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篇1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难度很大,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学的渗透,能够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型接受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展学习渠道,并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必然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语文课程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主动探索、发现、收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获取、应用实践知识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是学生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把课堂研究和亲身实践相结合,自主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研究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层次,从生活中自选主题并且进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建立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机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都得到最优发挥。

(二)问题探究性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应该由教师指定材料让学生理解学习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生已经是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如学习完《鸿门宴》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作《项羽新探》《失败的英雄》等文章,从历史和人性角度研究项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设置“专题研究”课,即在语文教学中,以专题研究的形势穿插、设置一种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性活动。具体来讲,在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程有如下步骤。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题

研究性学习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合理安排。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确定课题范围,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现实生活问题。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方案

研究主题方案和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学生成立若干小组,组成分工不同、团结合作的集体,小组成员充分协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和计划。

(三)小组实施计划,教师负责指导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根据每个研究小组提交的活动安排、详细报告、活动情况报告表,对于其中的不恰当做法提出纠正,对小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以便提高小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技巧。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协调合作,以强化责任感和确保研究课题质量。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篇2

【关键词】有效;指导;小学生;研究性学习

How to instruct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effectively

Hu Qiongyu Zhou Shipei

【Abstract】The investigative study is effectively take student’s independency, the exploring study as a foundation, under the teacher instruction, from the student life with the social life in the choice and the determination research topic, or the group cooperation’s way carries on by individual, through practices the gain direct experience by oneself, masters the essential scientific method, enhances the synthesis utilization to study the knowledge to solve the question ability, thus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Effective; Instruction; Elementary student; Investigative study

2007年3月开始,我校在高年级开展《中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的科研活动,2008年4月,该课题被列为“教育部新课程综合实践”项目重点子课题,目前正在有序的开展研究,计划2012年结题后在我校全面推广。在这四年的研究活动中,我们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在一点一点的成长,我校课题组的老师们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认识由模糊、朦胧渐渐变得清晰有序起来。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这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研究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研究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知、突破已知、创新发现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便有序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 指导学生科学选题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选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学生要研究的方向、目标,直接影响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生要参与研究性学习,首要的步骤就是要选择一个待研究的课题。尽管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上讲无论什么样的课题学生都会有所收获,但经常会出现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课题本身缺乏科学性、课题操作性不强等情况,导致研究难以进行下去,因此,老师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科学严格地好选题关,在选题阶段就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并明确告诉学生选题在他后续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学生所选的题目应符合一定要求,应遵循以下几条的基本原则。

1.1 选的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选题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必须考虑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能力、精力的限制和实际客观条件,不能一味求创新;课题的操作难度一定要适宜,既要有价值,学生经过努力又能较好地完成,否则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1.2 选题应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不能仅仅是学生已知的概念和事物的翻版,否则一方面学生提不起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无法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拓展和探究。

1.3 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选择的课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允许学生融会贯通,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

1.4 选题应联系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选题上,要充分挖掘社会和生活当中的材料,把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 指导学生成立好课题研究小组

学生选择好课题以后,要组成小组开展课题的研究,开展合作学习,分组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在学生成立研究小组时教师要在分组上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要改变“优生”和“差生”的传统观念,根据对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了解,引导、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小组的产生尽量避免“任命”的方式,鼓励民主选举产生组长及成员,同时要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学生能够共同合作,共同去探究,在协作中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

3 指导制定科学合理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

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对研究的开展影响很大,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题实施计划,例如,以《研究笔的家族》为例,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制定了以下的研究活动计划。

组长 庄雯宇 组员 李莎 饶贺胜 胡正强 郑肖江 赵仁燕等

时间 2011.3.12 地点 四一班教室

活动内容 研究笔的家族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讨论并确定研究的课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一节课)

2、小组成员分工收集相关资料。(两周)

3、小组分类整理收集来的资料。(两节课)

4、办一期关于本课题的手抄报。(一周)

5、整理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两周)

6、课题总结(写研究报告)(一周)

7、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一节课)

8、参加全校举行的研究性学习展示交流活动。(一节课)

展示方式 1、 手抄报。2、 实物标本。3、 电子文档。 4、 研究学结或研究报告。

分工情况 1、 李莎负责收集标本并到图书室查阅相公资料。2、 庄雯宇郑肖江 责上网查阅资料。3、 赵仁燕负责办手抄报。 4、 胡正强责整理资料并写研究报告。5、 全组成员都参加访问记录并进行交流活动。

这样,学生根据活动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为有效地研究做好了全面的部署。

4 指导具体研究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教师也肩负着重要任务,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研究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教师就一定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为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研究任务创造条件。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我们教师要做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方向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监控学生课题的进展,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快捷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课题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另外,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展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自己的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5 指导总结、汇报成果与评价

这一阶段也就是课题的结题阶段,是对整个研究学习成果的大检阅,各研究小组对本组课程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将自己最闪亮的、最有价值的、最有特色的成果制作成PPT演示文稿、W0rd研究报告、手抄报,手工作品等进行展示。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全区的课题汇报成果于交流。今年四月,我校各研究小组的课题成果报告交流会生形式生动多彩,如《笔的家族》、《攀枝花木瓜》、《跟谁姓》、《认识死亡》等课题,师生们制作的演示文稿,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展示了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现象,并研究其根源,分析其价值,指出如何认识和对待正确,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为秸秆的妙用》、《含羞草为什么会怕羞》、《奇数和偶数》等课题的汇报,延展了课内知识,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加深了对社会文化的了解。

各研究小组学生代表在PPT成果展示报告中分别介绍了本组课题研究的过程、成果、经验、心得与感受,各课题组之间实现了知识、经验、方法、成果的交流与分享。有的课题组代表说:“研究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想要继续研究,”有的说:“研究性学习锻炼了我们很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有的说:“通过汇报展示,还了解到其他小组的研究过程,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们应更加努力,做到最好。”

每次课题展示报告会上,以促使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开展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客观公平的评价等。各参会的领导还进行了总结,鼓励学生们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提高素质,促进自我全面成长。

总之,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通过近四的不断努力,我校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都在不断努力着,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的开展,在探究活动中不断成长起来,为我校高效课堂的积极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VFP教学;研究性学习;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9-30094-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at Investigative Study in Visual Foxpro Teaching

HE Dong-mei, WANG Jin-hai

(Tangsh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investigative study's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study goal, the study content, the topic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study appraised and so on aspects to discuss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finally an exploration which programming curriculum teaching's application carried on Visual in the foxpro, as well as practice process brief description.

