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意识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意识的知识

篇1

1 创新素质的内涵及结构

创新素质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所形成的、能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素质,包括认知领域的创新素质和操作领域的创新素质两大类[3]。医学创新素质则是指指导医学生进行发明和创造所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知识和创新行为五个因素。[4]创新意识因素是指一种敢于挑战权威、不满足现状的意识。创新思维因素是指引导医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创新人格因素是指一种稳定、独立的品格,它是在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创新知识因素是指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牢固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行为因素是指在一系列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动手能力。

2 我国医学教育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医学人才特别是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封闭状态尚未根本解除。医学教育特别是中医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密切融合缺乏主动性。而且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课程体系落后,过分强调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实际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创新研究的需要。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医学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专业的自我发展与创新。

2.1 只注重专业教学,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

文化素质教育包括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两个方面。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将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渲染以及自身实践等方式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等,成为人内在的相对稳定品质。现有研究表明,国内医学院校普通存在重视科学素质教育而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领域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教育体系:人文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教学实践无方向性和目的性;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割裂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实现相互渗透和整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单一,大多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没有针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训练与成效研究。

2.2 只注重专业理论的教学,忽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医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资源条件的有限性,实践教学多限于临床观摩学习,而没有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5]。我国现存的医学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辅的模式。这种被动“接受性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追求创新的动力,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产生。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未经临床实践和实验的锻炼和培养,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医学理论,也无法将医学理论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更谈不上如何进行医学创新活动。

2.3 只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缺少具有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

缺乏有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和适合人才培养机制的课程设置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比如有些学校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教学培养方案按照同一个计划走完全程,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必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机会。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学分制,没有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这种长期存在的以必修课程为主线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既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也不可能让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6]。

3 医学院校创新素质教育模式探析

长期以来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和传统,轻实践与创新,不能适应中医药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素质的需要。因此,探索和构建适合于中医药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当前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当务之急。我校在总结多年与校办产业成功办学和医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培养中药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和“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模式”,成立了“中药科研实践班”和“双惟实践班”。为我校以及其他医学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3.1 针对医药专业采取的创新素质教育模式

我校于2003年成立“中药科研实践班”以来,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为基础,着力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中药创新人才。“中药科研实践班”确立了“早实践、多实践,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创业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按照科研、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力求贴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适应行业、职业、岗位的需求和特点,教学环节上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研活动、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综合协调发展[1]。

3.2 采用特色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医学生创新素质

江西中医药大学针对全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模式,成立“双惟实践班”即,形成了双惟育人理念: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6]。该创新素质教育模式从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四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经过8年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训练,该实践班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取得一系列较有代表性的成果,在国内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我校正积极探索和创新我校的素质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并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测评,以检验我校创新素质教育的成效性,从而把我校的创新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红宁,左铮云,薛铁瑛,朱卫丰.中药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6(8):71-73.

[2]刘玉,辛晓燕.医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1):43-44.

[3]张淑春.创新素质的内涵、结构及特征[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9(3):54-55.

[4]何志芳,等.医学生创新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2, 20(8):1269-1270.

篇2

1.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控制力差高职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受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高职学生中较多是父母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没有家长的约束与引导,导致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这些在高职生的课程教学中体现也很明显,一方面高职生想学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没有好的基础和自制力。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同样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创新素质缺乏,这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2.有较强的自卑感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读高职很无奈,是不得已混个文凭的选择。他们普遍认为自己能力欠缺,将来在社会上难以立足,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

二、培养高职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营造创新意识培养氛围,转变就业观念长期以来,受统包统分体制的影响,人们上大学的目的就是“分”一个“好”工作,所谓好,一是工资待遇不错;二是体面;三是稳定。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工作越来越少,可大家仍想千军万马挤这座独木桥。这要求高校在就业教育方面首先要营造创新意识的氛围,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21世纪的现代人才应有3本“护照”:一是文凭类“教育护照”,二是技术类“职业资格认证护照”,三是创业知识和技能类的“创业护照”。文凭护照、职业资格护照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都注意到了,学生也能顺利拿到,而对“创业护照”则鲜有涉及。所以要想营造高校创新意识培养氛围,可以从“创业护照”开始,高职生能否毕业,不仅仅是能否拿到该拿的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还应考察有没有创新意识,是否具备最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这样,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必须思索什么是创新意识,怎样创新,学习了解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后,就业观念也能得到转变。

