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设计的结合范例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与设计的结合范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与设计的结合范例

篇1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篇2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篇3

故事脚本设计、交互式平台的搭建与测试、传统文化资料的梳理、动画的视觉表现、角色形象设计、角色实体模型设计、文化主题的设定。交互式平台的搭建与测试、传统文化资料的梳理、角色形象设计、此类文献的具体内容与资料比较稀少,难以收集。

以全新设计概念去演绎杭州旅游文化,引领旅游和文化的动漫、交互式表现融合的新方向。集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于一体;在功能上可以集旅游、游戏、购物、体验、观赏、互动、穿越于一体。使得旅游文化信息传播更为轻松与互动。游客可以身临其境的跨越时空来感受浙江省的旅游文化。

(1)中国动漫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提炼,找出传统文化中与动漫产品品质相联系的可结合的特点。通过动漫与交互式媒体展现文化名人、诗词歌赋、风土人情、地理习俗、历史典籍、文物复原、民间传说,即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又提升产品文化价值。(2)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动漫产品,加强品牌的概念设计。(3)每款动漫与一个文化主题相结合,塑造动漫形象以及等衍生产品,给消费者感受是购买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文化。

经调查此类文献难以查询与考察,相关的参考数据也是非常稀少,从现象角度来看,许多旅游景点采用媒体与真人表演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宋城的“千古情”、“西湖印象”、横店的“山洪暴发”等,这些都是以表演为主,辅以媒体来加强视觉与听觉感受,在交互式方面依然非常欠缺。仍然是表演者传达信息与观众被动接受信息的传统模式。美国的第二人生是以游戏平台的模式,虚拟一个社会空间、用户以真实的身份登录,在虚拟的社区空间进行交友。但是此虚拟平台与现实的景点与社区没有相应的联系,对于旅游文化与旅游动漫相结合的角度来讲显得十分脱节。而此类平台的优点在于用户的信息真实性以及虚拟空间的交互性。我们的思路是将真实的景点、景点相关的典故以及传说与交互式媒体、动漫相融合于一体。

与此文基本接近课题没有明确的考证依据,只是在现实应用中有一些分散性的元素表现,没有真正结合在一起的完善的范例。可以肯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思路,处于起步阶段,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相关的研究人员参与,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交互式动漫真正应用到旅游文化中去。

(1)打造民族品牌,旅游文化、文化名人、风土人情、地理习俗、历史典籍、民间传说等元素都可以与动漫相结合,以动漫作为媒体,对于宣传当地地域文化,旅游有巨大的推动力,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科技文化价值。

(2)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动漫产品,研究影像媒体的创新技术,形成独特的表现风格,塑造有民族特色的动漫形象,开发旅游动漫衍生产品,创建有民族特色与前沿技术的动漫创作平台。

(3)动漫产品与交互式媒体相结合,采用动画与虚拟数码技术结合的表现手法,根据旅游景点、博物馆、房地产的建筑、园林、室内等规划设计图纸,将楼盘外观、室内结构等未来建成的场景进行提前演绎展示,让人们轻松而清晰地感受过去与未来,提升对旅游文化认识的兴趣。

将中华传统文化切实地融入动漫设计之中来提升动漫产品的文化价值,为动漫产业开拓市场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为浙江省旅游文化拓展更大的商业利润空间。

我们的工作模式是首先自主创意设计出多个系列主题的动漫形象,通过每个系列设计制作成打样片,然后我们直接找相关产业领导给他们做汇报,通过设计方案PPT演示和打样实物的展示并介绍每款动漫的价格,经过筛选,从我们前期的工作效果来看几乎每家企业都对我们的思路和样片感兴趣,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计划模式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的。

前期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与研究工作,完成了一个6分钟左右的动画演示版本,名为“梦幻西湖”,以北山路的中山公园作为原形,通过计算机1:1的比例建模,渲染完成,用户可以通过照片与真实身份登录,登录后可以选择景点进行虚拟浏览,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基本一致,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感受旅游、购物、订票、艺术、动漫、娱乐、商务等于一体的服务,将真实的旅游与虚拟的交互式媒体、互联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实践创作来检验问题解决的可行性,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的保障。创作成员悉为学院在职骨干专业教师,有着多年的研究与创作经验,在交互式媒体、传统动画、三维动画相关、雕塑造型等领域有独到的专长与研究,保证了团队的力量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针对动漫产业与交互式媒体企业进行大量的考察,决定以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来执行我们的创新研发理念。

(1)“不是做加工而是做思想”。我们将把动漫的创意融入交互式媒体里面,让购买者除了买了产品还有产品的文化,以及产品的前沿科技和创新理念,而且有更多的收获。

篇4

传统博物馆作为一种为公众提供学习、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其主要功能还处于静态的展览、教育的形式,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公众文化意识的不断觉醒,传统的博物馆在公益性运作和新兴文化实体空间飞速崛起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抓不住公众的心。根据国家文物局2015年的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到2015年初,全国备案博物馆4165家,而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私人博物馆,其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公益参观与门票经济。单一的静态文化展示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中公众对文化深层次价值的需求。

