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资源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6-0066-03
资源,《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辞海》的解释则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但如果仅仅将资源理解为天然的资财未免有失狭隘,因为实际上,许多后天形成的物质或非物质材料,如房屋、设施设备、品牌、声誉等,既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生活或生产劳动的重要资料。因此,资源应当是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需要或者可以利用的一切材料。强调“一定技术经济、经济条件下”这个前提条件,是因为资源具有相对性。某个时期、某种技术条件下不被人类所认识或不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材料,当人类对其认识程度加深,或技术水平提高后,就成为了重要的资源。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是指服务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维持独立学院实习、实践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材料。它们除可以依据外在的物理形态区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外,还可依据其他不同的区分标准进行分类。如依据其所有权的不同区分为自有资源与社会资源;依据其构成要素的不同区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依据其可迁移性区分为固定资源与移动资源;依据其耗损程度区分为消耗性资源与非消耗性资源,等等。为了研究的方便,本研究中的资源一般指有形资源。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具有教育性、积累性、稀缺性等特点。
所谓教育性,是指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从物质层面而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与应用于企业等生产部门的资源并无二致,但其教育特色仍然非常鲜明。举例而言,同样的机器设备,企业为生产效率考虑,在设备布局时注重紧凑,在设备标注上注重简洁。但当它们被应用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践时,设备之间就必须留出必要的空间以便教师讲授和学生观摩、操练,设备上也应当悬挂或粘贴使用说明和操作程序等文字标示供学生查看。
所谓积累性,是指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具有持续累加的特点。虽然其中一部分资源属于消耗性资源,一些非消耗性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耗,但绝大部分资源都是非消耗性资源,它们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一旦建设完成,就能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使用。因而,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资源在整体数量上必然不断累加。这种累加既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给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给独立学院带来沉重的管理压力,也妨碍了资源的更新换代等。
所谓稀缺性,是指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就其数量而言整体上呈现不足,就其质量而言永远处在有待提高的过程中。其主要原因,一是资源配置的速度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独立学院诞生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是在原有的普通公办高校无力承担扩招任务后,由政府主导而建设起来的,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高等教育类型。它的举办初衷就是为了分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沉重压力,其诞生之时又适逢生源高峰时期,因而其办学规模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而在规模飞速增长的背后,资源配置的速度却远未跟上。二是与资源配置的滞后性特点有关。独立学院诞生10余年来,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也经历了10多年的艰苦摸索。创办初期,独立学院纷纷追随其“母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研究型人才,直到今天,独立学院才初步形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资源配置的相对滞后性,使得独立学院在短时间内难以配置足量的实践教学资源。三是独立学院建设的时间尚短,积累时间也短。因而,总体来说,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普遍处于不充足的状态。
如何运用体制、机制优势,实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依托与自主并举,校内与校外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一、依托与自主并举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中的“依托”,有其特殊的含义。它主要指独立学院对申办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适度、合理利用。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办学。”[1]这一规定是独立学院依托申办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法律依据。
独立学院依托申办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而带来的合法性,与申办高校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而带来的便利性,与申办高校专业上的趋同性而带来的稳定性等。但必须注意的是,必须把握好依托的度。如果将依托变成依赖,忽视自身建设和积累,将严重损害举办各方的利益,给独立学院和举办各方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正确处理依托与自主建设的关系。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底子薄,独立学院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资源的结构、规模等还处于不断的摸索和调整中,因此,依托申办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既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独立学院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但是,在依托的同时,必须统筹规划。在依托的同时,抓紧自主建设。申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已经基本稳定,学科和专业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资源的余缺状况已经基本清晰,这就为统筹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申办高校富余的资源、独立学院短期内难以建设完成的资源和一些高端资源,应当以共享为主;而一些需求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基础资源,申办高校紧缺的资源,以及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特殊资源,则要立足于自己建设。
二、校内与校外结合
校内与校外结合,是指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不仅要立足自身,立足校园之内,也要开拓思路,拓宽视野,改变传统的闭关自守、固守校园的建设模式,主动走出校园,寻求校外合作进行资源建设的机会。
我们这里的“校外”,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校外”,这是就空间而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除了要充分利用校内空间,还要把眼光放得更远,将资源配置的空间拓展到校园之外,以解决资源配置的空间制约问题。二是“与校外”,这是就建设主体而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要改变仅仅凭借自身力量的做法,与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形式多样的合作,充分发挥校外主体的资源优势和合作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校内与校外结合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这是由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习、实践教学,通过大量的现场见习、实际操作才能培养出来。独立学院虽然可以在校内自行建设一些校内实习、实践场所进行教学,或购置一些设备供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但它终究是模拟和仿真性质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有较大的差别,难以取代校外实训基地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无论从其完备性、先进性,还是从其系统性来说,一般也都远远超过学校为实习、实践教学所配置的资源。另外,企业的技术人员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作为实训老师,其所具备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收益更多。因此,企业既是学生实习、实践,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独立学院要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建立稳固联系,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等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为我所用,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
在校外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也符合独立学院资源配置的效益性原则。独立学院实行民办机制,它虽然“不得以营利为目的”[2],但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从举办独立学院的过程中获得合理回报,“既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3]。因此,独立学院必须也必然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关注投资效益。在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注重校内与校外结合,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优势,能够有效地拓展办学空间,加快资源配置的进程,减少和降低资源配置的难度,是一条多快好省之路。
校内与校外结合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其模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租赁模式,即以付费方式租用现成的校外资源;共建模式,即独立学院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建设新的资源,由独立学院单独使用,或定期、定量使用;免费利用模式,即对于一些公益性的校外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独立学院与其签订协议,以开放自身的相应资源,或向其提供学生志愿服务等方式换取优先使用权。一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还可以尝试多家独立学院联合共建的方式。
