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篇1

【摘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整个医院的消毒和防感染工作,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素质管理,对于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提高其工作效率无疑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素质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素质管理;必要性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向整个医院各个科室提供无菌器材,由于医院所需要的无菌医疗器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周转周期较短,但是对于医疗器材的消毒质量要求却十分高,因而要保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就加强对其管理,其中消毒供应中心消毒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可以说是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的基础。

1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素质管理必要性

1.1 确保医院各项医疗工作正常展开: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医院的各个科室,因而其消毒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每个科室的医疗质量。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严格的素质管理,不但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也是整个医院医疗工作顺利展开的必然要求。

1.2 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失误容易造成医院临床科室的输液反应,手术感染,这两种情况严重时都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不但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和声誉。因而要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这就要求消毒中心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道德感,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对护理人员素质的管理恰恰能够帮助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保证护理人员的上述两项素质。由此可见,对于医疗事故的避免,对消毒中心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即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具体来说,这两种素质又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基本素质:由于消毒供应中心肩负着维持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重任,因而其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这些素质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职业道德。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崇高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做到爱岗敬业,认真完成自身工作;二是,责任心。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工作中使用的无菌器材和设备的数量及种类越来越多,这使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任务也日益繁重,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对其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要求却在日益提高,面对这样的形势,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正确对待自身工作,认真完成各类消毒操作以及日常监测工作;三是,良好的身体素质,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特殊的工作性质,其护理人员必须长期接触受污染的医疗物品和器械,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分的抵抗力,就很容易造成感染,因而身体素质对于消毒中心的护理人员来说尤其重要;四是,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首先,消毒供应中心内部的工作是需要不同消毒护理人员之间进行协调合作的,因而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需要与医院其他科室的医务工作者进行经常的沟通,以此来加深对医疗器材使用情况和消毒需要的了解,并从其他医生和护士的口中得到对自身工作情况的反馈,因而消毒中心的护理人员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2.1 专业素质:除上述基本素质外,消毒控制中心的消毒人员应具备以下专业素质: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来说都及其重要,这一点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来说尤为明显,这是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大多需要站立工作,并且需要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二是,丰富的理论知识,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因而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充分的消毒理论知识,有些还需要他们熟悉相关医学知识;三是,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操作能力,护理人员不但要能够按照相关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对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还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克服工作中偶然出现的意外事件,维护其正常的工作秩序;四是,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量大,需要处理的医疗器材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因而难免出现仪器和设备故障等问题,这些故障问题在产生之前一般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预兆,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预兆的存在,就能及时发现设备和仪器存在的故障并给予及时的解决,以避免经济损失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护理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异常,并很好地给予解决。

3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结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以及消毒工作对其护理人员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笔者认为,若想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

3.1 推行消毒护理人员准入制度:以往,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大多由其他医疗科室调动组成,这些护理人员未必能够真正适应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要求,得到理想的工作成效。因而,为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应在其招聘过程中推行消毒护理人员准入制度,选择具备良好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其上岗之前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3.2 加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消毒工作的日益复杂,对消毒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定期地有计划对消毒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

3.3 加强素质监督和管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应包括对其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素质的管理,为了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应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具体特点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并使其与对护理人员的薪酬、荣誉等方面的奖惩挂钩,以督促护理人员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总而言之,消毒供应中心肩负这向整个医院供应无菌医疗器材、避免感染事件发生的重要责任,这对其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要结合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现实情况进行科学的素质管理,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丁鸣霞.浅谈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素质.[J]中外医学研究.2010(22):135

[2] 张晓春.消毒供应中心(室)消毒员综合素质现状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3):204

[3] 史文英.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吉林医学.2010(30):5459

篇2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工作对象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人群,工作性质从针对疾病的护理延伸到病人身心整体护理,工作范围从临床护理发展到康复和健康保健。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乃至胜任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就如何有效提高西藏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做了以下探讨:

1 西藏护理现状

我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导致了信息闭塞、不便、发展相对滞后等社会现状。同时从局部也影响了我区护理事业的发展,致使护理水平与国内同级相比有较大差距。

1.1 护理人员来源层次不等,学历结构不合理

我区护理人中具有“一无二多三少”的人员结构特点。这里“一无”系指一部分来源于部队转业或社会招工的无学历的护理人员。“二多”是指仅当地卫校培养的中专生,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80%。“三少”即指仅占全区护理人员总数0.5%的大专生。迄今为止,仍无一名大本生从事护理工作。这与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步伐不相适应。

