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3:5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论文

篇1

(一)管理体制落后

城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时没有明确的体制限制,相关部门之间没有合理的协调力、配合也完全没有相应的法制法规,往往多个部门管一件事,或者许多方面又没有相关部门去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科学的、有制度的管理体系。在城市的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不能做到一个完整体系的效应。城市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使得各部门之间没有相应的法规去遵守,更何谈依法行政。导致城市管理者在行政过程中执行力效率非常低,城市管理又往往陷于一些老大难的问题,管理者又不能拿出解决的方法,依然是按原来的方法走,就这样,大量的财政资金经常被重复投入到这些不断重复的问题,但是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根治。造成了城市财政的浪费,也使得城市财政资金被拖垮,严重降低了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益。

(二)矛盾问题不重视

管理体制落后必然导致管理者在处理矛盾问题上懈怠和推脱,管理者不愿意为城市的管理承担责任还指望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某些地区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是重视重点工程的完成效果,而不关注工程发挥的效益,导致许多实际使用效益不大的工程花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在扩大城区建设方面也是只看城区的扩展速度有多快,面积有多大,而对城区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没有过多的讨论。管理者认为只要城市建设加快,就能提升城市的形象,就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来这里投资。而在对待老城区问题上又是投入资金不到位,导致老城区的改建工作进度缓慢,功能设施不健全,容易发生许多意外因素的问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去修理,重复的修缮资金对财政资金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这种矛盾若不及时解决,必然造成城市管理方面和城市财政方面的矛盾加剧,财政资金捉襟见肘,影响了后期的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经费安排不全面

城市财政资金使用矛盾化也是经费安排不全面的一种表现,矛盾是经费使用的不合理浪费。经费使用不全面是部分管理方面资金的缺失,导致的城市管理工作出现纰漏。比如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如果管理者在这方面的不重视必然导致城市管理工作的缺失,整体成绩上不去,其他方面做的再好也是不可求的。最终落后的一面还是要拖住城市发展的进度,财政终归要在过去缺失的一面给予后期的大量投入,以挽救过去的错失。

二、城市管理过程中城市财政不良问题的处理方法

当代社会对城市管理者的要求必然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城市的财政问题与城市管理的模式也要有一个新的定义关系,不仅从体制上向新模式有一个转变过程,在管理思想上也要有一个质的飞跃。城市财政的处理机制必须得到一定的完善,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用以约束财政的处理方法。市民也有权利知道城市财政的开支细节,管理者也有责任听取来自的社会的建议。城市不是政府的,而是社会大众的。所以,处理管理与财政的关系必须从根本予以解决。

(一)体制上的改革

当前城市管理部门在机构上存在冗余问题,即在一方面的事务管理上存在多个部门全力重叠,这样就形成多部门人员浪费,自然对财政支出也是一种浪费。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从法制上,政府应该不断加强管理部门依法管理的能力;精简管理结构,避免管理机构的臃肿,裁减大批“冗官、冗员”;加强反腐败力度,避免公共财政被腐败者大量吞噬。从体制上为城市管理所需要的财政支出加上硬性约束。这样的改革也符合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从体制上的落后到体制的转变,城市管理工作也会变的十分的有效。

(二)从根本原因上解决矛盾问题

城市管理者在矛盾性问题上应该积极处理,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避免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使用,从而彻底的解决死循环问题。财政资金从死循环中脱离就能够把大量的财政投入到有助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问题上来,城市经济也能健康良好的向前发展。政府的财政问题也不再出现财政困难,良好的城市经济建设必然带动财政的良好收益。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投入的有收益性,社会服务效益大的服务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服务社会的功能。城市管理过程中转换观念,探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城市管理工作也会顺利进行,为良好的财政收益构建有利的环境。

(三)制订财政支出的计划表

财政支出必须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逐步推行以“有计划的财政支出”的综合财政管理改革。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财政预算支出必须符合城市管理规定计划,不能盲目的开支公共财政资金;二是财政资金支出计划表向公众透明,管理者对财政的支出既然是服务于大众,所以广大群中国就有知情的权力。计划开支的财政资金管就得围绕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这条主线,依据提前的科学规划,建立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要实现财政预算计划支出,一要建立城市财政支出预先报表制度,建立全面反映财政支出情况的预决算报表制度和综合预算审批制度以及一系列有关的财务报告制度。对城市管理活动的经济需求、资金来源和营运、经营服务等情况作出相应的全面、综合、科学、规范的反映,掌握管理活动的具体细节,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清晰的基础性材料,并以此确定财政支出的方向。二要建立新的审核标准用来定义管理部门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应根据管理部门的具体情况,秉着精简施政的原则,建立新的财政支出指标体系,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审核管理部门财政支出的必要性,计算财政支出的最大收益。三要统一管理预算机制。要加快财政预算支出的立法进程,制定《城市管理与城市财政合理关系体系》,为全面实行财政支出计划表提供法律保证;同时建立相应的票据管理制度,确保有关部门能够核实相关信息,为有计划的决策服务。

