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范文

时间:2023-11-20 17:2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一、 高职类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它是人们用视觉欣赏美术作品时的一种心理体验和精神活动,是一个物我互动的过程。

现代社会,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我们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的目标是理论够用,注重实践,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面向未来和市场就业和创业做准备的教育,但如果从辩证的角度看,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迈进,人类文明也包括艺术在内,所以高职院校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研究

1、教给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要素

不论是美术类还是非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我个人认为教授美术鉴赏课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给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件美术作品是由哪些构成要素组成的。通常,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离不开好的内容和主题,但美术作品作为造型艺术,其艺术表达语言即点、线、面、明暗、色彩、构图以及形式美规律更是组成画面内容的骨架和血肉。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它有自己的视觉传达语言,画面中精美的构图、具有生命力的灵动线条,明快的色彩都能给观者带来美得享受。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形式美法则去分析美术作品,运用美术的语言要素即点、线、面等挖掘作品的内涵和本质,发现其中点的变化、线的节奏、色彩的律动,让学生先抛开画面中具象的事物,品味这些抽象艺术语言组合在一起所带来的美的感受,掌握了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学生也就学会了如何来鉴赏一副美术作品,也能体会一副好的美术作品必定是视觉艺术语言按照科学的法则来进行搭配组合,在此基础上加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社会意义,这样学生们就不难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要领了。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能力强,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富于创造激情。在讲授美术鉴赏之教堂建筑章节中,我将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水、风、光教堂三部曲作为讲解的重点,意在告诉同学们教堂建筑并非只是人们脑海中的高大直立,也并非是玫瑰玻璃彩绘窗户及十字架的结合。教堂建筑的意义旨在能够给人带来内心的宁静、带来与上帝平等对话的场所。在介绍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时,我利用网络查找资源,课堂上给同学们播放了著名歌手梁静茹的《崇拜》MV,这支MV是在日本水之教堂拍摄的,所以在欣赏好听歌曲的同时同学们看到了视频中水之教堂这座建筑并非高大尖耸,通过清晰的画面也看到了水之教堂的建筑用料,理解了为何安藤忠雄有"清水混凝土诗人"的美誉,理解了安藤忠雄的教堂设计是建筑几何形体与大自然元素相结合的,运用大自然中的光影、水、风及清水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的墙面图案和主要建筑用料。这样也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来讲解不同国度对于教堂建筑的理解。班里一个学生也受到这节课的启发得来灵感,借用《崇拜》这支MV拍了一部校园励志微电影。

3、深度挖掘艺术品及艺术家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在《美术鉴赏中外艺术名家》这个章节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古今中外名师名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有更多的认知和理解,笔者翻阅大量书籍资料,上网查找影像资料,图文像三位一体教学。例如介绍唐伯虎的生平及代表作时,通过课堂提问,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他是风流倜傥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随后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唐伯虎点秋香》这部影片中唐寅作画的片段,将唐伯虎文武双全,风流倜傥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同学们看的津津有味之时话锋一转开始介绍唐伯虎在29岁时所遭遇的人生变故及后半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灰心失望,从而引出唐伯虎后期《秋风纨扇图》、《农训图》等代表作,同学们在了解了唐伯虎遭遇人生重大变故的基础上也能够深刻的理解其后期作品中所表达的愤恨以及对社会的不满。还有介绍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时,首先从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入手,先解释下这首词中对于洛水女神的描述,然后给同学们播放当下很火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惊鸿舞的片段,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感受曹植笔下女神的绝世美貌,在同学们聚精会神之际开始讲解顾恺之将文字转化成图案的伟大画作《洛神赋图》,这种PPT图片、视频短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刺激到了学生的兴奋点,但要注意的是视频短片的播放时间不宜占用课堂时间过长。

4、从一般层次到较高层次运用比较法教学

篇2

关键词:审美;特征;概括性;表现性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54-01

在几何学中,线只具有位置和长度,而在形态学中,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塑造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形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线。所以,线在造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线条能表现为一种心理和情感的效果。水平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此外,线条还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以线条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中国传统绘画,在运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画家克利在包裹斯授课期间,曾经这样给线下了定义:线就是运动的中心的点。更为重要的是他把线形象地分成三种基本类型:积极的线、消极的线和中性的线。积极的线自由自在,不断移动,无论有没有一个特定的目的地;一旦有哪条线描慕出了一个连贯一致的图形,它就变成了中性的线;如果再把这个图形图上颜色,那么这条线就又变成了消极的线,因为此时已经由色彩充任了积极的因素。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

在要讲用“线”,以至“线”这一中国传统绘画主要的“表现手段”的确立。这不得不提到“北宋”的大家李公麟,他把唐宋以前的线描粉本式的,严谨、规整进行升华、演变。并接受了晋唐顾恺之、吴道子细“笔游丝描”的传统基础上,又能把“方折挺劲”的铁线描有机地融合进去,形成自己的新风格,使线描的表现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重要作品《维摩像》中,可以看到他在人物画用笔、用线上娴熟、洗练的功力。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线”作为美术家创作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在美术作品中,线有极强烈的直觉暗示力量,如李可染曾说齐白石的草虫“那两根敏锐的触须,真有一处即动的感觉”。马蒂斯说过,他的素描只存在于一鼓作气的线条对比所作的空间分割和由此表现的情感在观众中唤起的共鸣中。这又是说出了线在构筑空间和表达情感时,运用起来表现力多么丰富。

威廉·贺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这样写道:直线只是在长度上有所不同,因而最少装饰性,而曲线则既能有弯曲程度上的变化,又能有长度上的变化,因而就有了装饰性。直线于曲线的结合,成为复合的线条,比单纯的曲线更多样因而也更有装饰性。波纹线,就是由于由两种对立的曲线组成,变化更多,所以更有装饰性,更为悦目,贺加斯称其为“美的线条”。蛇形线,由于能同时以不同的方式起伏和迂回,会以令人愉快的方式使人的注意力随着它连续变化而移动,所以被称为“优雅的线条”。

