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融资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0 17:3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权投资融资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基本情况
(一)交易模式
该类交易通常由银行主导,涉及出资方、过桥方、信托公司、融资方以及融资方的子公司等参与者。融资方案形成后,首先由过桥方(通常为证券公司或融资方关联企业)作为委托人向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对融资方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为了保持融资方的大股东地位,一般将融资金额的大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小部分计入实收资本。投资后信托公司成为融资方子公司的股东,但股东权利受到严重限制,一般被禁止委派董监事、参与经营管理、参加分红等,且持有期间不得向第三方转让。股权投资完成后,过桥方将因信托计划形成的受益权转让给银行,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从出资方(银行同业、企业或个人)募集资金,向过桥方购买信托受益权。股权维持期间,融资方向信托公司支付股权维持费,股权维持费按照约定收益率在各参与方之间分配。在约定期限届满后,由融资方出资无条件回购信托公司在子公司的股权,信托计划结束。
(二)交易过程
名股实债信托受益权交易涉及若干合同协议,下面以M银行该项业务为例进行介绍。
1. 过桥方Z证券公司与S信托公司签订《资金信托合同》,设立信托计划20亿元,明确该信托计划用于向G集团的子公司T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信托期限2年,并约定年化预期信托收益率和信托公司的信托报酬率。
2. S信托公司、G集团公司和子公司T公司之间签订《股权投资协议》,由S信托公司对T公司进行股权投资20亿元,其中5亿元计入实收资本,15亿元计入资本公积。三方约定,股权投资后,S信托公司不参与T公司具体经营管理,不享有标的股权的分红、增值及衍生的其他任何权利。S信托公司不向G集团公司以外的第三方转让股权,为保证不转让,G集团公司向S信托公司支付股权维持费。
3. S信托公司与G集团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2年后G集团公司承诺无条件受让S信托公司持有的T公司股权,转让价款为股权初始价值20亿元。
4. Z证券公司与M银行签订《信托受益权转让合同》,向M银行转让基于《资金信托合同》享有的信托单位的受益权,转让总价款20亿元。
5. M银行与N银行、X公司、Y公司等签订《理财产品交易协议》,募集资金投向收购的上述信托受益权。
二、交易特点
从上述交易模式和交易流程看,名股实债信托受益权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一)虚假股权投资
该类交易虽然被包装成股权投资,但是从交易实质分析还是债权融资,理由如下:一是投资资金并不来源于委托人,委托人只是作为通道,实际出资人为理财资金购买人;二是投资金额的大部分并不计入被投资人实收资本,且股东权利受到严重制约,并不得自由转让;三是投资有明确的时间期限,到期无条件回购。因此,该类交易实际上还是债权融资。
(二)适用于大型集团公司
该类交易的名义用款人为子公司,实际用款人为集团公司。且该类交易没有采取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措施,因此项目银行不会与中小企业开展此类业务,该业务通常用于满足大型集团公司的资金需求。
(三)期限错配
该类交易的股权投资回购期在2―3年,通常理财产品期限短于一年,发行一期理财产品不足以满足融资需求,需要持续发行多期理财产品进行续接,对于项目银行来讲,实际上形成一种融入资金与投出资金的期限错配。
三、存在的风险
名股实债信托受益权融资,名义上是股权投资实际上是债权投资。该类交易模式通过引进各有关参与方,将债权包装成股权,模糊了股权与债权的概念,存在以下风险:
一是规避贷款规模控制。名股实债融资如果是非保本型的在银行表外反映,如果是保本型的则在资产负债表的贷款以外的金融资产科目反映,都不统计在监管部门的贷款统计系统,脱离了贷款规模控制,成为“影子银行”新的表现形式。
二是脱离资金使用监控。由于包装成股权投资,因此资金的使用不像贷款资金一样受到严格限制。从对资金流向的检查情况看,对名股实债融资取得的资金,融资方及其子公司可以在其账户之间任意划转,用于补充融资方流动资金或归还其他银行贷款,致使该类资金游离于资金用途监管体系之外。
三是虚假降低负债比例。融资方的子公司收到上述融资后计入所有者权益科目,由于该类融资一般金额巨大,获取融资后可以显著降低融资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这样融资方子公司凭借融资以后的会计报表,可以更容易地向银行申请贷款,但虚降的资产负债率为新的融资埋下重大风险隐患。
四是缺乏增信担保措施。通过名义上包装成股权,该类融资省略了正常贷款所需要的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措施,仅有一个集团公司的远期回购协议作为还款来源,实际上形成信用放款。一旦融资方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则银行和出资方的权益没有任何可以优先受偿的资产作保障。
五是短融长投产生流动性风险。信托受益权的最终资金来源是理财产品购买人,且由于理财产品期限短于信托资金期限,项目银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需发行新的理财产品维持资金供给,形成融入短期资金投资于长期资产,产生流动性风险隐患。
四、政策建议
一是从严适用监管规定。该类融资业务虽然名义上是股权投资,但本质上是债权投资,作为银信合作的新方式,应当受到监管部门关于银信合作相关规定的约束,包括对非标债权投资比例的限制、不得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等。同时,对于资金的使用,应按照有关贷款资金使用的规定加以约束,严格用于融资方子公司的增资,不得用于弥补融资方的流动资金。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行为,应当严格依据监管规定予以查处。
二是规范会计核算方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该类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不应当依据其股权投资的形式,而应当依据其债权投资的本质予以核算,对保本型理财产品严格计入贷款科目,并纳入监管部门贷款统计系统,按照贷款核算的相关规定进行后续计量和计提拨备。
篇2
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应对同业竞争、降低系统风险,然而,由于政策限制,当前银行大多采用借道投资的间接参与方式。各种模式各有利弊,因此建议:监管当局要做好商业银行股权直投制度设计,商业银行也要完善内部管理,共同推动股权直接投资业务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股权投资;收益风险;融资渠道;金融混业经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一、引言
2015年,17家商业银行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审核,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2016年2月,新闻媒体报道我国年内将允许部分商业银行建立股权投资载体,直接入股科技企业。央行与银监会领导层也在多种场合鼓励创新投贷联动融资方式支持创新企业。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限制将逐步松绑。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中介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中介是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基础性的制度安排。Gurley&Shaw(1956)、BenstonGeorge(1976)和Fama(1980)指出,金融中介一般是通过存单等形式向居民投资者和其他部门募集资金,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和其他债权等所谓的一级证券,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换。由此可见,在传统金融学理论中,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包含了股权投资。Benston&Smith(1976)的交易费用模型认为,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具有节约交易费用、分散风险以及专业化优势。Leland&Plye(1977)的信号传递模型认为,金融中介作为信息生产者,可以化解投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有利于对股票等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定价。Diamond(1984)的受托监控模型认为,金融中介可以实时监测被投资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对其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经营情况,甚至可直接向借款人派驻监事,有利于提高投资的安全性。Saunders(1985)、Rajan(1996)认为商业银行拥有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营销网络优势,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提高投融资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Allen&Santomero(1997)指出金融中介投资股权可以为客户减少金融产品的学习成本、交易成本以及参与成本。Saunders(1985)、Litan(1987)和JordiCanals(1997)则从风险分析角度指出,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不仅可以促进其业务多元化,提高银行利润,而且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破产的可能性。
Merton&Bodie(1993,1995)的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监管成本以及参与成本大幅下降,金融中介逐渐被金融市场的制度性安排所替代。因此,他们认为金融机构的形式应该随功能而变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业务需要互相融合,各种金融中介都可以从事包括存贷款、证券买卖等业务。然而,由于上世纪90年代银证关系的混乱,中止了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也中断了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路径。当时,商业银行通过假回购、真拆借将自有资金放大杠杆后进入股票市场,甚至通过国库券假保管单等形式把企业生产资金、居民存款骗入市场,操纵股价,吹大泡沫。这种乱象极大提高了金融系统风险,直接导致1995年出台《商业银行法》,禁止商业银行直接从事股权投资业务。《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随着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日益完善,监管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产生的混业风险已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放开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为管理者和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必要性
(一)经济转型需要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由于人口红利消失、储蓄率下降等内生性因素以及海外经济衰退、国内环境负载过重等外生性因素的制约,GDP增速由过去的10%台阶式下行到6.9%左右,经济增长压力明显加大。以投资驱动、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10年前的30%下降到现在10%,出口增速更是出现负增长。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投资驱动、出口拉动为主向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方式需要从总需求管理为主向总供给管理为主转变,金融支持方式也要从债权融资为主向股债联动转变。这是因为初创企业往往资产轻、风险大、资产负债表不健全,与传统信贷业务模式匹配度不高,很难获得信贷支持。与锦上添花而不雪中送炭的债权融资相反,股权融资奉行“同舟共济、利益共享”的融资文化,更可能支持初创企业。最近几年,虽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是资金大多淤积在金融系统里空转,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无法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就是证明。与此同时,当前居高不下的债务导致的高杠杆已成为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2014年,中国企业部门杠杆率①已达到123.10%,全社会杠杆率②更是高达235.70%,而2015年以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被动扩张,社会总债务又进一步加重。因此,为了改善整个社会的融资结构,化解当前庞大的债务规模,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必然需要允许拥有大量沉淀资金的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不断提高股权投资力度,有效降低杠杆率。
(二)同业竞争倒逼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化解产能过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会打破银行在融资体系的垄断地位。在投资拉动时期,银行作为资金投放的主要渠道,在投融资体系中具有垄断地位。在创业创新时代,银行信贷文化变得不太适应,银行业的垄断地位不断受到蚕食。在资产端,银行业务不断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网络支付等业务日益蚕食银行贷款规模。在负债端,伴随监管竞争以及居民财富意识觉醒,券商、基金、信托、保险财富管理功能日益增强,不断侵蚀商业银行负债来源。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占资管规模仅为25%左右(见表1)。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向银行业混业经营业务转移的同时,银行业务必须向股权投资等非信贷业务进军,提高综合金融功能和投资收益,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冲击。
(三)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当前,受商业银行法等政策限制,银行无法直接参与投资股权,只能借道信托、基金、券商、理财等通道迂回投资。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一般隐藏在伞形信托、集合信托计划、基金专户、分级基金、私募基金、集合资管计划、结构化产品等金融产品中,这些产品结构复杂,虽然被多个部门重复监管,但透明性差,监管难度大,无法有效识别和监控风险,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例如,在宝能收购万科股票的案例中,就有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借道信托计划、券商资管和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到股权投资的影子。另据华泰证券研究所估计,在2015年的股灾中,高峰期估计有1.6万亿左右的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券商融资融券和场外配资流入股市,在股市下跌中加剧了系统性风险。正是因为商业银行披着固定收益类债权融资产品的形式参与股权投资业务,让内部控制体系放松了对市场风险的警惕和监控,也逃避了外部监管,暗中放大了股市杠杆,提高了金融系统性风险。所以,明确银行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资格,将参与路径和会计科目透明化,要求银行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和机制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
