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设计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设计定义

篇1

关键词:设计事理学 绿色设计 设计伦理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柳冠中

尽管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用近500字对“设计”下了定义,但庞大信息量的指导作用并不显著。而柳冠中教授在其设计事理学的研究中,仅用“智慧”两字就概括了设计活动。这不禁使人好奇:设计事理学究竟是何种科学?本文便由此展开设计事理学与设计之间的思考。

一、设计事理学与设计的智慧

所谓“智慧”,就是能够超越对事物表面的认识而把握住事物发展规律并进行利用的一种行为能力。笔者认为,将设计称为一种智慧,是指对设计进行方法论上的升华和系统观上的定义,认为设计就是一种利用事物发展规律而进行创造的科学性的造物活动。而设计事理学的研究,便是把握人、事、物三者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是一种对设计智慧的研究。

正如何人可教授评价设计事理学所说,“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飞跃,就是‘设计事理学’”[1]。这一飞跃也表明了设计事理学的智慧与价值,展示出人类挣脱自身认识的束缚而跳出设计来看待设计的一种新的高度和觉悟。“事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物”都基于一定的“事”而存在,并产生其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设计来说,“事理学”可以是一种设计意义的探讨,也可以引发设计伦理的深思,并探寻出一定的规律和指导方法,它成为设计在哲学领域踱步的台阶,也是设计在方法论上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设计智慧体系的一种理论。

而事理学中人、事、物的关系体现出事物背后的价值体系的同时也是设计伦理的彰显。同时,绿色设计是设计伦理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基于设计事理学理论的启发继续深入探讨正确的绿色设计理念和设计概念的定义,以求探索设计的真面目,把握设计真正的智慧。

二、绿色设计的设计事理学新定义与伦理标准的探讨与启发

(一)绿色设计的现状与设计智慧的缺失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一书中提出了设计师应关注地球环境的污染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自70年代“资源危机”爆发后,绿色设计的风潮也在80年代诞生与普及起来。后来,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等问题的关注不断攀升,“绿色设计”和“设计伦理”也开始了时代的彻底觉醒,被屡次推到人们的视野中。但就目前而言,绿色设计的践行成果往往不尽人意,或者说,绿色设计也正在被流行与时尚化,而丧失了设计智慧的表达与真谛。

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状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笔者认为,绿色设计首先应满足“绿色功能”上的需求,才能使设计成为绿色设计,才能彰显出设计本身的大智慧。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形成了一种变相的绿色设计风格,这种绿色风格式的设计就将绿色设计的初衷隐化了。例如现在颇为流行的动植物造型的建筑等等,基本只是从外观造型上进行仿生形态的设计与美化,从理论上讲,这也的确是对生态的一种人文关怀,但是绿色设计的实质意义和设计的智慧却荡然无存,这就不应该称作“绿色设计”了。又如在低碳产品的室内设计的应用上,有些低碳产品因其昂贵的价格和技术成本而无法普及,因此往往在设计中的重要取材上遭到舍弃,这就使得绿色设计处于被动状态并显示出可行性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这些绿色科技的隐性污染,让“绿色设计”反而成为了一种“伪绿色设计”,也谈不上是真正的设计智慧。例如目前所采用的太阳能,被称作绿色能源的开发应用,但这些相关设备的制造和生产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太阳能蓄电池如果不正确处理而遭到废弃,就会造成治理难度更大的污染。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设计的断层、设计智慧的缺失,而真正的绿色设计应彰显出设计的智慧,是一种对事物发展全过程负责的设计,而不是孤立的仅仅只是对“作品”外表的形式美的设计。

总之,在笔者看来,当下的“绿色设计”之所以不尽人意,除了各种客观因素,还在于目前设计师对“设计”和“绿色设计”概念的模糊,对设计智慧理解的缺失,以及对设计伦理、设计价值的误解和漠视。因此,随着“设计”概念的孤立和智慧性的散失,设计往往会流为经济利益的附庸行为而一味追寻形式美和利益的最大化,这时,“绿色设计”的伦理价值与合理定义就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二)设计与绿色设计的事理学新定义

在事理学的研究中,讲求的是“事物”与“情理”之间的关联性。“事”是由人与物、时间与空间所组成,是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载体,“理”指的是规律,所谓“事理”便是指人与物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中的关系与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与“合情合理”,要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考虑人在这种具体的背景与情景下的需求进行设计的目的、过程、结果的设定与把握。

对于艺术设计来说,“事”是人与环境关系的体现,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庞大系统。而这种系统和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便是设计伦理的规范化和绿色设计的彰显。同时,设计伦理涉及到设计行为和设计结果的判断标准,这一标准在设计事理学中也有章可循,而绿色设计便是处于这一判断标准中的真正的设计智慧的体现。

绿色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智慧的代言,而设计的智慧就在于把握设计对象的“事”与“物”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笔者体会到,“设计”一词,实质上应是处于一种“无设计”的大系统观中,所谓“‘无设计’的大系统观”是指设计行为融入人的精神(伦理)和自然的精神(共生)中,形成一种自觉的生态的循环系统,是一种具有仿生态链性质的循环的闭合系统(有自身的事物定位和价值,有“生命”的过程和规律),是“设计”词汇在文字学意义上的隐没和生态学意义上的觉醒。“共生发展、再生循环”便是这种“设计”新解的核心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本身就应该做到“绿色设计”,而“绿色设计”也不应被3R原则所困住,而看不到其全貌。再者,从“设计”在文化的外延上就可以看出,设计攘括了人类所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其本身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设计”的本质就应该是人类一切造物行为在系统上的生态统筹。所以,“绿色设计”一词的提出应是一种“设计”本源的深入和回归,而不应成为一种设计思潮或是设计流派。它所还原的应是“设计”本身的面貌,即唤醒“大设计”中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显示出其真正的大智慧。