(二)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挖掘高职生创新潜力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具有不可思议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具备创业的潜能,只要正确引导,再通过一定的实践,他们就能成就一定的事业。正确的引导,一定的实践,可以通过高校或是全国的创新创业大赛来实现。清华首批学生创业团队“视美乐”和“易得方舟”就是从清华大学“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诞生的。正是这些创业计划竞赛使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各高校可以借助这些大赛的机会,根据高校的地域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先在校内组织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创业计划大赛,对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学校予以扶持实施,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创业并取得了不错业绩的大学生,他们的创新意识都是在大学期间的各种活动中萌芽,创新能力也是在大赛期间得以挖掘的。

篇3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得轰轰烈烈,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作为一位在一线任教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师,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就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责任。下面就个人多年的经验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转变师生角色,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情

师生角色和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新的《义务教育政治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样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建立像朋友一样的关系,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人格和心理需求得到了相应的尊重,而后学生才有足够的激情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层面上,学生由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所以,在实施教育的时候要一视同仁,要有佛家“解救芸芸众生的”胸襟和气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子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与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分享他们的快乐,体验他们的痛苦,感受他们的困惑。此外,全方位地表现师生地位平等,还要尊重学生的自尊,用真诚来唤醒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倡导“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逐渐形成创新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实现教师身份由表演者转变为导演,学生由“麻木的看客”到自己表演,很多时候学生甚至兼备双重身份,也就是说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孔子云:“亲其师,信其道。”今天我们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我们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每一个教育者都应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情境,全面培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拘一格,激励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把创新意识作为一个重点列在中间。久而久之,学生的大脑思维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新的火花。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环节,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场面和问题来煽动学生的激情,所涉及的问题应该与时俱进,选取一些令人深思、给人启迪的社会问题,或者当下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空前的创造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适时引导。

三、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助力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最初的录音机、投影仪、VCD等,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电子平板等,形式多样的数码电子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情境再现等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的图像进行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现代网络的飞速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搭建了更为有力的平台。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媒体,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将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指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得到锻炼,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一个伟大的民族唯有创新,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且处于不败之地。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育实施者,更应有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意识和精神,立志为祖国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栋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创新意识 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型的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将被时展的需要所淘汰。新时代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要以思想性、时代性为主线,并以创新教育中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来适应时展的要求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内容和学情的需要,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知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如何创建新集体”时,我没有按常规一样将热爱班级、尊敬老师这些观念强加于学生,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发展思维。在展示风采环节,我看到了每个组的团结和凝聚力,同时更看到了不少组的创意设计。用这种亲身体验的方法,比枯燥的说教有实效得多,不仅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巧妙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时进行感性的思考;但同时,我们的教学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可采取多种提问的方式,如模糊提问、发散思维提问、学生自主提问等,通过这些有技巧的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人际关系”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一时没反应,但后来学生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说,只有做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后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怎么做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受别人欢迎的人身上具有哪些品质?不受别人欢迎的人(人际关系差的人)身上有哪些不好的品质?学生纷纷发言,于是我让学生归纳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的优秀品质和人际关系差的人身上的不良品质,并告知他们,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好的品质和不好的品质,我们应该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更优秀,更受人欢迎。针对同一问题巧妙地提问,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优化课堂,搭建创新舞台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 创新的空间

一、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服务,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尊重学生,创造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支持和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其次,教师要多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探讨、解决,都是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学生积极讨论,参与表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学生以pair work或group work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如在教授英语听力Lesson 15这课时,教授How much”的句型时,笔者要求学生把“这件大衣多少钱?”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有位学生立刻使用句型译出:“How much is the coat?”随后,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个句子有多种译法,想好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讲。学生纷纷给出回答:

How much does the coat cost?

