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河北省是我国的沿海省份,其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是一种地域文化,它是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河北省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可以说海洋环境是其“独特的文化摇篮”。
一、河北省海洋环境
1 海岸海洋地貌
河北省海岸线长487公里,海岸带总面积11379.88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6%。海洋地貌类型主要有沿海陆上地貌、潮间带地貌、海岛地貌和海底地貌。
2 气候条件
河北海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疾风气候,气候适宜,四季分明,与同纬度的内陆平原相比,具有夏季凉爽、湿度大,春季增温、秋季降温向后推迟等特点,有旅游避暑之利。
3 资源丰富
河北省海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丰富的港口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盐业盐化工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孕育了独特的海洋环境及文化。
二、河北省海洋环境中的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里的“地”是指地理环境,它既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也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影响下形成的环境;这里的“人”则不是指单个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指有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组织程度的集团或集体。海洋环境是一种自然环境,其中的人地关系是提供沿海地区的居民生存的必要物质原料,它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和生活中有着不同的体现。
1 生产活动中的人地关系表现
首先,海洋环境决定人们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它为沿海居民提供了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物质基础。河北海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海洋生物、盐业、旅游、能源矿产等五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对振兴河北沿海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人们的生产活动对海洋环境也存在着明显的正负反馈作用。一方面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演变,另一方面,河北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种工业污染,致使海洋环境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污染。
2 生活中的人地关系表现
首先,海鲜海产是沿海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由此也形成了海鲜海产的饮食文化。其次,海洋影响着民间的交通工具与旅行,沿海居民日常的生产及生活都离不开船、港口码头,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为河北省三大商业港口。第三,海洋影响着民间风俗的仪式与内容。河北省的渔民习俗炮火把、祭海等,盐民习俗敬天地等风俗都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四,海洋还影响着民间的信仰,包括俗信和禁忌,如渔家生活禁忌中烙饼不能说翻个,要说“划一下”等。
三、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北省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河北省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物质文化亚类,精神文化亚类和人文活动亚类。其中物质文化亚类主要以海洋遗存及现代海洋文化景观为代表,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海洋古遗迹、遗存文化旅游资源,如秦皇求仙入海处;现代海洋景观文化旅游资源,如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海洋产业文化旅游资源,如秦皇岛港。精神文化亚类主要体现在宗教和文化艺术领域,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海洋文学艺术文化旅游资源,如海洋文学作品《浪淘沙 北戴河》。人文活动亚类,主要以人群活动为标志,表现形式为诸多文化现象,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主要海滨浴场文化旅游资源,如北戴河浴场;海洋民俗、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如跑火把、望海大会;海洋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如沙滩排球、帆船、冲浪等。
四、河北省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 依托地方文化创出海洋文化旅游品牌
河北省地方文化丰富,形成久远,流传广,且各具特色,如燕赵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可见,海洋文化作为河北省的主题文化之一,应当注重其与地方其他类型文化的结合。这样,才能够使河北省的海洋旅游产品的异质性更为突出,特色更为鲜明,从而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 利用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多种产品
河北省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全,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资源优势,就必须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构建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体系,包括建立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以及专项旅游稳住的旅游产品体系。其中,休闲度假旅游可以具体开发康复疗养度假旅游、水上水下运动旅游、访古探胜旅游;观光旅游可相应开发海岛观光旅游、海上游船观光旅游;专项旅游则可开发海洋生态旅游、科考旅游、节庆旅游、美食旅游等,从而进一步完善河北省海洋文化旅游产品。
篇2
《旅游地理》是实施新课标省份的选考内容,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分析,这部分内容的考试难度并不大,考查范围严格遵循课标,试题不偏、不怪、不超纲。从考查内容上看,旅游地理试题侧重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发展旅游的意义及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结合热点及我国著名旅游地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难度一般不大。从考查形式上看,试题多以图文、景观等方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基础知识进行解答,题型以综合题为主。从考查能力上看,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旅游资源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分析、论证能力。
考点高考命题预测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②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③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
④旅游与区域发展。①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和评价,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②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③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④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⑤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⑥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⑦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⑧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可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⑨阐明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⑩结合实例,说出旅游活动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网络构建】
【重点剖析】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作用表现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联系在一起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3.影响区域环境。
理解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关键是理解旅游活动是一项超出人类生存需要和基本发展需要的消费活动,以及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行业。由于旅游活动是一项消费活动,因而旅游业能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有利于增加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因而旅游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
1.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四、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景位置。
观赏的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1)观赏距离的选择。
观赏距离景观类别观赏效果远观峰峦雄伟峻秀近观峡谷、幽洞、一线天置身其中,方知其妙适当距离仰视瀑布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2)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观赏位置实例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肇庆的七星岩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较小的湖沼池塘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上观赏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 (3)动态观赏: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
2.把握观赏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秋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收避暑之利)随天气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早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鸟――五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 3.把握特点,情景交融。
景观类型如何体会景观的意境自然景观了解其成因及象征意义人文景观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蕴涵的风情、意境和目的等自然和人文
结合的景观“深山藏古寺”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取决于人的心理活动与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有关。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赏者面对相同的观赏对象会有不同的观赏结果,即使同一个观赏者在不同的心情下观赏,结果也有差别。
