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环境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环境设计

篇1

数字化语境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研究,就需要将计算机和数字化、环境艺术设计、中国的民族化三大领域充分地融会贯通,紧密地连接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环境艺术设计中计算机的引入,能够便利环境艺术设计的操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进步。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以美的环境。中国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元素的融入,势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能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环境艺术设计发扬光大。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概念及设计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艺术的方式和手段规划设计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也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提供给人们舒适美观的活动场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室外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一般包括园林设计、广场设计、住宅环境设计等方面。环境的艺术设计应该满足两大功能,分别是空间使用功能和空间享受的精神功能。环境艺术设计时要从空间的大小、形状;光照、声音;空气质量、热能、气味等角度来考虑空间的使用功能,尽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出行方便、空气质量较好的抓债环境。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的精神功能的考虑也必不可少,要从风格形态、文化内涵、构成法则、审美情趣、信息传递等方面综合考虑,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对环境艺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毕竟,人类是环境的主角。以人为本即就是环境的设计要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给人们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模式。环境艺术是一个由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的系统,我们在对环境艺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系统和整体的原则。自然环境的系统,我们不能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观,对自然环境的某一局部进行随意改变和破坏。自然环境系统的破坏,有可能造成自然系统的破坏和紊乱,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危机。自然系统不应该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牺牲品,我们应该尊重环境自在的原则。只有环境设计具有实用性,才有可能谈得上美观。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环境设计上我们必须遵循。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全面考虑生态平衡问题,将“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规划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中。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研究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多民族文化构成了我国璀璨的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风俗人情、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日新月异,各有千秋。民族文化的不同,也孕育出了不同角度的美,例如:每个民族都有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和装扮、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光耀璀璨的绘画与雕塑。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都占线了各个民族的特色,将每个民族的文化魅力展现地淋漓尽致。如果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一定能让人们感到亲切感十足,视觉上感到舒适。将民族化符号特征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上,既能满足人们视觉上的美感,精神上的需求,也能将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何乐而不为?环境艺术设计实质上来讲,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但在环境艺术设计上人们更注重的是精神文化。因此,民族文化的融入在环境艺术设计上再恰好不过,合理地运用民族符号,将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机地融合起来。民族化符号的选取,一定要与建筑融合为一体,不能盲目地选取材料,以防显得文化符号的孤立,不合理。

三、数字化语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大领域,环境艺术设计的操作方式也变得简单。在当前的数字化背景下,人们可以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技术,设计工具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纸和笔了,设计工具数字化,设计师能够借助计算机和许多的专业绘图设计软件,所有的设计都变得简单可行。同时,在对民族文化元素的选用上,也更为得简单,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寻找合适的民族文化元素,节省了人力、物力。在数字化语境下,设计师可以迅速地将设计灵感转化为实质性的作品。在数字化语境下,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创作灵感展现地淋漓尽致,体现出别致的现代美感。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师应该充分地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选用合适的民族符号、色彩,实现民族文化元素的有机重组,合理地运用民族文化,同时也应该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化是一个难点,我们应该在数字化和民族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化与传统化的平衡。

篇2

在数字媒体领域,创意的实现有赖于技术的创新,而大胆的创意则推动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这种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空前紧密融合促成了一项令人瞩目的建筑空间智能化设计领域—数字环境的诞生。

数字环境完全依靠设计创意人员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同时借助于数字媒体高新科技对建筑空间智能化设计进行创造与提升,完整展现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文化、知识等创新要素,以无边的想象感受数字生活的无限可能,让每个身临其境的人随时触摸新鲜奉上的创意拼盘,崭露出人文、艺术、智能一体化的特征,正迅速成为创意产业的一股新兴力量。

分析空间体验需求,需要策划师的方式

面对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已经很难了解前沿的数字媒体究竟能够创造出来什么样的效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带给人们惊世绝伦的震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数字媒体的神奇魅力,也大大激发了人们对数字环境的向往。

事实上,奥运会开幕式只是数字环境场景设计的一种,这种数字环境场景还只是一次性的,片段式的,更多应用于活动、展会等临时场合。除此之外,对于更大范围的固定空间场所,数字环境需要提供的是完整的、可持续的体验。

分析研究是数字环境设计的一种有力工具,因为每个项目都具有其特有的背景。因此,针对不同空间场所的数字环境,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做很多人类学的研究,从情感和行为的角度去发掘用户的多层次需求,涵盖商业层面、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包括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将这种深入的研究发现作为设计前的跳板。

空间体验牵涉太多有关人们的心理、生活习惯、直觉等等,你必须有一个周全的考虑,立足于为用户营造一个能够沉浸于其中的流畅体验,重新配置整个经验世界的框架,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完整的用户体验将是数字环境分析和评估的核心,数字环境服务商需要一支多领域、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包括设计师、技术专家、策划师和分析师等,以保证研究观点的独特性、差异性及启发性。在分析策划阶段,这支团队的思考任务是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提供持续有效的人性化解决方案,而不是拘泥于细节。

“以人为本”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最广为认可的观念,但实施起来却是最难的。在整个分析阶段,数字环境团队需要根据测试和反馈,与客户一起互动审查并细化分析各个层面,以便从一系列广泛的初始研究中,提炼出最佳的需求总结。

将需求转化为创意,需要艺术家的思维

就效果而言,数字环境实际上就是通过数字媒体表现的艺术作品,以此带给人们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从形式到体验,数字环境带来全新的设计展现手段,带来了新媒体艺术的重大变革。数字环境的虚拟特征给艺术感受者带来了强大的错觉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现实,创造了另一个虚幻的空间,在这个虚幻的空间有着自身的意蕴和无穷性,不仅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疆域,也创造出空间的层次感。

创意,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对于数字环境团队来说,创意就是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颠覆创新办法,以人们从未想过的方式去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创造自己独特概念和潮流,同时在创意和实用之间构建切实有效的联系,达成新颖创意和技术实现之间的平衡。

每个数字环境项目的概念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数字环境赋予各个空间不同的艺术氛围,各种功能相互叠落,将等级关系、水平联系和交错的视线组合在一起,让空间变得层次丰富又易于识别,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想象力,通过意想不到的组合和超现实元素,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效应。数字环境是一个跨学科、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在具有流动性的数字环境空间里,“受众”也可称为“互动者”,他们不仅是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内参与体验的主体,同时也是互动作品中实现基本交互的角色,从而在艺术作品、内容与受众之间交换信息而创造了一条通道。这个通道融汇各种不同的感官经验,能够灵活设置可对话的数字环境作品、可感应的互动空间、可导航的娱乐装置等。

数字媒体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手段,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这一点越来越重要。数字环境作为数字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包含完整的艺术创作过程,包括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艺术体验等。数字环境团队需要运用艺术家的思维模式,重构艺术存在方式,化无形为有形,将创意直接带入方案,把构想的方案变成设计草图带到客户面前。

