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篇1

(一)读谱、背谱训练的严谨是弹奏训练的重要基础

弹奏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弹奏训练中,学生应坚持不懈的进行读谱和背谱,并且要正确的记住琴谱,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读谱概念,学生在读谱过程中一定要严谨,不能随意地机械的进行读谱。教师需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帮助学生改变以往不好的习惯,使学生正确的进行读谱、背谱。在读谱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理解琴谱,跟学生讲解琴谱的关键点,背诵琴谱的一些技巧等,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树立音乐思想。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背谱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谱和背谱是弹奏的前提,若不能完成这项任务,弹奏就无法顺利进行。这也是钢琴演奏中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坚实、打牢固了,学生在以后的弹奏中才不会出现看谱、忘谱等现象。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只有对自己严谨,才能在以后的弹奏之路上走的更远。

(二)技术难关的突破训练教师是关键

如果说读谱、背谱是钢琴演奏的心脏,那么弹奏就是钢琴演奏的血液。弹奏技术的训练是很艰苦困难的,很多学生在刚开始练时一直感觉别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当鼓励和帮组每一个学生,解决弹奏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弹奏中能够运用正确的弹奏方式,熟练的进行弹奏。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弹奏训练要求一定要严格,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习惯。学生在弹奏方面出现问题,应及时的和教师交流,教师应及时的解决,避免学生按照错误的方法训练下去。刻苦训练是每个学生应具有的素质,没有训练时间做基础,再好的天赋也不会成功。在这方面,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刻苦训练的能力,为以后钢琴弹奏打下基础。

(三)让音乐在音乐分析、处理教学中迁移

正确的认识音乐,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解,然后针对每个部分进行详解,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每一部作品的精妙之处。如何完成“教”到“学”的转化和迁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把音乐作品分解后,进行弹奏教学,每一个部分都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总的来说,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在弹奏训练中发现音乐的艺术。弹奏训练中,技术课题的训练必须要严格、严谨,不能应付偷懒。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一)采用差异性方法强化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强弱与自己的性格有关,有的是先天形成的,但也有通过后天努力来锻炼的,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在钢琴的教学中,钢琴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弱,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他们锻炼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行为的差异,钢琴教师只有通过差异法来进行锻炼,才会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在进行钢琴教课时,要鼓励学生在大家面前演奏,不要害怕,要多于孩子交流,要相信他们,也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进行钢琴演奏,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和恐惧,也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形成一个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正确的钢琴演奏观

正确的钢琴演奏观是练习好弹奏钢琴的基础,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对其的弹奏效果有着机器重要的影响。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而培养正确的钢琴演奏观才是关键,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弹奏兴趣,目的就是让他有一个正确的钢琴弹奏观,是他能够在弹奏的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全身心的投入到弹奏的过程中,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才不会压抑,才能够放开自我,这样的弹奏心理才是每个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三)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一段完美的钢琴演奏需要钢琴演奏者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想在台上呈现完美的演奏,就需要钢琴演奏者在台下多加练习,才有可能做到。有技术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也是不行的,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在台上演奏时就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严重影响演奏,这就需要学生在台下多锻炼,多实践。抓住一切机会,登台演奏,锻炼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台下教师帮助克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演奏,可以适应任何的演奏环境,把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质同时提到提高。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是增强学生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和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这就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需要为学生安排合理地体育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挫折教育以及组织和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竞赛活动,实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目前,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并且心理素质也不高,身体素质较差,特别是学生进行耐力跑、跨越式跳高等体育活动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并且也没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使得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得更加迫切。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成长环境、身体素质、运动中负荷承载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为学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如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不断夯实自己的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内举行的座谈会和讲座中,从中获取价值性的体育信息。此外,还需要根据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对体育各个项目的运动负荷进行合理地划分,并且需要在相关资料的指导下对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中出现的生理、心理以及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认真地总结和归纳,以便为学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为了有效改善学生的一些消极情绪,如焦虑、郁闷以及紧张等,应积极地鼓励学生较多地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放松自己的身心;对于那些体格素质较低的学生,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对体育活动的适应能力,应鼓励他们先从中低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着手,待到自己身体素质允许的情况下,主动参与到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师应积极鼓励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参与到难度较高、运动负荷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并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控制自己的运动量,把握好自己的运动强度,以免由于过度运动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挫折教育

