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策略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基金策略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投资基金策略分析

篇1

摘要:主要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内涵、构成要件、及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相关个罪,包括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违法运用资金罪。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违法行为

1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亦应有立法概念与司法概念之分(有学者又把它表述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实质概念和形式概念,其实意思一样)。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可界定为: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利益和国家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理制度,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的行为。在立法意义上存在的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存在于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以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是否规定为转移。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表示的是那些违反证券投资基金法规的行为应该犯罪化,其标准首先是社会危害性。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则可界定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规范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即凡是证券投资基金刑事法律规范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的唯一标准是刑事违法性,但它并不是完全不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2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构成要件

2.1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体要件

根据刑法理论的传统定义,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或者威胁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近年来,学者们开始从全局上思考刑法中犯罪客体问题,主要是将刑法目的贯穿于整个刑法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犯罪客体论,即“法益说”,认为用“法益”来代替传统定义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更为妥贴,笔者亦表示赞同。

就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它所侵害的法益客观上也存在许多种情况,但是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行为的客体要件必须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所侵害的最根本的法益。这种法益通常易受到证券投资基金操作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的侵害或威胁,因而刑法特别予以保护,同时也受到证券投资基金方面法律、法规的保护。有学者指出,证券投资基金法虽然有一定的社会本位性,但本质上都是一部“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因而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要客体应是投资者的财产权利,笔者虽对观点表示赞同,但是考虑到我国的立法体例,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是规定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中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因此可能在立法者看来,证券投资基金的正常管理秩序才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要客体。

2.2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

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说明此行为的危害性,并为该行为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此外,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相关刑事法律所明确规定的,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特点是外在性,直观性和客观性,不仅直接体现了证券投资基金犯罪行为对期货管理秩序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可以决定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客体的存在,而且还是认定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人主观方面的客观依据。

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具体表现为行为人违反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在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经纪或其他相关活动中,破坏证券投资基金的正常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3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体要件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体,概括来讲就是与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的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其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就自然人而言,按其在犯罪活动中是否具有特殊身份,可以分为一般个人主体和特殊个人主体两类。一般个人主体指不具有特殊身份,而实施了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行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这类主体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领域中并不多,一般指利用证券投资基金这种方式进行贪污、诈骗等犯罪行为的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个人主体主要是特殊个人主体,即实施了严重危害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秩序,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具有特殊身份的自然人,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主要指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金融机构中从业人员。单位犯罪多是经济犯罪的一大特点,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亦不例外。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实际操作运行中,由于单位比个人具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在人才储备、技术占有、信息渠道、公关手段等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其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犯罪应该说隐蔽性更大,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往往也比自然人犯罪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所以单位犯罪应该是我们在证券投资基金犯罪预防方面所要针对的重点。要强调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单位主体必须是合法成立的,其宗旨、目的与法律是相符的,如果是为了实施犯罪而成立,依相关的司法解释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而谈不上单位犯罪主体。具体而言,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

(1)商业银行;

(2)证券交易所;

(3)证券公司;

(4)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5)其他金融机构。

2.4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

理论界的一般观点是,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而且主要表现为直接故意。笔者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主观形态只能是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理由如下:

篇2

行为金融学是革命性的金融理论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础上的。在传统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切信息能够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是“有效市场假说”(EMH)。根据这一假说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理论,包括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这些理论模型也构成了现代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但是,近二十年来,大量的实证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anomaly)。在股票市场上,这些异象包括:股票长期投资的收益率溢价;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与股价泡沫;股价对市场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等等。这表明,基于理性投资者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内在缺陷。以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有的甚至认为是“不理性”的),传统的金融学中应采用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引进到金融学的研究中来。近5、6年来,以研究金融市场中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得以大行其道,日益成为一门显学。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和人类行为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因而它的产生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对于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而言,行为金融学的巨大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近年来,在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

羊群行为与相反投资策略

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相近的思想。当这种现象发生在股票市场当中时,我们称之为“羊群行为”(herdbehavior)。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如果其他投资者不采取这样的策略,则有可能不会采取这种策略。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

在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列举两种。

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information-basedherding)。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羊群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的“跟风”、“跟庄”的投资行为就是典型的羊群行为。

基于名誉与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repu-tational-basedandcompensation-basedherding)。这种现象在基金经理中相当普遍。它的基本理论是: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行为就发生了。同时,基金经理采取模仿行为不仅是关系到名誉,而且还关系到报酬问题。在股票市场中,许多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报酬是建立在相互业绩比较的基础上。如果某一证券投资基金的表现比同业出色,那么基金经理将获得额外的报酬,否则将受到惩罚。如果基金经理是风险厌恶者,那么他们之间就有采取相互模仿的倾向。因为只有采取模仿,才可能保证你的基金业绩同被模仿者的业绩相同,这样才可能避免受到惩罚。如果市场中有许多的基金经理都采取模仿行为,那么羊群行为就形成了。

根据上述论述,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在股票市场中是广泛存在的。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羊群行为也是广泛存在的。限于篇幅,在此不展开叙述。

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相反策略就是针对羊群行为而制定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

反应过度、反应不足与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反应过度(over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是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反应的两种情况。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采用试探法(heuristics),即一种以常识为基础,用试错法而不用详细理论的推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试探法经常被采用而且十分有效。比如,去两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坐飞机比火车快;去折扣店买东西便宜一些等等。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不用经过论证才作决定,就知道结果是正确的。但是当涉及与统计有关的投资行为时,大量的行为学研究发现,人并不是良好的直觉统计处理器(intuitivestatisticalpro-cessor)。人的心理状况会扭曲推理过程,导致犯下不应该的投资错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表明,试探法的错误形态有四种,分别是记忆的有效性(availability)、事件的典型性(repre-sentativeness)、抛锚性(anchoring)和事后诸葛亮式的偏见(hindsightbias)。其中,事件的典型性将导致反应过度,而抛锚性将引起反应不足。

事件的典型性与反应过度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们通常将事情快速的分类处理。人的大脑通常将某些表面上具有相同特征而实质内容大相径庭的东西归为一类。当事件的典型性帮助人的组织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资料的时候,就会引起投资者对旧的信息的过度反应。

事件的典型性也会导致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犯错误。例如,某一上市公司总是业绩不佳。投资者就有可能将其归类于绩差上市公司,像大多数绩差公司一样,这家公司的业绩也将不断下降。投资者就会对这家上市公司的过去信息反应过度,导致投资者会忽视这家公司业绩改善的情况。在反应过度的情况下,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被低估(underval-ued)。但是,我们并不是说投资者不会改变他们的观点,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持续的改善,投资者最终将改变错误的观点。

抛锚性与反应不足抛锚性是指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时往往选择一个初始点,然后根据获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正确答案的特性。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

讨价还价(bargaining)是了解抛锚性如何运转的好例子。一个训练有素的汽车推销员同汽车买家的谈判总是从最高价开始的,然后再把价格慢慢地逐步降低。推销员的目标就是要把买家“锚”在高价上,通过讨价还价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让买家觉得这是一个好买卖。

抛锚性常导致股票的错误定价。例如,一家公司突然宣布其收益实质性的上升,股票市场对这一变化视为某种偶然的情况,而对此反应不足。尽管这家公司在赚更多的钱,但它的股价并没有上涨,因为投资者认为收益的变化是暂时的。实际上,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潜在盈利能力的看法“抛锚”了,因为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

尽管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的观点可能会“抛锚”,但这并意味着投资者的观点不会变。同事件的典型性一样,抛锚性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修正。

行为学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新信息的过度反应或者不足反应的情况,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都将导致股票价格的错误定价。因此,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获利。

