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雕刻艺术入门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研究掌握个性特点,增强自信心
一些烹饪工作者常有这样感叹,学习食品雕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在学生的眼里更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觉得那些栩栩如生、变化万千的形象造型是高不可攀的。其实它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如掌握了就等于弄到了入门的钥匙。其实,食品雕刻作品上的形象造型主要是由食用原料、专用工具、特殊刀法和烹饪技术组成。从表现形式上有整雕、零雕整装、浮雕(凸雕、凹雕)、镂空雕等;从表现手法上有切、削、旋、刻、戳、压;从表现内容上有花卉雕刻、禽鸟雕刻、鱼虫雕刻、走兽雕刻、人物雕刻、风景雕刻、器皿图案等形象造型和形状各异的冷、热菜肴的艺术造型等。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我首先展示了多年来在教学活动中拍摄成图片的一些作品(部分作品在技能大赛中展出并获奖,及报刊上发表)。目的是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得他们相信老师能办到的事,他们也能办到。在讲解作品时一一介绍:它们万变不离其中,都不过是由食用原料、特殊工具、特殊刀法和烹饪技术等构成。
二、温习已学刀工知识,触类旁通引导入门
在教学食品雕刻之前,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烹饪技术,基本刀法,原料知识和制作的基本技能,这给食品雕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又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在单一的食品雕刻教学基础上加进了美学知识,变为“烹饪美学”。要求学生不要生搬硬套,能够自行设计形象造型,所教学生的技能、技巧与审美能力有很大进步。在刀法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的刀法既准确又灵活,将已学的热菜刀工有机的融汇在食品雕刻教学的全过程中,因为食品雕刻所运用的刀法是在热菜刀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不能忽视的。
三、分析现成设计作品,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在刀法、手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构思塑造的问题,这是关键,也最困难,因为烹饪专业的学生的文化基础、美术基础比较薄弱,为达到教学目的,在观摩演示作品时应重点讲解构思制作过程。如制作“喜上眉梢”这件雕品,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考虑:
(一)命题
即确定雕品的题目。给所雕之物起个名字,这是雕刻制作中首先做的一步,为使命题恰当,做到名物相符,应注意以下三点:
1. 要根据雕品的用途,确定富有意义和艺术性的题目。如“喜上眉梢”的本意是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面部的表情。为点缀宴席的喜庆气氛,我就在“喜”和“眉梢”上做文章,运用谐音双关的表现手法,构思成“喜上梅梢”(喜鹊登上梅花枝头)
2. 要使雕品的题目适合所应用的场合,如分别用于节日招待会和婚庆宴会的雕品,就应采用不同的命题。同是喜鹊雕品,在春节招待会上可起名“喜鹊报春”;而在婚庆宴会上可以起“喜上眉(梅)梢”定名。
3. 要结合季节进行命题,特别是花卉雕件,其命题不可违背时令,才能以假乱真。如梅花就不能在盛夏时节开放。
(二)定型
即根据题意确定雕品的类型,同时考虑好雕品的大小高低,这一步是雕品能否达到形象生动和确切地表现主题的关键。如“喜上眉梢”主要采取零雕整装的类型。
(三)选料
原料要根据题目和雕品类型选择,并且对哪些原料适宜雕刻,哪些雕品或整个雕品的哪些部件,心中有数,做到大料大用,小料小用,并使雕品在色彩和质量上都达到理想的程度。如利用胡萝卜的自然色泽来雕刻梅花等。
(四)布局
对于雕品的整个布局,要全面设计安排好。首先要安排主体,再安排陪衬,不能喧宾夺主。如先将枝干与梅花组装好,后将刻好的喜鹊按在梅枝上。
(五)雕刻
这是实现雕品设计要求的决定性一步。雕刻的方法很多,因雕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内容而异。如梅花要运用戳刀从里向外刻,而喜鹊则要从头开始颈躯干翅膀尾结束。
此外,为达到食用与观赏的统一,还要考虑与烹调技术的结合,进行特殊的工艺处理。如“鲤鱼跳龙门”以传统的民间故事为题材,先取净鱼茸泥,加鸡蛋调味后蒸熟,雕刻出18厘米高的“龙门”楼阁,然后挖去中心余料,空隙中瓤进干贝、虾仁,再稍加热后改刀,并原样放入鱼盘中心。另取两条活鲤鱼,改小翻刀,挂硬糊放油中炸透,昂头翘尾地放置在“龙门”两侧,最后爆炒糖醋汁趁热浇在鲤鱼上。高热的糖汁在焦酥的鱼身上翻滚,鲤鱼昂首向上,龙门金黄高耸,形成一幅“鲤鱼跳龙门”的热烈画面。通过以上作品的解析,使学生在构思制作这个问题上有了些思路。
四、分析总结内部规律,努力培养动手能力
为便于学生学习与操作,教学中我给学生归纳了几种一般常见的造型形式;
1. 简易的刀法+原料
2. 刀法+植物原料+形象
3. 刀法+熟食原料+形象
4. 刀法+原料+烹调技术
5. 刀法+原料+图案造型
6.雕品+器皿+装饰点缀
在学生动手之前,还要给他们讲讲食品雕刻规律,原料选择和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1. 食品雕刻的应用要注意讲卫生,防止对食品的污染;
2. 食品雕刻的原料必须重视食用兼顾观赏,不能本末倒置,而应该味、形俱佳;
3. 食品雕刻的作品使用时尽量少用或不用色素,巧用原料的自然色彩,方为上乘之作;
4. 食品雕刻的应用切忌大红大绿,滥肆渲染,使人望而生厌,影响食欲;
5. 一些大型雕品,费工夫,耗时长,要提前刻好,并注意保鲜、保形。
篇2
关键词:动画造型设计;能力;培养
一、引言