Key words: VFP teaching; Research is studied; Programming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学习软件编程的一门入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思维、综合能力。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1 研究性学习以其独有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可以取自我们的教科书,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对课程以外各种问题与现象的探究。强调学手动脑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这就更加符合现代软件工程开发所需的团队精神。

2 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本文以“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题”为例,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作一简要叙述。

2.1 学习目标的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懂得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要想作好就必须善于总结旧知识和研究新知识。在利用一次课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之后,由学生在几个不同题目中选择了通讯录管理系统这一研究课题,要求:设计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用计算机管理和维护通讯录档案,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并提供各种查询功能。

2.2 研究学习内容的设计

1) 确定系统的功能:就要考虑模块的设置问题,可以把整个系统分为几大相关模块,以便于小组同学分工协作;

2) 系统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风格是指系统的使用者的综合感受,怎样为使用者以最方便最有效的通讯录管理是我们此次研究的目标之一;

3) 为完成上边的目标,我们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怎样更快更好的完成和完善系统功能。

2.3 研究课题的实施

该课题的实施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和指导。安排一次课,介绍该系统开发的目的、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要求以及一些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向学生展示演示一个自制的通讯录管理系统和Windows自带的一个通讯录管理程序的实例,(如能以前届学生的范例演示最好),让学生去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找出其优点和不足同时作为参考。这样学生能有一个更好目标并建立能完成本次课题的信心。

第二阶段:设计方案,开展研究。为避免学生分组太极端,平衡各组学生水平,采用学生自由结组和教师指定相结合和办法,产生各个研究小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系统分析和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确定分工和职责,每人利用课余时间写出程序流程和代码,然后利用课上时间动手进行上机实验,开展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通讯录管理系统。

第三阶段:中间评价、交流。在课题进行一定自由设计时间后,采用将学生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和给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教师利用投影仪组织学生公开展示每组的系统设计雏形,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必要时可以给出一定的建议和方法或要求。使系统功能更完善。

第四阶段:最终评价。

在对该系统设计的评价中,记分过程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研究成果报告的质量,同时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有创意的地方以定量的记分式评价。

对本课题的评价着重在考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解题思路、选用知识是否全面,所用方法是否简单易行且独特等。

3 小结

通过本次学习,我做为一个教师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课程来说所能取得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在本次学习之后我总结出以下一些体会:

1) 学生通过本次学习,转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积累与总结以及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到更好的掌握。

2) 用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利用所学知识探究和和出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和思路,并从中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数据库设计和软件设计和一般过程和方法,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学习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以及相关计算机知识兴趣和热情。

4) 究性学习过程十分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以及与老师的交流,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构造了一个合谐的课堂氛围。

5) 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对课题的研究的过程、方法以及设计等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所以这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考验。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学习,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6) 但是,也应注意到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有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差,有敷衍了事的,有只用课堂中讲过的方法没有新意的,也有因为没有了教师指导而不知所措的盲目进行的,更有在一组中完全依靠别人的等等情况,体现了由于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太少,教师和学生并不能做到完全相互理解对方,使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打了折扣。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完善各方面的条件,将这一好的学习方式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刘海涛. 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4.

[2] 陆宏.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篇4

一、在组织工作中历练自己,不断成熟

1、顺利组织年度论文评审工作,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今年是我第一次组织论文评审工作,时间紧张,情况复杂,既要有学科组教师参加论文评审,又要把优秀的高三总结一起进行评审。我认真熟悉工作,细心组织评审,保证论文评审工作顺利完成。对222篇上交论文进行学科组初评和科研室初评,综合教科室评价和学科组评价的排名,选择83篇论文进入复评。加上从63篇高三总结中评选出的27篇,共110篇文章进行复评,其中文科理科各45篇。经过复评委员会的严格复评,评选出前100篇论文进行奖励,其中一等奖2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0篇。从论文评审的组织来说,我觉得细心准备,耐心组织,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召开研究型学科组建设的专题研讨会,集中研究学科组建设

因为陈主任外出学习,从十一月准备到十二月初召开,这个研讨会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在准备期间,我给学科组长提供研讨交流的主题,提供学科组建设需要挖掘的主题,指导他们完成学科组建设的文章。最终,研究型学科组建设研讨会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科组长的研讨渗透着新理念,渗透着研究型团队的建设。如语文组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生物学科组提出了“以研究课引领常态课”的教研理念;英语学科组提出了以“Smart Work”的理念引领学科组建设的理念;政治学科组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学习型学科组的理念。目前,以研究引领学科组建设已经成为学科组工作的基本理念,研究型学科组建设已经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

