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0 17:3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篇1

【关键词】家庭教育 自我评价 指标体系

一、引言

大量的实证与理论研究都表明,早期家庭教育的对孩子成年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果都显示,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独立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的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立的体系和特点。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国家家庭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政策的支持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家庭结构从原来的联合家庭更多被于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尽管生长在更好的物质条件下,但从各种不时出现的80后、90后独生子女负面事件的报道中可以发现,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都较为缺乏。

目前国内在社会学领域研究主要有经济结构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离异家庭、进城务工人员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家庭教育问题等。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父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虽然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具体到应用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有人提出应该通过制订家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欧美等国家从二战之后就开始对家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1987年在美国家庭关系的全国会议上,人们对家庭教育所涵盖的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教育等10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明确定义。国外有报道,对于父母行为的指导和系统性的培训可以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的质量,而为年轻父母提供指导性的手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中的行为。

在中国现代社会家庭中,母亲一般承担较多教育的子女义务,她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产生了最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下。中国母亲对于家庭教育的基本观念对于帮助明确家庭教育的内容,评估家庭教育的现状,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就当前中国母亲们在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态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希望为人们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对199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家庭教育评价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选取具有评价意义的内容形成考察家庭教育观念的基本框架。通过对来自城市和农村24名家长的结构访谈,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内容。经专家筛选,合并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指标,去除了其中被认为难以理解和缺乏代表性的内容。之后,我们组织母亲们就指标内容是否合适以及有无缺漏进行4次,每组6人,共有24名母亲参加的焦点小组讨论,并跟进结果整理形成初步的家庭教育观念的调查问卷。初步发放400份(农村地区200份。城市地区200份)问卷给被试填写后回收,对获得的数据在SPSSI1.5社会学统计软件平台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去除其中统计学无意义的部分,形成标准问卷。最后,将形成的标准问卷再次发放500份(农村地区200份,城市地区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为363份,有效率72.6%),回收后数据后在AMOS7.0的平台上运用结构方程对各二级指标进行建模,检验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并根据各维度拟合指数的值,形成重要性排序。问卷所有项目采用对重要性评价的方法,以自陈式Likert五级量表评分的方式呈现。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共得出101条关于家庭教育观念的自评项目。采取聚类分析的方法,可分为:劳动技能教育、社会技能教育、道德与情操教育、文化修养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共计8个维度。对第二次问卷发放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结果显示:结构测量方程模式中所有待估参数的t检验的绝对值均大于2.58(p

根据对各个维度的主成分分析,家庭教育自我评价体系一共分为四个级差。分别为一级指标:家庭教育自我评价体系;二级指标:教育方式、道德情操、社会技能、行为习惯、性教育、文化修养、心理健康、劳动技能8个维度;三级指标:涉及家庭教育不同方面101个自评项目。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道德情感

衡量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高低,不仅只看他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判断,也要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道德规范。通常说来,后者更加重要,因为道德行为更能表明一个人所具有的道德水平。

一、道德情感的内涵和意义

(一)内涵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道德情感影响儿童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接受和理解,同时也影响着儿童道德行为的决策和发生,推动儿童道德人格的形成,促进儿童对客观事物的了解。

(二)道德情感在个体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道德情感影响着人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和调节、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对于儿童来说,培养其道德情感,不仅有助于到他们的个性、道德、人格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是为他们适应社会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家庭教育对培养儿童道德情感的意义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家们都将家庭教育看作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将家长看作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儿童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先导性。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很多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重要习惯和态度,大多是在其幼年时期形成的。所以,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其幼儿期就应该得到重视。父母要把握儿童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2.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家庭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以亲情为基础的教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情,是其他教育所没有的。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使得教育充满情感,更容易感化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越深厚,感化作用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3.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一个人一生,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随时都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地教育和影响着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持续的,并有一定的顺序性。父母能够根据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身心发展水平的程度,为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教育,从而促进儿童的持续发展。

4.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和权威性。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与子女慢慢形成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这是其他教育中所不能拥有的。同时,子女生活在父母为其提供的物质环境中,依赖于父母。子女听从父母的教导,尊重父母,与父母产生深厚的感情。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和权威性。

