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科技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现代医学 计算机技术 眼健康系统 医疗卫生
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医疗卫生诊断已经成为现代眼健康临床医学的常规手段之一,计算机应用程序给医学眼界带来的突破性进展是发展现代医学科技的一大助力。就目前来看,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质量逐渐提升,以及新的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医疗系统一体化等,特别机器的学习和新的人工神经网络等前沿科技不断发展和大范围推广、应用。眼疾病的现代医学诊疗已然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一、国内公民的眼健康
我国首份系统研究视觉健康的白皮书《国民视觉健康》已经,白皮书指出近视已经成为国内的“国病”,它极大地损害国民的视觉健康和生活质量。据201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每3个人就有1个人是近视。近视总患病人数在4.37亿至4.87亿之间,其中,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高达2900万至3040万。白皮书指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政策干预,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发病率将增长到50%,国内存在视力问题的人数将会达到7亿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学生近视率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近视低龄化绝非“多戴一副眼镜”这么简单,近视的发生与危害都是不可逆的。高度近视容易产生各类眼底病变,造成严重的永久性视功能损害。近视的可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会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素质。早在2013年,卫计委办公厅制定的《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中就指出,“儿童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的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其实这些常见眼病能防可控,需要做的是即刻起重视每天为我们带来光明和美好的眼睛,改变不良习惯。
二、传统中医在眼健康中的应用
传统中医医学理论在现代眼科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眼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利用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体内脏腑经络的功能关系研究眼的生理、病理和眼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与预防的专门学科。它的任务是防治眼病,维护人体视觉器官的健康。眼科诊断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眼病进行诊察与判断的方法。诊察与判断是理论联系实际诊断眼病的两个重要环节。正如《审视瑶函・弃邪归正论》所说的:“夫有诸中然后形诸外,病既发者,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始知何脏何腑,某经某络,所患虚实轻重,然后对症医治。”可见在很早之前人们就可以通过眼睛健康程度观察人体机能是否健康,在中医上肝主目,通过观察人的眼睛状态看出身体五脏的状态。现代医学科技不断发展为医学诊断和治疗带来全新变革和突破,陈氏等人在1991年第一次将人工神经网络运用于中医学诊断实践中,并同时提出以中医病例为实验数据进行专项研究,是第一个将人工智能实践在中医诊断中的。
三、现代医学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医疗科技的提高,各领域专家学者都以医学专家学者系统为主要研究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两者都因医学专家系统的提升而达到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的新高度。医学专家系统的医学领域服务其中一个分支就是眼健康系统,现代眼部健康系统构筑了一个比较大的信息数据库,可以为人们的信息进行储存,医生们也可以借助眼健康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并发控制和一些恢复故障的技术,极大地帮助对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设计。集多种重视的表达形式为一体(如图像、文字、视频、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改善眼健康专家系统的特性,同时增强眼健康系统的服务性能,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眼健康系统之中。投资开发智能眼科设备,同时研发利用远程医疗、移动互联等技术和手段,打造眼健康0-0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健康系统的高速处理综合问题的特点,提高眼健康系统识别能力,全面优化系统的功能并有效模拟眼科医生在临床诊断中直接和模拟的诊断功能。相信眼健康系统在智能专家系统的助力下能成为医生最得力的助手,对现代医学的疾病预防、诊断都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四、结语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人类文明被带上新高度,医学科技越来越智能化、细致化。由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同时是眼健康问题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近视低龄化发展趋势,我们将会面临人口质量下降这么一个问题,在国民健康问题上,我们应该多关注国民眼部健康问题,由近视引起的眼科疾病是很多的。当然,眼部健康的检查与保护不能单单停留在简单治疗上,常常说扼住命运的咽喉,我们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预防,解除安全隐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关注眼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充分利用智能专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研发新型医疗服务系统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廖品正.中医眼科学[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01(Z1):264.
篇2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模式 计算机科学 改革
论文摘要:科学的发展模式是科学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阐述库恩的经典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基础上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道路进行详尽的分析、说明,并给出了计算机科学继续发展要进行改革的必然性,最后给出计算机科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本文主要介绍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库恩的模式是以“范式”的变革为核心的。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科学是在周期式的循环中发展,通过科学革命,从一个常规科学过渡到另一个常规科学。既有常规科学时期的一般知识累积的过程,又有科学革命时期的范式新旧更替的过程。
一、前科学阶段。所谓前科学,就是尚未形成该学科“范式”的原始科学阶段。在计算机科学形成具体的理论科学之前,计算机科学当属于前科学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机械计算机拓荒的时代,那些所谓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
二、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争论,形成了公认的“范式”,并依靠共同信仰的范式把大家统一为一个科学共同体。可以说,这一范式的形成,是前人不断摸索,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后人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在此之后计算机科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人继续对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指明了方向。也使得计算机科学傲然屹立于自然科学领域之中。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不可思意的帮助。
三、反常阶段。科学探索中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当科学家们发现了范式预期之外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发现,用范式难以解释,这就是反常现象。反常的出现,推动更多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更多的反常去证实反常。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们的需要不再是单纯的学会使用计算机,了解什么是计算机?而是如何使得人们再使用计算机时舒适,方便,如何使计算机更好的与其他学科结合,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难题等等。计算机的研究者们应该将计算机的相关理论与其他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对计算机科学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应抓住机遇,不要囿于前人的学术观点,应大胆提出异议,促进计算机学理论的更新和革命。
四、危机阶段。当反常现象大量出现,并成为常规科学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人们开始怀疑范式,失去对范式的信任,科学共同体开始分化,这时才有可能打破旧范式的统治转向接受新范式。由于受旧范式支配的常规科学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反常势必导致危机。随着反常现象的不断出现,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成为计算机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计算机以后究竟向着什么方向发展,计算机界还未形成同一的共识。有识之士认识到计算机只有向其他的学科渗透,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单纯的为了发展计算机而发展计算机已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前景。为此,计算机工作者在危机面前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做大量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以迎接计算机科学革命的到来。
五、科学革命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计算机的出现,是计算机科学与当时最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其所取得的成就对于计算机的以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大规模,超大规模计算机时代虽有不同,但也有很大的相似,我们拥有现代最科学的哲学—哲学的指导,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联系日益广泛。特别是近数十年来,自然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开始转向重新综合的趋势。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等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理论的兴起,计算机领域中已由原有的计算机硬件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转变,同时“人工智能”,“通讯工程”等的出现,都为计算机科学革命提供可能和有利条件。
六、新常规科学阶段。科学革命以后,科学即转入新的常规科学,进入了在新范式指导下的渐进式发展。科学史就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不断交替的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跟上了时代步伐的新的中医理论体系(新范式)会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一新的理论是以现代语言描述的,因而容易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并因为其整体辩证的特色而广泛受到欢迎,且使这一学科本身蕴藏着无穷的发展潜力。新的计算机理论体系还会给未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反馈,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未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作为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研究目标的计算机科学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找到与其他学科越来越多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在相互取长补短,各自克服缺陷的前提下,经过各自一次又一次的科学革命,最终一定能够达到完全融合。
既然计算机科学即将面临一场危机,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危机。要解决危机,必须进行革命,抛弃旧范式,建立新范式。要创建新范式,就需要批判精神与创造精神。对计算机科学进行革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继续深化本学科的发展,向高层次,深层次发展。要对计算机科学进行实质性的深化发展。其次,要拓宽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发展方向,如现在新兴的人工智能,通讯工程等。最后,要加强同别的学科的联系,将计算机科学努力渗透到其他自然科学领域,才能使得计算机科学在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继续存在,发展,强大。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关键词:学科教学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启动到如今已经经历十年时间,此次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其力度是以往数次课改无法比拟的,对我国基础教育界的影响是巨大的。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用。学科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教师教育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然而,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课程——学科教学论,在现实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师资水平的提升,成为影响新课改顺利开展的障碍。本文主要就当前学科教学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改进意见。
一、学科教学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
当前,学科教学论的学者已经对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取得了基本共识,即认为学科教学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这样的学科定位正好符合其存在的价值和现实功能。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科性质定位不明确,所以在实际的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是分离的,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这种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科教学理论的讲述,而鲜有对学科实践的关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科教学理论只是存在于头脑之中,而很少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并对其进行检验。这样只注重学科教学理论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因为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内化为学科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须知,“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而“对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的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
第二,过于重视实践的教学。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作为培养教师主干课程的学科教学论自然就承担起了与此相对应的任务,即培养教师进行“教”的技术和技能。这样,学科教学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科教学技能的培训师,学生则变异为技能的掌握者,这样的教学无异于动物驯兽员训练动物。这其实是将活泼、生动、复杂和多变的教育教学活动简化为一种简单的训练。这是对教学论的偏狭理解,将教学论简化为“教论”,而且也是对“教论”的异化。
这种教学方式所培养出来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习得某种技能,而这种技能的获得便是通过反复的训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就是其具体的表现方式。这样培养出的教师与当前新课改所要求的反思型教师有着本质的差别。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既进行了理论,同时也进行了实践,“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总学时太少、实习(练习)条件的限制,这门课变成了提纲挈领地讲理论,蜻蜓点水式地做典型练习,偶尔进入中学课堂去观摩的‘过场’课。”可见,这样的教学还是无法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同样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学科师资队伍薄弱
一般来说,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其一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科班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二是学科专业人员;其三是由具有丰富的中学教学实践经验的中学教师来担任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在这三类人员当中还存在一类比较特殊的人员,他们活动于高校学科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之间。
