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3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环境实验室建设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水产检验 检测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E254.7 文献标识码:A
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品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对水产品质量、水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水产检验检测在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中是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数据来源,在水产业生产和水产品养殖、渔业发展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设和管理好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是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目前实验室管理在运行和制度建立上还没有与实际需要形成同步发展,从而限制了实验室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对于保障我国水产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形势
进入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被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所包围。实验室作为实验、科研、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地,其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水产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密切关注水产品灾害发生演变规律,有效地开展水产品质量、水质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应对,提高了科技对水产、水质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水产品药物残留、水质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如何加强实验室日常制度建设,如何健全仪器设备的管理体系,加强检测设备的管理,如何有效实施检测人员队伍建设,以保证所出具检测数据的准确和检验结论的可靠,已成为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2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主要是为完成相关的试验而基本配备的,实验室主要有水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水质监测相关研究等方面,仪器设备的采购要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科研方向和检验检测内容制定相关设备采购计划,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一线检测设备仪器建设,确保重点仪器的集中投入。针对新开发、新承接的重大检测项目的设备采购,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必须要能够满足实验室的实际工作需要,所选购的检测设备计量特性应与检测要求相匹配。
实验室常用仪器诸如原子吸收仪器、原子荧光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超高相色谱仪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实验室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和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实验室应着重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日常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程序,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质量手册和操作指导书要求,定期维护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水产品质量、水质监测只有规范设备的日常运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才能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工作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性工作。实验室人员作为承担工作和完成科研任务的主体无疑是首要因素。实验室日常工作、实验管理、实验研究三项基本任务的服务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这就要求实验人员的素质、人员配备和使用要科学合理。实验室需要一个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合理的优秀团队,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本学科杰出的学术带头人,是保持实验室向更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首先,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思想和较强科学管理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是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其次,将培养人才队伍作为重要战略任务,通过体制改革、完善机制、加大专项扶持力度等措施,培养一大批年轻检测技术人才,关系到实验室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应注意加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和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的选聘。第三,强化实验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责任心,增强大局观,做到诚恳待人、科学检测、公正处事。
4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品质量和水质检验检测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检验检测报告则是检验检测工作的综合反映和工作质量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全面提高检测、服务、管理能力,不仅是实验室生存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外在要求。在实验室工作开展中要细化实验室工作单元,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要不断适应科技创新的形势,逐步由单一检测型向检测、研究、服务的复合型机构转变。要开展合作,整合检测资源,增强检测实力,提高检测能力。要加强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特别是检验检测报告的管理。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出具符合标准、规程要求的原始记录和报告、证书。这样,通过检测能力的增强,提高检测报告的公信力,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及时,争创规范化实验室。
5 加强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规划,实现整体效能提升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人员配备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建设和管理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始终以国家目标和所在地的现实需要为工作重心,加强实验室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规划和研究,争取实现实验室实力水平的整体提升。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向更高层次目标发展与服务当地发展的关系,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包容整合,激发实验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有选择地参与一些国家重点项目,争取多方面的投入。实验室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进水产检验检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子新,夏有为.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
[2] 王国华.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J].纺织教育,2007(3).
