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提问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提问的概念

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概念;课堂提问;实践

一、现状调查

1.教师对数学核心概念课堂提问的认识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本校的所有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就老师对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的认识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问题包括核心概念课堂提问的意义、侧重点、发生式定义提问侧重点、教学效果评价、提问留给学生解答的时间、提问方式。结果显示,14名教师认为核心概念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应侧重提高学生理解、辨识概念的能力,注重案例分析、概念生成的过程,通过作业或测试检查教学效果,提问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留给课堂交流学术的思考时间应在3分钟以下,提问应放在概念容易出现混淆的地方。认为自己的课堂提问达到了理想标准者仅3名。

2.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课堂提问的认识

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约为53%的学生表示喜欢课堂提问,20%表示一般,余者表示不喜欢。约24%的学生表示了解提问的目的,39%表示一般,余者表示不太清楚。8%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中有提问的机会,41%的学生表示有提问机会但是未主动提问,余者表示没有提问机会。16%的学生表示核心概念教学提问自己收获较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24%的学生表示有收获,余者表示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

二、课堂提问策略改进

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数学核心概念教学课堂提问的开展并不理想,教师对提问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尽管绝大多数教师对提问的重要性、侧重以及概念教学的意义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如何提问却认识不够深刻,留给学生讨论、理解的时间短,不重视课堂反馈,多数教师认为自己课堂提问开展得不够理想。多数学生对提问持积极态度,但绝大多数无提问的机会,部分学生认为提问无收获。

从教学过程的本质来看,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传统的概念教学从哲学认识论角度出发,注重概念内涵、外延、实践应用。从教师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教师认为核心概念教学提问应围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展开,把握难点、重点。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美国杜宾斯基提出APOS概念教学理念模型,认为概念教学应基于操作、过程、对象、概型四个阶段,课堂提问也应基于这一理论开展。在操作阶段,以集合概念为例,需举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集合的存在,用集合语言表示其便利性。过程阶段即对概念操作、活动要进一步抽象出概念,给出概念的定义。对象阶段,将过程阶段上升为一个独立的对象处理,以集合改变为例,进行集合的应用,如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概型以综合心理图存在,包含概念具体实例、抽象过程、定义与其他概念的联系。

基于此,高中数学核心概念课堂提问改进策略应包括:(1)梳理教学的过程,采用APOS概念教学理念模型指导课堂提问,合理地分配提问的时间;(2)适当延长讨论时间,多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3)不仅需要重视易混淆的概念问题,还应具有整体概念,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筛选具有关键作用的本源概念,如统计单元教学。其实概念解读,包括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用样本估计总体三个部分,不应单独将提问集中在某一个概念上,如简单随机抽样,就应围绕统计这一概念进行提问。

三、案例分析

以椭圆为例,第一阶段,引入话题,通过航天、天文知识,引入椭圆概念,播放PPT,Flash文件,板书椭圆,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其他类型的椭圆,此时大家争相发言。第二阶段,总结学习轨迹,提出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天体运行的轨迹,了解这些轨迹形成的条件,并总结概念。师:我们从这些轨迹中,能不能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轨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圆理念有定值,中垂线是不是也有定值?生:中垂线到两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距离之差为定值。继续启发学生对定值进行加减法运算。生:动点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商、和、平方和为定值。师:这样的轨迹会是什么图形?生:好像类似于圆。通过了解轨迹产生的原因、动点、定点相关指标之间的数学规律,验证其准确性、普及性。第三阶段,研究轨迹的形状,进行尺规作图,求出曲线方程,根据方程列表。描点、画图,师生共同努力,建立椭圆方程。第四阶段,探索方程的特征,画出曲线图象。

篇2

一、摈弃华而不实的教学作风,还课堂真实面目。

存在问题: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浮华的风气,有的为了体现新理念而丢掉好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有的为了突出某一个维度的目标忽视了另外维度的目标;有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打开都没得到保证;有的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让学生书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为了体现合作,让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把合作当作了一个教学环节来用等等。