三、总结

篇2

1.加强规范执法,打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保障经济发展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为城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仅去年一年,淮北市市容管理执法部门共查处渣土运输违法行为4200余起,拆除违法建筑51处,清理非法小广告2.7万余处,教育处罚乱停车辆8300多车次,取缔占道摊点70余家。同时,在城市执法中始终坚持“服务群众、规范管理”的原则,使人性化执法、亲情执法的理念落实到执法中的每一个环节。淮北市市容管理执法部门坚持利民便民原则,在城区规范设置餐饮摊群点21个、自产自销瓜果销售点36处、“六小行业”摊点75处,变马路摊点为马路风景,既服务群众、规范管理,又能做到人性化执法,保障我市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2.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打造干净整齐的农村环境,拉动经济发展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农村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多元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去年,市政府投资520万元,积极推进百善镇等农村清洁工程试点镇建设,新建垃圾焚烧场、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运输车和清运车等,提前一年完成农村清洁率实现全覆盖。今年,为扩大农村清洁工程覆盖面,淮北市又追加投资,修建乡村垃圾池和公厕等,完善村级环卫设施,较大的改善我市农村环境,优化了农村投资环境。淮北市招商亿元以上农业产业项目16个,投资额达24.6亿元;重点打造名优、绿色农产品牌,对外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以宝迪、思朗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形成以食品制造、肉类深加工、粮油深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集群,拉动我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1.推进城市管理系统化

城市管理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统筹协同,必须推进综合化管理,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大城管”体制格局;推进数字化管理,加快数字化城管系统扩容改造升级,进一步优化管理资源,实现城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网格化管理,科学合理设置管辖区域,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措施,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条块结合、属地管理新格局。

2.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健全环卫保洁市场化作业机制,实现环卫保洁公共服务优质化、高效化。积极推行道路清扫保洁、护栏清洗、园林绿化带清理等作业为一体的全覆盖、市场化运营模式,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现状,实现市区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的新突破。完善城乡环卫规划,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管养力度,推进环卫监管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环卫管理城乡一体化。

3.推进城乡容貌整洁化

围绕精美城市建设,规范机动车辆清洗、工程渣土运输、户外广告设置,集中清理市容“三乱”现象,推进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环境整治,实施市容管理示范街巷、示范小区等精品创建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围绕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四改、四化、六清理”活动,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工作,加强镇(办)市容环卫建设,加大农村改厕工作推进力度,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4.推进工作机制长效化

城市管理必须坚持长效机制。要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作责任机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的原则,理顺工作职责、明确管理任务,构建良性责任管理架构。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落实机制,做到工作流程化、标准可量化,推进管理方式从被动向主动、从粗放向精细、从突击向常态转变。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考评机制,完善城市管理考评奖惩标准、督查问责办法,加强督查考核,认真落实奖惩,形成“计划—执行—监控—考核”闭环链条,实现城市的精细化、动态式、超前性管理。

5.推进队伍建设规范化

篇3

什么是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健康之路?

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十分困难,简单地说要或不要难以让人信服,但大家公认的历史事实是:无论国内国外,美的城市景观大多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经营建设,它是那个城市历史的、物质与文化的积淀而成。这里讲长时间是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上千年。物质与文化的积淀说明了形成城市美景过程之艰辛,它浸透了多少代人的心血与苦心经营,汇集了多少人的天才和智慧,经历了多少年来的过滤,完全是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结果。但是,现在常常被人忽视或忘记的恰恰是这两点:城市景观形成的时间之长与过程之难。不然的话,怎么会在国内一些景观规划设计招标任务书上经常见到:要大手笔,高标准,一步到位,一百年不落后…等词语呢?

近些年来,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掀起了城市景观建设的热浪,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至于有些学者怀疑我们真是需要这样大规模地搞景观建设吗?并且认为’景观建设’是个可怕的词语。事实上,一些患了浮躁病的决策者和开发商过分沉迷于手中的权和钱,他要打造一个崭新的城市景观,心目中根本不把我们城市的历史和国情放在心上。有的竟然说北京没有标志,连天安门都忘了真是荒唐可笑!这些人思想混乱,想要的多半是些耀眼的人工景观,因为它需要的时间短、见效快,连树都可以从山里移植,或是造假,一时间,那些并不像广场的超大广场、景观大道、游乐园、度假村……等,大量名目繁多的新景观铺天盖地而来,仔细看看这些货色,难免落入俗套。概括起来:“质量不高,问题不少,靠速度和数量取胜很难,留下不少后遗症”.搞这些玩艺儿花了不少钱,得到的并非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城市景观与环境,然而城市许多的基本问题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更谈不上建设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品位美的城市景观。难怪有人怀疑此种景观建设的后果和隐患。

“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是吴良镛先生对上世纪建筑学发展历程概括性的总结,是21世纪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特别在城市重大的建设项目中,将这三者有机地融合一体进行策划、设计、建设。并非割裂的、从属的,更非各自为政。例如面对一条城市的干道,规划上要研究它沿街建筑的布置,街道空间形态、尺度,商业和人的活动需求,绿化的形式等许多相关因素,颇为复杂。不能仅满足了机动交通的功能就开始实施。否则,这种没有生命力、残缺不全的’病态街道’一旦形成连绵数里,长时间处在城市中心就形成丑陋的景观,造成对城市景观的破坏。城市己经规划好的绿地现在有条件实施,却又在绿地中布置大片的硬质铺地、喷泉雕塑等人工设施,造成绿地的绿化量不足,好端端城市绿色的项练串不起来,是不是很奇怪?城市沿街的建筑就是要遵守一定规划:要控制建筑高度、长度,要精心选择材料,设计好建筑的色彩、细部等。现在有些建筑师过于迷恋自己设计的单体,破坏了城市的整体性,伤害了城市的景观,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以致现在难得在城市中看到一幢很顺眼,谦虚而又文雅的建筑。本质上讲,这些弊病都是策划、设计单打独斗的结果,没有将建筑,地景,城市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建设。现在的设计招标竞赛有许多好的构思不被专家领导们采纳,往往以’手法稍嫌一般’毙于案头。评委们把眼光投向一些外国公司的’概念性’设计,所谓有想法多半脱离实际或不符国情,根而无法实施。搞竞赛花了许多钱,结果落得不了了之,美其名曰花钱买“爱迪尔”(idea),最后找个兜底的设计单位东拼西凑,算是综合方案,结果造起来的才真正是质量不高的一般化。明白的甲方有苦难言。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搞什么国际招标竞赛,我们国内自己的设计师完全由能力做好这样的题目。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在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不断地变换角色,有时建筑出来唱主角,有时规划要继承延续前人的成果,有时景观设计要默默无闻地衬托别人。过程往往是漫长的,要协调统一,贯彻始终,才能形成整体感很强、美的城市景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所刻意追求的东西。这种态度和思想境界是对“三位一体”唯一正确的深刻理解,动机和效果要统一起来从事,才是城市景观建设的真正意义。对照一下目前我们的社会现实,就会清楚地看到我们一些决策者、设计者的心态和行为举止又是多么地幼稚、肤浅,他们一味想要美其实并不美,什么阴阳八卦,超级的广场,招摇奢华的街灯,用不着那么高大雄伟的行政办公中心!这似乎是一种病态心理驱动的城市建设行为。