篇2
发展:科学定位奠定基础
“资金短缺、技术人员不足、办公场所紧张!”谈起环科院成立之初的情形,院长叶向东提到。作为新生的环境科研机构,环科院发展之初不仅要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力量。
面对困难与挑战,环科院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用前瞻性的眼光、开拓性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五年来的默默耕耘,如今的环科院,环境规划、标准的编制,得到了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规划环评工作,已经在业界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污泥处理、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土壤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等工作,也均有不俗的表现。环科院业已成为广东省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
在五年的发展历程中,环科院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科研水平提升为导向、以咨询服务为保障,积极开展人才的内培外引,狠抓平台建设和内部管理,逐步建成了一支人才架构完备、学科覆盖全面、业务水平优良的技术队伍。目前,环科院共设有环境科研中心、低碳与生态研究中心、咨询研究中心、辐射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环科院公司等共10个机构。此外,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广东省环境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清洁生产促进中心、中英低碳合作研究中心、广东省区域大气质量科学研究中心等区域性环境技术服务平台均落户于环科院。
回首建院之初的艰难处境,如今环科院不仅机构健全,而且人才队伍建设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大气、生态、规划与政策、标准、环境咨询、环境工程等方向上的科技人才队伍更加全面,结构日趋合理。全院现有在职人员160人,其中正高级人才5名、副高级19名、各类中级22名,各类注册专业技术人员接近30人,全院博士以上学历人才16名,硕士48名,硕士及以上人才占全院人员比例达58.7 %,本科以上比例达93%。
现状:技术创新打开市场
国内首个面向城市群区域的大气复合污染治理计划――《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0-2012年)》;国内首个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珠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国内首批制定并实施的地方排放标准(广东省印刷、制鞋、家具、汽车行业VOC排放标准);“污泥深度脱水与干馏碳化集成技术”;制革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五年来,环科院立足于为广东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坚持以“科学研究为主体,技术服务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为突破口”为核心战略,在各个环境技术服务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高质高量地完成了众多环境科研项目,为广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有效的科学依据。
五年来,环科院紧密围绕广东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广东环境保护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思考和研究,组织相关技术团队在规划引导、污染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等多个层面开展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并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国家级高层次科研项目比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当前环科院共承担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环保部公益项目或标准5项,广东省科技厅重大课题4项。
通过项目、课题研究,又进一步带动了环科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如今,环科院在区域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创新、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标准制定、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凸显。例如:2012年5月,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广东省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7)正式落户环科院,全面负责广东全省环境管理标准化的技术归口工作。2012年底,环科院通过公开竞聘,获得国家《印刷包装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项目,这标志着环科院在VOCs排放标准制定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环科院目前还作为第一编制单位正在编制我国《电镀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我国电镀工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建立规范,这表明环科院在电镀工业上的污染防治研究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充分肯定。环科院的“污泥深度脱水与干馏碳化集成技术”,为日益突出的城市污泥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该技术已获得了广东省科学进步奖的一等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技术服务方面,环科院围绕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十二五”环保规划、珠三角环保一体化、全省污染减排等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思路,注重服务质量,加快服务进度,优化服务费用。目前,战略、规划环评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成绩斐然,环境工程研发战果频传……整体服务效能稳步提高,综合信誉不断提升。
展望:提升档次做出品牌
五年来,环科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不过,叶向东也坦言:“目前环科院人才队伍相对年轻化,科研上还缺乏领军人物。能力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与省内外一些老牌研究机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未来的环科院仍需继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苦练内功、提升档次、树立品牌。
在科研机制创新方面,为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环科院制定实施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自主设立科技创新项目基金的方式,对具有市场前景、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项目,投入资金扶持发展。首期工作中,环科院共投入150万元支持了四个科技创新团队的科技项目,内容涵盖了规划环评、大气治理、土壤修复、污染损害评估等当前热点难点问题。
在人才管理方面,按照“公开选聘,择优录用;特需人才,特殊政策”的选才方针选拔人才,并设立专家委员会,对每个岗位的人才选拔严格把关。在人才使用方面,环科院则设立了一套人性化的方式,即根据每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行高聘低聘等模式,只要工作能力过硬,即使没有很高的职称,也同样可以享受高待遇,这大大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研发动力。此外,环科院还积极打造员工成长平台,逐步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为员工设立了各类专项培训基金,确保岗位技能培训,并积极推动人才“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技术骨干赴欧美及台湾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类考察交流近十余批次,港澳地区项目合作更加频繁,大大开拓了科技人员的国际视野。
篇3
一、大力推进了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步伐,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
2004年青岛市在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了机构建设。为了进一步明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的职能,今年,我市在原来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使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职能以及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二是大力提高了能力建设。为了保证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局在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咨询有关专家,制定了实验室建设方案,对已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装修,并将实验室建设面积扩大到400多平方米,目前青岛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为了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选派了8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培训,人员培训率达57%。
