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毕业研究性学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发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扑克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据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纳(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培养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要由学生展开他们的思考,做出自己 结论; (2)探究性。大多数课题的研究应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只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特点,过程,影响评价等方面;(3)实践生。评多研究性学习澌知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有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4)现实性。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发思考,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1、撰写
即在课堂教学中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先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出作所范围,探讨资历料的来源与先取。在学生对相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出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在习作中指出其意义和得出的结论。如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等课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开形式。
2、调查
即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事实上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如“近几年本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看财政的作用”,等课题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3、讨论
即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开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小组的讨论,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探讨;更可以通过请旱灾来走出去向专家咨询等。如怎样正确对待货币,21世纪的劳动者应具有怎样素质《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等可采用讨论的形式。
4、演讲
即演讲辩论。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摸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即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应重过程,谈化结论。如”扩大内需,要不要提倡勤俭“”进吕多,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影响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5、论证
即实例论证。这种研究性学习订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本关材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必,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如收集有关资料来验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不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旱灾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等
6、操作
即摸拟操作。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队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摸拟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如“公民怎样科学计划家庭投资”,“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可以采取摸拟操作的方式。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业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教师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孕育学生创新精神上的摇篮,要适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不断开拓研究空间,经常开启研究思路,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三究的乐趣,品偿成功的愉悦。
三、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种学习和革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队,而是为了促发展。我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四个结合的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从自我评价为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的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邀请教师,专家,家长对研习活动的评价是不可少的,但要能被学生接受,并能调控研习活动过程,给以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2、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飞的评价应重过程,如关注某个研究课题的选择,采点,研讨,总结,结题等过程。兖分关注个体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创意时的惊喜等。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纵然不可少,但不应成为主要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感知,山顶的风影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不逊色!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定性评价为主,学生在研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往往是个体内在的素质,难 进行测量,也不需要量化,而采用交流,观察等定性分析法进行等级测评无疑是较科学的。当然必要的数据测量也是不能忽略的,但不是主要的。
篇2
*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主要有:一是中考招生优惠政策大幅度向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年*市面向一般公办初中学校(除示范高中初中部和示范初中学校外)招生的优质高中(省市示范高中)招生指标比上年增加了150%,从*年的400名增加到*年的1000名,占到了当年全市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18.5%。最大优惠分数从*年的30分增加到*年的50分。二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初中毕业、高中招生挂钩。规定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的不能取得毕业资格,综合素质评价全部达到A等才有定向生的保送资格。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得到了初中学校的真正重视并落到了实处。为保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公正,各初中学校都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根据《*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市政府、教育局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办法,并组织成立各班级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组织、指导、监督各班级评价小组按照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小组无记名投票的规定程序完成每名学生的评定工作。对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全部达到A等并报考优质高中定向生的毕业生,规定必须在校内公示栏公示7个工作日,全校师生无异议才有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报市招考中心时学校的校长必须签字。三是促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均衡。*年全市初中学业考试,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分布在全市城乡的162所学校,占到了全市参考学校总数的74%,600分以上高分学生分布的学校数比*年增加了47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加均衡。四是规范义务教育管理。*年*市对全市20所“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初中学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年11所学校停止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余9所2009年全部清理规范到位;另有2所增加(恢复)公办学校招生计划。五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成立了学校安全处,配备了车辆,安排了专项经费,实现了安全工作专人管理零的突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保持良好态势,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为普通高中学校领导布置课改实验培训作业