2015年3月,拙玉馆以一种新的模式在泉州文创产业聚集地----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开业,自开业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博物馆的单一特性不同,拙玉馆选址于文创园区,并且不再以静态的藏品展示为主,在空间布局上,它包括了以古玉鉴赏区为主的品茗交流区、玉文化衍生品销售区、会员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间,拥有不同朝代600余件古玉藏品,也是福建省首创的融合民间古玉收藏、茶文化休闲、文化创意设计的综合体。拙玉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运营形式,从单一静态展示到复合动态体验,在尝试新的经营模式的同时保留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因此拙玉馆成为博物馆(尤其是私人博物馆)经营的典型范例。基于此,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拙玉馆之于传统博物馆的创新之处,以及在这种新的文化空间中消费者是对它的感知与认同,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对我国博物馆的经营运作提供借鉴。

拙玉馆以“弘扬中华玉文化、倡导公众美学生活”为使命,以“拙存吾道、玉汝于成”为发展理念,成为再现中华玉文化的一个实体文化空间,而文化的再现除了广告媒体的潜在影响力之外,实质是空间所展示的文化的品质与环境,而这种通过经营者的文化手段所打造的文化内涵才是展示和改善文化外在表象的基础。从微观层面看,拙玉馆中的中华玉文化再现是消费者通过对空间实体中环境、文化与品质的感知后产生的。通过访谈以及各种社会文本资料的分析发现,消费者对拙玉馆的感知与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其空间的环境设计与氛围营造、商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以及馆内人群品质的感知上。空间环境、商品文化和人群品质三个纬度是审视消费者对拙玉馆感知和认同的切入点。

消费者对于拙玉馆实体空间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空间格局、灯光以及香味等有明显涉及氛围营造功能的环境要素的感知上。即体现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上。环境氛围的营造充分调动了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消费者过去对传统展馆的感知经验成为突出拙玉馆差异性的参考,使其在进入拙玉馆后有明显差异的感官体验,从感受上得到更舒适的享受,从而促进消费者形成基于感官体验上的空间认同。

消费者对拙玉馆文化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对其区位和中华玉文化的解读上。一方面,拙玉馆位于泉州市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拙玉馆的开业,也必然离不开文化标签。正如哈维所言,城市的发展必须调动起文化的作用,使文化成为“引诱资本之物(Lures for Capital)”。而拙玉馆的区位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不仅是文化产业集中的地方,而且可以把传统的中华玉文化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因此,消费者对拙玉馆的区位感知中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创意经济。

篇5

本文作者:李播阳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建筑设计师为了更好的表现出三角结晶体的形态特点,使平板形成了三角板材的浮雕样式,表现出了具有深度的独特效果。另外,当代的建筑外墙大部分采用幕墙,其中包括双鱼腹拉索点支式玻璃幕墙,预应力单索点支式玻璃幕墙,框格幕墙的构件均采取直线型重复方式,极富韵律感。配合外露的钢结构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丰富的阴影效果,形成丰富的肌理感,体现了技术美和时代感,树立了独特的建筑形象。从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开始,建筑外墙装饰成为了材料与技术完美结合的范例。在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的阶段,人们的审美情趣在不断的变化,建筑师群体中也产生了众多的建筑流派。建筑设计师早已打破原有的单纯从形式美学追求建筑表现的创作思路,他们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将科学技术通过整合升华为艺术。在建筑中,外墙立面如同结构一样,具有它独特的审美系统,在建筑的外部形态创作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将现代建筑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合二为一的力量有三股:1.变与常:变与常亦为西方思维的因果律所忽视的。2.中介观:使冲突的两端调和一致,并借着中介得以彼此交替、相互作用,回归原始的双生现象。3.场所感:用以取代时空观,场所与情境构成了存在的条件,使人于空间中产生互动与情感交流。建筑的外墙就像是一个巨型的显示器,映射出建筑内部的空间次序,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成为了建筑艺术要表现的元素,并通过建筑的外墙设计反映到外部空间,更进一步地塑造了建筑的生动表情。建筑的外墙装饰表现形式是人类时代信息的传递者和表达者,技术革命与文化发展正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和相互交往的方式,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着建筑外墙的形式创作。随着新时代建筑创作观念的转变,建筑外墙的表现形态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建筑的外墙立面设计,是一个由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象的形态的复杂的创作过程,虽然这个过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又必须与当前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征结合考量。

文化与地域的互动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构成,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将地域文化风格融入到建筑外墙装饰的设计中,才能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建筑外墙装饰的发展与变化对建筑的形式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装饰工艺是构成建筑技术体系的又一项重要因素,装饰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等与城市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往往具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由皮亚若设计的提巴欧文化中心堪称是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经典之作。设计师熟知卡纳克的历史,环境和信仰,采用传统材料和建筑外墙装饰方法,并利用自然元素(如风,植物,等)反映当地土著文化。

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变化,审美情趣中的一些固有基本概念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创新思维开始进入到了建筑审美领域。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世界。因此,以往人们那种追求同一性的观念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社会阶段了。创新性思维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师寻求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探索新的路径的思想武器。创新性思维为当代建筑设计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创作模式,设计师又了更加自由的创作想象空间。建筑设计师们的设计没有了固定的创作模式,他们也将创作和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的建筑艺术品,跟建筑甚至人类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变化。

篇6

关键词:民族元素;人物形象设计;教学

人物形象设计是艺术设计的旁支,当代艺术设计中存留的难题,在人物形象设计中能够得到映射。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差强人意,有着明显的剽窃以及仿制的痕迹,往往对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生搬硬套”,而展现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尚属凤毛麟角。

