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篇1

/

关键词 高中生物习题 批判性思维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A

当下较多的学生倾向于接受已有的结论,这种被动的思维倾向使学生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更缺乏对课本知识或权威提出质疑的内在动力。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均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并具体表现在教材中,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111页和必修2第70、82页以及必修3第26页中都设立了“批判性思维”栏。

1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具有积极思考、自主分析和提出新见的特征,通过求证、反思等手段,培养学生合理质疑和科学批判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从精神和技能这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培养、训练,达到让学生主动质疑、批判、自主思考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提高。批判性精神是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批判性思维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批判性技能是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所具备的方法和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提出批判性问题的能力、谬误分析的能力等。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生物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的生物知识框架。如在理解生物知识本源时,学生就可以运用生物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客观现象,然后运用生物思维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生物知识。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质疑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就会不断提出问题。而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断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时,学习效率也就不断增加,并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得到了提升。

2.3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的两种基本类型,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批判是创造的主要源泉。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会有创新的方向,才能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准确度,创新往往来源于批判。

3 高中生物习题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批判性思维”栏目、开放性的习题等专门的栏目和问题来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可以提供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生物科技的利弊的辩论等,或利用图表题等培养批判性思维。

3.1 利用人教版教材中“批判性思维”栏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虽然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上“批判性思维”的栏目只有4个,但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合到整个教学中。人教版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如表1。

3.1.1 为学生提供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的机会

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知道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的结论。再通过教材批判性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表面积相对就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不是越小越好吗?”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与问题联系起来。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启发学生再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出一段材料或者是图片,让学生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效果要好的多。

3.1.2 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并使之理解

学生在学习完“基因、蛋白质与形状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后,教师给出问题“你如何评价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这一观点?”这时一大部分学生给出的观点就是“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少部分的学生可能会考虑到环境对性状的作用。教师应该对后一个答案让学生进一步的探讨,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出正确的答案,即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追求新的观念,借助实证理解不同观点。

3.1.3 确保探讨课题的时间,在反思中成长

在学习完基因突变这一个知识点后,教师给出问题“有人认为,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你认为这样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这相当于一个反思性的问题,其实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反思性行为,课题的解决也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基因突变对生物有害还是有利,学生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但是能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学生可能要争论很久。通过这个探讨的过程学生才能理解。

3.1.4 引出证据和根据,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然后教师给出问题“既然血糖是提供能量的,血糖越多,能量供应就越充足,血糖含量不是越高越好吗?对此你持什么观点?你的论据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血糖不是越高越好,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联系激素的作用可以进行血糖调节,教师引入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回答问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上述类似的题目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蓝藻中有叶绿体,因为它能进行光合作用。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的功能发生改变。分子的双螺旋被解开时,其功能也将失去。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多,从而翻译成的蛋白质就多,如胰腺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就是如此。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等。

3.2 利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练习”的“拓展题”和章末“自我检测”中的“思维拓展”。

拓展题:目前,对基因的研究可以说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既然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还需要研究细胞吗?说说你的看法。

思维拓展:生命系统是由许多层次组成,其实我们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的结构或组成与此类似。你能图示你所在的学校的组成层次和相互关系吗?由此,你体会到以系统的视角分析各种事物的好处有哪些?

从上面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拓展题目开放性比较大,教师在教学时也不必给出标准答案,但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教学的深度。通常在教学中学生练习的习题都是封闭式,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种类型的题目容易将受试者预设、囚禁在有限的答案选择中,而忽略受试者在作答时可能牵涉其中的个人人格特质、兴趣、情感、专长而在开放度上受到限制。在这种惯性的影响下,学生往往也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能对题目进行逻辑推理分析。

开放性习题与封闭式的习题不同,开放题中的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是混在一起,会产生干扰因素。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信息与问题的关系,舍弃无用信息,充分利用有用信息,提高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开放性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所以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方面的习题。如实验过程中是否能确认变量,找到关键的变量来判断学生是否只会用唯一的答案原因形成单一的见解,是否能用多观点,系统看待问题。

3.3 利用概念辨析习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往往表现为缺乏辨别正误、区别真伪的信心,缺乏敢于质疑的态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概念辨析这种题型能将混淆的现象、概念和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除教材中的“概念检测”题外,教师还可将容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为概念辨析题,让学生经常性地辨析容易混淆的知识。通过不断地辨析对比,促进学生掌握辨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

