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是一门偏重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的学科,忽视对实践的环节的关注,会计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化课程,对专业的要求也比较高,但在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却出现严重的问题,它对于会计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更不利于会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模式的陈旧。
以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会计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跟不上会计职业专业化的发展步伐,虽然近几年来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会计教学的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会计专业的教师对会计的专业市场的不熟悉,教学时间的限制,专业课程得不到更深入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关注度低,在教学手段上还是采用黑板笔述的方式进行讲解,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会计专业中的数字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造成学生的理解出现严重的偏差。
(二)忽视模拟教学。
在现有的中职院校中,多注重会计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主要给学会传授会计理论,对于课本中的实践演练过少,也没有给学生安排相应的模拟是实习训练,有的即使安排了也只是走形式主义道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使得、学生缺乏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更不利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形成,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革新。
(三)教师职业能力偏低。
在中职院校当中,既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懂得会计操作性知识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中职会计职业的教师就只会教授传统的会计理论性知识,并没有专门的会计技能指导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就是直接从会计学校毕业任教,并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学校的经费不能足够供应,会计专业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指导和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习与会计行业脱节,教学质量下降,导致学生在就业压力的迫使下。对会计专业失去信心。(四)与会计人才需求标准背离。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顾课堂的效率而忽视、课堂之外的会计行业的就业情况,对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不闻不问,只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不到相应的会计专业技能,就业压力增大,甚至面临失业,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二、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面对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会计教师的职业能力有着很大迫切性。根据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会计专业的就业问题,改变会计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会计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也只有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近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要有高深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二)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会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会计专业也随之发展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会计也从电算化走向信息化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心得会计制度和法规,还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要活的良好的实践教学经验,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倡导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身体力行,亲身积累会计技能经验。
(三)组织计划教学环节,进行指导。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专业,它不但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知识,更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中,过多的讲授和作业使学生失去实践锻炼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实践的能力。会计的模拟实践可以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熟练掌握会计的应用技巧,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会计工作的内在联系。会计模拟实践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应用,增强对会计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篇2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爱好、性格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既需要知识经验,又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磨炼。
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篇3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头戏,而教师素质又以课堂教学能力为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则是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所谓“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内在机制正在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教师,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呢?要改变教师观念,掌握教学策略,学会自我评价,吸收大量新鲜知识,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监控能力”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实现以教学能力促教师素质,以教师素质促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时代的教师应努力向“理论型”“实践型”“科研型”的新型教师。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科研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教育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符合时代的要求。
1.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只要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师理论素质,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科学地认识,并对待学生,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2.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设计、学生管理、课堂组织、学生评估、等方面,特别是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要得到增强,由以往盲目而不自觉的状态转化为有意识的主动能力
3.要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
教育要逐渐强化教育研究的意识,并善于从实践中捕捉富有新意识的研究课题,形成建立研究档案的能力,会运用科学地研究方法,撰写符合规范的研究论文。也只有长期坚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才能促使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的不断提高。