4.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四绝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四绝特点成因奇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有异体同干等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怪石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云海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 (2)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条件及过程。
(3)中国云南元阳梯田景观。
①形成原因:
②季节变化与生产过程的联系:
(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古城区的形成。
五、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及旅游景区规划要求
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如下表所示:
七、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和能力。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3.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选择倾向理由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旅游地知名度越高,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旅游者选择的愿望越强烈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环境差异会激发起人们的旅游愿望,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旅游时间比值越小在旅游地游玩的时间就相对越长或以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游览最多的旅游地 旅游线路的确定思路:
(1)影响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因素: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价值)、与旅游可达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旅游成本(费用、时间、距离)等。
(2)旅游线路的确定: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区串联成环行线路,避免行程的重复;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突出主题。
【典例分析】
例1.(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2题)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右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以“深度游”为背景考查《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根据图中经纬度等信息可知该湖为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强风天气多,所以应当携带相应的供氧设备和防风防寒防晒物品;由于海拔高、气压低,故必须带高压锅,否则煮不熟食物。
答案: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带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带防风帐篷。
例2.(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43题)【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建设滑雪场的有利条件可从市场需求、交通、地形以及雪的丰富程度等方面总结。
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例3.(2014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地理部分第12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
(1)据图片信息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
(2)保护性开发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观,对发展旅游业有何促进作用?请答出两项。
解析:第(1)题四张图片显示的是商业街、意式风情区、天后宫、天津港,这说明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从图上可以看出,天津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处在海河与渤海交汇处。第(2)题,保护性开发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观,能够提高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突出人文旅游景观特色,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答案:(1)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类型多样) 河海交汇(沿河靠海)
(2)丰富了人文旅游景点(提高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突出了人文旅游景观特色(增强了人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增加了游客(增加了旅游业的收入)。(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例4.(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30题)C.【旅游地理】
右图是中国部分重点旅游城市欧美入境旅游联系图,箭头指向表示境外游客在某城市旅游后的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北京、上海外,旅游联系最强的城市是__________,该城市吸引境外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是__________。
(2)西安与桂林、广州、昆明等城市旅游联系的特点是__________,昆明与其他城市旅游联系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一位美国旧金山游客计划来华旅游后前往新加坡,在华期间将游览西安兵马俑、北京长城、桂林山水和上海等。下列旅游线路设计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
①北京―西安―桂林―上海 ②西安―桂林―上海―北京
(4)形成桂林山水景观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为保护桂林山水旅游环境,请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第(1)题,西安旅游资源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第(2)题,根据旅游资源的旅游距离以及开发的价值进行评价。第(3)题,旅游线路的选择要考虑旅游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第(4)题,喀斯特地貌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要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西安 人文旅游资源
(2)单向流动(联系) 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便捷程度较低);旅游资源对欧美游客吸引力相对较弱
(3)① 节省旅游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4)流水侵蚀(溶蚀) 合理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缓解环境压力;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减少污染企业;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桂林山水的稀缺资源;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
例5.(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42题)旅游地理
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解析: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工业遗产资源: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
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以及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等;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跟踪演练】
1.2013年1月1日,以“美丽中国,海洋之旅”为主题的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启动仪式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国家旅游局确定2013年旅游主题年为“中国海洋旅游年”,提出“美丽中国,海洋之旅”、“体验海洋、游览中国”、“海洋旅游,精彩无限”主题口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确定“中国海洋旅游年”的作用。
(2)简要分析海南省发展海洋旅游的优势。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2008年7月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团队旅游以来,截至2012年底,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旅游人数已经达到300万人次,个人游市场也在迅速发展。由于赴台旅游需求旺盛,并且向深度、个性化、年轻化发展,再加上个人游试点城市范围扩大,旅游业界看好赴台旅游市场。
材料二 进入台湾旅游人数排前五位的省份及所占台湾旅游市场份额统计表。
省份浙江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市场份额16.89%12.03%9.47%8.59%8.27% 材料三 台湾略图。
(1)简述进入台湾旅游的中国大陆客源地分布特点。
(2)分析台湾岛形成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载于1086年的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材料二 下图为周庄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指出欣赏周庄独特水乡景观的最佳季节和原因。
(2)结合材料评价周庄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乡村多数地区仍保持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
材料二 常见的福建省乡村旅游活动项目。
类型具体项目旅行徒步、骑马、大篷车、自驾车水上运动垂钓、游泳、泛舟、漂流、冲浪、乘坐快艇空中运动滑翔、乘坐轻型飞机、乘坐热气球体育运动洞穴探险、攀岩、网球、打高尔夫、狩猎文化活动考古、品尝地方特色美食、庆祝民俗节日、学习乡间艺术和舞蹈健身活动健身训练、温泉疗养、体育训练休闲活动乡间度假、观鸟、观察野生动植物、写生、摄影、酒吧休闲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2)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乡村旅游开发提出自己的建议。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险旅游是一种以寻求新的体验为目的的旅游形式。这种旅游通常以奇特的自然环境为背景,而且常伴随着一定可预知的或可控制的危险,需要特殊设备支持,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挑战。探险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右图为“游客参与探险旅游的过程示意图”。
(1)列举出至少两种探险旅游项目。
(2)与大众旅游相比,探险旅游主要有哪些特征?
6.读北京白草畔景区导游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景区的旅游资源按成因和属性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2)开通由鸡鸣谷至白草畔主峰的线路,对该景区有何意义?