解决策略:应该去掉课堂教学中的浮华,把真实的课堂呈现给学生。到底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从下面课堂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李燕老师被临时通知听课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老师便神秘地说:同学们,你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呢,要想唱好,要先过生字、词语关,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到了学习生词的活动中。当她感觉学生没有读出文中感情时,调皮地说:“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课上她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表演,老师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朋友、伙伴。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设计了“词语小火车”的游戏,为了要全体学生参与,老师说:“如果你认为这个同学读得对,你就跟着读”,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读音上,学生一直在无形的鼓励下进行。整节课上老师没有过多的花样,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客观实际,尽力地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训练。

二、用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存在问题一: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调节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解决策略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合作过程。一要多一些民主和平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课堂上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活动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让学生心灵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二要多一些信任和尊重。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对学习较弱的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其“我能行”的信念,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三要多一些宽容和激励。对学生出现的片面的、错误的,甚至荒唐可笑的言行,教师要宽容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不要一味地求全责备,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

篇3

【关键词】课堂提问 课堂设疑 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课堂设疑,有很多好处。它既能传授知识、巩固知识,又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也能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能动性,对课堂提问的原则、功能、技巧要有高度的认识和掌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数学教师都知道,课堂教学必须围绕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当中肯定有许多问题要提问学生。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第一,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第二,要抓住时机,适度提问。课堂提问的效果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是因时设问、恰到好处。何时提问、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课堂提问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深入思考。

第三,课堂提问必须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根据自己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状况,有梯度性地开展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逐层进行,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第四,提问的对象要多角度、全方位。课堂提问只有广中求深,才能极大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问面要广,不能只局限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而置多数潜力生于不顾,但也要避免或减少全体学生齐声回答问题的现象,防止课堂提问面广不实。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功能

根据课堂教学提问的目的、时机、作用可将提问分为复习型、引入型、分析型、启发型、归纳型和拓宽型等类型。

1、复习型提问,此种提问属于回忆与记忆性提问,主要是把学过的知识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强化记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一般在复习课或新概念新例题讲授前采用复习型提问。例如,在讲解函数极限的概念前,可先对已讲过的数列极限的定义进行复习提问,在此基础上可为新概念的讲授作好准备。

2、引入型提问,在讲授一个新概念或新课题之前,设计课堂提问属于引入型提问,它可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兴趣,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提问方式。如在讲授集合时,它是一个学生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新概念,那么可就身边的一些具体事例引入提问,“某校一年级的全体学生”、“某图书馆的全部藏书”等等,它们每一个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定性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总体,由此给出集合的定义。

3、分析型提问,新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是在分析中发展的,采用分析或挖掘新概念潜在的内涵,层层提示隐含条件或知识点的潜在功能,点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教与学两方面直接统一在分析问题中,发展学生思维.如讲立体几何中证明面面垂直这类例题时,一般是先证线面垂直,要证线面垂直,必须先证线线垂直。从已知条件出发,层层设问,挖掘隐含条件,使学生通过分析设问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启发型提问,即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又不能立即很好解决的问题,形成认知矛盾,同时能展示问题中所要用到的知识点。这种提问一般用于例题分析,以利用于揭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如对于圆和已知直线相切,求圆的方程问题,可先提示圆的圆心如何确定?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什么?圆和直线相切有什么特性?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是何关系?从而求圆的一般方程。

5、归纳型提问,一般在课堂小结或章节复习教学中,归纳提问的过程就是知识提炼升华的过程,系统设问,使学生能进行正确全面地归纳。例如,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章的复习中,可以对每种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图象性质之间展开系统提问,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使学生系统记忆这三种基本初等函数。

6、拓宽型提问,其目的是使学生思维发散,知识面拓宽,利用学生思维中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思维点,抓住新概念、新知识的某些特征设计提问,引发学生深入探讨,促使学生直接参与新知识的挖掘与探求。例如,在讲了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周期性等性质后,再讲余弦函数时,就可设计一系列提问,让学生与正弦函数的性质相类比,从而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

对于上述几种提问形式不应是孤立地应用,而应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课堂提问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教师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恰当中肯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不可挫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因势利导,使课堂提问始终处于和谐、顺利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谭桂香.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及方式[J].中学理科