二、进一步加大了海洋环保经费的投入,确保海洋环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004年青岛市用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累计达到1043.2万元。其中,奥帆赛区的海洋浮标系统建设投入573.2万元,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350万元,海洋环境监测经费投入120万元。海洋浮标系统主要包括三套浮标系统、一套波流测量系统和一套常规单要素监测系统。监测仪器设备上添置了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在监测上主要的投入为:海洋环境监测经费38.5万元,渔业环境监测经费11.5万元,奥帆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前期经费35万元,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建区监测、调查经费10万元,海洋环境执法检查和巡视以及“白泥”污染治理前期调研的经费5万元,各区(市)海洋及渔业环境监测经费约20万元。
三、我市开展的环保工作
(一)制定了地方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1、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
为保护和改善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我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今年我市完善了一系列青岛市地方性海洋环保法制法规。起草并送审了《青岛市无居民海岛利用与保护管理办法(草案)》;按照市政府的立法工作计划,完成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和草案的编写工作、完成了《青岛市渔业资源增殖管理办法》、《青岛市胶州湾海域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
2、以制度和规划来规范和指导海洋环保工作的开展
为了促进我市海洋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制定了《海洋与渔业系统实施〈行政许可法〉办法》;结合青岛市海洋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在青岛市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拟定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方案》。准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海域环境容量控制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入海总量为手段,进行《青岛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海洋环境管理的对策研究,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3、制定了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为了推广生态养殖,减少因养殖而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2004年青岛市重点制定了《青岛市无公害食品日本对虾生态养殖技术规范》、《青岛市无公害食品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青岛市无公害食品菲律宾蛤仔底播增养殖技术规范》等10个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了已有的现行标准。
(二)认真组织落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洋信息、海洋工程、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1、建设了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准确提供了海洋环境预报信息
为了保证2008年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满足国际帆联关于奥帆赛对海洋水文的专业需求和对水质的要求,青岛市积极组织开展奥帆赛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海洋水文数据通信系统改造扩容和“波浪骑士”浮标的电池更新改造工作,初步完成了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技术改造,进行了通讯试验。自2004年8月1日起每天小麦岛监测站的部分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并应奥帆委的要求,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和残奥会期间同步向奥帆委提供小麦岛监测站逐时海洋环境监测信息。
2、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工作全面加强
为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政府、公众等各方面的服务作用,今年海洋环境保护的信息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工作有: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海水浴场的海洋环境状况,暑期在新闻媒体、浴场显示屏上每天了海水浴场的现场监测数据;向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省海洋与渔业厅等部门报送了12篇海洋环保信息;筹建了青岛市海洋与渔业网海洋环保专栏,专栏内将定期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各类信息,目前该网站已投入试运行,市民可以上网查看;在各类报纸上了20多篇青岛市的海洋环保信息;在中央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了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同开展奥运会帆船赛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安排等内容的大量海洋环保工作信息。
3、强化了对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随着海洋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实施,青岛对涉海工程项目的管理已逐步完善。今年对7项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初审、审批,对在建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开展了施工期监测,实施了对涉海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4、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2004年,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获市政府批准建立,该保护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市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了大公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保护区海域的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制止各种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保护区的环境和资源。开展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调查,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开始选划长吻虫珍稀动物保护区和胶州湾特别保护区。
5、海洋标准计量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关于海洋方面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公布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三)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进一步强化了海洋执法监督和巡查力度
加强了海上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大海上执法的力度,认真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涉海工程项目实行严格控制和监督检查,建立起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视举报信息网和联动共管机制,重点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资源的违法行为。我们今年开展了保护海洋国土“蓝箭专项执法行动”,有效地保护了我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在“海盾2004”专项执法行动中,查出了多起围填海和海洋污染案件,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