将创意转化为实施,需要工程师的态度

将数字环境从绘图板上的创意转化为现实场景,需要严谨的工程师态度。无可挑剔的质量是数字环境的先决条件,数字环境必须将创新的视野和可行的方案结合起来,工程实施是其中关键一环。数字环境工程实施的每一个细节都直接攸关数字环境的整体效果,应当对实施细节人性化给予充分关注,比如显示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安全性及材质是否环保,还要考虑造型是否符合用户的文化习俗、心理特点。

商业外包的兴起为数字环境工程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保证在数字环境设计和实施各个方面的创新性和专业性,数字环境服务商需要整合外部可用资源,尤其是外包优势来扩充资源,将工程实施外包给专业施工队伍,加速创意变现的进程。这样的分工保证了数字环境在任何时候都能拥有和支配完成实施的必要资源和经验,同时保证了在设计过程的合适阶段运用合适的智慧与技能。

对于数字环境来说,由于涉及到建筑设计、弱电设计、装饰设计等多个领域,为了保证创意能被精确地转化为现实场景,重点是确保与施工团队的协同合作。数字环境团队需要亲自监控整个实施过程,并为施工合作伙伴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提高协作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创新数字媒体技术,需要科学家的精神

数字媒体的技术革命,让创意的本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媒体技术不仅是数字环境的“硬件”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经是数字环境设计的艺术构成元素。技术创新成为数字环境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便可以给设计带来重大的改变。

所以,数字环境服务商把设计过程分为两个互补的部分,分别是概念设计团队和技术发展团队,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重大突破带来巨大的机遇,支撑更多大胆的创意实现,创造种种超感官的特殊体验。

数字环境的设计团队往往不满足于运用现有技术满足人们的空间体验需求,他们希望技术跟上自己的想象力,挑战种种不可能的任务,通过利用最新的技术,提出独具匠心的设计概念和空间体验。有时,数字环境技术创新来自技术发展团队,但更多时候,改变数字环境的创新是来自对各种前沿技术的开放吸纳。

比如对于数字媒体播控来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不需要任何遥控器,光凭摄像机便可感知到我们的动作并将其反应到屏幕上去,那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事实上,交互技术的进步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让我们可以通过手的自然动作来实现部分操作,不再让遥控器掌控一切,数字环境服务商只要将其集成到数字媒体播控平台之上就可以了。

与所有商业成功一样,将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注重价值创造,兼顾短期的可行性和长期的延续性,也是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成功的基础。在数字环境领域,创新与新奇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理解用户的真实体验需求,数字环境服务商必须是脚踏实地的梦想家。

多领域交叉,全面繁荣产业生态系统

数字环境历史性地将科技和文化创意两大产业融合在一起,新的市场契机由此而生。

数字环境是一个全服务、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新领域,所需要的技术、产品、设计和服务,不仅仅是数字环境服务商单方力量所为,而是建筑承包商、弱电承包商、系统集成商、技术服务商、设计服务商、工程服务商等产业各方力量的合作和协同行为。

通过将软件与硬件融合一体的设计,数字环境提供面向未来的差异化体验,也将推动多媒体显示、虚拟现实、智能分析、传感和交互等技术的提升,并且推动显示终端产业在显示材料、外观、性能方面进行创新。数字环境融合多门面向人与环境的学科,数字环境的深入发展同这些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证实,数字环境这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创新,最有效的形成产业链上的各方实现设计协作。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联盟的兴起给消除产业融合障碍提供了新的出路,也为数字环境服务商打造了良好的创新平台:将关联技术服务外包出去,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迅速找到新的技术;将工程实施外包出去,可以腾出管理资源集中投入到创新的关键环节;产业联盟还可以让数字环境服务商从共享的产业资源中游刃有余地评估创新的具体操作。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室内设计表现

一、数字化的背景阐述: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与最前沿的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结缘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诚然,环境艺术设计发端于传统美术,手绘效果图曾经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传达设计理念的唯一手段,综合多元的图形思维方法也大多建立在徒手画的基础上。时至今日,以笔和颜料作为主要工具的传统艺术设计,在设计实践尤其是设计教学中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计算机图形学的长足进步和各种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软件的陆续面世,创作多样化的设计图会更加便利,AutoCAD软件、3D Studio Max软件、V_Ray渲染器和数字色彩模式等功能超群,可以让设计师得心应手地融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构建这一全新体系的要素。尤其是3D studio Max软件,不断跟进市场,跟进科学技术进步,融建模、材质、动画、渲染于一体,插入V_Ray渲染器效果更佳,以致采用数字化手段制作高质量效果图的设计师须臾不能离弃。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接人数字化表现手段已成定势。正确地面对它,有效地把握它,是当前不可不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在学术上要百花齐放,多元推进。一方面在技术上要加以提升,使通用的数字化表现软件更适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需要。这样的发展必然给传统技法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因此,我们现在无需考虑谁代替谁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对表现方式进行分解与重构,形成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新格局,以适应正在发展的市场需要,迎接新一轮的装饰装修。

二、数字化体系的构建: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表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人们通过网络可以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同类进行交流,文本、音频、视频等皆为所用。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公装还是家装,业主可以请本地的设计师设计,也可以请外地的设计师设计,还可以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业主的选择范围无限扩张。同理,业界也可以打破地域的局限性,将所有的设计师视为同事,将所有的设计机构视为伙伴,合作对象轻而易举地就能够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辐射到整个世界,业界合作无限扩张。设定某一时刻,选取某一项目,召集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设计师、设计机构一起共图大计,就像坐在同一个办公室、会议厅一样,如此惬意,如此壮观,没有人会怀疑它是天方夜谭。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数字化表现使各个设计程序明显优化。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千头万绪,数字化的收集和处理将设计师从繁杂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享受到一机在手、网罗天下的百般好处。能模拟传统画技的笔触、力道、色彩的电子笔和可触式电子图板,绘制的草图逼真而传神,涂改、增删、变形、扩展、传递也方便,还可以作为底图进人下一个设计程序的图形绘制,设计构思如虎添翼。设计表达和设计评价进人数字化空间维妙维俏,并由静态变成了动、静结合的状态。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的目标在于把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多媒体结合起来,运用数字化手段更准确、更全面、更逼真地表现室内空间的状态、质感、色调、光影等构成元素,因此是一套全新的设计体系。

以交互技术、图形变换技术、曲面造型和实体造型技术等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由工程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图形传输设备、CAD软件等构成。它将数字、文字和图形等各类设计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检索方便、快捷。用计算机计算、分析和比较各种方案,并加以筛选、优化,确定最佳方案。承担将草图转化为工作图的繁杂劳作,并用图形快速显示由计算机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供设计师及时做出决断。设计师利用计算机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功能,对相关图形数据进行调整和变更。

