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

篇1

贵州省遵义县中医院妇产科 贵州省遵义县 5631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 例出现了阴道流血的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妇产科临床;阴道流血;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研究

阴道出血是一种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妇产科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阴道流血现象的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1]。但目前在临床对于妇产科临床出现流血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往往是使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2]。我院在对产科临床出现流血症状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5 月-2014.5 月间收治的妇产科中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患者100 例,患者年龄为22-45 岁,在准入标准上,所有患者需要经过相关标准确诊,同时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出血的患者。在排除标准上,需要排除认知障碍无法耐受治疗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平均年龄为35.56±1.32 岁。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43 岁,平均年龄为35.06±1.36 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5-45 岁,平均年龄为35.98±1.46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需要使用常规妇科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同时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对两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消炎治疗以及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需要为患者提供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Z19993370的妇康宝口服液,患者需要注意每次进行妇康宝口服液一支的治疗,同时每日对患者实施2 次的治疗,患者需要进行15d 的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使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提供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宫血宁胶囊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Z20020087 的宫血宁胶囊,剂量为0.13g,患者每次需要服用2 例,同时每日需要进行3 次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疗效标准为,显效:患者出血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无任何不适发生。有效:患者出血症状有所好转,有轻微不适发生。无效:患者出血症状无任何好转或加重,出现严重不适。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 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如表1 所示。

3 讨论

在妇产科对患者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阴道出血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出血症状,这种症状往往会出现在妇产科患者的各个阶段。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中药生化加减汤能够较好的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调经消水等治疗,对于尿血以及月经不调患者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以及止痛止血等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和调经等功效,因此在临床上能够对妇产科临床出血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在临床对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临床医学专业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难题,为我国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也由治病(医―病―药或手术) 逐渐向防治结合,然后继续向预防为主(群众―预防―保健―健康促进)进行转换。这就要求社区卫生诊疗人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诊疗知识,还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我国的全科医学才刚刚开始,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主要以“预防医学”和“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两门课为主。与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相一致。沿用多年的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彼此割裂开来,培养出来的临床医护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何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拥有预防医学的理念,掌握适当的预防医学的方法,使临床医学从治疗医学向全科医学转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建立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团队

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它是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培养社区基层医生的素质水平。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首先需要社会、学校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建立一支有志于培养新型医生的师资队伍。公共卫生学院把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了由院领导牵头的预防医学创新教改团队,团队成员学历均在硕士以上,80%以上为博士学历。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到预防医学的教学任务和改革中,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定期举行教学集体备课,并做到每次实验课所有任教教师皆参与集体备课,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改革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和实验课中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特别注意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如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

3.应用新技术,多方面与学生交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如果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本预防医学教学团队率先建立了预防医学网络课程,实现了网络化教学。多数任课教师都开通了微信、飞信、邮箱等联系方式,方便与学生交流和探讨问题,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不必与教师面对面即可询问问题,节约了穿梭大学校园和办公室的时间。

4.建立预防医学实践基地

本院已经在理念先进、模式新颖和防治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临床学生的教学实习基地。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同的是,该类实习基地是专门培养临床医生预防观念的实践场所。目前已经在为临床全科医学学生提供实习,安排学生在两周的时间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把临床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增强在诊疗过程中的预防观念,与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内容相互印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是医学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关键科目之一,它是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一个桥梁,是提高临床医生向预防模式转变的主要推手。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大多数预防教育工作者奉献付出,还需要临床教育家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伟,史良科.预防医学发展的未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12):10-12.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48-49.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采用专题小组访谈、重要知情人访谈等定性研究技术进行调查。专题小组访谈对象为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200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2人,其中女7名,男5名。这些学生均来自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试验班的学生,在到社区见习之前,均接受过预防医学的理论学习。重要知情人访谈对象是来自预防医学教学基地的全科医生7人。

1·2调查内容:(1)临床医学本科生安排社区见习的必要性;(2)社区见习的学时安排的适宜性;(3)社区见习所取得的效果;(4)在经历社区见习后,认为社区见习应加强的内容;(5)社区见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

