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投资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0 17:3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投资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9月6日,华电国际在其网站挂出《华电国际关联交易公告》,称将与其控股股东华电集团、贵州水电和华电工程共同投资2亿元组建新能源公司。
业内人士称,华电国际的这一举措,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应对国家新能源的配额制,另一方面,华电集团也在积极的为自己的未来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组建新能源公司
9月6日,华电国际的关联交易公告称,按照出资比例,中国华电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1%,华电国际将占20%权益,华电能源持有12%的权益。三年内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可增至15亿元。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公司将主要从事新能源项目(含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小水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电力生产与销售,新能源应用技术开发和咨询等。
在此之前的8月28日,华电集团的首个新能源委托运营项目――华电运营新疆小草湖分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正式挂牌。小草湖风电项目位于素有“风库”之称的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华电规划建设两个风电厂,总装机200万瓦。
按照新能源公司组建方案及发展规划,自协议日起3年内,华电集团将把在浙江、湖北、内蒙、新疆等地区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等项目注入新能源公司。
新能源一般来说有一定的地域限制,电力企业在开发之前首先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允许,并签订相应的合同。为此,“新能源的开发具有在地域上的排他性,华电组建新能源公司有利于它对地区资源的圈占。”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电力行业专家岳三峰说。
政策风向标
“华电集团运营新能源项目及其组建新能源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国家的新能源配额制。”岳三峰说。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到2010年,装机容量在500万千瓦的电力企业其新能源装机容量必须达到5%以上。
“目前国家支持新能源开发的利好政策出台越来越快了,各大电力企业都是赶在更大的利好政策出来之前完成对新能源的布局。”岳三峰说,“一旦有更大的利好政策传来,这些企业都不至于措手不及”。
9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规划》中称国家将在未来15年投资2万亿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17亿千瓦提高到1.9亿千瓦,并在2020年扩展至3亿千瓦。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除此之外,《规划》要求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到2010年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目前由于技术和设备等的原因,新能源开发的造价高,资金回收周期长,但像华电这样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更在乎的是规模”,岳三峰分析说,“而且随着国家的政策导向,新能源开发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篇2
关键词:节能减排;新能源;金融支持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肆意迫害自然环境、利用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主要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日趋激化,资源危机将引发新的世界经济危机,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人类幸福指数下降,单纯的GDP提升并不能带动社会成员满意程度的提升。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金融财政支持,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和新型能源行业发展进步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正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行业金融问题和现状
(一)国家对新能源行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新能源行业孕育巨大机遇。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30%,与可开发的的资源相比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的新能源,只占据了极其微小的比重。直线上升的高昂石油价格和严峻的环境污染现实下,对节能减排行业和新能源开发产业的投资价值有目共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发电、光伏(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三大项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可再生能源行业。除此之外水利发电的规模和技术也趋向成熟、成本投入上也较低。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估测和初步规划,在对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规模上,2006年到2020年,我国投入资金一万亿元购置水电装机;投入两千亿元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投资一千九百亿元新增风电装机;投资一千三百亿元新增太阳能发电。此外还会在农村居民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地热资源、生物质燃料生产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整个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合计共需总资金两万亿元。可见新能源行业孕育着巨大的潜在机遇。
(二)新能源行业仍然面临严峻的资金缺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节能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新能源投资额从2006年的600亿人民币仅经过一年时间便上升到760亿人民币。占用资金比例和资金投入规模从高到低依次是风能发电、小型水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工程和生物质发电。纵观全世界来看,2007年中国对新能源行业的资金项目支持总额仅次于德国的14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成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从金融财政的投入规模上看我国已位于世界最前沿,但是弊端和瓶颈不能忽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出现时间晚、发展速度缓、发展规模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科研成果少,仍处在世界新能源行业的初始阶段。与资金投入的总额相比,新能源行业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支持成本过高。节能减排和新型能源的开发面临巨大的资金危机和技术缺口。按目前我国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程度和世界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速度来看,我国节能和新能源行业共面临两万亿元的金融缺口。
(三)新能源行业出现新问题。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在社会舆论监督、政府宏观指导、市场自主调节和国际论坛的多重作用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新能源产业已毫无疑问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但由于严峻的资金缺漏出现了许多与初衷背道而驰的现象。风电、多晶硅等部分新兴行业产能过剩,出现重复建设倾向。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标准,很多地方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也造成了产能过剩的泡沫现象。地方政府不能真正落实、贯彻执行中央文件,对节能工作思想认识单薄,责任感差。
二、节能和新能源产业面临资金缺口的原因
(一)节能意识单薄,对新能源行业的资金投入认识不到位。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人员和金融机构人员对节能行业缺乏信心,眼观狭隘,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在实际操作中新能源金融支持制度不健全、支持措施不坚定、支持力度不够大。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集中于大项目、大企业,信贷权限上调,信贷额度增加,信贷门槛变高,信贷体系变复杂,节能项目面临信贷困难。
(二)新能源项目资金投入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对节能和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也不是高枕无忧的,投资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比如,国家政策不明朗,对新能源和节能减排工作缺乏有效的长期规划和有力的宏观指导,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下,新能源科技无法充分地为生产力服务;节能和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以至少十年为一个小周期,利润获得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节能和新能源行业在研发初期成本投入大,高投入带来高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伴随高风险和高挑战。缺乏稳健有力的风险保障机制是当前新能源行业望而却步、止步不前的重要羁绊。
(三)节能减排和新能源行业融资机制体制不完善。我国各金融机构目前对节能减排项目和新能源行业开发的支持模式非常粗糙单一,主要依靠的是银行对节能减排、绿色经济、环境污染治理的信贷投入。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融资、扶持优惠政策等没有充分运用和实施。还缺乏专门用于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投资基金和政策性、开发性的金融信贷措施。此外,国家对节能和新能源企业给予的金融支持和财政补贴优惠政策,主要通过电价补贴的政策集中在风力发电上,而对于风能以外的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其它新型能源,尚缺少系统的支持政策。
(四)财税调节手段单一。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对新能源行业的投入力度和投入规模加大,但政府在引导市场资金的宏观调控上仍存在不足。我国节能与新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正式纳入各级财政的预算和计划。在新能源的科研开发上财政工具单一,缺乏如加速折旧、税前还贷、物价补贴、财政贴息等方便灵活的政策。环保、税务等部门对循环经济的支持普遍在于返还费用、降低税率、增值税免征等方式。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后期金融信贷缺位。
三、新形势下促进节能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
(一)金融业要提高节能认识,加大对新能源行业和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各个地方银行和金融机构要贯彻中央银行《关于做好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领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对地方的新能源开发项目、节能减排低碳项目给予贷款高规模、贷款长期限和贷款低利率等全方位的鼓励支持。
(二)创新探索建立金融协调机制。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研发为中心,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创新金融协调机制体制是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行业顺应潮流提高自身发展水平的需要。新能源行业要想全面辉煌离不开金融行业的鼎力相助,反过来新能源行业的长足发展又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所以金融协调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省级地方政府、地方银行和地方金融监管为主导的金融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该制度的指引下对事关新能源安全与发展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划和详尽的配备。其次要建立依托政策性研究组织,搞好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最后,要通过高级论坛加强同国内外新能源金融支持问题的交流借鉴,创造出具有大国风范和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低碳金融理论。