(二)家庭教育对培养儿童道德情感的重要意义

1.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中关键的一环。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的水平决定了所培养的儿童的发展水平。古今中外,人们都异常重视家庭教育的重大作用。儿童的可塑性最大,如果早期家庭教育良好,能够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有利儿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

2.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以自己的崇高品质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孩子的言行举止,通常表现出他所接受何种的家庭教育。这充分强调了父母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3.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全面、深刻而持久。家庭作为儿童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对儿童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从小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长大了也会具有同情心,能够关心体谅他人。相反,如果是生活在破碎而不幸的家庭,只会让孩子自卑,更有甚者,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如美国学者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三、家庭教育中儿童道德情感培养的策略和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

良好的道德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感的培养,而且还有利于其修身养性和文化学习。儿童的道德情感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取决于他们后天所生活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进行文学与艺术的陶冶掌握

正确的道德教育的方法,是激发儿童道德情感的关键。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为培养儿童形成良好性格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父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如我们要求孩子热爱学习,自己就要刻苦勤奋。在家庭中,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

(四)参与实践,重视行为训练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生活实践,是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道德情感不仅仅只是表面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道德行为的发生。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德育场景,让孩子亲身参与其中。所以家长要给儿童提供机会,重视行为训练。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情感教育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张松德.激发道德情感与投身道德实践辩证统一———道德教育途径的新探索[J].道德与文明.2008(4).

[4]肖详.论道德情感与感动教育.(哈尔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

篇3

【关键词】 陶行知;创造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启示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文明的进步就是依靠人类创造力的不断提高。而幼儿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对于孩子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内容

在陶行知先生思想教育理论中,陶行知先生对创造教育思想,进行若干理论叙述,其中包括:《儿童的世界》、《创造宣言》等多部文章。对幼儿创造性教育的实践途径和意义进行详述,同时对幼儿创造教育的方式和重要性作出论述,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内容丰富,对我国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1.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在很早以前,外曾有一名教育专家率先提出:创造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但在我国范围内,陶行知先生率先提出此理论,同时进行大量教育实验。陶行知先生在他一本著作中,曾经说过:所谓创造幼儿教育,并非指的是教育能够创造幼儿。其教育的前提是幼儿自身,通过周围事物、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对幼儿的创造能力进行挖掘。陶行知先生所指的创造教育思想,其实是同外界因素对幼儿的影响,而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其根本目的是幼儿通过创新能力,而对事物进行进一步创新。

2.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践方式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具体实践方式指的是:第一,幼儿要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当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全身心地体验自然万物,当幼儿营养不足时,就会缺失创造意识。其二,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当幼儿建立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在无形中养成一个优良的思维习惯,使大脑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其三,尊重个体差异,每一个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差异,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也是教育思想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校,教师是幼儿的教育者,而在家庭中,父母则成为了最直接的教育者,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认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这本著作,家长们可以借鉴学习,这著作主要提倡,将家庭教育思想,作为新理论思想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可以合理地培养幼儿,更能够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曾有教育专家提出:生活和科学是教育的两个不同的环境,但又有着某种关联。科学的产生是通过对生活的研究,换句话说,生活是研究科学的基础,但当科学和生活分开,教育本身就会出现危机。这也充分体现了当下教育的问题所在,家庭是基于生活所联系在一起的,但目前的家庭教育眼中,缺少对幼儿的生活教育,导致幼儿生活能力缺失,长此以往,使幼儿丧失生活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脱轨。

三、将生活教育引入当代家庭教育策略

1.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幼儿思想意识、性格观点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从小营造一个宁静、祥和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够使幼儿健康的生活和高效率的学习,相反,幼儿从小在一个争吵、怀疑的家庭中成长,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父母间的和平相处、相互信任,使幼儿有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体现更多的是正能量,想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在幼儿心中埋下一个温馨的种子,幼儿阶段的孩子,其模仿能力较强,而幼儿的模仿多数是来自于对家长的言行举止模仿,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关乎着幼儿的成长。

