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维 深度阅读 策略
好的文本是迷人的“风景”,进入“风景区”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深度阅读。目前课堂上学生阅读文本时没有自己的理解或不能正确、流利、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问题幼稚,与生活实际和现实规律脱节;不能随着作者的遣词造句层层深入地思考,理解和认识肤浅,往往偏离文本主旨。如何在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呢?
一、挖掘学生思维深度
让思维超越事物的表象而进入体现事物本质意义的核心层面,就能挖掘思维的深度。语文学科因其表情达意含蓄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学生逐步深入、领悟文中之旨。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的放矢,让思维的触角纵向延伸。
1.问题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生成,必须以深度阅读为前提。学生只有认真研读文本,通过推敲、咀嚼,即所谓的深度阅读,方可走进作者的心灵。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难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包揽了一切,上课只是按照备课时的预设,按部就班地推进教学,致使学生阅读时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学生阅读主动性缺乏,为阅读而阅读,为考试而阅读,导致阅读表面化、应付化,缺乏应有的深度。
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可能走向深入。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勇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只是第一步,可惜的是,有些教师满足于这一步,因此他们的课堂很热闹活跃,但缺乏思维的含量。为什么?因为他们忘了走第二步:让学生提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呢?有价值的问题的重要标准就是它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
2.欲擒故纵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常见错误或疏忽之处,编拟一些隐含矛盾的问题。如《水》一文中有这样几处矛盾: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为什么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一勺水从兄弟四人的头顶浇过,能用“倾注”吗?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缺水应该是说“渴”,母亲却说“饿坏了”,妥当吗?由这些矛盾入手,引导学生细嚼文本。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带着高度的警惕性在是非问题上深入探索。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思维的容量与思考的空间,有挑战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些仅仅指向课文内容而不指向课文言语智慧的问题,实质上也是缺乏思维深度的。
3.对擂辩论
教师应在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紧扣歧义点,引导学生展开争辩,在针锋相对的论战中,学生往往会据理力争,这既激励了他们追根究底地探索,又训练了他们一分为二地辨析。因此,教师若能合理地组织辩论,定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化认识,提高辩证批判的思维能力。如在《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中就有一幕精彩之争。有同学质疑:“乡亲们会借奶给日本小姑娘吗?”正方:会借,因为是将军让警卫员去的,乡亲们肯定听将军的话。反方:不会借,因为乡亲们很恨日本人,怎么可能借奶给日本人吃呢?即使将军说了又能怎样?正方:会借的,因为文章前面聂将军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反方:不会借,毕竟乡亲们的思想没有聂将军那么崇高,他们怎么也不会想通聂将军的话的!通过辩论,学生找出了乡亲们与聂将军之间的差距,而这差距正体现了聂将军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情怀,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正因为如此,日本民众才尊称聂将军为“中日友谊的使者”。
二、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教育家富勒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六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的确,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形成了定势思维,这使学生陷入一种思路而难以自拔。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突破知识固有的定势,帮助学生重建一个缜密深广的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思维是前提。让思维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地审视事物本身,并由此及彼地关注相关事物,就能拓宽思维的广度。语文学科因其表情达意间接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去理解弦外之音。因此,教师就可利用这些发散点,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横向扫描。
1.拓展解读视野
要让学生发散思维,就要为他们提供多义解读的空间。如果教师把标准答案视作唯一答案,那无异于是扼住了学生喉舌,禁锢了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解读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思绪飞翔。如《少年王勃》中有这么一句:当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此处拍案叫绝中的“绝”字,如果从多角度来引领体验的话,就会产生丰富的意蕴:第一从动态美的角度来看,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动静结合,很是巧妙。第二从色彩美的角度来看,夕阳西下,晚霞绚烂耀眼,孤鹜则近乎一个黑影,这使得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第三从模仿的角度来说,此句模仿了“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有新意。如果学生只知其一,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激发思考,从而品味其丰富内涵。
2.关注个体差异
要让学生发散思维,就要为他们构建思维互补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反映了个体知识素养、个性情趣乃至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果教师把异口同声视作理所当然,那可能就抹杀了学生个体,尤其是思维个性的差异,进而错失了集思广益的良机。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组织合作学习,以达互补之效。如在《半截蜡烛》教学中,就“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这句话重音该放哪儿,引来了学生的各抒己见。生1:“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这盏灯”重读,强调这盏灯,这样用灯来替换蜡烛,敌人就不会怀疑。生2:“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亮些”重读,因为只有强调灯比蜡烛亮,把蜡烛换下来才顺理成章。生3:“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瞧”重读,并打手势,强调“瞧”是为了把敌人的注意力从蜡烛转移到手上的这盏灯上,免得发现蜡烛里的秘密。这样,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迪,博采众长,从而不断增强思维的发散能力。
篇2
【关键词】数学深刻性灵活性培养思维品质
高中生的心理和身体发育条件为思维品质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丰富多彩的高中数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品质发展的物质保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高一定能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就是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所谓数学思维,是指人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广义的可理解为,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批判性,下面分别就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这两种品质进行讨论。
一、找准切入点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探求所研究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它主要体现在主体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善于探索事物间的联系和差异,善于将已有事实变更、推广为更深刻的结果等。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知识,才能在思考和解题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而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概念、定理理解不透,记忆不深或仅凭印象进行机械推理,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在思考问题时,不能透过表象认识本质,表现为思维浅薄,不求甚解,做练习依葫芦画瓢,不明解题思路,不领会解题方法实质等。在教学中发现,引导学生注意从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理解事物的本质,通过变式认识事物的本质有利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例:设01”与“0