因此我们可以定义,“绿色设计”是对设计本身的一种智慧的强调,它所倡导的是可持续的、万物共生的发展理念,有一个自身的规律循环系统,是对事物的发展过程的把握和控制,而不仅仅只是减少设计对环境的破坏、重复(旧物)利用等等被动的设计形态,它更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真正的“生命”的创造,是设计伦理最终的自然评判和自主选择。例如我们在建设住宅和设计周边环境时,要主动考虑到周围生物的栖息与生存,同时为鸟类和其他动植物营造可供他们生存与竞争的环境,形成人与万物共生共存的环境设计。总之,绿色设计是大设计的智慧和价值的体现,是事理和伦理实现的手段和方法。(图1)

(三)设计事理学对设计伦理的启发

设计伦理来自于人类对设计道德的判断标准,“善与恶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设计行为的善恶是设计伦理的应有之义。”[2]那么,我们如何做出这种判断才更为合理和科学?首先,设计、事理、伦理三者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设计,看起来是在造物,其实是在叙事,在抒情,也在讲理。”[3]先有“事”之后,才有“物”的出现与“物”的意义和价值,而“物”产生后,“人”才能通过“事”获得伦理价值。因为,我们“通过事可以看到事背后人的动机、目的、情感、价值等意义丛。”[4]事理是物质文明的范畴,而伦理是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设计事理和设计伦理也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体来说,事理和伦理是通过设计而产生关系:事理是设计的依据,是伦理的体现;而伦理则是事理的导向,是对设计行为的指导。(图2)

伦理学主张以人的价值观来进行判断,设计伦理就应该基于设计的价值来进行设计的善与恶的判断。从设计、事理、伦理三者间的关系来说,这一价值观应遵循设计的智慧法则,即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事理――这才是设计伦理应主张的判断标准。就如同柳冠中教授所说“检验设计好坏的评价也来源于‘事’,把设计结果放到具体的‘事’中去,在行事过程中看是否‘合情合理’。”[5]不合乎事理的设计往往脱离人的行为目的,让人在和设计作品的交流中产生迷惑和不良的情绪而形成负面的价值判断,也就难以合乎设计的价值。因此,设计伦理的价值判断应基于设计事理学的正确理解和应用,遵循万物共生与发展的规律,即把握“人”、“事”、“物”间的合理状态,便能找到设计伦理应遵循的真正标准。

结语

关于事理学的设计启发,本文所窥见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藏着开启人类智慧的密码,还需要更多的解读和探寻。而设计也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士更是要相信:设计之路定是一条可以通往智慧的“绿色”之路。

注释

[1]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1页,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明:《环境艺术低碳设计的伦理思考》,97页,《新美术》,2010(5)。

[3]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7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73页,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5]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7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顾群业、王拓:《对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两个观点的反思》,48~49页,《设计艺术》,2008(4)。

篇2

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与生态恶化,各国政府开始深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降低能耗,减轻地球环境负担,共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的家园成为世界共识。在美国,建筑业约占能源总消耗量36%、总耗电量的65%、温室气体产生总量的30%[1]。我国建筑能耗则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作为高能耗的重要行业领域之一,建筑业是我们改革能源利用方式的重点对象。有效降低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同时减轻建筑业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将建筑业的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将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在此背景下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

2、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特征

有关绿色建筑的定义很多,目前国内接受度较高的定义来自我国2006年颁布施行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国家规范的形式给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即,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有方方面面的特征,其中降低能源消耗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符合相关能源规范或节能不达标则不能称为绿色建筑,现行规范对绿色建筑的节能标准有明确的规定。绿色建筑能源的功能系统设计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绿色建筑的系统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设备的系统节能。

3、绿色建筑能源的功能系统设计

3.1 绿色建筑的系统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的系统节能就是通过设计方法达到节能目的,主要包括:场地规划设计与建筑单体设计。

在进行场地规划设计时,首先应着力分析地块及其周边各项条件,注意有效利用原生地形、地物,尽可能消除其不利因素,减少对地区微气候的影响。同时应充分考虑受建筑群体及植物群体布局影响的热工环境,在场地内风环境、日照等各方面实现良好的室外热环境,同时注意控制外部地面热效应(如辐射及反辐射的控制),地面铺设材料尽量使用植物地被而少用沥青或混凝土等材料。

在建筑单体设计方面,主要是针对建筑的形体、护结构及屋面的节能设计策略。建筑的形体包括建筑单体朝向、建筑形状、层数规模及空间关系等多项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单体方位朝向以南北向最为有利,东西向最不利,在不利方向须设计适当的遮阳、隔热设施,减少热量侵入。建筑形状设计宜减少外墙面积,建筑内部空间应按使用强度、空间层次及性质、温湿度要求等做适当的设计配置以降低能源消耗度。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应注意控制窗墙比。构造上应减少太阳辐射热量侵入,并易于散热。设计合理的遮阳设施(活动遮阳与固定遮阳等)及良好的通风设计以减轻外墙受热量。另外,选用较低传热系数(K值)的墙体、门窗材料以形成具较高热阻的护系统。门窗与墙体间的缝隙、节点处理要注意气密性和保温性。屋面设计宜利用轻型高热阻材料及高性能热反射材料等来构造隔热层,充分考虑屋顶通风换气以减少室内温度变化,设计屋顶绿化也利于屋面隔热。

3.2 绿色建筑设备的系统节能

绿色建筑的设备系统节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包括空调设备、照明设备、卫生设备和输送设备的系统节能。空调设备的系统节能包括适当空调系统的选用、可变风量、水量的控制、实施区域划分、提高设备与系统效率、加强能源管理维护等。照明设备的系统节能包括节能灯具的选择以及先进、适用的照明控制系统。卫生设备和输送设备的系统节能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热水系统运用;节水器具、排水的再利用、热回收等;亦包括电梯节能及电梯群管理、再生电力的利用等等。

4、节能方式的分类与选择

4.1 节能方式的分类

通俗的讲,节能方式可分为主动式节能和被动式节能。

主动式节能主要是指利用各种机电设备组成主动系统(自身需要能耗)来收集、转化和储存能量,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它的特点是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前期建设成本投入大,后期运维成本高。

