教室黑板上方的主题鲜明的校风、校训。各班自行制作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前黑板一侧有班务栏、班风、班规等板块,可根据自己班级特色设置其它专栏,如班级之星、炫我风采、量化评比、加油站、知识海洋等等(栏目可以自定)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

每个版块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扭氛围和育人作用。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二)班级日常管理文化。加强卫生管理,设立卫生角、清洁工具摆放处、轮流值日表及爱护公物教育等。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立班风、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课间纪律、午餐、路队、班级存在的问题等)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结合学校行为达标评比办法,制定班级行为达标评比办法等,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班级活动文化(该版块可设置在教室外墙):

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体育比赛等,学生的爱好、多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配合学校的阳光班级,打造阳光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岗位育人”的理念服务家庭、学校、社区。

 

九、班级文化建设的创建主题(供参考)

自主管理特色:创建学生自主、自治特色班。

和谐家庭特色:创建和谐家庭特色班。集体荣誉致上,展示“人人为班”的局面。

绿色班级特色:创建卫生示范班。展示班级绿色班级、日常卫生效果、体现环保。

常规管理特色: 创建常规管理示范班。展示常规班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管理形成井然有序的自主管理模式。

合作学习特色:创建自主学习特色班。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特色:创建文明礼仪示范班。开展文明行为展示活动

阅读特色:创建阅读特色班级,坚持晨诵、午读、暮省做到实处,做出亮点,做出成效。

英语特色: 创建英语特色班。开展每日生活英语读、说、写、练活动。 

注:特色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再多而在于精,做精做细便是亮点与特色所在。

 

根据各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管理特点,自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已规划创建主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体现班级的特色,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关注班级,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如何让每一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当然,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我们要将这三方面紧密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篇3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总体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从而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在班里蔚然成风,并结合学校的德育实际,探索、总结、激励、宣传,形成快乐自信、和谐创新、踏实勤奋、刻苦虚心的班风、学风。

三、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1、抓好教室环境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赋予班级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通过相应环境的布置,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增进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

2、建立班级管理组织

班级实行民主管理,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

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本着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选择工作能力强,同学威信高的学生,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严格要求,提高班干部的威信,并交给班干部"自",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要求班干部定期开小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班的班级制度是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定的,包括了学习、纪律、卫生三大标准,并且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使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级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是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相信班级也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多的贡献。

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66名,经过三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孩子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文明守纪,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干部都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是缺乏必要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有待增强。

在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孩子的主动意识缺乏,一些孩子的良好行为还不能持之以恒,经常有反复的现象。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养成教育方面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新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班规和班训为准绳,加强训练,实现育人目标。

班规:

纪律

1、按时到校,不无故迟到、早退,有事及时请假。

2、周一升旗佩戴红领巾。

3、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

4、课间进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不追逐打闹

5、上操、放学站队时要做到快、齐、静

6、放学及时回家,外出要和家长打招呼,让家长知道自己去的地点和时间

学习

1、及时完成各科作业,按时按要求交各项作业。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需写明原因并由家长签字。

2、课间准备好下节课所需书本及学习用品后,再离开自己的座位。

3、课上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

4、带齐各种学习用品,不丢三落四。

5、放学后及时回家,首先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后再进行其他活动。

卫生

1、每天整理自己的桌兜,保持干净整齐。

2、每天认真检查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的职责。

3、教室、卫生区分早、中、晚三次打扫,提前15分钟到校搞值日。

4、搞值日时,按时到校,认真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帮助其他同学打扫。

5、全部值日完成后,由卫生组长和卫生委员检查合格后,才可以全体离开。

6、如果有事情不能按时值日或需要早走,要写出请假条并找人代替后才能离开。

班级目标:我们的班风积极向上!

我们的纪律公正严明!

我们的学生团结友爱!

我们的学习勤奋刻苦!

我们的成绩不断进步!

班级格言:以诚待人 以心待学 以真待事 以爱待物

班歌:

《娃哈哈》

我们的班级是乐园,乐园里孩子真可爱。

快乐与幸福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乐开怀。

爱老师呀,爱伙伴呀,我们在一起多愉快!

我们的班级是家园,家园的孩子多勤快。

篇4

一、激发学生内驱力,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首先要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我们需要锻造一种什么样的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鲜明个性的班级精神呢。我们全班讨论,最后一致决定把“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这句话和它所蕴含的意义定为我们的班级精神。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命的本质要求我们向前,而且是向前冲,不是像醉汉一样的晃晃悠悠。向前冲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标是要与众不同。我们大多数同学是衣食不愁的“二世祖”,日子常常像夏夜的星空一样安逸,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冲劲。这样一种班级精神,在“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内驱力”方面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了。

二、凸现人文氛围,营造个性化的班级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修心养性的地方,所以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书香、充满爱的氛围。在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图书角建设,将自己家中看过的书带到学校,放到书橱中和同学们共享。利用班会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推荐”“图书角漂流”“经典诵读赛”“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

教室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室环境的设计要人性化,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主人。如在“学习园地”开设“个人才艺展”栏目,将学生在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才艺通过文字或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四周的墙壁上张贴学生的学习生活照,展现孩子们多姿多彩的一面;每一期的黑板报都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分工合作,通过这个平台既锻炼了能力,又源源不断地向大家传递着正能量,鼓舞、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三、丰富学生学校生活,创建个性化主题班队会

要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为了让学生个性自由张扬,我在班里实行《月主题班队会制度》,积极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活动。

(1)学生是活动的策划者。每月的主题班会方案都让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参与,共同论证。每一次班队会活动从方案设计到实施,都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学生是活动践行者。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走向商场,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践行者。

四、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打造个性化的班级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特色的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套高效的制度,而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是维持班级秩序的保障,因此,健全规范、完善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科任老师、全班学生、家长委员会一起商讨,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制订《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细则》《班级学生奖励制度》、《课外活动方案》《后进生转化思路》《班级常规工作要求》等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

(1)监督:成立班级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任务主要是对照班级制度对每位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录,对违反制度的学生监督委要及时对其提醒并要求改正。

(2)考核:每周五考核一次。利用息会课,将本周的情况向全班学生作反馈交流,把考核的结果向学生公开,选出一周之星。

班主任作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策划者,要做到民主公正,奖罚分明。班干部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带领同学养成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风气,共同打造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班集体。

篇5

学习;学生;班级日常生活

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陈静,上海市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科研员

评价一个孩子“学习好”,是对他作为学生而言的高度肯定;而“学习好”是否只是意味着语文、数学等学科学习的成绩好?进一步说,在学科领域中不仅仅获得好的学习结果,而且也“会学习”“好学习”,这是否就是完整的“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在21世纪教育发展与比较的视野中,我们需要怎样的“学习”观?本文认为,我们需要回归到更为本真的学习观上,并开发出中国学校教育中一个独特的领域。这一教育领域就是班级建设,这一本真的学习就是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一、返璞归真:学习观的再建立