证券市场中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是宏大的,前述的行为金融学的几条基本原理只是理论冰山的一角。行为金融学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革命,也是传统投资决策范式的挑战。行为金融学的大师索勒(richardthaler)既是理论家(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又是实践者(富勒-索勒资产管理公司的策略家)。他发起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15亿美元资产。他认为他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利用由于行为偏差引起的系统性心理错误,投资者所犯的这些心理错误导致市场未来获利能力和公司收益的偏差期望的改变,并引起这些公司股价的错误定价。因为人类行为模式改变很慢,因而基于行为偏差的过去的市场无效率将很可能持续下去。在美国证券市场上,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

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短、不规范。传统金融学的实证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是无效率的。不规范的市场必然和无效率联系在一起。在无效率的市场上,基于传统的金融学投资理论的基金投资策略将很难成功。因为满足发达证券市场的投资理论的一些前提条件在中国是并不存在的。如果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采取传统投资理论指导的消极投资策略,那么基金的业绩表现必然落后于大盘。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中,一些采取积极投资策略的基金也并未取得优于大盘的业绩。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证券投资基金过于注重成长投资,导致选股不当和过于重仓某几只股票外,另一方面在于没有吸取行为金融学的原理,进行必要的价值投资。因此,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制定的投资策略,是中国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一大课题。

———对政策的反应与行为投资策略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政策常常左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因而,一方面它给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后知后觉者”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政策变化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具有较强的研究力量,往往对政策的把握有一定的预见性。而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往往对政策信息表现出过度反应。针对普通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ST现象与行为投资策略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对于特别处理这样的“坏消息”,ST股票的价格应该下跌,而不是上涨。这显然是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情况。然而,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看,这种现象是有道理的。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了潜在的并购目标,将伴随着大量的现金注资、资产重组、政府保护等活动。这些努力表明,ST公司的有关各方在设法拯救这家公司。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这样,ST现象就很好理解了。

篇3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02

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龄人口基数大,在养老保障与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及人民尚未达到普遍富裕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了巨大冲击。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企业和职工缴费组成,分别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到2012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41亿元;二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它是中央政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所做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国有股减持等,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年度报告显示,到2012年底,社保基金基金资产总额为11060.37亿元;三是企业年金,它是企业基于基本养老保险之外,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和经济实力为企业员工提供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到2012年底,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4821亿元。综合这三部分基金积累额,2012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达到39822.37亿元。

我国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有严格的规定,基金只能存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专用账户或者购买国债,这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银行存款利息和债券利息。2011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均名义收益率还不到2%,扣除通货膨胀率5.4%,实际投资收益为负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仅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实际上是缩水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初期主要投资方式是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在本着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的下,近年逐步将投资扩展到固定收益产品、国内外证券和实业投资等领域。由于拓宽了投资渠道与范围,从2000年到2012年,累计投资收益3942.45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29%,明显高于年均通货膨胀率2.44%。企业年金基金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委托专业的投资机构,从2005年开始采用市场化的模式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到2012年,企业年金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8.87%,实现了较好的保值增值。

二、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运营方式单一,收益率偏低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数额巨大,从风险系数的角度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为了保证养老金的足额及时发放,采取了以安全性为主的传统投资方式。而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银行存款利息难以抵消由通货膨胀带来的基金贬值,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负增长,这就使得银行存款很难实现保值,更谈不上增值。另外,我国发行的国债多为中长期国债,国债利率随着银行利率浮动,但是不具有指数调节机制,如遇大规模资金需求,国债收益会造成流动性损失。单一的投资运营方式以及保值增值的压力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老龄化趋势加快,收支缺口加大

自中国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来,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0.2%的速度递增,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数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将超过30%,社会将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及老龄抚养比的上升,养老金的收支将出现失衡,这给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仍不断加大,《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这一缺口比2011年扩大了约240亿元。

(三)基金统筹层次低,管理成本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但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养老保险依然是地市级统筹,养老保险基金由各省市下设的机构进行分散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低不仅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且不利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分散的管理机构使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规模效应降低,管理效率低下,政出多门,并且使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高居不下。

(四)制度环境与资本市场不完善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虽然我国也相应的出台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规定,但是却没有针对养老保险及基金运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规定缺少法律约束性,同时也缺乏养老保新基金运营投资的监督和管理,监管的缺失必然滋生腐败,从而造成我国养老基金挪用现象严重。另外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缺少完善的资本市场,在制度环境与资本市场双缺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面临了资金流失与竞争力缺失的双重困境。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策略

(一)选择多元化的投资运营渠道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单一性给基金的保值增值带来很大压力,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养老保险基金不仅仅用于银行储蓄和国债投资,还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外股票期权和短期投资等多方面的选择,多元化的选择有利于分散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是提高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多元化选择的同时,还要对选择的项目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考虑风险系数、通货膨胀率、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年限等因素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确定安全合理的投资比例,提高基金的收益效率。

(二)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是扩大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最直接的方式,基金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可以增强共助互济功能,提高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集中管理,减少相关机构的重复设置,降低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运营和管理上的成本。虽然实现更高层次的统筹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是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已经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将逐步实现全国统筹。有了法律的明确规定,实现高层次的统筹有了强有力的保障,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级次的步伐,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

(三)建立和完善法律与监管机制

完善的法律与监管制度是养老保险基金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促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蓬勃发展的制度保证,良好的法律与监管环境为规避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奠定了基础。国家应该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管体系,通过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法或社会保障基金法,来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减少或禁止行政干预,确立法律的稳定性、权威性和决定性。

(四)完善资本市场应对老龄化风险

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的资金市场,其特点是流动性较差、风险性较高、资金规模大及收益较高。养老保险基金不是国家的短期储蓄和投资,正是基于这一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和运营需要资本市场的运作来进行长期的投资,使养老保险基金能在长期内保持较高的收益。资本市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政府部门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大力推动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为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保驾护航。同时提高基金管理人素质,投资运营过程中接受投保人的监督,从内部和外部环境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使养老保险基金相对于传统投资方式有更高的收益,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支付危机。

参考文献:

[1]杨华.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9).

[2]何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9,21(4).

[3]李悦.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研究[D].辽宁大学,2013.

[4]林熙,林义.国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新趋势[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2(1).

[5]宋斌文.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理性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5(8).

[6]龙桂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改革与开放,2009(6).

[7]张震宇.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篇4

摘要:

我国存在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共同构成完整的商业基金体系。国内私募证券基金主要受到金融产品交易合约、低位买回低位卖出缺位机制、不完全开放资本的影响,以上基金运行手段共同维持证券基金管理与流转。本文主要探讨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比较,通过分析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存在的差异,指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身的优点与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海外对冲基金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的定义分类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筹资对象集中于小群体,专门面向小群体进行半公开性质的融资。小群体指的是那些熟悉私募证券投资流程、具有专业投资经验的群体,这些群体的私募证券投资不受国家投资制度的限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群体较小,不能对社会所有群体开展融资工作,因此产生的利益也较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多种基金种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以公司上市与否作为筹资的标准,而是根据公司的证券数额作为筹资的指标。上市企业投资、有价证券投资与证券附加产品的投资,都可以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海外对冲基金、海外风险投资基金,共同形成完整的投资基金体系。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海外风险投资基金,都属于非公开筹资的资金发展模式。而他们所筹集到的投资基金,也全部用于非上市企业的投资活动中。在投资基金注入到非上市企业后,私募股权投资人会根据自己的意图展开公司的运作活动。在不断的管理运作中非上市企业的资产会成倍增长,在非上市企业成为上市企业后,私募股权投资人就会从公司撤出自己的投资资金。这种模式的投资一方面能够规避众多的股权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私募股权投资人获得最大的利益收入。这种投资的投资时间段,产生的效果较好。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注重稳健性投资,与海外对冲基金相比,它的投资策略相对保守、投资产生的利益较小。海外对冲基金主要定义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组织三者通过紧密的联合,运用对冲交易方式、高风险投资方式完成的金融基金投资活动。海外对冲基金运用金融杠杆体系作为基金投资的指导体系,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特点。海外对冲基金的投资人具有复杂的身份特征,他们拥有着雄厚的资产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海外对冲基金投资者的流动资金至少要在数百万美元以上,他们的投资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更高的风险。海外对冲基金作为主要的组织架构基金,他们主要通过设立投资平台吸引基金注册用户来获得收益,也就是通过吸纳高额资金来获得收益。海外对冲基金具有多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主要分为:宏观投资策略、市场趋势策略、重大事件变动策略、价值套利策略等。它们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全球政策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它们的主要投资对象为流动性强、交易量大的投资产品,这种产品会随着市场的变动产生不同幅度的波动。而海外对冲基金也会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大多数海外对冲基金投资机构都设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对投资资金进行监控。国内证券市场相比于国外证券市场而言,缺乏良性的交易机制进行引导。由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受基金法律的保护,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不存在多头交易机制;因此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想要转变为海外对冲基金,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难题。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没有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也不存在股票选择权金融工具,所以其真正的融资渠道与融资范围非常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身的缺陷、基金法律的限制,都会阻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二、金融产品交易合约与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的缺失

