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学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网络功能计算机教学共享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合理应用共享网络教育资源,对其进行有效地选择、加工、整合,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在教师的集中调控下,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诠释了网络的功能。
下面就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发挥网络功能的探索与大家分享。
一、共享软硬件资源
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资源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计算机实训中心通过将一些比较昂贵的配件通过网络共享,节约了经费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便于管理。例如,大容量的硬盘、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只安装在教师机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每台计算机都配备这些配件,那么不仅费用极高,而且这些设备多数时候都处于空闲状态,这样就浪费了资源。如果学生要使用它,就可通过网络进行共享。
软件及数据资源的共享体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单打独斗远远打不倒计算机茁壮发展的势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由教师、学生集体制作的教学资源库正在广泛应用在课堂中。例如,在讲授网站制作课程时,我们使用的是一个校内的教学网站――“走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它是一个教学资源库,分为三大模块。一是“课堂”,它以目录的方式汇总了多个课时的教学课件,点击不同课时名称,既可使用不同的课件,这一资源库还可以随时进行添加更多的课时内容;二是“图书馆”,浏览者可以随意查看相关的资料,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其内容也是可以由管理者随时添加更新的;三是“神游”,它是一个网上论坛,每一个浏览者都可以通过它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其他浏览者进行交流。
二、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媒体信息对人类的冲击,使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为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我们服务的对象是“90后”的一代人,他们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但中职学生虽思维活跃、创造性强,但学习能力不强。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我们只有通过展现文字、图像、声音等综合信息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参与学习,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化难为易,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教师在改革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教学意识和思想。
例如,在讲授“OSI参考模型”时,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下载网络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再配上音乐、声音、动画,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就明白了OSI中7层的功能及异同点。正是由于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知识,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提高可靠性
在一个系统中,单个部件或计算机的暂时失效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网络中的资源可以在多个地点互做备份。这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学生作品的丢失。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几乎所有的班级都需要到计算机实验室上与计算机课程相关的实训课。为保证学生实训数据的安全性及学习的连续性,教师可以将数据保存在服务器中。例如,学校有10个计算机实训机房,每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的班级有20多个班次,平均每个班有40人左右,这样就存在着学生文件存放安全问题。以前单机模式时,学生来计算机实验室上实训课时,一般把文件数据存放在本地硬盘上,就有可能会被下一个使用该计算机的学生破坏。现在有了网络,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在服务器或教师机的D盘为每个班级开辟一个空间,也就是为每个班级建一个文件夹,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子文件夹,并设置相应的属性和权限,从而实现学生文件夹的私密性。
四、分布式处理
分布式处理是将大型信息处理问题分散到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中协同完成,解决单机无法完成的信息处理任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任何个人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且“90后”的独生子女,典型的特点是不合群,不合作,以自己为中心,甚至害怕与人交往。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中职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许多项目、任务都不是一二个人所能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一个任务由一组同学共同来完成。
五、集中管理
计算机在没有联网的条件下,每台计算机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在管理这些计算机时,必须分别管理。而计算机联网后,可以在某个中心位置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管理。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通过它的广播功能完成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器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拟老师的操作过程,最快速度地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学生在计算机机房上课时,由于资源丰富、空间大、机器对人的遮挡作用、教师的管理跟不上等原因,经常出现学生不大遵守纪律,随意玩其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甚至随意走动,讲话,教师难以控制课堂秩序等现象。这是机房管理的难点,也是最普遍的、急待解决的现象。那么,通过加强管理,使用广播教学软件可以采取给捣蛋学生黑屏或关机的惩罚措施。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当你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通过电子点名、视频广播、分组讨论、分组教学、作业提交、远程消息等一系列的集中管理手段,一定能及时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力,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平台,带来了高效的工作协作环境,但同时出现了病毒、辐射、虚假、缺少运动、黄色、游戏、孤独等对人类的冲击。我们要依托网络,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引导学生使用网络,使网络的功能在教学中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网络交流工具 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17-01
中科院心理素质教育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不善交际的占80%以上,有明显心里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1]有许多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因人际交往能力差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多年来学生一直在以考学为指挥棒的压制下,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学校忽视了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进入大学后也很少有专门、系统的培训课程,导致大学生智商高,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再加上现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迅猛发展,各种网络交流工具的出现,这又给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困扰。
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大学生才能的发挥。人际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来源于人际交往状况的好坏,人际交往状况的好坏,又直接来源于人际交往素质的高低。人际交往素质高,交往状况就是和谐友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低,交往状况就会不友好,人际关系就会疏远、恶化。[2]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在校还是将来走入社会,处在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团体中,就会拥有愉悦的心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是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不断完善自我。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通过自身实践获得外,另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就是从书本上获得或者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交往能力,能很好地和更多的人交流,在天南海北的交谈过程中,向自身知识系统输入新鲜的血液,提高对人、对物、对自身的认识,在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逐步健全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是有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化。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社会化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这一系列单独一个人是不能完成的,拥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能更好地完成社会化,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四是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能很好地与人交往的人,每天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很和谐的环境中,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能拥有愉悦的心情,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把双刃剑,其匿名性、开放性等给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带来了积极作用,但它的虚拟性又给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带来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匿名性,言论相对自由。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可以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不愉快的事情在网上讲出来,因为没有人认识,没有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学生在网络上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看法,即使发表的言论、观点有失偏颇,遭受到网友的嘲笑或是抨击,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会被揭穿,能很好地保存颜面,从而增强自信心。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跨时空性和开放性。由于在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多,上课时间不集中,能真正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很少,甚至是没有,导致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很狭窄。而网络交流工具的跨时空性和开放性,使大学生的交友范围不再受空间、地域、层次、年龄的限制,能和素昧平生的人侃侃而谈,互相交流思想,丰富人生阅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大学生在网络交流工具上能设立具有特色的主页、网站,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表达自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平台的交流机会是均等的,人人都有发言权,大学生的自由、平等精神得到彰显,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
(二)消极影响
一是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困难。基于网络交流工具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
交流工具进行人际交往,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就会减少和交流对象包括本地朋友见面交流的机会。网络交流工具是缺少情感的,缺少现实世界才有的人情味,长期利用它来进行人际交往,就会对现实人际交往缺乏耐心。另外,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就会忽略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导致性格孤僻,人际沟通能力弱化, 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困难。
二是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利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交流,能用虚拟的身份说些虚情假意的话,传播虚假信息,若将这种习惯带到有严格伦理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现实社会中,就会受到谴责,不被信任,从而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三是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花在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弱化了社会属性,减少了对人、对事、对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关注,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
【参考文献】
[1]何庭等.论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疏导.大江周刊(论坛),2011(9).
篇3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关键词: 心力衰竭,充血性;比索洛尔;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摘 要: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bisoprolol)对充血性心衰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临床疗效. 方法 212例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常规药物组,比索洛尔剂量起始量0.625mg~1.250mg,1次・d-1 ,逐渐增加至最大剂量为2.5mg~5.0mg,1次・d-1 .观察心功能、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E峰流速/舒张晚期A峰流速(VE/VA). 结果 比索洛尔组与常规药物组比较,比索洛尔治疗3mo后有效者(87.7%)高于常规药物组(66.0%),P
Keywords:heart failure,congestive;bisoprolol;adrenergic beta-antagonists
Abstract:AIM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isoprolol on heart function and myocardial remodeling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METHODS 212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various etiologies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0 引言
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治疗学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得益于基础和药物的发展[1-4] .比索洛尔(bisoprolol)于20世纪80年代初上市,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用于治疗心衰[2] ,在轻至中度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衰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对于重度心衰及其他病因的心衰则争议较大.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价比索洛尔对多种病因心衰及重度心衰的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自1999-01/2000-12住西京医院患者共入选212(男136,女76)例,因各种病因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符合第3届全国心力衰竭会议制订的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5] .按NYHA分级心功能在Ⅲ~Ⅳ级.随机入选比索洛尔组及常规药物组.比索洛尔组106(男70,女36)例,年龄25~69(平均47.3±18.5)岁.心功能Ⅲ级76例,Ⅳ级30例.病因包括冠心病(CHD)3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RHD)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2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37例,其中伴心肌梗死15例,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术后5例,糖尿病7例,脑卒中7例,高血脂症13例.常规药物组106(男66,女40)例,年龄30~68(平均49.5±16.3)岁.心功能Ⅲ级80例,Ⅳ级26例.病因包括CHD27例,RHD11例,HHD25例,DCM43例.其中伴心肌梗死10例,PTCA术后2例,糖尿病5例,脑卒中9例,高血脂症17例.
1.2 方法
1.2.1 分组给药 在常规应用治疗心衰药物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的基础上,比索洛尔组口服博苏(比索洛尔,北京四环制药厂),开始剂量0.625~1.250mg,1次・d-1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1~3wk增加0.625~1.250mg,1次・d-1 ,最大剂量为5mg,1次・d-1 .常规药物组只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出院后继续服药,随访直至6mo(分别于0.5,1,3,6mo观察结果).