我在从事幼儿教学时,发现班级中有一名男孩的性格较为内向,不愿同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在初期,我只是认为可能是新的环境,幼儿有种陌生感,但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发现,幼儿可能是性格方面存在问题,于是,开始对幼儿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从其母亲的口中得出,父母平时工作繁忙,无法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即使在下班时,父母多数精力在手机上,孩子只是独自玩耍。因此,我针对这样的情况,不仅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在平时教学中,我会主动地与孩子玩耍,逐渐的孩子开始沟通,当得到孩子的充分信任时,会引导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有了明显的改变。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家庭缺少关爱,因此,家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每名幼儿都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并且其潜力也会不同,孩子最佳培养创新能力的时期是幼儿阶段,幼儿阶段是挖掘孩子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于一切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感和探索欲,当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时,就会主动地对事物进行探索、求知。在幼儿阶段,孩子创新能力对今后生活、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幼儿阶段,家长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创造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力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模式的象征,它对于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仍然有很多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同时我根据多年对幼儿的研究,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将培养创造力意识落实到家庭教育中,给予幼儿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篇4

为了了解家长闲暇时间实施家庭教育的情况,对家长闲暇时间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仍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积极地做出改变,从而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闲暇时间;幼儿;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一、引言

家庭教育不仅会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加入主动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行列。家长应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虽然幼儿每天在幼儿园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所以家长仍要注重闲暇时间对幼儿的教育,及时、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1]目前家长闲暇时间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长这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家长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能学到所有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家长再对幼儿实施任何教育,甚至有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与自己无关,所以有些家长不知道闲暇时间应怎样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会导致许多家长教育无目的性等问题的出现。还有的家长选择闲暇时间把幼儿送去兴趣班,说明这些家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家庭教育,并且把幼儿送到兴趣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闲暇时间本应家长自己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家长却把这份责任推给了兴趣班,可把幼儿送到兴趣班并不能弥补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通过自编问卷,对138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以了解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情况,并提出一些对策。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一,对家长闲暇时间活动及其陪幼儿意愿的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在闲暇时间里通常会做的事情分别是:做家务(86.2%)、看电视(67%)、逛街(34.1%)、睡觉(30.4%)、玩电子游戏(10.9%)。可以看出幼儿家长在闲暇时间通常会做的事情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做家务、看电视和逛街。由此可见,部分家长的闲暇时间都是以做自己的事情为主,并未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2]俗话说:父母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此时的幼儿正处于模仿期,父母在做事时,幼儿不经意间就开始模仿了,因此,希望家长能够给幼儿更多的陪伴,以身作则,成为幼儿模仿的好榜样!在调查的138名家长中,有137人表示愿意闲暇时间与幼儿在一起,只有小班的一位家长认为不该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是很有必要的,这说明大部分的幼儿家长都能意识到陪伴幼儿的重要性,但仍有极少数的家长认为不该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陪幼儿。同时研究发现,家长工作时间固定与否对其与幼儿闲暇时间共同活动的意愿影响不大。另外,无论与幼儿关系是父子(女)、母子(女)、或祖孙,都愿意在闲暇时间与幼儿在一起。只有一名母亲认为不应该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虽然这只占少数,但由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将看管幼儿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她们非常忙碌,除了工作还要做家务,而且还会有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要去做。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增强,她们迫切希望摆脱家庭责任的束缚,在此背景下有的人走了极端,即彻底抛弃教养子女的责任,所以认为闲暇时间不应该都陪幼儿,还需要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但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家长能认识到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调查还发现,无业人员的闲暇时间对子女的教养意愿略低,表明,有无职业会对其闲暇时间对幼儿的教养意愿产生影响。

