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数学教学是一个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利用数学教学与思维的特殊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具体认识。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把教学工作的重点完全落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上,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缺少关注。在新课程下,教师不应只是强调学生的“学会”,而应强调学生的“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因此,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也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只顾及当前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长远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就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设难置疑,变换方法、纠差防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即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导演”。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探索、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原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消化吸收,把新知识纳入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认知结构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注意学生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思维方法,提高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适宜教学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必须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学的氛围。这种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依靠教师本身具有的创新精神去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景的创新,而兴趣教学则是数学课堂情景创新中最常见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节课有强烈的兴趣,参与的意识才会提高。兴趣教学方法可以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具体形象的表达,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学生的“意识参与程度”很高。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尽量多采取举例子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强化基础知识积累

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知识积累并升华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有丰富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储蓄,并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双基”教学。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盲目抬高教学起点,一味做偏题、怪题、难题。要使学生彻底领会要领的含义,掌握公式、定理的条件及应用范围,理解推理过程的来龙去脉,弄清各部分知识的联系;要让学生把知识吃透、记牢、用活;要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教学针对一些跨学科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要充分展开讲解;学生的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及课堂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刊、杂志等课外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充分而系统的知识储备,足够的能力素养,进而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新的时代需要的人才决非只会背诵条文的书呆子,而是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及探究精神势在必行。作为数学学科,最常见的创新精神培养方式,就是拓展解题思路,开导思维变通。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应该有一个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考察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方面进行联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求异思维,鼓励一题多解,改变习题的条件或结论,增删例题条件,组合条件相似或结论相似的系列习题,创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要调动学生深钻细研,标新立异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思维活动直观化、生动化,调动所有感官激发想象力;在解题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发现新结论,通过知识的细小迁移,联想深化、开阔学生的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篇2

【论文摘 要】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几点建议:创设自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注重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是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尽量跳出单一式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使思维透过扩散型的多渠道,跃入新的境界,进而收到脱陈布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爱因斯坦曾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是有感情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干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

教学中,教师应充满活力地对待每个学生,态度要求和蔼可亲,以此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另外,我还注意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敢问、敢说,甚至敢指出教师的错误;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欲望;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借助录音机、录像、电视、计算机、语言、实物、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情趣盎然,全神贯注,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

2 精心设置教案,启发联想,培养多向思维

联想为作为一种扩散型思维,又是实施求异探新能力的基础之一设置教案时,我尽量将一般易于联想到的都点出来,为的是开掘学生的联想、求异与探新的深刻度。

由于学生在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我精心设置教案和课题,使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多向思维。备课中,针对课文尽可能找出学生的疑难点、易错处,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然后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精心策划教学活动,营造课堂气氛,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课堂活动是为了营造一个宽松、活跃、和谐的学习气氛,提供学生展示自我学习能力、开创创新思维的又一个平台。让学生都能登上这个大平台,自然地走进英语学习的语境,展开思维,大胆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课堂活动有多种形式,如看图说话、复述故事、对话表演、课文朗读比赛、小组讨论学习汇报、新单词学习记忆方法推介拼比、单词编写片段作文、小老师问题解答等等。活动中设有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活动中还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有评价和奖励机制。这种活动的开展既能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又有小组的协作精神,形成了书本知识和师生情感的交互网络,满足了学生对知识推进的向往欲。

4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之一。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充分利用英语丰富的词汇和多变句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I’ll be a…”这一句型时,笔者让学生试着畅谈自己的理想,并积极幻想实现理想首先要做的三件事,并试着用英语表达,如果表达不了,就用动作来展现,让其他同学或教师帮着说出来。如有一名男同学说:“I’ll be a builder. I’ll do three things. The first one is looking for a piece of ground.Then build a beautiful house. Then欢迎你们参观。”由于他最后一句不会说,笔者就发动同学们一起帮助他来想,最后得到了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welcome to my new house.”许多同学都想象着自己的将来,很多人的回答都出乎笔者的意料,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所产生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开启创新思维,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设想和创新意识,开发智力潜能。如在教“问路”这一课时,可把教室的桌子拉开距离,变成一条条的“街道”,再在桌子上贴上银行、商店、学校、医院、交通红绿灯之类的图片。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成了一个“小城镇”。为了增加趣味性,再请学生扮演警察来指挥交通、指路,这样便于学生将自己融入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会问路时使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另外,讲故事、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创造型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

5 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教学中,学生往往产生一种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假如教师给以严厉的批评、职责,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蔼宽松的环境之中,才能及其主动的内部活动。只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评价中,我注意诚恳、热情、公正、客观,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我注重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几种方式进行评价:①鼓励性评价。②分层次评价。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的对待学生,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名声等.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途径