1.2 护理教育落后,护士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我区只有三所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学校,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及临床护理带教人员学历偏低,教学陈旧单一。加之从各地区招收的藏族学员文化基础和汉语表达能力层次不等,不仅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也是导致我区护士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之一。

1.3 护理管理层观念陈旧,护理人员墨守陈规,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区绝大多数护士长是从临床工作突出、年资较大的护理人员中选的,管理方式仍为经验式管理,缺乏现代护理管理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护理人员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影响,整个护理队伍情绪低沉,缺乏危机感。大部分护理人员仍以传统观念理解护理工作,认为护理工作是一份被人瞧不起的职业,没有前途;在思想上缺乏进取精神弃。

1.4 信息闭塞,继续教育滞后。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竞争,但由于长期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我区护理继续教育发展迟缓,教育形式单一,至今仍无护理高等教育自考、电大、函授等条件。只有极少数人通过成人高考形式前住内地大专院校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我区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护理人才的培养速度。

1.5 护理人员缺编,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出于我区护士来源有限及高原特殊的探亲制度(每一年半有3个月的休假日)等原因,护理岗位长期缺编,在岗人员超负荷工作,制约了各项培训的顺利开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2 面对快速发展的护理事业,如何提高西藏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护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针对我区实际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缩短与内地同行间的差距,更快更好的提高我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篇3

[关键词]护理质量 培训 心理素质 道德修养

1.有计划的专业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重视护理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培训能够帮助护士以良好心态走向护理岗位,培训是护士成长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根据护士的知识结构情况进行有计划的专业系统培训,内容可包括护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重症监护、急救技术、心理护理、计算机知识、护理教育与科研等等。定期组织全院性业务讲座,科室业务讲座及临床示教,以便系统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对不同等级的护士,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层次培养,使之在工作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各级护理人员,除要求具备相应的护理知识,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以防止在医疗环节中由于知识贫乏发生意外,进一步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业务素质的培养,使各级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各级技术操作,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建立量化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和护士评价标准,用数据说话,通过考评可以了解护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掌握各级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集体讨论、修正、补充。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业务水平较低的护理人员,应及时组织其进行培训再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一个有效方法,要善于帮助低水平的护士。

2.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及职业道德修养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不断成长的最根源动力。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心理素质。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心理学成了当代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还要有善于观察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熟悉患者的个性特征和情绪状态,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康复的影响,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患者安心治疗,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所有患者进入医院都会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恐惧感,这是最共通的人性心理。而患者许多心理活动,常通过语气、语调、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表现出来,所以护士应细心的观察,比如癌症晚期的患者对生命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我们在查房、治疗或者巡视病房时,与他(她)握握手,给他(她)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尽快地与患者进行思想沟通,是及时获得患者的心理活动信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说情感交流是医患关系相处的最直接的办法,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使患者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启发患者诉说,才能对患者有所了解。护士应该努力做到自己就像患者家庭中的一员,这样彼此之间的进行思想沟通也就容易了,患者的心理活动就会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这时若抓住时机,做一些心理治疗,将起到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作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以及个人家庭情况不同,都会有不同性质的心理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快与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及时掌握情况,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并给予解决,才能使患者相信医院,消除顾虑,产生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尽快康复。

护理者要处理好问题,影响因素很多,但护理者心态一定要好,这就要求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运用理智地对待患者,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并保持高昂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决不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施加于患者,必须对每个患者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使每个患者都感到护理工作者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俗话说得好,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亮,患者有些就缺少能照亮其心情的一线阳光。

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护士职业道德修养对护理人员来讲是无止境的,可以说生命不息,道德修养不止。对自己严要求,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不断加强自身的护理知识学习,制度与护理质量规范。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护士职业道德习惯。

护理人员每天和患者打交道,拥有耐心、细心、具亲和力的优质服务是护理人员的职责。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始终抱着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坚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大处着眼,注重细节,厚积薄发,时刻对自己不放松,用专业的角度和制度约束自我的言行,不仅自己做好本份工作,还应督促其他同事遵纪执行,共同撑起医院及医护者的总体形象,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就必须不断深入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让护理平凡的工作岗位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我国医疗事业。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缺陷;缺陷应对措施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持续改进和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现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建议,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1 护理管理缺陷