1.2.2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的评定:根据1993年卫生部颁发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或以上,无明显心衰症状和体征者为显效;心功能改善Ⅰ级者为有效;否则为无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②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E峰流速/舒张晚期A峰流速(VE/VA);③6min步行试验[6] .
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数据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程度、病因分类和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心衰临床疗效的比较 3mo后两组心功能(NYHA)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治疗后比索洛尔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重度心衰者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6mo后比索洛尔组维持疗效明显好于常规药物组(P
表1 比索洛尔组和常规药物组在治疗3mo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略
表2 比索洛尔组和常规药物组重度心衰的治疗3~6mo效果比较 略
表3 比索洛尔组和常规药物组心衰患者治疗6mo后的6min步行试验比较 略
2.3 不同病因心衰临床疗效的比较 3mo后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及冠心病心衰改善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组,但是各组病因心衰的疗效则无明显差别(P>0.05,Tab4).
2.4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EF,VE/V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6mo后比索洛尔组改善LVEDD,LVESD,EF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P
表5 比索洛尔组和常规药物组治疗3~6mo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表6 重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略
3 讨论
1975年Waagstein等[7] 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衰以来,有无临床效果的矛盾报道争论不休.目前临床应用中持怀疑态度者仍然不在少数,尤其当用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心衰症状时.其实交感神经激活作为进行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基本致病因素之一,常规药物治疗由于缺乏积极的抗交感活性作用,因而无法防止心脏功能的进行性减退[8] .从本研究常规药物治疗重度心衰患者,6mo的心功能疗效反而不如3mo的结果中可见一斑.
比索洛尔是高度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较美托洛尔选择性高,且由于谷/峰比值大于70%,因而作用平稳.因而选择比索洛尔来治疗心衰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尝试.自1993年起已在轻至中度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衰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甚至有作者提议应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Ⅱ~Ⅲ级心功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者的标准治疗方法[9] .本治疗发现经3mo比索洛尔治疗,综合各病因的心衰显效率、总有效率以及运动耐量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心衰病因分别分析,发现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病因的心衰疗效更为明显.重度心衰者则比索洛尔治疗6mo后表现出维持疗效明显好于常规药物治疗组.显示出比索洛尔在治疗中、重度心衰中也是一种较好的药物.1997年以来,Colucci[10] 指出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中心特征是心肌重塑.心肌重塑成因于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作用,而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等.临床表现为:心肌重量、心室容量增加以及心室形状改变(心腔扩大).部分致病因素为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应激增加[11] .本研究显示,比索洛尔治疗早期心衰无变化,但治疗3mo后心衰的LVEDD,LVESD,EF,VE/VA均有好转或明显改善.治疗6mo后以上结果改善更加明显,尤其指标LVEDD,LVESD,EF的改善明显好于常规药物治疗组.这表明心衰经长期的治疗后,心脏收缩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EF值增加了10%.而LVEDD,VE/VA的改善,表明心室腔有了明显的缩小,心室容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降低,左室舒张功能改善.说明心肌重塑得以一定程度的逆转.重度心衰患者经比索洛尔治疗6mo后LVEDD,LVESD,EF也有明显改善,且LVESD,EF改善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其中EF值增加了5%.同样表明重度心衰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也得以改善,且心肌重塑也得以部分逆转.逆转心肌重塑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心室肌细胞内钙超载.从而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2,12,13] .Walsh等[14] 认为心室腔增大可以增加运动能力,但本结果中却显示运动耐量增加时,功能衰竭的心脏却明显缩小,考虑为心肌重塑的逆转,心脏遵循Frank-Starling定律,心功能明显改善,从而使运动耐量增加.
综上所述,比索洛尔改善充血性心衰临床症状,促进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增加,部分逆转心肌笪重塑.因而在治疗充血性心衰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在仅有5%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15] ,因而需要我们加强宣传普及.
参考文献
[1]He Z,Jia GL,Gong XX,Ban XQ,Ou JX.High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in treating refractor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Shaanxi Yixue Zazhi(Shaanxi Med J),1998;27(5):294-296.
[2]He Z,Jia GL,Feng XY,Wang HC,Zhang YS.Effects of biso-
prolol o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Xinzang Zazhi(Chin Heart J),2001;13(6):524-527.
[3]Feng XY,He Z,Jia GL,Cao F,Zhou N,Hu T.Clinical effects of1,6-fructose diphosphate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 o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Xinzang Zazhi(Chin HeartJ),2001;13(6):528-530.
[4]Xu K,Jia GL,Liu B,Zhang RQ,Zhang JX,Li F,Cheng HX.Effects of bisoprolol on CGRP in plasma of myocardial infarcted rabbit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1;22(21):1940-1942.
[5]Zhang ZB,Zheng ZE.Chong XieXing Xin Li Shuaijie(Conges-tive Heart Failure)[M].Beijing:Kexue Jishu Wengxian Chubanshe(Beijing:Literatur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1997:120-135.
[6]Metra M,Giubbini R,Nodari S,Boldi E,Modena MG,Dei Cas L.Differential effects of beta-blocker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metoprolol versus carvedilol [J].Circu-lation,2000;102(5):546-551.
[7]Waagstein F,Hjalmarson A,Varnauskas E,Wallentin I.Effect of chronic beta-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ade in congestive car-diomyopathy [J].Br Heart J,1975;37(10):1022-1036.
[8]Abraham WT.Beta-blockers:The new standard of therapy for mild heart failure [J].Arch Intern Med,2000;160(9):1237-1247.
[9]Chavey WE.The importance of beta blockers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J ].Am Fam Physician,2000;62(11):2453-2462.
[10]Colucci WS.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myocardial failure [J].Am J Cardiol,1997;80(11A):15-25.
[11]Givertz MM,Colucci WS.New targets for heart-failure thera-py:Endothelin,inflammatory cytokines,and oxidative stress [J].Lancet,1998;352(Suppl1):34-38.
[12]Song J,White CM.Beta-adrenoceptor blockers in heart failure [J].Conn Med,1999;63(12):719-722.
[13]Liu B,Jia GL,Zhang RQ,Zhang JX,Xu K,Cheng HX,Li F.Changes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 vertricular myocyte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bbit and the effect of bisoprolo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1;22(21):1936-1939.
篇4
【关键词】Google;协作平台;“一站式”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60―05
一 引言
Google目前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web2.0时代,Google不断地锐意进取,研发了大量新功能。可是多数教师使用Google时,只会用它搜索功能去查找资料,然后将某些资料复制粘贴到自己的PPT上,而对Google的新功能和综合功能知之甚少。在CNKI搜索发现利用Google进行教学的文章很少(多是利用Google Earth进行地理教学),因此有必要研究使用Google综合功能的教学模式。“一站式”简单说是指在一个地方将所有的事情都办完。“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欧美商业领域,即商家为了赢得消费者,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商品种类,尽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的购物所需,使消费者不必东奔西跑”[3]。现在汽车、电脑、商场等商业销售领域已经实现了“一站式”服务,行政审批、图书馆、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实行或者即将实现。它就是一种减少用户获取信息或服务所需程序,使用户能够在一个平台内完成所有任务的一种服务。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一站式”教学也应该在教育领域实现。综合Google各项功能可以实现“一站式”多媒体教学,因此本文以英语专业的《英语泛读》课程为例来探讨Google的“一站式”多媒体网络教学。
二 Google的综合功能介绍
多数用户在使用Google的时候,用到最多的就是它的搜索业务,而多数用户对如Notebook、Site、Calendar、Doc1等功能可能并不是很了解,而这几项功能可以协作起来组建成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站式”基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将Gmail、Gtalk、Group、Picasa、Reader等功能充分利用起来,形成课前、课堂、课后师生交互的研究式、探讨式学习共同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完成教学和研究等多项任务。Google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在一个账户里自由使用,十分便捷,所有教学任务都在基于Google各项功能形成的平台上完成,因此是“一站式”的。正如图1所示,基于Google各项功能为平台的学习可以全方位调动学习者,有效地把其他资源整合与Google联合起来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下面简要介绍Google几项新功能。