一、人物形象设计的内涵以及存留的疑问

人物形象设计是服务于社会各阶级的,其是特色化、差异化为特征的新兴领域,其服务的范畴是对个体形象实施整体设计以及引导,参考不同个体的情况,比如:人体色、毛发色、脸部五官外形、身材等等,透过专门的诊断用具,寻到最为妥帖的头型、妆容、服装颜色和风格样式的配搭办法;并依照个体的角色需要以及场合需求来设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设计外部呈现模式包含:妆容设定、头型设定、服装设定以及配搭等等。中国形象设计师的技能水准与外国优秀的设计师相比,在能力以及熟悉程度上已经不落下风;然而在文化内涵、设计创造性上,就不能相提并论了。而对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我国的设计师设计不出蕴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其自我思维以及创造性无法凸显。而怎样在形象设计方面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的风韵与当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开创出一条属于我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形象设计之路,是人物形象设计师的首要任务。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以其丰满的表现力、多元化的形式、饱含深意的潜台词以及让人回味无穷的文化底蕴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然而一百个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就有一百种。由于涵盖面大,其它国家的文化都不具备对比性。其包括:中华书法、文字、雕篆刻印、山水画、莫高窟壁画、京剧脸谱、丝绸工艺、风筝、木雕、窗花、功夫、兵马俑、青花瓷、景德镇瓷器、唐卡、蜡染等等。此外,中国独有的传统节庆、礼仪以及风俗,56个民族都具备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其构成了我国内涵丰富、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元素;此外,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催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上述提及的魍澄幕可以作为激发我国人物形象设计师的灵感的元素。一部分设计师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才能够填补我国人物形象设计领域民族元素使用的空白。

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融入

从大多数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校来看,其课程主要设置有: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速写、构成、图案等;专业课程,如化妆、美容、发型设计、服装设计、饰品设计、整体造型设计等。此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如写生、采风、毕业设计、实习等。

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主要是建立以表现形和色的技术构成、培养灵感的思维构成和完善主题的概念构成的三大知识构成模块。为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初期就建立起保护与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观念,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少数民族的模特着少数民族的妆容、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头饰进行展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此模特面部五官表情或妆容特征,并牢记这一民族人物形象中的细节标志等,以素描和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民族民间器物及服饰中色彩的配置要点及文化内涵,并要求学生对一些常见的民族服饰、头饰、手工艺品进行色彩写生,然后将完成的写生作业进行构成的练习转变,如提取民族服饰中的图案、色彩完成图案设计、色彩构成,提取民族服饰的造型和工艺品完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到民族元素的中的形、色、质、点、线、面,还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这些元素进行提取与重塑,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积累素材。毕业设计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终的实践课程,也是检验大学期间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妆面、发型、服装、饰品。学生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包含妆面、发型、服装、饰品四个方面的整体人物形象设计作品,并通过静态摄影和动态走秀的形式来展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创意,但创意不是简单的假想和思考,以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创意应该是一个带有策划性的系统思维和结构体系,包含了设计师对琳琅满目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素材的挖掘和感悟。我们身边的每一件民族元素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不断的激发创意灵感和创作热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化石性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中,教师可以多用民族元素和文化为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并尽可能将毕业设计选题细分,以点带面。例如,“侗族织锦色彩与纹样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土家族摊堂戏面具形象在舞台人物造型中的应用”、“传统发饰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价值研究”等选题都能展现一个民族的某个特色元素,学生也能通过这些主题去搜寻和了解一个民族或一种造型元素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等,并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赋予这些元素新的思想与创意。

化妆、发型、服饰搭配等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技能,学生既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时尚的掌控能力,又要具备娴熟的技术。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遵循理论讲授、多媒体范例欣赏、教师现场技术示范、学生练习、学生互评、教师解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又有利于形成学生之间竞争的态势。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先模仿后创作,在模仿掌握经典造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教学内容上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关注时尚前沿内容的引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把握时尚脉搏。

三、结论

民族元素与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深厚底蕴的体现,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资源。将民族元素融入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掌握民族元素的创新设计的方法,还能借助高校文化传承的职能,充分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光. 浅析高等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 美术教育研究,2017,(01):160.

[2]韩雪,马丽群,何歆. 慕课背景下的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策略[J]. 辽宁高职学报,2016,(05):25-26.

[3]康晓婷. 人物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16,(08):76-78.

[4]陈晶晶,陈敏.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77-278.

[5]栀梓. 立足民族化基础 探讨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J]. 鄂州大学学报,2016,(02):56-57.

篇7

关键词 满族;服饰;现代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从中国服装发展史来看,满族的衣着发式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服饰文化,在中国各民族中独具特色。满族服饰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一部分,从清朝开始就对我国的服饰设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即使是现代服装设计中,满族服饰元素也随处可见,如旗袍、坎肩、马褂等早已被人民所接受并认可,民国前后流行的“中山装”就是从满族的马褂改进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最初也是源于满族女性的旗袍。而坎肩即使到现在,仍是我国民间流行的服装。从历史上看,清朝服饰形制庞杂、繁琐,礼仪制度较历朝历代要多。清朝关于服饰有专门的规定,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要求着装要保留本民族的习俗与礼仪,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也吸收了汉服的一些特点,成为了中国民族服饰发展过程中最具民族色彩与民族特点的服饰之一。不但深刻影响着中国各民族的衣着穿戴,而且为中国服饰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并日益成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满族服饰元素对中国当代服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现象不仅表明满族和汉族服饰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而且也表明在礼仪、审美等其他方面的相互借鉴与吸收,呈现出民族服饰文化融合的特点。