三、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国际经验
国外商业银行较少单独探讨是否应该参与股权直投,更多聚焦在是否应该混业经营以及应该采取哪种股权架构上。从历史演进来看,除德国银行业一直实行混业外,美、日等发达国家银行业无不经历了从混业到分业再回归混业的过程,这个发展路径已经从实践上说明了混业经营的历史必然性。根据混业经营股权架构不同,外国的混业经营实践为我们摸索出三种模式:以美日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银行母公司模式,以及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以集团公司作为控股公司,下设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子公司,集团公司通过经营决策权和人事任免权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子公司之间可能通过交叉营销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但一般会独立开展业务以实现风险隔离。例如,花旗集团主要通过控股美邦(SSB)公司来开展股权投资和交易业务(见图1)。这种模式中,“混业”主要体现在控股公司层面,各子公司实质上并不算“混业”,因此银行也很少参与股权投资业务。银行母公司模式则是以银行作为母公司,下设证券、保险等子公司,进而涉足多个金融领域。银行母公司的代表巴克莱银行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来开展投行业务和股权投资(见图2)。全能银行经营模式在我国是违背《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因此需要银行采用海外控股和信托控股的方式控股证券公司,实现多牌照混业。全能银行模式是最为彻底的混业模式,允许同一家金融机构以事业部的形式经营各项金融业务。其最典型代表是德意志银行,可以直接通过企业及投资银行部来投资股权(见图3)。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模式不是以国家为严格界限来划分的。比如,美国1933年通过的《道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商业银行只能采取金融控股模式参与股权投资。而1999年美国出台《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后,已从理论上允许美国银行实行全能银行制度参与股权投资业务。2013年通过的沃尔克规则,又禁止商业银行从事高风险的自营交易,实质上限制了全能银行模式。同时,美国当前还存在一些规模小、资产少的单一银行制度。比较国际上三种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主流模式,主旨在于通过对比,便于从业务模式、资金来源、风险管理等指标作为主要考量来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模式。总体来说,金融控股模式通过下属证券公司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因此储蓄动员效率较低,但是具有风险隔离较为充分的优点。全能银行通过银行内设部门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因此储蓄动员效率最高,但是混同风险最大,也容易产生文化冲突问题。银行母公司模式通过银行证券子公司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储蓄动员效率和风险隔离程度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网点和客户资源优势,以及券商的投行和资产管理优势,产生银行与券商的协同效应。
四、商业银行主要股权投资业务模式的利弊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业务模式主要有五种(见表2),具体的特点和利弊如下:
(一)子公司模式合规性最高子公司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在海外设立证券子公司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模式。它实际上是银行母公司模式在我国的一种演变模式。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能参与股权直投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往往在境外成立可以进行股权直投业务的子公司,然后由子公司或其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股权投资业务。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五大国有银行通过在海外设立的中银国际、农银国际、工银国际、建银国际以及交银国际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这种模式最大优势在于合规性最高,在当前法律环境下最无争议而有效地规避了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限制。它的问题在于,成立海外子公司的运营成本较高,且商业银行在与作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业务合作时,存在着企业文化、考核激励、资源分配等利益冲突,未必能产生很高的投贷联动效应。
(二)通道模式风险隐患多通道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认购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发行的结构化的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基金产品的优先级收益权,获取优先固定收益,来间接参与证券一二级市场。而这些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基金产品则可以开展PE、定增、Pre-IPO、中概股私有化等各类股权投资业务。这种模式下,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实际上是银行股权投资的通道,银行与它们没有人事、股权、薪酬关系,仅有业务合作和投资收益关系,而且商业银行认购的是结构化后的优先级产品,获取的是固定收益,因此名义上是一种债权投资而非股权投资,从而规避了《商业银行法》规定。通道模式最初被竞争压力大、法律合规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研发推出,后来被我国城商行、农商行甚至国有银行引用,是当前的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扩大了通道公司的股权投资者范围,提高了募集资金效率,另一方面使得银行挽留住了高净值客户,因此推广很快。但是,根据2014年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只能面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和机构客户募集资金,存在一定的受限性。同时,这种模式还存在诸多风险隐患:第一,在结构化设计中,商业银行为了获得较高收益,可能将劣后级比例设计较低,从而引致击穿风险;第二,如果投资标的资质不优,在经济下行期和股市剧烈波动期,也可能引起夹层杠杆危机,放大理财客户投资风险;第三,商业银行还存在将优先级收益设置较低,为劣后级投资者输送利益的道德风险。
(三)投贷联动模式需要银行革新信贷管理理念自2014年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提要“探索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以来,投贷联动模式日益得到监管层认可。投贷联动模式主要是指由商业银行独自或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以“债权+股权”的模式为目标企业提供融资,形成银行信贷和股权投资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投贷联动根据股权分享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银行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模式。在股权投资机构对目标企业尽调评估和投资基础上,商业银行与股权投资机构约定股权分享机制,为借款企业提供融资,实现股权与债权的联动。具体又可细分为投贷联盟和期权贷款模式。投贷联盟是银行跟随股权投资机构对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支持甚至融资解决方案;期权贷款则是银行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协议时,约定可以把贷款作价转换为对应比例的股权期权,在客户通过IPO或股权转让等实现股权溢价后,由股权投资机构抛售所持部分股份,按照初始约定比例与银行共享分成。二是银行集团内部投贷联动模式。即商业银行在为科技型借款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通过集团内部具有股权投资资格的子公司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在集团内部实现投贷联动。三是向股权投资机构发放贷款模式。即银行直接向股权投资机构发放专项用于目标客户的贷款,间接实现对科创型企业的融资支持。这个模式的最大意义在于,投贷联动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商业银行能够较高程度分享中小企业的成长收益。但是这种模式存在银行谨慎经营与股权投资略显激进的文化冲突。它需要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过于依赖抵押担保的信贷理念,从重抵押担保向第一还款来源回归;需要商业银行重塑风险观念,从一味回避风险向识别风险、理解风险、管理风险转变;需要改革考核机制,建立差异化考核激励办法,适当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建立合理、明晰、可操作的尽职免责制度。
(四)财务顾问模式无法分享企业成长收益财务顾问模式是指银行并不动用资金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而更多地是充当中介角色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仅提供中介金融服务,收取服务费用。财务顾问内容包括:作为设立顾问,商业银行利用营业网点以及地方政府关系资源优势,从税收筹划、政策扶持等维度协助基金在当地设立落户;作为融资顾问,帮助股权投资基金搜寻推荐对PE有浓厚兴趣且有风险承受能力的私人银行客户,提高募集资金效率;作为投资顾问,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推荐优质企业项目,提供资信评估等增值服务;作为托管顾问,为基金提供清算、估值、会计核算服务;作为并购重组顾问,利用资金优势,为企业提供债务重组服务,化解关联企业互保等上市瑕疵,进而促进企业引进私募股权融资。财务顾问模式是一种比较谨慎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但是商业银行基本上是收取少量咨询费用,相对于股权投资收益占比较低,无法分享企业成长收益。
(五)私募基金管理人模式存在法律瑕疵私募基金管理人模式是指商业银行法人银行、资产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等一级部门作为备案主体,获得基金管理人资格,作为基金管理人,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并直接参与股票、股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2015年6月,首批商业银行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取得私募基金牌照,打开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大门。这个模式可以让商业银行直接且最大限度介入股权投资业务,分享企业成长收益。但是这种模式与现行法律冲突,存在法律瑕疵。而且以资产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名义承担基金的法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民法通则》关于企业法人的规定。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相关建议
(一)监管层要做好商业银行股权直投的制度设计商业银行从事股权直投业务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政策限制,当前商业银行大多采用借道投资的间接参与方式,产生了表2所列的众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应对同业竞争、降低系统风险,监管层需要做好如下制度设计来规范商业银行股权投资。首先,从法律上明确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业务资格。建议尽快修订《商业银行法》中关于商业银行不得直接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为业务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在此之前,可以参照推行IPO注册制的做法,申请人大授权国务院调整《商业银行法》有关直接投资股权业务的相关规定,给予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的资格。同时,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的额度上限、资金运作、风险控制等做出制度性安排。其次,明确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组织结构。我国银行的混业经营不太适合用全能银行模式,因为在全能银行模式下,业务之间的财务风险和关联交易因为“防火墙”被完全拆除而难以得到较好控制。当前无论从银行自身的内控技术、人才储备、自律意识,还是从监管模式和制度都无法快速有效应对全能银行模式下的风险。因此,建议商业银行成立自营业务子公司或资管业务子公司,作为载体参与股权直投业务。第三,制定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战略步骤。建议按照“先理财资金,后自营资金;先一级市场,后二级市场”等步骤逐步放宽商业银行股权直接投资业务。
(二)商业银行要做好股权投资业务的内部管理与信贷业务相比,股权投资业务在法律政策、风险偏好、价值取向、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商业银行要针对股权投资业务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系统、投资决策体系、业务管理流程、绩效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既要实现股权投资与信贷业务的风险隔离,又要能充分推动股权投资业务发展。由于两种业务文化差异较大,需要通过组织架构设计来实现有效风险隔离和业务联动发展。
(三)创新模式更深介入股权投资业务商业银行要认清自身相对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的优劣势,采取适当模式参与股权投资业务,避免业务竞争同质化。商业银行在直接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之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切入点,通过与其他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积累经验,小范围试错,为股权直投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更深入地介入股权投资业务,直至覆盖股权投资运作全周期,获取与承担风险相匹配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宏观金融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赵光明.我国银行业的PE业务模式及其监管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0(26).