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是指不依赖于自身耗能的建筑设备系统,而完全通过建筑自身空间形式、围护结构与构造的设计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方式。主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和条件来保证维持建筑内的较好使用条件。理想的建筑状态下,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的成功标志是,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建筑内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只需要小功率的空调采暖设备作为补充就可满足生活、工作的环境需求。

4.2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实践

绿色建筑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可循环。使用高科技设备的建筑,常常只能达到其内部的可循环,而不能做到建筑与环境的可循环,所以完全从设备技术层面求解,应是绿色建筑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步”,而非优先选择。“绿色建筑”概念具有丰富内涵,它的基因里包含了历史悠久的地域性建筑或气候响应性设计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大都体现出被动式节能的原理,例如四合院,通过环廊、影壁的围合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实现节能与舒适。

以无锡山语银城项目为例,该项目以“本土化、低能耗”为设计宗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因素,在设计中全面应用了相应的节能技术,是被动式优先节能技术实践的一次积极尝试,主动式节能则作为被动式节能设计的补充手段应用在项目中。

5、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节能设计作为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的核心部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实现绿色建筑发展阶段目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业管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到立项、规划、设计,再到施工、运营等各方面,各环节紧密配合。建筑师应充分利用建筑师的语言,提出并优化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设计策略。

篇3

1.1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定义

在建筑行业当中,低碳节能不仅仅是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房屋建筑从而降低住户对一些能源的消耗,而是要从设计阶段、材料选择阶段、施工阶段减少所需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等一些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所以,低碳节能设计要在环保理念下对建筑物进行设计,这也是人们未来住宅的一个发展方向。

1.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定义

将一些可利用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是生态节能设计的目标,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对水、煤、电、占地、材料等方面的能源进行节约,并且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就是生态节能设计的理念。随着节能环保话题的逐渐被重视,各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绿色建筑将会慢慢成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共同相处的一个标志。

2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和作用

2.1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发展快速的阶段,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是保持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所以在当今社会以及我们处于的这个环境下,低碳节能和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个事件。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430亿平方米,而在这些建筑当中采用低碳节能设计的只占4%,从这些具体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建筑方面所消耗的能源是十分巨大地。因此,加快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2作用

对于信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的今天来说,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了解到节能,也知道它的意义所在。节约能源不仅仅只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更关乎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它可以有效的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小温室效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节能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还能节约相关的生活成本。因此,节能低碳设计的意义对于国家和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原则

3.1和谐原则

无论是低碳节能设计还是绿色建筑生态设计,都需要遵守和谐原则。我们不可以为了节能而再去伤害大自然,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充分利用,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对住户的意向调查,这也是遵守和谐原则的一个方面。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才能表达出绿色建筑真正的含义。

3.2适地原则

在合适的地点来建造绿色建筑就是适地原则。如果选址不经过慎重的思考,就有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伤害,这样就失去了绿色建筑的意义。相关房地产的开发商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如果疏忽了这些因素,就会给环境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3.3高效原则

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公司需要对整个建筑设计有宏观的把握,这样才能建立起非常高效的体系,从而确保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与住户的生命周期相适应。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目标,施工公司可以使用较为先进的集成技术对建筑功能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这样就可以达到优化管理调控体系的效果。

4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4.1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策略

绿色建筑要达到低碳节能的目的就要对供水、供暖以及电灯使用方面入手,接下来就对这些方面的设计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一点就是对供水的设计进行改变。施工方可以采取具有节水效果的设备,设立雨水收集器、污水收集处理器等。这些先进系统的建立就可以将生活污水、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然后投入到居民家中继续使用,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第二点就是对供暖的设计进行改变。施工方要对墙体的细节工作做好,例如衔接处的密封,减少冷桥、热桥等,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温度。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生活用热水等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很好的控制,这样也大大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第三点就是室内照明设计的改变。施工方可以安装反射光板同时建议住户使用浅色油漆进行装修,这样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增加室内亮度从而减少白天开灯照明的情况,同时也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

4.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策略

在世界各国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然而这更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运用清洁能源的理念,这更是保证人们能够更好生活的前提。建筑周围的绿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绿化的覆盖范围要广,在屋顶、墙体、室内都要有一些绿化。绿化和绿色建筑的结合会非常融洽,植物具有进化空气的的作用,能更加突出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发展的趋势。如果增种绿色植物,就需要在建筑物设计中考虑植物的养护问题,要让它们能够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来维持生长。因此,施工公司需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仔细的考察,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建造出满足住户需求的居住环境。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更多的新鲜元素才能保证它们良好的发展。例如在对窗户进行设计时使用幕墙系统,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并能防辐射。除了依靠高科技材料和先进技术,还可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例如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与大自然的融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这才是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真谛,它们完美结合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更是能够为人类创造出最好的居住环境。

5结束语

篇4

智慧系统作为IBM系统与科技部未来五年的技术策略,已经贯穿到IBM系统硬件新产品当中。像3月刚刚的全新POWER7系统,它具备本机虚拟化功能,可以实现90%的利用率, TurboCore和MaxCore工作负载优化模式可以适应交易型计算和大吞吐量数据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应用需求;随后新eX5系统,已经将I /O、内存和处理器分开,以便根据应用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扩展;还有针对流媒体与高性能计算行业的预先集成软硬件的方案SONAS网络存储……据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系统与科技部及渠道事业部何国伟透露,7月即将的z系列全新产品,将在IT资源整合、混合负载等领域带来诸多技术突破。

应该说,从IBM系统与科技部今年新的所有重量级产品中,业界已经可以摸清智慧系统技术策略的主体脉络――工作负载优化,这是一种以商业应用属性来定义系统性能的新思维。那么IBM如何定义智慧系统呢?何国伟表示:“智慧系统就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工作负载问题为核心,致力于使用户以绿色的方式获得最大化的IT价值,并通过灵活高效的云架构为客户创造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新思维超越速度竞争