3、组织召开第十三届教育科研活动周,宣传推广科研成果

从大会的筹备到召开,时间紧,任务重。本来要在11月完成发言稿的采集,由于种种原因,到12月初开完学科组长会才基本上定下来。接下来就是紧张的科研周准备,当然其中还夹杂着其他事。如临时决定要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一书与科研周大会材料一同印刷。可是当时还没有完成前言和相关的设计工作。没办法,抓紧时间吧。一周时间,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和科研周大会材料搞定。这虽然是比较满意,但其中也有一些遗憾,如稿子改得不精,没有完全达到高质量高标准。

另外紧急的还有做幻灯片,两天时间完成书记幻灯片的制做和发言稿的修改,还要完成其他发言幻灯片的编辑和审定,真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最后还是如期完成了,虽然几个中午没休息,但看着最后完成的作品,还比较满意。

4、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为青年老师搭建舞台

这几乎是11月的主要工作,因为从月初的培训与组织到月底上交,其中最繁琐的就是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间,其实很简单的事,但涉及到很多协调的问题,和青年教师协调,和电教人员协调,让人焦头烂额,每天都要在放学前确定第二天的录课情况,再与电教进行协商,有时一节课要打若干次电话。同时我还力争到录课现场参加录课。最终,由于安排充分,又有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把关,38节录像课如期完成录制上交,并且撰写了初评总结上交。学期末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课件制作的比赛,保证了全员参加。

由于组织了若干次会议和活动,目前我不惧会议,我不惧活动,我能够轻松自在地组织活动,而且能够与老师进行轻松自在的交流,我喜欢与老师交流研讨的氛围,喜欢与他们讨论他们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二、在研究工作中不断成长,体会成长的乐趣

1、精心打造课题成果,推广学校的优秀做法

课题研究是科研室的主要工作,也是我的主要工作。因此,对于课题研究和课题成果我重点下功夫。上学期,我精心修改,着力打造的十三项科研成果参加区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中,有7项成果获得一等奖,深受区领导的好评,认为一中的科研在领跑顺义科研。

本学期,经过认真修改与打造,我们又推荐史树芳、王树清、赵向军、辛加伟四项课题成果参加区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推荐史树芳、李玉珍、蒙广平、辛加伟、张福林的成果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推荐4篇论文参加2008年度北京市基教所的征文。目前结果还没有揭晓。

我乐于在文字的推敲中下功夫,乐于在打磨文章中较真劲,看着改好的文章自己的心中很是痛快。如科研成果报告会的材料,我提出的“以研究课引领常态课”“智慧工作引领学科组建设”等理念,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都觉得很快乐。

2、注重成果交流,全面展示学校风采

成果交流是展示学校的好机会,因此,任何形式的交流我都非常重视。本学期,我参加几次课题成果的交流,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9月22日,代表学校参加区先进教科室评选,做了《建设研究型团队,落实“四个引领”》的发言,交流了我校教科室的建设情况,得到大致好评。11月14日,在杨镇一中参加刘海辉的区级课题《加强体验式教学,提高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研究》开题。由于我在前期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准备比较充分,我们的开题报告是最规范的,也是专家比较满意的。11月19日,代表史校长参加市级课题中期交流,同样比较成功,而且对杨一的两个课题和现代职业学校的和课题做了交流,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12月23日,代表陈主任参加科研创新促学科特色发展项目组的活动,做了《以研究型团队为抓手,完善校本研究的组织机制,实现科研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发言,交流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评价。最满意的是,我现在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大会上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克服了自己的紧张情绪,这是我最高兴的。

3、抓住机会高效率地工作,展示一中教科室风采

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给有准备的人。我坚信这一点,因此,日常工作中,我不断加强积累,保证各方面工作高效运转。如区先进教科室的检查验收,虽然我们已经是六星教科室,虽然我们不用准备也能顺利进入先进教科室行列,但我想抓住这个机会,集中展示教科室的建设成果,因此,一周时间内,我不仅整理了学校的科研档案,而且把科研展室进行重新制作和整理,集中展示我校科研的特色活动和“十一五”的课题成果。得到了验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我校教科室是免检单位。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校的科研工作,我还在此期间制作了4块校本研究的专题展板——“建设研究型团队,打造研究型学校”,在全区进行了展示。这次成功迎检是我最得意的一件事,因为自身价值与工作业绩实现了统一,效率高与质量高达到了统一。

再有就是科研成果报告会的大会材料了,一周时间,我既要修改大会材料,又要全面统筹科研周的具体事务。陈主任又临时通知说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研究》印刷出来,我可真着急了。印刷容易,保证质量不容易。好在我已经平时在电脑上完成了书稿的前期校对,所以抓紧时间,连续几天坐在电脑前,中午都没有休息,最终如期将大会材料和精美的《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研究》印刷完成,为科研大会添了彩。

我喜欢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我喜欢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在快节奏与高效率的工作中我体验了自己的价值,体会了自己的成长。

4、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2007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参与了学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大课堂的部分活动。本学期,面向全体高一老师和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培训与讲座;参与组织研究性学习展示课一节,陈惠明、马玉梅、李颖石共同指导,高一1班承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撰写《科技使生活更美好――顺义三高科技园区蔬香苑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得到市教研员的好评;参与出台《顺义一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方案》,得到社会的关注;参与撰写发言稿《社会大课堂,师生成长的沃土》,在全区社会大课堂大会上进行宣讲。同时,为了宣传学校的社会综合实践工作,我还制作社会大课堂活动展板2块,主题为:研究性学习,走进社会大课堂;制作研究性学习展板5块,主题为:新课程,新平台,走进研究性学习,一起在十中召开的国家级会议上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5、关注学校全面工作,实现总结提炼工作与自身成长的统一