[3]古苗希.我国商业银行介入私募股权投资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4]刘怡.论我国银行业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必然性[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翟义波.国内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选择及其风险防范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5(1).
[6]罗恩东.浅议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16(4).
[7]李颖.商业银行股权投资策略与风险防控[J].中国金融,2010(11).
篇3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理论中,既有需求又有供给将会产生经济行为。现实社会中,一方是急切期待资金注入以激活发展的中小企业,一方是盼望投资以赚取利润的公司,投资者的利益与融资者的利益相辅相成,私募股权投资由此诞生。虽然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运作的时间并不很长,相应制度也尚待完善,但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贡献是不容小觑的。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含义和特点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含义。
众所周知,观察者角度不同,对相同事物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在实物投资过程中,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及私募股权资本实质上是相同概念,它们分别来自于融资主体、投资主体及出资主体所给出的描述。本文不对它们做区别,统称私募股权投资(英文为Private Equity,通常简称为PE)。
目前各国研究者尚未对私募股权投资给出一个统一定义,通常认为有广义私募股权投资和狭义私募股权投资两类。广义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为非公开募集,募集资金用于各类别股权投资。狭义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对象为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规模性企业,一般指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该投资中的绝大部分资金为夹层资本和并购资金。而广义私募股权投资则覆盖了企业IPO前的各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种子期、第二阶段初创期、第三阶段发展期、第四阶段扩展期、第五阶段成熟期、第六阶段Pre-IPO以及上市后私募投资。
(二)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
1、 周期较长且流动性较大。
私募股权投资属于实业投资,通常为非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从起初资金投入到后期企业形成稳定的现金流,直到获得明显盈利,这中间经历时间长、面临问题多。投资周期短则三年,长则七年;如遇突发问题,投资周期还会持续更久。短期内投资者很难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属于中长期投资范畴。
私募股权投资投资对象多为未上市企业,目前我国尚未建成规模性的公开股权交易市场,不比其他金融产品在正规场内交易,多数投资者选择签署协议转让股份,造成投资缺乏较强流动性。
2、风险较高伴随收益较高。
私募股权投资通常选择创业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企业发展顺利,投资者将获得高额利润;如果企业发展遇阻,即便投资者快速撤资也可能无法收回成本甚至是亏损。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率也低于30%。可见,私募股权投资伴随着较高风险。高风险伴随高收益,成功的私募股权投资将为投资者带来巨额利润,正是这巨额回报刺激着投资者甘愿冒风险而挺进。
二、私募股权投资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
1、更适合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起步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型的企业,在管理、财务等多方面均处于搭建阶段,如同一个初见规模的模型,其精细部分尚待填充。此时的中小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是比较灵活的,导致后续需求的多变。公募融资作为标准化市场融资行为有较多固定标准与约束条件,需要企业跨过相应门槛才可进行融资,不适用于此时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私募股权投资正巧解决了这一难题。
中小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竞争性的高新技术,在大规模产出和公司获得稳定现金流之前,保密性显得很重要。这种保密性不仅仅包括技术保密,亦包括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隐秘。公募融资作为一种资本市场上的公开业务,需要企业进行信息披露,以便投资者进行分析比较并最终决定投资对象。很显然,公募投资的这一特点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不相符。而私募股权投资恰巧满足了中小企业的私密需求。
2、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将拥有的技术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再创新。例如2007年的中关村科技园,收入低于500万的企业中研发人员数量占总人员数量的比例高达29.8%,而平均值仅为20% 。
资金是企业能否运营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让这些弱小的中小企业扎根发芽、蓬勃发展,资金的注入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刻不容缓的。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强烈、时间是宝贵财富,这些企业没有时间去犹豫,私募股权投资是他们的迅速选择。
(二)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研究学者Scholtens & Wensveen 谈到私募股权投资收获巨额回报的同时,也从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创造了价值”。
1、挑选出的中小企业通常均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潜能。
中小企业期望得到外界资金的注入,以推动竞争性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持续;私募股权投资者也在不断寻找着适合的投资对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愈强,意味着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愈强,投资者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利润愈高。作为理性人的投资者势必将选择技术创新潜力较大的企业进行投资,因而从初始阶段私募股权投资就保证了被选中企业的创新潜能在较高的水平上。
2、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不断强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如何让获得资金的企业尽快发展起来,继而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或者如何让赶超型的企业尽快追赶上对手公司的发展速度,继而保持绝对的领先。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刻不容缓的,这些问题既是企业管理层需要思考的,也是投资者常常考虑的。从各自立场出发,迅速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商业化应用从而获得利润,这已经成为融资者与投资者的共同目标。
具体来说,强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原因与方法有如下三点:
(1)企业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的鼓励企业内部创新。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激励机制不尽相同,企业往往会选择出最高效的方法来激发员工潜能,带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私募股权投资为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企业可以从该平台上获得大量研发、运营资金、丰富的社会资源以及最新的行业资讯。资金的获得过程本文先前已进行介绍,在此不再敖述。平台提供的社会资源包括劳动、企业家才能等,例如众多有能力的经理人和科研人员。应聘者与招聘者在此平台上进行双向选择,应聘者个人价值得以发挥,企业的经营效率得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也得到提高。另外,此平台为相似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交流、管理交流的机会,行业信息得以不断更新与融合。
(3)私募股权投资者一般均为经验丰富、运作成熟的团队,带给起步中小企业专业化的管理经验。成熟的管理模式降低企业犯错误的几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构建更科学和完善的公司结构。
我国新的中小企业大量建立的同时,许多中小企业也在陆续倒下。没有完善的公司结构、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都是企业生存下去的致命问题,科学的激励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此处提到的激励机制是多元化的,既包含正面激励机制,亦包含负面惩戒机制。在此过程中,私募股权投资者扮演着主要角色。
投资者手里握有大量资金,在社会上寻找适合的投资目标。如果一家公司前景良好,拥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但由于公司管理层经验不足或是管理层腐败,导致公司业绩每况愈下,此时将是私募股权投资者出手的时机。一旦公司被私募股权融资,管理层势必有所变动,领导力欠缺或贪污的高层将受到威胁。私募股权投资者有如无形监管者,督促各公司管理层不能懈怠,处处为公司利益着想,使公司结构更加科学与完善。
私募股权投资从以下两方面促进构建更科学和完善的公司结构。
1、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者拥有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其中包含企业管理各环节的专家。财务管理是企业的重点关注对象,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经营、获得高额盈利以及后期IPO发行等多个环节。团队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有针对性的改善资产负债情况,完善再融资计划,严格把控预算体系与债务结构,综合优化企业财务结构,为后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优化着企业上市所需披露的财务信息。
2、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私募股权投资者凭借多年专业经验和广阔资源平台,将弱小的企业迅速托举到一定高度,使企业管理层获得足够的远见与优秀的市场洞察力,帮助企业定位、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方面领先于其他竞争伙伴。同时,私募股权投资者依靠多年积攒的人脉为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业内知名度,加快打开市场的速度,尽早帮助企业挣得第一桶金。
三、私募股权投资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消极作用
(一)为逐利而采取短期行为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
私募股权投资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又给企业造成了发展的压力。投资者以盈利为最终目标,企业为留住资金与管理资源将有可能刻意讨好投资者,偏离原先的发展轨道,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壮大。盈利为导向致使企业采取短期行为,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投资不均衡阻碍行业平稳发展。
广义私募股权投资覆盖企业IPO前各个阶段,其中涉及发展后期阶段Pre-IPO。Pre-IPO企业一般拥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拥有较高的盈利水平,注入此阶段的投资风险较低,回报率较高。投资者自然而然的倾向此阶段企业作为投资对象,而处于种子期及初创期等初级发展阶段的企业往往被忽略。该投资的不均衡不利于行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四、结论
私募股权投资的出现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为中小企业构建起更科学和完善的公司结构。众多企业从中受益,整体行业得到了更好发展。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也有消极作用: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行业的平稳发展。我们应认识到私募股权投资是把双刃剑,通过理性看待与客观分析,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注释:
篇4
为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着力推进我市资本运作工作,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新形势下推进全市资本运作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形势下资本运作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和新变化,积极培育优质上市资源,加大私募股权融资力度,促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质量,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引导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积极发行各类债券,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全力做好新形势下全市资本运作的各项工作,加快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建设幸福作贡献。
(二)主要目标。根据建设幸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全市资本运作工作的主要阶段性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上市公司总量达到30家,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00家,上市融资总额超200亿元;培育本土股权投资企业5家,引入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10家,实现股权融资20亿元;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融资券、可转债、可交换债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实现债务融资超100亿元;实现担保额超50亿元。
二、推进资本运作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企业上市是新时期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战略,是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完善治理结构、分散投资风险、提升产业层次、实现裂变扩张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
1.大力营造鼓励企业上市的氛围。强化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上市月报制度,并通过参观考察、专题讲座、会议推动、现场办公、政策宣传等形式,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造就一批想上市、会上市、能上市的企业群体。全面营造工业企业与农业、基础服务业企业一起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一起上,国内证券市场与境外证券市场一起上的新局面,全力打造“板块”新优势,加速实现企业资本与市场的国际化。
2.努力建成一支百家科技型拟上市后备梯队。各镇(街道)、开发区(包括临港新城、靖江园区,下同)要按照推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创新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选择主业突出、制度健全、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企业、高新企业、成长企业、优势企业,作为上市后备梯队,加快培育、辅导、提高,加速形成规模、产业、品牌、效益优势,做到“优选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扎实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3.强化企业上市业务分类指导。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拟上市后备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强业务分类指导和扶持培育。要帮助企业引进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社会法人资本,加快重组步伐,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行为,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盈利和上市能力。