7.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千米,人口达9 455万(2013年)。埃及受自然条件制约,资源和物产比较单一,工农业生产有待发展,可耕地只占全国总面积的3%,农产品产值占GDP的18%;工业基础薄弱,行业发展也不平衡,2001年工业生产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8.4%。埃及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埃及第一大外汇来源,大大高于其他几个外汇来源――石油出口收入、苏伊士运河通行费收入和海外劳工汇款。旅游业已成为埃及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从业人员与农业、工矿业从业人员三分天下,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 埃及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之称。在尼罗河谷、地中海畔以及西部沙漠等地发现了大量的古埃及文明的遗迹。神秘莫测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天外飞仙般的巨大壁画和扑朔迷离的象形文字都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位于开罗近郊的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三座金字塔,距今约有4 500年历史,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尼罗河畔的卢克索是埃及文化古迹集中的旅游胜地。埃及历史名城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北部,享有“地中海明珠”的美誉。赫尔格达、沙姆沙伊赫等红海海滨城市有许多优良的海滨浴场和海上游乐场所。
(1)据材料一回答:埃及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埃及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1)加强对海洋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开发沿海旅游新产品;开发海洋旅游的新亮点。
(2)海南省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南省地处热带,热带海洋风光秀丽、独特;海南省岛屿众多,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海南省滨海地区发展避寒、冲浪等休闲旅游项目优势明显。
2.(1)多为邻近台湾、经济发达的东部省区。
(2)地形地质复杂(起伏较大),气候多样,形成丰富的自然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差异,形成丰富的人文旅游景观。
3.(1)四季皆宜。原因:周庄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河流水量充足。
(2)旅游资源质量优,具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地处长江三角洲,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充足;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4.(1)旅游活动项目丰富;资源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日益增大。
(2)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开发旅游产品,增加旅游线路;提升市场运作能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培育人才,提升素质,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扩大融资渠道,实施减税政策。
5.(1)丛林步行、徒步旅行、骑马、皮艇漂流、登山、高空速降、洞穴探秘、跳伞、潜水、沙漠探险、极地探险、太空游等。
(2)富有冒险性(挑战性、刺激性)、安全的保障性、结果的不确定性、动机的独特性、形式的多样性、个人自主参与性、心灵体验深刻性等特征。
6.(1)生物景观;地文景观。
(2)完善游览线路;丰富景区景点;提高游览价值;增加门票收入。
篇3
关键词:水体旅游;开发;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348-02
一、前言
在旅游资源中,水体类旅游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旅游项目。尤其是近些年来, 水体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水体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就是海洋、河流、湖泊、温泉等,并且水体旅游也日益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从自然资源方面看,一般旅游景点景观都要考虑到水体资源的状况,都与水体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人文历史方面看,人类生来就有亲水的天性,而且常常把水比作为智者的象征,是生命本源。在旅游开发中,水体旅游资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如果一个旅游景点的水体旅游资源较好,就能够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地旅游。可是目前来讲,对于水体类旅游资源可亲近性的研究还比较少,甚至是一种空白状态。在区位环境、开发条件、资源总体价值方面,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还相对较多,而对单体旅游资源的具体指标评价较少见。
1992年国家编订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是我国目前水体旅游资源分类的主要依据,1999年,一些学者在此规范的基础上准备新拟旅游资源分类分级分态系统。截止今天,我国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中,还没有一套专门的关于水体类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一般都是在《规范》基础上做出的关于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现在已经存在的一些关于水体旅游资源的评价都是对他们的规模和形态等的评价,然后进行划分等级,还有就是在观赏方面对水进行描述。在张景群的《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一书中,对于水体旅游资源的评价还比较具体和详细,在该书中,对水体旅游资源做了一些定量指标,还有一些描述性评价。现在在海水浴场评价、旅游湖泊评价、海滩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评价还相对成熟一些;在旅游资源审美研究方面,也是对水的美有不同的划分,认为有的水之美在于雄浑,有的在于秀丽,有的在于奇特,有的在于深幽,然后对各种水之美做出不同的评价。在《旅游环境学》一书中王湘提出水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次衡量水的指标就是看水体资源本身的优美程度,综合这两项水体评价标准,对水体资源做出相应的评价;该书还对河流、瀑布、泉水、湖泊、漂流河段等根据其特点给出了具体的定性评价指标。相对来讲,此书不论是对水体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还是在现有的有关水体类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中是属于比较详细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此书的评价也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它忽视了对水在旅游活动中所具有的娱乐功能的衡量。
二、水体旅游的特征
水体旅游是大旅游的一个子系统,所以水体旅游具有旅游的一般特征,但是它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例如水体旅游具有易开发性、季节性、参与性、风险性等突出的特征。
1.水体旅游的易开发性。
我们知道水体旅游活动的载体就是“水”,所以开发中注重的是因“水”制宜,注重开发中推陈出新,开发出水体资源的特色,以便更好地吸引游客,建立强度大的新颖旅游项目,为地区旅游创造经济价值。现在,在一些水体旅游景点推出了一些娱乐项目:“水上降落伞”、“摩托艇竞技”、“潜水旅游”等,这些项目带有娱乐性,推出了以后,得到了很多游客的好评,受到了游客的广泛青睐。
2.水体旅游还具有季节性。
我们知道,水体受季节变化的影响非常大,季节的交替变化对水体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所以对于水体旅游,应该注意水体旅游节目的更换,在不同的季节,推出不同形式的旅游,夏天和冬天水体旅游的节目肯定是不同的,因为冬夏的温差太大,应该推出不同的旅游形式,以适应季节变化。水体旅游具有参与性特点。我们知道,旅游者外出旅游追求经历,追求的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旅游者希望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水体旅游是旅游者乐于参与的旅游活动,要想让旅游者体会到水体旅游中的乐趣,就应该让旅游者亲身实践,这样才能够真正体验到“水”的乐趣,也会进一步提高旅游的乐趣,达到旅游的目的。
3.水体旅游具有风险性。
必须看到,水体旅游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旅游经营者组织和旅游者参与的水体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在进行水体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时,应将旅游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存在风险性的水体活动,例如“漂流探险”、“瀑布急速下落”等一定要保障安全问题,活动以前必须经过专门的行前辅导,保障旅游者身心安全,才能够实行。
三、当前我国水体旅游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水体旅游的精品资源太少。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水体资源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随着当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地区的水体旅游,如温泉、冰川、湖泊、瀑布等多种水体旅游项目,受到了旅游爱好者的喜爱。这些旅游区的发展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虽然我国的水体旅游资源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形成精品的资源。和国际知名的水体旅游来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篇4
【关键词】海岛旅游 发展策略 舟山