曲直浓淡多变的线时造型艺术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它是形象和画面空间中最具表情和活力的构成要素,也是古今中外艺术家一直钟爱的视觉表现元素。我国美学家杨辛在谈到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半山彩陶时写道:“它的图案装饰是线,由单一的线发生出各种不同的线,如粗线、细线、齿状线、波状线、红线、黑线等等,运用反复、交错的方法,把许多有规律的线组合在一起,使人感到协调,好像用线条谱成‘无声的交响乐’。”(参见杨辛、甘霖《美学原理》)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

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

篇3

关键词:心育; 美术教学; 美术教师;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34-001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是发展个性、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当前学校的重要课题。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治疗和矫正,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这就是说,艺术审美是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途径,即美术教育具有心育作用,心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么,心育作用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它又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心育作用体现在以自身为榜样创设的巨大精神力量中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形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教育作用,用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去影响教育学生。如在《中国印的魅力》一课中,我以饱满的精神、流畅的语言、丰富翔实的教学内容讲解,并当堂示范镌刻了一方名为“求索”的印章,写稿、篆刻、钤印一气呵成,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喝彩声和掌声,我也顺势将这枚印章送给该班,寄语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怕困难、上下求索。这种授课及现场演示既体现了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热情和兴趣,又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做一个不怕困难、肯于钻研的人。课后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你特有内涵。寥寥数字,却道出教师职业的自豪和责任。

二、心育作用蕴涵于美术鉴赏及艺术形式美中

自古以来,美术作品及其构成要素就具有培养人类丰富情感、保障心理健康作用。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第安人的图腾和佛教的石窟造像,被赋予浓重的神化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做祛病辟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近代中国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老百姓看着贴在门上的门神、年画和对联,平和的心里充满对幸福的渴望。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名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观唐代诗人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读其诗是“诗中有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里光与色、动与静、情与景,浑然天成。再譬如欣赏印象派画家莫柰的名作《睡莲》时,耳边聆听德彪西的《月光》曲,你会被画中和谐、恬静、迷人的色调与轻盈、柔和的旋律所感染。梵高的《向日葵》中,画家用强烈的金黄色彩,饱满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这种生命力旺盛的“太阳之花”。每次看到它,总会有一些激动,总能感觉到生命的力量。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三、心育作用表现在美术实践过程中

美术教育是一种带有明显的艺术实践性质的教育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动手能力,使人变得富于热情、智慧和创造力。美术教师应注意通过美术作业完成过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相应难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条不紊踏实操作的习惯、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克服其依赖心理、浮躁心理和脆弱心理。美术作业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带任何强制性,学生宜在老师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宣泄释放自己的感情,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自我心理形成。美术作业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对理论理解的困难、美术材料准备的困难、粗枝大叶造成作业不佳的困难、缺乏良好习惯丢三落四的困难、作业效果欠佳受到别人议论的困难等,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增强抗挫折意识,矫正脆弱心理。

四、心育作用产生在美术作业成功的成就感中

帮助学生使其美术作业获得成功,这一点对心育效果的取得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学生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和诸多心理问题,但教师在辅导学生美术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动力——自己的长处或强项,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如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画面整洁,态度认真;有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特创见……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使学生因取得成绩而产生自尊、自信和自豪感,便能推动学生在别的领域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几年来,实践证明,参加美术竞赛辅导、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不但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各个奖项,而且他们在其它方面学科成绩也非常突出。

五、心育作用闪耀在美术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中

篇4

关键词:传统绘画;招贴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42-01

一、现代招贴广告概论

招贴是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范畴。它有商业与非商业性质的区分,有商业招贴、产品招贴、展览招贴、文化招贴、公益广告招贴、政治性招贴、征兵广告宣传画等等形式,张贴地域比较广,可以在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会、车站码头、机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国外有专门供张贴的广告柱。

招贴的特征有:画面大、字体醒目,远视效果强、内容广泛,是兼有绘画与设计于一体的媒体,又借助于印刷工艺,可以大量印刷,大量张贴,色彩鲜艳,追求时效。招贴广告旨在促进人们作出反应与行动,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简洁、明快、新奇直率,有“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二、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特点及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被赋予浓郁的人文精神,它与西方绘画的科学精神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人文精神通过中国画家独特的笔墨写意和比兴手法等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所谓美术作品的风格,同时含有形式与表现两个要素。形式指美术作品的外观,如所用的媒材、构图、线条、色彩、题材、表现是作品呈现的整体效果,以及给人的感觉。如“工笔”、“写意”等与技术有关的条件。形式与表现加起来呈现一件作品的风格,如写实、抽象、婉约、粗放等。譬如唐朝周P的《簪花仕女图》

唐朝周P的《簪花仕女图》,描绘宫中仕女休闲生活情景,将仕女的穿着打扮描写得非常精细,一丝不苟,线条细致,色彩明丽、丰富,笔法工整细腻,整体表现的是比较「写实,婉约的风格。相对的,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全画以水墨为主,墨色淋漓,笔法精简,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精神,而非细部形象。属于“写意”的技法。与《簪花仕女图》比较起来,风格豪迈、粗放,绝对不是婉约丽的学派。

不同的画家会有不同的画风,有时同一位画家也创作不同风格的作品。近代人毕加索,一生画风有多次变化,引领潮流,是最著名的例子。这种情形在有才气的画家身上都可见到。譬如:清朝画家石涛,他的画可分为湿笔、 干笔两种。一生画风变幻莫测,使得后人对他的作品也常常难以分期归类。譬如:十八罗汉图,笔法轻巧、细致,墨色干枯,呈现清秀高渺的气象。另一张桃园图,则用凸笔浓墨,气象万千。