[2]等.电子仿真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

[3]张艳萍.关于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J].科技资讯

[4]薛爱梅.关于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

[5]贾志刚.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J].金色年华

篇4

一、精心设计问题

现在的课堂中,总能听到一些这样的提问:“是吗?”“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教师的随意性很强,这样的问题也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备课,最主要的是备学生,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备课堂传授的知识与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切入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二、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之前,生怕学生出错,离开教师的思路,总要反复提示。其实,这样做不仅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打乱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专注思考。殊不知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挫折越深,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越扎实,越努力,正所谓愈挫愈勇。教学中我们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问题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从而有所收获。比如说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节,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三角形,巡视时发现学生都是用三角尺画出的直角三角形。教师问:“三角形都是像三角尺这样的直角三角形吗?”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画出姿态各异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通过自我展示,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对三角形这一概念有了深入清晰的理解。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111-02

提问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提问的技巧。所提的问题或流于肤浅,不能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或过于高深,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加之提问的时间与方法不当,严重影响了师生互动,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甚至产生了负面效应。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倡导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要设置有效高度

课堂提问的有效高度是指教师的提问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太容易的问题缺乏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教学时间;太难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丧失学习的信心。只有在有效范围内的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探索心理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认知水平有三个区域:“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回避“已知区”与“未知区”,直至“最近发展区”。换句老话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提纲挈领,恰到好处。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转换。对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新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引导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进入未知的新知识领域,产生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中,先帮助学生回忆了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然后向学生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样的提问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正确寻找到解题思路。

二、课堂提问要创设有效情境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自然地进入到预设情景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完整的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失去解题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整式的运算》时,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请大家在练习册上任意写下一个两位数,并按照如下顺序进行运算:①用这个两位数减去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②再把所得的数的各数位上的数相加;③再乘以15减去88,看看结果等于多少。

全体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了运算,虽然写下的数各不相同,但其结果却是一样的。面对这样殊途同归的结果,大家感到不可思议,议论纷纷,意在追问教师怎么会这样的,面对兴致勃勃的学生,教师说:“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认真学习,等这堂课快结束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这样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悬念,把大家的注意力深深吸引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识上,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有效时机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关注学生解题思维的开展过程,有效地把握住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在一般情况下,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都会隐藏着一个个呈纵向排列的时间意义上的“提问点”,教师像医生把脉一样,准确地把握住解题思路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二者的交汇点,及时提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握提问的有效时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在学生存疑处提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或设疑于课前,引人入胜;或置疑于课中,波澜起伏;或留疑于课后,回味无穷,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求索探究的精神状态。其次,可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提问。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旧知识的支撑,教师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第三,在学生思维 “盲区”提问。自然科学的定义与规则大都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归纳、总结出来的,教学如果脱离了客观,脱离了实践,学生就会感到深奥难解,学起来就会感到吃力。

四、课堂提问要抓住有效切入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提问;教师提问时切入的角度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显示出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要精心选择切入点,力求问得别致、问出新意,问题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突出教材重点。

例如,“平方根概念”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引进平方根概念时,可以这样提问:“你能画出一个面积为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学生答:“只要画一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再将各边中点连起来,得到中间的正方形(阴影部分)就是面积为2的正方形。”

教师又问:“你是怎样思考的?”学生答:“只要求出一个平方得4的数。”教师再问:“平方后得4的数只有2吗?”学生答:“还有-2。”这么一问,平方根的概念就出来了。比如,对几何定义和概念的掌握,“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他的判定定理是什么?”这种问题的提出仅采用了一般化、概念化的方法,显得老套、平淡无奇,难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 如果换成“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仅要对数学的概念判定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要会灵活运用,这就能够达到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分析解决问题的目标。再如,对“直线是向两方延伸的”这样一个概念,一般学生都知道,能背得出来,但未必会真正地理解。如果改为:“直线a和b哪条长?”