仔细地考证景观或是地景(Landscape)这个词,英文当动词讲是有美化的意思,’美化城市景观运动’却是件危险而可怕的事,城市就是一般性地美化也要很多很多的钱,何况美没有标准和限度。豪华奢侈的,还是气魄宏伟的,高科技的,一百年不落后的?这些也许能构成一定的美感。但我们现代都市应具备何种美感是要认真地研究一番。一般地说,城市景观的美是次生的,首要的依然是它在城市的功能和内容,营造城市景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关怀广大的城市市民,构筑健康、有良好品质的城市生活。“实用,经济和美观”,三者辩证地统一是党的始终一贯的建设方针,这对目前的城市景观建设依然适用。现在好像执行起来对前两点强调的不够,有片面地追求形式美,高标准的倾向。我们民族的传统历来讲究朴素自然,它是中国风景园林美的灵魂。连古代的皇知道自己的住处要素雅,自然。广大的市平民更喜欢那种舒适中透出的随意,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现在的城市建设滥用材料,用色彩斑斓、磨光花岗石做室外铺地,走起路来打滑,用不锈钢做座椅冰凉又不舒服。若换成地砖铺地,木制的条凳就舒服实用多了,既朴素又美观。现在许多城市景观设计中透出病态的“假,大,空”,都是“滥用”的结果,滥用石材,滥用不锈钢,滥用喷泉水景,花饰灯,滥用草皮,花卉等等。一种不讲分寸、缺乏文化修养,像是暴发户的表现欲所炮制的’作品’实在是俗不可耐,没有半点真正的美感。从侧面也透视出一些决策、设计者浮燥、表面的心态。

现代的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生活讲求高效,多样,安全和舒适,表现出开放,热爱自然,尊重人的时代精神,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的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城市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尽管过去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差、起点低,欠账多,面貌落后。现在,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要做的和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这几年城市面貌有着迅猛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百姓的需要。市民需要良好、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需要人行道通畅无阻通,需要大众的公园都免费开放,需要树荫和座椅,需要有些可供儿童和老人活动的场地,人们需要看看那些自然生长的树木草地,听听虫鸣鸟叫。仔细想想这些需求都很基本又正常。其实,人们不太关心那些美丽的城市大广场,那些不让人走进去的观赏草坪,美丽的大花坛,那些不常出水的大喷泉,难以轻松通过的宽马路,那些花招招展的装饰街灯、铺天盖地的广告牌,百姓们的真正需要比这些吵闹的’景观’的标准要低得多。人们在多种多样、小型自然的户外活动空间更感到亲切,轻松、随意。比在那种充满装饰性花丛,修剪整齐的植物,花岗石铺地的人工环境要开心愉快得多。只是城市里这默默无闻、小型多样的户外活动空间仍太缺乏,若是被城市领导重视,就会出奇制胜。设计者以一种精心的随意的态度为百姓营造他们喜欢的空间场所,说不定这才是我们常常犯难的’设计创新’.刻意追求,设计这种精心的随意的城市景观特色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对百姓的喜闻乐见的深知,对现代’人本主义’精神的深刻理解,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索,创作过程快乐而有痛苦。简单地抽取一些老北京人的生活片断,捏成一个具象的雕塑,想要表达京城百姓传统文化的内涵,常让人苦笑不得产生一种恶感。

城市最大的户外活动空间莫过于公园、绿地。解放初期,我们靠艰苦奋斗修建了一大批城市公园,对城市起了很好的作用。可惜,这些公园目前的处境大都十分尴尬,进退两难,公园用地不断地受蚕食,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设施陈旧落后,门票低百姓过度使用,公园的经费远远不足,连正常的养育维护都难以维持。但是,让人不理解的是政府舍得投入巨大的财力,兴造新的景观园林,却舍不得抽不出一些经费给这些’老公园’补养、更新换代,提高这些公园的环境质量,更新它们面貌。让公园“以园养园”自谋生路,把公园为公众服务的设施租出去搞商业,不合情理。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有计划地逐步将这公园更新,逐步向社会开放,形成城市开放的公共绿地系统,让百姓享用,那该是一番什么样的城市景观和形象!事倍功半何乐而不为呢?这才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国际潮流的城市景观建设,群众在开放的公园绿地中锻炼体魄、放松神经,开展健康的文化休闲活动,百姓们也会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珍惜公园的一草一木,这正是大都市现代化城市生活的标志和城市应有的魅力。现在,城市中大有这样的空地来做这样的文章,就看我们如何地经营管理。营造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目的是为人所用,不是为了看,可望不可及忽视功能的城市景观是不美的。开放的公园、绿地就是要纯粹些,为公众服务,不要把城市公园当作摇钱树,或是政府行政中心的陪衬,做成了’私家花园’,老百姓就不愿意去,这种建设难说是真正地为民造福。