三、传统绘画风格在现代招贴广告中的融合

1.编排形式

招贴广告的编排是在整体广告策略的指导下,设计师把图形、文案、色彩诸要素依据形式法则,通过各种艺术手段的处理,合理、清晰、完整地编排广告要素,解决好广告画面的形与空间,文字与图形、图形与图形、图形与色彩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公众的视线,使之成为可读性强而又新颖的信息载体,以达到广告传播信息的目的。

结合传统绘画艺术的编排技法,得知在招贴设计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公众的视觉,在形式上既要独具特色,表现该广告的个性;又要注意广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求达到构图新颖、合理、统一,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广告编排设计。设计师可以利用视线流程规律,诱导读者的视线:或左右流动,或上下流动,也可以是斜线的不稳定视线流动。设计者可以通过编排设计,有序组织版面中的各要素,人为地制造最佳视域,按设计师的意图,来决定突出的主要要素的位置,以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传播信息。

2.色彩传达

色彩是由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元素组成的。色相即为红、黄、绿、蓝、黑等不同的颜色。明度是指某一单色的明暗程度;纯度即单相的25鲜艳度、饱和度,也称彩度。

色彩在招贴中的运用,设计师要表现出招贴的主题和创意,充分展现色彩的魅力。首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色彩的各种因素,由于生活经历、年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理反应有所区别,人们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对颜色的象征性、情感性的表现,人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感受。在色彩配置和色彩组调设计中,设计师要把握好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混合调合、面积调合、明度调合、色相调合、倾向调合等等,色彩组调要保持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色彩的条理性,招贴画面有明确的主色调,要处理好图形色和地色的关系。

3.图形传达

图形是招贴主要的构成要素,它能够形象地表现招贴主题和招贴创意。插画可以是黑白画、喷绘插画、绘画插画、摄影作品等,表现形式有写实、象征构成等手法。

插画是用视觉艺术语言来传播信息,它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直接化的特性,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人人都可以看明白。插画的设计是在整体广告策略的指导下进行,表现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广告主题,突出商品信息的个性,设计创作新颖的、有诉求力的图形语言。“奇”、“异”、“怪”的图形并非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才是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公众对招贴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轮廓线是指在招贴版面边缘线框,它的作用是使招贴版面有一个单独的空间,以控制公众的视野范围,借用轮廓线来诱导公众的视线移至主题,同时避免其它信息的视觉干扰。轮廓线的应用,能增加招贴版面的美感,系列招贴采用同一的“个性化”轮廓线,可以加强招贴版面的重复印象。轮廓线可用直线、曲线、斜线、图案边饰纹样等形式。轮廓线的选择要根据整体招贴策略来确定使用形式,不要搞得太奇特,喧宾夺主将会影响招贴版面中的图形与文案。③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

[2]李砚祖.造物之美[M]

[3]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J].装饰,2003,(4)

篇5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方案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其占有一定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发展。中学生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是极为有益的。

一、教学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曲艺、戏剧、电影等,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教学艺术是遵照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是教师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任务的要素总和。

二、教学艺术的作用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4.启发学生的心智。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美术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节奏的内涵

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从广义上讲,节奏是普遍的一种物质现象,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重复性,自然中的昼夜更替、气候变化、月亮圆缺、海洋的潮汐、人体的生物钟、心脏的搏动,都包含一定的节奏。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之所以能使观众陶醉,是因为能感染听众。所以,我们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帮学生寻求快乐接受艺术的途径

妙语生花,说明美妙的语言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课堂语言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媒介,老师能否将枯燥的文字、经典的画面通过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展示教学语言是老师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它是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哲理性和通俗性的统一,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比如我们在欣赏宋瓷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宋瓷圆润优雅及釉层的薄透之美,可以诵读宋李清照《醉花萌》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让学生通过诗人的意境体味宋瓷之美。针对瓷器上的窑变现象,我们可以用大量成语“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天衣无缝、天生丽质、天香国色”等,加深学生对窑变各种鬼斧神工、变幻莫测的效果的理解。比如在欣赏天津泥人张的作品时,不妨模拟张三立的天津口吻,用诙谐俏皮的相声语言介绍其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底蕴。这样学生在面对陌生时空的艺术作品时,能通过熟悉的语言更直观便捷地理解欣赏,并产生内心共鸣。

五、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采用这种方法,要求非常讲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地为练习而练习的做法。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六、帮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

要享受流汗的畅快,就要去球场运动,要体会山清水秀,就要投入自然怀抱,要品味各种食材之美,就要去餐桌。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其对很多传统艺术有点陌生,我们可以针对艺术作品及现象,结合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于陌生的艺术作品有更直观的参与和认知。比如学习民间美术部分,为了加强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民间美术理解,可以出示不同地域风格的风景图片,出示体现南方山清水秀和北方苍茫浑厚的不同风景,结合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播放温婉缠绵的越剧和激昂高亢的豫剧,体会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魅力。可以对讲台黑板进行布置,把学生引入传统佳节的氛围,尝试添加布置不同的过年时使用的如年画、春联等美术题材,体会民间美术的传情达意的魅力。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和现代物品相结合,贴在文具盒、书包等物品上,使传统美术重焕新机。或用剪纸方式设计现代服装,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这样不仅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传统文化,同时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其实这也是更深层次的顾全大局。选择典型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分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迎头赶上,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的不足,作借鉴之。