在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关注学校的全面工作,帮助总结提升学校的办学经验,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本学期,我撰写论文如下:《以研究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关注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顺义一中2008年上半年教学质量分析》、《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顺义一中实施新课程总结》、《结经验,反思问题,新课程改革回眸——顺义一中实施新课程一年来的总结》、《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三十年给教师带来的变化》《实施新课程改革 打造学校发展新平台》《新课程改革新在哪》《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学期末,我如期完成了学校教科室的工作总结。正是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的思路逐渐清晰,我的认识不断提升。

6、参与学科组管理工作,构建以磨课为主的学科研究模式

学科组是学校的研究组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组的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召开了两次全体学科组长会,组织学科组进行论文的初评,组织学科组开展以磨课为主的教研活动等。可以说,在茹书记课题的引领下,我校学科组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学科组的活动更加丰富,尤其是以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物组的两节市级研究课得到了广泛好评;张福林老师到天津做示范课;吴欣歆老师到苏州做研究课;同时各个学科组围绕青年老师考评课和青年老师基本功竞赛展开了大规模的磨课活动,促进了青年老师的快速成长。

7、登记科研成果,兑现科研成果奖励

科研成果奖励是激励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手段,本年度共登记科研成果481项,创历史新高。学期末,我按照重新修订的奖励标准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奖励兑现,奖励成果321项,涉及144人,奖励金额56691元。由于工作的认真细致,科研成果奖励兑现一步到位,一次完成,没有经过任何的反复,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高效的工作带来了研究的硕果

推荐13项成果参加区“十一五”课题阶段性成果评选,有7项获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

积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21届年会论文评选工作,有9篇获奖,其中二等奖5篇,三等奖4篇。

我校教科室被评为顺义区先进教科室。

四、工作反思

经验:

研究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才能有生命力,如学科组工作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工作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才能有高质量,如论文评选和研究型学科组建设

成果要用心研究反复打磨才能有上水平,如科研周的大会发言和论文推荐

生活要丰富多彩满怀激情才能有好创意。

不足:

加强学习,不要让好文章好观点成为文字垃圾

加强反思,不要让好主意好点子成为过眼云烟

加强研究,不要让好办法好创意与我擦肩而过

篇5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网上资源利用;教改试验

一、教改试验的目的及概况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如何提高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公共教育学的传统教学多采用讲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改变现状,我们进行了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试验。试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强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试验试图改变传统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旨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或学教并重;变重视教学的结果为重视教学的过程或过程和结果并重;变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信息学习为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学习。

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改研究与实践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教改试验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建构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的大量传输与生动呈现,建立起新的师生互动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运用视频、动画来讲解,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因此讲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我们建立知识内容的信息库,学生可从中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可在此相互交流,师生均可按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材料,如检测教学效果的练习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变换呈现问题的角度,或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从而使学习者加深记忆。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习,在共享资源的利用中学习,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中学习,在沟通协商中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能将之运用到教育的实践中去,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获得的学习方法手段迁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①

二、教改试验的实施及效果

本试验从2002年开始,至今经过了3年的探索。每逢学期开始,教师便首先向学生说明教改的意义、实施的要求。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是本教改试验的重要标志。每轮试验都大体包含:教师专题讲授,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和选题并进行专题学习研究交流,完成课题论文,其间以多种评价方式促进教学的进行。

(一)试验的实施

1.精简课程基本理论观点,整合为专题讲授

我们先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出在教育实践中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教育学基本知识,再将这些基本理论知识作为数个专题重点讲授。我们将公共教育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的要求等整合为五个专题: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育目的与内容;学校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测评。实施试验时教师根据实验班的情况从中选择数个专题讲授。专题讲授时间不超过本课程所规定教学时数的1/3,这样就压缩了传统的课堂讲授,留有更多的时间空间为其他教学环节所用。专题内容的选择和阐述,会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分组学习探索研究活动,对学习者探索研究活动起着引导和定向的作用。实践表明,教师侧重讲解和渲染的,往往也是学生较多关注和选择的课题。

2.建立学习探索小组,选择敲定研究专题

专题讲授结束便进入分组学习探索研究阶段。本阶段以选题报告拉开序幕。从本课程的教学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倾向、问题性质等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在教师进行专题讲授的过程中,学习小组可先按照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选题,酝酿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育的现状问题等,对学生各学习小组的选题予以调节,避免雷同,初步确认后再组织召开选题报告会,要求各小组选派一发言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各试验班的实际情况而定),向全班同学阐述本小组的学习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手段、步骤、预期效果等,听者对其进行简单的评析,并填写“选题报告评价表”。邀请数名非本班任课教师(本教改试验的其他课题组成员或教研室的同仁)参与点评,能使选题报告会的效果更好。教师和学生均可对报告者的问题进行质疑和点评,报告者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亦可补充说明解释有关问题。通过选题报告,较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习小组选题,进行交流合作活动

选题报告会后,各小组可研究采纳评析者的有关建议,补充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并按修订的计划开展下一步的学习探索,各成员明确进一步的分工,继续收集相关资料,小组成员之间定期通报交流课题资料的收集及课题的进展情况,其间教师注重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学生可利用本课程的教学平台和相关网站的资料,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研究课题。小组的每次活动都要求记录(时间、内容等),并将记录作为评价学习过程的参考指标。在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充实课题的过程中,各小组之间要定期进行交流活动,以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促进。交流活动的情况也要求记录并作为评价学习过程的另一参考指标。

在教改试验周期里,有近2/3的教学时间被用于学习小组的探索研究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工负责,共同协作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在教育学课程学习结束前举行的研究成果报告会上,向全班同学汇报。仍然是每小组选一发言代表,限时报告,听者给予评价并填写课题报告评价表。届时,学习探索研究的教学阶段基本结束。

