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篇1

【关键词】课堂;作文课中;综合性学习;思想材料;思辨能力;生活

所谓思辨能力,简言之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各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纷纭的现象,要求学校教育不但要传授现成的知识,更应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使他们学会分析、推理、判断,让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纷纭的现象能进行思考,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新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述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变课堂模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需要思辩,只有思辩,语文课堂才能够变得开放而充满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主,一堂课下来。主要是教师在讲,没给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思想,会思想的人才,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积极开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善思考,会思考的人。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今年,我校开始全面实施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教师一讲到底的形式,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这种模式下的课堂,采取学生自学,学生教学生,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学生自己能得出的,教师不讲,教师只精讲点拨学生不明白的,没想到的,一般情况下,一堂课只允许教师讲15分钟以下,学生自学十多分钟,学生交流讨论十多分钟,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以学习《音乐人贝多芬》这一课为例,在实现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目标时,我按小组人数(5人/组)把课文分为五个部分,每一个成员研读一个部分,从自己这一部分中感知人物形象,再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总的人物形象,这样,首先,学生都得思考,辨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再把自己的结论告知本小组其它成员,这样,一堂课有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学阶段),这一时段学生在思考,在辨别;另一时段(学生交流讨论时段)学生要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出来,让小组成员明白,要思考;学生听小组成员的思考成果,也要思考,也要辨别。这样,学生在思考后交流,在交流中思考辨别,在探讨中辨别思考。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思考的时间大大增加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级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更让人高兴的是学生爱思考了。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长时间下来,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定会提高。

2.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培养和鼓励很重要

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促使学生思考的催化剂,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思索的教师。

其实,现在的初中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表现欲都很强,他们都喜欢,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让学生大胆想象,无所顾忌的表达。一开始学生想法可能让你觉得可笑,可叹,可气,但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大力表扬他爱思考,切忌嘲笑,讽刺他的怪诞,愚蠢可笑的想法,不然会扼杀学生的思考力。久而久之,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就害怕说,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这样的课堂就不是我们所要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用激励的语言大力表扬爱思考的学生,同时,还要采取其它的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思索,积极参予。这样,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一定会勤于思考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能力肯定会提高。

当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盲目性、随意性,让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让他们多角度地思考,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3.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生活是一本大书,是培养学生思辨力最鲜活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思考,辨别,体验事物的真、善、美、假、恶、丑,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辨析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感悟,体验身边之事来提高思辨能力。学生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他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往往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感悟与更深刻的体验。当我们挖空心思,苦口婆心去教育孩子要注意节约,要关心体谅父母,体谅他们持家的不易,也许我们说得口干舌燥,头头是道,可对学生的心灵触动并不大。如果我们这种苦口婆心、空对空的教育换成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跟随父母去劳动一下,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劳动的艰辛,或许他们会更懂得节约,懂得体谅父母了。这样,他们自然会明白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了。

以前,我在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之事,让他们去发现身边的“荣”与“耻”。并把他们的发现都张贴在墙上,或者把他们的发现在班上交流、讨论,在这一活动中,我发现这些内容有的是反映我班实际情况的,如“以抄作业为耻,以勤学好思为荣”;有的是反映学生自身问题的,如“以着装整洁朴素为荣,以衣冠不整为耻”;有的是反映家庭社会问题的。总之。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控制,班纪班风更好了,家长们也反映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引导孩子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事抓起,这样会更贴近孩子的心,产生的体验更易触及孩子的心灵,学生在感悟,体验生活中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长期如此,学生的洞察力、思考力、辨别力自然会提高。

二是应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材料。从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领域,从思想道德、情操等各个方面引进各种现象,问题,让他们针对这些问题、现象,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当然,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在这些讨论中明白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真与伪,逐渐提高他们的思考辨别能力。

4.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很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说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现象等问题的认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活动。

首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去研究。当然,教师要注意各环节的指导。这样就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

其次,综合性学习应注意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这样,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才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思考、辨别、认识。例如:在七年级下中我班搞了《黄河,母亲》这一综合性学习,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明白了如何进行环保。再如,在《我也追星》这一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对“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与认识。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辨别。无庸置疑,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会在活动中提高。

