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思维的特征

篇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首发症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在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而继发的一种血栓形成而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这种病症主要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除此以外,也包括缺血性心源猝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的表现类型也表现有不同的差异性[1]。有研究认为临床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很容易形成富含有血小板的白色血栓,所以这一类患者一般都伴随有多支严重狭窄的病变,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死率相对较高,而且急性心肌梗死也很难得到及时的诊断,因此临床所产生的危害十分巨大[2]。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以急性左心衰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另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以其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确保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基本的一致,以便进行分组对照。本文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大为88岁,年龄最小为68岁,平均年龄为(78.05±8.02)岁;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大为86岁,年龄最小为65岁,平均年龄为(78.01±8.03)岁。本文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该病症的标准,所有调查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无主动脉夹层和心脑血管病变。(3)所有患者不存在有肝肾肺等相关脏器损害或功能障碍表现。(4)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经伦理委员会检验获得认可。(5)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病症[3]。(6)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合并主动脉夹层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合并有心肝肺等相关脏器损害或障碍的患者。(4)对本文的所有干预方法或检查方法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4]。(5)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或拒绝进行此次研究的患者。(6)临床资料不完整或走访丢失的患者。(7)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的患者。(8)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调查而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本文的所有调查对象入院以后均常规的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统计所有患者入院以后的主要症状和表现并进行记录,指导患者平卧在床上,探路胸部和手腕、脚腕等部位,将相关的心电图导连连在患者身上,左侧上肢连接黄色导联,右侧上肢连接红色导联,右侧下肢连接黑色导联,左侧下肢连接绿色导联。胸部导联连接顺序是:第4肋间隙胸骨右缘连接V1胸部导联,第4肋间隙胸骨左缘连接V2胸部导联,V3胸部导联位于V2导联和V4导联之间,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上连接胸部导联V4,第5肋间隙左腋前线上连接胸部导联V5,第5肋间隙左腋中线上连接胸部导联V6。导联连接之后,以放松的心态检验患者的心电图。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检查心肌酶谱,比较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或肌钙蛋白I等。

1.5 统计学分析

启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且本文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组间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组间行t检验后用(±s)表示,组间差异性则通过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2.1 症状体征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刻进行急诊科诊断,明确存在急性左心衰竭,选择坐位,为患者进行高流量吸氧,快速通过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中62例因为有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快速房颤而应用西地兰静0.2~0.4 mg静脉注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得到缓解,但均未彻底改善;23例患者表现出心源性休克,经过抢救无效死亡患者7例,其中3例患者因心源性休克死亡,4例患者因心源性猝死。存活的93例经过抗心力衰竭治疗以后,再经过心电图检验和心肌酶学检查,明确心肌梗死之后入住重症监护系统进行相关的系统化治疗,其中33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照组患者中10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至今已全部康复出院。

2.2 心电图情况

本文观察组患者来诊的时候心电图均没有表现出上抬改变,对患者按照急性左心衰竭进行处理,有22例患者在0.5 h后心电图存在ST-T改变,34例患者1 h后存在ST-T段抬高,还有31例患者2 h以后存在ST-T段抬高,其余13例患者的心电图一直未见抬高;对照组患者首诊的时候均存在ST-T抬高,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比较[n(%)]

2.3 心肌酶学改变

本文观察组患者进行心肌酶学检查,首次检查存在13例患者CKMB增高,c Tn I无升高;1 h后存在42例患者CKMB增高,36例c Tn I升高;2 h后存在21例CKMB增高,55例c Tn I升高;3 h后,所有患者的CKMB和c Tn I均升高;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心肌酶学检查,首次检查存在20例CKMB增高,3例c Tn I升高;1 h后存在38例CKMB增高,24例c Tn I升高;2 h后存在38例CKMB增高,30例c Tn I升高;3 h后,所有患者CKMB和c Tn I均升高,两组之间比较,P>0.05,无明显的差异性。

3 讨论急性左心衰竭是因为急性心脏病而导致患者心排血量出现显著降低而表现的一种病症,这种病变会使患者的组织器官出现灌注不足,临床表现为急性的淤血综合征[5]。很多患者的急性左心衰竭通常是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而发病,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患者出现发病,所以临床工作过程当中我们通常会看出,很多患者在发病很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心力衰竭症状[6]。

ST-T的改变出现比较晚或没有出现ST-T改变的原因可能是:相关冠状动脉未出现完全闭塞,患者的心肌缺血损伤未波及患者心肌全层,此种情况下导致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T段下移,或者存在T波倒置的情况。但根据患者的血液中心肌标志物或心肌酶学升高情况进行判断,仍可说明患者存在心肌坏死,只是存在范围相对较小,这一类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进展成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除此以外,老年患者心肌梗死主要表现在大量冬眠的心肌基础上,各个对应的室壁心肌之间的电位相差并不明显,所以心电图往往缺乏有ST段上抬的典型变化,在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8]。