(三)资金来源渠道要拓宽,投资主体要多元化。首先,要放宽限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流向节能减排项目和新能源行业,搞活新能源市场,提高各类企业进行新能源探索开发的自。国家要针对新能源市场作出统一的空间布局和具体的项目规划。各市场主体有权利通过社会公开招投标,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竞争;各所有制企业对节能和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应当降低;社会公共资源、国有企业和多种所有制企业应通过资金融合、项目联营、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对新型能源的开发进行建设和经营。对参与低碳金融项目的民营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要采取税收优惠、投资补贴、贷款贴息、部分资本金注入、提供投资担保和发行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引导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勇敢地参与投资项目建设和经营活动。最后,要放眼境外,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密切联系,创造条件吸引境外资金、新进技术流入和大型能源项目引进。“引进来”的同时要“走出去”,要富有挑战精神,鼓励国内能源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四)高度重视信贷风险,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净化金融生态环境,维护金融债权,警惕金融信贷风险是金融系统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的一环。地方政府、各个银行、金融调控监管部门要协调一致,动态持续地把握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信息。金融机构要做好债权维护和清偿的具体法案,确保债权清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谨防节能项目实施的失败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影响,阻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勇.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选择[J].西部金融.2010,(04).
篇3
作为能源专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已经在这一研究领域里浸泡了几十年间,在中国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发展重点、投资新宠之时,韩文科作为能源经济研究专家、能源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在对专业领域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之外,也对这些征战产业一线的从业者颇有了解和赞叹。中国乃至世界正在能源大转折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人韩文科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进入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当时能源所要建立能源数据库,韩文科的专业是计算机,因此专业对口。只是限于那时为他们配备的计算机内存太小、处理功能也跟不上,数据库最终没有建起来。韩文科却从此走上能源研究之路。
韩文科到能源研究所的时候,这里还是发改委的一个新部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为各国敲响了能源警钟。虽然这次危机最终以中东大规模油田发现为主要缓解途径,并最终促进了核电产业的发展,但是各国还是从中嗅到了未来能源危机的信息。在中国,一些老科学家建言国家开始进行能源研究,保持对能源领域经济问题的关注,国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从中科院热能所抽调人员,组建了发改委能源所。
初期,发改委能源所的研究员和专家们主要研究传统能源,不久,属于非化石能源的各种新能源开始陆续跃入视野。此时,韩文科也已转入研究工作,新能源也从此成为他长期关注的对象。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之后,国际会逐渐认识并日益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化石能源的储量减少日益加剧,似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时间也屈指可数。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上先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都议定书》。
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已经陆续抛出不同形式的室气体减排承诺方案:目前欧盟已经正式提出了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在达成国际协议的情况下减排30%的目标。澳大利亚已承诺2020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排5%――15%,美国亦表态到2020年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的水平,日本亦表示将于今年宣布其2020年的量化减排目标,其他发达国家的承诺方案预计也将陆续抛出。与此同时,发展中大国也抛出了承诺方案,如南非承诺其排放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韩国宣布将在今年公布其2020年的减排目标。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案,世界各国均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排室气体和延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业已成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y,--重要推动力量。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油价引发的能源安全和能源环境问题也使许多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和鼓励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新能源应用中,中国在很多方面其实起步都是比较早的。新疆的达坂城风力电场、的羊八井地热电站等等,都是出现在学生课本中的新能源应用样本。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能源在中国还是停留在试验田、样板间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改革初期制定的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依赖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资源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截至2009年,中国能源消耗中,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依赖依然严重。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能源结构中,煤炭占69%、石油占20%,天然气仅占3.4%,而水电、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全加一起才占7%。
现实逼着人们为未来发展找出路,科技的发展也为新能源的登台亮相提供了更大可能。韩文科经常跑企业、搞调研。在一线,他看到科技为能源利用带来的变化。新疆达坂城风力电场,韩文科去过很多次。上世纪80年代,他第一次看到这里的风车时,风车离地很低,这种情况下,风力就很小。而今,达坂城风力电场的风车高度已经达到了一百多米。科技为新能源尽快替代传统能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发展新能源承载着国家战略意义
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实现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平衡将是未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5%。为此,“十二五”期间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其中包括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换句话说,后金融危机时代,新能源发展将备受关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步伐加速,节能减排与新兴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要求五年后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到12%至13%。在规划中,关于能源的很多提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水电的政策是“积极推进水电开发”,代替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有序开发水电”。火电是“积极推进电力工业的上大压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同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优化发展火电”。
有关新能源的提法则是“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也与以往提出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所不同。核电能源发展政策,从“适度”到“积极”,再变为“大力发展”。
韩文科解释道:“我们国家在新能源领域圈定了几个重点,有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同时也没有放弃对其他方面的探索,比如潮汐能、地热等方面,我们都在跟踪。”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上世纪90年代,施正荣回国创办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之时,国内百姓对太阳能还知之甚少,大家都是带着好奇的眼光琢磨这个陌生的名词。而今,太阳能早已从容走进百姓生活,成为成熟较早的新能源产业类型。而到了2004年,大唐集团派胡永生带着员工走进塞罕坝草原,开始建立风力电场时,新能源早已成为一个热词,各种新能源企业遍地开花,胡永生有了更多的“战友”并肩作战。
从政策上的缺失到专门出台规定重视新能源领域,近几年新能源也迅速变成各地发展经济的重头戏,各种新能源项目被飞快地立项、上马,投资蜂拥而来。中国是继德国之后第二个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国家。法律出台后,中国又陆续出台了多个细则,涵盖上网电价、太阳能光伏补贴、新能源项目特许招标等多方面。新能源产业似乎一夜间如火如荼,一窝蜂地进行新能源项目投资。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能源规划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据了解,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
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上百个城市在做新能源发展规划,大批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及相关产业。
其实,与传统能源发展路径相比,新能源有着自己的特点。新能源行业十分倚重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竞争力往往难以承受市场考验,而经济压力又让政府补贴不可能长久进行下去,关于新能源产业泡沫问题的担忧声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局面,国家的思路与梳理显得格外重要。
韩文科并不否认这种担心,但并不担心这种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因为已经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所以会把大量的投资投在新能源的技术革命上。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因此对未来投资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对新能源要有个准确的认识,既要投资现在又要投资未来,在这个里面要做一个平衡。”毕竟已经走过计划经济时代,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当下,很难再用国家的指挥棒单纯地为某一个项目圈地、拨款,盈利成了一个项目存在与否的重要条件。而新能源产业发展,也不能绕过市场经济的检验,“也不排除个别项目是盲目上马的,但是当它持续不盈利的时候,投资方自然就不会再继续做下去了。”韩文科认为,国家只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指导,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让收益说话,“况且,在中国能源消耗比例中,新能源产业所占比例远远够不上过热。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必须继续往前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只能引导,不能强制。”
不过韩文科也补充,“补贴式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只能作为新能源开发的引发剂而非长久之计。新能源产业要真正成为未来各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寻找新的科技、资本手段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对话・新能源发展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北京西城,离长安街、金融街都很近。韩文科的所长办公室在十几层上,向外望去视野很开阔。这很像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位置,一边是政治导向、政策方向,另―方面是经济效益、商业化程度。
《中华儿女》:新能源应用成本过高,似乎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有什么解决的途径?