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抵御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海外对冲基金也属于私募型证券基金,它与国内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着相同的投资方式与投资产品。但海外对冲基金最明显的特征是,它通过多种投资方式的综合,来降低某一项投资产品所产生的风险。这种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投资方式,能够有效规避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但目前我们所说的海外对冲基金,有一部分采用盈亏相抵的投资方式,另一部分采用其他的投资方式。但各种投资方式间可以进行自由的转换,非对冲投资方式可以转化为对冲投资方式,对冲投资方式也可以转化为非对冲投资方式。多种投资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降低市场、国家政策等非稳定因素造成的风险,却不能降低稳定因素造成的风险。目前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所存在的风险,大多是稳定因素风险;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海外对冲基金所存在的风险,大多为非稳定因素风险。非稳定因素风险在海外对冲基金风险中占有75%的比例,而稳定因素风险只占有其中的25%。我国并未推行债券利率市场化,那些债券公司并不能享受与银行同等的待遇。因此债券利率的波动对我国居民与企业的影响较小,债券融资并不存在较大的收益或亏损状况,因此也不需要采用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方式予以支持。但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债券利率市场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方式也会逐渐应用在我国的债券投资市场中。我国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存在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多头交易机制。所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只能投入金融市场获得利润,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证券交易市场交易产品股指下降的情况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依托其他的交易产品来获得相应的利润,也就不能规避稳定因素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而海外对冲基金由于采用多头交易的投资策略,它能够通过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来规避稳定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海外对冲基金统计分析表明: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间,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低于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而自从2000年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迅速上涨,成为全球投资基金的主要盈利产品。海外对冲基金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不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策略、投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海外对冲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样,也有很多的非多头交易投资项目。这些非多头交易投资项目不以规避稳定投资风险,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而以稳健的投资收益作为主要投资目标。国内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的前提下,它无法利用多头交易投资方式进行金融投资;也不可能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来规避存在的稳定投资风险。通过对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分析,我们得出:相比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的稳定性,要低于国内普尔股票价格指数的债券利率;但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也没有多头交易的对冲支持,所以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仍旧高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也就是说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所产生的波动更大。在稳定风险因素到来的时候,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受到的影响更大。目前我国颁布新的证券公司债券融资管理办法,针对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不存在多头交易对冲工具的情况,进行制度上的开放与改革。自从国家推出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以后,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够利用多头交易机制、盈亏相抵的对冲方式投资,将自身投资的股票、基金分布在不同的产品上。各种股票、基金的综合投资,能够缓冲单一投资投资所面临的稳定风险,私募证券投资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投资策略规避稳定的投资风险。但目前针对私募债券投资基金的股指交易合同,还没有得到国家部门的批准,所以募债券投资基金只能通过融资其他债券,进行风险的规避。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逐步向海外对冲基金方向演变。

三、不健全的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难以发挥对冲基金的高杠杆效用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根据投资人、投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私人投资、合伙投资、投资公司投资、钱物交易投资、技术交易投资等多种投资。钱物交易投资和技术投资的投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多人或者公司。通过双方的合同协定,合伙人可以投入物质资源、技术,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也可以用资金来交换其他群体的物质资源与技术资本。合伙投资指的是多种投资人联合出资,以合伙人的形式对公司的发展进行管理的投资方式。投资公司投资指的是企业用投资资金建立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对各种投资人的资本进行协调管理,对最终产生的收益协调分配。随着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的推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够通过都难以通过购买其他的融资产品,来降低自身融资的风险。对于个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来说,投资人要想从银行获得相应的贷款,只能通过财产抵押的方式完成。但商业银行不接受个人财产抵押,只接受国有债券抵押的贷款。合伙投资、投资公司投资的融资,银行只接受虚拟产品的抵押贷款,比如:合伙投资人、投资公司投资人可以将公司所持有的期货、股票、股权抵押给银行,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债来获得相应的贷款。但目前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融资人,大多都有足够的期货、股票、股权来支付给银行,他们从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为高风险融资。因此我们得出:个人、合伙投资人、投资公司投资人很难从银行手中获得想要的贷款投资,也不可能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对冲投资活动。所以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可能模仿海外对冲基金的投资模式,从杠杆投资效应中获得巨额利润。

四、资本项目的不完全开放使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难以涉足国际金融市场

由于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并不是全部对外开放,因此国内资本投资人要想从境内获得资金,进行海外投资是非常困难的。而国内只有中外合资投资公司,具有海外资本投资资格。如今国内的海外资本投资,主要还是以银行部门、各种理财基金部门为主。若募证券投资基金没有取得国内基金准入资格,也不能进入海外资本投资市场进行投资活动。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投资是完全开放的,他们能够将开放的资本项目投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也会回报给他们同样丰厚的经济利益。通过统计国际多头交易投资基金的种类,我们得出:全球宏观型多头交易投资基金、发展中国家多头交易投资基金规模,占全球多头交易投资基金的的30%以上;还有其他金额较小的多头交易投资基金充斥其中,一起构成海外资本投资的整体。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只能用于国内的金融投资活动,而且在金融市场发生不稳定波动的过程中,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同时他们的投资活动不受到国家基金法律的保护,法律的不稳定变动甚至会使他们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得出:我国内部市场的不完全开放制度,严重制约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海外扩张活动。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各种阻碍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制度因素也会发生改变。总而言之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正在逐渐好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正在向海外对冲基金方向转变。

五、结束语

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相比于海外对冲基金,存在着很多本身的缺点。投资活动相对保守、私募筹资的人数少、筹资的范围小,是制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内部因素。但与此同时国家的证券市场准入机制、证券投资的不完全开放制度,也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海外投资道路困难重重。因此我国基金投资制度的改革,是保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长远发展的主要制度保障。

篇5

关键词 期货投资基金 期货市场 发展

一、引言

期货投资基金(future Fund)是期货市场(future market)中的重要内容,其是现财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期货市场投资风险,获得更大的经营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秩序,促进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1]从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和期货市场的关系来看,当前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为期货投资基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对于推动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本文就期货投资基金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探讨。

二、期货投资基金的产生和发展

期货投资基金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成立了一支政府信托基金,成为现代期货投资基金的原型。在英国之后,期货投资基金逐渐风靡全球,在发达国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最终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0年,全球共同拥有的期货投资基金数量超过了10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就超过了400家,资产总额超过7万亿美元。[2]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势如破竹,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领域范围也得到了扩张,不少发达国家将本国的养老金也投向期货投资基金。可以看出,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良好,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要实现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要求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必须要求有一定的发展条件,也就是说国家的期货市场基础要有保证,能够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期货市场;其次,期货市场的投资主体要能学会主动回避市场风险,要有较强的回避风险的意识。目前,我国在这两个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虽然不少投资者想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回避风险,但是由于投资者缺乏专业的技术和人才,因此没有随意进入期货市场。从这方面来看,要推动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还必须要求创新期货投资基金的组织建设,设立完善的套期保值基金。