1、无论a>1,还是0
2、loga(1-x)和loga(1-x)总是同号。
抓住这两个特征,由loga(1-x)+loga(1+x)=loga(1-x),很容易得到|loga(1-x)|>|loga(1+x)|(异号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上述解法与常规解法相比,体现了思维能力的差异,这一解法表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在解题教学中,老师若能经常性地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表象探索问题的实质,从而优化思维方法寻找最佳的解题途径,从问题的本质上找切入点,这无疑对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有帮助的。
二、多方位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思维品质,它在数学教学中突出表现为解题能力,即有效地变换解题方法的能力,巧妙地从一种解题思路转向另一种解题思路的能力,还表现为从已知的因素中发掘新因素,从复杂隐蔽的数学关系中抓住问题的实质。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做标新立异二月花,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有常规的思考,有直觉的想法,需要的是灵活的思维。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呆板性。首先,教师的讲课方法要灵活多变,培养学生能灵活地选择思维起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其次,教会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也就是知识灵活运用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外帮助学生研究某些定理存在的逆定理,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老师在例题的选择中,可以选择典型习题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同样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方程2x2-3ax+4=0的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方程的两根即是相应的二次函数y=2x2-3ax+4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交点必位于点(1,0)的两侧。画出函数的草图,可知要使方程的两根满足题设条件,只要当x=1时,y=2-3a+42。有些学生一拿到题目,不去仔细观察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因果关系,更不会把方程问题转化成相应的函数问题,而是试图利用判别式和求根公式求解,这样必然招致大量的计算,容易出错。由此可见,对已知和未知的因果关系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推敲,抓住内在的联系及问题的本质,才能顺利解题,提高思维灵活性。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平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一、正确认识其重要性是进行数学思维深刻性训练的出发点
1. 思维深刻性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必须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更高知识需求的愿望。
2. 思维深刻性训练是思维发展的需要。缺少了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就不能透过现象抓本质,不能归纳、发现客观规律,如果缺少了思维的深刻性,希尔伯持就不会提出著名的“数学23个问题”,牛顿也不会发现“三大定律”,更谈不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人的思维要发展,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数学这套思维体操。
3. 思维深刻性训练是时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物质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国内外教改的共同点是――由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由着重输入知识转向活用知识、开发智力、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教材是进行数学思维深刻性训练的主要依据
1. 利用数学内容,适当引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现行的数学教材降低了总体难度,但注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加强了能力培养的要求。一是教材编排吸收了国内外教改成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思维过程,教材的编排,小到每个例题、每课时、大到单元、章节,甚至整个初中教材,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转化等得到许多规律和性质,如代数中的“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就是逆向思维的训练,从同底数幂的乘法推出“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几何中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重点研究点在圆上,即学习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知识;类比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重点研究相切和相交,即学习切线、割线、弦切角等知识;再类比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其中渗透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维方法,渗透了类比、转化等思想。教材中这种安排,处处可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研究的材料中揭示被掩盖着的某些个别特殊情况及研究对象的实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练习,把思维深刻性的训练融于教学之中。如“过三点的圆”,教材分三种情况:“①过一点的圆;②过两点的圆;③过三点的圆”来讨论,在组织教学中,应从认知规律出发,启发学生由思维的连续性自然地思考“过四点的圆的情况,过五点的圆的情况,……”。教材中的这些素材,注意挖掘,在教学中真正发挥教材的智育功能,渗透数学思维的训练。
2. 利用教材的例题,进行变式,加强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如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1 求证:连接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互相平分。
变式2 求证: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3 求证: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互相平分且相等。
变式4 求证:已知: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AC垂直于BD,且AC=6,DB=8,求EC的长度。
利用构造系列变式的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提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思维和方法,进而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 利用教材中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数学是研究客观规律的工具,其内在联系也常常反应一定的规律。因此,抓住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尤其重要。如在学习“圆的辅助线添加”时,可先举几个例子,师生一起仔细分析,从而概括出“圆中辅助线,添好并不难,有关圆中弦,过心作垂线,切点与圆心,常把它们连,两圆若相交,注意公共弦,相切两个圆,莫忘公切线”。学生把握了规律,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4.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通过竞赛、专题讲座等辅助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三、训练适度是进行思维深刻性训练的关键
1. 抓好双基教学是基础。忽视基础的思维训练,成了空中楼阁,适得其反。
2. 训练重点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忌一刀切,违背“因材施教”原则。
3. 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热情,培养顽强的毅力,形成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思维品质。忌拔苗助长。
4. 训练是长期性工作,应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忌一日暴十日寒。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品质;内在联系;解题思路;技能训练
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上的一些探索。