那么,智慧系统将会为整个IT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全新思路呢?芯片的设计和构建成本在不断下降,而速度却在不断提升,但是仅凭提升芯片的运行速度还是难以满足现在的业务、存储和分析需求。新型的系统需要做到:能够大规模扩展,而消耗的能源、占地面积和人力更少;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数据,而不增加更多的成本和复杂性;快速将信息转变为洞察力,实时跟上不断变化的业务;提高业务灵活性来改善服务。

显然,这将需要新的思维、新的设计,必须重新定义性能。超越简单的计算机速度,以商业应用的重要属性来定义系统性能,这种系统性能意味着需要构建扩展灵活有效的平衡的系统,这些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集成了高度和谐的中间件和应用。何国伟表示:“从芯片到硬件、软件的系统整合设计为IBM的智慧系统带来了技术优势和客户价值。IBM的整合与创新不仅仅在基础研究和开发领域,而是贯穿于产品从设计到交付以及方案实施等各个环节。”

当智慧系统遇到混合动力汽车

为了帮助用户更为形象地了解智慧系统,IBM还应用了形象的类比方式,让智慧系统中的工作负载优化、绿色和云架构三大要素更为直观地体现出来。当IBM智慧系统遇到奔驰Smart MHD(Micro Hybrid Drive)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怎样?

不仅是名字相同,Smart都是智慧灵动的代表。奔驰Smart搭载的混合动力发动机更与IBM智慧系统的工作负载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Smart MHD汽车采用了微型混动技术,由汽油发动机+电动机组成,可以根据时速智慧地自动调整能源应用,在高速环境下它使用汽油,在低速环境下则使用电力;而IBM智慧系统可以针对商业环境下大规模数据处理、实时计算分析、Web协同应用等不同工作负载来优化应用IT系统。

Smart MHD汽车市区燃油消耗可节省近20%,百公里油耗仅为4.3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公里仅为103克。它倡导的低碳绿色生活也与IBM智慧系统的各种绿色节能技术思路一致。此外,别看Smart MHD排量低,但它6速自动变速箱操作非常灵活,最高时速能达到160公里,这种别样的操纵感与IBM智慧系统云架构交付方式的灵活高效特色非常吻合。

工作负载优化

重新定义性能指标

即时线上交易、业务处理、风险评估、互联网应用……当今,IT用户面临的工作负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目前,很多用户都在用相同的系统处理不同的工作负载。”何国伟表示,这种状况从成本、安全性和扩展性等维度来看,并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IBM提出了对性能的新定义方式:以解决业务问题的速度而非简单的时钟频率、带宽、读写速度来衡量系统的性能。

在新的定义下,要达到最佳性能的标准,就需要为不同类型的工作负载配以最合适的技术。对此,IBM归纳出了面向工作负载系统的三个层次:多样化的系统平台、预调优的组合,以及混合系统。

多样化的系统平台是构筑为工作负载而优化的系统的基石。IBM丰富的产品线为实现针对特定工作负载的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其中,IBM今年的Power7高端服务器具备TurboCore和MaxCore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分别应对需要最大单线程处理能力的BI等应用和需要最大并发线程数的物联网等应用;IBM最新的DS8000和XIV存储系统分别针对大规模联线交易和多种工作负载并发设计,具有专门为特定工作负载研发的特性;IBM MAX5架构为System x系列服务器提供了灵活扩展内存的能力;即将问世的IBM“红杉” 提供了速度10倍于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这些设备提供了搭建更加复杂的系统的模块。

凭借丰富的产品线,IBM得以为用户搭建针对特定工作负载的预调优的组合。这些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系统将在工厂中被组装和调优,以确保其能在应用中发挥出最佳性能。“例如,IBM为商业智能预优化的组合就包括了分析软件Cognos 8 Business Intelligence、Cubing Services、Text Analytics & Data Mining,数据仓库软件InfoSpere Warehouse、Tivol iSystem Automation,以及AIX 6.1系统、IBM Power 550服务器和IBM System Storage DS5300存储等软硬件。应用该组件,用户可以将部署时间从6个月减少到12天。”何国伟介绍。

至于最高端的针对混合负载的混合系统,是“最高精尖、最具难度”的系统。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资深架构师梁建球向记者介绍,混合系统只有在针对特定的具体问题时才会用到。例如,目前TOP500排名第三的走鹃(Roadrunner)就是针对核衰变的预测所设计的混合系统。不过,这一系统还没有被广泛应用。这是由于混合系统的复杂性更高,很难用一种通用的工具在其上进行开发。“今天,我们开发混合系统,更多情况下是由于不得不这样做。我们还需要减少用户需要面对的复杂性,尽量用预调优的组合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梁建球说。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IBM得以为用户提供针对不同的工作负载的系统,让用户付出较少的资源就能够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这正是IBM智慧系统的智慧所在。

绿色节能

多管齐下降低能耗

“Power7系列服务器是最绿色的Unix服务器。”谈到绿色这一话题,何国伟表现出了对IBM产品的充分自信。“在相等的能耗下,IBM Power7服务器的性能较同类其他产品高出31%,而同样容量的磁盘阵列,IBM XIV的功耗是同类产品的30%。”他向记者介绍。

IBM的绿色不仅是温度上的绿色,还包括空间上的绿色。“采用Power7服务器,可将设备空间占用减少83%,同时性能还会得到28%的提升。”何国伟表示,正因IBM系统的绿色特性,我国南方的某运动品牌在部署SAP系统时最终选择了IBM Power7服务器。

IBM之所以可以将服务器的能耗和占地面积充分压缩,一方面归功于其在架构方面的领先,另一方面要归功于IBM完整的绿色解决方案。何国伟介绍,在部署系统的过程中,IBM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系统利用率从20%提升到80%;同时,IBM利用软件来智能调整系统,降低系统功耗;另外,IBM还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绿色诊断工具;最后,IBM利用水冷背门、水冷CPU等硬件技术来降低系统的整体能耗。

“我们希望IT设备占地更少、功耗更低、密度更高,这是我们不断发展的策略。”谈到IBM的绿色理念,梁建球如是说。

梁建球还表示,IBM正在推出一系列更加绿色的硬件设备。例如,IBM新开发的Power 7 IH就采用了水冷的散热方式,融合了Cell处理器技术,能够提供10倍于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在TOP500之外,还有一个绿色超级计算机500强的排名。在这一榜单中,IBM占据了前面18个席位。这充分展示了IBM在绿色和节能上的技术实力。

