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养生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化工专业 实践 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职业意识即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职业认识、情感与态度,它是以职业基本知识为基础、职业价值为核心、职业情感为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指导就业为落脚点、职业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多维度思想形态。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肤浅趋于深刻、由模糊趋于鲜明、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并通过某些实践体验职业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要求与态度,以求更好地完成职业定位,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他们当前学业和毕业后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的思想基础。学生如果不具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战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联系化工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企业、学校、师生成长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化工专业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高年级阶段与专业课相配套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更是职业意识培养的良好载体。要做好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重点在于实践过程中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一、敬业精神是树立职业意识的根本
敬业,顾名思义就是尊敬并重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努力或经营,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善始善终。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热爱专业才能敬重自己的职业,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办好,并从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就业者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必须严格地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行操作和日常运行。良好的就业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化工操作的第一天开始,也就要求从我们的学生踏入实训室的第一天开始。专业实训环节培训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包括学生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职业化的应用,就是培养学生开阀门、开水电、用试管等操作方法和步骤的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精神。
二、诚信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保证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将在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诚实信用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离开了诚信,人就会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法律。尤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更加需要诚信,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操作参数,任何一个虚假的数据或者参数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们大学生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出现了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数据编造等缺乏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同时还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学生如果在学校实训初期就将此习惯带入日常实训环节,必将会出现随意操作、编造数据等不良职业习惯和形成较差的职业素养,丢失了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样也丢失了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因此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数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对于数据编造行为在提前教育的同时,加重了处罚力度。我们还编写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诚信档案,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促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科学性,使学生养成诚信意识,为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提供基本保证。
三、创新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促进剂
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业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盘点过程,还是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平台。因此在《精细化工综合试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专业实验实训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牵涉到学生的基本试验技能、设备常识、电工、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我们改革实验实训任务:选题以学生为主,结合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尽力保证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独立性;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引导、督促学生查阅文献和集体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引导学生对我系的实验实训装置进行革新;制订灵活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训任务进行评分给出设计课题和加工任务。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院科技节、省创新大赛、国家挑战杯等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学院层面年年获奖,还获得了省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四项的良好成绩,多件作品被列入校史陈列馆。这些都触动了学生的创新改革热情。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
四、竞争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动力源
高职生的培养主要是面对市场,就业是教育的主旋律之一,而目前的就业市场是通过竞争机制来配置毕业生劳动力资源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即意味着参与竞争,而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毕业生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满意的工作。