对于这样的师资队伍组成进行分析,会发现一些问题。科班出生的硕士、博士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毕业人员,他们有着其他几类人员没有的学术理论高度,但是其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学科专业人员的优势在于有着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但对教育专业知识的积累上略显单薄,有些人的学术研究方向甚至不在学科教学方面;第三类人员是典型的利用经验代替学科教学论的人员。而存在于三者之中的活动于高校学科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之间的这类人员兼具了其他几类人员的优点,有着真正的学术实力,然而,这类人员在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却很少。
就整体而言,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还比较薄弱,其直接带来的结果是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学术根基松软,学术底气不足,学术理论水平偏低。
3.自我封闭的学科发展环境
学科教学论发展环境的自我封闭主要表现为两个主要方面:
第一,表现为各门学科教学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形成各自为政、各守一隅的状况。如果翻开各门学科教学论教材,不难发现各门课程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这固然说明了各个学科自身有着不同特点,同时也说明各学科教学论间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缺乏彼此的沟通及共识共建。即使同一学科的教学论教材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以地理教学论教材为例,现已经出版的数种版本的教材就有不同的内容体系,使人感到无所适从。这无形之中使该学科群处于分散状态,不能或很难形成集体合力,这对于学科教学论学科群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表现为对基础教育领域的漠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多的学科教学论学者喜好在已有的学科教学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再研究,而鲜有能够扎根于中学教学一线的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研究。正是由于研究者们漠视对原本是学科教学论理论产生的发源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所以在面对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基础教育领域,学科教学论很难解决现实中小学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更不可能阐释其深刻的涵义,难怪学科教学论的有效性和价值性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质疑和诘难。
4.学科研究的简单移植
一门学科的发展不可避免要借鉴其他学科发展的模式,其中比较实用且行之快捷的方法就是移植。学科教学论的发展过程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它所直接移植的学科主要来自于教学论和教育学,尤以教学论为甚。
然而,当前的问题在于,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如今的学科教学论建设过程中仍旧以这种方法为主,就有碍于学科自身的发展了。这里我们以学科教学论教材的内容体系为例说明。大多数版本的学科教学论教材都是基于教学论学科内容体系编制而成,即人们所见的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目的论+学科课程论+学科学习论+学科教学管理论+学科教学评价论。诚然,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的上位学科,下位学科在建制自身的学科内容体系的时候必然会受到它的影响,但是这种建制不是简单的学科体系的移植和复制,而是在自身学科特点基础上所进行的借鉴、提升和创新。这样舶来的学科研究方法自然来得容易,然而却是以牺牲自身的学科特色为代价的,“特色是以学科定位的”,试想如果学科教学论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在教学论基础上冠以学科之名而无学科之实,那么其也没有多大存在的必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科教学论会出现“在理论上未能超越普通教育学的水平;在实践的层面上,又不及各科教材教法具体深入,似乎仅仅在教学论及教育学各部分内容的前面加上某学科的名称,这样困惑的原因吧。
二、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学科教学论的性质决定了其理论和实践特性。因而,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重视学科理论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即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也就是说,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本身也源于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密切关系。理论总是为实践服务的,同时也接受实践的检验;而实践是产生理论的重要源泉。明确了这样的关系后,就有了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操作方式。首先,进行学科理论方面的教学,即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层面对学科教学进行宏观把握。其次,进行实践方面的教学,即培养学生基本的教学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会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如何指导实践的,从而为把学生培养成专业型的教师做好准备。
当然,在实际的学科教学论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学科教学论教学时间较少、实践条件不具备等原因,导致难于保证理论和实践的充分教学,这样就很难完成二者的统一。鉴于这种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作为学科教学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以各种方式来保证二者的教学有充足时间,比如“整合教学过程,践行言行合一”及“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方法启迪”等,以此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使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学科教学论对于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提升师资队伍素养
学科教学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的支持。针对当前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的构成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办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其走向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学科教学论属于应用理论学科,其主要内容依赖于教育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积累。科班出生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在理论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比较缺乏的是实践经验。鉴于此,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可以让这些人员定期到中学教学一线任教,在教学中获得直接的教学体验和经验。学科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与教育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学科教学论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学科特点,才能教好学科教学论。而单纯的学科专业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学教师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因而要对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学习,并积极将所学的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教学之中。此外,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手段更新速度加快的需要,学科教学论教师需要加强在职自修与专业培训,特别是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计算机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学习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适应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发展的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
3.开放学科发展环境
自我封闭的学科发展环境是学科教学论发展的死胡同,开放学科发展环境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加强两方面的联系,即横向的联系和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的联系就是各门不同学科教学论之间的联系。各门学科教学论教师间要加强彼此的联系,共同解决在学科教学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回答来自基础教育一线提出的问题,这样各学科教学论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团体,对于学科本身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所谓纵向的联系指的是各学科教学论教师要和中小学教师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对于学科教学论教师了解基础教育现状、检验教学理论和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渠道,也是联系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学论研究与教学的专业人员应抓住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这个有利时机,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科教学论发展和自身专业能力提升。
4.转变研究范式
传统学科教学论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简单移植,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导致学科教学论没有自身特色,这在前文已经述及。而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改变传统学科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势在必行。
第一,由基于上位学科的简单移植向基于学科特点的创新转变。以往的学科教学论话语体系基本来源于其上位学科的教育学和教学论,鲜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为此,有必要开展深入到基础教育一线进行扎根式的教学研究,在对众多鲜活教学实践经验、现象和问题的概括、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实打实的教学理论。这样的教学理论才是基于实践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所接受。这样的学科教学论才是真正有活力、有生命力和有特色的。
篇4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一个复杂和彷徨的意识形态之中,如何正确地定义和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界本质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原理,规范科学技术道德和它的社会责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我们中国在这样态势下,会遇到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比如物质带来的益处,会被我们片面夸大,进而产生了发展即科学技术的发达的观点,也会导致GDP的增长是衡量文明的唯一指标的单纯导向。比如现在政府头疼的房地产房价过高的问题,就有地方政府以房地产作为拉动地方GDP增长的主力的意识有关,造成了深度的经济恶性循环,由此导致了科学万能论,认为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从而不去综合考虑全面的包括社会和自然的因素。科学万能论,又是伪科学滋生的土壤,伪科学会进一步混乱视听,搞乱科学技术与生存环境的平衡。
让我们反过来看一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那就是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问题。是科学技术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吗?不是,而是支配它的价值观。比如,现代科学技术对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通过反渗透、离子交换和微滤技术可以使污水直接达到引用级水平。但是由于投资问题,国内很少有企业采用。在环保政策的压力下,淮河流域的企业被迫购买先进的处理设备,但为了控制成本,只是在检查的时候才开机。这难道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困境吗?相反,很大程度是价值观和环境道德危机的问题。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向人们揭示了人对自然的冷漠。当我们具有了改变自然的能力时,我们却忽略了自然的存在,忽略了自然与我们的关系更忽略了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杀虫剂的使用,使人类得到了暂时的利益,但却造成了永久的痛苦。抗生素的发明,使人类抵挡了一阵细菌的攻击,但是将来,一个小小的伤口会取走我们的性命。这本著作,给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哲学,就是为了解决我们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关键可持续发展因素。目前,发展中的中国面临这样的一些意识问题:
首先,在知识层面,没有区分不同性质的学科与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把一切真理都冠以“科学”之名。第二,在方法论层面,对“什么是科学方法”缺乏共识,也不理解“科学方法是科学活动的灵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失范状态得不到纠正,因而在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由科学工作者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内部,缺乏公认的学术规范,各行其是,常常搀入一些非科学、甚至伪科学的成分。第三,在实践层面,不能恰当处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有的混同二者,以为基础科学的突破自然而然会带来生产效益。有的片面认同科研和教育体制中不合理的现状,视“重基础、轻应用开发”、“重理科,轻工科”为正常,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的不能很好地把握科学技术建制与社会其它建制之间的关系。要么简单对应,要么截然分开。最大的问题是在科技体制内部缺乏健全的运作机制,在科技与生产、科技与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第四,在人类文明层面,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是历史发展的杠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更没有作好准备应付科技发展对传统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道德伦理、等等提出的激烈挑战。例如,中国当时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对科学技术采取了一种简单的乐观主义态度,在创作的科普读物中,无不把未来世界设想得无限美好。事实上,只要真正地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研究是可以找到一个理论上的出发点或研究纲领的。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必然深刻决定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地,当今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选择,对传统制度与文化构成冲击,也对西方模式的传统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了质疑。相比之下,今天某些经济学家谈中国的改革时,往往有重视制度创新、轻视技术结构创新,重视经济杠杆,忽视科技动力的倾向。这方面的开拓性工作,科学技术哲学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篇5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共同孕育的一枝奇葩,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又是防病治病之有效措施,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模式的改变以及受到“回归大自然”思想的影响,药膳这种药食结合、养疗一体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药膳学的发展。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药膳研究培训机构、药膳餐厅纷纷建立,部分医院、康复中心相继成立了药膳食疗科,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但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药膳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其应用价值也远未得到应有的体现。本文就药膳事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予以探讨。