独立学院要正确处理校内与校外资源的关系,统筹规划校内与校外资源的规模、结构,协调好校内与校外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对一些基础性、通用性、普适性资源和使用频率较高、共享资源缺少的资源,一般应当立足于校内;而那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建设投入较大、更新速度较快的资源,则应当主要以校外为主。
三、建设与管理并重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既要注重建设,也要注重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够使资源的投入最省、效用最大、耗损最少。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的管理比建设更为重要。
在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管理上,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划地为牢、封闭办学的理念。既要善于利用他人的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为我所用,又要敢于敞开校园,将自身的一部分资源向社区、向社会开放。以体育场馆为例,独立学院的体育场馆大部分都是近几年新建的,投资大、设施新、质量高,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利用率不高。如果在保证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要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将体育场馆和部分体育设施适度向社会开放,并收取合理的费用,就可以在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解决一部分体育器材、设施的维修与添置经费,丰富周边社区居民的体育生活,为居民和学生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从而实现学院与社会的双赢。一些自身使用效率不高的资源,也可以与其他独立学院、其他高校签订协议,共同使用。
其次,必须转变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要大胆打破系与系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藩篱,将院内的设施、设备适度集中,努力提高资源在院内的共享度。有的独立学院建立了全院统一的实验中心,学院的大部分实验设备都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每学期初,各系、各部门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向实验中心提出使用要求,实验中心根据各系、各部门的需要作出初步安排后,与需求部门进行反复沟通、协调,确定具体的使用档期。由于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周期性,所需的实验项目和实验设备也具有定时、定量、定点的特点,因而,除极少数特殊情况需要作出临时调整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按计划进行。这样,既满足了教学需要,又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再次,必须高度重视共享平台建设。特别是在资源分散管理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完善的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导致资源余缺情况、忙闲情况互相之间都不了解。各系之间、各部门都根据各自的需要申购设备,往往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设备的分散度大、重复率高、使用率低,浪费了宝贵的建设资金。在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高的今天,共享平台的建设并不困难。有的独立学院就建立了先进的共享平台。在该平台上,不仅仪器设备的名称、性能、图片标注得十分清楚,甚至连设备可供其他部门、其他单位使用的时间、收费标准、联系人等都有详尽的标注。实际上,这种共享平台还应当延伸到独立学院之间、独立学院与其他高校之间。特别是一些大型、贵重、使用率不高的设备,如果没有共享平台作为支撑,其效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这些设备往往沦为昂贵的摆设,奢侈的装点。
最后,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无论是资源的集中管理,还是资源的共享,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就无法克服“经济人”的“理性”,集中管理就会异化为集中保管,共享就会变成“共想”。有的独立学院尝试对实验中心设备的使用进行量化管理,确定设备使用时间和使用率的基数,超过后由学院按量给予实验中心一定的酬劳。有的独立学院则对实验中心或设备管理单位的设备实行消耗材料定额管理。这些做法有效地调动了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上的主要矛盾是急剧增长的实践教学资源需求与有限的建设投入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建设历史短,没有公办高校长期的历史积累;短时间内迅速膨胀的办学规模使得资源建设的压力显得更加空出;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难以快速和直接转化为效益,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办学成本的压力下和投资回报的追求中,可能出现对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投入不理解、不重视、不积极的现象。但是,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独立学院只有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勇于舍弃部分短期利益,下大力气加大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资源的管理,才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赢得长久利益和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N].省略/jyzl/jyzc/gdjy/zh/t20080306_146626.htm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资源库 建设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等职业教育通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编号(GJKT-12-2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开展网络教育的关键,为各类学习内容对象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为各种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为教学管理者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目前国内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处于比较混乱,无序的状态,大量教学资源低层次的开发利用较多,资源库的内容不精简,维护和更新不及时,没有特色。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何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想法。
现代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既然高职教育有着明确的教育方向,那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不能遵循一般高等院校的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它必须要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按照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
1课程内容“必需”“够用”,资源形式多样、直观
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录取的最后一批,学生的基础相对本科院校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差,但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相对较强,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应避免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堆积,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减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负担和造成的消极情绪。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和访谈,以音视频素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大部分学生还需要与课程相关的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素材、动画类素材、各类试卷(包括与课程相关的习题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测试题等)以及和专业相关的其他类教学资源库的链接等资源。多种资源形式的辅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快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学习相关知识,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 突出岗位标准,设立工作场景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要着重突出工作岗位的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工作岗位标准,从企业寻求与教学相关的项目,结合理论知识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在目标激励下的了解和学习,是一种完全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有效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单一身份,加入企业的岗位名称来模拟企业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从企业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视频、引入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标准、新知识、新技术、一些专业技术文档和工艺要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招聘条件等。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平台里要专门建这样的模块来突出高职的特色,并且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了解了企业的相关内容,这为将来的就业提前进行了实习和锻炼,也为学生解决了为什么学习和学习有什么用的困惑,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资源编排与实际教学对应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所以资源的编排要与实际的教学对应。无论学生自学还是课下复习使用,都能使学生快速、方便的查询资源和存取信息。教学资源应该按照实际教学的大纲和教学时间、条件来编排。整个教学资源编排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着重体现学生活动,同时理论与实践要紧密联系,理论围着实践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理论、掌握理论,同时通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来不断巩固理论,最终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变化成自己的理论知识。这也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资源的编排要体现这种特点。