所谓“教学监控能力”是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申继亮教授和张涛博士于1998年提出的创新性命题,其意义是指“教师为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体现了教师从陈旧的“经验型”向全新的“专家型”转化的内在机制。只有促进教师由被动的不自觉的状态,转向主动地自觉地调节并改进自己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应成为各个学校认真探索的研究课题,也将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教师形成教研监控能力的基础是由“不自觉――自觉――自动化”发展。而教师“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及“课堂教学操作能力”的体现则是教学能力的具体表现。
一节概念教学过去我往往习惯于“满堂灌”,机械重复记忆再运用,常常使学生学得累,教师教的更累。如果恰当运用一些策略,就会使概念变得鲜活起来。如引入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借助已有的知识等引入概念,讲解时运用对比的原则,“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或将概念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变换,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中得到一些启迪。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另外,还可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使各种发展层面上的学生都能解答出适合自己水平的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感。例如:“同分母分数加法”,可出示以下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1)观察这几组分数,说出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2)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上述三个问题,逐步递进。一般来说,只有会回答出第①个问题之后,才能去概括第②个问题,也只有会概括第③个问题,才有可能回答第④个问题。
在回答这三个问题时,我让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优先发言,这样,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且各有所得。
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技能提升
1引言
近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参考文献(教体艺〔2014〕1号)、(教体艺〔2015〕5号)、〔2015〕71号,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同步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将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促进学校美育教学的核心。
2培养目标
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学前艺术教育师资以及从事学前艺术教育科学研究、学前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幼儿园、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和艺术教育管理部门从事艺术教学及艺术教育管理工作。
3提升途径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分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与专业核心技能提升三个部分,使艺术教育专业具备学前教育理论修养与实践的艺术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特色。
(一)艺术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
所有教师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掌握高职教育教学理论、艺术教育理念、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政策等理论知识,并参加教育教学理论考核,考核不合格需参加补测。
(二)艺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1.参加考核教师提交《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2.课程范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
3.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师提交的《课程整体设计》,现场抽取考核内容(模块);
4.被考核教师根据被抽取内容(模块),完成现场模拟授课或说课一次。
5.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审组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三)艺术教育专业核心技能的提升
1.专业核心技能清单及考核要点,专业核心技能不得超过5项。
2.被考核教师自行选择所授课程所属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进行现场操作。
3.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审组对教师专业核心技能进行评价并提问。
4.艺术教育专业核心技能考核点如下:(1)儿童教学活动设计与试讲考核要点
A.教学理论新颖;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科学性、操作性强,20分B.教学内容准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体现学前教育新理念,联系幼儿
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实践动力能力,20分
C.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能激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20分D.教态、仪表及语言得体,恰当,20分
E.粉笔字板书书写格式标准、规范,字迹清楚、优美,10分F.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10分
G.时间20分钟
(2)儿童美术考核要点
(3)儿童舞蹈考核要点
(4)指定儿歌伴奏编配考核要点
利用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全分解和弦,完成10首指定儿歌伴奏编配,和声编配与音型织体符合歌曲风格,前奏与尾声编配合理。每完成一首得10分。合计100分,用时45分钟。
(5)指定兒歌弹唱考核要点
完成10首指定儿歌自弹自唱,弹奏方法正确,歌唱音色音准好、吐字清晰,节奏稳定。每完成一首得10分。合计100分,用时40分钟。
4提升要求
(一)理论考核
所有教师参加理论考核,因故未能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需参加补测,有两次补测机会。
(二)课堂教学能力考核
教学理论考核通过后,申请“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给予一次补测机会。
(一)专业核心技能考核
教学理论考核通过后,申请“专业核心技能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给予一次补测机会。
(二)公平公正公开
测评活动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对全体教师公开,自觉接受教师的监督与检查。
(四)结果运用
篇5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TAFE教育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20-02
一、前言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赴澳大利亚学习其职业教育体系特点,自学习培训开始,对澳TAFE教育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比较,总结TAFE教育模式的特点,以期对我国现代职业提供一些启示,以应对现代新型职业教育背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挑战。
二、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特点
(一) TAFE教育模式的理念
澳大利亚TAFE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开设,开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渠道。自1972年成立以来,TAFE学院的培养途径为“行业主导、企业专家导向”;办学机制为“政府设计、出资、促进和监管,学校参与市场竞争”;教学方式为“教与训、学与练紧密结合”。TAFE教育模式的理念是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构建并运行的,承担了澳大利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任,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TAFE教育模式的开放性