《学会生存》一书曾回顾道:“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是复杂的和连续的。这时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家庭生活或氏族生活、工作或游戏、仪式或典礼等都是每天遇到的学习机会;从家里母亲的照管到狩猎父亲的教导,从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到照管家畜或聆听长者讲故事和氏族巫士唱赞美诗,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该著作指出:“这些观念已经长期被一种说教的、学究式的教育学弄得模糊不清了。这些观念是我们的主题思想—自觉的学习化社会这个概念的基本要素。”[1]这段论述,启示着我们认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学校教育中的“学习”的重大差异,进而重新认识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人类的学习,是发展的核心实现机制

人生而具有学习的需要与能力。无论智商、情商发育水平如何,具有未完成性的人,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永远处在与环境的互动之中。无论是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外部环境的要求,人必须不断主动地自我改变,而这一行为就是学习。无论是何种基础状态的学生,我们都必须信任他的学习能力。

人的学习意味着人的发展。人的学习能力有可能消退,也有可能被遮蔽。随着人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内在复杂性也在逐步呈现。在其中,有着人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对资源的捕捉与判断,有着对自我状态的自觉,有着内动力的激发,有着思维方式的介入,有着重建自我认识与能力系统的努力。这一复杂的机制,意味着学习能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本身而不断发展。

学校教育的本意在于更高质量地、有意识地促进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实现,最为核心、也是最高贵的力量,只能是人的学习。在此意义上,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于培养人“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也就应回归到人的学习上。唯有依靠高质量的、综合的学习,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二)本真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源”和“本”

人的学习存在于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先于”学校课程中的学习,这既是时间意义上的先后之分,也是性质意义上的本末之分。而且,就各类课程、学科学习而言,其最终目的依旧是服务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其价值实现必须回归日常生活。因此,没必要割裂这两类学习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建设的意义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大挑战还不是在学科学习中,而恰恰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是否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地开展学习?

在这一观念基础上,美国学者菲利普 杰克逊(Philip·Jackson)所阐发的班级生活中的学生学习(Life in Classrooms)、学校生活中的道德学习(The Moral Life of Schools)、不教而成的课(Untaught Lessons)等,都开始聚焦这一领域。有关真实性学习、服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项目学习、体验学习等学习科学的探索,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促进我们思考:如何定位学科学习的地位?学校教育观是否需要随着学习观的变革而变革?

(三)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是学科学习质量提升的基石

当我们将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视为“先于”学科学习时,也必须重新定位学科或课程学习的内涵。作为对人类文明的传播,通过对学生学习历程的有意识设计,学科或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否认这一点,是不理性的。

但同样不可否认,过度脱离日常生活,学科学习也就失去了根基。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科学习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尊重源自日常生活的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前理解,强调学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体现。在这一意义上,学科学习质量的提高,必须沟通学科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为所有的学科学习提供了综合融通的基础。以分科为特征的中国学校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学科整合、知识交汇、能力提升的挑战,始终存在着。实现学科间综合融通的力量,存在于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课程的整合中,但最根本的力量在于学生的学习。当学生拥有了高质量的日常学习意识与能力,就能更自主、更富创造性地实现学科学习与自我发展间的整合,实现与自己生活世界的整合。

上述对“学习”的再认识,既将展现出一个独特的中国教育领域、乃至其世界贡献,也将为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背景下的人的发展,提供最综合的教育支持。

二、班级建设:新教育领域的开发

为了培养人的学习意识与能力,促成人的生命成长,“学校教育”的内涵也需相应地发生变化。最有意义的变革领域,就是“班级建设”。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学生的学校生活是以“班级”为核心而开展的。基于这一日常生活的独特性,中国的班级建设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天地,也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国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独特性

一位美国校长在进入到中国学校教育情境后,如此写道:[2]

在晚餐时,我们讨论了当前中国教育中的儒家传统,关于杜威和儒者的共同特征,还有在美国没有的一个教师角色。这个教师是一个整体咨询者,承担某些课程,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在课外经常出现在全班40、50或者60人面前的一个人。这一令人尊敬的教师常常伴随着一个班级的学生长达数年,熟悉每个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包括校园内外,只要他们需要,他就会提供帮助……

这位校长已经关注到中国学生的学校生活与西方有着重大差异。中国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有着一类独特的教师—班主任,其专业素养与教育智慧直接影响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学习质量;学生有着相对稳定的群体与组织,从非正式群体到各类正式学生组织—在我们的实验学校中,就有着岗位组、小组/小队、班委会、部门、项目组、双班委、社团、“基金会”“大手牵小手”等协作组织,校园值周/年级自主管理等年级组织,大队部/学生会等校级组织,等等;学生有着丰富的班级日常生活,从日常的岗位工作,到组织建设,到班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到富有年段特征的系列主题活动等。

中国学生的班级生活,是诸多欧美国家的学生所不拥有的。在此意义上的学习科学研究,或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世界贡献。[3]

(二)班级日常生活中蕴藏丰富的育人资源

就当前学习科学的研究内容来看,无论是相对基本的体验学习、榜样学习、合作学习,还是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习、项目学习等,在班级生活中比比皆是。班级建设中,以小队为单位的活动,充满着合作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的过程,挑战着学生们信息捕捉、判断、重组、开发的能力;师生和生生互动,直接促成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活动的系列化,直接反映着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育水平,且看以下实例。

2013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闵行区古美学校八(3)班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以“品秋方案设计—品秋节系列活动二”为主题,在前期自主的小队活动基础上,五个小队(秋睢离小队、易水小队、金秋落叶小队、恒音小队、稳妥小队)先后交流了各自的策划方案。每一个小队在汇报时,其他小队都在“倾听”中学习。之后,班主任引导学生利用一份评价单,请学生小组讨论、形成对以下两个问题的看法:

1、你最欣赏的方案设计是哪个?请选取一点说明欣赏的原因?你觉得它还有改进的空间吗?

2、反观自己的方案设计,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这一核心性的教育要求,促成了每个小队对其他四个小队的综合学习,和小队内部同学间的积极互动,并最终转化为每个小队的综合重建。

在此过程中,组织之间,个人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多维的学习。该环节结束后,又通过小组代表的发言、相互间的补充与对话,实现了学习的深化与转化。金秋落叶小队学到的是活动策划的针对性、差异性与结构的整体性;而且即便是在小组讨论中,成员之间也依旧存在分歧,为进一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1、最欣赏的方案是恒音小队。欣赏的是:他们将方案分成了各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都有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意义,更贴近年级段的学生。改进的是:每个年级组的活动分配得不太妥当,我们小队讨论产生了分歧……

2、我们小组在听了看了其他小队的方案设计后,发现我们小队汇报活动结束,就没有了下文了,后面也没有活动结束环节,就进入尾声了,右(后)面也没有活动评价。我们觉得自己的方案设计集体汇报小组活动中,有点简单,应该把如何展示的写出来,这样也有利于写活动后的评价。

上述真实、综合、充满动态生成性的学习,在班级建设中比比皆是。其典型特征是综合生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在全程中学习,在融通中学习,在自主中学习。经过本领域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完全可能发展起高度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获得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进一步回归到班级建设的具体领域,我们开展了班级岗位建设与干部培养、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主题活动及主题班队会开展、班级生活与学科整合、班级生活与学校大型学生活动整合、社会性与自然性资源的开发等六大领域的改革,每一领域都充满着学习资源。