1.1护理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化管理素质欠缺。护士长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主要精力应放在护理管理上。但目前基层医院大部分护士长科学化管理知识及管理经验比较欠缺,在科室充当着"管家婆"的角色,成为科主任的助手,每天忙碌于杂七杂八的事务。加之基层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不完善,护士长要花大量的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后勤事务,抓护理质量的时间、精力及能力不够,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管理。

1.2护理管理人员与领导沟通不够,致使领导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护理管理者与领导缺乏沟通或沟通不良,使领导对护理工作的现状及需求了解不透,不能对护理工作予以重视,导致对护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有限。

1.3基层医院护理队伍入职门槛低,护理人员从业的心态及态度发生改变。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多数为入职门槛较低的中专护士,素质、能力有限,心态不稳定。大多护理人员属于被动选择护理工作,对职业发展没有打算和规划,缺乏对护理工作热情的态度,总是在观望社会上是否有条件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1.4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人员流失严重,难以建立一支素质稳定的护理队伍。基层医院由于环境、福利、待遇等多方面条件受限,加之护理人员编制难以落实,致使护理人员流失严重,基层医院总是充当着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护理队伍极不稳定,护理质量难以保证。

1.5管理不严格,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和法律知识,对新的医学模式下新的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刻,致使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操作前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这与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及沟通能力有限有关,怕健康教育内容不科学或针对性不强或与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不一致而引起纠纷;分级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这与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一些非护理工作占用大量护理人力有关。

2 缺陷应对措施

2.1加强与领导沟通,获得领导支持。护理管理人员要学会与领导沟通,能够用事实证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争取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护理部要成为院领导与护士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搭建院领导与护士沟通和表达关爱的平台,并以实力获得院领导认可,提高护士地位。

2.2提升护理管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有:身体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

2.2.1护理管理人事制度改革是重点。上级领导要按照民主、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竞选护士长。变"要"为"我要干",为优秀护理人才营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

2.2.2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管理知识的学习。可采取进修、参观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使护理管理步入科学化。护理部主任注意加强科室决策及交往协调能力的提高,护士长注意加强技术及交往协调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提高熟悉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2.2.3护理管理人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创新意识、权变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状态、气质类型和护理管理者风格。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制约和影响着护理管理者的整体素质[1]。

2.3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护理管理者要注重人文关怀,强调细节管理,努力理解和尊重每位护士,用关爱和包容去照亮她们。不轻易将护士分为"好的"与"坏的",确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重要的是鼓励优点,克服缺点。在管理中付出真心真爱,对每一位护士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整体的关注,使其始终保持正性情绪,以增强护士凝聚力,提高团队精神。

2.4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4.1建立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使护理人员能够积极进取,努力上进。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清醒地认识到引人是基础,用人是关键,留人是保障,育人是后劲。做到人力的选拔、使用、培养、提高和管理一体化[1]。

2.4.2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护理管理者要根据发展需要和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继续教育计划,并根据不同学历、不同岗位进行教育。要求基本功训练和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短期与长远需要相结合,重点培养与一般教育相结合。对毕业3年内的护士以在院内培养教育为重点,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按计划完成科室轮转。对5年以上的护士,以自学为主,鼓励她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大学的学习,并安排她们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

2.5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以适应时展的要求,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变"患者等我"为"我迎患者"。护理人员不仅要满足患者求生存、求健康的需求,还应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2.6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规避风险。护理管理人员应组织所有护士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制度,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人员的从医行为,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篇5

    回顾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发生的31台次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病历、手术和麻醉等方面的资料,参照《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手术室护理相关操作流程、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分析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共设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健康水平按得分高低分为5个等级,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压力测评,量表由35个项目组成,概括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及管理和人际5个因子。压力按得分高低分为4个等级,得分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

    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人为性原因所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构成比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关联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构成情况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第一原因为统计目标,各项原因构成。

    3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情况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价总分为(83.45±35.47)分,中国成人常模心理健康评价总分为(129.96±38.76)分[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人员压力源情况33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压力各因子平均得分:护理专业及工作(2.77±0.77)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2.54±0.76)分,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2.13±0.84)分,患者护理(2.54±0.73)分,管理及人际(2.09±0.63)分。按护龄、职称将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层,各层次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情况。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压力源相关性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整体压力呈正相关,其中与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4个方面相关性明显(P<0.05),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相关性不大(P>0.05)。