在初中这一黄金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较迅速,学生心理变化也比较复杂,且往往在这个时期出现逆反心理,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这一发展特点,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有必要给予学生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在挫折教育中磨炼自己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发育发展。我们不仅需要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成功,在顺境中学习体育课程,也需要让学生在失败的体育活动中接受挫折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对学生具有更直观、更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挫折教育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对手”活动、“障碍”活动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挑战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与人生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面对很多的困难、挫折以及挑战,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挫折之后便是美丽的彩虹、成功带给自己的乐趣。

例如,在耐力跑和跨越式跳高等“教学难点”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首先将这些体育项目按照运动负荷、运动量等指标划分等级,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为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运动标准,估测每一名学生对于不同运动项目的承受能力,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能够在雨雪、骄阳等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直至实现最终的目标。通过这样的体育训练,不仅有助于磨练学生坚强不屈的意志,还有助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依然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竞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由于在竞赛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由于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集体性特点,教师便能够充分组织并利用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学会与自己的队员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够在互帮互助、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使乐观向上的学生更加有自信,身体素质更好,还能够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教师既同学进行积极地沟通和交流,实现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接力赛等体育活动,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合理划分竞赛小组,根据小组成员整体表现划分小组整体得分,使小组成员重视自身表现对小组最终成绩的影响,和谐、友爱、互帮互助,共同为小组争光。在对各个小组在竞赛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之后,教师应对竞赛活动进行主导和引导,以便竞赛活动能够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顺利结束。赛后,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给予合理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指出胜利小组成功的经验,鼓励失败的小组成员不要灰心,再接再厉,从而实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四、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对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安排合理的体育负荷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较差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逐步参与到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组织和开展体育竞赛,有助于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圣君.温禹.吕林.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2年4期.

[2]谢丽琼.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刊).2010年11期.

篇3

[关键词]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10-01

一 、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管制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突发事故,这就要求管制员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因此管制员必须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心理能力训练中有很多方法,但总体上可归纳为、集体训练与个体训练相结合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下面有几点具体的做法来提高管制员的心理能力: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随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进行心理教学,并且对不同阶段的管制员进行持续的心理测评[1],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深入探讨发现管制员的共同的心理问题和重要问题。并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主体的讲座,并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解答,可以向管制员提供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管制员能够自行的进行心理调控与心理能力训练,因为管制员在心理能力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所以不同的管制员之间心理训练重点不同,要从从根本上提高空中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与持续的提高,并且经过研究某种心理品质获得后,若不进行经常性的稳定和强化则有可能会消退甚至消失。空中管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一劳永逸的,他需要通过多次练习的潜移默化,并缓慢的提高,而且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后才能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科学的训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因此,对于空中管制员有必要从入校起就开始开始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这里面包括进行管制工作训练前、训练期间以及训练结束后,直到进入民航单位都进行持续的心理素质训练。按照从轻到重、从易到难的顺序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并且及时测试训练结果,帮助空管员了解训练效果和还应加强的地方,提高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其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这可以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工作上的失误和训练中安全隐患,提高训练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在心理训练过程中,可以事先在训练学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模拟飞行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这样不仅锻炼了管制员的处理事故能力,同时可以加强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在解决问题上要采取个人解决和集体解决两种方式,在集体解决中要让空管员认清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飞行员既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

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是并存的,因此,在训练时也要将其共同发展[2],心理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共同发展,生理训练在某种角度是是心理训练的一种补充方式,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心理运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在锻炼中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注意力和加强情绪的控制,加强心理素质。