5.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写作与思维是无法分开的,写作能使人的思维缜密、准确,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能让写作更轻松。所以,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其实,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思辩过程,没有思辩参与的写作是不可思议的,是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的。同时,思辩能力也是在复杂的思辩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提高思辩能力,写作训练是一种极佳的途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像力,思考力这几种思维能力,通过这几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自然就得到培养、提高。以观察力为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锻炼学生的眼力,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观察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思考、辨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也能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可见写作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培养发散性思维, 就是让学生学会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的意识, 引导他们多向思考, 在思考问题时, 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沿着多条路径思考。

当然,作文能力与思辨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不过,只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辩,增加学生的作文实践经验,就一定会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自然,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除了亲身感悟,体验生活之外,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学生应积极主动观察、思考,养成与书本对话,与身边的报章杂志等沟通和对话的习惯。在与它们的对话中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思考辨析能力。

当然,思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育者把知识传播和能力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机会训练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 它需要教育者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需要教育者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他们通过与生活的对话来感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洞察力、判断力和辨别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霍宁丽)

篇2

>> 学术论文写作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论英语议论文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论英语学术论文标题的写作 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公安院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英语写作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管窥 论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教育课题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作者邀请 浅论在读体育硕士生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中医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与翻译研究 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研究 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探讨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解析 学术论文“结果与讨论”写作规范 浅谈学术论文摘要写作 编辑视野下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 城建档案学术论文写作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1/2/8.

[2] Dewey, John. How We Think[M]. New York: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33.

[3] Facione O’,P. 1990.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 M] .Millbrae: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4] Geertsen, H. Reed, Rethinking thinking about higher-level thinking [J]. Teaching Sociology, 2003(1).

[5] 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6] 陈亚平,刘枫.英语学院2008级新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 [J] .北外英文学刊,2010(1) .

[7]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其莘,黄源深,秦秀白,陈建平.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9]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10] 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J].外语界,2008(6).

[11]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中国外语,2010(1).

[12] 李莉文.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设计: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8).

[13] 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4] 罗仕国,秦艳,黄宗杰,梁叶丽,孙莉莉.关于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与讨论[J].广西教育,2009(3).

[15] 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一)[J].外语界,2001(5).

[16]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8).

[17]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方略

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公式记忆中,而应调动学生参与实际课堂、自主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数学教学最突出的价值应是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表达,通过不断强化训练,让其不断将数学学习扩展到实际生活的理解与思考中。然而,在思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要想打破古板教学的桎梏,教师应顺应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深刻认识到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辨能力培养。

一、数学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思辨能力即为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理论后,学生可借助抽象的数学概念来进一步对具体的知识进行判断、概括及推理,逐步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意识思辨能力。数学思辨能力的形成将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与感悟,让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判断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领域较广,与生活贴切。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能力后,可更为容易整理出自我方法,并在应对相类似问题时可迅速反应,在不断质疑、思考与解答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独到的见解,从而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养,培养其思辨能力。

二、小学数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方略

教师应具体分析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多样化教学模式,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来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耐心对学生的看法及想法予以评价,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逐步形成自我学习及思考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能力。

1.创设情境及组织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古板的教学课堂中多为教师一人讲解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疑问无法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当面反馈给教师,取而代之的是考差的数学答卷。如此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搜集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素材,借助外界媒介创设多样化情境或组织讨论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间多种想法与解题思路可呈现出来。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才可树立起自信心,活跃思维,不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如《有趣的图形》一课学习中,教师可自制图形道具,让学生尝试描述图形的特征,然后用生活中所见的例子来说明。如长方形,教师可在介绍其特征之后,让学生间相互合作,找出教室中类似于长方形的物体。将学生自我寻找与发现的方式代替以往教师一人讲,可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参与思考。

2.善于设问及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可从多渠道收集素材,以生活化的提问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让其不断发散思维,在头脑中不断对数学知识与理论进行加工与整理,慢慢形成自我的知识框架。以设问及设置悬念的方式展开课堂,可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最大限度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继而,教师可有针对性对设问进行延伸,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认识时间》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同学们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等类似问题进行设问,让学生开始思考。怀揣着“‘时间’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呢”这类想法,学生会更加关注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并对日常生活开始回想,思考时间在其生活中是怎样的。如此便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不断进行思考,从而有助于培养其思辨能力。