因此,美术教学中不仅要体现作品本身的艺术之美,更要讲究合理的教学艺术,使课堂真正全方位体现艺术元素,直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受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现代艺术设计;应用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个工程体系,它具备科技性、社会性、经济性、文化性等特征,是社会方方面面所呈现出的总和。我国的艺术设计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经验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拿来主义”的出现,它试图与国际接轨,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追逐时代潮流。但是相关实践证明,单一地借鉴国外的方式和经验是根本不可行的,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想要具有自己的特色,就需要转向民族化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而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来源于漫长的历史,它是传统文化沉淀与发展的重要产物,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以来艺术与智慧相结合的瑰宝,它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接连不断的艺术灵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1民间美术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民间美术艺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主要是民间生活的产物,具备普及性和广泛性特点。民间美术艺术应用并流行于日常生活中,是用来丰富民间活动、美化环境的美术艺术形式。民间美术艺术具有夸张而大胆的想象、奇特又巧妙的构思,这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造型方面,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艺术之间没有相互矛盾的部分,相反,现代艺术设计能够从民间美术艺术之中吸取许多创作方式和创作思路,民间美术艺术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也能支撑和促进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艺术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民间美术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的价值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并且渗透着丰富的艺术情感,而民间美术艺术则是优秀的民间艺术代表,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与感性。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可以认识到其真正的魅力,人们不可忽视的是无尽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气息。所以,将民间美术艺术的意蕴与元素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能够有效地深化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同时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艺术。另外,了解中华发展历程后可以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人民、文化以及政治,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向往者。因此,对于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且吸引世界的注意。这样,现代艺术设计也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和应用上,通过民间美术艺术来发展现代艺术设计。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民间美术艺术也逐渐被现代艺术设计重视,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思维和灵感源泉,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从而实现民间美术艺术的艺术价值和作用。

3民间美术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1民间美术艺术提高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创造能力

民间美术艺术中有丰富多彩的元素,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内容和创作灵感,提高了现代艺术设计师的艺术创造能力与创作思维能力。例如,我国的民间剪纸,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剪纸创作者大部分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老虎,但却能够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巧妙构图、得心应手的剪裁手艺来塑造出惟妙惟肖的老虎形象,有的甚至可以进一步深入老虎的内部造型,如在老虎身上会出现小老虎的形象。民间美术艺术主要依照抽象思维的形式美法则,这种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创作者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民间美术艺术具备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培养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开阔性思维,从而促使艺术设计更加合理、完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设计内涵与设计思想。此外,民间美术艺术深化了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

3.2民间美术艺术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精神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间美术艺术逐渐构建了较为独立和完善的文化意识形态,展现出我国人民不断追求生命价值的决心。民间美术艺术主张在自然万物中融入高雅情趣与思想情感,将作者自己的情感变化融入艺术创作中,以此来展现作品的人情味和亲切感,让使用者与艺术创作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如代表爱情的红豆、代表长寿的仙鹤、代表富贵吉祥的牡丹等。此外,民间美术艺术创作者还会通过夸张表达手法来突出美术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如龙的尾巴长在鱼的身上、鸟的羽毛变得繁华等。然而,由于人们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作品的审美意义往往是顺其自然地领悟,所以现代艺术设计虽然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地出现和运用,但经常也会有一些设计理念让人无法理解,从而导致其不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3.3民间美术艺术深化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艺术的创造活动离不开民族背后的传统文化背景,也离不开社会生活环境下所具备的文化民族底蕴。现阶段的现代艺术设计是在悠久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中华文化的精华,如果现代艺术设计缺乏一定的文化历史积淀,就会变成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因此,只有传承和保护好本民族的艺术特征,才可以让现代艺术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因如此,民间美术艺术才具备鲜明的传统本土民族艺术特征,具备与其他艺术不同的文化价值,才有与世界上的其他艺术形式媲美的资本。所以,只有将传统与现实有机结合,才能够使现代艺术设计在民间美术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现代艺术设计的灵感和创造力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维创造力,现代艺术设计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深化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素质,充分了解民间美术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境界,从而避免出现符号化、猎奇式的错误理念。

4结语

民间美术艺术是一个视觉性的独立符号体系,并不是借助真实自然的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想法,而是通过主观的意志来对事物进行描写和阐述,将思想渗透到艺术之中,是一种主张随意与自由的创作方式。当然,也正是因为民间美术艺术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作者的创作才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展现自己所想展现的事物,所以往往会在一个画面内展现出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或是不同空间的东西,这些元素都能够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艺术,不仅有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还有助于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25-129.

[2]…麻可.解构与重建:中国民间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09):242-244.

篇7

【关键词】构建;探究学习;创新;主动;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①还强调:“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构建新的美术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有理论依据。因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许多建构主义者都很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其中合作学习是当前很受研究者重视的一种学习形式。它主张: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展开学习,互相帮助。③在教学中,教师不是预先设计好信息序列,而是为学生设计情意性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并帮助学生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知识构建活动。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这对笔者构建新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探究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而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的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④如果在鉴赏过程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全面地、形象地、直观地呈现信息,进行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究学习,就可优化美术鉴赏教学过程。

二、构成要素

根据以上的理论和思想,并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笔者初步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究学习,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程序:

1、质疑

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设计一些问题,并通过网络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确问题,确定参与的方向,还要鼓励学生就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激发主体主动参与的愿望。

2、搜索

组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为了分析、思考某些问题,要分工收集有关书面材料,或进行社会调查,特别是通过教师提供与主题有关的网址,上网查阅、下载有关信息资料,并把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地、积极地参与探讨,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发言者进行辩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形成信息的重组与创造。

4、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并分析学生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然后提供相应的评价和引导。

5、应用

教学应该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再探讨的机会,可以促使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蕴含在问题中的原理,并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工具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活动。