竞争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看他们喜欢的东西,还有就是看与他有关的东西。这就是说人更容易感受到与他相关的事物。大家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股票信息,可是看到之后,不炒股的人往往跟没看到一样,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记住,而股民们却非常敏感,看得懂记得住,还有很多分析和判断,甚至要采取一些行动买进卖出。因此,是否带着主动的竞争意识完成一天的工作,决定着一天实训工作的好坏,也决定着整个团队、整个实训小组乃至将来的整个公司是否有竞争活力,同样还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潜力。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凭什么去竞争:优秀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竞争意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对学生专业实验实训的锻炼,通过考核工作的细化,将创新和改革设定为加分条件,组成小组团队进行实训操作竞赛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万苏文.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5):84.
[2]黄国标.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2):45-47.
[3]万苏文.关于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24-25.
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服务意识 培养
【分类号】F590-4;G712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但人才总量与发展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人才平均素质偏低,服务人员缺乏主动的服务意识,无法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中职学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培养出具有主动意识的服务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而目前在教学中发现,中职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非常欠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学生大多还未成年,加上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严重,考虑问题基本以自我为中心,极力彰显自己,希望周围人都以他们为中心,有些自私,不愿意做角色替换,把自己当成服务人员。
2、学生劳动观念较差。他们虽然大多数来自农村,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劳动观念不强、劳动习惯不好、环境和生存意识淡薄、自理能力弱等现象。
3、学校教育的偏差。在传统的九年义务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能力、心理及态度等因素的培养,不注意在日常行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4、社会、家庭教育的误差。长期以来,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很多人轻视酒店服务员的工作。有些家长甚至为使孩子将来能成为人上人,自己宁肯包揽所有家务,也不愿给孩子一点劳动的空间。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懒惰和依赖心理。
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营造职场氛围,强化职场体验
一个仿真的职场环境能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学校的设施设备上,还是对学生的仪表要求上,都努力创造一种职场氛围,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在硬件环境上,比如班级环境的布置,墙面的宣传标语、专栏都围绕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这一主题进行,实训室的标语也力求与企业接轨:在实训室的建设上以行业岗位为参照,力求达到校园内的“行业窗口”标准水平;另外,为学生订购了统一的制服,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必须身着制服上课,强化职场体验。这样的环境让学生时刻受到感染、教育,有一种润物细无声之境。
2、通过常规训练等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① 每天召开晨会,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以前许多学生进入企业后,都需要有较长的适应过程,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仿照企业晨会模式,把晨会开到班级,提前让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氛围。具体的做法是:每天早上八点钟学生集中在教学楼下召开晨会,每日晨会由当天的值日领班主持。晨会的内容有:第一,检查仪表,由值日领班对各位员工(学生)进行仪表检查,值日领班的仪表由总经理(班主任)负责检查;第二,互相问好;第三,值日领班对前一天班级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具体安排;第四,经理(即班主任)做小结。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为班级服务的主动意识逐渐加强,学生毕业之后能更快地符合社会的需要。
② 开展课前一分钟,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表达能力
一分钟很短,但它的力量不可忽视,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一分钟的内容。具体做法是,专业课老师每次上课之前,安排一至两位学生上台展示一分钟。这一分钟的内容非常宽泛,比如可以是礼仪展示,可以是行业的新闻动态,可以是介绍或推销一个好的旅游景c,也可以是说一个与专业有关的案例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有更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表达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不胆怯,更加主动地为客服务。
3、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服务意识
①利用班会、班级演讲比赛等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班主任利用好班会课,围绕“树立主动的服务意识”这一主题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既有班主任主持班会,也有学生多次参与班会设计、主持班会,学生的参与就是一种正面形象的宣传,更能引发全体学生的共鸣,更具有带动性;利用班会举行“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这一主题的演讲比赛;每个班级定期评选“服务之星”,并在班会上公布,将其优秀事迹张贴于班级服务之星专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服务意识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服务态度日趋好转。
②组织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主动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相关活动。如在每一年的校运会、技能节、元旦汇演等各种活动中,以及在学校的各种颁奖典礼上,旅游专业学生主动承担礼仪角色;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鼓励积极参加各种义工活动,例如主动去学校食堂打饭、主动在餐厅维持纪律、在学校各种活动中负责安保工作、每天早上在校门口执勤、每周五放学期间在校门口负责安全疏散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服务意识。
4、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服务意识
在专业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服务意识对未来工作甚至于对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接着围绕知识点,结合案例,让学牛去发现去讨论服务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有哪些表现,这样通过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能从多角度去理解服务意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去实践。在职业理论课上,正面进攻和迂回前进相结合,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并用,多方面向学生渗透主动为客服务、为其它员工服务的意识。在技能课上,则多用侧面迂回的方法向学生渗透服务意识,如在对学生进行客房服务基本技能训练时,着重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经常是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而是换位到客人角度,会希望别人如何服务,这样学生往往既把该项操作标准掌握,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学生记者团;传媒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验教学一直是各影视传媒类专业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重点。为了能够不断的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改革一直是各个影视传媒类专业院校探索的一个重点。