3.趣味评价及设计亮点,鼓励学生讨论

课堂活动中少不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决定学生学习及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学生分享或回答问题后,教师应以趣味性评价来激励学生,多鼓励学生发言,激发其思维发展。若学生回答不出,教师不应直面斥责学生不听讲等,而应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大胆将其想法表达出来,继而再对其想法进行纠正或修补。

比如《圆》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来大概描述一下图形的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在其想法上加以纠正或补充。若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球。”教师不可一棒子否认学生的观点,应予以更为专业的用语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其原有概念上进行自我知识修补。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思维能力培养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进行思考与总结,逐步形成自我想法,让其可巧妙灵活应对同类题目,更能不断培养其自我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立彬.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6(29):205

[2]丁成亚.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下思辨能力的培养[J].科学童话,2016(18):36

篇4

关键词:“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实施策略

黄源深先生于1998年和2010年分别提出英语教育应该以“为思而教”为价值取向,采用“学思结合”的方针,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增强学生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和语言思辨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学会分析、解释、推理、评估与说明,并进行自我校准。本文将简析英语教育价值取向的意义,并从培养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探索英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施策略。

一、英语教育价值取向的意义

黄源深先生将“为思而教”定为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并指出实施该价值取向必须重视学思结合,塑造学生的英语思维,教导学生认知英语价值与功能,在英语文学阅读中进行探索,对比分析英汉文化,提升英语阅读思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翻译人才。而且,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的过程中学习英汉互译文化,培养英语思维,加强母语功底;从中观角度细化英语文学阅读,初步培养阅读思辨能力;再从微观角度出发,融合“开展文学阅读、扩大语言输入、注重体验学习、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灵活应用英语文学阅读,提升英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密度,让学生练习撰写英语阅读心得,创作英语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1]。

二、英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

加强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习英汉互译文化,强化学生的母语功底和提高学生英文翻译能力的前提基础。教师在进行英汉文学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制作精巧、生动的教学视频和短小而完整的课件,辅助学生在欣赏灵动的视频中掌握英语知识,并通过课堂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盲点。例如在讲解语态词will时,教师可以融合《乱世佳人》的电影视频,并在课件中选用其英汉互译的经典语录,用清晰的图文为学生展示以下内容:

“I’ll think of it all tomorrow,at Tara.I can stand it then.Tomorrow,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After all,tomorrow is anather day”(明天我要回塔拉。那时候我就能经受得住一切。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再让他回来。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然后,教师可以用红色的字体标注重点词汇will,指导学生认知这个单词在句子所起的作用,从中了解英汉互译文化,加强自身的英语翻译功底。讲解《英国文学・呼啸山庄》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为学生展示这样一句话:“Fog hung in the trees, and in the distance, large, sharp, talk rocks called the Penistone Crages rose up out of the ground”,接着让学生从中寻找和判断英语表达方式,总结重点词汇和语法点,并翻译这句话,尝试用英语对其进行复述,分析这句话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更为标准的汉语译文“树林里雾气弥漫,在远处,巨大尖峭的潘尼石岩拔地而起,巍然耸立”,再和学生一起讨论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对比英汉陈述的不同,总结翻译技巧。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网络平台构建英语学习网络,在“英语知识库”中添加多方面的优秀作品,如英语影视文学对译和英汉互译名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依然能够随时练习英汉互译,不断扩展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促进英语知识资源共享[2]。

(二)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则要求教师应成功融入“学思结合”理念,广泛引入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整理知识点,进行思考和分析,用汉语和英语解释所读内容,并总结自己的阅读体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3]。例如在讲解《欧美文学・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时,教师可以引入经典内容《Crystal vase and earthenware pot》(水晶瓶和陶罐的故事),先让学生阅读“One moring,on awaking,she saw on her window tow vases filled with flowers.One was a very beautiful and very brilliant crystal vase but cracked.It had allowed the water with which it had been filled to ascape,and the flowers which it contained were withered.The other was an earthenware pot,coarse and common,but which had preserved all its water,and its flowers remained fresh and crimson..”再学生进行翻译,为学生展示译文“一天早上,她醒来看见自己的窗台上放着两只插满花的花瓶。一只是非常漂亮、非常透明的水晶瓶,然而却有裂纹,里面的花也枯萎了。另一只是个粗糙、不起眼的陶罐,但它却蓄满了水,里面的花儿依然新鲜、红艳。”,然后和学生用英语分析卡西莫多在窗台上摆放这两只花瓶的用意,推测爱斯梅拉达看到这两个花瓶以后的反应,让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理解这段话。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这次阅读讲解活动,用英语告诉学生卡西莫多想用平凡粗糙的陶罐和有裂缝的水晶瓶来提醒爱斯梅拉达不要被弗比斯英俊的外表所欺骗,可是爱斯梅拉达最终都不明白卡西莫多的良苦用心,她美丽、善良而纯真,却有盲目痴情的一面,这也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批判性思维看待英语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在解析《简・爱》(Jane Eyre)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书中较为短小精悍的语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巧记单词和语法,探索中英语法结构的异同。教师可以用课件为学生列举以下三句话:

1.I soon discovered that often , there were good sides to all the sad troubles in life .(我很快发现生活中令人伤心的麻烦事往往也有它好的方面。)

2.If you really want it, happiness is waiting for you.(如果你真想得到幸福,幸福也正在等待着你。)

3.That evening,I stood at the door of my house, looking at the door of my house, looking at the sunset an the quiet fields.I allowed myself to imagine again the life I could have had with Mr.Rochester.(那天晚上,我站在我的房门口,望着落日和静静的田野,任由自己想象着和罗切斯特在一起我们会过怎样一种生活。)

接着,教师可以根据例句提出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that sad troubles?”,“What is happiness?”“Why was Jane thought that had with Mr.Rochester could be happiness?”学生能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更为标准的英语表述方式,认知英汉互译中的省略用语和意译,增强自身的文学翻译功底。

(三)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

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必须从翻译市场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练习灵活学习与应用英语文学阅读知识,自由撰写阅读心得,创作英文小说、诗歌和散文,尝试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以此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4]。例如在讲解《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分析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形象,翻译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尝试创作英文剧本。在解读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A Red , Red Rose)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领悟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然后结合诗歌意象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作诗,在诗中弘扬真善美,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指导学生创作英文小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坚持在每周阅读短篇英文小说,如《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马克・吐温小说集》和《杰克・伦敦全集》,接着让学生练习写阅读感想,最后,教师可以指点学生结合小说六要素和英语表述方式创作英文小说。而且,教师应注重定期交流与分享学生的英语作品,通过客观的评比来促使英语教育活跃化。对于英语散文写作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坚持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精读《美丽英文全集》,然后以自然现象、时事政治、文化标志和个人理想等为话题练习写英语散文,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为思而教”的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思维,教师应注意融合“学思结合”策略,做好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的过程中学习英汉互译文化,增强自身的读思辨能力和英语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昌鑫,陈慧娟,欧阳春娟等.“五年一贯制”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4:1)

[2]蒋卓轩,张岩,李晓明.基于MOOC数据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的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3:2)

篇5

【关键词】情境教学 “境”与“知” 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1-01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理念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情境探究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相对缺乏趣味性和活泼性,大多数高中生对政治课感到乏味枯燥,追根溯源就是因为高中政治课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传授知识,而有所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而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提不起兴趣,如果能有效依托现代多媒体工具,开展情境教学,就能让高中政治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政治教学经验,以《文化生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一课为例,谈几点寓“知”于“境”、“境”中求“知”的高中政治课情境教学思考。

一、“境”的构建原则

1.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既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又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材料。这些材料还应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理和智力。

2.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

3.情境教学的问题性原则。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隐藏着疑难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诱导学生去思索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境教学的针对性原则。政治课负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校本实际及学生情况,因地制宜地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取得他们的认同。

5.情境教学的思辨性原则。思辨性情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在思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思辨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台上“舞动”思辨的“长袖”,尽显“自我风采”,尽求“自我提升”。

二、“境”的运用

教学情境的运用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和增减,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取舍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全面讲解,应该对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知识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启迪思维。在本节内容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把重点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上,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能合理安排时间。

其次,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情境材料的主要来源有: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情况;报刊杂志上的各种事例;电视、网络中展现的情境材料;图书馆和网上的有关资料;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前四种方法特别是网上查资料的方法在今天更为常用。在上课之前我就要求学生注意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和见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道德现象,并注意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搜集有关资料。这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步骤,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既学会了观察生活,把生活和课堂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情境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形成典型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情境在学生探究中的前提和基础性作用。