2结果

2·1社区见习的必要性及其效果:参与访谈的12名学生均认为安排社区见习很有必要,认识到了学习预防医学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在访谈中,有学生认为,社区见习使他们有了对临床预防服务的感性认识,并认识到要做一名负责任的好医生,必须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除了对疾病的治疗外,掌握预防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走进社区,对社区居民患病状况和社区疾病谱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预防观、群体观以及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理解,表示将来无论是在专科医院里还是在社区诊所工作,掌握个体化病人周围人群的健康问题特点十分必要,而不仅仅是治疗眼前就诊的病人;通过社区见习不仅看到了社区医生为病人个体和人群提供预防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促进了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见习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其目前所学的内科学知识的兴趣,并激发了部分学生对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评价的研究兴趣。参加访谈的12名学生均表示愿意接受预防医学教育;在社区见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机会与诊所里的病人进行交流,体察到在社区特定环境中的医患关系模式,尝试与病人交流的技巧,并感到在社区诊所与病人交流时不像在医院的专科诊室里那样紧张。重要知情人访谈的结果发现:学生进行以全科医学教学基地为依托的预防医学见习,提高了基地全科医生临床预防意识,促进了基地教师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的全科医生表明,虽然带教的时间只是8学时,但带教准备时间超过了带教学时的3倍,在带教之前复习了社区里现有文献并查找新的文献,系统复习了教科书,找出符合临床医学本科学生适宜的带教内容。教师在社区带教,促进了自己教学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的提高。社区带教也检验了理论课教授的质量与存在的不足,丰富了教学经验。

2·2社区见习的时机及学时安排的适宜性: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认为安排8学时的社区见习学时较少,应增加学时,并适当缩减理论学时。有2位学生提出社区见习应占总学时的2/3,还有2位学生认为社区见习学时应为总学时的1/10,但更多的意见集中在占总学时的1/5~1/4。学生们提出愿意到社区里提供预防医学服务或设计实施科研课题。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均直接接触病人,他们希望通过预防医学的社区见习,培养自己的宏观和整体思维,掌握临床个体化以及社区人群整体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带教老师认为如果想掌握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和临床预防的技术,应在社区见习1·0~1·5个月。

大部分被访者认为社区见习最好安排在临床实习阶段,作为临床轮转的内容的一部分,可以利用整块的时间学习预防医学的实用技术。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应安排在基础阶段,每个学期都安排相应的见习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3社区见习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学生对社区见习内容的意向,本次研究中,先请参加专题小组访谈的12位成员各自独立地列出他们希望在见习中学习的内容,共11个。

然后,小组成员根据此内容与未来临床工作的关系和重要性等,每人从中选择5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按照重要性的大小顺序,分别给予5、4、3、2、1计分,5分表示最重要(见表1)。

2·4学生对社区带教师资整体带教水平表示满意,带教技能仍需提高。在本次社区见习中,我们安排了富有社区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作为社区带教老师。结果发现:学生对教师整体的带教水平较为满意,但认为社区带教师资仍应提高带教技能,并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课题研究经历,认为社区带教师资的职称应为中级以上。

2·5社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预防医学课程本身改革来讲,我们改革的力度应加大,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设计预防医学研究课题。目前的社区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现场调查的机会较少,见习中用到的数据/资料多为二手资料等,除了受学校整体课程结构(学时)的影响外,也受到了教学基地具体的教学环境、规模、带教师资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但研究给了我们更多的改进启示:推进学校整体的改革,才能使预防医学教学的各环节改革顺利进行。

3讨论

3·1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医学见习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亦有助于其复习、掌握和应用筛检、预防接种、各种咨询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激发了学生对临床内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以临床预防为核心的预防医学社区见习,不仅可以巩固预防医学知识和观念,而且还可以成为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联系的桥梁。

篇4

一、现有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 一) 惯有临床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临床医生思维方式多为针对微观个体患者的思维方式,临床医学的教学重在个体患者,重在诊疗技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是最关键的,因此非常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难以理解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难以树立大卫生观和宏观意识,这使得学生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 二) 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没有预防专业,临床、护理专业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几十年来几乎固定不变,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没有安排实践,这很难让学生理解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内容,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的教学不感兴趣,认为难度太大又无用,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学分,学习都为应付考试。我们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其中,认为预防医学教学对工作有作用的学生占31. 42%,认为作用较小的学生占44. 67%,认为没有用的学生达到了23. 91%。