(三)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

班主任是谁?是学科教师兼任的一个角色?是一位德育工作者?是一位学生管理者?我们的研究如此回答:班主任是本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这是西方学校体系中没有的一类角色,而其角色特殊性,足以令我们自信于中国教育的独特性。

作为具有内在专业性的教育工作者,回归到学生的学习上,班主任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者。一方面,作为学生个体与群体发展的关键人,班主任要尊重自己工作的专业性,研究学生学习的基础、特点和需求,系统建构班级生活体系,关注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状态,同时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多维反馈和评价。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团队的关键人,班主任要成为其他学科教师的领导者,策划、协调、沟通各类关系,从而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微观生态。

三、支持系统:

保障学生学习与班级建设

未来社会的理想新人,必须具有自觉而高度的学习意识与能力,班级建设为之提供着新的实践根基与主体力量。但长久以来,这又是很弱势的实践与研究领域,为此,我们必须建立班级建设和学生学习的支持系统。

(一)校长的学校领导

校长应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班级和班级建设的意义。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是学生学科学习的起点,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核心。“班级”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单位;[4]进而应被视为学生的生活世界。基于此,对班级建设的价值理解也应转变—它是为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健康、主动发展而开展的教育实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实现自我发展的学习实践。在上述理念更新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者应整体规划、指导该领域的变革,并最终促进学生和班主任的发展。

(二)教育政策制定者的保障

基于新的学习观,学校教育的质量,必须综合考虑学生在学校中的所有学习行为,聚焦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政策制定者需要更新学生学习观,改变唯若干学科考试分数的质量观,建立综合考虑学生在班级、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正式课程中的学习的质量标准,健全相关评价方式与手段。

对于班级建设标准的研制,也需尽快启动。政策制定者需要就班级建设的性质、目标体系、内容结构等,班主任的角色、工作性质、工作方法等,班级建设或班主任发展的相关经费保障、职称体系、课题管理、研讨制度等,形成清晰的国家标准,从而引领、指导和保障本领域的健康发展。

(三)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开始的地方,又与学校教育积极互动、相互交融。家庭成员实际上也在为孩子提供学习的资源、创设具有学习意义的活动、与社区建立联系等。孩子还从家庭成员对学校教育与能力所持的态度中学习。[5]

父母是最能理解班级建设之价值的一类群体,与班主任交往最为密切;其对班级建设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也是最能影响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学习和班主任工作的力量之一。父母尊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意义,注重学生家庭生活与班级、学校生活的有机沟通,主动开发资源,将对班级建设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相关社会教育力量的发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乃至于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化社会的不断形成,都将进一步凸显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的重要性,也将不断促成班级建设领域的发展。

人性的伟大,就蕴藏在日常学习之中;中国新学校教育的形成,也将因班级建设领域的开发,而更为综合、生动和独特。■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7.

[2]Durnan,V.DatelineShanghai,March7.[EB/OL].(2012-01-21)[2013-10-30].http:///podium/default.aspx?t=204&tn=Dateline+Shanghai%2C+March+7%2C+2013&nid=658158&ptid=131735&sdb=False&pf=pgt&mode=0&vcm= False.2013.

[3]Jiacheng Li & Jing Chen.Banzhuren and Classrooming: Democracy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 2013(9):89-106.

篇6

关键词:班本;课程改革;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1-0063-04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基于对如何“面向每一个”的思考,选择校本和生本的中间点――“班本”为核心词,进行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探索,是一项新的课题。“班本”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课程改革以班级为研究单位,充分发挥班级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从“班级”的视角理解教育、创新教育,努力优化课程,推进课程改革,促使教育教学更明确地指向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让教师、家长更全面地认识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从而更好地贴近“生本”,努力实现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思深益远――班本的目的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因每一个孩子鲜活的独特性而形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集体,它是承接学校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以班为本是一个新的视角,它以班级为课程改革研究的载体,课程的优化以班为平台,在学校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三个方面,将权利下放到班级。一方面,我们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课程在班级中的实施进行合理改造,有效监控,保证课程开齐,上足,教好,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课程的开发方面,以班级为平台,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实际需要为宗旨,充分挖掘班级各方资源,形成特色班本化课程。以此实现班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适应性”是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的着眼点。“班本”正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其核心目标是“活力每一班、精进每一个”。“活力每一班”就是激发每一个班的活力,使每个班级呈现出勃勃生机,体现出班级的自主、开放、创新、愉悦。“精进每一个”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班级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精进的教育。每一个班的活力都被激发出来,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便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能更加接近理想中的“生本”。

二、另辟蹊径――班本的独特性

近年来,“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下的班级授课制以及传统班级管理的缺点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小班化教学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等不断开展,如何对于班级授课制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文转换,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便应运而生。“班本课程”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是作为校本化向生本化的过渡提出的,是校本研究、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班级管理研究的深入与优化。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思路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国内“班本”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班本的现有文献较少,知网上不足40篇,成果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已有的研究成果涉及班级教研、班级课程、班级管理与班级教材,而理论探究严重不足,大多为教师自身的教学案例。

李兆文、王浩龙的论文《班本教育: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是为数不多较为系统地从班本教育、班本课程以及班本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策略等角度介绍班本化的文章。论文对“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内涵作了界定,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班本”是“校本”的深入与继续,是介于校本和“生本”之间的纽带;二是“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就是要重新认识班级,厘清其对儿童成长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从而达到在非小班化学校中,教育教学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目标;三是“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班级资源,由班级教师和学生、家长和社区(社会)代表共同开发班本化的课程,实现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关注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

现有的“校本”与“班本”的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应特别加强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学习与锻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方面相关研究已经趋于成熟,成果相对丰富;“班本”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部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关于“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就其内涵、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等持续深入探究。

三、三位一体――班本的综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需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成立课程管理办公室,以此统筹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即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的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的实施,促进课程改革,全面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引领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树立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管理者、开发者、创新者的观念,保证课程的开齐、上足、教好。继而,在实践中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孩子过上有品质的班级生活。

(一)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

在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中,各学科有针对性地精选班本化实施切入口,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地方课程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验班级中,以班为本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以班为本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以班为本提高小学生英语单词拼写能力的研究、以班为本优化地方课程的案例研究和国家课程班本化实施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等,形成各学科课程班本化实施的操作模式,从而整合国家、地方课程的课程资源,提高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水平,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以数学学科为例,我们着力开展以班为本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数学学科以此为切入口,从各班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对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剖析,从计算课的教学设计、计算练习的设计、计算训练的形式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及素养。我们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计算教学案例的设计、实践、分析、归纳,实现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提高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一方面结合本校及各学科特色,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如音乐学科《明明合唱》、体育学科《触式橄榄球》、美术学科《儿童布贴画》、语文学科《世界河流文化》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另一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努力探索班本化的可行路径。比如在美术学科《儿童布贴画》的实施过程,教师首先进行前期调研,做到知己知彼。在课程具体实施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学生的构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原料搜集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做好班级学生学情的分析和家长基本情况的分析,结合班级学生、家长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详细的班级实施方案。方案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以班本推动生本,让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班本化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目标重设,做到因材施教。依据前期调研情况,在校本课程班本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班级课程实施目标,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目标重设,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及时对课程实施进行合理的变动。比如校本课程《儿童布贴画》在三(4)班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前期的调查与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构图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及时重设目标,调整教学方案设计,让课程实施更贴近班级实际情况,贴合学生实际需求。