三、期货投资基金与期货市场的关系

(一)期货投资基金能够促进发达期货市场

从发达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期货投资基金的出现对于发达期货市场的发展以及期货市场功能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第一,期货投资基金能够有效发挥套期保值功能,成了期货市场的战略投资者和中坚力量。相对于过去期货市场的主体――小投资者而言,期货投资基金能够为套期保值者提供成熟对手方,有助于实现期货投资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能够改善期货市场环境。[3]第二,期货投资基金的交易策略非常严谨,并且具有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较大的市场规模,其对于提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关报道指出,截至2011年世界期货投资基金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2500亿美元,规模庞大。此外,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期货投资基金运行模式较为完善,如美国采用的期货投资基金运行模式为期货投资产业链形态,可以将其他金融市场进行合作运行。此外,美国期货投资基金交易策略也具有明显的期货交易特点,交易纪律严格,能够妥善管理好期货投资市场的风险。因此,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能够较好地实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

功能。

(二)我国的期货市场功能和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期货投资基金为私募基金。也就是说,我国的期货市场主体大部分仍然为小投资者,企业法人等期货市场主体占总的投资者比例不到1/10。[4]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性不足会导致期货投资基金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投机倾向,理性发展不够。因此,要实现我国期货市场以及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必须要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构建完善的运行模式、扩大市场运行规模,并制定完善的交易策略。

四、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主要策略

(一)创新管理期货模式

发达国家的期货投资基金发展较为成熟,这是我国在发展期货投资基金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从本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我国可以采用的管理期货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多家商品贸易商、期货公司及金融机构联合组建的独立公司独立的管理公司、附属于金融机构以及期货公司的管理部门。对比这三种管理模式可以发现,期货公司更加具有经验优势和品牌优势,也更加容易管理好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因此,可以先成立独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或者在期货公司内部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5]期货资产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帮助设立具有不同特征的期货公司,完善期货市场,还能够帮助实现期货投资产业链的组织建设,有助于推动期货市场的发展。但是,在期货资产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期货公司在各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为了保障本公司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避免产生严重的经营和市场风险。

(二)创新期货投资基金的种类

要推动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要求能够创新期货投资基金的种类和形式。根据本国期货市场以及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可以实现的发展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允许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QFII)以一定的比例进入中国期货市场。[6]QFII制度是一种过渡性制度,具有较强的创意,且能够吸收国际上丰富的投资经验,对于推动本国气候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完善期投资基金以及期货投资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适度放松法律对投资市场和期货投资基金的约束,允许先从黄金期货、股指期货入手,然后发展全部商品期货品种。再次,设立专业投资于期货市场的投资基金。最后,探索新的管理期货模式形式,鼓励期货私募基金进入投资市场,建立期货投资者、私募基金以及管理期货业务三者之间牢靠的投资关系。

(三)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

期货市场是促进期货投资基金大力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要保证期货投资基金的有序发展必须要求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保证市场发展秩序。从西方国家的市场监管来看,美国制定了《商品交易委员会法案》、日本制定了《期货投资基金法》,对本国的期货投资基金均进行了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环境。[7]因此,我国也应该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对期货投资基金的相关问题引起重视,规定期货公司必须遵守信息披露原则,进行规范操作,同时还要求确保CTA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并保护好期货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投资者的相关利益。

(四)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较为缺乏专业的期货投资管理人才,这不利于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和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因此,新时期要促进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必须要求能够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例如,国家可以从其他发达国家引进专业的期货投资管理人员,运用这些专业人才的经验和才干来推动本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也可以由研究部门的人员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更加专业的期货投资管理人才。

五、结语

期货投资基金的出现对于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期货市场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我国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求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然后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本国期货市场和期货投资基金的大力发展。

(作者单位为厦门大学)

参考文献

[1] 梁彦军.证券、期货犯罪防范体系构建探析――以股指期货交易为切入点[J].证券市场导报,2012(01):54-58.

[2] 于泳,李文庆,卢钊.商品期货市场金融化问题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12(04):95-100.

[3] 倪伟杰,熊耀鹏.关于我国推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的研究[J].中国外资,

2012 (12):239-240.

[4] 杨艳军,费然.基于Geweke分解检验的基金投机与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价格关系研究――以国际铜市场为例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0-85.

[5] 台冰.股票期权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兼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与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的区别[J].证券市场导报,2015(10):67-73.

篇6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与速度不断加快,并为证券基金发展程度提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金融市场当中发行的金融基金产品种类与数量的逐渐递增也进一步的扩展了基金市场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成的金融产品产业链条。将多种基金类型进行分类,形成了基于风险水平的基金产品线。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对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市场良好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并对推动市场不断发育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研究具有重要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速度较快与市场变化相对复杂。证券投资基金本身属于新兴市场产品,其优势与弱点特征可能会存在一定时间。另外,我国股票市场当中存在较大风险,投资基金主要针对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两种环境当中,而股票市场的风险性相对较高,非系统性的风险指数则比较低,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想要实现分散化的资产投资则比较困难。因此,证券投资基金规避风险能力比较差。综合我国投资证券基金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证券投资基金上存在比较弱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针对不同证券行情与基金种类进行分析,资产配置产生的绩效程度存在差异性。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资产配置应当结合资产类别形成的收益以及投资人产生的风险偏好情况作为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风险程度的最优组合。相对应的资产投资基金运作者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相对应的资产配置方案完成对现有资产的配置。不同类型的配置策略能都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表现出一定的行为特征,甚至产生差异性的支付模式。这种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因此能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当中发挥作用。也因此通过健全资产配置相关实施方案能够达到对市场进行预见性判断。这个过程中其核心内容为形成资产配置的原则以及实施方案。通过对上述中理论内容进行分析,我国在对证券投资基金相关工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资产配置方面的管理与重视。这是因为资产配置能够对基金市场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资产配置

(一)资产配置理论以及实证分析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有Markow创造的资本资产组合研究理论内容当中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现代资产配置方面的相关内容。但是这个过程中人们将侧重点仍然放在均值已经方差产生的针对全部投资人的相同风险资产组合问题当中。在现实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基于相关影响因素的约束,针对不同的资产投资人,尤其是长期、短期投资人产生的投资组合则不能够时间相同的。因而造成的对风险情况的评估与判断也不尽相同。资产组合方式理论在这种环境当中具有局限性特征。资产配置理论研究构成中,美国哈佛大学一大批研究学者对长期资产配置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个过程中坎贝尔等人对风险因素当中的变动权益溢价等概念与风险内容进行研究。与此同时,相关的金融学专家也认识到了有关资产组合方式产生的理论内容具有先导性特点。一些经济学者联合起来构建起了一个长期投资者资产配置组合实证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学者们最早能够模拟投资者决策产生的影响条件与环境。莫顿融合了上述中的理论与实证经验开创性的创造了有关理解投资机会随时间发生比那话的一般性框架内容。Brinson等人采用了基准回报对美国共同基金产生的总回报进行了序列回归分析,其产生的结果显示了资产配置能够准确的表现基金总回报情况,其结果为91.5%。换言之,学者们可以断定采用基金总回报解释基金积极管理效果两者之间明显较小。针对基金之中的总回报以及时间序列归回分析则存在一定的关联。而针对采用资产配置回报数据分析表示资产总回报的R2值,经济学者Surz则认为其具有基金管理者信任水平。假设基金经理拥有高或者是低的基金管理能力,因此其也就能够形成高或者是低的信任程度。这种情况与喜好赌注以及既定购买发生偏离了。因此能够造成时间序列产生总回报效果相对比较好。而Lbbotson学者则通过94只平衡基金以及58只老虎基金完成对上述理论的证实。面对基金产生的投资回报波动情况,超过90%以上的基金会通过资产配置完成说明,这其中产生的基金回报存在差异性,但是40%左右可以通过资产配置进行说明。其中超过了100%的回报水平能够基于配置回报水平被说明。通过上述的实践证明,发现证券投资基当中的资产配置属于绩效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类型分析