一、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维的深度,是发现和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挖掘隐含的条件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能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成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例如,教学合数时,让学生判断两个素数的积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除――约数――素数――合数”这样的知识链去思考:如果素数甲乘以素数乙得丙,则丙除了1和丙两个约数外,必然还有约数甲和乙,所以丙一定是合数。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演绎出来的结论,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也是小学生对具体的数学材料进行概括,对具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及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与严谨性水平的集中反映。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低年级开始就应加强训练。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表达思维过程,总结和概括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的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并让学生抓住题目的本质、规律与内在联系进行高度概括。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培养学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例如: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地方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由于条件不明确,从而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两车相对而行,两车相距为500-(70+80)×2=200(千米)。第二种是两车背向而行,两车相距为500+(70+80)×2=800(千米)。第三种是两车同向而行,如果货车在前,则两车相距为500-70×2+80×2=520(千米);如果客车在前,则两车相距为500-80×2+70×2=480(千米)。
通过设计条件开放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或舍去多余的条件,并创设一个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共同提高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规律,能从多方面、多种联系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原定策略,及时修正思考路线,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例1:(3.9+5.3)+(6.1+4.7),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3.9+5.3)+(6.1+4.7)=(3.9+6.1)+(5.3+4.7)=10+10=20
例2:(50+9.3)-(20+7.3),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小数和小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50+9.3)-(20+7.3)=(50-20)+(9.3-7.3)=30+2=3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随着练习而逐步压缩,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四、提倡求异思维,探究求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创新思维是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活动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它表现为不循常规、不拘常法、不落俗套、寻求变异、勇于创新。在教学中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探究求新,激发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并加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
例如,在引导学生概括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常规的思维得出以下的计算方法:圆柱体的表面积=一个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即S=ch+2πr2)。这时,我鼓励学生:“能不能概括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一些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后将圆柱体的一个底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知道一个底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两个底面合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恰好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又正好是圆柱底面的半径,从而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cr。因为圆柱的侧面积是ch,因此,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S=c(h+r)。接着,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后一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不断地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83-01
化学课堂中精彩的实验演示,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着手,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了解怎样合理设计实验,如何正确使用化学仪器等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如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一、以演示实验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是指思维细致谨慎,考虑问题周全,逻辑性强。缜密的思维品质关乎学生学习化学时潜力的发挥,并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学科,对化学充满了好奇,特别表现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教师的每个动作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关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实验教学时,教师规范、缜密的实验操作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教师为什么要如此操作,从而培养其缜密的思维。
例如,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注意以下细节:桌面的实验物品应摆放整齐;在取用固体时将试管倾斜,把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药匙小心送至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起来;使用后应立即将药匙擦干净等。这些细微的动作,看似简单,却为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跨出了第一步。
二、以演示实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集中表现在智力活动中能深入思考问题。思维的深刻性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究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要让学生学会从表象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为达到此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演示这一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许会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在上课时对演示的实验充满兴趣,但仅仅是一种好奇的心理,而并没有深刻地思考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这时,教师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等进行思考,让学生善于提问,学会深刻地思考和理解问题。
例如,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现象:过量的镁条在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充满白烟,冷却后,瓶壁及瓶底附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瓶壁(金属镁燃烧时碰到的瓶壁处)及瓶底有黑色物质。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被耀眼的白光吸引,却忽略了化学现象:集气瓶充满白烟,未见黄色物质,冷却后,瓶壁及瓶底附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粉末状物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引导。
师:瓶中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是什么?