(1)有氧运动中的跑步

发展身体素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跑步,通过持续地跑,加强耐力和锻炼意志力。比如越野跑、楼梯跑等都可以提高空管员的身体素质,而且跑步训练时综合性的提高身体素质,对提高心脑血管系统运行、呼吸系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跑步很经济 , 不需要过多的设施,可以围绕飞机场的进行锻炼,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是什么有效的方法。

(2)进行体育竞赛

在民航单位的内部可以举行种不同的比赛项目[3],比如篮球、竞走等运动项目,也可以运用运动会的比赛方式来进行各项比赛。这不仅会提高空管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能加强空管员队伍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空管员队伍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对于表现优秀的适当的给予嘉奖,让空管员拥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一个外在动力,这样可以养成一种锻炼习惯,从而实现终身锻炼。

(3)水中锻炼

游泳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正要手段,其能有效的促进人体的综合发展,增强体质,培养顽强、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在水中还以锻炼肺活量并且适应缺氧的环境,水下的气压比水上的大,这样与空中的高压环境向适应,并且水下活动更加锻炼人的心态.

(4)分层次锻炼

训练时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方法。在身体素质训练时我们要充分的做到区别对待的原则,这不能挂在口头,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落实。首先不同位置的工作人员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眩晕练习、重力练习等。其次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练习负荷与强度做充分的准备和准确的安排[4]。练习的强度应由小到大,在身体适应了现有的强度后,逐步加强力度,使身体再次产生不适应但是能够承受的现象,身体素质的提高就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一个循环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一切训练的项目必须要保证训练人员的安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危险的因素存在,比如器械的不合理运用,高密度、高强度等,这可能会造成肌肉的拉伤和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训练要符合科学规律,避免非常规的受伤。

三、总结

空管员的素质训练应从全面出发,不仅发展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心理能力,科学的训练计划、完善的训练体制是提高空管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引进一些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能力训练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负面影响的产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安全是放在首位的。空管员的工作不仅是飞行过程中的核心,更是航空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枢纽,所以空中管制员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杜毅.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探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S1:71-73.

[2]郭育森.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2,18:245.

[3]李姝,庆锋,杜醒.面向职业需求的飞行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3,04:140-141.

篇4

一、心理素质培养的预备期

(一)培养和磨练意志力

不管是学习和工作,意志品质都十分重要,对于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需要培养其坚定的品质;意志可以对注意力的集中起到制约作用,意志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锻炼出坚强的意志之后,可以对各种杂念有效排除,将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给克服掉;集中了意志力,就可以有效消除掉心理上的障碍。

(二)演奏之前保持轻松的姿态

钢琴演奏人员需要借助于演奏技巧,融入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琴声来准确充分的展现音乐的各种情绪;演奏者只有整体协调配合,方可以正常的发挥演奏水平,涉及到心理活动、视力听力以及四肢等多个部分,进而促使身体各部动作的整体协调性得到实现,这样演奏者就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在演奏之前,一般不要接受任何刺激,保持平和的心境,实现身心和谐。

(三)增强自信心

拥有了自信,演奏者方可以轻松自如的弹奏钢琴。演奏中,演奏人员需要自我鼓励,积极拼搏,以便推动自己更高水平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平时通过不断的练习,获得了较高的演奏水平,通过对自己演奏技巧实事求是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的自信。演奏者要强化自己的自信心,这样上台演奏时,对于各种突发事件,方可以沉着冷静的处理。

二、心理素质的碰撞

(一)临场心理调节

在演奏之前,需要做好心理调节;上场之前,一般不要在比较嘈杂的地方逗留,可以选择一个人少安静的地方,读一下乐谱,或者动一下手指,促使手指肌肉的灵活度得到保持;将呼吸调节法给运用过来,通过几次缓慢的深呼吸,促使个人情绪得到稳定,将紧张不良心理消除掉,保持良好的个人状态;也可以将暗示法运用过来,对自己讲一些有信心的话,包括我一定会成功、我十分冷静等等。