1.战略性资产配置

采取战略性资产配置的主要条件与背景是基金投资目标性质与所在国家所从属的法律环境。这些决定了基金资产配置的资产类型部分,以及相关类型存在的比重情况。基金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战略性资产配置部分。这种性质的资产配置可以被解释成为是长期资产配置决策的内容。也就是属于一种能够通过基金作为资产形成的长期可选择正常比例风险与收益控制。通常情况下,战略性资产配置多属于基金投资目标当中的基本保障。结合基金绩效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这种资产配置能够有效凸显出基金风险与收益权衡评估,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完成资产配置与风险、收益结合。

2.动态性资产配置

基于战略资产性配置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资产配置比重进行的一种动态管理内容。从管理内容方面看主要包括是否结合市场情况完成对资产的配比调整,除此之外还包括适时调整相关问题。动态资产配置中并不存在长期所有资产配置比重调整,这个过程中主要指的是长期市场变化机械比重调整方案内容。这种机械性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建立在动态资产配置基础上的策略,以及在这种策略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战略性、恒定组合战略以及组合保险战略以为的资产配置。

3.战术性资产配置

这项资产配置类型主要针对的是相对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资产收益预测获利的一种策略。其针对的是中期以及短期利益,这个过程中,长期资产配比会发生偏离,进而形成收益。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主要属于一种积极策略内容,基于短期风险以及长期收益特征进行分析,其形成预测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战术性资产配置的实际效果。这种资产配置往往都会偏重于客观分析而不是主观判断。通过回归分析以及最优化分析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价格内容。换言之,战术性资产配置需要通过对未来资产相关价格信息进行衡量,进而达到实现价值的预期效果。

(三)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情况

战略性资产配置效率,主要是针对长期投资回报率过程中目标有效性。通常情况下投资人员会对风险以及通货膨胀进行分析,将投资目标作所产生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投资目标实现依据。资产配置主要以投资目标为基础,对不同类型资产组合以及配置比例进行分析。不同资产类别收益率存在一定不同,且风险性也不同,直接造成资产配置比例差异,进而形成差异化资产配置绩效,这对是否能够实现最初投资目标有着直接影响,即战略资产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投资目标实现情况。

1.资产混合变化效率,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别资产长期权重目标改变的有效性。资产混合变化效率要进行必要的效率考察,以实现对其组合绩效影响分析。该资产配置实际权重和目标权重之间的差异性能够直接体现资产管理人资产混合变化效率。

2.主要资产类别内部投资效率,主要是对资产管理人对资产类别业绩的考察,即对其是否高于基准值业绩或低于基准值业绩。通过微观层次对资产管理人的资产类别选择进行对比,并通过对比方式考察资产管理人的实际绩效与市场标准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能够对从事相同类别资产的管理人进行业绩比较,更全面衡量资产管理人相对表现。

三、我国资本市场中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分析

篇7

关键词:羊群效应;证券投资基金;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31-02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形下,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募集资金的手段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992年11月淄博基金的设立揭开了投资基金的发展序幕。截至2011年末,中国基金管理公司69家、基金数量914只、基金资产净值2.19万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数量达到857只(包括EDF/QDII基金)。尽管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投资行为也会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会出现“羊群效应”。

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

(一)中国基金业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991―1997年的萌芽期:这一阶段中国基金行业的特点为:基金公司少,管理资产规模小,运作不规范,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2)1997―2002年的发展初期: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使得中国基金行业进入了规范发展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基金市场仍然以封闭式基金为主。(3)2002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2001年9月,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2012年年底,中国共有基金公司73家,旗下基金1 600多只,基金资产规模达到2.82万亿。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

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是基金经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影响他人的决策而忽视自己所持有的信息,使得整个市场表现出部分人的决策相关,并且最终反映在资产价格上的现象。

中国的基金业已发展了快二十年了,目前,基金业正在处于不断扩张的阶段,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出现了“羊群效应”。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中国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并没有随股市的发展而有减弱的趋势,反而随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诸多研究表明证券投资基金对稳定股市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反而推动了市场暴涨暴跌,基金投资理念同质化严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价波动。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行为成为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

二、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成因

(一)理论原因

基金业目前是证券市场上较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中国基金业的羊群行为主要还是来自于理性羊群效应。

基于理性羊群行为的研究模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信息串联模型、基于委托―关系模型、收益外部性模型。1999年Wermers 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了归纳,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经理人对自己的名声很看重,他们在决策时会忽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反而会跟随大多数的投资者采取行动;二是不同的投资经理可能从之前的具有更多信息的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获得同样的私人信息,从而导致他们的投资行为趋于相同;三是不同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表现出趋同性,可能是因为都得到相同或相关的私人信息,或者都采用同样的指标来进行分析等;四是不同机构投资者可能具有相同的风险偏好从而导致一致的投资行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之所以产生羊群效应,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理论因素,更主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原因。

(二)中国所特有原因

第一,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监管制度不完善。缺乏充分有效的投资信息,使得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相同的投资策略。另外在中国的基金行业,由于与投资基金有关的法律制度不是很健全,很多投基金会投向高成长的国有企业,以期获得高额的报酬。这两点也有助于羊群效应的发生。

第二,股票市场“高收益股短缺”以及股市的“高投机性”现象。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使得一些高成长性、收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备受投资基金的亲睐,从而助长了羊群行为。

第三,大多基金投资者持有短期投资理念。中国的投资者都很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利,而不会把投资基金当作长期获利的工具。一旦投资基金投资失败,各投资主体的短期持有心理又立马高涨,他们会要求基金公司还他们一个公道,迫于公司形象、舆论媒体的压力,基金公司会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跟随主流的投资策略,造成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

第四,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卖空机制。卖空机制能对冲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从而保证在一定风险水平上有高的收益。但是缺乏卖空机制,限制了投资基金的操作空间,致使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上选择相同的投资策略,导致了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发生。

三、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解决对策

(一)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丰富基金投资品种

尽管金融衍生工具给了投资基金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风险,避免投资策略的趋同性,尽量减少羊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中国现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制度基础不够健全,还有待完善。

(二)加大投资基金监管和信息披露的完善工作

加强基金监管有助于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监管主体应该主要从基金发行、基金日常运作、基金公司的审批几个方面来实施。信息对于进行投资决策时至关重要,对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能够督促基金管理公司向公众提供真实、有效信息。

(三)调整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

中国投资基金的管理费用已从原来的固定比例收取改为固定提取比例加业绩报酬,分配制度的优化将有利于改变基金管理之前的工作态度,促使基金管理人更加积极、谨慎的进行投资。但是新改进的业绩报酬机制虽然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仍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调整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绩效评价体系除了衡量基金投资收益外,还要衡量基金经理的综合素质。这种方法对于防止由于声誉产生的羊群行为将会十分有效。

(四)加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拓展投资渠道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多,但是同质化严重,各种基金的差异不大,这是因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金融工具较少不全面,尤其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没有为投资者提供比较充足的投资工具,保证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收益最大化。所以,应该着力发展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给投资基金更多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 宋国梁.证券投资基金――运营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王舒.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3).