4 平台的持续更新和开放性
教学资源库不足之处就是平台的局限性和更新滞后,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导致教学资源库的平台使用范围有限、更新速度较慢或者制作完成后一段时间没有更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教学内容时刻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企业的一些相关内容也随着市场和经济这个大环境时刻更新。由于这些特点,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不能一味的保持不变,要时刻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这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大要求和特色。
企业的分布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以及当地的政策有关,作为高职院校,应该让学生多了解其他地区的企业概况和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平台建设要打破校区和区域之间的限制,使平台更具开放性,使用更广泛,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各区域企业之间的沟通,使学生的就业面更广泛,视野更开阔,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丰富。
5 结束语
以上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见是长期从事高职教育教学、高职教育改革探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繁琐的过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学校领导以及企业员工对此工作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资源库还需要一支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充沛的精力的教师队伍和管理者,还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资源库的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共管教学资源库的浓重氛围,把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做大做强,为使用者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马忠亮.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第5期;
篇3
关键词 网络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2-0062-02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已经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网络教学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享受到内容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网络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1],如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文字、图片、动画、影像资料、网站等。
在硬件环境和师资队伍具备的前提下,网络教学资源便成为网络教学实施的关键,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与关
注[2-8],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先后建成并上网。但这些资源库还不尽完善,从一些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来看,大部分只是上传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和少量讲课视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因此,如何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方向,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是高校开展网络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
1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设计首先考虑在内容上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匹配,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新颖性。除了涵盖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外,还要考虑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学目标,既针对课堂教学,又满足学生自学,注重发展学生个性,让其成为教学的主体,掌握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有些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难理解,而课时又有限,就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特点。对于教学资源的设计,要结合本校实际,依托学科发展,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把学科最前沿的进展随时展现给学生。开放的网络教学特别适合学生在课堂时间以外进行拓展学习,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自主支配时间和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在较少课时条件下,系统、深入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要素,同时拓展专业视野。
2 根据学生特点与需要分层次设计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大一或大二的学生还没有走出高中的学习习惯,还不适应网络教学自主学习,所以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网络教学资源设计就要更多地考虑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顺利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大部分毕业后第一条出路是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这就要求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所以,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课程以外的资料,如能把相关的学术期刊、国家精品课资源、学科发展前沿等介绍给他们,对考研、读研都会很有益处。所以,除了基本教学资源外,还应构建网络平台下的课外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就业、考研等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要明确网络教学资源不同的服务对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设计,根据不同学生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
3 根据网络教学特点建设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信息海量,资源无限,日新月异,有相当部分的资源可以用于学生开放学习;有利于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平台;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其他媒体无法带来的便利。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与协作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创设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也是网络教学资源设计的重要内容。营造以网络资源为支撑,面向全体学生的终身学习的开放教学环境,使网络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支持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在设计时要考虑给学生提供多种方便的交互方式和交流手段,能够进行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多边互动,师生之间随时随地进行教与学的交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对话方式,使教师和学生更加融洽。
4 师生共建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其宗旨是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能力发展,培养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会学习,尽快适应数字化生存环境。目前,很多网络资源是以教师教为主,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比较少。基于网络平台资源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亲自搜集信息,完成主题任务,使学习过程成为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网络资源建设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所有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与大家共享,使网络资源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可以配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由教师给出主题,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行搜集信息,进行筛选、分类、重组后提交到教学平台,使学生在丰富资源库的同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5 结束语
由信息时代孕育而生的网络教学其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海量的信息资源、便捷的检索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师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了师生互动方式。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资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丰富发展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充实教学资源建设,创设开放的网络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朱亚莉,李霞,刘亚彬.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84-86.