所谓影视传媒类院校的实验教学,笼统来讲是将传媒理论与实践活动集合,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戏剧影视文学等不同专业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认知、理解的过程,从而具备操作能力。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以及国外经验
而在具体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经常被忽略,即影视传媒类院校所谓的实验教学大部分甚至全部过程都被限制在了实验室当中。或者,有一部分即使不是在实验室,也只是在教师进行了理论讲授之后,将所谓的实验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等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几节课的时间里,在校园或者校园附近的范围内,进行所谓的“上手锻炼”。
正如学者马静岩所做的总结,经过调查、归纳后,我国当前传媒类院校实验教学存在的最重要的一个缺陷就是:理论的教学讲授和放羊式的实践过程,不但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数字化影视人才的需求,而且导致学生轻视实验教学。
在我国,由于传统实验教学的先天不足,阻碍了高校传媒专业整体学生培养的水平和进程。反观国外的影视传媒专业院校,他们的实践教学活动效率非常之高。如美国密苏里大学,以其最著名的新闻学院为例:他们拥有如《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日报及其网络版、KOMU-TV(美国困家广播电视台NBC下属地方电视台)及其网络等九大实践基地,培养了优秀的学生记者团队。这样的做法,给国内的传媒教育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和启事。
二、浙江传媒学院广电学生记者团团队建设现状
在我国的的新闻传媒教育界,一直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即“北北广,南浙广”。而“浙广”即现在浙江传媒学院的前身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一直以来,浙传也以培养广播电视等传媒类的实践型人才为自己的教学重点。
在浙传校内,有一只很重要的学生力量——浙江传媒学院广电学生记者团。这个学生记者团是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下属的一只重要的学生团队。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成立于2003年9月30日,是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批准成立的高校有线电视台。2006年5月18日经浙江广播电视局批准成立下沙高教园区广播电视台。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在2006年10月进入浙江传媒学院22层演播楼办公、制作、播出,使用场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拥有电视台和未来之星广播电台两个播出手段,并与杭州高教园区多个高校进行联网。同时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开设栏目《下沙资讯》(该栏目每周三期在杭州电视台播出),同时还拥有《大学城新闻》、《大学讲坛》、《青春影像》等六个自办栏目。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无论是合办栏目还是自办栏目,这些栏目全部的主创人员都是在校学生。
目前,浙江传媒学院广电学生记者团的规模稳定在800人左右,几乎涵盖了学校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即使在学生团队建设上,由于学生毕业等情况存在“铁打的盘营,流水的兵”这样流动性相对较大的问题,无论人员怎么变动,但无在人数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广电学生记者团都保持了相对均匀、平稳,甚至逐年进步的发展态势。而其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也相对较高。
通过笔者对浙传广电学生记者团团员的深度访问,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大部分的团员都认为通过在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的实习,他们得到了如下素质:
1、动手能力真正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反应,普通的实验室浅尝辄止的实验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于实践操作的期待和要求。造成了他们的求知和获取途径的矛盾。而实验电视台这样一个全真型实践平台为他们解开了这个矛盾,真正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2、更全面的技术能力锻炼。一个全真型的实验基地,让他们突破了自己专业的限制,让他们能更多的进行综合锻炼。真正达到一专多能。
3、更专业的心理素质建设。全真型电视台管理制度给他们了的机会能够及早感受到传媒人的工作状态,这对他们今后的求知也是一种促进。
三、传媒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培养高素质学生记者团队
无论是国外的经验,还是本土学校如浙江传媒学院广电学生记者团的培养方式,都为我们传媒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经验:打开思路,打破固有的实验教学思路,突破传统实验教学只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局限,努力的培养一支上规模、更专业的优秀学生记者团队,也许会我们的传统传媒教育格局是一种新的突破。
总结浙江传媒学院广电学生记者团的做法,可以得到如下经验:
1、平台建设是重点:构建校内外向型实践平台
如前所述,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不仅与杭州电视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一起打造外向型的实践平台:高教园区广播电台。更以筑巢引凤的方式,引进媒体入驻,以基地养基地的方式,学校轻松地拥有了正规的媒体实践平台。学校吸引了浙江卫视一系列名牌栏目入驻,如《中国梦想秀》、《我爱记歌词》等等。节目的各个环节均有广电学生记者团的学生参与其中,许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栏目实践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为这些栏目的骨干成员。与此同时,浙江广电集团好易购频道整体入驻演播大楼,学生们参与其中,同时感受到媒体市场竞争的理念。
2、制度建设是手段:打造完整的学生团队管理制度
在浙传,实验电视台广电学生记者团拥有完备的招聘制度、奖评机制,而且与学校教务部门配合,将在电视台实验的表现和成果算作学分评算的一个部分。还通过大型活动,如记者节活动、舞动青春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团员实践能力。此外,还定期为团员提供各种讲座、培训等等机会。
四、结束语
传媒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是不断的找到现有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整合传媒类人才。这要求高校在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打破固有思维,开拓创新,用大胆的、前卫的思路去谋求新的方法。而突破实验室,甚至突破学校的界限,是我们必须要尝试的一种思路。以学生团队为核心突破口,在校内建设一只高素质的整合传媒人才学生队伍,是一种有效的、全新的实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马静岩.我国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
