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实力的强弱、性能的优劣、设备的完好性、配置的合理性都是施工中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机械和人员安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要做好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1建筑机械设备安全问题的分析
1.1机械设备自身的质量与选择问题
对于一般建筑工地施工,在建筑机械安全使用和管理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首先,建筑施工的设备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就会给施工及施工人员带来安全事故问题。建筑施工商经常会受到不同的经济利益的引诱,从而很可能使一些不符合国家的标准机械设备流入建筑工地。因此建筑工地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应严谨小心,尽量选择一些大牌的机械设备生产厂家,就此对施工安全也是一种的保障。其次,机械设备在使用后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是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零部件非常多,二是使用环境恶劣,三是装拆转场频繁等都会使设备在期使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小问题的存在或一些小零部件的一个不存在,都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因此,建筑施工人员对机械配件的选择和机械机况的检查确认对建筑施工安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及时的进行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起重设备安装、拆卸行为不规范建筑机械在安拆过程问题
要求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安拆,安拆单位的方案、人员、技术交底等要准备充分,并将相关资料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安拆。而目前安拆单位在安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包括:一是对建筑机械及现场施工条件检查不到位,安装的设备(如塔吊)往往与周边建筑物有干涉或是机械机构本身存在问题时仍然进行安装;二是安拆单位挂靠严重,安拆人员无证上岗;三是先安拆、后告知。
1.3施工现场设备管理使用混乱
使用单位在建筑机械安装、检测合格之后,要求30日内将安装验收资料、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等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包括:一是安装好之后,未检测前即使用;二是没有专门的维保单位,或是虽有维保单位,但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维保;三是违规操作现象严重,人为破坏设备保险装置;四是使用单位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
1.4监理单位工作欠缺
监理单位在建筑机械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设备相关证件、安拆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进行把关,安拆和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目前,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包括:一是相关审查流于形式,把关不严;二是旁站监理不到位;三是对设备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隐患。
1.5设备检测责任不明确
检测单位在接受检测任务之后,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目前检测单位的资质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一种是行业协会颁发的。对于行业协会颁发的资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资质。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单位主要问题是检测质量不高,真实性不强。由于检测单位只对首次安装检测负责,之后的顶升、加节不需要检测,往往认为隐患是后期使用过程中导致,检测责任很难追究。
1.6建筑机械租赁市场发育不完整
随着建筑行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不断细化,在建筑机械全过程管理当中涉及租赁单位(产权单位)、安拆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由于现阶段各地设备产权备案均要求由专业租赁单位统一实施,为了满足要求,一些个人自购的机械往往挂靠在租赁单位名下,而一些租赁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是尽量周转使用已有设备,甚至超期设备;二是经营和管理能力薄弱,缺少专业维修人员;三是维修保养不到位,在二次使用前没有检修和保养。
1.7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
由于建筑机械发生事故时易导致群死群伤,因此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机械监督管理比较严格,严格设备管理程序,强化现场安全检查,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包括:专门设备管理机构和机械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现场检查存在一定的盲区(如检查塔吊需要登高作业时,要求检查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持特种作业证或登高作业证),检查不全面;隐患整改跟踪及行政处罚落实不到位。
2针对建筑机械安全问题的管理对策
2.1严格建筑机械安全管理程序
对于每台机械设备严格执行产权备案、安拆告知,检查、使用登记等程序。在安装当天,安全监督员要到现场抽查,重点是安装单位资质是否有效、安拆人员是否持证、机械设备机构本身是否完好、周边环境是否满足要求等。通过安装抽查,把好设备的质量关,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
2.2加强对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单位的管理
对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机械安装拆卸应实行专业资质管理,对企业在专业人员配备、设备拥有要求、管理制度、装拆的质量及安全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使从事这类作业的企业都具有相应的条件,确保机械设备安装拆卸的安全。对企业的技术、项目负责人和安装拆卸作业人员要实行相应的考核和岗位培训。实行安装、拆卸单位及安装、拆卸人员信息登记制度,凡在当地从事建筑机械安装、拆卸的企业,应将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安装、拆卸作业人员操作证、聘用合同以及联系人的法人委托书进行备案登记。实行建筑机械安拆前备案制度,将建筑机械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安装、拆卸人员名单,安装、拆卸时间等材料经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后报政府监管部门备案,并定期公示。涉及企业及人员变更的,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2.3强化建筑机械维修保养
据了解,维修保养业务一般包含在安拆或租赁业务之内,安拆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单独的维修保养业务,主要原因是维保价格便宜、风险大、责任大,而且使用单位还压低价格。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对使用单位加强管理,要求使用单位定期报送维保资料进行备案,监理单位进行旁站,安拆单位、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字盖章,主管部门及时现场跟踪抽查,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各方参与维保的真实性。
2.4加强检测单位监督管理
行业主管部门与检测单位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及时掌握检测情况。对检测合格的机械设备,可以立即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跟踪复查,督促检测单位保证检测质量,提高安全意识。
3结语
总之,建筑机械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又是一种动态的安全管理,涉及很多单位,其安全性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认真任曦每一环节的安全问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从而真正地预防和控制建筑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武喜朝,周南.浅析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5,01:26-28+31.