有专家讲“21世纪是景观管理的时代,城市公园建设大有可为”,的确如此。景观管理的意思是强调规划控制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策划与管理远远重于设计。政府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如能敏锐地反映出城市未来发展与市民的需求和意愿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反之,那些“假、大、空”的形象工程、“夹生饭”,必将受到百姓的唾弃厌恶。有的地方领导硬要把规划局定的10米的路改做18米宽,说是为了气派。好端端的自然风景区硬要放进许多人工景观,多么宝贵的自然景观被糟蹋掉。他们用打仗的方式尽可能快地突击施工,粗制滥造什么人工涌浪、度假村,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金,留下来一堆垃圾样的东西,这种短期行为的造景也算是值得玄耀的政绩?虽然这些案例看起来有些极端,但却时有发生。问题就出在领导的决策上,若是前期决策者能三思而行,不要把这种项目建立在破坏老祖宗的文化遗产资源上,多讲些科学,多尊重些环境,没钱就先别建,也不犯这样荒唐可笑、低级的错误。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景观建设正在由广度向深度发展,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许多地方整治那些违章建筑以显露插入城市的山体,有的下大力气治理城市长期受污染的河道,有的想方设法恢复历史文物地段的风貌,有的在研究规划城市的生态景观,领导决心大,把文章做到了实处,执行者有信心,百姓拍手叫好,这种建设真正维护了市民权益,让老百姓受益,又使城市的城市面貌大改观,这种景观建设才真正地进入正题。如能精心地策划,精心地保育,二十年后,我们的城市又是一番多么了不起的景象!实施过程要考虑景观建设的时间性,树木种植要规划先行,少量地移植些大树要看需要,那些被修剪得残枝败相的大树放在新建筑边上,很煞风景,要是种大些的树苗,排列整齐,过不了几年长势就很旺盛,那该多好。笔者看到南方一现代广场移了8棵大树,只活了两棵。那些在山里自然生长的大树移到广场,饱受烈日的烘烤全都枯焦,一棵树上仅有活着的几组小叶片,十分可怜。城市绿化建设是门科学,只有长期、渐进、可持续地发展才能见效。急于求成,违反科学的主观臆造,突击式的做法不仅浪费了财力,也难得收到好的效果,更谈不上能塑造出美的城市景观。

2000年,英国的弗莱普敦教授在北京召开的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报告中专门谈到“地景形式与挽救策略”,他认为“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当今连片城市化的广阔地区的恶劣环境”,“地景营造具有田园式的魅力,有天然近人的优势,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可以成功地完成大片地区艰巨的(景观)重建,组织整理工作。而许多规划师设计师在这种空间尺度的设地工作往往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他说“与今天的建筑设计相比,景观设计可能对社会有更深刻的影响,绿化则具有补偿性的作用,因为它从社会文化因素扩展到广泛的生态系统”。这些话对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发展有普遍意义,特别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更具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的城市大规模搞景观建设是历史的必然,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自觉地强调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的融合,遵循规划的基本原则,用地景策略去限制,抵制那些受利益驱动,四处扩张不顾周边环境的单体建筑的设计。那时,我们的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会健康得多,获得的将是一种讲求效能、多样,生态和人本主义的城市景观,那种美感或许与现在的廻然不同。结果要比现在的所作所为意义上要深刻得多。会比较地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更富有自己本民族和地区的特色,也不会盲目地模仿抄袭,跟在别人的后面跑。

21世纪是世界的东方大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城市注定要成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载体,运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民族凝聚的巨大的力量,运用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去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是必定无疑的社会潮流,当然,我们更要看到建设好的城市景观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更好地研究我们的国情,学习世界各国成熟的好经验,注重实用,讲求经济实效,刻意地追求一种健康,舒适,安全又自然、美好的生存环境,就大有希望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美的现代化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RobertMaxwell,《SweetDisorderandtheCarefullyCareless》,1993,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

篇4

所谓水利工程,又被称为水工程,是通过人力对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利用进行合理调控的工程,目的是避免水质灾害,高效利用水源[1]。水资源的分布具有客观性,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国人民对水资源的强大需求决定了水资源的珍贵性。所以,必须动用人力,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资源进行调节和分配,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工程本身的质量决定了日后工程的运转是否正常,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工作也相当重要,它决定了工程效益的高低,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必然要建立在科学的工程管理之上。通过合理科学的运用相关的管理手段,不仅能够达到将工程建设完毕的目标,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设成本的投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创收。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一向以复杂和影响因素变动大为主要特征,但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只有对水利施工管理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使项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现做如下分析:1)水利施工管理涉及知识面广、涉及学科较多,专业性较强,该工作对农业、水利、环保等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要求。2)水利施工管理的实际操作中需要用到许多法律知识,要求对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例如《经济法》、《合同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和《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还有土地和城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3)水利建筑处于自然环境中,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强,极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其中破坏强度大的有地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最为常见的就是洪水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一旦突发,将会对水利建设造成致命性的伤害[2]。社会中一些因素,如经济危机、战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利建设的不确定性。4)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因此水利工程将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处于不同的环境中,社会、经济等条件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水利工程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性,根据当地的水源、地理条件作出适当的建设性调整,避免“水土不服”。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安全管理问题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本质目标,在当今的建筑市场,有些企业仅看到利润而忽视了建筑安全问题,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在施工现场没有安装有利于安全的设施,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检测仪器和设备,为了节省人力,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数量不足,缺乏对工程安全足够的监督和检测。