1 Notebook
将常用或重要的笔记本编辑卷标后,会让我们在找数据、做笔记时更加方便。可将编辑好并储存在网络空间上的文件先输入Google文件中,再转成Word、PDF等文件下载到计算机里。为了方便浏览,笔记本内的每篇笔记都是独立的,所以可以对笔记本作管理分类。它就是个网摘工具,浏览网页时可以收集和记录信息。
2 Doc
Google的Doc功能相当于Microsoft的Office系列软件,它主要有文档、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功能。可以上传Word在线文档、RTF、HTML等,使用简易的所见即所得(WYSIWYG)编辑器来格式化在线文档、进行拼写检查等。与他人一起在线编辑在线文档。还能以网页形式在线在线文档,或者将在线文档张贴到博客中。以PPT 和 PPS 文件类型导入现有演示文稿,并进行所见即所得来编辑并。
3 Site
Site(协作平台)是一种可以轻松架设网站的工具,它也是Google强大的管理工具。它可以用来建立个人网站、项目网站或透过一些简单的页面来传递信息,也可以与Google文件整合。可以选择网站是否对外开放,或者仅开放给限定的使用者,设置访问权限。协作平台所提供了网页的分类功能,包含了网页、面版式页面、公告式页面、文件箱式页面、列表五大类。网页的分类除了可以编写文章以外,还可以加入日历、文件、Picasa网页投影播放以及影音等功能。面版式页面也就是信息主页,可以加入许多小工具,如图片、影片、电子表格、日历、演示文稿等。公告式页面可传达各种活动、会议或数据信息,给参予计划的人员或共享此协作平台的人员增加互动与沟通。文件箱式页面可将上传的文件做连结分享,另外还可以连接网站以及Google文件。列表式具有清单功能可以清楚地呈现计划进度、问题等内容。[6][7]可在页面中插入Google文件档案,方便浏览;另外还有问卷功能,可以直接在文章里做调查。我们的教学就是以“协作平台”为骨架搭建的。
4 Calendar
Google的日历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进入日历界面后,先进行活动创建,编辑活动事项、时间、权限,以及提醒功能的设定后。Google日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建立多个事件历。一个群组设定为行动设定,行动设定的功能为Google日历会将行事历上的活动藉由手机传送通知。在使用这个功能以前,必须先检查你的通讯服务商是否支持“日历”的 SMS 功能。可以设定在什么时间用邮件、手机或弹出式窗口提醒。也可以将日历放入其他网站,如Site或Doc 中,可以点选“设定”中“日历”的设定选项,进入你想要编辑的日历设定选项中,复制程序代码。接着,打开想汇入日历的网站,这里以Site为例子,进入Site,建立一个信息主页的新页面,如图2所示。
图2 组图中先将创建日历的程序代码查出,然后进入“合作平台”创建“我的日历”再复制源代码,在合作平台中就可以使用Google日历功能
三 基于Google平台之上的《英语泛读》教学
Google中的各项功能都是采用同一帐号管理的,因此可以显示一个帐号多人使用,便于不同学生、教师之间的网上资源创建、修改和共享。当然也可以通过文件传输、权限访问、邮件邀请等不同方式实现资源的部分共享和部分交互。下面以《英语泛读4》第三单元 Gun Ownership and Gun Censorship[2]为例。
1 课程的联络、安排与设计
Gmail中的通讯录允许学习者互相增添邮件通讯录,便于相互联络,教师可以用它来联系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及时反馈信息。课程安排在传统的教学中或者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中往往只有教师才能知道,即使教师在某些时候告诉学生课程安排,他们也不关心。Google的日历功能可以非常精细地安排《英语泛读4》在本学期所有的教学安排,并且可以因时因地不断调整。无论是在公共的帐号还是师生的个人帐号中,一旦将本学期泛读课程的详细计划制定好后,就可以设定在某一时间用邮件、弹出式窗口甚至手机短信在各自帐号或博客中提醒要做哪些事情。根据不同班级上课的时间,利用日历给每个班级制定一份详细的安排。比如甲班周一上泛读课,按照教学进度每周要完成一单元的教材内容,这一单元是围绕某一话题进行的,可能这些话题多数同学不是很熟悉。这样就有必要在周日晚上让同学浏览下关于这类话题的背景材料。比如Gun Ownership and Gun Censorship这个单元需要理解很多美国枪支文化。于是课前采用日历的弹出式窗口提醒同学在Google Doc中有两篇有关的文章需要阅读。这样上课时因多数同学有了相应的背景知识就可能对问题有深入的探讨,课堂气氛也可能会变得更活跃,在阅读教材文章时效率会大大提高。每周只安排一次(2个学时/周)的泛读课远远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安排在周三或周四用弹出式窗口提醒同学在Site中有美国国会关于枪支管制听证会的视频,在Doc中有最新的关于德国校园枪击案的报道。留下的任务是比较美国与德国的枪支管理的异同。
2 课程的制作与
日历不仅能提醒学生在课前课后要完成哪些任务,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有效。因为不可能在学期伊始教师就能将所有的课程课件都制作好。这样日历可以帮助提醒教师课前课后需要做些什么。课程的制作有时需要依赖“协作平台”和“文件”来完成。“协作平台”中创立Gun Ownership and Gun Censorship主页,然后在这个主页下创立American gun culture(课前)、School shooting(课前)、Gun control(课堂)、Congress Debate(课后)等子页。课前和课后的页面是供学生自学参考用的,这样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前课后同学都可以方便阅读到、听到、看到与gun control 有关的多媒体资源。设计页面可以有五种选择,选择文件箱式网页可以自己在线制作演示稿,也能把自己制作好的PPT演示稿存放于此,还能将课堂上使用的视频和材料放入,但是必须设置访问权限,在课前不应该让学生看到课堂上所要演示的内容。可以直接切换到Doc界面下进行演示稿的制作。通过“公告式页面”可以通知告知同学们在课前课后的任务。比如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有一项任务是让同学阅读了一份德国校园枪击案的报告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枪支管理的视频,看完这些要求分10组讨论,并提交演示稿或者报告,详细要求就可以用“公告式页面”。
3 课程内容的课堂传授和讲解
多数同学完成阅读任务后对枪支文化应该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继续将问题深究,播放演示稿展示支持枪支拥有的主要观点和支持枪支管制的观点,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让同学思考,接着让同学讨论问题,然后告诉他们在协作平台上有这些观点的网站链接,要他们课后继续浏览阅读。随后播放美国校园枪击案的视频,提出“Is the gun possession the root of school shooting? Why or why not?”之类问题。问题讨论好之后,对课堂阅读文章中的难词、偏词进行一定的讲解,这时可以使用“协作平台”上的演示文稿。这之后让同学带着三个问题快速阅读,如“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gun control?”完成后给同学时间再读一遍课文,完成课本上的判断正误和词汇题。之后,对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和文化背景进行解释(使用演示文稿),比如说Second Amendment的具体内容以及两个版本问题,可以将两个版本展示出来让同学比较异同后分析歧义在哪里。
4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复习与管理
课外仍需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材料阅读,不仅如此还需要布置额外的任务让他们查找资料、完成研究性任务。具体到本课的课外任务是分组协作,完成几个任务:第一,做一个美国理解政府对枪支政策的演示稿;第二,完成美国校园枪击案的调查报告;第三,寻找女性公民对枪支的看法,并要求整理材料分析;第四,比较欧洲的枪支管理制度与美国的枪支管理制度;第五,对捕猎的研究,分析这一行业的前景。第六,利用Google Earth和Map绘制出世界枪支泛滥地区的地图,并配有实图。每组设组长,并分工,分配到个人的工作并不多。合作时他们可以使用Gmail、Doc发送文件,用Gtalk实时沟通保持联络。这种研究性任务不仅实际可操作性强(课本上每单元后都课后操作任务,但在传统教学环境中不可能也没有人去做),而且的确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资料查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等得到全面锻炼和加强。对于课文中的难点或其他问题,可以使用Notebook将其记录集中反馈给教师或同学集体解决。如果同学在寻找资料过程中发现好的资料或自己有什么心得可以使用Notebook记录,这样可以供自己参考也能供大家集体参考。
5 课程学习的反馈、评价与创新
学习任务完成后,要对其进行评价。各组将自己的成果放入Site后,让全班同学浏览进行综合评价,或课堂上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口述与展示,根据其表现,师生集体打分,然后评出各组成绩。评价纳入日常考察范围,最后将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成绩。这样的考察不仅全面而且合理,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也考察其动手能力。考察的形式非常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将不少学生上网只打游戏只看八卦新闻的坏习惯纠正过来。真正提高人,塑造人。同时教师利用Doc的问卷调查功能设置问卷,对课程教学、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甚至每单元的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可以自动统计制成曲线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Google的其他功能如GTalk、翻译、语言侦察等功能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限于篇幅这里不太详谈了。
四 结语
基于Google各项功能之上的《英语泛读》教学,无论是课程安排、设置、制作、,课堂讲解、反馈、评估等完全都是在Google内部完成,做到了“一站式”教学任务的完成。它的优势很明显,概括如下:
基于Google技术之上的英语教学既简单又便捷,完全是“一站式”的,对于师生来说可操作性强。基于Google平台所消耗的资源很少,不像有些多媒体教学需要消耗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资源[1]。多数教学模式或软件很难做到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即便在耗费大量硬件与软件资源后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生操作起来异常困难,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利用Google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如上问题,更能形成一种教学模式,辐射到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高效的多媒体网络教学。
Google在网络协作学习中起到了“信息工具、情景工具、交流工具、效能工具和评价工具”[4]。“学习共同体”一般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5]。一般的网络学习缺乏交互交流,或者交流方式单一,松散式的合作模式效果不如聚合型的学习模式,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创建聚合型的网络学习合作体。而Google平台成功地做到了“一站式”创立网络学习共同体。Google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在课堂内外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参与问题讨论,答疑和资料搜索,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所学文章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在Google环境下,学习者可以自由自主地对语言问题、知识背景等进行学习和探讨,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突出了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学生不仅掌握了该课程的要求,而且在实际运用Google各项功能过程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锻炼了实际的网络操作能力,资源搜寻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在其他任何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基于Google平台,实现了《英语泛读》课程的“一站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在Google平台上形成这门课程大资源汇总,包括课堂多媒体课件、作业汇总、问题反馈评估等等网络学习共同体资源集,因此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作为本校师生教学《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且将来还可用来建设《英语泛读》精品课程,形成模范式课程,可以放入互联网,公开资源,为其他高校师生提供参考和借鉴,最终形成Google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将英语课程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学科教学。基于Google技术之上的“一站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巨大优势,它将会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林.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软件的设计:问题与原则[J]. 外语电化教学, 2002, (5): 39-43.