对上述患者是否存在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症状的原因进行如下分析:有一部分患者年龄较高,心肌神经末梢受到了破坏,导致痛觉神经并不明显;同时患者体内的β-非肽水平存在升高的趋势,使得患者的疼痛感觉进一步减缓。而且还有一些患者年龄较高,因自主神经功能出现障碍,这也导致疼痛阀值存在升高,这样就会导致疼痛,感受相对较差[9]。临床上很多患者因心功能相对较差,所以容易导致心肌发生缺血性损伤,使患者存在急性左心衰竭而掩盖了其他的症状,导致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对医师的诊断思维产生误导,因此也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综上所述,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存在有特异性的特征表现,病症相对更加急骤危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最大程度抢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茹文鑫,胡汉,周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的脂质代谢特征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1,43(10):970-981.

[2]陈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J].医学信息,2021,34(10):122-124.

[3]郭超,罗晓亮,张峻,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和近期预后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1,21(2):3816-3822.

[4]闫蕊,王家璞,王建玲,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8):1358-1360.

[5]赵曙辉,黄颖.左回旋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进展[J].海南医学,2021,32(7):913-916.

[6]纵静,李芳芳,薛传优,等.不同年龄段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J].江苏医药,2021,47(3):226-229.

[7]牛文豪,赵馨娜,伍锋,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节律及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6):903-908.

[8]张闽,左惠娟,杨红霞,等.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评估及临床特征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1,40(2):125-129.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特征;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的领域都是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建筑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和所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复杂,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我国的设计模式正在从过去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多元模式,设计行业已上升为高科技行业,因此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创新思维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1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可以认为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以贮存的知识和新获得的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方法产生独特新颖的认识成果的精神活动。从狭义上讲,则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在建筑的平面、空间、形态、结构、材料、设备、设计理念、设计手段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整体或者局部所进行的首创性设计活动,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2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征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对于建筑设计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外,又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区别于其他思维的独特性质,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反思性、超越性、实践性、相对性和辩证性。

2.1 反思性

反思性是说,建筑创新思维的“新”在于它不同于习惯思维或重复性思维,它来自于对现实理论及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并从中找到突破口。

2.2 超越性

超越性是说建筑师通过对以往知识、经验、思维定势的超越,对原有信息有取有舍,有的突出有的消沉,对信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设计。

2.3 实践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实践性在于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活动都不能脱离实践。在实践中建筑需求不断发展,要求建筑师的思维不断前进,不断地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

2.4 相对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创新思维方式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它的表现力就会下降,这时就会去追求一种新的方式,一代代被替换。一位建筑师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离不开同时代的创作,更离不开自己身体力行的创作实践。

2.5 辩证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研究涉及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体、主体、客体、方法、载体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考察其相互关系,我们发现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诸多子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认清这些辩证关系,有利于整体把握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和正确运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3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

在一些建筑设计中,或者说是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中,有强调非逻辑思维轻视逻辑思维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很多人经过四年甚至五年的专业学习后,也没有完全掌握建筑设计方法,往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创作中无从下手,或是不着边际的东拼西凑,或是套取以往的经验模式,或是从某一张画片中选取类似的形体,往往会使后面的设计无法深入,有时甚至发现致命错误而设计方案重新开始。以后还会重复这样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的反复后,才会积累一些经验,但是这始终是一种直觉和形象的设计方式。

影响建筑创作的因素是复杂的,而这些因素之间,例如功能与造型、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遵循一种固定的由此及彼或非此即彼的逻辑形式。越是复杂的工程,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作用越是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和模糊的状态。对于它们之间这种动态的、网状的联系,往往无法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认识;相反,作为主体认知方法的一种形式--非理性,却常常能帮助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整体而正确的判断、安排和评价。这是建筑创作的特征和规律,也是建筑作品之所以能有万千变化的原因所在。非理性—一般所指的灵感、直觉、潜意识,在建筑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建筑创作的过程,是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互排斥、相互作用、最后相互转换的过程。深入的理性思考,常常会唤起非理性的灵感,而灵感的出现,又促使理性思考得以深化。这种转换是反复的,不着痕迹的,而且,对于像加纳国家剧院这类建筑来说,这种转换愈是不着痕迹,愈是自然流畅,建筑作品的层次和格调往往也愈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建筑的功能会越来越复杂,而且各种技术也飞速的发展,信息量也急速的膨胀,如果仅仅依靠直觉思维是很难将设计作的很好,难免会顾此失彼,漏洞百出,而沦为一个失败的设计。当然如果没有非逻辑思维,而完全依靠逻辑思维来进行建筑设计,也会使设计过于平淡缺乏新意,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在这里探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设计方法,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结合,即系统的设计方法,使设计过程更加合理和系统,以减少设计过程的反复,树立一种系统的观点,这对于处理一些复杂的设计更为有用。