篇4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生;学习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9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当今社会任何年龄段的人们都开始关注养生问题,养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养生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将自然科学和多个领域内容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结晶。我国著名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说:“未来的医学必把养生放在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的高校医学教育中,中医养生通常被当做为一门选修课程而无法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重视,很多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医养生的强烈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没有足够的兴趣,则很难在这门学科中得到收获。相反,兴趣浓厚的学生则可以在一个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因此,在中医养生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以以下三种方法为例,简要分析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养生兴趣的方法、途径。
1通过传统经典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养生,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其中也不乏经典的历史故事。因此,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与经典历史故事巧妙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用经典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求知欲望,以便找准合适的机会将故事充满感情、抑扬顿挫地表达出来,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授课过程中可引用《红楼梦》中的相关情景:林黛玉烧酒配螃蟹,她用热热的烧酒来解螃蟹的寒凉。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应该侧重于林黛玉嫌黄酒热力不够,坚持烧酒来解蟹寒的情景,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调节饮食结构的重要性。这样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故事结合起来,会促进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音乐、诗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和诗歌是对人灵魂的诠释,是人生的剂,是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必不可少的心灵慰藉。学生多接触音乐和诗歌,可以帮助他们陶冶情操、释放压力、发散思维。而中医养生本是一个注重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人们境界的学科,但由于在专业知识教学中难免会因为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而引起学生在课上情绪低迷、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融入合适的音乐或诗歌,就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课堂的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授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时,教师可以引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饮酒》,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优美的词句,让学生们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理解生活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医养生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名人效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生正处于崇拜偶像的年龄,他们往往对名人轶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如果在中医养生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投其所好,将收到比较好的课堂效果。例如,讲授糖尿病的调养时,可以引用著名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也曾经患过妊娠糖尿病,著名游泳世界冠军加里・霍尔患有糖尿病以及他们是如何对抗和治疗的经典案例等。实践证明,这种采用名人效应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对中医养生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对提高授课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授课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坚实的教学功底。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主动思考、探索,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爱上中医养生,并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51-02
美容营养学是以营养学和美容医学为基础,以人体美容为目的,通过合理营养和特定膳食来防治营养失衡所致的美容相关疾病,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促进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随着美容医学的发展,营养与美容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营养学也逐步成为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美丽的基石,而合理的营养则是健康的核心基础,美容营养学的研究内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近年来,民众对美容行业的要求逐步升高,要求美容与养身一体,得到个性化设计的美容服务(个性化的美容服务项目、养生建议及营养膳食指导等)。因此,无论是美容企业还是学校美容?R刀挤追卓?设了美容营养学课程。
一、美容营养学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由于美容营养学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目前没有中职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中职中医美容专业只能选用高职高专或本科类教学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例如,北海市卫生学校现在使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晏志勇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美容营养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营养素与美容、合理营养与美容、皮肤美容与营养、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与营养、肥胖症与消瘦症的营养膳食疗法等。
美容主要分为医学美容(分中医和西医)和生活美容(也有称保健美容),中职的中医美容专业主要是以中医保健美容为主,多为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都到美容企业实习。该专业的学生不具备临床诊病的能力,也不具备处方权。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的需求来看,北海市卫生学校正在使用的《美容营养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临床营养知识内容过多。在北海市卫生学校目前采用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中,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与营养、肥胖症与消瘦症的营养膳食疗法等内容偏向于临床美容营养,以对损美性疾病的诊断及营养治疗作为重点,且所占篇幅较多。特别是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这两章,以临床的角度去讨论疾病为主。而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到美容企业为主,不安排去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美容消费者包括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以损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者。因此,此部分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