(三)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

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多管齐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

1.建立班务委员会与班级心理教育联盟,积极开发班级德育课程,形成以班为本的晨会、班会课程。“班务委员会”旨在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每个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让学校与家长携手,扩充教育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班会课程。班级心理教育联盟是为了联合全国一万个班级,积累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课例,研制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活动,创编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故事,培育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品牌,以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而建立的组织。学校在上好每周三的心育晨会课,形成系列心育微型课程的同时,积极与市、区兄弟学校开展班级心理教育联盟活动,比如,学校二(8)班的孩子们与区内“手拉手”学校星甸小学二(1)班的孩子们,通过系列心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解决烦恼。

2.开展班级“13579”系列活动,形成班级德育活动课程。学校按照“新三好”(读好书、写好字、走好路)学生的培养要求,全面开展“13579”系列活动。“1”是班级中“我最喜欢的同学”评比,以班级为单位,努力让孩子们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使每个孩子都努力让人喜欢。“3”是以班为本的“三小―小记者、小当家、小主持”活动。“5”是班级中五星(读书星、写字星、礼仪星、希望星、快乐星)评比,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7”是各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七大俱乐部活动(读书俱乐部、写字俱乐部、礼仪俱乐部、小能人俱乐部、小星星俱乐部、小明星俱乐部、明明冰冰俱乐部)。“9”代表“九十个兴趣小组”,指各班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开设特色课程,着力打造合唱、布贴画、橄榄球、机器人、书画等特色项目。如学校着力打造体育品牌项目――橄榄球,每个班都成立了班级队,成为南京市首批橄榄球推广试点学校,承办了南京市首届小学触式橄榄球比赛,先后获得第二届南京国际触式橄榄球比赛U13组最高级“杯级”冠军、上海国际触式橄榄球比赛冠军。学校橄榄球队队员们受邀分别在亚青和青奥的橄榄球赛场上进行展示表演,并有幸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和加拿大世界冠军进行交流。突尼斯国家青年橄榄球女队、日本国家青年橄榄球男队与学校橄榄球队员们进行了零距离交流。校本活动班本化,班本活动岗位化,如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轮班制,晨会、班队会由学生轮流主持,“六一儿童节”让班级每个孩子都登台表演,让每一个孩子都闪耀光芒。

3.进行班级隐性课程建设的探索。以“最美班级”建设为抓手,旨在美化班级育人环境,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学校层面制定建设方案,对各班“最美班级”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各班根据班级特点,做好物质环境的布置。通过班级“个性化班风”的打造,努力挖掘班级育人因素,设置好班级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角落都会说话,方方面面体现班级文化精髓。如在各班教室门口统一制作“大脚丫”形班级名片,意为“立足做人”。名片上要求各班以班名、班风、班级口号、班主任、全家福照片等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班级中设有个性化班风牌,让学生在班级中日日可见,牢记于心,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向着共同约定的方向努力。

走向班本,在新视角的探究和引领下,学校坚持“常规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常规化”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个促进”(以研究促进学习、以学习促进反思、以反思促进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建校七年多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育跨江发展和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快车道上,学校正朝着“南京教育跨江发展名校过江第一品牌”努力迈进。可以说,坚持以班为本的探索,是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兆文,王浩龙.班本教育: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2(12A).

Class-Based Curriculum and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LI Zhao-wen & LIANG Yi

(Nanjing Langya Road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31, China)

篇7

关键词:职业院校 公民教育 路径

在全球化背景的当今,实施公民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学校是开展公民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在为社会输送一线技术员工的同时,还应当在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方面多做点思考。作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者,更当顺应潮流,在学生中开展公民教育,使公民意识深入人心。笔者结合本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实际,对于职业院校开展公民教育的途径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通过系统的德育课程传授公民知识

院校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统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历史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国家而言,通过整合已有德育教育中的内容,扩充和完善公民教育内容,构建独立的职业院校公民教育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长期以来,承担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是德育课,目前,开设独立的或综合的公民教育课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强,以公民教育完全取代德育课可能性非常小,更不现实。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将德育课加以充分利用,将之作为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教育学生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公民,就要让学生习得公民知识。而德育教材中就有很多的公民教育元素,可以通过在德育课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公民教育的资源,恰如其分地向学生传授公民知识,渗透公民教育。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中就有“关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民事权利与责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遵守国家法律、增强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公民教育内容……德育课教师在传授相关的知识点的同时,就可以有计划的、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公民教育,来丰富学生的公民知识,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公民意识

良好的、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文化氛围可以说是隐形的公民教育课程、隐形的公民教育手段,在这样的环境里,更易发挥院校制度文化、教师团体队文化和学生群体文化的重要作用。把公民教育科学地渗透进校园文化里,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里,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公民思想的熏陶。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渗透公民教育。

(一)利用主题教育月活动渗透公民教育

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多年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主题教育月活动模式来渗透公民教育,把公民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渗透到主题教育月活动之中,实现公民教育与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这样便于形成教育的合力,可以提高院校德育以及公民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通过“三自”管理模式渗透公民教育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报务”是职业院校多年来形成的管理模式。引导学生自愿参加学生会、团委会、社团等组织,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负责、自主管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彰显个性,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表达观点,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这一过程已具备了培育公民社会的一些特性,有利于培育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进而学习和体验政治生活的知识、技能。学生不仅是院校管理的对象,更是院校管理的主体,还是院校管理的主人。在开展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会的学生干部在班级和院校管理中的积极参与作用,同时渗透公民教育。在院校的日常管理中,从早上起身早锻炼到晨扫,从出勤到晚自习纪律,从管理到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都可以以学生干部为主体进行。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来积极参与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另外,在学生会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竞聘上岗和民主选举的形式,通过此种形式开展活动,不仅可以选拔人才,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竞聘和选举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尊重民主人权、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

(三)开展丰富多彩社团活动渗透公民教育

各类社团活动可以为广大同学提升素质、展示才艺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同时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等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对于渗透公民意识,提升公民品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借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渗透公民教育

“主题教育”即以某些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内容作为主题,依据主题的内容,综合各门学科的知识,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达到对学生的公民教育。主题教育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将各门学科通过“主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如何做一个好公民,达到培养见识多广、负责任的现代公民的目标。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设计多种主题,分年级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可开展公民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比赛,通过比赛,挖掘有意义、贴近学生实际且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方案,在全校公布,班主任和班级同学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三、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提升公民能力

相对于系统的公民教育而言,公民实践锻炼活动更能通过人的亲身体验,使职校生对公民权利和责任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而且更能得到职校生的喜爱。除了院校课堂教学系统外,职校生公民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社区、社会、网络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拓宽职校生公民教育的第二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可以使职校生获得公民角色体验,对公民权利义务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坚持以社会实践为舞台,构筑职校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平台,把职校生公民教育置于整个社会之中。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职校生能在学生时期就做好顺利实现由学生向合格公民过渡的准备,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新时期,有必要把这些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支持职校生参与社会,为职校生的社会参与提供保障,从多方面渗透和加强职校生公民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亚强,高校德育机制创新及实践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10):88.46

2 易连云,德育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44.