篇8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产品营销;基金组合

一、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营销概述

证券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基金的营销,与一般市场营销一样,需要针对投资者设计一套营销系统计划,并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是基金产品不像一般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这就使得在这个买卖过程当中,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人在基金商品的生产中相互影响。

二、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品销售现状

到2009年6月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只有人民币23120.36亿元,其中封闭式基金占比4.22%,共有37只,而开放式基金占95.78%,共有511只,说明我国的基金市场已日渐成熟,开放式基金完全成为基金市场的主体。但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与美国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基金相比,占比仍然很小。

从过去五年的情况看,我国新基金发行的年度主题非常鲜明:2005 年是货币基金年,2006 年和2007 年是股票基金年,2008 年是债券基金年,2009 年是指数基金年。年度主题基金的发行规模均超过了当年基金发行总规模的30%,其中2007 年股票基金的发行规模甚至超过了当年新基金发行总规模的3/4。

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费率定价不合理

定价问题是影响开放式基金营销的一个敏感因素,费率过高会打消投资者的积极性,费率过低又使得基金公司的利润受到影响。我国基金产品在各种费率上仍然存在诸如基金销售费率过低、“后端收费”模式带来的问题、托管费率相对偏高、投资者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

(二) 基金产品目标市场分析不到位。

我国证券市场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基金市场原有的分散小额投资无法化解的系统风险的作用难以实现。

基金产品应该是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制定不同的产品设计,而我国的基金销售仅仅靠的是人脉关系和客户资源,并没有把所有潜在的投资者细分化类,大多数产品无差异,不利于基金的销售。

(三)基金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选择余地小

目前我国基金销售渠道结构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银行、券商,缺乏专业基金销售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其他形式的销售机构。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销售模式是基金管理公司选定某一家银行作为主代销行,同时也将该银行作为基金的托管银行。销售渠道过于狭窄也导致基金营销成本大幅度上升和销售效果不尽人意。

根据2009年基金中报数据统计,在基金产业链上,09年上半年,基金业获取的管理费用总额为126亿元,扣除给银行的奖励,估计实际到手80多亿元;银行获取的托管费及销售费用,估计超过90亿元。销售渠道的狭窄也使得基金公司的利润大打折扣。

(四)缺少可持续营销的观念

由于基金产品未来的存续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基金的首发规模,所以基金管理公司在每一个新基金的宣传和销售上都苦下了一番功夫,但在首发以后对之后的持续营销却很少尽心尽力,仅停留在维护的层面。2006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营销开始被各基金公司所重视,但纵观基金业近几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很多基金公司都是在没有新基金发行或新基金发行困难的时候才进行持续营销,持续营销意识还不够强。

区别对待基金的首发和持续营销是基金营销管理理念和策略方面的缺陷。新基金的营销工作与其他基金产品的营销工作应该融合在一起,可以有主次之分,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营销工作的开展,不应该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五)促销手段过于简单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在广告宣传、形象宣传方面有相对较多的投入,但营销活动缺乏整体性,仅侧重于大众化宣传,较少根据特定服务对象开展针对性营销。

目前,采用最多的促销手段就是费率优惠。很多基金之间的差异性被抹杀,只能靠费率优惠等商业促销手段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四、改进我国基金产品销售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宽基金销售渠道

建立以证券交易系统为主,银行分销为辅的交易系统。这样的好处就是能提高申购赎回的效率,而且又能降低成本。现阶段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目标客户主要选定为证券市场的股民,而证券交易系统的便捷也最为股民所了解,可以使开放式基金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进行基金产品组合营销

对现有产品进行各种组合营销,既可以满足各种偏好类型的投资者,又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多只基金吸引到资金、扩大规模,尽量减少出现某种类型的基金受特定市场环境的影响,规模波动起伏太大,从而影响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策略和基金业绩的情况。

(三)积极推出创新产品

一是要将基金产品向精细化细分方向发展。差异化的基金产品和多样化的基金投资风格才能满足不同的资金配置需求,实施差异性营销战略。二是利用国外资本市场,开发国际化投资品种。三是结合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的产品创新。从国际市场来看,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与基础资产工具的多元化组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创新的基础工具。

参考文献:

[1]刘新亮.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D]. 上海财经大学, 2005.

[2]张小梅. 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 2006.

[3]殷仲民, 张小锋.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营销困境及对策[J]. 财经科学, 2005.

篇9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市场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55-03

收稿日期:2010-02-08

作者简介:吕恩泉(1974-),男,黑龙江宾县人,行长,经济师,从事技术经济研究;刘江涛(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技术经济研究。

通常认为,根据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机构投资者实现专家运作,遵从价值投资的理念。培育机构投资者能够减小市场的暴涨暴跌,较少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将对稳定市场产生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1月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期改善投资者结构,促进股市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获得了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已成立100余家证券投资基金,并已初步显示出在增强股市筹资功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股市本身固有的制度缺陷、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基金运作的不规范等因素,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预期的功能定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特别是投资基金稳定市场的功能引起了管理层、理论界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是一种从众行为。如果一个投资者在不知道其他投资者决策的情况下将会进行一项投资,但当他发现其他投资者的决策是不进行投资时,这个投资者也不进行投资,那么可以说这个投资者参与了羊群行为;或者,了解到其他投资者的决策是进行投资,从而将自己的决策由不进行投资改变为进行投资,这种情况也可以说这个投资者参与了羊群行为。

宋军和吴冲锋(2001)使用个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中国和美国股市的实证性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倾向高于美国证券市场的羊群行为倾向,并且中美股市都存在市场收益率极低时的羊群行为倾向高于市场收益率极高时的羊群行为倾向。

施东晖(2001)根据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季报中投资组合数据,对其交易行为和市场进行研究,发现国内投资基金存在较严重的羊群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价波动。

二、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引导正确的价值判断。基金作为具有特殊管理形式的利益主体,其投资行为具有天然的趋利性,并不会主动或有意识地承担稳定市场、倡导理性投资理念的功能。但是,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基金和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过去借助信息不对称和资金优势进行的机构与散户之间的博弈格局逐渐消失,加上监管力度的加强,私募基金等灰色基金的运作成本越来越大,这使得整个市场投资者结构出现机构化格局,博弈行为更多地在机构投资者之间展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基金为取得竞争的优势,更倾向于在公认的价值和价格评估体系下,最大地利用信息,以投资价值的标准,发现投资机会。这样的市场格局和基金的投资行为更有利于推动市场价值判断体系的形成。

在“网络股”泡沫破灭之后,价值投资思路重新占有国际投资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基本上与这些国际普遍的原则是一致的。基金更多的是从上市公司成长、国民经济发展乃至于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等较高的视野层次上,深入挖掘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从而为这些公司进行合理定价。一旦找到价值被低估的目标,往往会积极买入中长线持股,同时将资金从价值被高估的上市公司股票中撤出。在价值投资原则的指引下,基金的交易行为加快了证券市场股价结构的调整速度。

2.平抑股价波动。如果基金奉行中长期投资策略,基金羊群行为可以平抑股价波动,增加市场稳定性。如果证券投资基金采用中长期投资策略,那么基金经理人在运作时,就会从获得中长期投资回报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投资组合,注重投资回报的稳定与增长。因此在具体操作时,基金不会追涨杀跌。当证券市场证券价格大幅下跌时,出于长期的考虑,基金经理人不仅不会抛出投资组合中的证券、而且还会逐渐降低吸纳质地较好、业绩稳定增长、产业前景远大、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证券,使该类证券的价格逐渐启稳。由于该类证券往往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力量,所以该类证券的启稳,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市场导向作用,使投资者的恐惧心态平静下来,重新恢复对市场的信心,理性地分析市场走向,冷静地进行操作,进而有可能使证券市场趋于稳定。当证券市场证券价格暴涨时,证券投资基金的目标利润可能会提前实现,为了兑现已经实现的利润,基金经理人将会不断地抛出持有的证券。由于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巨大,购入的证券数量、种类相当可观。所以,它不断地抛售这些证券,会迫使市场上涨势头减缓,抑制证券市场的非理性发展。

此外,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机构投资者中能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为经验缺乏的基金经理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同时,消息灵通的基金经理为其他投资基金经理提供的信息也有助于众多的投资机构对某证券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

