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3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

篇1

1.1实验室环境隐患

手工印染实验室安排在纺织服装学院实验基地内,实习基地由以前的的旧厂房改造。学院扩充为实验基地后,将厂房内部2000m2空间分割成若干块,成为各个实验室,诸如针织实验室、纺纱实验室和服装工艺实验室等。由于实验设备的不断引进和实验课程的设置,每个实验室内都拥挤不堪,为安全留下隐患。手工印染实验室安置在实验基地靠内的一个房间,约有50m2,只有一个进出口,一面墙上安装有排风扇。实验室内中央位置安放6张实验台,实验台上放置铝锅、煤气灶等实验设备。实验台一侧安装水池,提供实验时的用水需求。实验室靠墙一边堆放了实验用的化学原料,如蜂蜡、氢氧化钠和肥皂粉等;另一边堆放了铝锅、塑料桶等实验用具。整体来说,实验室内的用品杂物堆积,空间狭小,安全出口少,物品放置不合理,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1.2实验物品隐患

手工印染课使用的实验设备主要是煤气罐、煤气灶、电子秤、大脸盆和铝锅。煤气瓶就安放在实验台下面,然后由橡皮管连接到实验台上的煤气灶上。由于手工印染课一个学期只上8个课时,因此煤气的使用频率不高,一罐煤气往往要用上三年以上,存在老化易泄漏的风险。实验结束后如果不及时关闭煤气阀门,也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4]。手工印染课实验用药品主要有:活性染料、蜂蜡、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等,由于使用的是明火,实验过程中如有不慎容易发生起火事故。手工印染课实验另一个重要原料是棉布,实验时需要将棉布放入铝锅煮炼上色,棉布是一种极易引燃的面料,一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引燃棉布,就会引起大范围的火灾事故。由于是印染实验,印染会产生一些染料废水,染料废水排放到环境水体中,会导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5]。实验结束后学生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水池,而倒入水池的印染废液是没有经过过滤和降解就直接进入了学校的排水管网系统。

1.3实验教学过程混乱

手工印染实验课主要面向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相对于工程类的学生在实验纪律和操作能力上稍差一些,在上实验课时会出现不听指挥、四处乱摸、随意走动的情况。由于印染涉及到用火,有些时候学生操作不当锅里的水烧干了引起锅内起火,就会场面失控、大呼小叫。而锅内起火只需要将锅盖盖上就能灭火,学生缺乏常识而产生的慌张反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2手工印染室管理模式改革探索

这几年本校极力推进绍兴大学的建设,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针对手工工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实验室建设组进行了手工印染实验室的安全整改,极大地改善了手工印染实践环节的实验环境。

2.1整改明火装置

由于传统的煤气装置有很多安全隐患,本学期经过设备更换,手工印染实验室内的煤气装置全部更改为电磁炉,现所用电磁炉为C21-51SH型老板牌电磁炉。电磁炉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安全隐患减少,热效率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若锅体离开电磁炉1min,电磁炉将自行关闭,电磁炉还可设置加热温度,较之于煤气灶更能满足实验的温度的定量要求。将铝锅改为不锈钢锅。之前使用铝锅时,铝锅在使用几次后内壁产生很多染料污渍,不易清洗。不锈钢锅具有稳定、硬度高、耐腐蚀和易清洗的优点,使用安全可靠。

2.2整改环境通风设备

经过整改,实验室内的物品重新安排放置。把易燃的药品统一安放在密闭干燥的橱柜内,把棉布等实验原料放到专门储存面料的仓库内管理,把无用的实验物品清出实验室。以此来增加实验室空间,减少杂物堆放,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不会因为杂物拥堵而阻挡出口路线。另一方面,染液煮练过程中会产生气味,虽然该气味对身体没有大的伤害,但具有一定刺鼻性。对此,实验室增设了6个排风扇,实验过程中开启排风扇,加强空气流通,减少实验室内刺激性气体浓度。排风扇在实验完毕后20min后关闭,恢复实验室舒适环境。

2.3整改废液排放措施

手工印染虽然不像化工印染企业那样产生大量印染污水,但所使用的靛蓝等活性染料仍产生污染。据测算,每批次手工印染课需要使用5~8kg活性染料,如按照以前直接排入排水管道的做法,日积月累会产生大量污染。另外印染废水的处理与生活污水的方法不同,印染废水需先经过微生物降解,消除有机物后才能进入排水管道。因此在整改后,实验完成后的废液被集中,然后统一倒入到专门的废液收集桶。废液桶在回收之前先储存在仓库,并贴上标签,注明液体名称、性状、毒性、处理方法。本院的化工学院等专业也需要进行化工废液处理,因此学校会定期回收废液,以集中统一处理废液。

2.4提升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过程控制也能避免手工印染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会演示操作手工印染的实验步骤,重点讲解电磁炉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用水用电安全。然后等到学生上手实验操作时,任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会全程密切关注学生实验状态,严防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检查电磁炉电源的关闭情况,督促学生将实验废液集中倒到收集桶,整理各种化学试剂,最后清扫实验室卫生。在严格的过程控制和严密的安全教育下,学生操作规范性大大提高,也自觉地维护实验室安全。

3结语

总体来讲,手工印染实验室的整改较为成功,改善了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废液处理过程也符合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校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要求。采取整改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

3.1用于将煮炼时废气排出实验室的排风扇在开启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到教师的讲授,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实验也容易浮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因此下一步的整改,需要把排风扇更换成噪音较小的扇片,以提高教学质量。

