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基本精神差异范文

时间:2023-11-20 17:3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西文化基本精神差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西文化基本精神差异

篇1

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中西方语言应用和语法的差异也较大。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交际模式和修辞原则等,即中西方文化语法具有不同的规律。本文主要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中西方文化语法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西文化语法表意、结构、思维和表述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明确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体现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异。

关键词:

文化比较;汉语语法;西方语言语法

汉语最初没有所谓的基本框架,直到西方相关语言理论传输到中国后,才逐渐有了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框架。虽然汉语语法是基于西方理论而逐渐形成,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如传达意义、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因此汉语与西方语言的语法特征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够进一步明确中西方文化语法的差异,本文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与西方语言的语法差异,以期使人们更进一步明确汉语和西方语言的语言性质,了解两种语言的本质。

1中西文化语法表意差异

世界上很多语言都分有阴性、阳性、中性、单数、复数等,但汉语与这些语言不同,汉语在被创造时,没有固定的语法规则,即对过去式、未来式、单数、复数等规则没有要求,主张对称性和公正性。语言作为人类传达和表达意义的重要方式,汉语和西方语言对形式的依赖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同。在西方文化中,西方语言具有客观性,主张以客观明确的态度认识世界,因此西方语言表达的意义对形式的依赖程度较为深刻,语法表达也更为精确。而在中国文化中,汉语具有主体性和综合性,主张将主体与世界联合在一起认识世界,更加注重表达个体内心的领悟,因此汉语表达的意义对形式的依赖程度较小。人们可以发现汉语表达常常有很多言外之意,与西方语言明确的表达方式存在不同,汉语语法相对而言更为灵活。我国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曾经表示“我国文章尤有不同于欧美者,盖欧美重形式而我国文章重精神也。”这句话表明西方语法过于注重形式,虽然表达更加精确,但缺乏灵活性,而灵活性则正是汉语的显著特征。汉语由于没有单数、复数的问题,但西方国家语言则存在单数、复数的问题,因此很多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困扰。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表示,他在给小说《夜的眼》取名时,更加看重这个名字的神秘感和多层次含义,如表示为夜本身的眼或夜行人的眼等,具有模糊的表意,给读者更加充分的想象,然而这篇小说在翻译成其他语言时,翻译工作者更关注的问题时“眼”是单数还是复数。结合小说《夜的眼》所表达的意境可以看出,“眼”既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因此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但这也体现出汉语与西方语言存在的差异。汉语语法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表意也主要是靠语言环境进行理解。西方语言语法的形态变化比较丰富,且表意更加精确。西方语言造句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将词、分句等连接起来,使语言结构更加完整。如主句和从句会采用who、what、taht等连接起来。在西方语言中,介词是比较重要的词句连接形式,如to、in等,而汉语则可以直接不用介词或省略介词。另外汉语在表达时,更加注重意会,且遵循事物的发展顺序。人们在利用汉语进行表达时,会留给听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且因果有序,以还原事物的初始状态为目的。而西方语言在表达时,需要明确主体对事物主次的分析,通过确定重点,再进行表达。

2中西文化语法语境差异

在中国语言文化中,人们在进行某一句词语、句子的理解时,需要结合该词语、句子与其他词语、句子的关系和语言环境等。汉语思维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等特征,人们难以直接根据语言单位本身明确该语言的意思。在西方语言文化中,每一个语言个体都存在独立性,每一个句子则是由独立的个体连接和叠加后,产生意思,因此西方语言主要是通过个体综合后,理解句子的意思,与语言环境及其他个体的联系并不紧密。汉语主要是通过对整个大环境的理解来分析每个个体的含义,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西方语言则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理解,来看待整个大环境的表述意义,对环境的依赖性较低。对环境依赖性较强的语言有汉语、日语、韩语等,对环境依赖性较低的语言有英语、德语等。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区进行交流时,双方信息主要是通过语境进行意思的传达,并注重维护交谈氛围。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区进行交流时,在不同的交谈氛围中有非常明确的语言边界,如工作与私人生活存在非常明显的界限,且交流状态比较直接。在中方文化教育中的人群,会难以适应西方文化教育人群的说话方式,会认为他们说话过于直接,不考虑听者的感受,而西方人则会认为中国人说话模棱两可、难以理解。人们在利用汉语进行表达时,需要听者明确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即听者把握着双方的信息交流,而在西方文化中,交流比较直白,则是由说话者把握着双方的语言交流。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汉语文化更加注重意会,西方语言则更加直白,两种语法在语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

3中西文化语法思维差异

汉语属于象形语言,西方语言属于有声语言,本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别。由于汉语是从具象的事物中演变而来,因此汉语思维具有明显的具象性特征,而西方语言不具有形象化特征,因此其主要具有抽象性和概念性等特征。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常常会采用具象且感性的语言描绘事物,形象的传达该事物给人的感觉。相比较而言,汉语中关于颜色的词语比西方语言要多,表明汉语对事物的形容更加细致和形象。西方语言文化中,更加倾向抽象的意义表达,如“Shehithimontheface”,该句话是指“她打了他的脸”,具有比较抽象的层次分析特征。在汉语思维中,人们对语言会采用比较感性的思维进行理解,西方语言思维中则更加注重客观的分析,属于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

4中西文化语法表述差异

在汉语环境中,人们需要对所有的词语、句子和语言环境有一定的分析后,才能够对整个表达有更加明确的理解,而且汉语的表达属于先后顺序,具有循序发展的特征。在西方语言环境中,人们通过词语、句子准确的表达和句式的形态等,进行对整个表达的理解。中国人在刚开始接触西方语言时,会难以适应西方语言的语序和结构,如汉语表述“某教师学识渊博、讲课细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而换做英语语序则为“学识渊博、讲课细致的某某是一位受到广大学习喜爱的教师”,该句子可以看出汉语格局与西方语言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别。汉语表述具有时间流淌性特征,而西方语言表述则具有空间静止性特征,因此翻译工作者为了汉语的动态性,在汉译英时,经常会采用动词翻译英语的介词。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习惯整体思维,从大方面逐渐思考到小方面,且小方面之间有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性。另外人们在汉语思维下,主要是以人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而在西方语言思维下,人们还会从物的角度去认识世界。人们在利用汉语写文章时,文章的形式、结构等都可以以作者的主观意识进行改变,具有比较随意的特性,如作者在表达一件事情时,可以直接采用一句话将该件事表达清楚,对于逗号、句号的要求并不严格。而在西方语言文化中,对句号、逗号的要求比较统一,主要是由核心动词确定句界。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将原句句式改变为具有动态性质的汉语句式,让汉语思维人群更加容易理解该句子,并增添阅读的流畅感。

5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工作者想要做好翻译工作,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化语法的差异,如思维差异、表述差异等。中西方语言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而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对中西方语法差异性的影响较大,其中英语注重语法严谨和逻辑分析,而汉语注重意会表达,差异比较明显。

作者:罗燕 单位:江西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