作者简介:

篇8

内涵解读

所谓“慧心”德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智慧与爱心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主体参与、生活体验”为理念,以“建设慧心课堂、开展慧心活动、打造慧心文化”为路径的德育模式。

目标维度

培养学生的智慧与爱心不是一句空话、一句大话、一句套话,一定要让它看得见、摸得着,要让师生感到智慧与爱心就在身边。于是,我们将“慧心”德育进行了具体诠释—爱己爱人爱生命,迈向爱心世界;启趣启思启言行,开启智慧人生。小学教育就是要给孩子飞翔的翅膀,这双翅膀是什么?就是智慧与爱心。

爱心是高尚品德的核心与浓缩,也是最贴近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品德呈现。因此,从爱心教育入手,从教育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切入,就可以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直至成就自己爱家、爱国的情怀。智慧则是一种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与浓缩,它看起来似乎离孩子很遥远,但从智慧的生成规律看,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注重训练孩子的思维、重视孩子在行动实践中的感悟,孩子的智慧生成就会水到渠成。

理念维度

德,心也。育德也是育心,如果没有触动孩子的心,那就不可能有效果。如何能触动孩子们那颗稚嫩的心呢?我们认为,“主体参与、生活体验”是把金钥匙。“主体参与”,即围绕受教育者的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放在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每个参与者提供表现自己个性与才能、获取生活体验的机会与环境;“生活体验”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在人的生存与发展活动中的行为实践、语言交流、思想意识的流动来验证事实、感悟道理的过程。“主体参与”充分体现了学校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生活体验”则强调了学校德育过程的科学性;“主体参与”是德育实施的基础与前提,“生活体验”则是“主体参与”的过程要求;“主体参与”和“生活体验”相结合,实际上就是强调学校德育既要关注发展主体又要关注发展方法。如果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实现了“主体参与、生活体验”,我们的德育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师生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激发,学生就会充满活力,获得全面、充分、持续地发展。

路径实施

“慧心”课堂—“主体参与”树自信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参与、体验感动,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将目光投向课堂教学改革与新课程改革,即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倡导建设“慧心”课堂,并开设“慧心”这一校本德育课程。

“慧心”课堂是爱心课堂。课堂上有了师生之爱,才会有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关心与帮助,才会有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有了生生之爱,才会有彼此的欣赏与鼓励;“慧心”课堂也是智慧课堂,老师有了教育智慧,才会主动去了解学生,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理解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并从中发现或把握积极的教育元素,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平台与主体参与机会,以同理心、关爱心、明理心去触动孩子的内心世界。

为了让“慧心”德育更加高效,更能体现“主体参与、生活体验”的理念,我们借助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自主编写、出版了一套校本德育教材《慧心》。教材围绕“慧心”德育的主要目标,以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爱家庭、爱班级、爱学生、爱南沙、爱中华等36个主题为内容,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形式,根据活动内容的难易分为低、中、高三册。经过一年多的试用,师生与家长的满意度较高,普遍反映这套校本教材的内容十分贴近孩子的生活,活动形式也很好地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

“慧心”活动—“生活体验”享成功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德育平台,那就是德育活动。不过,与“慧心”课堂不同的是,学校的“慧心”德育活动更强调主体参与和生活体验相结合。

每个人都可以当好升旗手,这是我经常鼓励孩子们的话语,事实上,参与升旗活动真的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平台。每周的升旗活动都是全校按班轮换,每组七人。只要全班还有人没有当过升旗手或护旗手,则不许出现同一人第二次担任。这件看起来很小的事,在实施过程中却成了孩子们的大事,虽然每一次升旗都可能出现不如意的结果,但是孩子们整洁的着装和训练时的认真劲儿,无不体现出他们对责任的感悟、对国旗的热爱。

“慧心”五节:各尽所能展才华。金隆小学的孩子们每年有五个月都在过喜气洋洋的节日,这种看似普通的节日,在金隆却不同寻常,因为每一个节日都会有独特新颖的主题,而且这种主题都会与德育联系在一起。例如,“慧心”科技节—我思考,我动手,我成功;“慧心”艺术节—每个人都走上舞台;“慧心”读书节—我读书,我收获;“慧心”体育节—做体健志坚的好儿童。

不仅如此,每个节日当中又包含众多小的活动,而且内容与形式都各不相同。学期末还会将各班参与各项活动的人数纳入班级评价之中。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也激励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保证孩子们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

主题班队活动:团队设计同实施。传统的主题班队活动都是由班主任全权负责,虽然有部分学生参与但还是没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潜力。2012年开学之初,我们提议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主题班队活动工作小组,每组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两次主题班队会的选题、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由全班学生与班主任共同参与活动效果的评价。结果,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活动内容与形式也丰富了许多,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在合作中不但享受到更多成功的喜悦,还学会了在失败后反思。

走进家庭与社会:生活体验敢担当。金隆小学每学期都会以班级为单位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按年级与时间的不同由各班班主任自行选定。如低、中年级的“我是妈妈的小助手”活动,老师就会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学会整理房间、洗袜子,慢慢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高年级的“走进敬老院”“为贫困地区学校的小朋友献爱心”等活动,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爱心储蓄:将“绿色”存入心中。金隆小学开通了“红领巾绿色银行”,主要“储存”学生在学校、班级产生的各类可回收垃圾和一些污染严重的废品等,“绿色银行”里面还设立了可回收区、不可回收区、有害垃圾区、厨余垃圾区、瓶罐可回收垃圾区等,将废品进行了分类,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如此,校园更加整洁干净,垃圾桶也不再超负荷了。“红领巾绿色银行”的开通,使全校师生开始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及必要性,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环保行为慢慢从他律变为自律,文明环保的意识也慢慢存入了自己的心中。

志愿者行动:主动参与、感受责任。学校是我家,人人是主人。对学生而言,主人的意识从哪里来?显然,只靠口头说说是不行的,要有行动。2012年上半年,学校家长委员会率先成立家长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受此启发,学校也立即成立了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并将其管理机构与少先队大队部合二为一,统一管理。服务队下设环保志愿者团队、值日志愿者团队。从此,小干部不再是一少部分人的专属,同学们在积极争当志愿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主人翁的责任和使命。