一、满族服饰的内容与特点

整体上看,满族服饰主要由帽饰、服饰、佩饰、鞋饰四部分组成。满族男性的帽饰主要有礼帽、便帽、风帽、毡帽等几种,冬天戴皮帽,春天戴风帽,秋天戴暖帽,夏戴一般不戴帽,但有时也戴草编凉帽,主要是为了遮阳,帽顶以“红缨”点缀,醒目而艳丽。女性一般无帽,只有冬季为了御寒所用的坤秋帽,平时很少戴;满族的服饰比较复杂,分为马褂、坎肩、旗袍、套裤四种形式,其中,马褂是男性春秋、冬季时的服饰,一般是那些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或家境比较富裕的男性的穿着。坎肩最初为女性的外套衣,后来发展为男女都穿的时尚服饰。旗袍为满族最为常见的服饰,最初男女式样差别不大,区别主要是服饰图案不同,一年四季均可以穿,只是夏季穿单袍,冬季穿棉袍。最初的旗袍无论男女都无领。后努尔哈赤时做了统一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满族的套裤比较特别,无裤腰,而用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天冷时所穿的棉裤筒。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满族的佩饰种类比较多,除珠玉与金银饰品外,还有骨饰与石饰等比较富有原始色彩的饰品。佩戴饰物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是身份、地位与家庭贫富的象征。满族的鞋饰种类相对要复杂一些,从材质来看,主要材料有毡、皮、布三类,男性冬天穿猪皮或牛皮所制的皮靴或毡靴,老人们比较喜欢穿高腰毡鞋,较皮靴要舒适一些。春、夏、秋则以布鞋为主,鞋底一般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满族女性的鞋最具特点的是那种下窄上宽、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略似现代女性所穿的高跟鞋,但鞋脸尖端突出上翅,分尖头鞋和方头鞋两种,根据鞋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等,鞋的两侧一般绣绿色的花。

满族服饰的色彩多以白色和蓝紫色为主,显得淡雅而素静而不失高雅华丽。清初期随着满族地位和居住环境的变化,服装的款式、色彩和图案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演变,如白、蓝、紫中时常配以红、粉、淡黄、黑色等搭配色,不但保持了过去的高雅华丽,而且显得色彩斑斓,逐步形成了特有的服饰文化。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御寒性

服饰作为文化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用,在《大金国志》中记载,女真人是“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的民族。满族先世长期生活在东北高寒林区和沿江两岸,以狩猎、采集、捕鱼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了抵御严寒,度过漫长的冬季,满足在服饰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御寒性。他们利用猎获所得的兽皮(早期主要是猪皮)为原材料加工成服饰,式样则采用马蹄袖、马褂、套裤等,尤其是那种适合穴居生活的长袍款式,无不体现了明显的御寒保暖的地域性特点。满族冬季普遍穿的鞋御寒作用更加明显,内填只有东北才有的细长柔软的乌拉草,乌拉草不但耐磨结实,而且还具有吸湿收汗、保温防寒的独特功效。据记载,努尔哈赤曾经就“足蹬鹿皮”。

(二)宽松灵活性

作为一个山林民族,满族及先世的主要生产方式为采集――狩猎,兼事农耕和畜牧,这就决定了满族服饰的形成、传承及其特征要宽松灵活,以利于马上奔驰。因此,在设计服饰装束时必须要考虑骑马的需要,例如,满族男性的服装的左衽、窄袖和束腰装束,不但可以起到紧身保暖的作用,更有利于盘弓射箭。长袍下幅有前后左右四处开衩,这种设计显然是为了骑马不裹大腿而设计的。再如,满族上衣袍子袖口有一个半圆形袖头,称为“箭袖”,径长半尺左右,因其形似“马蹄”,也被称为“马蹄袖”,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出猎作战射箭时能够覆盖手背,起到防止冻伤的作用,平时可以挽起。但随着满族入关后生活环境的变化,骑射活动已经不是其主要的生产方式,因此,箭袖已不再具有实用价值,而演变成为了礼服或礼节中的象征部分。

(三)宗教性

萨满教是满族古老的宗教,自远古以来就是满族的主要信仰,这在满族的服饰中也有所表现,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有引导和制约作用,民族服饰带有明显的民族宗教色彩,服饰的灵感常常得源于多神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宗教观念。”比如,萨满教中有一种传说,认为人的灵魂会栖息在人的毛发之中,因此,为了让灵魂与天穹距离更近,满族的妇女常常把发髻高高地绾于头顶部,认为这是对神灵的尊敬。再如,石头崇拜对于满族人来说久远而崇高,满族从远古开始就有佩带石饰的悠久传统,最早起源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论是其思想基础,因而石灵崇拜就是满族的重中之重。此外,早期女真男子与女子一样耳挂金银佩饰。满族妇女一直盛行戴耳环,且一耳三钳,视耳环为平安避邪的灵物。可见,在满族服饰中不仅凝聚着满族人民的独特审美情趣,而且积淀着他们传承久远的宗教观念。