3.2工程质量问题

成本低意味着后期利益的巨大,某些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原材料的现象。在利益的驱使下,某些工作人员无视工程质量,私下克扣工程款项。在内部管理制度问题上,一部分施工企业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利于工程安全监督工作的展开。由于部分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心不强,在对工程进行验收时,没有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大量豆腐渣工程投入社会。

3.3成本核算控制问题

目前建筑施工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在项目招标和投标工作中,难以控制投标费用,增加了企业风险。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工程成本的科学核算,成本控制工作做的不到位,缺乏相关的技术型人才[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4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4.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业主应督促并监督承包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安全监督制度。承包商要明确安全责任,可以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加大对事故的追责力度。另外,可将安全管理责任根据管理人员的职位逐层明确,做到责任到人,使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个人职责,抓好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来约束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到位。安全管理的管理人员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切实使每个人都受到安全教育,工作中无时无刻不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全面的安全知识武装施工人员的头脑,普遍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此举将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保驾护航。安全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环,要想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保证施工安全管理,只有减少工程事故,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实现水利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6]。

4.2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

业主作为施工合同的重要主体,应具备一定的《合同法》知识,在签订合同时,应认真分析合同内容,防止合同诈骗和合同漏洞。对合同中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范围、工程费用、双方义务、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款项多加注意,仔细斟酌,尤其应对合同中的格式条款慎重考虑,排除合同中对业主不利的条款,使合同内容科学合理且兼顾合同双方的公平。除了对合同内容的审慎处理,业主在施工中若发现建设单位有违反合同的行为,应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维权,切勿失去索赔的最佳时机。

4.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4.3.1施工材料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施工材料,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施工企业应当严把材料关,购买时认真筛选,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运输过程中应当小心谨慎,将材料的损坏量降到最少,在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要严格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摒弃,避免其流到施工过程中。通过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更好的满足水利施工需求[7]。

4.3.2施工过程管理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与质量挂钩的因素也比较多,如人员素质、机械因素、环境因素等,对于这些因素都需要加强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1)水利施工企业要加强人员培训,水利施工不同于一般性建筑施工,其关系的是国际民生,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8]。因此,加强水利施工人员培训是重中之重,不仅要促使其树立质量意识,还应当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减少操作失误,从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2)确保机械设备的顺利运行,机械设备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因素,由此会对施工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对此,施工企业要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对于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并定期进行保养,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3)要加强环境控制,建筑施工资源消耗量比较大,废弃物产生量大,噪音多,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绿色施工”的必要性。业主应选择体现可持续发展主旨的施工方案,应尽量减少工程施建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量以及有害化学物品的扩散,以不影响工程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施工宗旨。通过强化环境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及其对施工造成的影响,这对于提升水利施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4.4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仅包括质量,同时还包括成本,这是一个企业获得盈利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立足之地,企业就必须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不断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此,水利施工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并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以减少废弃物,实现施工成本的良好控制。对于水利施工成本核算,水利企业还应当引进高新核算技术,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武装水利施工整个过程,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当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只有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够为水利施工提供更有效的动力支撑,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5结语

篇5

首先,水利工程中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人员知识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成本控制的内在动力,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节约用料的意识,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其次,水利工程都是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企业,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设备方面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设备落后、工艺老旧等都是导致水利工程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最后,水利施工企业是水利施工的直接实施者,其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从整体上看多数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企业领导层管理理念落后,不重视企业的管理,对于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大多采取粗放式的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不齐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工作效率低。这种管理上的不到位,也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本。

2成本控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2.1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的设计阶段在项目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实际资金投入,因此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阶段是在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之后进行的,它可以将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项目投入的资金进行有机的结合。只有在设计阶段作出全面的,严密的施工图纸才能切实有效的控制项目的成本。有研究报告显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所花费的资金大概占工程建设总费用的百分之一左右,但是它对工程建设中的成本影响却高达百分之七十五,通过这两个数字形成的鲜明对比就可以看出,设计阶段对水利工程成本控制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同一个水利工程可以有多重不同的施工方案,这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本需求。所以工程的设计人员要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做出几个不同的施工方案,通过对比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做进一步的经济分析和后期的效益评价,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优化,这种价值分析法对水利工程成本控制十分有效,并且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被广泛应用。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充分的处理好技术和经济这两个既有对立又有统一的因素,需要项目的设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和协调,而且要进行多种方案的经济对比,尽最大努力在减少和控制资金投入上下工夫,而且负责成本控制的管理人员要实时的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对比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反馈给设计人员,对水利工程的成本进行高效管理。

2.2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中的成本控制水利工程在实施建设的时候才是成本实际支出的最大阶段,很多施工企业都认为在项目实施阶段是没有资金节约空间的,但是这不能说明成本在这个阶段就得到了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虽然不能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减少资金投入,但是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工程建设到一半的时候出现加大资金投入的现象,这样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对成本践行了合理管理和控制。

2.3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之外的成本控制所谓的在项目建设之外进行成本控制就是指除了在项目决策、设计和实施这三个阶段以外的环节进行管理,如: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等。

(1)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只负责预算结果到现在的可以影响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虽然我国高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批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但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依然稀少。虽然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设置了工程造价管理这一专业,但是培养的重点方向却与市场需求不相符,所以现在迫切需要在重点高等院校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通外语、精通计算机以及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全方位人才,必要时可以为此专业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进行专业培养。

(2)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成本控制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且教给他们控制成本的方法,使他们在企业施工决策中贯彻成本控制的理念。其次,要建设有利控制成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大部分水利施工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动力。企业成本控制也同样需要配套建设相关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使成本控制的氛围弥漫于整个施工现场,让每一个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第三,加强企业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水利施工企业也是一样,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必然会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