[2]蒋静仪. 阅读教程(4)[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0-76.
[3]李世海. “一站式服务”与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保护刍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3, (3): 59-61.
[4]吴长城,杨晓宏.基于Google服务的网络协作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 (7): 75-79.
[5]张建伟. 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DB/OL].教育技术通讯.
[6]Google的功能[EB/LO]
篇5
[关键词] 罗盖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c)-0044-02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磷的代谢能力相对减弱,升高的血磷导致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仅使磷、钙代谢紊乱,还会影响骨代谢,而且还会导致皮肤瘙痒,严重时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为减轻患者病痛和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罗盖全冲击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月治疗的30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1~73岁,平均51.3岁;其中,慢性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4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狼疮性肾炎2 例,梗阻性肾病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且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血液透析的时间均在3年以上。全部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iPTH)检测值全都在较高的水平上(iPTH>300 pg/ml)。
1.2 研究方法
1.2.1 药物与器械 本次临床实验一律采用的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罗盖全片剂,血液灌流治疗所用的为HA 型树脂灌流器。30例患者在实验观察期间所用透析器均为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透析器。
1.2.2 给药方法及治疗时间 治疗组15例患者给予罗盖全冲击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仅给予罗盖全冲击治疗,规定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4周内30例患者所给罗盖全的剂量与时间相同,给药剂量均为3 μg,每周给药2次。控制每一位患者在每周血液透析的次数相同,每次透析时间相同,透析时血流量设置相同。
1.3 疗效判定
统计并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血清肌酐、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的变化情况。并在实验结束后观察与记录患者皮肤瘙痒的改善程度。若治疗组治疗前后iPTH及血磷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若对照组治疗前后iPTH及血磷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那么罗盖全联合血流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显著,且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5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皮肤瘙痒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PTH、血磷、血钙、尿素氮、肌酐含量的变化结果见表1。治疗组治疗前后iPTH及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PTH及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iPTH及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罗盖全联合血流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显著,且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明显。
3 讨论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血液透析患者对血磷的清除能力十分弱,这就导致了血磷的含量升高,这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时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iPTH是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几乎可以与任意的靶器官作用,因此常常将iPTH水平的变化作为治疗效果好坏的标准[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仅可以引起患者皮肤瘙痒,还能引起患者骨质脱钙以及心血管疾病,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因此,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以及治疗效果应受到格外的重视。
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罗盖全冲击治疗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而且安全性高,不会引起高钙血症、肝功能损害以及新血管疾病等副作用[3]。血液透析可以清除血磷与血液中一些小分子有毒物质,但是对大中分子的清除不是十分有效,利用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大中分子的有毒物质,对改善和治愈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皮肤瘙痒有着显著的效果[4]。罗盖全冲击治疗与血液灌流治疗相结合,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十分有利。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iPTH及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PTH及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iPTH及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及钙变化不明显(P > 0.05)。
总而言之,罗盖全冲击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会产生高钙血症、肝功能损害以及新血管疾病等副作用。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清除血液透析不能完全清除的血磷及大中分子有毒物质[5],对缓解与治愈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引起的顽固性皮肤瘙痒有非常好的效果[7]。本研究结果表明罗盖全联合血流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要远远优于仅仅用罗盖全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8]。本次临床研究为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痛有着重要作用。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本次研究病例相对较少,在收集大量病例之后应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罗盖全冲击治疗与血液灌流治疗双管齐下,对治愈和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显著效果。罗盖全冲击治疗以及血液灌流治疗的研究,对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痛以及治愈患者疾病有着重要意义,继续研究罗盖全冲击治疗、血液灌流治疗与其他医疗技术手段联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将会使临床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造福人类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尚丽艳,裴莉,马秀霞,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临床论坛,2012,14(34):107-108.
[2]李元红,程丽娟,成秀芬.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12):3382-3383.
[3]范栋军,陈玉莲,孙晔萍.罗盖全对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495-4496.
[4]薛海丽,王天生,杨剑明.浅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3703-3704.
[5]韦振忠,吴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11.
[6]刘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2642-2643.
篇6
―、防治“逻辑恐惧症”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逻辑学教程》,成为目前权威性、方向性的逻辑教材。它反映我国逻辑学界改革传统逻辑,使逻辑学迅速走上“现代化”的强烈愿望。教材中大量引进了符号逻辑内容,形成了高度抽象化的符号体系画面,但由此逻辑学在大学生,尤其是文科大学生眼里就变得越发艰深,难以接受。冗长的符号公式、纯理论的机械演算,使他们在心理上对逻辑学产生了距离感、畏惧感,由此酿成了“逻辑恐惧症”。学生们认为逻辑学高深莫测,太抽象,太难学。进而产生“逻辑学有什么用”的疑问,觉得逻辑理论与现实缺少联系,对逻辑学的功用感到茫然。因此,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与信心:“逻辑恐惧症”造成了逻辑学习者的心理屏障,严重影响着逻辑学的普及与应用,所以必须防治“逻辑恐惧症”:如何防治“逻辑恐惧症”?主要是使逻辑学贴近现实,也就是同以自然语言为表现形式的普通逻辑思维实际密切联系。这是逻辑学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大量事实说明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他们需要逻辑:改革幵放的新形势,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是大学生们希望逻辑学课程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而敏捷的思路,对当前社会事件和学习课题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质的学科,只有得到实际应用,才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同时逻辑应用也是获取其生存价值的必要手段。应用性是逻辑学的永恒的价值主题,要体现这一主题,关键是防治“逻辑恐惧症”,而防治“逻辑恐惧症”的灵丹妙药应该是改变逻辑理论与自然语言、日常思维相脱节的偏向,重视逻辑学的语言取向,紧密联系表达普通思维的自然语言,开发逻辑学在以自然语言为现实表现的社会思维实际中的应用。必须重视思维的语言载体,方正逻辑学的价值取向,将逻辑理论、方法、技巧,积极地向普通思维实际应用领域转化,充分体现逻辑学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形成该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辨析逻辑学研究对象
逻辑学研究的传统对象是人的思维,它强调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但是,什么是思维?心理学说思维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哲学说是理性认识活动;神经科学说是神经搭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总之,都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思维形式或结构是什么?有关专家指出它是大脑的神经网络按照特定的规律、以特殊的形式形成的,是神经元的复杂搭接形式。如此说,思维形式或结构是相当复杂的,这样一来,强调研究思维形式就给逻辑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学习者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实际上逻辑研究的所谓“思维形式”如所有S是p”“如果P,那么q”等等,并不是神经搭接形式,而是语言表达形式,或者称之为以语言模式化的思维的表达形式。而逻辑学称之为“思维形式”或“思维的逻辑形式”,一味地回避语言形式。波兰着名逻辑学家卢卡西维茨说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是没有外延的,一个没有外延的对象的形式指的是什么呢?思维形式这个表达式是不精确的。”他还说:“逻辑与思维的关系并不比数学与思维的关系多。”数学未强调它研究对象是思维,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数学被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学习着;而逻辑学偏偏声称研究思维,便使曾经被编人中学语文的逻辑知识短文为了“降低难度”而删除,逻辑课在大学文科课程中虽被保存着,但也被学生视为“艰深难学”,没有兴趣;我国逻辑学家李先焜教授说一般都认为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思维。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历史的观念,而且是一种不太科学的观念。逻辑研究的直接对象应该是语言。可以说,就其直接意义而言,逻辑研究的是语言。
语言可分为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自然语言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人工语言是人工构造的表意符号系统.又称符号语言3逻辑学研究的词项、命题、推理等逻辑形式都表述为人工语言,这种人工语言实质也是自然语言的抽象,行使的是自然语言的某种职能。传统逻辑中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是语言形式.现代逻辑将其形式化为VX(SP⑴),这是人工语言公式,不是所谓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中所谓“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等,确切地说应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所以现代逻辑教材中使用“词项”、“命题”或“陈述”等术语取代“概念”、“判断”。逻辑学研究的主体是推理形式,这种推理形式在传统逻辑中是用“S是P”、“s不是P”这类语句组成的。现代逻辑中则是用的人工语言形式化,即以一定的符号所表述的公式。这些公式表示的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表达的是客观的推理关系,具有客观必然性。可见,认为逻辑学直接研究的是语言符号,并不否认它是研究推理关系的科学,但是这与心理学的研究是有区别的,心理学研究思维形式,研究推理,因为思维推理本身是一种心理过程。心理学研究人们实际的推理心理过程,它是作为心理描述的科学。逻辑学研究符号表达的客观推理关系,不是描述心理过程。这是不能混淆的。这里、说逻辑学直接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并不否认语言与思维的紧密联系。但是,逻辑学研究的符号公式不能直接称为思维形式。这里又需要将逻辑学与哲学认识论区别开来。哲学认识论直接研究思维,而逻辑学直接研究的是语言。当然,逻辑学最终要与哲学认识论相联系并受其指导。