在这个全新的设计体系中,数字色彩、AutoCAD软件、3D Studio Max软件及其最优秀的插件V-Ray渲染器是实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表现的重要工具。数字色彩模式通过不同的数码组合,能够完整地表现色彩属性,色彩的调和科学、精准,极易理解和记忆,色彩美学和数字科学水融。功能强大的AutoCAD软件具有开放性结构,可绘制各种实体,并进行编辑、修改,生成新的实体,在操作方便、界面友好、运行速度、图形设计、网络连接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3D Studio Max软件是采用数字化手段制作高质量效果图的设计师须臾不能离弃的工具。它融建模、材质、动画、渲染于一体,功能强大,且不断跟进市场,跟进科技进步,价格合理,专业化、产品化程度高,业界广泛看好,已经确立了在三维动画软件市场的霸主地位。

三、室内设计数字化的发展

我们知道,数字化软件的开发最初是面向那些财大气粗的行业和部门,与环境艺术设计不挨边(当时就没有“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一说)。后来工程设计跟上来了,数字化软件也不断升级,但对环境艺术设计来说还有不适应性。因为从专业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与工程设计存在不同的对象,而且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描述要求比工程设计更为细腻,这是此前的软件开发还未不及充分关照或无意充分关照的。业界部分人士现在对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表现还有所保留,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以这么说,环境艺术设计目前利用的是这些数字化软件的通用功能。而功能的通用性往往与专业的局限性相伴而生。这是软件开发部门应该考虑的事情,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界值得探究的问题。仅以3D Studio Max的插件V_Ray渲染器为例,要使之尽可能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描述,就需要改进或增加一些性能。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表现的基础是它的真实性和可视性,需要惟妙惟肖地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象,并实时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V-Ray渲染器的表现还有所欠缺,有待提升。比如光照效果的模拟,V-Ray渲染器侧重灯光设置,而现实室内空间白昼的光照一般是太阳光线的直射和反射。现在低碳、节能已经被广大业主列为一个重要的预期,自然光的合理利用应该摆上设计议题,所以在V-Ray渲染器中增设太阳乃至天空系统是必要的。再如,V-Ray软件集灯光、材质和渲染三位一体,进行效果图制作需要反复地转换测试,耗费时间。要及时体现场景参数变动,让设计师实时、直观地感受,V-Ray渲染器增加一个及时渲染预览功能会好些。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的目标在于把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多媒体结合起来,运用数字化手段更准确、更全面、更逼真地表现室内空间的状态、质感、色调、光影等构成元素,因此是一套全新的设计体系。

适应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表现,V-Ray渲染器还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知道,3D Studio Ma)(生成的VRML文件数据过多,数据丢失在所难免,室内空间数字化动态交互滞后,商业价值大打折扣。如果在V-Ray渲染系统中增加交互编辑功能,为动态交互提供数据,用户对设计的理解和选择更为便捷。比如,业主要对家具的材质、色彩、光影效果进行比较,设计师就不必再花时间去改变环境参数,重新渲染,只要点动交互按钮即可,少了多少麻烦!此外,改进光子贴图以防边界偏移,添加自定义快捷键于所有的菜单选项、工具箱选项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篇4

关键词:海洋环境;数字化试验海区;水下环境测量系统

1 数字化试验海区建设内容

1.1 数字化试验海区的基本概念

所谓数字化试验海区,就是指信息化的试验海域,它包括了试验海区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过程,是依托各种测量设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与现代海洋技术相结合,把大量的、多分辨率的、动态的各类海洋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分析处理、利用和有效管理,组合形成一个大系统,快速、完整、便捷地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多层次的试验海区海洋环境信息,为试验的组织实施和结果评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2 数字化试验海区的建设内容

数字化试验海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我部试验任务对海洋环境的需求考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化试验海域海洋环境信息基础平台、数字化试验海域原型系统两大部分。

1.2.1 海洋环境信息基础平台

1.2.1.1 数字化试验海域标准规范的确立

海洋空间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要把这些数据资料按统一的参考坐标系统、统一的结构组织到数据库中,应制定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产品制作等系列规程和规范,以确保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

1.2.1.2 试验海区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

实现数字化试验海域的基础和关键是数据。海洋数据反映了海洋基本特征和动态变化,是海洋自然特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随着数据获取方法手段的更新,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数据更新周期已由过去的按年、多年,逐步发展为按日、时,甚至按分钟计量。海洋数据的快速获取和更新,将使海洋观测数据形成海量积累,并逐步实现海洋的数字化,同时也为海洋的数字化表达及利用数字化和虚拟现实的手段还原海洋的真实情境创造了条件,这对靶场更客观地认识了解海洋现象,探究发现海洋规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3 海洋环境信息数据仓库的建设

数据仓库系统是数字化试验海域信息基础平台的核心,通过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实现海洋环境数据的统一高效管理,把分散的、多源的、海量的、内容多样的、标准不一的各类海洋数据进行处理,为数字化试验海域原型系统提供多源、多尺度的数据支撑。

数据仓库由海洋水文、海底底质、海洋基础地理数据库等几大类数据。具备数据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数据抽取及更新等功能。

1.2.2 数字化试验海域原型系统

数字化试验海域原型系统是指在对大量海洋基础数据和产品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信息集成与可视化显示基础平台。它集成了海洋环境信息基础平台的各种数据和海洋计算模式,并基于三维球体模型,利用三维可视化、动态仿真等技术,对这些海洋环境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动态、直观的可视化表达,并可以实现多类信息的综合查询。根据我部试验任务的特点,此原型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模块和海洋环境模块等三大模块。

1.2.2.1 基础信息模块

可以实现试验海域海底地形的三维可视化表达与定位查询。从不同角度对几大试验海区的海底地形地貌进行海洋基础信息的全方位展示。

1.2.2.2 海洋环境模块

利用统计、再分析、预报等多种类型数据,以单点查询、过程曲线、颜色梯度填充、三维虚拟仿真等多种形式动态表达温度、盐度、密度、声速、流速流向、波浪等水文要素。

2 数字化试验海区建设方案

2.1 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

依据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顶层设计,开展数字化试验海域标准的总体设计,确定标准化目标、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数字化试验海域标准化工作指南。分析现有与数字化试验海域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研究确定拟采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相关标准,指定基础性、关键性标准。

2.2 建立数字化试验海域海洋信息获取与更新体系

信息获取与更新体系是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依托我部的水下环境测量系统(包括温盐深剖面仪、多普勒流速剖面仪、GPS罗经、侧扫声纳、单波束测深仪、风速风向仪、测波雷达等)已初步形成由海底到海面的海洋立体监测数据获取体系,形成了分布密度合理、监测要素齐全的数据采集体系,为实现海洋数据获取与更新的实时化、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事实上,海量的海洋信息是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靶场已投入部分资金购置了水下环境测量系统这套海洋环境调查设备,并结合试验任务和锚训进行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对进行了观测。但这些有限的数据量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低于海洋信息的大范围、高精度、时空连续的全面要求。后续应在全面收集、利用各类海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加大对海洋环境调查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我部的水下环境测量系统进行海洋环境调查,为建立海洋数据仓库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3 研究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的关键技术