4.加强企业上市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帮助企业引进上市紧缺人才。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开办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切实帮助上市后备企业提升素质。
5.强化企业上市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要以一切有利于上市为原则,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融资实际问题,该简化的要尽量简化,该补办的要尽快补办,该优惠的要尽数优惠,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
6.全力推进企业挂牌上市。企业挂牌上市是企业上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巩固扩大国内主板市场、积极拓展中小板市场,继续扩大新加坡、香港、英国市场,努力推进美国、德国、韩国等市场的上市步伐,不失时机地推进创业板上市,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30家。
(二)强力推进私募股权融资和投资工作
私募股权融资是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引进私募股权基金,不仅解决资本短缺的瓶颈、改变资金结构,更重要的是引进外部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许多诸如管理、技术、信息等新要素,增添企业发展的活力。
1.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私募股权融资计划。支持和鼓励我市各类企业和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私募股权融资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股权招商活动,进一步引导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加大对我市各类成长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有10家左右企业引入各类股权投资基金。
2.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发展。遵循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集团企业、规模企业、外资企业、优势企业、社会法人、有条件的自然人创办各类股权投资或投资管理企业,大力培育本土股权投资企业,促进各类股权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力争每年新设2家以上本土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
3.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及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私募股权投资环境,力争每年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企业或股权投资管理企业2家以上。
(三)着力推进债券融资工作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和企业债券以及金融债券。资金仍是一个长期短缺的生产要素,要切实通过发行各种形式的债券,募集发展资金,建立发展优势。
1.上市公司要努力创造条件发行公司债。要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证券法》规定和财务状况,筛选一批节能项目、环保项目、可持续发展概念项目,创造条件发行公司债或可转债,力争1~2年的发展周期发行一次公司债或可转债。
2.大中型企业要想方设法发行企业债。我市骨干企业或重要建设项目,要千方百计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相关部门要依据债券、融资券发行条件分类排队,加强服务,引入优质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帮助符合条件、行业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改善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发展能力,力争每年有1家以上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
3.引导企业发行融资券。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拓展融资空间,力争每年有2家以上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或中期票据。
4.支持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我市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的并且需要融资的上市公司股东要早做准备,积极争取发行可交换债券,逐步化解大股东减持压力,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5.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互保债券。按照“市场引导、企业自主、集合发行、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具体模式,积极争取为成长性好、诚信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局限。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中小企业集合互保债券发行成功。
(四)全力做好并购重组工作
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战略,是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实施并购重组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将规模做大,提高竞争能力,有效实现低成本扩张和降低多样化经营风险。在并购重组中应坚持稳健原则、效益原则、整合原则,注意化解整合风险、财务风险和多付风险,确保并购重组达到预期的目标。
1.抓住机遇实施并购战略。市大企业集团要加速做好人才、技术、资源等战略储备,策划一批战略并购项目,推进一批企业集团实施海外资源收购和战略储备;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一批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和面向其他上市公司的战略收购;针对国际市场衰退和海外知名集团目前争取合作的迫切需求,推进一批战略合作和技术引进项目;抓住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争取吸引一批海外资金和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加速企业扩张和发展。
2.不失时机实施并购重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一企一策实施对困难企业的重组,推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行业内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同时要构建重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重组信息,推动行业内有实力企业与困难企业的信息对接,形成企业间自发有序的行业内重组调整机制。
3.鼓励建立抱团互助机制。鼓励大企业集团建立抱团互助、共同发展的机制,推动不同板块企业之间以及大企业集团之间“异舟互帮”、“相互支撑”,形成企业集团“抱团式”的业务支持、金融支持、信息支持体系;充分发挥互助担保基金的作用,引导大企业集团利用经济调整和市场洗牌的机遇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我市大企业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
(五)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专门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中介服务机构。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摸索,已经初步具备行业规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有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远未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1.完善现有信用担保体系。研究提出支持担保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监管考核办法,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鼓励担保公司自发结成信用担保联盟,在联盟内共享担保资源,相互担保,相互支持,降低金融风险;政府参股或控股的担保公司,进一步充实资本金做大做强,提升担保规模和水平。有条件的镇要成立担保公司。
2.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以赢利为目的,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行担保贷款风险共担;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实行商业化运作,坚持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推动中小企业间的股权质押,行业(专业)协会、商会建立互助基金,营造行业内良好融资环境;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担保公司优先向上申报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减免税和奖励。
三、加强推进资本运作工作的组织领导
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双轮驱动器,不能偏颇。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引导企业实施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加速企业的扩张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引导,使有条件的企业全面开展资本运作工作,化解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危机中找到机遇,从挑战中寻求发展。
(一)建立组织机构,切实推进资本运作工作
建立市资本运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发改局、上市办、金融办、经贸局、科技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外经贸局、环保局、规划局、安监局、房管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外管局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组织领导全市以企业上市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上市办。上市办要站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和综合协调功能,确保实现全市资本运作阶段性工作目标。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要把资本运作工作作为重大事项,积极配合,全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服务,积极推进资本运作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把资本运作工作列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像抓重大项目一样抓好资本运作工作,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副主任)为资本运作分管领导,农经中心为责任部门。全市上下形成强有力的资本运作领导组织体系,确保我市资本运作工作协调有序快速推进。
(二)强化资本运作工作责任考核
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把资本运作列入重要的日常工作,明确工作部门和工作职责,制订年度资本运作工作计划,强化工作责任考核,加快把辖区内的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私募股权基金,培育成上市公司;推进优势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加快做强做大步伐;积极鼓励企业发行各类债券,拓展筹资渠道,形成发展优势;不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保障。市对各镇、开发区实行考核制度,从制度建设上保证资本运作工作的有效推进。
篇5
摘要: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不能把握长期股权投资内容的实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在对权益法的理解和应用上知之甚少。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账务处理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处理方法,希望对会计学的教与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在财务会计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核心章节的《长期股权投资》一直困扰着很多学习者,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其以最后一项资产的身份出现,本章知识的掌握是判断学生对整个金融资产理论框架是否把握和良好应用的重要指标;在高级财务会计学中其又以《企业合并》《合并报表》前导性章节的形式出现,并且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所得税费用》等章节彼此融合,可以说本章知识是决定着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成败的关键。
一、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的分类
财政部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会计信息透明度为目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原《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修订,并以财会[2014]14号文重新印发,该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包括:对子公司的投资;对合营企业的投资;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取消了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上无公允报价的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要求对第一类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对第二、三类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原第四类长期股权投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类。在此,需要明确的是同为股权投资,由于表决权不同、被投资单位性质不同、运作方式不同,可能被划分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
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实质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仅需要围绕股权的取得、被投资单位现金股利的宣告、现金股利的发放、资产负债表日减值的测试(减值发生时,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最终的处置五个基本环节进行处理。而权益法则需要围绕引起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诸多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核算工作较为复杂。
(一)权益法名称的由来
学习权益法,首先应理解其名称的由来,权益法即投资方按照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而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相关账户进行调整的方法。为何称之为权益法?由于投资者作为被投资方的投资人即股东,成为企业众多所有者中的一员,应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为了核算投资的价值及其变化,应参考被投资方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价值,而非总资产的价值亦或负债的价值,并且随着被投资方所有者嘁婕壑档谋涠而及时变动。因此此种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的后续方法按照核算特征被称之为权益法。通俗地说,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求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随着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而变动,即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要按照被投资方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来确定。