生A:不知道。
师:那我们首先来分析下这个过程会发生什么反应。
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镁和氮气、氧气、二氧化碳都能反应,但由于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所以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主要为:
2Mg+O22MgO
3Mg+N2Mg3N2
师:那我们只要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什么颜色的,就知道瓶中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是什么了。
生C:因为镁和氮气生成的氮化镁是黄色的,实验中未见黄色物质,因此白色粉末状物质是MgO。
通过这一过程,在实验表象的基础上,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之后深入地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三、以演示实验培养思维的质疑性
思维的质疑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问题和质疑的程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循规蹈矩”,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思维的惰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质疑性至关重要。要达到此目标,关键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演示这一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实验中,我设计了如下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在此过程中,有位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实验区分了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但不能反映出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还有的学生提出:将固体粉末药品分别先装入气球中,将药品倒入试管时,固体Na2CO3和NaHCO3可能不同时,不方便倒入试管且总有不少药品黏在气球和试管内壁上,不能完全反应,造成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篇6
算、心算和笔算能力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听算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提高听算速度可以延展思维的敏锐性;听算训练的正确度可以影响思维的深刻性;
有意识的进行听算训练可以影响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听算训练 ;独立性; 宽广性 ;深刻性 ; 灵活性
学生的计算能力基本是由口算、听算、视算、心算、估算等各种能力综合而成。听算
作为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听算在某种意义上可理解为“
耳听心算”,它的最大特点是:用耳听接收信息,直接刺激大脑,使学生不需借助任
何计算工具,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迫使自己自觉、积极的思考,大脑始终处于高度兴
奋的状态中,随时作出相应反应。由此可看出,对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敏捷性、灵
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听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思考,对学习数学有信心,不依赖教师、家长或同学,独立完
成学习任务。听算教学让学生边听边算,避免了视算的“人云亦云”现象的出现,听
算完一组题目后,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我检查,随着训练的加大,学生的正确率
随之越来越高,学生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听算教学
中,除了听清题目外,还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善于作出与众不同,富有创见的设
想和别出心栽的好方法。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独立性。
二、提高听算速度,加强学生思维的宽广性
在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开展听算训练过程中,由于听算速度
较快,首先要求学生听准并听懂题目,然后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思维,选择简便的方
法进行运算。计算的过程直接在大脑进行,不借助任何工具,算出的结果立即以口头
或书面形式表达,所以不断提高听算速度,让学生通过声音,使人脑的听觉思维首先
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把这一信息传送到大脑并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迅速作出判断,
整个过程实质是各个器官谐调发展的过程。不断的训练听算速度,让学生形成一听到
什么就会自然地想到什么,从这个知识联系到另一个知识,形成一个有联系的知识网
络,从而有效延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度,开拓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低年级的一道聪明题,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在听
完这道题时,就会迅速展开空间想像,怎样锯?可以这样锯,也可这样锯,还可以这
样锯,所以马上作出判断,可能还剩下5个角、4个角或者3个角,那是因为锯法不同。
又如:高年级的一道听算题:甲数是5,乙数是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这样的训
练,学生除了能马上想到5:4外,大脑还会形成这类题型的相应练习,如“求甲是乙
的几分之几?甲比乙多几分之几?乙比甲少百分之几?”这一系列的知识,就象语文
中的听音想象作文教学一样,听到铃声就会想到上课和下课一样自然,因为比的形式
可以写成分数和除法的形式,因此,只要听到任何一个条件;大脑就马上反应出与之
相关联的知识,这样,听算速度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余地就大了,尤其是创新思
维的宽广性得到了延展,在解题中,才会随心应手,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才会领略到学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气氛。
三、活用听算训练,加强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学生对实际事物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抽象概括而获得数学问题,对具体
数学材料、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概括而得出数学模型,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用合适的
数学计算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以及对解的实践检验、对模型的修正等过程中,
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和严谨性水平的集中反映。小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的发展主
要在运算过程中体现出来,如: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渐提高,推理的间接性在不
断增强;不断掌握运算法则,对事物数量变化规律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听算作为运
算的组成部分,其占用的教学时间少,密度大,是加强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善于激发和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首先“乐学”。
例如:两个同学一组做猜数游戏。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你猜猜是多少?