第二,家长闲暇活动与幼儿的时间。调查发现,大班的家长100%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中班大约85%的家长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而小班大约83%的家长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可见,大班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的家长最多,因为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为了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这个时期幼儿更需要家长的关爱与陪伴。同时调查发现,家长与幼儿每天共同活动时间在0-1小时的时间段上,中班占55%,小班占45%,而大班没有;家长与幼儿每天待在一起的时间在1-2小时的,大班占13%,中班占52%,小班占35%;而家长与幼儿待在一起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大班占10%,中班占54%,小班占37%;各时间段均表明家长与中班幼儿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可见,中班的家长相对较重视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调查表明,家长工作时间上固定与不固定所占百分率分别为87%和83%,可见,家长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对其是否愿意与幼儿在一起的意愿关系不大。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10%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0-1小时、54%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36%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的较多;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13%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0-1小时、48%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40%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也在1-2小时的较多。说明不论工作时间固定与否,家长都能保证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个小时。调查发现,平时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最多的是祖孙关系,占100%,父子(女)、母子(女),分别占88%和84%。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老人的时间比较充裕且比较宠爱幼儿,所以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玩。另一方面,父母工作比较忙,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陪幼儿的时间就相对要少一点了。另外,与幼儿为父子(女)关系的家长65%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与幼儿为母子(女)关系的家长51%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与幼儿为祖孙关系的家长67%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除去祖孙关系外,大部分父母与幼儿的闲暇时间每天均能达到每天1—2小时。可以发现,工人和教师的占比为100%和95%,而最少的医生占67%,其他职业所占比重均为85%上下。另外,无论家长职业是职员、教师、个体、医生、工人,或者无业的,均能保证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在1-2小时,而且有一部分能达到3小时以上。

第三,家长与幼儿在一起的活动内容。调查发现,家长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的活动项目通常是:讲故事(79.0%)、去游乐场或淘气堡(76.1%)、看动画片(64.5%)、去广场玩(64.5%)、陪幼儿做作业(43.5%)、其他(10.1%)。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讲故事和去游乐场或淘气堡,说明许多家长能够认识到讲故事不仅能起到多陪伴幼儿的作用,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去游乐场或淘气堡玩的为105人次,说明一部分家长能够陪同幼儿到室外去玩耍,呼吸新鲜空气,还会结交到新的玩伴,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去广场玩和看动画片,说明家长既能意识到运动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经常陪同幼儿到有健身器材的广场玩,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又能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以看动画片为主,虽然看动画片能够让幼儿学到许多生活常识,但长时间的看动画片不仅对幼儿的视力有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前四位的排序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能注意到动静结合,兼顾室内和室外的活动,在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43.5%的家长与幼儿在一起时都是在“陪幼儿做作业”,说明许多幼儿园存在留家庭作业的现象,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仍很严重。同时有家长选择“其他”,如去郊游、种植物、去动物园看小动物、去玩益智玩具(乐高)、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烘培等,表明这部分家长平时跟幼儿在一起的活动较为丰富。

第四,家长对闲暇时间与幼儿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无论幼儿所在年龄班,家长工作固定与否,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或家长的职业,他们均认为平时进行亲子活动对幼儿成长很重要。大班的家长64%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中班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小班的家长52%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由此可见,中班和小班的家长更注重幼儿的性格形成,这与其年龄特点有关。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48%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家庭和睦。由此可见,工作时间固定和不固定的家长中都是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较多。与幼儿为父子(女)关系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幼儿为母子(女)关系的家长47%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幼儿为祖孙关系的家长83%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可见,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另外,研究过程中还对家庭教育一致性进行调查,绝大多数都在95%以上。

三、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一,家长对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的闲暇时间是充裕的,但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却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家长与幼儿每天的相处时间在1-2小时,可见许多家长还不明白闲暇时间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其二,仍有家长把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2]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家长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现在仍有很多家长喊:“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甚至让幼儿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的知识,虽然家长冠冕堂皇地怕幼儿上小学以后跟不上,但背后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在作祟。这说明这部分家长把幼儿的学习看得更重。而事实上,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父母应该陪幼儿一起做游戏而不是强加给幼儿不适龄的教育,那样只会给幼儿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其三,亲子活动的内容过于单一,不足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调查显示,家长与幼儿主要进行的亲子活动是看动画片和去游乐场、淘气堡玩,活动项目比较单一,而家长又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所以,家长可能是由于怕麻烦、担心幼儿的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带孩子进行更加丰富的亲子活动。