( 三)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水平

我校的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平时作业、考勤等成绩占30 分,期末终结性考试占70分。学生靠考前突击背书就可以完成考试,混个__及格分就行,这样不能体现教学水平,也不能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 一) 课程内容改革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材中,卫生学内容仍然占很大比重。然而,公共卫生方面的很多内容只适合于具体的公共卫生从业者,比如具体检测技能等,对临床工作而言,没有实际意义。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医务工作更有帮助。我校临床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多在乡镇卫生院工作,针对乡镇卫生院主要工作内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以传染病控制,慢性非传性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主,这样才能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而编写的特色教材,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共同编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教材,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编写典型案例分析,注重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 二) 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学科上的特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包含多个内容,比如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促进、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这些内容复杂抽象,有一定难度。现行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多为单纯的讲授,在学习中学生感到枯燥,有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我们可就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热点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和视频,首先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再按照事件背景描述和处理过程,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就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判断分析和处理措施、应对办法的过程进行教学。这样既达到了提高课堂理论讲授效率的目的,又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现场实战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于比较抽象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则可采用直接在计算机上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能立刻实践并理解应用教材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 三) 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预防医学笔试的办法已被证明并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改传统的理论笔试为理论+ 实践考核的方式,理论笔试仅占考试成绩的40%,增加了预防医学见习考核和暑期社会实践考核。见习在正常教学中安排一定课时,主要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参观,让学生了解基层实际工作内容,要求学生以见习报告的形式反馈基层工作中预防医学相关工作内容及涉及的预防医学相关理论知识,见习报告分数占总成绩的30%。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暑期均需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开具介绍信,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一般均为生源所在地县( 区) 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借助暑期实践的机会,我们布置学生完成预防医学暑期社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控制、疫情报告与应急处理、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控制措施、社区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方法及建立情况等内容,让学生上交暑期实践报告,暑期实践报告的分数占总成绩的30%。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对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有了较为实际的了解,并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了具体的理解和准备。

篇5

1目前《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预防观念淡薄教学中仍存在重视基础和临床教育,忽视预防教育,甚至把预防医学作为普通的医学基础课,导致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

1.2教学内容及教材不适宜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尽管目前教材发行周期缩短,更新较快,但总的来说教材内容还是落后于学科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而且从内容来看,目前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模式,即以“三大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卫生)和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模式和以“三大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模式,其对应的教材为《卫生学》、《预防医学》(规划教材)[4-5]。教材内容包罗万象,缺乏针对性,给教学带来不便。

1.3授课学时不足目前,各院校包括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授课学时一般在40~80学时之间,学时数明显不足,难以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制约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1.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陈旧现在仍是先基础、后临床、再预防的教学过程和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机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一些院校教学、实验设备和器材匮乏,或设备陈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再加上授课学时的不足,一些院校压缩实验课,导致学生实验课“缩水”,学生实践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2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强调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教育SRAS疫情既暴露了预防观念淡薄的危害,同时也告诫我们预防胜于治疗,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学生中加强了预防医学观念的教育,从学生入校开始,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学生入学教育,疾病预防保健讲座,带领学生参加社区保健预防实践等来有效地增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

2.2调整和充实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与内容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繁多的现象,我们一方面采取向教务部门申请适当增加预防医学课时数;同时根据授课对象,调整现有预防医学课程的类型、学时、内容,将预防医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必修课的内容包括:预防医学总论、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三部分,同时将必修课改为考试课;选修课包括:健康教育学、卫生法规、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

2.3重视教材建设和改革教学方法在教材选择上,坚持选用最新出版的规划教材;同时编写一些补充教材以替换教材中某些过时或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内容或章节,编写了“艾滋病防治”、“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和“预防医学实习指导”等讲义。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解决预防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别注意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章节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4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培养防治结合的跨世纪医学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医学教育根本目标的体现。预防医学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将学过的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给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使命感提供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我们在学生没有接触到预防医学的教学之前,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与当地疾控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去社区进行实践,使学生对社区预防保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之后,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去社区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实习指导的内容,加深对预防医学的理解,提高开展预防服务的能力[6]。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与疾病防治相关的社团组织,如我系2005年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以防治“艾滋病”为主题的“湘南学院红丝带协会”;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指导学生申报课题和动员学生参加教研室承担的科研课题。学生一入校就接触到疾病防治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培养了实践活动能力。

3教学改革效果

篇6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谱与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行为职业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的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取代传染性疾病,居于我国疾病死亡谱的前列。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加之伤害已被公认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应地,医学模式正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群体一预防~社区保健的治疗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今后一个时期,预防医学乃至整个医学将在传染病、慢性病及伤害这三条战线上捍卫人类健康。作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医生主要服务对象是基层和社区,工作范畴主要涉及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妇女儿童与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工作。预防医学尤显重要,因而加强医学专科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又具有相应的临床预防知识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医学发展的要求。