海岛远离大陆孤悬海上,有着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对内陆地区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海岛旅游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多数海岛都具备了发展海岛旅游的资源基础。然而目前,我国海岛旅游的开发普遍处于资源驱动型阶段,亟待加强有关海岛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大群岛,海岛旅游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受发展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环境不利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海岛旅游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在舟山新区建设的新形势下,海岛旅游如何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 舟山概况及海岛旅游资源分析
1.舟山概况
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舟山是中国新兴的海岛港口旅游城市,也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下辖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及嵊泗县。全市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约2.08万平方千米,陆域面积约1440平方千米。
2.舟山海岛旅游资源分析
第一,岛屿数量众多,分布相对集中。舟山海域广阔,岛屿众多。根据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资料显示,舟山由18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呈南北成列、东西成群的分布特点。其中,有居民岛屿140个,包括万人以上住人岛屿11个,主要岛屿有舟山本岛、岱山、六横、金塘、泗礁、朱家尖岛、普陀岛、桃花岛、秀山岛、衢山岛等。舟山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就是海岛优势,全市共有1293个小岛(面积小于10平方千米的海岛),占浙江省小岛总数的45%,为全省之最。就分布情况来看,岛屿相对集中,以大岛为核心呈团簇状分布,其中,普陀区的岛屿分布最为集中(见表1)。普陀区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海岛岸线弯曲,并且以“海天佛国”普陀山岛、“沙雕故乡”朱家尖岛、“东方渔都”沈家门钫岛和“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这也是舟山主要的旅游吸引点。
第二,岛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舟山群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山海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于一体。2003年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舟山目前的旅游资源主类覆盖率100%,亚类覆盖率83.8%,基本类型覆盖率64.52%。目前已开发和建设的1000余处各类景观主要分布在23个岛屿上。
舟山群岛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经过地壳运动和海洋营力的作用塑造了舟山绚丽多彩的自然类岛屿景观,极具美学、科普、探险价值。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及北北东向、北西西向等次级断裂,构成了舟山群岛的主要构造格架。舟山群岛及其邻近海域区内的浅部地层大都为中生代火山岩系,还有一些侵入岩和变质岩,除区域性断裂之外,尚有较多的中生代火山地貌发育。例如,普陀岛、舟山本岛、金塘岛等分布有多处火山口。而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区内岛屿分布着众多的海蚀岩、海蚀洞等海蚀地貌。由于舟山群岛主要由基岩岛屿组成,砂滩分布较广,主要有普陀山的千步沙、百步沙砂滩,朱家尖岛的南沙、千步沙、东沙砂滩,泗礁岛的基湖沙滩、南长涂沙滩,以及岱山岛的鹿栏晴沙滩等。尤其是朱家尖岛包括9个沙滩,滩滩有岬角卫护,既独立成景,又相互连接,组成庞大的链状沙滩群。
舟山群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群岛上就有人居住,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遗留下了众多的佛教文化景观、山海文化景观、历史军事文化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等颇具海岛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最突出的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舟山的佛教大多为对观音菩萨的信仰,而舟山的观音文化主要在普陀山。普陀山是众多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观音道场,素有“海天佛国”之称,也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由于普陀山清净、神圣的佛教氛围与海岛本身的环境氛围非常吻合,成为众多佛教信徒及旅游者的向往之地,这恰好也是目前舟山海岛旅游的主要特色。这些丰富多彩的海岛资源为发展海岛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第三,无居民海岛居多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无居民海岛是指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的住址登记地的海岛,俗称无人岛。舟山有九成以上的海岛都是无居民海岛。在众多的无居民海岛中,那些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率高、有一定淡水资源的海岛,更具旅游、科研、生态保护价值。随着舟山城市建设规划小岛迁大岛建的稳步实施,无居民海岛还将逐渐增多。国家海洋局在2011年4月公布了首批176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中,浙江有31个,其中,10个在舟山。在这公布的10个岛屿中,有一半将作为旅游娱乐用岛。实际上,舟山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已有多年,但从历史上看,因投资额大、环境不利等因素,开发并不顺利。因此,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并保护好这些无居民海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 舟山海岛旅游发展现状
1.舟山海岛旅游开发现状
篇5
关键词:特色旅游 整合开发 烟台旅游
一、前言
特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是以本地的特色环境、特色资源和特色文化等为依托的一种旅游产品。特色旅游在国外已经非常盛行,发展也趋于成熟。如美国的公墓游、欧洲的农场游、泰国的军事游、澳大利亚的探险游以及新加坡的海底游等,这些都是以当地独有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和树立的特色旅游品牌,它吸引广大旅游者的眼球,形成了当地特色鲜明的旅游体系。
二、烟台市特色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一)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烟台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各种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旅游业带动了烟台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经济实力位居山东第二位,仅次于青岛。烟台市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如海岛旅游中的长岛、养马岛、芝罘岛等;水果旅游资源中的观光果园、农博园等;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登州古船博物馆、水师府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烟台市特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旅游可进入性强
烟台可以说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城市,港口、铁路、航空、公路交通方式齐全。随着烟台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烟台港、青荣城际铁路、烟台航空港及发达的公路网,加强了烟台旅游的可进入性,为国内外的游客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打响了烟台市特色旅游的品牌,使烟台旅游走向国内外市场,加快了烟台市旅游业的发展。
(三)客源市场丰富
烟台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就造就了烟台市丰富的客源市场。烟台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内外客源丰富,潍坊、威海、青岛与烟台交界是烟台市重要的省内客源市场;辽宁、河北、天津是烟台重要的省际客源市场;日本、韩国是烟台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据统计烟台市201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290万人次,拥有丰富的客源市场是接待大量游客的前提。
(四)特色旅游产品个性鲜明
烟台是一座海滨城市,是有名的果蔬之乡、葡萄酒名城,海产品异常丰富。绵延的海岸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烟台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特色,自然领域、人文领域、现代园林和场馆等各具特色。海岛长岛、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观光果园”、蓬莱水城为烟台市特色旅游带来个性鲜明的产品。
(五)拥有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
烟台市就充分具有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如南山旅游景区的设施设备配套情况是比较完善的,南山旅游集团旗下有云顶山庄、国际会议中心、南山宾馆、文化中心以及各大球会俱乐部为南山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酒店中拥有良好的康乐和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吃饭和住宿条件,这些设施设备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三、烟台市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特色旅游产品零散孤立