[2]赵晓静.浅谈高校教育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J].科教文汇,2014(1):46-47.
[3]胡旭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221-1222,1225.
[4]杨蕴昊.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247.
[5]赵伟春,余勤,等.《基因工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8):218-218,221.
[6]张超.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关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3):108-111.
篇4
摘 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主要内容之一。 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建设的特点,提出了中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
关键词 :中职 专业资源库 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主要内容之一。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依托于网络平台,以专业教学内容为主建立的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并适应网络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它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直观、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促进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动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库建设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定位多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偏离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学习中心”为中心的实际要求,存在“重教、轻学”的问题,没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
2.教学资源库内容组织零散
为了扩充资源库的容量,许多学校在资源建设中只是把教师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堂录像和学校购买的部分教学资源按专业进行简单的整理、堆砌,缺少系统整理与归类,造成教学资源媒体形式简单,且体系混乱、无序,缺少实用性,交互性不强,无法满足教师教学个性化需求,造成教学资源库质量不高。
3.教学资源库建设缺乏专业特色
部分中职学校建设教学资源库时存在着简单模仿和低层次重复建设等问题,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和差异,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有所偏离,致使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能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形成特色,资源的适用性不强,使用率不高。
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应以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主,同时也具有职业资格培训、认证辅导等功能。按资源的特点可分为专业教学文件、文本资源、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教学课件、模拟资源、题库资源等,从结构层次上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建设资源
主要包括专业介绍、专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行业职业标准、专业就业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专业实训室、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和毕业典型案例等内容。
2.课程资源
各专业课程的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材、课程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图片、动画视频、教学动画、虚拟实训、习题库、试题库和课程考核评价办法以及课程作品展示等。
3.职业资格培训、认证资源
主要包括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专业必考或选考等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大纲、培训方案、培训材料及内容、习题库等。
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
1.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要学教并重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则是教学的两个部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设计要从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强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支持“学”和服务“学”,根据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使网上资源和课堂教学能密切配合,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专业教学目标相对应
学校要组建由专业教学团队、企业专家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小组,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围绕教学项目或一体化教学,以课程教学设计为主线,以课程的能力训练点或知识点为基础,组织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对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学项目资源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广阔空间,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开展教学,提高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使用率。
3.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体现专业特色
篇5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教学资源的特性。
1.生活性。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科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使科学知识超越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与日常经验情景相分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教学的价值基础,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景,科学教学中的知识就会丧失其价值基础。学科材料对男孩和女孩来讲都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相当死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情景分离开了。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学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
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的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的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还应体现在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实际条件、学生情况、教师能力和学校周围环境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学校科学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寿建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及策略[J].科学课, 2009,(07) .
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1符合新课程改革开展要求
目前,我国教学领域正受着新课程改革主、客观强势的冲击,结合国内外课改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教学领域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创新策略,从而满足新课程改革开展要求。因此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位置切实开展,可有效促进教学内容与课改内容有机融合,以将新改革贯彻到实处。
1.2改善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即便初中语文教师们尽心尽力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然而仍旧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包括课程秩序混乱、教学目标模糊及教学欠缺针对性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每位教师教学实践中时刻面临的问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面向每一位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彰显教师的辛勤、智慧及策略,着力于改善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1.3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根据学生们不同的身心特征,让学生于初中语文课堂中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创造出自己思维方式,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将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并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身心特征,采用激励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习积极主动地展开语文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有效解放学生天性,让学生思维得以开拓散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2.1语文性原则
语文性原则的提出是为了区别课程论层面上提出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语文性原则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魅力,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选择课堂教学资源。不能因为多样的教学资源走进课堂冲淡了“语文”自身的味道。坚持“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语文性”十分必要,理应置于4个原则的首位。
2.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有两个指向:第一,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是教学资源,对于学生便将转化为语文课堂学习资源。这些资源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只有这样开发利用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乐于接受,更好地帮助他们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要针对每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与每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系。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目标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资源本身具有多质性的特点,同一资源可以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分析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各类资源,认识并掌握不同资源各自的特点和性质,有针对性地选择,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
2.3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概念突破了单一教材资源的束缚,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因此开放性应该是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应有之意。开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地开发利用所有有益于语文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堂教学资源。
2.4经济性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财力、物力、人力等的投入和支持,开发利用不同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需要不同大小的投入,也会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中实现投入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的最佳效果,是开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在开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利用本地资源,就地取材,不舍近求远,也不好高骛远这些资源是学生所熟悉的,是与他们平时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可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做到空间的经济性。投入、时间、空间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性不仅为语文教师筛选课堂教学资源提供了开发利用的原则,也为最佳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有效途径