说逻辑学研究语言,又要注意将逻辑学的研究与语言学的研究区别开来。尽管在西方存在着逻辑学与语言学逐渐融合的现象,但二者作为不同学科还是有区别的。李先焜先生指出:“逻辑学是一门规范性学科,语言学是一门描述性学科;逻辑学主要研究语言符号的定义方法和推理关系,语言学主要研究各种语句的表现形式;逻辑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深层结构,语言学则比较重视语言的表层结构。”可见,同样以语言符号为研究对象,但逻辑学与语言学侧重点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语言学着重于研究语形的形成,语义的情感意义;逻辑学着重研究语形的变形,语义的理性意义。
三、加强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结合
逻辑学研究语言又有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之分,像语言就是被研究的符号和语言,例如:各种命题形式、推理形式、逻辑规律的符号表达式;元语言就是用来讨论对象语言的语言,如关于各种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的定义,以及对各种推理规则的描述,使用的自然语言为元语言,我们的逻辑学教材中的兀语言具体说就是现代汉语。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语言主要是人工语言(即符号语言),在逻辑学的研究及学习中,必须注重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紧密结合。逻辑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逻辑学的研究与学习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完成这两种任务都必须使人工语言紧密结合自然语言。其中,人工语言是工具,自然语言是基础。人工语言是直接研究领域,自然语言是应用领域,二者相辅相成。
首先,讨论、理解、掌握逻辑学的理论,必须将人工语言结合自然语言。逻辑学的对象语言是符号、公式等,是人工语言。对人工语言诠释、理解只有通过自然语言才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命题形式是呆板的,推理演算是机械的,但自然语言是生动灵活的,自然语言表述的普通思维实际是具体形象的,逻辑学研究的人工语言(即符号语言〉与自然语言结合起来,逻辑学原理就有了血肉了。自然语言是活生生的,逻辑学的符号、公式等人工语言只不过是对自然语言的抽象。解释诸如命题式、推理式、逻辑规律表达式等,用确切而通俗的元语言——自然语言,将抽象的逻辑学原理、公式具体化、形象化,深人浅出,才能使学习者准确理解、尽快掌握逻辑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逻辑教学必须注重以生动引人的自然语言讲解逻辑概念、术语、原理、规律等,联系现实,举例引证,充分说明逻辑理论内容。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逻辑学的理论性任务。
其次,要解决逻辑学的实践性的任务也必须是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结合。我国逻辑学家彭漪涟教授曾在《趣味逻辑学》一书中指出逻辑学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逻辑学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解决逻辑学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关键是逻辑学紧密结合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逻辑学最广阔的应用领域,也是其最诱人的价值取向。离开了生动活泼的自然语言现实,将使逻辑学趋于机械、繁琐、呆板,那么逻辑学就会被人讥为“催眠术”、“符号游戏”。
回顾逻辑史的经验很值得重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具有开创性贡献,因为它与自然语言紧密结合,研究论辩,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受到欢迎。古罗马逻辑主要讲授修辞中逻辑,为讲授锥辩术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所以社会影响很大,:在我国,先秦时期逻辑的研究也很有影响。{墨经》《无名》以及《白马论》等着作都是逻辑理论与自然语言结合的内容。这些都说明逻辑学源于当时社会语言现实,又眼务于社会语言现实,充分选择了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逻辑学的应用意义与社会价值,显示了逻辑学旺盛的生命力。今天,逻辑学要生存、发展,同样要紧密结合自然语言,紧密联系思维实际,服务于现实需要,只有如此,才能重塑逻辑学的美好形象,发挥其工具作用,改变被冷落的困境。
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学中的符号语言表达式是以语言模式化的思维的表达形式。但是,现代逻辑的高度抽象化、形式化,往往脱离自然语言、思维实际。我国语言逻辑学家陈宗明教授曾经说现代人的思维是极其精密的,其语言表达也是丰富多彩的“形式逻辑的软弱无力是与它不重视自然语言的研究有关的……,它过度抽象,大大降低了使用价值。类似语言的表里问题,形式逻辑更是缺乏应有的关心。20世纪70年代,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迅速兴起,在国外已成为正式学科,许多学校开始了这种学科教学。这实际上是对高度形式化的逻辑学的辩证否定。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逻辑学研究及教学必须与自然语言紧密结合。让自然语言为逻辑学提供现实材料和新鲜课题。要以符号语言为工具,对自然语言内在意义、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揭举语言深层逻辑结构,解决自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
篇7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这门科学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创立。从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墨子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英国思想家培根、穆勒,从19世纪的马克思、恩格斯到20世纪对持不同见解的罗素、卡尔纳普都曾经对逻辑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逻辑学与哲学、修辞学和论辩术等方面的学问交织在一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才逐渐从相关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到了欧洲近代,才通用“逻辑”一词来指称研究推理或论证的学问,这种用法沿用至今。
一、法律逻辑学的功能定位
法律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才逐渐形成的。在我国,对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起步更迟,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有法律逻辑学的教科书问世。从功能上看,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主要是为人们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工作提供有用的逻辑知识及逻辑思维方法。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体系,承担着保障社会有序、正常运做的职能,同时它还是人们维护自身权益、惩治犯罪行为的基本依据。法律必须具有严谨性和准确性,否则它就不可能具有权法律逻辑学教学思维威性,所以在法学理论研究及法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诸如立法、司法、执法都要讲究逻辑。法律与逻辑之间向来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立法来讲,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体系,法律必须明确地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公民享有何种权利、承担何种义务,等等。法律条文不容含糊其词,更不可以自相矛盾,不然人们就会无所适从,社会生活就会陷于混乱。所以在制定法律时,必须注意对概念作出准确严密的定义,注意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不同法律之间的协调一致不得冲突,这些都需要运用法律逻辑学知识加以推敲和衡量。就司法过程而讲,我国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查清事实、核实证据、适用法律一直到审理结案,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判断、命题、推理、证明、反驳这些思维活动。由于法律逻辑学以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为研究对象,而这一点又与普通逻辑相同,所以对于初次接触法律逻辑学的人而言,概念、内涵、外延、判断、命题、推理等普通逻辑中的术语显得过于抽象,由于不易于理解,便会使初学者对于法律逻辑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进而由畏惧到抵触法律逻辑学的学习,从而不能达到学科教学的要求和目的。然而作为任何一个研习法律的学习者或者法律工作者而言,法律的特点之一是讲究准确、严密,无论是制定法律法规,抑或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案件的审理、定性和量刑,还是律师进行辩论、拟定各类法律文书都是这样。法律工作者的思想表达和论证过程是否准确、严密,直接关系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关系到涉案当事人的命运,关系到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维护,因此决不可以掉以轻心。而法律逻辑学恰恰是帮助法律工作者掌握理性思维、严密推理的有效工具,如果没有法律逻辑学的根基,那么研习者就无法真正掌握法律这门技艺。
二、法律逻辑学理论教学思维探析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关于科学思维和表达的基础理论学科,它的抽象性往往使人在学习原理时觉得乏味,而思维的确定性和表达的灵活性又常常使人在运用逻辑时感到困惑。为了改变以往那种法律逻辑学教学高头讲章式的艰深和书斋摆设式的空泛,收到既能提高学生逻辑素养,又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学习目的并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个法律逻辑学的初学者而言,单一地对他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倒不如让他对该学科产生兴趣更能让他对学习有欲望。本人在从事法律逻辑学的教学过程中,深知法律逻辑学以抽象的推理让初学者生畏,如果一味地照搬教学大纲,很可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如同嚼蜡,懈怠之心一生,再往后听讲如同听天书,实在贻害无穷。故本人在授课伊始便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比如春晚是国内收视率极高的节目,而近年来春晚有小品类节目以脑筋急转弯为卖点,以该节目为例,指出所谓脑筋急转弯其实不过是故意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而已。以此为例,学生会感觉看似晦涩难懂的法律逻辑学其实并不深奥,于是向学之心渐强。再比如,部分学生痴迷于侦探作品,有些甚至带到课堂上来看,针对此种情形,本人举出福尔摩斯如此深入人心,正是因为他屡屡使用科学的演绎法来侦破案件,而演绎法正是逻辑推理方式之一。
(二)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提高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
苏格拉底教学法历来倍受推崇,一方面是因为它能让施教者与受教者同时参与,另一方面是在这种平等的讨论的同时,双方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从而使真理得以发现。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首先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受到重视,从而会更加认真地去思考问题和理顺自己的思路;其次,学生的广泛参与讨论可以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讨论,学生必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施教者和受教者界限分明,施教者主要以讲授为主,受教者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二者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而且受教者可能只是机械理解了施教者的思路,却很难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苏格拉底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教与学的关系,不仅是教师,学生在整个教学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通常是教师随机向某一学生发问,只要该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就会被一直问下去,在这一问一答中向在座的学生传递着所要教授的信息。教师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和理解。整个课堂就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回答、甚至互相争论中度过。逐步地,不同的个人见解可以形成统一意见,对法律逻辑基本理念和原则的理解也可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而且,不同角度的回答和辩论,还带来了新的法律思维和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得法律逻辑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充分地职业化的法律思维和技能的训练。
常言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学习方法对于受教育者的重要程度,同时,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受教育者自学意识的树立,因此在法律逻辑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采取苏格拉底方法提高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作为法律逻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社会科学紧密相联系的,比如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社科类书籍,并不仅局限于法学书籍,从而达到知识的积淀,分析问题能够拥有更宽广的视角,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法律逻辑学实践教学探析
(一)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法律逻辑的特点