为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工作的实效,*市在利用教育城域网对全市所有高一任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的有关要求,为参加培训的普通高中学校各级领导布置了培训作业。要求作业要依据新课改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并将作业成绩作为市教育局干部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作业题目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校长完成);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角色和作用(书记完成);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构想(教学副校长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在新课程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后勤副校长完成);模块教学、学分认定的具体操作构想(教务主任完成);高中新课程实验中有效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教研室主任完成);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操作办法(政教主任完成)。
三、发挥示范高中示范引领,促进高中学校内涵发展
12月22日至26日,*市教育局在*市实验中学、成成中学、*四十八中举行了以“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主题的“*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示范点’展示周”活动。本次“示范点”展示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动态展示、静态展示和电视展播及集印画册展示。其中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分别在三所学校同时进行,共组织了35节必修公开课(高一课程占到90%)、14节校本公开课,并有专家随堂点评,同时,三所学校还各自展示了本校学科集体教研、研究性学习汇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学技能比赛、学生社团、教师论坛、社会名家讲坛等活动。特色版面展示则通过不同的形式,从各个角度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市示范高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展现了这些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的2000余名领导、专家和教师进行了观摩学习。与集中展示活动同步,*教育电视台开设“素质教育的殿堂,成人成才的摇篮——*市示范高中掠影”专栏,进行专题展播。
目前,*市已有26所学校基本达到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其中有20所学校基本达到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标准(含省属学校3所)。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高中学校达到29所,占到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30.2%。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数量占到全省省级示范高中总数的18.5%。
篇3
关键词: 中美两国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创造性思维
时代在发展进步,各国教育教学改革也风起云涌,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乃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能参与社会竞争、能动手解决问题的实干型的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表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因此研究实验教学,借鉴国外成果经验,既是物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
美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历史悠久,其积淀的实验教学经验对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理念、实验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对中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初中有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1.中美教学理念差异
我国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3],初中也是这样,即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等均由教材或教师提前设定,学生只是选用相应器材,采取相应方法,按照相应步骤,获得相应的结果。学生在实验中机械模仿的痕迹较重,比较被动,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一般就实验讲解实验,注重结果的正确与否,没有留出足够的思维发展空间,学生独立探索的训练欠缺。这样的实验教学理念难以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美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更关注实验过程,更鼓励创新,在实验教学中不过分强调实验原理的严谨性和实验测量的精确性,重点是放在通过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理念和操作,在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主要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路和引导争论。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学会一些实验的方法与手段,更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既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去检验理论,通过物理实验懂得如何去研究物理问题,真正掌握物理规律的真谛,而不是只局限在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范围内。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性质,在实验教学中树立新的更高的目标。
2.中美实验内容差异
选择美国物理教材《科学探索者·电与磁》[4]与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简称“我国教材”)电磁部分进行内容比较。《科学探索者》系列丛书在美国中学中普遍使用,被誉为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5],《科学探索者.电与磁》(简称“美国教材”)是其中一册。两书具体内容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物理实验内容比较
两本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基本相同,比如欧姆定律、电功率、磁体和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等,但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首先从数量上看,我国教材有21个演示实验、19个学生活动实验;而美国教材两类实验分别是16个、44个,总量远远超过我国教材。且从实验类型上看,更注重学生活动实验的开展,占总量的73.3%。其次从教材编写的内容来看,也有诸多不同。
第一,美国教材中实验种类更丰富。教材明确把实验分为学科内实验和跨学科实验,其中学科内实验有“探索”、“增进技能”、“试一试”、“技能实验室”、“生活实验室”、“探索活动”等版块。跨学科实验包括“科学与历史”、“科学与社会”、“与语言、社会、视觉等的‘链接’”、“身边的科学”等,这些既让学生的基础得到了锻炼,又为学有余力又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拓展空间。反观我们的教材,表面上看好像是有趣了、简单了,但实际上使用的难度却很大,内容并不吸引学生,还是以物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强调的还是知识。第二,美国教材中内容更具趣味性和新颖性,比如设计了两台手摇发电机互联实验来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异同点。第三,美国教材中实验内容更具多样性、连贯性,例如通过“让铁屑变得有磁性”、“自制指南针”、“辨别假硬币”、“测量磁偏角”等一系列实验来验证或强化磁体这一知识点,而我国教材仅设置“自制指南针”实验。第四,美国教材中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例如测量磁偏角、电声信号转换、半导体性质等,这些内容我国教材都没有涉及。第五,美国教材更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我国教材常常把探究的七个要素分解,让学生完成其中一个或几个探究过程。而美国教材注重探究的完整性,对于学生能力达不到的,会搭梯子,给出很多提示,但要求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第六,美国教材还在附录中用较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基本模式、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工具,以及实验安全等内容,这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3.中美实验教学模式差异
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一般为:学习要点—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指导—问题思考与讨论。教材对实验的安排思路集中体现的是学习观,例如探究导体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开门见山就是“学习要点”——学习控制变量法。显然,实验主要想让学生学习到什么,对知识的期待更加强烈,因此实验的设置相对比较封闭,学生难以发挥创造。