4.综合多种评价方式,改变教师单一评价

我们以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评价的方式分别在选题报告、小组活动交流、结题报告等不同教学阶段环节进行学习评价。我们设计了数个评价表格,在相应的教学阶段记录填写。多种评价方式贯穿于探索研究的教学过程,这样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同时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高。

(二)试验的效果

本教改试验最突出的成效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去,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将信息技术融入本课程的班级授课、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使之既成为教学的对象,又成为教学的手段。②本教改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使其知识结构中的条件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对称合理,为将来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常规调查显示,承担本教改试验任务的授课者的得分均比较高。课题组的成员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共发表了30多篇有关的研究文章。

对教改试验班的学生问卷的有关信息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上公共教育学,喜欢和很喜欢的占72%。他们喜欢上教育学课的主要原因是“想当个好老师”和“老师讲得好”的分别占57%和35%。对所学的内容能理解大部分的学生占85%。上教育学课最喜欢的活动是:同学之间的交流、上网查资料,分别占43%和35%。培养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学到许多课外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学会收集资料等,是学生学习教育学课程后的主要收获。

从学生论文作业的评价结果来看,学生自己的评价结果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结果基本一致,与教师的评价结果也基本一致。“理解与应用”“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均达到良好以上。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在开展公共教育学的教改试验活动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浏览网上的资源、查阅有关的资料、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学习活动,较好地掌握了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如教育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及其运用,加深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与对比班的比较结果来看,我们采用与对比班同一份期末考试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试验班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教育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获得比非试验班学生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如确定研究内容、研究题目的能力,查找资料、综合分析整理有关信息材料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等等。

总之,本教改试验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专题学习探索研究,使学习者较好地掌握了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能较好地运用这些基本的理论观点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本教改试验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及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探索。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模式,改变了公共教育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有关的知识,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关于评价问题的探讨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改的瓶颈问题。如何科学地评价本教改试验的教学效果,是课题组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由于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试验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网上资源的教学信息利用,加上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难以在课程结束时即测定出结果,致使本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与其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有所不同。相同之处固然可借鉴,然而,公共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仅以理论考试的形式或单以撰写论文的形式,是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能力的,尤其是采用一般形式的理论考试卷。本试验的教学效果评价的模式,既要体现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特点,更要体现公共教育学所应具有的特点。

(一)各种评价权重的界定与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③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④我们设计了“学习研究小组活动情况记录”“选题报告评价”“小组合作交流情况记录”“论文报告评价”等数个评价表,综合自评、小组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的结果,汇总成教育学课程的成绩。在几个主要环节均有数个评价结果,这与以教师的评价作为唯一结论的评价相比,虽给教师增添了较多的麻烦,但评价结果应是较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然而自评、互评、师评各占的权重,它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所占的位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得益彰

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定,必须定量定性相结合。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也不例外。我们认为要科学评定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还应实行短期评定与长期评定相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结束时所作的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即以常规的学习评价模式进行的评定,是短期评价。在此之后,甚至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进行的追踪评价,是长期评价。例如,通过追踪观察学习者在工作中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适应性、工作的业绩等指标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综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结果,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然而在实践中,管理者一般都只重视短期评价而忽略长期评价,主要原因是后者的影响因素复杂,周期过长,难以把握。一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以短期评价为主,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应在重视短期评价的同时,还应从教学质量宏观管理的角度,增加长期评价的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只要管理者重视此项工作,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例如师范生工作的学校(它们是受此教学效果质量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单位),通过网络反馈给师范院校相关的信息,宏观的教学质量管理便能够实现了。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是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师范院校的公共课,除了统考的大学英语、计算机,其他的课程一般都不被重视,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原因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授课者的教学水平、教材的适切性、学习者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等等。公共教育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同一般:一是教育学科知识对其他课程的渗透日益明显,二是公共课的影响受益面较大。为此,教育管理者应着力提高其教学成效,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课堂讲授和教学过程的质量。本试验的教学资源日趋完善,并随教学的需要不断更新。若本试验能为促进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值得欣慰的。我们也借此机会抛砖引玉,与同行沟通交流并合作,共同为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率而努力。

① 参考李克东《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的目标、任务和方法》,广东省高教电教中心“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培训参考资料,2003年11月。

② 参考谢幼如《高等学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改试验研究》,广东省高教电教中心“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改试验”培训参考资料,2003年6月。

③ 参考廖大海《略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三个问题》,being.org.cn/inquiry/pingjia.htm

篇6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基于现代科学观,现行教材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或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将教材的思想体现。结果很多学生在学完了高中化学后,并不能很好的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或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社会科学实践。据此,本人以《原电池》教学为例在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面作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始于生活需要,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在生活实际中产生应用需要时,会努力寻求知识来解决问题。初学本节内容时,学生并不乐意去接受知识,他们认为原电池的知识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为此,在第一课时,笔者并不急于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原理,而是首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你的生活中那些方面会涉及到电池?

2、在你使用电池的过程中遇到过那些问题?

3、你在购买电池时会关注哪些方面呢?

4、你知道现在的电池污染现状吗?

5、你知道电池的发展史及现在的发展状况吗?