(二)分析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号)的要求,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包括的基本项目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
实收资本记录投资者投入的注册资本的部分,股本记录投资者投入的股票的面值,扣除手续费、佣金后超出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溢价部分,实收资本或股本与资本公积溢价部分与投资者投入有关。而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来源于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换取的职工劳务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其他权益变动。经过分析之后,在此可将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分为三类,即留存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
其他综合收益为新增项目,列示按会计准则规定未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包括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两类。前者主要包括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因被投资单位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导致的权益变动,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的该部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后者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等七个部分。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属于留存收益,来源于企业历年收益的留存,为了体现报表之间的关联性,可通过报表间的结转来显示,即在报表层面上是通过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结转而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指出由于净利润归所有者而有,所以应转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中,具体隶属于留存收益项目。
三、案例分析
结合2016年CPA教材《长期股权投资》章节例题,经补充、修改后如下:
例:甲公司于2017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40%的股份,自取得投资之日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为对价,其成本为6 000万元,累计摊销为1 500万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1 000万元,该专利技术市场公允价值为4 500万元。投资当天,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除表1所列项目外,乙公司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假定乙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其中,相对于甲公司取得投资时存货中有75%已对外出售。甲、乙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且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年度也相同。本例中所涉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为管理部门所使用,预计净残值均为0,且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或摊销。要求:编制投资当年会计分录,并计算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一)初始投资时
本例中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结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初始投资应以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核算。所以在投资日,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7 700 000
累计摊销 10 000 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5 000 000
贷:无形资产 60 000 000
营业外收入 10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700 000
其中专利权属于无形资产,已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且增值税税率为6%,则:
增值税税额=4 500×6%=27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4 500+270=4 770(万元)
营业外收入=4 500-(5 000-1 500-1 000)=1 000(万元)
投资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投资方所享有的份额=8 000×40%=3 200(万元),可见初始投资成本4 770万元大于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3 200万元,差额1 570万元为正商誉,无需调账,作备查登记。
(二)核算盈亏时
按照被投资方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量,分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核算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核算流程如下图所示(单位:万元):
账面价值下本期核算的净利润为800万元,而公允价值下核算净利润时成本费用应多扣除315万元,其中营业成本多扣除225万元,管理费用多扣除90万元,最后的净利润=900-225-90=485(万元)。
(三)其他
若假定当期甲公司销售给乙公司一批商品,成本为800万元,销售价格为1 000万元,截至资产负债表日其中60%的商品对外销售,除此之外未发生其他任何内部交易。
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收益=(1 000-800)×(1-60%)=80(万元)
调整后最终的净利润=555-80=475(万元)
企业享有的被投资方净损益=475×30%=142.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 425 000
贷:投资收益 1 425 000
若当期被投资方取得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公允价值上升100万元,宣告分配现金股利60万元,除此之外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变动额为200万元。
分析:显然由于上述事项导致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中“其他综合收益”增加100万元,“留存收益”减少60万元,其他项目增加200万元。基于“照镜子”原则,被投资方通过具体明细账户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300 000
――其他权益变动 600 000
应收股利 18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80 000
其他综合收益 300 000
其他权益变动 600 000
经调整后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计算如下:
方法一:按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账户余额分析后计算,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 498+142.5-18+30+60=3 712.5(万元)。
方法二:按“照镜子”原理,资产负债表日“镜子外”被投资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9 000+475+60+100+200=9 715(万元),则“镜子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镜子外”被投资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正商誉=9 715×30%+798=3 712.5(万元)。
显然在确定被投资方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时,基于“照镜子”原理的方法二可以快速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CPA教材的案例设置中往往忽视了对税收征管的要求,针对提高学生综合专业水平的要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最新的税收法律制度对案例中涉及的税种予以分析、核算(本案例涉及到“营改增”项目),使会计核算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经济业务活动,不失“会计为经济业务活动的语言”。S
参考文献:
[1]王燕.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照镜子”学习法[J].财务与会计,2016,(7).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修订)[S].201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4]陈文静.基于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原理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2).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认股权证 股权投资 投贷联动
当前,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往纵深方向发展,社会融资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具有债权与股权属性的投贷联动业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5年以来,国务院、银监会相继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发展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在此背景下,认股权证作为一种在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股权投资业务,能够较好地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进行融合,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一、认股权证在“投贷联动”中的应用内涵
认股权证是指协议一方可以在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资产的期权安排。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支持为企业提供债权融资,同时以认股权证的形式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从而形成“股权+债权”的“投贷联动”模式。因此,附认股权证的信贷融资是商业银行在“投贷联动”业务中的一种有益尝试。
首先,从收益结构的角度来看,附认股权证贷款既使得企业获得了相对固定的资金支持,也使得商业银行获得了双重收益。一是债权收入,由于在贷款协议签订时就已约定还款利息,商业银行的这部分收入不因企业经营状况而受到影响。二是股权收入,认股权证相当于给予了商业银行企业持股人资格,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与企业经营状况挂钩的股息和分红。
其次,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附认股权证的贷款是债权与股权的组合,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按照直接或间接的持股比例对目标企业行使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确保企业走在健康发展的轨迹上,以获取超额的股权收益。
二、认股权证在“投贷联动”中的应用价值
一是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信贷风险。附认股权证的贷款协议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坏账风险,增强借款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如果借款人发生流动性事件(如IPO、收购或并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行使认股权证维护自身利益,以此弥补贷款损失。
二是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认股权证作为一种“债权+股权”的融资产品,有利于商业银行参与拟上市或成长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如果借款人成功上市,或者股价上涨,商业银行就能通过行权从中获得超额回报,构建起新型银企关系。
三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商业银行通过设计信贷融资与认股权证产品组合,形成债权与股权相统一的融资工具,有助于减少借款人的筹资费用,同时也能够帮助借款人完善企业资本结构。
四是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在“大资产”环境下,认股权证具有股权投资属性,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满足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资产保值增值需求。
五是有利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工具的研发上前景广阔,而认股权证业务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发展体系完善的金融业务打下经验基础。
三、认股权证在“投贷联动”中的应用模式
一是与PE/VC合作,形成投贷联盟。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债权融资,PE/VC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商业银行充分借助了PE/VC的专业能力,将与企业所签订贷款协议中的认股权授予PE/VC行使,由PE/VC决定进入和退出所投资企业的时间节点,共享超额收益,形成多方共赢的格局。
二是综合化经营,打造“一站式”股权投资服务平台。商业银行应着眼自身财务战略和经营目标,发展银行、信托、基金、投行、资管、评估等业务,以设立直接投资子公司的形式,将认股权证业务纳入股权投资体系,并在业务版块之间设置风控机制。
三是发起成立或参与股权投资基金,联动股债业务。商业银行以发行集合投资计划或参股的形式介入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后者向企业投资的方式间接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针对目标企业提供信贷融资,并约定获得该企业一定比例的认股选择权,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最大化资产收益。
四、认股权证在“投贷联动”中的运作流程
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程、制度,梳理出一套适合开展附认股权证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七个方面:
一是初选目标企业。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制定附认股权证贷款投向标准,并由专业化的营销团队筛选出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如果商业银行与PE/VC 合作,则应由双方共同商定拟投企业。
二是尽职调查。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在行业中的信息资源,或借助PE/VC等第三方机构力量,按照风控标准,深入把握企业管制团队、产品、市场需求、竞争优势、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拟投企业作出充分可信的价值评估。
三是确定目标企业。按照认定标准,确定拟投企业,审批其授信额度和认股条件,同时进行后续营销和跟踪。
四是签署附认股权证的贷款协议。商业银行与企业签订贷款协议、与企业股东签订认股权协议。如果商业银行是与PE/VC合作,则须书面约定商业银行、PE/VC之间关于认股权的数量、价格、期限和利益分配等细则。
五是行使认股权证。商业银行按照协议注资目标企业,通过PE/VC或银行直投子公司获得企业股权,形成对目标企业的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或控制关系。
六是推动目标企业上市。商业银行通过动员资本市场资源,推动目标企业进入财务重组、公开市场发行阶段,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在与PE/VC合作进行“投贷联动”时,商业银行需按照协议进行利润分成。
七是转让认股权。一方面,目似笠悼砂凑崭饺瞎扇ǖ拇款协议实施赎回权,回购由商业银行直投子公司或PE/VC持有的股权;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价值判断,进行股权转让,退出目标企业股权架构。
参考文献
[1]Georg Cejnek,Otto Randl.Risk and return of short-duration equity investments[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16(3):181-198.