(四)装饰性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的改变,满族的服饰也有了一些变化,最初单纯为了御寒、打猎、骑马等实用性价值开始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当满族贵族阶层在文化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后,满族的服饰在保持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其装饰性。随着衣服材质的改变,原来的衣服、旗鞋、缨帽的制式、纹样也开始有了很大变化,种类更加繁多,图案纹样与色彩不断丰富,如旗袍的袖口、领口、里襟等位置都加上了颜色各异的花纹配饰,使得满族服饰过去的实用性价值越来越弱,而装饰性越来越明显。清朝时作为礼服流行的“套袖”就是“箭袖(马蹄袖)”退出实用价值的表现。所谓“套袖”,就是一种形似箭袖的袖套,需要行礼时将套袖套在平袖之上,事毕即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马蹄袖起到的仅仅是一种特色的装饰品的作用,而且被纳入清朝官员礼服的设计样式,这就使“箭袖”成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服饰文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满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

二、满族服饰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服饰文化也随着人们的审美倾向与观念的变化发生着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新旧观念的交替。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与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满族服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在不断积累与沉淀中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变化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而且也对民族的团结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近代服装的设计与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推动了民族服饰的发展与整合

凝结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满族服饰,其影响已超出了满族文化的本身,不仅体现了满族人民智慧结晶,而且由于满汉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其服饰也经过了大幅度改进,成为了各民族所共享的文化资源,现代的服装设计师就把这种经过历史检验的民族因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中国旗袍就是一个典型而杰出的代表。当代的旗袍最初是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在满族女性传统旗服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文化与汉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时装。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而经过改进的现代的旗袍则在原有基础上,腰身内收,袍长变短、整体款式由直筒式演变为曲线式,两侧开衩、这就使得袍身的胸、腰、臀等线条更加贴身,初步展现出女性的曲线之美。在当今的服装业,旗袍在样式上可谓种类繁多,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各种款式千变万化,不但在个性的展现上有机地结合了现代审美观念,而且设计中也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虽然,现代旗袍并不是满族的传统服装,而是融合许多的现代设计元素的新型时装,且日益呈现出时装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却带有明显的满族服装的特点,并且体现了西式审美与做工,已逐渐成为现代中国女性的“国服”,可以说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

(二)促进了古今中外文化融合

随着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多元文化在国人的思想观念中不断渗透,现代国际服饰的也在设计过程中被多元化的着装理念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如加利亚诺在设计时装时,就将满族服饰中盘扣、系结、立领等元素与国际时尚设计进行了有机融合,从而设计出华丽又具个性的新奇服装;而2009年,皮尔―卡丹更是创新性地将中国龙的图案引入时尚设计中,使满族旗袍具有了西方服装的形式,不仅大气、新潮,而且文化特色鲜明,可谓是东西方文化与风格融合的经典之作。当前中式服装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深入变化,从过去的注重加工为主到现在的注重设计为主,从过去注重款式为主到现在从面料、色彩、配饰等全面升级,可以说服装企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必须不断加入新的因素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服装元素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满族服饰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重吸收时代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并发扬光大,只有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不断从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中汲取营养,才能在时代性和流行性的中透露出传统文化气息,才能设计出既能彰显现代个性又不失传统风格的服装。如国内比较成功的“才子”、“阁兰绣”等中式服装品牌,正是在保持了满族传统服饰韵律与特点等民族化因素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时装的理念,使求个性化与时尚化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可以说是设计理念中西合璧等等成功范例。而简洁、自由、得体风格的旗袍与唐装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服装更是在国际服饰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也使中国的服饰文化有了更加广阔的历史空间。

(三)扩展了设计方式和手法

在与汉民族交流的过程中,旗袍由于用料节省、制作简洁以及穿用方便等特点而逐渐取代了汉民族过去那种宽袍大袖、拖裙盛冠的服饰,本来是一种文化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导致了设计方式和设计手法的改变。近年来,一些服装设计师频频把中国传统民族服装元素运用在设计中,如在现代服装的局部运用刺绣、拼贴、挑花、镶嵌、补花等民族元素做以点缀。使得服装很具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也体现出设计手法的变化。以旗袍为例,上世纪30、40年代,满族旗袍因受西方立体剪裁的影响,改变了过去那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的设计方式,低领的流行改变了过去几乎将整个腮部全部包裹起来的高领设计,最后一直到把整个领子都去掉。袖子的长度也不断缩短,出现了长、中、短袖之分。这种简洁的线条,不但造型更趋于合体,而且完美地将女性躯体的曲线凸现出来,这种新颖的造型艺术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国各民族的妇女。

满族传统的旗袍在当代的设计师手里,采用了传统服饰工艺与其他装饰手法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既注重审美价值又注重实用价值,提升服装设计的魅力。如2008年汉帛杯服装设计师大奖赛的金奖得主就是以满族团花纹样为依托,凭借元宝型的服装形态和洁净的白色服装效果,令众多评委耳目一新,一举摘得了大赛的桂冠。

三、结语

由于满族服饰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特种,使得中式服装日益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代服装设计传承了满族服装的文化因素,当代服装设计师必须要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过研究中国满族服饰元素,努力搜集和弘扬满族的服饰文化,通比较差异,使满族传统元素与国际现代流行时尚服装设计完美结合,使传统民族的服饰元素与现代以及世界的服饰设计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才能把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也才能设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现代服装,这是当代服装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艺,满族服饰元素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11.

[2]孙九霞,民族服饰文化与宗教文化关系初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04.

[3]刘明新,解读满族服饰习俗的文化内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09.