韩文科:初期政府有效扶持,产业化之后用科技手段努力降低成本,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有效保证。
《中华儿女》:有人说中国新能源发展就是在作秀,从长远来看也难以真正与传统能源一起分担能源消耗的重任,您怎么看?
韩文科: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能源供应严重依赖高碳能源,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水平高,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尚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今后较长时期(20-30年)内能源消费仍将继续增长,面临的室气体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多地抵消高碳能源的排放,才会有效减缓我国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增长压力。因此,这是我们国家未来能源发展必须经过的路径。我们别无选择。
《中华儿女》:对比我们自身来讲,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很迅速了。但实际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市场成熟度低,可再生能源还缺乏广泛的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未来国家怎样解决这些保障问题?
韩文科:从真正长远的目标来看,最终新能源的生产和应用不是单纯的供需关系,
篇4
上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绿满神州的美好时节,我们非常荣幸地与各位领导、嘉宾相聚在北京*中心大酒店。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简要介绍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极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下面,我就*的*港和新能源开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作详细介绍。
一、已经通航并趁势加快建设的“*深水大港”——*港,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港位于*省*市*县海岸线外13公里,距长江入海口60海里,是长江口北翼最重要的深水海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到20*年10月28日初步通航,*港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上海组合港的重要一翼,作为*出江入海的重要支撑,作为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长江南北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节点,*港开发建设不仅战略意义巨大,而且投资商机无限。
(一)良好的港口条件,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奠定了基础
*港特点明显,有着诸多优势条件:
从自然条件来讲,*港的建港自然条件与河北省的曹妃甸港基本相近,都是淤泥质海岸,也同样是离岸式海港,港口的等级规模、岸线使用条件也是同等的。
从港口等级来讲,*港主航道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平均水深达长期稳定在-17米以上,不需疏浚就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稍加疏浚可具备30万吨级航道条件,是长三角北翼、也是整个*从连云港到长江口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不可多得的可建10~30万吨级深水海港的理想港址。
从区域位置来讲,*港与上海洋山港同处长江入海口的两侧,与洋山港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上海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港“三靠”的区位优势更为彰显:一是靠上海,已融入上海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二是靠长江,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海联动;三靠市场,腹地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成熟的市场之一。
从资源优势来讲,*港区域拥有大面积的滩涂可低成本围垦成陆,临港工业土地资源丰富。*港规划建设两条通江运河和一个平原水库,为港区发展重化工业提供充沛的淡水资源。*港海域面积大,环保空间优势明显,适宜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港规划建设的lng电厂、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为*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教育基础雄厚,高考成绩连续15年保持*省第一,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继续教育学校近30所,每年可为地方提供技工万人以上。*民风纯朴,社会和谐,是全国万人发案率最低的地区,也是*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来港兴业有着可靠的安全保障。总之,*港良好的建港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了*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清晰的规划定位,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指明了方向
*港产业定位已经明确,根据国家交通部、*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港区总体规划》和中咨公司的研究成果,*港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世界级亿吨深水大港、*出江入海的大通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组合港。
在岸线利用规划上,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规划思路,规划建设两条航道、两个人工岛、两条岛陆通道、三条岸线。两条航道分别是蓝沙洋南航道和蓝沙洋北航道。两个人工岛:一是太阳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油、气、大宗干散货为主体;二是金牛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岸线总长度17.5公里。规划万吨级以上泊位62个,其中10-20万吨级泊位8个,30万吨级泊位2个。
在临港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以能源、石化、冶金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3+1”产业格局,力争用10至20年的时间,努力把*港打造成*沿海重要的冶金基地、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石化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物流中心。
在集疏运规划上,一是疏港铁路:目前正在建设的海洋铁路为新长铁路海安编组站至*港专线段,建成后北可接陇海线,南可经沪宁线、沪杭线、浙赣线进入中国铁路网。二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扬启高速公路经*港由沪崇苏通道接上海浦东。另一条是锡通高速由无锡经苏通大桥跨江连接*延伸至*港。三是内河航道:规划建设三级和五级两条航道各一条,直通长江。
在港城发展规划上,围绕“一城两翼”的空间格局,全面加快以县城为主体,*港新城区(规划用地17平方公里),和小*新城区为两翼的港城建设步伐,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行政管理中心、商贸商务中心、配套生活社区,力争通过20年左右的发展,建成50万人左右的新型中等海港城市。
(三)显著的开发成效,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乘*新一轮沿海开发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东风,以“规划审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港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目前,*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准,省委省政府专题出台了扶持*港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港区域环评获得省环保厅批准,12.6公里的陆岛跨海通道—黄海大桥、1.44平方公里的太阳岛、万吨级的重件码头、蓝沙洋南航道已基本建成,并于20*年10月28日实现初步通航。1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三通一平”已配套到位,连接陆岛的管线桥工程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港口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启动区道路工程已实现简易通车,综合商务大厦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连接县城的*大道已建成通车,*运河、海洋铁路等集疏运工程快速推进。中石油*lng接收站项目储气罐基础已完工,10万吨级专用码头已开工建设。新加坡金鹰投资的差别化纤维、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的污水处理、华能国际投资的能源基地、国司投资的煤电一体化等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加快落户之中。总的来说,*港开发建设正呈现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港的影响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四)众多的开发领域,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创造了机会
*港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可投资的推荐项目有四大类:第一类:基础工程项目。一是金牛岛整体开发工程。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建设规模初步拟定为一期10km2、二期15km2。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二是30万吨原油码头。在太阳岛北侧拟建30万吨级泊位,南侧建设10万吨级泊位。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三是5万吨级成品油和液体化学品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26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人民币。
第二类:园区开发项目。一是*港散货物流园和液体物流园。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散货物流园和1.8平方公里液体物流园区。二是5-10平方公里产业园。采用“区中园”的形式进行产业园成片开发。
第三类:产业发展项目。一是冷能利用项目。主要利用lng冷能发展空气分离项目为周边的化工园区提供液氮、液氧等原料;利用港口码头物流及lng冷能发展低温粉碎废旧轮胎项目及相关产业;利用lng冷能建设大型冷冻、冷藏库,发展粮食、水果以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以及下游加工产业。二是幕墙材料项目。规划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幕墙材料进出口仓储区、幕墙材料荒料保税区、幕墙国际石材园区、幕墙金属材料园区等。三是木材加工项目。项目集木材接卸、中转、仓储、加工、制品配送于一体,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四是石化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综合基地、氯碱生产基地、原油进口中转基地和原油储备基地,主要招商项目有年产30万吨的vcm项目、年产20万吨的醋酸乙烯项目、年产20万吨的eva项目、年产50万吨的苯乙烯项目等。
第四类:新城开发项目。主要项目有:港城五星酒店项目、商业街开发、旅游度假村及居住区项目等。
二、享有“绿色能源之都”美誉的江海*,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拥有充足的风力、生物质、潮汐等能源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开发前景广阔,是国家首批“绿色能源创建县”。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正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华夏绿色能源第一县”。