培养学生如何操作动画造型设计软件及如何提升动画设计能力成为动画造型设计专业最核心的内容,并且还需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符合该专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自主的进行动画造型设计能力,创作出完美的作品。不过,就其他专业而言,动画造型设计专业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教学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并结合教学内容来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还需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素材,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具备动画造型设计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进行工作做准备。
二、动画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一)提高学生的动画造型设计能力。
与传统的人物素描相比,动画造型设计在如何分割人体结构和如何搭配色彩上与其有着基本类似的手法。不过,动画造型设计讲究的是空间立体造型,需要着重注意其空间感和立体感,这与实际设计操作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空间立体的感觉的培养,能够更好地理解造型的含义,并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准。动画造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时刻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光与影的造型,使其更好地理解绘画的含义,因为动画造型不可缺少的就是绘画,刚入门的学生要想快速的了解动画造型设计的步骤,把握动画造型设计的大体方向,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对动画的把握能力。草图绘画是动画设计造型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先教给学生实践绘画草图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动画造型设计。草图绘画的结构顺序是先整体再细节,先从整体上把握该造型,强调动画形象的整体轮廓以及各部分的特点,将动画的结构与其他部分分开,在整体造型上有初步的雏形。然后再认真观察细节,将造型中的各种细节如头发,眉毛,嘴巴,饰品等都要观察准确,使造型更具体。另外,除了造型本身的特点外,整个造型的形态特点以及造型周围的背景环境都要与造型相结合。
(二)根据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构图能力
在提高学生动画造型能力上,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方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被自
(三)利用真实的工具让学生体验结构
在学生完成了绘画这一基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具真实的材料,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物体的结构。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木板浮雕来雕刻,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既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画造型的结构。
(四)根据丰富多样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动画造型设计的学生而言,动画的造型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不应该只是关注传统的动画形象如中国的动画形象及日本动漫形象那样,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极具特色的形象。可以根据多种绘画形式,比如如诗如画的山水画、色彩绚丽的油画和栩栩如生的雕刻等,了解这些绘画的手法以及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借鉴各种绘画形式的优势和与众不同之处,吸收纳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自己所创造的绘画形象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从而创造出更完美的动画造型。
三、结语
结合以上观点,实践经验与动画造型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所创造的动画形象是否能够生动形象与众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仅要因材施教,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积累素材,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根据实际物体想象出虚拟的形象,将物体的内部与外部相结合,从而使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解放,并且增强学生设计动画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都能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学到不同的知识,以不断提升自己内在的素质,提高设计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动画造型。
参考文献:
[1]宋金校.Flash软件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22).