(二)消极影响

1.传播错误的信息。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会促使证券价格迅速变动,但这种变动缺乏内在的稳定机制以保证价格变动的结果与证券的正常价格相一致。基金经理如果对市场有关信息判断失误,在羊群行为的作用下,就有可能造成某种证券价格非正常地过度上升或过度下跌。在证券市场中,部分证券投资基金采用正反馈的投资策略,即买入前期价格上涨的证券,卖出前期价格下跌的证券。这种投资策略实际上是假定证券价格的变化趋势保持不变。以这种投资策略进行投资,极有可能造成证券价格距离基本面越来越远,最终使证券市场出现动荡。同时,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有可能使得不正确的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或者某些投资基金经理不正确的投资决策。

在更大范围内被仿效,最终使得一小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失误影响整个市场。更为重要的,证券投资基金在现代证券市场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如果众多的证券投资基金同时卖出大量价格不断下跌的证券,会对整个证券市场信心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起证券市场的崩溃。

2.增加市场波动。如果基金奉行短期投资策略,基金羊群行为将增加市场的波动,降低市场的稳定性。基金为了给基金持有人以丰厚的回报,就要在证券市场中追逐高额利润。在采用短期投资策略的情况下,买卖次数越多,获得利润越大;买入的价格越低,卖出的价格越高,获得的利润也越大。因此,增加买卖证券次数,加大买卖证券的价格差,就成为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策略。显然,无论是封闭型基金,还是开放型基金,这种短期的投资策略都将严重地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

为了获得较大的利差,证券投资基金大多会选择低位建仓,建仓后,则把证券的价格一路拉高,并在高位陆续派发,使证券价格又呈现大幅回落,导致证券市场急剧震荡。此外,在股票价格水平较高时,一旦有大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证券市场价格开始下跌且不可逆转时,则采用短期投资策略的证券投资基金也会全线抛出,以兑现到手的利润,进而使证券市场价格下跌得更快、更猛烈。

3.容易引起股价指数失真。由于成分股指数(或总指数)通常采取按照总股本(或流通股)加权计算股价指数,当众多基金同时买进或卖出大盘蓝筹股时,必然会引起大盘蓝筹股股价的波动。其较高的权重又会对股价指数带来较大的影响,导致指数失真,无法正确反应市场的运行情况。甚至有可能被大规模资金利用,制造不真实的市场表象,对投资者产生误导行为。

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分析

1.委托机制的内在缺陷。随着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缺乏简便易行的方法来评价基金经理经营业绩的好坏和区分基金经理管理技能的高低,直接对基金经理进行评估存在许多困难。所以,一般多采用传统的比较法――与其他基金经理的业绩相比较来评价基金经理的工作成效。这样,为了不落后于同行,一般的基金经理也会十分关注“领头羊”――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的动向,甚至出现追随、模仿其投资决策的动机和行为。尤其在投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基金经理就更趋于选择追随其他投资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以避免自身收入损失风险的增大。

2.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基金运作模式与上市公司行为特征相矛盾。从运作角度看,不同类型的基金风格实际上是按照投资企业的风格划分的,并且为了充分发挥多元化组合投资的优势,基金至少应分散投资到20个股票之上。但从中国上市公司情况看,由于改制不彻底和市场约束机制软化,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产生了“国有企业复归”现象,即上市越早的企业平均盈利水平越低。这种情况使中国股市缺乏足够的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较为有限。同时,大量的资产重组也使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产业特征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基金无法形成和坚持既定的投资风格,只能追逐市场热点,从而使多个基金同时买卖相同的股票。基金在进行投资选择时,一般都会集中在被普遍认为业绩良好、投资风险小、收益可靠和具有内在投资价值的股票上。热门股票通常被基金管理公司竞相持有,从而难以区分风格。另外,中国证券市场没有做空机制,限制了基金的投资行为。由于基金扮演的是受托人的角色,为了满足委托人的利益要求,他们具有普遍的、相似的谨慎动机。而在没有做空机制的条件下,只有等待股票价格上涨,才能实现资本增值,当市场进入阶段性的空头市场时,基金的表现则难尽人意。

3.基金的生存压力与基金经理人对于职业生涯的关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基金面临着相当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共同承担责备效应”(Blame Sharing Effect)的存在导致了羊群行为。基金是一种代人理财的集合投资方式,但中国大的基金投资者缺乏长期投资理念,将基金看做是短期内能为自己带来丰厚利润的工具,是一种“准股票”,一旦基金表现落后于市场或同行,或净资产值有所下降,就会遭到投资者责备和质询。在这种巨大生存压力下,某些基金不得不改变原先确定的长期投资理念,在运作上呈现从众和跟风趋向。基金经理如果采取同其他基金经理人相同的投资策略,则至少可以取得平均收益水平,于是他们会采取一定的短期行为,不断地追随市场热点进行买卖,因此出现了众多基金所持重仓股雷同的情况。在这一情况下,当某些股份或概念在市场上成为潮流或可能成为潮流时,不少基金经理也会因此而加入,以免自身业绩被市场大势或其他基金经理所抛离。另外,投资基金经理在经理人市场中的职业声誉是影响其职业生涯和从业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生涯中积累起的声誉一旦遭到破坏,会对基金经理的事业产生长期的影响。所以,追随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将是经理们的明智选择。

4.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能够导致羊群行为。投资者如果能掌握市场中的所有信息,那么他是不必通过观察他人的决策来决定自己的决策的。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是完全开放的,而且不断有信息流入市场中,信息变化速度很快,信息变得十分不确定。此时投资者容易产生跟风行为,而且市场条件变化越快,羊群行为越容易产生。

信息成本过高也将导致羊群行为。在理想的市场中,信息是无成本的,人们可以获得任意想获得的信息。但是在实际市场中,信息却是必须付出成本才能得到的,有时,这种成本太大,以至投资者虽然认为该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该价值并不一定超过必须支付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采取一种他们认为的“简捷”方式,从他人的交易行为中获取信息,这样很容易导致羊群行为。另外,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基金之间相互了解、熟悉的程度很高,因此基金经理会经常、也更容易从其他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中获取信息,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借鉴和参考。由于许多投资基金具有相同的信息来源,特别是在行业中有一些基金经理被认为具有较灵通的消息因而成为其他基金经理的信息来源,所以基金经理在依照相同的信息进行决策时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从而导致投资趋同。

5.基金投资风格设计的短视。考察中国股票市场动态运行的状态可以发现,持续一年的大牛市相对应的是积极投资风格;股市调整时,平衡型、价值型投资风格则较为突出。可以说,中国基金投资风格的初始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针对当时的股市行情而定的。其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旦股市行情发生逆转,上述为特定行情而定制的投资风格就难免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于是造成多数基金最终失去所谓的投资风格而成为随大流的品种。

参考文献:

[1]施东晖.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J].世界经济,2001,(10):26-31.

[2]宋军,吴冲锋.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1,(11):21-27.