(一)新能源开发规划
瞄准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沿,我县编制了全县新能源产业规划,以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秸秆发电产业、生物质燃料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太阳能发电示范产业、潮汐发电产业以及风能制氢、海水综合养殖和新能源观光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规划至2015年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到46亿千瓦时,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县”;率先建成年产20万吨规模以上的生物柴油项目,着力打造具备国际水准的“绿色能源之都”和具有示范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代表。在做好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同时,重点对风电产业和风电产业园进行了详细规划。
在风电产业规划上,*沿海及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将以大规模近海风电场开发为起点,构建一个包括风机制造、风力发电、与风电相关的制造产业在内的大风电产业体系。其中,潮间带风电场总规划面积为280平方公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规划为2个区,总面积为940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其中i区规划面积为25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ii区规划面积为69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
在风电产业园规划上,规划建设3000亩的风电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兆瓦级风机总装厂及配套设备制造等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最终建设成为集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风电试验场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基地。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新能源项目已成功落户投产,国电龙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北京华睿集团、*国信集团等一批大型电力能源企业已落户*,已建成投产的风力发电规模达25万千瓦,共装机150台套;在建风电场规模达17万千瓦,共装机114台套;*秸秆发电项目20*年动工建设,20*年6月正式通过验收,成功并网发电。强生集团引进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首条25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于20*年3月转入批量生产,该生产线创下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与产出比例、批量化生产投产时间四项中国第一。二期投入的两条单体33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于今年4月底正式投入生产,年内可形成90兆瓦以上的生产能力,预计三年之内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能力将进入世界前5强。
(三)新能源合作项目
目前,最适合在我县投资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依托风电科技产业园,着力引进总装厂,实行风机设备就地配套,引进风机塔筒厂、风叶厂、电机及控制系统、总装厂及其他修配套服务等项目。二是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场项目。规划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为250万千瓦;潮间带装机容量约为100万千瓦。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为5兆瓦电站,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约5年。四是生物柴油项目。*发展生物柴油项目的条件得天独厚,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3年。五是沼气电站项目。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是*的传统产业,可大力发展生物沼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三、素有富商亲商安商优良传统的魅力*,倾情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
*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的县份,招商引资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在致力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倾情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港和*新能源项目,*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涉港项目,均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服务。
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社会贡献率特大的项目,我们将以个案方式给予更多的优惠。
另外,在*港经济开发区专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对所有涉港投资项目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对外来项目的审批、建设实行全程式和保姆式的服务。
篇5
这标志着,五龙集团缔造全球一流电动汽车企业的战略,在贵安新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路,贵安新区承载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使命,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
近两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方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推广、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和提高,产销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到2020年,全国将累计产销新能源汽车500万辆,贵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有可为。
为此,贵州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全省发展以纯电动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了基础。
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贵安新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秦如培在首届中国(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筹规划下,《贵安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明确提出要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
2015年4月6日,省政府将贵州客车制造厂无偿划转给贵安新区管委会。2015年4月24日,贵安新区管委会印发《关于将贵州客车制造厂资产注入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将贵州客车制造厂厂名及贵州牌、熊猫牌两个汽车生产资质、技术和品牌等所有权注入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今年2月25日,国家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公告》,同意生产贵州客车制造厂已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所有产品,企业名称变更为“贵州客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标志着贵州客车制造厂顺利恢复生产条件,并通过工信部审查,为贵安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年2月27日,经过多次对接磋商,贵安新区管委会与五龙集团签署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纯电动整车智能化工厂,促进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忠坦言:“经过一年多的深入接触,深深被这块热土上的人们感动。无论是政府的效率、思维方式,还是新区整体发展规划水平、层次及整个团队,都是最优秀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阶段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燃油为动力的汽车产业发展将出现越来越趋紧的格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得到大力拓宽。
“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安新区将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积极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新能源汽车等核心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产业有机整合,以大数据产业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提升,努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4.0版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秦如培说。
5月8日的正式签约,开启了贵安新区与五龙集团的全面合作。双方将携手打造以纯电动汽车制造基地为核心,集文化旅游、国际赛事、生态宜居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数据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主题未来时尚新城。
签约仪式上,贵安新区管委会、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先后与五龙集团签署了《贵安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一期投资合作协议》《贵州客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通过同步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改善贵州汽车产业配套环境,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打造成集纯电动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园。
据了解,已经签约的贵安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一期投资50亿元,将建设年产15万辆纯电动汽车生产能力的产业基地(其中纯电动物流车2万辆,纯电动乘用车13万辆)。一期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纳税总额达18亿元,同时通过引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配套产业,带动配套企业实现年产值800亿元,纳税总额达到40亿元,逐步形成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
五龙集团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掌握电池、电控、电机“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现拥有210项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各类专利。目前已在全国布局了2个电动汽车整车工厂(杭州长江汽车、云南五龙汽车)、2个一级研发中心(北京整车研发中心、上海动力电池研发中心)、2个锂电池生产工厂(天津中聚电池、吉林中聚电池),在美国布局了1个SKD组装工厂(美国SMITH公司)。
可以说,贵安新区与五龙集团签约共建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标志着贵安新区、贵州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打造车桩网一体化运营示范区