上述程序不是僵化的定式,不一定要循序进行,它们可以相互交织,构成立体的网络结构,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三)实施条件: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首先是“设计者”,教师要设计出既反映学科的主要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的问题。同时,教师又是“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推论、假设、检验等思维活动,来构建起与此相关的知识。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合作和交流。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还是“组织者”,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的美术鉴赏情境,并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获得丰富的、具有联想结构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质疑问难的时间,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充分讨论发言的时间。正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适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未来的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倡导。

(四)评价:

艾斯纳指出:“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确切地告诉学生究竟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因此,科学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促使美术教师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评价上应尽可能依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纵向评价,注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应细致,审慎。宜采用简洁的评语和优、良、中、合格的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总之,评价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实践

两年来,笔者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以网络探究学习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浓缩性片断)为例,尝试展示本模式基本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第五课的部分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网络探究学习,使学生初步把握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特点。

(1)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了解故宫建筑群的相关知识;

B、能力目标: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判断价值的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形成;

C、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并形成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

D、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归纳故宫建筑群的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网络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2、教法分析:

(1)网络探究学习构架:

网络探究学习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提出相关的任务,指导学生探究的方向与方法。所以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自主探究知识,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2)教法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征、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以网络探究学习为基本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探究学习。

3、学法分析:

(1)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网络操作和网络探究学习流程,掌握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技巧。

(2)学法方式:

在现阶段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学生个人的计算机基础决定他们个人无法完全实现网络探究学习的任务,因此确定本节课学习方式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二)教学过程:

资源:

提供资源:1、Internet资源:故宫博物院的网络链接;2、局域网资源:教师机上提供《故宫建筑》等录像供学生查阅资料时可调用。

导引:(5分钟)

教师行为:语言――故宫建筑群简介。(略)

本节课的任务就是通过网络探究学习,在Internet网络上收集资料,总结归纳故宫建筑群的建筑特点,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汇报材料进行汇报展示。

提示:(略)

学生行为:1、开机后设置共享目录,为网络合作做准备;2、打开局域网上教师的课件,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和实现要求的方法。

探究活动:(37分钟)

教师行为:1、课件演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本节课内容。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工作;2、对学生的汇报展示评价。

学生行为:1、在教师指导下搜索资料(10分钟);2、分析整理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6分钟);3、小组讨论归纳(6分钟);4、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汇报展示评价(15分钟)。

总结:(3分钟)

教师行为:语言――(略)

学生行为:关闭程序,填写上机登记表。

综上所述,探究学习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将发挥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需要改进、完善,更需要师生共同驾驭“探究”方舟,才能驶向“创新”彼岸。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篇8

“决定性瞬间”是法国著名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勒松所提的关于摄影美学的核心理论。而“决定性瞬间”所指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因素结合所产生的效应,这也正是新闻纪实类摄影作品的成败关键所在。

所以,如何捕捉到“决定性瞬间”,利用好在新闻现场短暂的拍摄时间,最大限度地思考新闻图片的主题,以获得最有价值的报道,掌握好图片的美学成分和构成要素,突出图片的视觉中心,也就是“亮点”,即此为成功作品的关键所在。新闻图片的亮点,不仅能有效地留住读者的视线、引导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新闻事件并且充分调动读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情绪感受,使读者能够在纷乱的事件中找到相关要点及场景等主体的秩序,由此来提示出新闻图片中相关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亮点的本质主要由三个重要因素构成:1.意义,也就是内涵的表达;2.空间,即指构图之组成;3.时间,就是对时机的捕捉。将这三种因素巧妙结合就可以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提出亮点,使观赏者清楚发现图片的中心思想。

以下具体说明如何巧妙的将这三点因素相结合。光线、构图与感情相一致的某个瞬间,即是新闻作品之精华的瞬间,是最有价值的亮点所在。优秀的摄影记者除了熟练掌握拍摄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复杂的新闻现场一眼抓住画面的亮点,发掘出能够令人们关注的新闻内容,以亮点统领图片中的其他各项元素,使新闻图片更符合新闻主题更具感染力。

新闻图片的意义,就是使新闻事件产生的意义或者说是赋予事件意义的时刻。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传递新闻事件,是新闻摄影存在的意义与原则。如何最大限度上提升新闻图片形象的语言功能,使新闻图片更能吸引人,更能充分反映新闻的主题,正是在拍摄中对于亮点的捕捉的原则把握。

一、真实性是新闻图片的基本要求,这是由新闻自身的客观属性决定的,而摄影是所有新闻传播媒介中最为客观的方式。从新闻的生命来看,真实性虽是一种人为把握的“软素质”,却是每一张新闻照片必不可少的硬条件。由于相机具有高度的写真功能,可忠实地再现事物的形态,因此,人们才信任它,图片新闻才有文字新闻、美术作品所不及的独特感染力。对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领域的动态性新闻,无论有无事实基础,都不应用摆布、导演的方法去拍摄。新闻图片的亮点也正是以真实客观为基础的能够被深刻广泛解读的画面。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二、图片构图是“亮点”的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图片的信息传递靠的是形象语言,它不受阅读者的地域和文化差异限制。对新闻摄影来说,构图就是当记者发现了新闻线索,确定了要表现的新闻主题后,思考如何真实的把新闻事件及人物表现出来的过程。新闻主体放在哪里,大小比例如何设置,光线、色彩如何处理,从什么角度拍摄等,这一系列考虑就是新闻摄影的构图。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新闻图片中摄影视觉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新闻内容所构成的中心主题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容和主题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新闻摄影构图。