云交付

快速部署成本可控

南非世界杯激战正酣,某视频网站流量激增,系统压力也突然增大。世界杯四年才一次,若选择扩容,从投入产出比看一点儿不划算;况且现在投入,等到世界杯结束,项目可能还没有交付。不只是Web应用,很多行业的业务需求变化都越来越快,“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业务需求给IT也带来了挑战。很多时候衡量一个系统好坏的标准变成了能多快投入使用。

因此,云架构成为智慧系统重要的交付模式。在客户的云实践中,同样存在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云架构进行支撑、管理和交付,“万能型”的基础设施云无法满足多样的客户需求。

IBM重点强调了从基础设施云(IaaS)入手,逐步构建云环境的方法。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对比出使用IaaS的好处。拿Power服务器云来说,第一个好处就是实现快速部署,使成本和风险达到可控。如果企业自建基础设施,则需要经过设计论证、预算、采购、安装、试运行、增加或更新维护措施、培训和投产等阶段,完成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使用IaaS,可以将交付过程缩短为预算、签订服务水平协议、购买和交付服务这三个阶段,因此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完成。

第二个好处是资源使用灵活,成本效益提高。当工作负载增加,企业就不得不将容量升级,就要再次经过从设计论证到采购安装等一系列的过程。如果使用IaaS,则只需要签署补充服务协议。

篇5

【关键词】生态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生态住宅的理论定义和内涵

要研究城市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从城市生态住宅定义开始。生态住宅是一种生态型建筑,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统一的概念和定义,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绿色建筑、健康住宅等。

1、绿色建筑 2、健康住宅

健康住宅为:一种体现在住宅室内和住区的居住环境的方式。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光和空气品质等,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如平面布局、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感官色彩材料选择等。回归自然,关注健康,健康住宅围绕人居环境“健康”二字做文章,是具体化合实用化的体现,更强调人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二、生态住宅设计的范围和原则

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的范围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以整个住宅区在城市环境中的布局为主要考虑对象,针对住宅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方位、地址、周边环境情况、气象等因素,对住宅选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以住宅区内的生态规划布局,如广场、道路、院落、主题建筑物、小品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

(1)自然协调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和维护景观、各功能区之间的和谐统一。

(2)体现个性和地方特色原则:尽可能保持本土原生植被,树木、花草品种,选择应坚持本地特有品种、濒临珍惜物种优先的原则。考虑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特色。

(3)整体优化原则:既要在整体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要考虑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要素,从最优化角度规划住宅区的景观与人文布置,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优化关系。

(4)生态化原则:区内各种人类活动、经营性项目及建筑都必须符合“健康、和谐、无害”的生态学思想。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人文理念;应用

一、绿色建筑设计

由于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等原因不同,对绿色建筑有不同的定义,本文采用了比较折中的定义方法,那就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其规定“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这样的概括已经很准确了,在此我想分析一下对绿色建筑定义的理解,作者认为“绿色建筑”关键是在“绿色”,那么这个“绿色”怎么去理解呢?我认为的绿色首先是能源的节能和清洁,其次崇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平衡、尊重生命、保持活力,还有就是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绿色建筑的丰富内涵了:它应该揽括历史建筑的传统,也吸收了现代科技运用于建筑的创新;既包括了气候对建筑的要求,也体现了人为的居住需要;既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也最大限度的将建筑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以期减少环境的破坏。也就是说我们的绿色建筑就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破坏,又能满足人们居住舒适度的生态建筑。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大致有这么几个标准:首先,能源得以充分利用,最好能实现循环。其次,将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再次,就是建筑要以健康舒适高效利用为标准。

这些标准要求我们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采光性、通风性、噪音、以及温湿度等问题,而且怎么将人文理念运用于绿色建筑设计,比如说色彩、布局等设计如何能够更好的符合当地的价值观,提升大家的美学的享受感,以愉悦大家的心情。这是大家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而且在今后将成为世界建筑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推行绿色建筑的背景

我国推行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在全球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为了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战略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们已经完成了节能减排的阶段性工作,当然这中间也应该有绿色建筑贡献的力量,但是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仍然很严重,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所以在2012年4月,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目标,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开展起步晚,无论是设计还是管理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完成《实施意见》的目标,除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最重要的一环还是要立足于自身,探索将人文理念融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创新之路。

(一)绿色建筑的人文理念

说到绿色建筑的人文理念,实际上是包含了“人文理念”、“绿色”、“建筑”三层含义,其体现了文化、自然、建筑技术等有机统一,如果说绿色建筑技术是绿色建筑搭建的骨骼,那么人文理念将是绿色建筑的灵魂。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的人文理念呢?其实他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沉淀过程,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为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古埃及的金字塔,其实它就是墓穴,但是因为其融合了当时文化,体现了劳苦大众的辛苦和血汗,所以形成了独到的人文景观和价值;再比如我们中国北方的四合院,最初是大户人家为了方便管理而修建,后来普通老百姓也喜欢在四合院生活,因为这里邻里关系更亲近,互相有个照应,这也是符合当时的人文理念的;还有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北方的房屋建筑的屋顶设计一般采用的的平顶设计,原因是什么,除了北方雨水少的主要原因外,还有重要功能,就是能晾晒东西,方便生产和生活;还有南方的苏州园林,这也是集我们古人的建筑智慧和当地文化传统的,小桥流水,移步换景,无不诉说着当地老百姓崇尚的优雅、闲适的生活状态。也是我们建筑先祖们对文化的揣摩和精湛的建筑技术的应用。

同时我们的绿色建筑人文理念也是伴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作者认为处于当下的时代,我们的绿色建筑的人为理念,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将科技、环保、审美融入一体,提倡简约、舒适、实用为原则,体现出建筑的文化韵味,让我们的身心都得以释放和愉悦,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的生态建筑。