3结束语

篇6

1.1PM模式

PM主要是针对项目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这是最早的一种管理模式,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已经围绕这一模式形成了成熟的应用。这种模式更多的依托于咨询工程师,同时还有业主所委托的建筑师,通过这两种专业人士对整个项目工程提供全程跟踪式的管理服务。通过业主的委托和授权,请建筑师或者咨询工程师针对整个工程的前期项目进行工作准备,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在整个工程项目经过了系统的评估,并最终立项后,在授权相关设计部门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开始准备工程项目招标的相关文件,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竞争型招标的方式将项目工程的施工授权给拥有相关从业资质而且价格最合适的施工承包方,在针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施工建设的环节中,依然是由受到业主授权的专业建筑师或者相关咨询工程师来主持相关的施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以及咨询工程师是直接受雇于工程业主,与相关工程项目的承包施工单位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更没有合同关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针对工程建设进行相关的管理以及协调。这种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工程领域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最普遍通用,并且最传统的模式,不仅如此在工程管理日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这种模式也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国内的现状来看,这种PM模式在国内的工程管理中也有使用,只是管理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工程监理,不负责对工程进行前期策划。

1.2DB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设计—建造进行管理的模式,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中已经成为一种最流行使用的管理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将这种模式解读为交钥匙工程,只要确定项目工程的具体详细的原则,业主就能够在确定唯一指定的DB承包建筑方后,将项目工程相关的一系列施工以及建筑工作全权交给承包方负责,DB承包方需要针对设计成本进行具体控制,并采用竞争招标的形式选择出最合适的承建单位,可以进行分包,同样也可以自己全权负责整个工程的具体施工,在设计环节中同样可以将这一任务转包他人,或者全权负责整个工程的设计工作。在这种模式的的合同中,整个工程的基本要求需要由业主亲自进行拟定,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对相关专业人士的授权,来替代业主进行施工相关工作的协调,并同时负责业主以及承包商之间的联络。在针对工程相关细节进行具体敲定的过程中,业主就需要加强与承包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紧密无间的合作来确定相关施工材料的准确无误。

1.3PMC模式

PMC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一种承包模式,通过委托和授权一家工程主管单位来代表业主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相关工作进行全权负责,PMC单位是受到业主的聘请,拥有业主的授权,能够行使业主所赋予的所有权利,并在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的人才团队等优势,来代替业主完成项目工程的全部前期策划工作,同时还需要负责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定义,不仅如此,计划或者融资方案都在这一单位的负责范围内。在设计以及相关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同时还有施工以及试运行等方面的工作也需要PMC单位负责,不仅如此,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做好工程质量的具体控制,控制好工程进度以及相关施工成本的投入。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肩负起对于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并做好施工监督与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项目才能够平稳实施,业主只要做好大方向上的掌控以及关键问题的决策就能够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2几种管理模式的优势以及适用范围

2.1PM模式

在施工过程中选择PM模式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够通过专业PM公司的管理,缓解业主的工作压力,减少了业主需要负责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够使得工程项目得到更加优化的管理,不仅如此,这种模式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没有过多的限制,能够自主选择授权的工作内容以及职权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业主能够充分兼顾到自身条件以及实际的工程需求,这样一来管理将能够更加具备针对性。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以及规模的工程项目之中,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而且可以将整个工程项目全权交给专业公司负责,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来确定最终的授权项目阶段。

2.2DB模式

这种模式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业主就不必负责工程设计、项目施工以及施工原材料的具体采购工作,只要将工程项目的整体原则进行最终确定即可,不仅如此将相关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环节进行专业的委托,能够使得这几项环节得到更加专业化的处理,使得这三项环节能够得到统筹兼顾不仅减缓业主压力,同时还使得工程项目能够更加符合专业化标准。这种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针对技术简单的工程,尤其是土木工程最合适,如道路桥梁工程、公共设施等。

2.3PCM模式

篇7

水利工程灌溉施工与其他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差别,在施工环境上一般为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水利工程施工地质条件、气候条件都会对施工技术选择、施工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首先,水利工程灌溉施工会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文环境以及季节变化等,施工条件相对复杂,会给施工带来不可预计的问题;其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相比于普通工程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排水工作,有时还需要进行截留等工作;最后,水利工程灌溉施工过程中,渠道环境相当复杂,施工项目以及施工点多,人力施工量较多。

2水利工程灌溉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水利工程灌溉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水源井工程、地下管网工程以及喷灌工程等方面。具体施工技术要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水源井施工关键技术

水源井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水源井以及井房建设两个方面。在水源井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水源井建设场地的地质构造、水资源分布、施工地点等具体情况。如果施工地点位于河流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水源井建设施工时,对胡泊、河流的水资源直接截留使用;如果施工场地位于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地区,首先需要对场地地下水位以及地质构造进行了解,并用钻机进行钻井。井房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技术要点:首先,井房的位置需要正对水源井;其次,在确定井房位置后,用模板等配上钢筋进行支模,并用混凝土浇筑,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拆模。

2.2地下管网施工关键技术

地下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放线,并进行管道开挖;

(2)根据施工环境、气候条件与特点,确定管道开挖的宽度以及深度;

(3)施工过程中,保证管道中的清洁。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管道进行保护,避免其遭到损坏。对于一些渗水现象,需要尽可能的保证管道底部的平行;

(4)在管道施工转弯处,需要设置三通货弯头,消除质量隐患;

(5)管道安装过程中,选用PVC管,按照先干管后支管的顺序进行安装;

(6)进行管道粘结时,现用毛刷涂擦接头,保证涂抹的均匀;

(7)安装好后,需要对止水圈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止水圈的松紧度适宜,并且在用肥皂涂抹在止水圈上,有利于安装。