开设法律逻辑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能利用逻辑知识来解决法学领域中的逻辑问题。教师在讲授这门学科时,一定要注意把基本的逻辑原理与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并根据法律逻辑自身的特点进行讲授。那么,法律逻辑究竟有没有自己的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概念而言,形式逻辑在论述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时,认为概念与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但在法律领域内,概念与语词却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判决”、“裁定”、“决定”、“法人”、“”、“抗诉”、“非婚生子女”等语词,它们与自己所表达的概念之间,都是互相配对的,不能替代也不能拆换的。同样,法律定义也有自己的特点。由于法律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所以,法律定义必须是统治阶级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决定的,只要经国家依照法定程序规定出来,就要求全社会遵照执行。即使该法律规定得不够恰当,只要国家没有修改或废除,它仍然是合法的、有效的。因此,法律定义只有恰当不恰当的问题,谈不到真假问题。此外,法律定义在结构上也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被定义概念反映的对象必须具备若干必要条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国家工作人员;2.利用职务上的便利;3.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次是被定义概念反映的一类对象包括若干种不同的情况,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用“或者”联结。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这个定义提示了犯罪中止的两种情况,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其中一种情况,就属于犯罪中止。这种定义事实上是一种选言判断。在推理中,定罪三段论与量刑三段论与一般的三段论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上例子说明,法律逻辑确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如果忽略了这个问题,那么他所传授的就是一种逻辑基本规则加法例证的“皮加毛”式的法律逻辑,而并非真正意义下的法律逻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抓住法律逻辑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对于模态判断,要详细分析实际判断和必然判断的区别,对法律条文中常用的带有“应当”、“必须”、“可以”、“不得”之类的模态词的判断要进行逻辑分析。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法律概念,如:“撤消”、“撤回”、“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的人”等概念应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去区别。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结合案例讲授推理的逻辑性、有效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善辩能力,应把逻辑知识与法庭论辩技巧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诸如法庭辩论中反驳的基本技巧、法庭论辩中的论证、各种推理在法庭以及办案过程中的运用等等。
篇8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有三大发源地,这就是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逻辑学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与日常思维、语言表达、推理论证等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的门类越来越多,逻辑学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在法学教育过程中,逻辑学更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法律逻辑学是面向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逻辑学与法学知识的结合。法律逻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改变原有的固定模式,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或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 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和顺序逐个内容讲解下去,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创新和扩展;在教学手段上基本上是一本教材、一个教案、一支粉笔,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基本谈不上使用或者是没有条件使用。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逻辑学的教学效果,使原本就抽象、晦涩的逻辑学概念和原理更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作为法律逻辑学教师,就应该在法律逻辑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那么,如何才能在法律逻辑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搞好法律逻辑教学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来看,本人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等方法效果比较好,很受学生欢迎,下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精辟分析,使学生对逻辑知识有更深刻认识和直接感受,避免空洞说教和乏味推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运用 逻辑知识的能力,实现逻辑知识的迁移应用,尤其是列举一些缺乏逻辑知识或者巧妙运用逻辑知识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不仅使学生对学习逻辑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在对这些典型事例的思考,分析中更加认识到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性。如通过韩复渠演讲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体味到逻辑就在我们生活中,违背逻辑规律、规则就会笑话百出;通过丁谓运用逻辑思维成功建造昭应宫的事例让学生明白逻辑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逻辑,我们就生活在逻辑的海洋之中,正确运用逻辑知识会使我们生活和工作效率非凡;通过对林肯为小阿姆斯特朗作无罪辩护的事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判断的巨大威力,一个虚假的判断可以置人于死地,一个真实的判断可以洗却罪名;通过“屡战屡败”的事例分析,可以深刻学习语句与判断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列举上海七君子案件审、答、辩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可让学生运用逻辑知识去思考、分析真实的法庭审理;可以通过罗文锦智辩茂隆皮箱案以分析类比推理的妙用。每个典型事例都可以将学生带到逻辑思维的草原上任其驰骋,让学生体味到逻辑的威力、魅力和精妙所在。
二、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思路。作为教学方法是指基本方法,而非具体方法,贯彻到各种具体方法中,使教学具有启发性。作为教学思路,强调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法律逻辑学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这是由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习目的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通过设疑,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识。为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启发性, 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提问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针对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跳跃性有余而逻辑性不足的特点,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的进度,融入课堂,提出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课后准备。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充分发挥民主,各抒己见,教师一方面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不偏题,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总结发言,提出观点和结论。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篇9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
逻辑运用在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方面,分析其合理性主要是理应逻辑方法,在开发组当中,可以将各种角色和职务进行合理的定义,在软件团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生产效率和软件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建模深入的研究,运用数学建模知识的过程中,和逻辑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的过程。
1软件工程技术当中的逻辑应用
1.1软件定义阶段逻辑应用
定义软件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市场减值给予充分的考虑。可以利用简单的方案或者很容易实现的方案。软件开发人员在这一阶段需要将软件的可操作性和不需要操作的内容进行明确,这样有利于将软件的设计目的进行明确,避免对于各种功能盲目的实现,从而对于功能软件必要性的忽略。开发软件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出精确的范围文档。但是在设计的初级阶段,开发者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样一来,这款软件功能就没有得到明确,对英语相关的要求没符合,使双方都遭遇很多的麻烦。在概念当中利用逻辑学,在对比和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软件定义进行完善。
1.2应用领域建模逻辑
在领域建模当中,主要是对概念之间和概念类的属性等存在的关联进行论述。第一方面就是复合,指的就是在领域当中出现的图片或者单词,第二方面就是内涵,指的就是定义领域类,和逻辑学内涵之间具有很多的相同点,在领域类定义当中的实例都是进行有效的外延。逻辑学的概念在领域建模当中进行有效的利用,在限制和概括的过程中包含的种属关系,可以对于领域建模内涵进行更好的理解。
2软件开发过程汇总利用逻辑
2.1阶段应用的分析
分析软件需求,我们应该明确利用软件需要将用户怎样的需求进行满足,描述软件需求的时候,需要和软件开发者进行良好的描述,进行有效精确的细化。研发软件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需求分析。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时间,如果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那么很容易就会出现返工和失败,这样一来,软件设计成果和用户的需求就会出现不同,因此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以各个数据为基础,利用图形化的方式,将数据模型之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来。
2.2规范的应用软件设计
需要在另一个方面进行考虑,转化软件需求,使其成为软件体系的结果,因此概念设计就包括系统接口和全局数据结果以及数据库模式,还可以实现模块的算法。剧目数据结构当中,可以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数据计算,这也就是处在了详细设计的阶段。软件的分析需求和描述阶段是特别重要的,可以发挥出说明的作用。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利用数理逻辑,可以分解人类思维,使其运算变得更加简单和机械,利用机器实现模拟。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需要通过程序设计。相关的研究人员需要经过数理路基的相关训练,这样这一类型的设计才会更好的完成。程序在设计的过程中,程序的正确性需要得到保证,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怎样防止出现错误计算的情况,并且及时将错误找出来,利用方法进行改正,这些都是比较重要和程序设计理论有关的内容,树立逻辑和这些内容具有紧密的联系,将这种树立逻辑利用计算机语言进行书写,就是在计算机当中利用树立逻辑。
2.3代码生成过程中的联系
站在逻辑学的角度,在实践过程中的说明和验证不仅需要利用软件规格,还希望利用系统方法和规范,使其生成程序,这就是自动程序的研究领域。E在实际演绎的过程汇总,主要有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两个方面组成,在垂直关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长时间没有登录Login和LockForm,可以正确的运行,LockForm长时间没有登录,但是,MasterForm在登录的过程中,其主界面可以正常的运行,这就说明如果LockForm没有长时间进行登录,但是可以正确的运行,那么Maste登录进去的主页面就会实现运行。而水平关系可以一一列举其余的代码,这3个程序之间可以调用函数,将某一个公共函数进行直接调动。
3在软件的测试阶段进行应用
设计实现软件的所有模块之后,从而就会进入到软件测试阶段。对于软件工程实现软件测试,主要目的就是将软件当中的BUG找出来,但是不是要测试人员进行修改,经过审核,从而使相应的开发完成修改,完毕之后,才会回归到正常的流程当中,在采取测试之前,需要每个测试人员对于业务功能进行学习,掌握之后,才可以明确软件的缺陷和不足。例如测试网络安全的过程中,需要测试人员把握网络安全知识,测试网管软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简单的配置指令,还要对于业务的基本流程进行熟悉。利用逻辑学进行观察,可以促进测试人员对于业务基本流程进行更好的掌握,使开发人员可以实现纠错,并且将运算进行简化,从而将效率进行提高。
4在软件的维护阶段进行利用
当前科技产品通常情况下都配置了维修站,某个产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要想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维修,在利用软件的过程中,就要将出现的问题认真的记录下来,这样在日后维修和修改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找到症结。软件用户和设计者之间具有矛盾,这样的矛盾要想避免,需要利用逻辑学知识。软件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开发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这样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才可以提供维护服务。当前工作环节和硬件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机器语言就会缺乏可移植性,要想在计算机当中利用机器语言,那么就需要良好的用户文档,对于后期的维护和发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结论
综上所述,全面的研究计算机软件工程当中的部分阶段,将其余逻辑学的联系进行挖掘,通过一些具体事例从而将应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这样可以明确逻辑学在其中的有效利用,在开发利用逻辑学的过程中,也拓展了逻辑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武双,李进付.再评北京精雕诉上海奈凯计算机软件侵权案——兼论软件技术保护措施与反向工程的合理纬度[J].电子知识产权,2017(10):58-62.