(二)人文理念如何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

人文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原则。设计理念要求,其要求将感性的人文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这样的人文理念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城市的历史传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同时符合人们对美学的追求,诗情画意的生活目标。那么人文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为:

首先,注重环保,高效利用能源。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尽量因地制宜,减少对环境的索取和排放,能就地利用的资源尽量采用,同时尽量使用清洁能源,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实现采光、通风、温度湿度调节、噪音减少等自然实现,采取相关措施已达到能源的内部循环的效果,最终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

其次,要与时俱进,体现出以健康舒适简约高效利用为标准。任何建筑都反应了时代的特征,上面都闪耀着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光采,现在建筑设计也不会例外,在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动下,当下时代对建筑的要求也许更重视它的健康、舒适、简约、空间的高效利用。

再次,体现出本土文化,让其在建筑设计中耀耀生辉。这是人文理念体现在绿色建筑中最明显的特征,这也是建筑区别性的最大体现,同时也承担了当地文化展示的窗口和历史记录这么一个功能,比如说中国的故宫,它矗立在那里,就是在像来参观的人们讲述着历史和自己的故事,所以这样的建筑在文化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最后,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学的欣赏价值。也就是说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追求,通过布局和涉及让人们赏心悦目,享受融入大自然的生活憧憬,这对现代人习惯了竞争压力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来说,绿色建筑将实现其自我放松和恢复的功能。(三)人文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可以采用外部闭合,内部开放的总体部局。外部闭合,主要为了抵御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而对于我们房屋内部结构和外观则建以以文化和人文理念为指导,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2.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自然能源。所谓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就是因地制宜,就建筑设计从当地的自然风貌取景,这有点像我们的“玉雕”技术,就是运用原石的本貌,进行构思创作,最终创造出与自然形态融为一体的人为艺术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是指比如说我们的太阳能,如果我们能对太阳能进行采集,并进行储存和转化,那我将能节省不少的能源消耗;比如说我们的房屋设计中可以考虑自然收集雨水,以用于浇灌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使用;再比如对制冷的设计也可以考虑房屋的朝向,以利于通风等等。

3.对于房屋的布局要采用综合式布局方法,考虑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美学欣赏。要处理好空间的转折、收放和渗透等技术手段在我们的发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同时也要将文化、艺术等的因素融入设计中,以增强美的享受。

结束语

总之,将人文理念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方式,并且将引领将来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国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更应该提倡符合自身人文理念的绿色建筑发展观。

参考资料:

[1]赵安启,王飞. 论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基本内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李志彬. 浅谈绿色建筑中太阳辐射能的利用.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2(08).

[3]王昆. 对于现代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理念的新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4).

[4]贾德昌.《绿色建筑前景广阔》[J].《中国工程咨询》,2010(02).

篇7

关键字:绿色建筑 市场竞争房地产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发展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运用。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科学技术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上也有所不同。就我国而言,2004年,国家建设部将“绿色建筑”定义为:为人类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同时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最低限度的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出来的一种达到建筑内外物质和能源良性循环管的建筑,它实现了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在绿色建筑中,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后期的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管理,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尽可能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和周边的自然条件,尽可能的合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最初源于美国的LEED体系,我国最早是在2006年提出了GBCAS体系,可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逐渐跟上了世界潮流,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世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我国国情,正确认识国内外在技术水平、建设成本和工业化方面的差异,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合理的采用设备、材料和技术,因地制宜,不能一味的照搬国外经验。

绿色建筑开发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不断发展。连续保持着19%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尽管我国房地产事业快速发展,但也遇到了较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方面。因此,加快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是新时期发展房地产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选择。

1、国家政策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建设部制定并推广了绿色建筑的完善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给出了更加宽泛的强制性规范,同时,国家在绿色建筑的开发也给出了一些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旨在提高绿色建筑在房地产行业的重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2、房地产市场竞争的要求

我国房地产事业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考验,逐渐进入到了原始积累时期,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大,房地产行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迎难而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博得一席之地,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经营管理方式,积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这正恰恰与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相一致。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措施

加强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快观念的转变,在房地产行业中推行绿色建筑理念。因此,绿色建筑的开发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政府对绿色建筑的管理

一方面,政府要给出适当的强制性措施,维护并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立法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根本性措施。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建筑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出完善的绿色建筑管理条例;同时,在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以及奖励和惩罚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各政府部门要及时修订并完善,做到科学合理、系统的操作,为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完善的政策性保障。

2、完善相应的绿色建筑开发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绿色建筑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在房地产中始终贯彻绿色建筑理念,在房地产行业大力推进创新观念,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工作效率,这就对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政府管理体制要余市场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包括完善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还要在体制建设中始终坚持创新,坚持管理创新,坚持技术创新,使绿色建筑的开发实现了人、财、物最大的利用。

3、重视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一方面,重视绿色建筑造型设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内外热量交换和采风采光等性能,是绿色建筑开发的重要技术;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垃圾处理技术的应用,垃圾处理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技术手段来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让垃圾可以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同时,还要做好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测,提高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的准确率,使其符合绿色建筑的需求和标准。

4、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的实现,除了具备完善的制度规范之外,还要不断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科学合理的确定绿色建筑的量化标准,尤其是对“绿色”的程度,要做一个精确的说明和标注,这样才能让绿色建筑的开发得到明确的评估和指导,并以定量的方式检测绿色建筑在其设计中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对其所实现的预期环境性能的程度进行评估,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指导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了制约和规范,使得在建材生产、建筑设计及运行和管理方面更多的考虑了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减排、环保、健康舒适的轨道上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唐,毛贤君,张天宏.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江苏建材,2009,14(1):16—18.

[2]熊小萌.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5).

[4]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陕西建筑,2009,(09).

[5]杨阳.我国将制定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尽快与世界接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5,(04).