三、“知”与“境”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情境教学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形式和功能上一直在取得新突破,也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重要课堂形式之一,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随意创设,失去意义。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出发点,从而达到营造勤奋好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随意创设教学情景,这样容易使学生思维发生混乱,从而失去了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2.只重导入,忽视全程。大多数教师都很重视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教学情境,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教师还应该将情境教学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以便让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

3.滥用课件,效益不高。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但如果教师频繁地使用课件来创设教学情景,就会使学生的焦点只放在课件上,从而降低他们对知识本身的关注度。这就背离了情境教学的初衷。

4.价值失当,弄巧成拙。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经历生命的过程,参与生活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建构中获得认知,升华思想,内化品德。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要关注和研究预设生成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防止弄巧成拙。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识系统,促进认识的新发展。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创设乐学情境,让思想政治课赢得学生”,载《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5年,第8期。

[2]曾德生:“构建情境式教育模式,将时尚元素引入思想政治教育”[J],载《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1期。

[3]王刚,邹春雷:“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功能及设置”[J],载《北方经贸》,2009年第7期。

[4]贺中元:“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载《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1期。

篇6

关键词: 文本阅读教学 文化对话 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一般以文本阅读教学为主。近段时间有关文本阅读的讨论很多: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解读,“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热闹纷呈的小组合作探究,使原本平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也都“动了起来”。但作为一线教师,我个人觉得,在这热闹的背后似乎少了些什么,仿佛有一样东西在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开展文本阅读?文本阅读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一、文化对话,开拓思维空间,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只有在文化前提下深入地思考文本,才能构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通道,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当学生真正走入了文本,我们就会发现:不需要“所谓的”教学技巧,也不需要老师一味地费力点拨,只要营造合理的文化对话的氛围,学生的思维闸门便能自然而然地打开,在与文本的文化对话中,创造性地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师生尽情地畅游文本,共同完成对人类文化的欣赏、膜拜和传承。

1.在文化共鸣中,开拓思维空间。

学生对某种文本内涵的接收,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而选入课堂的文本一般都是优秀文本,有着较高层次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有时是很难理解和体悟的。鉴于此,我们应给予阅读教学一些思想文化意识,提供更多的文化平台,以激活学生思维通道,让学生在文化品位中找到与文本的共鸣。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多向发展,在自由思考的灵性空间生发智慧,锐意创新。

2.在文化批判中,提高鉴赏能力。

文本还塑造了许多带有文化批判性质的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解读,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深刻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而脱离文化的阅读批判,只能是与文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误批、错批,可这种误批、错判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甚至有些老师还把它奉为对文本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解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需要老师一定的引导,但这种引导必须在文化对话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准确度、思维的精密度和鉴赏的深刻度。

二、文化对话,陶冶情感,完善人格

文化是人的自为性产物,人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人自身,人与文化本身就是同源共生、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生活在文化的空间里,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坐标。新课程标准提出:“母语教育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语文技能训练过程,而且是一个陶冶情操、培养精神、完善人格的过程。

三、文化对话,开阔视野,提升教师语文素养

语文负载文化,呈现文化,传递文化,反映人类文化的基本成果。因此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有赖于对文化的理解。教师水平的差别,实质上是教师文化素质高低的表现。那些文化底蕴越深厚、语文素养越高的教师,才能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准确而深刻地把握文本内涵,才能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文化对话。

那么怎样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提升教师的语文素质呢?方法肯定很多,但我个人认为目前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最缺乏的是读书的习惯和思辨的精神。

首先,爱读书,开阔视野。语文学科如海天般高深阔远。教学经验告诉我:读书过少过窄,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能如盲人摸象般肢解文本;而原先在各类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随着春去秋来的重复轮回,早已调零或日显陈旧。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怎么能给学生滋润清泉?正如教授莎士比亚戏剧,如果缺乏对相应宗教背景的认识,是很难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麦克白的悲剧乃至莎剧中普遍存在的对人性的拷问;同样只有通晓古代隐士文化,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解读厌弃尘世、鄙弃名利、钟情山水、热爱田园的陶渊明,才能准确把握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因此语文教师要常常让身心浸润在古今中外文字中,感受人类的尊严与伟大。通过读书开阔视野,为阅读教学注入新的“血液”,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主体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有了这种心灵的沟通,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共同面对青春和生命的感悟,这样的课堂将永远演绎着激情燃烧的岁月。