(二)中医美容营养知识内容较少且简单。中医美容专业主要学习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中医美容学知识及各种保健操作,各种生活美容知识与方法。专业学习的目标是以中医保健美容为主,学生通过学习,会用中医的理论及方法在辩证治疗的基础上,对顾客进行饮食指导及调养。中医饮食美容在中医美容保健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医保健美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书中相关的内容较少,只有常用美容食物这一节是中医饮食美容的内容,而且介绍得比较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将来的工作所需。
二、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一)调整教学内容比例,适当删减临床美容营养治疗内容。中职中医美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中医保健美容技术型人才,能够满足广大基层美容养生市场的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并本着对教材“够用、实用、用得上”的要求,将美容营养学课程中西医美容营养学与中医美容营养学的比例从9∶1调成 6∶4,删除与美容养生关系不密切的部分损容性疾病(如湿疹、银屑病、进食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和美容外科与营养等内容。
(二)增加中医美容营养知识。培养中医保健美容技术型人才,是中医美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医饮食美容是中医食疗的一部分,也是中医美容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医的内在调养以养生为依据,进行饮食起居七情指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医养生和营养知识的推广,人们更青睐于这种贴近自然而无副作用的美容手段。因此,需要增加中医美容营养的知识,包括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体质美容饮食两部分。
1.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介绍的中医基础知识多数都是与临床有关,很少将知识与美容相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后,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美容相联系,也无法根据所学对顾客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因此,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饮食美容理论基础中主要阐述了五脏、气血津液、经络与美容的关系,还包括食物的四气五味。例如在五脏中肺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与皮毛关系密切。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使皮肤致密光泽,反之,肺主气的功能减退,可影响皮肤的致密性和弹性,出现皮肤松弛起皱,毫毛枯槁。
2.中医体质美容饮食。中医美容与西方美容最大的不同是在于中医重视体质因素在美容中的作用,强调自然美、内在的和谐与健康。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对于美容师进行饮食及养生个体化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质不同,产生的美容问题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人体体质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辩证的中医药食美容,以达到最佳的美容效果。在不同体质的营养这一内容中,简述体质与美容的关系,并对体质与饮食美容进行详细介绍。介绍 9 种体质特征及常见美容问题,并介绍不同体质美容原则及常用食物和食疗举例。例如气虚体质的特征为:常见疲劳乏力,语声低怯,肺脾两脏相对不足,抵抗力和消化功能比较弱。气虚体质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较多见,也可见敏感性皮肤,易出现消瘦,面色萎黄,眼睑或肢体浮肿,黄褐斑等。气虚质的药食美容:气虚质的美容原则是培补元气,健脾养颜。药物美容的代表方为四君子汤,常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中药。食疗举例:气虚质应多食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麦、黄豆、扁豆、红薯、牛肉、莲子、大枣、桂圆、饴糖、蜂蜜等;美容药膳可食用黄芪炖母鸡、薯蓣粥、大枣粥、山药粥、黄芪粥等。
篇6
望闻问切寻得病因,中药针灸治愈百病。
作为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之徒、
医药博士梁日安先生,
从内地到香港,从中医全科到中医养生,
数十年坚持行走中医之路,授业解惑,悬壶济世。
今日,他以其资深的专业知识,提供中医健康养生服务。
梁日安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祖籍广西钦州
香港政府註册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
曾任:香港中医学会副会长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课程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课程导师
从中医全科到专注养生
梁日安先生,祖籍广西,香港政府註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当年,他在广西中医学院毕业,後历经很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工作。1988年,他凭借真材实料,披荆斩棘,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硕究生之一(总共录取两位针灸专业硕究生),是当时国家十分重视的高级人才。
幸运的是,梁日安先生得到了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的亲传,在教授的带领之下,其针灸技艺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靳瑞教授是靳三针疗法的创始人、岭南针灸新学派的代表人物,在针灸方面具有权威地位,我的研究生导师及博士导师都是他。”
1995年,取得硕士学位的梁日安先生来到香港,在中环开设了一家全科诊所。众所周知,中环是各类高级人才的聚集地,工作节奏快、效率高。因长期伏案工作,该区的工作人员多患颈椎病、腰椎病,因而前往梁日安先生诊所的患者多患此病,“现代文明里,基本上每一位长期使用电脑的人都患有颈椎、腰椎病的机会,有些人神经的反应没那麽敏感,可能不会即时出现症状,有些卻以头痛、头晕等其它方式体现。一般来说,我多用手法复位、针灸配合治疗,之後一定要教病人注意多加保养。若不能得到较好的保养,即使治疗好也会迅速返回原状。”
以前,梁日安先生就曾在香港大学、多个社团传授针灸技艺。1997年以来,中医开始得到重视,一些大学纷纷开办中医课程,因此,资历颇深的梁日安先生又先後被聘请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课程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课程导师,授业解惑,培育更多的中医人才而作出努力。期间,他自身更是不断努力学习,取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
随着社会生活素质的提升,人们日益注重身体健康,对养生愈加重视。这一点,大部分人与从事中医多年的梁日安先生的观点不约而同。“当我进入四十岁之时,开始意识到中医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最早出现於《庄子》内篇,是指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方法去实现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的活动。而中医养生,则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通过在中医界的深入了解、实践、探讨、研究,梁日安先生发现了大量的中医养生之道,配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因而将其经营的诊所,由之前的中医治病转型为中医养生,服务大众。
今日,走进他设於湾仔的诊所,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扑面而来,与其它中医诊所不同的是,室内並未设有病床等明显的治疗器械,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古香古色的养生氛围。
在这里,梁日安先生专门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养生服务,先通过看诊,配合其需,再给予适宜的养生指导。为适应现代化的运作流程,诊所採用提前预约,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中医养生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涉及到现代科学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等多学科领域,而简单地说,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贯穿衣食住行坐卧躺当中,比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适度都是养生的一种。”於其自身的保养,他也常打太极、游泳等,样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近十岁。