[2]王懿清,晏娜.浅析动画设计市场化策略[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
[3]李书增.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转换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5).
篇3
【关键词】素描 基础
一、何谓素描:
“素描”,迄今仍是一个争议不断的名词,素描是什么?其实很难给它一个完整的、精准的定义。按《辞海》的解释,有两层意义:一是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水平较高的素描画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二是绘画术语。造型艺术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
当今,大既分“传统素描定义”和“现代的素描再定义”两种说法。
传统和多数人理解,且常见的“素描”定义:素描是指运用单色或清淡的、素的颜色来作描绘的作品或行为。狭义来说,是单色绘画,广义来说,素色的绘画也算素描的一种。
另外,摘自台湾的《康和教师手册》有更广义的解释,可算是廿世纪的“素描再定义”:素描是描绘者在既定的面积或在平面的物质(纸、布……)上,描绘出外在的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藉此训练来掌握物体的明暗层次和基本形象。
二、素描的地位:
素描是“观念”,也是所有图形行为的基础,尤其是绘画的基础。到了现在,素描已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一种专门的表现技法,包括线条的描绘、光影、重点、调子等,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素描是其它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浮雕),另外对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素描虽然被视为是两度空间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却也同时暗示这两者。
素描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也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但以它的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
三、素描的种类:
1、颜色划分:
由木炭,铅笔,钢笔等,用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
2、工具划分:
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艺术视觉百科全书)
3、一般划分: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
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性格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4、概念划分: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
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5、过程划分:
在西洋美术辞典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
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雄狮图书公司出版)
四、素描工具: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石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钢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性质和构图,工具的选用取决于画家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工具也能影响画家的情绪和技巧。
五、素描题材:
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刻等艺术服务的,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其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到了19世纪又出现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素描。其它还有想象和抽象素描、艺术性建筑素描等。
至于20世纪的素描似乎是反映不安、动荡和科学进步的。其中一些以表现线条豪放为特色。还有一些画家试图把生活纳入几何图形中(立体派)。
在20世纪各流派中也有X射线式的技法,即同时看到外部和内部。表现主义画家追求“表现一个场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绘事物的现实外表”,超现实主义者则着重表现潜意识心理。
除以上所列举各种形式的素描之外,还有实用性和技术性素描。实用素描要清晰地记载一件客观事物,从总体上说,它不重审美,而突出技术设计。实用素描包括为科学目的而作的插图与说明。很多艺术家作过科学说明的素描。
文学作品中的素描插图,一般是为某段文字描写而作的图画说明,但因它表现了画家特有笔法风格,至今还享有崇高的艺术声誉。与此相关的还有漫画,这是用于社会批评而创作的一种假定性图画。并由此而发展成连环图画,进而演变成现代卡通动画片。
六、常用的素描语言:
1、明度:色相明亮或沈暗的程度。
2、比例:一部份跟另一部份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
3、构图:各部份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4、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5、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6、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篇4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段;剪纸;皮影;高校;艺术实践;对接转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0-01
学校艺术教育是一项惠民教育,它可以将那些抽象的艺术术语通过具体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转化成更加细化的知识和某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土壤培育,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以及师承对接转换。作为这种能力培育的载体,剪纸和皮影是首选。之所以将其称之为首选,是因为中国的文化艺术是有世代民族根基和传承的。在几千年的艺术文化传承中,这种乡野民俗文化艺术经久不衰。
剪纸,又叫刻纸,起源于西汉,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内容和寓意丰富多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认知、抒情、陶冶、美育、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中国剪纸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剪纸艺术是借用一把剪刀,在一张红纸上创造无限繁简的图案符号和三维视觉的艺术,老幼皆宜,无需太多高难度的技巧,当然,进入高级阶段的确需要一定的禀赋和技艺造诣,单就入门提高期的青少年而言,剪纸可以起到协调手、眼、心性的作用,以及对左右半脑进行开发。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光布进行表演,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牛皮、驴皮、马皮、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制作而成。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北方人都叫它“驴皮灯影子”。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皮影戏艺术课程,对当代大中小学生更是一种音乐与美术,以及文学等完美结合的综合教育,通过皮影制作、皮影表演、乐器和演唱等有机结合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课程。由于学生对各类音乐和故事都有不同层次的喜爱,可以先从皮影剧开始,再慢慢过渡到戏剧戏曲形式。这一结合的过程,是挖掘不同学生音乐、美术、文学,以及组织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最好途径。
我在开设这门课程中发现,该课程非常受同学们的青睐,学生积极性极高,效果极佳。是各层次学生进入审美教育的绝佳选择,工具材料简单易学,学生上手很快,而且寓教于乐,艺术实践性非常强。