作者简介

篇8

在我国,民族图案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通过生活中所穿着服饰的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服饰创作经验,同时也形成了能够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服饰。民族服饰图案艺术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而其作为传统艺术的一个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美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图案艺术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形式,是其他各种艺术设计的文化基础。它处于民族文化的层面中,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时代性。所以民族服饰图案艺术是一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时代潮流的艺术形式。作为一名当代优秀的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在掌握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和继承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摒弃糟粕,吸取精髓,获取特有的设计创意资源,也就是说要合理运用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图案,并把它与现代的设计思想相结合,使设计作品更具有民族的特色和现代的艺术魅力。

二、东北地区民族服饰图案的时代价值

民族服饰图案始终肩负着承载该民族文化体现和传承的社会责任,是该民族发展的一部文明史,记载了该民族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该民族某一段历史时期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最客观的记录。民族服饰图案体现着该民族人民千百年来的喜闻乐见,蕴涵着该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服饰图案形式多样,不同民族服饰图案具有不同的特点。服饰图案的形式多样性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审美心理机制影响其外在特征。如果把图案中审美的作用上升到情感体验的层面,那么,服饰图案的教育功能就传达了文化中伦理道德的观念意识。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民族图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作品创作提供了精神上的营养,但是它也有别于某些现代前卫设计家的创作。民族图案艺术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饱满的情感容量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这种能够很好作为反映和体现民族情感的载体正式现代图形设计别缺少的。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在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通过历史的积累,已经到了飞跃的阶段。随着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越来越紧密,一些思想前卫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对中国民族艺术有所关注,从中国民族艺术中吸取精华,并获得先进的艺术思想和新颖的设计思路。这种从本土和民族文化中吸取精华,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设计思想正是现代艺术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回归和寻根。民族图案注重神的表达和意象的表现,具有原始和朴素的特征,这一特征恰恰与现代人所追求的自然简练美相一致,二者能够引发共鸣,这种共鸣不但体现在民族心理的延续与发展之中,同时也体现在民族审美特征的强化之中。在设计注重回归自然的今天,民族服饰图案艺术不但具有传统艺术的朴素与原始,体现了其历史性,同时也具有现代的艺术美感,体现了它的时代性。从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中吸取精华,并改造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所需要的新图案和新造型,这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最直接应用,这也是当今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设计越来越重视本土化与民族化的今天,东北地区生活的主要民族的服饰图案被现代设计师越来越重视,设计师们从该地区的民族服饰图案的风格中不断探索东北地区传统文化的内涵,寻找传统的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碰撞点,从而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这也是设计者本土化的精髓所在。

三、东北地区民族服饰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吸取民族服饰图案的精华,并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应用,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平面设计这一现代媒介平台也可以使人们对于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有所了解,从而起到宣传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东北地区民族服饰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在尊重和继承东北地区民族服饰图案的前提下,本着以/图0传意,以/形0创境,以/色0置换的思想,探索具有符合时代设计要求的艺术创作,并与现代/国际化视觉语言0接轨。在现代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服饰图案存在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东北地区民族服饰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众所周知,朝鲜族是在东北地区生活的众多民族之一,韩国与朝鲜一脉相连,有很多共同的地方。2002年,韩国举办了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事)))足球世界杯,在世界杯的标志设计中,就采用了作为朝鲜民族儿童服饰色彩基本色的玫瑰红、果绿、群青、杏黄四个色彩作为世界杯标志的主要色彩,色彩鲜明、亮丽、醒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好评。这是典型的把传统民族服饰图案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优秀设计。此项设计不仅延续了本土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将让世界了解了民族文化,对于世界各国设计文化之间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香港荣华饼家,其标志的基本元素是明月和牡丹花,这两种图案都来源与传统的民族服饰图案。牡丹花是满族服饰、头饰中常见的服饰图案,象征着雍容华贵的寓意。荣华饼家在蓝色的饼上印有通过修改、强化、重新造型的金色牡丹花,这种设计具有鲜明的满族传统服饰图案特征,寓意吉祥,在具有传统寓意的基础上兼有现代美感。荣华饼家这个标志的设计,也是东北地区传统民族服饰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继承和发扬的一个范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东北地区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文化,它不仅体现我国传统民族服饰图形艺术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是使现代平面设计保持民族特色的新途径。

四、民族服饰图案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合理运用的建议与措施

篇9

关键词:广告艺术设计;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77-02

书法艺术是我们的先辈创造出的一种璀灿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选用材料有毛笔和水墨、萱纸等工具,用汉字的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承纳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广告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及传播形式,这两种艺术形式如何结合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我们要探讨和研究的。将传统书法元素运用到现代广告设计当中去,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不但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能够有所创新,通过现代的传达手段向世界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也丰富了广告艺术设计的表现语言,使其具有独特的中国艺术感染力及韵味。

中国的许多设计师已经顺应时代的潮流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应用,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设计作品。特别是在标识、书籍刊物、产品包装、海报招贴中对中国传统书法元素的应用比较广泛。如今的设计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书法,借助现代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对书法的艺术效果进行突破。通过运用传统书法元素与现代的设计方法与技术相结合不但加深了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视觉传达的形式语言,把中国特色的设计彰显的淋漓尽至。正如范淑英所说:“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具有两方面的突出才能,一是对当代艺术的风格流派的把握能力,二是在继承以往艺术成就之上的开拓创新”。