3.1创设教学情境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素质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教师将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合理地结合,构建符合学生生活逻辑的语文教学情境,索引学生形成认知火花,在灵活问题提出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2引导学生生活体验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课堂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更深一步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引学生去思考课堂上的问题,要有自身的理解,不能只是浅显听教师的教授。重视社会生活体验,老师要耐心指引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通过社会生活中问题讨论,再次让学生回顾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
3.3扩大信息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阅读可促进教师、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提升眼界,感受生活。教学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地阅读,经自身的思考体会,形成自发特有的认识,以塑造学生评价、鉴赏及理解的能力。
篇7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型;建设框架;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38-03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现代高职教育的大环境下,各地职业院校已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在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力度进行资源的全面开发。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资源建设问题却不断出现:多资源、少精品的问题时常出现;高的建设率和低的使用率相伴而生;各大院校相似或相同课程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数字化的资源开发出现“形式大过内容”的现象,无法真正体现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内涵。
在各大高职院校中普遍开办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也面临同样问题:软硬件建设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材、课程、场地、设备以及合作企业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开发出的资源无法达到优质效果。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高职院校牵头,保质保量地开发出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合格资源入库,并确保资源更新率和使用率。
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1.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内涵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面向专业教学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信息系统,它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与共享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是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幼稚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件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2.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集中职业院校教育和管理多媒体相关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知识的社会普及,具体体现在:
(1)共享优质资源,推广专业建设成果;
(2)为专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实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高质量就业的互利互惠;
(4)深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可见,建设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借助资源库的建设促进不同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共享和再应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和高效使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基于共享模式的教学资源库的总体建设框架
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大力推动和发展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有效途径。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全过程必须与专业所对应的产业、行业、相关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以实现共赢发展。在我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制定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标准的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在专业标准的制定和实践过程中,要开展充分的调查和研讨过程,确保行业中先进企业的全程指导和参与,以实现专业契合行业标准、准确定位的原则。
步骤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开展广泛的人才培养调研,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将调研范围扩展到国外,参考和借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特点和特色,最终形成应用于各类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标准化文件,并且密切联系企业实现实时更新。
步骤三:制定专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拓展课程等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为体现专业核心技能性课程,专业支撑课程为核心课程的支撑和基础支持课程。
步骤四:设计符合教学及就业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鉴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殊地位,将深入研究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步骤五:核心课程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核心课程建设是专业的立身之本,因此对核心课程的开发是资源建设的重点。课程资源开发可参照国家制定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标准展开全面的资源建设。
步骤六:专业资源平台建设
建设符合专业特点和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在本项目中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独立开发的网站为资源平台,实现动态的资源、更新和管理。
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进行调整和升级。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入库的标准,结合产业、行业和合作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选用企业新项目改进资源内容。可采取边开发边使用的形式,力求资源库的建设伴随学生学习全过程,并为其职业生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案例分析
在我校重点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校本资源库建设中,重点从三个方向大力推进,最终实现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和实施:
1.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有关专业标准的基础研究
(1)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起点是专业的基础建设。包括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等。这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是专业开展的根基,决定着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基础扎实才能明确专业定位,确保资源库建设路线的正确性。
(2)主要技术手段:针对教学设计中课程设置的修改,开展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具体执行过程在“广东省电子信息类教指委项目――以‘核心课程群’为节点搭建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综合性虚拟实训平台”中实现,主要内容为以“四类能力节点”构建实践教学整体方案。以改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原有实践教学体系中曾经开展过的以“课程为主导的实训形态”和完全以“综合性项目为主导”的实训形态中的不足。
2.针对核心课程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1)实施方案:针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专业课程的资源开发过程有助于形成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共享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2)主要技术手段:通过明确课程资源建设的入库标准,提供资源开发的指导,规范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对于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资源的开发制定出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入库标准”,在该课题开展的过程中(以两年时间为界限)力求用专业的资源建设入库标准为指导对核心课程开展建设工作,以形成示范效应,并在后续的专业建设中对其他核心课程开展相关的建设,并逐步实现所有核心课程的优质化。
3.开展专业资源库系统的建设,作为校本资源库的基础平台
(1)实施方案: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资源库系统建设中,我们通过开发专业群网站,以专业建设带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
(2)主要技术手段:在网站中所有与专业相关的基础文件、课程建设资源、专业宣传资源、素材库资源等,并实现注册会员管理等功能。由于整体建设以“校本”资源为目标,网站会通过分权管理的方式实现专业宣传性内容全覆盖,而专业核心资源只针对特定用户的功能,以明确的权限管理解决网站运行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入库标准如表所示。
五、成效分析与未来展望
在为期两年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规划和实施中,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效果的评价和成效的分析,整体而言实现了三方面的突破:
1.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实施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优化和推广
选取高职院校色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施全方位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综合性虚拟实训系统、专业教学网站等各类型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将项目落到实处,力争形成典范。
2.探索符合现代高职院校特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模式
在研究现代高职院校信息化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标准,落实具体专业进行典范建设,在实际应用中推广和优化资源,并最终形成适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从“虚的研究”到“实的建设”到“虚的总结”,形成一套创新的“专业资源库建设推进模式”。
3.自主开发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示范,并形成教学成果
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建成一批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成果, 资源类型包括: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系统、计算机教育软件等。在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开发更多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合力,包括虚拟实训系统,自主学习系统等,从根本上推进资源的内涵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是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专业化、信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确保专业、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一体化,真正实现专业的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许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5.