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具有开放性的教育特点,主要表现在:(1)专业设置的开放性。TAFE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变化需求不断增加、删减和调整专业的设置,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专业面。(2)学生生源的开放性。TAFE学院的生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完成12年的学习之后,选择职业教育继续学业;二是需要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三是需要获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等。同时,TAFE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后,也可以进入普通大学深造,攻读学士学位。(3)教学方式的开放性。TAFE学院根据不同生源的学习需求,开设了全日制、半日制,函授或远距离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校专职学习,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TAFE教育模式的开放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使全澳洲每年有近1/10的人在TAFE学院接受培训与教育。
(三)TAFE教育模式下的资质证书体系
TAFE教育模式下的资质证书体系简称为AQF(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它为澳大利亚的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搭建起了一个互通的平台,是国家统一的资质认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岗前培训课程都可以找到认证标准。AQF将资质证书分为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3类,共10个等级,每一级证书的取得需具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经过培训并达到专业能力,可以获得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可以在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领域转换。在澳大利亚,AQF资质认证体系发放的证书在澳大利亚全国具有有效性和通用性。
(四)TAFE教育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
TAFE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教育模式的实施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为了适应这种能力本位教育的需要,专职教师必须具有3~5年的实践经验,同时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讲授理论课并指导学生实践,并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特点,适应不同环境的教学能力,一专多能是对TAFE专职师的基本要求。由于教学的需要,TAFE还向社会招聘具有3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对口专业技术资格,并有较强的生产现场操作能力的兼职教师。强大的专兼职教师团队,保证了TAFE学院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TAFE教育模式课程考核机制的多样化
在TAFE教育模式下课程考核机制是灵活多样的:(1)考核时间可以在课程进行的任何时间段,由学员提出申请考核。(2)考核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分析报告、证明书、第三者评价、面谈、自评、录像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进行考核。(3)学员可通过提供直接或间接等证明材料来减免学时或直接进行考核,如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经验,可认定并折算为相应的课程学时,以减少课程学习时间或学习年限。TAFE教育模式课程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而且具有绝对的有效性、权威性、充分性、一致性、领先性。TAFE教育模式课程考核机制的多样化,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且更能反映出学员的实际能力。
三、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1)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变化。我国高职办学存在着多方办学,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状态。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在宏观上缺乏调控,部分专业毕业生过剩,而市场急需的人才又缺少专业来培养。专业设置的灵活度不够,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对接。(2)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要求存在差距。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起步较晚,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得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同时所学知识陈旧,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存在差距,使得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足。
(二)高职教育缺乏行业与企业的支持
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及时满足社会需求,其驱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于行业与企业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来自于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参与、指导和支持。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校企之间的合作,总是校热企冷,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缺少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三)高职教育缺乏开放性
我国高职教育缺乏开放性,主要表现在:(1)招生对象的局限性。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招生模式主要有“3+证书”模式、单考单招模式、三二分段模式、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等。主要生源来自于高中、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等。而面向社会在职及非在职人员的招生模式缺乏。(2)高职教育衔接通道的局限性。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通道不通畅,缺乏证书或学历的互认制度,使得高职教育存在局限性。
四、TAFE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借鉴TAFE教育模式的优点,对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
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中,通过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将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由政府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行业标准,学校按照考核标准和能力要求完成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行业的技能或能力,并颁发从业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受到政府、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
而我国虽然在某些行业领域开展了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间的接口还存在很多问题。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参差不齐。如何借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建立国家资格证书制度的一系列措施,解决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推广遇到的问题,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学历文凭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
我国高职教育的学历证书是由教育部颁发的,而职业技能证书则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来颁发。高职院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获得学历证书。但在就业市场,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文凭相比并没有竞争优势,也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后,要重新考取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建立健全我国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制度的要求。