1 加强基础研究,深化药膳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基础研究,药膳也不例外。药膳是以食物和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兼具药物防病治病和食品营养保健双重作用的食品,其配伍、组方和运用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其加工制作过程则需要以烹饪理论为依据。所以,如果脱离了中医理论和烹饪理论的指导,药膳的发展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目前,有关药膳食疗的专著较多,但大多偏重于介绍药膳食品的加工制作技艺而疏于药膳配伍组方理论的探讨,即便是有所论述也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难以适应药膳教育和普及工作的需要,更无法满足药膳学科全面发展的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专门从事药膳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很少。在中医界,药膳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应用技艺,中医理论或临床学者一般只是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因为对药膳感兴趣而间或有所涉猎,专门投入精力研究药膳理论的并不多见。由于投入不足、人员分散等诸多原因,使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理论不能得以深入发展,药膳学至今未能形成独立发展的态势。
为了强化基础研究,促进药膳理论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培养药膳研究的专门人才,促进学科的独立发展。
2 提倡学科分化,培养专门人才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为世人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药食同源,药膳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烹饪技艺相结合形成的专门学科,是中医学和烹饪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共同孕育的产物。药膳学综合了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加工制作方法源于烹饪技艺,两者缺一不可。
药膳学的渊源和特点决定了药膳学科的从业人员必须既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又具备烹饪学、饮食营养学的专门知识。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膳学作为选修课,其教学目的仅仅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主要讲授药膳理论,对药膳操作技能少有涉及。烹饪专业的学生一般只是学习某些药膳的制作技艺,对药膳配方理论几乎全然不知。所以,培养兼具相关学科知识的专门人才是促进药膳学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药膳学必须脱离中医学或烹饪学单一学科的束缚,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学科的分化和独立发展。
3 整理存世文献,挖掘有效配方
药膳具有药食结合、养疗一体、风味独特、疗效确切等特点。应用药膳的终极目的是充分利用药物和食物的性能、功效,来调整身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以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提高药膳疗效是促进药膳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食疗学是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难以计数的药膳食疗配方,这是药膳学发展的不竭源泉。现在大量的药膳学书籍主要是整理、转载和引用历代医家的药膳方剂,其中不乏盲目传抄者。为了提高药膳的疗效,体现其实用价值,当务之急是系统整理古代药膳文献。首先要分类汇集药膳方剂,从专业的角度筛选有代表性的养生治疗方剂;之后要利用现代研究方法将筛选的处方进行观察,从中挖掘出疗效确定、适合推广的有效配方。否则,药膳只能沦为豪华宴席上的点缀或成为民众的心理安慰,并最终失去生命活力。
4 注重普及教育,提高民众认识
药膳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普遍追求安全有效的无伤害性保健治疗措施,从而使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药膳食疗在养生保健及各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由于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人们对中医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少,对中医理论的认知越来越困难。所以,人们虽然有利用药膳防治疾病、实现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但在运用药膳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可避免的盲目性,误补、蛮补造成的悲剧也不鲜见。目前药膳普及工作尚属空白,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实的情况是:人们对药膳要么缺乏了解,要么虽然有所了解却不能正确合理地加以运用。
所以,民众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药膳常识,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药膳师对其饮食生活予以督导,通过一日三餐改善体质。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注重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的认识。应该用科普书籍、音像制品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传授药膳制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具体使用方法。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民众广泛参与药膳实践活动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
5 规范药膳市场,进行资质认证
经济的发展将药膳推向市场,但现在的药膳市场并不规范。由于利益的驱使,药膳受到很多餐饮业的追捧,很多餐饮从业人员在不具备起码的中医常识的情况下从事药膳制作工作,只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地制作几个所谓的药膳菜品。
在配伍完善的药膳食疗方中,要求其中的各种原料在寒热性质上要一致,五味取舍要合理,归经选药要准确,功效主治要协同,使成品的整体作用远优于每一种原料作用的总和,以取其最佳疗效。若搭配不当,轻则药力尽消,甚则伤害机体。所以,规范配伍、合理应用是药膳实践的基本要求,否则,不仅不能发挥药膳的优势,反而使人们对药膳的作用产生怀疑、甚至形成抵触情绪。
药膳市场的混乱是阻碍药膳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应该对药膳餐厅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才能上岗,这是药膳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6 开展市场研究,开发药膳产品
药膳食品不独为国内民众所习用,而且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由于食疗药膳食品不但能防病治病,有利于人体健康,并能丰富人民生活,使饮食品种增加新的内容,所以广大民众对其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均有很大的提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药膳食品的制作加工应该突破传统的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步入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行列。传统的药膳食品可以通过创新剂型、改进加工方法、合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等方式适应社会需求。
篇6
2014年11月3日,“王苹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庄蕾蕾、冯燕玲老师围绕工作室研究课题“中学政治课‘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就高一年级《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内容做了两节同课异构的研究课,为政治课“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本文将呈现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指导教师王苹的课后点评。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教学设计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庄蕾蕾
【教学背景】
1.课标要求:描述企业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第二目的教学内容,重点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必须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而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因此,企业是社会生产和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3.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居民的生活、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步人社会,对于企业经营、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结果等问题缺乏直观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经营与发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案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活动将社会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演绎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2.阐述技术、诚信等因素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通过对参观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逻辑思维对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概括和综合。
2.通过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分析自办企业经营策略和实战结果,运用所学习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企业经营钻石模型和企业发展生命周期曲线的分析,能够初步学会运用全面的、发展的方法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感受市场竞争的激烈,逐步认识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树立竞争意识,明确诚信经营在企业经营成功中的重要性,增强诚实守信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和国家的物质财富,都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所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企业知识中有关“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问题。
讲授新课:
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板书)
教学环节一:事例分析
前不久我们组织大家参观考察了梦狐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个人投资的私营企业。在我们眼前,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时尚的装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生存下去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对这家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学生活动:观看企业视频,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思考问题:你认为梦狐企业是否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什么?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副板书)后,教师归纳:梦狐企业属于国家倡导和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研发的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梦狐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产业环境;企业自主研发的生物分离技术应用领域广、市场广阔,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企业的生产带来动力;企业重视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企业具有的人才、技术、管理等因素,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
从经济学看来,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生产要素和管理机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内部条件。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发展缺一不可,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展示企业经营钻石模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梦狐企业正是抓住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教学环节二:提炼要点
1.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P40,思考问题:结合对梦狐企业的了解与分析,你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怎样经营才能获得成功?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板书)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
教师归纳:企业的经济行为不能是盲目的,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企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各方面条件,才能做到准确定位。
(2)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板书)
学生思考:一个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可能会涌人许多企业,企业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教师归纳:企业要在技术、管理、质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板书),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竞争中获胜。
将来我们可能成为一家企业的投资者或创办企业的经营者,我们不能纸上谈兵,这些因素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是不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哪些因素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来共同探讨企业的经营之道。
教学环节三:实战模拟
下面我们利用“JA经济”的企业实战模拟软件,对“记忆笔”的生产经营进行决策模拟。
材料一:企业实战模拟基本情况介绍
你和你的朋友准备用你们的全部积蓄收购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制造记忆笔。
记忆笔是一种将最新计算机技术与普通的钢笔结合在一起的创新产品。一支记忆笔能够复写出它写过的任何东西、图形、单词和语句。使用记忆笔书写就像使用普通的钢笔一样简单,当其转换为复写模式时,记忆笔就会把存储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写或画出来。
国家积极倡导和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小微企业给予减免税收和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创业者纷纷投身其中进行竞争,这些企业处于同一水平,你们的企业就是这众多企业中的一家。
材料二:记忆笔产品的企业报表和行业报表(具体内容略,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阅读)
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是盲目的,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经营策略。
学生活动:请阅读有关记忆笔生产的相关信息,找出企业经营的外部和内部条件,根据企业发展的“钻石模型”,对记忆笔的生产做一下市场评估,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生产。
学生阐述各自的决定并简要分析后,教师归纳:记忆笔是科技创新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各个企业已经具备基本的生产能力。从目前来看,记忆笔生产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所以大家的决策是可以投资进行生产。
学生活动:我们将同学们分成A、B、C、D、E五家企业,同时进入记忆笔的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你所在企业将采用怎样独特的经营策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5家企业分别根据企业和行业报表中反映的市场信息,做出第一期市场决策。(限时五分钟)
学生活动结束后,将企业第一期决策报表数据输入MS软件,等待竞争结果。
教学环节四:分享心得
学生回答:在刚才的这一期决策中,你的企业采用了怎样的经营策略?(教师副板书)
五个企业的代表分别回答。
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对以上经营策略进一步分析思考,共同分析怎样的营销策略更适合当前的市场形势,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展示资料:山东蓝翔技校每年用于广告费用达2000万-3000万,依靠洗脑式的广告营销,使其家喻户晓。但有媒体爆料“蓝翔挖掘机并不强”!一个半月的培训,交5680元学费。所谓上机一天,其实只是上25分钟。37天上机操作,只会开挖掘机在路上走走,根本不敢用铲斗。由于对教学质量存在质疑,和“暴力事件”风波影响,近日蓝翔技校招生率下降90%,荣兰祥苦心经营的蓝翔技校帝国,正陷入濒临倒塌的困境。
学生思考:“蓝翔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广告营销是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还要诚信经营,依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赢得市场。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板书)
通过MS软件,计算出五家企业第一期决策结果,教师打印并公布结果。
学生活动:对利润、市场占有率和绩效指数进行比较,简要分析本企业决策成败原因。
2.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板书)
学生思考: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下一阶段的经营中你将在哪方面进行调整?