开展海域使用、海洋生态保护执法检查,查处沿海一线的乱圈、乱占等违法养殖行为,对与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相抵触和违规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的海水养殖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打击,爆破清理了在青岛前海一线非法筑造的3000余平方米鲍(参)池。通过执法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规范了海域使用秩序,树立了海洋执法部门依法管海的权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严厉打击了非法采挖海砂行为,保护了我市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栖息地。在海砂执法检查中,我们坚持长期检查和阶段性突击检查相结合,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从严打击。自开展示范工作以来,共查处了多起船舶非法采砂行为。
2、强化了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
我们开展了赤潮防灾减灾和应急监测工作,编制并实施了《青岛市赤潮监控方案》,建立了青岛市赤潮监视信息网,成立了全市海洋赤潮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为避免赤潮对2008年奥帆赛带来不利影响,我市编制并开始实施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赤潮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反应预案等内容。
3、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力度
我市已经建立了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新建了常规、微生物、病毒及生化等实验室,先后开展了近岸海域养殖区的环境监测和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养殖产品药残监测和贝类残毒监控等工作,初步发挥了监测机构为奥帆赛区服务的职能。制定并实施《2004年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趋势监测,海水浴场泳期环境监测预报、胶州湾底部重点底播养殖功能区等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小麦岛污水处理厂、青岛碱厂、团岛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监视性监测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监测,重点加强对奥运帆船赛区的监测,目前,各项监测已按计划要求完成任务。《2004年青岛市近岸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报告》也已编制完成。
4、如期了青岛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以2003年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完成了2003年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编制工作,并进行了,同时将质量公报上报了市政府、国家海洋局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进一步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保证。
5、开展监测机构计量认证
青岛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了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2名技术人员获得了省技术监督局实验室内审员资质,并组织多人参加了培训;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和北海监测中心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实行边监测边建设边发展的原则,目前主要工作依托北海分局预报中心和监测中心来开展。与省计量认证委员会签订了计量认证咨询合同,由对方指导进行计量认证申请工作,正在积极申请进行我市海洋环境检测、渔业养殖水质的监(检)测和水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控能力的计量认证资质,
(四)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全社会海洋与渔业法律意识,保护海洋环境。在“两会”召开之际和“海洋节”开幕前夕,我们通过青岛日报、招商周刊等新闻媒体,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能”、“大力发展高效渔业、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等为标题,分别以6个整版的篇幅进行报道,宣传效果明显。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深入基层召开环保知识宣讲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严重的违规行为予以曝光。我们还多次在开展海洋和渔业环境监测时,邀请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向群众直观、详细地介绍监测的方法、过程,以及环境监测对海水养殖的重要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全民海洋与渔业生态环保意识。
(五)积极开拓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领域
1、开展了我市首例海洋生态污染损害整治恢复工程项目
根据历年对胶州湾东岸青岛碱业公司排污口附近海域的监测结果,在征求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治理胶州湾东部海域“白泥”污染的方案》,提出在政府的扶持下,由污染单位进行“白泥”污染治理的建议,力求通过“白泥”污染治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海洋生态恢复的路子。目前,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该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2、建立了我市范围内的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
自去年开始筹建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局开展了一系列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委托海洋大学编制了《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论证报告》;组织专家对论证报告进行了评审,并通过了评审;协调了市环保局、市规划局、青岛海事局、部队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获得了相关单位的支持;将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报了市长办公会,并获得了市领导的支持;今年又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经省政府批准”的要求,将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报了省政府及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环保局等相关单位,获得了省政府及有关单位的支持。8月10日青岛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为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面积61.81平方公里。文昌鱼保护区的建立标志着该保护区申报工作的完成,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始,成为我市范围内(包括陆地)建立的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
四、我市积极开展开创性工作
1、推进了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建设
为做好奥帆赛区海洋环境保障工作,青岛市政府和国家海洋局积极磋商,于今年7月8日,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签署了《共同开展奥运帆船赛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安排》。通过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大奥帆赛场及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督和整治,为使青岛承办一届最出色的奥帆赛,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总体目标将产生积极作用。这是全国沿海地方政府首次与国家海洋局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协议签署后,为保证该项合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又会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就合作具体方案进行了认真地论证,编制并上报了《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实施方案》,准备在国家海洋局和青岛市政府同意后,尽早组织实施。
2、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大面积赤潮的监测、科研及防治项目
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市前海海域环境质量,杜绝赤潮的发生,根据青岛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局会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科研单位编制和上报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方案》,准备在前段赤潮研究和监控的基础上,整合和优化我市赤潮研究、监控资源和力量,联合开展“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经立项。