例:澳洲大陆原来没有仙人掌植物,当地人曾从美洲引种作篱笆用,结果仙人掌大量繁殖,侵吞农田。这一实例突出地说明了生物的哪一种特征( )

A. 遗传和变异

B. 生殖和发育

C. 生长和应激性

D. 适应一定环境和影响环境

从本题立意和考查要求看,主要体现了2个方面:① 抓住了学生的薄弱点,就生物的特征而言,应激性和适应性是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应激性和适应性的本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② 渗透了概念辨析的基本方法――排除法,根据生物的特征可排除A、B选项,在C和D选项中只要辨析好应激性和适应性就可得出正确选项。本题通过对应激性和适应性的辨析以及排除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态度,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4 利用图表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图表题是一种客观传递数据和信息的形式,有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关系,有些数据看起来与问题没有关系,实质存在着一定的间接关系。学生通过对图表中数据和信息进行多种角度的分析、解读,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评价和判断,根据问题进行推论,形成合理假设,然后归纳出支持问题的理由和根据。这种严格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生物高考试题中有很多此类图表分析的题目,学生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才能更好地解答。通过这类题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去伪存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人教版教材有很多这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

例:图1是有白化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假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Ⅲ-8、Ⅲ-10的可能基因型是什么?如果Ⅲ-8和Ⅲ-10结婚,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篇2

一、目前批判性思维教学存在的问题

1.唯课本理论,过于依赖教师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多是被动式、压迫式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主体。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们失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过分地依赖课本,相信教师。这样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知识的真理性和双面性,这就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师生忽视批判性思维教学

由于批判性思维教学力度不够,很多教师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对语文学科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缺失,会导致学生们养成被动学习、依赖他人的学习习惯,严重制约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将逐渐丧失。学生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将要面对形形的信息资源,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们不可缺少的社会阅历之一。

二、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探讨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语文学科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学生们常常会因为一位教师而爱上一门学科,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学生的素质教育日益突出,师生之间的平等、尊敬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只有学生们敢于表现自己,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才具有展现的机会。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敬畏,有些学生甚至害怕教师、害怕发言,这就难以谈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了。对此,教师通过采取平等、尊敬、理解的原则,结合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的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例如,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例举语文教学案例,结合教师个人经历,实施批判性思维教学。教师也需要端正教学态度,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允许学生犯错,这些都是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

2.思辨能力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古语云:疑惑是一切问题的开端。疑问思维和思辨能力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只有学生们产生了疑问,才会有对应的思考,这就是所说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师通过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猜测和假定,对语文教学内容实施合理的归纳和猜想,帮助学生树立勤学好问的学习品质。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巧妙设置疑问,推动学生之间的互相辩论,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质疑、验证,以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渗透批判性思维

篇3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15-02

随着高中生不断的成长,他们的知识积累也逐渐增加,思维方式也日渐成熟,主要表现在思维和对现实的批判等方面。学生往往在观察事物环境时都带有批判性的目的,不满足于现状,仅仅学习教材上的内容。为什么高中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会出现定向的思维模式?是由于教学时对高中生采用不成熟的教条主义,而且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不足。本文在物理化教学的基础上对提高高中生批判性思维方面提出以下几种观点。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在学生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全面,规律掌握不充分,同时不能进行综合运用。我们通常把物理概念理解为反映在人们脑中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并不是事物真实存在的形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思考得到的客观事物。物理规律体现出物理运动本身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总结推论出来的。由此可见,物理思维是基于实验观察,将物理定律抽象总结而成的。

学生在系统的学习物理之前,已经通过经验储备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尽管他们了解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但其中一部分知识是错误的,很多经验也不够全面。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许多公式,很多人会肤浅的认为他们之间没有联系。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人来说,学习公式一定很困难,因为他们不能区分这些公式的差异。能把相关公式统一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物理的系统知识植根于学生脑中,只需要掌握重点公式就可以推出其子公式。例如,高中力学的学习只需记住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其它公式便可推导出来了。

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应该经常停下来想一想物理知识的来源和它的发展史,这可以充分理解物理概念,全面的掌握物理知识。不断的思考它的发展过程,有助于看清物理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高中学生需要加强对物理批判性思维的扩展,其中批判精神和批判技能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发展高中物理教育的批判性思维性教学策略