[2]李卫民.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J].陕西建筑,2012,02:47-49.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引言
高压电气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能会直接影响供电效率和供电安全,所以电力企业为了确保高压电气设备工作性能的良好性,就需要通过试验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优化。但是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是比较复杂、危险的,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在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还会造成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只有加强高压电气设备试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针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处理和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1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含义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是判断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其本质含义是指为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性能好坏而进行的试验,所涉及到的设备部件主要包括变压器、开关、避雷针、互感器几种。通过高压电气设备试验,能够对其绝缘性能进行检验,当绝缘体失效时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可以有效避免高压电气设备出现漏电、放电现象,对于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1]。
2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内容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为绝缘预防性试验和电气设备交接试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试验内容进行分别分析。2.1绝缘预防性试验绝缘预防试验是指对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检验,找出隐藏的绝缘缺陷,包括集中性缺陷和分布性缺陷两种,能够分别对电气设备的局部构件绝缘性能及整体设备绝缘性能进行检验[2]。造成绝缘缺陷的原因有很多中,包括生产质量不达标、外界作用影响,使用方法不科学等,在进行试验的时候要从不同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起绝缘体性能失效的根本原因。根据试验方法的不同,可以将绝缘预防性试验分为非破坏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两种,非破坏性试验用于较低电压中,不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造成破坏,但是无法保证绝缘检验的全面性,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破坏性试验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出设备的绝缘性能,但是会对设备造成损伤,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所以破坏性试验要放在非破坏性试验之后,避免对设备绝缘性能造成破坏。2.2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是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中的重要内容,是对电气设备的制造质量、运行状态、工作性能、安装方法等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试验标准及内容在国家《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进行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时,要严格按照试验标准进行,对电气设备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工作性能的良好性,避免出现运行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还需要对断路器回路电阻以及变压器电阻进行试验,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形成有效的约束作用,将安全管理进行落实。在每一次高压试验之前,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然后由专业人员按照操作规范完成试验。当发现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发现安全隐患的时候,立即停止试验,在纠正工作人员的操作手法或者解除安全隐患之后,方可继续进行试验[3]。3.2规范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高压试验时,必须规范安全技术措施,保证试验过程的安全性。首先,需要对设备接地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避免接地线因出现接触不良或者断裂现象,而引发安全事故。在完成电气试验后则需要对高压设备进行充分放电,在确定完全放电之后,才可以将试验引线拆除,避免出现带电拆线危险操作现象。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佩戴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靴等,提高作业安全性。3.3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的,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是重要且必要的,所以电力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行为进行严格约束。电力企业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明确与自身安全的关系,使员工了解高压试验安全管理的本质,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和安全标准,避免出现违章操作或者失误操作现象,保证高压试验更加安全、有序的进行。
4结束语
为了保证高压试验过程中待检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就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工作人员的作业手法,严格按照标准的试验流程和试验方法进行,避免出现违章操作现象。通过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安全管理,能够保证电气设备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的减少设备故障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还能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文菲,陈文玉,周聪.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与安全管理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07):156.
[2]沈军云.高压电气设备的电气试验及安全管理理念的运用实践探微[J].通讯世界,2015(19):107-108.