(二)全身心的投入进来,避免受到杂念的影响

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进去,避免受到杂念的影响,音乐响起时,要用对音乐的热情取代残留的紧张兴奋心态,在演奏曲目的情感交流中投入全部身心和注意力。在演奏过程中,仅仅感觉到指间流淌着音符和乐动,音符充满了大脑,随着音乐来凝聚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

三、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积极学习

对于钢琴演奏人员来讲,在平时可以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学习如何培养和训练心理素质,避免有盲目举动出现于学习当中,能够自觉按照相应步骤来训练心理素质,对演奏过程中的各种经验积极积累和获取;心理素质的训练也可以依据教师的指导来进行,避免出现很多的错误。此外,还可以经常演奏于一些公开的场合,如音乐会等,这样个人音乐艺术修养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二)分析研究心理因素

感觉、知觉、联想、情绪等都是钢琴演奏的心理因素,那么在演奏过程中,就需要有机结合实际锻炼和教学培养,有针对性的训练,增强自信心。比如,可以有机结合演奏技能和记忆,部分演奏人员上台可能会因为背谱而出现中断问题,那么就可以运用记忆方法,大力训练记忆力。

(三)分析和解决紧张原因

演奏人员需要对自身客观准确的认识,找准自己的定位,对于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对个人心态科学调整。自信是演奏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对演奏方法、演奏理念等积极学习;在演奏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则需要对作品内涵和风格科学把握,以便促使其贴合于自己的演奏风格。此外,钢琴演奏者参与的演奏活动会非常的多,除了认真对待之外,还也不需要对演奏完成后的结果和成绩过分看重,因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段结束是另一端的开始,对过去的演奏结果过分看重,那么下一次发挥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四、结语

篇5

论文摘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做出了比较深层次的论述,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途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要大力改善。

由于市场经济的完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大任务重,尤其是面对社会的竞争复杂性,要教育大学生在学校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此,我们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应当明确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教育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二是教育大学生增强顽强意识和风险意识;三是教育大学生增强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总是注重思想素质的教育,忽略甚至严重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形成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在心理素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问题。其主要表现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学校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的配备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二是学生普遍认为心理素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并不十分关注;三是学校在心理素质教育上存在诸多不切实际的方式方法。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多层次形成合力来共同教育和帮助。作为高等院校来讲其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我们在寻求当代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时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一、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年来,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工作一直在抓,上级也在三令五申地强调,在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也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由于就业压力和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对来讲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抓大学生综合素质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上偏重于智育或考试,对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未能全面地给予关注和重视;有的学校在抓大学生综合素质时,不善于合理地发挥大学生本身的优势,未能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各项有益于综合素质提高文体活动。依据高校的现状,应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新形势的需要和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知识、行为规范、健康体质等等。高校在对学生教育中不仅要抓好思想政治、公民道德、行为美德、政策形势的灌输与教育,而且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各种有益的文艺体育等娱乐与健身等方面的活动。

第二、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的自主能力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进入大学阶段,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大学生不但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交往等能力。他们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就能够心胸宽广,思路敏捷,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他们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就能够关心帮助同学,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进步。高等学校在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中,一方面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自己去组织去作主,以得到更多机会的锻炼提高。另一方面,校、系和班级在配备学生干部时一定要定期轮换,要让更多的学生在学生各个层次的干部岗位上得到实际锻炼,对缺乏组织协调能力或胆量不大的学生必须要推举到学生干部岗位上学习提高得以锻炼,这对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