2.3.1 海洋信息处理技术

由于海洋是流动的水体,并且边界模糊,导致获取的海洋数据的误差和用来描述海洋自然要素属性或海洋物理性质的数据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开展有关海洋数据的资料处理与质量控制技术、海洋特征的信息提取技术以及海洋重构与预测技术等。针对我部水下环境测量系统的设备组成,主要研究温盐深剖面仪、多普勒流速剖面仪、GPS罗经、侧扫声纳、单波束测深仪、风速风向仪、测波雷达的的信息处理技术。

2.3.2 海洋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

随着测量数据的爆炸性的增长和不断积累,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反而更不容易发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此,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海洋数据的组织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2.3.3 海洋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可视化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是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技术。利用此项技术,可以使海洋自然属性与要素的表达更逼真,更有利于揭示隐藏在大量数据和信息背后的海洋现象和变化规律。

3 结束语

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系统工程,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靶场信息化领域的重要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要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靶场试验任务实际,尽快建立数字化试验海域基础平台,建立健全海洋信息更新能力和机制保障,建立权威的海洋信息基础平台,搭建逼真的原型系统,探索符合靶场实际的海洋信息化建设模式,使之在为试验组织实施和结果评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alk J D,杨景飞.海洋的作用于海洋科学面临的挑战[J].海洋信息,1996(5):32-34.

[2]李国庆,等.信息是海洋综合管理的基础[J].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研究,1998.

[3]白福义,罗晓玲.浅谈数字海洋技术支撑体系[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8,3(1): 7-11.

篇5

一、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领域的价值体现

手绘艺术对于从事建筑、环境、美术、视觉设计等专业领域的设计师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它也是衡量一个设计师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数码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数字化技术充斥着整个设计行业,在一定时期占据着设计行业的主导地位。但是手绘艺术在大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并没有被摈弃。它以独特的人文主义关怀和艺术审美气息,形式各异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色。反而在环境设计表现领域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表达情感思维和方案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大数字化设计的背景下带来了一股清风。给受众的审美情趣带来了新鲜的体验。产生了更具有人文气质的亲和力。充分的传达了受众的情感诉求和审美感悟。同时,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表现过程中的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也能让设计作品体现出无限的艺术遐想和艺术属性。

二、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领域的情感表达

首先,环境设计领域中的手绘表达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上的情感为目的,其作品所传达出来的魅力与人的思维活动息息相关的。而这种魅力的体现并不是单纯从作品的目的性中获得,还要取决于在作品实施过程中作品和受众偶然的灵感创意的迸发。通过人与作品的交流,沟通最终形成的情感表达。作品会影响受众的心理情感,而人同样也会受到作品的感染,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所以说手绘艺术所传达的情感是综合性、交互性的情感的综合体。其次,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领域中的情感表达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体验。这种体验既包含了人通过简单的视觉体验所产生的情感表达,也同时包含了人对社会、环境、人文等多方面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获得。比如道德约束、审美意识、理性的认知等,这些因素也会约束着设计师对于手绘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现。从而会产生不同设计类型的体现,不同情感的表达。手由心动,心理因素,情感因素就会不由自主的指挥着手去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所以,手绘艺术实际上是处于设计师、消费者、设计作品之间的综合艺术形式。而手绘艺术却恰恰起到了这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桥梁作用。

三、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领域的探索实践

篇6

关键词:虚拟现实;室内设计;场景设计;影响

一 室内设计在虚拟现实游戏中的特征

现实中的室内设计是为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部环境设计, 是与人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方面。现实的室内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地域、环境、绿化等问题,还要满足人的心理对于居住环境的需要因素。而在second life中,虚拟角色只是一个虚拟的人思维想象的量化代表,它是没有知觉,没有实际触感的需要,所以这里面的空间也只是建立在电脑和网络这样的一个赛博空间里的“空间”。对这个“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的是用户本人通过电脑屏幕能够感受到的直观刺激,和通过视觉而带来的心理刺激。所以虚拟现实里的室内设计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不是现实的实物设计。

Second life是一款3D的全三维游戏,这里的环境空间虚拟角色只要站在一个点上,就能通过旋转视角来观察周围的所有物体。在现实中的室内设计通常先是做出二维的效果图和施工图,与效果图不同的是,second life中的室内设计是要使用户能在做出来的室内环境中自由行走,自由的观看,对里面的物品能自由的操作,甚至还能让角色在这个空间中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姿势。在这个世界里,可以不受地域和客观物质世界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意想象,人的思想火花、灵感、设想等首先在这里得到体现,出现了现实或现状所没有的东西,在这里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的设计出任何想要的产品,可以是悬在空中的家具,可以把喷火的龙放在室内等等。

二 室内设计对second life中场景设计的影响

根据室内设计在虚拟现实中的特征,我们不难看到,虚拟游戏室内设计要依赖于网络和虚拟技术,但它在设计思想和理念上却有所改变,并对Second life产生了很大的影响。second life这样的游戏是在现代信息条件下的纯虚拟活动,是在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再现,继而再创造,最后是对客观世界的超越,创造出在客观世界里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把物质世界中的不可能在虚拟世界中变为可能。

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模仿再现就要求设计师模拟出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场景,以提供给用户一个空间,供用户在这个空间中模拟人的生活而“生活”。这种模拟就是虚拟现实中的场景设计,场景设计包括室外环境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最初的室内环境设计就是模仿现实的室内设计,追求营造一种真实的环境,从空间的布局到家具的摆放,到光的布置,追求美观的效果,都在是在现实室内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所以在second life这样的游戏中,不难找到别墅,公寓,会议室,办公室,展厅等环境空间。当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环境空间还是依据现实的环境进行设计制作的,所以我们不难看到这些设计其实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受到室内设计的影响,甚至就是室内设计,只是在虚拟现实中,这些设计不用在现实的生活中建出来。

室内设计涉及方面较多、其设计手段、风格多样,层次丰富,通过这些手段设计出的风格多种多样。这些设计的风格都能在像second life这样的虚拟游戏中找到范本。人对于美的感受主要还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在虚拟游戏中,人们还是会把在现实中认为美的东西放到里面,并且通过一定的设计思维活动,主观的把这种美扩大到及至,以获得视觉和心灵上的刺激。基于这样的审美心理,人们会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优秀的设计,各种能吸引人的风格搬到虚拟游戏的场景设计中。

三 结论

虚拟世界的崛起,是一个重大的时代问题,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的建立是由无数个虚拟空间组合起来的,因此,对这无数个空间的设计就成了虚拟世界的一个首要的问题。这个虚拟世界虽然只是一个数字化的空间,但却是以现实世界为蓝本,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空间,运动方式等等。室内设计中的布局方式,装饰意味和风格都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场景设计中,将会逐渐发展到以创造为住的设计,人们的思维创意在这里得到很大的发挥。同时这些创意也会给对现实生活中的室内设计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 .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2]彭列汉. 虚拟现实:认识的第三种形式[J] . 理论月刊, 2003.