What’s the price of the coat? 等

然后教师围绕Go shopping这一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充当售货员、顾客与朋友的角色,运用课文里的购物用语以及如何谈论货物好坏的句子,使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连接。表演完毕,笔者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在课堂讨论后,笔者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之路。通过在交流和积极思维冲撞中,产生创新行为,培养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能力将逐步增强。

2、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解放学生的个性,在自由与解放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给他们创造时机,营造自由学习的空间,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根据教学内容机动教学时间,拓宽教学空间,在教学中,应该引导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年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捎给孩子条条框框束缚的东西,少一点示范性的东西,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想象空间,教给孩子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创新能力

多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强烈,具有新颖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传统式教学,学生没有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机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知识缺乏激情和兴趣。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应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更易于启迪思维,更易于形成学生的能动性。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课外实践活动是对实践性教学的补充和拓展。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活泼,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如定期开展英语会话活动,每周或隔周活动一次,活动内容主要通过做英语游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游戏是发展口语熟巧和巩固词汇,语法,训练发音的有效手段,它具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学生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就可以使他们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团队合作、发挥潜能的空间,为学生发挥和展示创新能力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的题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要打破教材的束缚,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结合教材、日常生产、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师生关系融洽,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和生动的气氛,可以使学生情绪激昂,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一堂好课的基础是授课者的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并坚信学生有潜力,能发展。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比如说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用一种简短而激励性的语言:You did a good job!You are wonderful!You are very clever! Very good! I am very satisfied with your answer! 等。因为这些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自主地参与学习。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教师不断的适应教学要求,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实践,通过提倡自主学习,精心设计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同时还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得到足够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一、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中的“25×16”这个例题时,我先出示一道加法算式:

让学生计算,问:这样计算麻烦不麻烦?(生:麻烦。)你们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生:可用“25×16”计算。)对“25×16”,除了可以用以前学过的列竖式计算外,有没有不用竖式就能口算出来的方法?这时学生纷纷动脑,想出了多种方法:

①25×10+25×6?摇?摇?摇 ②25×2×8

③25×4×4?摇?摇?摇 ④25×8+25×8

⑤(5×4)×(5×4)?摇?摇?摇 ⑥5×16×5

我对每一种做法都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说:你们的每一种做法都不用笔算就能很快算出得数,你们真了不起,想出的方法比课本上多得多,课本上只用了你们的第三种解法,今后你们计算时觉得用什么方法计算简便就用什么方法计算。这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数学的方法,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效果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且灵活运用。

二、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适当采用灵活、多问、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设计制作几何模型,通过简单的调查统计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设计各种不同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自编应用题,还可以设计一些用非常规思路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当时机,以灵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如学习测量时,我让学生说说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拿着卷尺爬上去量;有的说测出旗杆的影子,再根据杆高与影子的比例,算出旗杆的高度;也有的说升旗时先在旗子的顶端绑一根绳子,让绳子跟着国旗一起升到旗杆的顶端,然后将旗降下来,解下绳子一量便知道;还有的学生说不要那么麻烦,问一下做旗杆的人就知道。可见,处处都有学生创造火花,即处处是创造之地。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尝试、创造的自由,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想。尽管有时学生有些“异想天开”,但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和赞扬,因为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不能充当“消防队员”,而应以自己的素质和创造力感染学生,努力创建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

三、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操作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包括成功和失败在内的多样性操作,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操作,你会发现学生是创造者。如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需要通过操作得到,分组操作四种情况:(1)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2)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3)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4)圆柱和圆锥不等底不等高。通过上述各种操作,由学生分别说出操作结果,再通过列表、比较各种操作结果,发现只有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最后,全体再进行一次验证操作,统一认识,强化操作结论。

篇7

一、改革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思想和交流情感体验的机会,产生有利于创新思维发挥的积极情感。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公开向学生提出“三个鼓励”和“三个允许”,即鼓励提意见,鼓励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鼓励发表与众不同的创见;允许讲错、答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例如:我在讲“文化建设”时,就中学生上网问题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当学生都能讲出一些上网的利与弊时,我鼓励他们大胆讲、继续讲,有些学生讲了很多,有个别学生把弊处讲成利处,我没有批评,而是让其他学生再发表意见,我根据他们的内容也讲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又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此外,我还让学生就如何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出建议,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或错误的时候,我总是以微笑鼓励他们,让其他学生用掌声支持他们,因此,学生的热情很高涨,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在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学生不仅能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而且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上的质疑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使人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吸引人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和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促进思维的积极参与。当思维和想象达到一定境界,就会激发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也得到发挥。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这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结合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地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这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四、改进教材内容,激发实践意识