第三、全面普及学生的心理保健。心理保健的普及主要是使大学生们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保健的要决,这些要决不外乎这样几种:一是要自立自强。大学生们凡事都不要去依赖别人,要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解决困难和完成任务的习惯。否则,就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二是要宽厚善友。大学生们要宽厚待人广交益友,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更要放宽责备的心态,遇到对方有过失时,应尽量避免发怒,善于与新老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增进团结与友谊,在经常帮助和关心别人的同时,也会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些都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三是要知足常乐。一方面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不要去发牢骚和斤斤计较,要善于在较差的环境条件下做出好样子,干出好成绩。另一方面,在同学之间不要去比生活条件,要比学习进步,要勇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立足把小事和身边的事情做好,经常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心态。四是要培养兴趣。大学生们在学校的紧张繁忙的学习中,要善于经常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就要及时动手去做,以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增强生活情趣,从而满足不断追求的快乐感。五是要量力而行。首先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地制订出学习和生活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按计划去做,这既可以减少忙乱感和压力感等心理负担,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身心适应能力。再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订计划不要太紧,要适度,对人对事不能苛刻、绝对,要学会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要善于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事情,这样就有利于自己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就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健康心态。参考文献:

篇6

活动课程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以应试教育、提高学生成绩为主的现象,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却得不到相应的提高,致使一些学生高分低能。比如有的学生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一旦遇到失败或暂时的成绩下降,不知如何接受,不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容易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的关系;还有一些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一学就会,但是缺乏创造性,一旦问题脱离书本就不知如何解答,缺乏触类旁通的能力。总之,单纯重视学科课程的建设,极易造成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缺失。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还要适当地引入对学生各个方面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教学方式,而活动课程就是其中一种,它对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活动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发展起来的,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和改进,人们对活动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活动课程的本质就是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学习的动力,以自己的活动为学习的手段,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性格。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主动参与性。活动课程集中体现在为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设计,因此主动参与性是活动课程的本质特性。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参与到活动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地对活动进行改造和创新,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实现自己知识的更新,素质的改造。

2.实践活动性。活动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获取直接经验而设计的,所以实践性是活动课程的另一本质特性。我们经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取得对事物的直接经验,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接受。

3.灵活多样性。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广泛丰富的,进行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也可以班会或团队活动,还可以举办讲座或各种文艺、科技、体育活动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走出学校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社会有更新的了解,增强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综合发展性。在活动课程中,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各种能力来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对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对现场实物进行仔细观察,对要进行的步骤反复思考,还要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对象选择最快捷的活动方式,这样就促使参与活动的学生既要学会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又要观察和思考,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性格。

三、活动课程在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上把心理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活动课程对这两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学科课程通常以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往往侧重记忆其中的内容,尤其是中小学生,经常死记硬背,对所背诵或记住的东西不求甚解,因此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侧重锻炼学生的记忆力,而对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有所忽略。活动课程则不然,它可以培养智力的各个方面使其得到综合发展。活动课程要求学生深入活动现场,对活动中所需要的器械设备等进行仔细地观察,方便在活动中准确快速的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全方位的观察事物。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处于各种问题之中,他们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任务完成。另外,活动课程还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测结果,提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果,推动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活动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它不仅在人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人的生活、事业的成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现在各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多数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活动课程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也即活动课程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活动方案的,这样学生就有探索的动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去思考解决方法,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挑战,有利于学生树立对待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态度。

3.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活动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知识水平来进行,不同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思考深度,过程不同但最终达到相同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自觉学习,解决问题,当看到问题解决时会给自己很大的信心,激励自己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4.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为完成任务会主动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咨询,这样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与其他人的交流。有些活动还需要走入社会进行调查,促使学生与各种角色的人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活动设计中要避免教师规定过多、指导过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2.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原则。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在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还要在此基础上起到教育的作用。

3.创造性原则。当今社会要求创新型人才,而中小学正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创新,避免生搬硬套。