其次,求思辨,不人云亦云。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会获得很多参考资料,这里有专家学者的见解,也有以往成功的教学案例。是人云亦云、邯郸学步,还是集思广益、择善而从?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源自教者深厚的学养,还源自自身强烈的思辨意识。文化对话中的文本阅读,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而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也不同,因而课堂上总会出现始料不及的结果和不可重复的激情。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不假思考地接受和毫无取舍地同意,只能以文化为前提的思辨心态面对:不盲从盲信权威,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使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光焰闪射。而这种思辨的品质同样还会感染学生,鼓励他们在文本阅读中深入品味,读出创见。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才能成为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因此,思辨精神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增添智慧,使阅读教学充满智慧的对话,最终获得求真求善求美的圣贤境界。

在文本阅读中以文化为出发点进行对话,学生的情感才会丰富如复瓣之花朵,学生的思维才能灵活多变如多声部重唱;课堂才会立体丰满,文本阅读才能有效渗透到学生心灵,熏陶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建设有文化在场的文本阅读教学,将是我一生追求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李儒大.浅谈语文教育的文化性格.中学语文,2008.6.

[2]严华银.徘徊在语文课堂“现代化”边缘的思索.中学语文教学,2008.11.

篇7

近年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历史教学作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历史来鉴是非、知兴替,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思辨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主合作教育”作为一种特色发展教育方式,在新课改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自主合作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存在的不足之处,简要地分析了改善历史教学中“自主合作教育”的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自主合作教育;历史教学;特色发展研究

“自主合作教育”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以群体动力理论、认知理论、选择理论等作为其理论依据,为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进行分组,以小组为教学基本单位,通过组内沟通交流、自主探讨、互动合作,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创新发展教学模式。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过度强调以历史教师为中心,知识单向度的灌溉历史知识,不利于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历史脉络,探索和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增强对历史的思辨能力,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教育”模式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主合作教育”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当前,素质教育强调要以人为本。每个学生个体在历史学习各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传统的灌输式历史教学、一刀切的历史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压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而通过自主合作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尊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舞台[1]。

(二)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活跃课堂氛围

“自主合作教育”模式强调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的多样化、多维度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提升历史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这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展示与表达,自我评价与反省,在沟通交流中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三)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历史事件的解读角度是多维度、多角度的,不同的学生对待历史是见仁见智的。“自主合作教育”模式,通过组员的沟通交流,可以使组内成员对历史的看法相互碰撞,相互借鉴,产生更多的思想花火,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实效[2]。

二、自主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小组分配不够合理

在“自主合作教育”模式中,小组的分配至关重要,它是这一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有些小组的分配不合理,标准过于僵硬和固化。组员的层次差距过大,未能形成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紧密配合,导致部分成员在组内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此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些小组内部的分工不明确,任务、角色混乱,导致“自主合作教育”模式不能够充分发挥效果。

(二)教师缺乏有效指导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教育”模式,需要历史教师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但是,一些历史教师缺乏相应的素质,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不能够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历史教学方案和目标,不能够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进步情况及时的历史教学的内容。

(三)评价标准不科学

评价环节也是“自主合作教育”模式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评价环节、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仍存在一刀切的状况,用同一种标准和同一种方法来评价不同小组的学生,不仅会产生不公平,还会挫伤部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自主合作教育”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化措施

(一)提升教师素质,科学设置课程

“自主合作教育”模式作为创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好地作用,就必须不断提升历史教师的素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合理的设置历史课程,及时调整历史教学目标,探索开放式、半开放式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思维、创设情景、自主学习等各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强组织和协调能力,尊重学生对于历史的独到见解,对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及时的解答,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历史[3]。

(二)合理划分小组,建立有效机制

为让“自主合作教育”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对合作教学小组进行合理的划分,组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综合考虑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使小组内部成员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补结合,满足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不同需求,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要基本一致。此外,必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和多层次、立体化的激励机制,促使组内成员之间、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自主学习和进步。

(三)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学习实效

当前多媒体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也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渠道和手段。“自主合作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电影、视频、音频资料等方式,来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结语

“自主合作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经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一定会使它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艳丽 单位: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本科

【参考文献】

[1]姜海英.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弊分析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4.