[2]解文明,欧少闵等.建立高校数字教学资源激励和评价机制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2(8):1-3.
[3]苏小兵,祝智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2-4.
篇8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校企合作,构建以数字化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课程、企业文化为突破口,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建设为核心,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师讲义、课件、企业文化理念、教学和顶岗实习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等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并将整合的资源有机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参考资源。
1、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技术也在这场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普及的风暴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无论对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还是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1 专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高职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时间较短,很短时间内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上不可能有非常完善的成就。因此,从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时展的需要,从促进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来说,都迫切要求强化数字化的课程与专业拓展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意识,注重平时的资源的建设和积累,提升整体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的能力。
1.2 师生互动教学的需要
师生在数字化平台上交流教学内容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方法进行教与学的全新尝试,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之一。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知识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校企合作的需要
良好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合格人才的必需手段。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立给校企双方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企业参与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知识数据库的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了生命力保障。
1.4 数字化学习的需要
随着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变成了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给移动学习带来的有效的学习资源。强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媒体化研究利于拓宽数字学习的范畴,实现大教育、大职教的理念。
1.5 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提升高职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市场对于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方式,而构建高职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当今时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强化数字媒体实验室数字资源的建设,从而使学生能接受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良好训练,培养其具有独立工作和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2、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和发展,媒体教学已经传统纸制资源补充,它的优点是生动趣味性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更适合自学,同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着力提供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资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自己学习的进度和计划进行自主学习,
2.2 互动性教学的原则
高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点。因此,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尤其是在进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上要注重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同步或者异步的交流手段,如:BBS、Email、在线聊天室、在线会议系统、在线交流系统等,以便教学双方更好的进行互动。
2.3 平台化教学的原则
互联网时代更多的学习者在线学习方式都是通过相关的教学平台,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也如此,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达到教学计划合理监控化、教学组织合理实施化,师生教学互动化、教学管理全程化、评价体系完善化的目的。
2.4 职业性与技能性合一的原则
高职培养的学生以职业性和技能性为主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现代化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影视编辑技术,提供一个完善的有关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的实验环境,为影视视听语言、平面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应用、电视摄像技术、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视觉文化、数字音视频处理、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电视节目编导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及后期合成、数字摄影等相关课程提供完善的学习条件。从而使学生能接受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良好训练,培养其具有独立工作和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2.5 因材施教原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总体上是在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融合艺术设计类和人文类专业的特点来实施。在教学内容素材建设方面,需要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有主干课程的教学课件和数字化教学参考资料、教师上课的视频资料等,还可以将学生的艺术设计作业和作品进行收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数字化共建共享、因材施教的特色。教学形式上也集结了互联网交互式、个性化、增值服务特色。如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3、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1 注重校企合作
在资源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纽带作用,广泛进行资源的采集,资源获得途径有:自主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而与企业合作开发主要是通过在专业建设中产学合作的方式,双方不断进行资源的交流与互动,然后由专业教学团队策划,引进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境、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实例,进而转换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当然,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行设计、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及其他途径,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
3.2 注重平台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有一个资源积累和推广使用的过程,它的建设应是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与维护、资源共享与评价、教学督导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通,根据学院教学需要可分别设置使用者的权限以达到教学管理需求。目前各学院教学资源的平台基本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素材的采集、教学资源的集成、教学资源的与应用。根据使用对象对资源的需求与权限的不同,资源平台可为本专业和同专业的其他高职院校通过校际网提供资源共享。
3.3 精品课程开发
精品课程是以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为出发点,体现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基本要求,将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集成,并通过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及特色等方面展示出课程建设成果,同时,为教师同行提供教学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目前数字媒体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是主干课程的建设,类同于省市、国家级各个层而的精品课程,提供给学生完整的课程资源。
3.4 学生互动社区
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多种通信机制与交流手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活动是否发生、如何进行完全是由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而定,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互动交流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交互活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与他人的交互活动多数是通过人――机――人的方式发生的,交流过程中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往往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图表等符号实现。学习者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从而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