篇8

1绿色建筑的定义

对于绿色建筑,有些人认为是那些高投入、高智能化等堆积起来的的以科技发展为基础的生活建筑。笔者认为最好的定义,便是能够提供舒适而安全的室内环境,同时应具有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对于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而言,绿色建筑更应遵循的原则便是布局合理,减少一些合成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科技的进步对于各种能源手段进行多层次利用:例如可以储存太阳能作为烧水的能量;收集雨水作为室外生态环境的灌溉水。这些举措的采用代表了绿色建筑的意义,同时对于设计体现的生态环保理念也充分有了体现。

2绿色建筑在现展道路进程中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采用,一方面确实由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绿色建筑理念的成功应用于建筑工程,对于现代工程而言是一个改变,更是一个突破。绿色建筑的理念成功应用于现代建筑。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更好的体现了对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贯彻和实施,对于这种思想的充分契合。绿色建筑其最大程度上的利用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资源成本,对于生态环境很好的融入和保护,现代建筑的人文思想更体现与其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融入,人们从开始关注建筑的质量问题和居住问题变成了对于建筑的综合思考,人们不仅仅关注建筑成本造价问题,更开始关注建筑的各种外观性能,对于建筑所体现的各种人文精神也有了明确的要求。

3如何促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实现

对于现代的绿色建筑而言,如何推广绿色建筑,并推广其中应用到的节能设计已经变成了当代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建筑工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施工过程便可以完成的简单工程,对于建筑而言,如何体现可持续思想成为了新时代对于建筑工程提出的高要求。希望广大从业人员进行积极的相关思考,并且可以积极进行创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的普及,同时完善其中的各种节能设计,为建筑业的明天成为基石。

3.1对于建筑开发土地进行最大程度的使用

现代节奏的快速生活带来了拥堵的城市生活,对于现代而言,土地已经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现代城市化生活中对于各种建筑的占地面积划分的越来越小,如何在更小的土地面积上承载更多的使用功能变成了现代建筑工程的思考问题。现阶段建筑施工人员进行了有效的思考,例如高层建筑的使用率越来越多也就是现代对于土地利用率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并解决。现代之中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普及,所以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应该在最小的土地面积下承载更多的使用功能,同样对于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体现,也应该首先做好土地使用率。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太阳能的使用

随着能源种类的开发,各种能源交替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最开始的煤炭资源到后期的石油资源。但是无论何种资源,其本质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能源的开放和利用程度的加大,对于现代资源而言,其实本质便是用一部分便会少一部分。能源的开发变成如何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界中各种资源,对于太阳能便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资源。在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时,应该在设计之中体现对于太阳能的使用,可以在楼顶设置太阳能采集装置,通过太阳能进行水加热和太阳能光电利用。

3.3节能设计中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对于居民小区而言,生活用水占据了使用用水的大部分,对于居民的生活用水而言,一方面当然要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和积极影响,鼓励居民使用水资源时要节省。另外一方面节能设计中,应该体现对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现代水资源而言,科学手段的进步使得水资源可以循环使用。例如洗菜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需要居民自己的自觉行为,另外一方面绿色建筑也应该进行这样的设计。例如:室内采用节水型水龙头和节水便器,室外收集雨水进行花园的浇灌,设计之中完全可以设计雨水储存槽,进行雨水的收集,在干旱之时,浇灌花园。

4绿色建筑中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于现代的各种温度调节系统使用的越来越多,对于现代人而言,使用空调等已非常普遍,难免对于电能使用资源过度使用。所以在现代的绿色建筑设计时,应该进行各种关于通风采光的设计,使建筑本身充分进行自然采风和自然采光,保证房屋的冬暖夏凉,保证人民的优质生活体验,同时这样的设计举措对于推广绿色建筑也是一个推动。

5总结

篇9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彩叶植物;定义;分类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68-1

1 彩叶植物的定义及分类研究

1.1 彩叶植物的定义

关于彩叶植物,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彩叶植物指在生长季节内均能较稳定地呈现出非绿色(除外部环境的影响)的植物。狭义的定义指除去秋色叶植物,在春夏秋三季均能呈现彩色的植物,它们在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个阶段内全部或部分叶片均呈非绿色。彩叶植物除了具有一般植物的功能外,还能提供色彩丰富的景观,并创造出独特的观赏景观。

1.2 彩叶植物的分类

本文通过彩叶植物的观赏特性将其分为红叶色植物、黄叶色植物、紫叶色植物和斑叶植物。红叶色植物是彩叶植物中运用最多的植物,其在一年内或在秋季叶片呈现出红色的特征,主要观赏其耀眼的红色,常见的植物有红枫、南天竹、石楠、一品红、杜英等;黄叶色植物的叶片在春季、夏季或者秋季逐渐变黄,主要观赏其金黄的色彩,常见的树种有金枝国槐、银杏、金叶红瑞木、黄金榕、黄纹万年麻等;紫叶色植物在生长期内主要的观赏特性是其紫色的叶片,因其特殊的颜色在植物造景中得到广泛的关注,常见的植物有紫叶李、紫叶小檗、红花继木、紫叶酢浆草等;斑叶植物是指叶片呈斑纹状,其观赏特性是花纹状的叶片,常见的树种有金边六月雪、金边女贞、金边大叶黄杨等。

彩叶植物因其不同的观赏特性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种多样的彩叶植物创造出了色彩缤纷的植物景观世界。

2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充分考虑生态要求,适宜的密度和搭配以满足彩叶植物的生长要求。根据不同的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生活习性的彩叶植物,喜光与喜阴植物、耐旱与喜水植物相搭配,共同营造植物景观。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气候的彩叶植物,构建和谐稳定的绿化环境,降低对植物的养护费用。

2.2 季相变化原则

彩叶植物有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选择不同生长周期、叶色和花期的植物,使场地内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观。充分利用彩叶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变色的特征,赋予园林景观色彩缤纷的世界和生机勃勃的气象,延长园林景观的观赏期。春季注重彩色植物和开花植物的合理搭配,展现春季桃红柳绿和生机勃勃;夏季利用彩叶植物的绿给人们提高阵阵清凉之感;秋季则注重色叶植物与观果植物的结合,展现出丰硕的金色与心情的火热;冬季注重对常色叶植物的运用,傲雪独立的常绿树种给人们展示了独特的精神面貌。通过合理的搭配,创造四季变化景观,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3 色彩调和的原则