1认识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医学分为三个学科,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而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广泛,与临床医学相比,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如工作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对象侧重与健康人群,研究中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求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尤其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临床医学人才,对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先决条件。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为患者服务奠定基础。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准确,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充分利用互联网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如环境污染的经典事例,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与健康等,触目惊心的画面信息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教学内容充实而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信息量大、可高度共享、迅速搜索、快速传播等特点,成为教师利用国内外广泛资源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进行学科交叉及渗透的重要方法。有益于教师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进一步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教学方法上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潜能。其方法是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预防医学中的一些问题,如食物中毒、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等,进行小组研究讨论。对于在研究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他们的研究结果,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该教学方法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特征,并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篇7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80-02

教学内容即是“教什么”,是所有教学包括实验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好的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预防医学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预防医学的学时较少,那么如何有效利用不多的学时就显得十分关键。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但是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的实施多以单纯验证学科基础理论为主要目的,偏重于“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教师和实验人员准备好全部器材和试剂,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讲授和实验指导大纲进行学习[1,2]。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与21世纪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能力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不符[3]。当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存在几个常见问题:①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多是背诵记忆,很少有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机会;②实验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③实验教学形式是教师演示或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模拟,或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④预防医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部分与实际生活脱节,容易使学生认为学无所用,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不够重视,且动手能力差,实验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强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展开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意见》指出了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性教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有机的结合,便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因此,把研究性教学融入到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是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中实行研究性教学,使受教育者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入手,从而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原理、方法,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4]。

三、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基础医学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宽广的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具备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卫生防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是尚未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初学预防医学时,接触机会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恰如其分地运用研究性教学,是任课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

为适应时展需求,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理念,如PBL教学法、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时,必须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该课程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以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教育有一个共识:“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研究性教学模式本着与开放式创新性教学方法相结合、与科研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5,6],让学生既“得鱼”又“得渔”。

1.研究性教学与综合性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性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简单、重复和呆板。教学内容新颖、系统,增加了学生对各类实验内容的兴趣,适应当代青年人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使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根据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研究性教学主要在实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建立引导式、开放式、互动式和创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鼓励任课教师在平时实践中积极收集与预防医学相关的案例,包括近期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卫生事件和环境污染事件等,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使案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围绕案例先提出各种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其内在机理,揭示其一般规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运用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研究性教学,使其更规范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研究性教学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面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养公共卫生医师快速、有序、及时处理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研究性教学采取联合实际,与社会接轨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开展社区咨询、健康调研及数据处理能力。通过与地方卫生机构密切协作,学生可结合理论知识、课堂实验,定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去见习,去实践。学生亦可深入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人群调查研究,采样分析,增加课外实践的时间与机会。此外,建立以实验教学为依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食品企业去参观,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扩充其思维空间。同时,开展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7]。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广泛,与社会现状等密切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项目,进行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各样的科研工作。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的动态和前沿领域,从而发现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而渐渐学会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研究性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欧美医学院校受到师生的肯定,并得到广泛运用,其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人类思维和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预防医学要传承、发展、创新,需进一步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适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性教学,以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3]黄锟,陶芳标,郝加虎,等.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43-44.

[4]汤贤春,路健,李学英,等.医学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66-2367.

[5]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4-16.

[6]程永扬,王为,李小昱,等.构建立体化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7):102-104.

篇8

关键词: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5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谱的改变,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已经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成为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患病率水平逐年提高,这不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增加疾病负担,还降低生活和生命质量。“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可见预防医学在疾病预防、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具有更新层次的意义。这门学科从医学中分化出来,但是各学科之间的独立,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和人文医学的分离,越来越显出弊端。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如何加强与临床医学和人文医学的结合和渗透,使学生适应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该文在预防医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教学改革。

1 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和人文医学相分离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医学实践的早期是统一的,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分离是近百年的事情。现今疾病和病因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防、全科医疗和综合服务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疾病预防、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生物医学模式下出现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

医学是由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组成的。疾病的发生既有生物、分子和遗传的原因,又有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由于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患病率水平增加,环境污染和社会行为因素已经成为致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医学人文学部分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模式和教法方法不灵活

目前中国医学教育体系追求大一统的情况较为突出,尤其在《执业医师法》实施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决定了医学医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导致材内容、学大纲、学模式、统一考试等现象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地体现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没有很好地体现地方特有公共卫生问题的教学内容,表现在缺少横向联系,有的内容陈旧,有的知识交叉重叠,有的知识没有学科归属而没有讲授。狭窄的专业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2 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1 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教学活动