“慧心”文化—“文化熏陶"成自觉

走进金隆小学的校园,虽然没有醒目的大型雕塑和豪华的装裱,但只要你带着一颗心来,就会强烈感受到学校“慧心”文化的气息与学校“事系于心、爱显于行”的文化精神。

校报《慧心金隆》每版的报头都印着“爱心育美德、智慧启真知”的办学理念,而“慧心”校园、“慧心”德育、“慧心”教师及“慧心”儿童几个版面更是图文并茂地再现了我们所走过的每个脚印。校徽“用心放飞希望”镶嵌在孩子们胸前,节奏明快、活泼向上的校歌《快乐飞翔》在校园里回荡;走廊墙壁上布满的书画作品描绘的是孩子们的梦想;一张张“小作者推荐书目”是孩子对小伙伴爱的表达;“爱与活”的课堂文化,不仅告诉我们,爱之于教育的重要性,也在诠释“教无定法”与“教育智慧”才是教师达成教育价值追求的砝码。

以“努力就是成功”为基本原则所制定的《教师绩效评价方案》是学校制度文化的缩影,代表的是学校对教师的无比信任与关爱。

篇9

一个小县城的小学校,建校史不过短短十余年,师生们能呈现出如此的生命状态和自主学习能力,这都得益于具有远见卓识的王金华校长及其所带领的一群教育追梦人所进行的坚持不懈的课程改革,特别是2012年以来所进行的“问题・卓雅QIP学本课堂”的创新。

“问题・卓雅QIP学本课堂”是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博士的指导下,以培养有自信、善合作、懂感恩、会学习、勇创新的健康人为目标的新型课堂。其中问题是方法,卓雅是方向,QPI是策略。 “QIP”是指:“问题导学” (Question)、“智慧建构”(Intelligence)、“个性绽放”(Personality)。

1、创新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

良好的师生关系胜过良好的教育。在“问题・卓雅QIP学本课堂”中,把教师称为“大同学”,这不仅仅是称谓上的改变,而是新型师生关系和学本课堂学习观的体现。雅思贝尔思认为“教者和被教育者是平等对话的关系”。课堂上,老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是小同学,师生之间点拨启发,交流互动,碰撞智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问题由师生共同生成,课堂由学术助理主持课堂流程。课前,教师和学术助理沟通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点以及在课堂主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教会学术助理对关键点的把控和主持中突况的对策外,更会充分利用一案三单,提前预设,有效引导。学生在学术助理的带领下通过自主学习、组本交流生成问题,再小组间讨论、展讲、挑战、补充、质疑。教师适时地应上去,及时地退下来,除了偶尔“煽风点火”――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更多时候是默默欣赏,静待花开。

2、创新求知路径,实现结构化预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学会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本领。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结构化预习。

在韩立福教授的指导下,“问题・卓雅QIP学本课堂”的课前“结构化预习”,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预习,而是学生按“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深入系统地把学习内容读熟(流利复述或背诵)、读厚(充分利用工具书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写满(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批注)。学生批注要做到“我手写我心,随心所欲写感想”,以求摆脱僵化记忆、生搬硬套的学习弊病。如语文的结构化预习,他们追求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数学的结构化预习,则要求学生联系基本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原理、特征、性质,并能根据例题举一反三,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结构化预习中,学生熟读深思,深度理解和消化后,已经掌握了知识的80%以上,课堂学习自然就变成了师生之间知识分享、智慧点燃、学法探讨、多元归一、潜能开发、能力提升的“儿童乐园”。

3、创新解决途径,实现合作共赢

该校提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创新思维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卓雅QIP学本课堂”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能力化。课堂上,充分利用“三单”(问题导读单、问题解决单、问题评价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再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讲交流、深入探究,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关注的是问题,是学生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生成后,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辩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争辩、静思、质疑、补充等不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4、创新学习形式 ,实现大班额小班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生命都是传奇。由一个个“天使”和“传奇”构成的小组共同体,学习潜力更是巨大无比。在学习中,“问题・卓雅QIP学本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实现大班额教学小班化。教师根据小组成员能力特点进行合理分工,人人都是学科长,个个都是领头雁。两人是学习同伴,N人是小组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文化建设(创设组名、组呼、组徽、愿景、制定公约、开设小组园地),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学科长根据学生能力优势明确分工,从展讲、展写、展演、作业批改,相互帮扶等都责任到人。每小组都要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日总结、周奖励,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小组凝聚力。同时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捆绑考核学习方案,小组同奖同罚,荣誉共享。一人落后,全组耻辱;一人进步,全组幸福。同学们的团队观念极强,常常是一个同学落后了,几个同学争着抢着帮他讲解和学习。组内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实现个人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互助化、小组学习承包化、全班学习最优化的“四化”目标。

5、创新作业批改,实现五级评价

传统教学的“备讲批辅考”,批改作业是教师很大的一分工作量,可往往是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做得马马虎虎,甚至是教师批了,学生也不纠错,造成教师的“无效劳动”。“问题・卓雅QIP”课堂把批改作业的权利下放给了学生,实行五元评价制,让家长、同伴,学科长、小组长参与评价。利用五级评价章进行检查和激励。五级评价指的是学习者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学科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和教师评价抽评。同伴评价不仅要评判对错,更重要的是针对错题给对方讲懂,讲会。学科长重点检查学生错题是否已经会了,监督学生学会;教师和学术助理再进行抽查评价结果。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再发现再学习的过程,对每个学生来说,通过五元评价,学生把知识点理解的更透彻了,掌握得更牢固了。

6、创新观课标准,回归课堂本真

真正的一节好课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讲得有多精彩,而是看教师给学生多少空间,师生课堂互动是否和谐,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收获、有提升。“问题・卓雅QIP学本课堂”的观课重点是学生是否做到四真(即在问题引领中做到真听讲、真讨论、真互助、真评价)、三度(即参与度、兴趣度和学习能力提升度)。它关注的是教师的学习方案设计是否科学?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对潜能生和问题关注是否到位?对学生问题的解决路径、方法、彻底度怎么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构建真实、灵动、自然、生态的民主课堂,让教学回归本真,让学生学会学习。

7、创新备课上课,解放教师手脚

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的教师备课、上课也很特别,往往是教研组先共同备课,然后资源共享。在课堂上,他们着力培养学术助理登台上课,教师腾出手脚进行课堂观察和教学研究。学校成立了课程专家团队,针对教师在结构化备课和上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讨,再反馈总结,改进补充,优化方案,指导课堂。他们倡导教师用三步生成法写教育教学案例:第一步,描述事情发生的过程;第二步,寻找理论依据;第三步,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想或下一步的实施方案,引领大家从“教书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迈进。