美国初中理科(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一般为:问题—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分析并得出结论—应用。它强调教师应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引导,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而且观察通过实验专门训练。这种实验教学模式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不把现成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他们自己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订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做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类实验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但又不完全开放。它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则由学生自己决定。教材始终是个引导者——把策略告诉学生,具体行动则由学生自己决定。美国教材的学生实验所用器材非常生活化、便捷化、经济化、简单化,如硬币、普通直尺和纸张、地板砖、普通丝线、易拉罐等,把这些日常用具看做物理实验器材。而且美国中学物理教师习惯自制教具和实验器材,带领学生搞各种各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例如,有一所学校的老师领着一个学生实验小组利用仪器接收从人造卫星上发来的信号,并以此验证相对论的理论[6]。他们教育学生应该会运用科学推导和批判思维,把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结合、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对科学的理解的要求。
4.中美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习评价内容的设置与课程目标一致,评价内容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评价方法有:作业评价、测验、成长记录、作品评价,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在科学探究中具体地说评价学生能否全面、细致地观察物理现象;能否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能否拟订简单的研究方案并进行实验;能否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信息搜集能力;能否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准确地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具有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的意识,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有初步交流信息的能力,等等[7]。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对物理内容的理解和是否具备各种探究的技能,是美国实验教学评价的重要特点。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分为四个方面:档案袋评价、知识评价、行为评价和技能评价。其中实验教学的比重最大,分别为实验室活动和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占40%;知识评价30%;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20%;参加班级活动10%。教师指导用书还指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对图表、实验步骤、实验内容等的语言描述往往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其中的行为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设计物理实验”和“小实验”中的表现。行为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是否遵守安全规则: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2)对实验技能的掌握:观察、交流、预测、测量、解释数据、使用数据、制作图表、控制变量、归纳、推理、推导公式、构建模型、操作性定义等。(3)对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使学生明确概念、定律建立的依据,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律的内涵。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4)分析和总结:在遵循证据法则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解释和总结必须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通过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质疑并进行可能的修改。(5)情景的应用:思考、讨论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并发表观点,评价学生运用科学进行个人事物的决策和形成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能力[8]。
从以上几点可看出我国和美国一样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明确详细的实验标准,但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执行,现在真正实施的其实是“以考代评”制度,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考试上,一是中考试卷中的物理实验题,二是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试。中考试卷中的物理实验题主要的是实验原理、基本技能和实验数据计算,而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试每年考核内容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很多教师平时基本不给学生做实验,到考试范围和实验操作评分标准出来了,临考前再带学生突击一下,也能在考核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还省时省力。原来试卷上的仪器怎样连线,教师在黑板上就怎样连线;试卷上怎样看刻度,教师在黑板上就怎样看刻度,结果学生照样能应付中考,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实验教学比起直接讲述来,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得到结论方面常常反不如直接讲述来得简洁而明确。但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探索能力和动手技巧等,不是直接讲述所能给予的;而且物理实验在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方面,它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启示与建议
通过两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比较,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5.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领会科学探究的实质。
5.2拓展实验内容和类型,彰显趣味性和生活性。
实验内容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基本依据。有必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实践,主动思考。同时实验内容能够强调知识的应用元素,在具体应用中体现知识的转化与迁移,体现知识创新设计的思路,以便给学生以创新思维上的启发;体现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学习物理知识很有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动力。
实验类型可为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定性观察、定量的测量和数据的整理、实验或小制作、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和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意义,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形成乐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5.3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保持探究过程的完整性。
美国教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将实验探究、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让学生对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国由于课时、课程标准或教学设备等限制,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要调整实验内容,根据实验的内容设置两课时或多课时,或者把实验探究延伸到课外,以实现知识的连续性和探究过程的完整性。
5.4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科学素养。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自我学习,科学思考,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和自制实验器材,不断拓宽思路。教学内容能不拘泥于学科中心的内容框架,能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和引导实验活动。内容和形式上要能体现出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
5.5遵循评价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
根据前文比较,无论是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评价标准,还是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都十分重视学生实验的过程性评价。但我国实际操作往往强调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而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忽视。我国虽然也在开始尝试用成长记录或学习档案作为评价工具,但实施的力度和范围还很小。此外在试题设计上,试卷的内容还是以考查知识点为主,忽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这些现状都有待改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省略/.
[2]陈荷盈.美国中学实验教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刘永钢.包头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美]帕迪利亚主编.王耀村,应必锋译.科学探索者·电与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
[5]邓英付.美国教材《科学探索者》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物理教学,2011,(1).