[2]于继武.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育的研究——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12):91-93.
[3]孙国菊.计算机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以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部分专业课程考核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43-44.
[4]“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工程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集成系统V1.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J].中国水产,2015(12):46.
篇10
──恩格斯《反杜林论》
在广州购书中心买书,逻辑类的书籍中既然有《泛演化逻辑引论-思维逻辑学的本体论基础》(何新着,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从该书引用的文字,简称何着页××,表示该书第××页)这本书。何新先生名气虽大,但逻辑圈的人知道他不是做逻辑的,何以他也写下一本有关逻辑的书呢?出于好奇,我随手翻了一下,发现很有些东西能够刺激我们这些专搞逻辑的人。便买下了何先生的书,由此有了这篇读后感。
一 大话学者:从反杜林论谈起
大约在150年前,德国出了一个大话学者杜林,他创造了一个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哲学体系。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体系时,杜林的东西总算还被恩格斯称为高超的胡说。杜林,这个创造体系的所谓「智者,自称为在哲学和所有科学领域中都实行了全面的变革,并对所有的知识前辈都用嘲弄谩骂的语气予以了无情批判。
在时间之轴上,不同时段的事件和人物虽各有不同,却有惊人的可比较之处。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个半世纪倏忽而过。在当代中国大陆也出现了一个大话学者,其著作等身,几乎全知全能。中国的这位「学者似乎比杜林的功劳更大,不仅在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领域硕果累累,在宗教、艺术、古代中国文化、历史、政治、甚至是国际政治领域,他也争取到机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一番,远远超越了当年杜林所涉猎的知识范围。甚至一般学者望而生畏的逻辑和数学领域,他也敢大大咧咧地闯将进来,并极为自得地宣称:「布尔、弗雷格创立布尔代数和数理(符号)逻辑以后,作为一个中国学者,我为自己能发现一种新的逻辑工具而感到欣慰。(见何着页11)
不仅如此,在他洋洋自得宣称的同时,几乎对所有的现代逻辑,不仅仅是逻辑知识本身,也包括对逻辑研究的先驱和后学,使用了非常不得体的评论方式。这种评论堪和杜林对知识先辈的评论相媲美。
我们先看恩格斯引用的杜林对哲学家的评论:
缺乏任何优良操守的莱布尼兹,这个一切哲学侍臣中的佼佼者;
出现了特别是叫做费希特和谢林的这两个直接模仿者的谬误和既轻率又无聊的蠢话;
达尔文主义的半诗和变态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三卷第70页)
我们再来看何新这位大话学者对现当代逻辑学者的评论:
罗素试图以愚蠢的指号论消除哲学本体论。这种独断论的逻辑斯蒂,可以戏称为「逻辑中的「法西斯蒂。(何着序言页11)
当今国内的主流逻辑学界,几乎已被维也纳学派和分析学派独擅言语权。因此,当时我的文章自然难以发表。但正是在那个会上,我有幸第一次接触了中国的「逻辑斯蒂学派的若干主要代表人物,欣赏到了他们那种笨拙地模仿罗素的「当且仅当的有趣独断论观点。(何着页12)
逻辑正好是我所从事的专业,虽然在这个领域,一个以教学为业的逻辑研究者并没有做出甚么开创性的工作。但逻辑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中国逻辑学界是一个有着良好学术传统的团体。以致在当今哲学界,有很多人认为,从事逻辑学教学和研究的这个团体,最鲜明地体现了学科研究的国际规范。尽管这个团体有其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把独断论说成是中国主流逻辑学界的特点,实在表明评论者对中国逻辑学界的无知。这种无知,又是评论者对逻辑学本身也无知的一个体现。出于对逻辑学科的良知和感悟,也出于对我所在的逻辑学团体的尊重,我感到有一种无法遏止的冲动,要对这种无知的大话学者和无理的大话逻辑予以清算。
二 大话逻辑:有根无叶的哲学思辨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评论他所在时代的德国学术界,有一段妙语:「近来在德国,天体物理学、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体系,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最蹩脚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不动则已,一动至少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三卷第46页)
我把泛演化逻辑称为大话逻辑,就是因为这个逻辑要就不建立,一旦要建立,那就不仅是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是导引和拓荒意义上的体系,它还是一个革命性的体系。泛演化逻辑的大话可以用作者自己的语言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这样一种逻辑的「根本重要点在于,它并不是一种形式化的主观的数理逻辑,而是一种有效预测事物演化趋势的智能逻辑。
第二,这样一种逻辑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可以构成古典逻辑的本体论基础。
第三,泛演化逻辑,乃是逻辑的逻辑,可以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元逻辑。
第四,现代逻辑多以数学中的形式集合论为基础,我的泛演化逻辑对于概念类集理论的重新研究必将涉及逻辑基础的重大革命。(何着页11)
更令人惊诧不已的是,这种逻辑他早就应该完全建立起来,但何先生志趣深广,「当时中国改革进程中发生的激烈的思想和文化冲突与辩论吸引了我,我的研究重点转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上(何着页112)。按照和何先生历史概念类集的思辨方法不同的方法,现在,何先生对逻辑的兴趣回归了。他从对泛演化逻辑的兴趣,迁移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但时过境迁,他再复归为今天的所谓逻辑兴趣。这样一个短暂时间段内的兴趣迁移,似乎是浓缩了个体有关概念历史演进的另一种一般进程。但这里没有进化,作者还在原先知识的起点上。
但奇怪的是,所谓的创造性竟然依旧存在。这个逻辑依然是别人没有做出,只是他做出的「完全新型的逻辑。在知识变化如此迅速演进的现时代,时隔二十多年。还敢于声称这种逻辑是完全新型的逻辑,真让人佩服他的自信和勇气。但有点令人欣慰的是,他开始把逻辑看成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了,远超出他以前对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的重视。因为在何文中,何先生声称:他那个有关泛演化逻辑的著作成了何先生一切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了(何着页11)。
何先生的逻辑是不是非常重要的逻辑创造呢?我先做出两个简要的评述,在本文第三部分再讨论何氏逻辑的核心部分:概念历史类集。
第一个评论,泛演化逻辑只有哲学思辨的根,没有逻辑的根和叶。
现时代的知识体系,其专业门类纷繁复杂,对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现时代的任何一个学科分支,都有其圈内的游戏规则,首先得遵守规则,然后才有可能突破规则。我想在这一点上,何新不可能是例外,虽然任何规则都可能有例外。
但遗憾的是,泛演化逻辑只有主流哲学和主流思辨的根,除了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却没有任何逻辑学者的工作。它既和主流的逻辑无关,和我国的非主流逻辑研究也扯不上关系。在何先生眼里,只有哲学家和革命家是逻辑学家,只有钱学森先生是逻辑学家,其它的人都不是。而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呢?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三个人重视并且理解之外,只有何先生重视并且理解,再也没有其它人重视和理解。这实在是对中国逻辑学界的一个歪曲,在中国逻辑学界,既有何先生所说的主流逻辑研究学者,现代逻辑的研究团体,辩证逻辑研究也是逻辑学界中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也有一个专门的辩证逻辑研究团体。
谈及现代逻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则何文的态度简直是认为不值一提,现代逻辑几乎全是陷入死胡同似的东西。用何先生的话:现代逻辑正在变成一种及其主观和非常形式主义的东西,一个内容及其空洞的东西(何着页117)。相信进化的何先生出此之言,进化大概就只能理解成退化了。
逻辑是一门很专门的学科,外行可以领导内行,但外行不能代替内行,外行也很难代替内行。哲学家或者革命家从圈外层面上来看待一个学科,这和学科本身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弱势的联系。权威是有语境限制的,权威的论断不能代替学科本身的发展。逻辑有其自身的发展契机和进化历程。某个政治家的青睐,某个财团的资助,某个圈外权威人士的首肯,不能改变学科本身的发展轨迹。在二十世纪的整个一百年,逻辑学科枝叶繁茂,生成了一个巨大的知识群落,何先生视而不见,也未看到作甚么研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热闹领域玩腻了之后,换一个游戏场所,看一点黑格尔的哲学著作,就摆起开山祖师的架势。几十年前这尚有可能,在如今的普适大众传媒不再,整个市场细分,整个知识门类细分的条件下,无异于天外梦想。
第二个评论,现代逻辑并不排斥黑格尔逻辑。
何文说:由于罗素、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近代逻辑学家根本搞不懂黑格尔逻辑,反而由于无知而对黑格尔持轻视的态度,因此他们对黑格尔的动态逻辑原理可以说一无所知(何着页117)。