什么是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最早是由J.A.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提出来的,意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结合”。从古至今,社会之所以发展,人类之所以进步,都是因为“创新”的存在。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出另一个时代,是社会前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将思维赋予创新性,并且付诸于行动的能力。如果说创新思维是社会发展的原料,那么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容纳所有创新思维的转化炉,它将所有创新思维注入生命力,成为社会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事物,它是一种将思维转化成实践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社会需求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严重。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为了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很多学校开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他们告诉学生“什么是创新”却没有说明“如何去创新”、“创新在哪里”。确实,创新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对于大学生来说,授予其创新的内涵和价值,不如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养成。

面对现在的社会情况,有人就调侃说:“这个社会最缺什么?――人才。这个社会最不缺什么‘人才’。”每年不断增加的困难就业大学生人数其实并不是在警示着高校扩招的危险,而是在呼喊着创新人才的匮乏,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有了发展那些所谓专业内的精英人才才有一展身手的地方。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储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学观点来看,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

再次,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

最后,要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对创新型人才而言,最具重要性的是思维的全面性,即要在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全面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全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创新思维的培育,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那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第一,强化创新意识教育。良好的创新意识,不仅能够增加对新鲜事物的捕捉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创新意识教育,是从思想上让学生养成一个创新意识的习惯,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突破自我,敢于发现和创造新的事物。

第二,加强创新思维力。着重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身边的事物观察起,从小到大,将思维发散,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说到底就是把现有的知识转变形式成为一种新的概念,因此对于创新来说,累积的知识就是创新最好的原料。创新能力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创新思维能力是现在社会缺少的人才标准,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克祥.实用创新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2]关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http://.cn2006年05月04日06:00光明网

[3]孙冬青.当代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6)

[4]胡鹤玖.高职学生创新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3,(06)

篇4

关键词:英语活动课 培养 创新思维

1.现状分析

二十一世纪,我们将迈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而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主席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也曾说过:“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而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在教学时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知识,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2.在英语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创设激情情景,唤起创新意识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的氛围。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索某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习和活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主动、顽强执着地去思索创新。教学中,借助录音、录像、电视、语言、食物、幻灯等多种媒体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

2.2激发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人们进行各种创造实践活动的心理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培养想象力不仅对发展创造力有价值而且对思维的发展也很有意义。英语是拼音文字,与汉语象形字不同的是英语有很多较相似的词,如:cat和cap,plane和play等。这不仅给学生继续学习英语造成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滞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经营转移、侧向思维和遥远联想对所学内容提出新问题、新猜测和新结论。

我们在英语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或教师提供的情景自编小品,学生在设计小品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有时我们改编一些熟悉的歌曲的歌词,再进行演唱。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使学生进入所学情景之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了多元态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体现。

2.3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格

创造能力与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这是因为创造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个性的巨大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早期的学习、实践中,较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反之,则没有什么创新的表现。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英语活动课由于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如较内向的学生在歌曲演唱、英语贺卡制作、书法竞赛活动中就能得到发挥,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则能在小品表演、游戏等活动中发挥特长。活动课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配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有创造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改台词、编戏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展开自主联想的翅膀,发挥他们的个性专长。

2.4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动手,动脑,合作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叉的思维网络。而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英语活动课上,我们经常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改编成自己的对话,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I?蒺d like… Would you like….等句型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这一句型自编小品,学生在交流、讨论后,编成的对话各式各样,有的在课文的基础上多加上I?蒺m hungry/thirsty.有的把对话改成在家里请客, Welcome to my home. Come in and sit down!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等。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5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直接影响学生求知欲的产生,影响学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创造力的产生。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方式可以选择:

2.5.1鼓励性评价

鼓励性评价,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于答错的同学,不立即说“Sorry, 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 again. ”。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划“×”了事,而是在错的下面划“?”,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

2.5.2分层次评价

分层次评价,即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要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评价指导。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后进生,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我们要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就要为形式创设更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想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了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要让他们养成课前自学的好习惯,教师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同时注意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来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复鹏 “探讨活动教学法,实施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增刊