篇6

一、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的一种方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因此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的形式,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等。实践证明,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运用得好,对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针对性不强。

提问的范围太大,使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学生思考缺乏有的放矢,其回答往往是照本宣读、以偏概全。例如:在讲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问:“地球上从空间分布看分为哪三大水体?其中陆地水又可分为哪些?”该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问题的目标明确,且在思考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剖析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避重就轻,该设问处不设,课堂设问太随意。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应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设计,若随意设问,可能使教学重点偏离。例如在讲地质作用分类这一内容时,某教师在对地质作用的概念作讲解后提问:“自然界的地质作用有的很激烈,有的很缓慢,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很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但在接下来讲解的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的分类中,却没有设问,只是平铺直叙地作了讲解。该内容的重点应是后者,故这样的设问是不科学的。

3.提问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违背认知规律。

地理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设计问题会造成“枪枪卡壳”,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甚至会出现课堂冷场。例如,某教师在讲“大气的削弱作用”时,先将大气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讲完,并举例说明,然后提问:“那么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要求学生回答。其本意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课堂转折,由吸收、反射作用过渡到散射作用的分析、讲解。但学生的答案都是“由反射作用引起”。该设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巩固性的提问,肤浅零杂。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固然是巩固复习的一种好方法,但作为巩固性提问只重现象、不顾本质、肤浅零杂,不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复习自然资源这一概念时,教师的提问是:“闪电、水、小麦、铜矿石四种物质,试判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使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本质加深了认识与理解。

三、增加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度

1.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应缜密地设计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教师自身要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就关键处设问。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教师设问:①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②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只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和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都迎刃而解,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设计的问题主题要明确,既要求问题不能有知识性和概念性错误,又要使问题内容及要求清楚明确,直截了当。

2.地理课堂提问要因材施教、因人而问

课堂提问是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及学生解答,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及技能,因此,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体同学都对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再选择答问对象。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问。容易的问题,提问中差生,问题较难,提问优等生。提问面应普遍,不要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

3.地理课堂上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要善于掌握时机,选择提问的时机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而定。一般来讲在教师作了较长讲解后,突然话题一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当一个问题已讲完,下一个问题即将开始时,采用提问的方法以作过渡等。

4.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地理教学提问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应善于质疑,造成悬念,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号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构建良好的提问环境,对学生的答问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总结。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91-01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大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完成的,提问是教学中最直接和常用的信息交流工具,运用得当,能调动培养和发挥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理应发挥提问应有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要达到有效、高效,必须具备下面的基本要求。

一、提问要有科学性

我们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一定要具有科学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维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我们数学老师首先自己要掌握正确、规范、通用的数学语言,然后才能对学生实施教学;我们老师要严格使用好法定计量单位和统一的数学符号,教育同学们要用科学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谈话;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要科学,讲解要规范。在数学课本中有部分概念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不可以独立存在,假如硬把它们分开,就容易犯科学性的错误,比如:倒数是什么数?并举例说说哪些是倒数?老师这样的提问是不科学的。倒数就不是一个数的概念,所以这样的提问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允许的。我们教师只有做到善问,同学们才能做到善学。问之以理,事半功倍;问之不当,适得其反。

二、提问要有明确性

1、我们老师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提问不可以信随便乱说,要说明白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达到什么目的,所以我们不能生拉硬扯地为提问而提问,实实在在做到有的放矢。

2、我们老师提问用语要规范清晰,提问本身要具体明确,假如提问不明确,同学们回答就不可能正确,这容易让同学们进入考虑的误区,做出不正确的答案,如果这样提问就失去了意义。然而造成不明确的提问原因较多,例如提问中概念不清,老师不注意语言的动态变化、逻辑混乱、模棱两可等,这些都能造成问题不明的因素。比如有老师提问:2千米等于多少米?乍一听,同学们会觉得莫名其妙,2000米就然是2000米啊?如如老师的提问读作“两千--米--等于多少--千米”,这样的语气同学们就比较容易听懂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三、提问要通俗易懂

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好用通俗易懂、启发性强、饶有风趣、同学们能理解的问题去提问,依据同学们心理和年龄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不是丰富的实际情况,提问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不用文言文,改说白话文。例如少用“若”、“则”改用“如果”。“就”“两数之和”改称为“两个数的和”等等。

(2)少用深奥的近代词语,要用儿童化易懂通俗的语言。有时听到老师提问小学学生“你如何处理这些信息”或者说“你能从这幅图上提取什么信息”。什么叫“信息”和“处理信息”,小学生听不懂,所以,只要是课本中首次出现的专业数学术语,老师就要慎重对待,有的要像语文老师学习,先标明拼音,再读准字音,讲清词的意思。只要能用儿童化词语、白话文代替的话语,就不用教材以外的深奥的词语。