[6]牟其善.中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J].山东教育科研,1997,(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我国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2006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8.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9.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10.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11.编辑印发6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6年年鉴》。
12.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13.举办2006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06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06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06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06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版权所有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1.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2.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3.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4.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5.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6.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7.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8.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篇5
卫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理性思考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获得化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形成理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对于化学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由于卫生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差,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难学,认为学化学没用,对化学失去兴趣而不愿学化学。本文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1.深化、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学科效应,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生活与社会的需要,造成学生对化学既无兴趣又不重视。为适应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生活及专业需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应以化学实验为起点,深化、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医学知识,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层面。
2.强调实验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实验内容的安排顾及不到实验技能的系统性,实验顺序常有难易颠倒的现象。实验教学进度机械与理论课相对应,偏重于化学课自身的系统和完整性,忽视了实验课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结果造成了各个实验彼此孤立,缺乏内在联系。
3.强化基本操作训练,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现有教学在编排上总是把基本操作安排在实验部分的开始,以为这样就可以训练好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际上技能的形成是以练习为基本途径,通过多次训练才能被掌握。而且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试管中进行,造成了学生简单动作的重复。从实验的综合状况看,演示的实验多,但效果差;学生实验少,动手能力差;验证性实验偏多,设计性和其他类型实验偏少;化学实验侧重于操作训练,在实验中,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薄弱环节,对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
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验证式教学,这使学生不用思考、简单模仿重复就可完成实验,实验结束时甚至连起码的实验原理都不知道。传统教学养成学生只会通过书本学习知识,使他们不懂得何谓观察,何谓思考;而且导致学生厌恶对事实观察,宁肯相信书本上看到的东西,也不相信自己亲眼目睹的事实,忽视对化学实验经验的积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得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理性思考和创新,缺乏对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5.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目前教学中缺乏学习方法的教育普遍存在,对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本身年龄小、学习方法不当,近年来又由于扩招使得生源质量下降,造成教学效果停滞不前,学生学到的东西不能灵活地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只会生搬硬套,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由课本学习走向社会学习,创新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6.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不仅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它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对于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过程和现象,学生总是用感性认识替代辩证思维。如稀H2SO4与Cu的反应时加热与不加热的问题,化学平衡时反应仍然在“动”的问题、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类水解为何不呈中性的问题……教师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
7.健全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了反馈作用。一方面,决定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目前的实验评价就是看学生实验做没做,实验报告写没写,实验结果对不对,然后把它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不健全的实验考核制度造成学生做实验流于形式,做不做实验无所谓,以至于学校、教师、学生都不愿投入时间、精力、资源进行化学实验的教与学,而宁愿画实验、讲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几乎丧失了它的教学价值。
教学改革实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培养人的艺术活动,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体。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更应重视“学”。以往的化学教学,师生双方都出了偏差。比如,学法上学生更多地注重机械记忆而非理解知识的意义和内在联系;教法上,教师更多强调的是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缺少对知识的系统整理。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使得知识的学习效率很低。随着时展,知识不断更新,让学生装满知识走出校门,远不如培养他们掌握如何寻找知识和运用知识更重要。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以渔,终生受用。重视教法改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改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速教材改革建设
没有好的教材不会有好的教学。教材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体和理论依据,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化学实验作为重要的化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医学职业教育的专业(药剂、护理)特色、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与发展要求,来精心编排和组织化学实验,优化实验内容和结构,使化学实验能够体现专业特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或师生协作实验、验证性与探究性或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同时也增加实验的趣味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发展需求,成为融化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培养与训练为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化学实验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掌握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掌握必要的知识及能力。因此,要加速实验教材的改革建设,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丰富实验内容与类型,以医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的发现为线索,适当增加与医学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拉近医学与化学、生活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化学有用,因而化学有用要学。
3.搞好实验考核
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改革方向,要求教学应该更关注如何利用学科优势,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形成。实验评价也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以全方面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帮助发现选择和形成一切有可能的、适合学生的有效教育方式为目的,建立新型的实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做出有效的评价。
实验作为化学课的一部分,不单独考试。实验成绩以学生实验报告为基础,记入平时成绩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学生上实验课但不动手,做实验但不思考,只看不做、只做不思、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为了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能力的全面培养,需要改进和加强实验考核工作。实验考核不应只局限于操作技能或实验结果,要扩大考核范围,改进考核方法及标准,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做出教学评价。
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相互联系
化学教学要为医学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服务,但化学教师缺乏对医学临床知识的了解,应加强与医学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交流反馈相关信息,了解今后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课程中会遇到哪些与化学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习化学后能否适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以进一步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指导,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
- 上一篇:项目教学的概念
- 下一篇: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