我们针对目前青岛近海赤潮发生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布设37个站位,进行了大面积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水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环境指标。据此,我们编制了《青岛奥运帆船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和《浮山湾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专题报告。
另外,我们还强化了海洋赤潮的日常监督监视工作,组织项目承担单位不定期地对奥帆赛区的重点区域实施了不间断的监视和监测,并对近岸海域发生的两起赤潮现象进行了应急跟踪监测监视,对赤潮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3、开展青岛奥帆赛区海洋监测预报系统建设项目,建成我国近海岸最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
篇4
[关键词]城市供水 污染 水质监测
中图分类号:F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192-01
人类的发展进步与水资源息息相关,在城市供水保护工作中,水质监测工作非常重要,面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现状,水质监测工作更是维护居民切身利益、保障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质监测工作也有了很大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引起水质污染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城市供水二次污染分析
1.1 二次污染对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的影响
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供水系统中,出厂水质检测合理率已达99%以上,很多相关指标往往大幅低于限值,水质浊度也符合标准要求。然而,城市居民用水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如水质颜色偏黄、浑浊不清、有悬浮物等。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家庭,已由烧自来水转而饮用桶装水,或是自己安装净水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活成本。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供水系统在水的输送中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
1.2 造成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分析
供水水质的二次污染通常可归纳为管道沉积物、涂层渗出物、以及消毒副产物等理化方面的污染,微生物再生、消化作用等微生物方面的污染,以及在气味、味道、颜色和浑浊度等方面的感官性污染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1)管道腐蚀、结垢、渗出、损坏
由于金属管道、配件、水箱和水塔等输配水设施本身含有杂质,金属与杂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电极电位,因此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无数微腐蚀原电池,使管道内壁产生大量铁、锰、铅、锌等金属锈蚀物。当供水系统内水流速度、方向或水压发生波动和突变时,就会将上述污染物带入水中,造成短时间的水质恶化,出现色度、浑浊度、铁、锰等多项指标超标。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干管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或铸铁管,铸铁管道一般采取水泥砂浆衬里或沥青涂料外防腐。金属水箱通常使用沥青防腐或者采用镀锌钢板,也有少量采用防锈漆。上述防腐措施尽管对防止金属腐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相应也带来了渗出物对水质的二次污染问题。如冷镀锌防腐锌层薄且附着力差,极易造成局部脱落使水中锌浓度升高,防锈漆附着力差,极易脱落,造成水中铅浓度增加。使用水泥砂浆衬里的给水管道由于砂浆衬里的腐蚀或软化、水的碱化作用,不仅降低了管径的有效过水断面,而且对水质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2)微生物污染
首先,在出厂前的净化过程中,水中多数微生物都已被杀死,但残余微生物仍可能在出厂后的一段时间内大量繁殖。虽然管网中一定含量的余氯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但研究显示,气单胞菌属,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多种耐氯微生物仍能在其中再次生长。
在一定条件下,分支杆菌属、气单胞菌属等机会致病菌会在管网水中生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型真菌的生长能引起水质嗅和味的恶化,特定的放射菌则能破坏管材联结点的橡胶圈。管材表面的细菌增殖会形成生物膜,传导氢离子和氧并形成电位梯度,加速管道腐蚀。当水中有氨氮和氧存在时,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把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反硝化细菌则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氮气,使水中亚硝酸盐浓度增加,增加了自来水的致癌性。此外,在水体加氯消毒过程中,水中的天然有机物也可能与氯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
2.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
2.1 水质采样环节存在的问题
水质采样是影响水质监测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比如采样过程、采样点的分布、样品的选择、仪器的使用等,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水质监测准确度,使测量结果偏离实际。
2.2 水质监测实验室环境问题
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粉尘等环境因素对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特别对水质监测精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作用。当前水质监测的具体工作中实验室环境出现了温度范围浮动过大,湿度控制不力等问题,使水质监测结果的精确度难于保障,并会给水质监测的误差出现提供前提。
2.3 水质监测仪器仪表问题
仪器仪表是水质监测工作的工具,工具的精确性和质量决定水质监测工作的品质,当前仪器仪表在精度、性能上出现不符合水质监测工作需要的实际问题,部分仪器仪表长期得不到矫正,使仪器仪表难于保障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影响水质监测的结果。
2.4 水质监测测试过程问题
水质监测工作需要严格遵循工序和标准,而当前很多水质监测工作人员对水质监测工作没有重视,出现对水质监测环节和测试过程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出现测试过程中相关要点得不到尊重,异常值得不到有效平差,影响了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
2.5 水质监测数据处理问题
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细节直接对水质监测的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很多水质监测工作没有遵循监测中的“数据修约原则”,这会直接造成对水监测结果的误差,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
2.6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问题
结果分析的质量决定水质监测工作的水平,当前一些水质监测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工作速度,贪图省事,对水质监测的结果没有科学而全面的分析,导致水质监测工作不能产生实效性的效果,进而制约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3.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3.1 提高水质监测分析的质量
应该树立水质监测工作中运用监测技术的意识,通过对水质监测工作的环节强化来提升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要在实验室中的准备阶段控制好水质监测工作的各个前提与基础,在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阶段,尽可能的用垂线布设的方法进行采样。在水质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综合分析阶段,要做到环节强化、技术应用和责任明确,以便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质量。
3.2 加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由于我国长期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各地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和程度也差异较大。因此,要是监测数据可比性、统一性与规范性加强,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标准建立和完善技术应用和实际相符合的标准化实验室,并配备常用的快速自动分析仪,并根据地方特点不同配备需要的各种仪器。建立水质监测移动监测网络和应急方案,为预防重大水资源突发污染事故和水环境灾害的发生,应该以水务部门为中心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水质监测的移动网络和系统,现代化的水质监测系统包括移动检测车,水质分析仪,图像采集和通信设备等构成。运用方便携带的分析仪器现场快速监测,实录污染现场,通过通信手段及时传送第一手资料给信息管理中心。并自动采集样品,将样品恒温储藏,为即将展开的实验室分析做准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水质监测工作方案,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和监测仪器的网络建立起数据网络,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和处理实现对水质监测工作的管理与定位,在实现水质监测工作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升水质监测工作的总体水平与质量。