1、利用提问的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采用问答的形式使学生选择一种方式的理解物理概念,老师则是他们连接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 3C模式是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具体应用。它是说批判性能力的概念。将内容、意义和批判思想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在练习内容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时要有一个大体的概况。批判性思维技能,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内容和掌握相关学习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性。它使学生在掌握概念方面找到快捷的途径,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

2、通过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试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使其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能得到综合应用。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选择适当的研究方向,能主动在研究过程中总结知识,运用知识,并处理相关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着重强调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可靠性,正确的批判性思维的理性思考以及对物理概念的探索。例如,在对摩擦力作用的研究时,先让学生研究摩擦作功的情况,然后再深入的探讨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为一种思维功能,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在碰撞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的是碰撞产生是因为什么,规律是什么,其类型应该怎样划分以及如何在一个给定的情况下筛选出真实的碰撞情况,其选择依据又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积累和完善知识经验,使所学知识变得更加可靠和牢固,学生可以用批判的眼光来理解分析总结知识,通过用自己给自己提问的方式来弥补在知识上的漏洞,有意识逐步对思维模式进行调整,提高思维批判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批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批判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3、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如果学生缺少运用批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团结合作方法,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达到他们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大家一起探讨的时候,要有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对其技能学习的态度,学生要不断的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最后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和学生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交流。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加深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团结合作这种学习方式使大家对知识都有一个反思和怀疑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想法。

4、利用物理学史实,让学生理解批判性思维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物理的发展史换句话说其实就是物理学家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的历史,通过对物理学史的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例如,哥白尼质疑地心说;伽利略亚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的说法;卢瑟福质疑汤姆逊原子模型的观点,从而发现了正确的原子模型,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玻尔依据其原子模型发现它与原有的电磁理论相互违背,继而发现原子量子模型。爱因斯坦通过探究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指出缺乏协调机制的电动力学,对牛顿力学的基础产生了疑问,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完美无缺又促使他开始进一步的探索,所以就又有了后来他对广义相对论的探索和研究。

科学家质疑了先前得出的的结论从而全面选择批判的对象,并前人的研究成果,物理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常会出现新理论与旧理论背道而驰的现象,科学家和权威人事之间的争论。科学家敢于质疑权威,并不断对科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批判。他们这些英勇事迹都应该会使学生们受到鼓舞。

总而言之,国外通常用两种方法教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种是单独开展批判性思维课程,另一种是结合其他科目进行教学。如果我们单独采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增加学校的教育压力,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教育减负。因此,我们应该将其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德儒.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0(1).

篇4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09-02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CT),亦称评判性思维,是指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指个体能动地、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各方面因素,不断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思路,能合理地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的过程,以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提出,“学校应培养大量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培养大学生学术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要求》中指出:医学院校毕业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种基本核心能力及敢于质疑、能科学的评判资料和信息等60条要求。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提出,“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在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内外全球高等教育的焦点。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主要是以“三大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和卫生统计、流行病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这种理论讲授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差。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阻碍,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及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目标。为此,针对这一弊端,本文对临床医学本科预防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主要改革内容为:在教学中引进PBL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共5个案例;增加“自主学习”内容,并提供自主学习指南;在实践方面,不但包括原有的基本实验,还增设“课题式”实习环节。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本文对培养临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谈几点体会,供大家探讨。