第二,建议。其一,家长应加强闲暇时间教育幼儿的意识。家庭是幼儿的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幼儿的性格特点,但目前仍有许多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表明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不能以身作则等。对于许多家长并不重视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的现象,应该加强家长对闲暇时间实施家庭教育的认识,可以由幼儿教师多在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渗透闲暇时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渐渐地,一旦家长明白了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有着很深的影响,其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其二,幼儿园应承担起引领家长教育理念的作用。首先,可以运用如广播、电台、杂志、报纸等接受人群较广泛的传播媒介宣传闲暇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应该多提供利于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其三,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应该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增加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时间;其次,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应该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幼儿园,许多家长错误地以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到任何东西,却忽略了家庭教育是除了父母以外任何人都无法给予的,因此家长应适时地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作者:兰悦 李俊刚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父母文化程度;关系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迁入到城市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相应增多,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问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生存状态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我们以南京一所外来子弟学校为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校内务工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有针对性地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成效,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二、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南京市玄武区一所外来工子弟小学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抽两个班的学生做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多渠道、多角度搜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借鉴其经验,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个案研究法则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典型案例做细致深入的研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现状;家庭环境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影响。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75份,有效率96%。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外来务工子女之间家庭教育的差异分析

调查问卷涉及的家庭教育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再具体细分为若干标准,希望通过多层面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同时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分为高中以上和高中以下两个层次,分别调查其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表现,通过卡方检验得出χ2值,评价子女的教育现状在两者之间的统计学意义。从表1中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父母对子女的学习都较关心,希望下一代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675份问卷调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59人(38.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416人(61.4%),他们都较关注孩子的学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41人(39.1%)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215人(38.5%)和孩子经常沟通了解学习情况,212人(40.2%)经常和学校联系,167人(40.7%)通过讲道理教育孩子,164(39.4%)人遇到孩子成绩下降,会冷静分析原因;而对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父母来说,他们也同样注重孩子的学习,375人(60.9%)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344人(61.5%)在家会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学习情况,316人(59.8%)经常和学校联系,243人(59.3%)通过讲道理教育孩子,256人(61%)在孩子成绩下降时,会去寻找原因,而不是通过单纯的打骂来解决。经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在关心孩子学习方面并无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在家庭环境方面,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调查者在家庭氛围、父母关系和学习环境方面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较少吵架,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240个家庭(39.9%)的孩子切身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只有16个家庭(21.3%)的父母会经常吵架,120个家庭(31.3%)的孩子会经常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与此相对应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有361个家庭(60.1%)的孩子能感受到家庭温馨,59个家庭(78.7%)的父母经常会吵架,263个家庭(68.7%)的孩子会经常上网玩游戏,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创造家庭的温馨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方面,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χ2值≤0.05,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更注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外来务工子女之间家庭教育结果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针对675份问卷调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259人(38.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416人(61.4%),其子女家庭教育的结果也做了相关分析。从学校表现和家庭中的表现两个层面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结果的影响。从表2中可看到,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当中,191人(39.7%)担任班委,204人(39.3%)希望学业达到大学水平,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当中,290人(60.3%)担任班委,315人(60.7%)希望学业达到大学水平,两者相比χ2值>0.05,并无显著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34人(40.2%)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能做到上课积极发言,240人(40.3%)积极参加校内活动,与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相比,χ2值均≤0.05,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说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在学校的表现越积极,与父母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关。而在家庭表现方面,父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孩子,88人(44.7%)会主动向家长诉说烦恼,寻求帮助,父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孩子109人(55.3%)选择向家长述说烦恼,两者相比χ2值≤0.05,数据分析具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更关注亲子关系,视子女为朋友,使子女在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和父母倾述,寻求解决办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能为子女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应的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更为积极,更自信,视父母为知己,遇到烦恼会向家长倾诉,寻找解决办法。而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由于不太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能给予子女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势必影响子女的成长,使他们缺乏自信,如在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和积极发言方面表现较差,在家与父母沟通较少。由于不愿将自己的烦恼告诉家长,因此家长鲜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使孩子内心孤独无助,不利于其成长。

四、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调查研究,可见家庭教育对务工子女的学习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是改善务工子女学习现状的重要举措。在诸多举措中,笔者认为重视家校合作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利手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方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家校合作虽已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提高教育成效的有利途经,但始终未得到有效的贯彻,特别是对于务工子女的教育状况,更是纸上谈兵,未从根本上起到促进学生教育成效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途经简化家校合作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子女的能力,促进下一代的成长。

(一)成立家长学校,全面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素养

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和自己无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综合教育素养,首先使其意识到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来自于父母,并通过家长学校的定期学习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另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应注意选取适当的培训时间,以外来务工人员能理解的方式和语言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逐步提高对子女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其子女良好教育的积极影响因素。