[2]Ke Tang,Changyun Wang.Are Chinese warrants derivatives? Evidence from connections to their underlying stocks.Quantitative Finance,2015(8):1225-1240.
篇7
[关键词]哈尔滨;城市建设;融资平台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现有的城司,主要工作职能是根据市政府要求搭建城建筹融资平台,依据市政府整体建设计划,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运营;接受委托开发、经营城市户外广告空间资源和停车场资源。
1.城司融资能力有限
城司作为市政府设立的城建融资平台,负担城市建设的沉重债务包袱,如果没有足够利润空间,企业的融资能力将会受到限制。要进行更大规模的融资,获得政府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政府就要不断向城司注入资金,以获得更高的资信额度。城市建设投资本身大多数属于非盈利项目,还款的最终来源还是要政府财政来承担。当政府的财政不足时,城司融资能力是有限的。
2.城司资产缺乏有效管理
城司的资产组合不完全以整合资产、优化配置资源、形成畅通的现金流为目的。资产的注入,有时单纯是为了扩大净资产规模,以达到城司对外融资的标准。比如对于供热集团注入到城司的资产,城司无权对其实施管理。
二、组建城市建设投资上市平台的设想
1.组建原则
引导与城市建设相关,能产生足够收益和利润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以上市为目的,组合与城市建设有关的资源。统筹安排拟上市资产和非上市资产之间的关系,协调分配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站在整个城市建设的高度,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格局。
2.城市投资上市平台主营业务的安排
由于城市建设产生的资产多为非收益性资产,所以要合理组合收益主体,组建拟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城市建筑业、房地产业、路桥工程建设、房屋经营租赁、城市空间广告资源和停车收费等。
3.城市建设上市平台的组织架构
由城市投资集团持股作为母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城投集团持有的资产在不与上市公司产生同业竞争的前提下,与上市公司业务进行合理分割,城投集团仍可承担必要的为市政建设融资的义务。同时,集团公司也要经营与上市平台相关的业务,不断培植,待成熟后以合适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4.城投集团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城投集团对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在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减持。减持获得的资金,可以作为集团公司筹资建设项目的还款来源,也可作为其他新建项目的资金投入,还可以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一部分,划归财政,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使用。
5.城市建设上市平台上市方式的选择
由于近期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直接IPO上市存在政策限制,城市建设投资上市平台可以考虑采用借壳上市公司的方式达到上市的目的。
三、组建其他与城市建设有关的上市平台
随着城市的扩充,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准公共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对哈尔滨来说,组建城市建设上市平台、城市水务上市平台和城市供热上市平台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城市建设中,其他领域的准公共产品证券化也正提上日程,如有线电视信号的提供,垃圾处理,城市居民用燃气等。
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准公共产品的建设,其主要特征是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而收益受到政府职能的限制,所以应合理设计这些领域的投融资体系,构建完整的投融资循环系统。采用符合上市条件的城市资产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借助资本市场来完成城市设施的建设,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哈尔滨城市垃圾处理可采用BOT方式。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往往难以控制城市垃圾处理体系,造成政府管理功能缺失。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可由外来资金经营。
所以将城市重要的设施和资产在资本市场逐步社会化、私有化,能达到既不丧失政府控制权,又能解决资金不足的目的。
四、积极尝试其他融资方式
(一)私募股权融资
私募股权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融资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私募融资,另一种是公募融资。“私募”作为一种资本募集方式,是与“公募”相对应的概念。私募股权融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政府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对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税收优惠和个人所得税收优惠吸引各类人才进入此行业,并形成投资企业不同阶段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基金。如民间资本可以投资创立期和成长期,国有的金融机构可以投资企业的扩张期和成熟期,并发展不同形式不同体制的私募融资顾问,使这个产业细分化、专业化,发展投资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形成一种由优惠政策推动的诱发型制度变迁,而不是由政府强行推动的由国有资金带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2.明确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制定有关私募股权投资业的法律体系,促进中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业。政府应把发展私募股权投融资产业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应着力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体系,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服务于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的中介机构,为私募股权投资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有关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进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制定有关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引导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更多地投向创新企业、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
3.私募股权融资必须由专业机构管理,并应聘请一个富有经验的财务顾问。由于私募股权融资的专业性很强,企业需要由专业的顾问公司或投资银行为企业作诊断分析,提出现实的发展规划和盈利预测。
(二)发行信托产品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理论上,以信托平台融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股权型融资、债权型融资和混合型融资。其中股权型融资和混合型融资分别指信托型股权基金和发行可转换信托产品,而债权型融资则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以债权为标的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多个品种,这类产品就融资类型而言,与非信托平台的银行信贷属于同一类型。在当前的融资环境下,要更好地发挥这类产品对融资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结构化设计,以吸引投资者。
(三)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创新的金融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资产证券化灵活采取不同方式满足不同融资者的需求,它的设计者也采取了不同的制度设计,以适应不同国家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环境。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收入导向型融资方式。传统融资是凭借资金需求者本身的信用来实现的,资金供给者是否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贷款主要依据的是资金需求者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于该资金需求者的某些特定资产的质量关注较少。而资产证券化则是凭借原始权益人的一部分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来融资的。资金的供给者在决定是否提供资金时,主要依据的是组成资产池的资产质量、未来现金流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结构性融资方式。结构性融资有时表示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建立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保证破产隔离的实现,即把资产池的偿付能力与原始权益人的信用水平分隔开来,保证一旦原始权益人发生破产,资产池中的资产不被列入破产清算资产,使原始权益人能够通过信用额度来提高机构的信用级别,改善资产证券的发行条件,保证发行顺利、成功。
企业资产证券化是低成本融资方式。虽然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方式不可避免地要支付许多费用,但是资产证券化总的融资成本低于传统融资方式。一方面,资产证券化运用成熟的交易结构和信用提高手段,改善了证券的发行条件。由于资产担保证券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不必用折价销售或提高利率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支付费用的项目虽然很多,但各项费用与交易总额的比率很低。
资产证券化有以下突出优势:
1.资产证券化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长期的资产流动性补充机制。
2.资产证券化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部分债权资产获得现金流,可以偿还原有的部分债务,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结构,有利于企业实现资产、负债与风险的优化匹配,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管理的长期化,克服短期行为。
3.资产证券化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激励补偿机制。资产证券化的正向信号机制有利于减少委托成本,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强化企业资金使用的硬约束,从而为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提供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 魏耀辉.论城市建设投融资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2(8):7.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私募股权融资 风险控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但是目前,随着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仅仅依靠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私募股权融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吸收就业人口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经营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及时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但是发展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一瓶颈影响和制约着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私募股权融资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筹措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
私募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私下与特定的投资人商谈和招标等方式出售股权来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实现投资方的获利退出。它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利用投资方的资源拓展营销网络扩大业务,缩短创业的周期,降低创业的风险等,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作用
相对于外源性融资如债务融资和公募融资而言,通常私募股权融资在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方面有着更切实的作用。
第一,私募股权融资能克服企业债务融资的弊端。通常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市场的预期收入还无法在短期之内收回,一般很难达到银行信贷的标准,而私募股权融资就可以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引入资金,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利息,而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要相对差一些,利息等费用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如果企业过度举债,就会因现金流收入下降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引起财务支付危机,损害企业的债务资信,危及企业的生存。而私募股权融资有别于债务融资那样需要抵押和担保,融到的资金也不需要偿还,可以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特别适合缺乏现金流、缺乏抵押物品和担保的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还能使企业的资产扩大,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