篇8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以超越原有知识的局限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胆识,力求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跨入知识新领域,获取知识新成果的活动。实施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根本、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一个不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将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也很难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事业上就很难有所成就。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向创造教育迈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思维动机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在无疑处创设问题,在有疑处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记忆的持久性,而且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应用新技术提高牛繁殖力”时,笔者先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同学们,谁能想个办法,让一头牛一年生下20头甚至更多的小牛犊?”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牛一年一胎,最多生个双胞胎,怎么能一年生这么多小牛犊呢?学生陷入沉思,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说:“应用胚胎移植技术,能达到目标。”有的学生说:“应用胚胎移植太慢了,应该用胚胎分割技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笔者又提出新问题:“如何让胚胎移植和分割技术成功呢?”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和同桌讨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说:“应用激素,利用同步使子宫内的环境接近。”这时再提出疑问:“同学们,一头母牛一年能否生下20头小牛犊呢?为什么能呢?”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推入创新思维的状态,并培养了学生对新技术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鼓励猜想,培养思维的想象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大胆提问,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对于中、下等生,哪怕是只言片语,教师也要热情表扬、鼓励。特别要表扬提出关于本节知识的、有创造性的、新颖的、对大多数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有利的问题的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提供了机会,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提出问题:“国外优良奶牛品种如何为我方所用?”学生很快想出了买进犊牛、克隆技术、买进孕牛等方式,当学生均认为不会再有更好的方法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以上的做法都可以,但是面对我国经济不是很发达的现状,这样太费钱了,如果引进冻精颗粒自己改良国内品种不是很好么?”这一打破陈规的想法,震憾了全班学生,笔者当场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表扬,让他心理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诱发学生良好的思维情感。再如,把DNA的结构比作“螺旋状的楼梯”,把生物膜上的载体比作“渡船”等,无不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让人浮想联翩。学生经常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标新立异,打破原先的教学设计,突破原有的教学目标,敢于逾越常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阻碍、迷局面前,通过创新思考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途径

过去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多是灌输式,致使学生盲目崇拜教科书、信赖教师,不善于质疑、不敢发问的现象广泛存在。然而,教科书并非句句是真理,教师也非事事都正确。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这有赖于教育的潜移默化,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只唯书”,没有创新、没有质疑的精神,将难以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学生应敢于怀疑、探索并发现其中的错误,这才是创新的开始。例如,当社会上出现“口蹄疫”疫情后,笔者引导学生就此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很多学生提出:“口蹄疫的病原体到底是什么?作为一种新型病原体,其变异产生的途径是什么?能否通过疫苗进行预防?其预防机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又如,课本上说“白细胞有防御保护作用。畜体发炎时,白细胞增多,能杀灭病菌。”于是有学生问:“白血病也是白细胞增多,为什么又有害呢?”为了求得正确的答案,学生查阅资料,共同讨论,笔者在一旁加以引导、点拨,最后进行总结,而不是直接简单的告诉答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质疑中锻炼自己,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铺设一条高速公路,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

四、注意发问技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问技巧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创新思维的重要成分之一是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就是以一个已知对象为出发点,从四面八方的不同路径进行思维,最终导致各种不同的认识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是克服思维惰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在畜牧兽医课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设问,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讲到参考药品说明书时,可提出的问题有:(1)空腹和饱腹状态时药效发挥时间不同?(2)为什么有的药物孕(妊娠)畜禁用?(3)为什么有的药物肝、肾功能不全者慎服?(4)为什么有的药物幼龄和老龄动物要酌情减量?(5)为什么有的药物泌乳畜禁用?(6)为什么不同的药物给药的间隔时间不同?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不仅达到了学习目标,而且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当然这类问题学生回答中有些是错误的,有些虽然符合情理,但实际无法操作,但有创意的缪误总比墨守的正确更珍贵,因为这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科学起源于人们对自身的、世界的、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做起。现在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背科学”,强调死记硬背知识,而不是“做科学”,使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厌倦感,缺乏兴趣,不理解为什么有无数科学家对科学执着探索,无怨无悔,这是我国科学教育的重大失误,归根结底还是对科学的本质认识不清。中职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是智力还是经验、知识的积累,都存在着较多不足,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思维才不会受到较多的限制,这是中职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可贵之处,教师应保护他们敢于提出见解的精神。每位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充分开发潜能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与生产、生活有密彻联系的生物学问题。例如在讲“拟肾上腺素药”时,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见过医生用消毒棉球蘸取一种药水堵塞鼻孔而止血呢?”然后告诉他们棉球蘸取的药水是肾上腺素,它可以作为局部止血药,然后再介绍肾上腺素的性状、作用与用途及使用时注意事项,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国内外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及时穿插于授课内容中。同时,笔者也常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与学生讨论研究光合作用的意义,师生共同得出:假若人们将光合作用的机理弄清楚,解决目前困扰全球的粮食、能源、环境问题就指日可待。类似问题的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会逐渐培养起来,学生的好奇心就得到不断地满足。让学生讨论、思考、假设,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未来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而创新首先要求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使之成为新技术应用、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己任,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

(作者单位: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文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J].教育科学论坛,1999,(6).