(二)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务工子女的教育环境

问卷分析显示了部分外来务工家庭由于不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导致孩子学习成效差,缺乏自信。针对此现象,学校应主动和家长建立联系,甚至可通过家访实地考察务工子女们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问题,与家长多沟通交流,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提出改善家庭环境的可行性建议。而家长也可通过到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校内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现存的学习和心理问题,和老师多沟通,寻找适合孩子的解决办法。

(三)亲子沟通,掌握子女的心理活动

针对部分务工人员不注重了解子女内心想法,使其遇到困难不愿向父母倾诉的现象,应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一定的建议,促使其多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有的放矢,针对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于困扰子女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疏通,避免不良情绪的增长,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全,崔筱波.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品德与心理,2011(8):37-44.

[2]曹宏婉.给进程务工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几点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2010(22):93.

[3]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白[J].学校采风,2003(4):58-59.

[4]潘俊.家校合作,共创和谐[J].思想理论教育,2010(22):93-94.

篇6

【关键词】学习型 家庭 教育 和谐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教育,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发展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12年秋开始,我校在市县中小学家庭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实验活动,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专人举旗,全体看齐

学校校长亲自负责,安排专人抓这项工作,并且全校达成统一认识。各个部门都要参与,各班建立动态管理制度,跟踪本班家长的学习情况。同时要求家长的思想要做到很好地转变,要让全体家长深刻认识到自己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孩子明天更加健康地成长。为此我校还专门申请了课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和谐发展研究》,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撑,又要有实实在在的实践任务落实。

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

要作好调查研究,摸清每个学生的家庭受教育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了解每个家长的文化程度,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以及家庭学习条件等。了解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家庭教育的方向、目标及终生学习的理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理想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调查我们就可以明确哪些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哪些家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哪些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关心不够,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哪些是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自己天天向上……这样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三、做好动员,明确意义

做好家长的动员工作,让每个家长明确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目的和意义。我们通过召开“创建学习型家庭”动员大会,让优秀的学生家长代表发言,影响和带动其他家长明白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此项活动是以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家庭成员共同学习、互相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

四、制定标准,创建目标

我们了解了情况后,认真分析每个家庭的差异程度,让每个家庭在创建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目标、定任务、抓落实。我们借鉴先进地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标准”。这样每个家庭在创建中既有不同的目标,又有努力的方向。此外我们是农村小学,有些家长可能文化水平不高,我们就采用家长结对子的方法,让临近的家庭结成互助小组,互相帮扶,共同提高。

五、做好指导,争先创优

我们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对家长做好指导,让家长懂得如何创建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家庭。在家长充分认识了创建的目的意义后,还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指导。首先指导每个家庭制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计划,包括:为什么要创建,如何循序渐进地落实,如何有计划地安排等,并签订“创建学习型家庭承诺书”:家长希望孩子怎么样?家长准备怎样做?孩子对家长的承诺,准备做到哪些?承诺书一式两份,一份交班主任保存,一份自留。定期召开创建学习型家庭家长、学生代表座谈会,定期上好指导课,及时了解、交流创建情况,给予具体指导。

六、合作交流,共谋发展

篇7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士大夫教育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Yan Zhitui

GUO Jingj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Yan Zhitui's literati thinking about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was 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reality, though his thoughts revolve around how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scholar and expanded children's education, both the meaning and content of education with a strong class nature, but he many educational scholarship statesman's thoughts are their own experience, worthy of study and lessons, plus he was involved in a widespread problem at all times, including certain reasonable factors, it still has its value.