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曾经说:“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所以,讲授什么不及如何讲授更重要。”阿什比先生的“如何讲授”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很值得我们去反思。在多元文化和现当代艺术发展的今天,在素质教育培养下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反对教条式的理论解读和文人化十足的课堂灌输,尤其对非艺术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而言,他们对东西方传统文化艺术的陌生,对近现代以及当代艺术的迷茫,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需要专业教师的帮助解读。“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开发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先导者。
篇5
关键词:基础素描 专业技能 积极性 素描训练
在美术教学中,素描占有重要的地位。素描历来被称作“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底”。人类的造型艺术始于素描,从现实主义绘画范围来讲,素描是造型艺术的栋梁;从技法范围来讲,除了色彩,笔墨等专业技法之外,素描几乎能包罗万象,它既是初学者入门的必经之路,又是绘画的基础。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术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素描基础教学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可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中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特征的缺陷。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老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巾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2、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观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叉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3、应本着“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而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尝试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4、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F决心把它修改过来。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f¨画而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有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足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而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篇6
关键词:大学校园;美术教育;绘画技巧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在大学校园里,培养学生的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大学校园的美术教育普及。但是在实际中,高校非艺术专业的美术教育不受重视的问题,导致美术教育水平不高,因此,要通过优化大学校园美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性。
一、大学校园里美术教育普及的意义
(一)审美观和艺术鉴赏性的培养
大学校园的美术教育不是单单教授学生欣赏著名的画作、分析不同的流派,而是通过美术教育来转变大学生的审美观、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大学校园里的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美学思维发展。美术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同时,赋予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绘画,掌握绘画的技巧,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美的表达形式,从而懂得绘画的含义,拓宽眼界,不拘束在某一时间或者空间,并且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二)推进素质教育
大学校园的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国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样的方式才能体现出美术教育的价值。同时,美术教育也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传统的大学校园,学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课程和文体活动,因此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压力。通过欣赏画作、写生创作,学生能够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线条和色彩带来的美,缓解压力,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卸掉压力,重新上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抗压和应对苦难的能力[1]。
二、高校非艺术专业的美术教育现状
(一)缺乏重视
我国大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不高,主要是由于高校、家庭对美术教育缺乏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缺乏美术课程。大学生校园课程中,相关的美术教育课时非常少,导致学生缺乏培养审美的条件。学校在相关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上,也缺乏重视,导致美术教育存在着课时少、质量差的现象。同时,高校的非艺术专业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体现出不重视美术教学的态度,由于大部分的大学教师都是术业专攻,缺乏美术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用有限。2.缺乏美术实践教育。大学校园中,除了艺术类学院或者美术专业会定期举办一些绘画展览、雕刻展览外,很少有其他的美术展览活动,所以导致学生缺乏美术实践的经验。美术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进行实际的讲解、分析,才能够使学生明白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所蕴含的思想以及想要表达出的观点、看法,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才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对画作的思想系统,从而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缺乏美术实践的场所,学生只好在网上或者图书馆中欣赏优秀的画作,无法近距离欣赏观察,也不能有很好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校园中,学生的美术教育还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思想固化。有些美术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所以会有一定的固化思维,比如喜欢采用多种构图方式,崇尚艳丽的色彩,并且在绘画技巧和表达手法上,仍旧延续着苏联画派的风格。这种绘画的创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继续沿用绘画思想,有可能导致学生的绘画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存在落后性,从而不适应现如今的精神文明发展。2.学生缺乏学习美术的兴趣。