3.2学校对废液的处理为集中处理,废液桶交由学校后与其他实验室的废液桶混合,故废液桶一般不归还。因此每次回收完又要重新购置一批废液桶,处理成本加大。

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内容;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01-02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教学与科研活动对实验室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实验室开放性和共享性程度提高,实验室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毒害事故、机电伤人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等也时有发生[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一)一般性安全管理

主要指防火安全、电气电路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紧急预案等。实验大楼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等。

(二)化学品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化学品的种类与特性、化学品的储藏与使用等,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目前,高校实验室已逐步成为事故发生的高危区域,各种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生物类实验室成为存在隐患最为突出的场所,实验室每天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和易制毒的化学品种类不计其数,如果在管理上稍为不慎,处理方式稍为不当或不及时,都有可能酿成灾难,严重威胁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生物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生物制剂安全、微生物安全、人体血液/体液安全、传染性生物防护与控制等。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法规,以法律形式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l9498—2004,2008年修订)等。所有这些法规政策标志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认可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四)辐射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激光辐射安全、X射线安全、电磁辐射安全、辐射性物质与防辐射措施等。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污染防治,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防护条例》等文件。2004年5月起,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和卫生部联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活动,这表明了国家对放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在较多领域使用了核技术,因此也存在着如何加强放射源管理的问题[2]。

(五)废弃物安全管理

包括普通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化学品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处理、辐射材料废弃物处理、锐器废弃物处理、混合废弃物的处理等。

2005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针对高校实验室的排污问题,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把高校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成为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学科研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于2005年8月和2007年9月通过并实施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但很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对废弃危险化学品仍未按该办法处理。部分高校即使在由指定人员收集后,仍然由于处理费用昂贵的问题,将收集后的危险废弃物低价交由不规范的公司运走,其最终结果还是倒入室外某个固定的场址,这对排放点的土壤和地下水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点源污染[3]。

(六)高温高压设备安全管理

包括各种气瓶、高压反应釜、气体发生装置、高温设备、高真空设备等设备的区分、使用时注意事项、日常维护等。随着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逐渐多样化,各种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在实验室中时有发现,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来。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新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并正式实施。条例提高了特种设备事故的等级,提高了处理事故的部门级别,只要锅炉爆炸有人员伤亡,就要成立省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对管理部门的监察人员也提高了问责力度,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高度重视。

(七)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保障实验室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系到实验室良好有序的发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6条款要求“实验室及其人员对其在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有相应措施。”为此,实验室应制定有关的措施或文件,并有效实施,以保证利益不受侵害。

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

(一)完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研究表明,思想上不重视和管理不善是引发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火灾事故资料显示,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错误有关[4]。因此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安全工作的关键。管理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可采取“学校归口管理—院系集中管理—实验室具体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成立各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安全工作管理队伍,明确各个层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真空地带。

(二)树立安全环保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实验室管理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实验室安全防范措施的建立,以“防患于未然”为指导思想,对实验室、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进行分级管理,划分出实验室安全监控重点区域,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实验室或区域特点,了解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并采用事故树[4]分析方法,获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以及每种因素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破坏范围及威力,针对性地布置各种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订是系统管理的起点,也是监督管理的基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必须要研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5]。为此要狠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达到规范、约束并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为的目的,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教学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6]。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组织各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日常培训。

学校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安全教育工作:(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性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涉及安全规章制度、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例如灭火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组织演练。(2)学院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学试剂的使用与保管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掌握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借鉴各行业的先进经验,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的“软管理”作用来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可以促使师生主动遵守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实验室特点,建立实验室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安全色、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而具有良好的宣传效应。它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而直接[7]。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中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环保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协调。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所开展的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仍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 王咏妙.对高校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91-92.

[3] 朱丽华,徐锋.中国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0-42.

[4] 王同顺,赵素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4,(6):143-145.

[5] 王立达.成教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49-151.

篇3

当前,各种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敌,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而微生物实验室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和实验室安全防护方面的不足,出现了诸如2003年在新加坡和台湾分别发生的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等生物灾害事件[1]。生物安全在微生物实验室活动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文仅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1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即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严格遵从标准化操作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感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实验对象的污染[1]。

2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

2.1 分级起因

据记载,在微生物实验室中曾多次发生感染性疾病。在上世纪与实验室相关的感染性疾病有伤寒、霍乱、马鼻疽、布氏菌病和破伤风等病例。1947―197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记录了109例实验室感染[3]。1949―1951年,Sulkin和Pikel发表的有关实验室感染的调查报告,使人们认识到实验室内培养基或标本的处理及含菌尘粒的吸入是工作人员被感染的主要途径[4]。1974年,美国CDC/NIH首次提出将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活动分为4级的概念[5],作为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一般参考。随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WHO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基本沿用了此种模式。

2.2 级别划分

由于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方式对健康人体造成切实的或潜在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微生物的致病性、感染与传染的严重程度、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有无将其生物危害分为1―4级。我国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4989-2004),则根据实验室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分为4个级别(危害程度由低至高),为确保操作人员、周围环境不被微生物感染或污染,从事上述生物危害病原体检验或研究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也分1―4级,简称为BSL 1―4(Biosafety level ,BSL)级,实行分级管理[6]。

3 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要求[7―8]