篇3
关键词: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危险点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在开展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组织措施都较过去有了显著提高,但离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还有不小差距。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强对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强对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控工作,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试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为高压电气试验工作的安全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加强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科学性的实施状态检修
对于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而言,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状态检修技术。与传统计划检修模式相比,状态检修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设备的检修维护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检修的过程中,对设备进行高压电气试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高标准的检测,确保其绝缘性能满足要求,那么才能有效降低电气设备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从而为设备的安全正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增加企业经营收入
如果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就可能致使运行中的设备出现安全隐患,严重的就可能会给设备和人员带来安全威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电气设备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造成工作人员频繁受伤,那么既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也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造成干扰,长此以往,企业经济效益自然也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3.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高压电气试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为了确保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会将试验工作细分为几个具体的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有着明确的要求。此时工作人员要做好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工作,也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细化,并且要确保自己每个步骤都严格遵守了相关的技术和安全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势必会花费大量的心思,从而不断促进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确保自身能够安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成为高水准人才。
3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1.优化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电气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这就要求我们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首先就是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尤其要确保接地良好。为了保障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在试验工作完成之后,还必须对电气设备进行完全放电,既要安全地完成本次试验工作,同时也要为后续的试验项目打好安全基础。此外,还应该对设备的接地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如果发现电气设备存在接地不良等状况,就应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强化安全组织措施
在进行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整个工作环节的安全组织管理,严格落实工作监护、工作许可以及工作票等制度。在试验工作开展之前,必须从试验对象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班组长下达的工作票,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组织措施。此外,还要对参与试验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重点落实其中的安全措施,确保试验组织的安全性和严密性。考虑到试验现场监护人员职责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以及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员才允许担任。同时,为了保障监护人员能够对现场试验环境以及试验工作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护,要严格禁止监护人员直接参与到试验工作中。如果试验工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而不得不中断时,也必须在工作票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同时加强对试验现场的保护,对调压器进行断电和归零等处理。
3.加强对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控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过程存在一些危险点,加强对这些危险点的分析和控制,是确保试验过程安全的一个前提条件。具体而言,需要在进行高压电气试验之前,必须对试验对象、试验现场以及试验项目进行充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和归类(如表1所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好控制措施。同时,要以具体的试验任务为依据,认真填写控制卡的相关项目,要尽可能地将所有危险点都列全,并据此制定好相关的预控措施。
4 提升试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现阶段,虽然我国在高压电气试验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以及标准规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试验安全保障设备也越来越丰富。但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有赖于人去使用,如果试验操作人员本身的安全意识不高,造成其不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范,或者不能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保障设备,那么试验的安全性也自然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对高压电气试验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通过加强教育和积极引导,以切实提高试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正确处理。
结束语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是一项危险性非常大的工作,加强对试验的安全管理是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绍杰,褚海波,刁红凤.浅析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分类及安全管理措施[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5,(21):131
[2]王洋.解析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与安全管理[J].民营科技,2014,(12):104
[3]邱世贵,陈明国.加强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大科技,2013, (16):121
[4]王敷杰.关于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旬刊,2012,(10):132-133
篇4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安全管理 设备维护
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复杂,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比较高、严格。据统计,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要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应创新思维方式,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制度、科技、人员等方面入手,改进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变化。
1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首先,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把好购进设备质量关,在购买过程中要辨别真伪,严把采购质量关。再者,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装方面,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机电事故率。
2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3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机电设备进行科技改造是煤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价,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还要成立QC小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小改小革,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推进零缺陷管理的进程。
4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6加强管理制度化建设
首先是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多年来,相当一部分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状态,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隐患。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入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
其次要完善规章制度。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煤矿自身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以及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严格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戴玉霞.我国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管理现状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2]王军.煤炭集团机电设备维修的特点与对策[J].装备制造技术.2009.05.
[3]吕春发.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0.36.
[4]贾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煤矿机械.2003.12.
篇5
关键词:实验室;创新;开放;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12-02
一、引言
实验室是大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根据本校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自动化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承担多门实验教学课,包括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智能车专题实验、机器人专题实验,还要承担竞赛、培训、创新活动等任务。传统的封闭式实验室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使用需求,必须通过开放模式进行实验室的管理。
二、国内外大学开放管理经验
国内有些大学在实验室开放综合管理机制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研究,效果显著。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开放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进行研究,逐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与机制。深圳大学开展创新与实践,提出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包括高效的工作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高度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一套完整的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日本东京、UEC与相邻的几所大学共享实验室教学资源,大学内部实验室全天开放,在课后时间实现预约开放。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能够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自动化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研究
自动化创新实验室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新设备的增加,开放程度的扩大,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实验室设备维护、流失问题,人员财产安全问题,管理体制不规范、不健全问题。结合本专业背景,通过学习国内外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经验,提出了三点管理方案。
四、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主要采用预约结合门禁和监控的方式进行开放式管理。如图1所示,学生申请预约实验室,预约成功后获得门禁指纹。实验室通过门禁系统实现学生身份识别、进出记录数据采集、统计和查询学生考勤记录。实验室监控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学生进出实验室情况,并能够远程查看实验室内现场情况和人员数量,实现实验室无人值守。
五、资产管理
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资产的招标采购、资产的分类管理、资产的状态监控、资产的维护维修,如下页图2所示。
实验室利用互联网实现实验室设备从需求、订购到借用、维护、报废整套管理流程。公布仪器设备名称、性能、使用方式等信息,实现网上借用、归还,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满负荷运行,最大化地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六、安全管理
无线电源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实验室电源的智能控制,如图3所示,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实验室设备的安全,同时能够节约电能,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教师通过监控能够远程实时观测实验室的实时情况,并且通过主控机能够对各个实验台的电源进行控制。门禁系统能够允许只有授权的学生或者教师可以自由出入实验室,防止其他无关人员的进入,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避免实验室财产的损失。门禁系统具有消防安全功能,如果发生火灾发生断电,门禁系统会全部自动打开,便于人员逃生。
七、结语
利用远程监控、门禁系统结合智能电源辅助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为自动化创新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和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建立实验室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开放管理模式实现了实验室的高效管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霍新禄.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140-141.