在技术上,要想突出亮点,以下六点构图原则必不可少:1.简洁。2.三分法。3.线条。4.均衡。5.框架。6.避免遮盖。

在新闻拍摄过程中将以上六点合理结合就会呈现出完美构图效果。从美学层面上看,新闻摄影的画面构成是否能吸引人、照片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也是摄影记者必须要考虑的。如今,当现代化的数码照相机作为常用工具时,它其中一项小小的设置,被称为取景网格效果的内置程序,大大地方便了摄影记者在快速捕捉新闻画面的同时兼顾新闻图片的美学意义。当打开菜单击活取景网格效果后,淡淡的九宫格便把画面分割成井字形,不仅可以校正地平线或者建筑物的垂直性,还包含了“三分法”和“黄金分割法”,使拍摄的画面更有视觉美感,并且快速找到新闻图片主体的最佳位置。新闻摄影的亮点,就是要通过构图把新闻事件主体突出地显示在新闻图片中。

三、时间,就是对时机的捕捉。至于决定时间的关键,就在前两者何时能展现其最佳状态之时刻。摄影记者在把转瞬即逝的新闻事件记录下来的同时,为了提高新闻图片语言的感染力,让读者在有限的画面中能够更深刻地解读新闻主题,不仅要把握好构图,还要有对事件的充分预见性,以便能够迅速占气球最佳的拍摄点,以捕捉到最能够完美展示新闻事件内容与意义的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作为摄影作品的一种,其对光线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照片质量的第一要素就是光线,若想完美地拍摄一幅影像,捕捉最佳光线至为重要。作为靠视觉形象传递信息的新闻摄影,对人们的各种视觉习惯和视觉反应应该熟悉掌握,通过对色彩的显示、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对比等方法,拍摄出更符合新闻主题的环境、气氛、景物等等。摄影记者可以通过器材,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下,从视觉欣赏角度进行适宜的调整,利用色彩的对比、光线的反差等方法使主题和亮点得到烘托和强调,从而更加突出。

篇9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23)

摘 要: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模式化保护也急需提上日程。图形用户界面的保护模式大体有:著作权法保护、专利法保护。其中著作权法和专利法保护是最主要以及最具有可行性的保护模式。本文将对图形用户界面的著作权法保护和专利法保护进行论述,并对两者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二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专利;著作权;专利权

一、图形用户界面概述

图形用户界面又称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环境的用户接口。其也被称为计算机程序用户界面、软件用户界面或者用户界面,是用户与计算机程序进行信息交流以及控制的手段。专业自动化设备、电脑、手机、PDA, MP3/MP4播放器等都属于使用了图形用户界面的产品。用户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向计算机程序传达命令,计算机在经过运算/处理之后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向用户显示相关的运行结果和信息。用户界面如同人的面孔,具有吸引用户的直接优势。美观、友好、简单、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目前己经成为了电子信息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

早期的电子设备所具有的文字性的操作界面较难理解且不易于学习。20世纪70年代,美国 Xerox Corporation’s Pal Alto研究中心设计了第一个图形化使用者界面,但并不普及。20世纪80 年代,以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设计开发的图形用户界面形式为首,以往                                                                                     单纯以提示性表格菜单形式的陈旧模式逐渐被打破,个人计算机工业开始崛起,计算机从业者意图使个人计算机的使用更易操作,发展出了图形化使用者界面(简称GUI ) ,在虚拟的环境中提供图像,让使用者熟悉这些图像,允许使用者借助鼠标或者键盘的按压动作与物体直接互动(对话)。 大量推行图形化使用计算机图像与图形化使用者界面,可以使消费者更容易操作和使用他们的各种电子设备,从而使生活过程更加便捷。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以及计算机、通信产品、电子信息产的迅速增加,单位与单位、个人与单位、个人与个人之间已形成相互连接的网络系统,进而形成全球化的资讯网,同时也产生了关于用户界面的大量知识产权的案件,同时与图形用户界面相关的专利申请以及诉讼也逐年增多。图形用户界面不仅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而且对电子产品能否取得市场上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了近年来与该技术有关的专利申请量逐年攀升,由此也体现出了设计/创造者寻求其专利保护的倾向。

目前我国关于电子产品用户界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专利审查指南》中,明确将产品通电后显示的图案、手机显示屏上显示的图案、软件界面等排除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在我国目前无法获得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对用户界面的保护更多的也是从作品构成理论以及著作权法原理出发,确定是否对其予以保护。

二、图形用户界面法律性质分析

对图形用户界面进行法律保护,前提是明确其法律性质,是否属于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或者是商标抑或是商业秘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选择正确的法律模式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

(一)人机交互的工具

图形用户界面的构成要素有菜单、对话框、滚动条、按钮,桌面、显示窗口等等。从直观上讲,这些要素是符号、图形、文字与功能的结合。例如菜单是指计算机程序进行中出现在屏幕上的选项列表,一般由矩形框、圆点、数字、中英文符号、解释性文字组成。当用户执行某一操作,就能获得所需的对应的执行结果,如菜单有新建、导入、关闭、保存、另存为、退出、预览等功能选项;按钮有提交、标明当前操作目的的功能。正因为图形用户界面有多种多样、能满足人们工作学习生活需求的功能,它被应用推广,因而也被认为是一种人机交互的工具。

(二)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作品

著作权法保护作品,而作品的最低要求是独创性。英美法系的标准是“额头流汗”原则(或称辛勤收集原则),即只要付出一定的智力劳动即可达到独创性的标准;大陆法系则认为作品是作者人格和精神延伸的产物,必须有人类智力创作的印记,强调作品应体现作者的个性,强调较高的创作高度。

(三)不属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发明创造

专利法保护创造性构思,保护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具体可分为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发明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首先,图形用户界面以简单常见的图形符号为基础,往往须借鉴类似的表达,与发明相比,尚未达到“新”的程度,即新颖、前所未有的程度。其次,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技术方案,特指产品的立体构造或形状,图形用户界面难以称为“产品”,且以“界面”的形式呈现,是平面而非立体的。最后,外观设计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并富有美感的新设计,但我们却很难从图形用户界面中发现色彩搭配、图案式样别具一格、富有美感。综上,图形用户界面应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