3.5 教师交流平台与共享
为专业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络。在校园网内增设专业服务器,实现网络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为教师备课、评课以及教务部门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提供基础平台。该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化参与以及教研活动的交流,并能通过广域网络或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校园之间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它也是我校校园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6 教学资源的积累与链接
链接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专业的相关资源,有利于拓宽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促进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把握专业的动态提供良好的途径。
4、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应用
4.1 学生社区
重点建设日常作业提交子系统、资源链接系统、摄影作品展示系统、学生优秀影视作品评价系统、课程评估系统、在线学习系统、毕业设计、专业课程;课程成绩管理子系统;主干课程作业批改系统;毕业设计;动画作品提交与展示系统;实践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等。
4.2 教师教学资源建设平台
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并以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构建资源库的框架;资源库平台应易用、可扩展、可共享,包含教学资源素材的采集、资源的组织与集成、资源的与应用三个层面。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涵盖集资源库的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活动支持、资源共享与展示、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主要建设:
课程系统在线:课程的各类详细报表,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出勤、学习、评价信息,课程的教学进度以及具体内容,为师生学习和评价提供依据;
在线学习与测试: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试题的编辑,包含各种题型,要充分满足日常的课程考核;
多媒体演播室:支持在线制作,增强多媒体支持功能,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动画、影音等格式制作,并通过在线或者下载播放,轻松实现教师课件制作和学生作品的展示。
即时交流:支持在线交流讨论,可在模块下进行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即时交流;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职业技能标准编制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利用系统为完成课程的学生发放标准化的结业电子证书;
专业平台拓展:平台设计引入插件技术,定义应用系统的接口技术,应用系统只需要按照接口进行安装接入即可扩展平台功能,满足不断拓展的专业教学需要。
4.3 精品课程的共享
与兄弟院校共享数字媒体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落实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课件、网络教材、特色教学资料、作品展示、教学视频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4 师生共建平台
通过开展视频点播、BBS、建立虚拟社区、在线交流系统、制作主题资源包等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建立数字媒体专业教研室、丰富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题视频、教学视频、学生视频作品等。同时师生参与共同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网站,展示本专业教学科研动态、企业发展动态,对网站积极进行专业化的设计与整合,发挥技术与艺术优势,展现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特色。
5、结语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刚发展起来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培养优秀的技术型高端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要建设完善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强强联合,它避免了各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建设弊端,也包容了不同地区学校的个性特征,使建成的资源库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同时积极采用云技术手段,实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将会使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得更加科学而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占元在京出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 .
[2]耿卫东,彭韧,李晓.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6).
篇9
关键词 新课程 资源建设 资源应用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选择和搭建资源平台
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首先得选择一个优秀的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在中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1)资源平台的技术简易性和可操作性;(2)良好的分类管理和检索功能;(3)资源建设和应用群体的权限设计;(4)资源便利的分离与整合功能。我们这里选择Moodle平台,此平台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在国内的部分地区和学校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Moodle平台有技术门槛低、代码开源、免费使用和实用效果好等特点。它在资源分类上可以自主创建课程和自由划分资源分类,支持各种类型的资源上传。课程用户权限明晰,不同用户对不同课程及资源权限不一,能有效地对资源进行保护和应用。Moodle平台是一个基于B/S模式的网站程序,资源浏览和应用方便,在中学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实用性强。
2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及教师必须重视中小学教师教学技术能力培训,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学校校本培训中应组织开展资源平台(Moodle平台)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对资源平台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1)培训资料准备。选购部分Moodle相关的书籍,如《Moodle网络课程平台(曾棕根)》《Moodle课程设计(黎加厚)》等;整理制作校本Moodle平台教师培训手册;设计开发Moodle信息化课程设计培训教程如:Moodle课程资源设计、交互式课程活动设计、协作式课程活动设计学生评价设计与管理等。
(2)培训方式:培训采取分层、集中、分散的方式。
分层:即先对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较熟练地掌握Moodle平台的操作使用,并能够达到对一般教师的指导水平。
集中:即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初步了解Moodle平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学习使用该平台。
分散: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自学时由骨干教师进行辅导,逐步达到较熟练地进行操作使用的水平。
(3)采用教师分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在校园网对Moodle平台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并及时将学习情况在组内进行总结反馈。
(4)对全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学校70%以上老师能利用此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并能利用此平台实现交流互动,设计教学方案。
3 新课程资源库建设
3.1 外建教学资源
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按年级分工从已积累的教学资源中筛选高质量、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各类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挑选和下载对本专业有用的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案例、电子期刊、各种视频、网页、文件、素材等资源。这些资源通过Moodle平台到学科的具体章节或知识点。
3.2 自建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产生一些自建性资源,如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试题、教学案例,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收集的学习资源、学习心得等,这些资源是教师和学生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可以把这些自建性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建。
3.3 动态资源库建设
动态教学资源建设主要通过Moodle平台的互动专栏来创建,可以方便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问题解决。教学活动是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学习支架,Moodle平台中含有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模块,可以构建任何类型的动态教学资源库,如:作业、测验、专题讨论、聊天室、论坛、词汇表、问卷调查、投票、Wikis和Blog等。同时也可以动态地自由组合各种教学活动,将各种不同的动态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满足教学目标。
4 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
(1)应用目标: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及融合是教学资源应用的关键。依照教学设计理念,将教学信息相关的教学对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库进行组织管理,形成教学体系架构,以适应学科教学的需要,便于师生快速搜索和使用资源。根据认知结构及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将现有的教学资源组织为多样化、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包含文字、图片、PPT、动画、教学音频、教学录像等。