教师归纳: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必然发挥作用的客观规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势企业最终将面临破产或被兼并的结局;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或强强联合的方式扩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
学生思考:对于优胜者来说,你将如何分配利润这块“蛋糕”?
教师归纳:盈利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但不能把盈利作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资料展示:梦狐科技有限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003年“非典”期间每天提供大约10万只口罩,为打赢“非典”做出重大贡献;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紧急生产并免费捐献给灾区保暖衣物;2010年捐助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春蕾计划”;2012年积极救助北京大兴区贫困人口,并被评为“大兴区先进扶贫企业”。
教学环节五:理论提升
图片展示:企业成长生命周期曲线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生命周期,企业也不例外,要经历创业、成长、成熟和衰亡四个阶段。为了避免破产或被兼并,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就要在战略、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第二条生命线。
希望同学们将来无论是企业的员工还是经营者,都要勇于创新,不断进取,诚实守信,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教学反思】
第一,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将走出校门考察企业的实践活动、“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的课堂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问题的设置、实践的操作,以及小组的合作、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中、在合作互动中、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与感悟。
第二,个案分析与共性理论有机结合。
本节课遵循了“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从参观考察的梦狐企业人手,通过讨论探究,概括归纳出企业经营成功的共性因素。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模拟企业经营,制定具体的经营策略。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理论来源于具体的、鲜活的生活,又要回归于具体的、鲜活的生活。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教学设计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冯燕玲
【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描述企业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2.教材分析:《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第二目的教学内容。上承“生产的制度背景”,下启“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从宏观生产到微观主体的过渡。
企业是生产和市场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主体,企业经营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因此,掌握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对市场经济基本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对学生今后以经营者或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经营提供一定的指导。
3.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刚刚接触《经济生活》不久,对经济学的理解和有关经济学的知识储备有限,尤其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情景创设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
【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企业经营与发展成功的主要因素,正确看待市场竞争所带来的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现象。通过对“阿里巴巴集团”经营案例探究,初步把握创办企业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角色模拟,体验企业成立与经营的过程。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因素,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参与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企业成功经营的奋斗历程,激励自身胸怀梦想克服困难、追求卓越,提高自己参与经济活动的兴趣。
(2)通过角色体验活动事例,明白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形式组建自己的企业。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有着五彩缤纷的梦想,梦想着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梦想着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放飞梦想,创赢未来。
学生活动:各小组代表用简炼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的企业。
教师过渡:成立企业容易,经营企业不易。企业经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企业经营需要关注哪些因素才能获得成功?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企业的经营之道。
二、讲授新课
(一)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展示资料:阿里巴巴集团发展壮大的资料
教师提问:你认为阿里巴巴集团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在企业经营成功的众多因素中,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做什么”的问题。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板书)
展示材料:1999年,中国互联网热潮高涨。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站已经具备一定规模。马云根据在互联网上为商人服务的经验,决定为中小企业建立一个进行商业信息交流的网站,进入电子商务这个新领域。
教师提问:分析阿里巴巴为什么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作为战略切入点?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归纳: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之前,都会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内部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再确定企业战略。阿里巴巴就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的经营战略。
教师过渡:阿里巴巴集团在阿里网业务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战略扩展。这些战略是否正确呢?企业要根据各业务市场占有率及增长率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法在国际上称为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展示材料:2008-2009年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各业务市场份额及增长率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分析阿里巴巴集团战略。
教师提问:回顾阿里巴巴集团战略的制定到发展,哪些战略是正确的呢?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战略是否正确,一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实际,二要经过市场检验。一家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加快发展。反之,就会遭受挫折。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阿里巴巴集团的明星业务——淘宝网。
展示材料:淘宝网是深受欢迎的网购零售平台,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每天有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同时每天的在线商品数超过了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晶。
教师课堂小调查:哪些同学日常会选择淘宝网购物?哪些同学不会选择?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选择来淘宝网购物?或你为什么不选择来淘宝网购物?
学生活动:交流、回答。
学生角色体验活动:假如你是淘宝店的卖家,你怎么赢得顾客的心?假如你是淘宝网的总经理,你怎么留住顾客的心?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归纳:企业通过诚信经营,用自己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了顾客的心。企业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企业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展示资料:2014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
教师提问:企业为什么重视信誉和形象?企业如何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归纳: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获得利润。淘宝网在建立自己品牌过程中不仅坚持诚信的理念,而且建立了诚信体系。企业在诚信建设中既发挥法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育作用。
2.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板书)
教师过渡:诚信不仅需要德和法的约束,更需要技术的支撑。
展示资料:阿里巴巴集团技术路线图:2007年成立阿里软件企业;2008年开始飞天研发;2009年成立阿里云计算;2012年自主研发成功分布式计算平台。
教师提问:阿里巴巴为什么重视技术?阿里巴巴为什么要自主创新?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阿里巴巴重视技术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自主研发的技术使阿里巴巴在国内外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必受制于人。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板书)
企业经营成功是因为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及诚信经营而取得的。所以企业必须在上述方面有所作为。
教师过渡: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阿里巴巴集团在今天虽然取得不错的业绩,但是它也曾遇到过挑战。
展示材料:2005年夏天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进入网络搜索和门户网站领域。阿里巴巴希望和雅虎的合作能给电子商务注入活力,扩大自己的实力。
2013年8月19日,中国雅虎向用户发出停止邮箱服务的通知。如今的中国雅虎只剩下一个品牌,没有什么核心业务了。
教师提问:企业兼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什么?是否任何兼并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归纳:企业通过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进入国际市场。但是企业兼并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盲目兼并。企业对并购对象要有消化、吸收、整合能力。
教师追问:假如你的企业连续亏损,甚至扭亏无望,你能不能接受被兼并或者企业破产?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二)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教师提问:企业经营成功的直接表现是获得利润,利润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企业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获取利润绝不能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企业的经营目的既要获得利润,又要注重社会责任。阿里巴巴集团在发展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把自身发展和整个社会、环境、公众相融合。
教师过渡:我们看到了阿里巴巴的昨天和今天,那阿里巴巴的明天会怎样呢?阿里巴巴集团的远景目标是要成为持续发展102年,跨越三个世纪的世界名企。