烟台市旅游资源丰富遍及各个县、市、区,芝罘、福山、牟平、蓬莱、龙口、长岛、招远、栖霞、莱州、莱阳、海阳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比较分散影响了特色旅游的整合和开发,也就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零散孤立的特色旅游景点致使游客只能观看游览这一景点,而且门票价格很高,这样游客就会犹豫去不去这个景点游览也就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像蓬莱的海洋极地世界门票就很高而且只能看个海底世界,这样就显得很单调和乏味;还有蓬莱阁和水师府等这些景点都自成单位自己发展自己的,不能够统一的开发和管理。
(二)旅游线路设计单一
现在烟台市的特色旅游基本上没有旅游线路的设计,大部分的情况就是游客参加一个旅游团然后这个旅游团去一个固定的景区去游览参观,途中虽然会路过一些旅游景点,但是只会大体的看一下,甚至不去观看,只有到了目的地才会去游览参观。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导致了一些只为盈利性的旅游,这些旅游只是简单地把游客带到一个地方去参观游览,不会站在游客的立场去想一想,这样的旅游太单一和乏味。为了更好的发展特色旅游,我们应该在游览的过程中把路过的和附近的特色旅游景点串联在一条线上,对游览路线进行明确的设计,这样就能够充分的游览和参观,所以需要把特色旅游进行整合和开发。
(三)人员培训力度欠缺、意识不强
现在旅游业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而这些归根到底又取决于旅游业的专业人才。烟台市的旅游景点和酒店,不管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一般的导游员、服务员,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烟台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
此外,烟台市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均,有些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目前,在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烟台市的旅游从业人员结构参差不齐,有些人员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培训。旅游业从业人员中的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人员还有导游和服务人员不同的素质,严重制约着烟台市旅游业的发展。
(四)开发力度不够大
特色旅游产品是在充分挖掘和开发当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依托固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产品创意开发。但是对于烟台市特色旅游的发展而言,还是没有引起各界的重视。有关烟台市特色旅游整合开发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缺乏震撼性、影响力的特色旅游产品;缺乏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等问题制约了烟台特色旅游的发展。
四、烟台市特色旅游整合开发对策及建议
(一)整合旅游产品
整合现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新型产品,加快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进行体制统一,制定特色旅游线路的同时加大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将各类具备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相联合,如烟台葡萄酒旅游、佛教旅游、海洋文化旅游等,把景点、景区整合与城市捆绑在一起,遵循“区域联合,市场共享”的原则,把烟台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城市。
(二)加大特色旅游的销售力度,发展整体营销理念
烟台市的特色旅游产品要想更好地被广大游客接受并参与,就需要有良好的推销和宣传手段,根据特色旅游产品的特点通过各种销售手段迅速占领广大的客源市场。
为了加强烟台市特色旅游产品的社会影响力,旅游部门可以在相关的旅游报纸、杂志进行刊登,也可以在相关的广播、电视和知名的网站上进行刊登重要的旅游销售信息。同时可以让旅游销售人员进行通过走访散客、中间商的形式加强旅游宣传效果,去客源市场进行旅游产品和形象的宣传,还可以通过新闻会的形式加强宣传力度。
(三)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要进行旅游资源的保护就必须制定良好的具体措施。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保护旅游资源的力度,提高全民素质,做到共同维护,使宝贵的旅游资源免遭摧残。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现在旅游和未来旅游的持续高速发展说到底还取决于专业的人才。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高素质专业的旅游人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特色旅游的整合和开发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人才是关键,所以旅游业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样旅游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通过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的服务质量,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烟台特色旅游要取得更好地发展成果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才开发理念,建立和完善特色旅游人才市场体系,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的市场化。
五、结论
烟台是一个非常适合开展特色旅游的城市,然而,要想更好地整合开发烟台市的特色旅游,就必须整合现有的特色旅游资源,再开发新型的特色旅游产品。然后通过各种市场销售手段把特色旅游产品推销出去,在开发前后要培养专业的人才做好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最后,培养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是旅游业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祁丽,谢春山.特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李涛.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国市场,2008(10)
[3]张同宽.开发海洋体育特色旅游支持系统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4)
[4]任春.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
篇6
一、打造厦门旅游品牌的重要价值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海洋文化旅游更是朝阳产业。厦门具备海西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台湾自由行的开放也为其旅游品牌的提升创造了机遇。厦门要凸显地域文化特点,建立系统、综合的立体旅游城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而抓住机遇再次打造以厦门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品牌则是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对打造系列海洋文化、海西文化品牌以及旅游产品设计的深入探讨,是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提升错位竞争优势,形成更完备的旅游产业链的先决条件。要不断挖掘海西地域的文化底蕴,将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直接用于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而厦门作为海西旅游城市的首选,提升其城市形象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开拓思路,发挥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走出一条厦门旅游的特色之路。
二、厦门旅游品牌形象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城市辨识度弱
《福建省厦门市旅游发展规划文本》指出,厦门市行政辖区陆域面积15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40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接待国际游轮最多的口岸之一(2002年全市接待旅客达1020万人,其中境外游客67.2万人,旅游创汇3.65亿美元)。能反映厦门城市形象的称号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④尽管如此,厦门城市形象的独特性与香港、巴黎等相比仍很弱。如香港以美食、大型游乐园、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系和国际性都市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城市标志以龙形为主,形象代言选用成龙这位国际动作巨星,这对城市形象再度塑造与提升有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厦门在城市视觉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力度上尚有很大的欠缺,形象过于概念化,没有整体与系统的独特形象,缺乏让游客形成深度记忆的视觉辨识系统。
(二)旅游资源单体小而乏独特性
厦门作为海滨城市,旅游知名度在全国相对较高,但与青岛、大连等海滨城市的形象同质化严重。这主要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筑都是红色屋顶为主要形象;其二,宣传形象都以海洋文化为主,缺乏厦门本土文化与特色的挖掘。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厦门旅游资源单体较小,缺乏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景物,海滩面积较小,局部有污染,生态容量较小。如何避开这些劣势,树立厦门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是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景点的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据2002年游客抽样调查的数据来看,国内大部分游客到厦门旅游是以观光游览为主,其次是公务商务、会议及访友,平均逗留时间为2.5天。从以上的数据可见,厦门以购物、游乐以及文化主题为主的旅游较少,根本原因是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无法突出其地域文化的特征,无集中、大型的旅游特色购物集市,在人文旅游、景观旅游、购物旅游的资源整合方面无整体的规划和系统的形象宣传等。