乙:这个数比50大吗?
甲:对。
乙:比70小吗?
甲:对。
乙:比60大吗?
甲:不对。
乙:比56大吗?
……
在听算过程中,不管是甲还是乙,思维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出题者有出题者的乐趣
,答题者更是如此,不管是对还是错,都是对自己的肯定──“对了”表示方向正确
,“错了”又提示了正确的方向。只要学生听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大脑各器官才
会高度集中,学生的思维才会保持兴奋状态,才会不断的积极思考,才会不断的去寻
找答案的根源,探索题目本身的内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加强听算训练,可以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听算的有意识训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听算教学主要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口算为主,在教学中使学生的耳、手、脑多种感
官并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有着极好的作用。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
度,是指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进而选择最好的方法来解决
问题。由于听算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不借助任何工具,把计算过程,答案一气呵
成,学生没有好的思维方法,就不能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好地算出结果,这就需要学生
思维的灵活。因而通过听算练习这个途径,增加课堂教学的训练强度和思维密度,可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例如,在教学乘法简便运算,听算口算题:25×4,紧接着又听算25×8.25×12.25×
16……让学生初步感受8.12.16与4的倍数关系。当学生在不计算的前提下,迅速说出
得数时,要及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给予充分地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
喜悦。从而使学生的无意识活动总处于兴奋状态,避免了适应性疲劳的产生,同时,
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速度明显加快。可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听算能
力,可使听算教学有效为课堂服务,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实践证明,听算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联系,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更大程度的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入手,最大限度的发掘人
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
。
参考文献:
篇7
一、重视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并能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正确、简便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后.学生能运用法则计算, 这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来计算,而应该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于是有的学生就发现用被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除以除数的分子和分母,计算结果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且便于口算。这样,经过认真思考解决了特殊题目的特殊解法,而且加强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同学们思维的深刻性。又如,在学习“角的分类”时,不能只满足于“大于O度而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这一概念,而应更加深入地理解大于O度而小于90度的角到底有多少,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锐角的个数是无限的”,既掌握了锐角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锐角这一概念的深刻认识。
二、重视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作综合分析;
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
根据思维灵活性的三个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
(1)一题多解的训练
一题多解,就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去分析,理解,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同学们做操.36人排成两行,照这样排队,全校,540人可排成多少行?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去解答:
①归一的方法:540÷(36÷2)=30(行)
②假设的方法:540×2÷36=30(行)
③倍比的方法:2×(540÷36)=30(行)
④方程的方法:(36÷2)x=540
等等, 这样,在同一道题中,采用多种解法,将过去所学的新旧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上,知识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2)一题多变的训练
一题多变,就是将一道题或改变条件,或改变问题,或改变题中的叙述形式,以达到灵活解题.克服思想定势,锻炼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18天完成,结果15天就全部完工。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解这道应用题时,我们就可以将它变成以下几道应用题来进行训练:
①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18天完成,结果15天就全部完工,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②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18天完成.结果每天比原计划多修60米,实际几天完成?
③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18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每天修360米。原计划每天比实际少修多少米?
④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60米.只用15天就修完了。原计划要修多少天?
⑤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00米.要修18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60米,可提前几天完工?