篇7

关键词:剪纸;数字化;建筑

1简洁、抽象的庆阳剪纸艺术

中国剪纸艺术的原始形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以前,其材料多为金、银箔、皮革、绢帛和植物的叶片等,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材料上镂刻花纹,汉代后,便宜实用的纸张逐渐成为民间剪纸的主要材料。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为1500多年前的北朝剪纸,当时,这些简洁概括的剪纸被发现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在当时,剪纸作品就被广泛用于民俗活动,表达了对生命的崇敬、对鬼神的敬畏。经过千年的发展,民间剪纸逐渐走向成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以地域风格可分为南派、江浙派、北派等,南派以广东佛山、福建、湖北沔阳为中心,江浙派主要以扬州、浙江为中心,而北派主要以河北蔚县、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庆阳为中心。其中,甘肃庆阳剪纸古拙神秘、厚重质朴,与国内其他剪纸类型相较,独具特色。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庆阳剪纸发展、传承得益于原生态文化的土壤,其剪纸艺术作品更多的保留了原始图腾崇拜的传世纹样与象征符号,质朴、天真、神秘。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作品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商业化社会中,其应用不乏优秀经典的案例,但更多的不问由来的抄袭与照搬,剪纸艺术被随意的、廉价的、高效的用于商业活动中,而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被忽视,很难引起我们的精神共鸣。

2剪纸艺术的数字化发展

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依托于口口相授,代代相传,剪纸作品的传承注重于对“心”意的关怀、表达、传递,剪纸作品作为“心”意外在的物质形态,往往是神秘的、心领神会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波兰馆设计在众多展馆中脱颖而出,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及强烈诉求的愿望无论中外都是如此的一致,世博会波兰馆以剪纸艺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设计手段给人们以不可言说的、触及灵魂的震撼。人们由此反思,中国的剪纸艺术是否也可以与现代建筑设计结合而获得全新的发展空间。国外的剪纸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欧洲剪纸、美国剪纸、日本剪纸等。日本剪纸艺术与中国剪纸艺术有着相近的文化源流,早在近代,日本剪纸就已开始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不仅在视觉形象设计领域取得佳绩,日本艺术家、建筑师亦开始探寻建筑与剪纸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与方法。西方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西方剪纸由剪影发展而来,早期剪纸注重对现实景物的描绘,具有强烈的故事性与绘画性,后期则倾向对图形构成及色彩的关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剪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的设计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上世纪末,随着图形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计学得到了迅猛的进步,现代图形图像技术被广泛的用于设计工作中,中西方设计师将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尝试不同领域的设计实践。其中,视觉传达领域设计作品首先为大众广泛认识。剪纸作品或被直接采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或被现代设计语言以元素的形式融入设计作品中,形成新剪纸作品。如早在上个世纪末,美国将剪纸与邮票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剪纸艺术的现代化。随着视觉传达 艺术的普及,艺术家开始思考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将现代剪纸艺术实物化,如爱尔兰艺术家将现代设计图形与剪纸的艺术表达方式相结合,作品制作以手工制作与计算机激光切割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超高精细度的剪纸作品。图形图像的数字化使得剪纸艺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3数字化剪纸在中外建筑设计中的实践

在古代中国,剪纸的使用与民俗活动密不可分,剪纸艺术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建筑内的装饰、美化,最常见的就是将剪纸贴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顶棚等处美化生活、抒感。也有部分建筑设计将剪纸作品艺术形象及表现方法与建筑装饰构件结合起来,创造出剪纸作品的新形象,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漏窗、隔断等,镂空的装饰构件与光影相结合,形成了虚与实变化的空间,这种虚实的变化极具个性化、文化性、符号化、时代性,为设计师广泛喜爱,将其应用到空间设计中,与灯光照明相结合,营造出多维的视觉空间。近代之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西方建筑设计理念传入中国,传统建筑逐渐消退,中式空间不再成为唯一的建筑模式,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规范化、模式化的水泥森林拔地而起。在这些建筑表皮及空间界面上,我们有时可以看到镂空、雕刻的设计手法,但多是局部化、直白的、或风格不明的混搭。剪纸作为传统技艺之一,其抽象简洁的设计语言,使其成为建筑界的设计语言之一。近年来,国内的设计师或尝试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直接将剪纸图形或元素移入建筑空间中或建筑界面上,对于剪纸元素不做过多的改变,剪纸依附于建筑物,作为建筑的装饰而不是建筑的本体出现。如佛山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方案采用中国传统剪纸设计元素。在地铁出入口的玻璃外立面上装饰具有佛山风格的剪纸,这些剪纸作品由剪纸技师手工制作,选用《舞龙》、《舞狮》、《扒龙舟》等传统图案和具有地域特征的风景名胜作为装饰题材,极具传统特色与地域文化,使旅客对当地的建筑名胜有了直观的了解。简洁、直白。而另一些设计师则大胆尝试,采用非实物化的设计方法,保留建筑基本形象、结构等元素的基础上,将剪纸艺术与现代工艺、现代材料相结合,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2010年世界博览会广东馆位中国馆馆内,占地仅有600平米,广东馆借鉴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广东骑楼建筑外观为图形,以代表广东潮汕、佛山民俗的传统剪纸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金属薄片镂空,以LED灯作为光源,从内部透射,光线从金属镂刻的空隙中透射出来,形成靓丽变幻的空间氛围,展现了当地的市井生活场景,具有强烈的文化意味。同时,技术化的处理手法保证了制作的便利性、精确性,采用计算机技术,将所需要的剪纸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在设计中便于修改调整,便于重复制作,不仅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成本,也节约了时间。建筑是抽象的艺术,剪纸与建筑的融合的最佳状态应当是自然天成的,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形成灵魂深处的共鸣。2010年世界博览会韩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在展馆设计中都将剪纸元素与建筑艺术相结合,营造出美轮美奂、独具民族风情的建筑空间。韩国馆采用韩文字母作为建筑结构框架,在合成树脂外立面上镂刻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作为建筑表皮,并辅助灯光照明,散发着浓厚的韩国文化气息;俄罗斯馆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展馆外形借鉴古代村落,由12坐塔楼和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象征生命之花、太阳、世界树根部,塔楼色彩由白、红、金等三色构成,塔楼造型形似折叠的不规则纸盒,顶部镂空,象征着生命力的生长与活力,夜幕降临,璀璨的光芒从建筑镂空部分喷薄而出,绚丽辉煌;然而,在众多展馆设计中,波兰馆对剪纸艺术、民族文化、建筑艺术的诠释更令观者震撼。波兰馆整体造型简洁,材料和空间采用具有波兰民族风格的民间剪纸作为设计元素,突出建筑的空间感与体量感,建筑整体就犹如经过切割、拼贴的不规则的、布满镂空花纹的巨型剪纸经过多次折叠后呈现在观者面前。波兰馆倾斜的坡面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空间趣味,同时,倾斜坡面镂空的板面结构也实现了雨水的收集与引流,建筑整体不设采光窗,光线通过建筑表层材料的镂空部分,穿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在馆内交织变幻、明暗错落,进入展馆内部,给人以轻松、梦幻、神秘的情感体验及无限的想象。设计师认为在当代图形语言普及的今天,视觉体验与沟通形式占据主导地位,观者的直接体验将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波兰馆为临时馆,展览结束之后进行拆除,原有建筑材料回收,因此,建筑设计使用了便于安装和拆除的结构形式,传统的剪纸材料被环保、低碳、易于数字化加工的石膏板、厚岩棉、彩钢板、拼花木板等墙体材料代替,充分阐释了“人类,创造力,城市”等概念。