[2]黄诗品.把握讨论机制促进主动参与[J].广西教育,2005,(25).

篇9

【关键词】政治教学;初中生;创新意识;培养;办法;探究

政治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尤其是初中政治课程,初中生正处于发展中的关键阶段,接受良好的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1]。为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必须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一)激发学生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初中政治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勇于创新[2]。为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新颖的、创新意义的教学手段,通过灵活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在将学习政治当成一种任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兴趣”和“爱好”。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因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3]。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后自然会做到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学生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也有一定的创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创设创造环境,例如,当学生对某一课题比较感兴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创新、思考的条件,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得出结论后,就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创造感。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策略

(一)创设政治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有很多知识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将这些知识变得通俗化、简单化。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型环境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为此,初中政治教师应该“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创新型环境[4]。这种新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意志坚强者的图片和故事,同时播放一些增强意志的歌曲,通过鲜活的生活实例以及歌曲气氛的渲染,会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深刻的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这种新鲜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式也能使学生体会到的“创新”所带来的效果。

(三)注重课堂提问,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是所有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互动环节,通过课堂提问,能使教师及时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应该注重课堂提问,尽量多为学生设置一些课堂问题,进而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提高。例如,在讲解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增强人际关系的方法有哪些?增强人际关系有什么好处?随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过程和讨论结果做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评价要尽量用一些鼓励和赞美的语句,使学生提升创造力的同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已经逐步成为学生发展中必备的元素,为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政治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结合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型环境;注重课堂提问,实施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以此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日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玉音.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7):32-32.

[2]许芹.探究于初中政治课堂上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36.

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2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4-049-02 收稿日期:2012-01-20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教育,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在教学中苦苦求索。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一方面漠视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使得班主任不能抓住教育契机,导致管理者根本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日益凸现,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不断提高,这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必然要求。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研型、建设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责任心强,善于管理的人才。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善于管理的才能也是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我在班级管理中着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代社会生活高度社会化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责任感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更为突出。高度的责任意识是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责任感应是当今青少年成长中必须具备的,它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四有新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当代学生责任意识应该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每个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就必须给他们提供管理班级事务的实践机会,“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过去的班级管理,我们往往只注重让少数几个有特长或胆大的学生参与管理,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管理机会。而班干部轮流制是民主管理班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为了让学生在管理他人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引导反思,进行重建,让学校的规范通过这种载体,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外化为学生的行动。我们要重视过程管理,以程序促进规范。在开始要对每一轮次的班干部进行总结,进行评价,推选出优秀人员,通过班会、引领式地进行表扬,增强自信心。然后,宣布下轮次管理人员,让他们登台述职,宣读任务目标,以期使自己增强责任感,同时接受同学们的监督。让班干部根据操作表进行工作,并且让学生及时汇报,提高班主任管理效率,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在此过程中,班级常务委员会和班主任要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人人都参与各方面管理,且不止一次机会,他们不仅能得到管理才能的锻炼,而且还能从锻炼中总结经验教训,便于在下次参与管理时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可见,这种轮流担任班干部,人人参与管理的模式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当然要把班级各方面的工作抓全面、抓扎实,仅仅靠几个班干部职位还不够,要想让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时时都有机会参与管理,我根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则,设置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和管理岗位。我把班级所有可做的工作都实行了责任承包,如一套课桌凳,一张讲桌、一块黑板、一扇门、一扇窗、一台饮水机、一套清洁工具、一张白板等等,再深入一步到某一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长处,把对全班学生的学习辅导又进行分工,以语文为例,如有古文、古诗学得好的,有会书写的,有文字功底好的,有阅读分析能力强的,有会写作的,有表达能力强的,有会画画的等等,他擅长哪方面,就让他去做哪方面工作,用责任承包的形式包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