篇8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思想上必须重视良好数学习惯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练习、解题方面的能力素养,更有益于学生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及生活中要本着"密切联系学生,用苦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宗旨,充分准备、科学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确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要根据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区别对待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教学进度。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灵活安排,深入浅出,科学新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的安排设置是实现素质教育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的重要手段。在提高课堂的45分钟的质量的同时,如何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一要培养阅读思维习惯。阅读的能力虽说主要依赖于语文科目,但在数学科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我们在做一道数学题时,总是强调学生应该认真阅读题目,抓住题目的核心,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所谓"读懂"题目,就是只有先阅读题目,才能做到懂题目。当阅读题目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学生在解题方面也就显得游刃有余。经常强调学生做题之前要读懂题目,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二要培养思辨的数学习惯。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需要有意识的安排上课的内容,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其中对学生的问答要着重设计。在二年级表内除法一课中,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留下施展才华的空间。如:"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出56÷8=7的?"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三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数学问题往往能做到一题多解,如何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解题方法快速、准确的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呢?最优解的思维其实就是发散性思维,一个问题多种解法,一个计算式多种途径算得正确答案,一个方向问题多种说法等等,这些都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讲解,并参与到学生当中进行讨论,发表见解,肯定好的方法,纠正错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最快最直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计算58-32-18和58-(32+18)的时候,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先通过计算,然后观察总结得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后连个数的和这一规律。寻找最优解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重视巩固,注重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我买了3箱汽水,每箱装8瓶,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通过实际的教学发现,学生的作业会多种多样,涉及范围也会很大,这也恰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运用数学思考的习惯。

四 、以身作则,注重引导,树立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

一、培养初中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一)应试的需要

现阶段考试仍然是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因其对能力综合性的考查,被赋予很高的分值,要想在初中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写作方面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认为作文很难写,其实不然,只要方法得当、功夫用得深,在作文中取得好成绩并不是一件难事。

(二)培养综合素质的需要

写作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写作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细致的观察力、缜密的思辨力和流畅的表达力,通过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在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写作需要的素材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学方面的,还包含其他学科的内容,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三)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的需要

写作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生活能力,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直到以后工作参加的各类考试中,写作能力始终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在现在这个“逢进必考”的社会,如何在短时间内客观地评价应试者,《申论》作为笔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被引入到职业考试中,就《申论》考查的本质来看,依然是对应试者写作能力的考查,因此,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应对以后的各类考试,为未来的工作学习打好基础。

二、培养初中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各类作文要素,做到有的放矢

在写作中,首先要明确各类文体的要素,由于各文体的不同,对写作格式、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记叙文需要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交代清楚,适合使用感性的语言;议论文重要的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做到条例清楚、逻辑性强;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要做到科学合理、数字准确。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要突出实用性。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对各类文体的基本要素形成清楚认识,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二)养成随时摘抄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摘抄看似枯燥、耗费时间、效果不明显,但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文章要进行及时摘抄,对于一些经典的段落、文章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状态,以便在需要时可以信手拈来。利用闲暇时间,随时对自己的摘抄内容进行翻阅,不断加深对摘抄内容的理解,逐渐喜欢上摘抄,由在外在压力下进行摘抄到积极主动进行摘抄。

(三)培养广泛的阅读爱好,加强语言感知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好语文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但仅依靠课堂上的语文方面知识是不够,要增加所写文章的深度与广度,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阅读经典名著、科普文章、各类随笔、诗歌、短文,尤其是要加强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不同作家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对词语的运用等,同时,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多进行思考,认真揣摩,掌握阅读的精髓,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写作时做到旁征博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四)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拓宽写作思路

敏锐的观察力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技能,如果不对事物进行观察,会使写出的文章没有特点,没有生命力,写出的内容是大家都知道的、是人人可以写出来的,显得没有深度。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即使是对同样的事物由于自己当时心境的不同或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事物的过程也是逐渐积累、扩宽思路的过程,只有通过深入的观察才能做好“言之有物”,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五)勤翻各类工具书,丰富写作词汇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好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语义;还有些词语由于所处语境的不同,会表现出褒贬不同的意思,要想对这些词形成清楚的认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要靠不断的积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养成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对于不认识、不懂的、理解不深刻的词语要主动进行学习,不要因为麻烦而忽略工具书的作用。翻阅工具书的过程中,是加深对相关词汇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翻阅的过程中,词汇库得到丰富,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六)经常写日记和随笔,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掌握各方面的技能外,重要的是要经常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日记和随笔是写作能力锻炼的很好途径。日记通过对日常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记录,一方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随笔主要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随时进行记录、发表观点,写随笔的过程是不断锻炼思维能力、组织语言能力、提高感受力的过程,所以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和写随笔的习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启新.浅谈初中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6(13):4.