[2]许辉,魏莹,侯海鸽,乐征宇.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2):148-151.
[3]陈翠霞.高校化工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14-15.
[4]采振祥,洪皓,张红兵,朱艳.深圳大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26):8-14.
篇6
【论文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系统 特殊性
【论文摘 要】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管理信息平台,总体定位特殊,功能设置及内容特殊,模块架构特殊。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科研与教学效果,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服务,方便学生、教师与实验员交互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笔者略为分析这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特殊性。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特性
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性业务体系的管理信息平台,从系统通用的总体性能来看,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稳定性是关键因素。系统应具较强安全保密性,应提供安全可靠数据存储服务,拒绝未授权人员访问、修改数据信息企图,只向被授权用户提供与权限相一致的数据服务。系统应具高可靠性,作为支撑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环境,系统中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实验室正常工作日程。系统应具开放,既要满足现有集成需求,又要为将来系统扩展预留接口,同时便于与其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应易操作和维护,用户可方便地对系统管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维护系统服务及其服务正常工作所需的基础结构、工具以及管理员和技术人员[1]。系统的使用者一般都对计算机了解很少,因此系统的操作应尽量简单、方便,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户能易学易用。系统应具有科学的可行性,以最小代价在最短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可解;具有技术可行性,实现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和共享网络信息和管理资源,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员素质和工作质量;经济可行性,当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为实验室管理部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操作可行性,设计系统使用过程,要充分考虑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习惯。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性
实验室管理系统用户第一种角色为教师,第二种角色为学生,第三种角色为管理员,系统为不同角色提供不同服务。系统为教师提供服务:对资料进行管理,可查看、修改个人资料;对学院、专业、班级、实验室等信息进行浏览、编辑、删除等操作;可实验室课程公告,更新公告信息;可上传电子课件、视频教学资源等;管理学生班级开课实验课程;计划外实验课程预约管理,根据学生预约,进行实验课程确认、取消确认操作;可下载学生实验报告,对实验报告批阅,所授实验课学生成绩;系统为学生提供服务:对学生个人资料进行管理,可查看、修改个人资料;浏览实验室相关信息介绍;在一段时间只能参与一个实验课程项目,可打印课程表;预约实验课程,学生可网上进行预约实验,当通过预约审核,可进行实验操作;浏览实验室课程公告,浏览和下载电子课件、视频教学等;提交实验报告,可查看自己实验报告成绩。系统为管理员提供服务:可查看所有用户信息、增加用户和删除用户,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管理实验室常规课程信息,安排实验课程;对课程进行查看、增加、修改、删除操作,对实验室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可查询实验室使用情况,并能对实验室动态进行管理和控制;可针对实验室课程,进行预约学生添加和删除;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登记、运行维护和更新情况进行及时统计,可添加、修改、删除实验室设备信息。
系统具有实验管理需求的开发与满足最大化。实验室管理功能,用于处理实验室基本管理,含实验队伍、用房等业务。实验室建设管理功能,处理实验室建设申报、审批以及经费管理等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功能,处理实践教学各环节内容。实验选课功能,负责处理实验室选课管理等事务。实验设备管理功能,能够管理设备资产、物资采购、共享设备等事务。统计报表功能,能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按要求输出报表。系统能对各实验室设备资源信息,所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等及时查询,对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实验室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实时查询各实验等,方便教学和科研使用实验室设备,实现设备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效率。 转贴于
三、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特性
系统架构是指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应组件来搭建应用程序基本框架,使得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满足合理、灵活和健壮等企业需求[2]。应用程序设计开始就要考虑其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健壮性,为今后系统调试和升级留有余地。体系结构将影响整个应用生命周期,减少系统开销和难度,给实验室管理带来最大利益。系统架构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主要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设计。架构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的关键,系统构架模型选择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开发效率[3]。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的特殊性缘于功能的特殊性,各模块应紧扣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特殊需求。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处理实验室基本信息,对实验室建制信息管理,包括实验名称、级别等;展示各实验室的基本信息资料;用于添加、删除、显示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队伍管理模块处理实验人员基本信息,方便实验室人员报表所需数据。用房管理模块处理实验室用房信息,建立用房体系,管理实验室用房信息,让每个使用者可清楚管理个人负责房间信息和处理相关维修业务。业务模块主要完成处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常规安全检查、事故处理方案等。教学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完成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等相关内容管理。计划内教学管理模块处理教学计划和任务,根据实验教学计划生成实验教学任务,完成排课、开放选课等工作。成绩和评教管理模块完成对学生实验成绩的登录、成绩分析与教学管理的评教。学生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学生在线预习、实验选课、课表打印等相关内容的管理。模块的搭建就是对现实高校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再现与展望。
参考文献:
[1]蔡明山等.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管理分系统的设计[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1-114.