改革开放之初,贵州错过了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的时机。现在,贵州抓住了汽车产业由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产业,可能使贵州汽车产业实现后发赶超、弯道取直。
项目已落地,关键看执行。
“加快项目推进,组建项目合资公司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项目一期向纵深推进,整合全球研发技术资源,做好项目及投放车型的研发设计,确保项目一期在2016年7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首台车下线,2018年底前实现批量生产。”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管委会副主任宗文表示,“要深耕细作,挖掘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聚集贵安,主动对接五龙集团现有供应商,引进韩国三星SDI、韩国SK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培育本地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迅速成长,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
同时,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和专项基金投资等创新投资方式,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集群。
“将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北部园区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城,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总产能规模50万辆,经济规模达5000亿元的集制造、汽车主题文化旅游、贸易、国际赛事、生态人居为一体的,全世界年轻人都向往的时尚未来新城。”贵安新区党工委委员、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雷介绍道。
贵安新区在谋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已经考虑要将整个新区的二产、三产联动起来,一边做产业,一边搭建服务消费者的平台。
同时,与五龙集团一起联合了北京电庄科技公司、贵州龙行神洲集团等企业,以中国首创的车―桩―网融合体系模式为发展主线,制定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一体化运营和充电设施基础规划,通过大数据高效指导,建设大、中、微型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站和专属新能源互联网支付平台等。
篇6
新能源投资的机遇分析
从世界来看,能源需求仍旧上升,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能源资源成为战略资源,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世界各国的战略发展。
从我国来看,还存在着其他问题:考虑到能源资源的环保、效率等因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纵向好转,但横向仍劣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 、2002年24.62%下降到2003年23.36%、2004年22.26%、2005年21.60%、2006年21.1%,天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 、2002年2.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8%和2006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8%),而且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发展新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好转,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来讲,投资新能源的战略机遇有以下几点:
1、石油紧张激发石油价格上涨,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而发展新能源可以有效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
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并且由于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储量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已出现资源短缺的局面。并且,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难以预测且极不稳定。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说,解决石油危机和保障能源安全,在未来国际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中国必须要发展新能源。
2、发展新能源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基于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发展低碳经济被正式提上议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不仅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的能源消费部门,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众多能源生产新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改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3、发展新能源经济可以加速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或者生产结构,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将会带动“新能源经济”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对调整目前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当前,大力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是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机遇。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有效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在发展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在多个领域世界排名第一。到2009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相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1倍和7.7倍;光伏发电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安装量超过160 兆瓦,超过了2009 年前几十年安装量的总和。其中,并网发电占到了总量的85%,达到135 兆瓦。核电引进建成91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预计2020年可实现7000万千瓦的目标。目前,我国太阳能制造能力和太阳能利用面积已经达到世界第一,风电连续几年成倍增长,2009年新增风力装机1000多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和德国。从累计装机来看,位于美国、德国之后,排名第三。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促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我国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电力结构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继续优化,火电比重下降,新能源比重上升。至2009年底,全国火电装机6.5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2%,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74.6%,较2008年底下降1.5个百分点;水电装机1.97亿千瓦,增长14%,约占22.5%,较2008年底上升0.74个百分点;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20万千瓦。核电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为全世界在建机组最多的国家,在建规模达到2192万千瓦。
新能源投资超常规快速增长。虽然2009年国内宏观经济仍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但在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带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受到大型能源集团、民营企业、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风电新增金融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增长27%;太阳能投资为19亿美元,同比大增97%,从而带动亚太地区清洁能源领域新增金融投资总额达到373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第二大国。
随着我国2009年以来陆续颁布的各种新能源政策的拉动效应渐显,加之尚未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各种指标的大幅提升,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
然而,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简单追风倾向,产业结构畸形。以太阳能电池为例,我国产量占全球总量近1/3,2008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40兆瓦,仅占全球总量的0.73%。上下游生产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德国当年的光伏系统安装量是1500兆瓦,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达27.27%;西班牙的安装量更是达到2511兆瓦,在全球总量中的比例高达45.65%。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结构明显不合理。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在产业链的健康之上。
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多
新能源技术运行成本低,但初始投资高,需要稳定有效、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给予支持,并通过优惠的投融资政策降低成本。此外,新能源的发展需要强调上中下游统一规划,使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联动,靠政府推动与开发型金融融资相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正是基于此,我国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新能源的政策。
篇7
在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成本高、市场发育不成熟、技术水平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瓶颈。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
一块屋顶太阳能光伏顶棚就能解决家庭用电、废弃的秸秆可以制气用作燃料、拂面的清风未来可能成为主力发电的来源……随着石油、煤等传统能源危机的日益显现,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是势在必行。