2.3喷灌施工关键技术

首部施工技术要点: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使逆止阀、闸阀、压力表和输水管路保持良好的连通;为了防止漏水,要将阀与阀之间的螺栓和胶垫拧紧。地上部分施工技术要点:施工工序要按照管路布置原则,首先组好喷头,然后将其安装在铝三通管,确保铝直管和铝三通管实现平行垄向连接,同时要保证灌溉喷头稳定、可靠。

3水利工程灌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保证水利工程灌溉施工的设计合理性

在水利工程灌溉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关的设计工作,并且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适用性。良好合理的施工设计能够为灌溉施工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施工人员配置、施工工艺、资金、原材料等因素,将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的首要任务,提高设计的适用性。

3.2不断的规范施工操作

在水利工程灌溉施工阶段,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理恰当的施工场地。在场地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预制料进场、堆料场等因素,保证各个方面都能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2)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还需要设置合理的配合比,严格的按照混凝土配置规范进行,严格控制好混凝土配置中的温度与湿度等;

(3)在施工相关材料的采购、运输等环节,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并且对原材料进场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做好材料的堆放以及保护工作。

3.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具有工作面积大、施工时间长和工期紧张的特点,而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有众多的施工队参与进来。为了确保施工质量,使施工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并实行集中有效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要按照已规划好的断面尺寸比例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另外,在测量放线、制作坡尺、发放灰斗和模具时也要进行统一管理。

3.4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能够对水利工程灌溉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质量规范与标准。可以建立施工班组制度,明确施工班组的工作任务与责任;安排施工现场质检员,随时对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检查,保证施工的质量。另外,要充分的发挥工程监理单位的作用,并且做好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相互协作,全面提升施工质量。

4总结

篇8

关键词:施工管理

一、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晋安一建公司之所以能连续十二年被省、市建委授于"质量优胜企业"称号,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是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二、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靠培训和优选。

三、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要把好采购关。

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篇9

有利于工程的合理展开,保证工程质量。大体上,工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设备安装准备、设备安装、设备调试、送电前的准备、送电,以时间为单位,利用界点为这5个阶段进行设备安装准备阶段占据时间最长,设备调试次之。整个流程一环套一环,前后紧密联系。为确保正常的施工进度,不能在任何一段掉链子。在施工质量控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设备安装、调试及送电三个阶段,这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难点。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有利的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创造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在保证施工进度前提下,需着重把握细节,精益求精,提高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的控制需在各种复杂的具体工序中进行,有些工序联系紧密、相互穿插,需要得到重视。另外,施工的主体,也是就人的安全性永远排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需以此为前提。工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并做到严格的质量把关。

二施工管理

1设备安装准备阶段

施工管理认真阅读工程图纸,做好会审工作,最后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购买设备过程中,设备的型号、规格均需一一对照工程图纸所注的具体参数。对于不同的设备,结合施工现场具体状况决定设备运输方案,整体运输或者分体运输,并计划运输的具体方式。对于需要临时制造的设备,需要派专门人员到制造厂家监督设备的制造过程,要保证其遵循设计图纸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在准备阶段,需要将工程组织计划设计好,并制定好吊装方案,吊装工作须先通过甲方和监察单位批准,且在吊装施工整个过程中,均需有承包单位和监察单位人员在施工现场,确保吊装质量。基础工程、线路设计及保护装置的预埋和预留工作均需严格遵守设计图纸进行。对于基础工程,土建单位人员必须和电气单位人员协商,达成共识。槽钢基础应当依照相关规定施工,完成施工后,需要采用水平仪对其进行检查,保证必要的水平度和平行度。如果发现没有达标,就要及时完善。

2设备安装阶段施工管理

2.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十分重要,是达到预期工程目标的保证。首先,需对一次原理图进行严格审批,由相关审图单位受理。然后,由中标商家给出配电系统的二次原理图,由图纸设计单位进行审批。监察人员对到场的设备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设备、附件繁多,应该由专门人员统一管理,包括各种重要资料和钥匙。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吊装方案,对线路和保护装置以及槽钢基础预埋、预留等地面工作进行验收,最后验收墙面及顶板工程。

2.2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工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重难点所在,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工程质量,还需格外注意人员安全。其主要任务有布置高低压柜、于其内部安装铜排、敷设二次线、安装压桥架、母线、风管、墙面。其注意事项有:必须严格遵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在充分熟悉相关条款后,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落到实处,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一个合格的工程人员,应该十分了解工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所以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重点检查,关注细节,发现问题,严格处理。通常,就设备自身而言,需要检查以下问题:检查母排有没有足够的支架或者支架不稳而导致母排无法固定牢固;仔细检查小零件、小元件,确保没有缺失;检查开关,保证有复位功能的开关能够成功复位;检查设备接地保护装置,有些保护可能没有接到地面上,或者地线太细,留下安全隐患。在安装设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的包括:检查变压器的接地,确保其严格遵循《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这里,通常出现一种通病,即采用铜辫子将槽钢接地,再连接接地体上预留的接地扁钢和设备的槽钢基础。正确的接地方法是直接从接地体上拉出一镀锌扁钢,拉出的长度大概为15cm,其头做好标记,专门用来接地。检查设备的接地连线的连接处,确保均用到了接线鼻子;检查高低压柜的布置,不能让它们之间间隔太大。在安装母线、桥架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的方面包括:接地问题,需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桥架质量要平整,不能有翘起的情况出现;检查吊杆上的横担丝,不能太长;检查桥架布局,两个之间的缝隙要适中;检查防晃支架等安全设施是否完备。