教师提问:阿里巴巴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归纳:为了避免破产或被兼并,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就要居安思危,寻求新的突破。关键要创新,要有新的战略、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市场等。创新需要人才,我们作为未来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经营成功,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分享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之道,请同学们课下结合所学知识修改、完善你们的企业发展规划书,为实现创业梦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第一,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案例。企业的经营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之所以选择“阿里巴巴集团”的案例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案例,一方面是因为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上市引发社会较为强烈反响的时事背景,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网络平台的关注度相对比较高,部分学生有网购体验。结合“阿里巴巴”案例设计的探究活动,通过有层次并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第二,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延伸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新课程要求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学生分小组组建各自的企业,课上分小组汇报企业的创意与经营理念,课后修改企业的发展规划书。一方面将教学重点内容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有效地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将学生目前的学科理论学习与未来的发展需求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专家点评】(王苹,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政治特级教师)
评价一节课是否能够是“有效课堂”,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意义。教学行为是否有意义关键看教师是否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学到了有意义的东西。何谓“有意义的东西”呢?从较高层面看,就是从学科角度帮助学生学习生活的知识、生存的技能、生命的意义。
两位教师通过各自选择的企业事例与学生共同分析了企业成功的因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应该如何作为,并将理论认识提升到如何让企业的生命更长久的层面。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尝试用所学习的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庄蕾蕾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冯燕玲老师让学生课后修改完善“企业发展规划书”,从政治学科角度对学生成长需求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第二,是否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两位教师选择的事例都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通过各具特色的教学情景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提出,小组合作,生生、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第三,所占用的教育资源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政治课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让资源最大化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呢?两位老师的做法可圈可点。
庄蕾蕾老师将陈经纶中学考察参观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本拓展课“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具有校本化的特点。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必修教学内容与校本课程结合,这种资源的整合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冯燕玲老师选用的热点话题是阿里巴巴案例,并深入挖掘案例将案例贯穿教学始终,更具有学科教学的推广价值。这种资源的使用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精力,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认识问题,既看到事物的共性,又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7
[摘要] 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如何发展中医外科学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几千年来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中医药遗产,是我们今天发展中医药、拓展中医药的“源头活水”。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是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重视历代文献发掘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先继承好中医外科学的传统学术思想和理论,然后才能发展创新,使中医外科学在新世纪达到崭新境界。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医学史;医学,中国传统
Success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a perspective on the history
ABSTRACT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modern medicine, how to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is a question. The tremendous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the springhea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CM. Succession and innovation is an eternal subj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we should explore traditional medical literatu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theor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KEY WORDS surgery,TCM; medicine, history;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在现代西方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外科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一支,它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发人深思,笔者在总结中医外科学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思路,供同道共勉。
1 秉承传统是发展创新的基础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为丰富,历代著作浩如烟海,凡痈疽疖疔、瘿瘤瘰疬、诸毒虫伤、疮疥痘疹、疳癣疣痣,以及痔漏诸疾,均有论述。据不全统计历代外科学专著约有447部,其中影响较大者有:《刘涓子鬼遗方》、《外科真诠》、《外科心法》、《外科正宗》等26部[1]。
据甲骨文记载,夏商时代已有外科病症名及单列专科,有疾自、疾耳、疾齿、疾身、疾足的区分。《周礼・天官》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划分。《周礼》分科的记载,是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医学分科的最早记载。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载有很多外科病,如感染、创伤、冻伤、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疾病等。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代对疬疾(即现代医学的麻风病)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巨著《内经》奠定了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有著名的论述如“高粱之变,足生大疔”、“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疽”。《灵枢・痈疽》中载有几乎遍及身体各部位的痈疽疮疖,并最早提出用截趾术治疗脱疽。汉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学家华佗,他以麻沸散麻醉后进行死骨剔除术及剖腹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肠痈、寒疝、浸疮、狐惑病的治疗方药,如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乌梅丸等,至今仍是外科急腹症的常用方。晋末出现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已使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疾病。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海藻治疗瘿病、狗脑敷治疯狗咬伤。隋唐期间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观察到疮疖中有疥虫,并首先指出皮肤病与人体过敏体质有关,如在“漆中毒”条目下有“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的记载。孙思邈《千金方》载有饮食疗法和脏器疗法,如以羊靥、鹿靥治疗甲状腺肿大;还有以葱管导尿的记载,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 200年。宋代《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提出以“五善七恶”变化与脏腑功能的关系作为判断病症预后与转归的依据。这些辉煌的成就,为后世医家传承、开拓与创新奠定了基础[2]。
明清时代中医外科发展鼎盛,已达成熟阶段,出现了许多著作,形成了许多学术流派。薛己通过《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正体类要》、《疬疡机要》等著作,从各个方面阐述外科临床的整体观念,主张“治病必求其本”。汪机《外科理例》提出“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提出“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治外遗内,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薛己、汪机的著作中贯穿了金元医家李东垣、张子和、刘河间等对外科病的治疗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应首推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后世称“正宗派”。《外科正宗》细载病名,各附治法,条理清晰,十分完备,以陈氏40年临床实践所得经验,对当时的外科学术进行了推陈出新的总结。陈氏倡导脓成切开,位置宜下,切口够大,腐肉不脱则割,肉芽过长则剪;善于应用刀针手术及腐蚀药;对脱疽的手术,主张先在患趾上方“拈线缠扎”,继用“利刀顺节取患指(趾)”;对手术截除息肉(鼻痔)法,挂线、结扎痔漏等,描述精详,启迪后世;并首先记载了糖尿病性脱疽“得于消渴病,发于足趾者,名曰脱疽”。凌云鹏认为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重视开刀腐蚀等外治方法,一改过去偏于消托补的内治、轻于刀针腐蚀的保守疗法,在明代民间可谓独树一帜,可以说是外科手术家华佗以后第一个提倡外治解除外科疾病的外科学家。《外科正宗》的学术思想,在清代得到了外科学术界的重视与推崇。徐灵胎评注说:“见有学外科者,则今其先阅读此书,以为入门之地。”可见当时的盛行情况。由于这个学派是在传统的外科学术基础上发展而成,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术领域,所以是中医外科学中核心的学派。
清代著名外科学家王洪绪,在学术上有独到的见识,所著《外科全生集》是根据他祖父王若谷秘传和自己临床经验写成的,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此学派的特点是以阴阳辨证法则,将常见的外科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阴阳两大类,并且创用阳和汤、阳和丸、小金丹、醒消丸、犀黄丸等方药,内容提纲挈领,方法简要。尤对外科阴证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如书中提到“诸疽白陷者,乃气血虚寒凝滞所致,其初起毒陷阴分,非阳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已溃而阴血干枯,非滋阴温畅,何能厚其脓浆”,“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江苏无锡高锦庭《疡科心得集》,首先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领域中来,使外科学术得到长足的进步,成为新兴的一个外科学派。其以温病三焦学说为借鉴,将疮疡分为上部、中部、下部,分别以风温、风热,气郁、火郁,湿热、湿火作为辨证论治的准则。“盖以疡科之症,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湿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将温病卫气营血学说,运用于火毒炽盛型疮疡、疽毒内陷等的治疗,倡用犀角地黄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疽毒内陷、疔疮走黄,至今仍具指导意义。其阐述脑疽、发背的“三陷逆证”甚为精详,重视病症的鉴别诊断,对疡科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其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心得派”、“全生派”均是在“正宗派”基础上发展而成,弥补了“正宗派”的不足[3]。