传统的大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践课和辅修课才能够完成学分,但是在实际中,美术教学的课时和课程安排都只占总体的一小部分,所以导致学生不重视美术教育的学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打游戏、看电影,只有一部分同学会利用空余时间去欣赏优秀的画作,培养审美品位,丰富自己的知识,这种网络化带来的负面效果,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趋同化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缺乏美术教育的原因,还在于美术教学内容的趋同化,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案例趋同化。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启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审美教学。美术教师通过举例子能够正确地引导课堂,但是在实际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地使用同一个案例,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比如,当学生觉得素描难度大的时候,教师就会提出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又或者,教师在进行讲解优秀画作的时候,总是喜欢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作对比。这样的举例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会遭到学生的质疑,从而影响美术教学质量。2.缺乏本土美术资源的利用。在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高校能够利用当地区域性的美术资源,而其他的大多数高校在美术课程设置上,一味地照抄照搬西方美术教育,我国本土的美术资源却不受重视。例如,我国上海河姆渡遗址有丰富的地域美术资源,像是嘉定的竹雕艺术、南通的印花艺术、苏州的刺绣艺术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只有东华大学这一所高校不断应用当地的地域美术资源,来开展相关的艺术课题,其余的院校都没有开设上海地域性美术资源的课程[2]。
三、大学校园里美术教育普及的举措
(一)增设美术课程
大学校园想要普及美术教育,首先要在大学校园内增设美术课程。目前多数大学校园在非美术专业内并未开展美术课程,即使有美术相关课程也多为选修课,所占学分比重较低。为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提高美术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比如可以将美术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多少学分的美术课程,而且要求美术课教师不能因为非专业课就放宽标准,反而因为课时不如专业课多而更应该提高教学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授课内容。2.转变其他学科教师的观念,先让教师对美术课有一定认识。目前许多大学内非美术专业的教师对美术课认识就不足,他们认为美术课对学生未来没有帮助,只有专业课才对学生最重要。这种思想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被打消,学生认为即使不去上美术课也有专业课教师撑腰,因此导致美术课很难开展。只有其他教师都对美术课认可,辅导员积极倡导同学认真学习美术知识,才能保证美术课顺利进行。3.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与美术教师保持联系,不只局限于学校设置的课堂。有些学生即使对美术有兴趣,但在美术课结课之后就没有机会继续进行美术学习,所以学校应该要求美术教师在课下积极与对美术有兴趣的同学联系,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随时去找美术老师进行交流。
(二)优化课程内容
为推行大学校园美术教育普及,学校还应该对美术课内容进行优化:1.大学美术课程要将课程重心放在审美上。因为作画技巧等专业技能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帮助不大,所以在这方面设置过多的教学内容会使美术课与学生脱离,也让学生感到乏味与浪费时间。因此美术教师要将课程的重心放在审美上,在美术教学时,更多教导学生关于美术的常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同学进行名画赏析,从不同流派到不同画家依次鉴赏,学生要在欣赏作品时不仅能说出画家的风格与流派,更能表达出自己对画的内心感受。当教师将美术课举办成名家画展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更能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健全人格。2.大学美术课程内容要与生活相关。因为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缺乏教材,所以教师一时难以决定授课内容,大多数教师会选择美术专业的教材,对其中的一些入门章节进行讲解。这些知识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会比较抽象,而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挂钩,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对自身切实带来的好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能提高美术课在非美术专业中的教学成果。比如教师可以从美术角度出发让同学讨论如何对寝室进行布置,使寝室更有美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变成课程的主体,而且因为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多数同学更乐于对此方面美术知识进行研究。最后,教师以专业技能帮助同学们设计出一套使寝室更漂亮的方案,能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充实、欢乐的大学时光[3]。
(三)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在普及大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应注意将美术课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美术工作室辅助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可以在工作室中感受美术氛围,并且能受到专业教师系统的指导。学校还可以与校外的工作室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吸收社会上美术工作者的思想并体会到美术在社会中的运用。同时,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集思广益,使学生之后的创作思路更开阔。一些突出的作品学校应作为装饰品长期展出,以提高学校内的美术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在美术课教学时最好结合学校活动,在学生筹办或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美术方面的指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使学生将美术服务于现实生活。比如在设计海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排版及色彩搭配可以使海报更有视觉冲击力;在设计舞台时,教师可以从灯光、道具等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更美观、更震撼;在学生参加比赛时,教师可以从服装入手,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服装以提高节目观看效果。总之,校园活动是学生将美术知识用于实践的第一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开展美术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近距离欣赏观察优秀画作、启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能够产生很好的审美体验,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同时,通过增加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数量、使用本土美术资源,能够保障美术教学的质量、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因此,在面对大学校园里美术教育普及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磊.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182-183.