中医在香港与内地的发展现状
至今,梁日安先生从事中医数十年,同时又触及内地及香港两地,对於两地中医的发展十分了解,其中有欣喜,亦有担忧。
在香港生活近二十年,梁日安先生见证了香港中医的进步,“以前,由於港英政府规定,中医不能使用西药、西医相关的辅助仪器,包括听诊器、血压计等,是一种不夠公平的做法。”儘管如此,但梁日安先生卻能从其中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有时候,不公平的一面往往能激起事物的挑战力,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比如说香港中医,不能开西药,反而是鼓励大家迎难而上,把中医的精华发挥出来。”
2003年以後,香港的中医实施资格考试、执业註册,从而推动行业慢慢趋於规范化,时至今日,中医如同西医一样,也可以开出病假单,同时其开出的收据也可以保险报销。类似这些,说明了社会加深了对中医的认识,中医在香港的地位得以进一步提升。”
梁日安先生相信,只要中医技术精湛,能得到病人的依赖与支持,在香港这个自由市场是可以获得发展空间。不过,其竞爭力卻是十分激烈的,“现时,香港有三所大学在培养中医人才,而且又有许多来自内地的中医从业者,可以说,中医人才的数量多过西医人才。”
他还认为,相对而言,中医在内地的发展虽说环境宽松,但卻有失势之险。在内地,中西结合是一种发展趋势,各取精华,各展所长,但是由於中药的价位比进口西药低许多,从诊所或医院的盈利角度来讲,运用西药可以获利更多,因此中医师给病人使用西药的趋势日益普遍和严重,比如说开西药、输液等,但是在小病痛上动辄吊水输液、滥用抗生素,是很不可取,也违背中医的原则,对此他十分反对。
“长久以往,中医不能发挥中医的优势和长处,而是在中西结合中被西医给‘合’掉了。”为此,梁日安先生亦表现出沉重的担忧,“以患感冒来说,吃西药见效快,用药两三天後,流鼻涕、打喷嚏等表面症状,但病情仍在发展,断断续续一个月才能最终治好;而中药不是,几天药用下来,就好得差不多了,虽然药效稍慢,卻能真正治根。”目前,使人担忧的是,香港乃至国外不了解中医者甚多,特别是国内的年轻一代为追求西药的快速疗效,都不相信中医,使中医的发展面临着受阻的局面。面对这个现状,梁日安先生希望中医能夠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一方面在中医看诊、中药收费方面亦可以适当提高,给予中医从业者更多信心;另一方面加大中医的宣传力度,号召市民多使用中医中药,发挥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生活侧记
多年的中医从业经验,梁日安先生的性情愈加沉稳厚重,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看遍人生百态,他始终坚持快乐健康地过好每一天,是人生中最重要之事。
“快乐,是生活中一大要素,心情愉悦了,身体上的病痛自然少了。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从内地到香港,梁日安先生已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其孩子们也得以健康地成长,可自由地发挥其个性,“对於未来,我未曾想过将自己从医的意愿强加於孩子身上。”
篇7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
篇8
电视养生节目的起源
中国养生类电视节目最初不用“养生”二字,而是“卫生与健康”,即指“集健康信息、健康常识、新的医疗技术、好的治疗方法和健康热点话题为一体,借助全面的网络后盾、联合卫生医疗机构,为听众提供可信、权威的导医服务。目的是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为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服务”。该类节目起源于中央电视台建台初创办的《卫生与健康》。这档节目受到央视的重视,一直在黄金时段播出。节目应观众需求而产生,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讲究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从1989年度播出的节目内容来看,该节目主要以介绍医疗保健知识的科教片形式为主,以跟医学相关的人、事做成的专题片形式为辅,节目在风格上呈现出教科书样式,较为缺乏生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娱乐化程度加强,《卫生与健康》的科教片形式逐渐难以适应观众口味的变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电视事业的发展最终促使卫生健康类节目改革。1996年,《健康之路》成立。《健康之路》以《卫生与健康》为基础进行改版,以“服务性”定位,不强求节目形式的花哨,而以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为本位。节目打破了卫生健康节目科教片的制作理念和套路,先后尝试了纪录式、谈话式等多种样式。节目中讨论的话题不空洞,而是具有普遍意义问题,贴合百姓生活。《健康之路》同时开通电视热线,形成节目与受众互动,增强了节目的亲切感和综艺性。为了更好地和观众交流,《健康之路》不拘泥于电视荧幕,而是以电视播出为基石,不定期组织大型义诊活动,走进乡下,让老百姓能够切实感受到节目的温馨与真情,从而既稳定了节目的观众群,也增加节目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健康之路》逐渐以较为稳健的收视率得到了电视界及观众的一致认可,成为1990年代中国电视健康节目的中流砥柱。这一时期,地方各级电视台也纷纷开播健康节目,该类节目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电视养生节目的发展
2004年《超级女声》的火爆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电视娱乐化进程。这之后,各种选秀节目纷沓至来,娱乐综艺节目称雄一方。在这种娱乐化浪潮的刺激下,健康节目也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首先,健康类节目的“健康”二字,渐渐被“养生”取代。从字面的意思来说,“健康”是指一个人身体、精神等各方面都达到良好状态,健康的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而“养生”则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个微妙的变化暗示出养生类节目娱乐性的增强,冠之以“养生”二字的电视养生节目就比健康节目少了几分责任感,多了些许神秘色彩。其二,从节目的内容来说,现在的养生节目不仅做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糖尿病的防治、如何健康降血压、吸烟与健康等,还增加了诸如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的关系、五谷杂粮的吃法、从五官看养生等具有神奇色彩的时尚话题。《周易》、《黄帝内经》、《老子》中的养生思想被重提荧屏,中医养生成为弄潮新宠。各养生类节目也以“主娱乐、辅知识”作为节目的定位。比如,北京电视台2009年开播的《养生堂》,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栏目宗旨,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节目内容。“道”与“术”的理念深入节目骨髓。尽管北京电视台指出:术道永远都是相辅相承的,术背后蕴含着道,道又衍伸出术。而且中医原本就是国学的一部分,它可以上升到生存理念。但是,中国文化是大道无形,玄妙之处尽在不言中。因此,道家、中医的神奇与玄妙,无形中增加了栏目的神秘色彩,栏目的可视性、娱乐性显而易见。而山东卫视的《养生》则直截了当地将栏目定位在“权威性、可视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六大框架中,强调栏目的平民视角和时尚演绎。尽管各养生栏目都会打出权威的旗号,邀请的是著名的、权威的医学专家,强调节目的真实性、知识的准确性,但是在娱乐化的浪潮中,医学的权威被分解,这种权威不再受缚于科教片的庄严感,而是伴随着日益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多样化的节目形式,在对节目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定位中,权威逐渐成了摆设。电视养生节目逐渐从知识性和综艺性并重的框架走向以娱乐性和综艺性为主、以知识性为辅的形式形态。但是,栏目要生存,收视率是关键,老百姓是上帝。电视养生节目的变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娱乐为王并不只针对歌唱舞蹈、相声小品类电视节目,观众口味的变化迫使每种类型的节目都要有相应的转型。养生节目没有淡出电视荧幕,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翻新顽强生存了下来,给了观众多重的选择。就目前国内各电视台播出的养生节目来看,该类型的节目大致可分为如下三大类:第一,以完全的娱乐体系冲破养生节目的固有模式。也就是说,娱乐是王道。节目的宗旨就是为了娱乐大众,娱乐性极强,但是节目又跟养生、健康有所关联,脱离不了养生与健康的话题。这类节目以开播于2008年1月上海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的《36度7明星听诊会》为代表。该节目的宗旨是“医疗保健与综艺形式相融合,通过明星参加体检,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的生活理念”。该档节目每周一期,每期节目都会请到不同的明星嘉宾,比如快男组合“BOBO”、海派清口滑稽演员周立波等。另外,节目组邀请到著名的医学专家,作为场上嘉宾,从西医和中医两个方面给参加节目嘉宾的健康问题作出指导。同时根据每期节目请到的不同嘉宾,再请一些与该嘉宾有关联的人,爆料嘉宾的身体健康状况。