4.结语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工作,在环保化、系统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水质监测工作向现代化进步已经成为趋势,要从水质监测工作存在的常见问题出发,立足于采样技术、实验室环境、仪器仪表、测试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重要过程,分析影响水质监测工作的因素,从水质监测分析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切入点,形成水质监测工作的体系,在保障水质资源工作管理和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建立新时期水质监测工作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齐文光.水质监测中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续)[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01):171-173.
[2] 吴学毅.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应用[J].给水排水,2014(21):49.
篇5
(一)总量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认真落实新修订的《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贵州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督促火电、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确保按新标准要求达标排放。强化工作指导和对涉污企业的定期督查、调度,狠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今年上半年,全州COD新增削减1356.89吨,氨氮新增削减244.26吨;火电企业二氧化硫减排量为54187.57吨,氮氧化物减排量为6367.98吨;水泥企业氮氧化物减排量为2161.67吨。火电、水泥两个全口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64%;氮氧化物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9.4%。全面完成计划控制目标。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环境保护12件实事项目进展顺利,截止目前,8个水泥行业脱硝工程、2个火电行业脱硝工程、1个化工行业污水治理工程全部完成;示范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成4个,在建7个,预计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建成生活垃圾焚烧电厂1座;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9个;建成跨境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1个。2015年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个,争取上级资金300万元;积极申报兴义市、兴仁县、义龙试验区行政村农村环境保护集中连片治污项目,其中兴仁县连片集中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待下达;编制完成《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争取到万峰湖污染治理中央专项资金一期2000万元。
(三)污染防治取得实效。
以“治气、治水、治渣”为重点,制定《__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拟用3年时间推进实施36个污染治理项目,基本解决我州环保设施总量不足问题。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采取严格环境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治燃煤小锅炉、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今年上半年,对全州各县(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并实行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全州机动车“黄绿标”管理覆盖率达100%;完成63座加油站、176辆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制定机动车准入限制政策,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1800余辆。水污染防治措施有力。认真落实“水十条”,完成全州示范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组织开展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风险状况评估,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继续实施南、北盘江,马岭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切实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万峰湖、马岭河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改革相互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污染防治有成效。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等量替代”、“减量替代”,逐步削减重金属污染存量。加强危险废物督查,安全收贮转移危险废物6163吨。对15家重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目前13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评审。
(四)服务科学发展作用发挥明显。
对重大工程项目和系列招商引资项目开设“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快速落地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州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29个。积极“跑部、跑厅”协调对元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兴仁登高煤电一体化项目、马岭水库等大型项目的环评审批事项。
(五)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初步进展。
全面动南盘江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南盘江主要水体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探索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第三方治理、重污染企业自动监测设施第三方营运。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以册亨县为试点,积极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通过对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权属、规模、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情况的审计,评价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界定相关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提供参考依据。加强水资源管理。州政府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用水效率,确保用水安全。
(六)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强贵州兴化、贵州宜化环境监管监测。
今年上半年,州、市环保部门采取明查、暗查、夜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对贵州兴化、贵州宜化两家公司污染物排放、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现场执法检查。共出动环境
监察执法人员167人次,现场检查55次。共对贵州兴化、贵州宜化3台锅炉进行30天监测;对桔山片区兴义中学、原兴义烟厂环境空气进行59天183次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桔山片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管执法提供依据。聘请环境义务监督管理员5名,在厂区周边村寨及单位团体设立环保联络员25名,对两家公司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环保在线监控平台,并安排专人对贵州兴化和贵州宜化外排废水和废气实行24小时对监测传输数据进行监控。(七)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管强力推进。