(三)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职业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在职业教育领域启动,如何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澳大利亚TAFE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整个高职教育缺乏行业企业的指导,高职教育发展开放性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高职教育中的问题,借鉴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一些启示。面对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建设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我们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激发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行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六部门编制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信息动态[J].教育与职业,2014,(19).
[2]张琦,赵红红,宋连凯,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及启示[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6).
篇6
[关键词] 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62-04
0 引言
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熏陶”,迈入高等学府的青年学生往往以为“知识学习”就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岂不知“能力培养”才是学习的目的;当教学管理者只以学生课业成绩的高低评价教师教学水平、评定学生的奖学金时,进一步使青年学生误认为只要课业分数高就拥有一切。这种现象、认识与教育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与培养创新人才、精英人才的目的相向而行。本文论述了大学数学教学中“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探讨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一个视角,确定一条主线。
1 数学“能力培养”是“知识学习”的提升
通过中小学的学习,大学在校生具备了较好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例如对数学定义的理解、简单性质和定理的推导、模仿例题求解相似的数学题等。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提高计算能力,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当年学习微积分时,做了一万道习题,可见大师也是付出了辛苦的汗水。“知识学习”是“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会具有培养能力的保障。特别是工科学生,掌握“数学”这个工具是进一步学好专业的基础,要达到灵活运用“数学”工具的目的,还需要深刻领会数学的内在规律,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涉及到“数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数学知识,重在应用,应用的需求反过来推动知识的学习,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本质就是具有“数学思维”的能力。因此“数学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培养和训练,“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学“知识学习”的提高和深化。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创新是在国际上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要大力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把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及以后的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谁就能抢占、控制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综合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切抽象科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1,2]。
2 直觉思维是数学能力的源泉
直觉思维是创造发明的先导,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基本心理成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亲身的科学创造实践认为,科学研究“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思维”。他把科学创造的过程简捷地概括为这样一种模式:经验-直觉-概括或假设-逻辑推理-理论。可见,直觉思维是创造的关键,一般创造发明多是在观察和实验所取得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直觉思维提出假设、猜测而形成新思想。所以院校进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必须注意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分析思维的教学方法,分析思维的教学方法是按照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循序渐进的推理,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在讲解定积分定义的时候,从历史发展的背景、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到总结归纳,进行逐步分析,最后得出定积分的定义。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长期循规蹈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直觉思维的教学方法是积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本质上研究问题,在学生初步观察了解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直接提出核心的本质的问题,让学生立即动员全部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快速思维,对问题进行试探性地猜测和假设,跟着感觉走[3]。然后通过逻辑分析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检查验证。例如,在线性代数中,可以让学员凭直觉判断在矩阵运算中,“若AB=0,则A和B,至少有一个是零矩阵”的命题是否正确,然后论证。讲解空间解析几何可利用平面解析几何的诸多结论,直接判断或直接写出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的结论,然后加以论证,不仅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而且学生会更加注意论证过程,从而由论证过程得到分析问题、猜测结论、证明结论的一套思维训练。
直觉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学科的知识结构,知识就能广泛迁移,成为推理的依据和直觉思维的基础。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直觉思维都非常重要。一个人不能直觉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就不可能提出假说和设想;一个人不能直觉思维,工作中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学习中就不可能拥有主动权。
3 求异思维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求异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思维要敢于不遵循已有的轨迹,敢于想前人不曾想或不敢想的事物,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探索。这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断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时间空间,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与学之间、学与学之间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信息刺激,如被理解就会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新信息与旧信息融合时,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概念,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数学发展历史上,经典的例子是通过求异思维由欧氏几何发展了非欧几何,由标准分析产生了非标准分析。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一个美国孩子在美术课上画了一个蓝色的太阳。老师问为什么,孩子答道:“我画的是大海里的太阳”。多么奇特的观察和想象,老师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这个奇怪的“蓝太阳”得了最高分。这是老师对孩子与众不同想法的充分肯定。鼓励还是扼杀“特别”,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创造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思维具有创见性。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从未有过的思维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分析问题的时机,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标新立异,拓宽思维空间。寻找多种有效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明确目标、合理猜想、提出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像更丰富、记忆更牢固。求异思维的内核是: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由生疑,到存疑,到质疑[1],到新发现、新发明,这往往是各种创新活动的共同历程。相反,由轻信,到笃信,乃至到迷信,则往往导致人们渐渐丧失自主的理性、智性,丧失自主判识的自尊自信,渐渐地陷入只知唯书、唯上、唯权、唯命是从的驯服心理和盲从心态。