我国能源的供给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年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人均能源占有量较低。我国石油的可采储备年限新能源突破瓶颈只有15 年,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仅能维持81 年。人均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水电资源的占有量分别为世界的6.8%、63%、6.0%、75%。按照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增速,我国传统能源储量不足的问题将会愈加突出,能源供给构成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石油供应安全潜在风险成为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牵制因素;在国际国内环境成本越来越显性化的趋势下,如果不改变目前我国以煤炭为主并因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一次能源消费方式,未来我国还将付出更多的环保代价。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必将步入更为多元化、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新时代。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因此,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面临发展瓶颈
“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能源格局产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我国能源消费将会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传统能源之间出现替代,新能源蓬勃发展,能源节约,高附加值利用成为趋势,我国能源结构将从以煤炭为主的对传统化能源的依赖向更加多元化、可持续、可再生的高效清洁能源消费新格局过渡。预计到2010 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5.5% 以上,而到2020 年,将达到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6%。2035 年到2040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总量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总量的25% 以上。
但是,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却遭遇了许多瓶颈,诸如成本太高、市场无序竞争、管理体制混乱、缺乏人才等等,大大制约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脚步。
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高成本。高成本来自多个方面:因为自主技术不成熟,我们要在设备购买上付出高成本;因为项目投资额大,融资渠道少,我们要在资金获取上付出高成本。
瓶颈之二是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竞争无序。产品质量、性能良莠不齐,冲击了优秀产品的普及率,影响了人们利用新能源的信心。由于对新能源及其产品宣传太少,新能源产品的价值、性能及判断标准百姓认识不足;由于宣传、包装、防伪等方面的不足,目前许多龙头企业的优质产品不能引领市场,甚至还经常被劣质品冲击;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行业法规和质量标准,政府有关部门对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监管缺位,导致各种打着新能源旗号的项目、产品到处推销,严重影响高、精、尖项目的推广应用。
瓶颈之三是技术水平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国传统上没有专门从事可再生能源研究的机构和实验室,只有一些研究项目和课题组;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滞后,基础研究、材料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和建设资金难以得到长期、持续的保障;专业技术人才极其缺乏,目前我国只有章其初等少数专家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全国各大院校尚无新能源相关的专业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落后于行业发展,尤其是在产品如何扩大应用领域的研究方面,专业人才队伍严重缺乏。
瓶颈之四是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不合理。首先是多头管理,以山东省为例,农村能源办管太阳能发电,新能源行业的工业生产由发改委管,企业经营归中小企业办管,而经贸委资源处则负责管理年耗5000 吨以上标准煤的企业,这种多头管理让新能源企业“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一些部门发现企业有利可图时插手“管理”,需要解决问题时则退避三舍。
如何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能源消费新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欧、日、美、印度等国新能源的迅速发展,与上述国家政府的鼓励政策和相关促进法规息息相关。
纵观欧盟新能源产业化的发展经验,大体可以归纳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保障新能源的发展;二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三是制定经济激励政策。这些政策概括起来有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电力加价和低息贷款等;四是加强宣传,把强化决策者和普通公民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意义的认识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还很弱小,仅靠市场自发性发展很难,在实现商业化进程中需要政府对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加以激励和扶持。
首先,倡导绿色消费,设立新能源专项发展基金,实行有保有压政策,通过对污染型的化石能源的抑制来促进绿色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发放绿色消费证书等荣誉,鼓励企业、家庭积极认购绿色新能源。大力宣传绿色观念,积极营造绿色能源消费的社会氛围;实行环保折价和“清洁发展机制”。
其次,政府要积极引导新能源的技术开发。降低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关键靠自主科技创新,而推进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将在其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要加大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招标形式,调动产学研各方的力量攻克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先进国家签订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为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对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实行进口税减免,对于新能源技术高端人才的引进给予优厚补贴;尽快在大学增设新能源专业,鼓励企业参与新能源技术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支持企业通过购并国外研发机构、引进国外智力、与国外联合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外合作的研发形式,提高自我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是确保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不同企业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要采取得力措施,消除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市场的各种有形和隐形限制,给民间资本、外国资本真正的国民待遇,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形成新能源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篇8
新能源产业是近年来热得最为发烫的行业,尤其是今年以来,先有美国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后有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规划》,这使全球的新能源产业都变得异常兴奋起来。如此朝阳产业,风险从何而来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等看过对新能源产业的认真剖析后,或许你就会有同感了。
新能源产业开始“发高烧”
什么是新能源?对此,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明确界定称,新能源是指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出现的能源品种,以及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新型燃料、智能电网等。自2007年国际油价开始一路狂飙的时候,新能源产业便开始显现出新兴朝阳产业的气势。各类资本敏锐地把握到了新能源的投资机会,大举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前所未有的投资。
一向走在商机前面的江浙资本,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是最为快捷的。据有关资料披露,截止到2009年5月底止,已有28家浙江光伏产业项目共计3.8万千瓦向浙江电力公司提出并网发电申请。
作为光伏大省的江苏,出台了首个地方新能源地方规划,这个规划明确提出,到2009年要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2010年要实现3000亿元,2011年要实现4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3500亿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形成10000兆瓦左右生产能力。如果光看这个规划我们倒还看不出什么异样,然而,当我们得到江苏2008年的新能源产业相关数据时,则是令人吃惊的。2008年江苏新能源产业产值不过900亿元,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只有1580兆瓦。短短的两三年之间,产值和销售要成倍成倍的翻番,其速度令人震惊。
山东省也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要在2011年,使30%的城市建筑普及应用新能源,要确保新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
目前我国已有18个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领头羊,有上百个城市在规划着自己的新能源发展计划。河北高碑店市,一个投资42亿元,年产6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装备基地正在建设中,实施这一项目的只是2家民营企业。更有陕北的一批富豪,一出手就是70个亿,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打造了一个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园。
从当前的这股新能源产业投资热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演变成了一个高风险、高度竞争的产业。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新能源投资热,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冷静地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要转行新能源。新能源毕竟不是做茶杯,不是简单地模仿,是要具有核心技术的,需要国际上的最新技术。这中间就有一个研发过程,对资金的要求也比较高,还需要企业管理者要有高度的前瞻性,企业自身要具备进入的能力。
新能源产业内伤严重
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坦言,中国的各路资本大规模地涌入新能源产业,是一种太在乎利益的盲目博傻。因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组装产品的制造和生产上。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环节是技术含量最低、工艺最简单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类企业。当源源不断的大量资金都集中到产业的一个点时,那么这个产业就容易受到严重的伤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中国太阳能组装企业产能过剩,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与客户讨价的能力降低、同业恶性竞争加刷,最终会造成这一行业被搞垮。有专业人士披露称,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率达50%,设备闲置率达40%。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库存的居高不下,2008年下半年以来,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的企业不足20%。