三、从设计角度探讨厦门城市形象的提升
第一,针对厦门整体城市的辨识度较弱的问题,打造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是有别于传统的CIS(企业识别系统)这一概念的。厦门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的打造需要结合与整合台湾的资源,挖掘“台海一家”的地缘文化。打造视觉识别系统不仅仅是制作一个城市标志,更需要从所有旅游服务的环节中强化厦门的独特旅游形象。例如在城市最重要的导向系统中植入厦门的城市形象,而且其形象必须保证系统、完整、持续。在机场、公交路牌、火车站、路灯、城市植物、交通导向指示系统中不断地出现并强化厦门的视觉形象以保证力度与形象辨识度,并要将这些宣传形象进行整合和统一,而不是仅在旅游景区才有相应的宣传。形成完整的形象链,对于城市独特性、相关性、受推崇度以及对品牌的认识度这四个评价城市形象重要指标的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随着网络媒体力量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加强与拓展网络营销,加强“慢活”“乐活”等厦门城市生活理念的宣传。丰富厦门的旅游形象,打造商务、度假、游览、文化生活、购物、美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形象,可以通过网络软文、特色服务、大型文化活动、台海交流等方式强化厦门的城市形象,不断凸现其城市品牌的独特性。
第二,针对厦门旅游资源单体较小以及缺乏独特性的问题,打造立体、多源的旅游。厦门的旅游资源过于单一,以景观旅游为主,以鼓浪屿景区为旅游核心。但是由于单体较小,景观过于集中,厦门的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游客的分流不及时,游客留厦旅游时间较短。这是因为缺乏综合的、立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设计。目前厦门也有部分的、零散的文化活动,但大多缺乏完整性与持续性,无法与杭州西湖的“印象杭州”、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等文化项目相比。缺乏完整的、具备特色主题的大型演艺文化活动,就需要大力开发立体的、多缘化的具备闽南文化特质的旅游资源,并注意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与拓展。可以开发具有闽南特色的大型民俗文化剧场演出活动,增设完整、集中并持续的具有闽南特色的美食文化节,强化台海同源的特质等;打造完整的闽南文化旅游,将单纯的景观旅游拓展到文化、美食旅游,延长游客的留厦时间,从而促进游客消费,而分流游客可以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加强周边资源岛屿的开发,充分发挥台海优势,可以设计多条捆绑旅游线路,增加以厦门本岛为中心,辐射周边岛屿的特色旅游。在提高国内游客数量的同时,还应对台湾、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输入旅游。这就需要提升软服务,如增加更多的外币兑换点和多语言的导向、讲解服务;更明确地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在相应的国际宣传形象定位上要把握厦门的人文特点以及特色旅游服务,更为突出城市形象的独特性。
篇7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56-0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对现有教材进行开发、利用、补充,为教学增加新鲜血液。近年来,笔者尝试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一、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
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各种旅游活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旅游消费成为一大热点。每年的寒暑假,很多教师为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放松心情,会选择去旅游。教师将旅游过程中的所看、所听、所想加以整理,并用于课堂教学,是完全可行的。笔者经常这样做,深受学生欢迎。笔者认为,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具有以下意义:第一,通过分享照片、故事等,可以增加教学的可信度,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分享快乐和生活,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三,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思想品德学科与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原则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旅游资源,应恰当且适度,切勿滥用,不能将思想品德课变成旅游景点推介会。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利用旅游资源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有自然资源,也有文化资源。教师利用旅游资源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课本知识和课程标准要求加以取舍,整合利用。
(二)科学性原则。教师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思想品德教学,要做到真实、可靠、可信、科学。不使用有争议的旅游资源,以免造成误教、误学。
(三)实效性原则。教师在与学生分享旅游照片、故事、经历时要把握一个“度”,不能过多或过少,要进行时间控制,不能将未整理的照片、视频随意向学生展示,也不能兴之所至就滔滔不绝。这样做,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课本知识的传授,本末倒置,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四)实践性原则。教师所选的旅游资源,要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
(一)课堂导入法。利用旅游资源进行课堂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3课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分享了一段2012年笔者到香港海洋公园游玩时拍摄的海底世界的视频,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情绪高昂,能够积极地讨论和解决笔者所设置的问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情趣与兴趣”的内容时,笔者把自己在黄山、张家界旅游的照片制作成电子像册,并在课堂上展示,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们猜猜老师的情趣和兴趣是什么?你们有什么情趣和兴趣呢?什么是情趣与兴趣?”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组讨论法。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调查、访谈、情境分析等活动,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经验,提高道德学习能力。笔者经常利用旅游资源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收效甚佳。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5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时,展示了一组笔者到莆田湄洲弯旅游时所拍摄的照片,特别展示了妈祖塑像的照片,然后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1)你知道妈祖吗?请讲一讲妈祖的故事。(2)为什么每年都有很多海外侨胞从四面八方回到国内来祭拜妈祖?(3)妈祖文化包含了什么美德?祭拜又说明了什么?妈祖文化与中华文化有什么关系?(4)为什么有很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习汉语?他们受什么文化的影响?(5)你还知道哪些中华文化呢?请从古至今、从小到大举例。(6)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具体有哪些内容?(7)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地位和影响?(8)中华文化和韩日文化,你准备弘扬什么文化?为什么?笔者通过分享照片、故事,使学生感受真实情景,调动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这节课,学生围绕“看―想―说―做”展开学习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分享了教师的旅游资源,培养了高雅的情操和兴趣爱好。
(三)课后探究法。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资源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在课堂上暂不能解答的问题,而这恰恰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探究,留待下一节课解答或者引导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研究解决。城市里的学生,家中一般都有电脑、手机等,查找资料相对方便,教师留给学生一些问题在课后进行思考、探究,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例如,笔者到闽西旅游时,将各种各样的土楼拍下来制成课件。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5课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自制的课件。对此,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最早的土楼是哪年建成的,是谁建的?为什么土楼有方有圆?土楼分布在哪些地方?土楼有何特点?当年建土楼的目的是什么?土楼现在有何文化影响?外国人是如何看待土楼的?这些问题不是教学的重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一解答,一是时间上不允许,二是偏离了教学主题。于是,笔者在课堂上留下悬念,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后探究题,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合作探究,并利用下一节课的课前5分钟时间分享探究成果。