通过这一组式题的训练,使学生在变中体会了问题与条件的相依关系,不仅掌握了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品质。
三、重视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个体独立思考创造出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是智力的高级形态。它具有深刻性、独特性、发散性、新颖性的特点。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予动手操作与思考问题的机会。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量一量三角板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进一步引导,是否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看书自学,确信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无疑。第二,刨设情境,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解题的思路,通过多种思维方法的交流,既加深了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思维能力。第三。激励新颖性,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提倡新颖的解题方法。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自编应用题教学,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性作业,体现了思维的独特性,发散性,新颖性的特点。学生通过自编应用题,进一步熟悉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同时可以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了想象力、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具体表现在:思维过程敏捷,反应快。计算迅速,能够正确、迅速、合理、简便地解决问题。它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没有高度的深刻性、灵活性,就不可能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反应。同时,思维的敏捷性水平还取决于一系列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主要取决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行为习惯,思维定势等;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思维对象的难易程度和熟悉程度。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常规训练,才能达到:第一,熟记计算法则、公式、定律等。如熟记圆的面积公式,已知圆的周长、直径、半径,迅速计算出圆的面积。
第二,重视口算与简算,教会学生一些口算和简算的要领与方法。如:视算、听算,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等。
篇8
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中借助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它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强调对语篇的理解,而且关注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作出的反应。它是英语核心素养最基本的维度。
文化品格强调了对文化的尊重和接纳,从了解文化走向理解文化,最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思维品质指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英语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个性化的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不仅指借助各种工具学习、制订计划、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指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策略的调控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反过来又促进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更高级语言能力的生成。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阶段的划分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情感教育内容,力求实现英语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语篇还特别关注了文学性和经典性,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在阅读活动设计方面,为了体现阅读教学的过程性,可划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阅读前”的活动围绕阅读主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预测,产生阅读期待。“阅读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或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能,比如获取主旨大意,获取细节信息,猜测生词,分析推理,总结归纳,信息转换,语篇分析等。“阅读后”的活动主要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语言训练和运用,包括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角色扮演、复述课文、读写结合等。
三、基于提升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策略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有很大的改进和探究空间。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可以培养思维中的辨别能力,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可以看到思维的活动,归纳与概括是通过思维重新建构语言的过程,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思维品质的关键。
要培养思维能力,我们希望学生都是有能力的阅读者,不仅要阅读理解,还能分析、能推理、能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四个核心技能:交流、合作、审辩思维、创造力。我们可以考虑的,就是如何将最核心的四个技能,融入我们的日常的教学中去。更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系统性、深刻性、独创性、敏捷性。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2 SectionB 2a-2e为例:
(一)多角度拓展话题,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思维灵活性
通过就近组成四人小组,让学生展开讨论:How do you usually thank someone who helps you?由一个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Call them and thank them; Do something for them in the future;Write a thank you letter to let them about how you feel...
(二)归纳与概括是通过思维重新建构语言的过程,提升思维的系统性
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写出回答:①Who wrote the letter to Miss Li? Why? ②What did Miss Li do?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课文信息构建自己的语句。
如:Ben Smith wrote the letter to Miss Li. He wanted to thank her for sending money to Animal Helpers and to tell how Animal Helpers helped him.
She sent money to Animal Helpers, a group that was set up to help disabled pepole.
(三)深度挖掘文本,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表层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积极思考,研读文章中的字、词、句,挖掘文章的隐含意义,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a group: ①What other ways do you think dogs are able to help people? ②What other animals can we train to help people?
Answers: ①Dogs can help look after the house and the sheep. They can be friends of us. ②Horses, cows, elephants, pigeons.
指定一人主持?论,一人记录,一人汇报,最后由各组汇报人读出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探索,讲解互相关爱及援助的价值和意义,渗透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深入挖掘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落脚点,及时引出探究性问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适时寻找切口,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按不同寻常的思路展开思维,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英语阅读材料有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值得我们教师去挖掘其未知的世界。如:
List the other volunteer work:
Working in an old people’s home
Helping kids in an after-school program
Being a guide at a museum
Cleaning up the city park
Visiting sick kids in hospital
Helping poor kids
Cheering up the sick people
Helping to stop hunger
Helping to set up a Hope School
(五)限时阅读,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一个思维敏捷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迅速解决问题。思维的敏捷性不仅要求思维速度快,而且要求思维的正确性高。思维敏捷的学生对事实材料迅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活动,果断地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因而能迅速有效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如:
Read the letter and tell “T” or “F”
1. The writer can’t use his arms or legs well. ( T )
2. Lucky was brought to the writer by his friend.( F )
3. The owner and the dog have been trained at “Animal Helpers” for seven months. ( F )
4. A dog-helper is for those who are disabled. ( T )
篇9
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本文结合实例阐述几点新课程下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方法。
一、通过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发散思维”指从同一条件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方法、结果的思维方式。它是学生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需的,也是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1.问题解答的发散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前提下,要提倡学生多思善问,独立思考;善于追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善于改造和推广已有的结果;善于总结归纳和提炼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2.问题的变式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