3.1 实验室建设和设施

实验室的建设和设计应着重考虑生物安全防护问题,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同时保护实验对象不被污染。例如,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工作时气溶胶形成的问题;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横行造成的环境污染;实验室人员进出、样本检验、有毒试剂使用等工作流程问题。应从功能上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实验工作区域、休息场所、样本接收及处理、生物废弃物的处置、安放实验设备和耗材的地方均应清楚地加以区分。

实验室的墙、天花板、地面应光滑,易于清洗,防液体渗漏,抗化学腐蚀、可消毒,地面应防滑;工作台面应耐酸碱、有机溶剂腐蚀,耐中等以上的温度,防液体渗透,可消毒。实验室出门处应有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应设计成用肘部或脚操作,有紧急喷淋设备和洗眼装置,以保证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立即处理。应有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污水排放前应作消毒处理。实验室应考虑提供不循环的向内气流,如不能,则应考虑开窗,这时应安装防节肢动物出入的纱窗。实验室的同一楼中应有高压灭菌器、灭火器、可靠的供电系统和紧急情况下方便疏散的照明灯。在工作场所之外提供实验人员摄食和休息的地方,提供放置工作人员外衣或生活物品的设施等。

3.2 样本运送

应按照有关病原微生物或样本规范运送的要求,将样本放在可靠、安全、经检测合格的容器中运输,严防对人员、环境的污染。

3.3 实验操作

所有的实验操作应降低气溶胶或泡沫的生成,操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完成。感染性材料的离心操作应使用安全的离心杯,或密封的离心机转子,在生物安全柜中开启或封闭感染性材料。禁止用嘴吸取液体。尽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发生液体溅出、溢出等事故时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及时处理并有相关记录备案。

3.4 个人防护

应根据操作需要穿工作服(或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应脱去工作服并留在实验室内,限制在实验室以外的场所穿工作服。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应戴防护手套,操作完毕或离开实验室,接触干净区域前应摘手套,防止污染其他表面或环境。应穿防护鞋(套),在特定区域操作时应穿特殊的鞋。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应戴口罩、护目镜、面罩或其他个体呼吸防护用品、防溅出的保护装置,保护脸部皮肤和黏膜,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3.5 生物废弃物处置

生物废弃物是指经实验分析后被丢弃的含有已知或未知微生物的材料,废弃物管理是保障生物安全的最后环节[9]。实验样本在处理和进行实验时产生的废弃物如吸头、离心管、平皿等应放入适当的容器或防漏的高压袋内,实验结束后立即就地高压灭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液体物质、废弃的液体标本、培养物等应放在盛有消毒液的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实验中使用的锐器如针头、注射器、玻璃器具等应放入专用的坚固容器,加盖。高压灭菌器应规范操作,保证灭菌效果。

4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简介[10]

4.1制订严格的实验室操作和技术规程

要求实验人员应在处理致病性和致死性病原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有监督机制。实验室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隔离服,所有与生物病原等操作有关的步骤,都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遏止装置内进行。

4.2 一级屏障

安装包括系列生物安全柜、各种密闭容器和其他为了消除或减少暴露于有害生物材料设计的工程控制设施等一级屏障。

4.3 实验室建筑设计符合二级屏障的标准主要用于防止感染性微生物逸出进入环境,避免相邻区域的工作人员和环境暴露于可能的感染性气溶胶之中。实验室工作区和公共通道分开,使用消毒设备和洗手装置;实验室工作区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实验室只设置密封结构的观察窗。整个实验室空气成负压状态;实验室的进风要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以清除或杀灭含有的病原体[11],室内空气外排必须经过特殊装置过滤,百分之百地杀灭可能存在的各种病原体。所有物品必须要经过高温、高压的无害化处理才能带出实验室,以确保外部环境的安全[12、13]。

5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7、8]

5.1 组织与人员职责

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生物安全负责。制订和修改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并进行安全检查。实验室应任命协助管理层工作的生物安全员,生物安全员负责提交生物安全计划和培训计划,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出建议和指导,对微生物的危害性作评估,监督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及时发现隐患,提出解决方案。

5.2 生物安全手册编写生物安全手册且方便员工获取、阅读并遵照执行。内容可包括:① 评估实验中接触的微生物的危害级别;② 标准或特殊安全操作规程;③ 个人防护要求;④ 意外发生时应急处理程序;⑤ 生物废弃物处置;⑥ 实验设备安全消毒程序;⑦ 内务管理制度;⑧ 员工培训方法与记录。

5.3 内务制度在实验室入口明显位置张贴生物危害标志并表明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出口处应有发光指示标志。保证工作区域整洁有序。非实验有关人员、外来参观、进修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禁止吸烟、摄食、饮水或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实验设备维护或运出修理前进行消毒。

5.4事故处理制订报告危险隐患或事故发生的程序。所有报告以文件形式保存,对事故原因、经过、处理及预防作详细说明。

5.5安全培训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工作中存在微生物的种类与危害级别,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接受安全教育,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防止出现差错、事故,避免操作人员获得实验室感染,必须经常地对所有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保证每个人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有识别和控制生物危害因子的能力,掌握接触病原微生物后预防感染的方法。新进人员工作前应熟悉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知识,通过岗位培训考核后方可独立工作。

5.6健康检查操作人员应定期作健康检查,从而监测实验感染所得的疾病。操作人员就职前进行体检,在健康时,采集血液并按规定储存,提供有效的主动或被动免疫,对孕妇等易感者免于接触或从事高度生物危险性操作作出规定,实验室发生事故或员工生病时应立即报告,对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个人作早期检查。需要时应向每个人提供医学评价、疾病监测和治疗,有关记录应存档。