一、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现在,PBL教学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医学课程中也被广泛应用。在这次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引进5个PBL案例,包括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统计及流行病5部分内容,每部分各1个案例,案例涉及内容广泛。在教学中发现,PBL教学模式将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教师提供情境资料,提出问题,由学生根据基本信息,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查阅资料,从众多资料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获得最合理和准确的结论,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P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而且,PBL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案例的完成,需要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多次讨论,这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很有帮助,且在信息的分析整理上还可借鉴他人思维来反省,达到自我校准的目的,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潜移默化地培养批判性思维。最后,PBL教学模式虽有教师指导,但大部分是学生自学的过程,而自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铺相成的[1]。在我国,已有许多研究发现,PBL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2,3]。国外许多应用PBL模式院校的经验和成果也表明[4,5],PBL模式下的学生,除基础课成绩与LBL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下的学生无明显差异外,临床课成绩却高于LBL模式下的学生成绩,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精神、创新思维、表达能力也均高于LBL模式下的学生。可以,PBL模式下的学生善于探索、概括,可以娴熟应用图书馆信息,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综上所述,PBL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自主学习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加自学课时及自学内容。预防医学由五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安排相应的自学内容。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范围及自学指南,最后通过撰写论文、知识竞赛、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评价。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条件有三个:(1)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2)强烈的学习动机;(3)一定的学习策略,即会学。心理认识水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依赖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等。而批判性思维具有自我调节和监控的功能,是学生自我监控和评价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而且,批判性思维可通过影响自主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及兴趣等影响学习动机,因此,其也是学习动机的条件之一[1]。综上,批判性思维是自主学习的构成条件和基础,影响自主学习效果。同样,自主学习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自主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反复的应用或实践批判性思维的调节和监控功能,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及计划进行调节和监控,这一过程也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过程。因此,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相互发展的。在教改中,有效得地增加自主学习的课时和内容,可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式”实习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实习和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打破原有的单纯实验教学,增加两周的“课题式”实习。理论讲授结束后,由7~8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两位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设计、完成一个课题,最后撰写课题论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及论文撰写情况给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教师提供课题范围、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方向、查阅文献、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收集资料、数据整理统计等)、撰写论文等过程。“课题式”实习可以很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题式”的实习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很有帮助。例如,在实习中,很多学生会选择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时,会参考别人的问卷,但因调查环境不同,问卷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调查目的及调查条件,分析资料,设计出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的问卷。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分析、解释、评估和自我校准的演练和磨炼的过程,即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过程。而且,学生在设计课题时,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使自己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有些文献的实验方法、调查方法或统计方法并不合理,这就要求学生依据课本理论知识做出正确判断。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严密性和批判性[6]。“课题式”实习是使学生在不断对所要结果进行选择―否定―选择中完成课题的过程,对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PBL教学、自主学习、“课题式”实习等各方面的改革,都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青,姚琳娜,杨辉祥,等.批判性思维与学生的自主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8):53-56.

[2]石玉秀,梁非,刘虹,等.实施PBL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J].解剖科学进展.2012,28(6):578-580.

[3]李阳.PBL案例式教学法对培养护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56-257.

[4] Yu D,Zhang Y,Xu Y,Wu J,Wang C. Improvement in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through problem-based learning:a crossover-experimental study[J].Nurs Educ. 2013.52(10):574-581.

篇5

关键词:创新;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01-02

近几十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学科和教学方式出现,已成为北美和欧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1,2]。如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其教育改革运动以批判性为焦点,80年代后,批判性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门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并贯彻到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去[3]。在现有的研究中对批判性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一些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力。一些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无论是能力还是过程,批判性思维均需要我们对判断和论证进行批判性的反思[4,5]。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体未来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6-8]。国内外对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南敬实[9]分析了批判性思维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以及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措施。吴彦茹[10]研究了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线学习、学术对话等学习方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作用,混合式学习对发展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著促进作用。吴亚婕[11]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进行混合式教学在传统高等院校中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优势,主题的选择、活动内容的安排和活动时间的安排都影响批判性思维的整体培养。总结国内外文献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需要营造好的师生交流氛围。有别于传统中小学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大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其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一种互动式教学氛围,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考虑理论与知识的运用,以及课后学生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核心在于教师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讨论。因此,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营造互动式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批评性思考,是我们青年教师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以《材料工程基础》为例子,这是一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英文原版教材且主要采用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及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其独立的批判性思维就具有很大的挑战。首先是要求老师有好的教案设计,针对这门课程与实际应用关系紧密的特点,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很多实际应用的例子。同时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如提供了很多视频内容。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知识要点时,重点讲解其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对其原理及定律的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原理及定律存在的一些误解,让同学们分析,提出自己见解。一个同学的观点,引出其他同学的讨论,作为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点拨评价。这是在理论教学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激发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方式之一。

在涉及到应用性实际问题时,我们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理论,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如在设计某种零件时的选材问题,其需要选择一种金属材料在既满足设计时提出的材料性能要求,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其经济性价比。因此,我们将学生分成几组,通过讨论并分工,最后给出各自的方案。每组在课堂上进行陈述,老师针对其设计方案,引导同学从材料特性、加工工艺、经济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环节,提出其热处理温度的设计理由、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改变参数,那结果将是怎么样的?改变保温时间,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式降低成本?等等,通过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让同学学会深入学习知识,提高其思考的深度,达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求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其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实际生产案例,让同学感受到所学知识与以后工作密切相关。