篇5

一、精心设问,培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有所思、有所疑,才能不断引发创新思维。而好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目的地思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比如:我在教学26个英语字母时用课件精心画了棵美丽的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字母苹果,但是只有25个,我趁机向学生提问:26个字母苹果,哪一个被小调皮鬼摘走了?”这时候,同学们都马上积极地思考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总想最先找出少了的那一个。等同学们找到答案后,我马上又问:“谁能把这个字母放入正确的单词中?”学生大脑马上又活跃起来,争先跑到黑板前写下正确的单词,然后试着问大家“Is it right? (对吗?)”大家还给他一个笑脸“Yes(对)”。课堂气氛充满交际活力,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了新知识环境之中,为发展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挖掘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也只有在学生主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能有效的发生。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int2《My Family》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等家庭成员的名词,我留给学生以下几道家庭作业:1、介绍自己的全家福。2、用体态语言表达出父母的工作。3、长大后你想当什么?学生们有了充分的准备后,第二天上课时都踊跃发言,很流畅地介绍了全家福,通过学生的体态语,让全班同学猜一猜他(她)爸爸、妈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而当问学生长大后想当什么时,他们更是热情高涨,一边说a policeman,一边还向全班同学行了一个军礼,使凌乱、分散的内容串联起来,把知识完整地呈现出来。学生在教学中说说、做做,烙下了印象,活跃了思维。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扶放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利用现有经验,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这将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最终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倡导合作,拓展创新思维

小学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的特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他们最受欢迎的学习活动之一。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学生不分成绩好、中、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中始终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这将大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操练Who's that …? 句型时,我让每个学生先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简笔画,然后几个一组相互看图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问互答,互相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练习I can ….句型中,我则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争先恐后抢着说:I can dance. I can sing. I can play football.…。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篇6

新课改下的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项链》时,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命运如何?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二、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皇帝赤身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叫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其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7

一、激发兴趣,设计多样性的练习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设计练习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等特点采取灵活多样性的形式,如,游戏、找朋友、比赛、填空、改错、选择、动手操作、实践等,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练习兴趣和主动创新的积极性。

二、紧扣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练习要紧扣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设计,才能提高练习的效率。如,笔算整数进位乘法时,学生经常出错,我发现学生最感困难和最易出错的,是乘得的积加上进位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如:46×9笔算十位上时4×9+5=41,因此,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乘加两步口算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每节课练习5分钟,学生熟练后,笔算整数进位乘法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三、循序渐进,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学生学会了新知后,要经过练习才能达到熟和巧,形成技能。因此,设计练习要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为落脚点,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把练习内容划分成不同层次,每个层次各有重点,第一层次:基本练习是初步形成技能,题型与新课例题类同,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主要考虑“学困生吃得了”的问题;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是巩固技能,使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层次:综合练习是技能的发展,练习内容有综合的、变化较大的、较灵活的练习题,并适当增大难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点解决“优生吃得饱”的问题。

四、培养创新,设计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作用。因此,应注重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要求学生进行补充条件的编题训练并解答,如,梨60千克,

,苹果多少千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空多填,自编出很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五、转换角度,设计求异性的练习

篇8

一、巧激活,培养创新思维

1.让学生的思维在可发散处多向辐射

发散思维是和集中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或是语文活动课,都有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发散思维训练的切入点,设计训练。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来于勒怎么样了,他是不是又回到了兄嫂身边?我的父母将会怎样对付他?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辐射。教学《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便可以联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地创造出生动形象的新画面:柳丝、柳絮在春风中飞舞的形象,柳树在烟雨迷蒙的江畔的形象,柳树杏树桃树掩映山路的形象等,不仅在诗的意境中感受体验诗人的情感,而且运用已经感知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的形象。

作文教学和语文活动课更有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的组合,童话的创作等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形式。如《眼光》可以写知人善任的眼光,也可以写教师关注我们的眼光,更可以写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内心思想情感的外露等;以《朋友》为题的记叙文为什么只能写人而不能写物呢?世界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提供图形“0”写《0的断想》学生说像西瓜,像车轮,像跑道,像太阳――经启发学生不光从图的外形特点联系相似的形象,还从象征意义等方面发散,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0,是一片空白,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它是一块处女地,需要我们开垦、播种,它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它是战鼓,催强者奋进。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老师都习惯从一个已有定论出发,秋天只能是“收获”的季节,而不能理解成“金色”的季节,冰雪化了只能是“水”而不能理解成“春天”,用习惯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打开思路,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2.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求异处和已有答案撞击

语文教学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精心设计的所谓课时计划,事实上却是“牵”着学生的鼻子沿着教师的思维轨迹爬行,煞费苦心把学生引入既定的答案之中。这样做,完成了一课教学的小任务,却忽视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大目标。其实,让学生大胆的说出他们的见解,无论对与不对,都能培养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更何况教师、教材,以及前人、权威,并不是完全正确、一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于教师的,不同于前人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却认为:如果不是深埋水中的淤泥提供养料,清香又亭亭玉立的荷花是怎么来的?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只有这样让学生大胆说才能强化创新意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再如《愚公移山》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愚公”征服大山的强烈愿望,学习、养成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并战胜困难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智叟”的观点有没有可取的地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不可以回避等等。相同的教材,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尤其不能用成年人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思维。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敢向“权威”挑战。有的学生的求异未必逻辑严密,理由充足,但是学生的求异过程,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敢于用批评的眼光看问题的品质,这是发展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