4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基础,深层结构经过转换规则生成表层结构。在实际应用当中,建筑师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深层结构的“外化”或“客观化”,一般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单维思维与多维思维等一系列创新思维方式。正确把握发散思维,一是要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即在思维过程中善于排除干扰;二是要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即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三是要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即具有超常的独特见解。著名建筑师凯文?罗奇认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并非是力图把某种设计想法推向终结,而是让它去生长、发展。在不同的探索、各种可能的实施想法、反映和态度中间翻来覆去。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方案的发展引导发生的事情,有时被发生的事情所引导有时塑造形式,有时涌现出来的压力和情形进一步引导形式的形成。

在高层建筑创作实践中一些勇于探索的建筑师以其生机勃勃的创作观念和创新精神,充分把握技术发展给高层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带来的新变化和提供的丰富可能性,积极融会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注重高层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协调,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益,注重高层建筑与城市文化的触合,并与具体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等地域基质相结合。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风貌,这些地域性因素是高层建筑形式创作的重要依据。认真研究其所在城市的建筑特征和地方风格并加以提炼升华,结合当代先进技术,触入高层建筑语汇之中,这样创造出来的高层建筑才能被称作文化。

篇3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中学;数学教育

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一直都被广泛关注,它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好、计算准确、思维严谨得到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然而,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获得的成就却很少,同时我国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与国外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种现象值得我国教育界深思.学校教育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去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此看来,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也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依据设定的目标与任务,利用已有信息,从各方面开拓思维,以取得新颖的、独创的、高品位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独创性.它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创新思维要求思维主体能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敢于质疑,能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勇于创新.新颖性.它是指思维的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都比较新颖.综合性.创新思维的综合性特征要求思维主体能恰当地把握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不能仅仅只是注重对个体问题的解决,更要解决整体中存在的问题,要对观察到的材料及事实进行深刻分析并总结,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多向性.它是指创新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思想观念,它的思路更为开阔,从各方面发现、提出问题,且能有较多的设想和答案.如果遇到思路受阻的情况,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及时转变思维方向,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另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内容丰富,且具有变化性和创新性思维,所以,它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中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创设宽松环境,提供创新舞台

创新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当人处于宽松的环境中,更能产生好奇心和更强的求知欲,从而才会有创新的想法和行动.曾有研究发现,因求知欲强而被表扬的学生更愿意继续探究,进而产生创新思想.所以,中学数学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其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1.师生互动,创造创新思维环境学生应与教师共同参与到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可以加强他们与同伴之间的讨论交流,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处于随时互换的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教授“直线和圆的位置”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观日出”视频,以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直线和圆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观看太阳的升起过程,积极思考、探究,使他们的求知欲增加,并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能更积极参与本节课的学习.2.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创新思维课堂上,每名学生都希望能获得知识,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成功.那么如何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呢?此项难题就需要教师来解决.教师要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并注重教学中的各个细节,因势利导,化难为易,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在“旋转”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画“将三角形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30°的图形”,由于这道题目比较简单,容易解答,这样就可以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将上述作图要求中的“顺时针”去掉,提问学生图形将会变成怎样.由于未指明旋转的方向,可以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旋转方向有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且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生动活泼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并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一个良好的适合教学的情境则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运用提问、实验等方法,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能使学生更乐于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教授“用列举法求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同一花色的13张扑克牌,并提问:在这13张扑克牌中任取一张为7的概率是多少?此时,学生表现都很积极,认真思考,并大胆发言.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观点后,并请他们亲自抽取扑克牌来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进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创新热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以此来满足各种学习需求,数学学习的方式绝不仅仅只是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才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1.以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呈现例如,进行知识点“弧、弦、圆心角”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同时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指向明确的问题,使学生能获得数学体验,能更直观地发现并掌握新知识.在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探索过程中,同时变换问题,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对弧、弦、圆心角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2.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只有在发现、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才能思考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通过提问并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营造符合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能从多角度提出问题.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其能通过自主探究和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解答题目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敢于面对新问题,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同时,组织学生激烈讨论、交流,并进行合作探究,进而找出不同的解决题目的方法.这样,可以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也培养了其创新思维.

四、小结

本文阐述了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同时分析了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提出了具体的一些策略方法.期望能为中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倪旭明.中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5期.