当然,倡导求异思维,并不是让人们不着边际地去胡思乱想、去异想天开、去任意蛮干。求异思维也是要在科学精神、科学理性、科学方法的引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积极的成果。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具有个性化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和学生求异思维的不可分割性,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4 逆向思维是数学能力的创新
逆向思维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有悖于通常人们的习惯,而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正常思维不能或是难于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一些正常思维能解决的问题,在它的参与下,过程可以大大简化,效率可以成倍提高,正思与反思就象分析的一对翅膀,不可或缺。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然而习惯于正向思维的人一但得到了逆向思维的帮助,就象战争的统帅得到了一支奇兵。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
在教学中有时碰到一些问题,顺向思维易陷入困境,从反方向思维往往茅塞顿开。例如,欲求极限,这是型未定式,显然必须变形,如何变形呢?中学阶段学的方法是分母有理化,变形后仍为型未定式。如果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逆向思维,让学生采用分子有理化,变形后便可得所求极限。有些题目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也可以从所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例如,在讲到罗尔中值定理时,教师给出了四个函数:
(1)
(2)
(3)
(4)
(1)中的函数不满足罗尔中值定理的任何条件,但却有罗尔定理的结论。(2)、(3)、(4)中的函数仅不满足罗尔中值定理的某一个条件,但却没有罗尔定理的结论。通过对这4个反例的设置,学生就会清楚地认识到罗尔中值定理的条件只是充分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因此在应用罗尔定理时,若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需另辟蹊径。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例如有4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原来,把3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4个瓶子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由此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威力,人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奇迹。
5 惯性思维是数学能力的羁绊
事实上,本文只是简单举例并讨论了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数学思想,还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隐含条件思想和概率统计等数学思想没有涉及。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惯性思维的潜在危害,例如人们习惯于把有限运算的法则不知不觉地运用到无限运算中去。当人们为某些正确的成果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思维中的潜在危险。
例如有人用除法得到:=及=,两式相加,因为+=0,推得的这个等式成立吗?看似上述推理毫无错误,却不知已经触礁“思维中的潜在危险”。
当然不能成立。因为=只有在时才成立,而=,只有在时才成立。由于这两个级数的收敛域没有公共点,因此不能相加。
又例如:三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式子,竟然得出各不相同的结果。
甲学生:原式=(11)+(11)+(11)+…=0+0+0…=0
乙学生:原式=1+(1+1)+(1+1)+(1+1)+…=1+0+0+0+…=1
丙学生:令…,因为1(11+11+11+…)=,所以,
这正是把有限运算的法则,不知不觉地运用到无限运算中去的典型错误。
古希腊的学者芝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追龟”诡辩题[3]。乌龟素以动作迟缓著称,阿基里斯则是古希腊传说中的英雄,善跑的神。芝诺断言:阿基里斯与乌龟赛跑,如果开始时乌龟在阿基里斯前面,那么阿基里斯将永远追不上乌龟。芝诺的理由是:假设阿基里斯开始时在 处,乌龟在 处,为了赶上乌龟,阿基里斯必须先跑到乌龟的出发点,当他到达 点时,乌龟已前进到点;当他到达点时,乌龟已前进到 点,如此等等。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前次到达过的地方,乌龟已向前又爬动了一段距离。因此,阿基里斯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芝诺的论断显然违背常理,是错误的。无限多个很小的量的和,未必是无限大,“无限”地累加,也可能得出有限的结果。
设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乌龟在前面100米,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时,乌龟已前进了10米;当阿基里斯再追10米时,乌龟又前进了1米;阿基里斯再追1米时,乌龟又前进了米,如此等等。于是,阿基里斯追上乌龟所跑的路程(单位:米)为:+…,利用等比级数的公式可知,=(米)。
例如求极限+…+,有些学生认为,括号中的每一项的极限均为零,即对于,=0,因此+…+=()=++…+=0
如果所求极限是有限个式子的和,上述的思路显然正确。正是因为所求极限是无限个式子的和,要避免思维陷入误区,谨记无限多个很小的量的和,未必是无限大,也未必是无限小。设上述所求极限为,可知,利用夹逼定理可得=1。
6 结束语
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钻研和体会,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训练,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尽量挖掘教学内容和创造性元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把分散的、个别的知识,经过分析、分类变成综合的、系统的知识,这种综合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2]的重要体现;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走自主学习与创新之路,这对学生来说,终生受用无穷[4]。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领会数学功能的人才,使他们既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掌握科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例如,学过数学的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很少使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学习没有效用。很可能它们最大的收益在于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终身受益。不仅如此,数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深厚的思想基础,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精神和思想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数学理论和应用上的卓越成就。
在教学中,过分地强调数学思想,学生会感觉老师像在打太极,听的糊涂。怎样把握数学思想和数学表现形式二者之间的度就成为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同样值得研究和探讨。希望数学教育教学能够丰富学生观察世界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发扬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利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去做出发明和创造[5]。
参考文献
[1]吴艳,杨有龙.浅谈教学中的数学思想[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44.
[2]吴艳.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1,(4):71-72.
[3]黄晓学.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J].数学教育学报, 2005,(1):16-19.