前段,由于我国企业一窝蜂进入太阳能,致使被西方高度垄断的原材料硅价格暴涨,从40美元/公斤,直线狂飙到400美元/公斤。如此不仅肥水流了外人田,而且造成光伏产品价格高昂,抑制了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好在进入2009年以后,我国的硅自供率达到了80%,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把硅的价格降至了80美元/公斤。
新能源产业除了盲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行业恶性竞争加剧之外,另一个致命问题是技术短板使其难以规模化。比如电力储存技术、电网接入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中的间歇性等问题都没有完善。这就决定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新能源无法成为商业化的主体替代能源。
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链还刚刚形成,就已显现出畸形态势。我国除少数几家新能源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专业能力之外,其余企业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除拥有资金、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之外,其余就什么都没有了。“两头在外,中间内耗”这是专业人士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形象概括。两头在外,一是指原材料供应主要还是依赖于西方国家;二是指市场销售基本都是在欧美市场。可以说这两头都是受制于人的。只有中间最大,绝大部分企业都挤在产业链的低端,进行内耗火拚。
有人说,如果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不能以发展战略眼光来尽快扭转这一畸形状况,仍然步传统制造业的后尘,那么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将会被自己消灭。
新能源产业风险已降临
为什么说新能源风险已降临呢?我们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的一番话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李俊峰副所长对媒体的记者说,当今新能源占世界能源能源总量不到1%,产值不过400亿美元;就算所有的新能源产业都让中国企业来做,产值也就2500亿人民币左右。再假设,今后新能源产业比例能够达到10%,那满打满算在中国也就1万亿元的产值,分到各省就更没有多少了。可是如今许多省市提出了上千亿、上万亿的发展计划。我们政府主管部门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那么今后新能源产业带来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不妨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情况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情况进行一个对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多晶硅制造商仅有七、八家,而我国就多达四五十家;世界上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也只是七、八家,而在我国却是高达两三百家。确实而言,太阳能产业在中国是过热了。怪不得金风科技CEO武钢大声疾呼“新能源产业在中国已经过热了,国家要控制得住这个领域,否则会带来社会投资的浪费。”我国风机制造企业现有近80家,而且每个月还有大量的涌入者。按目前我国的规划速度,只要排名前3~5家的企业就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可是80多家企业都为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而大打价格战,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篇9
整车篇
180亿元――长安十年新能源汽车战略
3月6日,长安汽车了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宣布将投入180亿元,从研发、技术、供应、运营4个层面给予强力保障。规划显示,到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到2025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分三个阶段,向市场推出34款全新产品,覆盖乘用车及商用车。
在产品性能方面,长安汽车设下了2025年实现新能源“518”性能目标。其中“5”是指,到2025年纯电动产品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百公里加速都将达到5秒;“1”是指,到202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百公里综合油耗为1升;“8”是指,到2025年,纯电动产品单位质量每吨百公里耗电为8度。在续航里程方面,到2020年,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将达到35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纯电续航里程80公里;到2025年,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将达到40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纯电续航里程达到100公里。
运营方面,长安将以租赁为突破口,进一步创新推广模式,并组建长安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初期以北、上、广、深、渝、琼为突破口,陆续建立400余个网点,逐步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此外,为进一步降低成本,长安还将在供应方面采用自主或合资合作模式,构建“大三电”生产制造产业链。
为达到上述目标,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以重庆、北京研发基地为中心,统筹美国和英国研发中心,打造新能源产品。同时,逐步完善研发组织架构,建立高效研发团队,到2025年,新能源研发队伍将达到1500余人,并逐步形成重庆、北京、保定、深圳四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52亿元――力帆股份募资构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5月25日晚,力帆股份定增预案,该公司拟以12.08元/股,非公开发行合计不超过43046.36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2亿元。力帆股份方面表示,该公司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为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并降低公司负债水平。
此次募投项目及使用募集资金中,10亿元用于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9亿投入智能新能源汽车60亿Wh锂电芯项目;5亿元投入30万台智能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项目;4亿元投资30万台智能新能源汽车变速器项目;4亿元用于智能新能源新车平台开发项目;20亿元用于偿还部分公司债券及银行借款。
根据规划,力帆未来两年将会推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从动力总成到全新的平台都有持续的战略产品规划,未来新能源领域还将涉及SUV产品,实现全面布局。
力帆股份将于上海嘉定工厂生产含锂电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而河南基地生产的车型则是以采用铅酸电池作为电力驱动的低速电动车为主。通过不同的产业布局,力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将更加明确。
本次发行完成后,辅以运营管理、产业投入和科研开发的不断创新,有助于力帆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商业模式,促进公司的转型升级,借助大力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公司的“弯道超车”。
100亿元
――比亚迪募资扩大产能
5月27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向外界透露,“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电池产能的扩张和新车型的研发都需要大量资金。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增发的方式从市场募集资金,以支持公司发展。”这显示,比亚迪本次募集资金总的方向是投向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时,消息人士透露,比亚迪正与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及瑞银证券等商讨,计划透过非公开发行A股方式,集资约100亿元人民币。
比亚迪方面表示,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快速增长对电池产能提出更大需求,公司迫切需要增加电池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公司认为,2015年仍然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一年。“公司于2015年将推出更多车型,特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车型,满足市场对SUV车型的偏好,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
比亚迪去年同时加大了新能源客车、纯电动汽车e6、储能电站等业务领域的市场布局,上述每一项业务均以比亚迪自己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为基础,而后者产能早在去年中已是供不应求。王传福表示,由于新能源的高速发展带来电池产能的不足,比亚迪未来将更加注重于电池产能的扩充,“资本支出将主要在电池方面。我们也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把有限资本用在电池投资上。”
之前对市场爆发估计不足的比亚迪,已决定扩大电池产能。2014年12月,比亚迪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铁电池深圳坑梓基地动工建设。铁电池深圳坑梓基地建成后,比亚迪将实现年产10GWh的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可以满足25000台大巴车、60万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家用轿车的动力电池需求。
65亿元――上汽集团与大众签新能源车协议
6月3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与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就双方中国进一步合作发展新能源车签署了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投资65亿元人民币,共同对上海大众汽车安亭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生产新能源车。这意味着大众汽车在中国国产电动车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根据计划,上海大众汽车将于2016年在安亭生产基地生产大众汽车全新C级车型;四年内,安亭工厂将生产基于畅销车型朗逸研发的纯电动汽车,这也将是该生产基地投产的第一款纯电动车型。到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及两家合资企业将在中国市场投资220亿欧元,用于建设新的生产设施和开发新产品。
配套零部件篇
34.56亿元――杉杉股份的锂电池材料业务
5月5日晚,杉杉股份宣布定增募资34.46亿元。从定增预案看,拟募集的34.46亿元资金将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又包括动力总成、LIC应用和汽车研发推广三方面,几乎囊括全产业链。“动力总成放在杉杉股份实施,整车研发将放在子公司内蒙古青杉汽车。”杉杉股份证券部人士说。
杉杉股份拟使用募集资金7.79亿元投向“年产35000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该项目具体包括了年产3.5万吨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成品加工和负极材料研发两个项目,经测算,该项目投资回收期约8.4年,内部投资收益率约15.88%。