6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

随着国家对实验室的认可和论证工作的全面展开,我国已经出台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的标准法律法规,从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仪器设备、实验室清洁和消毒、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管理入手,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得到强化和规范。然而,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涉及面广,相关职能部门多,相关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还有待强化,目前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隐患。主要存在有关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亟待加强,安全设施需要完备等缺陷[14]。另外,一些临床门诊实验室和非医疗系统实验室在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既缺少有效的防护设施,也缺少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是生物安全防护比较薄弱的领域,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基于上述现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职能,形成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有机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大对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全面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规范管理;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传贯彻力度等措施。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才能尽快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纳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科学管理的渠道,才能充分发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作用,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7 工作体会

实验室生物安全不是新出现的学科。自人类开始有医疗行为时就存在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当一个生物样品从人体采集后,进行样品运送到实验检测,以及剩余样品的处置,直至检验报告发出这一连续过程中,始终贯穿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往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谈及的很少。自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生了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陆续出台了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管理性文件,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纳入规范管理体系。

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体系管理,必将会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系统管理,这样就会使原来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受到约束。为此,每个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原有的不规范的行为要干预,错误的陋习要改变,尽可能将对人员、环境的生物污染控制到最低。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而超越了实际工作现状,影响正常的临床诊断、疾病控制、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必须考虑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有共性,亦有个性,要针对不同的实验对象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篇4

【关键词】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

1 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

血站实验室检测的标本,都是来自无偿献血者,易使检验者放松警惕,认为都是健康人,不像医院实验室病原体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各种防护措施常不能认真执行:在实验室内抽烟,吃东西放置个人物品;一些人在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重要的操作不戴防护眼镜,不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按要求对工作现场进行有效的消毒,废弃物不按规定正确处理等。

检测献血者的血样时,乙肝、丙肝经常被检出,梅毒、艾滋病也时有发现,还有许多没有列入检测项目的细菌、病毒 、许多目前人类未知的微生物、处在窗口期的肝炎、艾滋病、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血清、质控血清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日常工作中,实验人员如果不能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皮肤黏膜就有可能受到污染.采集样本时针头的刺伤、离心标本时试管破裂溢出的血液,离心标本时形成的气溶胶、仪器设备和工作环境没有进行正确有效的消毒、废弃物不按规定正确处理等等,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实验室还存在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这些都是造成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 积极培训,制定措施

血站业务部门应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全员培训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工作。

实验室要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首先要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检查及免疫制度,每年要对实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注射(或加强)乙肝疫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实验室进入人员管理制度,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特殊情况时如设备维修人员需进入时,要进行登记。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不能戴首饰等饰品,要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工作帽,乳胶手套,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接待外部人员。

实验室要“建立和实施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覆盖从标本采集到检测报告整个血液检测过程[2]。” 要建立锐器具安全使用和检验标本安全处理制度,一次性采血针用后应小心置于利器盒内,达到2/3时应更换。操作时对所有的检验标本、试剂和质控品都应按传染物对待,进行可能发生溅出的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要建立实验环境及仪器设备消毒管理制度,每天检验完成后要用消毒液对工作台、地面和使用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用消毒机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应科学配置消毒设备,有关部门应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实验室内的所有的废物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密封防漏容器中,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处理。还要建立意外暴露的应急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制定的制度可操作性强,才能使大家易于执行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配置设备,加强监管

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各项生物安全制度进行规范操作,血站应及时配置合格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有效的消毒用品、与实验室级别相匹配的生物安全设备。

血站还要积极为实验室配置自动化程度高的检测设备,不仅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接触标本的机会,也是一项增加生物安全的有效手段。

血站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按照国家和卫生部的相关文件,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才能使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生物安全对医疗机构实验室来说,是一个以前长期被忽视而现在急需加强的工作。SARS实验室的沉痛教训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这不仅是我们自身安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事,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们许多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我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提高,相信我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会不断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61-02

本校是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三门实验课实验的场所,而这三门课又是本校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学校培养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故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也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

一、加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一下特点:

1.自从1998年高考扩招以来,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例如本校药学专业从2002年的2个班级(60人为一个班)已扩大到现在的6个班级,而实验室还是原来的那么几间,增加得非常有限。

2.化学实验课一般均是大一新生刚进学校首先接触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这些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也招一些省外的学生,生源基础有一定的差异,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困难。

3.化学实验室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各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与日常运行的管理也是一门大学问。加上实验试剂品种繁多,很多危险化学品有毒、高污染,有的试剂甚至有致癌的危险,因此给实验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基于学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和现状,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化学实验室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平台,为了更规范地管理化学实验室,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措施和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教育厅和学校有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及时制定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主要包括精密仪器室使用规程,天平室使用规程、综合实验室使用规程以及使用有毒、高污染和腐蚀性强的危险化学品使用规范等。

规范化学实验室工作和建立可行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的实验积极性,使学生实验及教师科研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依法按章进行化学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化学实验室良性高效运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落实责任体制。建立以校、部、化学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将安全生产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专人落实,专人负责,有各级领导监督,有使用记录,并有应急预案。