[2]谈丽娜.关于综合类大学民间美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7,(Z6):143-144.
篇7
摘 要: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新时期美术教学走向了新的阶段,要求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教学方面可从美术社团的创新建设以及学生的混龄学习入手。通过分析大量的教学实践,为新时期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思考和借鉴。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孩子如果没有兄弟姐妹”,就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验,就没有相互关爱、相互模仿的体验经验,就没有通力合作,集思广益,这不利于儿童集体意识的发展,于是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
关键词:美术社团;混龄学习;审美能力;空间思维;集体主义
一、影响美术学习兴趣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问题
美术课在大多数学校里每一星期只设立两节,课时也仅仅局限在40分钟,这对于为期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涯来说并不充分,课时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在美术课的学期安排接近尾声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本教科书没上完就结束的状况,甚至有的只上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这显然对于色彩、图画和动手充满好奇的少年儿童而言,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兴趣爱好也就不能从足够的艺术熏陶中获得。美术课也往往安排在下午的最后时段,但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学习美术已经筋疲力尽,一整天的学业压力后,反而提不起精神用美术来放松自己,更不用说对美术教学的喜爱和兴趣了。
2.教师自身的问题
从一些学校的教师配比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存在着美术教师质量差参不齐的状况。参差不齐的师资队伍带来对课程体系不熟悉、对美术讲解不充分、对美学教育不入门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有美术相关方面的需求和疑惑也不能及时得到呼应和解决,对课堂参与热情也不高,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上课内容的问题
传统美术课堂之所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内容的枯燥乏味,教师侧重于对教科书进行照本宣科的推进,机械式、教条式讨论书本理论,使得原本需要调动语言、视觉、听觉、触感、嗅觉等多重感官的美术课堂变成了单一的文字解读,学生失去了对美术有效的可知可感途径,课堂效果也大打折扣。进一步来说,失去兴趣作为支撑的教学更加剧了学生与美术实践的分离,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大弱化,美术思维无法从必要的美术实践中感知和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和教学设置在此基础上有所进步但还是达不到有效调动学生美术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常常是教师在每一章节课堂完成后,学生养成了随便一画完成任务的懒惰心态。一些设施设备条件要求较高的课堂演示如陶艺的制作、风筝图案上色的描绘、版画的雕刻等,就直接省掉这些环节,除去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有限之外,很多教学内容就是应付式地完成任务,设备设施严重落后,学生接触到的美术十分有限,当然兴趣也就无法提升。
4.社团、兴趣小组的建立不完备
现代化的美术教学需要建立兴趣小组,需要对混龄的学生进行分组,学校应当设立相关美术社团来吸引学生加入,让不同的少年儿童相互组合、互相交流,在学习美术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收获友谊,培养感情。在美术社团的学习中一直存在着来自不同年级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一起学习,但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混龄学习中学生的相互学习、合作共赢,却没有进入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发现混龄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全人教育的积极意义;关注混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合作共赢美术素养全面提升的有益的方法、过程和评价;关注混龄学习的教育模式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混龄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有效节约学校的各项资源,以免造成财力,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意义和创新途径
1.启发思维,增强审美
美术反映了元素之间不同的组合,达到审美体验和思维构建,艺术性十分明显。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数学中的几何尤其是空间立体几何,而美术可以与数学中的这一模块有机结合、很好配套,让创造性思维得以延展。创造性思维在美术课堂上体现在几何图形的组成元素、空间结构和位置关系这三者的创造和运用中,美术将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仅是图画的展现,还包含语料、文字、形状、图像、几何关系、空间结构、光影转化等诸多单元的综合性的学科。美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可以很好地体现在和小学同时期所进行的数学思维,尤其是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的空间想象力,这对于他们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大有裨益。
审美能力也就是对美的认识,正如著名美学家和教育家朱光潜先生提及的,“美术教育是美学能力最好的培养体现”,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小学生,通过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美术课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能力就体现在这些方面,也牢牢地抓住了真、善、美的核心所在。
2.历史的经验与价值
回顾我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不难发现存在着很多美术社团,都对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甚至国家前途命运的改变起着独特而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那个时期大量的美术教学研究和美术发展轨迹研究,虽然这些大大小小的社团都只存在短短的十年左右,但它们的存在具有显著而积极的美术史意义。这是因为在保守与革新的冲突间,美术社团充当了革新者的角色,以全新的艺术理念和美术主张为当时的中国美术界输入了新鲜血液,也积累了早期弥足珍贵的经验。
以史为鉴,现代美术教学的发展不妨借鉴当年的经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后美术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的改革区,艺术领域也进入了“新常态”,如何培养未来美术事业的接班人,小学生对美术的态度和对美术能力的掌握尤其重要,小学美术社团能够为这一建设添砖加瓦,为打开新局面输入及时的新鲜血液。
3.混龄学习,培养集体主义