[2]杨晓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曾淑英.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篇4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大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11-01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

(一)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锐性是创新思维中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开发与发展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在实施音乐教育时,思维敏锐的人可以在别人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问题,捕捉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特征,善于发现不一样的美。这对于音乐教育所要培养的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来说,恰好反映了大学生自身认知的某些特定期望。而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音乐给予人无限遐想与想象的空间,思维的灵活性得到空前提高,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带给学生们情感及艺术上的美的熏陶。

(二)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创造性。首先,音乐教育是多感官于一体的素质性教育,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感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对音乐特征的全方位把握和全方面认识。所以说,高校音乐教育可以训练大学生对事物整体的全方面的把握,提高大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其次,音乐作品是音乐家通过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与音乐才华,对客观事物或者现象进行升华的创造成果。大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凭借自己的直观、想象、情感来契合内心以期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可以得到了充分、自由的调动。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强化音乐教育教学课程建设。首先,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建设需要重视音乐基础知识教育的强化。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要为学生制定统一的教材,保证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基础性的要求和统一化的标准。大力开展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鉴赏音乐,通过对乐符乐谱的理解和升华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其次,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建设要在立足于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实现多元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坚持民族音乐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民族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之上,高校音乐教育还有必要积极吸收世界各国音乐的精髓,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以多层次、多方位的视角发散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再次,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关注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尽可能多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音乐人才。音乐创作教育指的并不是教会学生简单的作词作曲,而是通过音乐创作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热情。在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穿插各种即兴创作以及相关的命题创作,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理解、想象及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个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第一,尊重与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发挥音乐教育的特征及优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具有鲜明个性与创新精神的人。

第二,加快转变高校音乐教育陈旧的教育模式。音乐教育不能一味的采用讲授法开展教育教学,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讨论式、合作式的互动环节,调动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思考能力,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音乐的教育方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需要更多地将学生带到音乐实践活动中,鼓励大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最大程度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

第三,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及音乐学习氛围。首先高校应当重视高校音乐教育中硬件设施的完善,从而使高校更好地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其次高校音乐教育要重视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多方面、个性化的学习要求,通过积极开展校园音乐文化节活动,定期开设高水平的音乐知识讲座,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再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的独特优势,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空间,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高校音乐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赛芬.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2(01).

[2]许亚娟.音乐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舞台,2010(01).

篇5

(1)辩证性

所谓图形创新思维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在图形设计过程中,既要进行全面创新,保证创新的整体效果,又要使创新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避免创新思维在方向上发生偏差。由此可见,思维创新并不是单纯的创新求变,而是在创新的同时,考虑创新的实际性以及创新的必要性,使思维创新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保证思维创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使思维创新成为图形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

(2)综合性

在图形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图形创新思维的综合性是其重要特征。考虑到图形设计的实际发展,图形创新思维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手段。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对图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但促进了图形设计的有效进行,而且提高了图形设计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图形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要正确利用创新思维的特点,推动图形设计工作的进行,保证图形设计工作整体质量满足实际需要。

2如何做好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图形设计工作

通过对图形创新思维进行研究后发现,创新思维是保证图形设计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图形设计工作中,我们应结合图形设计工作实际,努力做好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图形设计工作,目前来看,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利用逆向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

在图形设计工作中,仅仅从正向思维入手所设计的作品往往会缺乏创意,在创新度上比较欠缺,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例如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图形的反面入手,提高图形设计的创新度,使图形设计能够呈现出另一种角度和思虑,给图形设计增添新鲜的元素,提高图形设计的整体质量。

2.2利用反常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

图形设计过程中仅仅利用正常的思维方法,很难取得图形设计的突破,为了保证图形设计能够在整体质量和整体思路上有所创新,应该积极利用反常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使图形设计工作富有成效。在目前的图形设计工作中,成熟的设计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而这种设计作品的成功,均离不开反常思维方法的运用。

2.3利用发散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

在图形设计工作中,要想提高图形设计工作质量,就不能囿于现有的图形,应学会利用发散思维方法,在现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可以尝试着对现有图形进行局部改造甚至推倒重建,保证图形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创新性满足实际要求。因此,从图形设计工作的实际来看,利用发散思维方法开展图形设计工作,是满足图形设计工作需要的重要手段。

3结论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 创作空间 评价观念

如果素质教育不断的推进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各高校教育中的主要目的。从古至今高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也是创新思想和观念交流的地方。然而为了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求,开展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要培养出创新型的设计人才,创新思维教育是其关键的手段。如果一个设计师,没有创新性,那么他无法创造出独具匠心、脍炙人口的设计作品,也无法满足如今经济市场的要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和作用。[1]

一、创新思维教育中的前提

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其对学科的兴趣。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兴趣不减、知难而进是创新思维教育中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需要常常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对潜能进行发展。教学过程将学生的创造兴趣激发出来,是最关键和主要的。兴趣是创新活动中的前提,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他们能够主动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创作激情。每个人都是具有兴趣的,它们都在学生身上蕴藏着,需要人们去积极的将其引导出来,这样就能够把兴趣很好的利用在创新思维教育中。[2]