篇7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化工作为传统行业涉及到工业、农业、航天航空、水利建设和食品安全等国民经济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行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也对高校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专业特长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化工实验室是提供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和科研实体,在化工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2],是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教育教学、培养科技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化工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加强、巩固和创新,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开展这些工作的保障,只有管理的规范,才能更好的为科研和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近几十年,高校实验室建设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有所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管理和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结构系统。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又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划,使高校实验室存在管理机制不统一、理不顺等问题,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做到有章可循。此外,有些实验室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执行力不够,管理不到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3]。负责仪器操作的实验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普遍存在会用就行的思想,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并不上心,有的甚至没有对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认真研究,不能很好的按照说明书使用仪器,严重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造成仪器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于已经损坏的仪器不能及时加以维修,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管理和责任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很难执行。有时,有些制度也会对仪器使用者产生束缚作用,造成仪器的闲置[4]。
2.安全制度不严。实验室工作,尤其是化工实验室,因其复杂的安全环境,十分具有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然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不顺,安全制度不严,没有建立起化工实验室全面安全管理的领导体制[5],极大束缚了实验室安全工作建设。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废液、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生安全意识不足,使化工实验室的管理规范留下安全隐患。
3.高端仪器的利用率不高。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了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实验的易耗材料昂贵、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只能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很难了解仪器的使用及操作原理。此外,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要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但培训名额有限,只有科研需要的教师会比较熟练地操作,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
4.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长期依附于理论课,实验室也是依托于教研室建立,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教学主要受教研室管理。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统一进行规划。在这种体制的作用下,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的管理存在过于分散,集中管理力度差,缺乏全局和整体意识的问题,导致部分实验设备和设施存在重复购置和建设的现象,在管理上得不到优化合理的配置,使用效率低。
5.实验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统称为教辅人员,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建设不合理[6]。实验技术工作人员少,工作薪酬较低,职称难评,因此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安心于实验室工作,纷纷调离此岗位,使得一些实验室成了高校老、弱、病、残以及家属的安置所。这些人员由于身体、年龄、学历和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实验室工作,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另外,很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还是过去的老一套,已完全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知识,与实验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尚存一定的距离。
二、实验室管理的改善
1.制度化管理。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学生实验记录登记》、《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用登记》、《有毒化学药品使用登记》、《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管理》、《损坏仪器登记》等[7,8]。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不仅能让实验教师及时了解仪器和化学试剂的使用情况,切实保障实验课的正常进行,也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化学药品等耗材的优良习惯。为使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还应根据实验室的不同功能,进行管理制度的细化,如气相色谱室管理制度、原子吸收光谱仪管理制度等。制度的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实验室人员及使用行为,有利于减少问题的发生。
2.安全管理。建立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有效保障学生和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务安全,使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达到良好有序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的管理: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对实验人员及师生安全观念的灌输,明确安全管理职责,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责任到人,注重安全管理的落实,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2)实验室基本设施的管理,包括水、电、火等。实验室中的水管、电线、开关、灭火器等因长期使用或受腐蚀等原因,存在老化等问题而造成漏水漏电,给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带来损害。因此,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3)化学试剂的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应了解化学试剂的理论性质。在存储方面上,易燃易爆、易制毒和易挥发的试剂,要分类存放,同时仓库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毒有害的危化品要单独建库存储,采取双人保管制度。实验后的化学废液应进行统一回收,不能直接排放,并定期将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统一送到废物处理厂处理。
3.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围绕教学需要进行。建立设备档案,建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档案,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可以将部分被闲置的设备纳入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另外,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坚持人员落实和责任落实[9]。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要定点存放,专人保管和维护,并对外开放,充分提高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定后,实验人员便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必须做到人员到位和能力到位。责任落实是加强管理的最有效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如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以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工作上的差错。同时,将仪器设备进行计算机管理,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全方位过渡,达到仪器设备的最优配置,发挥科研和教学的最大效益。
4.加强专业实验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思想,可以从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得以实现。采取岗位辅导、定期培训、与生产厂家联合培训、到外校进行深造、留学等形式,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保持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活力;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狠抓思想素质工作,对实验人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实验人员以自身为表率,培养和引导学生尊重教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作风,自觉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三、结论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机制,把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更好地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探索和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才能够真正使实验室成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何晓梅,韦传宝,陈存武.开放型实验室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2):119-121.