4庆阳剪纸数字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

剪纸艺术在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应用,不但开拓了建筑设计的表现语言,也使得剪纸艺术在现代商业化社会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我国南方的潮汕、佛山、江浙等地的剪纸艺人已经开始了自我创新之路,即在剪纸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自觉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在保留传统剪纸图形与样式的基础上,积极寻找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剪纸艺术形式。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对剪纸的题材、造型、表现方法、材质等做出改变,使之符合现代生活的心理与物质需求。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将剪纸艺术与建筑结构、空间界面设计等结合起来,营造出现代化的、民族性的、地域性的建筑外观与结构。庆阳剪纸与广东剪纸有较大的差异性,不似其剔透雅致、金碧辉煌,但其粗狂、神秘、质朴、简洁的特性与建筑艺术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庆阳剪纸用于环境设计有其先天的优越性,其图形众多、题材广泛,在具体设计中,应当提取与设计对象主题相关的剪纸素材,加以简化、抽象化,使之具有更强的代表性、概括性。近年来庆阳剪纸也被用于公共空间环境中,如西峰区公共候车亭的设计将庆阳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抓髻娃娃镂刻于候车厅的立面上,稍作抽象化处理或不作抽象化处理,新候车亭相较原有的候车亭虽然更具地域特性,使人眼前一亮,但设计过于直白,缺乏体验性。庆阳剪纸的数字化将为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保证。计算机软件设计系统已成为现代图形技术化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以其特有的精确性、简明性和高效率使得传统剪纸艺术在当代赢得了生存空间和拓展空间。随着新材料、新工具的应用,庆阳剪纸亦会获得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创新价值的提升。剪纸来源于原生态的农耕环境中民俗活动,又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而在现代社会中,剪纸进入大众消费流通领域后,其社会功能性、时间性及空间形态发生了改变,剪纸以文化符号的形象出现。而符号性使得剪纸艺术的计算机图形化、数字化成为可能,浩如烟海的剪纸图形将被储备于数据库中,剪纸图形将以符号的形式获得重新的设计组合而形成新的图像、图形。而这些数字化的图像、图形与现代精密仪器相结合,将可以被无限复制,这将使得建筑建造的周期与成本大大降低。庆阳剪纸成长于农耕文明的土壤,其原生态的发展、传承离不开相对封闭的乡土环境,传统民间技艺与美学思想尤为宝贵,但局限于传统的创作与传承方法,加之老艺人相继离世,乡镇的城市化、农村的空巢化,遗产保护的难度不断加大,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可逆转,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与现代化并不矛盾,剪纸图形的数字化使剪纸艺术的现代化成为了可能。

作者:高明醒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建荣.庆阳剪纸的原生态价值[J]文艺研究2007.2

[2]公淇.从剪纸到建筑表皮空间造型要素的转译[D].长春工业大学,2016.4

[3]金一歌陈新华.浅谈现代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J].包装世界2011.1

篇8

关键词:资源平台;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港;学习型城市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全球主要大国都致力于收集教师的教材、教案和学习资源,分布式数字资源库是目前各国流行的开发项目,主要目的是希望整合教师开发的内容,以促进交流、共享和再应用。比如典型的项目有:美国的GEM、澳大利亚的EdNA、加拿大的EduSource,国外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其基本特色是采用元数据(Metadate)描述学习内容,通过建立资源元数据库,整合和共享分散在各处的具体的资料内容。特别是加拿大的EduSource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创建了跨越整个加拿大的国际互联共享的资源网络,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国内已经有许多学校和公司开发了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如清华同方思科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互盈科技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均面向基础教育,功能很相似,它们没有实现分布式功能,有局限性。中央电大正在实施的“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工程”及“节点库资源共享机制与技术实现”项目,主要针对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节点库实现了分布式功能,我校也参加了子课题的研究。

为了紧跟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的潮流,顺应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势,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推动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探索终身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教育部立项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

数字化学习港学习资源平台的研究与构建,是“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的基础工作,它通过大量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制作、,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服务的资源,使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以便捷方式享受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科学及健康常识普及等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数字化学习港学习资源平台构建的目标是资源建设、共享和分布协同,即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统一规划、部署、整合和共享,提升平台的规划、运行和管理机制。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内容:

第一,资源内容开发支持相关标准,增强资源的可重用性。

第二,系统构建支持分布式存储、管理与应用。

第三,系统支持内容与知识动态构建与维护。

第四,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第五,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伸缩性。

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广泛共享: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策略将各类学习资源提供给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共享和使用。

有效聚合:将分散的学习资源集成起来(通过资源管理、资源制作与知识整合等),产生巨大的综合效能,以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充分应用: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良好的、易操作的使用环境和开发手段,根据需求将多种学习资源的聚合效能充分发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资源使用、开发与信息决策支持服务。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源平台设计与建设的研究资,建立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实践研究法:通过对平台的实际开发与应用实践,分析和通过数据统计和应用成果调查来改进和评价平台的实际效果。

4 设计原则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适用 性,系统应按照用户的日常工作内容,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设计,能够随着业务范围的变更进行产品更新与调整,以更好地满足需要:安全性,在系统的设计上,强化权限管理功能,每个用户都拥有用户名和密码,同时建立严格的密码验证机制;兼容性,系统应采用组件化的设计,使系统的扩容快速、方便,适应由于业务量的增加、用户访问的增多而需要增加的服务,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软件环境设计方案:信息港平台软件系统应是基于WEB的开放架构,利用Internet的技术,将Internet、Intranet、Extranet集合成统一的整体,使WEB应用和传统的教育培训应用实现统一:使用浏览技术,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可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平台,具有高可靠性、高容量、高性能及高可扩展性:同时系统设计必须遵循SCORM远程教育平台标准(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篇9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技术;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低碳建筑的概念及优势

1.1低碳式建筑的概念

低碳建筑,主要是指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作业、竣工验收以及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实现低消耗、低能量、低开支, 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就目前来看,低碳式建筑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使用空调和暖气设备能耗较高的地区。为了提高低碳建筑在这些地区大规模的投入使用,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设计、用能、构造、运营、排放、营造和用材等各方面的问题, 以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1.2低碳建筑的优势分析