二、创新思维教育中的基础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一门具有很广阔的创作空间的学科,要求学习设计的学生,需要具有很多方面的知识。如果他们的知识面不宽广,创作出来的设计作品,通常都会没有深度,在人们眼里看起来就很肤浅。具有宽广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设计人员,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将思想的火花闪耀出来,想象力是随着经验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能够很好的开拓其创新的思维。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必要到的艺术知识和专业的技能,还要把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展,加入更多方面的知识,专业以外的知识可以进行基本的了解,因此这些知识都是可以为以后设计的创新提供灵感和资源。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其实基础就是将各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汇总,这些知识就是设计中的语言,将语言进行提炼、运用、组织和设计可以创新出独具匠心、脍炙人口的作品。[3]

三、创新思维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对其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利于学生发展创新型人格。学习评价的标准中,应该制定能够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标准,创新思维教育的教师的评价观念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例如:在对学生创造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把创造能力当成是智力的特征,创造能力是代表中人格中的一种特征,它和智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和人的精神状态、人格特征和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设计教育的学校中,学生的创新行为得到了适当的鼓励,那么会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创新精神就会进一步的发扬。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利用穿心思维来进行指导,评价中需要对作品的美观和思想表达的效果进行评价,还有对学生的创作过程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进行评价。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除了教室评价,还可以使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形式,来开展学习评价。

四、创新思维教育中的坚强后盾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中对教室的要求也很高,要求教育具有扎实的理论修养、敏锐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创新思想教育中教师是主导的地位,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直接也需要是创新者。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更新,利用个性、独特和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只有不断的学习,更新观念,获取到最新的知识,才能保持直接的创造思维,因此创新思维教育中强啊的师资队伍是其坚强的后盾。[4]

五、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渠道

加强实践教学,将创新思维教育进一步的落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应该从实践教育、创作实践、项目实践、社会和行业实践来进行开展,让学生通过这些方面,能够接触到社会和实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都转化成专业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市场竞争的需求。

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比较晚,还处于发展和模式的阶段,相信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思维教育的不断城所,国内艺术设计事业会快速的发展,能够站在平等地位上与国际市场进行竞争。

参考文献:

[1]徐云.浅谈艺术设计教育造型基础课程中的创造性和衔接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62-63.

[2]王莉.浅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J].教育探索,2010,(3):32-33.

篇7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物理教学;探讨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比较重视思维训练。思维的种类很多,而层次最高的是创造性思维。本文旨在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些探索。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具有主动性、目的性、预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突变性等特征,它可以是正向、逆向的线性思维,也可以是纵向、横向的平面思维,或者是三维立体思维与多维的空间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应新奇独特,敢于扶异探怪,善于另辟蹊径,不受传统观念束缚,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例,要求学生设计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法,在教科书中只讲了摆法g=4π2■,若想出其他方法,也能测出当地重力加速度就不是常规了。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挖掘。

1.利用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在实验演示时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想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验演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种激烈的思维冲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物理实验,要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学生能在物理实验中有创新意识。在物理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要创设实验问题,变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后要重视方法总结,改变过去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观念。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仪器来进行实验,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参与和设计者,并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完成实验,而不是利用固定的方式去重复实验。

(二)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进行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通过情境创设就直接进入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就不会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冷漠和厌倦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非常不利。相反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究和学习的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要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而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的功能。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级阶段,但它并不是孤立的心理活动,它是灵活性、深刻性、系统性、多角性、发散性、预见性等优良思维品质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协调组合而成的产物。因此,物理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合理利用各种物理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灵活地改进,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建平.物理教学应重视创新思维教育[J].浙江教育科研,2004(04).

[2]郭淑玲.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J].物理教学,2000(03).

[3]韩延汇.增设小实验,变抽象为形象[J].中学物理,2002(02).

篇8

关键字: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单元体

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是指建筑设计人员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已经掌握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建筑设计的各个要素进系统性的整合,从而取得具有首创性和一定价值成果的思维活动。与传统的设计思维相比,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更加强调创新方法的应用和首创性。

一、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征

1.反思性。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不同于重复性思维和习惯思维,它会对已有的建筑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额批判,从而找到灵感和突破口。建筑设计的反思一是对现实的反思,现在我们国家的建筑设计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对这种差距进行反思,而不是一味的将国外的一些建筑观念和设计方法运用到国内建筑实践中,从这些反思中找到设计的方向。反思性还要对自己的创作思想进行反思。一些建筑设计师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会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产生思维定势。设计时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设计的作品重复严重,缺乏创新性,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该经常经常反思自己的创作,对自己既定的知识和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保持审视和批判的姿态。

2.超越性。超越性是指建筑设计师通过对以往知识、经验、思维的超越,对原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设计。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超越性主要是以比较熟悉的对象作为基础,因而要追求超越首先就必须对设计的主体熟悉,并且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大量广泛的练习,为日后设计中的超越奠定基础。超越并不是完全摒弃旧的观念、旧的技术,也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要对传统进行批判的继承。实际上,现代建筑发掘和继承了传统建筑中艺术观念、构图原则等一切比较优秀的因素。并且很多传统建筑中的艺术形式通过重新的组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建筑中。