医学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术,更是一种实践。医院就诊病人并不能代表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不是培养医务人员的最佳场所。这种以住院病人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制度,缺少初级卫生保健的训练。医务工作者必须了解社区、家庭和个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并能从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去分析疾病的起因、进展、预防和处理。所以,医学教育的良好场所为社区,通过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疾病诊疗等医疗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区的环境条件、文化信仰、价值观、社会组织和卫生需求,学会同社区的方方面面的合作。如果单纯通过课堂教学或实验操作,必然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切实增强学生的临床预防医学观念,将预防医学知识切实运用到实践之中,发挥学科优势,使学生认识到开展以社区为基础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使群众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提高生存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2.2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是我们应该探索的一个问题。如营养治疗和护理是营养医生和护士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营养处方的优劣是衡量医务工作者素质的一个方面。营养处方的基本是如何为病人制定一个个体化的食谱,即病人应该吃什么可以达到营养治疗的效果。以往的教学中,对编制食谱知识注意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素含量是否合理,不太注意其实用性,造成学生编制的一些食谱脱离实际,如选用本地或当时根本没有的或较为昂贵的、一般人难以承受的食物。所以,在本单元课程开始时先安排一次实习,内容是调查市场食物种类和价格,避免食谱编制的盲目性,使学生能根据病人的家庭条件的不同编制出切合实际的病人能接受的食谱,做到既廉价又能发挥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适当删减陈旧知识,增加前瞻性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跟上学科发展步伐,切实运用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2.3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师的实际,改革教学模式,由原来单纯课堂教授变为讲授、提问、讨论、学生专题发言等多种形式;由原来的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变为更具启发性和思考性,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做到课堂生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医学发展的无限性与接受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方式是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学习过程,是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该学习方法无固定教材的限制,可以通过互联网、期刊、专著、请教专家等途径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个人解决问题的意见,小组成员相互讨论,达到共同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知识点的目的。通过该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高层次思维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利用时间的能力、获取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能力,从而使学生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成为自主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学习可以在学校和今后的工作中自我建构学习内容,主动探索性学习,掌握不断涌现的前瞻性知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评价信息的标准,甄别信息的真伪,在真是有用的信息中获益。在此过程中,要正确有效地传播知识,通过合作分享学习成果,共同进步,达到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篇9

1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防医学教学本身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利预防医学服务社会的核心功能之一是预防医学政策开发和预防医学制度的建设。而预防医学政策开发和预防医学制度建设将更有利于为预防医学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秩序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公共卫生监督及管理工作的强化,这样可以确保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合理利用。这些都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懂得医学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知晓和熟练有关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管理学、生态、心理等知识,而现代大学教育大多忽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大学生自身也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和积累,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全局观、预防观、环境观、服务观、群体观的预防医学工作者。1.2创新机制的缺乏对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不利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多年,同时取得了一些的成就,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次要的地位,教师以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上课只是处于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的状态。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只能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亦是如此。1.3实验课开设相对较少传统实验过程中,从实验内容的选择到实验步骤的设计等一概由实验教师来完成;学生只需按实验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一步一步的操作即可。这样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完全没有主动性,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从预防医学专业试验内容,大多为验证性试验,设计性试验和综合性试验开设较少。试验和实习基地相对缺乏,这也对预防医学教学发展构成了障碍。试验中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试验设计的机会,这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其不利。

2解决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2.1加强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预防医学的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所有医生,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定防治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止伤残和早逝的目的。目前位居我国疾病死亡谱前列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行为职业和环境因素等有关。积极预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预防为主不仅要贯彻于临床工作,更应该渗透到每个人一生。不懂得预防医学知识的医生不是一个好医生。2.2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新形势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努力拓展书本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式教学、视频影像教学等,以提高预防医学直观性和教学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2.3加强试验和实习基地的建设高校应加强和当地卫生部门的联系,以改变预防医学现场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的现状,这样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试验、实习基地。通过走访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了解我国现行公共卫生体制情况。听取当地卫生部门有关人员卫生工作现状与发展的介绍,指导学生参加有关流行病调查,树立预防为主思想,掌握疾病预防及健康教育相关学科知和技能。

作者:王长文 张岚 李妍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

篇10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预防医学;情景模拟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8-0056-02