    4讨论

    引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归因于上诉5个压力源因子。说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心理素质与手术室风险密切相关,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心理素质高低可影响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决定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人员压力情况还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以中年资的护师压力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年资的护师经历丰富,事业处于上升期多为科室主要骨干力量。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篇6

【关键词】 护理;素质;思想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1-01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符合职业要求的相关素质,不仅体现在形象、语言方面,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具备承受各种自然变化影响的能力。

1 加强护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1.1 热爱专业的针对性教育 有些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工作不认真、三心二意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应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参加医院组织的专题学习班等,通过学习本身的护理专业来提高思想水平,从而达到热爱本职工作的目的。对于新分配的护理人员来说,对医院的情况还没有完全了解,在短时期内很难认真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在上岗前要认真配合医院组织的培训活动,把医院精神贯穿到教育内容中,或者通过积极参与医院举办的活动来了解院史以及工作的性质,例如参加歌唱活动、开展会议等。只有增加自身的集体荣誉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

1.2 培养正确的工作思想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病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护理工作不再只是对病人的身体健康进行照顾,同时还要求重视病人的情绪以及心理的内在情况,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特点的病人及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例如门诊护士需要提供给病人咨询、指导等服务,病房护士需要提供给病人健康护理等服务。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思想,培养自身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1.3 用职业道德规范自身行为 职业道德是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的准则,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应该用职业道德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并牢记医务人员的“行为守则”和“文明行医十不准”等条例。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加集体荣誉感,正确处理与医护、医患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正确的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

1.4 创造良性工作环境 影响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原因不仅有主观因素,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因此,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应向全国各省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带动周围的同事共同学习,互相鼓励,争当先进,从而形成良性工作环境。

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途径

2.1 开展横向交流 如今大多数医院都会对医生、护士定期安排外出进修和学习,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在外出学习时,应秉呈着参观学习的态度与其他单位交流讨论,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和护理技术,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丰富知识,从而达到提到自身素质的目的。

2.2 参加自学考试 护理人员在业余时间,应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在条件允许下也可以参加自学考试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目前,大多数医院普遍提倡护理人员参加自学考试,对自学拿到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一次性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作为奖励。参加自学考试对年龄没有要求和限制,可以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也可以是四十多岁的老同志。因此,参加自学考试是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学历对改变护士队伍和护理质量有重大的意义。

2.3 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学术活动 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因此,在业余时间,要积极参与医院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与各级护理人员充分交流和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参加学术活动学习到护理方面的先进技术,捕捉新信息,同时配合医院推广新的护理技术。其次,还要积极参加院内每年举办的论文学术交流活动,总结自己的学术经验和工作经历,进一步提高相关技能水平和写作能力。

2.4 加强心理训练 在工作之余,护理人员要时刻了解自身心理素质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自身心理进行培养。首先,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调节心理状态,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各种突发状况和各种困扰。锻炼自身承受不同压力和承受不同刺激的能力。只有加强心理训练,才能够在处理突发事故时做到柔韧有余。

2.5 自尊自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医护人员是人们群众眼中的“白衣天使”,因此,护理人员在从事社会工作中,必须为医院、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首先,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自尊、自强、自立和自信,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才能使人们对护理工作充满尊敬和信任。除此之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能够增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3 结 语

综上所述,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还关系到护理人员自身的荣誉和工作前途。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素质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水平,增加集体荣誉感,将护理精神充分运用在工作中。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自学考试来丰富知识水平等。因此,只有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为医院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曹小慧,刘桃花.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护士自身修养[J].中国民康医学,2010(18).

[2] 杨宝亮,张艳萍,徐艳敏.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03).

[3] 王赛君,蔡玉英,周世娟.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03).

篇7

关键词:急诊外科;诊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42-01

急诊外科是外科工作的一部分,其诊疗和护理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病患能否在最短的时间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同时,急诊外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其工作方法会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评价。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绝大多数医院都十分重视急诊外科工作方法的使用,并加强了对其研究与分析。一般来说,普通外科往往会通过问病史、做体检、写病历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但是由于急诊外科接待的患者常常时间紧迫、情况危急,所以其诊疗的过程不同于一般外科,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急诊外科更加注重的是在第一时间控制患者的病情并尽量减轻其病痛,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1]

1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既能够对病患病情进行有效处理,又能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急诊外科诊疗过程中工作方法的探讨。