2.深化专项管理。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很多具有腐蚀性、有毒、致癌等危险品,对危险品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即从购买、使用、回收处置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要专人管理,本校的基础医学部的领导安全意识较强,定期进行检查,每个学期还进行实验室安全隐患应急处理的演练,指导管理人员不断地完善危险品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等。

(二)科学组织化学实验、优化实验安排

本校共有四间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室2、化学实验室3、化学实验室4),前2间实验室主要安排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后2间主要安排分析化学实验,精密实验室三间(包含一个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室一个、分光度计一个及各型号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各型号的酸度计以及旋光仪、折光仪等仪器室一个),综合实验室(主要是教师科研工作)一间,实验准备室兼试剂存放室一间,化学危险品存放室一间。每个学期每个实验室基本要进行药学专业、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二十多个小班(30人为一个班),各专业开出的实验内容、实验课时数、实验节数、试验进度均不一致,故化学实验室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协调好任课教师、实验班次、实验进度等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三)加强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1.精密仪器室的日常管理:化学实验室涉及的仪器设备品种繁多,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分析天平、电子天平、折光仪、旋光仪等,这些仪器使用率高,实验管理人员要定时经常性的做检查工作,万一发现有异常情况等问题要及时的规范处理,及时保养、及时维修保证各仪器时常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带教老师在实验前要进行预试验,是保证上好实验课的前提。

2.一些平时经常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例如试管、烧杯、量筒、三角漏斗、三角烧瓶、酒精灯、容量瓶、滴定管、滴管、试剂瓶、移液管、比色管、刻度吸量管、熔点测定管、蒸馏瓶、各蒸馏管等,这些玻璃仪器又多又杂,每个实验抽屉里都要配备好,要求学生第一次实验前全部配备好,有破损的及时调换,平时学生实验课时要密切注意动静,一发生破损的情况及时登记并作适当的赔偿等。

(四)实验准备工作的日常管理

我校化学实验室有化学实验技术员一名,负责三门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以及日常各实验室的管理等工作,虽然有临时的几位勤工俭学的学生做一些零碎的准备工作,但因为做实验的班级多,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两个学期的实验都有安排,故教师的预实验工作一定要自己亲自来完成,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试剂是否失效、试剂的配制是否合理等,对学生实验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五)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1.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实施绿色化学的有效的教学形式。根本目的是要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对实验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以前很少进行处理,学生也没有环保意识,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液直接倒入水槽,废渣直接倒入簸箕,这些三废有的有毒、有害等成分,有的还含有剧毒物、致癌物等,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就会污染周边的水质、土壤,对人们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对实验教学的力度的加大,学生实验的次数成倍增加,如不及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2.正确处理三废,培养环保意识?摇因为酸和碱在化学实验中使用一直较频繁,用量又相对的较大,鉴于这种情况,让实验管理人员专门准备回收瓶,学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废碱分别倒入回收瓶,实验员再集中进行处理,一般用中和法法使其PH值达到接近中性为止,后再进行排放到下水道。而对待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无毒的气体,就采取直接通过通风设施排放,对于有毒害的气体,针对不同的性质进行不同的处理。例如,对于碱性的气体(如氨)可用回收的废酸进行吸收中和处理,对于酸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同样可用回收的废碱进行中和吸收处理,即一切按照回收废液的化学性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最大程度的保证周围环境不被污染。

3.积极推广微型实验。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尽量用最少的试剂,即使用常规化学试剂的十分之一的用量或更少来做得实验方法,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的微型化。尽可能用小剂量的化学试剂是微型化学实验的核心,不仅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为学校省下了不少的开销,当然前提是能达到实验的目的,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实现实验过程污染物的零排放?摇在化学实验中,对部分实验综合起来,从实验技术、方法、仪器的使用进行重新的设计,将三门化学中有关的2个或2个以上的实验进行组合,让前面的实验的产物成为后面实验或下一轮实验的原材料,这样既避免一些有毒的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还可以节约实验用的试剂和缩短实验的时间。同时能够使学生获奖所学的知识与实验的后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来指导实验,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三、结语

1.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医学院校实验室将不断地扩大,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难度会不断地加大的特点,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范,特别是对实验室危险品的规范管理,推动实验室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提高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必然。

2.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具体实践内容。

3.参照国家相关的标准,明确化学实验室对危险品以及对实验过程中对三废的处理要求,加强对危险品的使用和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成为学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品规范化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5).

[2]宋彬妤.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

[3]刘桂艳,张喜刚.实验室危险仪器设备安全规范化管理,2011,30(5).

[4]王金玲,谢劲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

[5]罗一帆,汤又文.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

[6]刘锡建,除箐利.化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26(5).

篇6

关键词 实验室 规范化 安全 管理

Abstract Chemical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develop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laboratory system managem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laboratory instrument management and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laboratory; standardization; safety; management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生验证科学理论,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科研能力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学的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日渐复杂,要求日益提高。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①而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腐蚀性、刺激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居多,人员出入较为频繁,因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几年频发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更是提醒我们加强实验室管理刻不容缓。笔者作为高校实验系列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管理展开,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本文就实验室管理工作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定化学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遵守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实验室常用危险物品、化学试剂的性质、使用和处理方法手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条例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原有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满足实验室的现状,如缺乏对实验室安全细节上的规定,缺乏生动的教材或者宣传方式,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和持久性,缺乏常规评估和考核等。②因此,为了加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校除贯彻国家已有的管理条例外,还制定了《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防火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损坏处理办法》、《实验室日志》、《化学仪器室管理员职责》等。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行为上的规范,增强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爱护公共财物的自觉性,保护实验仪器设备,减少仪器的损耗,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提出要求,使其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的一线管理者,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校的实验技术人员是通过正式的招聘程序,吸收学士、硕士 、博士进入实验室管理岗位的。在正式工作之前都会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师德修养,培养其教书育人、以德修身的教学理念,同时注重培训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请专业的管理老师授课,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加强本校实验室管理和其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③正式上岗之后,定期各教研室也会组织安全管理讲座,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并将业务培训与实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室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作用和地位随之增强,就为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实验试剂的管理、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环境与安全的管理等各种事项。 2.1 实验试剂与药品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有着大量的实验试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类别、数量、品质等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试剂管理是重要一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④