混龄学习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实践,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模式。学校和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混龄教育,也可以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采取如此方式。众所周知,合作是开启交流对话的有效方式,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美术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多合作、会合作。教师可以播放一些闻名于世的美术作品的影音介绍,比如“最后的晚餐”“千里江山图”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不同的人来共同完成,尤其是大作,合作才能成就佳作。学生的集体主义观也得到了增强。
混龄学习也能有效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积极风尚充满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师引导的油画教学,一幅油画是由几个男女搭配、年龄层次迥异的孩子们共同完成的,那么这幅画就一定会混合不同的绘画风格,教师要抓住类似的活动机会,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进一步合作,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小学美术社团的建设需要学校层面予以大力支持,混g学习的方法值得推广,也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进行实践。学校和教师应当及时补短板,并着力解决传统课堂中阻碍学生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的藩篱,让一切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源头充分涌动,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小学生一生艺术素养的基石,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为“中国梦”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篇8
关键词:学习的自主性;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人文素质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特点是围绕知识人才竞争展开的。科教兴国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传统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国外中小学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受到相当的重视。据报道,基础教育位居世界榜首的国家芬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具备完善的全国图书馆网络服务,人均占有图书馆的比例居世界首位,15岁中学生阅读素质在OECD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结果中居首位。许多人提过这样的问题,国内为什么总是产生不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据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机遇,包括从小的时候接触不到好的科普读物。我们的学生书读得太少,知识面窄,缺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缺少创新精神。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涉及人才的培养问题,图书馆工作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图书馆以它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学生展开了广博知识的世界,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中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一、重视学生阅读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教育学习方式单一,重课内轻课外,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局限在课堂上,学生负担重、压力大,学习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课堂之外的空间越来越大。阅读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种开放型的学习里,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 ,他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与千里之远万里之遥的“友人”进行交谈,可以自由选择交谈“友人”,这种自由交流是进行道德人格,知识文化,情感的体验和撞击,学生在广泛的阅读的体验中极大的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有所感悟、发现和创意,这是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激发,从而获取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认同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正是这种学习,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心境,注重学生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望,从被动厌学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意愿和行为,学生的学习有了主观要求,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创新意识的产生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二、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兴趣广泛,阅读可以从学生自己的世界出发,在内容上选择学生认知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和艺术性的图书,寓教于乐,融思想与趣味于一体,得到美的精神享受,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审美情趣的需要,融于故事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创造者需要兴趣广泛,达尔文除了研究生物以外,还喜欢文学、雕刻、音乐、骑马、行猎等,正是这些爱好给他构成一种愉快的生活,增强了他的形象思维和幻想的特点。想象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在科学认识中,人们往往借助于活跃的联想变未知为已知,进而有所发现和发明,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个常见的现象展开了广阔的想象,正是这种想象的力量把地上运动与天上运动规律联系起来,总结了普遍的万有引力定律。一个人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去研究或实现某一设想,寻根究底地追求更深刻的东西。阅读能力的培养许多来自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精微深邃的比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他们会在书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补充和思维拓宽,自己感受和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也是创作优秀作品最神奇的力量所在。如何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呢?