1.1 加强急诊意识:对于急诊外科医生来说,加强急诊意识是最基本的工作素质。急诊外科的患者其病情的情况往往比较危急,时间就是一切,作为医生要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病情询问并进行迅速诊断,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病痛。面对急诊病患,医生的主动和反应快速不仅是职业的需求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同时,医生要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焦急心理,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心理治疗与生理治疗同等重要。

1.2 强化时间观念: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外科最能得到体现。作为急诊外科医生,加强时间观念,赢得时间进行生命的挽救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生在进行诊疗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程序。如,通过体格检查就能进行确诊的就不必进行辅助检查;能简单辅助检查确诊的就不必使用复杂辅助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够节省有效的时间进行患者病情的处理。因此,急诊外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一定要牢记救人观念,以最简捷的手段进行病情的准确诊断,以此来最大程度的缩短就诊到有效治疗的时间。

1.3 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自身急诊素质,不断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做好急诊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能够对常见的非本专业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迅速做出诊断和处置。这就要求医生要加强对相关医疗知识的研究,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使自身的医疗素质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急诊病情进行科学的处理,做到临危不乱,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1.4 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是做好急诊外科医疗诊断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急诊外科往往接待的是病情危急、情况复杂的患者,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认识,做好医疗文件书写工作,既能够了解病人的病情,明确治疗,又能够起到法律文书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因此,作为急诊外科的医生来说,重视医疗文件的书写与规范尤为重要[2]。

2 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

急诊外科的抢救护理工作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能够对医院服务质量以及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因此,注意急诊外科抢救护理中的工作方法,对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对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的方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重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水平:作为外科急诊中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以及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因此,医院要重视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此来保证人员护理水平的增强。例如,医院可以定期派遣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培训与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等方式对护理人员急救技能进行考察。这些手段都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应急护理能力。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这是急诊外科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才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对患者需要进行了解,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护理人员的重视与真诚,从而能够使患者更加信任医院的治疗水平,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同时,加强与病患的沟通,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急救抢救工作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检查准备以及治疗注意事项的说明,以此来帮助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意向进行了解。

2.3 促进护理行为的规范,增强心理素质:做好急诊外科抢救护理工作离不开对护理行为的规范以及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增强。在急诊外科中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法制观念,做到护理行为的规范,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要避免因个人承担过多工作量而导致操作简单化出现的护理质量下降或护理纠纷等问题。同时,作为急诊外科的护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各种突况进行沉着冷静的应对与分析,做到临危不乱。急诊外科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应急能力也能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进行治疗配合。[3]

总而言之,急诊外科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外科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提高急诊外科工作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作为急诊外科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医疗知识的积累,拓宽专业知识面,使自身能够在患者病情诊断中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治疗的时间,以此来保证患者病情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皮亚川. 急诊外科诊疗的程序和方法[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11

篇8

方法:对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结果: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结论:只有不断探索、实施护理管理的新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水平和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

关键词: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护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0-02

基层医疗单位急诊部承担着危重患者的第一首抢救任务,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做出最迅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急诊护理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体的医护水平1。急诊部护理工作繁琐而急迫,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护理人员扎实的技术和良好的配合对于医生治疗的实施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安危,也关系着医院的信誉和形象2。本文就我院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对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1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急诊护理人员职业热情缺乏。由于我院急诊部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年轻人,生活压力较大,而急诊工作繁忙、琐碎又紧张,工资待遇又比较低,导致大部分护理人员职业使命感较低,缺乏职业热情,对护理工作没有热爱之情。反映到工作上可以看到:护理人员对患者服务态度较差,不能够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关心不足;对本职工作不够细心认真,有时会因为大意而造成医疗上的疏忽和失误。

1.2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技能较低。一是基础护理技术和护理技能不够扎实;二是缺乏与病患沟通的技巧,不善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三是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因为工作压力产生心理问题;四是法律知识欠缺,面对医疗纠纷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1.3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急诊护理流程较乱,没有形成流畅合理的急诊护理规范;二是护理人员不能够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出现在其职不做其事的懒散现象。