篇8
一、滨海旅游发展中存在着的安全隐患及盲目发展问题
滨海旅游大多被开发为门票式景点,门票式景点的盈利一定是与入园人数密切相关的。起初对于盲目追求利润的私人开发商来说,入园人数越多代表着盈利也就越多,考虑短浅的开放商不限制每天的入园人数,也不对景区门票价格做出适合的调整,表面上虽呈现出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但人数过多,后续工作不完善,这就等同于一种无节制地浪费资源的行为。每个景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饱和人数即人数上限,如果销售部门不限制售票数量,入园人数超过人数上限就会存在很多的隐患。安全隐患应该是第一大隐患:面积一定,人数过多,就会造成拥挤甚至是踩踏事件的发生,威胁着游客的人身安全;入园人数超过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就会对景区的环境造成破坏,长远来看,这是在消耗自然景区的使用寿命;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滨海旅游来说,景区管理也处于起步阶段,人数过多会增加管理的压力,不合理管理也会对滨海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的滨海城市大多在我国的东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滨海旅游业就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起初是国家投资开发,由于我们的政治机构相关问题,滨海地区的开发涉及到很多的部门,进程缓慢且意见不一,使我国滨海资源的开发一直出于初级阶段且效率低;后来滨海旅游地区大多由私人投资开发,商人看到滨海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利润空间,急功近利的商人快速开发,不注重自然的规律,缺乏科学的指导,盲目地扩大滩涂的面积。大部分滨海地区的开发方式就是这两种,而这两种开发方式都没有充分地利用海洋的资源,反而对海洋资源造成了伤害。
二、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规划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的常用地从远离海洋的地方慢慢扩大到离海洋较近的地方,距离海洋近的人们越多,所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生活污水排放也会增加,这就会影响海洋的水质和海洋自身的平衡;除人类生活的占用带来影响,工业的发展也会对海洋资源造成影响,部分类型的工厂会选择距离海洋较近的地方开设,这种做法虽便利了工厂用水,但是也使得大部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海洋当中,企业的这种做法无疑会直接破坏海洋的水质,引起海洋生物链的混乱。
三、如何管理发展好滨海酒店业
滨海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伴随着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
近些年来,滨海酒店业的发展也可谓是蒸蒸日上,滨海酒店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环境好吸引大批的旅游者;滨海旅游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较为充足的游客,这为滨海酒店业提供了基础又稳定的客源。但是在基础建设和服务质量以及其他方面,滨海酒店业呈现出地区之间参差不齐的特点,部分地区的滨海酒店星级较高,服务质量较好,这些地区大多集中于沿海的大城市;而有的地区的滨海酒店只能维持基本的服务,基础设施差引起客源少导致没有资金可以投入再建设,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对于有些基础较差的中小城市,虽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投资资金、政府扶持力度较小,这也是滨海旅游游客扎推的一大原因。
随着滨海旅游的日益发展,滨海旅行社的规模也日益扩大,数量日益增加,但是滨海旅行社业起步晚、起步低的特点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呈现地区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大多数的滨海旅行社都集中在比较发达的省份,比如广东。而中小滨海旅行社数量较多,但所获资源相比来说很少。起步晚且低的特点也影响了旅行社业的规模管理效应,现阶段旅行社业存在着严重的两级分化的问题,百家大规模的旅行社占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而行业中数量多但力量却小的中小旅行社缺乏竞争力,以及固定资金的投入,这种情况使得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威胁着滨海旅行社业的发展。
开发不当,过度利用,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得滨海资源的质量每况愈下。滨海旅游的发展想要持久且辉煌就要有所行动。
篇9
关键词:国内滨海旅游文化;滨海旅游消费文化;滨海旅游经营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198-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日益成为我国旅游业界关注的焦点。滨海旅游文化是关系滨海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滨海旅游文化”进行相关检索,发现相关文章数量仅为2篇。这表明很少有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然而,笔者通过对国内滨海旅游和海洋旅游文献的查阅,发现众多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了零星的探讨。通过对以上文献研究内容的梳理,结合马波[1]对旅游文化的定义和构成分析,笔者认为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领域: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
滨海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文化,学者在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对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在滨海旅游者消费动机方面,刘家明认为,旅游者对海滨兴趣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文学艺术作品对海滨风景的宣传和地质科学在地质现象方面研究的发展[2]。田克勤认为,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实行带薪假期和双休日使城市居民在假日里到海滨度假的需求增强[3]。此外,滨海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4]。在滨海旅游者消费特征方面,顾建清等通过对昌黎海滨游客的调查,分析了游客构成的特点:海滨游客在距离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结构;游客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游客的职业以工人、机关干部、教师和学生为主;各种年龄、职业、学历的旅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年轻人对运动型旅游项目感兴趣;年龄较大的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享受疗养环境等休闲型旅游为主。此外,年轻人还对求知型旅游项目有一定要求,选择自然风光和增长见识的比例较大[5]。总的来看,学者对与滨海消费文化的研究不够细致,内容较少;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滨海旅游者动机研究、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滨海旅游消费支出结构研究、具体的旅游消费倾向研究、滨海旅游审美研究等缺少系统的阐述。
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产品经营文化研究
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滨海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质分析和滨海旅游产品的文化塑造和表现方法。在滨海旅游资源文化特质分析方面,陈航等对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其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是形成海岛旅游体验和感受的核心[6];黄秀琳等指出,福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滨海省份,海湾、岛屿众多,构成了以山海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带,文化类型多样,内涵深厚[7] ;郑培迎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指出,我国滨海旅游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应着重挖掘文化内涵,给予科学开发[8]。在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盛红认为,滨海度假文化的度假性、开放性、外向性和崇商性,是滨海旅游度假区吸引度假旅游者的关键所在,指出开发滨海度假文化的意义并提出其规划开发原则[9];董志文等就青岛滨海旅游文化的开发提出设立“青岛海洋节”的建议,并阐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10];郑培迎指出,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普遍存在“重设施、轻文化”的现象,提出了我国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开发的若干建议[8] ;黄秀琳等从文化建设角度提出福建滨海旅游的开发思路,突出滨海各城市的文化特色、拓展海洋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的现代旅游文化环境等;刘洪滨等认为,山东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针对国际市场,有选择地开发适合需要的山东滨海旅游产品,如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胶东民俗和海鲜美食产品,具有欧美文化特色的青岛、烟台古建筑产品以及威海纪念产品等[11] ;胡荔香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了文化型滨海度假区的开发[12]。
(二)滨海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研究