互动式教学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投入精力进行学习、思考。如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布置作业时,既有理论知识要点分析的题目,又有团队设计类型题目。同学生在课后组成学习小组对所需理论知识自己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同时对于设计题目,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将课堂所学的分析方法用于具体事例分析,逐渐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在答疑和辅导环节,和学生以平等的方式探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考问题方式。此外,教师收集一些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将其中与《材料工程基础》相关内容提取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所涉及到的材料性能、加工工艺等专业知识,思考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可以改善。

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上的培养,也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后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习分析问题。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中,美国著名教育研究学者肯・贝恩写到,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对传统观念的认识,进而影响其人生。而在这背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大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逆向思考,逐渐培养其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教师特别是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互动式教学氛围的营造方面,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就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不仅需要熟知专业知识,还得结合生产实际,增加实际案例,丰富课堂知识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条式的知识点,变成了与理论密切相结合的实用性知识。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条件下学习,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对专业知识深入的理解,同时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面。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熟悉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还有助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表达问题、理清核心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有助于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会学术沟通方法及技巧。互动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W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清加.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2-85.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走向新的认识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朱新坪.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6,(3):123-126.

[4]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外语教学,2002,(5):61-64.

[5]黄朝阳.我国高校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报告[D].厦门大学,2008.

[6]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张文兰,刘斌.信息技术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5-35.

[8]彭美慈,汪国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息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9):644-647.

[9]南策实.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29):95-98.

篇6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医用物理学教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20-02

一、前言

批判性思维是正确决策的关键,美国大学普遍将教育总目标定为优先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提出了批判性思维是临床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2008年,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专业》,文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其对学生后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获得了广泛认可。《医用物理学》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医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基本物理概念及规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2]。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是批判性思维发挥力量的鲜活实例。如何在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中利用物理学中的各类资源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值得所有医学物理学授课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出发,提出了教师在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应当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素质。

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随着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末,尽管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各有侧重,但是逐渐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即批判性思维包含两个组成成分――具有认知能力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包含各种情感特质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美国学者恩尼斯简洁明了的将批判性思维描述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1989年,46名批判性思维教育专家确定了批判性思维认知技能包括解释、分析、推理、评估、说明和元认知,批判性思维倾向包括探索真理、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好奇和成熟性[3]。这一认识获得了广大学者的认可,并用于指导各学科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工作。

三、医学院医用物理学教学现状

当前医用物理学授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机会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工作精力主要集中于知识的传授,学生思维方法、思维技巧等素质培养考虑较少。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分、专家听课评分相结合的方法,教师的教学评估分数直接与教师个人收入、职称晋升挂钩。

四、转变教师角色,实现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医用物理学教学

(一)树立“求真”、“理性”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树立“求真”的教学理念。“求真”即追求真理。教师的求真精神可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基本测量实验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验数据,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展现批判性思维的过程。该过程就是求真精神的体现,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真的价值。“理性”即理性思考,讲道理,尊重他人的观点,积极思考,保持公正的心态[4]。特别是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性独立张扬,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笔者在教学别注意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观点表述后,追问学生支持其观点的理由是什么。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其思维逻辑中的缺陷,逐渐形成言之有据的良好习惯,将批判性思维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全面系统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多个方面,需要全体教师认真筹划。笔者所在教研室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期望实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核心教学目标[5]。

1.教学内容。删减了部分公式推导,着重讲解处理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课下自我学习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辅导;增加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调知识的运用迁移。

2.教材建设。根据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要求,对授课教材(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了全面整理,在每章节开始设置引导问题和医学应用范例,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3.教学组织。实验课授课前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提问一方面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困境,另一方面也迫使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学会提问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第一步。理论授课中,选择部分学生走向讲台,由其作为主讲人讲授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学内容,教师进行指导答疑。该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强烈,个别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授课教师赞叹不已。

4.教学方法。教研室教师根据各自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有的教师采用分步教学法,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以课题攻关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有的教师采用“苏格拉底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并帮助其分析自我不足,以实际言行促使学生有意识主动思考。