一、书法艺术在标识设计中的应用

在广告设计中,特别是在标识设计中对中国传统书法元素的应用比较广泛。设计师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施展着创意才能,有的标志作品中虽用书法的工具如毛笔、水墨、萱纸等书写,但文字表现用极其简练概括的笔法,易读、易认、易记忆,实现了标识最主要的功能“可识别性“;有的标志作品追求的是传统风格,标志文字直接选用篆、隶书、行楷等表现, 通过笔墨的浓淡,粗细、刚柔、顿挫、焦湿的变化表现,无疑给现代设计作品增添艺术性和灵动的生命力,使传统书法元素与现代的设计方法与技术相结合更加深了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视觉传达新的形式语言。例如著名设计师陈绍华先生设计的北京申奥标志可以说是运用书法元素在设计之中的一个成功范例。标志运用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独有的书画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将书法中的飞白与刚劲有力的笔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且整个标志的形状又如同一个正在演练太极拳的人,这不但完美地表达出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而且还传递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

二、书法艺术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的有效传达。书籍的名称不但要醒目还要在有限的版面上传达着美感和文字特色,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当代设计师运用的字体形式是多样性的,印刷后期字体装饰效果也是淋琅满目,我国的书法艺术在书籍的名称表现中起着显著的作用,有的用重墨书写、有的用书法笔画和水墨结合,印刷后期在做烫金、烫银、起鼓等装饰,所占用版面空间比较大,位置多在视觉中心,设计师充分彰显所设计的文字,因为文字非常重要,一是它的说明功能性、二是文字本身也是一种装饰美的图形,创意加工后的作品,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提升了书籍内在质量和外在的宣传力。无论怎样的书法形式,在书籍设计中恰到好处的得以应用,深入研究其内涵,结合书籍形象与特征,把书法作为一个形象元素来处理,从风格到布局,从字像到意境,从虚到实,从有到无,以审美的、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使书法在书籍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设计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书籍的特点。

三、书法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包装已不再仅仅是商品的附属,作为提升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商品经济活跃与否、人文与自然环境协调与否的重要标志,包装设计除功能结构材质外,视觉元素主要有图形、文字、色彩。如何将三者协调统一,首先要给消费者以美的感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的眼球,产生购买欲望。

在国内的产品包装中应用传统书法作为装饰较多的行业有:古玩字画包装,工世品、民族服饰,百年老字号、地方特产、烟、酒、茶等,多体现历史久远,古色古香的含意,书体以篆、隶、行、楷书为主要表现形式。另外我国的设计师们近几年来应用在时尚产品包装中的作品越来越多,设计者对书法的结构、字体、墨象等各个角度进行审美分析,在结合实际包装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融合在现代包装设计之中,总结书法在中国现代包装中的实践设计经验,挖掘运用书法有利于传达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价值的因素,把书法中可以与中国现代包装设计搭配得相得益彰的元素提炼出来,总结其规律、形式法则和运用技巧,例如:西凤酒、七匹狼等的包装设计可谓是传统书法元素与广告设计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劲酒》的包装高耸的瓶身和行书的“劲”字无不给人以力的感觉,并且书法的“劲”字充分表现出劲酒品牌的一种有传统文化又保健的定位。给人以极高的审美境界,即使是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也为之倾到,它的美和感染力是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21世界是立足于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生产设计创新,是精神文化和生活文化特色的时代,是传统文化与现在文化创新的时代,在目前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越来越深化的时刻,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的广告艺术设计想融合,就显得弥足珍贵并且十分必要。怎样让世人更多的看到中国广告设计的独特魅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的广告艺术设计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放亦彩。

参考文献:

[1]张.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突破[J].装饰,2007,(3):19-20

篇10

[关键词]伏羲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4-0066-03

一、伏羲文化的精神实质

(一)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

伏羲又作虑牺、宓羲、包牺、庖牺、炮牺、皇牺、羲皇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于距今8000年左右的古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一带。创八卦、结网罟、制嫁娶、开田地、制礼仪等十多项发明创造,使伏羲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和勇于进取的形象代表,开创了中华文化与文明。追根溯源,伏羲成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原因就是他有着非凡的功绩和特殊的贡献。因此,伏羲也就成为文化的化身,古往今来被称为“人文始祖”。

(二)龙文化是伏羲开创的中华传统文化

三皇五帝之中,只有伏羲是人首蛇(龙)身,其实质就是中华龙祖(图1)。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许多原始文化遗址都发现了龙文物,如河南濮阳的蚌塑龙、红山文化遗址的碧玉龙和黄玉龙,这些文物可将崇拜龙的历史推进到6000年以前。从而可以映证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神,华夏先民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龙图腾始终是最显亮的旗帜。伏羲之后,炎帝、神农、勾芒、共工、祝融、黄帝等远古文化英雄都继承了龙图腾。三皇五帝一脉相承,他们创造的文化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从而龙也就成为中华文化内涵博大、最富有魅力的形象。

(三)以八卦为基础的《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和华夏文明的核心

天水伏羲庙挂有一块“一画开天”的匾额(图2),是赞颂伏羲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精神的。“一画开天”就是伏羲在质朴、简易、无框框条条局限的原始思维状态下不断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后找到了一个思维的制高点,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次考察,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阴”和“阳”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并用八卦这种特殊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打开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闸门。以八卦为基础的《周易》历来被奉为“六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柱,众多哲人学者推演说解就形成了易学。易学中的“天人合一”、“对立统一”思想成为中国人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基本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和华夏文明的核心。