一是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空前。以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及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为契机,争取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州委办字[2015]113号),对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开展了环境保护大排查、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排污费征收稽查、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稽查等行动,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久试不验、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上半年共出动环境监察检查人员5118余人(次),检查企业1587家(次),检查出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企业110余家(次),对398家(次)企业下发了《责令改违法行为决定书》和《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对39家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处罚金额390余万元。 联合公检法执法18次,开展夜查6次,依法限期停产企业47家,限期治理3家。其中对兴义市余江芭蕉芋淀粉厂、兴仁县下山镇远程煤矿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共计罚款106万元;兴义市敬南富兴养殖场等5家企业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9人各15天。二是执法方式和监督管理不断创新。与司法部门建立环境违法案件协作机制;与云南省曲靖市、广西自治区百色市建立万峰湖流域跨省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争取州委、州政府出台了《__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州委办字[2015]112号),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推行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模式。三是环境和排污费征收工作有效开展。及时处理环境70件,州环保局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件。全州共征收排污费2534万元,其中追缴拖欠排污费1158万元。
(八)以环境宣教为引导,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重点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制作环境保护宣传视频短片,在环境日期间通过州电视台进行播放宣传。以新《环保法》知识竞赛为契机,开展了“践行绿色生活,建设生态黔西南”主题宣传活动,共组织环保干部、企业负责人、学校师生900余人参与活动。在环境日期间开展了丰富的街头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加强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公众环保参与意识。
(九)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
我局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把环保部门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争取编制。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并与编委办等部门沟通,结合西部环保部门能力建设标准,力争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力量。经过积极争取,目前州编委办已同意为我局增加编制21名,待州编委会议审定。二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积极争取,我局从今年3月开始着手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经宣传、面试、考察等环节,已确定引进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工程等9名硕士研究生专业技术人才,待州人社局审核确认即可到位。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报请州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将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财政全额保障范围,实施年度预算。在本届政府任期内,2015年,州级财政通过追加方式解决环境监管执法保障经费96万元,2016-2017年州财政每年预算州级环境监管执法保障工作经费100万元,确保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扎实抓好机关党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1.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局党组认真谋划“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查找局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按步骤举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会、党组成员上党课等,切实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到实处。
2.扎实抓好干部召回工作,从严管理干部。__年11月,我局开始实施《记分制考评管理干部办法》,并从2015年1月起,以《记分制考评管理干部办法》为基础,实施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把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延伸到各岗位的各个工作环节,切实体现工作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机关作风大为好转,执行力和落实力有所提升。
同时,对现有干部进行了适应岗位调整,提拔任用等工作,共对18名干部进行岗位调整,新提拔副科级干部3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3.扎实抓好党建扶贫工作。一是按照《州环保局2015年支部结对扶贫工作计划》,对结对帮扶村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汇总。协调解决两户住房困难户(者王村王朝会、赵富强)建房资金,按照危房改造要求建设住房。根据农产品进机关食堂的要求,我局机关食堂与者王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根据者王村农产品产出情况进行收购,现金结算,促进者王村农产品外销。二是积极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我局主要领导于6月23日、24日对册亨县庆坪乡四合村和庆坪村进行“遍访”,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对两个贫困村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现状、现有产业、发展思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等深入了解,对于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按照工作方案要求,走访了庆坪村刘永伦、何坤,四合村蒙德江、潘林4户贫困户。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干部对庆坪乡共计60户贫困户进行遍访,遍访问卷将由“驻村第一书记”按照时间安排召集对贫困户所属类型进行审定、公示,为下一步制定扶贫计划打下基础。
4.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一是制定了《__环保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方案》和《__环保局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并列出责任清单、抓好落实,切实纠正“”问题。二是制定完善我局议事决策、综合管理、专项业务工作等26项制度,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三是根据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着手推进环境影响评估、环评审批、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重点风险点的防控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通过努力,全州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同步小康建设核心指标和国民经济发展统计环保指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饮用水达标率为100%。一是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全州6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16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上半年全省排名并列第一。二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今年1、2、5月兴义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9个中心城市排名第二,3、4月排名第一,6月排名第三。上半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我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喜中有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形势不容乐观,面临诸多矛盾,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工作中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一些项目未批先建、先上车后补票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急于发展,不按规划执行,在招商引资中 “饥不择食”,盲目上项目。