8、创新家校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篇10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文教口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以经营的理念,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加快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创新的理念,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事业适度超前发展,为争创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的文教口工作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基础得到夯实,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认真实施各项规划,使社会事业的规模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与全省发达县市区的差距逐步缩小。文化方面,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面积和公共图书馆藏书增长*%;教育方面,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比去年同比增长*%、*%、*%;卫生方面,千人医生数、千人医院床位数与去年同比增长*%、*%;体育方面,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占地面积提高*%,体育人口增长*%;广电方面,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档案方面,馆藏档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残疾方面,残疾人向外推荐就业人数达更多经典尽在个。二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体系;一是完善基础教育体系;二是构建了贫困家庭学生就学保障机制;三是建立中小学校园及青少年安全保障体系;四是启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五是探索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六是构建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七是完善城乡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八是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媒服务体系。三是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优质资源比例。我市中学迁建项目基本完工,广电中心动工建设;贝林医院开业;传染病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有线数字电视开通,教育“四项”工程扎实推进,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基本完成等等;四是改革不断推进,机制不断创新。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各项改革,在保持总量的基础上,在增量实行放开搞活的原则,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贝林医院成功招商办医、桃源路口医院正式挂牌等等;五是塑造了特色,增强了活力。教育方面:主要是争取省教育强市。文化方面,主要是以开展蜜蜂文化节等大型的节会活动推进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育方面,主要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等大型的比赛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群体工作的开展;卫生方面主要是做好副伤寒的防治、血防工作以及合作医疗等工作。残疾主要是引进了康复医院。

2005年,文教口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教育方面:积极争创教育强市。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改造乡镇学校校舍改造、教育装备,以及加强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和文化建设,做大、做强、做精农村学校,完成校舍改造7700平方米,新建校舍32000平方米,在建校舍16800平方米。新增教育强乡镇5个,贺村和须江镇成校被确认为首批省级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二是积极实施“四项”工程。到9月底止,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23个建筑面积为1.03万平方米的食宿修理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另有23个建筑面积为3.01万平方米新建项目已动工建设。为8360名家庭贫困学生减免费用162万多元,为6100多名学生每周免费“爱心营养餐”,开展师德培训,培训教师7000多人次。三是加快事业建设步伐。江中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完工,并成功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另外,完成了双溪口乡、贺村镇、新塘边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开始动工建设中山路小学新校区。四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市共撤并小学24所,撤并初中5所,减少普通高中1所。另外,还新创办了1所民办小学(我市文溪外国语小学),从今年秋季入学,我市六中已停止招生,我市中学和滨江中学扩招4个班级,高中段学校正逐步向城区集聚。农村学校重点启动了峡口片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跨乡镇联办的新峡口初中已开始建设,并撤并了大峦口和保安乡两所初中。五是大力开展城乡教育帮扶。组织骨干教师巡回教学、巡回师德讲演和送教下乡活动等活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文化方面:一是做好文化课题调研,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召开我市历史文化研讨会,拟定了10个与古道文化相关的调研课题,做好古道历史遗迹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与福建浦城交流申遗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整合,为申遗工作营造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做好《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挖掘、梳理、整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我市文化品牌。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大剧院的方案设计工作;完成市博物馆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和安装并试运行,启动坛石、风林、须江等乡镇的省东海明珠工程、XX金走廊工程和特色文化村建设。三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三卿口碗厂、峡口大公殿、茅坂兰坞祠堂、大陈汪氏祠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卿口碗厂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清湖镇古街区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制订保护方案,向省文物局申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完成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沿线的文保点调查和勘察工作。对廿八都文昌宫维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指导督促上余大夫第、礼贤城隍庙等文物维修工程。四是举办和承办下列重大文化活动。成功承办了五彩我市·2005元宵大型巡游活动,开展《我市本色》公演活动,参加XX建市2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做好中国(我市)蜜蜂文化节暨“兴工强市”广场文化活动周,积极筹备参加第20届三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五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成立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印刷行业、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分会。制订并实施文化市场星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节日期间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共查处了8家网吧的违规行为。

卫生方面:一是甲型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共投入专项防控经费达41万元,防止病源向外扩散,有效控制了副伤寒疫情的暴发;二是血防工作落实到位。投资200多万元,开展碗窑乡筑坝灭螺工作,目前三条坝已完工,另外两条坝正在建设当中,从根本上达到控制钉螺的目标。三是集中开展麻疹无偿强化免疫接种。全市共投入30万元,集中开展对全市6万名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达到99.5%,有效遏制我市麻疹流行态势。同时,认真落实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四是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到目前止,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员达40.63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83.3%,共筹集资金2201.7万元。全市共有7203人次参保农民报销医药费用,发票金额3388万元,可报发票金额2967万元,实际报销金额达885万元,平均每笔1188元,达到万元以上的110人,达到2万元封顶的有27人,大病住院实际补偿率为25.26%。在今年的筹资工作中,全市共有422545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家庭129795户,筹资总额12620767元,参保率达90.76%。

体育方面:一是以争创省体育强市为目标,开展创建体育强镇活动;二是成功地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并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总数第三名的好成绩;三是群体活动声势浩大。举办三人制篮球赛上、健康家庭健身赛,以及体育领头人乒乓球赛、乒乓球大赛、篮球大赛等节庆期间大型的体育活动;四是展农村体育活动;将农村体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争取省体育局补助购置、奖励等多种途径,安装健身路径15条,有14个村新建了篮球场,对淤头镇永兴坞村乡村体育俱乐部进行了规划等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

广电方面:一是抓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围绕我市各项中心工作,突出发展基调,开设了《抢抓机遇全力干事》、《缩小差距勇于争先》、《跻身全国两百强》等专栏,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团结、稳定、鼓劲的舆论环境。二是精心组织实施了“百万广告扶工行动”,为60家企业的180多个产品免费拍摄制作播出了宣传广告,总价值达到138万元,把我市“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的行动落到了实处;三是注重科技创新,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广电部门自主开发的XX市公文阅办系统在XX市各县(市、区)全面推广使用,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共同建立了教学研实践重点基地,对推进我市IT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完成了广电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年内准备动工建设。

档案方面:一是加强档案馆藏资源开发建设。在做好档案资源接收的基础上,为有关单位撰写《廿八都镇志》、《市人大志》以及群众查阅相关档案等提供原始材料,截止10月31日共接待查阅档案资料人员560人次,调阅档案资料807卷册,二是利用档案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会同相关部门举办了《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图片展,有3万多人观看展览;三是编制了《清漾毛氏衍脉世系简图》,促进了石门清漾古文化村的保护与开发;四是开通了电子档案馆,方便群众查询相关资料;五是加快拓展档案服务工作领域,为社区、民营企业做好规范性建档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上门指导相关部门做好档案达标工作,同时,还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依法介入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六是继续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全市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残联方面:一是创办了康复医院,为15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诊疗优惠服务,为全市劳动模范实行了免费体检,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进我市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市残疾人事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市残疾作为扶贫解困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来抓,共完成了48户的危房改造任务。三是积极开展各种助残日活动。四是开展职业培训,推进劳务输出。今年已陆续介绍本地就业和输送到宁波、温州等地务工的有168名残疾人,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困难。