化学试剂申报购买由专人负责。在本学期课程开始之前,各个实验课带教老师必须统计好实验所需试剂种类和数量,向专门负责药品管理的老师申报,老师根据上学期实验教学试剂剩余量和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需要量,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然后由科室主管教学的主任核实审批,最后购买。购买时要从有资质的正规药品销售公司购买,购买试剂上要标有名称、含量、产品标准、生产厂家、规格、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入库需要验收和登记。

对于验收合格的试剂分类存放。对于常见的药品试剂,按照其各自的化学性质分类后保存,比如氧化剂与还原剂,酸和碱等分开摆放;易潮解、易氧化的药品保存于电子防潮箱中;腐蚀性药品存储于腐蚀性化学试剂药品安全存储柜;毒麻药品、危险品置于专门的毒麻药品柜等。每个类别区域再根据各自特点及性质摆放,方便查找取用,比如无机物可按周期表、试剂的字头排列、阴离子排列来排放,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排放,指示剂可按功能、颜色排放等。⑤另一方面,对于配制好的试剂,按实验项目分类存放,在所有的装有化学试剂的容器上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质期、存储方法、配制人等信息,以免在使用时出现混用或者存储不当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并将实验项目名称标记于柜门,以便下次准备实验查找。

对化学试剂的领用要做好出库登记,填好领用人、试剂名称、数量等信息。危险品必须专柜存放、严格取用制度,确保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采取“五双”制度,⑥即双人管理、双本帐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严格控制,对有剩余的危险品及时收回,防患于未然,要有安全意识。

2.2 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

化学实验所用玻璃仪器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烧杯、量筒、锥形瓶等均有不同规格,分门别类的收集在柜子里,并统计好数量规格,做好登记表,以方便找寻。破损的玻璃仪器单独收集,统一回收处理。

对于大型仪器,必须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采购与验收档案、仪器的管理档案等。

仪器专管老师需对仪器名称、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入库时间、入库地点、出库时间、领取人员、仪器编号和教保处编号等建立表格,做好新仪器验收登记,并存与档案室。另外登记教学仪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并对日常仪器的使用、维修做好记录,同时及时做好破损仪器核销工作。

2.3 环境与安全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药品,经常使用各种加热仪器,如电炉、电热套、酒精灯等,因此实验管理人员以及进出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观念,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决不能麻痹大意,关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小事做起,营造一个绿色的、安全的实验环境。

实验授课前,教员需向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守则,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充分了解相关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重视安全操作;学生实验时,需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按有关安全规则开展实验,做好安全用电、用水、防火、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实验完毕, 剩余试剂及时回收,妥善保存,实验废弃物不可随意处置,应分类集中回收,并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置,避免产生其他不安全事故或对环境造成危害,营造绿色化学实验室。另外,学生应清洗好实验仪器, 整理好实验用品和实验台,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卫生,并必须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门窗是否关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总之,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对保障实验教学、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要做好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 王文安.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J].科学教育,2005(9):109.

② 邱琦,罗仲宽,吕维忠等.国内外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广州化工,2010.38(5):273-274.

③ 韩宝庆.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126-128.

④ 胡翔,张嘉杰.化学试剂管理与实验教学[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82-2483.

篇7

一、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现状及问题

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配套设计针对环境专业基础实验室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实验室来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环保问题的管理和工作,同时,实验室会配备具体的仪器室、药品室来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仪器和药品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实验问题和实验污染,需要加强对实验室周边的监控管理、完善包括消防系统、通风系统在内的紧急事故处理系统,针对可能出现的实验室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虽然,高校通过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和手段来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然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由于自身实验操作不当导致的实验室问题仍然存在,造成这一系列问题存在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所导致的。师生之间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需要加强,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最终所导致的实验室事故比比皆是,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安全观念能够有效地缓解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实验室事故。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造成实验室污染的扩散需要尽可能选取试剂最低使用量,来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药品的目的。学生需要加强自身安全保护,以及对实验室的污染物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意识。缺乏有力度的奖罚制度,在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过程中,需要确立和明确奖罚制度,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由于不当操作导致的实验室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督促实验室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还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明白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设立奖励制度,对于能够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并严格恪守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为对实验室安全环保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进行鼓励。

二、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是保障实验室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其中,作为实验室而言,其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在实验室安全方面根据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药品分别制订了不同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实验室的卫生制订了相关要求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同时,针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事故,做出了应急处理和规范,制订了突况下的紧急预案,确保在意外发生时能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加强实验室安全环保的落实工作,设置专人管理看管,以便加强对于实验的安全和环保管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实验室安全的规范管理和排查,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定期检查的方式来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仪器设施的正常使用进行考核,保障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

三、加强安全、环保教育及培训安全、环保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此,有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和安全教育培训来加强对于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教育,使其明确安全环保意识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对于不曾有过实验经历,或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统一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用以提升安全意识,对于那些存在着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而言,在实验开始之前,更加需要着重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实验安全教育无法达标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拒绝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来将安全意识明确至学生的意识深处,提升实验安全的保障。

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实验室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同样也是实验教学能够进行的先决条件。在高校进行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加强监管能够显著的降低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实验事故的发生,相关制度的完善是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

作者:张惜嘉 单位:江苏大学

参考文献:

[1]孙艳.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v.31;No.213(6):169-171.