篇7
1.提高能力是通过知识传播而得以实现
鱼之美味众人皆知。对于一个没接触过鱼的人,如果让其直接通过尝试食用而获得吃鱼的方法。那结果可想而知。正如初学游泳的人一样,必须先告诉学习者必要的动作要领,以及自救必备的知识。只有具备这些基本常识的人才可以尝试下水。否则什么也不知道随便跳入水中定然产生危险。“成仙之道需要高人指点”。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盲目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力不能提高而且还会产生危险,甚至误入歧途。生活中类似的先获取知识,后锻炼能力做的例子枚不胜举。课堂教学中会边讲边练,先讲后练,是教育教学经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有机物甲烷性质时,因为甲烷时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开始学习有机物。我就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有机物学习的一般步骤。先分析结构再推测性质,最后是实验验证以及结论总结。学生获得了学习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后,对后边学习乙烯乙炔以及烃的衍生物是水到渠成。学生感觉到有章可循,不会忙中出错。即便在后边有机复习时,学生也条理清楚。我自己也感觉到授课轻松愉悦。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个学习方法,他的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只有获得必要的知识才会解决相关的问题。
2.能力提高就能更好的获取知识
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地方还相当陈旧,教师的观念较为保守,经常担心学生不能很好掌握所教授的内容,便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不断重复。然而长期下去,学生不但成绩没有提高而且学习能力也逐渐下降。究其原因,教师过多的讲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导致学生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而且思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也随之下降。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多少遍,怎么还有这么多学生没答出来。”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想告诉他们:“一道题讲这么多遍,结果收效甚微。那还不如只讲一遍,我想也不会再差到哪去,与其这样,少讲几遍效果也许会更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在讲“火候”。教学当然也是这样,一味强调重要,不断地高八度提醒。学生不但感到精神紧张,而且神经疲劳。教学有时也需要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那么一定也会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记得在上届初三的第一次年模考时,当时因种种原因,新课教学还未结束。酸碱盐溶液这章内容在考试前一天刚开始。当我讲到酸的最后一条化学性质,酸与盐的反应后,给出复分解反应定义之前,顺便插了这样一段题外话:“同学们,好多学化学的人认为:‘化学难,方程记不完’。其实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化学方程不是记住的,而是写出来的!”这时我就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两个酸与盐反应的例子,自己补充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根据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然后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并且归纳出反应的特点,给出复分解的定义。此时因为快下课了,我就没有举例子,就简单说了几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酸与盐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如果你要将所有类似的方程全记住的话,真的恐怕要累坏了。”当我一出此言学生都愕然了。但此时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我就草草举了一个例子,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并且讲到这个反应能够发生,属于复分解反应。你会写方程吗?这时有学生点头表示会写。我说:不会也没关系下次课我还会讲的。大家试想一下酸碱盐何其多,他们之间的反应怎么记得完?但我觉得没必要背诵,不用记。因为他们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只有那些不知道反应原理的人才会说,方程太多记不完。结果谁也没想到第二天的模考中有一道推断题,要求写出碳酸钠与氢氧化钡的反应方程。当时几位任课老师都说超出范围了。但经过大家的讨论还是保留原题。然而改卷结果却出我乎意料:我所带的班这道题的得分率分并不低。甚至超进度较快的其他班。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联想到了碱和盐的性质。他们对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其他的知识,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离开了知识谈能力是空谈。学生没有基础知识去培养其能力简直是幻想。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绝不能偏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厚次薄彼只会使我们的教育畸形化。
如果学生不懂得实验操作要领,那么他就不会有规范的动作,也不会通过正确的操作,观察到正确的现象,获得应有的实验结果。就好比一个不懂得驾驶知识的人,在川流不息的闹市中驱车一样艰难。当然,只具备驾驶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能在闹市驱车。熟练的技术、灵敏的反应也是驱车的必要条件。就好像一名优秀外交官只具备人文、地理、政治等知识是不够的,他还应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极强的分析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等。
篇8
关键词: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11-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有其特殊之处。首先是引入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需要被教师充分理解,消化吸收后才能有效地经过课堂教学传达给学生。其次,合作办学引入的西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求很高。
但是目前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错误的理念,忽视了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导致这部分教师基本处于“无源之水”的状态,缺乏有效的培训,疲于教学,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中西方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
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由此要求教师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了解和掌握国外的教育模式,具有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教师是课堂的核心,教师讲、学生听。而在在西方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是独立的,意即学生应该自己控制学习,不应完全依赖教师取得学习的成功;学生可以并且应该主动问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以一种比较轻松的、非正式的形式相互协作;教师不能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一门课的唯一权威,并且不能理所当然地索取学生的尊重;学生可以(以合适的方式)质疑并挑战老师和同学。
对于学习,在西方教育教学理念下: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积极参与敏锐思考。这意味着学生要做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消化重构,更重要的是质疑和挑战他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理解、深入思考并有效利用知识;教师不会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他们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多个,学生应该自己提出结论并证明自己的结论;课程的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好学生的定义是能够敏锐思考其他人的观点,创新思考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差异对合作办学环境下的教师可能构成巨大的挑战。在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专任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但他们刚开始教学时,都感受到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在现有的教学经验和对西方教学理念认知水平下实施的困难。
三、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环境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挑战