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加入表演、唱歌等一些综艺色彩浓厚的表现形式,笑声不断,可视性极强。节目的综艺性、娱乐性、趣味性一览无遗,可以说,《36度7明星听诊会》就是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毫无知识性可言,只不过在诊断明星健康程度的过程中涉及到少量的健康养生的常识。因此,该节目不具备为大众扫盲医学常识、普及健康养生的知识的能力。但是《36度7明星听诊会》用娱乐节目的制播理念和方式打破了养生节目固有的套路,丰富了养生节目的制作形态,使得该类型电视节目的制作不再是枯燥无味地讲座授教式,而是呈现出轻松娱乐的姿态。第二,兼有娱乐性和知识性,以娱乐性为主,知识性为辅。这类节目缔造的知识性具有较强的喜感和神秘色彩,戏说意味浓厚,其可信度交由观众自己做判断,因此节目娱乐气场亦非常强大。比如说湖南卫视2009年开播的《百科全说》,节目首先定位于“脱口秀”,并任用在娱乐圈较有知名度的娱乐型主持人,因此从心理上瓦解了受众对养生节目严肃性的期待。而节目组邀请到的专家、大师,往往并不是医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而是在其他行业、领域较有声名的人。比如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住宅健康专家,或者是中医国际形象大使等。通过这些人对健康、养生的认识,以聊天的方式谈生活中的养生问题。养生构成该节目的核心,每期的话题基本上都围绕着养生展开,但节目大都通过具有神秘色彩的切口谈养生。比如节气养生、生肖时辰和器官之间的养生秘密、看脚掌治病等。节目中养生怪谈频频爆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养生方法制造出戏剧性的喜感。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打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节目的娱乐性、趣味性明显呈现,但对嘉宾所聊养生方法的可信度不作保证。因节目中表现出的养生方式较为独特,再加上强烈的喜感和神秘色彩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从而保证了节目的收视率。此类节目虽有可视性,也拓宽了养生节目的制作方式,但略有不负责任、沽名钓誉之嫌。第三,沿袭传统养生类节目的制作理念,根据时展需要略作改进。此类节目娱乐色彩清淡,重知识性并讲求养生方法的科学性。但因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此类节目摒弃宣教式制作模式和理念,改用故事化、聊天式、讲座式的方式,结合普通百姓成功的养生之道、案例及专业医生的讲解,从而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此类型节目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1998年开创的一档全新栏目《中华医药》为代表。这个将镜头的焦点聚集在中国普通百姓养生之道的节目,向电视界和观众提交了一份健康节目的全新答卷。节目定位“关爱生命健康,服务全球华人”,为海内外观众提供权威的健康医药资讯,全面反映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因此,节目致力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知识及养生方法,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但该节目并没有因为打出中医的旗号变得神秘玄妙,而是对养生观点、方法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严格把关。为了减少普通百姓对中医养生产生的误解以及适应现代观众的收视习惯,《中华医药》采用故事化讲述的方式,以普通百姓为故事的切入点,用百姓之口讲述发生在生活中的养生方式,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和亲和力。此外,节目还结合医学专家的讲解或者是对案例的报道,提升了节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篇9
1.1监督人员总体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省开展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科等相关中医诊疗活动的机构有19589家,占94.80%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及个体医疗机构,而从事中医监督工作的监督员仅有268名,人均监管73.09家机构;另外,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少,从事中医监督工作的有85%为兼职监督员。地域广,被监管对象多,监督人员数量不足及中医药知识欠缺成为严重制约中医药监督工作深人开展的瓶颈。
1.2监管水平和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创新
目前,全省的中医药监督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监管内容侧重于对综合、中医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中医药政策的核实和核查,以及针对一些数据而进行的简单统计分析,监督项目较为简单,监管水平和手段处于较浅层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各项中医药监督内容和监督指标,探索技术性监管手段和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中医监管水平和监督执法手段。
1.3监管对象差异性大,监督执法依据不够充分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工作的不断重视,而医学发展进人发展壮大时期,现有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不能紧跟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中医监管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很难从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层面进行限定和界定,极难做到依法查处,严重制约了中医监督执法工作的推进。此外,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导致中医药不能够按照西医的一些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如中医执业人员范围、中医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一些医疗技术方法的应用以及中医养生与中医医疗的界定等问题。中医药方面法律法规的缺失,规章制度不完善,给中医监督执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建议
2.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指标体系
针对目前中医监督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间题,如中医执业范围与执业类别、中医养生保健是否属于中医诊疗活动等问题,建议从国家决策层面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界定相关内容。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中医监管方面的监管指标,明确中医监管的具体内容和职责范围。
2.2加强中医监督队伍建设
在现有卫生监督体系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中医监督队伍建设。加大对卫生监督人员中医药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中医药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一方面加深监督执法人员对中医药行业特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执法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中医药执法水平。
2.3加大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目前,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普遍存在经费缺口大、执法设备短缺等问题,中医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上述问题依然不可避免。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从政策层面研究解决牵涉到中医监督队伍和监管服务中的相关问题,完善中医监督机构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乡镇中医监督组织,保证中医监督服务能落到基层。同时,不断增加中医监督体制建设经费,逐级配置各种执法设备。
2.4加强科研创新和监管手段创新
加强中医监督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拓宽中医监督内容和监督指标,逐步在更深层面开展中医监督工作。此外,还要在技术性监管手段和长效监管机制方面做必要的尝试和创新,不断提高中医执法监管水平和手段。
2.5加强中医监督宣传工作,营造执法监督氛围