Key words Yan's family instructions; literati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中国在公元3至6世纪正处于一个王朝更替频繁、割据政权林立的阶段,后世称之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不安定,江南经济的大发展,各民族的大融合,思想文化的异常活跃,学校教育的时兴时废,以及学校体制的多样化,都成为了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和教育等方面的特点。由于朝代频繁更替官学的时兴时废,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依靠私学、家学来发展的,尤其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梁朝金陵人,祖籍琅邪临沂。他出身于士族家庭,少时即传家业,由于家庭良好的家传教育奠定了他整个学术思想的基础。

颜之推20岁进仕途,经历了三次亡国,历时四个朝代。凭借自己的学识在仕途上艰难行进。由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亲眼目睹了很多士大夫家破人亡的现实,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的险恶以及士族统治的危机,因此,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和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后世子孙。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同时也是我们了解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两个部分构成的,即士大夫教育和家庭教育。

1 关于士大夫教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被特权阶级所垄断,成为士族地主独享的特权,但他们又不重视教育。他们的子弟昏晕无能,不学无术,整个阶级蔓延着享乐主义的思想,为此,颜之推提出应当重视士族教育。

首先,他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论述教育的作用,即:“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①他认为绝多数的士族子弟都是中庸之人,他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知识,否则,终为懵懂之人。

其次,他从个人前途的厉害关系出发,强调士大夫受教育的必要性,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②他认为一个人有无知识,决定了它社会地位的高低。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知识,通读诗书,虽百世小人,也可为人师,相反,如不读书,既为富贵,也将沦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小人。

最后,他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知识教育的重要性。颜之推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总结出在社会战乱和朝代更易频繁的时期,他总是依靠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在曲折前进,并得到历朝君王的厚待,因此他认为就当时的社会现实,知识也是一种资本,也是种谋生的手段,为求立身、处事也应该重视士族教育。

颜之推在论述士族教育的重要性时更多的是从自身出发,从“利”的角度来谈,这与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思想不同,这既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同时也是颜之推思想的闪光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士大夫教育中,颜之推提出重视农业生产知识,做到“知稼之艰难。他从自己的阅历中体会到农业生产的重要,认为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根本,这与一般士大夫轻视农业,认为那只是小人之事,士大夫不用问津的观点不同。当然,他并非提倡士大夫子弟躬耕,他所要求的仅限于认识上的重视,以及对农事活动的了解,以便齐家治民等。

2 家庭教育

颜之推在少年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使得他在一生当中都受益匪浅,因此,在他的教育观点里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他认为“少成若天(下转第14页)(上接第11页)性,习惯成自然”,即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都会在儿童的心灵上打下很深的烙印,长大后很难改变。因此,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最好的教育时机,及早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是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帝王将相之家的早期教育可以从胎教开始,一般家庭纵使不能很好地实施胎教,也应当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实施教育。总之,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的教育应当自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便可以开始,即“当即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③当然,颜之推并不认为如失去早期教育,晚年时便可自暴自弃了,他强调虽然晚学步入幼学好,但总强于不学。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强调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他也十分看重家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对子女的慈爱和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很多家庭里,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或偏于严而少爱,或偏于关怀爱护而失于管教,而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式所取得的效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颜之推认为,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教育,应当遵循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威严有慈。他批评当时许多家庭对子女“无教而有爱”,一味放纵,“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④这样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不良行为愈加明显的时候,才开始管教就很难奏效了,反而导致了子女的抵触对抗,“捶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⑤

颜之推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应该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庄重严肃,但不能过于严厉,要严慈有度,最终达到“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同时,颜之推认为,一般家庭不能很好地教育儿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不得法。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着重停留在口头的训斥,却舍不得施以肉体的惩罚,以使其反省悔过。他认为父母应当严肃地教育儿童,树立威严,严加督训,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不论是怒责还是鞭笞都可以采用。

颜之推要求父母对子女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不能无教而有爱,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对棍棒教育的推崇,是现代教育思想里所批判的。

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想是当时现实社会的反映,虽然他的教育思想都是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而展开的,教育的意义和内容都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但他很多的教育思想都是自己治学治家的经验总结,值得我们研究和吸取,加之他涉及了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包含一定的合理因素,至今仍不失其价值。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社会文化发达,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学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以及家庭教育处于被遗弃的状态,又导致很多家长不懂教育,家庭教育不得法,家庭教育效果不佳。这种状态下,深入学习研究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法更有其现实意义。在吸收、利用颜之推家庭教育原则、方法的精华的同时,必须明确摒弃其相反的一面。现代家庭教育已是在现代文明启示下的家庭教育,它提倡民主平等、尊重个性,棍棒体罚不仅违背儿童健康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儿童形成自主的健全的人格,更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不容。研究家庭教养方式,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体系,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家庭教育的又一项使命。

注释

①③④⑤颜氏家训・教子.