此外,明清时期尚有其他一些杰出的外科学家和著名论著。明代陈司成《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清陈士铎《外科秘录》、顾世澄《疡医大全》等有丰富的内容。吴师机的《理骈文》专述药物的外治法,总汇了我国清末以前的外治诸法。
2 近半个世纪来中医外科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近50余年来,中医外科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中药结合,应用到治疗和实验研究中来。一些常见病和疑难病的临床研究,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还取得了许多学科技术上的成果,为中国医学,以致世界医学做出了新的贡献。
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使我国治疗烧伤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西医结合抢救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例的成功,体现了中医中药的巨大优势。中医药在控制烧伤感染、减轻中毒症状、降低败血症发生率方面有积极作用;在维持有效血循环和微循环、改善与恢复心肾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促进机体抗休克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安全渡过休克、败血症期,从而降低了病死率。烧伤恢复期应用益气健脾、扶正养胃中药,对促进体质复原,加速创面愈合,亦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小面积烧伤的治疗,国内各地运用了许多不同组成、不同剂型的中草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药外敷治疗烧伤创面的特点是湿润暴露疗法,不仅具抗感染、减少渗出、消炎止痛的作用,而且由于外敷药形成屏障,有防止创面再感染的作用,更有促进创面愈合、促进上皮再生、减少疤痕的作用。烧伤后疤痕增生,应用中药内外治疗后,血运改善,凸出的疤痕可逐渐软化与平复。在烧伤防治的实验研究方面,成绩亦是显著的,在理论研究上,湿润暴露疗法打破了西医学传统的、保持创面干燥成痂的概念。湿润疗法这一理论,是结合中医“创伤、溃疡”论治思想和现代烧伤局部微循环研究理论提出的一种新概念,这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医药外敷治疗烧伤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相信不久,湿润疗法的理论将更臻完善,随着这一理论的完善与实施,将为进一步发掘传统的中医药、单方、验方、祖传秘方开拓广阔的道路,烧伤后疤痕的防治亦将取得新的突破[4~7]。
中医中药在防治周围血管性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国内已成主流,各地倡用和研制了大量中成药制剂,配合针灸中药麻醉等治疗,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和高位截肢率。国外文献资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截肢率较高,约占28%~33%,国内开展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截肢率明显下降,约占1.2%~13.8%。中医中药防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国际上亦享有声誉,奚九一选用土三七、金银花、甘草等制成清脉791、811冲剂治疗脉管炎坏疽221例,临床治愈率达80.19%,截肢率仅为1%[8]。顾亚夫[9]研制益气活血、养血清热的通塞脉丸和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总有效率达97%,截肢率仅2.9%。裴玉昆[10]研制了以水蛭、地鳖虫等制成的通脉片,总有效率为93.7%,显效率79.5%,截肢率5.2%。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既有广泛的临床基础,又有科学实验依据,因此疗效稳定,有可重复性。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尤其是已形成死骨、骨腔积脓、瘢痕窦道者,属于外科极为棘手的治疗难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采用积极的综合措施,局部以升丹为主的药捻蚀管祛腐,排除小型死骨,中西药液灌注、冲洗,药条填塞,以及病灶、病骨清除术,均以消灭骨死腔、解决骨与皮肤缺损等为目的,配合内服清热解毒、祛瘀通络、补髓养血的中药,将治疗化脓性骨髓炎总有效率提高到95%以上。杨文水[11]应用祛腐、托里、生肌法治疗6 200例,总有效率达98.24%;陈兴之[12]治疗134例,有效率达97%;谢景龙[13]治疗351例,痊愈337例,总有效率为99%。今后在众多的临床有效经验基础之上,更应加强实验研究,以期找到稳定而有效的方药,使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研究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药防治乳腺增生病在国内有大量的临床基础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大量文献资料证明,患乳腺增生病的妇女其癌变的危险性要高于普通人群,积极防治乳腺增生病,对于预防、早期诊治乳腺癌有积极意义。中医中药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和治则研究,20世纪50年代前认为病因主要是肝郁气滞,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消滞为原则。20世纪60年代病因病机的研究增加了冲任失调的因素,治疗上增加了调摄冲任的法则,在临床上提高了疗效。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一步认识到痰瘀凝滞亦是一部分病例的病因,此类病例多属反复发作、局部形成钙化灶或纤维化,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软坚化痰的法则。此外,涌现出许多中成药如天冬素片、消核片、乳核散结片、消癖丸、乳康片等。据报道中医中药的总有效率达90%~97%。可以相信,随着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将出现更多疗效显著、药效稳定的中成药制剂[14~18]。
浆细胞性乳腺炎由于临床症状酷似乳癌,常被错误地施以乳癌根治手术[19]。20世纪80年代陆德铭[20]继承发扬老中医经验,应用中医切开法,清除炎性病灶,切开瘘管,然后用提脓祛腐中药外敷治疗,获得疗效高、复发率低、变形小的良好疗效,此项研究提高了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认识,尤其是对与乳腺癌的鉴别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根治手术。20世纪90年代唐汉钧[21]采用切开、灌注等综合治疗后,不仅提高了疗效,保持了外形,还降低了复发率。
乳腺癌手术后的中医药调治很重要,中医药能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中医药能调整机体因癌症造成的功能损害和代谢紊乱;减除因手术、放疗、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加强放、化疗效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术后扩散和转移;还兼有抗癌、扶正的双相调节作用[22,23]。
中医治疗急腹症源远流长,20世纪50年代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防治急腹症得以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应用大黄牡丹汤、三黄汤、红藤煎、薏苡附子败酱散等代表方,结合针刺、电针、穴位注射、耳穴压贴等法,治疗急性阑尾炎取得了肯定的疗效。1978年统计,治疗急性阑尾炎16 733例,非手术治疗治愈率为69.9%;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1 572例,非手术治愈率75.8%,中转手术率为67%;以清热利胆通腑中药治疗胆道感染1 408例,非手术治愈1 174例,占83.4%;以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了明显疗效,对轻型胰腺炎的有效率达90%以上;以承气汤、陷胸汤等综合措施治疗急性肠梗阻16 944例,非手术治愈率为67.7%[24]。中西医结合,中药“碎、排、溶、防”等一系列非手术疗法防治胆石病的研究和胆石从肝论治观念的确立,大大促进了胆石病的防治工作[25]。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中医中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有机地施用于急腹症的各型各期中,作为非手术综合治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前途是极为广阔的。
近50年来,中医治疗痔瘘疾病得到了较大发展,广泛采用切开挂线法解决了高位肛瘘的难治之点,这已成为国内肛肠学家的共识,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26]。近年又开展了对复杂肛瘘外科治疗最佳术式的临床研究以及隧道式引流的研究,减少了瘢痕变形,保护了功能[27]。混合痔的外剥内扎术等是结扎痔瘘的改进手术,不仅疗效显著,而且防止了西医环切术后狭窄、黏膜外露等后遗症。消痔灵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风靡国际,在1986年南斯拉夫第14届萨格勒布国际发明创造博览会荣获金奖,比利时布鲁塞尔第35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创造博览会上荣获最高荣誊奖??一级骑士勋章。此外,陈旧性肛裂、婴儿肛瘘的治疗亦均有较大的进展。
疔疮、有头疽、疮疡等感染性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在国内有广泛的临床基础,全国各地拥有大量验方、单方,不仅有显著的疗效,而且近年通过对小复方和外用药的深入研究,在治疗机制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中医中药除有直接的抑菌和抗病毒作用外,更有调动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通过促进非特异性或特异性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间接杀灭病原体,清除毒素,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促进机体恢复。随着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增多和副作用增加,扶正祛邪中药日益受到中西医学者的重视。疽毒内陷、疔疮走黄等外科感染,及至形成毒血症、脓血症、败血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病死率。通常认为在感染严重阶段过后,停用抗生素等西药,改用中药辨证治疗,可避免因抗生素长时间应用所致的毒性反应、二重感染、以及细菌产生耐药性等毒副反应,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慢性溃疡是中医外科的常见病,因其迁延不愈,愈后又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以祖国医学祛腐生肌理论为指导,20世纪70和80年代天津疮疡研究所李竞教授[28]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90年代唐汉钧、李斌等对溃疡的研究拓展了病症,对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溃疡、动脉栓塞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放射烧灼性溃疡、化疗引起的溃疡、神经损伤性溃疡、蛇伤性溃疡等难治性溃疡的治疗取得成效[29]。在“祛腐”的基础上提出“祛瘀、补虚”法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创面的生长愈合,缩小疤痕[30],这些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展研究基金的资助,获得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中药灌注(介入)加药捻疗法是中医传统药捻疗法的继承与发展。由于西医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后出现感染及残留创口成窦道久不愈合,再次清创手术,常会带来更严重的后遗症,使用传统的药捻疗法,又不能直达病所,中药灌注(介入)加药捻疗法既继承了传统的药捻法达到祛腐化瘀、生肌引流的作用,又创新发展了药捻疗法,使一些原来药捻法不能治疗的术后窦瘘成为可治之症。近10年来,龙华医院中医外科采用此法治疗心脏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形成的窦道5例;头颅部、胸腹部手术后形成的窦道23例;脐部瘘、骨髓炎窦道、耳前部瘘等2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1~33]。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上晋代《刘涓子鬼遗方》总结了我国古代早期中医外科医方、医术、医理的成就;著名医家陈实功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医外科的成就,著成划时代巨作《外科正宗》;而清代王洪绪、高锦庭等医家又将医学成就向前推进,著成《外科全生集》、《疡科心得集》等。这些为后世继承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21世纪的发展与创新,一定要重视历代文献的继承与发掘整理工作,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创新。几千年来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中医药遗产,是我们今天发展中医药、拓展中医药的“源头活水”。只有秉承传统,弘扬中华中医学术精华,才能发展创新,使中医外科学在新世纪达到崭新境界。
(本文承蒙陈豪、刘晓鸫做文案整理工作,在此谨表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9961049.
2 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5. 18.
3 唐汉钧.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外科卷[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6. 56.
4 唐汉钧.中医治疗中轻度烧伤132例[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1, 4(7): 414.
5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组.烧伤感染毒血症的本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85, 1(4): 282.
6 罗成群, 马恩庆. 补脾健胃药在大面积烧伤营养治疗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 10(1): 3031.
7 徐荣祥.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的临床应用[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 8(4): 204206.