篇8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85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of University

LIU Kang[1][2], ZHAO Yunxia[3], WANG Wan[4], SHEN Yuewu[4],SONG Guiqin[4]

([1] Tissue Engineering and Stem Cell Research Institut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2] Biological Treatment Center of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4]Basic Medicine Schoo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novative society. While the laboratories are the place where the science carries out.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is issue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by the scientists and the manager of the laborator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talk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 hoping to help some one who engaged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laboratories; management; university

物理学家冯端院士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一个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水平高低和工作状况好坏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①这足以见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从广义来讲实验室管理包括对实验室日常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常规试剂耗材,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随着国家对基础科研和教学投入的增加,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其中涉及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外一方面可以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②③培养相关的科研人才。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点体会。

1 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制度,保证有章可循

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范的制度。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有多么高级,只要缺乏健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建立与完善是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范围应该包括: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人员、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④同时还应该包括一些对外合作开放制度以及人才引进制度。在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很多实验室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现象,⑤因此要结合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⑥这样可以规范和协调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实验活动的行为准则,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

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在管理中,尽量做到“管而不死,用而不乱”为其准则,第一:在实验室中根据相关的物资管理准则将不常用的实验设备分类存放在保管室中,做好每台仪器的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对于常用的仪器设备,可以详细了解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过重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同时要经常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修。

3 规范试剂药品的采购和使用,提高实验室安全

试剂药品是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这部分的管理可以严抓前、中、后三个环节。第一:试剂药品使用前的管理,我们采用了采购前严格申报的管理办法。实验课在开设前由专门的教师写申请交到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严格审核实验过程中各种试剂药品的使用,合格之后签字,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采购;第二: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记录试剂药品使用情况;第三:实验完成之后,严格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此外,对于一些危险药品,如易燃易爆等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使用时需经过相关程序。

4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

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此外还包括培养科研人才。第一,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大部分对实验仪器和相关的实验技术不了解,因此需要实验室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仪器培训,介绍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学生较快的适应实验室的工作。第二,对于实验人员,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熟悉仪器设备的构造,实验的进度安排等,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另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进修的机会,让实验室人员接触比较新的实验技术,科研思想,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第三,实验室组织科研人员以及愿意从事实验工作的学生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在会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大家共同探讨,想出对策,解决问题;就学生自己的实验进程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实验室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出实验建议;把学生的一些想法反馈回实验室,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5 建立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

过去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仅仅停留在手工书写,纸袋存储的管理层次上,存在着工作繁杂枯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日渐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网络化管理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试剂药品管理于一体,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实验室管理更系统,更透明,提高了是实验室的运转效率,利于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为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网络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⑦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及时获哪些是性价比高或使用率较低的仪器设备的信息。

总而言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繁琐但却重要,实行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在做好预防保护安全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管理以及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培训。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讯作者:宋桂芹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3-12-15;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编号:2014-34

注释

① 冯端.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2.

② 刘永建.实验室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430:60-62.

③ 谢为群,施利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以上海大学试行全系统目标管理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5):129-133.

④ 车成祥.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与创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2-84.

⑤ 高杭.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及其发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4.12:31-34.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concepts of "6S"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current management of inspection laboratory, propos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of introducing "6S" management in inspection laborator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y, cultivating good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creating good image of the laboratory.

关键词: “6S”管理;实验室;质量;检验检测

Key words: "6S" management;laboratory;quality;inspec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66-02

0 引言

实验室对于企业生产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是每个实验室管理者永远的课题。以下几点认识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提出的关于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1 “6S”管理简介

最初的现场管理为“5S”,其内涵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SUKE)。“5S”管理最早应用于日本,后来被引入我国后,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煤炭、建筑、制造、服务等,之后根据需要又引入了安全管理(SAFETY),称之为“6S”。对于现代企业来说,“6S”管理是非常实用的现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在“6S”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要素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安全,其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先整理、后整顿、之后清扫,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有次序的。清洁,是前三项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安全,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对原有“5S”的一个补充。在“素养”当中,可以把安全要素真正的融入原有的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6S”管理。“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卷烟工业企业通过“6S”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2 实验室引入“6S”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质量意识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了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管理质量工作。实验室的分析质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很多实验室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也包括很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然而其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员工的质量意识不高、主动性差,缺乏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等。

“6S”管理在企业中应用比较普遍,作为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其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塑造单位形象、降低成本、创造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等。

3 实验室如何引入“6S”管理

3.1 实验室的整理 整理: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整个工作场所;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评定标准,同时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实验室进行处理;保证各设备和工具等都有序存放在指定区域,同时标识出来;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制度和记录放于指定位置,定期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未检、在检、已检、备查样品把样品分类标识和摆放出来。整理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实验室长远发展的原则,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科学布局,使实验室的价值最大化。