一些企业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生产中只顾及自身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不正常使用环保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的现象仍较突出,侵害群众的环境权益。一些地方环境监管执法不到位,对违法排污查处不及时,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二是总量减排压力大。我州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业经济欠发达,污染物排放基数总量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生活和工业污染不断增加。“十二五”减排缺少工业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支撑,工业减排空间较小,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全州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州一些污水处理厂仍由供水公司自行管理,技术人材缺乏,运行长期达不到要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三是局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我州总体环境趋好,但存在局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如普安楼下片区煤矿生产,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期,煤矿无序开发,废水无治理设施,废渣乱堆乱放,导致马岭河流域污染较重。一些煤、金矿山的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机动车噪声污染、城市建筑施工粉尘污染等问题突出。贵州兴化贵州宜化虽已按要求进行整改治理,但由于企业设备老化,恢复生产后仍有超标排放的情况,仍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影响,人民群众意见较大。
四是环境和应急管理问题突出。当前环境维权诉求日益增多,环境问题往往成为群众不能容忍的问题表现出来,环境污染逐年上升。保障环境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任务也较为繁重,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继续加大。
六是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薄弱。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任务、高要求与环保部门“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并存,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显得尤为薄弱。我州州级及各县市的环境监测和监察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能力建设在全省处于挂末。
七是环境污染历史欠帐问题较多。一些老企业的污染治理难度大,再加之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一些已建好的管网由于城市建设损毁严重,生活污水处理率达不到要求,给一些城镇河流造成严重污染。煤、金矿山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局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同时,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面源治理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在治污手段上有新举措。
一是全面落实《水十条》。深入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启动万峰湖污染治理项目。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全面落实《大气十条》。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矿山扬尘、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黄标车及老旧车年度淘汰任务;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目标考核机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严格按照工业渣场污染控制标准,抓好工业废渣整治,协同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四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新建涉重项目严格执行“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制度。
(二)以实施“环保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为龙头,在抓建固本上有新进展。
一是按照环保设施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启动实施年度任务项目,落实各级政府、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牵头责任。二是建设完成示范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或收运系统项目。三是全面完成国家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和省级责任目标项目。
(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创新先行上有新发展。
全面深化南盘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进完善总量管控、生态环保红线区划、生态补偿、第三方治理、综合执法、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信用管理等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工作,使各项改革成果落地生根。
(四)持续推进“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在执法监管上有新建树。
一是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为契机,对照适用新法条款,查封扣押一批、按日计罚一批、停产整治一批;对不作为、乱作为的环境监管人员严格问责一批。二是对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整改,坚持举一反三,铁拳铁规治污,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隐患问题
,严格实施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三是加强与立法机关、司法部门、行政法制机关联动,做好公益诉讼、行政拘留、环境刑事案件办理等工作的协调和衔接。四是加强环境应急、核与辐射和调处工作。认真开展核辐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评估,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五)大力推进三大减排措施,在污染物减排上有新突破。
一是大力推进管理减排。进一步细化分解减排目标任务,坚持推行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抓好结构减排项目监管统计工作。加强减排工程的现场核查和定期监测,严肃查处偷排超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加快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运营管理,确保达到考核要求。二是大力推进工程减排。完善减排工程调度制度,强化督促检查措施,确保列入国家和省级责任书考核的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硫及水泥脱硝等重点减排工程设施运行监管,充分发挥减排效益。三是大力推进结构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抓好建设项目总量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等措施的落实,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为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发展及时供给环境容量。
(六)加强建设项目严格把关和优质服务,在服务科学发展上有新面貌。
一是实行两个严把关。对高排放项目,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坚持“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对高危高风险项目,严格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把关,防止入口“门槛”过低带来风险。二是开展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执法检查,提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三是推进环评改革,优化技术审查规则,缩短评估时间,开通环评“绿色通道”, 全力推动重大基础工程项目及系列产业带动招商引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认真按照省环保厅建设项目豁免目录,支持微型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推进,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发展。
- 上一篇: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
- 下一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