在以往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和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不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某些超标材料的使用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采用低碳式建筑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能量的消耗,同时能够起到再现新型建筑艺术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2.1有效降低能量消耗

据数据统计,建筑物的总能耗通常有一半以上是在建设和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消耗掉的,而且在这过程中大约有34%的污染物产生。相比较之下,低碳式建筑在能量消耗要求更低,对于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1.2.2再现新型建筑艺术

传统的建筑多是采用商品化的生产设计技术和方法,无法准确到位地体现建筑的艺术美。而低碳式建筑,则可以在不违背周边自然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将本地文化和原材料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在展现本地风格的同时,也形成了新型的建筑美学。

2、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

2.1内部环境设计技术及方法

声、光环境的设计。在低碳建筑内部环境设计过程中,在天然采光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整栋楼的每处窗户的面积及方位,并将楼层设计成波浪形或弧形,以便增加日照时间。同时,还可以在室内浅色调装修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反射光板或光导管等天然光导入设备,实现二次反射光线的利用,从而保证室内有足够的光线,减少白天人工照明的能耗。此外,为防止夏季时建筑内部接收到过多的太阳辐射,可以增设可收放的遮阳蓬, 门窗朝向的方位要尽量保证自然通风。在声环境设计方面,应该尽可能将卧室设置在远离噪声源方向,尽可能降低噪音的影响;若是无法避开噪声源或噪声较大,可以采用隔音窗阻隔室外噪音,并在住宅区沿路栽植绿色植被,进一步降低噪声的影响。在进行实际的声环境设计时,可以在采用亥姆霍兹共振原理上,充分利用多孔吸声材料组成吸声构造,己达到音质设计效果。水、热环境的设计。低碳式建筑设计,在进行水环境方面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水质和水量的问题。通常低碳式建筑可以用到的节水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选用具有良好节水功能的供水设施;第二种则是在建筑周边安装收集雨水的装置,并建立起一整套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进行就地处理。在进行热环境方面的设计时,可以利用集制冷、取暖和生活用热水一体化的热环境技术,起到建筑节能和环保的作用,并保证整栋建筑的热供应达到居民舒适度的要求。

2.2外部环境设计技术及方法

外部绿化的设计。在低碳式建筑设计过程中,为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耗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外部绿化设计方面,应该先统一整合建筑空间与城市绿化,可以采用建筑与绿化复合使用的方式,将建筑的外部绿化与城市绿化覆盖使用,既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又能够人性化地解决低碳式建筑与城市生态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与低碳式建筑的有机整合。为此,在低碳式建筑设计初期,可以尽量考虑靠近城市绿化设计。

外部智能系统的设计。为了贯彻落实低碳式建筑的设计理念,在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应该进行外部设备的优化工作,尽量减少外部设备的运行时间,做到节约电能和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可以建立起便捷的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等智能系统,让用户在建筑内便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与应用,例如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远程办公、通过智能安防系统了解周边环境动态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压力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加强对新型能源的利用,通过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的利用方式,或是合理处理雨水、降雪等自然资源,可以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存,营造出一个高效平衡、低能耗、无污染的建筑环境,提高低碳式建筑的可持续服务能力。此外,智能安防系统作为建筑外部智能系统中耗能最高的技术,在采用时,应该最大限度优化终端节点的选取,通过事先进行建筑周边环境地形、围墙等方面的勘测,从而实现以最少的终端摄像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布控;并合理控制智能安防系统的作业时间,当用户在户外或白天时,可以暂时关闭智能安防系统, 以节省能耗。换言之,对于建筑外部各种智能设备,不但要保证其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同时也要提高其工作效率,尽量减少能耗和控制维护成本,实现低碳式建筑的节能、环保理念。

2.3基于数字化、物联网和遗传算法等的低碳式建筑设计

基于数字化、物联网和遗传算法等的设计技术及方法,能够实现对建筑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监控、反馈和控制,减少建筑的碳排放量,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数字化技术的精确调控,可以准确掌握周边声、光、水、热的参数,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及能耗。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建筑对周边生态的数据采集和监控能力,并将数据传输到互联网, 由互联网准确科学地诊断能耗数据,并找出改进措施。而利用遗传算法技术,则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找出建筑内部、外部影响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原因,方便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优化方案。

3、结束语

通过对低碳式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的分析和探究,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和用户对低碳式建筑的认识和理解。低碳式建筑的设计,需要广大的建筑设计人员与时俱进,转变以往的建筑设计理念,从节能、环保、低碳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低碳式建筑的设计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探究高效实用的低碳式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从而推动我国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电影美术设计;数字电影美术;设计原则;影响

一、电影美术设计的概念与功能

电影美术设计有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仍然在进行之中,随着这种演进的不断进行其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电影美术设计的初期,它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期间美术设计师要完成的不单单是设计工作,还包括很多的事务性劳动。在早期,电影美术设计在设计方面要为影片提供一个用于拍摄的符合影片所需要的历史场景、地点场景,这些场景还要符合剧情与人物的性格,除了这些典型场景以外,有时候设计师还要设计提供一些拍摄需要的特殊场景。设计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美术、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的才能和修养,做好影片内景和外景的设计;事务性劳动上电影美术设计师还要负责内外景的搭建加工,还包括对道具的设计、服装的指导工作,与电影美术有关的体力性劳动基本上都由其承担,这造成了美术设计师的事务性劳动量过大的问题,对于影片很重要的真正的美术设计的层面是有影响的。电影艺术是不断发展的,它总会在这个过程中调整做法,电影美术设计后来侧重在了设计这个理念上,美术设计师主要对电影中的造型构思和设计负责,这样他们的创造性在这种体力解放中得以爆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影片中的美术设计展现出创造性设计理念,对电影质量作出的贡献保证越来越大。

电影是用来看的,这是众所周知的,而看的内容除了人物就是场景,在这两者中都不能离开电影美术的作用,因为电影美术就是来塑造电影作品中的视觉形象的。电影通过故事和人物来展现它的内容,故事是有时空性的,这个时空性由什么来进行表现?这就非电影美术设计不可了。电影美术设计就是通过视觉造型来营造出典型环境,并为影片中的人物提供符合身份特征和时代特点的造型,这是美术设计的功能所展示给我们的直接的感官功能。而另一方面,从电影制作的内在联系上看,这一工作为演员和导演的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这一基础一个是空间上的,一个是时间上的。空间上它为导演的影片创作和演员的表演提供了一个物质的氛围,在这个环境之下导演和演员的情绪才能得以调动;时间上它还原了特定时期的状况,为影片制作的其他部门塑造了一个时代感极强的时间体验。光源的提供、色彩的搭配无不与美术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很多电影中我们可以由深入的思考去发现这一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黑炮事件》。这部电影中的大块的黑、白、红、橘等的搭调,摄影师们在美术设计的基础上才得以取得想要的效果。