[2]梁传杰,吴晶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前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3):23-27.
[3]熊江波.基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职能整合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5,14(7):52.
[4]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装备,2009,(6):112-113.
[5]梁建国,于燕梅.实高效化工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29-231.
[6]周齐佩.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21.
[7]娄阳.浅谈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J].贵州职教论坛,2015,10(2):56-58.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保实验室;管理
高职院校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转化,使得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出这种类型的学生,就需要在实训、实验方面多下功夫,这就体现了校内实验室的重要性。[1作为一名环保实训指导老师,环保实验室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工程应用实验室。要想真正将环保实验室高效、安全地利用起来,就需要对环保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研究。[2]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于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任课教师与实验专职教师没有很好地沟通,实验通知单下达不及时,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东少西,浪费时间;化学试剂没有明细账单,没有用专门的试剂柜分类存放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验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使用(开放)登记制度》《实验准备通知单》等,具体实施方法有建立化学药品清单和购买台账,包括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等,并要在试剂柜配专锁,钥匙由专职实验老师保管;学生在进实验室做实验前,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给实验专职教师下达实验准备通知单,让实验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根据课程的需要,将环保实验室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处理实训室、大气实训室、环境监察实训室、分析天平室、分析监测实训室、大型仪器实训室、室内环境检测实训室等。每个实验室都配专职人员负责,将仪器设备按照实验室类型分类放置,合理规划。
三、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环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很多,要求学生在使用时登记,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根据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请专人维修或报废,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随时保持正常。部分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这些仪器及时更新,更新后需请专人给实验专职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再由实验老师指导学生使用。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验才能顺利进行。要做好实验室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①对环保实训室而言,分析化学实验室中是否存在各种危险性因素,如是否包含有害物质、是否有辐射源、消防设备是否充足、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是否执行到位、标准化管理有无缺陷等,并制定相关文件,管控各种危险性因素;②不同的化学药品需要配置相应的MSDS,并派专人保管,对化学废液、废气、废瓶等进行合理处理;③制定事故应急程序。分别针对易挥发或易燃物品溢出事故、化学药品与人体大面积接触事故、火灾等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并对事故进行总结报告并存档;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制定,如个人防护具的佩戴、压缩气体的使用、钢瓶的放置、加热加压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⑤对新进实验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系统包括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⑥对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使其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文件,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过程遵从安全操作程序,使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得以运行实施;⑦在安全体制的运行中,定期地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测体制管理的不足与不当,对体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学生管理
制定《学生实验守则》,让学生在做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如进实验室需穿实验服,在实验室不许嬉戏打闹和吃东西,对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赔偿等做明确规定。总之,实验室管理需要不断有新思维、新发现。在日常管理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管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1).