师资水平是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合作办学的环境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存在中西方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既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进行教学,又要了解西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与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同步更新。但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中外合作的院校未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未能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导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1],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因此,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关注,了解目前合作办学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发展机会,研究出适合于合作办学环境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求的培训机制。
四、爱恩学院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在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本地教师由于工作在两国不同的文化之中,在教学方面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不仅如此,在合作项目中修读的学生要拿两个国家的学位,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培养适应在各种文化环境中工作和学习的能力。鉴于此,合作的双方一直在寻找机会能够帮助在本地担任塔大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在爱恩学院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探索和实践中,以下的要素对于培训机制的建立和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1.以质量保障作为培训机制建立的出发点。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办学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高校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师资队伍的竞争。教学质量同样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一切工作都落实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是提高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托。爱恩学院在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一直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在多年的合作办学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有扎实英语基础、宽广专业知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掌握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全英文教学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师资队伍。
2.合作办学双方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合作办学的双方院校都应承担起保障教学质量的责任,认识到师资培训对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国外高校的教育资源引入以后,传道授业的主体除了外方派遣的自体教师以外,还有合作办学实体中聘用的本地教师。为了使这部分教师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引进的国外的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的外方院校应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规划、设计和制定上共同参与。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爱恩学院于2008年与合作方塔斯马尼亚大学商讨了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第一轮培训经过2008.9-2009.6将近一年的时间,塔斯马尼亚大学派员到院共进行四次四个模块的主题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专业教师都获得了由塔大校长签名颁发的西方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证书。2012年9月,双方又协定开展了第二轮的培训。除了以上的专题培训以外,在爱恩学院授课的教师还会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例如新任教师需要先到塔大进行为期3个月的课程培训,实地观摩和学习西方的教学方法,每学年的预备周接受塔斯马尼亚大学的导向教育等。同时,这些教师在本地也接受了上海海洋大学的校本培训活动,例如师德师风、教学研究能力、学科科研等。在爱恩学院,这些教师享受着“两种土壤”的滋养,吸收着中西方教育教学文化的养分,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一线既保卫了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又把中西方教育资源传授给学生,真正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发展的独特优势。
3.培训目标、计划和内容的建立。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有别于普通的高等院校,因此,双方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应充分考虑这种特殊性,因地制宜地确定培训计划、目标和内容。爱恩学院与塔斯马尼亚大学自2008年启动教师培训工作以后,就根据双方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在每期的培训计划中,根据前一年度教学质量检查中反映出的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相关的改进要求以及当年教育教学情况的变化,来制定当期的培训计划和内容。从近年行之有效的培训结果来看,培训的内容不仅涉及外语语言,还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方法等。
4.培训效果的评估。由于培训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考虑到长效性和对后期培训的改进,爱恩学院在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进行了培训效果的评估。评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接受培训的教师中进行;一是在学生当中进行。第一种方式反馈的是培训内容是否得当,收集的是作为直接受众的本地教师的意见;第二种方式反馈的是本地教师接受培训后在教学中有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收集的是作为间接受众的学生的意见。两种评估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可以对本次培训的效果得到基本的结论,以及对后续培训工作的建议。以爱恩学院为例,从教学质量检查各个环节所反映的数据来看,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教师也在座谈会上对培训效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具体地,他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的收获:(1)进一步理解了西方的教育理念;(2)深化了对塔斯马尼亚大学专业课特点的认识;(3)找到了增强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方法,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5.培训机制的长效性。培训工作应结合合作办学双方院校的年度工作重点进行,不应游离于学校战略发展计划以外。因此,培训工作应具有长效性,以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
五、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在国际间进行教育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合作办学以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要求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因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合作办学环境的师资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工作是确保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应成为合作办学单位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培训工作不能局限在闭门造车的状态,而应更多地给中外教师提供校际间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先进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模式和积极的教学理念在中外高校间进行传播,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
上海海洋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爱恩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在建立本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培训机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工作。实践证明,健康、长效的培训机制对于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敏,夏海贤,杨丽杰.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青年教师能力体系构建及其培养机制[J].理论界,2011,(12).
[2]Adapted from Ballard & Clanchy,1997 and Ryan,2000.
[3]林金辉,刘梦今.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J].教育研究,2013,(10).