四、提问要符合逻辑

我们老师的提问要顺从客观事实依据,遵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依据同学们思维的特点,正确地运用好数学概念,较好地做出判断与论证,要做到思路分明、相互连贯、条理清晰。同时要引导同学们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说话,从低年级起让同学们学会用“因为……所以……”说明问题。其他违反事理、前后矛盾、概念含糊的提问,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五、提问要有启发性

我们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有在角度和形式的创新上面来显现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在提问的语言上下功夫,如果能启发同学们的思维,那就是最佳与高质量提问的标志。愚者问的笨,智者问的巧,这巧与笨的不一样,就在于能不能启发同学们的独立思维。例如我们选取背面切入的角度,同学们纷纷思考,灵活地运用矛盾来引起同学们思考的兴趣,善于启发性的提出问题,让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理所当然地想与小伙伴们讨论问题,并且说出正确答案。

六、提问要形象化

我们老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来塑造形象,要用心选取表现具体事物的形象直观的语言,注意应用比喻、形示、转换等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帮助同学们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建立起比较清楚的思维表象。例如有几个名称是“三同三相”,即同时出发、同时到达、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距、相遇。这些名称各表示什么意思呢?我用形象化的拍手动作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概念。我们老师先问同学们:“我们要用什么动作来欢迎听课的客人老师呢?”然后就拍手,通过不一样的拍手使同学们领悟和理解这些术语的意思。

综合上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既要易懂通俗,又要严谨科学。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积极思考、反应敏捷、踊跃回答。不言而喻,这样会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海燕.精心预设 有效提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J].吉林教育.2011(04)

篇8

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目的。

一、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四、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问情境不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六、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篇9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as a basic course, not only for students to master practical mathematical tools, but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innov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current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s plunged into a stagnant predicament.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tatus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is paper, taking the concept of "the concept of corner" as an example, studies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classroom listen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dialogue, and puts forward the emphasi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ialogue.

Keywords dialogu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lassroom listening; teaching design

德国的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

当前中职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提问充斥着整个课堂,师生互动差,教师教学成就感明显失落,学生倦怠心理严重。(2)教师缺乏倾听意识,表现为教师占据整个课堂话语主体,学生话语权被剥夺。

如何让中职数学课堂成为一池可以流动的活水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前人提出的对话教学理念,改变中职数学教学方式十分必要。本文以《角的概念推广》为例,探讨了对话理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对话理念下的课堂提问

目前提问仍然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提问充斥着整个课堂。但是,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等原因,整个教学环节中缺乏流动性。由于教学中的对话是教师引导学生建构新知的过程,是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因此,对话理念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提问特点为:主体的平等性、师生的交互性、问题的生活实践性、体验的愉悦性。

1.1主体的平等性

教师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

例如,象限角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锐角是第几象限的角?钝角是第几象限的角?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反问:直角是第几象限的角?零角是第几象限的角?那么这时候就可以引出界限角的概念。

1.2师生的交互性

对话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使师生各自对新知识的理解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达到各自构建的目的。

例如,角的概念的提出过程。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提问,与旧知识的冲突提问,一步步地让学生理解到推广角的概念的必要性,从而理解角的新概念。

教师:观看学生观察跳水的小动画,发现旋转了两圈,一圈是360度,那么两圈是多少度呢,肯定超过了360度。

学生:初中学过角的范围是0度到360度,超过360度的角怎么办呢?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师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发现初中的角的概念与生活存在矛盾,共同得出结论,需要对角的概念进行推广。

1.3 问题的生活实践性

(1)??题的来源与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问题的解决以师生间的适应与合作为基点。

例如,以教室中悬挂的时钟为切入点,师生共同观察发现秒针转了一圈又回到同一个位置的现象,提出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1.4体验的愉悦性

教师的愉悦来自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分享问题的喜悦,学生的愉悦来自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和在反思过程中产生新问题的愉悦。

例如:象限角的判定。

教师:30度是第几象限的角?

学生A:第一象限。

教师:-330度呢?