彩叶植物丰富艳丽的色彩给园林景观增添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遵循色彩和谐的美学原则,就是利用现代美学的审美特质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感。利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植物景观。彩叶植物的色彩要与周围的环境颜色相协调,营造色彩缤纷的园林景观,突出彩叶植物的色彩美。

3 彩叶植物在植物造景中的种植方式

3.1 孤植

彩叶植物独特的叶色,艳丽的颜色,可以作为景观的中心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孤植的彩叶植物可以突出树的个性美,起到单独欣赏或遮荫的作用。如高大的银杏、金色刺槐等树种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中,便突出树种的个体美,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3.2 丛植

将色彩相近的彩叶植物成团的种于草坪上,突出种群的集体美,既形成丰富的景观颜色,又给景观增添了一丝活跃感。统一的构图不仅展现了彩叶植物的群体美,也使位于其中的个体展现了自身的个体美。将墨绿色的针叶植物作为景观的背景树或将黄色植物与绿色植物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3.3 群植

彩叶植物成群的种植,可作为整个景观的背景树,构成一道独特的景观。成群的彩叶植物营造出气势磅礴的风景林景观,既展现出景观缤纷的色彩,又将植物林冠线的起伏美表达出来,其创造的景观效果远远大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和草坪景观。

3.4 基础种植

紫叶小檗、石楠、金叶大叶黄杨等枝叶繁密且耐修剪的彩叶植物,是作为绿篱的最佳树种。以绿色草坪为背景的彩叶植物,更能衬托出彩叶植物的色彩美。将彩叶植物作为边缘植物与建筑、雕塑、石景等搭配,既能凸显出建筑、雕塑和石景的形态,又能展现彩叶植物作为基础树种的色彩美。

4 彩叶植物在风景园林里的应用前景分析

在景观设计中,彩叶植物丰富的色彩弥补了传统绿化中单一的色彩。由于其丰富的构图、多变的季相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城市景观营造重要的材料。开展对彩叶植物造景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篇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全球气候变暖、自然资源枯竭、土壤流失和退化,大气污染,水资源危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绿色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尽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绿色经济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经济的定义,也尚未建立统一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给我们在进行绿色经济综合评价分析时带来很多不便。鉴于此,论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拟在此基础上对绿色经济进行诠释,并据以建立相应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分析提供参考。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1989年皮尔斯所著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其对绿色经济的诠释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生态化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为基本产业链,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平衡式经济。而联合国环境署(UnitedNationalEnvironmentProgramme,简称UNEP)对绿色经济的定义是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绿色经济”问题的研究,并从不同的分析角度给出对“绿色经济”定义的诠释。刘啸(2013)分别从哲学和经济学角度阐述了绿色经济的理论内涵。哲学上,首先阐明了绿色经济的价值观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提出的生态观是绿色经济的哲学内涵;经济学上,提出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强调“外部性理论”,即是绿色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内涵,指出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可以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下保留“理性人”假设,将“外部性理论”提升至同劳动、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调节劳动、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的配置,让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来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问题。杨茂林(2014)指出绿色经济是以认为发展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根本取向、以生态资本为基础要素的、可持续的经济形态。赵晓光,张源方(2014)总结季铸教授对绿色经济的定义: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唐啸(2014)通过综述国外已有的对绿色经济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研究文献,总结出绿色经济概念的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一生态系统目标阶段;经济———生态系统目标阶段;经济———生态———社会符合系统阶段。同时指出绿色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可以分为效率、规模和公平三种导向,在对三种导向的绿色经济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得出其对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启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经济———生态———社会的复合系统视野下进行全面改革,必须全面考量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发展目标,不可偏废,必须破除将生态保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视为相互抵触、非此即彼的发展观念,而应充分比较不同目标,寻求经济发展、生态盈余和社会稳定三者共赢的措施和手段。尽管大家对绿色经济的具体解释存在差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解释中找到共同之处,也就是绿色经济是一种高效、节约、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内容涵盖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领域,强调这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优化处理方法

论文对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源自于上文对绿色经济含义的总结,也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效率、公平为导向,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四个方面设计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一)设计原则。

在具体构建绿色经济指标体系时,遵守了如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能够充分反映绿色经济的内涵,且含义明确,计算方法科学,计算数据可靠;(2)全面性原则,即指标体系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完整,能涵盖绿色经济含义中涉及的整体思想及主要方面;(3)代表性原则,在遵守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从众多的指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以避免信息重叠产生的影响,在全面、重点反映绿色经济发展情况的前提下,避免浪费;(4)系统性原则,绿色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宏观经济运行系统,其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从整体角度把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使各指标之间形成有机衔接,才能揭示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相互关联;(5)可操作性原则,所有涉及的指标须有可靠地数据来源,应具有能够获取的现实可能性,具体处理时还应考虑数据获取及处理的难易程度;(6)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所用数据的统计口径应该一致,方便进行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

(二)优化处理方法。

由于绿色经济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在遵守上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为避免指标过多导致的信息冗余,同时也考虑到数据搜集难度及成本等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根据经验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处理,主要内容有:(1)全面性、可行性检验,指标体系是否包含了目标的各个方面,每个指标是否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得;(2)相关性检验,若同一个层次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那么在对各指标的信息进行综合时,会使其所反映的信息产生较大重叠,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可以通过相关分析判断各子要素内部及各子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Pearson相关系数),并以此为依据来对相关性较高的指标进行精简。(3)有效性检验,在相关度较高的各个指标之间,如何确定保留哪些指标,剔除哪些指标,可以通过有效性检验实现。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如果所有被评价的对象在某个指标上呈现几乎一致的评价值,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评价指标几乎没有鉴别力(无效);相反,如果被评对象在某个指标上的评价值出现明显的差异,则说明这个指标有较高的鉴别力(有效)。具体可以采用标志变异系数来判断,保留相关度较高的两个指标中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剔除变异系数较小的指标。

三、绿色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