篇10

(一)英国监管模式分析。英国是现资基金的发源地,英国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基金行业自律为中心的基金管理体制。英国模式以基金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为主要特征,强调建立和完善带有自律性的民间管理协会,并由协会制定出相应的规划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而政府除适当的宏观调控外,并不具体干预基金业务。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基金行业的自律功能,有利于保持投资基金行业的长期稳定和规范,不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对证券市场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有积极作用。但该模式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法律规范,法律功能弱化,而且很容易导致行业协会的垄断,致使基金的开放程度降低,这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矛盾,同时,也不利于一国投资基金的国际化发展和外资的引入。

(二)美国监管模式分析。美国对投资基金的监管始于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投资基金的管理机关是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本世纪30年代,美国先后颁布了有关投资基金发展的各种法律法规,有《1933年联邦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等。以法律为准绳来监督、检查和控制基金的行为,强调基金企业在法律约束下进行自律管理,该模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既能为投资基金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又能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完整的法律保护,使得投资基金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但此模式弱化了政府功能,不利于投资基金的迅速起步和成长壮大,也不利于及时、有效地处理投资基金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三)日本监管模式分析。日本的投资基金是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因而,日本投资基金监管模式的最大特征在于政府对基金发展的严格管制,通过政府职能机构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来对基金发展的方向、规模及基金的运行和管理进行引导、调节。日本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迅速推进投资基金的起步和发展,缩短基金发展的成熟期,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投资基金在支持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行政和计划色彩,容易滋生腐败和官僚作用;且该模式下的基金行业自律性较差,市场竞争亦不充分,不利于基金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投资基金市场动态化综合监管模式的构建

(一)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监管体制的理性选择

1、选择美国模式难以实现。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时常经济的认识和适应能力都是有限的,广大投资者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低以及相应的法制基础弱、市场建设滞后,人们的认识及心理准备不到位等,决定了我国走美国模式很困难。

2、选择英国模式也不现实。虽然英国能充分发挥基金行业的自律功能,自觉地踏上规范化发展轨道,但行业协会的构建与完善及行业自律功能的发挥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投资基金刚刚起步且发育程度还很低的国家来讲,由于受整个宏观环境的影响,我国构建行业组织,组建相关协会本身就有较大的困难,即使尽快组建,这些行业组织也需要一个发展完善过程。在这种发育程度低的状态下,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这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不仅不利,反而有可能阻碍其正常发展。

3、选择日本模式也不适应。虽然日本模式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强大功能培养和推进投资基金快速起步和成长壮大,但这也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一方面,现在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如果再以政府严格管制的方式来推动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而削弱市场功能,势必会对我国的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政府严格管制很容易引发制度上的障碍,从而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发挥,最终导致投资基金市场发展因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而走入误区。

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金市场监管模式。当前,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与英、美、日等国在基金市场监管模式形式形成时期所处的条件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金融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国内外环境给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形式同时也对我国的投资基金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持续、稳定、快速和有序发展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目的,必须要对当前的监管体制作以调整和创新。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模式显然都不完全符合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和投资基金市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国情,因此,必须通过对国外各种基金市场监管模式的“扬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金市场动态化综合监管模式。

(二)动态化综合监管模式的内涵

在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监管体制的构建中,应该综合考虑和兼顾各种监管主体的监管功能和优势,发挥多种监管手段的积极作用,既要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投资基金市场初期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构建一种在法律约束下的政府管制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制模式-动态化综合监管体制模式,是较为现实、合理的理性选择。所谓动态化综合监管,其含义是指管理中既要注重各种监管主体的有机结合,又要根据监管对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动态地选择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这种监管机制是监管主体综合化与监管手段动态化的有机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管理指导思想,其真正意义在于指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有准备地方案管理和策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根据发展目标,既要进行战略性管理,又要有战术管理,既要有优化方案设计的充分准备,又要有应变的策略准备,以便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动态化综合监管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这种模式强调发挥不同监管主体的功能和多种监管手段的积极作用,因而既有利于通过法规规范促进投资基金市场中各类投资基金的良性竞争,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特殊功能,对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实施有效的培育和引导,促进投资基金市场的迅速成长与壮大。这种模式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灵活监管特点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它能够有效地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在推动基金市场发展的同时,又能防范诸多弊端的出现。

这种模式有利于基金行业的投资基金市场竞争中加强合作,发挥出基金行业的整体功能效应,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并尽可能地以合作同盟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这对起步较晚的我国投资基金早日赶上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投资基金市场与国际接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构建动态化综合监管模式,要与我国大众投资者的心理素质、认识程序相适应,能够在发展中提高大众对投资基金的理性认识,强化大众的投资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为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这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投资基金市场的全方位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动态化综合监管模式的发展思路构建我国投资

基金市场动态化综合监管模式的总体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法制建设为基础和保障,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性的投资基金市场主管机构,对基金市场的发展进程进行宏观引导和协调管理,同时建立和完善基金行业组织及其相应约束自律机构,以此来保证投资基金市场的持续、稳定和有序发展。这一思路的指导思想就是“三位一体,协同监管”。“三位一体”指的是同时综合考虑三种监管方式,一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中基金企业的行为,使企业在法律约束下进行自律监管;二是行政监管,即通过建立权威性的,全国统一的投资基金市场管理机构,代表政府对基金市场发展实施监督、检查,引导和控制;三是通过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使基金行业组织协会进行自律监管。所谓“协同监管”指的是在投资基金市场发展过程中,针对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目标和具体运行状况,恰当地处理和划分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我管理的范围及重点,避免监管中的错位或遗漏,同时做到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协调,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协调。在具体操作上,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监管体系应该怎么建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1、大力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从世界各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国基金主管部门一般由中央银行或财政部逐步移交给证券管理、监督机构。在我国目前投资基金存在多头管理的形式下,发挥政府监管职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确定我国的投资基金主管机关。即由国家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统一、集中管理。这个委员会由现有管理部门(人民银行、证券委、证监委等)的有关专家组成,是全国投资基金市场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投资基金管理有关法律和政策;设计投资基金市场的总体发展规划;监督基金法规的实施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对基金发行流量及存量的总额或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引导投资基金市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机构投资者。成立中国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意味着各管理部门权力的移交,这必须考虑有一个“缓冲”的过渡措施。为防止过渡期出现权力真空,导致投资基金市场秩序混乱,可以考虑实行申请发起设立基金和基金上市监督分开管理的办法。前者由人民银行审核批准,并按基金规模或基金性质确立总行和大区分行二级审批制度;后者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证券委、证监会,在证券管理机构下设立专门机构,即“中国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监管国内投资基金市场。其职责:一是制定基金上市标准或应具备的条件;二是安排基金交易场所,形成统一的基金交易市场;三是审批基金要求上市的申请,确保上市基金的素质;四是监管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规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五是对违章行为进行处罚。

2、筹建投资基金行业自律组织。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要选择那些成功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主体力量,筹建“中国投资基金管理公会”,并借鉴香港经验,在组织形式上实行会员制。正式会员由各地基金管理公司参加,其任务:一是制定中国投资基金执业守则;二是推广基金业务,扩大国内基金市场;三是监督基金的日常动作,使之规范化;四是出版基金管理专业刊物;五是培训基金从业人员;六是仲裁有关基金方面的纠纷;七是维护和树立基金业的良好社会声誉。

3、成立投资基金的评估机构。随着投资基金市场规模(市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迅速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基金评估机构也很重要。资产评估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强化投资公司管理,合理补偿资产,优化公司资产结构,保护国有资产,维护投资基金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4、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信用等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经理人,托管人考评制度,从不同侧面对投资基金市场进行监管。一是建立信用评级制度。根据不同投资基金的风险程度,模仿债券评级的办法,对投资基金进行信用评级,该信用主级主要依赖基金的经营业绩,投资政策与目标。管理人的业务水平及组合投资的效益和风险等几方面。它不仅为证监会对投资基金市场监管提供客观的依据,也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与股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一样,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执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内容包括各类报表、投资规模、投资方向、预期收益及重大事件披露等信息。三是建立经理人、托管人考评制度。由投资者、行业协会和证监部门组成的评审团定期考评并公布于众,以褒扬先进,强化托管各方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完善投资基金市场的社会监督机制。国外经验证明,完善的投资基金市场社会监督机制是投资基金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首先,要利用投资者对基金市场进行外部监督。其次,建立完善的投资基金评价体系。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基金评估机构和创办基金专业刊物两个方面。再次加强具有公正性、权威性的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机构的建设。此外,还应建立先进完备的技术监督系统即电子监督系统,对投资基金市场的运行和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进行跟踪和监督,使其理性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国良:《基金投资》[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王韬光:《共同基金理论运作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传葵:《中国投资基金市场发展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王勇:《投资基金新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