这些实际问题拉近了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随身听、电子表、照相机、手机等等都会用到电池”,笔者随之追问:这些器件分别用哪些电池合适呢?几乎没人给出答案,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有所了解,如:电池容量不够、漏液等等,笔者继续追问: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回答者也是寥寥无几。对于后几个问题,学生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对这样的问题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本人顺势对这几个问题作了简单总结并介绍了有关电池的一些知识。这时,笔者发现学生迫切想学习电池的原理,很多学生都提出电池到底是如何工作的问题。于是我提出了以下几个课后任务:

1、自己学习课本并查阅资料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

2、购买一节五号电池(各种品牌都可以)记录下它的价格,并用一只指定型号的灯泡对其进行放电实验,记录下灯泡从通电开始到灯泡完全不亮所消耗的时间,同时观察电池有何变化。放完电的电池可进行解剖并带到课堂上来

3、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电池发展现状、各类电池的构成及电池污染状况。

学于积极实践,寻求科学真知

实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笔者把第二课时搬到了实验室,计划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的基本构造。

首先笔者检查了第一节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令笔者感到惊讶的是学生能够如此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并且还写了并不算规范的实验报告。这样的作业完成情况让我感到惊讶,同时也说明了第一节课的成功。有了这样自学的基础,在第二节课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小组合作完成了Zn-Cu原电池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与学生共同探讨了原电池的基本构成,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的分析,电子的流向等等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虽然同样是课本的理论知识教学,但学生似乎更认真。

其次,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剖了他们实验后的电池,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了常见的Zn-Mn干电池的结构、原理、及其常见的规格、使用注意事项和它的放电特性。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积极思考,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电池的电压为什么大多是1.5伏,短路后或长时间放电后的电池为何会漏液,不同的电池价格为何有很大的悬殊等一些问题,笔者发现这些问题更贴近实际,更有实际意义。

最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简单的课题

收集各位同学的实验报告,统计各类电池的放电时间与其价格比

收集常见电池的种类,分析各类电池的工作原理

查阅资料分析我国目前电池的污染状况

为此笔者把学生按兴趣不同分成了三个研究小组,分别对上面的三个课题做研究,并在下节课做研究结果报告。同时要求学生把学习中的问题收集起来,在下堂课共同探讨。

练于研究过程,培养科研能力

只有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的魅力,也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对于上节课的三个课题,学生们都很认真完成了任务,而且每个小组都有详细的研究结果。笔者在课前做了简单的指导后分别让他们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做了研究报告。当他们介绍完本组的研究成果后,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些问题共同探讨,就连笔者也感到获益匪浅。

经过以上三个课时的学习,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同学们普遍反映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体会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有部分学生表示愿意继续钻研有关的化学知识。笔者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是有效的,是符合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也是符合现代的科学教育观的。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 主编

篇7

1.创新组织,赋权于师生,“培植”主题活动

我们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总体目标。每学期初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实施意见”,年段主任负责制定“年级实施计划”,再由“走班教师”制定“各班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领导小组制定的实施纲要,只对活动的基本理念、评价指出指导性意见,对年段主任活动管理提出要求。课程实施权力下放,让“走班教师”自行制定走班实施方案,自主性选择活动主题。“走班教师”更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最大限度考虑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的、有效的引导,从提出活动的主题到选择什么样的活动方式,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去创新。

“年段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采取70分钟大课时,在每周五下午1:10—2:30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走班教学”,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活动。设定每周三午间半小时的体验活动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研究,各班主任老师参与指导、评价。一般在第九周后,进行第一次集中交流、或展示,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是成果报告会、上交作品、小报展示、社会与家长评议等。学期结束前一周,进行一次“红红火火中国年”实践成果大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参与。

2.拓宽途径,融合实践时空,“走活”实践活动

实施两年多来,全体走班教师,开阔思路,积极探索“年段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之路。

2.1整体推进主题活动与差异实现相结合

我们的实践认为,“走班为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走班教师坚持“整体推进”与“差异实现”的教学原则。所谓“整体推进”即教师在同一年段或同一班级组织实施和开展活动,活动的目的、要求、基本流程是同步的。所谓“差异实现”,即同一班级或同一年级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活动,因各个班学生会有差异、同一个活动班的各小组之间,也会有差异。 “走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班的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活动进程,有选择地确定研究主题、活动内容,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如,探“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清明”这一主题,“走班教师”周老师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开展系列实践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其中几项活动。在四A班中,孩子们对“清明节”来历与习俗比较感兴趣,随即引导学生:(1)收集有关清明起源;(2)查找并讨论清明的习俗有哪些?学生分组去查资料、调查、访问。一次走班下来,孩子们获得大量的关于清明传统节日的信息,还对清明节的饮食,作了研究——东北、四川、江浙一带不同的风味食品。在四B班的综合实践活动种,几位小组长对我们在清明节干了些什么事,清明节的诗歌、文学十分感兴趣,学生在活动课上以“我在节日里”、“节日里的感受”为小主题,通过交流汇报、查找诗词、佳句,朗读体会等让孩子们的心灵更丰盈。四C班的活动课,孩子们以我来介绍清明节为主题,将清明节的各项小课题研究,作了汇报与交流。

周老师围绕一个“清明节”这一主题,预先确定了与主题相关活动内容,因三个班级之间存在教学时间差,走班过程中,只对孩子们感兴趣的典型主题作指导与剖析,为学生作思路与方法上的启发,这样一来,对学生的帮助特别直接有效,实现了“整体推进”和“差异实现”的效果。

2.2“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以少先队活动为营,“焊接”走班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迅速地与每个学生靠拢,使活动更完整、更有序地开展,并容易得到家长与社会的支持。因为少先队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力课堂”,如果中队辅导员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成果展示放到少先队活动中,不仅拓宽了实践活动的空间,也给队活动注入了丰满的内容。

如《家乡一日游》的主题活动,“走班教师”沈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引导学生查找家乡的旅游资源,同伴之间分享了各景点的特色,还制作了景点一日游的路线图,以及参观景点注意事项等。而五年级班主任的陆老师、赵老师,在班级中分别提出将在三周后开展“我爱家乡”和“赞我家乡风光”的主题班队活动里。孩子们随即想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认识与研究方法,有的在小组长的组织和家长带领下,体验、经历一次一日游;有小组用真实的照片记录了家乡的一个个美丽景点;有小组把家乡的古老传说描绘成了一本栩栩如生的连环画;有小组用生动传神的诗歌来赞美家乡;有小组用一份导游路线、解说词把家乡的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亮出了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成果。