(2)教师应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后通过自主学习站点获取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教学过程与moodle资源平台的融合,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生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与合作,逐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要用一定时间向同学介绍该平台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学会用平台,乐于用平台。让Moodle资源平台成为学生离开教室后的第二课堂,并能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4)应用措施:常规化教学应用让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拥有平台账号以及相应的课程权限,让平台成为教师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将部分学科或学科部分章节的教学活动转移到平台上进行网络教学探索。
新课标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通过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提高教师对教学课程资源的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举办优质Moodle课程包评选活动:Moodle课程包是基于Moodle平台开发学科具体章节网络课程,然后将此课程备份便可以打成一个课程包。此时的包是基于平台的,因此它符合scorm标准,所以再将它直接导入别的平台(符合scorm标准)进行恢复便可以直接使用。
学年度教师教学资源贡献评选:教学资源是相同学科教师共建共享的,因此资源建设必须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资源贡献评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参与资源建设。
5 预期创新成果
(1)形成高中新课程特点的Moodle教学资源库;(2)校园内外师生互联的信息化自主学习平台;(3)部分实效优质的高中新课程Moodle课程包;(4)形成以Moodle平台构建高中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5)形成以Moodle平台构建高中新课程教学资源应用模式。
篇10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
当今时代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信息已经被人们视为最为重要的资源,资源的价值倍受人们的关注。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会计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之本。如何认识教学资源,对于会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跟不上硬件的发展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与硬件建设均衡发展,已成为会计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会计专业发展史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都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特别是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会计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可以说,硬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使“教学资源匮乏”成为开展会计专业教学的瓶颈。在会计专业建设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与硬件均衡发展已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均衡发展是会计专业发展的方向。
2、网上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缺乏精细的组织、目标、原则及方法
纵观当前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不难发现:人们往往注重单一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而忽视了全面建设本专业教学资源的工作;缺乏精细的组织、目标、原则及方法,导致会计专业资源整合不足,未能形成理想的网上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时“见木不见林”;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实践、应用会计专业技术的舞台,就不能满足学生对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的向往、求知,学生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正确引导。
3、专业领域信息网络化教学资源形式单一
当前,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主体仍是文本类信息居多,罗列会计专业教学重点多,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少;教学资料静态的比较多,而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较少,缺乏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与链接,交互功能不足,而且专业和课程特色不够突出,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跟不上,有些课程有文字教材或音像教材,但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滞后。
4、重复建设情况时有发生
在各黄校的会计专业开展的教学资源建设中,重复建设的课程和资源比较多,共享程度差,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5、教学资源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缺乏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
教学资源建设人员对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缺乏专业化的运作方式,难以发现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学习效果的反馈和信息网络化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和教师对网上学习的效果心中无数,存在所谓“见花不见果”的现象。
二、解决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构建的原则
突出会计学科重点,强调专业特色,通用,经济,典型,动态,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原则。
2、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内容规划
针对会计专业特点和课程结构,可以将会计教学资源为六类:媒体素材、试题、课件与网络课件、文献、案例和网络课程。
①媒体素材
又包括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文本素材、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
②试题库
按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试题的集合和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即各种课程的的试题库、资料库等,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日常或阶段性的测验,让学习者了解、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③课件与网络课件
针对会计专业学习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阐明的某些现象、实验和理论,而制作的小型课件,它们的特点是容量小、针对性强、使用灵活。网络课件库中的软件,要求能够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网络课件的主要特点是短小、形式灵活、一般教师可以制作。
④案例
是指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⑤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的特点:结构化的知识展示、包含相关的资源、协作交流的功能、自我评测的系统。
⑥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指教会计专业教学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等。
3、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标准的构建
①构建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标准的必要性
会计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是本专业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制订一个会计专业的教育资源信息网络化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标准的具体内容探索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标准应该是一个专业规范。主要包括: 对本专业各种专业术语的定义,各类资源属性的标注,资源质量与技术上的最低要求,教学资源的功能标准。
4、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构建的手段
①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转化为数字信息
会计专业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丰富而具专业特色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不仅是本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每一门课程都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力求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转化为数字信息。
②建立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的一个关键性工作就是建立教学资源库。即采用数字化的处理,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形成学科素材库,向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传输。这种网络化的传输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方便的时候把一些知识和信息传输出去,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课下使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复习。网络的通讯互连和超级链接技术,使网络教学资源真正实现跨时空的资源共享。
解决当前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始终是专业建设中的关键与难题,也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有政策、师资、学生、院校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尽管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只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下,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的前景一定非常光明。
参考文献:
[1]宋娟.网络教学中教育资源分析与应用平台构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中国远程教育.2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