(三)建立以学生思维能力改善为标准的教师评价体系

笔者在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中陆续开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通过两种测试的开展,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分出难度层次,尽可能做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中均有所进步。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近乎一半的学生并不喜欢主动思考,更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问持欢迎态度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如果按照现行常规教师评价体系评判教师教学业绩,那么从事批判性思维教学改革的教师将面临考评成绩差、收入降低等尴尬局面。因此,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必须进行改革。

新的教师评价体系需要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业绩评判的标准之一,通过持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倾向测试,全程监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客观、专业的检测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学院的各级教学委员会应该参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只有全面观察记录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才能合理评估教师的教学业绩。

五、结语

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医学物理学教学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专业教师,因此,转换教师角色是完成批判性思维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笔者从教学理念、全面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和教师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教学实践。以“求真”、“理性”精神来武装教师,在全面系统的教学改革中转变学生观念,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最终实现批判性思维培养这一教学目标。此外,建立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改善为监测目标之一的全新教师评价体系,以客观、专业的考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教师积极认真从事教学,最终实现服务学生、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蒙艺,贺加,罗长坤.美国医学课程改革历程中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变迁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4):92-96.

[2]匡宝平,苗丽华,李玉生,申笑颜,关理,孙慧哲,朱启文.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30(5):4457-4460.

[3]Facione N,Facione P,Giancarlo C.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its character, measurement,and relationship to critical thinking skill[J].Informal Logic,2000,20(1):61-84.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 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86-01

正文: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反映在通常所说的思维的品质上,它是数学思维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本文探讨一下对于数学思维而言较为重要的思维品质之一--思维的批判性的培养。

1思维的批判性的定义及其特征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思维批判性品质是思维过程中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与之相应的概念叫做批判性思维,意指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

思维批判性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这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具有一种趣向和能力,即自觉地运用各种方法检验得到的初步结果,以及对归纳、分析和直接的推理过程进行检验后作出适当的调整。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反思.然而,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意识的培养,以致于我们有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很强,而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却很差.所以应让学生做到敢于怀疑,勇于提出批判性、发展性意见,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在批判错误、肯定正确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提高.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呢?

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2.1 训练"质疑"

要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就要训练"质疑",多问几个"能行吗?""为什么?",有些题目出得不尽完美,甚至是错的。例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18,周长为12,则内切圆的半径为 "如果形式地套用公式r=AP ,其中r为内切圆半径,A为三角形面积,p为三角形周长之半,就有r=181 2×12=3。然而,周长为定值的三角形中,以等边三角形面积最大,因此容易算出,周长为12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43 ,明显地小于18。这样看来,原题是错的。

要想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教师通过不断提问,暴露被提问学生思维中的错误,使被提问者对自己的错误、偏颇有所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提问激发思维,促使被提问者抛弃错误的过程中逐步接近正确合理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质疑、评价。这种做法对教师来说也许是可笑的想法,但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由于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从挑战教师的"偶然"错误开始。因此质疑应作为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在质疑中"学问",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质疑中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纠错意识,提高纠错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既谦虚谨慎,又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2.2 重视"订正"或"纠错"

坚持"订正作业"的教学常规对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是大有禅益的。例如,对于习题"若方程kx2-(2k-1)x+k=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很多学生在解答此题时一看就想当然地认为是一元二次方程,直接用判别式来确定k的取值范围,从而解答不完整,而他们所犯的错误是忽略了题目只告知是关于x 的方程而并未指明是一元二次方程或方程有两个实根的条件,所以解答时要分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必须养成做完题后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评讲试卷或作业时,要适当进行错题分析。例如测试题:求函数f(x)=ln(x+1)-x的单调递减区间。

学生的一个错解:f'(x)=1 x+1-1=-xx+1= ,令f'(x)

所以函数f(x)=ln(x+1)-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和(0,+∞)

反思:错误的原因是在解题时,没有注意函数的定义域,该函数的定义域是(-1,+∞),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函数f(x)=ln(x+1)-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

对学生的启发是:解函数与导数问题一定要有定义域意识。还有就是解题过后,要学会"订正"和发现运算中的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重新进行计算与思考。

学生通过"订正"或"纠错"进行反思,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它将个体引入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以批判的态度缜密地分析和检查自己认识上的错误,并及时加以休整或改进,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反思能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与思考。具体地讲,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否严密进行反思,对解题方法是否优化进行反思,对解题结果是否合理进行反思。