3.实践性。在建筑设计中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设计活动本身都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因而实践性也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一大特征,并且在创新思维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能力源于实践。人的思维活动、意识能力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的思维要不断的创新,也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建筑创新能力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提高。在人类思维能力产生以后,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丰富而进步。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给了设计人员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思维难题。建筑设计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的,如果离开了实践,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二、建筑设计思维方式的创新

1.建筑构成要素创新取向和创新度的把握。在建筑设计中构成要素的选取、创新和“度”的把握,决定了设计能否达到令人满意的均衡状态。例如使用者留驻时间较短且没有大量必备物体放置的功能空间,在设计构成上有较大的创新余地。这也是建筑设计创新的一条重要的操作规则。

2.利用少见的差异方式。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很多的形式由于受到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或是比较少见。在现代设计中,可以由直接的尺度跨张或者变异来获得,其实现与否则主要取决于接受的可行性。

3.组合规则。构成因子与不同层面的事物集合相联系, 一种构成因子的(甚至不同层面)事物集合中的个体相替代,并加入到组合过程中从而产生创新。并且其需要根据人群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特性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抽象层次操作规则。

4.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实践中,创造性的思维包括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些:

将不同的词汇(即建筑中有独立意义的构建和单元体)重新进行组合。可以参照其部分属性的相似性,当它们具有共同的隐喻意义时可以增强其原有的隐喻性。例如在门的设计和运用时,将高达的英雄或是伟人塑像与高台阶级其上面的门相结合,把塑像设计在“门”的后面,隐喻那些塑像具有的与常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并且在这里所使用的门还具有镜框的效果,增强塑像的视觉效果。

将原词汇加以简化、变异,改变其部分属性。例如将传统建筑元件“窗”,加以变异、简化并改变其材料,就可以使之成为墙体的装饰图样。或是将原词汇的语境改变为属性相关但是差异不是很大的语境,例如将自然博物馆的入口设计成恐龙大口的形状。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工程技术、材料的使用、人工环境控制、信息技术等对建筑设计的创新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利用光纤技术将阳光引入室内,一旦这些技术成熟并被大量使用的时候,可以达到内部空间外部化的效果。建筑的组合会变得比较自由,为设计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构成模式空间维度的变异,形成新的心态构成。如将院落建筑的平面变异为立体院落。或是利用抽象的几何关系、数学特性作为控制整体形式和单元体组合的规则。并且功能分离,各自具有独立性。

把新的小的因素放大,并加以充分的认识和利用,这也是建筑设计中创新的一种途径。任何部位的建筑构件都可以看成是特定空间位置中的一种有意义的形态。如柱头,既可以看作出传统的经典构件,同时也可以变异为现代的构成形态。利用几何图形特别是曲线面几何图形作为建筑形态主体是有效的方式。

原型的提取与创造性使用。原型法是指先发现和设定原型及其格式塔结构维度,再以维度为纽带向外与那些相似或是相关的维度本体相连,形成本体间的联接,从而由原型产生一些不同的变异体。如任何从原型机器到各种经过改进的新机型, 以及由此为基础与体现其他概念的部件单元新组合等。

参考文献

[1]邢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D].哈尔并工业大学,2009(03)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师;创新思维;理性塑造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经济全球化和随之而来的文化全球化已不可避免的渗入到我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人文教育中来,“创新”这个名词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创新即是为社会进步或科技发展所作的突破性工作,可以说“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来源于创新”,不论是美国的“2061”计划、日本“生存能力”培养还是韩国制定的“国家生存战略”,其共同的核心都是创新。世界各个国家把咄咄逼人的竞争都归为创新,当代社会已经把它视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新的理念正在形成。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形态,它既是各种文化形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艺术设计水平的优劣,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科技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高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各设计艺术院校陆续开始了更为深入的大规模的设计教育改革,改革的主要核心一个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本身,再一个就是设计方法论和设计观念的创新问题,不论是设计教育还是设计创作,从其艺术精神的内核来讲,艺术设计的尊严就是创新性思维。作为一名设计师,综合素质的宽阔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并不等同于创新,其智能结构的关键环节应该在于卓越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创新思维决不是单纯的心血来潮或一时冲动,它需要的是理性。设计师必须以高深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条件,在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指导下,并辅以恰当的创作环境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创意潜能充分开发和展现,设计师只有建立创新思维的理性结构才能感悟出卓越的设计观念。

一、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

在人人都在谈“创新”的这个时代,创新成为现代社会成功人士的代名词,毋容置疑,创新的作用与意义显而易见,但真正的创新决不为一般人所有,因为创新的产生是与高智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艺术设计的创作培养,不是绘制技巧的培养,而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它需要设计师的艺术情感和综合知识的多方面投入。艺术设计的创意与形成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活动。