因素之一是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广泛知识地涉猎,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没有知识,创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的获取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只有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才能牢固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三、在阅读中善于利用图书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个人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再多也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去获取所需知识的技能,如果我们不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他们如何去适应终身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呢?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图书知识教育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图书馆是我们祖先共同积累创造的丰富精神财富,近代自学人才成长的经历者,他们几乎都是得益于图书馆,在书籍的摇篮里哺育成长,到图书馆去求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技能,是自学成才者共同具有的优秀品质。利用图书馆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对中学生普及图书馆知识的教育,在学校就让他们能独立,娴熟地利用图书资源,随时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布局,让学生了解馆藏结构,向学生介绍简单的图书分类知识,目录设置,检索方法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优势,这是学生走进图书馆的入门向导。学生课前准备资料或自己发现问题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资料,掌握了查找文献的方法,收集处理有关资料信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他们的知识得到延伸和深化,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把书中的知识作为工具,去认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他们得到的信息是大量的,把大量信息进行比较、筛选、相互切磋、交流、探讨,从中得到更深的启示,培养了他们的情感交流与合作意识,改变了只用一种方法解决同类问题,常规教学模式的传统思维定势。在这种舒畅、活跃的学习氛围里,鼓励了学生大胆地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是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孕育和发展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才会有创造力的表现,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推动社会的进步。许多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创新都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实现的。在阅读中学会利用图书馆使学生掌握独立的探究方法,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最终有所建树。
四、加强阅读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我们培养的学生有些尽管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他们对祖国的感情,个人理想信念,道德水准,却令人忧虑。教育要造就一代牢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教育需要创新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1.在阅读中,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也乘虚而入,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少数青少年学生注重功利实效,个人价值等,淡化了民族意识,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要走向世界,青少年学生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重塑民族精神倍感重要。阅读《中华五前年》、《中国近现代史》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递和精神传递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光辉业绩和优良传统,科学家如何在逆境中拼搏、自强自立。团结进取的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情感和愿望,将爱国精神转化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动力,树立为祖国振兴而勤奋学习的目标,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才智,建功立业。
2.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
中国加入WTO组织,市场经济进入世界大家庭。在国际交往中需要遵守一个共同的准则,需要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社会基础。教育要面向世界,引导学生成为规范的社会人,在阅读中渗透人格教育,培养他们以人为本的思想感情,高尚情操,美好情感和健全的心灵,塑造现代人的文明素质,以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阅读是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交流和对话,书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教育与实践探索,借助他人的经历感受来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帮助读者认识和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丑陋,在感情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了解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从多角度观察事物,辨明真善美,从阅读中获取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培养学生诚实正直,谦虚善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逐渐的内化作用,使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读一本好书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一个人文明素养及良好的个性一旦形成将受益终身,使社会道德规范的强制性转变为个体意志的自由行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来讲,一个民族阅读素质如何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形成有序竞争,团结和谐的社会,优化社会环境,必然起着促进作用。
我们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改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途径,正确认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正确选择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图书馆工作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毕诚、高宝立.要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研究,2009.12
[2] 张平.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研究,2008.12
[3] 李素莲.中学图书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小学情报世界,2008.3
- 上一篇:口腔健康现状分析
- 下一篇: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