篇9
1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现状
1.1实验室的布局不合理 由于实验室建成年代较早,实验室的设计缺少经验,实验室分级建设存在滞后现象,导致现有的布局不合理。比如: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气体排放通道不齐全。
1.2生物安全的设备不齐全 医院对于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的投入不尽人意,比如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喷淋装置等配备不全。
1.3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不够强 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实验室人员在病原体检验操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职业素质与专业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检验的质量与水平,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一部分检验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生物专业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认识到生物安全在自身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对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有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较差,难以满足实际的生物安全防护需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进行必要的规范化。
1.4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实验室里的生物安全体系起步较晚,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进行了一定的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构建,进行了人事安排与设置,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责任不够明晰,有时不能落实到个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但大部分工作人员并不能够非常熟悉其内容,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性。
2 如何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
2.1加强检验科实验室布局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针对于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需求,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国家规定,按照生物安全等级,对各级实验室的设计方案与安全防护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调整。通过在实验室内设置专门的实验仪器清洁区、安全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通过这种方式对实验室不同区域进行必要的分隔,提升各个区域的独立性。借助于实验室的科学布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检验科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与病原体外泄的危U,并且通过设置墙壁、试验台等结构设备,对非实验室人员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增加其出入的难度,提升实验室的安全属性。在实验室布局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在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相关方面的资金与设备投入,节约开发维护成本,需要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硬件设施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要求,进行不同设备的引入与安装,例如在二级检验科实验室布置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生物安全柜和洗眼装置等设备的安装与应用。在实验室设备布置完成之后,需要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运行状态与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于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2]。
2.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措施 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依据现阶段检验科实验室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相关管理文件,提升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同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调整与优化的同时要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国家相关指标,对实验室的安全等级进行评定,对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对方案的制定,实现突发事故的快速高效解决[3]。同时要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严格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每一项操作实验都应该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2.3加强检验科标本和废弃物的管理 检验科实验室在进行检验标本处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标本处理的质量与水平,相关工作人员要将样本当做感染性标本进行对待与处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进行实验标本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检验技术操作,并且要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病原体的性质以及特殊性进行记录、汇总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要对实验标本的存储机制进行完善,对样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登记处理与安全保管[4]。在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由于废弃物中含有较多的细菌与病毒,有些细菌与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灭菌处理,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消毒液的配置,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5]。
2.4培养工作人员良好的卫生习惯 工作时严禁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如会客、接听手机等)。培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良好洗手习惯,严格六步洗手法[6]。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是确保实验室人员不受生物危害因子的伤害,努力实现实验室零感染。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与事件的发生,是医院和检验科长期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建新,刘小平,肖平.临床实验室获得性感染[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1050-1052.
[2]王保龙,苏虹,伍佳玲.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学的思考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l0,5(5):561.
[3]毛远丽,曲芬.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科学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4):302-303.
[4]梁建群,宾利.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148-149.
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管理;安全问题;创新能力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opening biology laboratory
Yu Sufa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Biology as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agriculture college, witch opening laborato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Modes of opening laboratory and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Thes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olved one by one. Some innovatory suggestions in lab safety,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lab assistants and funds for management of opening laboratory were introduced. That provided new ideas for management of opening laboratory.
Key words: open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 of safety; innovation ability
近年来,高校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全面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一项重要措施[1,2]。所谓全面开放实验室是指在不影响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将实验室全面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的实验项目。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使现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3]。
1 生物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1.1 开放生物实验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生物学实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物学实验在高等农业院校中作为基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农业生物学实验中心开设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以及植物生理学实验,均是面向全校涉农专业的基础实验。为了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中心面向全校学生逐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复杂的综合性的生物学实验技术,撰写毕业论文,从事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同领域中的竞争能力。
1.2 生物实验室开放的方式
目前我校生物实验室开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实验室空间开放:中心设有学生专用开放实验室若干,实验室钥匙由各组长保管。开放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基本实验操作;如果需要精密或大型仪器,需向有关人员申请借用。
(2)时间开放:主要面向对生物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且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的学生开放,其中包括若干个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小组。实验室从早上8点至晚上10点开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项目,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实验。
(3)实验项目开放:实验中心开设的所有实验项目都是开放的,每个实验项目对应一个实验室。如果学生不能在课程表安排的时间里上实验课,可以在之前或以后的任何一个上课时间到该实验项目所对应的实验室做实验[4]。
1.3 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管理难度加大,安全隐患也更为凸出[5]。
1.3.1 实验项目多,设备维修耗资大
开放实验室开展的大部分实验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因此实验项目比较分散,涉及的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及设备类别较多,实验耗材及仪器设备使用多、消耗大,仪器维修成本高,如果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有可能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质量。