篇7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04-01

一、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即心理所能承受的压力,是学生干部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学生工作期间时常会受到他人误解,在组织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此时需要学生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排解能力,良好的应变的能力和灵活的应急措施。消除负面情绪,正确看待问题。在发生紧急情况也能先从自身分析问题,不盲目抱怨,从而高效妥善的处理一些问题。生活部的工作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最为贴近,这学期起,更是不仅关心大学生生活健康,更是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干部理应以身作则,在锻炼心理素质发方面树立良好形象,多开展与心理相关的活动,例如开设心理咨询,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知识讲座等,都有利于实现对于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工作不仅是锻炼个人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与人沟通的学问。上级与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同一部门或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必要,不仅有利于工作的高效,高质完成,也有利于学生组织的整体和团结。多吸取其他人的经验教训,做合格的倾听者,又能不失时的提出合理建议引发大家的讨论,将理论完善成实际是当前学生组织中尤为需要的一点。所以多多联合各部门组织活动,合理分工,共同分担。既能加强各部门之间工作了解,也能促进学生干部之间的友谊。及时召开学生干部的研讨会,总结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各部门之间互相提出建议,解决措施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可能做到一件事,每人都能尽一份力。学生干部要大致了解组织中各部门的工作方式,善于学习和总结。

三、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力

当今时代处于社会发展的主流,谁都不能固守传统的道路,学生干部要有远见卓识,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工作的意义所在及工作的发展前景。吸取前人成果,提出新想法,新问题,新见解。学生干部在学习和开展活动时也要时刻谨记不能死板和生搬硬套过去的成功,要尽可能让经典保留的同时又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

四、组织能力的培养

学生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在于组织活动,组织能力成为每一名学生干部的必备能力,但现在很多处于非组织地位而无法锻炼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造成学生干部专攻自身领域而对其余领域毫无掌控能力的情况,所以要加强非组织类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多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做到不仅能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在应对突发状况下,也能伸出援手对活动流程进行组织。

五、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

学生工作的意义就在于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服务同学。其本质是服务性与义务性,因此,学生干部要牢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为同学服务,而不是凌驾于同学之上。深知自己的定位,认真负责。学生干部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纽带,学校自主管理的中坚力量,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自己所负责的事物有高度的责任感,时刻牢记服务意识,组织活动要为服务对象着想,考虑同学的利益。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导,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干部这只队伍的强化,综合素质也是评价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曾向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思考琼州大学学报。2000.

[2]刘岗.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探讨扬州大学学报。1999.

[3]宋蕾.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D].2008.

篇8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进修;区域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前言

构建区域性实践模式,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当前促进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教师专业化运作体系中,主要涵盖运作机制与策略两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应该寻找一条区域性的有效途径,在提高该区域内教师心理素质及教学质量的同时,建立教师区域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条件。

1、构建运作体系

首先,以课题组成员作为核心,通过区域教师进修学校建立起教师心理素质中心组,然后以点带面的对全区域内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如图1所示:

所谓的点,就是对该课题进行参与与探讨的学校,所谓面指区域内的中小学及幼儿园。该模式是一个面向整个区域的教师心理素质及专业化提升的工作模式,运行与操作机制良性的发展,该模式下对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起着资源整合、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训练等作用。

2、以运作体系提供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自身的生理、环境及科学文化素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各种矛盾相互冲突及作用条件下的心理发展,在出现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教师通过参加各种训练,对心态进行调节和规范,保持心态平和,从而发挥整体的效用。育人准则与价值取向的结合,对教师的人生感悟是一种融合,也是实现教师教育成果的源动力。从区域实践上来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需要坚持三项原则:整合、趋向和训练;三个结合:自我提高与集体培训结合,在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实现训练的自动化目的;分层与分段结合,分段培训是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所遇到心理问题,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及幼教四种类型,有目的的采取心理训练的模式,分层在根据入职教师岗位的时间长短划分的新教师、老教师及青年教师几个层次进行的心理训练;全区联动与基地辐射结合,主要以基地辐射为主,做到以点带面的目的。需要参与课题培训的教师完成训练活动后,回归校园与同校教师进行心理素质的沟通。一般将大型的集中培训活动设立在各个基地学校进行,活动中,吸收各基地教师前来参与,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起到宣传和辐射作用。五类活动包含:交往活动、情绪调动活动、成就动机及专业活动、教育创新活动、应对教育挫折活动;五步训练指参与活动、体验引导、示范导行、自我练习及自我创造;五种能力包含心灵感悟能力、角色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及自我表现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的,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性教师心理素质发展主要针对心理训练模式展开,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3、编制资料引导教师学习