第二,私募股权融资的门槛相对较低。私募股权融资有别于公募融资的高门槛限制,企业若要通过公募融资,需要受到很高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首发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了企业发行上市准入的资格、条件、程序、信息披露和监管等一系列事项。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达到这些条件。而私募股权融资对于企业而言门槛性条件限制大为降低。
第三,私募股权融资过后实现企业上市,达到企业和私募投资公司的双赢。私募股权投资方能够提供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促使企业快速发展,实现符合证券市场上市要求的条件。同时,通过私募股权融资,能够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分布,调整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公司监管体系,为以后达到上市条件做好法律法规上的准备。总之,企业引入私募投资者后,作为企业的股东,投资者会有动力推动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企业上市融资,还能在上市之后得到广大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可。
第四,私募股权融资能够提升企业的自身价值。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战略投资者的原材料供给渠道、相关行业上下游运作经验和市场销售的渠道资源等都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结构,达到提升企业的业绩和股东价值的目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迅速地成长起来。企业通过引入私募股权融资的方式还可以实现扩张。很多专业的私募股权基金专门投资企业,他们选择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私募投资入股,随后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有效的营销策略以及相关行业操作经验和独特的战略眼光,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二、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
企业进行私募股权融资,遇到最多的是各种法律风险。如何规避私募股权融资各个阶段的法律风险,做到步步为营,使融资项目能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已经成为企业所有者必须学习的课题。下面针对投资目的的不同可能需要应对的风险进行分析。
第一,选择不同私募股权投资者的法律风险。企业首先应当明确私募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单纯的融资、部分的股权套现、引入战略合作者,还是为了最终上市。私募的目的不同,选择的投资者类型也不同。如果没有在事先明确目的而跟风进行私募,会在今后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感而处于被动的地位。若企业是为了上市而进行私募,那么最好就不要选择与自己有上下游业务关系的战略投资者。原因是:一方面,战略投资者可能会成为控制企业股权的潜在的竞争者;另一方面,在未来的上市进程中,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往往会令企业遭遇法律风险,从而阻碍上市的实现,特别典型的法律风险就是关联交易。因此,在企业选择投资者时应该从减少关联交易的角度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股东,调整股权的结构,尤其要减少与大股东及其下属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所以,企业必须明确私募股权融资的目的成为选择投资者的法律风险控制点,区分标准即为以上市为目的和不以上市为目的的私募股权融资。通常企业可以聘请擅长股权融资业务的律师作为融资项目的顾问,对企业和投资者作出综合评估后再作出选择。律师顾问有广泛的融资渠道和投资者可以供企业选择,在融资项目的准备阶段,可以引导企业深化发掘自身的价值,明确私募的目的,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私募融资的目的进行可行性分析。
第二,企业选择战略投资者面对的风险。如果企业希望获取投资者在公司经营管理或者技术研发上的支持,或者获得产品上下游、市场营销渠道等其他方面的资源互补,那么通常来说应当选择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是为了其自身发展而进行战略服务,它更倾向于对被投企业进行长期的控制,相对于金融投资者,其更关注对企业的控制权。虽然在投资初期战略投资者能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但由于其总是倾向于取得被投企业的控制权,所以从长远来看,反而不利于企业股权结构的改善。在上市条款中忌讳股权设置中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因此对未来计划上市的企业来说,这就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针对战略投资者对控制权的追求,在规避法律风险操作中,可以对股权结构进行一个多元化的设计,引进多个战略投资者以分散私募的股权。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企业融资的需要,也能避免控制权落入一家的手中,还能为未来上市创造机会,实现投资机构与企业的双赢格局。
战略投资者有可能会成为被投企业的潜在竞争者。一些行业巨头的产业投资基金为了能保持产业优势的最大化,通常会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一些可能会对其产品带来威胁的新创立的公司。这样的产业投资基金会专注于打开新技术的信息渠道,利用新公司的新技术,为本公司开拓新的思路,开发新的产品或替代产品,甚至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研发出更新的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被投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可能会在战略投资者退出后失去价值。关于知识产权专利和商业机密的保护及法律风险控制,融资企业应在私募时签订好相应的协议,避免纠纷和融资企业品牌的弱化。
第三,企业选择金融投资者面对的风险。金融投资者不同于战略投资者追求企业的控制权,他们更关注的是投资回报。被投企业可以在投资协议中设置控制权限制条款,一般会设置股权转让的期限、受让方的限制条款、优先回购权、董事会一票否决权等。以协议约束的方式预防金融资本的退出,限制战略投资者的准入,避免竞争者的恶意收购。
第四,私募股权融资中企业和投资方立场的协调。企业与投资者的合作,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由于双方内在目标的分歧,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矛盾。导致投资者不履行投资承诺或增值服务的义务,而企业又固执己见,最后出现双输的局面。通常还会导致管理层的更迭或者投资者被迫转让撤资的风险。事实上,企业和投资者的最终目标仍然是一致的,那就是赚取更高的利润、创造更多的价值。融资企业应当明确私募股权投资者不仅是壮大企业的合作者,也是共同控制风险的合作者,明确了这个原则的问题,以谨慎的相互信任为前提,以充分的彼此合作为基础,以做大做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为目标,从而创造共赢的局面。
三、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案例举隅
嘉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有机、无机化学品、高分子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化学产品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民营中小型企业。公司注册资金2500万元,现拥有聚丙烯酰胺(PAM)生产线三条。面对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机遇,公司管理层决定投入巨资扩大产能。但是,公司的扩产项目却遇到了资金瓶颈的问题。一方面,公司作为民营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就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加息周期,公司从银行等间接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成本较高,不利于公司项目的运作。而私募股权融资通过非公共市场定向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能为公司提供急需的资金,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推动公司的健康发展,还能为公司提供资金以外的支持,如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客户资源、营销渠道、技术经验等。因此,公司管理层决定通过引入私募股权投资者实现增资扩股,以解决公司的资金瓶颈问题。据测算,公司的扩产项目预计投入3.8亿元,经过估值确定公司整体投资前价值为4.9亿元,拟通过私募股权融资2.1亿元,占公司30%股权,其余部分通过银行贷款。
受托中介机构列出了嘉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私募股权融资的操作流程:
下面就几个主要环节的问题分述如下:
(一)融资时间安排
为了配合公司扩产项目的时间计划,公司拟定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本轮募资,同时从2011年4月起,即公司一季报出来后,安排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工作,6月底前投资机构打款并签订融资合同。
(二)上市计划
公司计划以2010年、2011年、2012年三个会计年度为基础,于2013年初向证监会上报上市材料,预计于2013年中旬在中小板或者创业板挂牌上市。
(三)融资结构安排
公司计划投资3.8亿元人民币,进行聚丙烯酰胺生产线的产能扩容。经计算,公司的投资前整体价值区间为4.87-5.29亿元人民币,如果投资资金全部由增资扩股的方式进入,所占公司股份的比例会过大,原股东股权比例稀释严重,为确保实际控制人控股权,同时保持公司一定比例的资产负债率,决定此次扩产项目拟以增资方式募集2.1亿元左右,其余以银行贷款方式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根据公司的投资后价值,战略投资者拟持有公司28.4%-30.1%的股份。为了方便计算股份比例,将公司的投资前估值定为4.9亿元,投资后估值为7亿元整,投资机构占公司股份的30%,公司原股东方总和北京键鑫公司为一致行动人,共占公司70%股权。若公司成功上市公开增发,则一致行动人股份稀释为70%×75%=52.5%,高于50%,不影响将来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归属。
(四)经营风险及其控制
1.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风险。公司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充产品产能,总投资预计为3.8亿元,预计股权融资额为2.1亿元,由于公司急需资金,需要投资机构在四五月份展开投资项目调研,并在6月底前签订协议并资金到位,时间比较紧张。同时公司的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预防到期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风险,公司拟通过银行贷款资金,先行投入项目扩产项目的建设,最迟在年底能将股权增资的资金全部到位并投入。
2.公司不能完成经营目标的风险。公司预计2011年净利润能达到6851亿元人民币,且与投资机构签订了估值调整条款,在公司未能完成承诺的经营业绩时,将对公司的整体估值进行调整。由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若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没有完成目标业绩,公司将被迫补足现金或者转让部分股份,从而影响公司的后续经营甚至控制权。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公司应加强经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努力保证产品的质量,充分利用战略投资者的资源开拓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收入。确保经营目标的完成。
3.财务风险及其控制。公司此次募投项目风险较大,因此引进的投资者会要求公司提供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目前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已经达到的25%,同时投资方也要求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参与公司的经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要求增加了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进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此外,风险投资也存在着交易成本,监督、调查、签约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开销,这些费用最终都摊派到公司头上,增加了公司财务负担。面对这一问题,公司准备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采取投资机构集体调研的方式减少费用开销。
(五)法律风险及其控制
1.商业信息披露的风险。公司在引进投资人时,为了应对投资人的尽职调查,使得投资者能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实施计划,不得不将一些宝贵的经营信息如:公司的定价策略、营销策略、新产品开发计划、新产品生产等,技术信息如产品工艺、技术构思、操作流程等,向投资者披露,而这些信息对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公司来说,能否长久矗立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这些信息向外泄露,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公司在于投资机构深入合作前,与投资方签订保密协议,同时对涉及公司核心机密的与融资无关的信息,不予披露,减少风险因素
2.选择投资者的风险。公司引进的投资者,可能会有少数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着冒险的动机,他们不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而仅仅是谋求迅速将公司炒作上市后套现退出,最终将所有风险丢给公司承担。公司与投资者的合作是对立统一的。由于双方内在目标的分歧,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矛盾。导致投资者不履行投资承诺或增值服务的义务,而公司固执己见,最后出现双输的局面。通常还会导致管理层的更迭或者投资者被迫转让撤资的风险。因此,公司在选择投资者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投资机构的背景及成功案例,一方面优先选择有上下游产业链背景的投资者,可以利用战略投资者的产业资源,另一方面也通过股份限售和防稀释条款,保证股权的稳定。公司应当明确私募股权投资者不仅是合作者,也是风险公担者,以谨慎的相互信任为前提,以充分的彼此合作为基础,以做大做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为目标,创造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令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中国实践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12)