8 顾亚夫.周围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 7(11): 647651.
9 顾亚夫.“通塞脉Ⅰ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0例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J]. 科研资料选编, 1980, (1): 16.
10 裴玉昆.通脉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 1987, 28(1): 3639.
11 杨文水.祛腐托里生肌法治疗骨髓炎6200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 1979, 11 (6): 31.
12 陈兴之.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骨髓炎134例疗效分析[C].上海市中医学会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医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979. 151162.
13 谢景龙.中医治疗硬化骨髓炎并窦道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医学, 1993, 21(5): 4648.
14 张士云, 贾喜花, 孙彩霞, 等. 唐汉钧教授治疗病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00, 27(1): 910.
15 刘 胜, 陆德铭, 唐汉钧.调摄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0, 27(10): 444445.
16 韩会学, 李 斌, 唐汉钧. 唐汉钧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 1998, 20(5): 12.
17 唐汉钧, 杨 彬, 李新民, 等. 乳增宁片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7, 31(7): 31.
18 陆德铭, 唐汉钧. 乳宁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1995, 10(4): 1819.
19 贾喜花, 唐汉钧. 浆细胞性乳腺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2, 8(2): 134136.
20 陆德铭.顾伯华治疗浆细胞乳腺炎瘘管期的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6, 20(9): 911.
21唐汉钧. 切开拖线祛腐生肌法治疗浆细胞乳腺炎148例[J].中医杂志, 2000, 41(2): 99100.
22 唐汉钧.乳腺癌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 2003, 21(2): 168172.
23 翁永强, 唐汉钧, 程爱群, 等. 扶正祛邪法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17(3): 2831.
24 天津南开医院遵义医学院.新急腹症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 296310.
25 朱培庭, 张静. 胆宁片治疗气郁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临床研究: 附608例疗效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 24(5): 18.
26 郭修田.痔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4, 24(9): 3436.
27 何春梅, 曹永清, 陆金根. 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后位马蹄型肛瘘46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4, 38(6): 3233.
28 李 竞. 中西医结合疡科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5, 1(1): 5355.
29 顾宏平, 唐汉钧. 论唐汉钧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4, 4(17): 22302232.
30 张士云, 唐汉钧, 郑 勇.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减少大鼠创面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 2001, 10(4): 67.
31 蒉 纲, 唐汉钧. 唐汉钧教授治疗复杂性窦瘘的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4, 38(1): 2628.
篇8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国别掉队 新一轮地质找矿工作中科学思维与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让科学发展观引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科学发展 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的“中国智造” 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内涵和特征的几点认识 新一轮科技创新刍议 从上海世博会看中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 新一轮的科学思想转向 中医发展的契机 帝联科技助力Q卡掀起新一轮传媒电子革命 新一轮卷烟价税改革:一场静悄悄的中国式的革命 新一轮中国热的背后 中国营销:新一轮的“提速” 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起点 制度变革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10大看点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对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启示 中国新一轮QE对我国金融领域的影响 对新一轮个税调整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 福布斯中文网.2015年全球健康和生命科学的七大趋势[EB/OL]..
[11] 楚宗岭,曾海燕,邓心安.国际生物经济战略透视[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杂,2013,33(2):111-116.
[12] 环球网.日本国会将于近期通过国立卫生研究院法案[EB/OL]. .
[13] 科学技术部.2014中国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11-217.
[14] 生物探索.中国机构CNS月报(2014年12月)[EB/OL].
篇9
关键词:教育;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分析;基本框架
作者简介:郭新和(1954~),男,河南淇县人,河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9.9;C4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9)02-0016-04 收稿日期:2009-02-11
一
1959年美国学者舒尔茨在其著作《人力资本――一个经济学的观点》中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就成为20世纪教育和经济问题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而劳动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教育与经济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在逻辑。按照这一逻辑,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使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本”,则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重心。
目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教育问题的文献,大多集中在教育的经济学内涵、运用经济学研究教育问题的作用和意义、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涉及到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教育的规模与结构、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教育的产业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而且这些文献大多只是从一个角度进行探讨,鲜有涉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基本框架问题。
事实上,教育不仅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教育的发展涉及到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供给与需求、规模与结构、竞争与垄断、成本与收益等诸多经济学问题。对教育活动进行经济学分析,其实就是以上述这些经济学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对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以使教育的发展能够建立在遵循经济、教育规律之上,从而保证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致力于教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问题研究。尝试构建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二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育问题,首先要考察教育的经济学内涵,也就是教育涉及到的经济学概念。通过对教育以及教育发展问题的分析,结合已有的关于教育的经济学分析的研究成果。我们大致可以将教育涉及的经济学概念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供给与需求、规模与结构、竞争与垄断、成本与收益等。
1 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育资源不仅包括能够用于教育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还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条件,比如师资等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中。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多、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育资源配置不仅涉及到效率问题,还涉及到公平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从起点来看,施教者(学校)和受教者(学生)在教育资源使用上机会均等,即标准、规则(条件)相同;从过程来看,主要指教育资源分配的程序相同,没有特殊化和例外的受体;从结果来看,是分配的公平。教育资源的分配属于多次分配,在初次分配中,要按劳分配或按要素贡献分配;在二次分配和多次分配中,在不同的分配领域可以有不同的评定标准。如果教育资源的分配在上述三个方面都满足公平的基本要求,我们就可以说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公平(管德华,2008)。
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指如何配置一定数量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配置的效果达到帕累托状态,即若改变这种配置状态,会造成至少一个受教育者的利益受损。教育资源配置的帕累托状态不仅使所有学校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而且使每个接受教育者也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占绍文等,2008)。具体来说,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是指教育财政资源的最优分配,主要是政府在对教育资源的不同分配方案中如何进行选择,以杜绝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使投入的资源既符合社会的利益,也符合教育单位和受教育者的利益,使既定的教育财政资源获得最大的教育产出。
2 教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其本身来看,确实有别于一般的商品生产活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产品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因而教育同其他任何商品生产部门一样,都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问题(陈鑫,2007)。
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它包括教育的个人需求和教育的社会需求。教育的社会需求表现在教育能够提高公民的素质能力,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个人需求是指个人出于对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未来幸福以及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的需求而产生的教育需求。
教育供给是指在某一阶段、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机构。如中小学、高等教育机构等提供给青少年的受教育或培训的机会。就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教育还包括非正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如成人教育、在职培训等等(贾琳琳,2005)。
3 教育的规模与结构
教育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地区各类教育的总规模。它既可以从需求的角度来衡量,也可以从供给的角度来衡量。如果从需求的角度来衡量,教育的规模就是指各类接受教育者的总和;如果从供给的角度来衡量,教育的规模则是指社会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的总和。一般而言,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总需求应该等于教育总供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教育供求的平衡,保证教育规模的合理性。
教育的结构是指各类教育资源在教育总规模中所占的比重。教育结构一般包括教育的层次结构和教育的地区结构。教育的层次结构即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教育的地区结构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地区(比如我国的东、中、西部)的教育所占的比重。同时,教育结构还包括同一层次中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比如高等教育中的不同类型专业比重,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所占比重等等。
4 教育的竞争与垄断
教育的商品属性决定了教育自身也会形成一个市场。由于竞争与垄断是市场的两种基本状态,所以,教育市场上也必然存在着竞争与垄断。只不过,由于教育市场的特殊性,教育的竞争与垄断不同于一般的市场竞争与垄断。
由于教育市场主体涉及到教育的个体消费者和供给者学校,因此,教育的竞争也会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并g--者之间还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首先是个体消费者之间的竞
争。这种竞争是指消费者为获得入学机会而展开的竞争。教育需求竞争会形成教育市场价值。其次,教育市场价值会激励教育供给,教育投资者为获得投资收益,竞相办学和扩大招生规模。学校提供教育会引发对各项生产要素的需求竞争,生产要素的需求竞争会形成生产要素市场价值。学校根据教育市场价值和教育生产要素市场价值来决定教育生产资源投入和教育产量。在两者不相等的情况下,学校增加或减少教育资源投入和教育产量是有利可图的,学校必然将教育生产推进到两者的相等点。在这里,最优教育资源投入量和教育产量得以确定(王寰安,2008)。
教育的垄断主要来自政府。从整体上而言,我国教育还未脱离传统计划体制的基本框架,政府对教育仍然存在多方面的行政管制,比如办学准入限制、学校自主办学限制、学费管制等等。这些管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学费价格功能的发挥,阻碍了教育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由于教育垄断是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支配和掌控形成的,因此,这种垄断具有强制性、权威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只要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变,由此形成的教育垄断就会一直存在并发挥作用(姚永强,2008)。
5 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众所周知,教育的成本一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教学成本,包括教师工资、辅助人员工资、图书杂志、仪器设备、教学用建筑物、水电费用等,这些成本通常可见于教学的日常预算和开支账目中,以工资、津贴、仪器设备购置费用、分期还款和折旧损耗、维修费用等形式出现。第二类是学生生活成本,包括由学生和家长为住房、伙食、日常生活以及为学习需要的书本、文具、往返交通支付的费用。第三类是学生放弃的收入,也可称为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Johnstone,1986)。
教育的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社会及心理收益。其中,经济收益是受教育者因为接受教育而相对于未接受教育所多得的经济收入。除了经济收益外,教育还会为个人带来社会地位的提高、成就感和良好的卫生保健等,这些构成受教育者的社会及心理收益。
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在深化理解教育的经济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影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供给与需求、规模与结构、竞争与垄断、成本与收益等经济问题进行分解和综合,构建一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下面,就这一框架内容作进一步的阐释。