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五种能力,因此可以将这五种基本能力作为目标,然后设计出《教师心理素质提高培训活动课程设计》,通过对区域内基地学校的教师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带动其它学校教师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经过培训与时间验证,教师心理素质在进行自我培养过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可以将取得效果突出的教师的收获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编制成资料。通过学习和借鉴,使其它教师也能从中体会到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例如:在编制的资料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我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0多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开始称呼我为”老李”,在工作中也对我开始特别的关心和照顾等等,我开始感觉到我老了,心里边也有了痛苦、迷茫和恐惧,一想到终有一天职业生涯也要到尽头,非常苦恼。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定位,回顾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调整心态,找回自我,在工作中采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更加的注重锻炼和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功。进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我摆脱了那样的苦恼,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的热爱,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我认为心理素质对于一个教师而言非常重要,要不断的进行强化锻炼,突破自我。

4、优化教学环境

区域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主要对基层学校起到指导的租用,但不足在于并不是是对有直接的管理效用。基层学校应该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起来,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指引下,将教师的心理素质辅导作为重点来抓,积极的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感情方面的投资也就愈显重要,经过多方的努力,为教师在专业水平方面创造成长的机会,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不断丰富其业余生活。构建和谐轻松的人际环境,使教师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促进其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

结语

作为教师而言,其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对其专业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要在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其心理素质,只有将这两个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进行教师心理素质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降低,努力的提高教师工作、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对出现心理障碍的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定期组织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培训,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梁艳荣.从专业认同角度谈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5).

[2]任静.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J].文教资料,2010(25).

[3]全英梅.新时期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5).

篇9

关键词:舞蹈表演者;心理素质;相应的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28-01

一、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影响舞蹈表演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是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效果的影响最为重要。因为舞蹈表演是一种艺术发挥的行为,观众们只能看到你在舞台上的表演,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舞台上克服自身的紧张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表现的较为舒展和灵活,甚至有些心理素质较好的表演者能够在舞台上超水平的发挥,心理素质较好可以从容的面对一些突发现象,及时出现一些错误的舞步,也会因为能够及时协调好舞蹈动作而避免在舞台上出现混乱的现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将舞蹈动作表现的较为完美,还能够赋予动作强烈的个人情感。

二、舞蹈表演者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缺乏自信

在上场之前,演员总是过多的考虑自己在日常练习中的错误,怀疑自己的表演能力,过度的害怕自己在表演中出现各种问题,由于情绪不稳定,所以在演员上台后,会出现心慌、无力的感觉,总是认为别人比自己表演的好,而在自己的表演中会出现舞蹈动作僵硬或者错误的现象。

(二)过度紧张

在舞蹈表现的过程中,过度紧张,容易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甚至忘记自己的表演内容,有的表演者虽然能够将舞蹈动作都正确的表演出来,但由于紧张,不能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对观众没有吸引力。

(三)随场应变能力较差

在平时的表演训练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表演场地进行,但在具体的表演中不可能每次都是相同的舞台,所以就要求表演者能够在各种陌生的场地都能够完美的进行舞蹈表演,但如果表演这的随场应变能力差,就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表演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如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不断加强日常训练