篇9
一、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和革新模块。根据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的职业能力。
1.自我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中职学生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怕吃苦、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不再是“专业对口”就行,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日常行为的训练,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2.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团队的合作精神越来越重要,而当今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中职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淡薄;一些学生在交往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弱,不善于与人交往和合作。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为他们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学生的良好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拓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相关的专业和岗位范围内所具有的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专业面窄、知识技能单一、应变能力差,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
1.以行为训练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两个阶段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的改变。学生的认知只有转化为行为,并且在连续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巩固成为习惯,在性格中固定下来,才能成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按照职业能力测评标准编制学生学习手册。新生入学时,出现了男女学生留长发、染发、穿奇装异服、课堂纪律散漫、逃课作弊、举止谈吐不文明等不符合学生身份形象等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日常观察等方法,发现职高的学生,正好进入十六七岁的青春期,已经有了较多的抽象思维和带有怀疑性的思考,因此他们的情绪表现为强烈、动摇和不稳定,外来的东西不分良莠,不论精华糟粕都在他们中有一定的市场,部分学生因长期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养成了一些懒散的坏习惯。
我们将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部门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指标,编制了本专业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手册。利用新生教育、军训以及班会、团会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期间举行新生日常行为规范比赛激励学生。
(2)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建立“操行银行”评价体系。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养成教育的单一的说教方式,我们积极探索多种养成教育方式,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并建立操行评价体系。考虑到电子商务、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之一是银行、金融系统行业,采用模拟银行的方式实施养成教育的管理,可以在学习期间给学生营造一种行业环境,2007年课题组实施学生成长银行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以分值的形式显示学生在这段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再以银行的记账方式把学生每天的分值记录下来,根据学生的账面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成长银行管理系统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教育载体和手段,量化的方式和多种鼓励形式使学生对养成教育能有全面的认识。目前,以成长银行作为电子商务、物流专业养成教育的一种新的实施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而且使学生从受教育的被动者变成主动者。自从成长银行管理系统实施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空前提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班级的班风、学风获得领导的好评。
2.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1)电子商务、物流专业近两年来从职业需要入手,精选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2)在教学活动中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会交流和合作,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增强自信心。
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以《 仓储配送管理 》为例,在物流管理岗位要求下,将货物的堆垛、管理、盘点等专业知识模块化,利用实验室、小卖部等实训基地设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体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在活动训练过程中得到提高。具体做法如表1。
3.创设德育活动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课题组积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方式。两年来,我们开展的德育活动,分为创德育教育特色专题活动、学风学纪检查系列专题活动、健康伴我行阳光体育专题活动、专题思想教育活动、素质拓展专题活动五个大的专题。每月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德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既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教育,使养成教育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一方面,课题组在常规教育中积极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提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按时作息、整洁卫生、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尊敬老师、文明有礼等要求,家庭生活中对学生提出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理解父母、沟通交流、尊敬长辈、礼貌待客、勤做家务、与邻和睦等要求,在学习上对学生提出做好预习、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成作业、博览多思、学有所成、发挥特长等要求。另一方面,在积极完成学校开展的各项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之余,课题组还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传统美德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实现养成教育的训练。
5.从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学校一年级上学期就开设《创造与创业》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创业一条街”活动,全校性的模拟创业实践活动,从创业计划书的设计到实际的经营,学生不仅了解了创业知识,同时在活动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的同时,了解了自我,并对要实现职业理想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加深了认识。通过执行计划从而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实习前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端正职业观念教育、职场面试技巧辅导、到人才招聘市场进行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的就业指导工作。
篇10
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政治课既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又是高考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打造适应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的高效政治课堂。
要打造适应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高效政治课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师既要对素质教育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又要有对高考命题方向和规律有透彻准确的研究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而新课改以来的历年高考题,都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考核,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论操作或环节有何不同,基本上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讨论回答。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习惯听老师的而不是问老师。我们应该换个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问是一种探索的状态,而答则往往是一种回忆和复现的过程,尤其是回答那些死记硬背的问题的时候。学生习惯于答而不习惯于问,就可能是他们习惯于复制性的思维。问是一种开放的状态,而答则往往是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习惯于答而不习惯于问,可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思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使创新精神窒息。学生问,教师答,这种教学模式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过程。幼儿时期,小孩往往对大人问东问西,这正是孩子的学习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经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提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学习的意愿也越来越小,思维就越来越狭隘。让学生问,学生自己来回答或老师回答并引导,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在课堂上也不能只让学生来提问,教师该讲的不讲,该问的也不问。教师的问题应该少而精,应该大大提高思维含量,应该是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提问。
其次,课堂上引用的案例必须精选。运用案例教学时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反思,使学生在案例剖析中生成知识,注重知识的养成而不是灌输。同时,案例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案例教学应成为教师广泛应用的方法。但是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中是为了举例而举例,案例罗列一大堆,有的和知识联系得不紧密,有的没有针对性,有的不够典型,有的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不知如何入手。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选案例,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的案例,同时要注意案例的难易度和趣味性。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编写或改编案例。
- 上一篇:铁路工程原位测试规范
- 下一篇:图书室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