2急诊科护理管理方法

2.1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热情。急诊部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使命性、崇高性、重要性,树立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切实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3。护理人员应当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要关心呵护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对某些因生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悲伤等消极情绪的患者要进行及时耐心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适于病情恢复的环境。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询问患者的身心感受,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检查结果,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立双方信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2.2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①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部护理人员,仅护理态度好是不够的,还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能才行,除了要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抢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适应症及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护士长应做好带头表率作用,积极传授知识,认真培训技能,并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由护士长进行急诊知识和技能考核,记录成绩,予以奖惩。急诊科还要定期轮转部分护理人员到其他科室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科室的专科急救技术,不断提高急诊科护理的业务水平4;②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是与病患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人员,因此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于促进医疗救治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急诊科病患多为危急重症,很多伴有意识障碍,不能够清醒地配合检查和治疗,而且很多病患是由事故导致,原因复杂,牵扯因素较多,这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冷静的头脑,能够把病人安危放在首位,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为挽救患者生命节约宝贵的时间;③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急诊科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危重,容易发生冲突纠纷以及病人抢救不治身亡,因而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因此,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定期举办心理学讲座,建立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室等;④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制度的改革,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确保人身安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3规范急诊部护理管理制度。①规范急诊部就诊流程、护理流程,从病人入院前、住院中、出院后各阶段入手,制定清晰流畅的医疗护理流程;②规范护理人员的不当行为,使其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随意请假、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得聊天、上网等。如有发现者,按规章严肃处理。

3讨论

急诊科护理管理关系着急诊科的护理水平,本文通过探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热情、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规范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三大方面对护理管理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护理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提供了更好地保证。

参考文献

[1]史延丽,代仲.急诊护理管理在预防和解决护患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35-136

[2]何晓红.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探究[J].求医问药,2012,10(1):126

篇9

关键词:心理;护理;管理

 

       护理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修养为研究重点。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能够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护士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门诊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搞好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实施分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从社会、家庭环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医院应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将心理护理、护理管理中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激励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每天给患者打针、发药、三班轮转、工作单调乏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质、精神、信息等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较好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2]。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论就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就是运用这种内心状态及职工心理需求,激发职工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化管理原则。目前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会议、演讲、巡回医疗、观看录像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职工家属对搞好护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1.2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大力宣传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先进人物、事迹,用白求恩、赵雪芳精神激励同行,同时树立本院护理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真正价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现象出现,教育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时刻树立“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其岗要负其责”“、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使全体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遍增加。

 

1.4讲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对待自己的下属,防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在开展批评或指出对方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肯定其成绩,赞扬其长处,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对批评的改进意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社区护士;心理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护理工作也从病区走向了家庭和社区护理人员已被赋予更多的职能和责任,因而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从我国调查和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护士的心理状况是不够满意的,一项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因此,关心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或清除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就得尤为重要。

1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来自职业的压力 护理职业责任大,工作繁重琐碎,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急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极易导致心理负荷过重。

1.2 工作环境和职能的改变社区护理的出现扩大了护士的工作领域和职能,从患者到健康人,从医院到社区,从个体到群体,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与医院临床护理有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护士承担的责任更多。因而易缺乏适应压力的良好心理品质。

1.3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我国护理人员大部分由中专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其学历层次较低,知识面较窄且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培训,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易造成护患冲突,人际关系障碍。

1.4 不健康情绪及人格表现 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只思索取,不思奉献,认为护士低医生一等。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总是忧虑重重,或是持续的紧张焦虑等。

1.5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护士付出的辛苦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偏见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使护士心理上易失去平衡。

2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2.1 树立正确观点,热爱护理工作 护理事业是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崇高职业,护理工作神圣而伟大,护士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护理工作者应热爱护理,树立献身于护理专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倾注于护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

对不良刺激,应积极面对,通过自我调节控制,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2 完善知识结构、精通业务,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社区护理是集保健、预防、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为实践目标的社会卫生服务工作。社区护士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努力学习,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需具备社区护理服务和参与健康教育的能力,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应对能力。随着工作能力的提高,会因胜任工作及工作成果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价值感,这对保持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2.3 克服困难、善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状态,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当遇到困难时,尽量稳定情绪,分析各种主客观因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可与知心朋友谈谈心,通过宣泄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积极改变自身的适应能力,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情绪是和环境呈正态分布的,情绪乐观,环境也轻松,护士保持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会增加应对外界环境不良刺激和消极因素的有效抵抗力和承受力。

2.5 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荣誉、地位 护理工作是群体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应真诚合作,相互支持,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荣誉,地位和权利的关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将服务与社会,服务与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己任

2.6 结交知己,和善待人 善于处理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得到协调互动的发展。与人相处时应保持正面态度和情绪,结交知心朋友,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