1.3.2 实验学生多且时间不一致
由于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多而且时间不统一。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实验,很大一部分实验安排在中午、晚上或者周末,而且这些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实验室药品及仪器操作安全意识也相差很大,因此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1.3.3 指导教师及实验管理人员不足
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深厚的专业底蕴,能够指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6],而专职教师都有较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实验管理人员也承担了较多的实验教学和准备工作,因此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2 生物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2.1 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开放在为学生实验提供了方便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7]。为消除这些隐患,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时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8]。只有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开放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使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根据实验中心的具体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安全意识。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掌握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常识、技术操作规程,并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及时检查和维修实验室的各种仪器,排除安全隐患。其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同时,及时进行安全教育,讲授安全知识,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处理办法。实验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预习实验,让其了解本次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让学生产生防范意识,知悉防范措施,同时还要掌握应对事故的方法。只有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他们独立实验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建立安全责任机制。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带领教务处处长及学院分管教学院长重点抓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9]。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实验室安全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其管理实验室水、电以及各种仪器的安全排查工作。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前后都要做好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上述各层领导可做不定期检查以监督实验室安全员的工作。
(3)建立有毒有害药品专柜,实行专人负责制和生物安全专门处理制度。生物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药品、重金属及剧毒药品等都要专柜专人保存,购买及使用时都要做好登记,实验剩余的重金属药品要上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理。微生物实验中有关的致病菌或可能致病菌均要高温高压处理后才可倒掉。
2.2 开放实验室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验教学和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必不可少的工具[10]。科学有效地管理开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才能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实验中心农业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为人工管理,大型精密仪器,如蛋白纯化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等均有专人负责,学生使用和外借均须进行详细登记。对于易造成人身伤害的仪器(如高压灭菌锅、高速离心机等),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让学生使用。大部分仪器的损坏是由于误操作或使用不规范造成的,而随着进入开放实验室学生的增多,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先要进行仪器培训。实验管理者也要认真负责,根据说明书编写每类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任何一台仪器。学生使用仪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未经同意私自乱拆或改动仪器设备,以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仪器损坏。
2.3 开放实验室中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体,实验室开放以后学生越来越多,做实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于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的管理有两点建议:
(1)对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进行筛选,限制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数量。优先考虑具有一定实验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同时兼顾对生物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的低年级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以后,要对学生分组,每个组进行一个实验项目。对于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需通过专职教师审批,尽量利用开放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和药品,避免浪费。
(2)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大声喧哗。实验时应穿实验隔离服,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理自己的工作区。安排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卫生工作。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或协助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这样不仅减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2.4 开放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是实验教学的执行者,其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11]。开放实验室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尤为重要。建议加强实验室团队建设,增强与各院校生物开放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交流实验室管理经验。有计划地进行实验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高一级学位,以提高业务水平。
以我中心为例,介绍引进专人管理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中心面向全校涉农专业开设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以及植物生理实验4门课程,每学年有200多个班的学生上课。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8人,其中2人有一学期负责校本部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上述4门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均由实验管理人员负责,每门课2~3人。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验药品的配制、实验材料的培养、仪器器皿准备以及耗材购置等。由于班级众多,实验准备工作烦琐而耗时,占满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再加上开放实验室学生众多,开放时间长(每天12小时以上),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因此,需要适时引进一批实验教学骨干和实验管理人才,充实和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
2.5 经费的管理
开放实验室应设有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开放实验室仪器维修、耗材补充及为实验专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发放津贴。开放实验室的仪器使用频率极高,除了课余时间自主实验学生使用之外,更多的是用于实验教学。高频率的使用,势必造成仪器维修费用的增多。现在,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所用的药品及耗材所需的费用都是从实验教学经费中支出,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只有设立专项基金才能保障开放实验室的持续运行。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自主实验,对于他们的这部分工作应合理地计算其工作量,给予物质奖励,调动他们对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鼓励其他教职员工参与到开放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来[12]。
3 问题与展望
生物实验室的开放培养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是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安全隐患更加突出,在人力、财力、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问题逐一分析,提出有效建议,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开放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去,积极有效地准备教学实验,配合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实验。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既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又保障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许巧情,杨小林,杨玉莹.开放实验室 构建和谐、高效的科研平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57-60.
[2] 洪霞,陈秀云,张炜.开放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283-287.
[3] 齐龙,王文强,孙志宏.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2012(4):204-206.
[4] 吴宁,雷霆雯,曾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开放实验室[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2):209-210.
[5] 谭斯品,张顺科,曾庆仁.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87-89.
[6] 张莉,陈乃富,陈存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2012(21):11143-11144.
[7] 刘红星,陈福北,何英姿.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12(8):32-34.
[8] 陈敏,詹福建,许可.农业院校公共基础化学开放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5):194-196.
[9] 何炎明,戚康标,王宏斌.实验室全开放模式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3-216.
[10] 张天亮,王霞.实验室设备管理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16-1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实验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