二、伏羲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有意义的元素

(一)龙图腾

龙文化是伏羲开创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称天子为龙始于伏羲,“龙的传人”实为龙文化的传承人,也就是由伏羲开创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二)虎图腾

20世纪80年代,在河南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发掘出了仰韶文化时期蚌砌龙虎图案,印证了虎图腾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伏羲开先河的传统文化也称为龙虎文化。

(三)八卦图

八卦是阳爻“―”和阴爻“--”的组合。先民认识到世界的组成,首先是天和地、白天和黑夜、男人和女人等,都是一一相对应的存在,便有了阴、阳概念。而后又用最基础的单、双来表示阴、阳观念,这就是“―”和“--”。如果把两个爻相替迭加,便会出现四个卦,再加一爻便会出现八个卦象。

(四)太极图

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期,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河图》和《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又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五)河图

伏羲在黄河上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画出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作河图。

(六)洛书

洛书古称龟书,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三、伏羲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对伏羲文化内涵的借鉴

伏羲文化元素会随着时展、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形态变化和发展。但是,其思想精髓却一直贯穿其中,成为一条主线指引着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手法的运用只停留在浅层,要创造性地继承中国传统装饰要素,还要抓住其文化内涵,来指导手法的运用。

1.集美思想的体现

集美思想是图腾崇拜的来源。所谓“集美”,通俗的说就是将一切美好的事物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一种表现。这种理念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和愿望。伏羲文化中的龙图腾就是传统集美思想的体现,也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常用的题材。

2.趋吉纳福的表达

趋吉纳福的意识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未见淡薄,吉祥图案、吉祥色彩、吉祥观念长盛不衰。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为伏羲文化的元素符号在当今社会的运用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条件。

在室内环境中,伏羲文化中的龙图腾和虎图腾常常作为装饰元素,寓意吉祥、正义和威严;在建筑园林景观设计中,龙图腾、虎图腾、八卦符号、太极图、河图和洛书也是常用题材。

3.以人为本的宗旨

《周易》认为,天、地、人是构成宇宙的三种基本物质材料,所以称之为“三才”。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从这种直观的认识中,不仅得出人是整个宇宙的构成部分,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人是天地化育的结晶。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植于我国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含着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多层面、多角度的凝视和解读。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不断推动环境艺术的发展。以人为中心,对地域文化及社会环境的承认与重视是环境艺术设计从简单实用到实用之外蕴含人文精神的根本所在。

4.天人合一、对立统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就是“天人合一”。伏羲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易经》中有以柔克刚、阴阳相互转化、万物生生不息等理念,都阐述了事物的相对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不断向对立面转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方圆、阴阳、浓淡等对立面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转化过程。这一规律揭示的是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过程。现在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都体现这些元素的对比,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让元素形成互补,造成一种心理转化,达到和谐共生的效果。比如粗糙未打磨的沙石墙面,搭配材质精细光滑的地面,就会产生原始和人工相碰撞的现代效果;或是整体灰暗的色调,辅之以大红所形成的视觉冲击,使暗的不沉、亮的不艳。

(二)伏羲文化及其元素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而在艺术设计中,对于伏羲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这一意识形态进行了物质化,以可视的形态,通过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因此,对于伏羲文化的运用实际上是通过对其视觉形态的运用来进一步体现其精神实质。

1.对伏羲文化元素符号的直接应用

设计中运用伏羲文化元素的视觉形态如造型以及纹样等,按照原有结构上的韵律、节奏和秩序,以元素形态的整体或局部与现代事物相结合进行组建。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视觉形态的一种借用,运用现代事物作为载体,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图3)。

2.对伏羲文化元素符号的抽象和重构

对元素的提取、转化和抽象再重构,是当前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式。设计师在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去捕捉和发现美的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提取适用的材料,使其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同时对这些提取元素进行转化和抽象,根据形象的构成,结合现代构成意识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构。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阐释和挖掘传统的精华,有效地与设计作品相结合,形成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设计作品。

如北京奥体中心区域内的大厦建筑,就是对龙图腾形象进一步抽象和简化,将华夏五千年龙图腾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机融于一体,成为北京的一张经典 “城市名片”(图4)。

再如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雕塑“水龙”,将龙的威严形象和水的柔韧形态结合重构,大气而柔美,震撼人心,抽象地张扬着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主题。“水龙”塑造了一个和平崛起于世界的中华民族新形象,代表了民族的腾飞,演绎着文化凝聚的力量(图5)。

3.对伏羲文化内涵的表达和演绎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需要设计师寻求其思想根源,传承其精神实质,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的规律,推陈出新,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

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群是传统文化及建筑思想运用的成功范例,由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构图以方和圆作为基本母题,用隐喻方式充分表达中国文化内涵,将儒学“仁”、“和”观念融入规划之中,借签“洛书”、“河图”、“九宫格” 及风水学说理论,将现有的地段匠心独运、合理布局,并按照现代的美学观加以变异,来重新演绎传统(图6)。

四、结语

用现代手法诠释伏羲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根据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创造性地使用羲文化,让伏羲文化及其元素符号从内而外被人们接受:一是要体现它的文化内涵;二是元素符号的运用不拘泥于传统形态;三是用现代材料和物质技术来搭配协调使用,使之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永昌.论易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当代艺术.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