预防医学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石,临床医学是现代医学的核心,而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下,一名合格的医师不仅要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还要能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各大中医药院校均在临床专业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并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医药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学力量薄弱,多数以考查课或选修课为主,学时数普遍偏少,多采取大班上课,教学方式陈旧。同时,由于部分中医药院校教学经费的限制,没有预防医学实验室,不能有效开展必要的实验,也未组织学生实习[1]。这就导致预防医学课堂的讲授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书本中的理论联系临床实际,预防医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2]。此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具有仿真性、参与性、互动性、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随机应变等能力[3]。情景模拟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国内外很多医学课程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4-5]。下面对我教研室2014年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做一描述,由于本次情景模拟教学属首次尝试,在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愿将此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体会与同行分享、讨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呼吸科中医医生发现H7N9禽流感患者为背景,学习预防医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两章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在临床诊治中遇见法定传染病的处理流程。

2背景设计

某年5月,某中医院的呼吸科医生收治了3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且3人出自同一家庭。重症患者李某,男性,42岁,某活禽市场销售人员,近一周内出现发热、咳嗽、少痰,伴有头痛、全身酸痛及全身不适,舌苔白腻,脉浮滑,体温为38.8℃。询问病史发现:李某近期在活禽市场销售的鸡大量死亡,他在徒手处理大量死鸡后,出现发热、咳嗽及全身酸痛等症状,经口服药物(阿司匹林、头孢氨苄)治疗3天后无好转,仍有发热、头痛等症状。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减少,胸片发现肺部片状阴影。其妻(刘某,39岁)及女儿(15岁)在照顾李某的过程中也陆续出现相似症状。呼吸科医生根据病情和接触史,怀疑这3人有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可能,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告呼吸科主任。科主任看过患者后立即报告该院值班领导,值班院领导接到通知后报告当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成立防控小组并报告市局领导,同时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和活禽市场调查处理疫情。防控小组分两组赶赴现场,组1人员赶赴医院首先观察患者病情,核实疫情,并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并采集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带回检验;组2人员赶赴活禽市场,对活禽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市场上销售的活禽样品和环境标本,最后封锁现场和消毒。要求学生自选角色,将禽流感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发病经过、精神状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控小组人员的调查、取证、处理过程;医护人员的治疗过程,甚至活禽市场密切接触者的恐慌或不配合,尽可能在课堂上再现出来。情景模拟时间30分钟左右。

3学生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两周将本次情景模拟的主题告知学生,根据教材“传染病报告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两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讨论设计剧情,由指导教师提示重要细节并把握主方向,不可偏离教学内容。基本角色需求:2名呼吸科中医临床医生,2名护士,3名患者,5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3名采样人员,3名消毒、杀菌人员,1名警察,1名活禽市场负责人,10名密切接触者。班级其他学生可丰富剧情,自由设计角色,尽量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

4模拟场地

以学校多媒体教室作为模拟场地,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域:中医院和活禽市场。以地点标签区分,并可让学生自带道具,如听诊器、血压计、白大褂等,以明示现场分区。

5效果评价

指导教师用摄像机拍摄情景模拟的全过程,待模拟结束后,通过多媒体回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分析总结医生和防控小组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专业问题和不足,并对本次模拟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6体会

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可以拉近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本次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课前情景案例的讨论、角色分配、查阅相关资料、编写情景剧本、情景模拟、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及补充讲解、总结等一系列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参与度和配合度也很高,与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截然不同。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不仅对本章节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而且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天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在开展情景模拟的教学中,以下几个要点对课堂组织和实施起到关键作用:首先,案例的正确选择是情景模拟教学的基础,一方面案例要围绕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班级人数、模拟时间以及案例的可实施性和可扩展性;其次,要以问题为中心,依据本次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最后,要按任务驱动模式,提前将案例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团体协作,共同丰富和完成情景模拟。目前,中医药院校预防医学情景模拟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在此次情景模拟教学尝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过于自由发挥,过于“抢镜”、抢台词,以至于偏离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指导教师给予提示;还有学生表现胆怯、羞涩,或在演绎过程中不够严肃、笑场,不能进入角色,甚至使整个情景模拟过程中断,因此最好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排练1~2次。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教学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多尝试。

参考文献:

[1]申杰.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中医教育,2005,9(5):25-28.

[2]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106-107.

[3]赵文红,江城梅,李彦荣“.情景模拟”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71-272.

[4]沙莉,张慧,李向玲.情景模拟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1,11(21):194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