2.3构造反例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就要教学生学会构造反例,驳倒似是而非的命题。例如,对于题目:"论证:在ABC中,a= (a+2b-3c)sinAsinA+2sinB-3sinC ",我们只要考察a=b=c的情形,即知这一题目是错的。数学史上不少显赫成果都闪烁着天才们批判性思维的熠熠光辉。例如,自《几何原本》问世以来,许多数学家认为第五公设(平行公设)--通过不在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只可引一条直线与原直线平行--是多余的,并想从前四条公设推出第五公设。2000多年过去了,却一无所获。19世纪天才的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扬弃了前辈们走过的弯路,另辟奇径,本想着构造反例,却意外地发现了新的非欧几何--罗氏几何。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举反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批判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的看法,不迷信书本和参考资料,不盲从老师,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为是。在数学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养成自觉纠正自己在解题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评价各种解法优缺点的良好习惯。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在数学的表述、论证和计算等方面进行科学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批判性思维 重要性

英语教学作为现在重要的一种教学学科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更能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近几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一些弊端,尤其是在低年级以及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的英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近几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培养对象在各学科中的不断出现并且发展,其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也不断的受到人们的重视。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改变英语教学中以往单一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弊端,更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来促进人才的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陪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1.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情况下通常会从事物本身出发去思考相关的问题,不能够做到独立思考。而批判性思维能够使人们以自身的评判标准去认识事物,不局限于事物这一范围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具有这类思维优势的,能够使得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看待实际的英语学习,客观的去认识英语相关问题。除此之外,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往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过多依赖于老师的教学,难以形成独立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来对相关问题做出判断。

2.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目前大多数的英语教学中,仍以以往的教与学为中心。教师进行着知识的传授而学生也被动的接受着知识,使得整个英语教学环境缺乏活力,缺少创新精神。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进行单词的朗读以及句子的读写,并且明确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记忆。在实际的课程中教师也只是按照传统进行教学,学生大多数情况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同时也缺乏主动的思考问题。这种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以及思想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通过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得培养能够使得独立的思考问题,并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加工处理,产生新的思想产物,这有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相关实践探索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不足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因此,要想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问题才能使得他们用自身的思维方式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并且能够多角度的来思考问题。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减少学生的被动地位,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对知识以及问题提出疑惑,这样能够在很大层面上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能让学生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核心,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率先更新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教学观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更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能够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充分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对相关英语对话等可以利用实际的多媒体进行特定情境的创造,让后使得做生能够直观的体会这类知识,从而在自身思维里主动的创设这一情境,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S。

3.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英语教材中很多内容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相关问题,并且要求学生积极的创造相关情境去实际,加强认识能以自身的评判思考方式来思考问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类问题,例如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有着非常特定的社会背景,这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依据一定的方法来把这类情境转换成相关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教学任务之一。所以分析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培养措施进行思考是相当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批判性思维;情境;形式

学生的思维不仅受定势的影响,而且有很大的依赖性,他们常常表现为轻易地相信结论,不善于或不能找出自己解题中的错误,对来自老师、同学、课本的信息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判断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缺乏批判性思维品质。而批判性思维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整个心理系统的核心成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疑惑,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有关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的得失,提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植学生批判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 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前提,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作出判断、质疑问难。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学生批评指正。如此环境则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缔造情境,培养学生批判的精神

1. 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执著地探索,是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起点。

2. 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三、深化学生思维形式,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应加大对错因的分析,加大学生对概念题、计算题以及应用题的改错训练,并给出相应的意见,这样一来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和批判思维。

2. 采用比较解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并让学生辨析不同解题方法的异同之处,进而更好地找到解题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识别意识。让学生知道同一问题可以多角度解决,且能够应用到类似的题目中.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提升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3. 在不断尝试中建立批判思维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尝试、去猜想,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让学生大胆猜想。要尝试、猜想,就应允许出错误,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4. 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求异批判创新思维。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数学实际,潜能的开发离不开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前,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尝试探求新知,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兴趣。

四、进行科学、创新的评价,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动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有针对性地作出科学、创新的评价,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动力。

篇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1.引言

知识时代的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的培养关键又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这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界就兴起了批判意识的教学尝试和改革,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主张,教育在充实人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应培养批判权威的意识。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理查德・保罗指出,批判性思维是构思教育改革和教育调整的核心,国内学者刘儒德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的,但是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虽然语言技能较强,但知识面不够宽,不善于从事深度的跨文化交流,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外语教学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无法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外语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2.大学英语的课程特点