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滨海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冲击和滨海旅游地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与宣传。在滨海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冲击以及这种冲击对旅游业的影响方面,黄秀琳等认为,发展滨海旅游有利于福建省充分利用本身的文化优势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人民之间的交流;可以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展示给世人,有利于福建文化的彰显和传承[7] 。宣国富等则就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13]。在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与宣传方面,黄秀琳等认为,福建滨海旅游在整体旅游形象设计和塑造上,仍应坚持政府主导性的原则,举全省之力通过政府政治行为或民间自愿行为重塑福建稳定、祥和的旅游氛围。刘忠秀等对山东省各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的确立提出了建议[14]。总体来看,滨海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研究只停留在描述性的论述层面上,缺乏深入的实证调查,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度的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此外,滨海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问题的研究匮乏。
三、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总结
综上,学者们对我国滨海旅游文化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总体显得较为零乱,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有些重要的问题则被忽略。在滨海旅游企业市场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的情况下[11],滨海旅游企业文化方面的相关研究并没有涉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滨海旅游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滨海旅游文化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持谨慎的态度对其进行深度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宏观性和描述性的研究层面上,要用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论证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37-43.
[2] 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211-218.
[3] 田克勤.山东滨海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J].海岸工程,1999,18(2):6-10.
[4] 李悦铮.发展滨海旅游业,建设海上大连[J].经济地理,1996,16(4):105-108.
[5] 顾建清,等.游客心态与昌黎海滨旅游发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1(1):58-61.
[6] 陈航,等.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5):72-75.
[7] 黄秀琳,等.福建滨海旅游发展中的文化问题[J].福建地理,2005,20(3):41-43.
[8] 郑培迎.我国滨海旅游业的海洋文化开发[J].海岸工程,1999,18(2):58-61.
[9] 盛红.我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文化问题思考[J].海岸工程,1999,18(2):81-85
[10] 董志文,等.关于设立青岛海洋(旅游)节的建议[J].海岸工程,1999,18(2):86-89.
[11] 刘洪滨,等.山东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17.
[12] 胡荔香.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以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13] 宣国富,等.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6):741-746.
[14] 刘忠秀,谢爱良.山东滨海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2007,(7):195-198.
Research on the domestic coastal tourism culture development
LU Fei
(Applicatio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Weifang vocation college,Weifang 261031,China)
篇10
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结合教学实践,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主题内容紧扣地方气息,利用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强化实践体验四个方面探讨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渗透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旅游资源;地理教学;渗透;提升
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渗透初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价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融合。校本课程比国家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适应地方和学生的需要。
一、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难满足学生带有地域性的发展需要,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常常产生陌生感。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形成的不可忽视的阶段,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要依赖于社会实践,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观察、调查、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惠东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九龙峰的谭公祖庙、新庵的西来古刹、增光的龙岩寺、吉隆的石庵、稔山的雷鸣庵等民间宗教寺庙,构成了有惠东县特色的文化景观;绵长的海岸线,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的簨寮海湾海景旖旎、岩礁神奇,令人流连忘返;惠东的高潭镇被称为“广东井冈山”,中洞村更有“东江红都”之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客家民宅,体验民风民俗,参观名胜古迹,感受民族文化,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二、主题内容紧扣地方气息
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需要利用当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初中地理教材版本多,教材内容不可能完全适应区域差异,有的教学内容与当地的环境不符,如果教师只教“教材”,必然会脱离实际,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体现地域特点。惠东县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港口管委会拥有全国迄今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的簨寮海湾海景旖旎,岩礁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平海的双月湾沙滩绵延二十公里,沙白水蓝、波平浪柔,是观海听潮、休闲旅游的绝好去处。教师可抓住保护海洋资源,减小海域污染的主题,紧扣地方气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主题内容紧扣本土气息,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共鸣,由此也增强了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增强校本课程的德育时效性。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
多媒体以其强大的处理图像、动画、影视、声音、文字等的功能,将诸多的地理信息展现于地理课堂,把抽象枯燥的地理现象,变得具体,有趣味,避免了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简单循环。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这样,必然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载体,将惠东古朴的民俗风情、迷人的海湾、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等旅游资源化抽象为具体,以动态的图片、音频、文字深情并茂地展现出来,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由此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开放性课堂,采用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建立信息技术专题网站,进行探究活动,搭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资料,便于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利用网络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四、活动设计强化实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