② 颜氏家训・勉学.

参考文献

[1] 颜氏家训[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篇8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够,依赖性强

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少数。多数的农村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性。

(二)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不断增多,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家、校教育的不协调性

由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观念、立场不统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家庭父亲和母亲有时教育思想也不统一,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或社会地位高的一方忙于事业,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不少家长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二、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果步调统一,相互促进,他们的合力就大,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方面

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教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形成乡镇、街道、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建立家教领导小组、社区(村)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二)学校方面

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配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教子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家庭方面

篇9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以及教育的功能。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认识,同时也包括自我体验,而且还包括自我调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积极地作用。

1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

1.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孩子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家庭教育。

1.2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其发展的状态是由低到高的一个发展过程。小学阶段正处于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萌芽于成长阶段,如果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的树立自我意识,也不能够做到客观的评价自己,对其以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能够提高其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意识的发展,达到一个自省的目的。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是想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积极地作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家庭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2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1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与约束。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同时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比较注重孩子的意愿以及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会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反之,一个家庭里,父母总是为孩子做决定,就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性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不高。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是发挥一定的作用的。

2.2 小学生评价能力方面

小学生评价能力方面,不仅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还包括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公正的去评级孩子,不能够过分的溺爱孩子,同时也不能够进行高标准地批评孩子。家长对孩子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从中得到肯定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在进一步的努力中,去改善自己的缺点,从而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展。再者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还应该是具体的评价,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一个良好的度,这样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并且为以后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奠定一定的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评价的意识。这样可以使孩子即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闪光点,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发现在记载一段时期内的不足与缺点,提高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说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由此看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2.3 小学生自信心方面

自信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史相当重要的。也可以说,自信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状态。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才去的是鼓励性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这个孩子的自信发展也会与别人有所不同,很明显,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有自信的。因此,也可以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采取的方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与孩子自信心水平的提高以及孩子自信心的发展都相当的重要。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老师批评孩子,对孩子实行的不是温情教育,总是认为孩子有很多的毛病,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会显得不自信,会影响到孩子自信心的提高以及孩子成就感的缺失。因此可以得出,父母在实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应该对孩子尽可能的鼓励,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较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篇10

--陈一筠教授《中国家庭安全报告》读后感

东莞市泰诺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 刘欣

读完陈一筠教授的《中国家庭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现代社会背景的家庭现状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报告阐述了婚姻家庭动荡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并对婚姻家庭的社会干预服务提出了建议和指导,特别倡导了婚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专业从事婚姻家庭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的社会组织和工作者来说,具有宝贵的学习和指导意义。

报告包括三个部分:现代社会婚姻家庭加速动荡的现状及其后果,离婚因素分析和离婚的社会干预。报告用详实的研究数据呈现出近30年离婚率的提升及其带来的消极后果,对孩子和妇女的伤害性影响尤其令人震惊和深思:离婚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坠入不良心境及犯罪的深渊;导致单亲母亲的再贫困和再婚难,给女性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发展带来障碍。

高离婚率对社会和谐稳定及经济层面的影响意味着社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去面对和改善因离婚导致的未万年人犯罪率上升心理问题增加及单身母亲的贫困化及她们的身心疾患。巨大的离婚潮使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同时高离婚率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些由离婚率带来的后果,不会给社会带来福音,相反,大量离婚家庭出现,全社会要付出的有形及无形代价难以估算。

报告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导致离婚率升高的社会和家庭因素。社会层面,传统的婚姻功能的弱化,夫妻关系变得松散和自由;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更能够享受离婚自由;人口流动给婚姻维系带来困难;法律和社会舆论,离婚程序的简化,让人们有更宽松的选择;男女性别结构失调,剩男剩女对婚姻的潜在威胁以及媒体对婚外情现象的披露及价值观观思潮(个体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的影响,使人们对婚姻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大大降低。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推动着越来越多的婚姻走向解体。报告也从家庭和个人层面分析了原因,如家庭的变化、夫妻间的差异、对婚姻的期待、个人价值观等,都在影响婚姻关系的稳定与牢固。报告指出,离婚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即有环境原因也有心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