“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增强了活动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还保证了活动的时间,避免了走班教师“一走了之”的局面,既满足了中高年级学生自主、体验,又检验了学生实践活动成效。

2.3“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拓展课程”相结合

年段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同年级、基本相同兴趣与学业水平而组织的,统整各相关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很多内容源于学科课程,而学科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则可以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式来教学。学科教师整合教材、课程资源、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等诸多因素,并加以改造与整合,形成“主题活动”,把学科实践活动提升为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某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如,《母语启蒙的研究》是我校葛银铨校长近几年一直在探究与实践的特色课程,葛校长将《对联》、《字谜》等作为学科创新实践活动,以“走班的形式”为六年级的9个班实施教学,让每位孩子都能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和语文拓展的引领。省教坛新秀、上虞数学学科师傅邱爱国老师主要研究“生活数学”;董超群老师是校园内的短式网球“高手”;董冬梅老师被称为“黑带教头”,是跆拳道训练省级优秀教练……有他们选定活动主题(项目),为某一年段孩子“走教”,深受孩子们欢迎。

这种以学科教师学科延伸、改造整合为主,将指导老师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学科专长充分发挥,拓展书本知识,让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促进学科课程个性化。同时,将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培养的是学生今后安身立命的必备素养。正如科学教师姜老师在走完“安装遥控赛车”实践活动的反思录中写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给予孩子们更多地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自主意识的机会,孩子们就能带着自身的能力,独立自主走向生活,今后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2.4“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家校联系”相结合

家庭是哺育孩子的基地,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把学生带出校园,是因为安全的顾虑,一个班有太多的学生,在校外根本管不住。“走班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就需要通过定期与父母的交流,促使配合,这样不但让学生完成了实践体验任务,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所以,我们想方设法把主题实践活动迁移到家庭,促进活动的有效。

如,在开展“秋的收获”主题活动,包括寻秋、画秋、赞秋。其中“寻秋”活动,以开展“秋游活动”为重点,这项活动学生兴趣很浓,但现在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人数多、安全隐患大,还涉及收费、开支等因素。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中,我们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规划活动方案,制作秋游线路,重点组织《秋游活动》的活动方案评审、线路图的合理流,让各小组将自己的方案作展示,展示的内容包括: ①一份选择秋游地点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列表;②不同秋游地点的比较表;③当天活动的详细说明;④一份秋天活动的花费表;⑤一张标出从学校到秋游所在地的路线图,及一份路程和所花时间的说明。

具体“寻秋赏景”的实践体验活动,就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掌握学生的实践过程,使主题实践有效落实,老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简单的家校联系表或发短讯。家长朋友收到学校告知书和联络短讯后,带领孩子们外出游览,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设想与现实的差异,领略平时学习对今后生活的有用性与相关性,丰富实践活动的意义。

2.5“走班制”综合实践活动与“专项技能训练为主的社团活动”相结合

专项技能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地指导老师,在某一年段“走教”后,吸引了有一大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走召之”。孩子们都想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时间,再次深入学习和锻炼。就鉴于此,学校开设的“活力”的社团就能填补这个空白。只要孩子们需要,老师愿意,开展社团活动,不再受规定时间和固定空间所牵制,也不会太受传统原则与方法所束缚,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因此,越来越丰富的“社团活动”又称为孩子们开展实践活动的大基地!

正如潘莉丽老师所讲,现如今,戏社的成员已有18名之多,每位孩子在戏社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唱腔和特色。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对戏曲的那份热爱感染了孩子,在我的“丫丫”戏社中,孩子们不论是欣赏还是学习都很专注。午间休息、课外活动时间,只要我开着门,总有几个戏社的孩子来串门、打招呼、练声、唱戏……

3.活力走班,绽放师生个性

“走班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潜在能力和素质的开发,符合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主流,更是学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创举。

(1)大规模学校运用“走班的形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教师发展。实施走班的教师要研究学生,并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的,教师持续研究实施同一主题,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指导,也能不断反思与改进,积累实践智慧。

篇8

关键词:中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教学 教学现状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30-02

近年来一体化课程的改革,要求应用文写作更具实用性,以便切合社会的需要。应用文教改到底怎样进行,这里就笔者所观察的现状和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1 科学整合教材,突出专业特色

1.1 存在的现状

许多学校没有科学地选用教材,使应用文教学的目的性、专业性不强。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大部分应用文教材实现了优化,从整体来看内容的现实性已经有很大的提高,摆脱了以往选文落后、单一等诸多缺点,选文种类也较之以前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随着一体化教改的提倡与实行,对于语文基础课的渗透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应用文的教学,目的性和专业特色的需求更突出。

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在选应用文教材方面,缺乏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没把自己学校设置的专业与课程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宏观的考量,有些还存在着选用的篇目、文种可能是学生根本用不上的的,脱离教学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1.2 建议

学校应该转变观念,加大校本应用文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组,逐步建设与课程改革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同时,加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形成项目课程开发团队。有关的学科带头人,语文老师,应该全面对本校学生的基础、心理、分析理解能力进行研究,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剖解、选择、整合,打破教材按文种顺序独立教学的常规,设计出一整套实用的、有效的应用文模块体系,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体会到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常识。真正实现一体化教改的培养目标。