学生B:还是第一象限。

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作图,发现了这两个角不仅终边都在第一象限,而且终边相同的现象。

2 对话理念下的课堂倾听

在对话教学中,伯布斯认为,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话,有三方面规则:参与、投入、互惠。在“投入”这一规则中,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善于倾听,以便正确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倾听是对话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师只有做到真正地倾听,教师与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展开交流,从而使对话有效地进行下去,达到共鸣。因此,对话教学理念下的中职数学课堂倾听具有以下的特点:

(1)教师预设并生成倾听内容。教师在预设问题时教师要做到提问开放性的问题,同时促进学生倾听内容的生成。教师深入追问理解倾听内容,这时候学生就处于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

例如,在建构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先给出与30度终边的角有390度,-330度,接下来再引导学生给出还有哪些角与30度的角终边相同,发现终边相同的角可以写成一个统一的格式。接着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两个角的度数之差为360度,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是终边相同的角吗?至此,学生就逐步建构起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2)教师不断尝试变换倾听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倾听的姿势,倾听的距离,倾听的眼神,为学生创造情境感。同时,目光的接触在倾听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认可。让整个课堂的授课过程慢下来,体会“慢课堂”所带来的有效教学。

(3)课堂倾听反馈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地向学生反馈倾听的效果,让学生的期望值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3 对话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为适应对话理念下的一系列课堂教学行为,我们提出了对话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直以来,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如何“教”,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基于新课改改革的理论背景,对话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1)教学目标设计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要保持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师生和生生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会生成许多动态。因此,我们要在预设目标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2)创造富有对话性的教学情境是设计的重点。在教学情境上注重联系实际,趣味呈现,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学习。例如,在角的概念推广中,搜集了大量生活中关于旋转的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冲击学生的视觉,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与教师自然而然地交流。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

提问是自主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动力,提问是激活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将知识的重点、难点创设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这说明提问须善问,注意提问的技巧。提问是有效课堂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认知效果,即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在此浅谈本人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1.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矛盾,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2)不解,对新知识毫无认识,不理解知识内容;(3)错误,貌似掌握知识,实际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错;(4)差异,不同概念间的差别,必须引导寻找差异;(5)混淆,一些似是而非的相关概念,容易产生困惑。

2.提问的目的就在于:(1)刺激学生学习动机,使之对所学知识感兴趣;(2)启发思维,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3)评价学习效果,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知识,通过提问得到反馈,及时作出进一步应对;(4)激发产生顿悟,在发现学生学习困惑之处,通过提问使之突破思维的阻碍点,产生顿悟;(5)构建知识网络,通过提问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二、什么时候问,问什么

课堂提问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课堂学习内容,适时地提出问题。(1)一般在讲授新课,或者在学生情绪低落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2)当遇到学习难点,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无法突破时,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造成学生思维困难的问题,启发性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3)当学生有所顿悟时,适时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4)发现学生理解错误时,尽量联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举一些学生所知的例子,进行反问式的提问,帮助学生找到思维误区,解决问题;(5)学到重点知识时,针对重点知识中的重要字词概念进行重点提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三、怎么问,应注意什么

课堂提问有很多形式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追踪式提问等。课堂提问切忌形式单调,缺乏启发性。提问形式应该多样,可以多问一些“为什么?”疑惑性较大的问题,还可以创设探究式提问,如“如果……,那么会怎么样?”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难条件,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获得自主获得知识的乐趣。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不要局限在课本提供的素材,学生本来就对课本有抵触,课本中的提问他们自己都可以看,教师再次复述课本的提问没多大意义。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多就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现象,学生平时没注意到的地方,从这些方面设立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解释,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觉得课本知识的乏味,还可帮助学生明白并树立“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生活”中的观念。

3.课堂提问还要控制情绪和肢体语言

教师的情绪表现,直接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质量,还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时可以带着微笑让学生觉得亲切愉快;可以带着期盼、鼓励的眼神,给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不怕答错,就怕学生将问题隐藏,不懂装懂;还可以用惊讶的表情,来提问一些学生可能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也可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夸张的肯定,或者也可以表示自己对回答不满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答案还存在严重的漏洞;甚至可以适当地表示“愤怒”,让学生知道他的表现不及老师对他的期望。但千万不要带着鄙视或嘲讽的表情进行提问,不要用提问来惩罚学生。提问应该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只有用自己丰富的表情、得体的动作、多变的语气、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才能使课堂提问起到应有的作用。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提问要目的明确、精心准备问题、找准时机、注意形式变化、讲究提问艺术技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课堂提问,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