三、图形用户界面保护模式分析

(一)            著作权保护模式

图形用户界面是用户与程序进行交互的平台,主要由桌面、视窗、菜单、图标、按钮等元素组成。界面本身既非程序功能的罗列,也非单纯的“美术作品”,而是两者 的结合,融合了设计构思、图形美化、人机交互等诸多理念的操作方法。生活中常见的电脑、手机系统及软件界面都属于图形用户界面的范畴。

基于著作权领域传统的作品构成理论以及“思想—表达”二分的著作权法保护原则,冯晓青老师认为图形用户界面并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模式:首先,根据作品的独创性理论,图形用户界面难以达到独创性的高度;其次,思想表达二分法在判断用户界面是否受保护时难以适用;最后,表达唯一性原则排斥用户界面中一些要素的保护。[2]

但是我们认为,基于著作权的图形用户界面节目保护模式仍然是可行的:

  1.更加具有独创性元素的图形用户界面不断出现

图形用户界面诞生早期,仅仅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的工具,因此对于操作的单一性解释以及简要说明并不能称之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图形用户界面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市场的竞争中,更加“友好”、更加具有易用性的图形用户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典型范式留存下来,“更加专业化和更多具有创意性元素的用户界面开始出现”。[3]

我们认为,图形用户界面的作品属性问题是没有疑问的。在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过程中,其独创性特征也在不断强化。一方面,图形用户界面的构成要素确实存在标准化的问题,各构成要素如菜单、图标等是对相关程序功能的阐释和说明,但是编程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对于功能的理解和解读,也是通过用户界面中的图形、色彩、菜单、图标等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其体现了设计人员对于系统、软件适用性、易用性的追求。在这种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中,设计人员往往通过市场调研、心理学分析、美学色彩学参考等等方案进行设计。

伴随着图形用户界面的这些发展趋势,图形用户界面的独创性问题已经逐步解决,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畴的理论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表达的唯一性也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不成为主要问题。

 2.电子产品领域无需适用思想表达二分原则

思想表达二分原则是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思想是存在人脑中的智力活动结果,表达是人的智力活动结果的外在形式。[4]按照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理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外在表达而非内在思想。长期以来图形用户界面是否收到著作权保护的争议焦点也正在于此:图形用户界面具有两重性。相对于实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程序而言,电子产品图形用户界面属于程序的构思,同时电子产品图形用户界面在屏幕上则构成一种表达。[5]同时具有思想、表达属性的图形用户界面无法按照传统的著作权法思想表达二分原则进行非此即彼的划分,因而陷入了困境。

我们认为,思想表达二分理论无需适用于电子产品领域。传统的思想表达二分理论是适用是建立在思想与表达相对独立的载体之上的。早期著作权客体相对简单,表达方式较为单一,思想与表达可以轻易区分开来。而电子产品领域大智力成果更多大体现为思想与表达的结合,二分理论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在电子产品领域体现出来,运用二分理论分析图形用户界面显然会捉襟见肘。

(二)            专利权保护模式(外观设计)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将图形用户界面纳入了外观设计的保护范畴,大多采取了专利法与著作权法并行的保护模式,欧美诸国对于图形用户界面的保护范围也有所不同:欧盟直接将“图像符号”视为产品,因此电子产品用户界面直接是产品,而不需要再指定该用户界面衣服的产品就能直接获得保护。但是日本规定,受保护的用户界面必须适用于有形产品,而且仅限于为了使该有形产品进入使用状态的设计。[6]

我们认为,随着我国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一大批具有丰富特性的独创性的电子产品图形用户界面已经或者即将出现,在知识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的信息时代,对于电子产品图形用户界面给予必要的保护也是应该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相对落后的现状,采取美国之类相对宽泛的保护不利于鼓励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鉴于此,我们主张对于电子产品的图形用户界面采取限制保护的专利权(外观设计)保护模式,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用户界面需与特定产品结合,与产品不可分离

我国《专利法》对于外观设计的保护限于“产品”,而非“设计”或者“方法”。基于此,图形用户界面应当与特定的电子产品相结合,该类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钟表、电子播放器、各类仪器的控制面板类产品、计量器具等带液晶显示屏……

2.      图形用户界面需与特定功能相结合,为实现该功能所必需

图形用户界面反映的是设计人员的思想,目的是实现程序设定的某项功能。因此与功能无关的图形用户界面(审查指南修改草稿表述为与人机交互无关的图形用户界面),不应当被授予专利权保护,如开关机显示画面、壁纸、屏保等……

3.图形用户界面需具有独创性,部分或者全部设计要素不同与惯常设计

一般来说,许多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者并不对产品的其他方面进行设计而只采用相关产品的惯常设计。在此情况下,判断一件包括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设计专利与现有设计相比是否具有明显区别时,如果涉案专利其余部分的设计为惯常设计,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对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显著的影响。

4.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专利设计保护应当具有特定的限制

基于我国电子产品尚不发达的现状,我们主张对可以进行外观专利保护的图形用户界面以较高的门槛,对于诸如权利的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譬如说,某一用户界面申请了外观设计保护,而该用户界面已经锁定大部分消费者,形成了标准。此时,就要对权利的行使进行限制,如可将其纳入强制许可的范围,并设置相对较低的许可费用,也可以考虑在保护期限上做一些限制等。[7]

三、结语

电子产品图形用户界面属于既特殊又复杂的知识产权客体,其保护涉及了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本质的认识、一个国家的相关国情、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一个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状态,以及与国际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衔接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的知识产权保护都经历了激烈、曲折的争论以及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针对我国的电子产品图形用户界面行业发展水平及司法实践状况,对于图形用户界面保护可采用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双重保护模式,以适应不同梯度的保护要求。