2 教学理念要改变

2.1 课时设置要科学,课程的运作要沟通

许多学校对课程的设置方面,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调研,轻视文化基础课,一体化教改后就任意砍掉或压缩语文课的课时,特别是实用性强,与社会关系较密切的应用文写作。相对种类繁多、覆盖面广、需进行多种实践活动的应用文,有限的课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也没有组织专业实操课老师与应用文教师进行交流,关于所设课程内容、模式、教法等方面没有沟通和了解,这可能会造成应用文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没能体现一体化教改的需要。所以学校要加强重视,科学分配课时,加强教学教改过程中各专业教师的的沟通,走出一条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改之路。

2.2 建立一支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文化基础课教师队伍

第一,学校要重视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培训,要不断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兴盛繁荣,经济起飞,都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培养人才就离不开教师;所谓“良师兴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应该给教师提供学习新知识、新资讯的平台,以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了解语文教育改革动态,了解学科发展信息,拓宽和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特别是学习和了解专业实践课程的学科知识和教学信息,打造一批新时代的一体化语文老师。

第二,教师自身应努力提高素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有利于教学的深度进行。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善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人,平时应注意钻研教材、教法,开展写作教学,交流相关课题的研讨活动。多进行实践调查,争取多的机会到市场、行业了解情况,定期到基层企业挂职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获取最新市场讯息,了解社会、企业需要学生具备哪些能力。积极报考国家职业等级资格证,开阔视眼,努力把自己变成“双师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人员。

第三,应用文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都要体现专业特色。由于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将要经常接触和用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此,在考虑教学计划时,就要针对专业特点来划分教学内容范围,并确定教学重难点。在讲授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不同的专业,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有所侧重,教法灵活多变。教师必须根据一定的科学程序,在教学规律与原则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优选标准,自觉地、持有科学论据地选择相应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像酒店专业的“计划、总结”教学过程可以这样:首先,在实训工作开始前分配好具体岗位,如前台接待岗、礼仪岗、客房岗等;然后,学习新课中的文体格式和写作要求;最后,老师根据岗位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并讨论一些细节,共同构建出学生自己岗位工作计划,实训结束后的工作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一份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岗位针对性的工作计划。通过课堂上的任务参与和演练,学生参与实训工作时,都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岗位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多实现开放性教学,如讲授“竞标书”,可以带领学生去某个公司,观察、学习并参与他们的实际操作过程,真正体会标书从写作到完成的具体过程。用活例子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一根探路的“拐杖”,让他们在学习中得窥门径,“入山寻宝”。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实例与课文例子的区别,采用由“扶”到“放”的方针,真正实现知识的转移。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应用文写作任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任务,它提倡实践、体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应用中学、在学中用、最后能“活学活用”。整个过程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就业对自己的要求,明确应用文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在活动中自觉运用和锻炼,提高写作知识与能力。

第四,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英国教育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应用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创造更多练习和活动的时机,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但热情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他们虽然也希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但本质上希望学得轻松。因此,无论是对于专业学习还是心理方面,准备都很不足。写作更是大多数同学的弱项,因为他们对于写作的认知还停留在初中水平的议论文上,只要提起作文就头疼,作为老师应该抓住热情好动的特点,设计独特有趣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让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得到发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

学生固有的写作心理模式、思维习惯和认知的转变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化、引导。他们认为中职的应用文也应该像初中老师教的应试作文那样,按照一定的规范走,根据案例教学操作,掌握好格式即可,存在“格式化”心里;另外,也有些学生花大力气学习应用文,但效果欠佳,认为太难学,产生畏惧心里。这等等原因使他们对老师的改革不配合。所以教师平时要树立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信心,利用实际操作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现实作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育。如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岗位参观实训,观看实际录像,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心得,让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后面的学科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分析,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强调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明确其在就业、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写作的重要。

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唯有全面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模式要改变

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方向就是设置教学模块。所以应用文教改也应该走“模块设置,弹性选课”的道路。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既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既要为学生现阶段的从业服务,更要为学生一生充分就业服务。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在设置课程时,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努力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个性发展,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应用文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专业性”。

比如基础模块适用于各专业;楼宇专业,结合岗位工作要求选取物业维修报告、监视器更换请示、招标书、投标书、协议书等内容的模块,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

又如模具类专业,该专业的学生一般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工艺流程、工件制作、技术改造等进行正确的说明,这就需要说明文的知识。因此,可多设置一些模块,关于机械设备使用说明、工件制作过程介绍、技术分析报告、成果报告等,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教师在应用文模块教学中,要遵循弹性选择的原则。除了一些文体适合各专业外,还要对各个专业的独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比照。单独挑出各专业相匹配的应用文文体。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最终真正体现中职教育的目标。

一个较成熟的课程设置模式的形成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找准专业和学科改革的目标,才能准确把握人才的能力结构。所以应用文教师要全面了解专业实操课的内容、要求、特点,设计一套实用的、培养目标明确的应用文模块体系。

4 教学模式改变催生评价模式的多元、全面

为使新开发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体现职业能力导向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教学体系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较多的提倡使用“项目教学法”,它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势必催生新的评价模式,但目前语文能力的评估和检测方面,仍然比较单一、片面。大多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辅助以作业的量的考察,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结合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按阶段、分层次,知识、能力、素质、团队意识等进行评量。

所以学校应该进一步重视评价模式的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教学评价要客观、人性、多元。在进行评价标准把握上,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要突出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从日常学生作业质量、应用文写作水平、研究课题的思路及完成目标的能力等方面设定若干指标,进行考查,避免考核结果的片面性,力图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文中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严谨的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的标准执行力等,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多元评量方式,兼顾认知、情意与技能等方面,自行设计。亦可采用档案评量,将学生之学习态度、学习活动、指定作业及相关作品加以记录,整理为个人档案,作为评量参考,列入评量标准。

总之,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并切合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断转变观念、研究教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为提高现代化职业人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教学所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毕兴芹.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2-43.

[2] 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