1 以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已经探讨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能保证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力和均等的教育机会。只有实现了教育的公平,发展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但是,在资源稀缺这一约束条件下,要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仅仅强调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其效率。因为,没有效率的公平必然是低层次的公平,也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际上,教育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相关而非相对的范畴,还应有相互包含的一面,二者都是对方衡量自身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准:在衡量教育资源配置有无效率时,必须考虑到其对社会公平状态的影响;在衡量教育资源配置究竟是否公平时,也必须考虑到其对教育的社会效率状况的影响(慕静,2005)。可见,教育公平本身就隐含有教育效率的意义,教育效率也体现着教育公平的价值。因此,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都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价值追求,二者不能相互归并和替代,我们必须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 以供求均衡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供求均衡是所有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条件,因为只有达到了供求均衡,商品实现了出清。资源配置的效率才能最终体现出来。如前所述,作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也会相应越来越凸显,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就相应越来越重要。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就必须以教育的市场供求均衡作为保证。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的供给分为“有效供给”和“无效供给”两种。所谓教育的有效供给,是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状况,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形成的“最大限度”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能力。这种供给能力往往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从而满足、适应乃至引导各种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而“无效供给”则表现为教育所提供的人才不能符合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也不能被社会认可和发挥应用的职能和作用(申培轩,2003)。我们所说的教育供给是指有效供给。
3 以不断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培养的人才的支撑。根据对美国等国社会经济进步与教育关系的研究,1960年~1978年间,美国高等院校在校生指数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呈高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1952年~1978年间的日本高等院校同类指数也呈高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原苏联、联邦德国的相关系数也分别为0.96,0.98。这些数据反映出经济增长与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相关性(赵国英,1996)。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势在必然。
作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的基地,随着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人才需求的不同,教育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因此,我们除了考虑教育的规模发展,还要考虑教育的结构性问题。具体地,从结构的角度来讲,教育的发展就是讲数量、质量和规模、效益的结构优化。事实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都面临教育结构的相应调整,如果结构性调整不到位,教育的规模扩大对经济发展就可能产生负效应。譬如,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出现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对经济发展的负作用态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情况更甚。据法国1992年2月公布的数字,大学生约占283万失业者的30%;据1993年6月6日《纽约时报》报道,加州理工学院225名毕业生在毕业典礼前一天,只有6人接到名牌公司的聘书;据英国《独立报》报道,1989年一1993年,英国最大的大学――伦敦大学的毕业生失业率连续4年上升,逐渐接近80年代初的12.5%,而同期要求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增加了30%。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初,印度的大学毕业生失业总数为2万人左右,占全部失业人数的12%;70年代达到120万人,占失业人数的20%左右;80年代失业人数多达150多万人(李家才,2001)。可见,教育结构的优化伺样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阶段,大幅度的结构性调整将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都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化迫使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层次、科类、形式、布局)也应相应进行调整。如果仅仅只从规模扩大来发展教育、势必会导致大量人才出现“无效供给”局面,出现人才过度和人才缺岗双重浪费的现象(慕静,2005)。因此,我们遵循的教育发展模式,应该是数量、质量和规模、效益的结构优化、全面协调的发展模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不断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为主线。
4 以促进竞争、规制垄断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随着竞争向教育领域的渗透,教育竞争已成为当今不可回避的现实,竞争的优越性也随之在教育领域不断显现出来。教育竞争首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配置的微观主体包括教育消费者、学校和生产要素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些微观主体之间结成了复杂的资源交易和竞争互动关系。正是依靠这种资源交易和竞争互动,资源才得以在教育和其他社会部门以及教育内部不断流动,实现合理配置。其次,竞争可以通过市场为主体配置教育资源提供市场信息和收益激励,从而促进教育产品有效和生产要素市场价值的形成。最后,竞争还可以通过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调节教育和其他产品供给,实现教育的供求均衡。由此可见,所谓“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几乎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制的基础性原则(万俊人,2001)。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由于竞争本身的局限性,教育竞争也会存在诸多不利于教育发展的方面,尤其是无序竞争,更是有害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与教育竞争相对存在的一个概念是教育垄断。目前,一说到教育垄断,人们往往会与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低效率、教育价格不断上升等问题联系起来,因此,教育垄断成为人们批评教育不合理现象的众矢之的。的确,教育的垄断与其他市场垄断一样,存在诸多的弊端,甚至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其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科学、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投入,我们不能简单用商品市场的垄断危害性对教育垄断一言以蔽之。事实上,垄断也是我国教育市场上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接受垄断,而在于我们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规制垄断。
由此可见,教育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都是客观存在,都会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是要全面实现竞争,完全取消垄断,而是要促进竞争的良性发展,规制无限垄断。
5 以合理的成本与收益核算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育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正常的活动势必涉及到成本与收益问题,而且从总体和长远来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以收益大于成本为基础。对社会而言,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能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有充分的积累;对个人而言,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能产生持续旺盛的教育需求。为了加强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核算。在提高教育收益率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教育的成本。
提高教育的收益率、优化教育成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强化教育的成本意识,合理配置教育成本,有效控制不合理成本。促进教育主体的权责统一。避免决策失误和效率损失;二是调整和改革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分担教育成本的比重;扩大教育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支持;扶持私立(民办)学校发展,扩大教育机会实现规模经济;三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建立真正的、能够充分调动内部积极因素的现代学校制度,使其产生节约成本的内部动力(狄琳娜等,2007;族。2008)。
篇10
【关键词】 机遇;挑战;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1 前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科学性。它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又是在挑战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和不断地趋于完善的。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深度分析了新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今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2 新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机遇
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机遇
二战之后,鉴于国际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科技生产力的加速发展等等原因,国际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产生是生产资料私有化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之间矛盾对抗的必然结果。针对这些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调整,但是这些调整仅限于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调整,从根本上来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危机的爆发仅仅起到推迟或者是减弱的作用。实际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先后经历了石油危机、滞胀危机、结构性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以及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这些危机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在金融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性和严重性日趋明显,并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新的趋势,而如此尖锐的基本矛盾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机遇。
第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机遇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断言资本主义终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在其理论体系中中,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其消亡并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其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为两种制度之间的过渡创造了条件。生产社会化实际上是对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否定,这也就从根本上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生长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关系,而这种要求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变的,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其二,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有着强烈的资本积累冲动,这样可有效提高其竞争力,获取更高的超额利润。但是随着资本积累集中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程度也将日趋提高,这就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亡创造了物质基础,加剧了其消亡的进程。其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阶级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将不断提高、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矛盾斗争结果的必然走向。
2.2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挑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为两种制度之间的过渡创造了条件,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物质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阶级条件。由此,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一过渡过程是一个资本主义内部否定因素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而必须经历比较长的时期。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所遇到的挑战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任何社会从产生到废亡,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内部矛盾内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也不例外。第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从个别国家向更多国家扩展的过程,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整个扩展的过程也求是直线式的,而是一个反复进行和螺旋上升的过程,这就大大延长了过渡期。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容纳生产力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还没有达到完全激化和严重制约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动调节和适用能力还比较强,这也大大延缓了资本主义灭亡的进程。
3 结论
总之,如今世界并存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虽然两者本质截然不同,但是却共同存在于这个星球之上,这样就决定着他们在发展中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他们要不断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生产力。而资本主义国家则要不断应对社会主义制度所带来的挑战,并学习社会主义国家中关于缓和阶级矛盾的理念。从发展历程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济体制保证其经济健康运行发展,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探索出符合各国国情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尚且需要时间的积累,在今后的发展中难免会走很多的弯路。所以,在两种制度之间的较量中,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1]邵华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J].科学社会主义.2001(03)
[2]倪家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J].社会科学.2006(10)
[3]本刊评论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J].世纪行.2010(06)
- 上一篇: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核心
- 下一篇: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