(1)对结论的发散:针对已知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通过灵活变换方法来处理问题、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从而也有助于提高创造力能力。
(2)对条件的发散:问题的结论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寻求解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对知识的发散学习: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思维其他品质与思维灵活性的相
互促进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考问题过程中善于深入地钻研问题,探索结论,善于从繁杂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正确地预测事物的进程和后果。注重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学生更牢固、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考问题时,能够全面看问题,能够看到事物之间多方面的关系和联系,能全面而又细致地考虑问题。不但能考虑问题本身,而且能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所以,思维的广阔性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良好思维品质。
3.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和准确度。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
4.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活动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性和善于应变的特点。主要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更主要的是看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有无创造性。思维独创性的发展,有赖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的高度概括,并运用迁移进行新的组合分析,找出不同的层次和交点。
5.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的程度,是否善于严格分析材料和严密地进行思维过程。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不要迷信书本、教师,凡事都要多思考,要有分析地接受,有分析地批判,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思维中的闪光点,推动思维的发展,俗话说得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用教法的灵活性引导学法的多样性
学生怎么去学完全取决于教师怎样去教。数学课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换教法,启迪思维。如,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全面性;积极利用思维定势的正面影响,灵活思考问题,摆脱形式上的惯用模式,激趣益智。让学生自己编制测试卷,撰写学科小论文等,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灵活的思维品质。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也为适应未来生活、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田万海著.《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数学思维 自主性 灵活性 独创性
思维能力是形成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的优劣是思维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思维品质是受人的生活实践以及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自主性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思维的自主性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而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是学习数学的知识的强大动力。运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兴奋才能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效果,比如让学生做练习题x+ =5,则x2+ =?时,又给出他们这样的题目:
采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比速度,比准确,比技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相互学习,整体提高。
在初中代数“二次根式化简”的教学中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易犯 =a的错误,可以要求学生用绝对值过渡,即 =|a|,可幽默的告诉学生要他简 ,先让a脱掉帽子(根号),走到门口(绝对值符号),至于怎样走出门,要看a的体质(正、负、零),身体强壮(a≥0)直接走出门,体质虚弱(a
实践证明,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如:声音、语气、节奏目光的作用,加上动作的配合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探索,发现新知的活动,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
二、抓住规律和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是一切神奇品质间的基础,它集中地表现在善于深入的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要求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时,紧紧抓住其本质属性和本质特征,运用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来揭示其深刻的数学意义。比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时,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使学生学会利用列表、配方来画函数的图像,并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概念、规律解题的训练中,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容易造成学生错觉的计算题和多项选择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引导学生深入钻研问题,逐步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三、注重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根据已有的要领及其规律对未知事物做出合乎科学的判断和推理。数学本身就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因而在教学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十分重要。教师在设计教程是应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思路清晰,严谨有序。在训练推理这一环节中,注重选编一定数量的典型题目,让学生通过文字说明、口语表达或公式推导等多种方法,去服从逻辑思维的逻辑规律性。
四、多变多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主要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随机应变,能够用新观点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来解决问题。
影响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主要因素是思维的定势,克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教师首先要加强“双基”教学,使学生牢固、熟练、精确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易于迁移。第二,加强思维多变的练习指导,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形和恒等变形,采取变式教学措施,启迪思维,多向交流,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求同和逆向思维等能力。消除固定和习惯的心向的影响,以达到合理而灵活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前后联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是系统的朴素联系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运用知识间的彼此联系的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在对知识的同和异分析中,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探索同和异的本源和规律,让学生在掌握好知识点的同时,再把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并通过思维加工,以知识作为载体形成能力,如:初中代数中配方法有三种应用,即代数式配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配方。在初三复习时可让三个学生板书三种方法,如:
1、把代数式2x2+3x-5配方;
2、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x-5=0
3、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2x2+3x-5写成顶点式。
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综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思维体系。
六、立异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的、新颖的且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求教师从数学知识结构入手,引导学生善于概括总结找异同,抓重点,打通应用环节;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第三,经常有意识的给学生增补介绍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数学学科,领域出现的新成果、新问题、新方法,接受一些新思维,使学生的知识信息发生迁移;第四,利用典型习题分析,使学生思维发散并产生超常的构思,以达到培养思维独创性的目的。
事实上,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是多方面的,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对同一数学问题用不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即可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又可培养思维方法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独创性等。
总之,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自主实践、体验、训练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和加以培养,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应用数学知识的丰富素材,有机地渗透,科学地训练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君文、张恩华著.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1)
[2]吴守炀著.例谈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2008(6)
- 上一篇: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 下一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