篇10

>> WebQuest教学模式与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Webquest教学模式 浅谈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探讨 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对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 浅谈职业教育的教学引入模式 引入职业标准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传统体育养生引入职业院校学生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思考 高职应用英语教学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语文教学 WebQuest模式下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研究 引入职业核心能力 创新社会实践模式 WebQuest模式初探 引入拓展训练游戏改进《护理管理学》教学模式 拓展训练模式引入中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关于拓展训练模式引入高职“两课”教学的思考 对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几点探讨 浅谈WebQuest在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原料知识课教学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代码编写训练

学习网页制作,熟练地用代码编写网页是必不可少的。而以往教学用DW软件生成代码的方式方法,一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二则DW软件生成网页代码,繁琐冗余,后期需要大量的优化,否则将有碍网站推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结合网页设计教材,在网页元素输入之初,先分别用记事本和DW软件通过实例学习代码的编写,然后让同学们分析网页中各代码的含义,各参数的作用,再通过记事本代码的方式制作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网页。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学会了代码的编写。

2.DIV盒子模型直观训练

对于初学者来说,从简单的通过DIV标签实现一个小的栏目块开始,了解DIV的含义、各参数的作用、注意事项及与CSS之间的关系。

当学会了各种样式的栏目编写之后,再从DIV标签的简单嵌套到整个网页的布局,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兴趣十足。

3.CSS网页效果细节训练

CSS是能够真正做到网页表现与内容分离的一种样式设计语言。在教学中,通过调整CSS细微的属性值来观察网页不同的效果,以养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对细节的重视程度。

(四)资源(Resources)

“资源”是一个网站清单,教师事先已查找过这些网站。资源经过了预选,以便学习者能在主题上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网上冲浪。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划分出企业网站、政府网站、教育网站等大类,然后主要针对企业网站再细分出商品的类别,让学生多浏览,找到同类别网站的共性。并向学生推荐了专业人员使用的Web 技术专业网站,让学生遇到问题时随时查找,养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评估(Evaluation)

“评估”是WebQuest中的新增模块。显然,如果我们要证明用网络来学习的花费是值得的,我们需要能够测评学习结果。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建立自己电子作品档案,完整记录学习的过程。每堂课的作品不但按时提交给老师,还要以日期和模块的形式,由自己保存。这样既让学生增加了对信息分类处理的意识,又完整的记录了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可以在今后工作中技巧加以借鉴。

(六)结论(Conclusion)

WebQuest的“结论”部分提供机会给学习者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习者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从知识技能角度、合作态度、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也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通过总结交流,评价反思,让学生了解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认识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有哪些不足之处、下一步要学习什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不断优化网页制作教学内容

组织课题组骨干教师与企业资深专家多方面的调研分析,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整合。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加入网页设计常用的专业技能如网页艺术设计、网页配色、JavaScript编程技能、网页图像处理、网页中Flas等常用内容,并对网站设计开发中的一些前沿技术进行介绍说明如Ajax、JQuery、SEO优化等。

(二)做好相关课程间的融合与应用

为了webquest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在课堂上做好不同课程间的融合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Flash在网页制作中的应用方式主要集中在色彩的变换和动态的阐述上。在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中,其浏览器自带了Flash播放插件,这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力的推动了Flash软件技术的普及。

PHOTOSHOP图像设计软件直接做出这个网页的雏形更有表达能力,这样客户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提出一些比较明了的建议,也是网站制作的第一步。

(三)引导学生转变认知、心态和观念

在网页制作的实践课程中需要不断对学生的认知、心态和观念加以引导,使其逐步站在工作角度,应用好DW工具为客户服务,实现学生身份到员工身份转变的过渡,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结果表明说明,webques教学模式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职业能力的联系。整个过程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本次课改仍是初步的尝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探讨。

参考文献

[1]张金艳 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研究[J].电子制作,2014,1:84.

[2]刘显丽.高职网页设计教学中 DIV+CSS 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3(3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