电影美术设计中更应该为专业人士所看重的是在设计中产生的场景具有的独立的叙事功能。电影是要通过多种元素来表达其要表达的内容和寓意,而更为深刻的东西往往单纯依靠演员的表演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这个时候场景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日本影片《远山的呼唤》中田岛被判刑前帮助民子将家整理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活力和向上的精神,当他被捕在火车上遥望民子家时,那无声的长镜头给观众展现的是一个破败的民子的家,这无疑给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心灵冲击。电影美术设计就这样能够将人物内心复杂的感情、影片的具体氛围传达给观众,所以其所起到的作用已经不是表面的东西了,而是在内在的表达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电影美术设计的风格对影片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对电影美术设计的功能有了一个较为透彻的理解,电影美术设计的风格对影片的影响也就有了理论上的保证,接下来具体来看电影美术设计的风格对影片的影响。

首先,从最直接的影响上看,美术设计保证了电影的光影、色彩的效果。在最表面的效果上,电影美术设计给观众提供了光影、色彩上的视觉冲击,在感官的感受上让人们领略到了电影美术设计对电影的巨大影响;在内在来讲,观众在受到电影的或华丽或单调或明亮或灰暗的电影色彩的影响下,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起到烘托剧情与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作用。总之,电影的光影、色彩所引起的效果是由美术设计的工作来保证的。电影《红高粱》中所展现的质朴无华以及强烈的民族精神,《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忧郁、高雅,《英雄》中剧情的跌宕起伏以及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这些效果的表达无不由其特定而具体的色彩展现了出来。电影美术设计的风格决定了光影、色彩的风格,这些风格又为影片的风格产生了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喜剧电影中的色彩转换与多变能够起到出奇的喜剧效果,这也是美术设计在光、色彩上产生的影响。

其次,从电影美术设计的目的来看,它为电影造型的美感提供了保证。电影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来讲主要给观众的是美的享受,这就要求人物、环境、道具的协调搭配,而这一过程主要就是通过美术设计给人们呈现的。电影的美感需要电影美术设计的传递,电影美术设计也在不辱使命地完成这项任务。关于这一点动画电影给了人们更为深刻的印象,动画电影的制作主要就在于美术设计,从头到尾美术是始终贯穿在这一过程中的,这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动画人物的活灵活现、场景的美轮美奂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反过来又再一次证实了电影美术设计对于电影对美的展示的重要作用。缺失了电影美术设计,电影造型的美就无从谈起。

再次,电影既然是一件艺术品就要有它的艺术性在里面,而艺术性有突出的表现在形象的艺术性上,形象的艺术性高层次就是形象成为典型,形象的典型性又进一步推动这形象的艺术性的延伸,而这一切最后要归结到电影美术设计的保证上。美好的电影形象是电影制作者的追求,一个好的电影形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好的电影票房,更主要的是能为人们带来美感的享受,带来对于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奋发向上。电影形象的艺术性与典型性是靠美术手段来塑造的。《阿甘正传》中傻乎乎却又坚忍不拔的阿甘形象、《手机》中假话连篇却又自身无奈的严守一形象、《蝙蝠侠》中满身技能又胸怀正义的侠客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都是美术设计塑造的结果。

三、数字电影中美术设计的原则

电影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是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的拍摄朝着数字化时代迈进。随着这种发展的趋势,电影的美术设计业呈现出了需要开拓与探索的新趋向。数字化电影的出现提出了对传统的电影美术设计的挑战,全新的技术给了电影美术设计者全新的设计手段,也提出了新的美学鉴赏的需求。数字视觉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数字视觉是观众观赏需求上的需要,而数字化手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接下来就要看,电影美术设计如何去应对和应用这些了,需要去探讨数字电影美术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做好迎接数字化电影美术制造时代的来临的准备。

(一)数字化美术应用在塑造角色上的原则

再发达的科技背后总是需要人的参与才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数字化美术设计也要有其自身的依据才可以决定去怎么做,实现一个什么样的想法。这就是导演前期的阐述,将想塑造的人物的典型的方面给予详细的论说。对于这种超视觉电影的角色的美术设计表现,数字化美术设计技术给了设计者更多地对其进行外在形态的视觉特征表现的空间。但是这种设计一个方面要重视角色本身的内在心理的研究,明白作为一部电影所要表现的角色的内心,从而如何在数字化美术设计上去表现其更多的内心戏份,同时又要试图通过对角色的外部美术设计来加强角色的时代感与典型形象。另一个方面要重视数字化电影技术应用中人性化的东西,不能为技术而技术,要将数字化技术虚拟技术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结合,让作品所运用的数字技术能够达到有人情味的目的,不要让观众产生距离感。当然,数字化电影美术设计为设计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也为设计者的工作强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世纪操作中通力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数字化美术应用在场景、道具上的原则

每一部电影的制作一般来讲总是有它的精神内核在里面的,这个精神内核是不能不把握的东西,少了这一层工夫就不能拍出创作者自己想要的电影。所以纯技术是不能取代精神性的支撑的,但是技术却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展现这种内在的精神。在场景上,要在技术进步与电影的价值展示相结合的基础上设立,数字化设计为艺术家们的天才的想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任何一种需要的场景都能通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来完成。而且这样的好处还有便于修改,当制作完成的时候还可以对瑕疵之处或者是不符合电影团队需要的地方进行一些修改,使得电影的场景效果接近完美。道具一方面具有实用价值,而数字化美术应用使得道具的美学意义也上升了,道具可以在电影中得到更为完美的展现,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一个美学部分。数字化美术的应用还具有流程的连续性,不会因为场景的不断切换而丧失原先的样子,这样就提高了场景的多次利用价值,提高了道具的利用程度。

(三)数字化美术应用在电影场景、人物、气氛的融合中的原则

数字化美术应用比一般的电影更要重视场景、人物、气氛的融合,因为数字化美术设计尽管有其优越性,但是其虚拟的环境容易使这三者相脱离或者是三者的融合程度不够。电影的特点是传达给观众某种东西,二者需要将电影与现实相联系,使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能够将现实中场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与电影联系起来,这样给予观众的是真实的感受。影片中的场景、人物、氛围要紧凑结合在一起,而这些都是靠人物个性的实现来完成的,数字化美术设计对于演员把握人物的个性的要求没有降低,反而是提高了。但是数字化美术设计为这种提供也作出了补偿,那就是这种设计能够帮助演员去寻找这个人物个性的感觉,艺术性和典型性在这个过程里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四、结 语

电影美术设计对于电影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美术设计的风格直接影响着整部电影的风格,它为电影的故事展开和继续奠定了基调,这个基调能否成功就在于美术设计者的功力。现在电影美术设计正在悄然进入数字化阶段,从技术上讲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电影美术设计工作的进行,使得美术设计者天才的想法有了实现的依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注意数字化美术应用在数字化电影时代的原则,为电影的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鸿海,张帆.数字化的电影美术形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05).

[2] 朱华.电影美术的设计观念[J].社科纵横,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