2007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自我发展完善”(张尧学,2008)。大学英语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上的篇章阅读是一项高度积极主动的创造活动,我们应当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字词、短语和句子的理解而忽略学生对篇章内容的思考,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篇章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各项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授课教师本身应当具备批判意识,敢于对自己潜在的固有观念有所意识并能提出质疑。后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多尔曾指出,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解释者、他人价值的强加者、外在的专制者,而是对话者、转化者、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该情境的形成需要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展开带有批判性的对话,把思想抛入每种可能性的集合中,成为没有人拥有真理,但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理想王国”(汪霞,2003)。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受到尊重,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不要同化学生的思想,应鼓励多元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应用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进行决定、推论,区别事实与观点,比较并解决问题,最后作出判断和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应当使学生意识到英语课的“批判”,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批判,一是对自己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的批判。通过正确利用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辩证,最后构建自己的意见和设想。

3.2设计问题,在讨论中寻求答案。

在处理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建构学生的衔接、连贯、修辞、文体、篇章模式、篇章策略、文化和交际等元篇章知识。分析问题可提供给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机会。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思考与课文有关的某一问题或说出对某一问题赞成与反对的理由,使他们批判性地思考影响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讲到某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并接着让学生讨论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小组代表分别发言,看是否能够达成共识,如有分歧,则展开正反方之间的辩论,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然后就课文的内容确定与他们生活、兴趣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和质疑。对于提问来说,重要的不是教师要提什么样的问题,而是教师对语篇的控制,以及让学生接触语篇的方式,在提问―讨论―回答的交互过程中,充分借鉴和提出的铺垫式教学理念,既可以教师提问为主,也可以学生提问为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学会运用苏格拉底式的“产婆术”式方法,学会引导,而不是自问自答,目的是构建篇章知识及其思维模式。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经过体会自己构建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认知过程。学生的思路得以开阔,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3.3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

对于课后练习部分,教师也不宜直接向学生灌输答案,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所掌握知识的弱点,分析其共同特点,制作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答案,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巩固其知识结构。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针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命题,每课让学生写作一直两篇议论文,教师不要直接收上来判作文,而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用英语讨论、评判作文,由小组长写出书面的小组意见拿到课堂上讨论,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使学生观点更具说服力不是仅靠说说而已,要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

在课外,可以依托学生社团或以班为单位开辟英语广场、英语角、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无线听音室、光盘阅览室等,为学生“创造”趋于逼真的语言环境,用因特网、校园网等资源优势建立“网络”学习室。依托这些硬件,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比赛活动,以及英语写作、笔译、口译、英语夏令营等活动。这些课外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而且在趋于逼真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必须要以自己所掌握的学识进行评价、判断和推理,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大学英语教学更应结合大学生的通识课程,如哲学、逻辑学和论辩学等,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筛选的能力,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看,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还偏于传统,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仍然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加上目前大学英语课的考试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应通过多渠道收集、分析学生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既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又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覆盖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内容,突出课堂思考提问的考核。让学生有多次机会全面审视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在不断的改正和肯定中得到提高。

4.结语

总之,将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是通过批判来获得知识和能力来完善思维,更会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在否定中创新,从而通过批判来完善人格,使学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有选择性地获取外来信息,对信息进行适当的评价,然后给出决策。这样可避免被动地、全盘地吸收外来文化,又能加强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保持中国的文化特色,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取长补短来丰富中国文化,使其在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忽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会形成学生被动听讲、被动理解和被动接受的惯性,缺乏主动思考,宁可绝对相信老师的权威,而不相信自己的质疑和判断,学生一旦给以独立从事评判的机会,他们就变得无所适从,因此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定式的批判性思维,是外语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管宏斌.论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06,(1).

[2]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5):61-65.

[3]李惠胤.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报,2006,(2):86-89.

[4]李梅兰.论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莆田学院学报,2007,(8).

[5]梁小贺.论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以历史学科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

[6]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56-61.

[7]刘伟,郭海云.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外语界,2006,(3):14-23.

[8]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川.江苏教育研究,2000.4.

[9]潘家明.批判性阅读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J].教育探索,2009,(3):121-123

[10]潘飞南.现代英语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5).

[11]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12]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13]杨桂红,韩丽.外语教学改革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