简单地把现代逻辑学者都看成是黑格尔逻辑的反对者是不公道的。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初期,黑格尔哲学(包括他的逻辑)因为其思辨性质而成为科学拒斥的对象。但现代逻辑发展到二十世纪的50年代,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辩证逻辑也开始受到现代逻辑学者的关注。当然,伴随着这种关注,仍然存在着重大的争论。
辩证逻辑是源于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体系的产物,作为不同于主流经典模式的一种逻辑,它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但是辩证逻辑更适合于看作是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方向,看作是数理逻辑在非经典逻辑方向上的一个发展。如同道义逻辑是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因此道义逻辑实际上就是演绎逻辑的一个延续一样,辩证逻辑也应该看作是演绎逻辑的一个延续。由波兰学者卢卡西维奇,雅斯科夫斯基和巴西学者科斯塔开创的次协调逻辑研究,体现的就是对辩证逻辑的一种研究。
这样一种逻辑,芬兰逻辑学家冯赖特作过颇带辩证法意味的一个估计。一方面,冯赖特表示,这一逻辑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有意义的发展之一(桂起权等着《次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第3页);另一方面,冯赖特又表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逻辑的非经典方向的发展中,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但我认为是不可靠的同盟军,那就是源自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我们可以希望的最好结果是,用次协调逻辑和相关的变异逻辑的形式工具对辩证法的处理,能够有助于阐明它的那些不大适合理性理解的特征。(冯赖特着,陈波等译:《知识之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66页)
我并不完全同意冯赖特的看法,我对辩证逻辑承认矛盾的新奇思想是取支持态度的。辩证逻辑的一些思想是对经典逻辑的某种颠覆,含有野性思维的成分。而正是野性,才可能是理论创新的原动力(同桂起权等着,第10页)。但是何先生对待辩证逻辑、对待现代逻辑的态度,却让我颇存疑虑。在学术上,谁具有独断论的色彩,把何先生的话语和上述冯赖特的引语相对照,结论就是一目了然的了。我们关于逻辑的讨论最好是不要讨论了,最好的思想和最革命的理论已经创造出来,逻辑本体论的基础已经建立起来,那里还需要我们去做那些无聊至极的学术讨论。
三 告别大话时代:普遍性诉求的衰落
何先生逻辑的核心内容,是其历史概念类集,以马概念为例:
集合A:马∣白马-黑马-红马∣,
集合B:马∣始祖马新马真马∣
集合A是马的空间分类,是非历史的。集合B则是描述动物进化过程的一个历史概念类集。由这个类集的理解,概念的逻辑关系依然参照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间关系,但呈现黑格尔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同一关系矛盾关系交叉关系对立及种属关系(何着页36)。
概念真是这样一个进化过程吗?逻辑也相信直觉,但这里的概念进化过程,让人很难直觉地接受。一个更容易产生的概念间关系的直觉,并不是何先生的概念的思辨想象,最大的可能是基于基因的生物链联想。何先生先有一般关系的想象,再找一些并不得体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想象,无非是共相在先,例证在后的先验观,不知道其中的创新之处何在。看看在现代经典逻辑基础上建立的模态逻辑,看看集合论,看看今天横亘于逻辑和数学之间的关系语义学!你就会感觉到,和主流的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在其中所讨论的关系结构和关系性质相比,所谓泛演化逻辑的历史概念类集,是一个多么小儿科的东西。类集概念分析实际上仅仅只是对亚里士多德词项外延间关系的笨拙模仿,毫无任何现代感可言。很难理解,钱学森这位科学家为甚么把这样的常识性理解看成是一个创造,并把这个概念类集的简单图示美誉为一个专业的「何新树的称谓。现代模态逻辑早就在研究树结构,还有其它的结构方式。何先生对树的小儿科理解,哪里能够和现代逻辑学家对树和其它关系结构的研究相比(见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年英文版,《模态逻辑》,第一章基本概念部分)。
即使这个逻辑构想真是一个合理的构想,那也用不着抬到具有革命性转折意义的高度。革命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时髦的词汇,也许用不着革命同样可以实现进化。而夸张说泛演化逻辑是逻辑的逻辑,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元逻辑,这不过是普遍性诉求在何文中的回光返照。今天的时代,是告别大话的时代,普遍性诉求正在衰落。即使是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也无法去除各个社会群体、各种社会知识的个性特征和语境特征。
人类知识体系,从古希腊一直到现在,似乎都假定了至少有一个被认为在理论上无懈可击、在实践上历久长新,因此非常可能是万世不移的普遍原则,它被当作是知识体系的基石。通常这类据信为「绝对无疑的普遍原则,被人们称为「金规则。而且,那些在历史中各自独立地自发生成并且以不同方式表述出来的金规则,似乎含义上也「都惊人地相似,其逻辑语义也似乎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也就表明,金规则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必然原则。
然而现代社会的实践活动表明,所谓普遍必然的原则,现在到处都在面临挑战。就是在作为理性标准的逻辑和数学领域,也并不存在一个理论上无懈可击,在实践上历久常新的万世不移法则。在美国学者克莱因的著作《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一书中,克莱因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数学之确定性、绝对无疑性并不存在,逻辑也同样如此。1930年哥德尔的著名定理既是对数学提出的质疑,也是对逻辑学提出的质疑。正是哥德尔的这个定理引起了数学和逻辑的巨变,并且使数学和逻辑随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麻烦。但是,这些麻烦并没有消灭数学和逻辑,而是给数学和逻辑增加了更多可能的结构,同时把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分成了更多的不同派别。用美国数学家克莱因在《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一书中的表述:
数学的当前困境是有许多种数学而不是只有一种,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每一种都无法使对立学派满意。显然,普遍接受的概念、正确无误的推理体系──1800年时的尊贵数学和那时人的自豪──现在都成了痴心妄想。与未来数学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可疑,取代了过去的确定性和自满(克莱因着,李宏魁译:《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何文建立起来的所谓泛演化逻辑,充其量不过是逻辑学探索长河中的一个小小支流。企图把这个思辨探索的粗糙猜想看成是某种普遍逻辑法则,甚至是法则的法则,这只是一种知识的迷信和盲目的自大。数学原则和逻辑原则通过我们的直觉就有可能被我们所接受,但仍然是有可能受到质疑的。就此而言,泛演化逻辑普世化的知识诉求,在今天这样一个永不停息地推陈出新的现代社会中,在竞争和博弈几乎存在于一切现存领域的社会中,也许永远只能是我们的主观想象,而不能是生活世界的现实。 转贴于
四 现代逻辑走进死胡同了吗?
何文的无知主要不在其泛演化逻辑,他至少看了很多黑格尔的书。在其《泛演化逻辑引论》一书中,粗略而且保守地估计一下,其中讨论黑格尔思想和著作的篇幅占到了全书的四分之三以上,讨论现代逻辑的章节却一个也没有。
所以,他就有资格说全世界只有他真正地懂得了黑格尔。就是恩格斯也「并没有彻悟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因此他所谓『辩证逻辑体系从未建立成功(何着页6)。
所以,他也就有资格初生牛犊不怕虎,反正这虎是厉害还是不厉害他全然不知,冒犯了也可以不负任何责任,顶多就是被老虎咬伤吃掉而已。但谁能吃掉一个思辨的天才,一个雄心勃勃的知识界英雄?
看黑格尔的书并不意味着你就懂现代逻辑,现代逻辑和黑格尔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的逻辑。何先生把现代形式逻辑独断地、武断地认定为:「现代逻辑在形式化道路上愈走愈远,现在已经陷入了死胡同(何着页117),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实际的情形正好相反。仅以我所关注的模态逻辑而言,这一新逻辑正获得其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极好机遇。这个说法可不是信口开河,仅凭思辨和懂一点黑格尔思辨逻辑就能获得的。
模态逻辑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最富成长性的一门逻辑分支。路易斯在20年代针对实质蕴涵提出严格蕴涵的概念,到30年代,由路易斯创立了最早的模态逻辑系统。自50年代以来,模态逻辑在语形方向、代数方向、模型论方向以及道义、可证性、多值、直觉主义、认知等等领域发展迅速。一直到今天还继续保持向许多领域渗透和扩张的强劲势头。模态逻辑既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形上思辨的启示功能,例如在伦理道德、法制建构、社会博弈领域;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特别是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今天,模态逻辑几乎是我国所有逻辑学研究生课程中的必修课程。近二十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都对模态逻辑的研究给与了支持。这些钱绝不是白花的,它为中国逻辑学研究和世界接轨,并创造出新的逻辑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上一篇: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
- 下一篇:木材化学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