3.2 实验室的整顿 整顿:指对整理之后实验室的设备和物品按照功能区(分类)进行定点存放。整顿的目的是使实验室的设备、物品一目了然,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齐规范,保障实验室各个设备、物品存放的安全性,降低器材及消耗品的库存。

实验室整顿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场所、放置和标识。整顿中,要把握摆放“三定”、标识“三明”的原则,即摆放要定点、定容(包装)和定量;标识要名称明确、型号明确、性能状态明确。

3.3 实验室的清扫 清扫:就是实验室经过整理、整顿后,把实训室环境卫生、仪器设备打扫干净,使现场无垃圾、无灰尘、无残余物料的整洁状态。目的是巩固整理、整顿的成果,使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尽量避免安全隐患。实验室的清扫应该要实行“责任制”,制订清扫规范和时间等各项有关清扫标准,重点加强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3.4 实验室的清洁 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和清扫这三个“S”的工作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规范化,继续保持清扫后的状态。目的是创造清爽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个“S”的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持续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不能仅仅依靠相关人员的自觉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清洁工作的顺利实施。

3.5 实验室人员素养 素养: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与修养,也可以认为是素质的养成过程。这是靠日常积累逐渐养成的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指实验室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团结向上的品质。对实验室管理而言,通过坚持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和检查考评活动,能够使实验室人员得到很好地素质养成,固化优良的习惯,对检验能力、服务客户、团队精神等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6 实验室的安全 安全:就是指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的是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错位放置、慌乱急躁等。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器材损伤、物品过期老化等。因此,必须把安全贯彻到实验室“6S”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4 结束语

在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使实验室全体人员都参与到体系管理当中去,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整洁、高效有序的实验室。开展“6S”活动,贵在坚持,为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首先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其次是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工作效率。再次,要加强对仪器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加大对仪器设备使用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实验室必须重视检验工作质量,只有认真落实“6S”管理思想、方法,不断加大实验室管理力度,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并切实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冬祥.“5S”推进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2]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北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06.

[3]由继红.引入5S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实验站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0,13(1).

[4]许立民.浅谈新时期下的实验室管理[J].科教导刊,2012:183-184.

[5]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69-70.

[6]王国红,宗斌.6S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2):137-138.

[7]唐丽云,席力.创新性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204-206.

[8]李秀青.企业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认可[J].环境技术,2011:41-44.

[9]陶小星.实验室管理中的几个需关注的问题[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3):57-58.

[10]李祖喜.实验室管理新思维[J].科学管理,2013(5):12.

篇10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随着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微生物检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与实施[1],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日益繁重。但安全问题仍是工作中的重点[3]。由于微生物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微生物实验室要接触病原微生物和生物指示剂所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

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中,检验生产检品时的微生物感染预防问题;微生物培养物污染环境问题;微生物菌种安全保藏问题;生物指示剂保管问题;微生物废弃物处理问题等,是噬待实验室管理人员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及管理经验,认为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验室人员管理是基层微生物安全管理的核心

在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4]。只有保证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对生物安全设备良好操作和使用,才能保证在检验生产检品时微生物感染预防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基层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工作。

1.1强化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

定期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对新进人员也要进行相关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实验室人员掌握个人防护、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菌种保藏、生物指示剂保管与使用、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培训档案。全面提高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工作的认识水平。

2.规范的消毒与灭菌是保障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

基层实验室由于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检验工作,加之品种丰富,产生的微生物培养物也日以增多。因此必须对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物进行灭菌处理,才能作为普通废物处理,对操作中可能产生的迸溅或泄漏,必须通过消毒处理,以达到对操作人员的保护,每次实验后,要按照实验室卫生消毒规范进行消毒处理。

2.1实验室消毒实验室空气消毒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另外每周安排进行一次臭氧杀菌;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可采用配制一定浓度的酸酚或碱酚消毒剂进行擦拭。

2.2生物安全柜消毒每次进行实验前后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面,四周及玻璃挡板内外侧等部位来消毒。

2.3仪器消毒制备菌液使用的移液枪、移液吸头、离心机等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消毒,灭菌。

2.4其他一般的实验器材采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消毒,实验人员每次使用后要消毒灭菌。实验后要及时对使用的实验台面和有关仪器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严禁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洁净气流不受干扰。

3.落实好微生物菌种保藏及生物指示剂管理制度

实验菌种是生产单位微生物检验部门的重要生产资源,故而它是细菌工作中不可缺少而又具有传染性的生物学因子。为了保证安全,对菌种必须妥善保存和保管。

生物指示剂作为产品工艺验证的实验用品,因含有耐热芽孢细菌,故其管理方法应与菌种管理一致。

4.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切实安全的处理感染性废弃物,必须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种类,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保证对实验室感染和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5]。

由于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2]规范废弃物处置,防止感染发生。

4.1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1)实验过程中的固体感染性废弃物应弃置于专用的固体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容器。

(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感染性废弃物应放在硬质、防漏且耐高温高压的,有标识的专用容器中,对于产生的损伤性废物,应弃于耐扎容器内。

4.2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

在实验室内所有弃置的废弃物,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使其达到生物安全。其灭菌处理的效果要经过验证,废弃物应按规定统一存放、统一处理。

5结语

基层微生物实验室是检验部门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生产的药品提供质量的保证,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及实验之后的物品处理中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强对菌种、生物指示剂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才能确保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障生产企业的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

[3] 季建军康英芳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 2005,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