2.3设备安装施工进度控制

完成配电室设备、母线、桥架、风管的图纸设计。做好定位和标高工作。若在图纸设计中发现设备、母线、桥架和风管中有位置上的冲突,其优先顺序应该为先设备、再母线、接着风管、最后是桥架。为了不影响后来设备的安装工作,我们在施工时,要注意按照由内到外的次序实施。笔者认为,考虑到环境因素,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安装顺序应该是:安装吸音龙骨框架安装墙面布置高低压柜于高低压柜内部安装铜排敷设二次线安装母线安装风管安装桥架安装顶板。本工程由于进度安排比较紧,在预埋槽钢后,确定事先布置好的高低压柜的大小形状,便需要测量桥架漏斗。在此,需要把握好制作漏斗的时间,确保不能影响正常施工进度。

3设备调试阶段施工管理

3.1调试准备

审核调试具体方案和送电方案;准备好调试工作应配备的所有工具和仪器;安排好工程人员。

3.2设备调试质量控制

做好各种器件的耐压、耐高温试验,包括变压器、封闭母线、真空断路器等。另外,对于真空断路器,还要进行重合闸和失压脱扣检查。做好直流屏试验。为保证变压器质量,需要在使用前通直流电,测量其线路电阻,不可过大,引起发热损耗。CT、PT试验。检验低压侧设备装置。采用低压断路器连接低压柜,并通三相电,进行检查。高压柜连接的检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试验大多涉及高压,试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但由于重要性很高,必须严格做好。为安全起见,不仅要按照科学方案进行调试,还要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后将调试结果整理汇总。

4送电施工管理

4.1送电前准备

送电准备,在图1中表现在界点3和界点4之间的阶段。这一阶段尤其需要预防安全事故、当然,质量管理和进度安排也需引起足够重视。准备工作很重要,因为其具体工作不少。不同于安装施工阶段,这一阶段的工序之间相互关系不是很大,相互影响的程度较小,但均不可替代。工程人员要保证的工作很多,具体包括:编写送电方案;培训合格的工程人员;安装设备和计量用表;做好线路保护工作;准备安全工具,像绝缘鞋、手套、应急灯、标志牌、灭火器等;联系高压检查人员,审核施工效果;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审核送电方案,设备、人员到场,填写相关表格等。

4.2送电

送电人员首先要熟悉配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懂得如何规避危险情况,能够积极预防故障,发现故障,能够及时处理。在送电前,送电员要认真阅读事先制定的送电方案,严格遵守其相关规定进行送电。送电完毕,填写相关记录表格,做好事件记录工作。

三结语

篇10

(一)制度中存在着缺陷

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建设的项目比较多,施工的路线比较长,因此在管理中就可能造成机构不健全或者是管理人员自身出现了管理不当的状况。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容易造成工程机械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产生脱节的现象,使机械管理中责任不明确,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管理的制度中,由于没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约束,使得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不完善。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公路工程机械管理工作的混乱。

(二)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当前在公路施工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项目部制度。但是在建设中由于项目部不能长期的存在,这就造成了在工程机械设备中的责任制度与管理出现了差错。在建设中项目主要注重的是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这就对机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机械设备出现了不合理的使用现象,在工程施工前期的规划以及准备工作出现了漏洞,在工程机械设备在购置、调度以及分配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具体为:在机械设备的购置中,由于缺乏对机械功能的全面认识,使得采购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另外在工程机械设备的调度中,由于大多数机械设备都是处于保养缺乏的状态中,其工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使施工工程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三)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规范

公路工程在施工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机械设备中,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造成机械设备出现大量的故障,由于技术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的缩短,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严重的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进度,造成固定资产在无形中流失。另外由于此类不规范的操作,很有可能造成操作人员自身人生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不仅影响了施工的整体进度,还大大的降低了集体在施工中的竞争力。

(四)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中出现的问题

施工中由于在观念上存在着失误,这就导致了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与维修制度受到了影响,增加了故障的发生率。在公路施工中由于工程量比较大,并且施工的进度长,容易出现机械设备在病态中继续工作,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不能及时的进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这种无形的损失,就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了影响,并且会提前报废。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调度

公路工程施工中其调度计划主要是针对路面实施的,在设计中采用的结构是: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在路面基层中采用的是水泥稳定碎石。在实行调度计划中,为了增强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保障机械设备的管理,这就需要在技术中加强标准规范,对于施工中遇到了难以保持连续作业的,需要进行流水作业,这样来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面层停工的次数,保持在施工中连续作业。在无间断的施工中,施工建设单位可以将人力和机械资源投入到其他的工序中去,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施工建设的成本。

三、改进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注重对机械设备的整体管理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工程方案或者是工程机械设备,由于在功能以及种类中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施工中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严格的按照招投标制度与项目建设制度来逐渐的完善,在施工中成立专门的机械负责单位,保障机械设备的购置与调度,做到集中管理,统一分配,在施工中根据具体的需要合理的分配,这样就使得机械设备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

(二)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机械管理

对机械的操作需要施工操作人员根据操作流程以及机械的使用说明来对照进行,针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的分析,及时的辨别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避免出现超负荷运转,影响其使用的寿命。另外在施工中需要对频繁使用或者是故障率高的设备加强维修和保养,做好跟踪管理,减少事后修理,在预防中加强管理。这样就提高了施工的进度。

(三)完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

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中由于出现了保养以及维修不及时,造成了提早报废的现象,因此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就需要加强保养工作,在保养维修工作中就需要管理人员记录好设备的使用状况,做好定期的检查,在使用中保持设备的各个部件能够正常的运作,因此就需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加强其使用寿命。

(四)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施工的质量。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机械设备工作原理、结构形式以及操作规范等环节的学习,并且针对一些常见的故障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具体的了解。这样就为保证正常的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避免在施工中一些机械出现“带病工作”而影响工程的进度。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