求新、求奇、求异是艺术家永恒追求的目标,创新精神不但预示着新发现的可能,而且体现着一定的叛逆精神,有“破”才能有“立”,艺术设计作品的比赛是设计师大脑的比赛,没有知识、没有品位的设计作品是不能传世的。艺术家的成功首先是其创新精神的成功,也就是“亮剑”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强烈的创新意识,当然,所谓的创新意识必须是实实在在和形色兼备的,是既好看又好用的,它绝不是虚无缥缈和神秘无形的,更不是庸俗化了的。创新的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有产生的土壤,他没有现成的规律,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个创新的年代里,从广义上讲,人人都是创新者,人人都是设计师。然而,真正有创新成果者,必须是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又是身心健康的人。

一名有造诣的设计师,虽不能说全部都是经天纬地之才,但从艺术设计的内涵精神来讲,决定了设计师既需要抬眼望天,又得低头看地,特立独行与风会时髦,都好,都很重要,在一般人的想象之外而又属于艺术的情理之中,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设计师具有大内存的智能结构,此所谓“功夫在画外”。知识广博,设计师的思维才会富有活性;专业精深,设计师的思维才会富有理性,竞争的时代中,设计师还必须具有快速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缩短成功周期才会成为时代弄潮儿。

设计师虽是现代都市的一员,但所特有的艺术家情怀,使之处于商业大潮的闹市而不惊其心,这是其超然的心境使然,健康的身心保障了设计师的创作欲望。设计师要有气度,博大的雄怀才能做到有量则凉、多容则融和善合则合;设计师要有高度,优秀的品格才能提升人生境界,并始终保持谦和、活力和激情;设计师要有风度,非凡的气质是常创常新的物质基础,灵感与激情才会时时涌现。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与类型

在当今的这个时代,创新的广义性内涵越来越丰富,具体到艺术设计范畴,它至少应具备三个特征,那就是叛逆性、前瞻性和风险性的统一。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如果从1840年的“英国水晶宫博览会”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算起,在近170年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中。“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各种风格运动此起彼落,每一次风格运动的形成无一不是以反叛和突破为精神特征的,正确的叛逆性不但预示着新发现的可能,同时也将标志着新一场风格运动的开端。艺术设计的任务既要满足一定阶段下社会生活的最合理性需要,而且它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不断的假设与推测并保持思维的前瞻性,这是保障艺术设计行为和艺术设计作品永远年轻的重要法则,才能真正起到引领社会时尚文化和满足消费心理需求的重要作用。

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经一代又一代设计大师的探索与实践,新的设计方法不断归纳和不断形成,创新思维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它一般可以分为原创型、组合型与模拟型三类。原创型不存在基础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可参考因素,它只以基本元素或基本目的展开思维的翅膀,就创新的本质意义来讲,原创型本身就是一种发明,是创新的最高层次,这是大脑智慧的演绎和辛勤汗水的筑就。从科学的性质来讲,没有人能够创造“元素”,所谓原创型也只能是发现和利用元素。20世纪50年代,美国崛起了一系列的设计发明,比如能把车开入并在车内观看电影的电影院以及慷慨使用铬黄色的“卡迪拉克”车,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心理,更重要的则是发明与创造。当代日本平面设计协会主席福田繁雄先生从研究“鲁宾图形”开始,从中发现了具有正负形互换特色的图形构成元素,从而使其招贴设计作品的造型语言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组合型存在基础模型,具有一定的可参考因素,按一定的设计主题取其有用部分进行重新组合,虽元素的数量或质量皆有可能改变,但按着新的思路进行组合就有可能形成新事物新的意义。所谓模拟型同样是存在基础模型,但它的组合方式可以打破自然空间,在不同时空进行移植所形成的设计作品更加具有浪漫、诙谐、夸张、神秘的艺术特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图形或形式结构的打散与重组变得异常简单,当代流行的具有“蒙太奇”形式 特征的商业印刷品和影视广告以及各类概念化的环境设计和工业设计作品的造型方案,设计师的创意思维方式无一不是按组合型或模拟型的方式进新张开的。

三、创新思维的理性塑造

艺术设计不仅是某一阶段社会物质及文化生活水平的直接体现,它同时也是一种更具创造的艺术活动,因此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是对设计师自我心理的一种考验。设计师作为一名艺术创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表现在其心理层面。自我、非我和忘我是三个感性的心理层面,自我即是自信,站在极顶处,一览众山小;非我即是怀疑,从感性回归到理性,以冷静的目光环视一切,大胆质疑;忘我即是融入,忘掉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进人最佳状态。设计师除具有自我、非我和忘我这三个基本的心理层面以外,还必须同时具有智商、情商和意志商这三个理性层面。智商是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成功的先行条件,聪明的大脑与丰富饱满的知识才能保障创新思维的敏捷性;情商是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成功的心理基础,稳定与抗干扰的心理才能保障创新思维的专一性;意志商是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成功的精神基础,坚定的信念与坚忍不拔的性格才能保障思维概念的最终完善。