大体而言,著作权保护模式拟采取弱保护,在司法实践中采取个案分析的方式进行判定;外观专利设计拟采取有限度的强保护措施,在专利法及其有关法规条例中予以明确规定,将图形用户界面纳入其保护范畴并且给予权利行使方面必要的限制。

长远而言,我们认为工业产权与文学产权天然存在区别,基于工业产权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模式更加适用于图形用户界面的保护。

 

 

张小强.论软件界而的知识产权保[F].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总第111期),31-37

篇10

高中美术往往是每周一节课,学生所学的知识很难及时得到复习和巩固,不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而核心素养是个体在与情景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创生意义而形成的,这就需要从“一课一练”或者“一课一赏”转向“主题性、研究性”的单元美术学习、项目式学习和有深度的实践性学习模式。通过时间整合,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完成某一个模块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学习效率更高。除了国家课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美术教学课程,如地方或学校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等。这些课程的时间是零散的,缺乏统一部署和系统安排,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发展的递进、循环体系,既浪费了教师的时间,又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果将这些时间整合起来,根据学生情况开发出不同层级、不同方向的高中美术学科课程,每个层级的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计划和评价机制,并统筹美术相关课程时间进行教学,则更有利于高中美术教学。

二、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课程教材内容的整合分为模块内教材内容的整合和不同模块教材内容的整合。在模块内,整合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美术教材之间的整合

我国高中美术教材有许多共同点,因为其都是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撰写的。对于不同教材中的重合点,笔者给予了关注。如,人教版设计第五课《美的阅读——书籍设计》,列举了甲骨、钟鼎、石鼓、竹简等文字的各种载体;湘教版书法第一课《砚边漫步》,展现了书法的审美价值及其发展简史。《砚边漫步》中图片繁多,从真实动物到甲骨文、从拓印到现代艺术设计都有所触及,着重展示了中国汉字的变化过程和各个时期汉字的个性、风貌、意趣。我们可以此为契合点,将湘教版书法教材中汉字的变迁作为起点,将中国古代装帧艺术的发展历史渗透书籍设计一课,引导学生理解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承载者,是知识传播的媒体。此外,还可以整合浙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活字印刷》与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当一回蔡伦》两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纸的改造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传播和发展上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学习兴趣。这样有层次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对重要的问题形成深度的思考。再如,人美版高中美术第七课《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产品设计》用了四课时的内容介绍了产品设计的诞生、构成要素、设计步骤和方法以及产品的设计表现,从更高的层面介绍了产品设计。初中七、八年级美术课程中都有“设计应用”模块内容的设置,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中有对产品设计概念的简单介绍。学生在初中学习产品设计打下了一定基础,再通过高中美术产品设计的系统学习,对产品设计会形成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此课导入和授课过程中,加入初中学习的痕迹(海报、标志、会场、纸盒动物、瓦楞纸动物、泥塑、折纸等),既增强了美术单项内容学习的延续性和回忆作品制作的趣味性,又使学生对设计概念有了由浅到深的理解,并付诸设计运用,达到了学科素养最基本的要求。高中教材共有九个模块,以湘教版的九册教材为例,其中有很多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的知识点分散在各本教材之中,我们可以将其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美术教材章节之间的整合

教材整合是对现有教材的有效利用。如,湘教版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与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是相关联的。受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信仰与神话故事成为特定时期内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方的美术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也因此有了各自的特色和风貌。《心灵的慰藉》主要是以信仰在美术中的体现为主线,介绍各时期各国的艺术作品;《各异的风土人情》主要关注的是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异域的憧憬》阐述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整合这三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有一个从感知到鉴赏的转变过程,从图像识别各种材料体现的人物神态和动态,再将这种体验进行审美感知、思考和探究。这是一个指导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体会到这些作品存在的历史渊源和信仰的巨大力量。

3.教材正文与隐含资料之间的整合

在现在编写的教科书中,除了正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辅的帮助学生理解的材料。如湘教版有“活动建议一”“思考与交流”和一些名作的介绍等;人美版有“思考与讨论”“人物故事”“学习活动”等板块。这几个板块中实际上包含着很多课外美术资料,在正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适当选取以辅助教学。

三、对不同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美术学科素养的提升,是学生素质整体提升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将各学科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是最合适的教学导入方式。以人教版高中工艺第四讲《玉石文化》为例,此课着重于对玉的文化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语文、历史、地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此课可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从有关玉的故事或成语入手,对其出处进行点拨、引申。在探究玉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课程资源,引发学生共鸣,探究其特定的传统文化寓意,然后拓展到美术学科的核心教学上——“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佩玉是因为中国古代“君子比玉于德”,儒家将美玉、君子和道德融为一体,玉石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玉石的各种形态暗喻玉的品质,宛若儒家文化中的君子,君子如玉,温润而泽。美玉与君子彼此相互印证,在儒家为尊的时代,玉石的地位不容置疑。第二个课时以玉石的种类、色泽、工艺、造型图案等的鉴赏为重点。从我国和田玉的形成解释羊脂玉形成的来龙去脉,利用地理、化学等学科知识扩充内容,使玉石的知识更加饱满。这可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玉石的特性,辨别硬玉、软玉的不同,认识古代圆玉的种类、用途及寓意,了解治玉工艺,探究宜昌本土玉石文化等。因此,学生在此课中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更加连贯。这些基础、具有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一样,决定房屋的高度和宽度,决定着学生素养的培养深度和层次。不同学科的整合不仅需要广博的学识和精心的备课,更需要教师对课程改革由衷的理解和赞同。值得注意的是,跨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不可本末倒置,脱离高中美术教学的主题。要寻找相关学科可与美术学科进行跨学科渗透的最佳契合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不但要熟知本学科知识,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能把握与高中美术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点及其结构,从而把可以契合的点、面有机整合,运用到高中美术课堂中。