从目前来看,我市文教口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服务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投入不足和优质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重新显现。限于我市条件,政府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投入,同时由于群众对政府公办、经营的社会事业尚有难以摆脱的福利性情结,社会投资又对预期的发展前景还有一定的疑虑,因此,在保证财政投入依法增长的同时,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的任务更加艰巨。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全面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任务更加艰巨。社会事业有限的投入大多投到城区,占人口20%的城区却集中了80%左右的优质资源,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滞后于城区,成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格局中的突出矛盾;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各项改革任务更加艰巨。从管理体制看,社会事业管理还基本延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政事不分”现象;从行政管理看,社会事业单位条块分割,难以做到有效结合,资源共享;从运行机制看,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比较模糊,政府办与市场办事业的界限不清,财政性投入不足,影响了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社会不安全因素增多,构建社会事业公共安全体系任务更加艰巨。青少年生活环境更趋复杂,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学校与周边环境安全、文化市场管理等难度增大,打造平安我市的任务繁重。

2006年的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起始年,也是我市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目标的关键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市社会事业发展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也为抓好社会事业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这几年我市社会事业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为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社会事业工作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五中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经营的理念,加强统筹,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深化改革,实现均衡发展。

加强统筹--就是要通过制订完善各项规划,建立以规划为导向,协调运用政策、投资和监测等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实施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统一。

调整结构--就是要合理划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和市场供给产品的范围,继续把提供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等公共产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优先安排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同时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作用,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补充政府公共资源的不足。

提高质量--就是在不断扩大资源总量的同时,要研究提高质量的问题,增强活力和竞争力。

深化改革--就是要着力推进教育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内部机制转换,以经营的理念,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体育产业、IT产业等,进一步增强我市社会事业的活力。

均衡发展--就是坚持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要求,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

明年的工作思路上主要是做好六个对接:

1、与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相对接;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这是我市社会事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此,文教口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一是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教育四项工程为抓手,切实完善基础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的防控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特别要对卫生布局规划、公共卫生三级预防体系、农村卫生保健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三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我市文化特色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要加快要以争创省文化先进县为抓手,根据文化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争取到2010年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四是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要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他们的利益,优先安排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特别是要抓紧完善低保子女免费入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五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与省五大百亿工程相对接;我市文教卫事业要抢抓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就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在谋划今后重大社会公益性项目的时候,要有大局意识,不能仅局限于自身工作职责范围和专业区域,而应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跳出部门地域的框框,站在全市的高度,了解分析全国全省发展趋势和政策情况,围绕以国家、省投资方向和政策导向、国债资金、省“五大百亿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向以及我市发展的战略,抓紧谋划一批重大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抢得先机列入省重点,争取到有关要素资源和政策的支持。

3、与跻身全国两百强的目标相对接;市委跻身全国两百强的行动纲要已经出台,文教口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对照要求认真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尽快对各项目标任务作出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在工作中要抓住三个整合,一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教育部门要以“四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努力实现均衡教育的目标;二是要整合卫生资源,要加快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大力扶持民营医院的发展,加强血防和传染病的防治等工作;三是要整合文化资源,要梳理我市的文化资源,并根据即将出台的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4、与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相对接;规划是灵魂。我市的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已全部到位,各部门要根据新一轮的乡镇区划调整的方案,按照“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的思路,抓紧做好新一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在新一轮的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实施我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5、与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相对接;以产业带动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市的文化产业、体育产业、IT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在文化产业方面,印刷业和文化用品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部门在此要重点进行研究,如何扶持他们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方面,我市已将体育产业纳入到六六产业当中,体育部门明年要重点进行调研,如何把我市的羽毛球产业和体育用品产业做大做强;IT产业方面,我市的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各县区的前列,广电部门要利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与高校联姻,把我市的软件开发和推广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使广电部门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力军。还有卫生、教育部门要对民营医院和民办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也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调研,努力实行公民办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6、与相互合作促发展的思路相对接;合作促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文教口部门在这方面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去年我市在教体结合方面工作做得较好,对培养我市的体育后备人才,提高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文教结合、教卫结合、文广结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明年文教口各部门要积极利用这个口子当中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相互配合,达到共同促发展的新路子。如设立教育部门开设文艺班,为文化部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将调研卫校如何与职业中专进行合作办学,提高师资的利用率等等。

(一)明年的工作重点:

教育方面:一是认真实施“四项工程”。按期保质完成2005年度动工兴建的23个续建工程,同时,新安排实施“两改”项目25个,总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创建标准化学校28所。“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要在确保达到应保尽保的目标;二是积极推进四项改革:首先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次是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第三是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第四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三是启动并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完成《我市市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修订编制工作,启动并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重点要加快峡口初中建设,完成峡口片学校布局调整,并妥善解决布局调整后乘车难问题;四是组建名校教育集团。探索“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弱校”、“名校+名企”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组建名校教育集团,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五是构建远程教育体系。投入500万元,在新江中设立远程教育中心,建立网络图书、网络教育教学系统,初步实现高中段名师资源的共享。六是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文化方面:一是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强城市与农村文化基设施建设。要抓好我市大剧院、文化广场两大文化设施工程建设的同时,将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以整体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品位和档次。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基层文化网络建设,争取每年建成2个省“东海明珠”工程,2个XX“金走廊”工程和4个特色文化村(社区)。二是以仙霞古道申遗为契机,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好双塔主题文化公园和其它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规划,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并积极将三卿口古瓷村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并做好廿八都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清湖古码头古街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三是以挖掘古道文化积淀为重点,广泛开展我市历史文化研究。四是以打造我市特色文化为目标,加强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挖掘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打造我市特色品牌。五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文化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项目,参与公益文化管理,支持捐助公益文化活动。六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试行文化单位“雇员制”,加强民间艺术人才队伍和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卫生方面:一是推进项目实施工作。完成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工程各项建设,动工兴建市第四专科医院综合楼工程,完成市卫生局机关、市卫校、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工程设计、土地征用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年内动工。二是根据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三是继续推进医疗卫生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扶持贝林医院、康复医院、桃源骨伤科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做好血吸虫病、副伤寒、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逐步增强合作医疗吸引力,建立长效筹资机制,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

体育方面:一是要积极筹办第十三届运动会工作;二是备战XX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争取在省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三是争创体育强市。做好市体育中心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为市体育中心建设作准备。争取实动实施西山健身公园建设;四是围绕“六六”产业,服务经济主体,主要是在赢牌体育用品公司、航宇体育用品公司的扩张上做好服务工作,从产品定位,市场前景、质量提升、推介沟通上为两公司出谋划策,为壮大我市体育产业。

广电方面:一是加快广电中心建设步伐,力争在2006年底完成土建工程。;二是计划投资500万元,对市区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质量;三是继续抓好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同时要完成乡镇区域调整后的广播电视线路调整工作,确保广播电视正常运行。四是加强与上海交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生产在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软件产品,进一步做强我台软件开发产业。

残联方面:一是要抓好残疾人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比例;二是做好继续实施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建设;三是利用康复医院阵地,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

档案方面:一是进一步推进档案馆工作和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二是做好乡镇区划调整的档案的接收工作;三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四是开展民营企业规范建档的推广工作,巩固村级建档成果。

(二)文教口明年重点工程初步安排

1、农村中小学改寝改食堂建设工程;

2、市广电中心建设工程;

3、市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工程;

4、我市大剧院建设工程;

5、新建我市远程教育中心工程;

6、西山健身公园建设工程;

7、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工程;

8、市第四专科医院综合楼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