二、 善引导,发展创新思维

1.思维不当时,引入正轨

创新思维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批判眼光看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说法提出不同的观点,其思维要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在思维的角度上不同一般,过程上也可以有一些跳跃,但每一个思维环节之间仍需符合逻辑。

有时候学生的思维会目标不明,混乱不清,钻牛角尖。如学了《伤仲永》一文后,有学生认为方仲永由神童变成了平庸的人,原因是“不使学”。而自己是由于笨才学不好,这就要教师举一些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更加准确,人文素养也得到提高。

2.有悖常理时,纠正导向把握尺度

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和最高价值就在于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想人所未想,从而开拓思维空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求新求异本身切实体现出创新思维,但求新求异性应把握好尺度,符合道德准则。这既是思维的方法问题,也是思维的品质问题。

篇9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我省高考采用的是“3+理(文)综”模式,理科综合中就生物学科而言,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  加强了能力的考查。试题稳中见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逐年升高。需要学生突破常规,以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但大多数学生思维狭隘,墨守成规,不能举一反三,最终影响高考成绩。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求生物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一最高思维能力才可科学、有效地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论述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途径。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质疑思维能力

传统教育认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思维简单,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提出想法后,教师往往不以为然,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有时甚至持否定态度或不屑一顾,结果使学生墨守成规,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敢提出疑问,把教材和教师的话当做绝对权威。渐渐地,他们在课堂上沉默了,思路窄了,想法见解少了,质疑精神淡漠了。事实上,敢于提出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有疑方能创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生物问题。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讲解《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个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想象问题,从而不断发掘学生的想象潜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即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蓝眼色盲男孩的概率是多少?这道题首先应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父母双方的基因型AaXBY、AaXBXb,然后计算他们子代出现蓝眼色盲男孩的概率。其方法有:(1)根据父母双方的基因型作出遗传图解统计出结果为1/16;(2)由于蓝眼色盲男孩(aaXbY)肯定是aXb卵细胞和aY结合而成的,而配子aXb和aY的产生概率都为1/4,则出生蓝眼色盲男孩的概率为两者的乘积1/16;(3)将父母双方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Aa与Aa产生蓝眼的概率是1/4,XBY和XBXb产生色盲男孩的概率也是1/4,则两种性状同时出现的概率为两者的乘积为1/16。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积极参与,应用多种角度,采用多种思维方式,使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增强直观,培养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一个对象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属性的思维方法。从叶缘的齿牙到锯子,苍蝇的平衡棒到新型导航仪等仿生学的发展都是类比思维的直接产物。培养类比思维,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类比思维的流畅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取决于对类比对象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几种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在讲到DNA分子结构和功能时,先用DNA平面结构挂图逐一分析DNA的化学结构,再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DNA立体结构,然后启发学生想象:生活中,大家见过哪些结构与DNA结构相类似?由于研究对象呈现方式比较形象直观。加强了对DNA结构的概括作用,自然有学生想到商场内盘旋的楼梯,也有学生想到数学上讲的点→线→面→体,一个脱氧核苷酸好比一个点,许多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构成线,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平面然后再螺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立体结构。通过类比既促进了对知识的认识,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造打下了基础。

四、背道而驰,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有意识的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奇特而又美妙的思维方式,常常出奇制胜。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讲究多倍体育种后,可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的原因是什么?若按常规思路:多数学生认为着丝点分裂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若反过来思考:多倍体←染色体加倍←着丝点分裂←形成纺锤体←秋水仙素。很明显,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丝无关。另外,和生活的现象结合起来,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层次性、程序性地对他们进行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向更高水平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篇10

一、营造气氛,孕育创新思维的温床

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需要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课堂是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能动性,蕴含着巨大情感、认知和智能潜力。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这种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各种潜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现。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提出各种问题。思维的骏马在自由广阔的天地里驰骋。教师要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不怕困难,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讨论发言是自由的,安全的。创新思维就有了滋养的沃土。

二、设疑――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相当强烈,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教学中,教师引疑,学生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活动,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以多种形式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引发学生用英语交际和思考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英语知识点是发散思维的出发点,教师设置疑问要采用学生个人、成对、小组或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小组与全班、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通过讨论、对话、朗读、模仿练习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开展各种交际性活动。如教9Aunit 1 Reading时,讲到12星座和性格时,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同学为例,说说其性格,看是否与其星座相匹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他们自己编成两人一组,然后分别对对方的性格进行描述,再和星座上的描述进行对比总结。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精心设置教案,激发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1.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2.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