[2]熊轶枫.私人股权投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
[3]张合金,徐子尧.私募股权融资――融资方式创新[J].财会月刊,2007(2)
[4]徐海波,陈松.私人股权投资在中国的投资操作路线及其现状[J].特区经济,2008(8)
篇9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不足的原因,也有金融制度和政策限制的因素。
首先,部分民营企业信誉、形象欠佳,使银行对民营企业态度冷淡。我国早期的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 经营者多为工人、农民、小商贩或供销人员, 很多是政策催生, 他们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理念, 执行的是家族垄断的产权制度、隐私式的财务会计制度、任人惟亲的人事制度和家长式的治理制度, 企业形象先天不足。从财务来看, 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料不全、数据失真、信息失实的问题;从抵押来看, 明显薄弱;从经营手段审视,粗放、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甚至一些民营企业为急于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不择手段, 从而失去诚信, 败坏了民企整体信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璞先生提供了一个数据, 60%以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是3B或者3B以下的等级,银行难免对其谨小慎微, 贷款自然举步维艰。
其次,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低,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我国现行证券市场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社会公众直接融资问题,入市门槛较高。2005年10月通过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规定,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时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发行债券时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一般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不能进入现行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终仍然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引导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为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私募股权基金的出现,无疑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工具。
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Private Equity),是指按照投资基金运作方式,直接对非上市实业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也被称为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将产业投资基金定义为“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投资期限较长,投资期限通常为3~7 年,所以说它是民营企业融资的最佳途径之一。
首先, 私募股权基金的迅速壮大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先决条件。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信托法》的颁布,《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合伙企业法》的修改,基本消除了各类私募股权基金及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与运作的法律障碍,发展私募股权市场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资本市场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和监管更加透明,以及创业板即将设立,使大批机构投资者不断涌入到直接股权投资市场中来。目前,在私募股权基金中,不仅有凯雷、软银、鼎辉、清科等国内外著名私募股权基金的身影,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从资产配置和提高收益的要求考虑,也开始进军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探索综合经营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在政策逐渐放宽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直接股权投资试点,甚至丰富的民间资本也积极地参与到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中来。经过近一年多来的暴发性增长,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拥有的资金规模已经很大,大规模的资金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
篇10
没有什么能够比咖啡和甜甜圈更让人感觉甜蜜,传承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咖啡和甜甜圈的Dunkin在7月27日以每股19美元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这个建立在美国咖啡和甜甜圈基础上的连锁品牌集团总计出售2250万股,该价格比Dunkin预期的上限还高出1美元。Dunkin旗下还有冰激凌连锁店芭斯罗缤(Baskin-Robbins)。强大的品牌力量和扩张潜力是此次Dunkin上市能够吸引众多投资者的主要因素。
新鲜的甜甜圈曾经是Dunkin的招牌食品,从19世纪80年代Dunkin开始向咖啡以及饮料产品的销售转型,目前,饮料销售占该公司全美销售的60%。在美国东北部非常出名的Dunkin现在开始向密西西比河以西和国际市场展开拓展。Dunkin在2008年宣布进军中国大陆,并已开设多家分店,同时在韩国和中东地区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Dunkin曾是全球第二大酒精饮料公司PernodRicard旗下的一个子公司,2006年私募股权投资大佬贝恩资本(Bain Capital Partners)联手凯雷集团(The Carlyle Group)和Thomas H.Lee Parteners以24亿美元现金收购了该公司。在此次IPO中,这三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均未进行转让、套现。
在尚未从次贷危机中缓解的欧洲市场中,尽管计划IPO的公司数量并不尽人意,不过并购公司也开始看好IP0市场投资者对于新股的需求。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像甜甜圈一样让人甜蜜的同时,信任危机也在滋生。
汹涌澎湃
7月初,欧洲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Permira和新闻集团(News Corp.)聘请了银行家为它们共同投资的DRM和条件接收系统生产商ND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做准备。今年另外一笔值得期待的IPO是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团购网鼻祖Groupon,该公司已经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融资7.5亿美元,按照上市申请中的数据估算,Groupon的市值已经超过250亿美元。
有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支持的首次公开发行已经达到了2007年全球金融市场繁荣时期的水平,甚至更高。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近期出具调研报告显示,在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有45家有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支持的企业登陆公开市场,融资超过172亿美元,在公开市场上市的企业数几乎是第一季度的2倍,融资额也比第一季度上升了24%。
尽管欧元区日益严峻的债务危机导致全球资产严重贬值,并购公司依然看好全球公开市场投资者对新股兴趣的浓厚。仅在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共有84家有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支持的企业递交了在公开市场上市的申请,预计这些企业可能会在全球公开市场中募集到超过200亿美元。
安永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部的负责人杰弗里・邦德尔(Jeffrey Bunder)透露,尽管市场仍存在许多未来的不确定性,很明显全球公开市场中不断强大的动力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造了一个宽广的退出渠道,随着未来风险的日益明朗化和拥有巨大成长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开市场投资者很看好此次市场的复苏。此外,到目前为止最近和过去一年中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的上市公司表现都非常稳定,同时也为投资者创造了不俗的回报。
美国市场仍是众多企业争相追逐的上市圣地。2011年第二季度有25家企业在美国市场上市,总计融资额约为114亿美元,在规模上与去年同期上涨了56%,其中64%的企业的发行价格超过或在预期的定价范围内。
除了美国证券市场风生水起之外,新兴市场也开始日益活跃起来,尤其是与欧洲市场的变幻无常相比,新兴市场IPO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今年第二季度,拉丁美洲市场出现了4笔较为重要的IPO项目,融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另外在今年第二季度上市的9家中国和印度公司共募集到27亿美元,这笔今年第一季度的15亿美元增长了80%,第二季度的IPO数量也比第一季度增加了50%。
蠢蠢欲动
近几个月来,美国市场IPO数量不断爬升,基本已经恢复到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计划上市的企业更是摩拳擦掌、蠢蠢欲动。2011年第二季度计划上市的企业有140家,发行股票价值总额约为237亿美元,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这其中,31%的企业有创业投资基金公司支持,40%的企业拥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股东,还有23%的企业既有创业投资基金也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有其股份。
科技领域的企业在这些预上市的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在计划上市的140家企业中有18%的企业属于科技类公司,共计划融资44亿美元。有17家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企业也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着手上市事宜,并计划融资46亿美元。
安永美国战略成长市场业务部负责人赫伯・恩格特(Herb Engert)透露,到目前为止已经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中,科技类企业占的比例比较大,然而如果以融资规模来看,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企业仍排在首位。
经过2011年第一季度的小幅震荡后,上市活动从第二季度开始明显变得活跃。科技类、能源类和金融类企业是已递交上市申请企业的主力军。不难看出,今年下半年公开市场会有大批新股涌入。第二季度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融资规模都有相当不俗的表现,这令市场对下半年的快速增长充满信心。
以麦当劳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特许运营商,阿根廷企业Arcos Dorados Holdings为首的外资企业主导着美国市场的大型IPO。今年4月15日,ArcosDorados Holdings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以每股21.2美元的价格成功募集到14.37亿美元。
安永英国IPO业务部负责人大卫・沃恩(DavidVaughan)表示:“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美国的公开市场近期均表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许多投资者又重新恢复了活力。但这种好景并没有发生在英国,许多大规模的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的IPO项目都被无限期搁置下来。”
由于欧元区债务危机和买方与卖方公司之间的断裂,欧洲IPO市场仍维持在次贷危机爆发的水平,仅有16家企业在今年第二季度成功登陆伦敦证券交易市场。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总部设于瑞士的Glencore依然有非常不俗的表现。
Glencore是一家综合型产品生产与经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金属、矿产、能源产品及农产品营销、生产、精炼、加工、存储和运输业务。它在向来以能源、矿产资源公司见长的伦敦市场成功的地融资110亿美元,这无疑对未来该领域计划上市的公司起到了坚实的激励作用。
暗潮涌动
聚光灯照射之外的暗处,许多失败的案例似乎被那些积极乐观的投资者们故意忽略。今年有90%计划在欧洲市场上市的企业主动或被动的放弃IPO。宣布在今年要IPO的25家企业仅有12家在欧洲市场上成功上市,而这其中也仅有2家企业目前的股价高于IPO当日的发行价。全球IPO市场表面上一片形势大好,但不容忽视的是繁荣的表面下暗潮汹涌。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广阔市场大量交易额的下跌,这是无法控制的,不过IPO的程序可以通过人工干预予以改进。很明显目前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但却不是一个该指责的时间点。然而投资者、银行和独立顾问之间正在不断地质疑对方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缺乏透明度。由于次贷危机的冲撞这些公开市场中IPO项目的行为主体之间已经反目成仇,彼此之间的信任依然荡然无存。
目前的市场正处在一个极度危险的境界,市场内各方纷纷质疑当前上市的询价圈购的透明度,承销商在管理定价和购买需求是的可信性,资金管理者市场在新股未经许可出售订单的行为,和独立顾问为IPO程序所带来的价值。
这一切的质疑声都是由目前欧洲市场令人灰心的表现所引起的,计划上市的企业搁置IPO进程,已上市的企业股价每况愈下。许多投资者纷纷表示,他们已经不再相信承销商所透露的上市需求量。有过半的市场参与者表示政府应该出面干预IPO市场,加强上市相关程序文件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