依托报刊、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举办中医服务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中医服务监管工作氛围。
2.6与卫生监督工作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促进
篇10
关键词:中医英语;ESP教学;中医院校
一、ESP教学理念
ESP教学理念主要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需求分析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传授而学到的,而是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体系和个人经验加以建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它是ESP教学理论的核心。需求分析理论是指,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应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习者需求为前提,通过需求分析,及时科学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这也是有别于EGP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指在ESP教学过程中,把学习者放在教学活动的主置,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创建宽松、包容、融洽、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和个体全面发展,实现现代教学的主体性教育功能。
二、中医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地位模糊
虽然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和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不同,但长期以来,中医英语课教师把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方法混为一谈,没有区分和差别,仍以大学英语阶段的听、说、读、写、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导致中医英语课程地位尴尬,很难凸显其实用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兴趣也受到影响。中医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中医学和英语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有些教师侧重中医学知识的英译或教学,有些教师则将它归为中医学下的一个分支。这就会导致中医英语课程的边缘化,其主体性得不到重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培养出全面、适应市场和时展的中医药新型人才,无法很好地服务中医国际化发展。
(二)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中医英语是专业英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实用性强、教学目的明确为主要特征。很多中医院校的中医英语课程,其教学理念没有建立在学生就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盲目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授课过程中,它沿袭阅读+翻译的教学法,没有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较少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和环节,一味强调中医英语的词汇积累和分析语法现象,以句法结构为单位,进行“填鸭式”教学。
(三)师资队伍匮乏,课程设置单一
中医英语课程既需要语言技能的传授,也需要医学专业知识的解析。目前,这种“双师型”师资较为缺乏,英语语言能力突出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缺乏医学专业基础,对一些中医专业术语和中医典籍不甚了解。多数中医院校开设的课程由中医英语翻译为主,设置不合理,课时严重不足。
(四)教学效果评价形式单一,教材亟须改进
目前,中医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的课程成绩主要是试卷考试。此外,中医英语教材缺乏统一性,高校各自为政,或订购教材,或自编教材,没有根据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和考察,教学内容乏善可陈,教材编写缺乏连贯性和全面性,教材使用缺乏针对性,创新性不够。
三、构建ESP教学理念下的中医英语教学模式
(一)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完善课程体系
从ESP教学需求分析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需求、教师需求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情感。对需求的了解,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编写和使用授课教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入学时根据学生英语成绩,已经具有扎实英语知识基础和较好应用能力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学习相应的中医英语课程;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在三年级学习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应细分为语言知识、学术能力、职业培养等,着力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采取多样化原则,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作为教学活动和学习环节的核心。通过开设不同的中医英语课程,循序渐进开展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普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在中医英语学习阶段体现为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初级阶段,可以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英语听说课程;中级阶段,可以开设中医文化、中医古籍、中医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阶段,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学术写作、中医英语国际演讲和国际会议讲座等课程。结合中医专业需求,开设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中医护理、中医养生、中医医古文、中医文献检索、中医方剂学等具有特色的专业英语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和教学,增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中医英语语言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选择教学形式
合理设置课程的前提下,还需要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二者相辅相成。中医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借鉴大学英语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阅读中医类英文学术刊物,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巩固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一方面,对中医药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包括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学法的培训,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达到授课要求;另一方面,对英语专业教师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相关专业课程培训,可以采取随堂旁听或获得第二学位的方式,普及和扎实他们的中医专业知识。定期对中医英语教师进行审核,保证他们的授课水平和授课质量。中医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采取多样性原则,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过程性评价较为客观真实,通过课堂表现、小测验、语言技能测试等方法,较完整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测定,对教学效果鉴定和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作用。终结性评估不应被摒弃,其优点在于运用知识性试题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