除了锂电池项目的扩产,杉杉股份拟使用募集资金22.23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包含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平台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平台建设、LIC(锂离子电容)应用研发及产业化等。
杉杉股份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其服装业务,而如今,服装、锂电池材料、金融投资是其主营业务的“三驾马车”。2001年,杉杉股份收购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旗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新材料领域,主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
随着服装行业的逐渐没落,锂离子电池相关产品成为了杉杉股份的主要业务。目前,杉杉股份已拥有相对成熟完整的产品体系,产品覆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及电解液产品。
20亿元――冠城大通联手福投布局动力电池
冠城大通于5月5日与福建投资开发集团下属子公司福投新能源签署了《关于共同投资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之投资合作协议书》。双方共同投资设立福建冠城瑞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动力电池、电池组及充电技术等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管理,该项目投资规模总额预计约人民币20亿元。项目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公司与福投新能源公司各出资2500万元,分别持有项目公司50%股权。
合资公司位于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范围内,主营业务涉及动力电池、电池组及充电技术等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管理。合资公司发展将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是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专业提供商。第二阶段将建立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电池组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同时投资自行生产电池电芯。第三阶段将根据市场情况,进一步拓展电池上游材料行业、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冠城大通表示,此次投资是公司向锂电池新能源领域转型的重要布局,项目公司将借助福投新能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方省投资集团的背景,充分利用国家、福建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及福建自贸区的政策,依托福建省汽车产业优势,以福建省各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环保专用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供应为切入点,快速占据相应市场份额。
35亿元――大洋电机全资收购上海电驱动
6月2日晚,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大洋电机全资收购上海电驱动,此次收购共35亿元,其中27亿元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发行价格为6.34元/股,其余7.99亿元以现金支付。
上海电驱动是我国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客户主要包括宇通客车、北汽福田、上海申沃、上海万象、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华晨汽车、吉利汽车等国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2014年度其在商用车驱动电机系统领域和乘用车驱动电机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90%和21.32%。
大洋电机表示,自上市以来,公司在做好家电及家居电器电机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与资源整合,目前已形成家电及家居电器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和汽车旋转电器三大业务板块。三大业务板块中,新能源汽车事业板块目前较为薄弱。通过并购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是实现快速布局并全面介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有效途径,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可以快速提高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实力,将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打造成为公司新的支柱产业之一,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提升公司价值。
13.45亿元――方正电机并购两企业加码新能源
6月9日,方正电机披露了重组草案,公司拟以15.39元/股的价格,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上海海能100%股权和德沃仕100%股权。此外,公司拟以16.41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拟募集资金总额为6.3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及相关交易费用。上海海能100%股权和德沃仕100%股权交易价格合计为13.45亿元。
篇10
7月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一同出席了“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仪式”,双方表示今后将在电动车相关充电标准方面开展合作,中德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将完全统一。这意味着,中国一直悬而未决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终于尘埃落定。未来,长安、北汽、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将与德国宝马、大众、奔驰的新能源汽车采用统一的充电接口。
对标德国并不意外。欧盟是中国众多工业标准制定的来源,2000年以前,欧洲车企以柴油汽车技术为主导。而目前,大众、宝马、奔驰都制定了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入华时间表。“这意味着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受制于日系一个技术来源。”新华信咨询总监赵庐山对《环球企业家》说。尽管这是一场国家战略意义上的决策,但包括产学研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样一套标准有利于目前体量还小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规模。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破与立,在多方博弈中一直举步维艰。除了2012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明确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2009年至2013年间推出的多项举措,因概念不清或前后矛盾,一度被业界诟病。
现在情况得到扭转。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推出的相关政策,体现出政府打破垄断的决心。2013年9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规定特大型城市或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
这被视为地方政府垄断的打破。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认为,“地方保护从今年年初开始有很大的改善。”此前,比亚迪、江淮等自主品牌产品一直致力于突破区域销售半径。江淮汽车新能源营销部部长方良海表示,过去由于各地政策不清,江淮只能先从一些政策相对明朗的城市做试点运营。
突破央企垄断的趋势亦明显。今年5月27日,国家电网宣布向社会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两大市场,这意味着充电桩建设将全面放开,即央企以外社会资本也可获得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资格,国家电网只以供电方身份出现,不再强制终端必须由国家电网投资。
此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制定充电桩建设计划。其中,北京今年年内将建设1000个直流快速充电桩,上海计划到2015年在全市建设6000个以上的充电桩,而天津表示明年将建设6700个充电桩或充电接口,甚至目前充电桩布局几乎空白的西安也提出了到2015年年底建设10700个充电车位的计划。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傅俊则向《环球企业家》透露,当地政府今年计划建设超过1200个各类充电设施。
生产资质亦逐步放开。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有望在年内出台,非汽车生产企业将进入电动车制造领域。“这明显是想借助民营力量。”原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彭波对《环球企业家》 说。
毫无疑问,垄断层面的瓦解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松了绑,政府渐次鲜明的补贴政策也提振了车企的信心。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消息,决定三年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这意味着购买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这三类新能源车,成本将降低8.5%左右,而且国产车和进口车均可享受该政策。李云飞算了一笔账,购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上牌时可省去万元左右的税费。此外,“三年免征”打破了此前的短期措施,方良海认为这将加大产业投入者的信心,对于各地政府也是一个积极信号。
症结
按照国家规划,2011年至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应达4000座,2016年至2020年国家电网建设充电站目标为10000座,初步形成完整的充电网络。然而,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建成的充换电站仅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只完成了2015年目标的10%。
该领域投资者最为头痛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的性质没有明确“定性”。若将其算作电力销售,则有《电力法》的制约,按照1996 年开始实施的《电力法》第四章第二十五条规定?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目前,全国只有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有此资格,甚至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都没有这张牌 照。
另外,如将新能源汽车划分为能源服务,则涉及到监管层面。目前这一行业尚无系统的监管条例。比如,充电设施向谁申报,规划由谁来批复,运营谁来监管等都悬而未决。“此前地方加油站、加气站是由地方工程部先期监管,但是诸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的充电设施却没有具体部门监管。”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运营商说,“没有整套行业管理规范。”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设施用地是一大问题。由于中央政府尚无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用地规划,投资商很难向国土规划部门申报用地,“连土地的基本使用都得不到保证,”一位投资商感慨道,“这不是普通投资商的问题,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亦存在同样困境。”
“新的解决方案正在修订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傅毅判断,今年年底有望出台,“政策上的配套都有周期。要给它准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