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塑造不但取决于设计师的自我心理层面,观察、体验、交流、冒险与环境等外部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设计师的创新思维模式和思维概念。

1.设计师的艺术家心理与一般人的心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那就是。带着强烈的的主观愿望,睁开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美是到处都有的,在不断地观察中随时都能捕捉到创作的元素,当自己的主观愿望与所观察到的现象或物象发生共鸣时就会从有意达到有思,因为卓越的创意构思往往寓于平凡之中,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如果说有意是以感性为基础,那么在具有了理性的联想和思考以后,才能使较模糊的主题概念变的越来越清晰,经不断的追寻和反复的锤炼,最终使思维升华,并将自己的思想物化成可感、可视的设计作品。

2.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不但与观察联系在一起,而且与自我生活的体验和实践密不可分,感悟生活的丝丝缕缕,日积月累形成感受,产生灵感,进而在感悟的基础上形成领悟与理解,明白真理,悟出真谛,最终进展到突破性的顿悟阶段,此时的思维将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3.设计师在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同时,与同行、大师、客户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师长期的封闭自己和闭门造车,只能使自己的设计创意停滞或枯竭,在交流中求创新,才能达到求同、求异和求和的目的。求同可以摆正自己的心态,使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求异就是质疑,理性的反思和大胆的怀疑是成功的开始;求和是思想的交叉,是优势的互补与综合。

4.如果把艺术设计比喻成带刺的玫瑰,那就决定了设计师不但是智者,同时还必须是冒险家。冒险精神是胆识的直接体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胆识造就了见识,见识的积累筑就成学识,反过来,学时也成就了胆识。设计师在同时拥有了胆识、见识、学识后,所增强的就是理性判断能力。创新思维需要设计师的智能结构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其大脑思维要达到感性与理性共存。

篇10

1. 创新与创新思维 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1.1 流畅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

1.2 灵活性。是指思路开阔, 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

1.3 综合性。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地理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地理学科中既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也有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综合。综合性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具有综合性特征。

1.4 图像性。地理事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 所以地理大多能在地理图像中体现出来。地理图像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地理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对地理图像的理解、记忆与知识迁移的能力。地理教学中强调图像特别是地图的作用,地理学科中的创新思维又具有图像性的特征。

2. 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1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 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魏格纳根据大西洋西岸、非洲西部的海岸线和南美东部海岸线正如彼此吻合现象,打破“海陆固定论”这一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这个锐利武器,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 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常使人茅塞顿开。因此,地理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2.2 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思维定向,另辟蹊径,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标新立异的思维活动, 它是创造发明的动力。由于有了哥白尼的求异思维,“太阳中心说”才否定了“地球中心说”。因此,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的惟命是从、人云亦云的思维态度,而应有意识地安排创新环节, 鼓励创见。例如, 美国和日本农业现代化水平都很高, 但依据各自的条件、国情, 农业发展各有侧重。前者因国土广大,劳力不足, 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方面, 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面发展, 大中型机器上普遍采用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后者人多地少,地形复杂,重视生物技术、水利化和小型农机具的使用,粮食的单产很高。经过这样的分析,拓宽了学生思路,提高了分析鉴别能力。求异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方式, 它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2.3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维活动, 通过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 坚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设置矛盾情境,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可以说,学生对矛盾性问题感兴趣,只有产生矛盾时,方能使学生有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 而正是这种心理要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这样,通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思考,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 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展示学生的创新本能。

2.4 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集中思维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 分析和综合是矛盾的统一体。分析就是把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联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间的联系。分析是综合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提高和结果。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功能就是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根据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 综合一一再分析一一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特征, 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2.5 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各种地理事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 才能清楚明了。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事象及其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课文插图、地图册等)外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变成图像来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一般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维的图像性。例如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规律时,单纯用语言说明, 学生要掌握这一知识点要花很大精力。若设计成示意图,边讲边绘, 变成一幅简图, 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讨论

通过加强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训练, 以及读图填图、图文转化训练,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3.1 要注意设计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

行为始于明确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明确写出该节课的思维训练目标。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状况及教材的特点。通过长期的精心设计,可以达到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需要基本一致, 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 要注意把握掌握知识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之问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际上创新思维是在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艰苦劳动创新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而且,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越好,创新思维的灵感就越容易进发出来。

3.3 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进程。

要优化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民主平等,还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只有观念变了,教师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才会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目前的情况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有一些还设计得很好,但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少,且往往忙于下结论。这样学生往往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优化教学过程, 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甚至有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不下结论, 而让学生充分思考,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4 要注意课堂举例尽可能多地适用现实问题和乡土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