克服表演者紧张和表演不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训练扎实的基本功,要想在舞台上得到出色的表演,必须在日常的训练中加大力度。只有在台下进行艰苦的训练,把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训练到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将感情与舞蹈动作完美的融合,使自己的舞蹈表演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和满意,不断增强自己的表演自信。由于在日常的训练中表演者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旁边对其进行不断的鼓励,并使表演者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使表演者克服各种困难,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当我们在台下的训练达到了最佳的程度,在舞台表演中才能更好的克服紧张的情绪,使舞蹈表演更出色。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由于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时,要面对大量的观众,所以总是会出现一些紧张的情绪,所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理训练,使其能够及时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因紧张导致发挥失常的现象。可以使学生掌握心理暗示的方法,在上台表演前有效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等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我不紧张,要以最平静的心态来表演”,“我要以最佳的心态来面对表演”,通过心理暗示,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深呼吸的方法,在紧张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再慢慢的呼出,使大脑和肌肉都得到一定的放松。这些方法都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舞蹈表演。

(三)进行多种场地的训练

在学生们的日常训练中,不要固定在一个地方进行表演训练,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可以在练功房训练,也可以在操场上训练,或者在周边的小广场上训练,使学生经常在陌生的环境中训练,培养随场应变的能力。而且在周末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在广场、养老院等地方进行演出,使学生得到较多的锻炼,只有在日常训练中见得场面多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最终在真正的舞台表演中提高自己的随场应变能力,在舞台表演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四、结束语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表演者在舞台中更出色的发挥自己的表演水平,得到观众朋友的认可,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一定要提高心理素质,消除表演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23.

篇10

男幼儿教师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为更好地了解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的问题,本文对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以帮助男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也为稳定幼儿园男幼儿教师的队伍,优化师资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概念

男幼儿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要从心理学和职业素质两个角度出发,它是男性个体从事幼儿教育教学职业时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角色所应具有的共同的心理品质,表现为男幼师在完成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职业素质。男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主要由职业特征、人格特征和适应性特征几个维度组成,要求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兴趣广泛、知识结构合理、人格健全、道德品质高尚、适应能力和意志坚强勇敢等特征,同时还要有积极的创新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等素质。

2 男幼师职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因素主要受到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自身教龄以及自身学历的影响。首先,由于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对其素质的要求较高,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因此,在一般教学效能感、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等方面,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高于一般幼儿园男幼儿教师。其次,教龄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另一因素。刚工作的男幼儿教师其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较差,表现不稳定,经过2-5年的职业倦怠心理素质转折期,男幼儿教师职?K倦怠也理呈现出逐步缓解趋势。这种教师职业的倦怠情绪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很多幼儿园甚至只有一名男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也是造成其职业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学历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另一个因素。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男幼儿教师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职业心理素质。

3 提升对策研究

为了提高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力,优化个体心理品质,提升职业心理素质,改善社会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建立男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系统

首先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职业认同与职业承诺。如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幼儿园大胆引用男幼儿教师,支持男生留在幼儿园内工作;同时加大宣传,树立典型,扩大男幼儿教师的社会影响。这不仅能逐步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而且能提高男幼儿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其次是用人单位应做好培训与教育,预防职业倦怠,提?{其教学效能。切实提高男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努力争取待遇留人。最后努力创造适宜男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积极调动男幼儿教师的生活和成长,充分发挥男幼儿教师的男性特质。幼儿园应建立针对男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度,积极完善园内的教学管理,尽量让男幼儿教师在园内开展男性特质的体育等专项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尽可能为他们开设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保持他们的男性阳刚之气。

3.2男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调适,合理构建完善自我期望

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达到符合实际的状况,积极推动自身成长,满足幼儿园对自己的期望。摆正自己的位置,将重心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认真扮演好男性角色,把握住机会,不断创新,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努力展示自己魅力和精彩;逐渐树立敬业乐业的观念,热爱幼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构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逐步完善自我期望。

3.3构建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

男幼儿教师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针对男性特点构建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努力营造男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锻炼男生的综合素质,为顺应学前教育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男性幼儿教师。如,培养出鲜明男性特质的男幼儿教师、指定合格+特长,阳光+健康的男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开发突出应用性的计算机维护、视频处理技术、电教设备使用及维护等选修课程等,激发男幼师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培养男幼师生的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